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小诗歌范文

时间:2023-03-14 18:50: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普通话小诗歌,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普通话小诗歌

篇1

[关键词]高职院校 普通话 实训模式 改革

[作者简介]王晶(1979- ),女,辽宁瓦房店人,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基础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学教育;冯华(1977- ),男,辽宁丹东人,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基础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学教育。(黑龙江 牡丹江 157041)

[课题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黑龙江省高职院校学生普通话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GZD1211005,项目主持人:王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3-0170-02

当前,普通话已成为人际交往的一张重要“名片”,普通话表达能力强的人在职场中更具有竞争力。职业院校学生出于长远的职业规划和发展考虑,对普通话越来越重视,参加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人也越来越多。然而,由于高职院校对普通话课程重视不够,普通话教学软硬件条件不高、忽视实训环节等因素影响,现阶段高职院校普通话教学效果不容乐观。2010年以来,课题组成员通过一系列的改革与实践,对普通话课程实训模式进行了有效探索,探索出一条实用、快速提高学生普通话水平和职业素养的实训模式。

一、明确课程实训目标,凸显专业特色

普通话课程是为满足高职学生适应岗位需要、社会需求和保障学生可持续发展而开设的一门素质基础课。课程以提高学生普通话水平、语言表达能力和人文素质为中心,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服务。但在实际教学中,普通话课程往往以教师讲授,学生模仿为主,实训内容单一、方式单调、条件落后。与此同时,承担普通话课程的教师缺乏一定的专业背景,相关专业知识缺乏,不能设置紧密贴合专业的实训内容,导致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不能满足用人单位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并没有真正实现普通话课程为专业服务、为能力培养服务的目标。

普通话实训要以素质提高为目标,从岗位需求出发,根据市场对人才能力的需求,明确高职普通话课程以培养“标准语音”“职业口语”和“社会交际”三项应用能力为核心的实训目标。通过与工作过程相结合的实训形式,使学生能熟练运用普通话;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公开讲话时主旨突出、条理清楚、态势语大方得体;使学生具备良好的社会交际能力,与人相处融洽,广交朋友。同时,要围绕学生的职业需求组织实训教学,选择与专业岗位能力相贴近的实训项目。在考虑学习共性要求的同时,注重不同专业的个性要求,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能力因素和岗位需求开展普通话实训,形成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体、以素质提升为核心的普通话实训模式

二、瞄准高职教育特点,拓展实训途径

1.以职业能力、岗位需求为导向,创设仿真实训项目。通过对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和对企业进行调研,确定各专业学生主要就业岗位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使普通话“听、说、读、演” 等能力训练专业化。实训中根据真实的工作环境、岗位需求,借助多媒体教室、语言实训室等先进教学场所,创造图文并茂、生动逼真的实训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主动参与教学,真正改变传统实训的单调模式。另外,实训中可以采用项目教学、分组教学、角色扮演等方式,构建“理论与应用一体化”的实训模式。通过课前演讲、播报新闻、模拟辩论赛等实训活动,锻炼学生听、说、读、演等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2.课堂内外“两手抓”,模拟、实战“双结合”,能力、素质“双丰收”。普通话课的教学内容实践性强,课外实训是普通话实训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锻炼才能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和口语表达能力。课程实训要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及能力安排不同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实践平台。在参加各种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达到课堂开花,课后结果的效果,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融合。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一是与文化素质讲座相结合。普通话实训可以组织策划诗歌欣赏、演讲欣赏、辩论技巧等系列讲座,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进行讲座,使学生感受名家的风采。二是与校园文化生活相结合。教师可与学院团委、学工处等共同组织开展辩论赛、主持人大赛、朗诵会、人文知识竞赛等活动,为学生搭建更大的舞台。三是与学生社团活动相结合。组织学生参加文学社、诗社、演讲协会等社会活动,调动学生实训的积极性。四是与语言文字大赛相结合。组织学生参加中华经典诵读大赛、“夏青杯”朗诵大赛、全国语文规范化知识大赛、原创诗歌散文大赛等社会团体赛事,“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五是与职业资格证书考取相结合。课程实施“证课融合”,将课程与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秘书资格考试、导游资格考试等相融合,这样可以更好地保障学生的优质就业和可持续发展。

3.加强校内“集团式”实训基地建设,打造“教学+服务”两用实训平台。为适应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和能力的需求,普通话课程要在新建、扩建学校广播站、网站、电视台等实训基地的基础上整合资源,全面打造“教学与服务”两用型全真训练平台。通过普通话教师与宣传人员合作、学生实训项目与学院宣传工作对接的方式,实现育人与服务有机融合,达到了“学校、教师、学生”三方共赢的目的。通过这样的实训平台可全面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不同特长学生的积极性,满足学生不同方向的发展需求,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多方面职业素养。

三、完善课程实训条件,拓展实训空间

1.引进先进资源,建设语言类实训室。多媒体教具的使用可以增加实训的趣味性和科学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而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对普通话实训的重视程度不够,资金投入很少,没有单独设立的语音教室或多媒体教室用于课程的实训教学,教学硬件配备不完善。因此,普通话课程必须加大硬件环境和实训室建设,以满足信息收集、名家名篇欣赏、演讲稿写作、演讲训练、辩论赛等实训项目的需要。普通话实训要引进先进的普通话智能测试与学习软件系统,这一软件系统采用了和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完全一致的测评技术,以期为学生提供全真的普通话学习和模拟测试平台。

