关于祖国的诗歌范文
时间:2023-03-30 10:51: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关于祖国的诗歌,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2、穷苦人民齐上阵,多少英雄豪杰。
3、一唱雄鸡,欢歌天下,华夏翻新页。
4、江山如画,更添家国情切。
5、回首往事悠悠,一心同结,复兴从头越。
6、南北通途朝夕事,相约何消频说。
7、玉兔回天,蛟龙探海,科技从无歇。
篇2
关于国庆的朗诵文章一
举国上下庆国庆,
遥想当年战鼓惊.
全国人民齐祝兴,
皆出儿女爱国心.
关于国庆的朗诵文章二
龙腾马啸,与时俱进。
月白风清,共酒开怀。
鸡鸣凤舞,同乐共欢。
对酒当歌歌盛世
无情沉醉醉当今
面壁图腾腾英华
视网为家家温馨
迎风起舞舞今生
执手相叹叹当今
吟诗作乐乐太平
抚琴独唱唱太平
仰天长叹叹乡愁
举杯邀月月如钩
华夏河山遍红旗,
中原内外皆兄弟。
南辗北转实不易,
念往昔,
岁月峥嵘应有忆。
洪魔肆虐似无敌,
众志成城经有计,
军民共筑卫国堤。
庆国庆
看世界沧海桑田,
庆中华成立四九年.
中华美德源流长
英雄辈出焕荣光.
关于国庆的朗诵文章三
我的祖国,
我深深爱恋的祖国.
你是昂首高吭的雄鸡-----唤醒拂晓的沉默,
你是冲天腾飞的巨龙-----叱咤时代的风云,
你是威风凛凛的雄狮-----舞动神州的雄风,
你是人类智慧的起源-----点燃文明的星火.
你有一个神圣的名字,
那就是中国!
那就是中国啊,我的祖国.
我深深爱恋的祖国.
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
搏动的心脏跳动着五千年的脉搏,
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
涌动的血液奔腾着长江黄河的浪波,
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
黄色的皮肤印着祖先留下的颜色,
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
……
关于国庆的朗诵相关文章:
1.2016国庆节诗歌朗诵稿
2.关于国庆节的诗歌朗诵
3.迎国庆诗歌朗诵稿
篇3
关键词:诗歌 《思修》课 教学 探索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思修》)课作为运用的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武装大学生的重要阵地,是一门充满理性和思辨色彩的学科,在《思修》课教学中,思政教师可以运用充满了美感的诗歌去丰富课程内涵,将诗歌融入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情境,使课堂成为诗情洋溢的课堂、情感的课堂、生命的课堂,让学生在诗情画意中奠定精神基础,找到精神追求,完善人格操行。
1 《思修》课运用诗歌教学的可能性
1.1 充满了美感的诗歌能丰富课程内涵 古今中外的诗歌,尤其我国的诗歌,是人类传统精神文化的载体,具有先进、丰富的文化内涵、鲜明的道德指向和丰富的人文精神,诗歌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它在人文和科学两方面的教育功能。正值青春的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充满了诗情画意,在某种意义上,诗歌就是青春的象征,“诗”的年龄,需要诗的滋养。人们的情感是相通的,《思修》课教学过程中适时结合诗歌,能有效丰富课程内涵。利用诗歌中所蕴含的情感激发大学生,把诗人的情感和大学生的自身情感相结合,让大学生在想象中体味千载之下的诗人情感,激发起学生的诗情和激情,再引导学生运用辨证分析的方法在现实生活中感悟并陶冶自身的性情就水到渠成了。如此,教学事半功倍。
1.2 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诗教 《论语・阳货》云:“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古往今来,人们以诗言志、以诗抒情,运用诗歌这种鲜明的语言艺术生动地表现对社会、人生的深刻体验,表达对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抒发对自然和他人的真挚情感,反映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塑造健全人格的理想等等。我国有运用诗歌教学的传统,大教育家孔子利用《诗经》宣行教化,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是说到一个地方,看这个地方的人民在礼教方面的表现,如果人民温柔诚实淳朴,那肯定是《诗经》教化的结果。即是说诗教具有改变人的性情,使人走上正确人生道路的作用。以往人们注重运用诗歌来进行人文修养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立身处事、济时应变的能力,如今,诗歌在《思修》课教学中的运用是对中国传统教育方法的继承和发扬。
1.3 有助于实现《思修》课教学目的 《思修》是一门特殊的课程,既是一门学科又是一门艺术,不但要使学生明白思想政治观点之理,还要将其转化为学生自身的思想信念,完成感人、化人、育人的任务。其教学效果同大学生的思想、情操和个性密切相连,讲究情感和感悟,必需架起情感的桥梁,才能使大学生与教材内容产生共鸣,继而升华他们的灵魂。青年大学生坚定信念的形成源于情感,源于内心的感动。《思修》课堂上,适时引入美好诗歌,触动学生的动情点,把握他们在接触诗歌时的那些感动,将它逐步升华为一种深刻的理解,一种情感的熏陶,一种心灵的共鸣,就能激发起学生的情感,并使其从中得到人生的受用,发展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全面智力的发展。”大学生通过优秀诗歌这股“清泉”的浸染,更容易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继而坚定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信念。
2 《思修》课中引入诗歌的具体做法
2.1 运用诗歌的智慧,唤醒灵魂 “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在今天这个浮躁的社会里,大学生难免会急功近利、感情淡漠,甚至价值沦丧。唤醒大学生的灵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刻不容缓。诗歌美妙的意境,能吸引大学生积极、灵动地参与《思修》课课堂,诗歌凝练的语言,能触发他们的诗情;诗歌高深的内蕴能唤醒他们的灵魂,进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使他们获得富有个性的发展。在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第一节的教学中,我引入著名现代诗人于沙和流沙河关于理想的诗,用隽永的诗句引导学生认识理想,告诉他们,如果说社会是大海,人生是小船,人生要是没有了理想,就像失去船桨的小船,在人生的大海中随波逐流,随时面临沉没的危险。激励他们顺应时代进步潮流,追求远大理想,激发他们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自身成才而发奋学习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把个人的奋斗志向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仅仅联系在一起,把个人今天的学习进步同祖国明天的繁荣昌盛紧紧联系在一起,努力掌握建设祖国、服务社会的本领。使理想之花结出成才之果。
2.2 运用诗歌的哲理,启发感悟 思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许多青年大学生因为成长环境优越,经历尚浅,所以不懂生活也不会生活,甚至很少去思考生活、生命这样的命题。在讲解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的第一节时,我引用圣哲苏格拉底的箴言“未经思考的人生不值得活”警醒学生珍惜生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导他们,作为人,必须有思想,有思维,要去思考生活,反思自己的人生,感悟自己的人生。在感悟中走过最美丽的人生风景,到达最美好的终点。上完第三章的第二节,我在进行小结时提问: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并把臧克家先生的那首为纪念鲁迅先生而作的诗――《有的人》作为回答,让学生在隽永的诗意中领会人生的意义――个人只有与时代同步、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进,才能实现有意义的人生。为了启发学生深刻思考人生,我在课堂上布置了一个小作业――思考人生及人生价值并以此为主题写一首小诗,题目自拟。学生们认真积极地思考着、写作着,当作业交上来时,呈现在我面前的是许多美丽的思想火花,这些学生个人情感的真实、自然流露,展现在我面前的是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思考和成长的痕迹。这种诗意的课堂交流不仅满足了青年大学生追求新意、渴求交流的需求,更能使我们思政教师深入学生内心,深度互动,进而更好地完善与改进教学工作。
2.3 运用诗歌的情感,激感 “情感这东西,可以说是人类一切的原动力。”讲授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中国精神”的第一节时,我为学生朗诵著名诗人闻一多的《七子之歌》作为导入,讲述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启发学生体会诗人对自己祖国的感情,体会作为中国人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理解爱国主义;通过南宋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留下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让学生领会了民族英雄心系天下、造福万民的浩气丹心;通过岳飞在《满江红》中面对备受欺凌的半壁江山,“怒发冲冠”,发出的“还我河山”的呐喊,和爱国诗人陆游病危之际,仍盼望“王师北定中原日”,使学生体会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通过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启发学生热爱祖国,矢志不渝。
在讲授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中国精神”的第二节时,我通常领唱一首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以歌曲那诗意、雄壮的歌词,震撼学生们的心田,澎湃起学生们胸中赤诚的爱国情怀,抒发我们对祖国锦绣山河的深情赞美和无限热爱。我适时叮嘱他们要时刻铭记我们是中国人,都有着同样的中国心,我们要以身为中国人而自豪,要为祖国的不断强盛共同奋斗。
2.4 运用诗意的至理名言,升华境界 至理名言富有哲理,耐人寻味,发人深省,给人启迪,是陪伴大学生成人、成才、成功的良师益友。我经常鼓励学生将自己喜欢的名人名言作为座右铭,或者摘抄下来,将其作为自己成长的终身伴侣。在讲授绪论“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的第一节时,我适时设问:几年后,当同学们离开校园时,希望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再引入爱因斯坦的名言:“青年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富有创造能力,而且思想、心理、人格和谐发展的人才。”“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作为回答,引导学生适应大学生活,确立成才目标。引用“莫等闲,白了少年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以及《弟子规》中的“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等诗句,启发学生珍惜少年时光,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在授课中有机运用古今中外的思想巨人、科技伟人和文学名人的至理名言,能有效激励大学生奋发进取,刻苦成才,修炼人格,提升境界。
参考文献:
[1]万勇华.“思政课”中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及其实现方式探究
――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J].探索,2013(1):144.
