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推荐信范文
时间:2023-03-28 10:35: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实习推荐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尊敬的单位领导:
兹有我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李晓晓去贵单位进行幼教专业实习,实习期为20xx年5月12日至20xx年12月23日。实习是我院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获得实践经验,适应社会的有效途径,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实习工作。为此,诚恳地希望贵单位给予大力支持和协助,使学生切实圆满完成实习任务。
同时,在实习过程中,请按照贵单位规章制度的要求,对学生严格教育管理,并在实习结束时对学生的实习情况给予鉴定。
特此推荐!
xx学校
20xx年xx月xx日
【范文2】
尊敬的领导:
您好!
我谨作为xx在集团实习期间的直接领导写此推荐信。
今天的xx与刚进公司的他相比,已经产生了非常显著的变化。而作为一位独立负责一个分厂所有行政事务的管理者来讲,这些变化亦是他个人在管理与领导能力上日趋成熟的真实体现。对于他实习期间在分厂所做出的实际贡献,如完善分厂具体行政管理制度、全面提升行政服务品质等,我不作赘述,因为这些只能代表他的过去。我将从沟通、学习与传播三方面对他做出适当评价,以期您能对他有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
他首先是一位乐于沟通且善于沟通的管理人员。尽管在工作中存在沟通不足的问题,但他能够直面自己的不足,而主动改善沟通方式,加强员工、生产部管理层的沟通,从而改变并形成了一种较为民主的分厂行政事务决策模式。这种改变产生了巨大的粘合力,把生产与行政紧密结合起来,以行政来支持生产,并在生产促进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他还是一位乐于学习且善于学习的管理者。作为一名基础管理者,他实习期间的学习实践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从失误中学习,一是从同事的成功经验中学习,一是从外界培训及自我学习中学习。
他更是一位乐于传授并不断升华管理理念的职业人士。耐心传授并不断升华管理理念,是一项真正的管理者必须做到且永无止境的工作。他已经在实践中,且有所成效,比如教育同事调整工作态度、培养沟通意识、主动研究可行性方案、加强执行力、鼓励创新等等。虽然我仍希望他在这方面持续加强,但我依然欣赏他正表现出来的在管理研究与实践上的专注与专业。
作为xx曾经的领导、永远共勉的朋友,我期望xx在将来通过全面提升其管理智慧、领导能力及人格魅力,来攀登其职业生涯的新高峰!
此致
敬礼!
篇2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尽快适应全业务经营。
随着同质竞争和技术替代竞争的日益激烈,传统运营模式下的电信企业盈利能力减弱,增长乏力,固定电话发展一路下滑。因此,如何顺应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要求,破解固网业务经营的难题,寻求新的发展机遇,是每个固网运营商必须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按照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公司的要求,__分公司积极应对挑战,全方位实行转型,保持业务收入持续增长。首先业务转型。以“我的e家”、“商务领航”品牌统领,在传统电话、小灵通、宽带的基础上,加入itv、ict、号码百事通、增值业务等新元素,提供丰富的综合信息服务。第二,网络转型。全面实施“光进铜退”、“光纤扫楼”工程,实现光纤到楼宇到村组,村村通宽带,为__市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先进可靠的网络基础。第三,组织架构转型。以客户为中心,积极开展渠道建设,建成政企客户、家庭客户、个人客户等三个营销渠道,成立ict、号百、vip保障中心,重新理顺工作流程,企业的管理模式与转型相适应,保障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__分公司在转型发展中稳中求(文秘站:)进,在苏北、苏中地区一直保持领先位置,行业组网项目建设在扬州全区率先并走在全省前列,名列全省县级(市)前十位。
在新一轮的电信业重组改革中,中国电信成功收购cdma网络,推出中国电信移动业务的天翼品牌,标志着我们进入全业务经营的时代。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在打造全新移动通信业务的同时,将移动业务充分融入到“我的e家”、“商务领航”品牌以及互联网业务中,开展全业务融合经营,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服务,为__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更有力的信息化支撑。
二、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强势推进信息化建设。
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加快推进信息化将是今后转变社会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举措。这对__电信分公司更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推进下,__分公司深入执行相关要求和部署,加大投入力度,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己任,强势推进信息化建设。
1、立足实际,准点切入,增强信息化承载平台建设。
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秉承政府主导,政策激励,整合资源、合力推进的原则,我们把着力点放在了开发推广信息化应用上,以应用增强各行业的竞争力,助力电子政务建设,服务社会公共事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们专门针对行业应用推出了相应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内容涉及政府、教育、交通、金融、房地产、物流、旅游等多个行业。使用的技术从单一的信息、话音类到复杂的视频、数据等多媒体融合产品。其中力推的“商务领航”品牌将众多it软、硬件产品、电信的基础通信业务和增值业务相融合,为商业客户搭建了一个专业的、安全可靠的、高效的信息化服务平台。
目前,__电信已经成功地为我市20多个行业提供了针对性强的信息化解决方案。20__年7月实现了__市“电子政务”和“党员远程教育平台”在309个行政村的全覆盖,为打造阳光政府奠定网络基础,满足了政务信息化的发展需求。08年垫资投入500多万元,将社会面监控系统延伸至全市13个乡镇,共建监控探头数量达到283个,城区还将新建136个网点,近期实施52个,整个系统技术先进、功能齐全,并与上级公安机关实现联网,为科技强警,打造平安__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在教育系统,__电信分公司与全市10所中小学校联系,通过“家校通”创建校园综合信息服务体系,有效提升教学、科研、管理和 后勤服务的信息化水平,目前,__“家校通”用户已到达9800户。在卫生系统,实现全市城乡卫生系统组网、医保联网,加强了卫生系统监管。与此同时,我们与工商局联合,创新开发“放心通”项目,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得到了省、市工商部门的认可。
2、整合资源,多方共建,全力推进信息化融合进程。
