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诗歌范文

时间:2023-03-26 16:15: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外国诗歌,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外国诗歌

篇1

在爱尔兰海的东岸,英格兰西北部的坎伯兰郡有一片占地约平方英亩的国家公园自然风景区,这里大小湖泊星罗棋布,如同一颗颗珍珠翡翠镶嵌在绿色的山峦之间,给这片土地带来无尽的生机和律动的生命。山环水绕,红绿相间,红的是叶,是花,是果,绿的是山,是树,是草……。成群的天鹅、野鸭于湖中嬉戏、追逐、漫游,如处无人之境。空灵的山间,平静的湖面不时传来清脆悦耳的鸟鸣,使这湖光山色更显得怡然与幽静。山谷中、湖泊旁间或可见古老而淳朴的乡村小屋,隐蔽在树荫浓密的林间。暗灰色的石墙泛出青绿的苔藓,让这人的居所亦悄然溶入自然之碧野。这里的景色是多彩的,而这里的气候则是多变的,忽而阳光明媚,异彩纷呈;忽而纷纷细雨,滚滚乌云;光和色,云和雨,把自然之柔情,造化之精魂赋予了这片土地。然而,在这淡泊、宁静而悠远的湖区风光中深藏着的并不仅仅是令人神往的自然风物,还有一种深邃而玄妙的历史文化气息,向人们透露出自然之伟力对灵魂的拯救,对心性的启迪和对生命的感悟。而这一切与英国十九世纪早期在这里生活和创作的“湖畔诗人”华兹华斯有着割舍不断的联系。十八世纪末期的欧洲在思想文化方面正发生着惊天动地的大变化。

特别是法国大革命的民主思潮风起云涌,震撼着这个与欧洲大陆隔海相望的岛国。自由与博爱的民主精神浸润着人们的心灵,更吸引了一批渴望实现人类的自由和平,踌躇满志的年轻诗人,促使他们去思考和寻求心性的解放和真实的人性的复归。然而,革命本身的残酷性以及革命风暴过后的严峻现实引起一部分诗人对革命产生了迷茫和困惑。在精神的苦闷中他们转向了大自然,在与自然的对话与神交中获得了一种警醒。他们纷纷来到湖区居住,成为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第一代诗人的代表,即在文学史上称为“湖畔诗人”的华兹华斯、柯尔律治和尚塞。在这三位诗人当中,华兹华斯与湖区、与自然的关系最为密切。年他出生在坎伯兰郡的考克茅斯,那是湖区西北部的一个小镇。在他家的房屋后几十米的地方流淌着一条清澈美丽的德汶特河,河水潺潺,野鸭成群,岸边的青草发出阵阵清香。小时候的华兹华斯时常到这里游戏玩耍,感受着大自然的气息,得到大自然的陶冶。后来他被送到位于风光秀丽的湖区中央的豪科斯海小镇上学。在那里,他和同伴漫游于山野之间,结识农夫和牧人,一直到他十七岁进入剑桥大学之前,他从未离开过这个旖旎而又深邃的湖区山野。

青年时代的华兹华斯对法国革命充满热情和憧憬,但革命后期的风暴给他精神上带来了冲撞,在经历了人世的沧桑和生活的磨难之后,他本来就不平静的心灵更充满了矛盾。在经过了精神的彷徨和思想上的反思与追寻之后,他终于认识到只有自然的力量能够弥合他心灵的裂痕。他从激进的态度转而面向更加深沉和富有普遍意义的哲学思考,在静默与沉思中反省民主的政治,悲悯的人生以及天然质朴的真实人性,以此来唤醒麻木的心灵,使灵魂得到净化,思想得到飞升。年,华兹华斯在妹妹多萝西的陪同下在从小哺育他们长大的湖区作了一次徒步旅行,并选中湖区中部的格拉斯米尔的几间茅屋居住下来,一直住到年。格拉斯米尔湖悠然而僻静,是湖区中最为肃穆,人烟较为稀少的地方。华兹华斯居住的,被称作“鸽庐”的几间茅屋简单而朴素,就坐落在湖边隐秘的树丛中间,屋顶不时飘出的缕缕炊烟,将这里的自然生命与人的淳朴生活连为一体。华兹华斯在这里过着近于农家人的简朴生活,他在此居住时经常漫步在山野和湖边,与当地的农民交谈接近。他体察自然的灵性与神力,思考生命在与自然交融时生发出的深刻意义,追寻人性与神性在自然中的生成。他在这里度过了他创作力最旺盛的一段时期。年之后,华兹华斯一家从“鸽庐”迁至距此地一英里左右的另一地区“莱德山”居住,直至年他生命的结束。那里山峦叠翠,水波浩淼,是湖区另一个风景秀美之地。

篇2

每晚赶在超市下班前,购买既便宜又绝对安全的快过期食品,是很多英国人的做法。人们的信赖主要源于英国在食品安全上的严格规定和监管,若销售方不遵守法规,一旦查出将会面临被民众和巨额罚款的危险。

超市里这些打折商品并不是食品过了保质期,而只是过了最佳食用期。英国食品标准局发言人说:“最佳食用日期标志着食物的口感,而非食物的质量。因此吃过了最佳食用期的食品,绝对不会导致食物中毒。”英国环保组织“废品与资源行动计划”发起过食品节约活动,挨家挨户教人们怎么理解“最佳食用日期”,如何区分“此日期前最佳”、“此日期前食用”和“出售期限”。

英国《食品安全法》条例严厉,一般违法行为根据具体情节就会被处以5000英镑的罚款或3个月内的监禁。情节和后果十分严重的,最高会处以无上限罚款或2年监禁。英国食品安全监管由联邦政府、地方主管部门及多个组织共同承担。例如,食品安全质量由卫生部等机构负责;肉类的安全、屠宰场的卫生及巡查由肉类卫生服务局管理;而超市、餐馆及食品零售店的检查则由地方管理当局管辖。

新西兰查出过期食物关店整改

新西兰对涉及千家万户健康的食品卫生问题高度重视,对食品安全控制得非常严格。

笔者留学期间曾在当地连锁餐馆打工,总公司会派出检查人员定期上门检查食物情况及整个店的卫生情况。如果几次检查发现店里有过期食物,就会被要求关店整改。如果顾客在餐馆里发现不卫生的食品,可以投诉。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局的会立即派人到店面检查,并责令尽快整改。

对食品安全的重视还表现在对过期食品的严格处理上。奥克兰市一家大型连锁超市的部门经理艾琳说,过期的食物,超市会分类处理。过期的肉类食品直接扔进垃圾桶;乳制品由养猪场派人来收集做肥料;杂货食品和罐头食品送到慈善组织,由他们安排发给有需要的人。

艾琳经理还特别提到,超市食品外包装上通常有“食用日期”和“最佳食用日期”的标识。“食用日期”是指在这个日期之后继续食用该食品可能影响健康,超市必须停止销售。超市贩卖已经过了“食用日期”的食物属于违法的行为。如果被发现是故意贩卖过期食品,将受到罚款处理。“最佳食用日期”是指食品的质量在该日期之后就会减低,但继续食用不会有健康安全问题。在合理存放的前提下,零售商还是可以继续出售过的,但通常都也会降价处理。

日本过期食物做成有机肥料

日本人离不开便利店,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遍布大街小巷。食品架上,通常摆着便当、面包、饭团、三明治等保质期只有1-2天的食品,为保证新鲜,店主会在距保质时间几个小时前就丢弃。据悉,日本每天有几十吨食品垃圾产生。

那么日本便利店是如何处理这些下架食品的呢?总体上来说,日本便利店将下架食品都做成了肥料和饲料,从而形成一个循环再生系统。

拿日本24小时便利店“罗森”来说,商店将下架食品先交给“废弃物处理商”(日本专门帮企业等处理垃圾的公司),然后处理商会将简单处理过的、没有异味的食品送到日本“堆肥处理工厂”,在那里经过简单加工后,堆肥最后卖给日本肥料公司。肥料公司再加入鸡粪等有机肥料以后,将堆肥变成有机肥料,然后分发给和“罗森”有契约关系的农户。这些农户用这些有机肥料种植的蔬菜,将来被送到“罗森”的便当工厂,作为蔬菜沙拉或者便当内的菜肴。

“7-11”便利店早在1998年就在北海道札幌市内实施家畜饲料化实验,将下架食品加工成猪饲料,卖给养猪农户。农户将来再将饲养的猪卖给“7-11”便当工厂当原料,猪的粪尿则加工成有机肥料。

