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的诗歌范文
时间:2023-03-30 03:02: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母爱的诗歌,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清代:黄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译文:把帷帐撩起,因为要去河梁谋生故依依不舍要向年迈的母亲辞别,看到白发苍苍的老母不由泪下不仃,眼泪也流干了。在这风雪之夜不能孝敬与母亲团聚,从而开了这凄惨的分离的柴门远去,养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没有啊。
2、《游子吟》
唐代: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3、《凯风》
先秦:佚名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痊?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译文:飘飘和风自南来,吹拂酸枣小树心。树心还细太娇嫩,母亲实在很辛勤。飘飘和风自南来,吹拂酸枣粗枝条。母亲明理有美德,我不成器难回报。
篇2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待在母亲身边,即使她一个字也不识,即使整天吃红的(注:指高粱饼子。
在你的生命中最荒谬的一天,就算你有一台电动的骗人机器,你也骗不过你的母亲。
我很幸运有爱我的母亲。
就是在我们母亲的膝上,我们获得了我们的最高尚、最真诚和最远大的理想,但是里面很少有任何金钱。
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
我的生命是从睁开眼睛,爱上我母亲的面孔开始的。
篇3
“爱”,爱是什么?爱,是一句温柔的问候。爱,是一个在你无助时,伤心时安慰你的人。爱,心灵受伤的时候一个创口贴。爱,是你心灵深出的一缕阳光。
在世上除了父母的关爱,最宝贵的莫过于程老师对我的关爱!程老师就像我的第二个母亲一样,给了我很多的关怀。
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个在我小学中最重要的时候遇到的老师,一个对我帮助最大的老师——程老师。程老师是在小学5年级转过来教我们班的,那是我们都以为程老师是一个很威严,圣神不可侵犯的老师。是,没但是这只是老师的一面,程老师还有温柔的一面哦。有一次学校组织秋游,大家都去玩‘旋风骑士’,我很好奇也去玩了玩,可没想到那么的吓人,下来以后我一直哭,我看见了程老师飞奔而来样子,忽然我仿佛看到了母亲的身影,心中不由的温暖起来。程老师抱着我一直安慰着我,这时程老师的声音轻得像一阵风,又暖得像冬天里的太阳。让我的那颗浮躁心慢慢的平静下来。那时我见到了一个不同的程老师,一个温柔的程老师。程老师让我的心中激起一层层波浪,不能平静的波浪,我不知道哪个才是真正的程老师,是威严的还是温柔的?或许可能两个都是吧。
我的心把波浪在世界的海岸上冲激着,以热泪再在上面写上“我爱你,这个世界上我的第二位母亲。”
篇4
出庭指证母亲入狱,伤心母亲拒认亲子
1980年,年仅22岁的陕西省平利县女子郭地苹不知道得了一种什么怪病,双臂不停抽筋且不能活动,看了无数家医院,都没查出病因。第二年3月,就在郭地苹感到绝望时,家住湖北竹山县的李传贵,一路行医来到了她家。李传贵凭借祖传的医术和偏方为其免费治疗。在他的精心配药和护理下,郭地苹的双臂果然恢复了。郭地苹对李传贵异常感激,并产生了爱慕之情。
随后,两人结为夫妻。婚后,李传贵在平利县城开起了一家中草药铺。妻子郭地苹先后为他生下了两个儿子,大儿子叫李欣,小儿子叫李保鹏,一家人过着让人羡慕的日子。
然而几年后,李传贵的药铺经营陷入了困难,他的脾气变得越来越坏,动不动就打骂妻子。每次父母打架时,李欣都带着弟弟躲在墙角瑟瑟发抖。