[2]侯晓华.以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进行孝亲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1(7):7.
篇4
1、组织一堂庆国庆的主题班会
要求各班班主任在活动时间内上好一堂关于庆国庆的主题教育课,各班级发言人数达到班级人数的三分之一。大大的激励了学生的爱国情怀。
2.五彩画笔画祖国
学生通过水墨画、水彩笔画等多种表现方式,画出祖国巨大变化,画出人们的幸福生活,感受祖国的伟大。
3.唱响红歌颂祖国
9月29日晚,我校全体师生带着金秋的喜悦,唱响了高亢奋进的颂歌,用诚挚的热情为祖国送上了深情的祝福。本次歌咏比赛得到团市委、社区、兄弟学校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学校师生共同参与,教师一首《四渡赤水》赢得满场喝彩。全校24个班级合唱了24首红歌,唱红了校园,唱出了对祖国的祝福。晚会在《歌唱祖国》的歌声中结束。这次晚会激发了我校学生的爱国热情和集体精神,也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的热情,达到了育人的目的,再次证明了晚会的成功。
4.自制版报赞祖国
在9月21日下午由政教处组织评比各班黑板报。学生利用板报抒发了对祖国的热爱。
篇5
品味诗香,坐看云卷云舒时,我们神情从容而淡定,读诗吧!让年轻而澄澈的心灵,一路书香、一生辉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古诗歌朗诵比赛的开场白,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诗歌朗诵比赛的开场白1合: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
乙:伴随着冬日温暖的阳光,我们迎来了这一次诗歌朗诵会.
甲: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享受诗歌带给我们的欢乐,享受这段美好时光
乙: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一起走进诗情画意之中
甲: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敞开你的心扉,释放你的激情
乙: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这里将成为诗歌的海洋,让快乐响彻云霄
甲:下面由---同学为大家带来---
古诗歌朗诵比赛的开场白2合: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
甲:你是否细细品味过冰心的《繁星》?
乙:你是否享受过杨柳依依诗情画意,白雪皑皑的华丽美艳?
甲:今天,我们将在这里面对海水的波澜壮阔。
乙:今天,我们将在这里聆听溪水潺潺。
甲:飞扬的青春,散发着无穷活力;
乙:年轻的骄子,充满着蓬勃的朝气。
合:让我们进入美的享受,诗歌的海洋!
古诗歌朗诵比赛的开场白3(1)尊敬的各位领导,
(2)敬爱的老师们,
(3)亲爱的同学们,大家-----
(合)下午好!
(4)今天,我们欢聚在这里,诵读千古美文,传承华夏文明。
(1)今天,我们欢聚在这里,共读中华经典,聆听古诗书韵。
(2)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
(3)源远流长的经典诗文,是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的瑰宝。
(4)它宛如春日的百花,散发着馥郁的芬芳。
(1)它又如夏日的繁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
(2)诗的语言,蕴藏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
(3)诗的声音,演绎着不朽历史的风骨铿锵
(4)诵读经典,我们寻找万里河山的广阔
(1)对话圣贤,我们感受千年文字的力量
(2)人民路学校六年级“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展示表演--------(合)现在开始。
一班:
1明天,我们即将毕业
2明天,我们即将离去
1敬爱的老师,回顾六年的历程
2我们的每一点成绩,都凝聚着您的心血和汗水
1我们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您的帮助和教诲
2请听六一班诗朗诵《明天,我们毕业》——
二班:
1时间,最平凡而又最珍贵,
2最易忽视又最令人后悔
1时间,给勤奋者留下智慧和力量
2给懒惰者留下空虚和懊悔
1下面请欣赏六二班的经典诵读表演《时光匆匆》
三班:
1滔滔江河水,淹不尽浩浩中华魂
2巍巍昆仑山,锁不住阵阵中华风
3下面请欣赏六三班集体朗诵《中华少年》
四班:
1我们是华夏的儿女,是新时代的少年
2沐浴在辉煌的历史文明中,我们骄傲,我们自豪
1担起祖国重任,延续祖国希望,我们义不容辞
2让我们一起在诗海中畅游,赞颂我们伟大的祖国
1请欣赏六4班集体朗诵《中华少年》
五班:
1我们是炎黄的子孙
2我们是中华的少年
1黑色的眼睛让我们看清未来
2-的皮肤让我们更加强健
1在这里,五千年文化根植在我们心田
2在这里,谱写中华更灿烂的诗篇
1下面请六年级五班同学为我们朗诵《中华少年》
六班:
1春雨,染绿了世界,而自己却无声地消失在泥土中
2老师,您就是我们心田的春雨,我们将永远感谢您
1老师,当了您六年的学生,我明白了:原来阳光是这样照亮人生的,雨露是这样滋润禾苗的
2请听六六班带来的集体朗诵《给老师的一封信》
七班:
1五千年的历史长河沉淀了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
2五千年的历史画卷记录了中华儿女澎湃的热血
1对祖国的依恋谱写了中华灿烂辉煌的过去
2对祖国的热爱擎起了中华蓬勃发展的今天
1时至今日,那震撼心灵的旋律依然在中华儿女的血液中激荡
2下面请欣赏六七班全体同学带来的经典诵读展示《祖国在我心中》
八班:
1六年来的春去秋来
2六年来的寒来暑往
1整装行囊,踏上新的征途,让我们通往直前
2在生活中收获宝藏,享受快乐吧,接下来请听六八班为大家带来的诗朗诵《我们勇往直前》
九班
1山清水秀,鸟语花香。
2青松迎客,寒梅报春
1大自然有声有色,
2大自然有情有义
1我们在朗诵中游览祖国美丽的山山水水
2我们在朗诵中感受祖国灿烂的历史文化
1我们在朗诵中汲取和传承民族精神
2六年级九班《走进大自然》诵读表演现在开始
十班
1轻叩诗歌的大门,我们面前出现了一个美丽的诗的世界。
2让我们徜徉在诗歌的百花园中,
1让诗歌陪伴我们一生。
全体学生:让诗歌陪伴我们一生。
2下面请欣赏六十班为大家带来的经典诵读“与诗同行”。
结束语:
(1)中华经典的千年音韵,仿佛还在我们耳边回响。
(2)中华经典的万世情怀,似乎还在我们心头荡漾。
(3)吟诵经典,让民族的精神在我们血脉中流淌
(4)吟诵经典,让华夏文化撑起我们人格的脊梁
(1)愿中华诗文艺术之花永远芬芳
(2)愿五千年文化的血脉永久传承
(3)人民路学校六年级“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合)到此结束。再见!
