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联求职信范文
时间:2023-03-29 19:34: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联求职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浙江联众卫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9月,设立在杭州市高新开发区内。公司办公场地2300多平方米,研发设备、检测设施齐全,具有独立开发国家级医疗卫生软件的能力,并在北京、辽宁、江苏、安徽等地设立众多分支机构。公司是国内一流的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和服务商,长期致力于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 。
公司员工共335人,大专以上学历占员工总数98%。从事软件技术及医疗卫生专业员工占总人数的96%,教授、高级工程师、硕士多人,有专业的网络高级工程师、思科(CISCO)认证工程师、亚美亚(AVAYA)认证工程师、朗迅(LUCENT)系统集成认证工程师和联想(LEGEND)认证工程师。公司的企业经营理念:和谐发展、团队成长、价值回报、快乐文化。公司注重团队合作、员工知识技能培训和作风建设,建立了各层次人员培训机制并组建了一支集研发、管理、营销于一体的团结高效的人才队伍。公司科研队伍人才结构合理,研发技术水平高,实践能力强,在医疗IT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公司还与IBM、hp、H3C、Inter、AMD、Microsoft、Oracle、Zebra、Lenovo、Sinfor、Rising、Rorke Data等国际知名公司建立了密切的技术合作关系。
公司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制度,在质量管理与产品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均严格按照现代企业的管理办法,并将总的质量目标细化到每个岗位,实行岗位的质量目标责任制。公司制订了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根据公司的规模、人员能力、产品及过程特点,编制了相应的文件,使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树立以用户为关注焦点,理解并满足用户及其他相关方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和期望,赢得用户的满意和信任,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建立、实施并持续完善。
公司长期致力于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多年来自行研发、推广、应用管理软件产品。产品在投放市场使用后均受到广大用户和政府主管部门的高度评价。多个项目列为国家课题 ,电子病历信息系统V2.0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项目 ,其中68项软件产品获得了国家版权局颁发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证书。24项软件产品登记证书,一项专利,发表了数十篇有关论文,10余项软件产品陆续获得国家级优秀产品称号。
篇2
摘要 在现代高强度高对抗的篮球运动中,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对比赛的胜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保证运动员技战术的正常发挥;反之,心理素质不稳定会导致运动员发挥失常。所以,在现代篮球的发展中不仅要培养运动员的技战术,同时要加强心理素质方面的训练。
关键词 运动员心理素质 训练方法
在新时代的篮球运动中运动员不仅具有高超的篮球技术,同时还要具有过硬的心里素质。心理素质的培养对比赛的胜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只是个认识问题、理论问题,更重要的是个训练问题、时间问题,必须从时间上去寻找尽心训练的途径让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得到加强。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沈阳体育学院篮球专项的学生进行研究调查。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中文体育学术期刊和体育著作等文献,获取了近五年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借鉴其中的期刊和著作对本论文进行研究。
2.观察法
在校期间对沈阳体育学院篮球专项的学生进行观察。
3.访谈法
对沈阳体育学院的篮球运动员和教练员进行面放座谈,广发了解我院篮球运动员的信息,为本论文提供现实依据。
二、结果与分析
(一)篮球运动员心理素质培养的意义
篮球运动员专项心理训练是根据篮球运动的特点和竞赛的需要,对运动员施加影响,促使其能在比赛极度紧张的条件下保持与提高自己的情绪状态,具有自己调节的能力,以利发挥运动能力的心理过程。篮球专项心理训练还可以改进球队内部的相互关系,使队员团结一致向着统一的目标努力,保证了球队训练取得良好的效果,从而在比赛中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二)心理训练的目的和任务
篮球运动员心理训练的目的在于发展运动员进行训练和参加比赛所需的心理品质, 克服在训练和比赛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障碍, 激发运动员从事训练和比赛的良好动机。心理训练的任务是:适应能力,特别是比赛活动,保持情绪的稳定性和适应的兴奋状态;对完成技术动作有很好的自控能力;能调节和消除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的紧张状态;能在瞬间做出准确的时空判断和较好的“时机感”;有坚强的意志,在训练和比赛中为实现既定的目标克服困难而努力。
(三)篮球运动员的篮球意识的培养
篮球意识的形成有其独自的规律性,即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从而得到升华。篮球运动员活动过程中都与运动员的观察力、分析判断能力、反应能力、战术思维能力密切相关,这些都是篮球意识活动能力的要素。可见,培养运动员的篮球意识,就是要在训练和实战过程中建立正确的“思维模式”,使其在正确思维模式的引导下不断总结,积累实战经验,巩固正确的篮球意识。
(四)篮球运动员意志品质的培养
在运动动员意志训练过程中使用附加困难的方法
方法原理和主要方向 方法
使用在疲劳背景下延长训练的时间、次数(预先不告诉运动员)和有关的附加作业 1. 克服追加距离段要求,并在成组越野跑结束时超越的定向
2.在比赛训练结束时使用追加时间和阶段,带取胜的定向
3.在杠铃练结束时使用追加的次数,带极限性重复次数的定向
在复杂的自然环境条件下,或使用不习惯的器材和设备进行训练(方向―形成技能的可靠性,培养信心)
1.在不利的气候条件下进行训练
2.在变化很大的条件下,或在山上、在松软的土地上、在使用水阻力的条件下完成周期性训练。
3.从室内转到室外场地进行训练课
4.周期性使用不同质量、重量和不同运动器材的练习
5.带重物跑或跳(铅腰带、加重鞋等)
改变行动的实际条件和空间条件,目的是提高完成的准确性和信心
1.在缩小的范围内投不同重量的运动辅助器具
2.使用狭窄的调高架和撑杆调高
3.在缩小的赛台上进行拳击练习
4.在足球和冰球场地上缩小球门进行射门练习
培养篮球意志品质的方法就是要不断的提高加大困难、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程度的定向。培养篮球意志品质就要系统地增加难度与负荷来组织训练。
(五)篮球运动员心理训练的方法
1.赛前心理训练
赛前心理训练是为比赛做好心理准备,克服心理的不适应性,提高比赛自我调节能力,为比赛打好基础。
(1)根据对手的战术、技术、和心理状态特点制定心理训练
教练员通过假想对手所要采用的战术及相应的心理状态,结合本方的战术和人员部署及队员之间的心里默契、可承受的心理负担的实际,来确定心理训练的内容,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产生积极地心理影响,增加抵御对方心理压力的能力。
(2)根据运动员的心理状态进行模拟心理训练
教练员堆在模拟比赛中暴露的心理障碍,针对性的采取心理调节加以纠正,进行弥补训练从而减少运动员在比赛中失误的次数。在模拟比赛中尽可能的记录和收集各种心理反应,用充足的时间去进行心理调节,让运动员处于最佳状态。
(3)做好比赛环境的心理训练
在比赛临近时,安排运动员到比赛相似的现场去训练是很重要的。但是仅仅靠对自然环境的消极适应是不够的,必须进行有意识的心理训练,加强自我主动地调节,以缩短适应的过程和提高运动员性格矛盾的适应度。
2.赛中心理训练
(1)比赛场上的心理调节训练
在比赛中心理训练目的就是发展和维持赛前的最佳心理状态,并根据比赛中双方心理的变化,采取相应的及调节手段。如在比赛中由于环境的变化、对方战术的变化、双方比分交替上升、比分落后太多等都会对运动员造成心理障碍。这就要求教练员在平时训练中针对队员内心的变化情况,并做好各种心理调节手段以备随时运用。这就需要进行长时期的心理训练,从而达到队员与教练员走之间形成一种默契。
(2)赛场身心恢复训练
在比赛中运动员体力和脑力都消耗极大,尤其是双方实力同等的情况下,消耗量就更大。因此,对原利用比赛间隙进行体力和脑力恢复对比赛的胜负是至关重要的,教练员必须采取心理调节的措施,如注意力转移和精神放松等,来加快运动员能量的恢复,这是坚持比赛并最终取得比赛胜利的重要保障。
(3)赛后心理训练
随着比赛的结束,运动员的情绪不会随着比赛的结束而消散,有的会延续到赛后。有的运动失败后会迁怒于人,推卸责任;有的因为胜利而得意忘形。所以解决赛后运动员遗留的情绪问题。总之,采用有意识的心理训练措施和方法,不能让运动员放任自流。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心理训练是现代化技术发展的需要,运动员心理训练就是对心理活动施加影响的教育过程,使运动员具有提高运动水平所需要的心理品质,掌握自我调整能力,挖掘心理潜力,为在训练和比赛中身体和技、战术的正常或超常发挥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2.做好篮球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训练工作对篮球比赛水平的提高有非常直接的作用。良好的篮球意识和过硬的意志品质是篮球运动员拥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也是取得比赛胜利的关键因素。
3.良好的心理素质需要长期、系统、科学的训练积累而成。
(二)建议
1.篮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是一个教育过程,应遵循自觉自愿、重视个体差异、持之以恒的原则,要根据训练、比赛的不同时期,有重点、有区别地进行心理训练。
2.篮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要有针对性,并且心理训练必须与身体、技术、战术等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
3.篮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遵循一般技能训练的规律,因此,对篮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必须长期、系统地进行方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孙民治.现代篮球高级教程[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2] 李炽梅.篮球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及极其训练[J].体育心理.2003.4.