加拿大超市每天清理过期食品

晚上9点,在一家营业到深夜12点的大型连锁超市,一个年轻的工作人员正逐一检查货架上的各类糕点,只见他不时地把各种面包放进了身边小车上的大塑料袋里。

笔者很好奇,走近了一步,发现自己常买的那种面包也被扔进了袋子里。“为什么不卖了,有什么问题吗?”“哦,对不起,这些面包明天就要过期了,所以要处理掉”。“这么好的东西扔掉多么可惜啊”。“不会的,我们今晚就会把这些糕点送到食品周济库,明天一早他们就会分发给需要食物援助的人了”。

据了解,把即将过期的食物减价出售或捐给慈善机构,把已过期的食品销毁是商家的惯常做法。在加拿大,几乎所有的超市都会在晚上结业前的2-3个小时内,把当天或是第二天必须卖完的食物以非常低的价格卖掉。那些即使打折后仍未卖完的食品就被当成垃圾处理了。如果因极个别疏漏,没有及时把过期食品下架,一旦被发现或收到顾客的投诉,他们会马上将这些漏网之鱼处理掉,确保消费者的利益和自己的声誉。

在法律上,加拿大严格禁止销售过期食品。卫生部《加拿大食品和药物法案》中明文规定:任何人都不可销售劣质食品。在卫生专家看来,食品存放时间过期,会增大被细菌感染的可能,对人们的健康和安全构成伤害,因此理所当然归属于“劣质食品”类。加拿大疾病控制中心的食品安全专家林恩・威尔科特明确表示:任何商家都不应以任何形式来销售任何过期食品,这是违反政府法规的。

德美快过期食品用作慈善

即将过期和过期的食品,不少人都会丢弃。殊不知,在德国和美国,这些食物都会变废为宝。

在德国,近年来随着生物发电再生能源发电市场的发展,就连被倒掉的食品垃圾也被用来发电。德国联邦食品回收协会就有80家回收食品中型公司,他们利用这些食物垃圾发酵后产生的沼气来发电发热。上门回收处理餐饮业泔水的瑞食品公司,每年处理25万吨食品垃圾,发电5400万度,可供2.5万个家庭用电。发电后剩下的生物燃油,既环保又可赢利。联邦食品回收协会对笔者说,利用过期食品,德国每年节省至少200亿欧元。

在德国和美国,即将过期的食品常被用于慈善事业。“救济餐桌”是德国一家拥有800家分支机构的公益组织,仅柏林市内就有13家。据悉,德国有七十万人定期到救济餐桌用餐和领取食品,通常都是免费,也有的要求用餐者支付一欧元或者五十欧分的象征性费用。储存食品的场所由厂房翻修改造,配有运货车和冷库。司机每天早上八点开车出门,沿固定路线从超市、面包房、旅馆收集食品。

在美国,几乎每家超市每天都会拿出即将过期的食物捐献给穷人。美国农业部开展了多项食品和营养免费资助项目,提供的食品大多来自企业捐助。项目分类非常细致:如“紧急食品帮助计划”给生活困难的人提供最基本的食物,诸如面包、饮料、奶酪,此外还有专门针对老人和儿童的计划。

篇3

(一)推动政企分离,越南国家银行实施机构改革早期越南的银行业改革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越南政府推进市场经济改革的组成部分。改革的重点是放权和私有化金融业务。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越南国家银行身兼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职能。1990年出台的越南国家银行法将商业银行的职能从越南国家银行剥离出来,并相应成立了4家新的国有商业银行,每一家商业银行面向不同的经济部门各自履行职能。越南国家银行原有面向工业和商业的贷款职能划拨给了越南工商银行,原有面向农业的贷款职能划拨给了越南农业农村发展银行,原有面向国际业务的职能划拨给了越南外贸易银行,原有面向基础设施建设的职能划拨给了越南投资与发展银行。越南国家银行的职能收缩为中央银行职能,包括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管理外汇储备,监管信贷机构等。同时,越南政府允许建立股份制银行、投资银行和外资银行。近期越南银行的改革主要是伴随着越南经济融入世界进程中开展。例如,2001年越南与美国签订了双边贸易协议,以及2007年越南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其结果是促进了越南外资银行的发展,同时带动了越南本土银行改革创新以增强市场竞争力。相关的改革内容包括将国有商业银行部分私有化以优化其股本结构。通过增加银行资产规模的努力也是为了让越南的银行能达到巴塞尔资本协议框架下的银行股本国际标准。

(二)融入世界经济,越南外资银行逐步发展越南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开始对外开放银行业。2004年之前,外资银行的业务仅限于持有合资银行小部分股份、开立分支行和设立办事处。2004年,越南政府为了达到与美国签订的双边贸易协议中规定的相关要求,须在2010年以前向美国开放外资独资银行,于对1998年出台的信贷机构管理办法进行修订。此外,越南于2007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所接受的条款之一也要求越南允许任何国家的投资者在越南设立外资独资银行。为进一步落实越南与美国签订的双边贸易协议,2006年越南政府出台了关于设立外资独资银行和合资银行的具体规定。根据该规定,外资独资银行的资产规模必须达到200亿美元以上,并且外国母银行必须持有其50%以上的股权。同时,该规定还减少了外商投资者在开设外资银行分支行、入股合资银行和拓展银行业务范围等多方面的限制。从2011年1月1日起,越南必须按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条款,给予外资银行国民待遇。目前,外资银行和越南本土银行一样适用同样的存贷款规定和享有同样的金融服务经营范围。

(三)国有商业银行部分私有化以应对加剧的市场竞争对外开放国内银行业市场的同时,越南政府意识到增加本土银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性。越南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增加本土银行市场竞争力的措施,包括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部分私有化,到2010年将国有商业银行的国家持股比例缩减到51%。为实现该目标,2007年,越南政府将单个外商战略投资者持有国有商业银行股份的上限由10%增加至15%,越南国家银行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特许单个外商战略投资者持有20%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不论持有多少股份,外商战略投资者必须以书面形式承诺支持越南国有商业银行改进管理和技术,发展金融产品和提高服务水平。

(四)提高银行资本化率以增加银行业整体实力打造雄厚的商业银行资本规模是越南本土银行增强应对外资银行竞争能力的关键。为此,越南政府对商业银行最小的资本规模作出了具体规定。根据商业银行的不同类型,各类银行最小资本规模也不一样。同时,越南国家银行还规定了商业银行最小的资本充足率,用以衡量银行资产风险。2006年11月,越南政府第141号决议规定越南所有信贷机构的最小资本规模,其中,要求所有商业银行的最小资本规模为1.34亿美元,此前为0.033亿美元。为有效监督政策执行情况,越南国家银行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将增资计划报越南国家银行审批。没能及时报批的银行需按月向越南国家银行报送进展情况说明。该政策规定在2010年12月31日前没能增资达到最低资本规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将被强制撤并、缩减营业范围或注消营业执照。2010年底,共有20家商业银行在期限内达标,有29家商业银行因在股市上融资能力表现不佳而未能达标。对此,2011年1月越南政府决定将期限延长至2011年12月31日。但截至2011年底,仍有18家银行未能达标。面对2012年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越南国家银行不得不重新审视最小资本规模以及落实期限的政策,采取更为审慎、延缓的处理方式。2011年11月,越南国家银行提出银行业优化重组方案及路线图,强调银行兼并重组不会导致银行倒闭,也不会损害储户利益,仅对银行股东利益产生影响。但不少储户认为个人资产在银行兼并重组过程中难以得到绝对保障,从而引起部分储户的心理恐慌,一些地区的部分商业银行出现了储户挤兑现象,银行只能靠举借利率高达36%的贷款来过度挤兑难关。2012年3月,越南政府总理签署决议,批准实施越南国家银行关于“2011~2015年金融机构重组”的提案,计划于2015年以前对金融机构进行全面重组。2013年,越南将有5至7家银行进行兼并重组。

二、越南银行业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目前,我国是越南最重要的经贸伙伴之一,是越南最大的进口国,2012年,越南从中国进口289亿美元,占越南进口总额的25.28%。我国是越南第一大外国游客来源国,2012年,我国赴越南旅游143万人,超过排名第二的韩国游客人数的2倍以上。我国是越南第六大外资来源地,2012年我国对越南直接投资金额达3亿美元。2012年,越南是与我国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量第七大的国家。此外,在中越边贸往来中,人民币计价结算量达到边贸总量的90%以上。伴随着中国与越南经贸往来的加深,以及我国大力推进人民币跨境使用。中国银行业应把握好时机“走进东盟”、“走进越南”,为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提供金融服务,不断推进中国与越南经贸合作和人民币跨境使用。