古诗歌朗诵比赛的开场白4开始语:
(男)尊敬的各位领导、
(女)敬爱的各位老师,
(男)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上午好!
(男)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的经典诗文,是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的瑰宝。
(女)它就如夏日的繁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它又如春日的百花,散发着馥(fù)郁的芳香。
(男)诗的语言,典藏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
诗的声音,演绎着不朽历史的风骨铿锵
(女)诵读经典,我们寻找万里河山的广阔
对话圣贤,我们感受千年文字的力量
(合)美兰区20--年“我们的节日-端午节”中华经典诵读比赛现在开始。
(女)本次比赛将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4名。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预祝同学们,在今天的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男)首先非常荣幸向大家介绍莅临今天比赛现场的来宾,他们是,下面我给大家介绍担任本次比赛的评委。他们分别是节目串词:
1、如果说古诗词是一座文化百花园的话,那么古诗词中那一句句的诗句就是一朵朵艳丽无比的奇花;
如果说古诗词是一首优美歌曲的话,那么古诗词中那一句句的诗句就是整首歌词中广为流传的歌词。把一句句古诗词名句串烧起来,就是一道别具风味的文化美餐,读着一句句古诗词集锦,就是在感受经典中的经典!接下来请欣赏由琼山第五小学的老师和同学们为我们带来《古诗词串读》。
2、在古诗词中,有很多文字浅显而意境悠远的好诗,它们有的咏物,有的状景,有的说理,有的甚至是儿童启蒙的教材。
这些好诗,无论男女老幼,说,几乎都能脱口而出;写,几乎都能信手拈来。接下来请欣赏由琼山第三小学的同学们为我们带来《古诗词串读》。
3、有水的地方就有人想家,有岸的地方楚歌就四起,你在歌里、风里、水里,年年端午,今又端午,我们赋予了怀念足够漫长的诗意。
那一脉相承的家国情怀、精神气节,已经深深的扎根于每个炎黄子孙的心中,听,那一首首感怀生命、礼赞民族、为国捐躯的千古绝唱!下面请欣赏由金盘实验学校的同学们为我们带来《端午诵》。
4、朗诵古诗词,我们就是在和诗人们进行心灵的聚会。
我们在朗诵中游览祖国美丽的山山水水,我们在朗诵中感受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和文化,我们在朗诵中汲取和传承民族精神!接下来请欣赏由农垦一小的同学们为我们带来《国学经典诵读》。
5、谁的一滴相思泪,胀痛着闽罗江月?谁的一滴母性水,怀念着香草美人?一叶舟,一片叶,一个不屈的民魂。
继屈原之后,爱国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历代诗人所共有的气节、情怀和精神。下面请欣赏由白龙小学的同学们为我们带来《端阳持话》。
6、两千多年来,飘香的端午和不朽的诗人屈原一路相伴,他那爱国情怀,浪漫诗篇,已经化为民族的文化和精魂。
请欣赏由海口市龙峰实验小学的同学们为我们带来《端午情思》。
7、少年是华夏民族的传递者,成千古文明,绘百千毕章。
少年是中华文化的后来人,成先辈博大精深,续未来风光。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唯我中国少年。下面请欣赏由海口市第二十八小学的同学们为我们带来《少年中国说》。
8、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学宝库里的明珠,在历史的长河中闪烁着熠熠的光辉。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吟诵千古流传的伟大诗篇,跟随诗人去欣赏四季风景美丽的轮回。下面请欣赏由英才小学的同学们为我们带来《四季山水情》。
9、打开中国文化的历史长卷,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儒家文化气息,让我们随着婉转流畅的童音,再次感受儒家经典的魅力。
接下来请欣赏由海口市第二十七小学的同学们为我们带来中华经典诵读。
各位老师、同学们,经过评委老师紧张而忙碌的工作,各位选手的成绩已经排定,请为我们揭晓获奖名单。
结束语
(男)金色的童年,阳光灿烂,童年时光我们亲近中华经典。(女)金色的童年,如梦如幻,校园内外我们诵读中华经典。(男)中华经典的千年音韵,仿佛还在我们耳边回响。
中华经典的万世情怀,似乎还在我们心头荡漾。
(女)吟诵经典,让民族的精神在我们血脉中流淌
吟诵经典,让华夏文化撑起我们人格的脊梁
(男)丝丝管弦,演不尽古风的流光溢彩
(女)悠悠书声,诵不完古韵的悠扬铿锵
(男)愿中华诗文艺术之花永远芬芳
(女)愿五千年文化的血脉永久传承
(合)高谷中学“经典诗文诵读”比赛,到此结束。
(男)谢谢同学们的精彩表演。
(女)谢谢各位领导、老师的指导。
古诗歌朗诵比赛的开场白5王: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张:中华诗文浩浩汤汤
王:我们在这汉字织就的锦绣中穿行
张:我们在这声韵汇成的河川地徜徉
王:这里有浪漫洒脱的李白
张:这里有忧国忧民的杜甫
王:这里有江南的钟灵毓秀
张:这里有塞北的广袤苍凉
王:这里有牧童村娃的天真烂漫
张:这里有悯农诗人的谆谆教诲
王: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
张:巍巍大中华浩浩民族风
合:五家户中心学校感悟经典相约圣贤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比赛现在开始
王: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谁不眷恋生我养我的故乡?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人汇成了一首深情的歌。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离别后,乡愁成了一颗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下面请听四年二班杨雪带来的《乡愁》。
张:凤凰是人世间幸福的使者,它背负着人世间的所有不快和仇恨恩怨,以生命和美丽的终结换取人世间的祥和和幸福。请听五年级顾佳同学的《凤凰涅槃序曲》
王:黄河汹涌的波涛声时时在我们的耳边回响,在我们的心中回荡。它的气势,它的勇猛激励着我们,站在黄河边,闭目深吸,会感受到来自心灵深处的澎湃。下面请欣赏六年二班带来多的《黄河颂》。
