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诗歌范文
时间:2023-03-23 17:21: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生诗歌,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你没见过,我也没见过。
当泉水欢快的流向远方时,
风正呼呼地吹过。
谁见过风?
你没见过,我也没见过。
当五星红旗高高飘扬时,
风正从它身边走过。
谁见过风?
你没见过,我也没见过。
当树枝摇曳时,
风正从我身边擦肩而过。
谁见过风?
你没见过,我也没见过。
当花儿摇头时,
风正唱着歌儿拂过。
风,你是那么的默默无闻,
篇2
关键词:诗歌 小学语文 语言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c)-0186-01
古典诗词作为我国文学当中的瑰宝,在我校进行课本教授时,选取的都是我国历代古典诗词的佳作,这其中不仅包含了丰富的内涵,同时拥有着很强的感染力,使得词句优美、韵律和谐,节奏性强,易读易记,非常适合小学生进行诵读。怎样才能指导学生进行诵读古诗词,从而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以及审美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结合我自身的教学经验,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进行指导。
指导朗读,流露感情。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朗读是一种加强识记的好方法,把文字清晰、响亮、富有感情地读出来,变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时下,有些小学生盲目喜欢唐诗,囫囵吞枣,生搬硬读,缺乏感情,没有享受到其带来的审美和陶冶的作用。例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学生只从表面上模糊诵读,没有认真思考诗人融入的感情。诗人借助了“明月―霜”来抒发“思―故乡”的离愁,滋生别离故乡别离妻子的情愫,形成“触景生情―情景相生―情景交融”的意境。
教师要抓住诗人的感情主线,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身心投入,走进高雅的境界,享受古诗韵律的美妙,体验诗人的思想感情。学生可利用课前课后大量诵读家喻户晓的唐诗经典名句。引导学生赏析诗歌,享受意境美。小学生学习唐诗不能仅仅为读诗而读诗,光靠记忆,死记硬背,这样不利于学生享受意境美,陶冶情操,学习蕴涵哲理的诗名使人思维灵活、身心旷怡、坦然处世。例如,学习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诗句描写构柳树的婀娜多姿,千万条枝叶像绿丝打扮着的少女。这样的美丽和楚楚动人,是出自哪个妙手点美呢,啊,原来是二月里的习习春风。诗句的点睛之处在于意境美,一幅春景图豁然出现在眼前。在背诵古诗时,最好理解渗透,进行想象,和作者思想贴近,想象作者当时的意境。背诵古诗还应该把自己当成作者,发生了什么,要干什么,一切要清楚。这样就能提高背诵古诗的能力。
领悟诗人的写作风格,学习诗人的爱国情怀。唐代诗人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发展的巅峰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诗人,其中不乏饮誉古今中外的伟大诗人,他们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原野的草生长茂盛,每年它都由枯萎到繁茂。任凭野火燃遍,野草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春风吹拂又生机勃勃。这生命的顽强,赋予一种精神,学生的情操得到熏陶。这些诗人的写作风格,无不留给学生深刻的印象,更要学习诗人的爱国思乡情怀。一定要把字词梳理好,理解了后自然就化成想象,还原了诗中景象,也就理解了。一切的记忆根源于理解。可以通过范读、领读、齐读、单个读,一起背诵,听录音等形式。目的就是使孩子们形成语感。古诗本身是抑扬顿挫、富于音律感的,这种出声的诵读过程中,孩子们就会像唱歌一样的记住了古诗。而且,很难忘记了,一生都会受益的。这也是古人学诗的方式―― 诵读、濡染。