(一)加快我国商业银行在越南布点的步伐,扩大我国商业银行在越南境内的业务辐射范围目前,我国的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金融机构均在越南设立了分支机构。但分支机构均设在越南的河内市或胡志明市等中心城市,辐射范围较为有限,未能充分发挥商业银行作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和人民币“走出去”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加快在越南布点的步伐,同时争取获得外资独资银行的经营资格,为业务的发展壮大奠定客观基础。

(二)进一步推动发展银行柜台挂牌交易越南盾业务,实现中越商业银行在货币头寸管理上的双边互动目前,工商银行广西区分行、中国银行广西区分行中国农业银行广西分行、建设银行、广西区分行广西北部湾银行等均开办了银行柜台人民币兑越南盾业务。但由于“地摊银行”市场影响力过大等历史原因,我国商业银行柜台挂牌交易越南盾业务还不活跃。因此我国商业银行要采取多项措施,不断丰富交易对手,优化头寸平盘机制,做好营销活动等,推动银行柜台挂牌交易越南盾业务发展,从而有效带动我国和越南境内银行在持有对方国家货币头寸营经管理上的双边互动。

(三)推动人民币成为越南国家银行的储备货币,增强我国在越南境内等海外银行网点的业务优势由于越南长期处于贸易逆差,其美元外汇储备紧缺。在我国积极推进人民币“走出去”政策背景和我国是越南最重要贸易伙伴之一的情况下,人民币具备成为越南外汇储备的条件和动力。因此,可通过签订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或以人民币实施现有援助越南建设计划等方式,推动人民币成为越南国家银行的储备货币,从而带动人民币进入其国内银行体系。在越南境内银行开办业务的我国商业银行可借此获得本币经营优势。

三、小结

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期内,越南银行业由国有商业银行主导的局面发展成为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合资银行和外资银行共同发展的局面。合资银行和外资银行的出现带动了越南本土银行业金融机构为提升市场竞争力而在风险管理、增资扩股方面的发展,推动了越南银行业金融机构向巴塞尔资本协议框架下的国际资本标准靠拢。越南政府给予外资银行国民待遇,表明了越南政府朝规范化管理方向、改善越南银行业经营环境、对外开放银行业的决心和信心。我国商业银行应把握好时机进入越南银行业发展,服务好中越经贸往来,促进人民币在我国与越南之间的跨境使用。

篇4

关键词: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改革 政事关系 政事分开 执行机构

近代资本主义国家行政官僚制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决策与执行一体化”的行政运行范式。后来随着国家对经济与社会干预程度的不断加深,西方各国的权力结构也相应出现了变化,政策制定的中心开始转向政府,行政部门逐渐成为决策的主体。尤其是二战结束以来,“行政国家”逐渐成为西方世界的普遍政治模式,“决策”不仅演变成为由行政官僚垄断的一项高度专门化技术,而且在政府的职能结构中也逐渐取代“执行”而占据主导地位。原先的“决策与执行一体化”的运行日益暴露出其局限性。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英国率先开展了执行机构改革,并得到德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丹麦、芬兰等国家的纷纷效仿。这些国家的改革实践为公共服务“决策”与“执行”的分离开辟了一条可行路径,也对我国政事关系改革有着宝贵的借鉴意义。

一、国外公共服务提供模式概述

在历史上,一些国家的政府在公共服务提供方式上倾向于完全摒弃市场机制。而近些年来,很多国家在公共服务领域引进市场竞争,采用内部市场或准市场(internal or quasi-market)的方式,以规避市场机制所带来的成本。总的来说,公共服务的提供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类型:

表1 国外公共服务提供模式

二、英国政府执行机构改革

1988年,英国政府推出了著名的行政改革计划——《改进政府管理:下一步行动方案》(即《伊布斯报告》),其核心思想是将行政决策与执行(政策制订与政策实施)相分离。内阁各部分离为决策核心与执行机构两大部分。前者由擅长政策分析和政策评估的各部部长和少数高级文官组成,主要任务是制定政策并对执行机构的运作进行监督协调和适时控制。后者主要负责政策的具体实施和提供公共管理服务,原各部的中下层公务员大多进入此机构。1997-2010年,英国政府进一步深化了相关改革,主张将政府所承担的过多事务和责任转移到各种半官方机构。

执行机构是设在部门内部的准行政机构,其主要构成要素是框架文件和首席执行官。执行机构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可以自己的名义从事职业范围内的各种活动,并由此承担相应的义务,它们是承担行政执行职能的公法人。机构的职员有的不再是公务员,有的继续保留公务员身份,但其工资收入却必须与经营绩效挂钩。

执行机构均在中央各部制定的政策和文件下履行职责,框架文件是主管部长和执行机构负责人之间签订的一种协议和工作合同。文件规定执行机构存在的目的和目标、提供服务的具体内容、首席执行官的职责和权限、履行职责的资源配置、雇员工资和人事安排等,一般有效期为三至五年。框架文件以长期规划和年度报告为基础,由主管部长负责制定并根据年度审查修改。执行机构负责人则对既定框架下达到最佳结果承担个人责任。

在框架文件的范围内,执行机构负责人有权就业务经营、资金使用和人事管理等自主做出决定。政府除定期对机构的经营绩效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提出改善业务的指导意见之外,不再干预其日常经营活动。

执行机构的治理结构同样体现了多样化,多数设立了管理委员会,少数设立管理咨询委员会,有的执行机构设置了高层次的“联络员”,主要处理与主管部门的沟通和协调。

从主管部门与执行机构之间的财务关系看,执行机构的资金来源有三种类型: 全额财政拨款( fully- funded) ;净支出额财政拨款( net- funded) 机构为其服务收取费用,但不足以覆盖全部支出,主管部门补足差额部分;交易筹资( trading)。与此相应,主管部门对机构的财务控制也有所不同: 对享受全额拨款者控制其全部收入和支出;对净支出额拨款者仅控制其净支出;对全部靠收取服务费运营的执行机构,除要求收入和支出严格依照有关法规进行外,主管部门不实施直接的财务控制。

三、芬兰政府执行机构改革

芬兰公共管理体制改革启动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执行机构的设立。执行机构的出现,促进了政府公共服务更加人性化、多样化,从而不断满足了社会、企业和公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要。

芬兰执行机构均属于政府的公共服务部门,各政府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在各部或司(局)下面设立了相关执行机构。执行机构的基本特征是“政府的公共事业部门”,有些是“政府的公共事业公司”。在组织制度上,与政府部门不同的是,执行机构是从政府传统的纵向组织关系中剥离出来,赋予它们全部或部分的法律地位。机构的工作人员有政府公务员,但不是终身制,也有按普通劳动法聘用的非公务人员。

政府部级部门内部分拆出一些政策执行职能,交给出执行机构履行。执行机构与部级部门通过各种协议(投入协议、目标协议、业绩协议等)建立一种准合同关系,这种合同关系是通过传统的层级制方式来实话的行政或政治合同。执行机构的工作目标和任务由部长直接提出,机构负责人向部长或主管委员会报告工作,有时还直接向政府首脑或内阁汇报。

机构负责人和主管委员会对内部的组织、人事、财务、业务等又有独立的管理权,在决策时不受部长或主管部门的干预。职工工资由各执行机构自定,但要按政府的法令,只能高出公务员工资的30%,如果擅自多发财政部就要削减该机构第二年的财政预算。

机构内设主管委员会,其成员由政府指派主管部门、财政部等部门的高级公务员提供,同时也包括私人部门和社会团体的代表。机构负责人由同级部门的部长或主管委员会提名(有时需要内阁成员或立法部门的批准)。机构还根据实际需要成立监事会或顾问委员会,负责内部监督,并为部长和机构负责人提供决策参考。

不同类型的机构有不同的经费来源渠道,有些机构主要由政府预算拨付,有些主要由业务收费获取,政府根据需要给予补助,有些完全自收自支。但无论经费从何渠道获得,都要按照国家的法令,受财政预算的监管。

四、英国、芬兰执行机构改革对我国政事关系改革的启示

随着我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推进,公益型事业单位与原主管机构的关系必将面临新的抉择。英国、芬兰等国执行机构改革经过多年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这些经验对我国政事关系改革有着很多有益的启示。