1997年11月中旬,为躲丈夫打骂而外出打工的郭地苹,因放心不下两个儿子又回到了家。可不久,喝了酒的李传贵因一点琐事,用绳子把妻子吊起来打。12月13日下午,郭地苹在床上躺了近两个星期后,到县城桥头买了一包老鼠药,悄悄放进了李传贵最喜欢吃的辣椒酱和菜里。当李欣和弟弟争着要吃菜时,母亲却把他们的筷子挡住。弟弟哭闹不停,郭地苹趁李传贵到厨房去盛饭时,悄悄说:“我在里面下了毒,你们千万不要吃。”
那一瞬间,李欣感到母亲很可怕。几分钟后,李传贵开始浑身抽搐,肚子痛得大喊大叫。郭地苹看到这一幕后,悄悄溜走了,最后是李欣叫来邻居,将父亲送到医院抢救。
接到报案,平利县公安局很快就介入了。面对警方讯问,郭地苹始终否认是自己毒杀丈夫。看着父亲躺在医院昏迷不醒,李欣内心非常矛盾。1998年4月23日,陕西省平利县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案件,庭上,李欣指证母亲毒杀父亲,最后法院以故意杀人(未遂)罪判处郭地苹有期徒刑5年。
母亲被判入狱后,父亲经医院抢救虽保住了生命,却始终昏迷不醒。13岁的李欣内心十分愧疚,希望有一天母亲能理解和原谅自己。他带着年仅8岁的弟弟去投靠亲友,却被赶了出来,只得流浪街头捡废品求生。那个冬天,因弟弟哭着闹着要母亲,李欣只得带着弟弟来到母亲服刑的西安女子监狱。母子见面,郭地苹对小儿子很亲热,却面无表情地对李欣说:“以后你别再来找我。”
李欣原本想带着弟弟在西安火车站附近捡废品为生,希望等到母亲出狱那天求得原谅。然而,一天李欣去买包子时,弟弟说要去重庆,随后竟不告而别。把弟弟弄丢了,李欣心里异常愧疚,发誓要把弟弟找回来。
2002年1月23日,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根据郭地苹的表现,作出减刑释放的裁定。然而,郭地苹出狱后没有回家,而是隐居到了深山。
得知母亲已经出狱,22岁的李欣决定先找到母亲,争取母亲的原谅,然后一起找弟弟。然而,茫茫人海,到哪里去找母亲呢?2003年3月,李欣的寻亲之路,引起了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和重庆电视台《拍案说法》两个节目组的关注,两个节目组带着李欣,一行数人踏上了千里寻母之路。
一个月后,李欣在节目组的帮助下,终于查到母亲已在陕西省白河县清水镇一个小村里安了家。然而,当李欣历经艰辛找到母亲时,他却意外发现,母亲跟一个叫罗光明的中年男人结了婚,身边还有了另一个幼小的生命,是她的养女。
母亲本来就不原谅儿子李欣曾经指证自己的事实,现在又得知他把弟弟弄丢了,她心中更是有许多怨气,她甚至说:“谁叫你把弟弟弄丢了?你自己把他找回来。”李欣知道,经过这么多的事情,他很难和母亲生活在一起了,他只好伤心地离开了陕西。
倔犟母亲病来如山倒,
大难降临儿子担当
找不到弟弟,认不了母亲,李欣只得回到老家湖北竹山县。他先找了一份做药品销售的工作,后又当起了保安,同时照顾着仍在昏迷中的父亲。为省钱,他自己学会了针灸,每天早晚两次按一位老中医的指点给父亲扎针。2006年春节前,昏迷多年的父亲终于醒了过来。这个奇迹让李欣兴奋不已,他决定和父亲一起找回弟弟。
2009年12月27日,李欣清理了自己的存折,发现已经有三万多元钱了,他打算凑足四万元以后,就找一家公司设计印刷寻亲扑克,把失散多年的弟弟找回来。同时,他也希望找回弟弟之后,兄弟俩一起去找母亲求得原谅。
两天后的一个傍晚,李欣下班后刚回到公司宿舍,同事就在对讲机里喊,“李欣,有人找你,速到公司大门。”这么晚了谁还来找自己呢?李欣边往大门赶,边在心里猜测。当他看到来找自己的那个人竟是继父罗光明,心顿时缩紧了:“我妈没出什么事吧?”
“你妈生病很长时间了,现在连床都起不了。”罗光明焦急地告诉李欣。
李欣来不及细问,跟公司请了假,和罗光明连夜往陕西赶去。在路上,李欣从继父罗光明那里得知,母亲出狱后身体一直欠佳,更不幸的是,一场大火将他们住的房子烧得片瓦不留,一家人只得住在村里的公房。继父一直想把她的病情告诉李欣,结果每次都被母亲阻止了。这次,继父是自己悄悄跑出来找到李欣。
篇5
甲:太阳,没有母亲的爱温暖;云朵,没有母亲的爱洁白;花朵,亦没有母亲的爱灿烂。即使世上什么都可以改变,唯有母亲的爱不会变……
乙:享誉五千年文明的华夏儿女,用最动人与华美的诗词歌赋赞美着母爱的力量,把缕缕诗行抒发在历史的星空,幻化成博爱的乐章!
