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诗歌范文
时间:2023-03-23 22:52: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经典诗歌,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不仅仅是中国在过中秋节,一些受中国文化影响较大的东亚、东南亚国家也会过中秋节,尤其是这些国家的华人华侨,更是以此来怀念自己的祖国文化。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祝贺中秋节经典诗歌,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祝贺中秋节经典诗歌一离中秋节还有一个多月
街头就看到月饼的影子
嚼着杏花楼飘香的月饼
尝到中秋节的味道
想象中秋匆匆的脚步就来了
勾起一轮明月挂在天穹
闪现光辉,带出年轮
小时候的记忆浮现
月亮走,我也走
心思跟着月亮跑
跑出山谷跑出村庄
城市的月光很圆很美
月宫里传说一直在上演
中秋月圆时你就会回来
把思念遥寄给远方亲人
祝贺中秋节经典诗歌二在这雾锁秋月的中秋节里
手捧清茶倚在窗前
寂寞啜饮着记忆
心
却是那么的低落
总想
在这个中秋节里还能看见你的身影
与你在月光下把身影拉得长长
共赏那嫦娥悄送的月糕
却发现
人依旧
翘盼那轮月光
思念
揉进清风
飘向你的方向
情感
散在河中
顺水流淌你的地方
在这个没有月亮的中秋节里
漆黑的夜孤自独醉
期盼的心却是那么滚烫
思念的歌不再吟唱
梦回故乡
祝贺中秋节经典诗歌三人去也
音讯绝
任我望缺天上月
天上月
尚有圆和缺
为什么?我和你
缺了再难圆
薄情人哪
当初为何许我蝴蝶结
害我夜夜相思独望月
又到中秋节
独上小阁楼
举起消愁酒
醉眼邀嫦娥
嫦娥距我千万里
虽然不可即
但可望明月
伊人离我千百里
不知东西南北
年年忘穿秋水
岁岁不见人儿
薄情人哪
月儿圆了几多回
就不见你回一回
你知否
酒消愁
为伊消得人空瘦
看酒杯里
点点滴滴
皆是相思泪
祝贺中秋节经典诗歌四伟大的母校,
您是春天的太阳,慢慢升起,
让我们有了温暖,
我们被您感动,我们因您而骄傲。
您是翅膀,
带我们在知识的太空翱翔;
您是水,
悄悄地流进我们的身体里。
您是风,
把我们吹走,
让我们
拥有美好的明天。
您无私的奉献,
让我们成为世界上最炫丽的花朵。
我渺小的心灵,
为您绽放,
愿母校越来越美丽。
祝贺中秋节经典诗歌五中秋佳节月儿圆,
和谐秋风送祝愿。
月饼薀意是思念,
神州户户聚欢颜。
海外赤子思故乡,
佳节月儿份外亮。
中华民族在崛起。
祖国啊蒸蒸日上。
回归秋风吹两岸,
骨肉团聚是心愿。
广式月饼寄台南,
两岸同圆一个梦。
国富民强有自尊,
安宁团结家和睦。
中秋月饼圆又甜,
篇2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周南·关雎)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
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王风·黍离)
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淇奥)
5、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王风·采葛)
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郑风·子衿)
7、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秦风·蒹葭)
8、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经·卫风·硕人)
9、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诗经·卫风·硕人)
10、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风·相鼠)
1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
1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小雅·车辖)
13、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诗经·小雅)
14、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诗经·小雅)
15、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16、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经·大雅·荡)
17、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18、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尚书)
19、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大禹谟)
20、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国语·周语)
21、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
22、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23、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左传)
24、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左传)
25、欲加之罪,何患辞。 (左传)
26、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左传)
27、不去庆父,鲁难未已。 (左传)
28、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 (左传)
29、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
30、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31、曲则全,枉则直。 (老子)
3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
33、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老子)
3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
35、将欲取之,必先之。 (老子)
36、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老子)
37、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老子)