1.政事分开(决策与执行分离)是政事关系改革必然的路径选择。随着管理的日益专业化和社会对政府管理水平日益提高的要求,决策与执行或政策制定与实施的分离将成为必然。一方面这种分离有利于提高决策的质量。决策者在摆脱执行中的具体事务和利益关系的干扰下会使决策更加科学合理,更加符合社会大众长远利益。另一方面社会自治力量和各种中介组织的成熟也为执行从决策中分离出来提供了条件。由于专门化的执行机构更加专业、技术方法更加完善,因而由其承担政策执行也更加高效和高质量。

2.政事分开有利于保证公共服务的公益性。政事分开将使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的上下级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由传统的隶属关系转变为新的契约关系,双方通过签订协议来规范双方权利义务和事业单位的工作目标与存在目的,这就为政府权力分化和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责任感提供了制度基础。同时,通过契约,将事业单位和主管部门之间的权利责任关系明确,增强了政府的透明度,有利于行政执行的廉洁。在英国和芬兰,执行机构的设立带来了根本的文化变革,服务于这些执行机构的公务员,通过与部长签订框架文件和每年的工作计划,明确了部门的战略目标与公众的关系,使公众服务的意识得到了深化和加强。

3.政事分开有利于提高公共服务提供的效率。行政管理主要包括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监督三大环节。行政执行环节的工作比较具体、繁琐,将其分离出来由专门的执行机构实施,有利于提高行政执行效率。执行机构的设立有利于在行政管理中引入市场机制。执行机构是一个行政执行实体,其运作可以不同于传统的政府官僚体制,因而在行政执行运作实践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引入市场机制,以改善行政绩效和运作效率。就执行机构自身来说,其较完善的治理结构、专注于结果的绩效考核体系以及充分经营管理自,有利于其更好地为社会提供专业化和多样化的公共服务。

4.政事关系改革要建立在政府对事业单位合理授权的基础上。事业单位应被赋予独立或相对独立的法律地位及充分的自,主管部门不得对事业单位的运作随意干预。在英国,框架文件确定后,部长和主管官员对执行机构实行“适距控制”原则,不得干涉机构的运行与内部管理,机构负责人承担着机构的产出结果的责任,同时也拥有机构编制、内部组织结构、人员录用标准和程序、工资级别和待遇以及财务管理等方面的自。这意味着上下级部门从隶属关系到契约关系的转变,意味着分权的制度化。芬兰的情况与英国相类似,执行机构的主管委员会对本机构的组织、管理、财务、人员等负全责。

5.在充分授权的同时,主管部门要对事业单位进行必要的指导。政事关系改革的一个指导思想是授予事业单位经营和管理上充分的自,但放手并不等于撒手,政府为社会提供公务服务的职责并未因改革而削弱,政府对事业单位的管理只是由直接的、全面的管理转为间接的、宏观的管理与指导。无论是英国还是芬兰,英国政府在推行下一步行动方案的十年中,内阁办公厅和有关主管部门都在各个方面对执行机构的有效运作提供指导和帮助。如在推行基准比较技术的过程中,内阁办公厅不仅承担推动和协调责任,而且邀请国际专家进行培训和技术指导。除有效期限为3至5年的框架文件外,主管部长每年还与机构在协商的基础上帮助机构负责人制订年度业务规划。

6.政府和社会要对事业单位实行有效监管。在授予事业单位充分自的同时,政府还须通过法律、行政等手段对其进行严格监管。在英国,框架文件作为主管部长和执行机构负责人之间的一种绩效协议,对执行机构应达到的目标和工作结果均作了详细的约定。机构的运营受到内阁办公厅、审计办公室、议会专门委员会及社会中介组织的严密监督。如内阁办公厅基本每年都对执行机构的运行管理状况、绩效完成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估,将评估结果汇编为“执行机构评论”或“执行机构报告”,并向社会公开。机构负责人的任职期限与框架文件期限一致,期满后如绩效不佳,则原负责人很难续任。在芬兰,执行机构每年要向主管部门提交年度报告和财政报告,并定期接受审计部门的检查。机构的收费服务也必须在法律所允许的范围之内进行。在机构内部,其职工工资虽由机构自己决定,但要按政府的法令,只能高出公务员工资的30%,如果擅自多发财政部就要削减该机构第二年的财政预算。此外,政府还对执行机构进行市场准入管制、价格监管、质量监管及生产过程监管,同时还利用听证会、消费者协会和家长委员会等社会组织对机构服务开展监管。

参考文献

[1]范恒山主编.中国事业单位改革探索[M].人民出版社,2010

[2]周志忍主编.当代国外行政改革比较研究[M].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9

[3]王千华,王军编著.公共服务提供机构的改革:中国的任务和英国的经验[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4]朱光明.关于政事分开的几点思考[J].中国行政管理,2005(3)

[5]周志忍.英国执行机构改革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中国行政管理,2004(7)

[6]申喜连.英国执行局的行政改革及其对我国行政改革的启示和借鉴[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

篇5

它还和前不久文化圈的一桩大新闻有点关系:老舍先生的作品《四世同堂》时隔多年又更新了!在风云变幻的1951年断了连载,已经写完的手稿在“”中散轶,从此这本现代文学名著就成了残本。唯一的补救线索是这本书经过浦爱德翻译,曾在美国出了英文节译本,但因为是“节译本”,出版社删改了很多,所以再译回来依然和原著会有不小距离。直到最近,上海译文出版社副社长赵武平先生在美国找到了浦爱德译《四世同堂》原稿并且回译为中文,我们才终于将可以通过这一曲折的路径,窥看这本原著的完整而貌。

所以,这两件事怎么就有了关系?除了它们都与老北京有关,还在于这个故事正是赵武平先生在美国寻访老舍遗文时,偶然得到的“意外之喜”。

好像总是能在海外钩沉打捞出一些珍贵的历史碎片,尘封已久,刹那鲜活,提示我们一些已经消失的东西。

故事的女主角叫玛丽安-坎农,她在1934年来中国,在北平小住了几个月,在艺术与文字上都颇有禀赋的她在这期间还学会了使用毛笔和中国画的笔法,除了国籍不合,简直太适合被冠以“民国才女”的头衔。

城里城外,她画了大量的速写。回到美国后,她打定主意,要为令人激动的北平生活留下某种形式的记录。

她想到了一个人物形象,决定用一个住在北京郊外的中国小男孩三宝的视角,写下他第一次进北平城遇到的一切新鲜事。除了文字,她还用稚拙的笔墨,配上了四十多幅生动有趣的速写插画,就这样完成了一本给孩子看的小书《三宝北平奇遇记》。

而书中的画与文字,实际记下的是玛丽安自己在北平时的见闻。玛丽安笔下的北平和《骆驼祥子》中的北平正是同一时期。“不过,相对于祥子的悲剧,三宝的奇遇,更似一曲浪漫的抒情牧歌。”赵武平老师这样说。

来北平时的玛丽安,只有22岁;1939年《三宝北平奇遇记》出版的时候,她还不足27岁。而如今,玛丽安已经104岁了。2016年春天,她为这本终于将要在中国出版的小书写了序言,序言中说:“如今,七十多年过去了。我想,这本小书里的内容,差不多可以成为一份历史记录。我担心,老北平所有那些我熟悉的美妙氛围,胡同,土房,市声,还有日常生活,都久已消失了。”

她记忆中的老北平当然已经消失了。但是这本时隔七十多年又“回到”中国的小书,让我们又从另一个视角回望了那段岁月里的这座老城。

所以,玛丽安是谁?她为什么会在1934年来到北平?这又是一个精彩故事了。

玛丽安有一位姐姐,中文名叫费慰梅。而她的姐夫也同样有一个中文名,叫费正清。这两个名字,应该很多人都熟悉。

费正清(John King Fair bank)是著名历史学家,哈佛大学中国研究巨擘,在中文世界,他的《剑桥中华民国史》《费正清中国回忆录》也都是极具分量的著作。他的夫人费慰梅(Wilma Canon),即威尔玛・坎农,是研究中国艺术和建筑的学者,还曾任美国驻华大使馆文化参赞。他们1932年来到中国研习中国文化,与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妻是好友。

1946年,老舍和接受邀请,赴美访学。而费慰梅当时是美国国务院文化关系司中国处的第一位雇员,正是协助老舍和出访的直接经办人。这是赵武平在美国查看有关她的档案文件的缘起。正是费正清与费慰梅的女儿,告诉赵武平,她母亲的妹妹玛丽安,曾在北平与费氏夫妇生活过五个月,还写了一本给孩子们看的《三宝北平奇遇记》,并把这本书的英文版寄给了他。

1934年,刚从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毕业的玛丽安,去了遥远的中国看望姐姐。当时费慰梅与费正清结婚不久,费正清还在写他牛津大学的论文,钻研中国海关史。

