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经典诗歌范文
时间:2023-04-07 13:23: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红色经典诗歌,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为丰富辖区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传递健康向上的体育精神,使老年人也能享受到体育带来的健康和快乐,同时在社区营造全面健身的和谐氛围。5月25日上午,广场北路社区在工疗小区举办“活力韦曲 全面健身 你我同行”老年趣味运动会。 此次活动吸引40余名居民参与。
工疗小区住户以老年人居多,退休党员干部居多。根据小区居民特点策划此次活动。此次趣味运动会将红色文化与体育文化融为一体,充分彰显红色元素,以生动形象的竞赛内容,强身健体的同时,唤起社区老人对那段峥嵘岁月的回忆,深切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传承精神,传递红色能量。
运动会正式开始前,全体成员进行赛前趣味热身。增进彼此之间的认识和沟通,号召大家在运动项目中勇往直前。诵读红色经典,赛前热身过后,动员全部参赛选手诵读红色经典诗歌,叙述红色故事,穿越时空,回忆战火纷飞的艰苦年代。
此次活动模拟革命勇士抗战路上的重大历史战役和艰难先祖,通过趣味互动的形式将体育运动和红色故事进行巧妙地融合,排除地雷区、南泥湾抢收、过草地、扁担送军粮、飞夺泸定桥等五个项目,让社区老年人在有趣欢乐的氛围中展现浓烈的爱国情怀。
篇2
活动宗旨: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关于举行“2005年红色旅游年”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带动革命老区经济协调发展的号召,打造红色旅游文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情感。
一、主办单位:南昌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南昌市旅游局、江西省人文书画院。
二、征稿内容:①艺术类:书法、美术、摄影、篆刻、硬笔书法;②文学类:诗词、楹联、诗歌、格言、游记、散文、故事及其它体裁的爱国主义作文。
三、创作背景:全国各地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教育意义的历史文化旅游胜地与旅游景区有关的历史人物、山水等。(注:红色旅游景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既可以是当地的,也可以是全国各地的)
四、奖项设置:聘请中国书协、中国美协、中国作协、中国影协、中华诗词、中国楹联学会的著名专家组成评审团,评出金奖3名,奖金各1000元;银奖10名,奖金各500元;铜奖50名,奖金各200元;优秀奖若干名,颁发获奖证书。
五、征稿要求:书法:6尺渲内,可书写内容向上的古今诗联文句或自撰诗文;美术:以国画为主,兼收各画种(人物山水梅兰竹鸟草虫均可),4尺左右;摄影:7寸清晰彩照(包括全国各地旅游景点拍摄的照片),照片背面注明拍摄景点的地名;篆刻:2~4方,一方附边款;硬笔:16开;诗词:1~5首。楹联:1~5比;诗歌:20行、3首内;其它体裁的文字作品限2000字内(欢迎打印稿)。每件作品背面写清作者姓名、性别、年龄、电话、地址、附200字内简历和2寸彩照2张(草、篆书附释文)。每位参赛者须寄交评审费30元(海外30美元)。
六、征稿对象:全国各地及海外书画诗联摄影专家、爱好者;全国各省市县的老干部局(处)、老年大学、老年书画诗联研究会、学会的老年朋友;全国各大中专院校、特别是各旅游院校的学生、各中小学校的学生。注:艺术类落选作品应作者要求退稿(文学类不退);入选、获奖作品的使用权、所有权归主办方,不退稿。
七、参赛待遇:①获奖、入选作品编辑大型画册,由国家版社正式出版,海内外公开发行;获奖、入选作者均有资格享受内部特优价订购珍藏②在报刊上公布获奖、入选作者名单;③在江西省人文书画院网站上向国内外展示获奖作品并拍卖信息;④聘请部份获奖作者为“市场润格书画师”,其作品在滕王阁字画销售长廊展示拍卖,其收入与作者“税后平分”。⑤ 推荐获奖作品在南昌市文联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文学与人生》杂志上发表;作者聘于该社创作员;⑥通知获奖作者参加2006年3月的展出暨颁奖仪式、笔会、游览南昌、井冈山等红色旅游景区。
八、征稿日期:自见报之日起至2006年1月18日。网址:
篇3
关键词:信息技术 国学经典诵读 教学研究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1.146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浩如烟海。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它在一代又一代人中传颂着,见证了民族灵魂的薪火相传,滋润着华夏儿女的心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发扬和光大革命精神,回溯源头,传承命脉,‘国学’是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可见,让广大学生从小接受中华经典美文熏陶,不仅可以使学生从中感悟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是对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提升。
在教学实践中(以小学低学段为例),我
尝试通过多媒体运用到国学诵读中,进一步促进和提升学生的语言积累能力、阅读观察能力、创造性思维以及文化素养。
一、借用歌曲,古诗新唱的方法积累语言
根据课本教学内容和意境,利用多媒体播放适当的音乐,能为课堂注入无限的艺术魅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此外,给古诗词配上节奏,即兴来一段说唱,或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深情吟唱,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经典文化的同时受到音乐的感染。
如《静夜思》教学中,当学生听到“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缠绵的歌声时,学生会真切地体会到远方游子对故乡的深切思念的场景。又如,在学习杜甫的《绝句》时,随着轻快的节奏和悠扬的歌声,学生可以从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中情真意切地感受到诗人面对一派生机的春景时心情特别舒畅……借用歌曲,让学生随着音乐节奏产生心灵的共鸣,引发审美愉悦,可使枯燥的学习变得生动活泼起来。由此可见,古诗新唱的方法无疑给诗文的背诵带来了一缕新的春风。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喜欢的流行歌曲特点,把古诗词的学习延伸到课外,让学生把诗词配上自己喜欢的旋律,定期以歌唱比赛的形式展示自己的诗文积累。