3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
39、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老子)
4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41、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
42、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季氏)
43、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
44、是可忍,孰不可忍。 (论语·八佾)
4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论语·述而)
4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
4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48、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论语·子罕)
49、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述而)
5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卫灵公)
51、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论语·学而)
5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53、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 (论语·微子)
5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
5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5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57、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
5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
59、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论语)
6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6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6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
6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64、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礼记·杂记)
65、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礼记·礼运)
66、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礼记·中庸)
67、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礼记·学记)
68、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礼记·杂记)
6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
70、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礼记·礼运)
71、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易经·乾)
7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易经·系辞上)
73、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易经·系辞上)
7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75、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76、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离骚)
77、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屈原·渔父)
78、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 (屈原·涉江)
79、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 (屈原·涉江)
80、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 (屈原·涉江)
8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楚辞·卜居)
82、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楚辞·卜居)
83、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宋玉·对楚王问)
84、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
8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
8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公孙丑)
87、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上)
88、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孟子·离娄下)
8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尽心上)
90、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
91、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尽心上)
92、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
9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下)
94、持之有故,言之成理。 (荀子·非十二子)
95、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9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劝学)
97、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荀子·劝学)
9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
99、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
100、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谋攻)
101、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孙子兵法·军争)
102、静如处女,动如脱兔。 (孙子兵法·九地)
10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中庸)
104、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管子·权修)
105、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管子·论积贮疏)
106、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淮南子·人间训)
107、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淮南子·说林训)
篇3
一、科学认识理解校本课程开发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动态的实践过程,离不开理论指导和不断学习。从国家统一规定课程的落实到校本课程开发,需要学校领导和全体教师经历观念的变革和行为上的变化。经过理论学习我们重新认识理解了“校本课程开发”:在学校现场发生并展开,以国家及地方制订的课程纲要的基本精神为指导,依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及可利用和开发的资源,由学校成员志愿、自主、独立或与校外团体或个人合作开展的旨在满足本校所有学生学习需求的一切形式的课程开发活动,是一个持续和动态的课程改进的过程。这一界定包括三个要素:
一是学校本位。即以学校为基地,在学校中发生并一步步展开;以学校为基础,要以学校自身的性质、条件、优势、资源为开发的依据;以学校为主体,是学校主动的开发行为,是一种校本化的课程实践,决策的主体是学校内部成员。
二是关注学校的教育目标和学生的学习需求。校本课程开发,无论其形式如何,都必须把握学校的整体教育目标,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发展。国家统一的核心课程是为满足学生的一般学习要求为基础的,而校本课程开发则是为发现学生个体差异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提供了可能和条件。总之,校本课程开发,必须从学校育人的目标出发,充分考虑培养学生公民素质这一学习需求。
三是持续动态的过程。既是一个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行动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反思问题和解决问题、实现课程不断改进、自我完善的过程。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新背景、新理念
从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的宏观要求出发,《2011年版义务教育课标》强调的新理念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课程之中。具体要求:一是各学科把落实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指导思想,结合学科内容有机渗透;二是进一步突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三是增强了民族团结教育的针对性和时代性;四是强化了法制教育的内容。
显然,这些课程实施的新理念,自然成为“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开发的新的指导思想,为我们反思近年来开发校本课程的实践,提供了理论武器和方法指导,也为今后校本课程的开发指明了新的思路和广阔前景。
三、校本课程“经典诵读”开发的实践反思
(一)开发校本课程“经典诵读”的缘由和过程
每天早读,各班诵读古诗的朗朗声音传遍校园,学校洋溢着浓浓的书香气息。借此契机,从2010年春季开学,学校有目的地开发校本课程――经典诵读。至今有近三年的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主要做法是:
1 课程开发组织:校长是校本课程开发的第一责任人。由校长、教学副校长、教导处、教科室和少先队共同组织课程开发实施。
2 课程内容实施:共性内容――古代诗歌;分层内容――按低、中、高三个年级段分别安排《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由教学副校长、教科室、教导处,随机检查各班早读古诗朗读,背诵情况,及时反馈。
(--)开发校本课程的成效反思
我们认为,倡导诵读经典,特别需要理性地认识诵读经典的作用与价值,认真分析诵读内容对学生学习的适切性,关注其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选择适宜不同年龄儿童诵读的内容,同时注重诵读的多种策略并辅助以其他手段,以丰富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和形式。
四、开发校本课程“经典诵读”的新设想
(一)内容设计:将校本课程每周一节的授课同早读统筹安排,将古代优秀诗歌与国学启蒙读物有机整合,分低、中、高三个年级段分别设计课程开发内容;
(二)思路规划:以校本课程内容开发的适切性为出发点,充分考虑小学生三个年级段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差异,内容的选择呈现由易到难的梯度。同时,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作为落脚点,将儿童乐于接受的学习方式作为主要学习方式,减少教师不必要的讲述,其目的是重诵读、重涵泳,不断熏陶、长期滋养、感悟、积累。将经典诵读与日常的阅读结合;把语文和相关学科结合;把校本课程开发和多种活动结合,以丰富校本课程的内涵,增强其融通性和渗透性。
国学经典的传承,是关涉国人生命素养的根基之学,正如朱自清先生在《经典常谈》中谈到的“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国学经典教育,与其说是一种知识的积累、技能的训练,不如说是一种文化人格、文化生命的培育。
