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求职信范文

时间:2023-03-16 03:50: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护士求职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护士求职信

篇1

您好!

感谢您抽空来阅读我的个人求职信,我叫王力宏,毕业于四川医科大学,主修护理专业。借此择业之际向您毛遂自荐。我渴望加入贵单位,希望能为贵单位的明天添砖加瓦,更愿为贵单位贡献自己的青春和智慧。

进入大学以后,我抓紧每一天进行专业知识的积累和基本功的培养,不断充实自己的头脑。作为医学生,我在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乐观向上,对大是大非保持清醒认识,不畏难繁,有信心、有责任感。在能力培养上,校内积极参加各项活动,校外广泛尝试,多次进行实践活动,既实践了所学,又锻炼了能力。大鹏展翅,骏马飞驰都需要有自己的天地。贵院科学的管理体制和明达的择人理念;使我坚信到贵院工作是我的明智选择。

对于实际工作,我相信我能够很快适应工作环境,并且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锐意进取,永不自满是我的座右铭。我不满足于自己所拥有的学历,但由于条件所限,我只报了自考。理论和实践对我来说同等重要。总之,充实的头脑,健康的体魄和充沛的精力是我永远的财富殷切的期望在您的领导下为这一光荣的事业奉献我的一片真情,并在实践中不断学习进步。

我热爱护理事业,殷切期盼能够在您的领导下为这一光荣事业添砖加瓦,并在工作中不断学习,进步。

此致

敬礼

篇2

您好!本人欲申请贵公司网站上招聘的网络维护工程师职位。我自信符合贵公司的要求。

今年7月,我将从清华大学毕业。我的硕士研究生专业是计算机开发及应用,论文内容是研究Linux系统在网络服务器上的应用。这不仅使我系统地掌握了网络设计及维护方面的技术,同时又使我对当今网络的发展有了深刻的认识。

在大学期间,我多次获得各项奖学金,而且发表过多篇论文。我还担任过班长、团支书,具有很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很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使我能够面队任何困难和挑战。

互联网促进了整个世界的发展,我愿为中国互联网和贵公司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随信附有我的简历。如有机会与您面谈,我将十分感谢。

此致

篇3

 

关键词:急诊科护士职业要求;心理素质

        众所周知,医院里的急诊科是救死扶伤的前沿主阵地,接诊的多为紧急危重或病种复杂的患者,接待的都是身心急躁的家属,时间紧、任务重。急诊科可谓是医院一切工作的文明窗口,医生和护士的身体健康状况、心理素质、职业道德、业务水平等直接关系到抢救成功率的高低。现就急诊科护士的职业要求和心理素质谈谈自己的见解。

        1急诊科护士的职业要求

        1.1热爱职内工作,一切为病人着想。急诊科的护士必须树立乐于奉献的思想品质,端正医德医风,遵守社会公德和医疗道德,遵守劳动纪律,工作认真负责。具备敏捷的动作和娴熟的技术掌握急诊科应急预案操作程序,抢救护理紧急快速,争分夺秒,履行“救死扶伤,实行革命人道主义”的真诚信念和道德责任感,急病之所急,一切为患者着想。在急救护理过程中,能够做到胸有成竹,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一边处置一边观察,一边谈话一边思考,态度和蔼热情,满足病人生理、心理、安全、舒适、求和、爱美的需要,忙而不乱地做好抢救和护理工作。

        1.2尊重患者权利,一视同仁,忠实维护患者的利益。急诊科的护士必须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 ,仪表端庄,着装整齐。能和谐人际关系,默契配合医生,随时保持清醒的头脑,沉着冷静,快速准确地实施抢救方案和护理措施。工作中,必须使用文明礼貌语言,尽可能地使用普通话,注重患者的心理护理,根据患者的特点进行护理,维护患者的利益,审慎守密,不泄露医疗秘密和病人的隐私。国际护士协会制定的《护士职业道德准则》中明确提出:“护理的本质就是尊重人权,包括生存权、享受个人尊严及受尊重的权利。护理不因年龄、肤色、宗教、文化、残障或疾患、性别、国藉、政治、种族或社会地位而受限制。”

        1.3奉公廉洁,不弄虚作假,不言过其实,不接受病人或家属的馈赠。急诊科的护士接触面比较广,必须遵守职业道德,以奉献为本,自尊自爱,自信自强,随时保持愉快的心情,以饱满的信心和热情投入到护理工作中,不计较个人得失,不但不能向病人或家属索要财物,而且病人或家属的馈赠也不能接受,随时保持护士的纯洁和高尚,维护白衣天使的神圣。使急诊科真正成为绿色通道。

        1.4严格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维护就诊秩序,分诊及时准确,执行“三查八对一注意”制度,执行技术操作规程和告知制度,严格无菌操作,掌握药物配伍禁忌,对常用药物做到“五了解”。工作中,还要力求改善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让病人及家属得到满意,提高急诊科乃至医院的整体形象。

 2急诊科护士的心理素质

        2.1心理素质的重要性:心理素质是一个人长时间在现实生活中,形成的一种遇到突发事情时所表现出的个体素质。急诊科护士必须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念、新技术的同时,还必须注重自我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一定要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养成乐观、开朗、稳定的处事情绪。 假如出现急救病人,护士心理准备不足,稍有惊慌失措,就不可能坦然自如地发挥自己的操作技术,直接影响到急救效果。成就始于健康的心理,成功应该从提高心理素质开始。 