了解作者背景、时代背景、表现手法。包括作者此时的人生迹遇,是穷困潦倒还是心花怒放,是壮志难酬还是踌躇满志,是刚被罢黜还是新官上任。不同的时间作者的心境也会不同,就说杜甫,虽然一直走的忧国忧民的悲情路线,但总有几首透露着欢快,像那“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那时他在杜甫草堂过着安定的生活,所以诗中也流露着喜悦祥和。时代背景、国家的安定与否,是否昌盛,关系着作者写诗是的心态。怎么说古代的诗人也是些知识分子,总会牵挂着自己的祖国,自己的人民,会为自己的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所以了解诗词的所在的年代,是欣赏古诗文的必要前提,知道了自作背景,才能对整首诗有一个大体的把握,明白这首诗的精魂所在。表现手法、古诗文在创作的时候,经常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或者表现手法,像现在依旧常用的比喻、拟人、借代、对比,以小见大、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欲扬先抑,等等。不要小看这些,这些手法是使诗文变得优美含蓄的法宝,也是鉴赏古诗时必须考虑的因素。如果说前面的背景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深度,那么这些表现手法则可以看出作者的文学造诣,这也是所谓的文采的一方面。音韵之美。我国古代的诗歌都讲究押韵,一首诗的韵脚一般都要相同。押韵不仅指韵脚,还包括平仄的区分,一首律诗或者绝句,前一句是怎样的平仄,后一句是怎样的对应,都有严格的规定,我们老师说,连教授也搞不清楚到底古代的诗歌是怎样的写作要求。中国的古诗读起来都朗朗上口,就是因为讲究押韵的缘故,像儿歌一样易读,又像散文一样深刻。所以说,音韵之美也是鉴赏的一个方面。古诗的鉴赏主要不是靠背,是靠理解。但是小学么,肯定体会不到诗人的意境。建议小学生这样理解古诗,譬如说望庐山瀑布,心理面想着瀑布的情景,根据翻译理解诗句中描写的风景,譬如这样去想,日照香炉升紫烟,太阳出来,照到了香炉上面的烟,烟的颜色是紫色,遥看瀑布挂前川,远处看瀑布挂在山前,瀑布的样子就是飞流直下,三千尺形容瀑布高,好像是一条银河从九天之上飞泻而下。这首诗主要抒发了作者对美景的赞叹,是一首纯写景怡情的故事。其余的也可以用这种方式,想象出来,有助于自己的理解。
总之,古诗的教学,感悟为重。小学古诗教学,目的在使他们在感悟中领会古诗意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所以我们应从学生实际出发,为他们创造体验、感悟的条件,把他们领入诗的意境,体验诗人的感情,诗情画意地教古诗,教出古诗的诗情画意。当然,对于生活积累有限的小学生来说,体会意境是很难的,所以,我们除了牢牢抓住朗读、背诵这样的基本方法之外,还可以创设模拟场景,让学生尝试诗人的感受过程,画一画,议一议,想一想,演一演,问题就变得简单多了。
参考文献
篇3
新年到了,
我听见小鸟飞来飞去在唱歌:
新年快乐!新年快乐!
我问小树,新年是什么?
小树说:
新年是长出嫩嫩的树叶。
我问春风,新年是什么?
春风说:
新年是把种子遍地撒播。
我问钢琴,新年是什么?
钢琴说:
新年是叮叮咚咚的音乐。
我问老师,新年是什么
老师说:
新年是更美好的生活。
小鸟小鸟,
我知道了,
新年是无限的期待与欢乐!
飞进新年的大门
领:大地,又迎来一个新春,
小树,又增加一个年轮,
地球,绕太阳转了一圈,
齐:新的的一年,向我们敞开大门。
领:请问小树,
根是不是扎得更深?
当春风吹拂大地的时候,
能不能给枝叶更多的养分?
甲:小树说,我的根须,
已经在大地扎深;
我将向树干、树枝和树叶,
输送更多、更好的养分。
领:请问大地,
怎样迎接新春?
报春花会不会开得更鲜?
小蜜蜂会不会更加辛勤?
乙:大地说,我将献出,
缤纷的花朵,丰收的歌声。
想信吧,报春花会更鲜艳,
小蜜蜂会把香甜的蜜献给人们。
领:哦,还要问你们,
可爱的红领巾,
当你跨进新年的门坎儿,
想怎样大步前进?
丙:过去的一年,
曾经那样激动人心;
老师在我的成绩册里,
写上新的“优”和满分。
在新的一年里,
我要创造性地学习本领。
像战士攻下一个个碉堡,
我要向文化山胜利进军。
丁:过去的一年,
文明之风吹遍城镇、乡村;
“红领巾卫生街”的美丽容貌,
正是我们劳动的结晶。
在新的一年里,
我们要做精神文明的学生。
让祖国高兴地称赞她的孩子;
人人都有一颗美丽的心。
戊:过去的一年,
少先队活动丰富又新颖,
《中国园地》上的小红花呀,
又红又艳,多么喜人。
在新的一年里,
决不愧对我们胸前的红领巾;
要为它增添新的光彩,
不是用语言,而是用行动。
甲:过去的一年,
我们和操场的感情越来越深。
打球、赛跑,个子长高了一寸,
拔河、投掷,力气增加了几分。
在新的一年里,
我们要通过体育锻炼标准;
像小雄鹰在辽阔蓝天飞翔,
我们要锻炼出钢骨铁筋。
乙:过去的一年,
我们向共青团靠拢,
困为离十岁——入团的年龄,
已经越来越近。
在新的一年里,
我们更珍惜胸前的红领巾。
当我们因为年满而摘下红领巾,
又有金色的团徽在胸前闪耀光明。
领:啊!回答得好呀,
祖国听见了你们的声音。
祖国说:把眼光放得更远些吧,
二十一世纪中国的新主人!