张:长城是一条巨龙,横卧在华大地上。你见证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你曾是汉族人民抵御外族入侵的屏障。现在你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向世人诉说了我们民族的振兴和腾飞。我们因你而感到自豪,长城是我们祖国的名片,是我们放飞梦想的舞台。请听三年一班褚佳欣带来的《长城之歌》
王:我想变小鸟,看白云的柔软;我想变柳絮,扑向土地妈妈的怀抱;我想变蒲公英,飞到天涯海角。我想做的事好多好多…..想听一听吗?下面请二年级的金时凤同学为我们朗诵儿歌《我想》
张: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就宛如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就让我们听遍流水,扶遍春风,伴着康桥,去追寻梦中的她…请听五年级孙彤的《再别康桥》
王:爱心是一片冬日的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沙漠中的泓清泉,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下面请听四年二班田雨欣的朗诵《爱心》。
张: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请听五年级的《美哉潇湘伟少年》
王:有这样一种动物,它在童话故事里是威风和可怕的,它吞掉过小红帽,欺负过大山羊,但其实他远没有那么可怕,它是谁呢?接下来请欣赏二年级王会鑫同学为我们带来的儿歌《大灰狼》
张:中华,我们慈祥的母亲,我们可爱的家,下面请听六年一班王思宇的《中华,中华》
王:我是中华的少年,五千年文化植根在我们心田,我是中华的少年,谱写中华更璀璨的诗篇,有请六年一班张鹤楠、王思宇同学为我们朗诵《中华少年》。
张:长城似一条巨龙,横卧在中华大地上,你见证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你曾是汉族人民低于外族入侵的屏障;现在,你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向世人诉说了我们民族的振兴何腾飞。我因你而感到自豪,长城。请听四年二班庄健的诗朗诵《长城颂》。
王;飞扬的雪花,清香的衣襟,因为心底共同的爱,才完成了一次亲密的接吻,这是天缘巧合,更是心灵的默契。请听三年二班车旭同学带来的《雪花的快乐》
张:我们的祖国正在走向繁荣富强,我为我的祖国感到骄傲和自豪,今天就由四年一班肖丹、张欣悦带来一首朗诵诗《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王:我们是一群乡下的孩子,我们生在阳光下,长在旷野里。我们幸福,我们是乡下孩子,我们骄傲,我们是乡下孩子。下面请欣赏二年级同学张鑫鑫为我们带来的儿歌朗诵《乡下孩子》。
张: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成,不能动人。真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真诚是最能打动人心的力量。请听由三年二班汤焱同学带来的《母亲之歌》
王:我是中国人,我骄傲;我骄傲,因为我是中国人,中国在世界的大舞台上是一个非常负责的大国,随着国民收入的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我们学生正享受着这幸福的生活,下面请欣赏六年二班徐超的《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张:妈妈,您别再为我流泪了,我会把自己照顾好的;妈妈,请您放心吧,如今的我已经长大成人了…..请听四年一班马伊敏带来的《请求》
王:世界上有一种最动听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请听由三年一班路丽娜同学带来的《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
王:金色的童年,阳光灿烂,童年时光我们亲近中华经典。
张:金色的童年,如梦如幻,校园内外我们诵读中华经典。
王:中华经典的千年音韵,仿佛还在我们耳边回响。中华经典的万世情怀,似乎还在我们心头荡漾。
张:吟诵经典,让民族的精神在我们血脉中流淌。吟诵经典,让华夏文化撑起我们人格的脊梁
王:丝丝管弦,演不尽古风的流光溢彩
张:悠悠书声,诵不完古韵的悠扬铿锵
王:愿中华诗文艺术之花永远芬芳
张:愿五千年文化的血脉永久传承
合:五家户中心学校“经典诗文诵读”比赛,到此结束。
王:谢谢同学们的精彩表演。
篇6
关键词:德沃夏克 民族特征 艺术歌曲 宗教歌曲 合唱与清唱剧
德沃夏克是19世纪捷克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也是捷克民族乐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德沃夏克在交响乐、室内乐、钢琴音乐等器乐曲领域取得了杰出成就,同时他在声乐题材和歌剧音乐的创作上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艺术歌曲、合唱曲、宗教歌曲、清唱剧、歌剧等声乐题材的作品,有不少声乐题材的作品已成为世界音乐宝库中的精品。
一、民族特征
德沃夏克在自己一生的音乐创作中,始终把民族性这一重要因素放在首位,无论在歌剧、交响乐还是室内乐作品中,他都努力将民族性、抒情性和欧洲古典音乐传统紧密结合起来,达到尽可能完美的境地。德沃夏克的声乐作品的歌词大都是取材于民间的诗歌,对于捷克民间诗歌的热爱与对民间音乐的偏爱一样,是他音乐创作的重要源泉,也是他音乐作品的重要特征。德沃夏克出生于捷克一个普通的家庭,从小就受到捷克民间音乐的滋养和熏陶,他从内心深处深深地热爱朴实的、带着泥土芬芳的民间音乐和民间诗歌,他强烈地感受到这些民间诗歌内充满着音乐的气质和新鲜独特的表达方式,认识到它们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能经受得起时间的考验而经久不衰。德沃夏克很多作品都是从法兰希克・塞西尔所编的摩拉维亚的民间诗歌中选择材料,同时也从捷克、斯洛伐克,甚至塞尔维亚、立陶宛和近代的希腊民间诗歌中采集歌词,他依据这些民间诗歌的精神气质去写作音乐。他的歌曲很少直接引用原始民歌的旋律,而是将这些民歌音乐的曲调与自己心灵的感受融化成具有真正捷克民族气质的音调,因此更为深刻和感人。如他根据塞尔维亚民间诗歌所写的《歌曲四阙》(作品第六号)以及根据德浮・克拉罗凡的诗稿写的《歌曲六首》(作品第七号),这些歌曲以显著而独特的民歌音调把诗歌中的感情力量和动人的民间语汇表现得细致而精炼,灿烂而明朗,突出了鲜明的民族特性和民间音乐的风格。
二、艺术歌曲
1875年至1877年,德沃夏克根据摩拉维亚的民间诗歌而写的声乐长套作品《摩拉维亚二重唱》问世,其中十三首是以《摩拉维亚二重唱》名称出版,另外两集各包括四首歌曲,以《二重唱》的名称出版(作品二十号及三十八号),还有两集分别在以后出版。这种二重唱大都是为女高音及女低音而写的,整个作品的旋律质朴可爱、甜美动人、情感真实,具有极为鲜明而纯朴的民歌特色。该作品活泼轻快的节奏、动人的音乐主题,带有明显的摩拉维亚民族音乐特征,由此可以看出德沃夏克在歌曲创作上丰富的想象力。韦斯巴登的著名美学家路易士・爱莱脱曾经撰文写道,“(作品)使他的内心深深感动,他好像看到一个美丽的少女在抛掷芬芳扑鼻、朝露未干的花朵。”这部作品奠定了德沃夏克成为举世闻名的伟大作曲家的基础。