篇4

穿着张扬让人惊

案例:小杨是工科名校毕业生,专业对路、成绩优良,在厚厚的应聘材料中脱颖而出,入列预选名单。但她面试时,穿着过于新潮:鲜艳的短上衣、破旧的低腰裤,戴着热带风情的大耳环。一进门就让考官们一愣,考官们没问几个问题,就结束了面试,结果当然是被淘汰出局。

点评:“首因效应”,也叫“第一印象”效应。心理学研究发现,与一个人初次会面,45秒钟内就能产生第一印象。第一印象能够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主导地位。虽然考官的“印象”标准不一样,但总体来说有些标准是一致的,踏实、开朗、精神饱满、信心十足、坦诚、机敏、干练的人,会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理工类专业要求“踏实、耐得住寂寞”,而小杨的穿着,却给考官留下了“华而不实、喜欢张扬”的第一印象,她的出局,是自然的了。

近因效应:

相貌平平却自信

案例:毕业生小林是个相貌平平的人,到一个单位参加面试,进考场后,考官只轻描淡写地问了他是哪个学校毕业的,是哪个地方的人等几个问题后,就说面试结束了。正当他要离开考场时,主考官又叫住他,说:“你已回答了我们所提出的问题,评委觉得不怎么样,你对此怎么看?”小林立刻回答:“你们并没有提出可以反映我水平的问题,所以,你们也并没有真正地了解我!”几天过后,录取通知书如期而至。

点评:最近、最后的印象,往往是最强烈的,可以冲淡在此之前产生的各种因素,这就是“近因效应”。其实,考官第一次说面试结束,只是作出的一种设置,是对应聘者的最后一考,想借此考查一下应聘者的心理素质和临场应变能力。如果这一道题回答得精彩,大可弥补“首因效应”的缺憾。

鲇鱼效应:

组织应聘显活力

案例:小陈是班长,他希望班上同学都能尽快找到好工作,所以每次参加应聘活动,他都会成为热情的组织者,在应聘场上,帮助同学出谋划策,并让男同学为女同学在热门单位拥挤的招聘台前开路,一起递上简历等。他的简历还没递出,就有几个单位主动来询问他的情况。

点评:小陈无意间展示了“鲇鱼效应”。鲇鱼效应源于一个典故。挪威人爱吃沙丁鱼,可上市的沙丁鱼只有一位老渔民捕的鱼是活的。其奥秘在于:他在捕来的沙丁鱼中掺了少量的鲇鱼,使得捕来的沙丁鱼一直保持兴奋状态,活蹦乱跳的,所以能卖出高价。“鲇鱼效应”在人才学中泛指与众不同的、能给群体和企业带来活力的人。

晕轮效应:

“班门弄斧”读画报

案例:小刘是个专科生,和一群本科生、研究生一起到外贸单位应聘。他知道如果简单地递上简历,肯定没有一丝希望。他想了个点子,在中午招聘人员吃午饭时,他拿了一张全英文版的画报在招聘台前,有滋有味地阅读。当招聘人员被彩色画报吸引过来之后,他就用流利的英语给他们讲画报上有趣的故事,最后,招聘人员收下了他那只有“专科”学历的简历,他也成功地进了这家单位。

点评:“晕轮效应”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即对一个人进行评价时,往往会因对他的某一品质特征的强烈、清晰的感知,而掩盖了其他方面的品质,甚至弱点。毕业生在求职应聘中,如果能够巧妙地运用这种晕轮效应,把自身的优势充分展现出来,一定会给招聘考官留下深刻的印象,取得应聘的成功。

篇5

关键词:信息机构 知识服务 用户需求 服务策略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9(a)-0192-02

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步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最重要的经济因素、最稀缺的资源。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用户获取信息更加方便快捷,但是海量的信息资源同样造成了用户的无所适从,传统的信息机构服务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知识需求。在此背景下,知识服务应运而生,并在信息机构得到广泛应用。知识服务基于用户知识需求,通过研究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科学地创造出新的知识,形成知识产品,实现了对信息资源深层次的开发和利用,有效地满足了用户个性化、专业化需求。知识服务成为信息机构适应知识经济时展、提升核心竞争能力的必然选择。深入研究知识服务的特点,分析信息机构用户群体类型及其知识需求,为不同层次用户提供个性化知识服务,对于提高信息机构的知识服务水平和质量具有重要地指导意义。

1 知识服务概念及特点

1.1 知识服务概念

知识服务起源于西方,20世纪末传入我国,并在我国得到了初步发展。最早由国外的企业界从知识管理角度提出知识服务概念至今,国内对知识服务理论研究已相当丰富,许多学者纷纷针对知识服务概念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在知识服务内涵、特征、流程、层次结构、模式和与相关概念的辨析等方面作全方位、多角度的思考,但截至目前,学术界对于知识服务概念尚没有统一的观点。综合研究各位学者对于知识服务概念的表述,笔者认为,张晓林先生对知识服务概念的界定更具代表性,“知识服务是以信息知识的搜寻、组织、分析、重组的知识和能力为基础,根据用户的问题和环境,融入用户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出能够有效支持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的服务”。

1.2 知识服务特点

知识服务在了解用户知识需求的基础上,从浩如烟海的信息资源中,进行有针对性、有选择性甄别、分析、整理和深度加工,将其转化为用户需要的知识产品,是一项带有前瞻性、先导性的研究活动,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 针对性