[3] 刘慧丽.篮球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训练[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4.28.
[4] 朱林凯,王静妍.大学生篮球运动员比赛心理素质培养与训练[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4.12.6(25).
[5] 陈康.关于高校篮球特招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训练[J].西北民族学院学报版.2003.3.47(24).
篇3
所谓心理训练就是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运动员的大脑进行系统的训练,其目的是为了使运动员在紧张、激烈的训练或比赛中获得必要的心理品质和个性心理特征,进而学会在训练或比赛中控制和调节自己的不良心理状态,它也是运动心理学中与运动竞赛联系最为密切的内容之一。
二、心理训练的重要性
心理训练是根据比赛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对青少年运动员身心施加影响,以增强其心理定性,发展和完善篮球运动所必备的心理品质。青少年尚处在发育时期,心理训练对他们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篮球运动是一项对客观依存性强、直接对抗的集体项目,对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要求很高。实践证明,如果篮球运动员心理品质和个性心理特征发展不好,即使身体素质、技战术训练再好,在比赛关键时刻,也难高水平发挥。一些高水平的比赛,往往最后是心理因素起着决定胜负的作用。因此在篮球训练体系中要强调心理训练这一重要环节及其重要性,从而更有效地扩展训练效果和发挥效能。
三、篮球运动员比赛时的心理训练
(一)赛前心理训练。一般情况下,运动员在赛前的体力、技术和战术等方面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可能变化的是以情绪变化为主的不同心理状态变化。而造成赛前不同心理状态变化的原因主要有对竞赛重要性的认识问题和对成功的渴望与失败的恐惧(想赢怕输)。它主要包括的类型:1.最佳竞技状态。这是理想的赛前积极应战的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对竞赛跃跃欲试、斗志昂扬、注意力集中和有适度的兴奋性等;2.赛前的焦虑状态。具体表现为在赛前一段时间生理反应失调,吃不下饭、睡不着觉、身出虚汗、四肢发凉等;3.赛前抑郁状态。这是一种“比赛淡漠心理状态”。这种状态表现对竞赛态度消极、没有欲望、打不起精神、对自己的运动能力产生怀疑等;4.虚假自信状态。这种状态表现于口硬心虚、虚假自信心,实质是认识上的偏面性和心理上的一种恐惧症的反映。为此,教练员要善于引导教育、端正比赛态度,正确分析双方的特点,摆正位置,有针对性进行心理调节。
(二)赛中心理训练。赛中心理状态:篮球竞赛不仅要比智慧、比谋略、比体力、比技术和比战术,而且还要进行心理上的较量。比赛不同于训练,除了要承受更强的身体负荷外,还要承受更强的心理负荷。赛中的心理状态一般有理想的、不良的和恐惧的。常用的心理战术有:知己知彼,避实就虚;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露强藐敌,先发制人。比赛中心理训练的任务是发展和维持赛前的最佳心理状态,并根据赛场双方心理状态变化情况,采取心理的调节手段。在比赛过程中的心理调节是大量的,如由于对方改变战术,往往会引起运动员心理上的不适,在比赛中,当双方的比分交替上升,赛场形势变化较大,运动员因此造成某种心理障碍等。这就要求教练员随时了解运动员内心变化的情况,并准备好各种心理调节手段以备随时运用。因此,在比赛过程中,利用比赛间隙进行体力和脑力恢复是非常重要的。必须适时采用心理调节,如精神放松和注意力转移等,来加强青少年运动员心理能量的恢复训练,这是坚持比赛取得胜利的可靠保证。
(三)赛后心理训练。竞赛结束后,运动员不仅会感到身体疲劳,而且也会体会到心理疲劳。因此,作为教练员在赛后要重视心理恢复。因为赛后的心理训练好与差,直接影响下次比赛的成绩,涉及运动员整个心理状态的恢复和发展,也关系到运动员整个个性的发展和完善。一次比赛的结束,实际上是下次比赛的赛前准备开始。教练员应仔细洞察赛后运动员心理状态的表现,发现好的或不好的倾向和言行,要及时加以调整与恢复。善于捕捉和消除对下次比赛可能产生的隐患十分重要。赛后心理调整的主要意义,在于及时解决和消除直接影响下次比赛以及运动员整个身心健康发展的因素。一场比赛,身心力量消耗巨大,随着身体能量供应的不足,技术动作和战术配合的质量都会因此而降低。随着现代篮球竞赛的日趋激烈,胜负的决定因素,运动员情绪也变化万千,为此重视全面训练中心的心理训练显得格外重要,它不仅影响比赛的结果,而且反映着教练员的智慧才干和运动员的训练水平。
四、结论
根据在训练和比赛中的观察,教练员在比赛和训练中如果对心理训练重视不够,训练中忽视了培养运动员专项运动所需的兴趣、能力、意志、性格等个性心理特征,没有发展运动员所需思维、想象力、注意力、情感、动机等心理品质,到了一定的程度,训练成绩很难再有所提高,比赛中仅凭经验和习惯顺其自然,就事论事临时处置,使运动员缺乏自我调节心理的能力,表现为过度兴奋、焦虑、消极等不良心理状态,比赛顺利就盲目乐观,遇到挫折就信心不足,影响技战术水平的良好发挥。对比赛成绩有很大的不良影响。通过对篮球运动员心理训练的研究,我认为通过各种手段心理训练,有意识地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施加影响,使运动员能自行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能提高训练手段的有效程度,形成最佳的比赛心理状态,发挥最高技术水平,有其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心理训练是长期复杂的工作,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更新观念,正确认识它的作用性,用科学训练取代单纯的经验训练。只要正确认识心理训练的重要性,持之以恒,因人而异,只有这样,才能塑造出一个出色的篮球运动员(队),为我国的篮球事业输送更多的后备人才。
参考文献:
[1] 运动心理学[M].