因此,在校本课程“经典诵读”的开发设计中,应当贯彻“读经典之书,做有根之人”的理念,在教学中注重循序渐进,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涵泳,在涵泳中领悟,因为学识涵养、品行气质是无形的,是长期熏陶、滋养而成的。正是在与经典的持久而自然的“亲近”中,达成对中华母体语言文化的深层体认,将国学经典教育转化为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全人教育和素质教育。
篇4
关键词:井上靖 诗歌 题材 艺术特征
作为20世纪日本文坛的一位重要作家,井上靖是为中国读者所熟知的。但在许多中国读者的眼里,井上靖只是一个杰出的小说家,或者说一个杰出的历史小说家。他的中国题材历史小说《天平之甍》《楼兰》《敦煌》《孔子》等早已被译成中文,在中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一影响甚至遮蔽了其诗歌方面的突出成就,让人们往往忘却其诗人身份。实际上井上靖是从诗歌开始他的文学之路的,诗歌创作贯穿于作者的整个文学生涯之中。从1958年第一部诗集《北国》到1990年10月最后一部诗集《星阑干》的出版,井上靖一共出版了八部诗集。这八部诗集收入诗歌330余篇。井上靖的诗歌在日本也获得了极高的评价,如西胁顺三郎誉其为“卓绝的诗人”,竹中郁赞美他的诗是“诗之塔”。遗憾的是中国学术界很少有人对他的诗歌进行研究。我们认为,井上靖文学的出发点是诗。他的诗不仅具有独特的气质和魅力,并且是其小说创作的酵母和思想内核。要全面认识井上靖这位作家,对其诗歌展开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拟在井上靖具体诗作细读的基础上,分析其诗歌的基本特点,以期对井上靖诗歌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一、诗歌内容的丰富多样
井上靖的诗歌题材多样,内容相当丰富,有思考人生、感慨世事的,有谴责战争、祈盼和平的,有追忆往事、缅怀友人的,也有纪游考古、抒写自然的等等。
井上靖的一部分诗歌表达了对人生和历史的冷静观察和思考、抒发现代人的内心孤独和烦愁。如《猎枪》重点不在表现中年男子为何要全身武装地逃离人世,而在于二十多年后诗人对它的追忆和思索。思索的结果,诗人也“想学着那个猎人的行路模样”。这里面包含着对人间的不信任和对不合理社会的憎恶和反感。说得更明白些就是对战后社会的绝望,“白色的人生河床”导致人内心的孤独与绝望。这就是井上靖散文诗冷静观察社会和人生的艺术魅力所在。《人生》则在广阔的时空中思考着人生,诗中充满强烈的悲剧意识,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的理性思索:“人类生活的历史只不过五千年,日本民族的历史不足三千年,人生也只有五十年。父亲我已生活四十年了,而你还不到十三年。”在永恒自然、悠久历史的对比之下,人生显得是多么的短暂易逝,浓重苍凉的感伤意识油然而生,从而使诗作具有深隽的艺术感染力。
抒写战争体验,表现战争的残酷,对战争给人们心灵带来的创伤进行反思,冀望和平是井上靖诗歌内容的一个重要方面。《元氏》中作者回顾了自己短暂的战争经历:“我们在快要倒坍了的城墙上,一个劲地垒沙袋。为了防御敌人几小时后可能发起的袭击,每个人都在加固自己面前的城堡,忙到日落以后。”诗作写出了战争的残酷性:“那时我们三个人无忧无虑的谈话,现在能回忆起这一切的,只剩下了我自己。不论是左边的或是右边的朋友,第二天就离开了人世。”贯穿全篇的是作者后来作品中一再出现的恬淡的宿命感的心情:“命运的安排,那么,已经安排了的自己所不知道的命运,无情地强加于人的冷酷的东西,在这静夜中纵横驰骋。好似硫酸那样无声的雨,细小而看不出来地在我们的精神上倾注。”在井上靖的诗歌中,战争的残酷性更多地是通过对在战争中逝去的友人的回忆表现出来的。如年仅二十七八的T君,“你,年纪轻轻的,在西伯利亚的野战中,中了枪弹而倒毙。你,现在此时,正高高地举起了手,把你此生该生存份的寿命,向我这里投了过来。”(《八十岁有感》)“山根、川村、桥爪、林”等四高柔道部的伙伴,“把那年轻的生命,一个个接连不断的,消逝在大陆南方的新的战场上。”(《戎装》)在这些诗中不仅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因战争失去友人的悲哀,也有着对战争意义的否定和无声控诉。除了对战争表达痛恨之情,井上靖在很多诗作中也表达了平息战火、对和平的企盼之情。诗人认为“就在这个地球上,人们在争斗、战斗”,其原因就在于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而在月亮上,“国家、民族一类的词,在那里变得毫无意义”。(《站在月亮上的人》)“我希望这新的一年是这么样的一个年,一个没有争斗的和平的年!现在除此之外,我再也没有别的祈求。”(《新年之初》)
描写旅行见闻、赞美山水自然之美、记叙各地风情、凭吊历史古迹、抒发人生感慨的纪游诗在井上靖诗歌中有着相当大的比重。乔迁选编的井上靖诗集《考古纪游》,收入井上靖各个时期的纪游诗146首,几乎是井上靖所有诗作的三分之一。
井上靖在旅行途中,创作了大量描写自然风光的写景诗,描摹了一幅又一幅的山水画。《“埃特尔斯克”的石棺》《名为“比德娜”的部落》《喀达尔克必尔河》《“克林特”之遗迹》等诗作再现了地中海沿岸各国的风光。如《橄榄树林》:“从科尔道巴到塞维利亚的一百七十公里,全都埋在丘陵的波中,这丘陵又被橄榄树埋起来。满目都是这种橄榄树。白天,叶背翻过来发着银灰色光辉,太阳一下山,就变成愤怒沉默不高兴的浓绿色的一团。一条铺装的道路,像呈现出它的甚么意志似的一股劲儿突向橄榄地带展开。”描摹西班牙沿途的橄榄树林,树叶在不同光线下呈现出的色彩,反映出作者观察的细腻,品味自然风光的独特才思。《沙漠之街》《白龙堆》《幻之湖》《流沙》等则再现了大漠的广漠与荒凉。典型的如《干河道》对沙漠中干河道的描写:“连一滴水都无有的河之道。大的地方,川幅一公里,砂洲埋没着它,大小的岩石埋没着它”,尽管它面貌荒凉、却蕴含着一股“把沙漠整整划分为二的不可抑制的气概”。在诗人的笔下,也有着对中国南方景象的表现,如《珠江》:“从开着的窗子,可以看到横在眼下的珠江,黄浊的江面,闪耀着月圆明亮的银光,不拘何时,都能看到大大小小的船只,曳着红色灯光移动。有满载几百位旅客三层楼式的客船,也有小小舢板;有大帆船,也有小帆船;有运青菜的船,也有运木材的船。”诗作描摹出了珠江口岸的繁华景象。江面、月色、船只、灯光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典型的“渔舟唱晚图”。
《镞形之石》《若羌》《南路的姑娘》等诗作表现民情风俗,勾勒出一幅幅各地的风俗画。如《若羌》记述诗人途经新疆若羌时出殡的情形:“几个男人,抬着四角形棺材,棺材四周围着十几个男人,他们都异口同声,大声哭叫着,很快地跑过一段沙尘飞扬的街巷。”而新疆《南路的姑娘》描绘了姑娘们因民族不同而服饰各异:“维吾尔的姑娘们,用围巾束头发,否则,就用它绕在脖子上,穿着长裙子。汉族的姑娘们,全不用围巾,都穿着裤子。”