知识服务是融入到用户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服务,针对用户特定知识需求提供知识产品的服务,因此,针对性是知识服务的显著特点。用户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会不断更新、校正需求,用户知识需求的差异性逐渐显现,个性化内容不断丰富,知识服务要站在用户的角度,不断针对用户知识需求量身定做知识产品,使用户随时随地都能获取到所需的知识,知识服务也可以通过分析用户专业特点、研究内容及使用习惯,设计用户知识服务模版,主动向用户推送其可能需要服务,满足用户的研究需要。

1.2.2 创新性

知识服务是提出能够有效支持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的服务,创新性是知识服务的本质特征。知识服务为了满足用户特定知识需求,从浩如烟海的信息资源中,进行有选择性甄别、分析、整理、重组和深度加工,形成能够解决用户问题的知识产品,其过程本身就是知识创新活动;用户在研究问题过程中,利用所获得知识产品,将其转化为更高层次的生产力,由此创造出新的知识,再次形成了知识创新。

1.2.3 连续性

在用户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知识服务致力于帮助用户形成解决方案,但是知识的动态性、可增长性及可变性,决定了知识服务应具有连续性。用户的知识需求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随着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和用户问题解决的不断深入,影响知识需求的因素也会随之发生变化。知识服务必须深度融入到用户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充分了解、分析、掌握用户现实知识需求,随时根据用户需求更新服务策略、建立服务反馈、评估服务效果,使知识服务形成闭环并不断深化服务内容,实施连续性、动态。

2 用户需求分析

用户是信息机构知识服务的主体,是信息机构持续发展的根本推动力,是信息机构服务工作的轴心。信息机构开展面向用户的知识服务,应该认真了解用户类型、分析其知识需求特点,使知识服务做到有的放矢。

2.1 用户类型

用户是利用信息机构知识服务来实现自身知识需求的个体或群体。划分用户类型,根据不同用户需求特点调整知识服务方向、提供知识服务内容,对信息机构提升知识服务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用户分作不同的类型。

一是按照用户的专业和所承担的任务可分为管理人员、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等。

二是按照用户的使用程度可分为现实用户和潜在用户。

三是从需求时间上划分,可以分为长期用户、短期用户和随机用户。

四是从用户的期望和需求上划分,可分别为需求驱动型用户、工蜂型用户和图书馆热衷者。

但是严格来说,用户类型的划分并没有明确的依据和标准,很多类型可能是交叉的、覆盖的,如一名管理人员,可以是信息机构的潜在用户,可以是信息机构的随即用户,可以是需求驱动型用户,但是因为这为用户接手了一项研究课题,他可能会变成信息机构的现实用户、短期用户及工蜂性用户。这就要求信息机构在提供知识服务的过程中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地制宜的为用户提供相应的服务。

2.2 用户知识需求的特点

2.2.1 用户知识需求的多元化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每个人都需要通过不同的手段和方式获取到自身所需要的信息,信息机构潜在用户数量激增,用户群体整体数量的巨大性、年龄层次的相异性导致了用户类型的复杂化和多样化。用户类型的复杂化、多样化决定了用户知识需求的多元化。由于用户个体的职业阅历、知识结构、年龄层次有所差异,信息素养、知识特征和知识储备有所差别,决定了用户具有不同层次的知识需求,如管理人员需要决策信息,注重信息的针对性与系统性;研究人员重视文献信息,注重信息的权威性、时效性,知识需求必然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2.2.2 用户知识需求的集成化

知识经济时代,科学知识每年以翻倍的数量激增,用户获取信息虽然方便、快捷,但是面对知识超载、信息泛滥的实际情况,用户获得满足知识需求的信息效率明显降低,影响了用户对信息的有效利用。用户的专业和所承担的任务、用户更新知识结构的实际需要等现实条件决定了用户不再仅仅关注如何从海量的信息中提取到有用的信息,更加关注的是如何将有用的信息转变为有用的知识,如何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层次加工和整理形成知识产品,更加注重知识服务产品的集成性和系统性。

2.2.3 用户知识需求的质量化

现代教育改善了用户的受教育程度,提升了用户综合素质,提高了用户信息获取能力,传统的信息服务手段和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用户的实际需要,用户需要的是高质量的知识产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用户希望得到经过深度加工、高度浓缩、具有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特征的知识产品,可直接作为解决方案,推进研究进程。用户知识需求的质量化特点对信息服务机构的知识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3 面向用户需求的知识服务策略

3.1 搭建知识服务平台

网络、信息和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信息资源数量成爆炸式增长进程,信息机构传统的信息资源建设与管理手段已经不能满足用户获取信息的实际需要,知识服务平台成为是开展知识服务必不可少的重要支撑环境。提升信息机构知识服务能力,必须遵循高效、开放、可扩展的原则搭建知识服务平台。知识服务平台采用知识库、操作层和服务层等三层结构,知识库实现对馆藏信息资源、自建数字资源库和网络信息资源的高度集成和整合;操作层通过运用知识发现、智能、知识库等技术实现对信息机构的各种信息资源搜集、组织、综合、开发;服务层通过综合运用知识服务检索系统、参考咨询系统及个性化服务系统等功能模块,为用户提供服务。知识服务平台可以实现对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的整合与集成,实现对用户知识需求的跟踪与获取,实现知识产品的定制与推送,推动信息机构扩展服务功能、深化服务层次,满足用户多元化、集成化的知识需要。