[2] 少儿篮球运动员心理特征与心理训练[M].
篇4
关键词:零售企业;全球价值链;企业战略;创新;创新战略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特征,表现在那些分散在全世界各地的经济活动开始整合为一体,共同推动全球经济的发展。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生产与贸易全球化的不断加深,世界价值体系不仅在全球地理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垂直分离与重构,而且在价值链上也出现了价值不断向价值链下游流动的趋势。作为产品终端行业代表的零售业,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其产业价值呈现了明显高端化的趋势。
为何零售业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开始不断地影响与控制其他产业,聚集和获取了越来越多的利润,零售企业采取了怎样的创新战略,建立其在诸多消费品产业链上的控制性竞争力,才能实现其自身的快速发展。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涉及到零售业在世界价值体系中的地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本文主要运用全球价值链的动力理论,对跨国零售业驱动的全球价值链进行研究,试图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来解释当前全球零售业价值高端化的现象,并为零售企业创新企业发展战略、谋划抢占全球价值链的高端、扩展企业利润空间,提供一个全球视角的、多维度的分析范式。
一、文献回顾
(一)关于全球价值链的相关研究
价值链是指一个企业用来进行设计、生产、营销、交货以及对产品起辅助作用的各种活动的集合(波特,1985)。20世纪90年代,格里芬(1994)等一些学者将价值链理论直接应用于对全球经济或产业组织的研究,在价值链等理论基础上发展了一种新的研究理论即全球商品链理论(GCC,GlobalValueChain)。由于全球商品链理论在揭示上述众多变化的时候还显得不是很清晰和过于理论化,格里芬(2001)在全球商品链理论基础上又提出了全球价值链理论(GVC),以更加细化、严密地分析价值环节在地理空间上的片断化、价值链的重组、价值链条的协调、价值链的治理、价值链的驱动力、全球产业联系以及产业升级问题。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在《2002—2003年度工业发展报告——通过创新和学习来参与竞争》中对全球价值链定义为:在全球范围内为实现某种商品或服务的价值而连接生产、销售、回收处理等全过程的跨企业网络组织,涉及从原料采集和运输,半成品和成品生产及分销,直至最终消费和回收处理的整个过程。
台湾宏基集团创始人施正荣先生,在1992年为“再造宏基”提出了著名的“微笑曲线”理论,以作为宏基的策略方向。根据全球价值链的几个环节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就全球价值链三个环节(技术环节、生产环节、营销环节)的增值能力而言,这三个环节呈现由高向低再转向高的U形状。
在价值增值链的“微笑曲线”上,研发与服务处于高附加值水平,一般加工制造处于低附加值水平,处于中间水平的是关键零部件加工和销售。因此,由生产制造环节向研发和营销环节的转移是增值能力和分工地位提升的显着标志。生产环节中又可区分为上游的关键零部件生产与设计和下游的加工生产,越接近于上游的生产因其与技术研究的相关性强,从而增值能力越强;接近于下游的生产因其与技术研究的相关性弱,增值能力有限,角色易被替代。
(二)关于企业创新战略的相关研究
根据经济学家熊彼特(1912)的定义,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也就是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弗里曼(Freeman)强调了企业技术创新的商业性转化,并将创新战略按创新时机和创新程度来分类。有“战略管理鼻祖”之称的安索夫(Ansoff)则将创新战略的重心放在战略规划和战略管理上,并根据经营战略对创新战略做了分类。企业创新战略是指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具有重大的、全局性的或者是决定企业发展全局的一种谋划,企业创新战略具有全局性、长期性、层次性和风险性等特征。国内学者研究企业创新战略大多是从某一个角度进行研究的。胡凯、尹继东在对民营企业进行创新战略研究时认为,实施全面创新战略才能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胡凯、尹继东,2006)。杜超的创新战略研究对创新战略技术和市场因素做了基本分类,分为领先创新战略、跟随创新战略、模仿创新战略,并且分析了各自优缺点和适合的企业类型(杜超,2004)。艾志红根据现阶段的国情,认为坚持模仿创新战略,可以发挥后发优势,分析了后方优势的原因的创新战略选择的意义(艾志红,2004)。吴洁琼、王琳琳认为应该根据企业实际发展需要,研究制定出基于企业发展战略的技术创新战略(吴洁琼、王琳琳,2006)。王立军在研究浙江民营企业创新模式时,认为企业应该将提高核心竞争力做为战略选择的目标(王立军,2006)。全球价值链创新是通过价值链上的企业在链接方式、制度安排等方面的创新活动来实现价值增值活动。全球价值链创新分为四种类型:过程创新、产品创新、功能创新、跨价值链创新。(UNIDO,2002)
二、跨国零售商驱动的全球价值链模式
跨国零售商驱动的全球价值链,是指拥有强大品牌优势和全球销售渠道的发达国家零售企业,通过全球采购和OEM生产等组织起来的跨国商品流通网络,形成强大的市场需求,拉动那些奉行出口导向战略的发展中地区的工业化。跨国零售商驱动的价值链主要存在于劳动力密集的消费品产业中,控制着价值链的领先企业以全球零售商为主(图1)。这些领先企业通常没有自己的生产基地,它们通过对产品设计、包装、品牌等的独占方式实现对整条价值链的控制,如服装、鞋帽、农产品等都处于这类价值链中。根据以上全球价值链动力机制理论,本文选取了四家全球跨国零售企业驱动的全球价值链进行了研究。
(一)7-11的全球价值链创新战略
7-11是诞生于美国、在日本逐渐发展壮大的全球最大的便利店,截至2006年,其在全球18个国家、地区拥有约3.4万家连锁店铺。这些店铺主要以两种方式加盟7-11:一是申请者直接利用自己的店铺加盟,被称之为A型契约,即特许经营形式;二是由7-11总部投资设立便利店,被称之C型契约,即委托经营。7-11抢先应用先进的电子科技技术,构建了“生产、销售、物流综合体系”,实现了物流的“共同配送”,并与供应商保持了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团队商品销售规划”共同开发自有商品,从而树立了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凭借这核心竞争力,7-11取得了全球便利店老大的称号,并且在其主导的整条价值链中占据了核心利润环节,对整条价值链起控制与领导地位。
(二)宜家驱动的全球零售价值链
宜家家居是英格瓦•坎普拉德于1943年在瑞典的一个小镇上以文具邮购起家公司,经过短短的60多年的时间,宜家如今已经发展为在全球36个国家与地区拥有265家宜家商场、在9个国家设立35个家具生产部门、雇用近9万名员工的全球最大家居用品零售商(宜家中国网站)。宜家成功的秘诀归功于其在沃尔玛为代表的成本领先路线与以西尔斯为代表的品牌差异路线之外开辟第三条路:既控制品牌又控制成本,品牌与成本两相宜。如果说7-11是通过电子科技技术整合了整条价值链的话,那么宜家则是通过纵向一体化和严格的OEM管理来实现品牌与成本双管齐下,从而控制着整条价值链。
(三)沃尔玛驱动的全球零售价值链
沃尔玛作为多年蝉联全球500强企业宝座的零售大王,其成功的秘诀是众多学者、研究员挖掘与研究的焦点。有人将其归功于其采取的“天天平价”的营销策略,有人将其归功于“领先的全球采购中心”,也有人将其归功于“独特的企业文化”(李刚,2003;吴志华等2007;邹卫东等,2002)。而我们认为,沃尔玛跳过中间供应商直接与生产商交易、先进的全球采购配送中心、天天平价的理念等等,所有的这些都使得沃尔玛树立了其核心竞争力——低成本控制能力,从而令其能在整条价值链中具有绝对的话语权,具有极强的议价能力,进而提高自身的盈利能力。与7-11、宜家相比,沃尔玛在供应商方面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它通过自身强大的商品配送中心,跳过中间商,在全球直接从生产商那采购成本最低的商品,并且逐步通过贴牌开始培养自有品牌商品。
(四)巴黎春天驱动的全球零售价值链
巴黎春天是全球老字号百货商店。面对零售业激烈的竞争局面,巴黎春天集团跳出百货店商品丰富,价格实惠的固有运作模式,开创了专营世界名牌的高档次百货店的创新经营模式。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巴黎春天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通过授权经营的方式抢滩国际市场,成为全球“时尚的领导者”。巴黎春天作为全球百货店的代表,其对整条价值链的控制主要源于其创新的“高档精品百货”的营销定位。通过对进入“春天”的商家的严格筛选与控制,并对商家开展的整体规划与协调,巴黎春天牢牢的把握了其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与前面三家零售企业相比,巴黎春天在整条价值链中更多的扮演着组织与管理的角色,它为各生产商、中间商提供了销售商品的平台,为它们的产品销售进行管理与策划。