坚持政府主导,动员、统筹、整合社会力量,根据信息化发展规划,按照整合资源、多方共建、协调发展、优势互补的原则,鼓励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合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
5月19日,__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13个乡镇分管负责人,30多名企业家代表在__市沿江经济开发区召开“信息化助推__工业经济发展”专题讲座暨全市信息化工作推进会议。会议现场,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吴冬生与中国电信__分公司签订《__开发区信息化推进战略合作协议》,协议内容涉及开发区基础设施及民生环境等方面,力求通过信息化发展加快沿江综合招商服务平台的建设,为开发区企业提供“一揽子”、“一站式”的综合信息服务解决方案和专业化的技术服务支撑,汇聚区镇中小企业,形成区镇工业经济网络平台。与此同时,市信息办、科技局与__电信紧密联合,顺利开通“__商网”,成为__市继广播、电视、报纸之后的“第四媒体”。这些都标志着__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正在进入新的阶段。
3、宣传普及、应用推广,促进群众信息化素质提升。
在宣传普及方面,__分公司联合相关政府部门,组织了相应的技能培训,开展了一系列的宣传普及活动。由__市电信分公司、市新农办、文化旅游局、团市委、体育局等五家单位联合,成功举办了首届农民互联网技能大赛,为农民互联网技能竞相持续展示提供了平台,有效提升了群众信息化素质。
在应用推广方面,通过信息化示范村、镇的建设,示范户的选择培育,通过正向引导和全方位的服务,带动周边村、镇、农户调整农业结构,加快推进信息化在农村市场的应用,服务三农,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前,已建成信息化示范镇10个,信息化示范村55个,实现了村村通宽带,建成13个乡镇网站,68个村级网页,乡情网渗透率达到40.69%,oa办公开通率、平安乡镇覆盖率均达到100%。下一步还要加大建设力度,力争提前实现信息化先进市的创建目标。
三、以人为本,提升质态,追求企业价值与客户价值共同成长。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融入到企业文化当中,组织学习,开展活动,结合企业转型,拟定20条思考题下发,使每一位员工都参与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来,并通过学习交流提升自身素质,在全公司上下形成了顺应社会经济调整要求,以信息化破解固网发展难题的共识。与此同时,以创建学习型企业为抓手,开展多方面的培训,并广泛开展“提高自身素质,适应企业转型”为主题的争创活动,鼓励员工立足本岗位,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不断磨练、不断创新,以先进的企业文化来提高员工素质,挖掘员工潜能,激发员工活力,提升企业质态。
篇3
关键词:职业学校;教学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3)15-0069-02
一、职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特征
职业教育在教育管理和教学实施上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因而中等职业学校在教学目标和培养模式等方面,没有普通高中那种规范明确的大一统标准,它强调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培养的多样性和开放性;又不同于高等院校的全面深入系统的专业人才培养,它强调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培养的实用性和实践性。这些特征也在无形之中决定着职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层次定位,即根据职校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分层次地建设实用型的信息化教学资源,注重轻量级、校本开发性,而不强调大规模、高端理论性。
二、推进我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意义
推进职校教学信息化建设,可以解决目前我校教学资源还未形成体系、对课堂教学及教学科研工作还未起到应有的支撑辅助作用、网络课程及人机教学等更富创新性的教学模式还未形成规模的问题。
推进职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在教学管理层面主要着眼于服务教学实践。通过运用信息技术革新教学管理模式,加强学校自主开发与积累,借助电子资源系统的智能化管理功能,有效整合各学科教学资源,形成多层次多类型的教学资源架构,为一线学科教学改革营造环境、提供支持、搭建平台,从而为教学科研、教学管理工作提供应有的支撑,不断提升学校教学信息化水平。在此过程中,将大大有利于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手段解决教学科研问题、整合教学资源的能力,提升教师的教科研成果层次。
推进职校教学信息化建设,也将有利于培养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下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激发他们的潜能和创造力,促进他们专业能力和职业技能的提高。
三、推进我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方案
在本项目小组主要成员、分管教学工作副校长的整体构思和指导下,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经过多次研究讨论,我们形成了学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理论架构,制订了《全面推进学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工作方案》,使今后的每一项工作有章可循、有位可定,思路清晰、目标明确。
推进职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实施计划与方案可以概括为“1个基础平台、3个专题系统、6个资源库”, 即在基础平台的信息环境下,借助电子资源系统的智能化管理功能,形成多层次的、可扩充的教学资源架构,同时此架构可以为打造一系列精品课程提供优质的主体资源。图1所示的概念图可以形象地标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1.夯实1个基础平台
基础平台即我校已成功运行了3年的鹏达电子校务系统平台,借此平台,学校已进行了一系列教学管理模式和手段的革新,如学分数据库、网上评教、智能排课、信息共享等,逐步强化了我校教师的教学信息化观念,更新了教师的教学管理方法。其中完整且不断更新的教学信息(包括教师、学生、课程、学分等信息)将是所有专题系统的数据源。今后也将进一步充分应用平台中的其它功能不断夯实电子校务平台的应用。
2.引入3个专题系统
3个专题系统即题库系统、教学资源系统和网络课程系统。
题库系统已于2011年引入,目的是建立各学科较完整规范的试题资源库,从而实现试卷生成和在线考核。目前系统中已建立了31门学科题库、5000多道试题,并在上学期期中考试中对两门学科成功试点使用了此系统。今后的工作重点是“进一步优化题库质量”,多进行常态化的题库更新工作,学校将继续做好学科题库创建的检查指导和技术服务工作,使更多学科的期中期末考试能够试点使用此系统,进行试卷生成或上机测试阅卷工作,使题库系统真正发挥实效,实现课程考核内容资源化和信息化。
教学资源系统即将于2013年上半年引入,其作用是对各类教学电子资源进行规范化智能化管理,能够提供教学资源的上传、审核、搜索、浏览、评价、收藏等功能,支持目录结构导入的方式。在这个“容器”的管理下,各类型的教学资源(包括文本、图片、网页、视频、音频文件、flash文件等)和各主题的教学资源(包括电子教案、课堂录像、课件系列、教研论文等)将被有机地整合和存储,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和生长,成为各学科网络课程体系的主体资源。