在《摩拉维亚二重唱》之后,德沃夏克还创作了《晚歌集》和根据希腊民歌的译文所作的《三首希腊歌曲》。此时,德沃夏克在音乐上的创造性更为成熟,在《三首希腊歌曲》中,他成功地将戏剧性与抒情性之间的对比、调和统一于叙事诗的生动体裁之中。
海特克关于吉卜赛的诗歌中反映出来的追求自由的精神引起德沃夏克的共鸣。1880年,德沃夏克写成了一部包括七首歌曲的《吉卜赛歌曲》(编为作品三十五号),在这部歌曲集中有愉快和哀愁、真诚和坚定、严肃和幽默以及对自由生活的热切向往。在《唱我的情歌》中,德沃夏克赋予了音乐激动、起伏的旋律,其中的《母亲教我的歌》成为最受人们喜爱的曲子。这首歌曲旋律朴实无华,亲切动人,在简练的音乐语言中充满着最真诚的怀念与愁思。歌曲的曲调采用2/4节拍,在伴奏部分却运用通常摇篮曲所用的6/8节拍,两种节拍的复合使用,生动地表现了母亲慈爱之心的颤动。歌曲采用了变化分节歌的形式,既富于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又易唱、易记。因此,这首优秀的艺术歌曲很快就在世界各国传唱开来,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时间考验,现在仍然保持着强大的艺术魅力。
此后,德沃夏克所作的歌曲中有四首是按民歌原文写成的,称为《民间曲调四首》(作品七十三号)。在这部作品中,他仍然保持着清新质朴、诚恳真挚的感情和民歌风格,却更为热情、丰富,更为新颖、晶莹可爱,形成了德沃夏克独有的音乐风格。
1887年,他为德国女作家玛莱洛克・斯梯勒的四首诗写成了《歌曲四首》,其中第一首《让我孤独地深思》的音乐十分优美动人,充满着真挚的感情。这首歌曲运用大小调式的交替和分节奏的形式,生动地刻画出失恋少女内心的痛苦和对孤独与平静的渴望。这首歌曲与《母亲教我的歌》一样,同被列为世界歌曲宝库中的精品。后来,德沃夏克在他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中,又一次运用了这首歌的一些旋律。
三、宗教歌曲
德沃夏克的最后一套组歌,著名的《圣经歌曲集》,无疑是他所有歌曲作品中的最高峰,同时也是世界歌曲宝库中最美妙的作品之一。正如德沃夏克对出版商西姆洛克所说的,“这部作品是这一类中最佳妙的。”他对自己作品的评价是完全中肯,毫无夸张的。
《圣经歌曲集》共有十首歌曲,写于美国纽约。那时正是德沃夏克应邀担任美国纽约国家音乐院院长的第二年(1894年)。德沃夏克是一个虔诚的教徒,两年来,他远离祖国身处异乡,对祖国的怀念与日俱增,在纽约嘈杂的城市环境中,他竭力想避开俗世的干扰而潜入到内在的心灵中去。在这两年当中,德沃夏克陆续接到从祖国传来令人悲伤的消息,他的父母病势沉重、他的两个好朋友柴可夫斯基和冯・比罗相继去世,这使他惊愕万分,悲痛异常。虔信宗教的德沃夏克沉浸在关于生与死、上帝的慈爱、崇高和智慧的宗教感情之中,这种情感成为他写作《圣经歌曲集》的主要推动的力量。德沃夏克深切地感受到这些《圣经》的诗词中所蕴藏着的一切,他要用音乐将内心的感受恰当地表现出来。一部伟大的作品也就此诞生了。
《圣经歌曲集》的音乐有着简洁的外表,其中却饱含着动人心弦、纯净优美、具有创造性的旋律,尽善尽美地表达了原文辞句优雅的风格,特别是歌曲的钢琴伴奏,更以悦耳的纯净的音响和庄严的情绪衬托着旋律的进行,使整个歌集前后连贯而成一个整体。这部歌曲虽然是在美国写成,却没有受到美国情调的影响,歌曲的感情和精神风格是真正捷克式的,是从一个深深热爱着自己祖国的捷克作曲家的内心深处和虔诚的宗教感情中流淌出来的。德沃夏克的歌曲与其他乐器作品一样,在艺术上表现出他鲜明的创作个性和忠实于自己乡土的民族精神。
四、合唱与清唱剧
除了这些歌曲集外,德沃夏克还创作了不少大型音乐会作品以及为宗教仪式而写的弥撒曲、神剧或世俗的清唱剧等。如在两年内,德沃夏克丧失了三个孩子,家庭遭受到巨大的不幸,杰柯勃恩・达・托弟的诗篇使他从悲痛中振作起来。他怀着悲伤创作了宗教乐曲《圣母哀悼曲》。这个包含四重唱、混声合唱与管弦乐的清唱剧有一种崇高的、富有灵感的美,在那亲切的曲调中有一种扣人心弦的温柔与和谐。只有像德沃夏克这样伟大的音乐家才能运用这样美丽的音乐语汇,倾吐出心中的愁怀,为捷克的宗教音乐创作出一首空前未有的杰作。
《安魂曲》也是一部深具个性的作品,与《圣母哀悼曲》一样,包含着四重唱、混声合唱与管弦乐,同样是德沃夏克对生命的无比热爱产生出来的哀伤,《安魂曲》的主题深缓沉重。这部作品音调虽然单纯、庄严、华美,但音乐崇高而温和的特质、丰富活泼的和声,给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打动着听众的心灵。
除了为宗教所写的这些大型清唱剧外,德沃夏克的第一部为混声合唱和管弦乐而写作的世俗清唱剧《赞美诗》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赞美诗》是受到捷克民间生活的启发而写成的。德沃夏克是一个坚定而又真诚的爱国者,他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与他在宗教乐曲中表现的虔诚一样真实而又自然。他选择了维台拉夫・哈莱克的抒情叙事诗《白山的子孙》末尾几节作为歌词。德沃夏克在这部作品中热情地倾吐了他心中的爱国热忱。在《赞美诗》的基本主题中,我们可以倾听到被奴役的人民对祖国的命运感到的不安,以及对祖国前途坚定热烈的信心。这种情绪在第二部分更为加强,并充满了火样的热情,激励着整个捷克民族为自由而斗争。这种庄严神圣和崇高的感情在终结乐句响亮、辉煌的和弦中达到顶点,德沃夏克说过,“因为每个人只有一个祖国,正如每个人只有一个母亲一样。”这就是德沃夏克所要表达的思想,也是这部作品成为不朽之作的原因,因而至今仍为人们所热爱。
参考文献:
[1]P・巴拉诺夫斯卡娅,翟学文.安东尼・德沃夏克(1841―1904年)[J].西安音院学报,1986(3).
[2]安东・丘伯尔,杨民望.德沃夏克的音乐名作[J].人民音乐,1954(3).
[3]朱琴.论德沃夏克创作思想中的多元性[J].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8(2).
[4]吴维忠.德沃夏克的山水情怀[J].音乐爱好者,1995(5).
篇7
关键词:海子 生与死 细读法 希腊神话
诗歌可以净化心灵,但海子的诗歌向来朦胧又难解,他写下了很多关于死亡的诗篇,其中《死亡之诗(之三:采摘葵花)》充满了隐晦又神圣的死亡字眼,我用细读法尝试分析。
海子诗歌中出现很多意象,“死亡”( 《死亡之诗》)、“太阳”(《祖国,或以梦为马》)、“麦地”(《讯问》),还有这首诗出现的“葵花”。熟悉的意象,会让人联想起――凡・高。从诗歌中一直反复提到的“死亡”与“葵花” 两个词语可以看出,这首诗与凡・高有关,即生与死。葵花象征信念和光辉,花姿永远勇敢高傲地面对着太阳,充满了生的活力,很难与死亡并存。这是一个贯穿全诗的悖论。
细读诗歌第一节:“雨夜偷牛的人/爬进了我的窗户 /在我做梦的身子上/采摘葵花”,第一个出现在读者面前的是“雨夜偷牛的人”形象,与“我”对立。他们分别对应的是谁呢?是作者自己?凡・高?第三方?还是诗歌中经常出现的神秘的超自然的神灵呢?