3.2 培养知识服务馆员

信息机构馆员是开展知识服务的重要保障,也是知识服务活动进行的前提和基础。知识服务参与用户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要求决定了知识服务馆员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信息资源保管者,而是智慧型的知识组织与管理者。知识服务馆员除了需具备较高信息素养、丰富的专业知识外,还应普遍具备较高计算机、网络等新技术运用能力,这必然要求信息机构馆员不断提升业务素质、更新知识结构,提高获取信息和对信息重组的能力。知识服务的创新性特点同样决定了知识服务绝对不是一个或者几个馆员的单打独斗,提升知识服务层次,信息机构必须拥有一支经验丰富、专业合理、素质过硬的知识服务团队。西方学者马恰德(Marquardt)指出:“学习型组织是能够有力地进行集体学习,具有不断改善自身收集、管理与运用知识的能力,进而获得成功的一种组织”。这种学习型组织可以用于信息机构知识服务团队建设中。通过落实信息机构馆员培训制度、健全团队运行机制、营造研讨氛围,培养团队成员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而提升知识服务产品的创新性。

3.3 强化服务质量控制

服务质量是用户对信息机构服务的认可度以及满足感的主观评价,是信息机构提升竞争能力的重要指标,是提升知识服务能力与水平的不竭动力。服务质量控制就是要求信息机构全面了解用户对知识服务活动的评价结果,有效获得用户对信息机构知识服务的满意程度,不断改进未来知识服务发展的目标和方向。获得用户对知识服务活动评价结果,可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在知识服务过程中,信息机构馆员通过与用户进行互动交流、集中研讨,跟进用户知识需求,不断获取用户对于前阶段知识服务行为评价结果;在知识服务活动结束后,信息机构可以通过网络调查、服务效果回访等多种方式,主动收集用户的反馈信息。在对评价结果的处理上,综合考虑用户的职业特点、年龄层次、知识结构等具体情况,注重把握用户评价结果中主观性、多维性特点,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去粗取精、去伪留真,及时采纳用户评价结果中的有价值信息,制订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不断提高信息机构知识服务质量,同时要将将处理结果、改进意见提供给用户,获取用户对信息机构知识服务的积极评价。

参考文献

[1] 黄思玉.国内外知识服务研究评述[J]. 情报探索,2014(7):46-50.

[2] 刘丽娅,李燕群.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创新的研究与实践[J].兰台世界,2014(5):89-90.

篇6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学前教育专业;发展转型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4)01-0007-04

【作者简介】张海水(1987-),男,湖南岳阳人,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一、研究背景与方法

过去几十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学前教育专业为我国基础教育输送了大量的学前教师(当然还有一定数量的保育员),中等职业教育学前教育专业自身也取得了很大发展,以2003年~2010年为例,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招生数占中职教育总招生数的比例由2003年的2.3%上升到2010年的4.1%。与此同时,我国高等教育,特别是普通高等教育自扩招以来,其学前教育专业及与学前教师岗位相关的专业也取得了很大发展。另一方面,从人才市场的角度来看,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类人才数的激增,各职业岗位对相关人才文化程度的准入“门槛”也进一步提高。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均对中等职业教育学前教育的发展带来很大挑战。

本文主要以我国历年教育事业统计数据及历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运用数理分析的方法,对我国中职学前教育(2003年~2010年)的进展进行简要梳理,并对学前教师岗位近二十年来文化程度结构的变动情况、各文化程度人员的供需情况及各时间段的文化程度准人“门槛”进行分析,并在此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转型提出几点建议。

二、研究结果

(一)中等职业教育学前专业发展现状(2003年-2010年)

下面从中职学前专业学校数、招生数、毕业生数的角度对中等职业教育学前教育专业在2003年-2010年间的发展现状情况作简要分析。

1.学校数

2003年~2010年间,中等职业教育设置学前教育专业的学校数增长比较迅速,其中在2005年之后,增速加快,使得学校数由2003年的1344所增长到2010年的2260所,增长了0.68倍。

2.招生数

2003年~2010年间,中等职业教育学前教育专业的招生数增长比较迅速,其中在2007年之后,增速加快,使得招生数由2003年的98574人增长到2010年的292128人,增长了1.96倍。

3.毕业生数

2003年~2010年间,中等职业教育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数由2003年的69630人增长到2010年的169504人,增长了1.44倍。

可以说,在2003年~2010年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学前教育专业取得了较快发展。

(二)学前教师供求新形势(见表1、表2)

1.1990年,学前教师在岗总人数为62.5万人,其中高中文化程度人员所占比例为55.5%;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员所占比例仅为1.8%;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人员所占比例高达42.7%。这一时期,高中文化程度人员占据学前教师队伍的主体,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比较乐观。

2.2000年我国学前教师在岗总人数为92.7万人,其中高中文化程度人员所占比例为60.2%;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员所占比例仅为16.0%;人均受教育年限为11.9年,相当于高中毕业水平。从1990年-2000年份文化程度人员的变化来看,十年间在岗人数增加了30.2万人,其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人员减少了4.6万人,高中文化程度人员增加了21.1万人,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员增加了13.7万人。可以说,在2000年前后,高中文化程度人员依旧是学前教师队伍总量及增量的主体部分。与此同时,在2000年,我国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学前教育招生总数仅为1286人,其他形式的高等教育学前专业人才培养也较少,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冲击并不大。

3.2010年,我国学前教师在岗总人数已达到139.5万人,其中高中文化程度人员所占比例降为38.3%;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员所占比例升为42.1%,该比例为十年前的2.6倍;人均受教育年限已达13.1年,相当于大学一年级水平。可以说,该年学前教师队伍人员受教育程度结构已较十年前发生了重大变化,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据主体。从2000年~2010年分文化程度人员的变化来看,十年间在岗人数增加了46.8万人,其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员增加了43.9万人,占增加总数的94%。可以说,在2010年前后,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员已成为学前教师队伍总量的主要部分及增量的绝大部分。