到了北平,她看到“古城虽说破旧,却仍焕发着中世纪的辉煌;城里人的生活,几乎还和几百年前一个样”。

他们住在胡同中的院子里。“每天清晨,金发高个的约翰(即费正清),明智地穿上蓝色厚棉袍,冒着冬天的严寒,隐身到院子一侧他的书房里。他刻苦攻读着不好对付的中文。我的姐姐威尔玛,是一个艺术史研究者,她在另外一个小窄间里,专注于复原唐朝的摹拓。”而玛丽安则在朝向院子的厨房间,随着一位邓先生上中国国画课。

他们一家人确实都很了不起。她们的父亲沃尔特・布拉德福・坎农,是著名的医学教授和生理学家,通行的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法。就是他学生时代的发明。1935年,他曾在北平协和医学院短期讲学,抗战爆发后在美国积极参与募捐活动,组织赈济流亡中国难民。

而她们的母H也很了不起,是一位畅销书作家,写过八部长篇小说,也是一位积极的女权运动改革家。他们二人热爱运动和旅行,富有冒险精神。1901年,蒙大拿州一座从未有人登过的冰川山峰,因为他们在蜜月期间的首次登顶,而被美国地质调查局更名为坎农峰。

本文摘自《新京报书评周刊》

篇6

【摘要】本文介绍了国外几个比较典型国家的电价制度及电价监管情况,并结合我国电价制度现状,提出了对我国电价改革的建议。

备受瞩目的电价体制改革方案已尘埃落定,但如何具体实施和操作依然是悬念重重。其中,理顺电价机制是此次电力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电价作为电力市场的支点,在电力市场中对促进市场竞争、提高电力系统运行效率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国应该在吸收国内外电价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尽快实现我国电价的改革,以促進我国电力工业同社会、经济、资源的协调发展。

1 国外电价模式

由于世界各国的电力行业改革采取的方法与形式各不相同,因此各国的电价制度以及电价形成机制等也相应的有所不同。

1.1英国的电价模式

英国电力市场中的电价形成主要基于发电方的报价及电力负荷预测,买电方(地区电力公司和大用户)并没有参与其过程。每天午前,各发电厂将第二天每台机组每半小时的运行数据报给电力库(p001)。根据以上数据及电力库对系统每半小时的负荷预测结果,由计算机对发电机组进行排序,并于下午3点公布。随后,根据全网购电成本最低的原则,确定发电计划,得出第二天48个时段的电价。该电价共分两种:一种是由电力库向发电商买电的电价,称为电力库的购买电价(Pool Purchase Price,PPP)另一种是用户从电力库购电的电价,称为电力库的销售电价(Pool Sell Price,PSP),PPP和PSP为实时电价。在英国,通过超高压线路从发电厂输出电力的公司是持有输电许可证的垄断者,物价管理规定控制这些公司的收费价格,其控制方法是限制价格上涨,使其在零售价格指数基础上加上或减去一个“X”因子。

实时电价是在边际成本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是一个与时间和电力系统的许多随机变量有关的函数。实时电价包括发电厂的上网实时电价、互供实时电价和销售实时电价。发电厂的上网实时电价仅涉及到系统的电能边际成本和发电质量和收支协调费用,而互供实时电价和销售实时电价还涉及到输配电网的维护、损耗及网络供电质量、网络收支协调费用。可用如下的数学模型来表示第i个用户在第t时刻的实时电价:

式中:

E(t)——系统电能边际成本;TLi(t)——网络微增损耗费用;TMi(t)——网络维护费用;St1(t)——发电供电质量费用;NGi(t)——网络供电质量费用;S2(t)——发电收支协调费用;NSi(t)—网络收支协调费用。

实时电价是在电力市场发展过程中提出来的,它更准确地描述了电价结构,较好地反映了电力系统不同时间的发、供、配电成本,并且能够有效地反映电力供需状况,调整发电和用电的运营状况,为不同类型的电厂开展竞争提供良好的条件。

1.2法国的电价政策

法国的电价把用户容量和电压等级结合起来进行分类,分成蓝色、黄色和绿色电价三大类:

1.2.1蓝色电价

适用于容量为3kVA-36kVA的低压用户,电价结构由年度电费和电量电费构成,并按居民与农业用户、市政和小工业不同类别分类制订不同的收费标准,包括简单电价、分时电价、避峰日电价。

1.2.2黄色电价

适用于预定负荷在36kVA-250kVA的低压用户,按用户的用电时间分设电价,供用户选择。黄色电价在蓝色电价与绿色电价之间起到较好的衔接作用

1.2.3绿色电价

适用于容量大于250kVA的中压、高压和超高压用户,并由用户预定需量,按照用电季节和用电时间分设电价:冬季实行严冬高峰、严冬正常、严冬低谷、冬季正常和冬季低谷电价,夏季实行夏季正常、夏季低谷和盛夏电价,其中,严冬高峰电价最高,盛夏电价最低。作为绿色电价中用户数最多的A5电价,按照一年内用电负荷利用小时数划分成4档:短利用期方式,利用小时数为0-2000小时;中利用期方式,利用小时数为2000-4000小时数;长利用期方式,利用小时数为4000—6000小时数;特长利用期方式,利用小时数为6000小时以上。该电价结构采用的是利用小时数越高、基本电价越高,千瓦小时电价则越低的成本分摊原则。

每类电价中都有一种几乎与每天相适应的基本用电电价,还有用于鼓励用户在可能情况下将其部分用电量转移到本年度低负荷期用电电价,而这部分电价都是可供用户自行选择的电价,因为法国的超负荷收费及高峰电价都是很高的。

1.3日本的电价情况

日本的现行电价是以社会高福利和推进节能为出发点的。对照明用电施行三段电价制,对电力用户采用了特别电价制。

1.3.1三段电价制

第1段是生活必需用电,电量限为120kWh/月,其电价最低;第2段电量限为120kWh/月-200kWh/月,电价约为第1、第3段电价的平均值;第3段用电为200kWh/月以上,其电价最高。这一制度反映出用电越多,电费越高,这对节能和高消费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1.3.2特别电价制

特别电价可说是一种递增电价,是参照历史用电量确定各类用户的电量基准,对合同电量和用电量未超过基准电量的部分采用低电价,对超过基准电量的部分则采用分段递增的高电价,新增用户则采用较高的电价。

1.3.3季节电价制

为了满足季节性高峰用电,需增加大量的发供电设备和线路,随着季节变化,用电负荷减少时,设备利用率大幅度下降,使运行和维修成本增加,根据成本为主的原则,必然在电价上有所反映。此外,对于任何季节,都存在昼夜用电的峰谷差,因而还有白昼和夜间的峰谷电价制。

1.3.4二部电价制

在各种电价中,除定额照明电价按二部电价制外,其余各类用电电价均为基本电价(即容量电价)加电量电价的两部电价制。分析国外的资料可以看出,利用价格手段促使用户调整负荷方面有很多方法,几个发达国家都是给出几种电价供用户选择,这样做的一个目的就是使用户的用电安排有利于电力生产的安全和经济。

2 国外的电价监管

价格管制是政府实行间接调控的主要工具,它必须在国家立法和政府决策的范围内行使职权,发挥作用,而且应当与一定时期的电力工业的实际情况相适应,努力保护市场参与各方的正当权益,鼓励公平竞争,促进经济协作。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由于电力工业改革和电力市场运行的不同模式,其对电价的管制也各有特点。

英国政府对电价管理采用的是RPI-X管制模式,即采用零售价格指数(RPl)减某一个百分数X作为电价上限。其基本范式是管制价格应随“通货膨胀率减去X”的变动而变动。按照这种办法,价格上限每年的涨幅在数值上应该等于通货膨胀率减去经济学规范分析所得到的每年效率的提高率(“X”)。RPI-X管制的内在原理是它能为被管制的公司提供改进效率、削减成本的动力,因为它模拟了竞争市场,电力厂商成为定价方,所有成本方面的节约都会直接成为厂商的利润,传统政府管制的反向激励不存在了。RPI-X价格上限制度能激励厂商减少成本,提高效率,并能避免政府补贴的不公平问题。