在井上靖的纪游诗中,有一部分是对古迹和遗址的凭吊和题咏,如《天坛》《陕西博物馆》《古都“巴尔福”》《拜尔赛普利斯》《“卑斯特”之遗迹》《交脚弥勒》《千佛洞点描》等。这些寻幽访胜,吟咏历史的作品,展现出他深厚的历史文化知识,也放射着诗人的耀眼才华和动人情思。从《古都“巴尔福”》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巴利亚国都的过去与现在。这里“有个青色的寺塔,青到几乎吸人之灵魂。”昔日繁华的古都,现在“既不生一棵的草,也不生一株的树”,“二千多年前的亡灵的哭泣,在白昼之中若静下耳朵,也可以听到”。这种情景,让人毛骨悚然,透露出诗人对世事沧桑的真切感受。
二、孤寂沉郁的诗歌基调
在井上靖的小说中,主人公几乎都逃脱不了失败的命运,尽管他们也进行过抗争,但结局不是如《一个冒名画家的生涯》中的原芳泉那样消极遁世,就是似《拳王》中的八甲田次郎般自杀,或者与《冰壁》中的鱼津一样走向死亡。与井上靖的小说创作相似,他的诗作字里行间也蕴含着凄凉孤寂的情绪。在他的笔下,不时流露出孤寂的情调和悲观的思绪,结局大多抹上一笔苍凉的色彩。深沉的孤独感和凄凉的心境,在他的诗篇中就表现得更加鲜明和突出。
井上靖的诗歌,从初期的《元氏》《猎枪》等,到晚年的《我的青春》《岁月》《新年有感》等作品,常常在笔底流露出对生命的依恋与追求,抒写着有着深邃文化素养的诗人淡淡的哀愁和静穆的心境,尤其是晚期作品倾诉了历经沧桑的人间的悲与爱,传达了当晚境来临时那丝悲凉的思绪。如“好像一天终了黄昏已经来临——我的生命之黄昏已将来临!”(《残照》)诗人行走于沙漠中,在一处人烟稀少的荒凉地带,看到“落日残照红似火的全是土屋的村落”的夕阳美景之时,一种人生“生命之黄昏”即将来临的想法“紧紧抓住”了“我”的内心。这是抒发主人公的内心感受的独白,呈现出诗人晚年心态的特征。诗中情感的强烈、心绪的沉郁撼人心魄。
三、井上靖的诗歌还有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是散文诗的优美韵律
井上靖的诗歌,就诗形而言,绝大多数采用的是散文诗的形式。他的诗作每行字数基本相等,中间很少分段分节,排列得很整齐,这种散文诗诗形,可以不受诗体格律的限制而自由表达思想。井上靖散文诗诗歌形式定型于他创作的初期。诗人采用散文诗的形式进行写作,有可能是受到象征主义诗人的影响。当时的井上靖喜欢读波德莱尔、马拉美、瓦雷里等象征派诗人的作品,大学毕业论文也是关于瓦雷里诗学的研究。据日本学者宫崎健三的说法,井上靖散文诗体的形式可能是从1932年7月发表于《焰》的诗作《渴》开始的。《渴》这首诗共三节,采用散文诗的形式,通过干渴的“我”、母亲与妹妹等三人与一滴水也没有的壶的关系,表现出“我”坚强、执着的精神。诗作在散文诗形式的运用上虽然还不够纯熟,但却是之后作者创作散文诗这一形式的一个很好的开端。随后发表的《饿死》《途上》等诗作都沿用了散文诗的形式。
四、诗歌是井上靖文学创作的出发点,是他小说创作的源泉,这也是井上靖诗歌的一个鲜明的特征
井上靖文学的出发点是散文诗,他的诗具有独特的气质和魅力,与其小说的关系极其密切。具体而言,井上靖诗歌与小说的关系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小说的主题来自于其诗歌,诗歌成为其小说的思想内核。如诗歌《猎枪》不仅成为其同名小说的卷首诗,而且诗作中表现出来的那“白色的人生河床”式的孤独与绝望也成为小说的基本主题。此外,诗《漆胡樽》《比良山的石楠花》,就是其同名小说的基本主题。二是诗歌中描写的场面出现在相关的小说中,成为小说的题材来源。如诗《海边》中描述的海滨当地学生与城里学生的冲突,是《丝柏物语》中千本松原格斗场面的部分。诗歌《孔子》《黄河》《天命》《北辰》《大落叶之日》等十余首关于孔子的诗歌,都出现在长篇小说《孔子》中。同样,在小说《通夜之家》《断云》《斗牛》中,我们可以看到诗《高原》《野分(一)》《野分(二)》的场面等等。诗《伊希库·库尔》中伊希库·库尔湖的优美传说成为小说《圣人》的题材来源。三是小说中的人物来自于诗歌。如诗《生涯》中的年迈的烟火匠人,是小说《一个冒名画家的生涯》中的主人公原芳泉。
井上靖文学的出发点是诗,他的诗歌一方面成为小说创作的酵母,另一方面又是其小说的思想内核。诗歌贯穿于井上靖一生的创作当中,是诗人一生心路历程的反映、思想的真实写照。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孤寂沉郁的诗歌基调、情景事融为一体、散文诗的优美韵律等体现出井上靖的独特个性,散发出迷人的艺术魅力。
(基金项目: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井上靖中国题材诗歌研究”[12YBA277];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优秀青年项目“井上靖中间小说研究研究”[13B106];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汉语言文字学”招标课题。)
参考文献:
[1]筱田一士.井上靖的文学道路[J].文化译丛,1982,(1).
[2][日]井上靖.乔迁译.星阑干[M].台北:九歌文库,1999.
[3]袁盛财.井上靖中国题材历史小说中的中国形象[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4]井上靖.井上靖全詩集[M].东京:新潮社,1979.
[5][日]井上靖著,乔迁译.干河道[M].台北:九歌文库,1998.
篇5
2、在人生道路上,走上坡路要昂首阔步,走下坡路要谨小慎微,走阳关道要目视前方,走羊肠路要俯视脚下。
3、什么路都可以走,唯独绝路不能走;什么路都可以选择,唯独歧途不能选择。
4、生活不能游戏人生,否则就会一事无成;生活不能没有游戏,否则就会单调无聊。
5、不是一场赛跑,而是一次旅行。比赛在乎终点,而旅行在乎沿途风景。
6、要留下人生足迹,就必须一步一个脚印;要少走人生弯路,就必须三思而行。
7、给自己找茬是诊断,给自己找事是磨练,给自己剖析是知己,给自己嘲笑是激励!
8、人生十字路口是一道选择题,谨慎选择才能确保正确方向,糊涂选择就易步入歧途,放弃选择就会迷失方向。
9、做人要地道,好人有好报;做事要踏实,步履才坚实!
篇6
1、亲其师,信其道,恶其师,疏其道。
2、走下讲台给学生讲课。
3、为他人的幸福而工作,才能达到自身的完善。
4、享受人文的课堂,享受动感的课堂,享受智慧的课堂。
5、爱拼才爱赢。
6、执着杏坛,乐于奉献。
7、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是在于如何看护儿童。(苏赫姆林斯基)
8、捧着一颗心,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
9、德高为师,身正为范。
10、课——是点燃求知欲和道德信念火把的第一颗火星,我愿执着地“众里寻他千百度”。
11、尚自然,展个性。()
12、用教师的智慧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努力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13、教育学生,从爱出发,爱是一种特持久而深刻的感情。
14、体罚与惩罚区别不在于是否打了学生,而在于是否伤害了学生。合理的处罚是一种教育策略,教师应该有处罚权,也应该合理利用处罚,惩罚的真谛在于爱的感动。
15、掌握好的方法,是学业有成的前提;打下好的基础,是事业发展的必需;养成好的习惯,是终生受益的伟业。
16、一个人的知识越丰富,艺术修养越高,智力发展越好,对美的感受和理解也越深刻。