三、零售企业全球价值链创新战略的构建
从上面对四家跨国零售企业的分析可以看出,跨国零售企业一方面通过对供应商的选择与控制,整合、优化产品的生产与流通,保证其在价值链中的核心驱动地位;另一方面,通过独特的创新营销模式为顾客优质的产品与满意的服务,实现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高端化。在整条价值链的长短上,存在着是否有中间商的区别:沃尔玛、宜家的全球零售价值链上所有商品都没有中间商,但是沃尔玛的部分商品有贴牌的生产商,而宜家拥有自身的家具设计中心,其部分生产商只是其商品的加工商;7-11的全球零售价值链中部分商品有中间供应商,其自有品牌商品的生产方式是与生产商共同设计与生产的;巴黎春天的全球价值链中的商品供应商既有中间品牌经营商也有品牌生产商。根据最终零售商对其零售商品是否具有品牌拥有权来看,宜家设有专门的家具设计中心,对其所有商品都具有品牌拥有权;7-11与沃尔玛通过参与设计或纯粹的贴牌生产的方式对部分商品具有品牌拥有权;而巴黎春天作为商品经营的管理者,不对任何商品具有品牌拥有权,即不存在着知名的巴黎春天牌商品。
四、结束语
经济全球化时代零售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取决于零售企业的全球价值链创新能力、整合全球客户资源和供应链资源的能力。7-11、宜家、沃尔玛、巴黎春天四家跨国零售企业,制定和实施了全球价值链创新战略,吸引一流供应商和客户进入自身价值链,进而掌握了全球价值链主导权和控制权。
我国零售企业应当努力构建以提升企业全球价值链地位为创新目标的企业创新战略体系,实施流程升级战略、产品升级战略、功能升级战略和链条升级战略等全球价值链创新战略模式,打造具有全球竞争能力的全球价值链,实现零售企业从“商品运营阶段”向“控制全球价值链阶段”的过渡。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Michael•Porter).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5:6-25.
[2]胡凯,尹继东.民营企业的创新战略研究[J].商业研究,2006(352):120-121.
[3]艾志红.坚持模仿创新发挥后发优势[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3-6):101-102.
[4]廖沾.关于技术创新概念的研究[J].云南科技管理,2001(6):33-34.
[5]王立军.浙江民营企业自主创新模式与创新能力提升研究[J].科技与经济,2006(1):22-23.
[6]吴洁琼,王琳琳.基于企业发展战略的技术创新战略研究[J].山东纺织经济,2006(3):51-52.
[7]杜超.创新战略研究[J].技术创新,2004(8):21-46.
[8]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何畏,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9]petingthroughinnovationandlearning-thefocusofUNIDO’sIndustrialdevelopment2002/2003[R].Vienna,2002:107–1161.
篇5
1.1慢镜头展现运动过程
在学习中,很多物理现象都是稍纵即逝,无法观察得到,即使一些能看到的运动过程由于速度太快也无法观察仔细。这样的情况就可以通过计算机处理放慢运动的速度,重现这些物理过程,直观地展现给学生。如在学习加速度的课程中,学生往往无法直观看见速度规律性增加或减少的过程,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小车的运动,慢镜头播放小车的运动,在一个匀速运动的小车上施加一个反方向的恒力,学生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小车在恒力的作用下先做匀减速运动,速度减为零后再沿着作用力的方向做匀加速运动。这样通过计算机展现这些物理过程,并随时对其控制,更容易观察理解。
1.2分解物理现象,重现思维过程
很多物理现象可以分解为单独的简单现象,但这些思维方式方法是抽象的,不可现的,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展示我们的思维。例如在学习平抛运动时,可以将物体的运动曲线投影在x轴与y轴上,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出平抛运动就是一个匀速运动与一个自由落体运动的集合。这样将抽象的思维立体化地展现出来,学生更容易消化。
2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模式的探究
2.1演示与讲解相结合的整合模式
演示整合模式主要是指老师根据课程的需要以及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课件通过多媒体的形式进行展示教学,这种方式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动态地展示给同学,将微观世界宏观地展现出来,将高速度的运动现象以慢速的过程展现出来,突出事物的本性,创造灵活的教学情境,唤起学生的感知。这样的模式往往包括:创设情境—发现问题—实验(或演示)—分析概括几个流程。如在学习《螺旋测微器的使用》一课时,对于中职生来说螺旋测微器属于新仪器,在之前的学习中没有接触过,既不了解其形状也不了解其使用方法。螺旋测微器的实物相对较小,若老师上课拿着实物进行讲解如何操作如何读数,可能只有第一排正中间的同学才能看清。这种情况下可以让同学们了解实物之后通过计算机将课件中的螺旋测微器放大,拖动粗调动点与微调动点来讲解如何读数,最后再让同学们自己练习。这样演示与老师讲解相结合的方式不仅能够做到讲解细致全面,也能够做到生动直观。但是演示与讲解相结合的方式仍然没能跳出老师教授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模式,不能很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2引导与自主探究相结合的整合模式
在中职物理教学中,将信息技术带入课堂,为学生创造新颖的教学情境,老师对学生进行引导式教学,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探究式学习。自主探究的整合模式主要包括: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采集实验数据—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分析与评价几个环节。如在学习《动量守恒定律》一课时,可以让学生自己运用软件制作物理模型。通过《仿真物理实验室》创建一块平板,上面再创建一个木板,设置它们的物理属性,选择考虑重力作用。这样一个模型就建成了,学习过程中通过改变参数来改变物体的运动,观察运动的规律。虚拟的实验可以让学生感受不同的情境体验,在改变参数探究不同状态运动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己收集实验数据,自己发现物理规律,不仅掌握了所要学的知识,也增强了自信心。
2.3利用网络进行拓展式探究的整合模式
网络带给我们的是无尽的信息资源,我们可以利用这些资源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物理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中处处都有物理现象,老师可以指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着手,自己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获取相应的知识,了解其中的物理规律,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在探究、实验中解决问题,在这过程中,老师可以对学生的疑问、难点进行随时的指导,引导他们探究的方向。一个专题的学习过后,让学生撰写探究报告,展示他们的探究成果、过程和仍然存在的疑问,老师对此进行评价、解答。探究式学习更多的是对课堂的延伸,学生在这其中扮演主角,老师是辅助人与参与者。自主的探究式学习不仅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可以在不断的探索与积累之中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篇6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产业升级;研究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2月7日