甲:是的,在这乐章里,我们聆听到了母爱的强悍音符与柔美清唱。她创造了所有与生命相关的奇迹。那“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诗句,不知感动了多少中华儿女的心。
乙:那三江四海五湖水,淌不完母亲对儿女的冷暖情长;那三山四岭五岳松,抒不尽儿女对母亲的绵绵情意。母亲,是您,创造了生命最伟大的力量;是您,延续了人性最博大的品格。您就是爱的代名。
甲:母亲节是世界的,今天,我们融入在这块诗的国度里,吸取着先祖们对诗歌文化的博大精深,感怀着古老的“孟母三迁,断机教子和岳母刺字”。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母亲节,是每个民族的,是中国的。
乙:笼罩在这个有着浓郁文化底蕴的诗的国度里,我们畅游在海河畔,让母爱的阳光,温暖一生成长;让母爱的力量,鼓舞创造辉煌。值此《母亲节》来临之际,让我们把心底的颂歌献给您——
甲乙合:母亲!
朗诵阶段串词:
甲: “感恩母亲·放歌心声” 诗歌朗诵会由天津市朗诵艺术/,!/协会、天津市邮政函件局、今晚报文化部、自来水集团、大缘网、天津诗社筹备组等六家单位联合举办。是集诗歌与朗诵艺术的有机结合,朗诵会的举办,经过精心筹备、诗作征集和朗诵人员对朗诵作品的选择,今天会有25个朗诵节目在这里与大家共同分享。
乙:非常值得期待,我们已经跃跃欲试了。我想在座的每位嘉宾都心怀着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和对诗歌艺术与朗诵艺术的热爱相聚在这里,下面,我们把最热烈的掌声献给六家主办单位,献给出席此次朗诵会的所有嘉宾和各界代表,谢谢你们!
__*
结尾串词:
甲:攫一缕五月的鲜花,给母亲编一个五彩的花环,送上最美好的祝福。愿母亲的心情像花儿一样永远快乐绽放,愿母亲的笑脸象花儿一样永远靓丽。
乙:母亲,您是一股清澈的甘泉,我是一棵绿油油的禾苗,您涌进我的心田,将甜甜的泉汁灌输给我,滋润着我。
甲:母亲,您是早晨的太阳,我是一株刚冒出嫩芽的小草,您用柔和的光照射着我,使我生机盎然,温暖着我。
乙:老舍说: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
甲:雨果说: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
乙:摘一颗星,采一朵云,装入思念的信封里,献给您——在这一年中最美好的一天!
甲:品一口海河畔的水,望一眼泥人张的情。诗歌艺术在母亲的怀抱里醉了不老的乡情。
篇6
一、意象的选择
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寄托主观情思。如舒婷《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诗人从不为常人注意的平凡事物中发现美。如“老水车”“矿灯”“路基”“驳船”,这些精心选择的新颖独特的意象,几乎很难在此前赞颂祖国的诗中找出。诗人采用了意象叠加(如老水车、路基、驳船、蛛网、古莲、笑涡、起跑线等等)和强化(如深深、挂着眼泪的、新刷出的等等)的手法,表达出祖国从苦难到新生的发展过程,使不可感的主体的情感,变成了可以用五官感知,看得见(如矿灯)、摸得着(如隧洞)、听得到(如疲惫的歌)的情感,激活了读者的想象,使诗歌更为生动可感。
“祖国”是个抽象的概念,如何让这一概念产生诗意?正如一位俄罗斯作家说:“祖国,就是你的家、我的家、他的家,那亮着灯的窗户……”那么拓展开来就是:“祖国,是祖父老屋后那青翠的竹园;祖国,是家乡小镇那青石板铺就的小路;祖国,是雨点打在门前芭蕉叶上的声音;祖国,是屋檐下挂着的那成串的辣椒……”“青翠的竹园”、“青石板铺就的小路”、“雨点打在门前芭蕉叶上的声音”、“屋檐下挂着的那成串的辣椒”,这些意象赋予了“祖国”这一词语丰富的内涵及诗意。显然选择富有特征的意象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是建立诗意的第一步。
二、意象的表达
选择了新颖独特的意象,还要思考如何表达才能体现真正的诗意。诗要高度地概括生活,这就需要用最精炼的语言去刻画鲜明的艺术形象;诗要抒发强烈的感情,就需要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强化诗的感情。诗歌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象征、对比、夸张、对偶、拟人、反复等。如戴望舒的《雨巷》“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运用拟人手法赋予丁香人形象容颜,从而和“雨巷”、“我”等意象构成全诗美好而朦胧的意境。再如《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每节诗末都用“祖国呵”来抒情,但这四个“祖国呵”所抒之情并不一致,第一个抒发了诗人难以言状的悲哀之情;第二个蕴涵着诗人的几多痛苦和希望,前三个是诗人对祖国母亲的壮丽誓言,第四个是诗人对祖国美好未来感到无比自豪时抑制不住的深情呼唤。这首诗在“祖国呵”的反复中表达了诗人对祖国丰富、细腻的感情,在艺术效果上诗人的感情由低沉叹息逐渐转向高亢热烈,呈现出情感的动态变化之美。
母爱是写作中常常遇到的话题,那么怎样把母爱诗意化?运用修辞把选择好的意象表达出来是体现诗意的正确途径,什么是母爱?罗曼·罗兰说:“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通过仿句练习我们也可以写出诗一般的语句:母爱是在孤寂的深夜里那一杯热牛奶的温暖;母爱是放学时永远驻立于路口的等待;母爱是在我们成功时那缀满欣慰泪花的笑容;母爱是我们因失败而选择逃避时那坚毅的眼神……再把这些动作、语言、神态等进行拓展、细化、延伸,我们的作品也会充满感染力。所以说意象的表达通常要借助修辞来实现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最终才能形成诗意的文章。