17、培养人,就是培养他获得未来,快乐的前景的道路。(马卡连柯)
18、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
19、扬黄牛精神,做平凡工作。
20、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
21、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德)第斯多惠
22、欣赏别人的优点,善待别人的缺点,尊重别人的隐私,快乐自己的人生。
23、中小学生是不成熟的个体,对其教育是教师的责任,教育的过程是一个启智明理导行的过程。教师的几个不等式:有名气有水平,人缘好威信高,有点子有能力,资格老经验多。
24、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是光辉的,是荣耀的。教师的心声是纯净的,高贵的,无私的。
25、永远不要嘲笑别人的梦想。
26、每一个学生都是好学生。
27、习于智长,优与心成。(朱熹)
28、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孔子)
29、俯首甘为孺子牛,挥蹄勇做千里马。
30、表扬用喇叭,批评用电话。
31、宽容别人等于祝福自己。
32、我愿做人梯让年轻人踏着我的肩膀攀登科学高峰。(华罗庚)
33、把简单的事情做彻底,把平凡的事情做经典,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得更精彩。
34、教师的工作是教书育人,不光是传授学生知识,更要教学生怎样做人。
35、念人之善扬人之长量人之难帮人之过。
36、爱拼才会赢。
37、为别人照亮道路,自己必须放出光茫——这就是人的最大幸福。(前苏联)捷尔任斯基
38、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地。
39、人生的目标在于不断追求,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40、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的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
41、教育贵在一个“及”字,重在一个“小”字,即使天天从小事抓起。
42、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的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
43、美是一种形式,也是一种价值,更是一种生命的体验;美是生命的源泉,也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44、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成功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探索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45、好的课堂应该是让学生课前有一种期待,课中有一种满足,课后有一种留恋。
46、永远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永远用宽容的心态面对学生。
47、勤勤恳恳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堂堂正正做人。
48、要有健康的体魄,和谐的人际关系,勤奋求实的态度,崇高的道德情操,矢志不移的追求目标。
49、才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
50、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
51、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夸美纽斯)
52、不要随便给一个人定性。
53、十年树木,百年育人。
54、一个教师必须对祖国优秀文化和语言文字深深地热爱,否则就钻不进去,不可能获得真知。
55、打电话的时候请你微笑,对方一定感觉得到。
56、人应该永远拥有两样东西:一盏永不熄灭的灯——希望之灯,一扇长开的窗——接纳之窗。
57、教师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引路人似的朋友,是心灵智慧的双重引路人。
篇7
关键词:诗歌教学;诵读;意境
“诗歌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为绚丽多彩的瑰宝,而唐诗则是这一瑰宝之中不可替代的明珠。”(王立群《唐诗的魅力》)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王国,诗歌是中国文化殿堂中的璀璨瑰宝。语言优美、韵律和谐、朗朗上口、意境深远、节奏明快、诵读易记是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优点。读诗,可以陶冶人的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因此,诗词鉴赏历来在语言教学和考试中显得非常重要,担负着学习和继承中国文学传统的任务和使命。多年来,不论是中考还是高考,都把古典诗词的记诵和鉴赏直接作为语文考试考查的必备内容和环节,而且比重也越来越大。基于以上原因,中学诗词鉴赏教学自然成为中考教学和复习的重点,而且必须不断加强。
学习古诗,如果不懂和不去体味意境,就如同囫囵吞枣而不知其味,难以真正领悟到古诗赏析的魅力之所在。而如何在课堂上教会学生读懂古诗意境,则又是古诗教学中最困难的一个环节。要将古诗意境恰如其分地传递给学生,使之能跨越历史文化的时空,感受古人千载以降的呼吸,体会古人的独特心境,除了在分析诗歌意境前,教师对诗歌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经历作必要介绍和引导,以帮助学生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外,根据多年的诗歌教学,我认为教师重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入手和突破。
一、以读绘文,营造意境
利用课堂内外的时间,通过绘声绘色的朗读来勾勒诗歌意境。宋朝大文豪苏轼也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清代文学家和学者孙洙也有两句妇孺皆知的名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现代文学家和语文教育名家叶圣陶也说:“美读得其法,不但要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感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
那么,怎样做才能达到理想的诵读效果,达到绘声绘色、声情并茂的“美读”境界?本人认为,在已深入了解作者和透彻理解诗歌内容的前提下,就必须掌握基本的朗读技巧。