价值链理论是哈佛管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首次提出的,针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供应环节、原材料的加工、市场营销以及产品服务等多种活动,甚至是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所需要的辅助活动,即战略规划与人力资源等相关内容进行了有效的区分。迈克尔・波特教授认为,上述环节构建了企业价值链,并且在实践活动中,并不是所有环节都会创造理想的价值。而对于生产经营活动来说,却是紧紧围绕实现企业最大化价值这一目标所展开的价值链战略。在国际贸易与劳动分工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教授也突破了企业这一界限,将视野延伸至各种企业间的经济交往层面,价值体系概念随之产生。而价值体系概念和全球价值链概念基本上是相同的。所谓的价值链,主要是以全球角度对产业链条空间配置进行研究,并且将全球价值链理论当作重要基础,这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为研究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升级给予了大力支持。
一、引进全球价值链的电子信息产业链
在生产与贸易实现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价值创造机制也随之呈现出了垂直分离与再构的现象。对于电子信息产业而言,产业分工不断细化,并且由产业之间的垂直分工逐渐转变成了垂直和水平相结合的混合型分工模式,使得相同产业内部产业链条中的不同环节和相同产品多种工序的水平分工更加频繁。在发达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已经将劳动密集型的环节转移到外部,进而为发展中国家的电子信息产业融入国际分工机制提供了更大的平台。而在各个区域中,都有国际电子信息产业价值链的不同环节分布,而且已经构建了区域集聚发展的协同式发展链条。
二、基于全球价值链的电子信息产业升级解构
无论是国家还是地区,其全球产业价值链中的所处地位与该产业的附加价值之间存在直接的联系。所以,为了能够有效地转变其处于价值链当中的被动局面,发展中国家的企业以及产业集群就一定要实现全面升级。在产业升级中,主要包括了四种层次不同的产业升级模式,以下将分别进行阐释:
第一,工艺流程的升级模式。该模式具体指的就是重组生产体系,亦或是对新技术进行合理地运用,实现投入产出率的全面提升,进一步增强自身竞争力,确保生产的过程更有效率。
第二,产业升级模式。这种模式具体指的就是实现产品品种与档次的提高,强化对新产品的研发能力,以保证更好地研发出全新的功能与款式,以质量和价格优势取胜。
第三,功能升级模式。主要指的就是在生产环节,有效地跨越至设计与营销等利润较为可观的环节,经济转变自身在价值链当中的位置。
第四,价值链条升级模式。由一条价值链向另一条全新的且具有较高价值量的相关性产业价值链进行跨越。
针对以上四种不同的产业升级模式,通过实践调查与研究表明,在内部存在固定规律。通常情况下,产业升级的过程都被认为是工艺流程产品升级产业功能升级价值链条升级。但同时,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必然存在的现象就是产业升级越深入,其附加价值也会增加。基于此,经济活动的非实体性亦或是产业空性化的程度也会随之提升。
在国际分工出现转换的背景下,对全球价值链理论的应用,使中国在全球产业转移与竞争背景下,从宏观角度向微观角度过渡,并形成了全新的认识。基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前提下,在产业发展与升级方面,都一定要充分利用区域内部经济合作以及国际经济互动的作用。那么,在全球化生产机制中融入区域产业之后,中国自身资源以及优势如何充分发挥,并促进产业升级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以上对产业升级的规律研究,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电子信息产业的升级进程,能够充分印证这一规律。其中,美国电子信息产业在发展初期,主要依赖的就是自身经济实力,所以实现了该产业全方位的推进目标,并且在当代国际社会环境中处于信息产业价值链的最高端。自1988年后,美国将该产业硬件的中下游以及周边产品转移,同时将发展重点放在技术层次较高的半导体以及集成电路产业方面。当下,美国的电子信息产业致力于功能与价值链条的全面升级。
对于日本来讲,其电子信息产业主要是在二战以后,积极引进了美国的电子信息技术,随后不断发展。而在该产业领域,日本的思想与方法的创新并不明显,但是却致力于对引进技术的有效改进,特别是增强了产品实用性能。而其在工艺流程、产品以及功能升级方面,则主要是基于全球信息产业的价值链所获取的经验。
在我国,台湾电子信息产业的升级则是在美国IT产业转移过程中抓住了不可多得的机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获得了理想的成绩,并且在台湾地区成为首要的支柱型产业。20世纪90年代,台湾的IT产业采用了外包的形式,向大陆地区转移了加工组装这一环节,而自身则是始终将高端全球价值链作为追求目标,实现了产业的全面升级。
三、推进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升级战略措施
根据国际与国内形势的发展情况分析,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不仅要扩大规模,同样应当不断增强产业实力。而为了能够真正地强化电子信息产业,就必须要重视信息产业的升级战略作用。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对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也同样十分关键。在此期间,需要合理地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手段,贯彻并落实产业的升级战略,为创建电子强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积极建构链条长且领域宽泛的综合性管理部门。基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实际应用,信息产业内涵也更加丰富,实际应用的领域更为广泛,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制造、运营以及服务等多方面的融合c互动,最终形成全新的信息产业链。然而,在信息产业与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涉及到了财税、教育与贸易及科技等诸多领域,其中包含了社会与经济等多个方面内容,所以必须要对诸多资源进行有效地整合,确保国家意志的统一,进一步增强宏观调控的力度。站在国际角度分析,绝大多数国家都已经构建政府机构,并加强了管理与引导。对于现阶段国内现行管理机制而言,产业发展始终无法实现长链条与宽领域的目标。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要积极地构建信息产业与信息化综合管理机构。基于此,在地方区域成立相对应的部门,使其具备资源配置以及预算分配等多种职能。针对信息产品制造行业、软件和信息服务行业、信息资源行业以及信息安全行业等予以统一化地管理,为电子信息产业的升级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加大产业扶持重点资金投入力度,并落实集中管理工作。由于电子信息产业的领域广泛且要求资源的集中性,因而必须要明确发展的重点。欧洲地区,将通信、广播以及导航等技术作为重点推进;日本则将彩电与集成电路、数码产品和工艺设备作为重点推进;韩国将移动通信、平板电视以及网络应用技术等相关领域作为重点推进。在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升级战略需要始终遵循基本原则,其中,对有限资源予以集中,并且尽可能地突破发展空间较大的重点行业领域。对以下领域加大投资的力度:新一代的通信、数字设备以及信息家电,未来网络与计算机,实现创新的显示器件与软件,甚至还有电子仪器与军工电子等多种内容。
(三)全面完善电子信息产业政策并贯彻落实。针对既有产业政策,应紧紧围绕所确定的发展目标以及重要领域,科学合理地制定出为产业政策提供扶持的计划,并积极创建多角度全方位政策机制。首先,科学研究并制定出信息产业未来发展战略以及中长期的发展计划。基于此,制定出相应的信息产业扶持政策机制,贯彻并落实关键的计划内容,对产业的发展给予积极的指导,并不断鼓励计算机设计行业的发展,以保证产业的附加值由低向高实现转变;其次,应对采购与产业装备政策进行合理地制定。将WTO规则作为重要基础,给予国产产品一定的政策支持,特别是在政府采购方面,应当适当地加大力度,对民族工业予以全面保护与支持;再次,对扶持政策进行深入研究,尤其是在公司发展过程中,与制造行业以及运营行业相联合,贯彻并落实信息技术的人才培养;最后,对信息产业技术政策予以全面制定与健全,确定出未来的发展重点,正确引导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四)基于企业的产学研资技术创新机制的构建。在电子信息产业升级过程中,企业的创新能力不容小觑,为此,必须要将企业作为主体,构建新型的技术创新机制,为产业升级提供有力保障。第一,对企业的支持力度应加大,并且积极创建技术开发中心,建设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基地;第二,将下一代产品标准的制定与专利申请作为核心,实现产学研资四个方面的有效合作,对国内外企业的合作给予一定的支持,以保证在重点技术领域实现有效突破;第三,创建公共技术的开发平台,加快兼具区域性与行业性的技术开发中心建设,为更好地实现创新奠定坚实基础;第四,积极引进并借鉴现代化技术,不断鼓励企业与跨国公司实现战略性合作,并对全球技术以及人才资源予以充分地利用,一定程度上增强自身的研发能力;第五,企业应不断完善内部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予,为人才的成长营造良好环境,进而培养企业技术的领头人。