网络课程系统将于2013年上半年引入。该系统能够按照专业课程分类展现网络课程,提供网络课程的检索与查询。学生可登录系统学习网络课程、通过向网络教师提问互动、进行网络练习与考试。教师可登录系统管理学生学习进度、解答学生学习问题、评估学生学习成绩等等。在网络课程系统的支持下,静态的教学资源将“活化”为互动的课程,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上面对面的交流,基于网络课程的学习和互动,将从多个角度对课堂教学形成有益补充和有力支持,辅助学生对学科知识进行个性化学习、自主探究及合作学习等,弥补统一性教学的种种不足,改进和优化课堂教学,实现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革新。
3.建立6个资源库
3个专题系统就像3个智能化的容器,实现对各类教学资源库的存储和管理。除学科题库外,资源库还包括电子教案库、课堂录像库、课件库、教研论文库、网络课程库。其中,学科题库以学科为单位;电子教案库、课堂录像库、课件库都以学科为基础自成体系,以每个知识块为一个基本单位,但三者应从知识主题上保持基本同步和呼应;网络课程库则是在前5种资源较为丰富成熟的基础上,二次加工整合形成的应用型综合资源库。
由于各类资源库庞大繁杂,建立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甚至可能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尤其在以市场为导向的职校教育中,专业教学常常需要应对变化的市场需求。资源库的建立也不可能一劳永逸,需要不断更新、不断优化。
各类资源库虽然庞大繁杂,但并不需要从零开始,多年来教育领域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深入发展,教师信息素养与信息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积跬步”必然“成千里”,教师通过动手实践或分工协作,手中积累了大量或零散或小成体系的题库、课件、教案等电子资料,其中凝结了教师个性化的劳动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思想,具有形成体系、实现共享的价值。
四、推进我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措施手段
学校将全面推进教学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措施纳入教学工作计划,举行了教学信息化建设工作启动仪式,在全体教师中进行了工作方案的解读和整体分工动员,明确了近期工作任务和远期的工作目标。并在学校青年教师、骨干教师群体中多次进行理念渗透和培训,使“全面推进教学信息化建设、有效建立整合各学科教学资源、提升教科研成果层次”的目标和理念逐渐为教师所熟知和认同。
学校力图以“全员参与、分工明确、逐步推进、重在实效”为工作思路,做到统筹兼顾、分步实施、及时总结、逐步完善。各部门人员的基本职责为:
(1)校级领导牵头指挥、整体决策。
(2)项目负责人(教务处干部)拟定学科教学资源建设实施性计划表,邀请专家对学科教师进行技术培训,做好教师动员、过程管理和阶段检查指导工作。
(3)教研组长积极做好本组教师的任务分工和协调工作,以集备组为单位成立学科资源小组,明确各学科负责人、组内分工和计划进度。
(4)学科教师根据分工,要分步骤、有重点、常态化地做好各类教学资源文件的整理、汇编和导入工作,逐步形成较完整、规范的各类学科资源体系。
篇4
被动事后处理转变为主动事前控制,这对创建安全、科学、高效的管理模式,提高工程施工监管效能,确保建设工程施工现
场质量、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视频监控 交通建设领域 技术应用
为贯彻落实《浙江省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办法》、《浙江省公路水运工程“平安工地”建设达标考核管理办法》、《台州市国省道公路建设工程标准化工地建设管理和考核办法》等文件精神,作者将介绍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在76省道复线南延玉环楚门至大麦屿疏港公路工程中的实际运用情况,充分肯定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在日常工程监管中起到的作用,该系统的运用使创新交通建设安全管理工作又迈出了新的一步,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建立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的必要性
根据台州市交通运输局《关于要求建立公路工程施工现场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的通知》等有关文件指示,76省道复线南延玉环楚门至大麦屿疏港公路工程率先对各标段施工现场建立了远程视频监控系统。通过对工程项目施工现场重点环节和关键部位进行实时监控,视频监控终端可以随时随地、直观的调看作业现场的施工生产状况,极大地规范了施工现场管理,提高了监管效率,有效地防范和遏制了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
视频监控系统安装情况介绍
76省道复线南延至大麦屿工程指挥部结合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的安装和维护费用、质量效果等方面因素,经过多方比选和考察,最终确定了监控系统的服务单位。现以76省道复线南延玉环楚门至大麦屿疏港公路工程实施为例,具体介绍情况如下:
1、监控范围
视频监控范围主要包括施工现场的生产区、办公区和生活区。其中,主要包括施工现场、预制加工场地、火工材料库房、油库、试验室、项目部、监理办等。
2、安装要求
监控点:路基工程:高边坡、高挡墙、特殊地段;路面工程:路面搅拌站;桥梁工程:重要施工现场、拌合场地、预制场地等;隧道工程:进出洞口等。
监控终端:台州市交通运输局、台州市质量监督站、玉环县交通运输局、指挥部、监理办、项目部。
监控设备:高清摄像头(球机和枪机)、视频光缆、高配置电脑、大屏幕液晶电视等。
3、实施费用
3.1费用来源和组成
费用来源:工程量清单100章的安全生产费或标化工地专项费用。
费用组成:一次性硬件设备购置费用和年租用维护费用(光纤宽带接入费、全球眼功能费、设备维护费等)
3.2费用支付概况
六个项目部一次性购买硬件设备费用约40万元,年租用维护费用约5万元,共计约45万元;指挥部和监理办共购买硬件设备费用约3万元,年租用维护费用约2万元,共计约5万元;整个工程总花费约50万元。本工程使用该系统预计三年左右,第二、第三年的费用主要是年租用维护费用。
4、监控点部署
该工程共设置了28个监控区域,37个摄像监控头,最远监控倍数为26倍光学变焦。
5、监控设备
各单位专门设置了一处视频监控室,监控室面积20平米以上,一台高配置电脑和一台55寸宽屏液晶电视,拉设了百兆光纤,监控室设置使用光纤带宽为总带宽的35%,从而确保监控画面清晰流畅。
6、监控摄像效果
该工程使用的高清监控摄像头的像素为704×576,属于中档产品。以下是监控拍摄的切图:
视频监控系统的管理
建立轮流值班的管理方式。成立管理领导小组,设置专门管理机构,对于建立视频监控系统,做到从上到下都保证积极支持的态度。监控室每天轮流安排人员值班,对本工程28个监控区域进行滚动轮播,随时掌握施工现场动态情况,对视频中发现的违规行为及时发出停工通知或整改指令。同时做好值班监控巡查记录,并做好交接班时的对接工作。
注重监控系统运行的管理。监控系统除了要保护现场的设备外,还要充分考虑保护监控系统的本身。如现场遭破坏,应从时间顺序及事件相关性分析出问题的原因。安排专人负责监控系统的日常维护工作,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对于视频监控系统处于非正常情况不得超过5个工作日,同时,严禁在施工期间擅自关闭系统。