甲:对!在金色阳光照耀下,
我们要向二进军。
乙:四个现代化要我们实现,
让社会主义大厦高耸入云。
丙:我们今天努力创造,
正是为了明天献身;
丁:我们今天学好本领,
明天才能建立功勋。
领:用劳动的心血,
齐:灌溉一个又一个黄昏;
领:用胜得的预言,
齐:召唤一个又一个早晨。
领:爸爸妈妈微笑着说;
甲乙:好孩子!
领:老师高兴的点头说:
丙丁:好学生!
领:老爷爷放心地说:
齐:好接班人!
领:啊!当大地迎来又一个新春,
当小树又增加一个年轮,
齐:红领巾像矫健的小雄鹰,
篇4
一、阅读诗歌,感知诗歌的美
通过阅读诗歌,增强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特点。我们可以通过教材的学习,阅读报纸、杂志和书籍,访问其他人等途径,搜集当地的民歌、童谣,也可以搜集关于诗歌的知识和故事,以加深对诗歌的了解。搜集了的诗歌可以分分类,可以按诗人分类,可以按内容分类,可以按形式分类等,只要有利于阅读和记忆,哪种方法都是可取的。通过搜集和整理诗歌,我们初步了解了诗歌,接下来我们要认真阅读,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的特点,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二、创作诗歌,感悟诗歌的美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材内容,教给学生写作诗歌的方法。(1)要有丰富的想象。想象是诗歌的翅膀,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歌。日常生活中的想象虽为我们写诗歌提供了一些素材,但这些只是我们对生活的零星感受,它反映的内容还不能构成一首完整的诗作。我们一定要在已有素材基础上,围绕诗歌的主题进行广泛、深入的想象,从而在头脑中绘出诗歌的整体画面,才能创作出灵动的诗歌。(2)要有一定的写作技巧。学生要在充分了解诗歌的特点基础上,掌握诗歌的写作技巧。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如何运用,怎样用凝练形象的语言来表达诗歌的意境等,要让学生品味内化,以便写诗歌时灵活运用。
三、欣赏诗歌,感受诗歌的美
欣赏诗歌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要不拘一格,只要是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都是可取的。可以开个诗歌朗诵会,朗诵诗歌可以是搜集到的,也可以是自己写的,朗诵形式要丰富多样,个人朗诵、男女对诵、小组和诵,这样可以让学生了解和喜爱诗歌。可以合作编个小诗集,让学生看一看、评一评。可以开展诗歌朗诵竞赛,竞赛一部分由教师准备,一部分由学生准备,通过竞赛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魅力。
篇5
3.理论形象诗这是一类将抽象的生物学理论知识加以形象化的小诗。例如,在讲授啮齿目动物鼠类有关传播疾病危害人类的内容时,学生对旧社会流行的鼠疫的危害缺乏感性认识。这时,我们巧妙地运用了清代诗人师道南的《死鼠行》:“东死鼠,西死鼠,人见死鼠如见虎。鼠死不几日,人死如拆堵。昼死人,莫问数,日色惨淡愁云雾。三人行,未十步,忽见两人横截路……”这首诗非常形象地描写了当时鼠疫大流行时的悲惨景象,通过学习加深了学生对鼠疫的了解。
4.设置悬念诗现代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如发现法、探索法、目标教学法等,都有学生思考、讨论、质疑、探索的过程,而设置悬念是重要的一环,可以激发学生“知新”的欲望,促进知识的迁移和深化。例如,在讲授有关“鸟的多样性”的内容时,可运用学生很熟悉的诗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那么春天为什么处处闻啼鸟的呢?对此教师不要急于回答,而给学生留下“悬念”,让学生通过学习自己去寻找正确的答案。同样,在讲授“草原的生长”内容时,可运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诗句来设置悬念。这样,就能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收到如同章回小说,电视连续剧的“悬念”效果。