(五)升级数字化以促进产业结构的全面升级。实现3C技术与数字化技术的有机结合,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技术和业务间的互相渗透与结合,进而形成复合型产业和业务,实现信息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为产品、功能以及价值链升级都提供了机会。通过数字化的升级来有效升级产业结构,这在产业链机制完善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此同时,全面建设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并不断增强产业链的竞争实力,产业结构的升级同样不容忽视,这同样也是构建电子强国的必要途径。
而产业链的全面建设也将成为产业竞争的核心,所以必须把握数字化发展机会,在核心领域中形成自身独特竞争优势,对产业链的关键环节予以严格掌控,以保证全面建设更加完善的产业链结构,而这也正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在国际竞争当中有效把握主动权与控制权的重要方式。针对具备研发基础且创新空间较大的数字电视与移动通信等多种领域中,应当对技术的研发及推广应用进行综合考虑,进而在网络与装备,甚至是系统建设过程中有机融入关键技术的创新以及产业化,进一步促进集成电路亦或是软件等基础产品的突破性发展。
四、结语
综上,本文针对基于全球价值链的电子信息产业升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对于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不同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升级予以阐述,重点提出了中国在引进全球价值链理论以后的电子信息产业升级战略以供参考。
主要参考文献:
[1]刘芳,郭朝先.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多维度比较分析[J].经济研究参考,2013.51.
[2]李峰,栊路铮李洪敏等.全球价值链下河北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J].北方经贸,2012.4.
[3]胡心泉.关于全球价值链下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升级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8.
篇7
摘 要 在现代高强度高对抗的篮球运动中,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对比赛的胜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保证运动员技战术的正常发挥;反之,心理素质不稳定会导致运动员发挥失常。所以,在现代篮球的发展中不仅要培养运动员的技战术,同时要加强心理素质方面的训练。通过在日常训练中对运动员进行篮球意识的培养、自信心的培养、坚强意志的训练以及模拟训练来加强运动员的心理素质,从而取得优异的比赛成绩。
关键词 运动员 心理素质 训练方法
进入21世纪篮球运动将沿着智博谋深、凶悍顽强、积极快速、机敏多变的方向发展,高强度、高速度、搞体能、高技术仍然是新世纪球队比赛的特点,呈现出智在充实、狠在凶猛、快在敏捷、巧在技艺、精在扎实、变在机动,他们的外延和内涵都将更加丰富,体现出新时代世界篮球运动的新特征。因此,在新时代的篮球运动中运动员不仅具有高超的篮球技术,同时还要具有过硬的心里素质。心理素质的培养对比赛的胜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只是个认识问题、理论问题,更重要的是个训练问题、时间问题,必须从时间上去寻找尽心训练的途径让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得到加强。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沈阳体育学院篮球专项的学生进行研究调查。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中文体育学术期刊和体育著作等文献,获取了近五年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借鉴其中的期刊和著作对本论文进行研究。
2.观察法
在校期间对沈阳体育学院篮球专项的学生进行观察。
3.访谈法
对沈阳体育学院的篮球运动员和教练员进行面访座谈,广泛了解我院篮球运动员的信息,为本论文提供现实依据。
二、结果与分析
(一)篮球运动员心理素质培养的意义
篮球运动员专项心理训练是根据篮球运动的特点和竞赛的需要,对运动员施加影响,促使其能在比赛极度紧张的条件下保持与提高自己的情绪状态,具有自己调节的能力,以利发挥运动能力的心理过程。篮球专项心理训练还可以改进球队内部的相互关系,使队员团结一致向着统一的目标努力,保证了球队训练取得良好的效果,从而在比赛中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二)心理训练的目的和任务
篮球运动员心理训练的目的在于发展运动员进行训练和参加比赛所需的心理品质, 克服在训练和比赛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障碍, 激发运动员从事训练和比赛的良好动机。心理训练的任务是:促进和改善运动员的专门化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心智能力;适应能力,特别是比赛活动,保持情绪的稳定性和适应的兴奋状态;对完成技术动作有很好的自控能力;能调节和消除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的紧张状态;能在瞬间做出准确的时空判断和较好的“时机感”;有坚强的意志,在训练和比赛中为实现既定的目标克服困难而努力。
(三)篮球运动员意志品质的培养
培养篮球意志品质的方法就是要不断的提高加大困难、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程度的定向。培养篮球意志品质就要系统地增加难度与负荷来组织训练。实践证明,在训练和比赛中,教练可以根据情况,设定困难程度,既要增加困难的难度,又能使运动员感到只有经过努力才能实现的可能,只有经过了匆匆困难的磨练才能发展意志品质。关于意志品质培养的方法有以下几点:(1)确定目标,持之以恒。一名优秀的篮球运动员就应该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具有坚持不懈的精神,正在训练中要和意志的培养联系起来。教练员则是通过周密的训练安排,要求运动员认真刻苦的去完成训练任务,有意识、有组织的培养运动员的意志。(2)提高难度,增加负荷。在训练中,教练员针对运动员意志品质培养的要求,有目的、具可行性提高练习的难度,包括外界环境、人为地设置障碍、疲劳状态、消极的情绪等,要求运动员通过努力克服困难完成任务。(3)强化比赛因素,提高竞技意识。竞赛的对抗赋予了运动员相互间较量的意志磨练,以及球员对竞赛胜利的追求,都需要他们运用和发挥自己的能力。所以就要充分发挥发挥运动员的竞争意识,利用比赛去动员他们面对困难、战胜困难。
(四)篮球运动员心理训练的方法
1.赛前心理训练
赛前心理训练是为比赛做好心理准备,克服心理的不适应性,提高比赛自我调节能力,为比赛打好基础。教练员通过假想对手所要采用的战术及相应的心理状态,结合本方的战术和人员部署及队员之间的心里默契、可承受的心理负担的实际,来确定心里训练的内容,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出于优势地位,产生积极地心理影响,增加抵御对方心理压力的能力。
2.赛中心理训练
比赛场上的心理调节训练。在比赛中心理训练目的就是发展和维持赛前的最佳心理状态,并根据比赛中双方心理的变化,采取相应的及调节手段。如在比赛中由于环境的变化、对方战术的变化、双方比分交替上升、比分落后太多等都会对运动员造成心理障碍。这就要求教练员在平时训练中针对队员内心的变化情况,并做好各种心理调节手段以备随时运用。这就需要进行长时期的心理训练,从而达到队员与教练员之间形成一种默契。
3.赛后心理训练