加强工程现场的日常管理。管理部门把视频监控系统作为巡查施工现场的辅助手段,并做好相应的巡查记录。对监控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和违规操作,立即采取措施,在第一时间告知施工和监理负责人,要求予以落实整改,对于整改不到位的,进行相应的处罚和教育,从而提高工程质量、安全的监管效率。
主要成效及存在的局限
1、采取的主要措施
自实施视频监控系统以来,各方依托网络技术,在继续扩大现场巡查、蹲点检查、各类施工措施同步管理的基础上,重点引进推行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对施工现场进行实时全程监控,力求实现项目施工建设的规范、高效、透明,促使施工人员规范施工程序、提升施工管理效率,树立文明优质的施工形象。
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的总体框架由电子监控平台和视频监控系统组成。其中,电子监控平台对工程建设实行全面监控,视频监控系统在施工现场设置视频监控点,将施工人员工作情景进行现场监察并录像。建立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监控终端可以及时、全面、真实地掌握施工实况,这为及时处理施工现场的突发事项提供了保证。
为确保系统的顺利推广,各方通过召开动员会议、举办专题培训等形式,对软件设计原理、使用规范、操作流程进行培训,使各施工队伍认识到开展视频监控的重要意义,这为视频监控系统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通过远程视频监控,对相关工作人员履行职责等情况进行实时监控,针对出现的违规行为,根据不同情况分类进行纠正处理。
2、取得的主要成效
盯牢关键施工环节,防止违规施工。推行该系统好比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安装了“电子眼”,掌握容易发生安全、质量问题的重点部位、关键环节,进行全程有效的跟踪和监督,促进了施工的透明运行;同时,通过监控,减少施工中的随意性,让施工过程“看得见、管得住”,始终确保工程安全、质量处于可控状态。
激发施工队伍施工热情,提高施工效能。推行该系统可及时发现和纠正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督促施工人员规范程序、按要求施工,更加认真地落实好各项施工要求。该系统推行以来,进一步规范了施工流程,缩短了施工时间,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质量。项目实施过程中,未发生安全、质量事故,有效的确保了工程进度。
为使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在工程建设中能得到有效的推广和应用,各工程建设单位应在施工、监理招标文件专用条款中,明确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的安装细则和验收标准,同时明确所发生费用的计量支付方法,以避免实施期间因安装数量、标准、费用等问题引起争议。
3、目前存在的局限
运用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可实现施工作业的规范化、公开化、可控化,能有效规范施工行为,但现阶段该系统还处于推广阶段,相关功能有待进一步拓展,很多工作还需要我们去学习和探索。
高清监控对带宽要求较高,包括前端输出和终端输入的带宽。每路高清监控摄像头需占用带宽1.8兆, 而前端数据光端机的输出宽带一般为10兆,因此,超过五路监控终端同时打开同一个监控点,其视频播放质量就难以保证,会出现图像传输不连续现象,而采用100兆带宽,费用则较贵。
要获得高清晰监控图像,球机是首选,球机既可实现360度全方位监控,又可通过变焦功能监控距离较远的施工作业区,但是球机的价格较高,一般为枪机的三倍多,布设数量较多则会增加一次性硬件设备投入费用。
结束语
篇5
【关键词】信息技术 智慧城市 发展
智慧城市是以智慧技术、智慧产业、智慧人文、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生活为特征的城市发展新模式,是信息化向更高阶段发展的表现,是物联网行业应用的综合性集成,并通过感知数据的统一集中管理、海量信息的智能化处理,形成面向城市管理、控制与服务的应用模式。
它是信息技术发展和应用的交汇点,也是一个亮点,它代表了信息技术发展和综合利用的方向。近几年来,信息技术除了处理技术、传输技术高速发展之外,还表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特别是传感技术、显示技术、内容处理技术、软件和复杂系统技术的结合,使得信息技术形成了一个更加完整的体系。这个体系需要有新的应用来体现,这就是智慧城市。
更是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一种全新的城市形态,通过将各种感知技术、下一代网络技术、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技术聚合和集成应用,使人与物智慧对话,进而产生更加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的生活、产业发展、社会管理方式。物联网感知和控制终端是智慧城市的神经末梢,宽带通信基础网络构成周围神经系统,而云计算数据中心作为城市智慧的大脑,三者共同构成智慧城市信息系统,以协调城市这个庞大的生物体各系统的运转,以及城市和自然环境的平衡。城市将愈发依赖于这种高度互联、高度协同的智慧的信息系统。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是加快两化融合、提高信息化水平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信息技术跨越式发展、信息应用领域不断拓宽的必然要求。目前,全球各大城市都在加快建设智慧城市。当前智慧城市建设是试点推进,下一步必将实现全国大中型城市的智慧共享,如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历程,以顶层设计的模式和框架,逐步完善智慧功能的逐步实现。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我们城市的面貌,智慧城市的发展不是信息化应用系统的简单叠加,是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阶跃和爆发,必将极大地提升城市管理的智能水平和智慧气质,信息基础资源的标准化组织将是智慧城市建设成败的核心。
智慧城市蕴含巨大商机,之所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智慧城市建设所带来的民生效益。这表现在政府希望通过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不断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舒适度。一直以来,政府希望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实现目标:就是通过智慧城市系统对潜在气候和地质等风险进行预警,如水灾、火灾、山体滑坡等,并将警报发送到相关人员或紧急服务部门,减少灾害对城市居民生活的影响。其次是推动提高城市建设的科技水平。
新技术整合信息推出的“智慧城市概念”,基本能够体现智能城市建设的理念。根据公开的信息,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主要考虑四个方面:一是侧重环境问题和能源节约,鼓励使用过渡能源和清洁能源;二是强调政府、企业和城市居住者之间网络沟通;三是邀请城市居住者参与智慧城市的建设;四是充分整合、运用信息和通讯技术、机器人技术和智能交通运输系统等新技术,促进多网络信息资源共享和运行。新技术的整合和使用,是建设智慧城市的一个重要特色。城市建设专家认为,成功建设智慧城市面临的最重要挑战,是如何精确收集所需数据,然后协同管理分析数据,并且通过分析的结果来进行决策,实现降低城市管理成本或提升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目标。
那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呢?