法国电力工业管理体制是国有集中垄断经营型。法国制定电价的基本法律是国有化法,以国有化法为基础的法国政府与法国电力公司之间的计划合同是制定电价的基础。计划合同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按国家经济政策的经营计划目标,由政府与法国电力公司商定,在此范围内准许法国电力公司自主经营。由于法国比较注重控制电价目标,因此,在计划合同中对电价作出了明确规定(如电价每年降低1.25%,1993-1996年的合同),以促使电力公司不断提高效率。现在执行的电价在计划合同的一定范围内,法国电力公司可以自主调整。超过一定范围时,由经济财务部和企业研究部以联合部令形式批准。作为间接制定电价的机关,有电力公司管理委员会和物价委员会。电力公司管理委员会是政府的当然咨询机关,包括6名政府有关部门代表(代表政府利益)、6名重要工业用户和金融部门的代表(维护消费者利益)和6名公司职工代表。物价委员会是经济财务部有关物价的咨询机关,由消费者、经营者和民间人士组成。

日本的电价监管主要是中央集权监管,日本有关电价监管的法律主要有电力工业法和供电规程。电力工业法规定,电力企业制定电价或按用电条件制定供电规程时,必须申请通商产业大臣批准。通产大臣受理申请后,除了听取申请人的申述外,还要组织“公听会”,邀请有利害关系的人和有学识、有经验的第三者参加,广泛听取意见,以便审查。

3 启示与借鉴

国外的研究资料表明,各个国家在制订电力价格时,都必须考虑电力系统的运行特性和公用事业的规律,并结合本国的社会制度、电力工业管理体制、能源政策、财政状况等全面考虑,灵活掌握,使电力价格能满足电力生产特点,既有利于电力企业自身的发展,又能使用户的费用负担按其自身的用电规律,达到公平合理,并以电价必须经过政府有关部门的批准才能付诸实施的行政手段,来保证电力公用事业的发展,使电力价格相对稳定,更加合理。在英国、法国及日本三国的电价制定与实施的过程中,有些电价改革的举措是值得我们关注并借鉴的:

3.1应确定科学合理的电价形成机制

在进行电价改革时,应遵循价值规律,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电力产品的价值,进而确定电力产品的价格。

3.2应设置合理的电价结构

我国各种用电的比价不尽合理,电价结构繁简不当,没能体现优质优价这一市场经济的重要定价原则,因此电价结构改革势在必行,并且改革要遵循以下5个“有利于”:有利于反映电能商品成本,有利于用户公平合理的负担电能商品成本,有利于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节约能源政策,有利于简便易行,有利于电网商业化运营和电力企业的生存发展。

3.3应理顺电价分类

我国现行电价分类种类繁多,使广大用户对电价不理解、电费管理人员也难以掌握,执行困难,影响管理水平的提高,因此必须理顺电价分类,并做到简明易行。

3.4应促进电力消费

我国现行电价,对同一类用户只有一种电价,用户选择余地不大,缺乏用电的积极性,降低了用电热情。在当前电力供应满足需求时,为了扩大电力市场,应充分利用电价来调动用户优化用电结构的积极性,对同一类用户给出2—3种电价以供选择,实行分级递减或分区段递减电价,鼓励用户多用电。

3.5应扩大两部制电价实施范围

两部制电价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一种先进的电价制度,它可以充分发挥经济杠杆作用,提高负荷率,使用户负担合理和保证电力企业的收入。但是,我国目前只对容量在320kVA级以上的大工业电力用户执行两部制电价,为了使用户合理负担电力工业企业的容量成本和电能成本,充分发挥两部制电价的优越性,应扩大两部制电价的实施范围,建议除居民用户以外的其他电力用户均实施两部制电价,另外居民用户应规定月最低电费标准。

3.6应提高峰谷时段的差价

目前大多数地区已普遍对用户实行峰谷电价,促使用户移峰填谷,提高负荷率,搞好均衡用电,以充分发挥现有设备的潜力,合理利用国家的电力资源,同时还可提高电能质量。因此实行峰谷电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当前峰段电价并不高,使得这种电价制度的优越性得不到充分体现,因此应提高高峰时段电价,宜为平段的3-5倍。

3.7应建立规范有效的电价监管体制

篇7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由多行业多层次构成的共同遵守的行业发展规程和行为准则,体现了从业者者实施行业规范的国家意志,并反映了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发展的水平。英国、德国和澳大利亚等是实施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较早和有特色的国家,研究其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历史发展,管理与组织、教育与培训、认证等事关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核心问题。这对完善发展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国外发达国家在人才培养方面都有一套比较完整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发达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体系。这些国家通过这些完善的制度体系构建了自己国家比较成功的职业教育体系。本文主要通过对上述国家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进行简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

【关键词】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启示

1 各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介绍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1.1英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BTEC人才培养

英国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最早起源于行业协会,民间各行业历史上曾各自为阵颁发自己的职业资格证书。BTEC(the Business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 Council)是英国商业教育委员会和(BEC)和技术委员会(TEC)两大机构合并,简称BTEC,它是英国权威职业资格考试和颁证机构之一,主要工作任务就是课程开发和教学大纲的制定及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颁发。英国建立了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简称NVQ)和普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GNVQ)两大体系。两种职业资格证书之间相互沟通,并且与学术资格互通;在国内得到社会企业认可;同时也是进入职场的依据;二者的课程和组织内容都是按单元。英国BTEC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培养具有通用能力和专业技能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其中通用能力是一个综合素质的体现,它是从事任何工作都要具备的能力,主要体现在自我管理、相互合作、人际交往、统筹安排、处理问题、逻辑思维及创新等通用能力。该人才培养模式贯彻 “以学生为本”的职业教育理念,这也为英国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结合提供了保障。英国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为英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明确方向,同时也是教育目标、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制定依据,也是英国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重要力量。

1.2德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

德国在职业教育中实施“双元制”培训,即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在为期两至三年的培训过程中,既在职业学校(或培训机构)里学习理论知识,同时又在企业内训练实际操作能力。“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是德国职业教育的特色,是指教育机构和企业共同举办的职业教育,主要是由企业和职业学校,教师和企业培训师一起完成学生培养工作,这样能有有效利用学校和企业各自的资源优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的学生既能够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专业技能以及解决实际操作问题的能力。德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二者相互依存,具体主要有以下几个表现:

(1)德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教育培训模式是双元制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学员从学徒开始就与企业签订教育合同,根据“双元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在企业接受其中的一元培训,并且按照《职业教育条例》进行实践技能培训。在整个实训结束的时候,参加行业协会组织的结业考试,使德国的职业教育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紧密相连。通过双元制培训的学员,既有企业所需的人才的基本素质,又有相应的职业技能,保证了学生离开学校后能够顺利走向工作岗位。

(2)德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双元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结果。在双元制教育培训中,为了保证教育质量,都要经过严格的职业技能鉴定。企业作为双元制培训的主体,各个行业协会能够根据自己的优势进行技能鉴定工作,并且可以对不同工种制定等级,因此,行业协会同时也是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管理的主体。

(3)有企业积极参与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相互协调,从具体相关法规政策的制定以及实施的每个环节,都需要由企业、雇工和政府三方的相互协调才能将实际的工作活动进行分工,并且根据具体的需要将所要培训的项目和技能反应在教育培训课程和职业资格证书鉴定工作中去。

1.3澳大利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TAFE人才培养模式

TAFE(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学院是澳大利亚最大的以行业为主导的政府、行业和学校结合的多层次、独立的综合性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也是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TAFE每年都会有上百种课程,这些课程主要以市场为导向,学员不仅学习理论知识,更加侧重的是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使得学生毕业就能上岗工作。这种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它主要从岗位需求出发来确定能力目标,根据本地区的实际需求而定,目标明确,培养专业对口人才,能有有效地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毕业生受到企业的欢迎。之所以能够发展良好并且日益壮大,也是因为澳大利亚实行较为严格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2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2.1政府部门重视,健全的法律保障体系

国外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实施,都有政府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是为国家的发展服务的,政府部门有责任和义务对职业教育支持和规范。德国的“双元制”、澳大利亚的TAFE等人才培养模式,政府部门在专业设置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都积极参与并给予指导,同时还颁布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政策,为人才培养提供制度保障,发达国家的政府及相关部门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角色,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2.2发达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通过对三个国家的介绍可以看出,各国除了各具特色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还有它们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以及政府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的大量资金保证。

2.3完善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体系

在英国有专门的国家职业资格委员会。德国的职业资格证书体系拥有比较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确保了职业资格证书的质量,国家制定职业资格框架,在职业资格认证过程中行业协会占据主导地位。澳大利亚的职业资格证书体系与学历教育相互贯通,形成了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之间的“立交桥”,二者相互沟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志勇.海西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证研究[J].《价值工程》.2011.

[2]《国家中长期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

[3]《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2009.

[4]魏雪峰.当前我国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D].鲁东大学2012

[5]于晖.中职教育校校合作的思考[J]2011(2).