三、意象的升华
再美好的意象、再华丽的表达,如果没有真实的情感就缺少了诗意的灵魂,无论怎么写,都只能是一潭死水,不可能成为透着灵气的一泓清泉。如艾青的《北方》,创作于日寇的炮火逼近黄河的时刻,深深的忧愤、饱满的诗情喷薄而出,所以诗中选取的都是灰暗、悲凉的意象,如“暗淡的灰黄的沙雾”、“荒漠的原野”、“颓垣与荒冢”、“孤单的行人”、“有悲哀的眼/和疲乏的耳朵的畜生”,这些灰暗、悲凉、阴郁的意象与诗人的内心的沉重、忧郁、悲凉、压抑之情相映衬,相关照,情景相生,互为交融,产生了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例如《家乡的树》原稿:“家乡老井边上有一棵树,已经很老了,它为爷爷的童年遮风拦雨,为爸爸的童年投下阴凉,也是我童年的港湾。”对家乡老树的深挚感情被写得很平淡,如果能寻找恰当的意象,把对故乡的一片深情投射到能产生温馨、依恋、感激、思念等感觉的物象上,会产生不一样的阅读效果。修改成:“老井边站着一个你/几只小鸡在你的脚边啄食着岁月/你微笑地看着/小猫在你的身躯上小憩/你‘嘘’了一声/怕吵醒了它/村人在树下思考/你投去一片阴凉/你把你印在月亮上/让远方的我 仰头便看见你的笑容”选择独特意象,借用恰当修辞,升华真情实感,诗意便盎然而至。
篇7
①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道德、情感、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查字典解决生字词;熟读课文;以“妈妈,我想说爱您”为题,写一段话,准备在班里交流。阅读冰心表现母爱的诗篇。查阅有关冰心的资料。
教师:查阅有关泰戈尔的资料,多媒体辅助教学。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金色花》
《金色花》的篇幅短小,意蕴丰富。写的是一个假想,“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由此生发想像——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构成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表现了家庭之爱和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体味诗歌感情基调上,控制好语速、节奏和重音,提高朗读质量。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提高感悟诗的能力。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联想和想像在诗歌中的作用。
教学设计
导入
母亲是孕育万物的源泉,是推动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动力。母爱是人类情感中最崇高、最美好的。现在请同学设想向母亲表达爱意的方式,然后以“妈妈,我想说爱您”为题,说一段话。(学生略思考后,2—3名同学回答)同学们说的很好,都向母亲倾诉了自己深深的依恋之情。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表达母子之间亲密感情的散文诗——《金色花》。《金色花》的作者是印度诗人、作家泰戈尔,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叫、沙子》、《沉船》等。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检查生字词(可用大屏幕投影)
朗读课文
教师范读课文(播放音乐配音),学生仿读。(教师的朗读一定要有示范作用,在朗读中把学生带入诗歌的意境。)
(过渡)同学们仿读得很好,自己读一读试试。
学生自由朗读,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一个调皮的孩子的口吻来读。
教师指导朗读:注意重音、语速、节奏、感情(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舒缓、温馨、深情的。但不同的地方,朗读处理方法不同。如果学生读不好,教师要一句一句地教。)
例:“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妈妈不见了孩子,多么着急,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这句应读出妈妈惊喜的语气。
例:“我不告诉你,妈妈。”孩子撒起娇来了,为自己能给妈妈做些好事而高兴,还要对妈妈保密,让她莫名其妙。这句应读出孩子撒娇、调皮的语气。
感知课文内容
[教师导学]
这首散文诗,让我们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爱。在这首表现母子情深的散文诗中,作者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中心人物是“我”,“我”想像变成一朵金色花,在一天的时间里与妈妈三次嬉戏。为什么“我”那么快乐,那么天真,那么活泼,那么可爱?(学生回答:因为孩子沐浴着母爱。)他是怎样回报母爱的呢?