1、构建信息技术平台
通过打造信息技术开放平台,可以整合共享、统一管理数据,进一步打破数据壁垒、跨越协同鸿沟。以北京市城市管理为例,依托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的城管物联网平台建设,北京在推进基于创新2.0的公共服务模式、感知数据驱动的高峰勤务模式和“巡查即监察、巡查即录入”的工作模式,强化服务能力建设,强化与市民的互动、与社会的协同,提升快速回应群众诉求的能力和应急管理的能力,提升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智能化、社会化水平,实现从数字城管向智慧城管跨越。
2、推进智慧政府建设
“智慧政府”是指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知识管理等技术,提高政府办公、监管、服务、决策的智能化水平,形成高效、敏捷、便民的新型政府,如今电子政府到“智慧政府”转变。信息技术能够正真跨越政府内部协同的鸿沟,提高办事效率,从而降低运行成本。同时也促进政务资源的整合和信息孤岛的消减,盘活数据资产,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推动政务信息技术全面应用,提升政府公共服务等自身建设;还可以促进政府和公众互动,让政务透明,帮助政府进行社会管理和解决社会难题,建立公众与政府间的沟通渠道,推进政府信息资源进一步开放共享,开发利用效率倍增,提升为民服务的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3、推进智慧交通建设
当前的大城市普遍存在着交通拥堵、交通管理系统落后等问题。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对交通的有效管理。第一,开发更智能导航系统。先进的导航系统通过完善的传感器网络,建立交通管理的数据,能够实时获得交通信息,包括前往目的地途中的交通事故、施工、拥堵情况,还要能提供最新的天气情况和停车位信息。第二、建立更智能公共交通系统。以公交车辆定位系统为基础,实现车辆的实时调度、自动报站、视频跟踪查询、车辆紧急救援等功能,优化改善城市公共交通运营能力。第三、建立更智能交通服务系统。如电子不停车缴费系统,通过射频识别技术的应用,并通过与电子支付系统的整合,实现高速公路的不停车缴费。第四,开发智慧交通软件,支持手机、电脑、平板等终端下载使用。通过该软件就可以了解当前从出发地到目的地的交通情况,以及最佳选择路径等。
4、推进智慧医疗建设
智慧医疗是医疗信息化的升级发展,通过与信息技术、云计算技术的深度融合,以医疗云数据中心为载体,为各方提供医疗信息技术服务。
篇6
2008年笔者对某市建管中心11个5000万元以上的工程项目进行了调研。调研对象根据合同额大小进行划分,涵盖房建项目3个、市政道路及桥梁7个,围海造地项目1个。由于此次调研的项目都已完工,主要对项目从立项直至竣工决算的批文、合约、招标文件、结算资料进行查看,其中绝大多数档案文件都为纸质材料,虽有专门档案室进行管理,但查阅工作量异常繁重。调研结果发现,11个项目的财务决算都未完成,其中2个项目的施工结算超过合同价的5%,4个项目的用地审批未完成,3个项目的7个各类结算未完成。而这些项目的管理者对存在的以上问题并不了解,这样表现的结果就是项目的管理混乱,条理不清晰,容易产生“烂尾”工程。
2项目信息化管理的解决方案
在了解了我国建设工程信息化管理的现状后,应该能够清晰的认识到目前现状的不足。笔者有幸参与了某市建管中心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软件的研发和使用,该软件简称(GovPM),该软件针对目前信息化管理的不足,提出了以下解决方案。
(1)其系统分四大部分组成:门户网站、业务门户(联合办公系统)、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协同办公系统。其中以工程项目管理系统为主,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模块:前期管理、招投标管理、合同管理、造价管理、计量支付、财务管理、现场管理、后期管理、文档管理和协同办公。以上模块通过对工程项目从立项直至竣工投产进行全过程管理,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体系和管理思想,形成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实时监控工程项目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减少不必要管理环节,大大提高了工程管理的效率。
(2)实现工程文档的电子化管理。
(3)实现工程招标文件、预结算、合约、方案设计、计划、工程款网上审批。
(4)对每一个合同的工程款支付进行监控,对超付情况有提醒。
(5)以项目为中心,建立健全项目的前期计划报建报批数据库、施工阶段进度数据库、项目后期竣工验收移交数据库,方便主管领导查阅、对比。(6)项目按需求和重要性实行远程监控。
(7)使上级主管部门对项目进展情况了如指掌。
(8)进度计划实施情况的提醒功能。
(9)智能手机移动办公平台。以上解决方案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项目管理人员普遍反应日常工作中各种报表繁多,部门之间数据经常无法统一,重复工作量大,同样的数据需要加工多次分别报送不同的部门。同时改进了对项目做到即时监控和动态管理,尤其是投资成本方面。
3项目信息化管理的实际效果
根据某市建管中心使用了(GovPM)信息化管理后,分析了使用信息化系统的管理软件前后实际情况对比。
(1)人力资源节省。实施了信息化管理后三年,某市建管中心的工程管理人员从50多个减少至38个,档案室从4个人减少至2人,人力成本减少了25%。
(2)文档查阅方便可靠。实施了信息化管理后,每个项目完整文档的查阅从2~3小时缩短至3分钟,极大的减少了查阅资料的时间。
(3)规范管理,增加项目管理的透明度。实施了信息化管理后,项目的每个审批程序、过程文件清晰无疑,责任主体清晰,减少了腐败的发生。
(4)联合办公,信息共享,提高效率。实施信息化管理前,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签订合同,需经过拟稿、核稿、谈判、签章至少需要5~7个工作日,而采用了信息化管理后,时间大大缩短,时间仅需3~5天时间。且通过互联网平台,各参建单位可迅速查阅工程的相关资料。
(5)掌握资金动态,加强投资控制。实施信息化管理前,上级主管部门了解某个项目的投资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需要工程人员和财务人员共同编制若干表格进行比对说明。而采用了信息化管理后,系统自动生成的项目资金使用表可以清晰的说明项目立项资金、投资估算、概算、预算、结算、决算的具体情况,避免了超立项、工程款超付的情况发生。
(6)足不出户也能对现场情况了如指掌。实施了信息化管理后,通过互联网、远程监控系统可随时对工程进展情况进行检查跟进。
4结束语
篇7
最近公布的国家“十二五”规划要求,“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运用信息化等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是促进建筑业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与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和核心课题。
早在2000年,原建设部就提出,要运用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系统集成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提高建设主管部门的管理、决策和服务水平,提高建筑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强力推动下,建筑业信息化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由于行业信息化缺乏统一规划,相当多的企业对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仍然认识不够,使整个行业的信息化发展呈现滞后的状况。2007年数据显示,我国大中型施工企业中仅约有20%的企业开展了信息化建设,对信息化的投入平均占企业产值还不到0.1%,信息化水平仅停留在一般的事务处理上。因此,必须进一步提高对加快建筑业信息化建设的认识,积极采取措施,努力完成“十二五”建筑业信息化的任务。
一、信息化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建筑业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其要义在于转变发展的驱动力量,即转变当前主要由资源驱动特别是投资驱动的发展方式,转变为由技术进步和提高效率来驱动发展。其核心问题,就是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以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升国家、行业和企业竞争力。这对于劳动密集、依靠投资驱动、市场竞争激烈的传统产业建筑业尤为重要。
二、信息化是提高建筑市场透明度、规范建筑市场的有效手段
产业制度、企业价值观和行业透明度是决定建筑业发展的三大关键因素。信息化对三大因素都有直接的影响:信息化使产业政策的制定、实施、监管更为科学;建立在信息化基础上的诚信制度、信息高速公开传递方式促使企业坚守道德底线,塑造品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而信息化对行业的透明度更具有极大的作用。借助于信息化,招标投标的信息、投标评标可以更为透明、公开。当前很多省份开展的网上投标、网上异地评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借助信息技术,工程建设所需的建材市场、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更为透明,工程实物量、采购价格、实际成本数据反映及时迅速,一览无遗。信息化对地方保护、行业垄断、违法招标、串标围标乃至贪污受贿等行为都能起到有效的遏制作用。透明化将使竞争趋于公开、公平、公正,将有效阻止不合格竞争者进入建筑市场,遏制恶性竞争状况。