一般而言,朗读有四种语言技巧:即重音、停顿、节奏、语气。重音是起强调作用的,它可以重读,也可以轻读,根据表达的内容而定。如诵读“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把划横线的字读成重音重读,就便突出强调了山间景色的清幽明净和溪水的空灵澄澈。停顿不仅影响语音的清晰,而且还关系到作者感情的变化。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就通过适当而确切的停顿,使诗歌所表达的内容更加明晰而透彻。节奏就是指朗读的快慢。慷慨激昂的诗歌朗读时,语速可以稍快一些,这样读起来显得铿锵有力。
二、以物译文,再现意境
找一幅画或放一幅幻灯片尽可能让诗歌的意境直观化、形象化、具体化。丰富的美感经验和体会一再提醒我们,人们在感受美的时候,往往首先感到的是它们的形式,诗人和画家以不同的形式创造美。而画家勾勒的美更直观、更形象。
因此,我们在诗歌教学中应当遵循人们的审美和认知规律:即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首先借助于诗歌或幻灯,使学生对诗歌表现的美产生感性认识。
三、以美释文,顺延意境
王国维曾说:“文学之事,其内是以摅已,而外是以感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已。”古诗往往用几十个字,通过鲜明、具体的艺术形象来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表现一种意境。当教师诠释诗歌意境时,必须遵循诗歌本身的特点,同样要用一种优美的诗化语言来展示古诗的意境。这就要求教师语言流畅、准确、形象、生动,能调动起学生的创造性想象,有听其言如现其形,临其境之感,从而使学生得到一种美的熏陶。
让我们以唐朝大诗人王维的五言律诗《山居秋暝》为例来展开简单分析。此诗的意境是随着诗歌画卷的铺开,情与景的交融,心境的物化而产生。读之令人有神清气爽、回肠荡气、潜心入腑、余味悠长、醇香回冽之感。我在课堂上分析《山居秋暝》的前三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时,就运用了这样的语言来描摹诗中展现的情境:一场新雨过后,傍晚空旷而寂静的深山中,一尘不染,空气清新宜人。皎洁的月光透过如盖的青松在山野洒下斑驳的黑影,一泓山泉从圆润的山石上淙淙流过,清澈、晶莹、闪亮;翠竹成林,忽然传出阵阵银铃般的欢歌笑语,原来是三五成群的洗衣姑娘踏着月色从河边归来;小河里,青莲玉立,忽见莲叶纷披抖动,原来是顺流而下满载而归的渔舟。教师用优美的语言来阐释古诗,并加以确切的判断和赏析,就更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古诗意境的理解和辨析,也就更加有助于对古诗意境的延伸与升华。
总之,诗歌鉴赏是一种带有明显主观色彩的审美活动。有些诗歌作品的内涵相当丰富,其言外之意也可以有多种理解,教师应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和层面积极进行鉴赏和艺术的再创造,从中获得更丰富的审美享受,并拓展他们丰富而新颖的审美创造力。
篇8
这是战国刺客荆轲刺秦王前的悲歌。荆轲受燕太子丹所托刺杀秦王,临行前在易水河畔慷慨高歌,表达了义无反顾的悲壮情怀。
2.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这是秦丞相李斯临刑前对次子说的话。李斯因赵高诬以谋反罪而被腰斩,受刑前发出再也不能回到家乡牵黄犬打猎的慨叹。
3.安有巢毁而卵不破乎?
这是汉代文人孔融的儿女被杀前说的话。曹操借诽谤朝廷罪抓捕孔融,当时七岁的女儿和九岁的儿子正在下棋,两个孩子若无其事。面对旁人父亲被捕为什么无动于衷的问话,两孩子说鸟巢倾翻而卵怎么能不破呢,最后也被杀害了。
4.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这是西蜀皇帝刘备临终前对儿子刘禅说的话。刘备兴兵伐吴为关羽报仇,却因轻敌而彻底战败,以致在白帝城忧愤而死,临终托孤予诸葛亮,并告诫其子不要轻视小事。
5.昔袁孝民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
这是晋代文人嵇康临刑前说的话。嵇康擅长鼓琴,行刑前要来古琴,从容地弹奏了一曲《广陵散》,弹完后感叹这首曲子将从此绝世。
6.欲闻华亭鹤唳,可复得乎?
这是西晋文学家陆机临刑前的感叹。陆机常在家乡华亭野外游玩,后来打了败仗为人所谗,被杀前发出仕途险恶、悔恨莫及的感叹。
7.乃复坏汝万里之长城!
这是南朝宋大将檀道济被杀前说的话。檀道济身经百战,在朝中很有威名,曾自比为万里长城。后因朝廷疑忌,全家被杀。
8.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是宋代爱国诗人陆游给儿子的绝笔。陆游一辈子都为收复失地、还我河山而奔波,到八十五岁时还是没有见到欢庆的场面,至死念念不忘收复失地,留下千古憾事。
9.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这是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的遗言。南宋末年,文天祥受命出使元军,被扣留,后乘隙逃走,辅佐端宗皇帝招兵转战,力图恢复,兵败被俘。他在被害之前作绝笔放在衣带之间,表达自己杀身成仁、舍身取义的无畏精神。
10.过河!过河!过河!
这是南宋抗金名臣宗泽临终前的愤呼。面对高宗皇帝的投降行动,宗泽忧愤成疾,他勉励看望他的诸将,连呼三声“过河”后带着一生的遗憾与世长辞。
11.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这是“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在刑场上的遗言。谭嗣同参加了康梁领导的维新变法运动,变法失败后拒不出逃,被捕入狱。临刑前慷慨疾呼,表现了因中奸计导致失败的遗憾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篇9
(声音充满柔情)“柔,是我,(停顿2秒),你还好吗?”
(电话那头的声音僵硬冰冷)“好”
“我试了,但做不到,我用一年的时间忘却,
(声音开始控制不住)用工作来困顿自己,用香烟来迷幻自己,用酒精来麻醉自己,
(加重语调,想想一种刻骨铭心的痛涌上来)甚至想用死亡来威胁自己,我用尽办法,
(愤恨却无奈的感觉)可你依然死死地被刻在我心里,
(声音顿时柔缓下来))柔,让我再爱你吧”
(声音呈现出一种心痛的关怀,较之前要柔,但却刻意不愿表露出来)“秋,我已经有了爱人,你别再做傻事了,放弃吧”
(此时后面传来她的爱人的声音)“柔,看见我的袜子了吗”
(此时的她焦急却同时也关切他)“就这样,约个时间再说,byebye”(急忙挂断,传来嘟嘟嘟的电话空鸣声)
第二段
最后一次见面,场景在咖啡馆
“柔,还记得这个我们初次相见的咖啡馆吗”
“秋,你真的很傻,我们是曾经彼此相爱,那是段快乐惬意的日子。可爱情是这个世界上最坚贞也最不可靠的东西。(语调开始悲苦起来)时间过了,爱情淡了,相爱的人也就散了。若是缘尽也硬要牵扯,原本的美好,就会变成种束缚,变成个你我都困在其中的牢笼,我会无法呼吸,你舍得看到我不自由吗?