[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提出共性问题。
①“我”通过什么方式来表达对妈妈的爱?怎样表现的?
②“我”为什么想像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那金黄的色彩又象征什么?
③“我”变成金色花为什么不愿让妈妈知道?
④“我”和妈妈各是什么性格?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参与交流
体验反思
(过渡)母爱就在我们身边,她像一股涓涓的溪流时时刻刻地滋润着我们。学习这首诗,你从中感悟到什么?请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
(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感受,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过渡)诗人以其新奇而美妙的想像,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母子情深的故事,现在请同学们再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朗读课文
作业
背诵课文,准备朗诵比赛。
小结
《金色花》是一首很美的散文诗,是一幅耐人寻味的图画。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多读,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文中由“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生发想像,让学生感受到想像的新奇而美妙,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既发展学生的个性,又发展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纸船》
这是一曲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日夜思念的母亲深情的呼唤。在这首诗中,诗人以纸船为题,托物言志,赋予纸船特别的含义。纸船象征漂泊无依的孤独,象征思念母亲、思念祖国的一颗心,象征诗人纯洁、美好的心愿。
教学步骤
导入
同学们,你可知这小小的纸船曾满载着一个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国著名的女作家冰心的作品——《纸船》。1923年秋天,冰心赴美留学,在远离祖国的太平洋上,眼含热泪、专心执着地叠着一只只纸船,然后一个一个抛放在海里。希望总会有一只能漂流到日夜思念的母亲身边。这首诗的独特之处就是以纸船寄托对母亲的眷恋之情,以此展开自己的情思。同学们要想感悟诗人的情感,就要深情地朗读诗歌。
朗读诗歌
①教师配乐范读,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生自由朗读或仿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要求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进入诗的意境,要读得深情、低沉。)
②朗读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划分节奏、划出重音。
(过渡)教师进行朗读指导,学生运用朗读方法再次齐读,直至背熟。为进一步理解诗歌打好基础。
整体感知
教师适时提出: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学生归纳总结)这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母亲的深情呼唤,是献给母亲深情的歌。
[教师导学]
古今中外表达母爱的诗作很多,但这首诗却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诗人以孩子般的纯洁和天真,从儿童的游戏世界找到一个可以寄托对母亲无限思念的物品——纸船,并以此展开自己的情思。全诗共三节,每节各表达了什么内容?
[合作探究]
第一节写叠纸船;第二节写抛纸船;第三节写纸船进入母亲的梦乡。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①你能想像出诗人在什么情形下写的这首待?
②第一节中哪些词语表明诗人对母亲思念之深?
③诗人明知纸船不能流到母亲哪里,为什么还要不停地叠?
④第三节是诗人展开联想,这一想像有何特点?有什么作用?纸船,并以
(教师提出以上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感悟课文,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可参与,学生全班交流。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理解。)
[教师小结]
海浪涛涛,天风吹卷,邮轮在巅簸中驶向一个陌生的国度。诗人此去远涉重洋,相隔万里,何时才能回到母亲的怀抱?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中,没有可以寄托思念的,所以诗人不停地叠纸船来表达对母亲的思念。纸船虽漂不到母亲的身边,但一定能漂人母亲的梦中。这一想像新奇、大胆,充分地写出了诗人对母亲的强烈思念,对母亲深情的爱。
(过渡)诗歌的语言是凝练而含蓄的,要深入理解,就要探究。
问题研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对于不理解的地方,小组内互相帮助解决。有深度、难度的组内不能白行解决的问题,可提出来全体同学共同探讨。(学生讨论,提出共性问题。学生交流,学生只要说的合理,教师都给予肯定、鼓励。)
[教师小结]
这首诗构思新颖,诗人采用托物寓情的方法,感情抒发得既生动、具体,又含蓄、深沉。此外,这首诗的诗行较长,语调缓慢,正与对母亲的绵长思念相协调。
作业
《金色花》和《纸船》这两首诗都借助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请你也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抒发对父母亲的爱。写在练笔本上。
篇8
一、创设情境,营造“美”的氛围
师:最近,我听了一首歌叫《儿行千里母担忧》,很受感动,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仔细听听,感受一下歌曲中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生1:慈祥的母亲。
生2:关爱孩子的母亲。
师:是呀,母爱是伟大的。因此,古往今来,人们对母爱的赞颂从未停止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古诗《游子吟》也是如此。
根据古诗的特点,创设情境是古诗课堂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古诗的特点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美”。因此,只有创设出美的课堂情境,才能相得益彰,收到好的效果。本课一开始就播放歌曲《儿行千里母担忧》,把学生带到母子离别的情境中,找到了古诗教学的切入点。
二、有效诵读,体味古诗的“美”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说明学习古诗的有效方法是读。诵读能体会古诗的句式整齐、节奏明快、音韵优美的特点;还可以品味出古诗诗中有画、寓情于景、思想深刻的特点。可见,古诗教学以诵读为主的做法,遵循了学生的认知心理发展规律。如何有效诵读呢?