5.疑难点睛诗对一些教学难点问题,有时可以运用小诗来释疑解难。例如,在讲授猛禽类“鹰”的内容时,学生对鹰的性情凶猛、裂食肉类的生活习性,缺乏深刻的理解。这时,我们巧妙地运用了诗人高越的《鹰》:“雪爪星眸世所稀,摩天专待振毛衣。虞人莫漫张罗网,未肯平原浅草飞。”这首诗把鹰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生动地刻划了出来。说明了鹰爪的形质奇异,鹰眼的明亮之极,并有一双能腾飞搏击的翅膀。告诉猎人不要枉费心机,遍地去张投罗网,因为鹰志在四方,意在长空,不飞平原浅草,耻与燕雀同游。学生学完了这首诗,疑难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6.教育启迪诗运用生物学小诗歌,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科学素质教育。因为,许多诗人在诗中,往往都要发出自己的议论,从而给人以有益的教育启迪作用。例如,在讲授“啄木鸟”的有关内容时,我们运用了诗人朱庆余的《啄木鸟》:“叮叮向晚急还稀,啄遍庭槐未音归。终日与君除蠹害,无嗔无事不平飞。”这首诗不仅很详细地描写了啄木鸟的生活习性,而且还把啄木鸟的勤劳、韧性鲜明地表现了出来。告诉人们,啄木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叮叮向晚,锲而不舍,啄遍庭槐,是为了替人们扫除危害树木的蛀虫,这种精神品质多么可贵,能给学生以有益的启迪和教育。
篇6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
我们有力的道德就是通过奋斗取得物质上的成功;这种道德既适用于国家,也适用于个人。
篇7
一、小诗歌导入新课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授课也是如此,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植物激素一节时,课堂导入我引用“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然后设问:“从生物学的角度看为什么会有一枝红杏出墙来呢?这与今天要学的内容密切相关。”这样,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学生,使他们更加集中精力听课。在讲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特征时,我引用“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在讲授“生物与环境”时,我运用古代诗人描述环境的优美诗句来导入新课:“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二、小诗歌提出疑问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诗歌给学生提出疑问,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而且还能抓住问题的实质,积极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形成准确的生物学知识。例如,在讲授“家蚕的一生发育变化”时,可运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名句,向学生提出疑问:难道是“春蚕到死丝方尽”吗?事实上是“春蚕丝尽没有死”。
三、小诗歌设置悬念
设置悬念是课堂教学重要的一环,可以激发学生“知新”的欲望,促进知识的迁移和深化。现代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如探索法、发现法、目标教学法等,都有学生思考、讨论、质疑、探索的过程,例如,在讲授有关“鸟的多样性”的内容时,可运用学生很熟悉的诗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那么春天为什么处处闻啼鸟呢?对此教师不要急于回答,而要给学生留下“悬念”,让学生通过学习,自己去寻找正确的答案。这样,就能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收到如同章回小说、电视连续剧般的“悬念”效果。
四、小诗歌疑难点睛
在课堂教学中对一些教学难点问题,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可以起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事半功倍的效果,运用小诗就有此作用。例如,在讲授猛禽类“鹰”的内容时,学生对鹰的性情凶猛、猎食肉类的生活习性,缺乏深刻的理解。这时,我巧妙地运用了诗人高越的《鹰》:“雪爪星眸世所稀,摩天专待振毛衣。虞人莫漫张罗网,未肯平原浅草飞。”这首诗把鹰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生动地刻画了出来。说明了鹰爪的形质奇异,鹰眼的明亮之极,并有一双能腾飞搏击的翅膀。告诉猎人不要枉费心机,遍地去张投罗网,因为鹰志在四方,意在长空,不飞平原浅草,耻与燕雀同游。学生学完了这首诗,疑难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五、教育启迪小诗歌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科学素质教育时,也可以运用生物学小诗歌。因为,许多诗人在诗中往往都要发出自己的议论,从而给人教育启迪的作用。例如,在讲授“啄木鸟”的有关内容时,我们运用了诗人朱庆余的《啄木鸟》:“叮叮向晚急还稀,啄遍庭槐未音归。”啄木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叮叮向晚,锲而不舍,啄遍庭槐,是为了替人们扫除危害树木的蛀虫,这种品质多么可贵,使学生受到启迪和教育。