二、巧借多媒体图画,提升学生阅读观察的能力
古人有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画是有形诗,诗是无形画,自古诗画同源。由于图画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的特点,因此将古诗词语形体化,这样直观、形象、色彩鲜明的事物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能够清晰理解诗意,深刻领悟意境。
古诗所选配的插图,每一幅都是诗情浓郁,气质浪漫,真可谓“诗情画意,相得益彰”。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把这些插图展示出来,以此增添教学过程的生动性,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如在教学杜牧的《山行》时,教师可先出示幻灯片让学生观察所配插图:整个画面以红色为主调,展现山路、人家、白云和苍劲的树,停车观赏枫林的诗人。学生在欣赏完这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之后,反复朗读、体味,就会理解诗人所要表现的“霜叶红于二月花”的主题。
三、通过多媒体感悟意境,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通过多媒体的演奏情境,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从而进入诗歌中所描述的场景,表达诗歌的境界。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古诗《村居》中就有这样的诗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如此生机盎然的景象,单就字面的感知理解是不够的。教师可让学生通过配乐朗读、听录音、看图画等方法,结合自己的生活,展开联想,想象诗中各种景物所描绘出的画面:早春二月的村庄周围,绿草如茵,黄莺飞舞,微风的吹拂下,河堤两岸的杨柳轻轻摇摆。放学归来的孩子们在这美丽的春色中快乐地放起风筝。形态各异的风筝在空中翩翩起舞……就这样,在悠扬的音乐中,教师通过多媒体创设意境,唤起学生的情感,把学生带入情境,反复吟咏。相信,学生早已被诗中的美景所陶醉,再次拉近了与诗人的情感距离,并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提升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四、通过多媒体播放视频,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国学经典蕴含着强大的道德能量。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许多经典的诗文立意深刻,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文化底蕴和优雅情怀将得到不断提升。《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用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充实学生,就是给学生开启了一扇与历史名人对话的大门,与圣贤为师为友,帮助他们更好地塑造人格。
诵读经典古诗文,可以帮助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准则和方法,使人性格温和,举止文雅,修养得以提高。如在教学《三字经》中“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时,我会结合讲解内容插入“孔融让梨,黄香温席”的动画视频。学生在欣赏视频的同时会静静思考、慢慢体会这些故事所告诉他们的从小就应该知道孝敬父母这个做人的准则。此外,我还会适时地播放一些关于传统文化的视频,如二十四孝的视频、感动中国人物的视频,还会播放孝亲歌曲的视频,如《感恩的心》《烛光里的妈妈》等。
学生在这些国学经典的浸染下,会潜移默化地用圣人的言行举止来规范自己,心地向善,进一步提高修养,真正做到“读千年美文,做少年君子”。
总之,在多媒体这双斑斓的翅膀下,“诵读国学经典”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它用自己的独特魅力唤起了学生创造的灵性,奏响了学生心中诗文的琴弦,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底蕴。语文课堂也从此更加充满灵动和生机。
参考文献:
[1]熊春锦.国学道德经典导读[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2]彭雪卿.经典诗文诵读策略研究与实践[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7.
[3]郁忠华.创新理念,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经典诵读作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1.
篇4
青春有约,书香满军营
青藏高原的初秋,雪花飞舞。笔者来到海拔5200多米的唐古拉山,尽管穿着大衣,还是被冻得发抖。一踏进唐古拉兵站,笔者顿时感到一股暖流扑面而来,浓郁的书香飘荡在整个兵站。阅览室里,战士们徜徉在知识的海洋;炊事班宿舍,几名战士捧着书独自陶醉其中;随手打开战士的床头柜,里面都摆放着一两本书。
兵站站长卢建龙告诉笔者,他们根据官兵实际,将品读经典名著融入官兵的学习生活,做到每周有读书日、每月有读书笔记、每季度有读书体会交流。
兵站部常年在青藏线上流动执勤。前不久,该部领导在对官兵读书情况调研时发现,随着社会发展步入信息时代,官兵们的读书理念发生深刻变化,传统阅读方式“市场萧条”,树立新的学习观念、弘扬传统读书模式已成为系统获取知识的迫切需要。为此,兵站部决定在所属部队开展雪线读书季活动,引导官兵阅读经典理论、红色经典、军事管理以及优秀传统文化等书籍,促进官兵成长成才。兵站部政委王应德说,这次雪线读书季活动,他们为官兵推荐了《红岩》《红旗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30部经典著作,让官兵通过研读历史经典,看成败、鉴是非、知兴替;研读文学经典,冶情操、丰底蕴;研读哲学经典,明规律、变思维,增强哲学思考和思辨能力;研读伦理经典,知廉耻、明是非、懂荣辱、辨善恶,培养健全道德品格。
为确保雪线读书季活动常态落实,他们还开展读书征文、读书演讲等活动。部队执勤期间,选取部分经典书籍作为“流动书箱”配备到每个营,确保读书不断茬儿。
好书做伴,照亮成才路
保管员黄刚桥入伍时只有初中文化,谈到理论学习就头痛,轮到上台发言则脸红。如今的他,可是青藏线部队小有名气的“战士作家”、“基层理论骨干”。
谈起“丑小鸭”缘何变“天鹅”的经历,黄刚桥一笑:那是因为我认准了“多读书、早成才”这个理儿。