第一,明确读的目标。
师:诗人孟郊吟诵什么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古诗,把古诗读通顺,注意把握诗歌的节奏。
指名学生读。教师相机点评:
①你的字音读得真准,如果你把节奏放慢就更好了。
②你读得字正腔圆,节奏也把握得很好。
③你不但读得有板有眼,还融入了自己的感受。
第二,丰富读的形式。
师:老师也很想把这首动情的诗歌读给大家听听。(教师范读)
师:想像老师这样美美地读一读吗?(教师领读)
师:我们一起合作读一读吧。(师生对读)
师:大家一起读一读,边读边根据你的初步理解,想象画面。(全班齐读)
本片段通过教师范读,把握情感基调;师生分层对读,读准节奏;全班想画面齐读,整体感知。这样既丰富了读的形式,又达到把握音韵节奏和情感基调的目的。
第三,理清读的层次。
从读的层次来看,可以分为初读、品读、诵读。初读要求读正确,即读准字音,不读破词语;品读要创设情境,抓住重点词句,读出画面感;诵读要读出诗情,熟读成诵。在品读《游子吟》中,我通过反复的创设情境引读,达到诵读的目的。
师:是啊,儿子走多远,母亲的视线便走多远。沐浴着母爱的阳光,让我们一同道出游子的心声――
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师:用心感受温情,用爱传递感激,让我们倾听心中的爱,高声诵读――
以上教学虽然整个过程都是“读”,但是讲究读的有效性,做到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中表达。
三、自主创造,再现古诗的“美”
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古诗教学也一样,要想让学生理解古诗,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让学生对古诗进行再创造。如,给古诗配上合适的音乐和画面。一首古诗就是一幅画、一段乐曲。学生能找到相应的乐曲和画面就说明他已经充分理解了诗的“情”和“境”。如,在把握诗歌的情感后,播放不同的乐曲,让学生选择一首为本诗配乐。《游子吟》是一首表现母子情深的诗歌,学生对诗进行了再创作,就会对诗有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入情入境也就水到渠成了。还可要求学生创作插图,诠释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含义。这些创作活动,帮助学生理解了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四、丰富积累,鉴赏古诗的“美”
古诗固然美,但是如果离开了人们的欣赏,它的美便无从谈起。第三学段必须培养学生的初步欣赏能力。在《游子吟》一课中,我设计了一个“透过景物悟情”的环节,就是借助插图中小草无法报答阳光的情景来感受诗人那种无法报答母亲的愧疚情怀,效果很好。提高学生古诗鉴赏能力要从两个方面下工夫。
一是丰富古文化的积累。如,在课后拓展孟郊的其他诗歌,如《游子》《别老母》,使《游子吟》的诗画得到延伸,诗意得到了拓展,并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母爱诗篇,诗情得到升华。
篇9
去天堂的路,太黑了,
妈妈怕你,碰了头。
快,抓紧妈妈的手,
让妈妈陪你走。
妈妈,我怕!
天堂的路,
太黑了,
我看不见你的手。
自从,倒塌的墙,
把阳光夺走,
我再也看不见,你柔情的眸!