六、理论形象小诗歌
巧妙运用将抽象的生物学理论知识加以形象化的小诗,在教学中也可起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讲环境污染,进行今昔对比时,引用“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一下子把学生带到昔日风光无限好的境地,与今日“鸟雀语声绝”相比,使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的严重后果及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这些诗词歌赋为生物课堂更增添了一番风味。
篇8
本学期在导师的指导、引领下,我重点围绕以下几方面进行思考和实践,现将实施过程中的感悟与收获与在座的各位领导和老师汇报一下。
一、剖析自我发展现状,制定个人发展规划
要掌握和发展自我,就必须先解剖和分析自己。因此,暑假里,杨建云老师就有目的地给我们布置了学习任务,深入学习和领会教师专业素质的内涵,要求我们边学习边进行理性的思考:目前自己专业发展的现状是什么?在发展过程中,具备哪些优点和长处,还存在什么缺点和不足。在真实、客观而全面地思考后,写出个人发展现状的分析。并且于*年7月23日、7月26日和8月14日,先后几次对我所写的个人发展现状的分析进行耐心而细致的指导。
要发展就要有规划,要有不断超越现实的目标,才能牵动对自己发展的更高追求,个人的成长就是要通过规划的达成来体现,通过制定个人发展规划,不断调动自己的内驱力,提高自我价值的认识。在全面进行自我发展现状的剖析后,我制定了个人三年发展规划,主要从自我的发展方向、自己的发展目标和实施策略几方面入手,围绕着以下三点进行了理性的思考:①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要求有哪些?②影响或制约个人发展的问题和障碍是什么?③针对以上情况制定的细致、可操作性的策略有哪些?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规划,也就为我本学期的具体实施操作指明了方向。
二、以课题促教学,提高自身专业化水平
科研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助推器,因为研究的过程就是专业发展的过程。我校在“十一五”期间提出了以“博智教育”为课题来进行研究。以这一课题为主干,每位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教育实践选择子课题。我以个人发展规划为突破口,结合多元智能理论,确定自己的研究专题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研究方向已定,我就开始全面查找资料,制定课题研究方案,从上学期开始,杨老师多次对我的课题进行指导,后经专家论证,本课题被确定为市级课题。
进行专题研究,就是要以科研为契机,深入课堂搞研究,通过改革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力求通过创设情境,给学生创造更多利于他们提问的氛围,使学生越来越敢提问题,也越来越会替问题。在督导室下校调研时,我所执教的数学课因将科研课题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得到了听课教研员的好评。*年11月17日,我执教的《空间与图形的复习》一课在区里展示,获得好评。
三、专家引领,带动团队发展
有幸师从杨建云老师,既是我个人的偏得,也使学校其他老师受益匪浅。杨老师和学校领导抓住这一契机,组建了“青泥小学研究团队”,团队共有六人组成,以我为组长,聘请杨建云老师为顾问,定期开展活动。目的就是发挥团队的集体优势和智慧,使每个人扎扎实实地进行课题研究,提高教育水平的同时,又能促进教师的共同成长。学校给每位团队成员出资购买学习资料,并征订或购买教育杂志,为老师研究和学习提供条件。目前,研究团队在杨老师的引领下,已进行了三次活动,从教师的科研专题研究方案指导到专业知识的培训,每次活动前,队员们都能积极准备,活动中主动参与,不放过每一次学习的机会。同时,我们不定期地组织团队成员随堂听课。看老师和学生在新课程理念和课题精神的指导下,其行为是否发生了变化,有什么变化,效果如何。听课后及时组织评课,谈变化、谈进步、谈问题、谈改进措施。团队成员感到每一项活动都是一次提升。截至目前,五名团队成员中,有二人的科研课题在区里立项,三人的科研课题在校里立项。
篇9
关键词:推行 课堂教学 改革 策略 初探
苏联著名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堂是点燃求知欲和道德信念火把的第一颗火星。”那么,在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我们该建立怎样的新型课堂呢?