“我仍在沉睡/在我睡梦的身子上/开放了彩色的葵花/那双采摘的手/仍象葵花田中/美丽笨拙的鸭子”。我们知道,海子一向很崇拜凡・高,将凡・高视作精神上的良师益友,那么,如同“美丽笨拙的鸭子”的手,就不会是凡・高的,那么,“开放了彩色的葵花”的身体,大概就是凡・高的了。不过,鉴于诗歌的“死亡”主题以及海子对凡・高热爱和在精神上产生的共鸣,这个“偷牛的人”,应该就是指海子自己。作者想在凡・高的身上采摘葵花,是指海子想从凡・高的向日葵中汲取生命的力量,活着的理由。
接下来是诗歌的后半部分,也是诗歌的重点所在:“雨夜偷牛的人/把我从人类/身体中偷走。/我仍在沉睡。/我被带到身体之外/葵花之外。我是世界上/第一头母牛(死的皇后)/我觉的自己很美/我仍在沉睡。”
“偷牛人”成功地将“我”从身体中偷走,“被带到身体之外”“葵花之外”。诗人这里用了“复义”手法,它有两重含义。第一,海子成功地从凡・高身上汲取到了生命的力量,活着的理由,他偷走的是凡・高的灵魂,与自己的一样,高傲、炽热、光辉、勇敢,却又孤寂,这是海子与凡・高灵魂的碰撞与共鸣,充满了张力。第二,“偷牛人”“葵花”等意象使人联想到希腊神话中的赫尔墨斯。赫尔墨斯在刚出生之时,偷走了太阳神阿波罗的牛,非常符合“偷牛人”这个形象特点;“葵花”又常被称为“太阳之花”,也与太阳神阿波罗联系到了一起。神话故事中赫尔墨斯偷走了阿波罗的牛,正好在宗教意义上与诗歌中作者偷走的是凡・高的灵魂的表述相符。凡・高年轻时一度沉迷于宗教和神秘主义,所以他的画中常带有宗教的意义。这里除了“复义”,也像一种隐喻。海子诗歌中的“偷走身体”除了像是隐含了一个神话故事,也像是一个宗教密仪,不仅与凡・高灵魂中的神秘性与宗教精神相应,同时也表达出作者对凡・高灵魂的向往与追求,以及从中汲取到的生命的力量。
诗中一直在用比喻的手法,将海子自己比作“偷牛人”,将“我”比作“第一头母牛”。除了比喻,这里还运用了“复义”手法。如前所述,“偷牛人”既是海子本人,也是赫尔墨斯。而“第一头母牛”也有两层意思:其一是指凡・高画中的动物形象――母牛,象征高尚美丽、温柔纯洁的母牛形象,同时也是凡・高和海子两人共有且相同的高尚的灵魂;另一层意思象征希腊神话中的女性,从后面“死的皇后”不难推测,她也许是欧罗巴,但我认为更可能是伊娥。宙斯将她变成一头小母牛,被赫拉派百眼怪物看守起来,赫尔墨斯将伊娥解救出来。恰好与上文对应起来,赫尔墨斯(海子自己)既是一个“偷牛人”,也是牛的解放者。
之后是全诗最后一节:“雨夜偷牛的人 /于是非常高兴 /自己变成了另外的彩色母牛 /在我的身体中 /兴高采烈地奔跑”。海子“偷走了”凡・高的灵魂,“偷走了”世界上第一头母牛,“自己变成了另外的彩色母牛”,在凡・高的身体里兴高采烈地奔跑。他非常高兴,因为他从中找到了一种活着的理由,找到了精神上的寄托,得以在凡・高的精神世界中安放自己的灵魂。这里重复了诗歌里关于“生与死”的悖论,也重复了神话的“隐喻”和“复义”。“偷牛人”虽然找到了精神上的宁静与永恒,并且解放了凡・高的灵魂,但他最终还是死了,因为他变成了另一个凡・高,一个孤高、勇敢、光辉的凡・高,同时也是一个孤寂、沉默、死亡的凡・高。在作者眼中,这不是死亡,而是一种诗意的附身,海子正是通过这种方式,委婉地死去,又浪漫地重生。
阅读海子的诗歌,向来是一个神圣又艰涩的历程,因为这是一种永恒浪漫人性的自然抒发与流露,在此过程中,生存与死亡并存。
参考文献:
[1]赵毅衡.“新批评”文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2]海子.海子作品精选[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6.
篇8
雷先生指出,诗人的问题有三个方面:缺乏健全的人格和强烈的责任心使命感;缺少厚实的生活和真情的投入;缺乏思想的深度和力度。他还认为,现在有些诗人盲目追求这个主义,那个流派,不顾国人的语言习惯,“诗语晦涩,思绪混乱”,让人无法理解,无法接受,不知究竟为谁而写,让谁欣赏,这样的诗怎能让广大读者喜爱,怎能流传下来呢?孤芳自赏,将神圣变为低下,终究是没有出路的,也极不利于新诗的发展。
雷先生指出的新诗在思想方面和艺术表达方面的问题,显然是目前诗人身上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值得诗人深长思之并努力去纠正的。作为“人民诗人”,雷先生衷心希望诗人们能与时代脉搏同律动,甘为人民鼓与呼,永远为人民代言,为祖国写诗。
受雷先生文章启发,我想结合我所在的刊物《作文周刊》在编发诗歌稿件时发现的问题,谈点感想,同时印证雷先生所说的观点。我们“综合版”,常刊发全国各地教师或其他作者的诗歌,有时也组织诗歌专版。其他各版也发表师生的诗作。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许多诗歌(自由诗)来稿,竟然不押韵!只是散文分行,而且分行毫无规矩或格律,只是信手组合排列而已。误把分行当写诗!我向来认为,不押韵就不是诗,因为这是常识。唐诗、宋词、元曲小令甚至戏剧唱词,哪有不押韵的?诗不押韵,没有抑扬顿挫铿锵有致的音乐感,读起来拗口,听起来不入耳,不易背诵或记忆,当然更不易流传。前不久,我们编发了某大学中文专业学生的诗歌专版,起初送来的二十首诗,只有两三首押韵,且“词语晦涩,思绪混乱”,只好退回去令其修改润色。中文专业的学生,竟不具备写诗常识,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德国著名诗人歌德说过:“我重视节奏和声韵,诗之所以成为诗,就靠着它们。”印度的泰戈尔也说过同样的话:“韵律的产生,如同整个宇宙中一切美的产生一样,纳入严格规定的界限之内的思想的河流,赋予律诗动人心弦的力量,这一点,含糊而变化不定的散文是做不到的。”他还有个形象的比喻,说押韵就像和尚穿的袈裟,和尚不穿袈裟,人们就不会顶礼膜拜。所以,韵脚是诗歌的外衣(形式)。中国古诗讲究“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也强调没有声律就不是诗。
现在许多写诗的人喜欢生造些除自己之外,别人不理解的晦涩词语,表达时又不管语法和逻辑,所以让人感到莫测高深,不知所云。读这样的诗,如同猜谜语,费力不讨好,人们只好不读。不读,怎么能流传呢?我们刊物收到这类诗作不少,可惜都不能刊发。在一次座谈会上,曾听到一位诗人狂妄的宣言:“你们不懂我的诗,我的诗是写给将来的!”这不禁令我想起《随园诗话》中叙述的一件事。有一位姓汪的孝廉,投诗给袁枚,让袁枚品评,袁枚看完后,不知其诗好在哪里,汪孝廉说:“某诗须待五百年后,方有知音赏识。”袁枚当即笑着说:“人人不理解,五日都难传,怎么能流传到五百年呢?”这说明,诗歌的语言既要凝练深刻,又要明白易懂,让人人理解,人们不理解,就谈不上广为流传。诗人虽说有孤芳自赏的倾向,但他绝不像小鸟歌唱一样自娱自乐,他内心深处总还是希望读他的诗的人越来越多,他的名声越传越大!