在黄刚桥所在的部队,有一个特殊的“常设机构”——读书活动指导小组。其任务是为官兵量身订制不同的读书计划,并每月检查读书内容和效果。
以黄刚桥为例,读书活动指导小组为他制订了学习计划,引导他参加读书活动。凭着对文学的热爱,他创作的诗歌、散文等作品见诸刊末报角,出版了散文集《心路拉萨》《走在雪域阳光里》。
据兵站部部长张颖宇介绍,自愿读书、自觉读书在青藏线部队形成了浓厚氛围,从党委领导到机关及基层干部,从班长骨干到每名士兵,买书、读书、荐书已成时尚。
兵站部司令部原自动化站站长柳保健,二十几年如一日地博览群书,刻苦钻研,主持研发的“青藏兵站部后勤指挥管理及公路运输管理网络系统”和“多媒体军务装备综合信息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分别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某团工程师李万新,坚持不懈地阅读理论书籍、钻研业务知识,编写出版3部专著,全部被列为全军统编教材和专业训练教案,有12项技术革新在全团范围推广应用。
一则则读书成才的故事给人以力量,一个个鲜活的数字反映兵站部开展读书活动的累累硕果。3年来,先后有12人被表彰为全军优秀指挥军官和参谋人才,8人被表彰为全军学习成才先进个人和爱军精武标兵,80多人获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160多名战士考取军队院校。
使命铿锵,合力育英才
8月2日下午,青藏兵站部“雪线讲坛”如期开讲。从去年开始,“雪线讲坛”这个被高原官兵誉为“有学术的思想、有思想的学术”的教学形式,逐渐风靡青藏线部队。一年多来,20多名机关干部、军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以及部队建设先进典型登上讲台,围绕聚焦强军目标提升核心保障能力、加强党委机关自身建设、打造雪线系列文化品牌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报告,让官兵充分领略到文化的张力、思想的魅力。
篇5
回到家,在衣柜的角落里,找到了那件衣服,一样,居然也穿得。现在都六年级了,在离别时穿刚聚在一起时的,心中总会有一丝留念。那只红色米老鼠的记忆也勾入了我的脑中。
还记得那次为了体操表演和评比第一次穿上了这件衣服,那时看着其他班一成不变的老校服,个个显得神气十足,平时练得比豆腐渣还烂得体操,似乎也是在这只米老鼠的帮助下居然得了第一名,也就是这次,那只红色米老鼠第一次“出名”了。想到这里,一个叫“苏华容”的人也莫名奇妙的出现在脑中,这是怎么来着?哦,当时就只有她一个人做错了动作,那时周老师批评她的表情我现在还记得很清楚,周老师心里又为得第一感到高兴,眼前这个“冤大头”又让她头疼,她那似笑非笑,“似怒非怒”的样子可算得上“经典”了。苏华容也是一个公认丑女,早就转学了,现在要不是我记忆力不错,她恐怕早就被遗忘了。
还记得蒋包子那次由于耳朵“不中用”,没穿这件衣服被关进厕所里。原来的我是个“乖娃娃”,总认为老师的话始终正确,现在也许是爸爸所说的“逆反心理”吧,现在看来,老师这么做,也真有点“死要面子活受罪”,也就为了应付检查,让人和臭味泡在一起,这是不是有些“可恶”啊?
但愿这句话不被那老师看到。
篇6
【关键词】颜色词 许渊冲唐诗英译 翻译方法
一、概述
唐诗中颜色词的表达数不胜数,这些颜色词通过色彩的点缀为诗句增光添彩,让唐诗的景在读者的脑海里更加生动,让作者的情通过色彩和诗句整体氛围的结合抵达读者的内心深处、从而产生更为强大的情感共鸣。
唐诗是中华文化的精粹,唐诗的英译在中外文化交流中也是不可或缺的,许渊冲先生作为这方面的大家,他的唐诗英译著作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一个颜色词在古汉语中可以表达不同的色调,同一个颜色词在不同的诗句中也有不同的译法,笔者在分析许渊冲先生唐诗英译作品的基础上,对于唐诗中颜色词的基本翻译方法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二、许渊冲在唐诗颜色词英译中的几种基本方式
笔者主要参考了许渊冲先生的《古代诗歌1000首经典英译》,认为唐诗中颜色词的英译可以大致总结为以下几种翻译方式。
1.把颜色词直译。大多数情况下,译者选择把颜色词直译出来。如,许渊冲先生翻译李白的《行路难》中,“金樽清酒斗十千”,译为 “Pure wine in golden cup costs ten thousand coins, good!” 把“金樽”直译为 “golden cup”。又如,许译的《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译为 “At sunrise riverside flowers more red than fire, in spring green river waves grow as blue as sapphire.” 译者直接翻译出了“红”、“绿”、“蓝”。“蓝”的翻译是as blue as sapphire,作者用 “sapphire” 来修饰 “blue”,表现“蓝”的程度。
2. 把颜色词省译。在有的诗句翻译中,为了达到译文的整体效果、保证原诗句的主要意思完整,译者需要在词数、押韵等方面做调整,此时如果颜色词为诗句中的次重要信息,或者译者更希望强调诗句中别的信息,颜色词在翻译中可能就会被省略。
如,在许译杜牧的《秋夕》中,“银烛秋光冷画屏”译为 “Autumn has chilled the painted screen in candlelight.” “银烛”的“银”(silver)在译文中被省略了,因为该诗句主要是表现画面的幽冷凄凉,译者已经用了 “has chilled” 来表达环境中凄凉的气氛,而“银”修饰“烛”,在表现环境氛围方面属于次要信息,如果在 “candlelight” 前再加上 “silver” 反倒显得累赘,所以 “silver” 可省译,只要整句译文达到表现凄凉萧索之境的效果即可。
许译《新安吏》中“白水暮东流,青山尤哭声”,“青山尤哭声”译为 “their wails echo from hill to hill.” 省去了“青山”中“青”的意思,直接译为 “hill”。因为诗句主要是为了表达征丁与亲人离别的伤感和痛苦,连青山也为他们悲恸,诗句的信息重点在于“伤感悲恸”之情,“青”(green)属于次要信息,所以选择了省译。
3.在译文中增译颜色词。中英文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所以在中译英的过程中,有时也需要通过增译对唐诗中的一些表达进行补充说明,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译文。所以,对于一些没有颜色词的古诗句,译者在译文中会酌情增加色词,不仅有助于达到翻译效果,也为译文增彩。
如,许译《望庐山瀑布》,“疑是银河落九天”译为 “As if the Silver River fell from the blue sky”,“九天”译为了 “the blue sky”,译文中增译了 “blue”,来帮助解释“九天”(古人认为天有九重,九天是最高层,这里“九天”为:极高的天空)。
4.意译唐诗中带有颜色词的词语。在唐诗中,有很多词语甚至是意象都含有颜色词,如“粉黛”、“红绡”、“白发”等,在翻译这些词时,不仅要考虑到它们的字面意思,更要考虑其在诗句中主要传达的内涵,此时,对大多数颜色词的处理方法是意译,并且在不同的诗句中对颜色词的翻译也有取舍,主要是根据该词语的意思及其在诗句中的功能而定。