与此同时,2010年学前教育专业在各类型高等教育里面的招生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普通高等教育学前教育专业本专科招生数达到3.8万人,为十年前的近30倍,另有成人高等教育本专科、网络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数分别为4.4万、3.4万人,合计招生数达到12.6万人(见表2)。依据2000年~2010年间学前教师在岗人数变化情况,以2010年为时间点,对未来我国学前教师岗位的供求情况作初步预测:由于未来十年是我国学前教育大发展时期,若未来该岗位人员数年均增加数较过去十年年均增加数多2万人,且保持2%的年退休比例,合计每年需求10万名左右毕业生。若年均17万左右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与年均13万名左右的高等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及数万名高等教育外语类、音乐、舞蹈类等专业毕业生共同竞争10万个左右的学前教师岗位,则在一定程度上显得“势单力薄”。因而,以2010年学前教师岗位供求形势来看,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已出现就业困难的局面。

综上,可以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学前教育专业及相关专业毕业生的“骤增”,及学前教师岗位文化程度结构的不断优化,学前教师岗位供求形势发生了大的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对我国中职学前教育发展转型提出迫切要求。

三、供求新形势下我国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转型发展对策

一方面,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学前教育专业处于较快的发展阶段;另一方面,学前教师岗位供求形势及入职门槛发生重大变化且难以吸收中职层次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在此形势下,我国中职学前教育急需实行转型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这一目标。鉴于此,本研究认为,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学前教育专业可以从如下两个主要方面实行转型发展:

(一)各地区应根据本地区现有学前教师队伍总量、文化程度结构、外来专业人才流入的现状及未来需求形势等情况来决定本地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情况

对现有学前教师队伍文化程度较高且外来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流入较充足的地区,应停止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招生。以上海市为例:2010年学前教师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所占比例已高达74%,人均受教育年限已达14.7年,接近大专毕业水平,且流入该市的外来学前专业毕业生较充足,该市目前已停止中职层次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招生与培养。

对现有学前教师队伍总体文化程度不高且学前教师不充足的落后地区,如中、西部地区的江西、四川、广西等省市,可以采取逐步减少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招生或鼓励现有中职院校与当地高职院校联合培养五年一贯制大专层次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

(二)重新定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岗位,建议将其定位于保育员的培养

2010年3月教育部公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岗位定位是“幼儿园教师与保育员”,从现有学前教师供求形势来看,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在竞争学前教师岗位上,在学历、知识等方面处于弱势地位。因而,若将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岗位定位于学前教师,难免在毕业生身上产生心理落差及难以就业等现象。

篇7

【关键词】大龄护士;心理体验;需求

【中图分类号】R33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6-0123-01

45岁以上大龄护士由于生理和心理等诸多原因,有人认为不适合在临床一线从事紧张而忙碌的工作,但对于有丰富临床经验和工作能力者,可以让其发挥护理质量考核、护理教育、护理培训、指导专科护理等方面的作用。

1 调查对象及方法

1.1 调查对象根据年龄、学历、所属科室,采用选择有代表性的大龄护士10名。

1.2 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附表

1.3 调查方法:资料收集方法采用个人深入访谈法。与受访者约定访谈时间、地点,在访谈前向受访者解释调查目的、方法,主要问题有:回顾几十年的护理生涯,您现在的工作感受如何?您认为怎样才能充分发挥老护士的能力和优势?等问题。

访谈时充分运用沟通技巧,令受访者深入描述她们的职业心理体验。

2 结果

2.1 一线大龄护士职业心理变化:

2.1.1 力不从心随着年龄的增加,视力、体力逐渐衰退,在完成护理技术操作和配合抢救病人时有力不从心的感觉,“一针见血”的功夫明显下降,配合抢救病人时体力也明显跟不上。

2.1.2 护理新理念、计算机使用给大龄护士带来的压力、 新的护理模式、新技术的引进、电脑办公等给大龄护士造成新压力。

2.2 日益加重的生理性疲劳:

2.2.1 睡眠障碍 昼夜轮班制,打乱了正常的生活节律。

2.2.2 乏力、易激惹被访者普遍反映工作压力大,经常头痛,易激惹。

2.3 家庭压力增大大龄护士面临父母需要照顾,子女读书、就业、婚姻等问题,被访者多数感到家庭压力增大。

2.4 追求非临床一线工作的心理部分被访者有调离一线的想法。

2.5 日益积累的工作经验:

2.5.1 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大龄护士在实践工作中,对疾病的表现、进展、愈后、病情观察、治疗和护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成为临床护理工作的宝贵财富。

2.5.2 具有同情心和较强的语言沟通能力大龄护士人生阅历丰富,有着较强的语言沟通能力和丰富的人文关怀知识,在与病人的交流中有一定的优势,更能理解和关心病人需求。

2.5.3 高度的责任心大龄护士在工作中更能体会责任心的重要。

2.5.4 较强的带教、指导能力大龄护士在临床上起到了把关、带教和指导作用。

3 讨论

3.1 一线大龄护士的心身健康亟待提高 护理工作的性质及特点决定了护士的职业压力[1]。面对职业压力时会出现身心的紧张性反应,如不及时调整身心状态会出现工作疲溃[2]。将其描述为“心身耗竭综合征”:“它是一种因心理能量在长期奉献给别人的过程中被索取过多,而产生的以极度的心身疲惫和感情枯竭为主的综合征[3]。表现为:疲乏感、力不从心感、睡眠障碍、焦虑、易激惹等,严重者会离开工作岗位[4]。