身体、技术、心理的全面恢复,比赛过后运动员的能量消耗过大,身体的能量供应也会出现不足的状况从而技战术的配合质量就会降低。所以,赛后的心理恢复是全方面的。仍然是要通过心理训练的基本方法,结合队员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调节。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心理训练是现代化技术发展的需要,运动员心理训练就是对心理活动施加影响的教育过程,使运动员具有提高运动水平所需要的心理品质,掌握自我调整能力,挖掘心理潜力,为在训练和比赛中身体和技、战术的正常或超常发挥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二)建议
1.篮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是一个教育过程,应遵循自觉自愿、重视个体差异、持之以恒的原则,要根据训练、比赛的不同时期,有重点、有区别地进行心理训练
2.篮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要有针对性,并且心理训练必须与身体、技术、战术等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 孙民治.现代篮球高级教程[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2] 李炽梅.篮球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及极其训练[J].体育心理.2003.4.
篇8
【关键词】乒乓球运动员;青少年;心理素质;训练方法
【Abstract】By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logical analysis and research training game summary, the importance of juvenile table tennis players are summarized. According to the relevant theories of psychology and sociology, the juvenile table tennis players in psychological quality problems are analysized and I pointed out the reasons for these problems. These reasons are nervoustimid and so on. The available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for improving the psychological quality of juvenile table tennis players.
【Keywords】 paddler; teenager; psychological quality; training method
1、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心理特点及重要性
1.1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心理特点
青少年是指满13周岁但不满20周岁的(从生理,心智的发展角度上讲),也就是少年与青年相重合的阶段,处于儿童时期之后,成人之前。这段时期的人多为学生,且也进入人生的转变期,对各种现象比较敏感,心智并没有完全成熟。但在注意力方面已经有了比较好的目的性,稳定性与选择性,特别是对新颖、独特、多样的训练方法很感兴趣,同时也易被一些外在事物所吸引。对于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而言,他们感情较为丰富,对比赛既兴奋又易冲动,常常会因为一分、一局抑或一场比赛的胜负而大喜大悲。教练员在日常训练中对运动员心理训练重视程度不够。
1.2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素质高低,在其从事竞技体育活动时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乒乓球运动中。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运动员在训练中表现出色,具有较高的技、战术水平,但在关键的比赛中,由于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的能力比较差,不能很好的排除外界各种干扰,以致于出现心理紧张,胆怯,头脑短暂空白,过度激动等负面情绪和心理障碍。这就是心理素质差造成的。心理素质训练是掌握专项技、战术的强大的动力,它可以使运动员各种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更好、更快地得到完整与发展,在运动训练或比赛中形成最佳心理状态,从而更好帮助运动员完成训练任务,以及取得理想的比赛成绩。
2、我国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在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
2.1过度紧张状态
由于青少年运动员缺乏比赛经验,缺乏对比赛正确认识,自信心严重不足,训练过度,恢复不好,睡眠不足,对成绩期望度过高,导致在重大比赛中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主要表现为脸色苍白,血压下降,出冷汗,肢体僵硬,求胜欲下降,失误频繁。
2.2过分胆怯
青少年运动员常常会出现胆怯现象,主要是由于运动员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低估对手的能力,给自己造成心理压力,同时参加大型比赛的经验缺乏,对观众、环境不适应等造成的。胆怯表现为大脑控制系统陷入混乱状态,打乱了神经系统的控制,引起机能失调,使运动员在比赛时不能发挥出应有水平。
2.3过度淡漠
青少年赛前淡漠状态与运动员大皮层兴奋过程下降,抑制过强有关。表现为参赛者感觉全身无力,情绪低落,动作缓慢,缺乏信心,反应迟钝,对比赛有畏惧感。
2.4注意力分散
注意力分散就是通常所说的“分心”。青少年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对外界的世界充满着好奇,在比赛中,他们常常会因为一些客观原因而导致注意力分散,如观众的掌声,教练员的举动,赛场中的广告牌等。
2.5过度兴奋
运动员在赛前兴奋的过早,使机体的各方面过早地调动起来,能量消耗过多。主要表现为血压升高,心跳加快,食欲不振,尿频,失眠,急于比赛。虽然在比赛中信心十足,体力充沛,但由于过分兴奋,致使赛中用力过猛,动作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形,球的落点把握不准,很难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不能将比赛的状态调到最佳。
3、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的具体建议
3.1培养青少年乒乓运动员具有良好的参赛动机
在日常的训练中,教练员要重视对青少年运动员进行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的教育。要使运动员从中认识到取得优秀运动成绩不仅仅是对个人,更对家庭,乃至民族,国家都有十分重要且巨大的价值,从而端正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态度。
3.2加强运动员意志品质的培养
在训练过程中,逐渐提高训练难易程度,随难易程度增加,要求运动员通过自身意志努力,来培养青少年运动员顽强和坚韧的品质。勇于超越自我,超越对手。在比赛中出现不利情况下,不气馁,不放弃,顽强拼搏,认真接好每一板球。
3.3集中注意力的训练
注意力的调整能力是青少年运动员的一种重要心理品质,这主要与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训练因素有关。集中注意力的方法有每分必争、克服外界干扰、保持正确的心态。首先是每一分必争。在训练中,尤其在心境不佳,疲劳时,要注意努力克服自己惰性思想,并尽量把训练看作比赛,认真对待,做到每分必争。其次克服外界干扰。在训练中,要有意识的在各种干扰下练球,比如观众叫喊下,灯光刺激下。有意识的克服自己情绪上的波动,特别是急躁发火,害怕示弱等很难控制的心境时,一定要调整好心态。再次保持正确心态。在比赛中,不要过分考虑个人的得失以及和比赛无关的事,要把全部精力投入比赛中去。
3.4模拟比赛场上情况训练
比赛场上许多突况是难以预料的,因此要尽可能地模拟比赛场上的情况进行训练。首先要根据对手特点模拟。模仿对手技、战术的特点以及比赛习惯、风格。其次在不同比赛起点模拟。安排不同比分下的比赛,如6:6,8:8,7:9,10:10。解决青少年运动员在比赛中进入状态较慢,尾局心理压力过大等问题。再次是裁判员误判和错判模拟,裁判员的误判和错判容易让运动员产生不良的心态。对此模拟有助于运动员在比赛中集中注意力,从而克服由此带来的不良影响。最后是场外情景和观众模拟。在训练中应组织一些观众,制造现场氛围,可以起哄,为自己喜欢的球员加油,使运动员犹如身临比赛现场,逐渐养成心无旁鹜、充耳不闻的良好心理品质。
【参考文献】
[1]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302-309.