三、信息化是建筑业企业实现现代化管理、增强竞争力的技术支撑
建筑企业信息管理一般分为两大部分:企业总部信息管理系统和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在企业总部层面的信息管理系统,侧重于辅助决策、数据分析和总体协调管理。而项目层面的信息管理系统侧重于过程管理、数据收集和目标控制。信息化建设的过程,就是一次对企业自上而下的管理思维和管理方式的深刻反思和革命化改造,重新打造企业管理体系和流程,从而提升企业现代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存发展根基,是以项目管理为载体。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信息浩如烟海,只有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数字化、程序化、标准化”,完善动态远程监控体系,才能改变目前项目管理中的“因人而异”的弊端,提高企业管理和效益水平。
当今时代,企业的管理已从仅重视企业内部流程型管理,走向面向市场、面向客户、面向合作伙伴的市场化管理体系。而这一体系的建立,必须依赖于现代信息化手段,实现以网络为支撑、专业软件应用为基础、信息资源管理为核心、项目管理为主线的一体化管理,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升服务水平。
四、信息化是建筑业推进工程总承包、实现项目生产方式深刻变革的强大动力
篇8
关键词:大数据;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管理会计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5-000-01
一、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建设的现状
我国在管理会计信息化领域的起步较晚,2000年起一些国外管理会计软件厂商逐渐进驻中国,促使我国少数已经应用管理会计工具方法的单位认识到管理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并主要在成本核算和预算管理等领域开始建设。现今,为了提高管理效率和价值创造能力,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逐步尝试建立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例如运用全面预算管理系统进行预算管理、运用作业成本(ABC)系统进行成本管理等等。
截止目前,相较于西方国家,我国管理会计信息化尽管已有一定发展,但总体而言仍处于低水平状态。大多数企业对于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仅仅局限于单个的管理会计工具,信息未得到有效的整合。据此,财政部于2014年10月27日制定了《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顺应时势的提出了企业要以坚实的大数据为基础,全面推进面向管理会计的信息系统建设。
二、大数据时代推进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建设所面临的挑战
(一)“信息孤岛”问题亟待解决
目前,我国管理会计起步较晚且过于理论化,其信息系统的应用与实际经济情况严重脱节。财政部会计司在《指导意见》的系列解读之五中指出,我国多数企业仍然处于各个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单独信息化的阶段,各信息平台相互之间在功能上不关联互通,在信息上不共享互换,信息与业务流程和应用相互脱节,最终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在这种情形下,企业无法深入挖掘并整合相关信息,管理会计的决策支持功能难以充分发挥,严重影响了企业管理效率的提高。
(二)数据处理技术不完善,缺乏相应软件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量急剧增大并且包罗万象。企业平日获取的海量数据,既有结构化的数据,也有非结构化的数据,需要专业的数据处理技术才能甄别出有效信息。当前,我国应用的管理会计软件多为国外软件。这些软件不仅成本高,而且对我国的使用习惯等实际考虑不足,企业很难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无法有效推动其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
(三)数据信息安全性有待提高
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为了提高管理会计信息化水平,企业在建设信息系统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采用了大量的“对内”数据。这些数据通常蕴含着企业战略投资等商业机密,一旦泄露将冲击企业整体的商业运作,甚至导致企业破产。然而,我国现有的大数据技术并不能对数据进行自动的归类与存储。再加上,信息承载方式具有多样化的特征,导致数据处于分散状态,无法实现全方位的保护,严重威胁了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
(四)缺乏大数据与管理会计复合型人才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若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通过专业人才对纷繁复杂、种类多样的数据进行“提纯”。可见,大数据与管理会计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是提高管理会计信息化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近年来,我国会计从业人员的数量快速增长,但其结构却不尽合理。总体来看,我国在基层从事传统财务会计核算的人员数量巨大,但与英、美等发达国家相比,具备较强职业能力的中高端管理会计人才却严重匮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在大数据时代的建设。
三、大数据时代推进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建设的具体对策
(一)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打破“信息孤岛”的局限
在大数据时代,推进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建设可以保障全面预算管理、成本控制等更加高效、顺畅的运行。为了顺应时势,企业应当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通过全面推动管理会计在本单位的有效应用,从源头上防止“信息孤岛”的出现。另外,对于已经建立能够适应自身发展新需求的子信息系统的单位,应当着重统一各子信息系统的数据标准,加强各子信息系统间的互通互联与数据共享,提高本单位管理会计的信息化水平,打破“信息孤岛”的局限。
(二)与会计软件公司密切合作,开发切合实际的信息系统
由于缺乏合适的国内软件,已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为了紧紧抓住当前大数据下发展的大好机遇,企业应与会计软件公司密切合作,深入挖掘自身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建设的新需求,在合理借鉴国外软件研发经验的基础上,打造真正切合我国企业信息化实际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
(三)进行信息分类,加强信息的安全防护
在推进面向管理会计的信息系统的建设中,数据信息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要确保信息安全,企业应当进行信息分类,严格控制各个可能泄密的环节,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与及时性。另外,企业在加强信息安全防护时,还需要加快对大数据安全技术的研发进程,加大相关人才引进和资金投入的力度,加强网络的安全防护,保证信息时刻处于合法所有者或使用者的有效掌控之下,为推进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提供安全屏障。
(四)注重培养复合型人才,提高对大数据的驾驭能力
根据前述分析,企业若想有效提高管理会计信息化水平,就必须弥补当下大数据与管理会计复合型人才的缺口。国家与企业应注重对此类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进而提高对大数据的驾驭能力。从国家方面来看,可以改革会计职称考试的内容,增添大数据与管理会计的相关题目;也可以借鉴英、美国家的经验,设立专门的与大数据时代背景相契合的管理会计师认证。从企业方面来看,可以加大人才招募力度,缓解此类复合型人才需求的压力;也可以邀请专家来授课,对现有员工进行素质培训。
综上所述,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管理会计既是挑战,更带来了机遇。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应当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从我国管理会计应用的实际情况出发,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卫强.大数据时代管理会计的发展研究[J].财经界,2015(32).