从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东庐中学的“讲学稿”到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教学模式,从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再后许多学校雨后春笋般的探索与创新,我们都可以从中找到一条系统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现实路径。
一、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理念
课堂教学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关注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的生命状态。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了什么,更要关注学生是怎么学的,还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如何。
简言之,就是关注学生的学,创造一切有利条件和机会让所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之中。教师的教不再是一味地把知识灌输给学生,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如何有效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
二、建立激励学生参与的课堂流程
传统的课堂教学流程一般都是“复习旧知——讲授新课——巩固练习——布置作业”。这样的流程只注重教师的讲授,从头到尾突出的是教师主导这根线,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处于被牵着鼻子走的被动地位。而新型课堂形成了“自主学习、交流互动、点拨指导”的基本流程,为学生参与课堂留有很大空间和权力。
自主学习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自己学习的知识过程;交流互动是在教师的有效组织下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与相互帮助的过程;点拨指导则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或者是在教师组织引导下的学生之间互动过程。
流程的改变促使“课堂真正变成了学堂”。在这样一个基本流程下,许多学校进行了自己的探索,如河北威县人才学校的课堂流程就确立为:“自主学习——小组交流——提问展示——精讲点评——巩固练习——补救达标”。
三、确立面向全体的教学组织方式
几乎所有取得实效的课堂教学改革,都采取了小组合作作为教学组织方式之一。在教师的引导与组织下,学生在小组中独学、对学、群学。
过去,教师通常是面对班级群体进行教学。而在新型课堂中,教师首先面对的是学生小组,小组把课堂分成了若干个小单元。而这些小组大多本着“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划分而成,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之间的差异,发挥互帮互助作用,让学生充分合作,人人参与其中。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充当着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地自主学习。
四、重新调整课堂要素之间的关系
在与课堂教学相关的要素当中,最重要的有三个:一是教师,二是学生,三是教学内容。在新型课堂形成的过程中,这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
1.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已经从过去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具有不可替代控制课堂的权威性,变为了一种对话关系。对话中蕴含着民主与平等。与此同时,师生的教与学行为也发生了改变。由教师的讲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真正改变了课堂的生态结构。
2.教师与教材之间的关系,已经从过去的“教教材”变为现在的“用教材教”。这一变化决定了教师对教材的使用更具有主动性。
3.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从孤独的学习者走向学习共同体。传统课堂中,只重视师生之间的单一关系,学生之间的互动互助关系并没有真正建立。新型课堂之下,由于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小组的建立与运用,使得学生之间形成了学习共同体。在这样的共同体中,学生之间建立起了合作、互帮互助的关系,互相之间通过讨论、检查、督促、激励、约束、评价,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涵,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状态。
4.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由“单打独斗”走向合作共研。围绕课堂教学改革,建立起的教师之间合作共进、合作共研的互助关系,已经改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生活状态。
5.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关系,过去是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把教材中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新型课堂注重的是教师如何带着学生走向教材。“导学案”就是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的一个有效载体,切实丰富了教学资源的内容。
五、以教学评价引导课堂教学改革
新型课堂下的评价观不是看教师讲得如何精彩,而是要看学生学得是否主动。课堂教学评价从评价教到评价学生的学来引导教师的教,即教师教得怎么样,要看学生学得怎么样。用这样的视角重建课堂教学评价是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
篇10
传统英语的教学中,教师重视词汇语法的讲解,注重阅读的教学,而听说的教学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受到了冷落,因此出现了“哑巴英语”现象,出现这种局面有多种原因,但下面两种原因不可忽视。
1.师资力量短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培养了大批的英语专业人才,他们大多工作在教育战线上。但近几年各高校纷纷扩大招生规模,因此,各高校英语教师的师资力量薄弱。据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统计,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师人数为5.5万人,师生平均比例为1:130,这与教育部要求的1:60的师生比有很大差距。这种状况使高校外语教师的教学任务非常繁重,根本无暇顾及教学研究和继续深造。
2.学生处于他主学习或被动学习之中
在中国,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以考试为导向的。有的高校将学生的四级考试成绩与学位挂钩,片面追求过级率,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高校英语教学的应试现象。毫无疑问,在这种局面下,学生的学习是应付考试,大多数学生学习英语的眼前目的是通过期末考试,长远目的是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以便将来能拿上学位证。因此,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需求只能来自教师和考试的压力,毫无兴趣可言,学生死记硬背枯燥的单词和语言点,而综合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很差,所写作文常常是犯一些低级语法错误甚至是单词拼写错误。
二、自主学习