“银河”来自于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是一个古诗中常见的意象。许译“疑是银河落九天”为 “As if the Silver River fell from the blue sky”,“银河”译为 “the Silver River”,采取了直译的方式;在刘禹锡《浪淘沙》中,“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也有“银河”一词,许渊冲先生译为 “Now it goes up straight to the Starry River Way; To meet the Cowherd and Weaving Maid far away.” “银河”译的是 “the Starry River”,更强调“银河”所呈现出的现象。
在白居易《长恨歌》的翻译中,“六宫粉黛无颜色”,许渊冲先生采用意译的手法,译为 “That she outshone in six palaces the fairest face.” 此处作者表达得主要思想是“杨贵妃的美超过了宫里其他的人”,“六宫粉黛”代指唐宫里的其他嫔妃,所以译者没有局限于诗句的字面意,而采取意译的方式表达诗句内涵。
同样是《长恨歌》中,“上穷碧落下黄泉”,“碧落”:天上,此处指天宫,“黄泉”:地下流动的一种传说中的河,此处指阴间。许渊冲先生译为 “Up to the azure vault and down to the deepest place.” 通过意译的手法展现“碧落”(the azure vault)和“黄泉”(the deepest place)两个中国特有文化词的内涵,没有选择直译出“碧”和“黄”的方式。
在《卖炭翁》中,“半匹红绡一丈绫”,许渊冲先生译为 “Ten feet of silk and twenty feet of gauze deep red.”,“红绡”即为 “gauze deep red”,用 “gauze” (a thin transparent fabric of silk, linen or cotton) 表达“绡”,用后置定语 “deep red” 表现“红”以及“红”的程度;在《琵琶行》“一曲红绡不知数”中也有“红绡”一词,许译为 “One tuned played, countless silk rolls were given with glee.”,此处,“红绡”译作 “silk rolls”,省去了“红”的意思。通过这两处“红绡”的翻译,可以看出许渊冲先生在用词时的取舍。
古汉语中,“朱”有“大红色”的意思,它也出现在了不少词之中。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许渊冲先生译为 “The mansions burst with wine and meat; The poor die frozen on the street.” ,因为古代王公大臣家的门都漆成红色,诗句中的“朱门”是代指富贵人家,译者采用了意译,把“朱门”译作了 “the mansions”(mansion: a large, impressive house),表_很贴切。又如,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许译为 “Beside the Bridge of Birds rank grasses overgrow;” 因为“朱雀桥”是一座桥的名字,所以译者译为 “the Bridge of Birds”,表现“朱雀桥”作为桥的属性,没有囊括“朱”作为颜色词的意思。
三、同一颜色词的不同译法
在古汉语中,一个颜色词或许能表现几种不同的颜色;同时,同一个颜色词在不同的诗句中、在不同的语境下也能传达不同的含义。在此,笔者举出了“青”和“白”两个古诗中较常见的字来进行分析。
1.青。“青”在古诗中常常出现,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里列举了“青”可以表示的几种颜色:蓝色深绿色;黑色。所以“青”在不同的诗句中有不同的译法。
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云青青兮欲雨”,许渊冲先生译为 “From dark, dark cloud comes the rain;”,因为“云青青兮欲雨”表现的是“乌云密布,像是马上要下雨”的景象,所以,“青”的意思是“黑色”,译为 “dark”。“且放白鹿青崖间”,许译为 “I’ll tend a white deer among; The grassy slopes of the green hill” ,“崖”在此指的是山,“青”即为绿色,译为 “green”。“身登青云梯”译为 “And scale the mountain ladder to the blue cloud”,因为“身登青云梯”意为“攀登直上云霄的山路”,“青云”在此指的是“高空”,天空是蓝色,所以此处“青云”译为 “blue cloud”。
2.白。李白《秋浦歌》中“白发三千丈”,许渊冲先生译为 “Long, long is my whitening hair;” 这里的“白发”就是“白色的头发”,译者用了 “whitening”,表现出头发仍在不断变白的情况。
李白《赠孟浩然》“白首卧松云”,许译为 “White-haired, you lie beneath the pine and cloud.” “白首”用来表现年老的状态,与前一句“红颜弃轩冕”中的“红颜”相对应,译者将之译为 “white-haired”,表现出头发全白的静止状态。
白居易《长恨歌》中,“梨园弟子白发新”,许译为 “Actors, although still young, began to have hair grey.” 诗句的意思是:歌伶们长出了白发,都开始老去。因为白发是刚长出,所以头发有黑有白,呈现出灰色的花白头发的样子,所以译者在这里选择用 “grey” 来表达。
杜甫《春望》中,“白头搔更短”,许渊冲先生翻译为 “I cannot bear to scratch my grizzling hair;” “白头”是愁思所致,指杜甫人到中年头发逐渐变白,译者将之理解为“灰白,花白头发”,译作 “grizzling” (grizzle: a mixture of dark and white hairs)。
四、结语
颜色词在唐诗中比比皆是,它们不仅能够表现景象,也能衬托人物内心,表达作者情感,是古文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正是有了这些颜色词,才使得诗句所传达的形象更为生动,让读者有了对诗句和作者的内心世界有了更加感性的认识。所以,研究唐诗中颜色词的英译对于传播中国文化和跨文化交流很有意义,许渊冲先生的唐诗英译着实堪称经典,在传播中国古典文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值得我们去研究学习。许译唐诗中颜色词的基本翻译方法的总结也能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唐诗、了解古人在颜色词运用上的选择,也有助于研究英汉颜色词表达的差异。
参考文献:
[1]俞晓群.《许渊冲经典英译古代诗歌1000首》唐诗(上)[M].北京:海豚出版社,2012.