篇9
关键词 农机推广站;服务能力体系建设;农机新技术;推广应用;新疆乌苏;皇宫镇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9-0327-02
皇宫镇位于乌苏市东北21 km处,东经84°47′19.3″,北纬44°30′46.9″,交通方便,理位置优越,全镇人口1.4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2万人,种植面积5 666.67 hm2,主要作物有棉花、小麦、玉米、番茄、葵花等,耕整地机械、化肥深施、残膜回收、化学除草、半精量播种、加压微灌程度分别为100%、95%、100%、90%、98%、90%,小麦收获机械化程度为100%、玉米为100%、棉花为0。皇宫镇多年盛产优质棉,棉花种植是该镇的主导产业,也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重要渠道,随着乌苏市“四区一线”产业化结构布局优化、特色农业种植比重不断增加,农牧民纯收入达到1.5万元。镇农机推广站主要担负全镇农机培训、安全监理、新技术推广、市场监管等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由于乡镇农机服务体系建设资金缺乏,使农机推广站条件极差;办公室设施较差,办公室、培训教室多年失修,产权不清晰,教练场地硬化缺乏资金。以上原因,使农机推广站工作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农机试验、示范、宣传、培训、咨询、服务科学化管理的需求,管理手段落后。
1 乡镇农机推广站服务能力体系建设情况
乌苏市皇宫镇农机推广站(管理)模式是新技术推广、培训、监理、农机管理、市场监管综合设置,推广站属全额财政拨款事业单位,在编人员5人。2011年依据《2011年自治区财政扶持农机化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指南》乡镇农机推广站服务能力建设规定,争取自治区财政扶持农机化发展专项资金20万元,用于乡镇农机站服务能力体系建设,具体内容如下。
1.1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乌苏市皇宫镇农机推广站服务能力体系建设。立项依据:依据《2011年自治区财政扶持农机化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指南》乡镇农机推广站服务能力建设规定。项目建设单位:乌苏市皇宫镇农机推广站。建设性质:新建。建设年限:2011年10―12月。主管单位:乌苏市农机局。建设地点:乌苏市皇宫镇政府院内。项目拟建设的内容:项目资金主要用于修缮办公用房3间共75 m2,教室150 m2,机库,车棚139 m2,教练场地2 000 m2等,建设投资20万元;推广试验仪器8(台)件,投资5.6万元。宣传、培训、办公设备投资4.2万元。投资规模和资金筹措:项目资金总投入29.8万元。资金来源:争取自治区财政扶持农机化发展专项资金25万元,单位筹资4.8万元。绩效目标:达到或基本达到农机推广站二级站标准。
1.2 组织建设
成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由市农机局局长任组长,副局长、各乡镇农机推广站站长为成员,制定详细的《乌苏市皇宫镇农机推广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局领导与实施乡镇农机推广站站长签定项目实施合同书和目标责任书,明确责任关系,把任务具体分解到人,并与成员的工资、奖金、职称晋升等直接挂钩,充分调动项目组成员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加强自治区农机局、财政局、项目任务下达上级部门的联系、协调及市委、市政府对项目的领导,争取领导的支持、指导。作好项目阶段工作总结,保证项目计划有序进行。制定新建《农机推广站服务能力体系建设》标准,充分发挥标准推广站建设的辐射、带动作用。
1.3 项目资金应用与进展情况
整合“乌苏市皇宫镇农机推广站服务能力体系建设”与“乌苏市皇宫镇全丰农民专业合作社”2项项目资金30万元,购置乌苏市皇宫镇人民政府拥有的南侧小办公楼二楼7间(部分)作为皇宫镇农机推广站、皇宫镇全丰农民专业合作社办公室(会议室),面积180 m2;一楼大会议室200 m2,与皇宫镇农技推广站、皇宫镇全丰农民专业合作社共有,作为驾驶员培训教室,科技之冬培训、农机、农艺活动场所,实现资源共享。并且乌苏市农机局与皇宫镇人民政府已于2013年5月21日签订办公用房购置协议书,产权清晰[1-2]。其他设备、仪器引进及机库、教练场地建设资金正在筹建中。
1.4 建设效果
通过“乌苏市皇宫镇农机推广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建设,一是利用项目资金购置了办公室、会议室,使乡镇农机推广站有了固定的办公、培训及一系列活动场所,改善了项目乡(镇)站基础设施及办公条件,充分调动了广大一线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稳定了基层农业服务队伍。二是提高了为农服务办事效率,管理体制不断创新。三是利用乡(镇)站这一阵地,加大农民的培训力度,全面提高了农民的综合素质,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四是乡镇农机推广站建设成为乡镇农机推广、培训、安全监理、农机管理、农机市场监管为一体的综合、高效、规范化标准站,辐射和带动其他乡镇农机推广站向标准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1.5 主要做法及经验
“乌苏市皇宫镇农机推广服务能力体系建设”项目建设因项目资金有限,采取与皇宫镇农技推广站、皇宫镇全丰农民专业合作,项目资金整合的办法,在有限资金情况下,购置了专门的办公室、会议室,有了固定的办公场所,农业技术培训、驾驶员培训、农机户与合作社活动有了一定规模的会议室、教室,实现了资源共享。
1.6 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乌苏市皇宫镇农机推广站服务能力体系建设”与“乌苏市皇宫镇全丰农民专业合作社”2项项目争取2011年自治区财政扶持农机化发展专项资金30万元,远不能够完成该项目(标准文本)和该项目《自治区项目实施方案》拟定的任务指标所需资金,由于乡镇农机推广站、农机合作社底子薄,资金筹措困难,还需上级部门给予支持。
2 农机新技术与新机具的推广应用
乌苏市皇宫镇农机推广站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示范、推广工作主要依照《农业技术推广法》《自治区农机化技术推广项目申报指南》要求,重点承担市农机局推广项目分解任务,结合乌苏市“四区一区”产业优化布局,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中心,以国家购置补贴优惠政策为载体,通过试验、示范、宣传、培训、咨询、服务,把农机科研新成果、实用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提高乌苏市综合机械化水平,提升农业生产中的科技含量,加速农牧民奔小康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近几年完成市农机局交给项目分解任务完成情况如下。
2.1 示范、推广加压微灌及配套机械作业技术推广、大马力轮式拖拉机及配套农具作业技术推广等项目
重点引进2BMK-4型,2BMD-4型棉花高密度铺膜播种机,通过带有铺毛管装置或改制增设铺毛灌装置,大力推广加压微灌节水技术,实现节约灌溉水4 200 m3/hm2,节水40.6%的科学灌溉,改变了传统粗放的灌溉方式、灌溉理念;重点示范、引进73.5 kW以上的轮式拖拉机及配套农具(联合整地机、动力驱动耙),使全镇的整体作业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机组复式作业能力增强。目前,以上2项新技术已经全面普及[3-4]。
2.2 2008―2009年示范、推广棉花一膜8行/6行超宽膜高密度机械作业技术试验、示范