篇8

关键词:外国文学,教学,探索

作者:吴海超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外国文学”作为师专中文系的一门专业基础性课程,其重要地位自然不容忽视。结合自身的实际授课情况和直接体验,笔者认为师专外国文学的教学应该结合学校的人才培养要求、专业特色,根据学生主体的情况来决定“讲什么”和“怎么讲”,让学生既学到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又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开阔其视野,帮助他们树立国际情操。

1课前调查与组织好第一堂课相结合

外国文学史课程一般是在高年级开设,在学外国文学史课程时,学生已经学过中国的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等课程,所以他们相对比较熟悉中国文学,而对外国文学比较陌生。因此,与中国文学比起来,外国文学教师必须切实了解授课对象的实际情况,那么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对学生进行调查,掌握学生的知识储备、对外国文学的认知等情况。

笔者采取的做法是第一堂课进行调查,75%的学生均坦言,平时大多接触中国古代文学与现当代文学作品,很少接触外国文学。甚至个别基础较差的学生对基本的外国文学名著都不了解,15%的学生提到会同时阅读中国文学作品和外国文学作品,但对外国的文化不太理解和认同。10%的学生对外国文学比较感兴趣。可以说,从学生的调查情况来看,由于不同的文化特征、人名太长难以记住等原因,大多数学生觉得外国文学比较难懂,不太感兴趣,情况不容乐观。

那么,怎样去安排第一堂课,为学生扭转观念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认为,应该以第一节课为“契机”,帮助学生自发意识到学习外国文学能为其开启一扇接触、解读外国文学艺术的视窗,提供一条了解认识其他民族生活文化、心路历程的重要途径。学生探知欲被激发之后,再合理、科学地安排外国文学课程的学习。

一般外国文学第一节课主要讲授绪论及学习方法等,而笔者的做法是,先讲授希腊的文化特征和希腊神话。比如在讲到希腊文化中的尚武精神和强烈的荣誉感时,斯巴达人将羸弱的婴儿丢下深渊,战场上的逃兵会被母亲亲手杀死等,这与中国文化完全不同的特征,激发了学生的探知欲,原来外国文化这么有意思。在讲到希腊神话时,宙斯有七任妻子,而且还随时、随地、随性地与其他女神或者民间女子产生恋情;爱神阿弗洛狄特除了丈夫火神赫菲斯托斯外,还有战神、海神等众多情人。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学生刚接触这些内容时,既觉得有趣,又表示不能理解希腊神的婚姻和关系。教师着重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与疑惑点,通过分析讲解,让学生理解外国文化对情感的自由追求、对民主精神的追求等某些与中国文化不同的特质,同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文化心态,学会尊重、理解作品所体现的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流派风格的文化,理解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教师给学生开启一扇瑰丽的外国文学艺术之窗,学生将自发去发现条条通往“罗马”的道路。

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后,笔者再倒回来讲绪论,介绍外国文学发展史的基本概况和相关的学习方法,并对授课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

2纵向深入与横向扩展相结合

外国文学教学除了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外,还应注重在纵向深入上加强力度,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自己看法。在解读思路上,教师不把自己的理解和结论强加给学生,而多作思路上的引导,在多角度解读的基础上,获得对外国文学作品的自我见解和最佳诠释。比如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的哈姆雷特在为父亲复仇的责任明确以后,无论是为父报仇还是改革社会,他都必须尽快行动。但是,哈姆雷特却犹豫不决,一再拖延。哈姆雷特为什么犹豫延宕呢?教师不应急于把答案交给学生,而是让学生结合环境背景、人物特性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学生根据哈姆雷特的台词“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唉,倒霉的我却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分析,哈姆雷特认识到他的责任不单是为父复仇,还要“重整乾坤”,他不知道“怎么做”,也担心自己做不好,所以犹豫不决。有的学生从“生存还是毁灭”这句台词分析哈姆雷特属于优柔寡断、敏感的性格特点,没有果断的行动力量。学生言之有理的分析,教师给予肯定。学生不够成熟的结论,教师要进行质疑并引导,帮助他们进行正确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强调“横向拓展”,即教师应注重从文化、哲学、宗教、社会心理及科学等方面来探讨外国文学史的流变,并从音乐、美术、民俗等方面去拓宽学生的视野。

笔者在讲第一堂课时,已经让学生领略到异域文化的魅力,再回头讲授“绪论”部分。外国文学包括西方文学和东方文学。在给学生阐释西方文学的人文观念和文学母题时,使其对整个西方文学的人文景观有了贯穿始终的清晰脉络。而东方文化注重人际关系的伦理化和等级化,强调载道教化、惩恶扬善的文学观念。泰戈尔说:“西方艺术或许相信人的灵魂,但是它并不真正相信宇宙万物有一个灵魂。而东方艺术信仰这一点……于是在东方,我们不必追求细节,不必看重细节,因为最重要的东西就是普遍的灵魂。①通过东、西方文化艺术的比照,找出文学与之相关的联系,揭示了世界文学发展的共同规律和基本走向,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和深入地理解东、西方文学和社会文化。

威尔逊说:“文学是人格和社会的表现。”②所以,在兼顾了文学史和作品理解的同时,还应结合政治、经济、宗教、社会等多方面开展多层面的研究,使之成为外国文学课程的组成部分,立体地构建外国文学课程的学习框架。

3课堂反馈与及时调整相结合

学生的学习反映是动态的,我们不能以固定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应及时掌握学生反馈的学习情况来调整“讲什么”和“怎样讲”。笔者采取的做法是课间时间多与学生交流,内容可以是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情况、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接受情况、对作家作品的阅读情况。只有适合学生接受的方式才是最好的,因此要根据学生的动态反映采纳最恰当的方式。另外,在每个期末,笔者都会让学生反馈他们学习的收获和存在哪些不足,以及有哪些建议等。

不同班级由于基础不同、性格特征不同,在同样的教学内容上可以采取不同的做法。比如讲授《伪君子》时,活跃的班级可以布置他们表演答尔丢夫的伪善,以此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比较内敛的班级,教师可以大方地将答尔丢夫的伪善表演给学生看,并鼓励学生敢于在讲台上展示他们的肢体语言,让他们真正融入到教学内容当中。

教师应该“讲什么”、“怎么讲”和学生的“学什么”、“怎么学”应该是紧密联系的,所以必须在教学中采纳学生有针对性的、合理的建议进行教学。比如学生建议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电影、网络等帮助他们感受和了解外国文学。有的学生建议,除了教师讲授,还应该授之以“渔”,他们已经逐渐掌握独立学习的方法。学生还提到他们在阅读能力上还有待提高等。

当然,学生的某些建议未必是科学的、准确的,教师通过分析辨别,抓住最具有针对性的建议来改进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只有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反馈进行教学,才能将教师“要讲什么”和学生“能学什么”很好地结合,真正将课堂交给学生,使外国文学课程学习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4理论与实践、知识传承和精神体验相结合

外国文学课程的教学应该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而师范院校的外国文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兼顾两个方面,一方面要体现文学课、文学知识的目标,另一方面要体现师范教育的特征,两者不可偏废。

师范性教学的组织形式可以从这几方面进行。(1)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堂上安排一定的时量让学生讨论交流并试讲某部分内容,增强主体意识并提高表达能力等。时机成熟时,让学生自己走上讲台,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能够锻炼学生的胆识和思辨能力。(2)教师在学期初列出必读书目和参考书目让学生阅读,并根据教学内容布置论题让学生准备具有针对性的发言。(3)表演、改编有关外国文学名著。允许学生发挥主体想象进行现代性阐释,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4)结合教学内容和师范教学性质,通过写读书笔记、制作小课件、撰写小论文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此外,可以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比如外国文学史读书会、专题讲座、影视观摩与讨论、参观访问等活动。提早引导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9

按照国际清算银行的分类,外汇市场按照交易工具可以分为:传统的外汇市场和外汇衍生品市场。前者包括的交易为:现汇交易,远期交易和外汇掉期交易;后者包括的交易为:货币互换交易,外汇期权交易,以及其他涉及外汇

的衍生品交易。

传统外汇市场

从表1中可以看出:传统外汇市场日均交易量在逐年大幅攀升,在12年的时间中日均交易量提高了将近2倍。仅以2007年为例。2007年,传统外汇市场日均交易规模达到3.2万亿美元,2004年为1.95万亿美元,增长率为71%。2007年,现汇日均交易规模为1.005万亿美元,远期的日均交易规模为0.362万亿美元,外汇掉期日均为1.714万亿美元;增长率最大的是外汇掉期交易,2007年比2004年增长了近95%。