[2]俞晓群.《许渊冲经典英译古代诗歌1000首》唐诗(下)[M].北京:海豚出版社,2012.
篇7
让阅读成为习惯,让朗读成为时尚
一直以来,赵老师都在不断尝试把课外阅读与课内指导联系起来。努力让阅读成为每个孩子的习惯,让朗读成为伴随着孩子成长的新时尚,让梦想起航。
一、成立班级流动图书角,营造浓浓读书氛围。每月初让每个同学拿两本或以上自己最喜欢的书到班级图书角,此外,结合“晨读晚诵・小学生美文诵读”专项活动,赵老师与孩子们一起购买本年级推荐书目,放在图书角,由图书管理员登记好,从而组成班集体的流动图书馆。班中漂亮精致的书柜里摆放的全是孩子们最爱看的书籍。每天中午上学后,同学们就到班集体的流动图书角借书看。赵老师中午上班后也到课室与孩子们一起师生共读。南方分级阅读、四大名著、神话、漫画……应有尽有,书籍还时时更新。小小图书角成了孩子们阅读的小天地。阅读在赵老师的班级里是时尚,朗朗的读书声经常在孩子们的耳边回荡。晨读晚诵活动中,我班积极参与中,撰写不少读后感,其中梁铮祯获校“晨读晚诵・小学生美文诵读”一等奖,贺宇凡获片“晨读晚诵・小学生美文诵读”活动,一等奖。并推荐参加区比赛。
二、每天诵读美文二十分钟。朗读是一项口头语言的艺术,需要创造性,如果说写文章是一种创造,朗读则是一种再创造。赵老师深知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重要手段,正确的语感有助于小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引起学习兴趣。而提高语感最好的方法就是诵读。所以她任教的班级,不论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都要求每天感情诵读二十分钟。诵读的内容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既有厚重典雅的古诗词,也有灵气的现代诗;既有韵味的杂文,也有抒情的散文……这些内容有些是全班统一推荐的,有些是让家长给自己的孩子挑选的,有些是让孩子自己挑的。对于一些经典的美文,赵老师还带着同学们一起背下来。对于这每天的诵读,赵老师每个学期初都会设计好读书表,每月一张,让家长每天签名及评等级。这样时间长了,同学们都习惯了开口读书,都爱上了感情诵读。
赵老师还鼓励学生争当小主持、小演员,在学校每周一的国旗下讲话,孩子们就根据学校安排的主题去设计主持稿和节目类型,既有诗歌朗诵、相声、小品表演,也有乐器独奏、唱歌、舞蹈……成为了孩子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
三、每月进行班级阅读大会。根据学生的讨论和编排,阅读大会的形式多样,有时是美文朗诵会、故事会,有时是课本剧表演、知识问答竞赛,有时是读书心得交流和读后感分享等。学生喜欢看的书目多种多样,所以课外阅读课很有气氛,交流起来非常热烈。因为大家都想把自己本月的心得和感受和大家分享,聊起来就很投机,分享自己的快乐。赵老师还会紧紧结合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结合单元教学,推荐学生读有关的书目。并让学生做读书笔记,背诵、积累好词句。学生的阅读也从课内跳到课外,增大了阅读面和阅读量。学生的词汇量自然在不知不觉中增大了,学生的阅读与写作水平肯定会提高。学生在活动中会不知不觉爱上阅读,大大增强对阅读的兴趣。
赵老师还设计了每月阅读记录表,记录孩子每天诵读的收获和体会,让学生把自己看的课外书书名及页码登记下来,写写自己的收获,并把自己喜欢的美文片段朗读给家长听,让家长每周签名确认。老师每周检查,表扬阅读丰富的孩子,增强学生的阅读成功感。
课外阅读长智慧,诵读之花常开放
因为有了书的熏染,孩子们拥有了自信与快乐,拥有了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爱读书的孩子取得了不少优异的成绩。每逢阅读课,同学们都读书和看报。《岭南少年报》成了大家的好朋友。于是,赵老师鼓励大家争当《岭南少年报》和南方分级阅读小伙伴网小记者。其中,曹译心、梁铮祯两位小同学已经成为小记者,并发表了不少文章。其中梁铮祯在2012学年的“诗润南国”儿童诗歌创作比赛荣获一等奖,在2013年在南国书香节上,曹译心同学当上了南方报业的精英小记者和童闻联播的播音主持。身穿红色小记者服的她,身影穿梭在场馆的各个角落,采访名家大师、参与童闻播报、现场撰稿写稿、录制新闻节目,在这场书香洋溢的盛典里,她尽情释放着心中热情,一展风采,成为众多媒体关注的焦点。书香节上,译心采访了不少名人、作家。采访中,名作家赵小敏老师告诉了译心:“想像犹如让写作者有了一双飞向童话世界的翅膀,让他们有了写作的灵感,有了写作的创造力!从孩提时就开始培养阅读能力,犹如让学习者有了一双飞向未来的翅膀。”
篇8
FIRST善用中庸之道
凡题都要讲求“度”,所有的论述要在一定的“范畴”之中,要在字里行间显示出你的理性、包容和睿智。不要大胆触摸敏感性的话题,不要恶俗低俗,不要显得自己过于偏激。对开放性的论述题和创作题,只有你有十足的把握自圆其说、确信判卷老师招架得住,方可出奇制胜。
有的问题在亮明自己的观点之后,如果不放心,可以委婉一点,找一些回旋的余地,如“虽然我倾向于……认为……,但是从某个角度来说,某某观点说法也有一定的道理。”一定要把儒家的“中庸之道”灵活应用好。
示例一:你如何看待《百家讲坛》的“学术明星”?