孩子,你走吧。前面的路,再也没有忧愁。
没有读不完的课本,和爸爸的拳头。
你要记住,我和爸爸的模样,
来生还要一起走。
妈妈,别担忧。
天堂的路有些挤,有很多同学朋友。
我们说,不哭。
哪一个人的妈妈都是我们的妈妈,
哪一个孩子都是妈妈的孩子。
没有我的日子,你把爱给活的孩子吧。
妈妈,妈妈,你别哭。
泪光照亮不了,我们的路。
让我们自已,慢慢地走。
妈妈,我会记住你和爸爸的模样。
记住我们的约定,来生一起走。
(摘自2008年5月24日《参考消息》第7版)
这是一首用血和泪凝成的诗歌。作者用真切感人的语言,为在大地震中遇难的孩子们悲伤,为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震救灾精神赞叹。
“5.12”四川汶川8.0级地震,伴随着天崩地裂,无数生命戛然而止。一个个生命的消失,让我们体验到生命的脆弱;一声声悲痛的呼唤,让我们领会到人间的真情。灾难中的人们用悲怆谱写出人类最壮丽、最无私的、爱的乐章,让我们感受到恐惧、痛苦;也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和爱的力量。
一、真挚的母爱
母爱,是人类最伟大、最崇高的爱。大难来临,不管环境如何恶劣,不管自身多么危险,妈妈想到的总是孩子。“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这急促的呼唤,真切地表现了母亲爱子的急切之情。“去天堂的路,太黑了”,读到此句,更让人伤心欲绝。地震已夺走了孩子的生命,但妈妈依然关爱着自己的孩子。妈妈害怕孩子“碰了头”而提出“让妈妈陪你走”,多么可敬的妈妈啊。我们可以想象,这位妈妈心如刀绞,悲痛万分,但仍呵护着孩子,愿意舍弃生命陪伴孩子。“你要记住,我和爸爸的模样,来生还要一起走”,这是生与死的约定,这是世上最伤情的叮嘱。真挚的母爱,山河也为之动容。仿佛让我们再一次看到,地震中一位母亲用自己的身躯护卫着孩子。妈妈去了,但身下的孩子得救了。包裹孩子的被子里放着一部手机,上面有一条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记住我爱你。母爱,是世间最神圣、最高贵的。妈妈用最朴素的情怀,酿制世上最灿烂的阳光,谱写了世上最感人的篇章。
二、无私的大爱
地震,无情地夺走了无数孩子幼小的生命。生命有限,精神永恒。孩子们在危难面前,是那样的恐惧无助,又是那样的无私伟大。
“妈妈,我怕!”,在墙倒屋塌之时,恐惧充溢于每一个孩子心中。一个“怕”字,真切真实地揭示了孩子们的心理。“我看不见你的手”,也看不见“你柔情的眸”,危难之中,孩子在寻找至爱的妈妈,但由于“太黑”而无法找到。此情此景,让人欲哭无泪。可爱而又可怜的孩子,小小年纪却遭受如此巨大的伤害,怎么不让人泪如泉涌。
“妈妈,别担忧”,多懂事的孩子啊,身受伤痛却宽慰妈妈。“我们说,不哭”,大难时刻,孩子们无比坚强,让人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哪一个人的妈妈都是我们的妈妈,哪一个孩子都是妈妈的孩子”,幼小的年纪,宽阔的胸怀,体现了“老吾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没有我的日子,你把爱给活的孩子吧”,这是无私的大爱,这是人性的光辉。孩子失去了生命,想着的却是别的孩子。这声音是微弱的,却感天动地,激励着每一个活着的人,要用自己的双手,用宽广的胸怀,让痛苦在爱的包围下融化,让失去亲人的孤儿及伤残者在爱的阳光下忘却悲伤,让千疮百孔的灾区早日重现辉煌。
诗歌的悲情感动着每一位读者,同时诗歌的魅力还来自于诗歌的对话形式。母与子两次悲伤对话,悲切地叙说了母子生死别离的情景。这是一次跨越生死的对话,对话包含着“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增添了诗歌悲怆感人的力量。
篇10
儿童诗所特有的含蓄和意境,纯真和自然,给我们带来的审美享受是妙不可言的。儿童诗教学的对象是天真无邪、活泼可爱的孩童,我们要领着这些懵懂的孩子:推开儿童诗的大门,牵着孩子的手,走进儿童诗的殿堂,美美享受这世间最纯洁的语言、最美妙的歌声!推开儿童诗的大门,引着孩子的心,贴近儿童诗的脉搏,轻轻触摸诗情深处那轻盈、空灵的羽翼!