项目实施期示范、引进2BMJ-8型气吸式(机械式)棉花超宽膜机精量播种机5架,示范、推广棉花一膜8行超宽膜精量播种机械作业面积66.67 hm2。栽培模式:15-30-15-45-15-30-15-55 cm,采用1粒盘,实现精量播种48 kg/hm2,采用1、2、1粒盘实现精量播种70.5 kg/hm2;实际保苗株数30万株/hm2,与膜宽1.2 m棉花高密度栽培比较,增加实际保苗株数4.5万株/hm2,并具有提高地温、保墒、精量播种、提高土地利用率、节水效果明显等优点。示范区平均籽棉产量达到5 850 kg/hm2,与对照比较增产1 200 kg/hm2(2009年籽棉平均收购价为6元/kg),可增收7 200元/hm2,实现棉花增产新突破。该项目荣获乌苏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2.3 “棉花双膜气吸式精量播种机械作业技术推广”项目获乌苏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实施期示范、引进2BMJ-型棉花双膜气吸式精量播种机25架,示范、推广面积266.67万hm2,实现播量30~60 kg/hm2,与同样栽培模式半精量播种比较,共节约棉花种子28.5~55.5 kg/hm2,棉花平均增产975 kg/hm2,填补了乌苏市棉花双膜气吸式精量播种的空白。
2.4 “乌苏市废旧地膜回收与利用技术推广”项目示范、推广
秸秆粉碎及残膜回联合作业技术:实施期示范、引进4JSM-1800秸秆粉碎及残膜回联合作业机3架,示范、推广面积1 000 hm2。耕层内残膜回收(清捡)技术,耕层残膜回收率应达25%以上。采用弹式搂膜机,在耕地后或整地前进行地表及耕层10 cm内的残膜回收。采用配置有残膜清捡机构的犁(或联合整地机)在犁地(或整地)作业时,可搂起或拣拾地表、耕层残膜。全镇完成该项目推广面积5 333.33 hm2,占种植面积的95%以上。土壤残膜污染得到了有效的遏制。
2.5 存在的问题
随着地膜栽培技术的应用、普及、延伸和膜上膜、加压微灌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土壤中的残膜留量将逐年递增,土壤污染、环境污染进一步加剧,治理残膜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实施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仍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半精量播种机械作业技术正向精量播种机械作业技术和精准农业过度,精量播种机械推广尚未全面普及,栽培模式有待于进一步创新。收获机械发展不平衡,采棉、番茄收获机械作业刚刚起步。国家补贴、政策支持力度还不够。育苗移栽机械新技术已开始示范、推广;大棚育苗有待加强,近期示范、引进的移栽机械故障多,效率不高,有待于改进、创新。
3 参考文献
[1] 李旭东.国外农业机械化法制建设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农机化研究,2011(12):234-238.
[2] 侯丽秀.浅谈如何做好基层农机推广工作[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1(5):46-47.
篇10
【关键词】以人为本 资源应用 核心
很多学校都随波逐流,纷纷加入了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狂潮中。因此,导致学校在信息化设备增加的同时,管理以及设备运用都出现了混乱,教学方面的资源不足,硬件和软件资源投入不平衡等等许多问题纷纷凸现。再者,信息化设备新旧交替得太快,导致硬件资源贬值速度增加。怎样改善学校信息化应用的瓶颈,建设“以人为本、重视应用、具有校本文化”特点的信息化校园模式,笔者就自身见解,与同行共进。
一、正确对待信息技术给校园教育带来的变化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表明:应该提升教育信息化进程;全面认识信息技术在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革命性影响;应该重点建设教学资源体系、持续完善信息技术应用;加强学生们对于信息技术分析判断以及处理问题的技能。经过学校对管理形式以及教学模式的改革后,信息技术需要将重点放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最后切实放在“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中。其理念即学校的管理需要从操控型转变为民主型,教学形式主要要围绕学生,摒弃以往的注重教师发展的形式,学习需要从同起点步入差异性发展的具有校本文化特点的信息化校园模式。
从操控型转变为开放型,这将深度释放师生在教学中的潜能,开发自我色彩。其实,满足学生成长的需求,是学校教育的价值所在。既然是“满足”,那么围绕学生教学便成为必然。
二、推动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是资源应用
我们在“农远项目”等信息化设备的运用中,一直保持“宁可用坏,不能放坏”的理念,切实贯彻“五进三不漏”的基础要求,全面运用教育资源,使其更加完善地服务于教学,使我市的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展现出较好的发展趋势,应用效益也初露锋芒。
1.营造资源应用环境。一是建立以应用为向导的评价机制。在通常情况下,资源只有在应用中才能体现其价值,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应以资源应用为核心,通过建立以应用为导向的评价机制,来促进信息化资源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为此,我们建立了以学校教学设施、领导管理能力、教师对资源的应用态度、知识水平、技能水平为评价重点的相关制度,借此来有效促使资源在课堂中的利用。
二是发展学校信息化领导力。教育信息化领导力概括来说是指校领导班子作为学校信息化的领导者,在学校建立一定的评价问责制度,并在学校开展好信息化的应用。学校信息化领导力主要应该包括学校信息化发展蓝图的制定、师生信息技术的发展、资源应用环境的构建、信息化成果的测评与研究、信息化发展中的公共关系五个核心层面。增强学校信息化领导力,就需要把信息素质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考虑面向信息化的教师能力发展问题,必须对学校信息化投资系统规划,将信息化建设和学校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将课程改革的要求与信息化教学衔接。这对校领导来说,将是挑战,但是也是时代给我们的机遇。
三是培养教师信息化胜任力。教育信息化离不开教师,因为教师是推动信息化建设的主力军。教师如果自身不具有良好的业务能力,不掌握必须的信息技术,不能算一个称职的教师。要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让每位教师都能熟练地操作计算机,能掌握常用的教学软件,能设计和制作课件,并具备一定的网络维护的能力,最终能达到城乡之间的博客互动。
四是实现“三通两平台”的建设目标。要实现以“建”为核心向以“用”为本转变,推广在实际问题中能够用到的方案,以信息化为基础开展教学和各项工作。要在学习工作中很好地运用信息技术,努力提高每一节课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使教学和学校管理更趋向于现代化、合理化。
2.完善服务体系。关注相关的服务体系,比如说利用管理、技术、资源、培训等各个程序提供的资源支持,对顺利发展学校信息化是至关重要的。一般学校教育信息化的管理层及执行层都是县级教育主管部门,所以,实施以城乡互补、以县为主应该作为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的核心。
一是不断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管理服务模式体系。教育信息化信息要纳入发改委的总体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之中,同时也需要财政部门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障。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做好相应的资金运行管理事项,教育部门则应针对体系本身,不断从法律层面详细分工,加强制度建设,在发改委和财政部门及教育系统的共同促进、支持、合作之下共同建设和完善信息化工程管理体系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