[2]卢元镇.体育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40-273.
[3]周西宽.体育基本理论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50-60.
[4]季浏,殷恒婵,颜军.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78-188.
[5]体育院系通用教材《心理学》编写组.心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0:120.
[6]周京兰,李莉.乒乓球竞赛过程的心理分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1999,25(4):2.
[7]叶奕乾,祝蓓里.心理学[M].上海:高等学校文教教材,1996:23.
篇9
关键词:手球;模拟训练;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手球学生需要良好的心理品质,针对实践中的问题对如何
用模拟训练法来帮助学生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和实战水平谈一些看法。
一、面对学生心理问题运用模拟训练法,在实践中要具体、灵活、有针对性
1.战略战术的模拟训练
战术是根据比赛双方的情况正确分配力量,充分发挥己方特长,限制对方特长,为战胜对手而采取的合理有效的计策与行动。随着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的提高,高水平运动队之间的竞技能力日趋接近,良好的身体素质、技术水平只有通过一定的战术表现出来才能在比赛中获胜。在距离比赛较近的时间里,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战术模拟训练,并反复强化。赛前充分了解对方人员的配备情况和技术、战术运用情况的前提下,根据预定的比赛方案进行扬长避短和抑制对方战术手段和限制对方发挥技术特长的训练。
组织教学比赛进行实战模拟训练是一种有效的战术训练方法,并且在手球日常训练中得以普遍使用。战术的实质就在于使学生能在比赛中依据千变万化的情况,运用自己已有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最有效地发挥自己身体和技术潜力战胜对方。要使这种潜力得以发挥,学生必须具有较高的战术意识。一个手球学生的战术意识是要求学生在比赛复杂多变、困难的环境下及时准确地观察场上情况,随机应变、迅速而准确地决定自己的行动方案并与同伴协同配合,从而提高战术意识。进行战术模拟训练,一方面提高学生的战术水平使其在实践中的战术运用更合理、更有效;另一方面通过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稳定的心理品质,克服自身的不良情绪,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任务。
2.反败为胜的模拟训练
比赛是为了赢球,手球比赛是在比分交替上升的情况下进行的,有的队员在比分领先的情况下,打得生龙活虎斗志昂扬,而一旦遇到落后的情况,就会变得急躁、消极,对比赛失去信心,影响技战术水平的发挥。
组织打落后球的模拟训练就是要求学生提高心理的适应能力,克服消极情绪,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专门训练打落后球给队员制造困难局面,使学生平时就多经受这种场面的锻炼,这样,等到实战时遇到落后的局面,他们就会沉着应战。
3.冷静面对结局的模拟训练
随着科学化训练的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技战术水平日趋提高,特别是在两个实力相当的球队之间的比赛,胜负往往到临近比赛结束的几分钟,几十秒还未见分晓。如何打好结局,取得比赛的最后胜利,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在每次训练中应加强各种结局的模拟训练。
在模拟训练中按各种结局形势组织比赛。如:按离比赛终了还有30秒、1分钟、2分钟,领先或落后几分,有球权或无球权等情况,使队员熟练在上述各种特定情况下的基本打法以及变化,平时反复强化,学生对这些打法越熟练,信心和适应能力就越强。在结局的模拟训练中学生一方面在技战术上进行演练,另一方面还要学会队员情绪的自我控制。这样在实际比赛中出现离比赛终了还剩几十秒,甚至几秒钟胜负仍悬而未决的情况下,学生就不至于束手无策或急躁不安了。
二、日常训练与比赛实践对心理影响有较大的差异,从而认识模拟训练对提高手球学生心理适应能力的重要性
1.模拟训练,提高机体的适应能力
比赛中学生由于比赛环境、场上激烈的攻防转换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其突出表现为过分激动、注意力不集中、紧张焦虑,大大影响了学生技战术水平的发挥,而日常训练中学生的心理活动和情绪表现较为单一。
模拟训练是把进入赛区或赛中即将出现或可能出现的各种刺激,特别是心理和生理产生的不良刺激进行模拟训练,使学生在类似比赛实践的刺激下,加大加深神经系统的感受,增强大脑对刺激进行加工整合的能力,形成新的适应内外环境的条件反射,从而提高机体的适应能力。
2.科学指导女子手球队员训练的注意事项
科学指导青年女子手球队员训练,要根据她们的人体解剖、生理机能、心理状态、运动创伤等方面的特点,手球专项素质和运动技能及其习得过程的特点。遵循竞技手球比赛要发展体能和体能储备的规律,训练、比赛理念主导规律,比赛、训练紧密结合规律,集体整合训练规律,注重心理训练和作风培养的规律,科学组织训练、指导比赛的规律实施训练。
篇10
关键词:掷实心球;技巧;安全意识
体育是丰富学生学习生活的调味剂,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也随之增加,但在实际训练中,由于学生不注重准备活动,忽视体育技巧的掌握,容易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做好充足准备活动的基础上,强调活动的重点与难点,提升体育教学质量,保证学生的身体安全。本文从初中生头后掷实心球探究体育教学的技巧,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让学生真正掌握投掷实心球的技巧。
一、提高安全意识,做好准备活动
初中阶段的学生不经常锻炼,身体机能有待开发,而且初中时期是学生身体发育、成长的关键时期。因此,上体育课时,学生的衣着应宽松舒适,在体育训练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充足的准备活动,按照音乐节奏,将全身的筋骨疏散开,为即将进行的体育训练做好准备。
二、教师示范动作要领,指导学生正确投掷
头后掷实心球要求学生能够运用自己身体的腿部力量以及腰部的力量一起发力将球投掷出去。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依据学生的身体情况,进行分组、有重点的指导教学,教师首先进行动作示范,投掷实心球时,两脚的前后或左右要拉开一定的距离,身体面向投掷方向稍微向前倾,双手将球举至头顶上方稍微向后仰,全身一起用力把球向前方掷出。再将具体的操作步骤以简洁的语言加以表述,同时以身体动作进行步骤指导,学生展示投掷动作时,教师要仔细观察学生的动作是否规范,一旦发现错误动作要及时进行纠正,防止因动作不规范造成身体伤害。
通过头后掷实心球的体育教学,增强学生对体育的了解,注重培养自己对体育的兴趣,借助体育锻炼发展增强身体素质,锻炼身体机能,增强身体的协调能力,塑造一个健康完美的体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动作指导,规范学生的投掷步骤,使学生对投掷活动有所了解,为以后的体育教学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赵玉春.原地双手头上掷实心球技术教学浅析[J].中国学校体育,2009(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