本文所访谈的10名45岁以上一线大龄护士,通过回顾数十年护理生涯以及进入中年后的护理工作体验,提示多数大龄护士由于生理和心理等原因,致使她们不同程度的表现为压力感、疲乏、腰酸背痛、头痛、睡眠障碍、易激惹、甚至想转岗、提前退休,这些体验符合”心身耗竭综合征“的描述。应引起管理者的重视,协助她们正确认识和舒缓压力,促进身心健康。

3.2 重视大龄护士的人力资源调配及合理的工作安排在护理人力资源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应针对大龄护士的不同心理特点,合理有效地使用大龄护士,无疑是值得管理者重视的问题。护理工作需要在付出脑力的同时付出一定的体力,所以随着年龄的增长,部分大龄护士可考虑脱离临床一线转向从事后勤管理等工作。现代管理要求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护理管理也必须以人为本,重视关心下属,调动人的积极性[5]。让大龄护士有适合的岗位,使其充分发挥作用,从而使年轻护士对护理事业充满信心,以稳定护士队伍,为构建和谐医院打下良好基础。

4 小结

本文采用深入科室 调查探讨了有代表性的大龄护士10名45岁以上一线大龄护士的职业心理体验,得出以上5个主题。揭示了45岁以上一线大龄护士由于生理和心理等诸多原因,存在不同程度的工作疲溃状况,护理管理者应注重一线大龄护士的行为心理管理,关注她们的身心健康,同时为制订人性化护理管理制度、合理有效使用大龄护士宝贵的人力财富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李小妹,刘彦君.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倦感的调查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1):645-649

[2] 唐争艳,李小妹.关于护士工作疲溃感的研究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1982;7(1):1-11

[3] 稻冈,文昭.护士心身耗竭综合征的原因及预防.国外医学护理分册,1991;10(2):53-55

[4] 何贵荣,李小妹,顾炜等,护理工作压力源及压力程度的研究现状,护理学杂志,207.凌力

[5] 急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和应付方式的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2;37(6):408-411

作者单位:663300 云南省广南县人民医院护理部

篇8

为完成好示范性小学语文教师培训项目,我们组建了实力雄厚的培训专家团队。15天的学习,我们聘请了22位来自不同地区有着不同教学风格的授课教师,其中,省外知名专家就有7名,占总授课教师的31.8%。这些省外专家大多都是学员平时在网络里、报刊杂志上才能见到的,比如崔峦、吴忠豪、杨再隋、王崧舟、薛法根等。短短15天的学习能与这么多名师近距离接触,能够与他们面对面地进行教学改革的交流与探讨,使学员们对期盼已久的学习更加充满了信心,学习的劲头也更足了。

二、创新培训模式,让学员学得舒心

为了让培训取得更好的实效,我们采取不同的培训模式和方法对学员进行培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是名师引领,现场观摩。我们请崔峦教授等课改专家做前沿的、引领性的讲座,请王崧舟、薛法根等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为学员上示范课,让学员在高水平的理论指导和示范课的引领下,找到自己的差距,更加明确自己学习努力的方向。

二是问题诊断,有的放矢。为了将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落到实处,我们把课前收集到的教学问题事先发给各位任课教师,要求他们自己先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备课,并进行必要的解答和研讨。同时我们开设了教学问题诊断课程,学员可以就自己关心的教学问题与专家进行针对流,专家对这些问题进行现场诊断与解答。

三是现场辩课,提升能力。执教学员在台上上课,听课学员在台下分组观察、记录,关注教学中的问题,关注学生的发展,课后由专家和学员进行现场讨论点评。实践表明,这种主题式辩课的培训方式,对提高学员的课堂教学能力和水平,有着非常明显的效果。

四是现场对话,及时交流。讲课结束后由学员对专家的讲课进行现场点评,与专家互动交流。这种现场反馈学习效果的方式,更好地加深了学员与专家的沟通,促进了教学相长。

五是首席专家全程跟踪,及时反馈教学效果。为了及时收集学员对教学的意见,改进教学,国培项目办负责人和学科首席专家跟班听课,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员每天填写课堂教学评价表,并把好的建议迅速反馈给后面上课的专家,加强指导的针对性。

三、精细化的管理,使学员学得称心

1.激发学习动机,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为了解学员的学习需要,我们在入校前通过短信、QQ邮箱、调查问卷等形式与学员进行沟通,对他们的基本情况和教学需求有一定了解。学员报到的当天进行学习动员时,明确提出15天的学习目标:对课堂教学设计的认识要有新的突破,教学设计要有质的飞跃;指导其他教师上好课的能力要有新的提升;辐射引领作用得到更好发挥。为达到这一目标我们采取了以下具体措:(1)通过对语文热点问题的专题研究,明确课改方向,把握语文课改的度。(2)名师示范课与专题讲座相结合的现场指导。关注课堂,聚焦教学。如王崧舟老师上阅读教学示范课后,再做《如何进行阅读教学的设计》的报告等。这种深入浅出,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培训方式使学员学起来兴趣盎然,容易接受。(3)搭建交流平台,注重学员资源共享。在授课专家的组织与指导下,学员各自畅谈自己平时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经验,对诸多的经验进行规律性总结与提升,提炼出语 文课堂教学的核心经验。(4)多管齐下,营造“学习场”。为使学员始终保持昂扬的学习劲头,克服学习倦怠情绪,我们通过构建“学习场”的方式,让学员始终处于一种学习成就感的享受和学习的快乐竞争之中。学员每天可以将自己的培训期待、学习心得、培训掠影、培训感言粘贴在教室墙壁上与大家分享;鼓励学员在国培办建立的多种学习辅助平台(包括国培网、QQ群、公共邮箱)上投稿;及时编发培训简报,反映学员学习动态等。