提示:开放性的题目正适合使用中庸之道。不能因为喜欢或者讨厌某一个《百家讲坛》的主讲老师,就偏激地推及到整个主讲群体。读题的时候,要在心中把自己的答题倾向大致勾勒出来:是认同还是不认同?认同多一些还是不认同多一些?比如,我倾向于各有利弊,利大于弊。那么我答题会首先写出学术过于娱乐化甚至成为噱头的弊端,接着笔锋一转,以肯定式答出主讲人在宣扬传统文化、弘扬经典精品文化方面的积极作用,肯定主讲人的人格魅力和讲述方式对于《百家讲坛》栏目发展本身是有益的。最后,我要做出我的判断总结:与其说“学术明星”,不如说是“文化推手”。观众要学着理性看待学术明星,不能迷信,也不需要嗤之以鼻。观众更要理性看待节目本身和学术本身,这样才能更好地欣赏节目,享受文化的价值。
SECOND多用例证法
学会举例对于广电艺的考生来说特别重要,古、今、中、外都行。但是,举例也有讲究,要举例就举经典的、公认的、精品的,也要有大众性,不要太偏,不要显得比老师知道的还多。能让自己的论述时不时和经典攀上点关系,不仅会让论述水平被整体拔高,还会让老师对你的内在修养、知识面、兴趣点一目了然,增强对你的了解。比如,“红色经典”这个概念,学界本身也没有绝对准确的答案,那么就可以举例,举一些著名的作品如《红岩》《沙家浜》《洪湖赤卫队》等,然后用自己的语言组织答案即可。要举证有关恋爱的影视作品,虽然《小时代》《了不起的盖茨比》很热门,但阅卷老师并不一定喜欢这种口味,甚至没看过,保险一点不如例举《罗马假日》《魂断蓝桥》。举例也绝对不能出现硬伤,记不清楚的不要冒险往上写。
示例二:电视荧屏上的地域特色是如何形成的?
提示: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电视地域特色的形成,离不开培植它的一方水土一方人,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历史内涵、风土人情、语言构成、心理特征等都是电视地域特色形成的重要因素。要饱满地撑起一份答案,就必须要就上述几个答题点,举出切实的例子,这样卷面立马灵动起来。以北京(京派)为例:北京的小胡同、四合院、紫禁城、天桥大栅栏,皇城根上千年古都,京片子京腔京韵,参政议政的政治热情心态,《渴望》《京都纪事》《四世同堂》《北京爱情故事》等京味精品电视作品横亘荧屏。其余再举如上海、广州、东北、西北等特色鲜明的地方的例子都是不错的选择。
THIRD巧用情节置换
考题中免不了出现即兴创作题目,无论让同学们创作什么情境,这类考题归根结底是在考查同学们讲故事的能力。古今中外,天南地北,好的故事“框架”统统可以为我所用。只要同学们把心中蕴藏的故事,情节合理地“重构”,稍稍变动就能翻出“新”故事、“新”花样:郭靖、杨过的“为父报仇”可以置换成沉香的“救母出山”,虽然人物、性别、时间、地点不同,但人物行动的功能是一致的;牛郎织女传说中那只自我牺牲的“老牛”与崔莺莺张生故事中的“红娘”功能是一致的,都有牵红线的功能……同学们要大胆地进行情节置换,套用经典,使用经典的叙事手法,以拼接构筑能表现主题思想的故事,虽然看上去似曾相识,但故事已经是全新的了。
示例三:假如让杜甫穿越,你愿意让他穿越到哪个时代哪个地方?设计情节,写出故事梗概。
提示:穿越的时间地点随自己喜好。清朝穿越剧已经没有吸引力了,我们可以让杜甫穿越到上古时代。那时三界混居在一起(这是神魔剧的常用情节,上古时代可以无限地模糊一些事实,不受史实约束,创作发挥余地更大)。杜甫和他的表妹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戏不够,情来凑”,这是黄金定律),在劳作中杜甫逐渐琢磨出来一套缓解劳动疲劳的简单韵律诗歌:《杭育杭育》(这样,杜甫的诗人身份有了着落,而“杭育杭育”的原始诗歌也有史可查)。龙生九子,危害人间,劫走了他表妹,杜甫为了乡里百姓,为了恋人,到深山学艺,遇到高人,教授武功(古今中外英雄史诗、武侠剧的常用桥段,英雄人物一定要在孤独中、到未知境地中去学会成长,段誉、郭靖、许三多,穿越剧中的若曦、晴川、项少龙等都是经历了“独处”的磨砺。后羿可以射杀九个太阳,杜甫也可以大战九个龙子)。学成归来,但是一开始杜甫不得要领,差点被逼入死境,命悬一线,一个大神化身大夫用神丹仙水救了他(主人公必须暂时性失利,以获得更多的成长和帮助,这是即将迎来更大胜利的前兆,这和观音施救被红孩儿火烧的孙悟空是一样的功效)。经过N个回合有输有赢的较量,杜甫发现“杭育杭育”本身就是一种魔咒,只要他念动“杭育杭育”,他的力量就大增。当终于打败龙之九子,杜甫没有斩杀九龙子,而是感化他们(主人公一定是心存仁慈的,心中有爱,有不忍,这和《西游・降魔篇》的主题异曲同工)。杜甫偶然发现,“杭育杭育”还能化解龙之九子身上的戾气。于是他准备拯救龙子,但是必须有人肯献身以血喂养龙子七七四十九天(悲剧比童话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死能换回更大的价值)。杜甫挥别恋人告别亲人,在海市蜃楼的水晶火炉中七七四十九天,终于驱除尽了他们身上的戾气,杜甫最后也化成了一股青气,停留在空中,告诉人们:天庭被他自我牺牲的精神感动,让他去唐代参与大唐的盛世与战乱。龙子们为了报答杜甫的不杀和拯救之恩,行云布雨,风调雨顺世世代代保这方土地平安。人们为了纪念杜甫的功绩,创作了不尽的诗歌来赞颂他,也因为他创造了“杭育杭育”,世人将他称为“诗圣”。而他的表妹,因为思念他过度,日夜坐在河边等着出现海市蜃楼,终于变成了一座石头,后人称之为“望夫石”(大结局不仅道明“诗圣”的来历,也合情合理套用了望夫石的传说。爱才是真正的神话,虽然他们的爱情长恨,但是精神长生)。
FOURTH妙用万能模版