所谓自主学习,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具有主体意识和自主意识、不断激发学习激情或积极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一种学习过程或学习方式。外语学习不但是一种语言技能的学习,还是一种人文知识的学习。课堂是学生语言实践的重要场所,不但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还要注重培养其综合素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自主学习的特征
从自主学习的内涵可以看出自主学习的特征表现为:内在需求性,主体主动性和自觉性。
内在需求性。学习不再是来自外界的压力,而是主体的一种内在需求,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内在需求和愿望控制学习内容和过程,学习者的内在需求成为其学习的动力。
主体主动性。正因为对学习有内在需求,学习者才会主动适应环境,认真分析自身的优势、劣势,扬长避短,制定学习计划,调整学习策略,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能力。
主体自觉性。学习者在学习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对于现成的答案或结果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进行独立思考,进行多角度地思维,或者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思维,发现新情况,探索新问题,不断开拓视野。
2.理论背景
当前具有较大影响意义的学习理论是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这三大学习理论对自主学习模式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被解释为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态度、需要和兴趣并利用过去的知识与经验对所学内容做出主动的、有选择的信息加工过程。教师的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学生是主动地对外界刺激提供的信息进行选择性加工的主体。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揭示了学习者的需要与兴趣是学习的前提,同时也体现了学习活动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直接建构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建构主义认为教师要努力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要帮助学生协调各种学习活动,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关心学生的自尊和提高,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焦点,自主地选择学习课程、方式和教学实践,教师被看作是促进者角色,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教师要创建合适氛围,帮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人的潜能、个性与创造性的发展,将自我实现、自我选择和健康人格作为追求的目标。
三、在英语教学中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模式
改变学生的学习模式,首先要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体,强调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知识,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教师要组织、监控整个教学活动进程,创造合适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1.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教学的首要前提。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尝试多种教学方法,如交际教学法、任务教学法、问题教学法、互动教学法等。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主动参与,充分调动其积极性,运用所学知识,锻炼语言技能。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使教学图文并茂,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充分调动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在具体细节上,精心设计教案,想方设法以新奇的方式甚至反常的方式呈现授课内容,使例句和情景贴近学生的生活和需要。这样有助于形成学生学习的内部诱因,引起兴趣。
2.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处于主体地位,这是由学生的主体意识所决定的。学生在教学中的这种主体性表现在:学习的主动自觉性。学生学习活动的主动性、自觉性是学生学习主体性的本质体现。教师的教学活动要建立在学生对学习主动的、自我追求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挥其主动性。自主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愿望控制学习内容和过程的能力。每个学生对某一方面会有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方面搜集材料,学习词汇知识,然后学生可以将所搜集的词汇在全班进行综合,其他同学也会从中受益。因此,课堂教学一定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独立思考,教师要精心设计出评价的程序:可以进行针对性地选择,让学生评价为什么对、为什么错。
3.发挥学生的潜能
越来越多的科学发现证明:人体内潜存着大量未被开发利用的能力。广大英语教师如何将学生的这些潜能发挥出来并运用到其语言的学习过程中,是英语教学值得研究的问题。正如富尔在《学会生存》中说的:在当代“人们愈益要求教育把所有人类意识的一切创造潜能都解放出来”。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时将学生的语言学习和开发学生的潜能结合起来。英语不但是一种语言的学习,还是一种文化的陶冶。学生在学习时,可以受到来自于母语和英语两种不同的文化熏陶,同时进行文化间的比较。教师可以根据英语和汉语中有关社会文化等问题,使学生设计问题,或教师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发挥学生的潜能,这也正是自主学习要达到的目的。
4.引导学生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是自主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感受很了解,他们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知道什么样的学习过程比较适合自己,对于不同的学习内容,自己应选择什么学习过程等。另外,学生在学习中的感受如何,自己有无进步,在哪方面还要提高等,及时总结学习的成败,并做出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对于英语学习来说很重要。学生的自我评价可以是对自己一个学年,一个学期或一个阶段的评价,也可以是对一堂课的评价,比如通过本课的学习,自己在听说读写译方面有什么提高,了解到的英语文化与汉文化有什么不同,自己有什么思想感受等。另外还有什么问题没有弄懂或解决,在学习上还有哪些方面做得不够,今后在英语学习中应在什么方面提高等。学生的自我评价不但使学生了解自己,有利于其发挥主动性,还有利于其增强学好英语的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总之,当前高校英语教学存在的高投入低产出的现象应该得到纠正,方法也许会各不相同,但帮助学生变他主学习为自主学习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