篇9

关键词:护理 就业指导 学生

毕业生就业问题是职业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我校护理专业学生择业时最大的困难不是没有岗位,而是不了解职业,不了解自己,在就业时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因此,通过就业指导,向学生宣传有关就业政策、介绍职业信息,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

一、护理专业就业现状

2003年发生“非典”以来,医院对护士需求量上升,就业岗位相对充裕,许多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来卫校招聘护理专业毕业生。在这样的形势下,一部分护生及其家长产生了一种错误的观点,认为只要进了卫校,毕业后就能有稳定的工作,有了“铁饭碗”,期望值很高。因此,他们在就业时反而无所适从,比较突出的有以下几种现象:

1.盲目跟从现象

部分护生在就业时存在盲目性。在面对用人单位时,他们不是有目的地进行正面了解或实地考察,而是盲目跟从,一个报名,大家一哄而上,相反,较适合于自己的单位却无人问津。

2.对口就业现象

部分护生及家长在择业时过于强调学以致用和对口就业。他们只把工作目标锁定在医院,对一些与医学相关专业的美容护理等岗位不感兴趣,认为护士工作较稳定、待遇高,该专业就应在医院工作。就业观念比较狭窄,没有创业、创新的精神。

3.眼高手低观象

双向选择为学生就业创造了丰富的择业机遇,但是机遇不去把握,就会擦肩而过。有的护生只想在城市、大医院、经济效益好的单位就业,对一些民营医院、农村乡镇医院不屑一顾,好高骛远,从而形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导致一个个机遇在眼前溜走,一无所获。

4.就近就业现象

护生就近就业的传统思想根深蒂固。他们常以路远、回家不便为由,不愿到离家较远的地方去工作。这2年,外地一些医院来我校招聘护士,学校积极组织,向学生推荐,但学生兴趣不高,愿意前往工作的人很少。

二、就业观念指导

1.讲授职业知识,介绍社企职业

从本地区的医院和职业状况出发,系统介绍各种职业对护士的素质要求、任职资格、求职途径以及需求情况等,结合专业方向,为护生择业提供有效的指导。

2.进行择业观教育

教育护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观,将自己的个性特征与职业相匹配,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将理想与现实结合起来,教育护生认识到将来所从事的是救死扶伤的崇高职业,更应认真学好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专业技能,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树立先就业后择业观念

指导学生客观评价自己,只要基本适合自己的岗位,就应尽快就业,跨出人生的第一步。

通过宣传优秀毕业生的成功典范和先进事例加以正确引导。邀请往届毕业生回校介绍求职经历和工作体会等方式,提高学生对择业、就业和事业关系的认识。教育毕业生把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与国家的事业和单位的命运结合起来,激发工作热情,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4.加强爱岗敬业精神教育

爱岗,是指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敬业,是指专心致力于所从事的事业。要使毕业生明白,当今社会是人才流动频繁的社会,不再像父辈那样,一辈子只从事一种职业。但是,不管工作岗位怎么换,敬业精神不能丢,无论在哪里工作,只要工作一天,就要积极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若能在应聘面试时,体现出敬业精神,将会大大增加就业的机会。

三、就业准备指导

引导护生思考这样几个问题:当你即将踏上就业的旅程时,有没有问过自己准备好了吗?我该准备什么?如何准备才能确保就业成功?就此给予充分的就业准备指导。

1.心理准备

护生择业应保持良好的心境,但充满自信并不是盲目乐观,对困难应有充分的估计。由于影响择业成功的主客观因素比较复杂,导致大多数人的择业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对一些尴尬局面、挫折等问题应提前考虑,要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只有这样,才能充满自信。所以在择业时,既要为成功作好充分的准备,也要能勇敢地面对失败,作最坏的打算。在择业过程中轻装上阵,以平常的心态对待择业的成败。

2.就业材料准备

就业材料包括毕业生推荐表、求职信、个人简历、成绩表及其它各类求职证明材料等。

过去,护生的就业材料以学校的“推荐表”为主,往往没有个性特色。就业材料是求职者的一张名片,是与用人单位沟通的重要桥梁,是求职成功的第一步。凭借它可以尽情展示才华,表达自己的愿望;用人单位可以了解求职者的能力,寻找他们渴求的“千里马”。所以,应指导护生准备好既有感染力,又符合实际的就业材料。就业材料必须分门别类进行整理,装订成册,使人一目了然。

3.就业面试指导

一般面试以谈话的形式出现。多数护生对面试准备不充分,临场发挥失常,对提出的问题不知所措,有的甚至因工资、待遇、住宿条件要求不当而失聘。

择业过程中的面试是相当关键的一步。面试既是应试者的第一个表现机会,也是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第一次评估,是双方能否“一拍即合”的最佳机会。因此,对面试要予以足够的重视,在校要进行模拟训练,作好充分准备。