理工科有公式,广电艺也有“模板”。比如,最基本的“电视艺术”和“广播电视文艺”这两个概念,大部分的题目都能往这两个概念上靠。背下这两个概念,就等于有了一座大靠山。假如你忘了“电视小说”的概念,先把“电视艺术”的概念写上去,再润色上一些小说的常识、特征,自己也能拼接一个不错的答案。无论复习什么教材,一定少不了这些基本概念,要巧用这些概念。
再比如,“兼容性”“参与性”这样的字眼,广播电视的各个子行当都能用:电视戏曲节目讲究参与性,综艺节目少不了和电视机前观众的互动,电视剧也要力求拍得靠近生活接近现实来博取观众的参与和情感认同。虽然复习的时候觉得“文艺节目主持人的素质”不重要,但是出题老师偏偏安排了一道这样的题目,那么可以把“广播电视节目从业者的基本素质”的答案稍加变动写上去。所以,要趁现在还没上考场,赶紧在教材上找这类“万能模板”,做到举一反三。
示例四: 简答名著改编电视剧的社会价值。
提示:以名著改编的电视剧作扣着“名著”这顶闪亮亮的大帽子,名著改编的结果也有好有坏,但是这道题显然不是让你谈名著改编的弊端。我们答题的方向首先应该是:优秀的名著改编电视剧作其社会价值如何?“中庸之道”的迂回术显然不适用于此题。这道题我们可以这样处理:名著是文学的一种,电视剧是电视文艺的一种,那么我们很容易联想到“电视文学的社会价值”。最基本的参考书《电视艺术学》上,白纸黑字有条有理地写着“电视文学的社会价值”,我们省时省力地直接照搬过来就行,然后再结合名著对社会的教化作用稍加修改即可。
FIFTH套用相近概念
考试中我们也可能遇到少量的题目,它们非常生僻,甚至是冷门,冷到它们只活在各种教科书上,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同学们根本没有接触过,没有听到过,没有看到过,同学们要有心理准备。比如戏曲MTV、电视单本剧、电视风光艺术片,等等,基本上是绝迹于现在荧屏的。我们要揪住题目中的关键字眼,戏曲MTV的“MTV”、电视风光艺术片的“风光”,着重解释关键字眼,逐步靠近自己熟知的地方。
篇9
一、基本理念
1. 核心价值观的引领。红色是一种拼搏精神的象征,是一种精神文化的传承,是一种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以红色精神为引领,挖掘铁军精神内涵,运用富有时代气息的教育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队员自主参与、快乐体验,在追溯、感悟及实践过程中,培养其对党和祖国的朴素感情,彰显“追求真理、勤于学习、勇于实践、甘于奉献”的行为文化。
2. 刚柔相济式的策略。刚性的红色精神(铁军精神)与柔性的教育理念(和美理念)融合,使红色教育活动贴近孩子的生活、走进孩子的心田,引导孩子知行和谐统一、品学良性互动、身心和谐发展。
3. 精神之旅式的活动。让每一次红色教育活动成为丰富学生体验、锻炼学生能力、展示学生才艺、放飞学生梦想的精神之旅。
二、实施过程及成效
(一)1991―2009年:初步形成“弘扬铁军精神”的红色教育活动特色。
开展与铁军姐姐“比追求、比勤学、比实践、比奉献”的四比系列活动,及 “写美字、争做文明人”的学科渗透活动,形成《趣味多体套格写字法》校本课程。《陈铁军事迹展览室》成为佛山市爱国主义教育的优质资源,并多次接受中央、省市电视台的采访报道。
(二)2010―2011年:聚焦“求真为善尚美”核心价值追求,深化红色教育内涵。
重新解读铁军精神,将16个字的铁军精神与8个字的和美理念进行核心价值的整合,确定为“求真为善尚美”。开展“重温铁军史、重讲铁军事、重演铁军剧、重立铁军志、重塑铁军魂”系列活动,形成各年段主题序列活动特色;并以和美教育文化节的形式将红色教育主题进行渗透和融合;此外,编演铁军剧及编写陈铁军事迹校本教材。
(三)2011年至今:形成“一条主线、五大层面、八个序列”的“158”红色教育活动品牌。
围绕弘扬铁军精神这条红色主线,分别在校级、年级、班级、学科渗透、家校合作等五大层面开展“唱、赏、读、讲、祭、编、演、立”八个序列活动,形成“一条主线、五大层面、八个序列”的“158”红色教育活动品牌。
1. 一条主线
以跟铁军姐姐比追求、比勤学、比实践、比奉献的“四比”红色主线贯穿,引导孩子重温铁军史、重讲铁军事、重演铁军剧、重立铁军志、重塑铁军魂。
2. 五大层面
①校园节日绽放红色魅力。形成十大歌星艺术节、亲子游戏节、和美教育文化节、书香致远节等四大主题节特色,每学期一个大节,两年轮换一次。其中和美教育文化节:盘活《陈铁军事迹展览室》爱国主义教育优质资源;以“与铁军姐姐比追求、比学习、比实践、比奉献”为主线,形成“重温铁军史、重讲铁军事、重演铁军剧、重立铁军志、重塑铁军魂”和美教育文化节活动特色。
②年段活动书写红色华章。研究学生年段特点,开展年段系列主题活动:一年级新生开笔礼和行为规范月,二年级文明礼仪活动、三年级铁军事迹宣讲员活动、四年级生日会及互助活动、五年级军训及自理教育、六年级理想励志教育及毕业典礼活动。这些有着专门教育意义的年段主题系列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为孩子锻造了厚实而丰富的人生底色。
③班级活动践行红色精神。构建主动参与工作模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凸显主体。一方面发扬少先队组织的优势,以大中小队三级学生组织建设为抓手,以星级中队建设为载体,塑造学生主体精神。建设学生社团,初步形成20余个校级特色社团组织。另一方面推进红色班级文化建设,在班级文化、岗位管理、小干部轮换等方面创出特色。例如低年级张丽芬老师的家校合作班级特色、中年级王玲老师的小干部管理班级特色、高年级何粤嫦老师的班级主题序列活动特色、高年级吴斌老师的书香班级特色建设等都各具魅力。