篇9
民族的阅读及思考的水平。刘扬烈先生几易其稿,认真思考撰写的《诗魂永驻·公刘诗歌创作论稿》为我们打开了一个诗歌桃花源敞亮而幽美的豁口。驰入这个豁口,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中国著名诗人公刘拥抱生活,拥抱时代而流淌出来的诗歌运河,宽广而浩瀚,精美而深邃。
关键词:精神发育史 阅读史 刘扬烈 诗歌桃花源 公刘
在用生命和诗笔传递爱与温暖的人生旅程中,诗人虽然遭致风刀霜剑,雷劈电击的忧患,仍然含泪带笑地发出对祖国、对时代虽九死而尤未悔的深情而执着的歌吟。
(一)
文字缘,铸诗谊。刘扬烈先生作为研究生导师,年逾古稀。然而早在上个世纪的1954年秋季,当他还是一个刚刚进入大学二年级的青年学生时,公刘的诗尤如一股质朴清新的边疆之风扑面而来,使他感到新鲜而又亲切。这段诗缘,也是刘扬烈先生撰写公刘诗歌论稿的发轫与初衷。
据刘扬烈先生回忆,在海南岛椰树摇曳,海风阵阵的村舍里,美髯飘飘,彩衣灼灼的公刘在讨论海峡对岸台岛诗人作品的间隙,手持折扇,怀抱椰子的诗人与他同坐一条长凳上,谈起了自己年轻时用诗笔给自己的勾勒“自画像”。新时期以来,诗人的激情像火山那样喷涌着——《雨中登大雁塔》诗人有自己独特的感受,“蒙蒙细雨,田野凄迷”,猛想起唐代诗人杜甫、岑参、高适、薛据,想起他们那些青苔般苍凉的诗意;《大西北一个即将成熟的神话》则是他对大西北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赞歌。
刘扬烈先生追寻着诗人公刘蔓延到海外的诗的藤蔓,在多次出国访问和参加国际会议所播下的友谊与文化的种子。记下了《铁托墓》、《告别自由女神》、《莱辛憩园》、《月亮从东方追来》、《池畔老者》、《听茨冈人唱歌》等华章的创作主旨。当诗人歌吟着“采撷着一朵又一朵民族之花的主人”,诗人也拥抱着人类的未来,那就是“和平、友谊、进步、发展”。在公刘人生的辞典中,诗歌决不是个人命运的录和伤春语,他认为:“一个没有人格的人,肯定当不了作家。一个人格力量不够强大的,不够坚韧的作家,肯定当不了好作家。”
尤令刘扬烈先生高山仰止、击节赞赏的是:时值21岁的公刘,工资加稿酬,他的收入也相当不错。但在人欲横流,灯红酒绿,殖民地飞地的香港,公刘却不进餐馆,不去舞厅,不喝酒,可也不存钱,除粗茶淡饭和买书外,全部捐献归公,捐款于全国学联。这恐怕是今天许多人想也难于想象的吧?在刘扬烈秉笔书写诗史的场景中,我们看到了公刘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这是一个活脱脱的义工形象,一个在半个世纪后仍然在精神上闪光的志愿者形象。
(二)
刘扬烈先生认为:“一开始写诗,公刘就为自己立下誓言:诗是诗人的心智,是人民的心声,诗应该为人民呼吁,为人民呐喊,他一生的诗歌可以为此作证,决不以诗做获取个人名利的资本,决不以诗做自我炫耀的工具。”刘扬烈先生还发现,年方十九岁的诗人还写下诗的宣言的姐妹篇——《火焰》,因为“诗人认定诗是火焰,能照亮人类的未来,特别是在残暴的封建专制面前,诗人必须战斗,必须义无反顾地为迎接光明而献身”。火焰,诗,唱得十分真切动人——
火焰必须呼吸空气,
正像诗人必须呼吸火焰;
这火焰练就灵感的剑,
诗人又拿剑来写他的诗篇。
诗人只会用剑,
诗人生死都在前线。
刘扬烈先生在《公刘诗歌创作论稿》第七章新时期的《诤言篇》中写道:“公刘的诗有很多至诚之言,引人注目,启人深思。这些出自内心的诤言,具有极为深刻的警示作用,值得引起人们普遍的重视。”这说明什么呢?这说明了公刘新时期的作品风格沉郁,在痛定思痛后,对历史和现实的感悟富有哲理,诚如诗人邵燕祥指出:“在七八十年代之交,公刘的诗如久久潜藏的地火冒出地面,火山爆发的岩浆滚滚奔流,或写民间疾苦,或评功过是非,呼天抢地,椎心泣血,回肠荡气,振聋发馈,以诗人的全生命,全意识追问历史,震撼读者的灵魂。”透过公刘的诗行,我们也隐约看到人性、历史、命运,文明、国家、人文、政治乃至于宽容的深度思考。
在浩劫中,诗人曾身受其害,被脱下军装,发配到西北,妻子离婚,自己拖带着年幼的女儿,在大西北饥馑中艰难渡日。“由于寥廓,由于萋萋芳草满天涯/由于十二月党人,由于他们竞和恶棍一道流放关押/青海,你教我想起了西伯利亚”……在新时期,当广大知识分子为国家民族作出新奉献的时机已经到来,所以诗人由衷地唱道:“由于心底的爱情,由于灰烬中爆发了新的火花/青海,我愿意忘掉西伯利亚”。这才是公刘的本意,是《赠人》一诗的实质和亮点。
(三)
雪莱说:诗人为时代立法;
公刘说:诗人是时代的良心。
刘扬烈先生对公刘强调诗人的忧患意识高度关注,认为这便是其现实主义诗人观念的本质特征。公刘明确指出:“中国诗歌中的忧患意识倒是一个值得好好研究的课题。打《离骚》开始,一直到晚清的袭自珍,这一份遗产,值得所有的中国诗人,首先是现实主义诗人,认真总结,要说传统,这才是真正的宝贵传统。……这是现实主义诗歌的命根子。”
公刘《关于现实主义诗歌的对话》,贯穿其“生命离不开土壤”,贯穿其“诗必须对人民诚实”的观念。在新世纪诗歌精神走向的探讨中,谢冕印证并鉴证了这一诗的铁律,他说:“我们对社会,对历史的发展都是要负点责任的。不管什么诗,什么地方离开了人,切断了人间烟火的关系,切断了人间疾苦关系,切断了万家欢乐和忧愁关系,诗歌就会变得很自私。不能通过诗人自己的感觉去触摸这个时代,我会觉得诗歌就是病了!”
刘扬烈先生的 《诗魂永驻·公刘诗歌创作论稿》是诗歌论苑的一项有益的系统工程,也是对诗人公刘一生的创作道路和人生履程的极为公正、客观、深刻的充满敬意的诗人评传。
篇10
关键词:穆旦;生命体验;玄学思辨
中图分类号:I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6-0005-02
一
“穆旦是九叶诗派中流派风格最浓烈且最有成就的诗人。”他既是一位自觉的现代主义者,同时又是一位具有强烈民族意识的诗人,他的诗歌将新诗的审美推向新的高度,一个最大的特质便是将生命体验与玄学思辨融合为一体。那么这种特质形成的因素有哪些呢?