从表2中可以看出:在1995~2007年中,处于前五位的交易币种始终是:美元、欧元(或者德国马克)、日元、英镑和瑞士法郎,占比高于160%;而且货币对主要是美元和以上几种货币的货币对,占比高于55%。仅以2007年为例。在传统的外汇市场中,2007年,主要的交易货币包括:美元(86.3%),欧元(37%),日元(16.5%),英镑(15%),瑞士法郎(6.8%),澳元(6.7%),加元(4.2%),瑞典克朗(2.8%),港元(2.8%),挪威克朗(2.2%)。交易的货币对中,美元货币对占比86%,欧元货币对占比仅为10%.其他货币对占比仅为4%.美元货币对主要包括:美元/欧元(27%),日元/美元(13%),美元/英镑(12%);欧元对主要包括,日元/欧元(2%),欧元/英镑(2%),欧元/瑞士法郎(2%)。

外汇衍生品市场

2007年,OTC外汇衍生品市场的日均交易规模为0.29万亿美元,2004年为0.14万亿美元,增长率为110%。2007年,货币互换交易日均规模为0.08万亿美元,外汇期权为0.212万亿美元,其中增长率最大的是货币互换,2007年比2004年增长了近300%。

在外汇衍生品市场,主要的货币对为美元货币对和欧元货币对。2007年,美元货币对的日均交易规模为0.233万亿美元,较2004年增长110%,其中货币互换0.076万亿美元,外汇期权0.158万亿美元;欧元货币对的交易规模为0.041万亿美元,较2004年增长95%。

中国外汇市场的交易规模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统计,2007年,中国大陆的日均交易量占国际外汇市场比重,在传统外汇市场上为0.2%,在衍生品市场的占比为0;香港特别行政区占比分别为4.4%,0.9%;台湾的占比分别为0.4%,0.1%。在所有的交易货币中,中国人民币占比仅为0.5%,港元占比2.8%,台币占比为0.4%。

如表3所示:在银行间外汇市场,2007年总的交易额超过了2万亿美元,同比提高了接近90%;外币掉期,2007年交易总量达到0.3万亿美元;远期交易量,2007年交易总量仅为0.02万亿美元。相对于国际外汇市场日均3.2万亿美元的交易量来讲,中国外汇市场的交易规模极为有限。

在银行间市场总交易量中,做市商的交易量占比极高,2006年做市商间交易占比达到了93%,2007年为90%。

2005年7月以来中国外汇市场的发展总结

在外币兑外币和人民币外币两个市场都引入了做市商制度。2005年5月18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外币交易系统上线后,银行间外币对外币的做市商市场逐步形成。2005年末,会员银行30家,10家做市商(中资行3家,外资行7家)。2006年年初在人民币外币市场开始引入做市商制度,做市商提供双边的买卖报价,增加市场的流动性。当时,共有13家做市商,中资银行8家,外资行5家。

交易方式方面的发展:引入了询价交易,延长了交易时间。2006年初,即期外汇市场推出了询价交易,询价交易的结束时间为下午17:30,交易成本仅为竞价交易的1/30,而且人民币远期市场也仅实行询价交易方式。询价交易推出之后,询价交易的规模远远超过了竞价的交易规模。2006年年末,银行间外汇市场即期询价交易量与竞价交易量之比为18.3∶1,2007年全年,该比值为130∶1。2006年10月9日,统一了询价交易和竞价交易的结束时间,闭市时间统一调整为17:30。

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确定方式的变化:从前一交易日的收盘价作为中间价变化为通过询价和加权平均的方式确定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中间价。2005年6月末,前一交易日即期交易的加权平均汇率,作为下一工作日人民币对外币交易中间价;2005年7月21日以后,以前一交易日的收盘价,作为下一个工作日该货币对人民币交易的中间价格;2006年1月3日以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在每个交易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开盘前向所有银行间外汇市场做市商询价,并将全部做市商报价作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的计算样本,去掉最高和最低报价后加权平均,得到当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权重由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根据报价方在银行间外汇市场的交易量及报价情况等指标综合确定。其他币种中间价确定方式:通过人民币兑美元的中间价和国际外汇市场各币种当时的汇率套算得到。

扩大了交易主体: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金融公司可以申请成为银行间市场的会员。2005年8月以来,只有2家非银行金融机构和1家非金融公司申请为会员。1家信托投资公司在2005年下半年成为会员,中化集团在2005年10月成为会员,中化财务在2007年4月成为会员。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变动区间扩大:从0.3%变化为0.5%。2005年7月20日,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为0.3%;2007年5月21日,浮动幅度由0.3%变为0.5%。

增加外汇市场的交易产品:增加远期交易、外币掉期和货币掉期交易。2005年8月15日,银行间市场正式推出远期人民币外汇交易业务;2006年4月24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推出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2007年8月,人行推出了货币掉期交易;2007年12月10日,人民币外汇货币掉期交易正式在银行间市场上线。

交易系统方面的发展:从多系统发展到统一的集合系统。2005年5月18日,银行间外币对外币的买卖系统上线,2005年8月15日,银行间人民币外汇远期交易正式上线,远期交易实行双边授信、双边清算的询价交易方式。2007年4月9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新一代外汇交易系统上线,该系统集合以前的各种交易系统,各种外币交易在这一个系统上都能够完成。新系统支持了人民币外汇即期、远期和掉期交易,同时支持人民币对外币和外币对外币两个市场,以及竞价和询价两种交易模式。

丰富了即期外汇市场交易的货币对。2006年8月1日,即期外汇市场增加了人民币兑英镑,至此即期外汇市场共有5个交易货币对:人民币兑美元、港币、日元、欧元和英镑。

中国外汇市场以场内市场为主,发展刚刚起步,交易量有限、客户结构单一、产品品种不多,但是做市商在人民币汇率的决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国外汇市场的交易量相对于国际外汇市场的交易量来讲,规模较小,但是中国外汇市场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市场进一步发展搭建了较好的平台和基础,而且也为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改革搭建起了一定的制度基础,例如:人民币外币市场做市商制度的引入。

篇10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的经验方法以及结论的书面材料,写总结有利于我们学习和工作能力的提高,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总结吧。我们该怎么写总结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外国语学校实习个人工作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这份总结,来得这么迟,这不觉让自己脸红了起来。从今年年后到五月份,前后实习了两个半月,这一路走来,收获不小。许是出于人的考验,正应了校长的一句话:“好好用用这年轻人,别让他一刻的闲着”,这样一来,也让自己拥有更多的锻炼与展示的平台。这期间,个人主要参与了学校的五份工作。其一、实习初一语文的教学;其二、实习班主任的管理;其三、直接参与高一生管的工作;其四、担任市辩论赛高中队的指导老师之一;其五、协助年段安全保卫及学校后勤工作。两个半月下来,尽管有过疲乏有过彷徨,但总体是充实而饱满的。一些感想与总结,大致如下:

1、人应该要明白因果律的始终如一,应该要知道世界终究是守恒。生命无时不在这其中运作。明白这点,人不仅不会有纠结与苦痛,更重要的是,做人做事都可以淡定从容、富足长命。这耐守地坚韧,其力量可以无坚不摧。实习期前,不免有人把你当做廉价劳动力,但是这又何妨?不免有人对一个随便找个大叔就能当的生管老师毫无敬意,但那又何妨?看足长远,立足现在。如果踏踏实实,不计较眼前得失和利益,时间久了,反而会赢得好赞誉,获得长久未来。

2、作为老师,有两个最基本的品质。其一,是爱心。爱心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出于爱的驱动,辅之以智慧的指引,这让教育变得厚重,富有人性而温暖,在这个缺乏爱的社会,尤为重要。其二,是耐心。我们所面对的,是亟待启蒙的青少年,一方面不可避免地受到成长规律的制约,不可在成果上心急;另一方面,有难免遇到屡教不改的学生,这需要我们付出足够的耐心去引导和启蒙,力主用心用行动,待人以诚,恩威并施,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毕其功于一役是不可能的。

3、实习期间,贵在诚恳,贵在好学,贵在勤奋。我们就是当学徒的,学习实战经验是为目的,即便指导老师水平有限,即便不少老师陋习不少,但是依旧是前辈,有经验,有可学习之处。因而切不可有排斥与高傲的自负心理。实习期间,感觉自己在参与工作的时候,是最没有思想的时候,似乎一个傻瓜般地埋头拉车。但是,我相信,这是踏实诚恳勤快的表现。少提出质疑,多参与实践,补上大学学期的`实践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