(1)面试前要充分了解用人单位的情况

现在了解信息的途径比较多,护生可以通过查看用人单位的网页、宣传广告等了解情况。医疗单位一般都是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可以实地考察,了解单位性质、工作环境、发展前景、医治的对象、床位数、医务人员队伍、工资待遇等情况,以分析该医疗单位能否满足自己的要求、自己能否胜任该工作岗位,从而权衡去该单位的利弊,以决定自己的取舍,做到在面试时心中有底。

(2)熟练叙述个人简历

叙述个人简历不是对自己简历的背诵,而是结合谋求的岗位,将自己的能力水平实事求是地陈述,尽量口语化,不能夸大其词,夸夸其谈。对方提问时,应有问必答,临场不乱。不要在工资、住宿条件、待遇问题上提过分要求,以免引起用人单位的反感。

篇10

一、图书馆与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关系

1、有利于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大学生正处于精力充沛情感丰富思想活跃容易激动的年龄。图书馆工作人员应掌握他们这些性情特点多了解他们的需要,关心他们所关注的问题,在采购图书方面不能一味倾向新学科、专业课方面等,应重视人文社会科学与经典名著的收藏,引导学生课余多读经典名著使学生在这里不知不觉被感化、被教育,受到鼓舞和启迪。真正从名著中体现生命的意义,领悟人生的真谛,这种触及人的情感深处,起着潜移默化的“无形教育”,是培养大学生精神需求的手段之一。

2、有利于营造大学生思想健康成长的轻松学习环境图书馆生机勃勃的文化学术氛围,能唤起人们的崇敬、仰慕的心情。图书馆具有的自由活泼、简洁明快、朴素大方、宁静典雅的风格,显示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品味,消除了学生的心里疾患,使他们一进图书馆有一种安全放松的心情,被一种学习氛围所感染,并将身心都融入其中。此外,有的大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压力和一定的就业心里困惑,以及性和恋爱的心里困扰,图书包馆各类书籍对于解决学生的这些问题具有优势,图书馆中关于性和恋爱方面的书籍能够帮助缓解大学生这方面的困扰。

3、有利于大学生学习创新能力的提高大学期间,大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只是知识的要点,更多的是需要他们在课外学习加深理解和巩固,所以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很重要.大学图书馆为大学生提供一个更开放更自由的学习环境,可以让大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与兴趣进行独立自主的学习与探索,有助于他们挖掘和发展自身的潜力,提高创造能力。而图书馆数十万、数百万册馆藏都是为着读者利用、为读者服务的.为使馆藏文献能充分发挥为教学、科研,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提供优质高效的文献服务,各高校图书馆非赏重视读者服务工作,扩大读者服务的范围,开设多种读者服务项目,提高读者服务的水平和质量。为大学生提供多渠道、多类型、多载体的快捷、准确的文献检索服务、文献借阅流通服务、文献复制服务、参考咨询服务、信息查询服务、文献加工服务、定题服务和跟踪服务,对于大学生专业课程学习和其它课程学提供了方便。使大学生更快地做出与众不同的成绩,学习创新形成独有的特色,并能在原有基础上突破自我,获得更高层次的发展。

二、大学图书馆为大学生制订职业生涯规划的措施

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确定一个人的事业奋斗目标,并帮助实现这一事业目标编制相应的教育和培训的行动计划,对每一步骤的时间、顺序和方向做出合理的安排。大学阶段职业生涯规划包括三个阶段:职业准备阶段,职业实践阶段和职业实现阶段.在准备阶段中,大学生通过自我认知,制定学业规划,素质发展计划,职业发展目标等积累一定的知识;在职业实践阶段,大学生通过社会调研、实践、实习等形式,培养自己的职业发展能力、竞争能力,增强对所选职业的适应性;职业实现阶段,大学生完成学业目标,制定择业方向,掌握择业技巧。进入新世纪,大学图书馆教育职能不断扩大,丰富的馆藏文献和数字资源,成为大学生吸取知识塑造人格的重要基地。

1、大学图书馆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大学生涉世未深,对未来职业模糊不清,对自已的职业生涯规划比较陌生,大学图书馆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让学生分析了解自已,建立自已的职业发展规划,从而确立职业发展方向.图书馆根据不同的学习阶段进行具体的行动计划,初级阶段努力让学生学习好英语和计算机知识,并提高其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中级阶段要让学生了解自己学习目标,参加社团,业余时间做兼职和社会实践活动来锻炼自己。此外学生查阅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料来写简历和求职信。

2、帮助学生提高专业能力大学生首先要学好本专业,熟炼掌握本专业的所有课程,一些基本能力也是不容忽视的!大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和爱好,选修或自学本专业外的课程,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为毕业更好地适应工作打下基础!图书馆拥有大量的电子文献信息资源,学科馆员帮助学生了解各种资源为学生推荐相关专业的文献,指导学生检索利用,使大学生能根据职业和社会发展的具体要求,提高其专业知识能力,满足用人单位岗位的专业要求!

3、设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网大学图书馆都有高水平的计算机技术管理人员,他们可以为大学生建立职业生涯规划网页,为学生不同的发展阶段收集提供信息,比如提供就业信息和就业岗位要求,使学生了解就业市场和专业发展前景,进一步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提高自己适应岗位要求的能力.再就是为学生提供各种考试信息,现在社会竞争大,用人单位都要求持证上岗的原则,职业资格证书是求职的必需.如英语,计算机,会计,护士资格等级证书,物业管理师,工程监理等等各种技术证书,这些都是实际工作中所需要的应用能力.图书馆收集这方面的考试信息,建立专项试题库,及时在网页上,让学生知晓了解,根据自己职业发展规划选择考试,取得相关的证书,为毕业求职打下基础。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