(此时请酝酿感情,眼泪已经在打转,随时滚落的感觉,半带着哭腔)“我明白了。那你自己保重,关节疼别总是吃止疼药,让他帮你揉揉,(终于哭了出来,带哭腔地说)平时多吃点,你就是太瘦,其他没什么,就是放心不下你的身体。他欺负你,记得告诉我。”
(柔此时也一样很伤感,声音呜咽)“你也一样,也要照顾好自己,不希望看到曾经爱过的人不好,知道吗?”
(秋的声音是那种,在哭,想止住却又止不住的感觉)“最后,能让我再吻你一下吗”
“恩”(柔的声音也是凄迷而美丽)
“再见”(秋哭着冲了出去)
对白:爱恨消失前
用手温暖你的脸
为了证明我真心爱过你
第三段
(秋已经割腕,整个人泡在浴缸的温水中,伤口在温水中感觉不到疼痛,血不停地流,有气无力的感觉)“柔,别挂,这是我最后一个电话。”
“他对你好吗”
“为什么这么问”
“我要走了”
“去哪里”
“我不知道,那个地方我也很陌生”
“柔,记得有人说,通往心脏的血脉是在无名指上,你知道我多想在今生,倾尽所有,牢牢地栓住你的无名指呀”
“秋,你是个好人,是个好恋人,更是个好男人,可怎奈何,造物弄人,离开你,我真的不知道,是幸福的开始还是终结,也许,我太在意自己的感觉了吧。”
“柔,记得那次你高热不退,我送你去医院吗,永远忘不了你靠在我的肩头,眼泪簌簌地流下来伤心地说,这生都要我陪着你。”
“怎么会忘呢。还记得我怕自己就这样死掉,你吻去我的眼泪,抚摩着我的头发说,如果我死,你也一样不活,然后我们讨论怎么死法,最后,你还傻得说用割腕呢。”
“柔,真的对不起,有些事我已经做了,但不会后悔,有些承诺,也只能等待下辈子来履行了。”
(柔听出了秋说话气丝无力)“秋,你怎么了,你没事吧”
(秋显示得绵软但固执,已经听不清柔的声音)“今生,天注定,我爱得很苦,但愿来世,我会是个洒脱的诗人”
(柔顿时诧异,声音马上紧张起来)“秋,你别吓我,你不会真做傻事吧”
(秋此时几乎没有了意志,下意识的说话)“柔,答应我,下辈子,别改名字,那样,我找你容易些。”
(柔拼命在哭,伤心欲绝)“你怎么这么傻,你怎么这么傻”
(秋用尽最后力气)“别哭,我最爱的人”
(柔的哭声渐渐远去)
最后画外音
(秋自述,声音沉稳安祥)我发现自己变得很轻,离开了地面,飘荡在空中,我飞到了她的窗前,她在,她竟然在冲着我笑,她的笑脸依然灿烂美丽,我挥手,但是,她全无察觉。
篇10
1.1将实验课程进行分类设置。
把电工实验课程进行调整,把电工实验教学进行分类,让电工实验教学从理论向着实践的方向进行转变,把知识由浅到深的传输给学生。
(1)实验的基础知识。将实验的基础知识在课堂上进行讲解,比如安全知识、注意事项等。
(2)基础性的实验。安排一些基础的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掌握一些基本的简单的电子仪器,认真的学习这些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操作,为以后的实验打下基础。
(3)设计型实验。对学生进行一些设计实验,让学生在课后自己独立的完成电路的设计,并作成报告,在课堂上进行验证,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综合型实验。给学生安排一些有一定难度的实验,让学生进行分析研究,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
(5)仿真实验。利用一些先进的仿真电子软件,帮助学生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实现在电工设计上的信息化,学生运用计算机来完成电路图的设计,在计算机上对电路图进行测试等,这是把电工教学和最新的技术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劲头。为了使学生更加积极的进行学习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上的实验安排和教学可以充分的让学生来完成设计内容。
1.2分层教学
根据电工学习的学生不同学习专项和不同的年级,将教学的内容进行深度和难度上的分类。对于电工专业的学生加大他们的训练力度,在完成教学规定中的实验内容后增加一些训练项目。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不同程上的内容教学,一年级的学生主要以工具的使用、基本元件的检测和认识以及对电工专业兴趣的培养为主,二年级的学生主要是集成电路、数字电路等综合的电路调试和安装,三年级的学生主要是对产品整机的组装、调整和维修的掌握。通过使用各种仪器进行测量,帮助学生对电路的理解。
1.3开放实验室
电工实验教学的改革对开放实验室的设置很重要的,根据中职学校的人力物力等条件,现在想要做到对实验室的全面开放是存在一定难度的,只有在实验室闲置的时候进行开放,由于实验的学生很多,他们的能力有各不相同,所以可以对在电工实验中失败或者是完成的不好的学生开放实验室,让他们重新进行电工实验,如果有需要实验老师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电工实验的指导,,帮助学生进行电工实验学习和实验教学的改革。
二、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