借助多媒体能融声音、图像、文字、动画等多种表达形式于一体的优势,可以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领略儿童诗中的音乐美、绘画美、语言美、意境美。在声音、图像、文字、动画等多种手段营造、渲染的独特氛围中,能叩开孩子心灵的大门,将学生领入诗歌的意境中去,无疑能触摸到诗歌深处情感的羽翼。
一、借助画面,形象感知
儿童诗的语言具有抽象性和模糊性的特点,再加上学生知识储备、生活阅历的有限性,理解、感悟儿童诗对于十岁以下的孩子来说是有难度的。而在多媒体课件中,如果能借助画面,在屏幕上展现诗歌中所描绘的事物,让学生感受能撞击视觉效果的画面,调动学生无所不能、无所不及的联想和想象,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这样就可以将学生引入到与即将学习的内容有关的情景之中,很容易调动学生的思维,将比较容易地体味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在教学三年级的校本教材《童诗如画》中的《母爱》时,我出示了一幅图:母亲拉着孩子的手。这是一个特写镜头,略去了人物的面容、穿着、表情、动作,只有一只母亲的大手握住了孩子的小手。画面一展示在学生面前,就吸引住了所有的目光:那只母亲的手是多么的温暖啊,她的体温传递到了孩子的手心;那只母亲的手是多么的宽大啊,她的博大包容住了孩子的手掌!在这一撞击眼球的形象展示下,学生也被一层无形的母爱暖流荡涤着心扉。一幅图,就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二、借助声音,触发诗情
一首诗,就是一首歌!一首诗,就是一片情!或热情奔放,或悲戚感伤,或激昂高亢,或情意浓浓……无论是哪一种情感,都深藏在文本深处,都回荡在读者心怀。在儿童诗教学中,如果能适时、妥帖地运用好多媒体,以抑扬顿挫、风格各异的音乐为媒介,打磨出艺术化的朗读,就可以把书本上无声的文字语言转化为有声的情感符号。在这一转化的过程中,既能鲜明地勾勒出儿童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又能淋漓尽致地表达出儿童诗作品中强烈的思想感情。声音的介入,不仅能化解教师讲解而无法尽情表达诗情的困惑,而且能深深地感染学生,让他们在忽急忽缓、忽高忽低、忽扬忽抑的声音变化中感知诗的节奏、情感脉络,为触摸到诗情的羽翼开拓出了广阔的思维空间。
在教学《母爱》时,课间的十分钟我就在班级播放了班得瑞的《童年》。这首与诗歌内容及情感相契合的乐曲,先声夺人地一下子就扣住了学生的心弦,使他们的思维、兴趣、情感都集中到我所创设的音乐情境中来了。此时,虽未上课,但情已入境!
在这舒缓柔情的音乐声中,老师声情并茂的导入因为有了音乐的推波助澜,再一次叩击着学生的心扉:当生病卧床,母亲为你倒来热茶时;当获得进步,母亲为你竖起大拇指时;当委屈哭泣,母亲把你搂在怀抱里时……你的心窝里,什么感觉?当林立的小手纷纷举起,一个个带着温情的词语――温暖、甜蜜、快乐、感动、幸福……蹦出时,我知道,孩子们的诗情已经在音乐的催化下融化了。此时,情未至深,但一触即发!
当我出示了整首诗:
母爱,
是一只手,
在我跌倒时,
扶我起来,
给我鼓励。
母爱,
是一盏灯,
在我迷路时,
照亮前方。
母爱,
更是一把钥匙,
打开知识的大门,
让我在书的王国遨游。
《眼泪成诗》的音乐响起,舒缓柔美、稍有低沉的二胡乐曲,似乎在缓缓道来:母爱,也正是如此的深沉!老师的配乐朗诵,再一次将诗情的波澜掀起,孩子们心中荡漾的诗情在不断地升温,不断地涨溢,即将喷薄而出了!他们的眼中闪烁着光芒,他们徜徉在这曼妙的音乐世界中,多么想高歌一曲啊,多么想放声一唱啊!此时,老师适时的点拨即可力鼎千斤,就能水到渠成地引领孩子感悟到儿童诗中蕴藏的情感。此时,情已至深,意韵无穷!
三、源自生活,点石成金
教师的手中应该握着一根魔棒,能点化孩子的生活体验,让其脱胎为耀眼的诗句。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诗的血脉情缘根植在生活中,但又是高于生活的。生活中的点滴感动都可以写进诗里,美妙的诗句其实就来自真实的生活。
- 上一篇:新疆工作座谈会心得体会
- 下一篇:抗美援朝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