④学科教学渗透红色理念。让红色精神真正融入课堂,依据学校实际和学科特点,增加红色精神文化的内涵。例如语文学科开展“写美字、做美人”活动,发挥汉字书写的育人功能,出版《趣味多体套格练字本》教材。又如,体育课中蕴含着红色精神。在体育教学活动中,鼓励教师采取竞赛、评比、游戏等方法。通过竞赛激励学生力争上游、奋力拼搏精神;通过评比使学生会自觉协调好个人与集体关系,培养其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
⑤家校合作共奏红色乐章。从学校、年级和班级三个层面统筹规划,充分整合各家庭充满差异的丰富教育资源,激活学生的精神生活。许多以班级、年级为单位组织的周末或假期家谊会活动异彩纷呈,既有以农家生活为主题的体验活动,又有以传递爱心为主题的手拉手结对活动,还有以锻炼生存能力为主题的野外拓展协作活动等。家长教育热情空前高涨,家校关系、师生关系融洽和美。
3. 八个序列
①唱:传唱爱国歌曲。发挥音乐教师和音乐特长生的生力军作用,组织开展以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社会主义为主要内容的“红色歌曲大家唱”主题歌咏活动。利用音乐课、课前5分钟等时间,举行校园红歌会,教唱红色歌曲,其中《怀念铁军姐姐》是孩子们必唱的。
②赏:观赏红色影片。充分发挥远程教育资源和网络资源的优势,让学生在课外活动或班会时间观看以革命战争为题材的红色影片;或者让教师以布置作业的方式,让学生在家观看红色电视或电影。其中全校师生必看的关于陈铁军事迹的专题片《恒美新娘》(2013年中央电视台播放)。
③读:阅读红色经典。提供反映革命战争时期的故事书、小说、诗歌、回忆录等书籍让学生阅读,感受革命先辈的集体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利用图书室、读书角和校园网站,向学生推荐党史党情专题书籍和读本,开展在线阅读和专题学习的“红色经典大家读”主题读书活动。并引导孩子广泛阅读经典书籍。
④讲:宣讲革命故事。学校成立了以学生为主的铁军故事宣讲团,在陈列军陈列室向来宾介绍陈铁军的故事。每学期请老干部、老革命军人到校为孩子们讲述革命故事,回忆当年的腥风血雨,诉说自己的亲身经历。让一个个动人的革命故事,化作对孩子的无声教育,滋润孩子的心灵。其中必听的是原学校大队辅导员梁锦卿老师为孩子们讲述的陈铁军故事。
⑤祭:祭扫革命烈士墓。每年清明节前后,学校都组织学生到铁军公园进行祭扫活动,让少先队员献上最诚挚的敬礼,并擦拭墓碑,清除墓碑周围的杂草,激发学生“珍惜今天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建设祖国”的理想信念。并通过网上祭英烈教育,让学生或说、或写、或做,感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红色精神。
⑥编:已完成编写《陈铁军的事迹》、《刑场上的婚礼》《红棉属下的感悟》铁军剧本、《多体套格写字教材》《又快又好写汉字》等校本课程,让红色精神代代相传。计划编写让孩子喜爱阅读的绘本《少年陈铁军》、《当代铁军人》等。
篇10
要是说朗朗上口的非晶诗《山行》便是佳品,那句再熟悉不过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又描绘了怎样的秀丽之景?也许真正的画面只有作者本人才知道,但我可以想像一下:十月,秋风萧瑟,落叶满地,诗人驾车慢行在路上,也许正在思考着自己的人生与未来,车马渐行,不知不觉来到了山脚下,抬头一看便被这景色惊呆了,漫山遍野的红色!是那么有活力,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将作者深深的吸引了,便停下车马,坐在车中欣赏着这片火红的枫叶。陶然而醉的诗人,似乎也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而一笔重写之后,戛然便止,又显得情韵悠扬,余味无穷。
要是说让人印象深刻流露作者情感的文章那《桃花庵》就是上品,“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这是一个多么让人流连忘返的桃园啊,“但愿老死花酒间”也不愿意鞠躬车马前,可以想象,在桃园中,作者坐在树下欣赏着漫天飘飞的花瓣,沉醉其中。喝醉了,便睡在树下,睡醒了,就继续品酒,就没了,就摘桃花换酒钱,别人笑我疯疯癫癫不像常人,我却笑别人不了解我的闲逸生活。作者把自己比作桃花仙人,重复着着简简单单的生活,深深流露出了作者不愿意被关上的争名逐利的歪风邪气而沾染,只愿隐居这小小桃园了却余生。
要说诗文有千百种,其中蕴含的情感更是不计其数,你可以划一叶小舟在雪日去西湖看一看“雾凇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的西湖雪景,也可以在湖边骑着马漫步在刚刚能没过马蹄的春草地中欣赏着五彩斑斓的春花聆听黄鹂鸟儿的争树筑巢品味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啄新泥“的生机勃勃。你可以古道西风瘦马,手持长剑独立孤漠,体验一下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试一试入虎穴兮探蛟宫仰天湖气息生白红的凄凉与无奈,也可以俏丽船头品味绵绵细雨领略一下”斜风细雨不须归“的闲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