穆旦诗歌特质形成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来源,来源之一是西南联大外文系的求学经历,受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穆旦的很多老师大多有过留学欧美的经历,他们中的很多人都与英国现代诗歌有渊源,是艾略特等英国现代主义诗人在中国重要的传播者。他们之中的叶公超、卞之琳以及外教燕卜荪都曾介绍或评论过艾略特等人的诗作及文论。这就为穆旦深入接触艾略特等英国现代主义诗人提供了最直接、最便利的条件。可以说,正是由于这些文人学士的热情译介,才使得穆旦等为数不少的中国作家对艾略特作品产生了浓厚兴趣,继之以认真的借鉴和创造性转化。穆旦开始学习和模仿艾略特的诗歌创作,并将艾略特笔下的“荒原”意识进一步中国化,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荒原”意识。
来源之二是20世纪中国苦难的社会现实。作为诗人,艾略特对穆旦的影响是显现而深刻的,但民族时代的苦难对穆旦的诗歌创作则有着更为深远而持久的影响。半殖半封的时代背景,恐怖、阴霾的政治气候与破败荒凉的中国社会现状使敏感的诗人产生了幻灭之感,这种现实和心理激起诗人对社会现实与生命的思考,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艾略特《荒原》中弥漫的虚无情绪有了相通之处。在诗人看来,战时的中国就是一片辽阔的“荒原”――“走在无家的土地上/跋涉着经验,失迷的灵魂/再不能安于一个角落/的温暖,怀乡的痛苦枉然”(《控诉》)。战争使人们过着苦不堪言的生活,民族苦难带给人们的生活“荒原”随处可见,荒凉的土地,茫茫的野草,低压的暗云,单调的流水,说不尽的灾难,干枯的眼泪......中华民族步履艰难的灾难岁月,进一步强化了诗人浓重的“荒原”意识。
来源之三是穆旦自身独特的人生经历。1942年加入中国远征军,担任杜聿明的随军翻译,那时候穆旦仅25岁,以一个弱小书生的身份,参与了缅甸战场的抗日斗争。后来“中国远征军”在缅甸战场不是“大败而归”而是“大败难归”――在大撤退中,杜聿明和戴安澜将军率领的第五军,被迫退入野人山,穆旦所在的部队殿后,他们于是进入了原始森林的地狱。诗人目睹了无数战友的死去,在这种向死而生的状态中,诗人深刻地洞见了常态世界所遮掩的非常态的真实,发现现存文化伪饰、虚无、阴暗等可疑性的一面,更深切地体认到自我生存的困境与难题。对残酷战争的亲历使穆旦直接体验了生活的荒凉并超越了荒凉,反过来,这种荒凉又给了他思想的启迪与精神升华的力量,融入了他的诗歌中,形成了弥足珍贵的“荒原”意识。
二
穆旦的诗,在思维形式、创作风格和表现方法等方面,深受二三十年代的西方现代派诗人爱尔兰的叶芝、英国的艾略特和奥登等人的影响,这种影响中的某些方面,如玄学思辨与具象象征的结合,又可以追溯到一直为艾略特所深爱和推崇的17世纪的英国玄学派诗人们。“穆旦是中国最早有意识地吸取叶芝、艾略特、奥登等现代诗人的部分表现技巧的几个诗人之一。”穆旦的诗有明显的深刻的时代感情,但多数的诗往往并不直接表现时代,而是注意自身心灵的搏斗和内层思想感情的开掘,并努力在抽象概念与具体形象的结合中,追求传达的感情密度大,传达方法独特新颖和理性成分的介入,再加上他运用很多精心独创的暗喻和意象联想上的跳跃,就使他的诗带有极大的陌生感。他从现代人的思维方式和情感出发,用现代化的艺术手法,描绘了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奠定了其在中国现代主义诗歌中的历史地位。
诗人穆旦以怀疑的眼光审视现代生活并作出思索和探求:戳穿现实的隐瞒与欺骗,将“现代人的生命的困惑:个体与群体、欲望与信仰、现实与理想、创造与毁灭、智慧与无能、流亡与归宿、拒绝与求援、真实与谎言……”用诗的语言表达出来,这不是简单的二元对立,而是相互渗透,是“思维的复杂化,情感的线团化”,这正是现代人的思维方式与情感方式。如《赞美》中诗人在深切感受时代灾难,感受到人民生活的沉默与苦难的同时,也看到了人们的觉醒,并由此看到了民族的希望与未来,对处于苦难中的祖国以及奋起中的人民,发出了由衷的赞美。诗中作者对现实的关注、对未来的期望、对历史的反思、对人生的探求交织在一起,情感忧郁、沉痛又凝重、激昂,在传统思维中存在的二元对立的,非此即彼的直线性思维在穆旦这里都进行了拒绝和背叛,在穆旦的思维世界里,可以说是一种发散性的复杂思维,总是同时关注两个或多个矛盾对立的事物,然后以怀疑的眼光对对立双方提出质疑,在重叠的结构和反复的文字中将思考引向深入,这些都是诗歌现代性的具体表现。
穆旦诗中关于个人生命体验的玄学思考,在紧张而凝重的风格中,更多一些他对于中国知识分子生存困境的探索与表现。因而,现代主义者所关心的人本困境问题,中华民族的苦难与希望,在他的诗作中交叠出现。穆旦的许多诗都致力于展现自己心灵的自我搏斗和种种丰富的体验,“我们做什么?我们做什么?/啊,谁该负责这样的罪行:/一个平凡的人,里面蕴藏着/无限的暗杀,无限的诞生。”(《控诉》)穆旦对生命意识的自觉感悟与理性沉思中,又交织着他对人类命运、历史沉浮和民族忧患的沉思,使他的诗以痛苦的丰富和感情的严峻著称。这是处在民族危亡生死斗争,民主与黑暗交战的复杂现实之下,一个正直而敏感的知识分子内心世界独特的感受,充满激烈矛盾的生命体验。形而上的思考往往与最复杂的现实的背景、生活的感悟不可分离地交织在一起,使得这些玄学的表现就带有更深的生活真实的底蕴。这种生命体验的玄学性也就成为穆旦诗歌中的最富个性的部分。“这种深陷矛盾现实所产生的知识分子关于个人生存困境的玄学思考,是诗人穆旦的一个重要贡献,他创造了一个象征诗化了的‘被围者’的形象。”
三
在穆旦的笔下,现代主义的艺术形式与现代自我的生命体验融合在一起,深邃的玄理思考与凝练、富于弹性和张力的语言凝结在一起,既告别了内涵的浅白,也远离了表层的晦涩,显示出现代白话新诗的真正生命力。40年代,穆旦与九叶诗派诗人将中国特殊的历史现实与现代诗艺相结合,在其中找到了一条独特的道路,他们的探索可以说,实现了这一理想,即用“现代的诗形表达现代人的情绪和思想”。穆旦诗歌中融入了强烈的现代自我意识以及自身丰富的生命体验,借助现代主义的艺术形式,既给我们展示了现代个体“丰富而痛苦”的生命存在,也给我们显示了现代诗歌凝练、艰涩的诗性张力,更好地演绎了“荒原”意识。
穆旦诗歌内涵丰富,随着接受者的知识结构和生活阅历的增长,会理解和发现更多新意,不论是从诗歌思维、情感、语言、意象,还是诗歌内容――人生困境的揭示上都表现了他超前的意识,树立了一个先觉者的地位,是一个独具现代性的诗人。因为他的诗超越了以圆满为中心的哲学和诗学,以残缺为美,摆脱了简单的二元对立,拒绝传统意象,用现代人的思维方式、情感方式和艺术手法,展现了处于矛盾张力之上的残缺世界里的残缺、孤独、被围的自我。“在穆旦的笔下,出现了中国诗歌史上从未有过的残缺的世界里的残缺的自我。”这个自我是具有颠覆性的理性抒情、叙事个体。传统诗歌中的理性士大夫群体演变到五四文学中现代感性抒情、叙事个体,之后由于革命和现实的需要这个抒情、叙事主体变为以“我们”为唯一主语的群体抒情和叙事,随着抗战之后救亡语境的消失又变为理性抒情、叙事个体。这个理性抒情、叙事个体便是穆旦对现代诗歌最为独特的贡献。“在穆旦的诗歌里,出现了站在不稳定的点上,不断分裂、粉碎的自我,存在于永远的矛盾张力之上的自我”。然而在被围却又残缺与孤独的世界呢,挣扎与枉然、希望与绝望的人生终极二律背反中,穆旦选择了充实饱满的人生。
感性与知性的结合,是九叶诗人的一个共同特征,在穆旦诗歌中具体显现出来的特质便是将生命体验与玄学思辨交织在一起。不仅在诗歌中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哲学玄思的内涵,还可以理解为一种独特的现代诗歌技巧:思想知觉化,即不是用感性形象来象征、隐喻理性思辨,而是让知性内容直接成为可感的对象,穆旦的诗歌表现的尤为突出。
参考文献:
[1]朱栋霖、丁帆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杜运燮:穆旦诗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
[3]钱理群、温儒敏.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