2.优化实训资源,打造立体化网络实训平台。为保障普通话实训效果,我们需要不断完善和优化实训资源,打造立体化网络实训平台,拓展实训空间。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完善实训资源,实现资源数字化。课程要建立课程电子档案,包括课程标准、课程体系、电子教案、授课计划、实训实习项目、习题库、PPT课件和视频素材库等数字化资源,实现资源的数字化共享,为课程实训提供有力支撑。第二,开通网站、博客和微博,实现资源开放化。普通话实训要充分利用课程网站、博客和微博等开放的网络平台,将课程的各种教学资源,上传到网络,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方便师生交流沟通。学生还可以在开放的平台上畅快阅读,用博客记录心灵文字,与教师、同学讨论交流、相互评价。第三,打造网络平台,实现资源信息化。普通话实训要善于利用学院数字图书馆资源、普通话网上在线测试系统、班级QQ群、电子邮箱等立体化网络载体,指导学生进行信息浏览、资源下载、知识测试、在线问答、作业上传反馈等实训任务。

总之,普通话实训模式的改革探索将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普通话教师应与时俱进,根据专业发展需求,设定实训目标,设置实训项目任务,并结合学校实际实训条件,选择合适的实训模式,整合优化实训资源,搭建创设实训平台。

[参考文献]

[1]郭常亮,戴婕.关于高职《普通话》课程的调查报告[J].职教论坛,2011(5).

篇2

实施刑事案件简易审的基本做法

1.普通程序简易审的适用条件。

顾名思义,简易审的对象只能是可能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本应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刑事案件。简易审最大的特征是简化诉讼程序,因此,必须保证适用简易审不会影响对案件事实的审理查明,这要求适用简易审的案件本身必须是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同时,被告人对指控的犯罪没有异议。其次,简易审的目的是提高诉讼效率,但必须兼顾公正,不能因此而损害被告人的合法权益。被告人作为被指控者,他有权选择最有利于他的审理方式,无论是公诉机关还是审判机关,都不能强迫为之。所以,适用简易审应征得被告人的同意。适用普通程序简易化审理的刑事案件必须同时上述条件,缺一不可。

另外,由于未成年人、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人、聋哑盲人不具备完全的认知能力,他们对自身所处的境遇,被指控的犯罪性质及其行为后果都难以有清楚、准确、完整的理解,为加强对他们的特别保护,对此类人犯罪的案件,不适用普通程序简易化审理方式。

2.简易化审理方式的提出。

简易化审理方式的提出,分两种途径:(1)一般情况下应当由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在征得被告人同意后提出;(2)法院在开庭审理过程中,发现符合普通程序简易化审理条件的,可以适用普通程序简易化审理。法院在开庭审理过程中,发现不符合简易审条件的,应当变更为普通程序审理方式。

3.普通程序简易化审理可以简化的内容。

(1)被告人可以不再就犯罪事实及罪名作供述或辩解;

(2)控辩双方可以就犯罪事实的主要环节和主要情节进行讯问;

(3)控辩双方在出示证据时,可以仅就证据提取的时间、地点、机关、证据的名称和证据的内容作简要说明,不必出示、宣读证据的详细内容;

(4)控辩双方对证明同一事实或内容的多个证据可以一并出示,不必逐一出示或宣读;

(5)控辩双方可以在出示或宣读一组或者全部证据后一并发表对证据的意见,不必一事一证;

(6)控方在发表公诉意见时,可以省略对犯罪事实的综述以及对犯罪构成和法律适用的论证,直接提出对适用罪名和量刑的意见。

适用普通程序简易审取得的成效

1.司法资源的配置更趋合理,缓解了司法资源的不足。

适用普通程序简易审后,案件得到了合理分流。从我院受理案件的具体情况来看,简易程序的案件约占60%,对此类案件,基本上不用出庭公诉。普通程序的案件约占40%,但由于受理案件的基数较大,出庭公诉的压力依然很重。适用普通程序简易审后,此类案件再次得到分化。试行以来,适用简易审的案件数量约占同期案件总量的11.6%,那么,办案人员就可以将办案重点放在剩余的28.4%的案件上。如此,在办案人员一定的情况下,司法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充分发挥了现有司法资源的效能,缓解了司法资源不足的缺陷。

2.诉讼效率得到显著提高,降低了诉讼成本。

适用简易审大大缩短了案件开庭审理的时间,诉讼效率得到显著提高。一些按照普通程序审理须耗时数个小时,甚至一个工作日的案件,适用简易审后,开庭时间缩短了2/3,一些相对比较简单的案件只需要十多分钟即开庭完毕。特别是对一些嫌疑人不认罪,导致案件认定困难的案件,效果尤其明显。例如罗某某抢劫一案,罗某某归案后拒不认罪,同案嫌疑人在逃,赃物也没有缴获,又无其他目击证人,全案有罪证据几乎只有被害人陈述,因此,在认定上难度非常之大。后被告人为换取从轻处理,承认控罪,并承诺适用普通程序简易审,开庭仅用了几十分钟,即审理完毕,大大降低了诉讼成本的耗费。

3.案件质量稳定。

由于普通程序简易审简化部分诉讼程序,被告人亦自愿放弃了部分诉讼权利,是否会导致案件质量出现问题,是大家都比较担心的问题。但事实证明,案件质量并未因此受到影响。从已经办结的案件来看,检、法两家在案件事实、证据的认定以及法律的适用上都是基本一致的,法院也都依法做出了有罪判决。被告人由于认罪态度好,得到了相应的从轻判处,对判决的结果也都比较满意,没有提起上诉的,也没有被害人提出申诉。可以说,普通程序简易审以最简洁的方式取得了最好的法律和社会效果。

现阶段仍然存在的问题

1.适用普通程序简易审的案件数量仍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目前,普通程序简易审的适用还比较窄,与我们的目标尚有较大差距,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1)被告人不认罪,或是对部分事实、定性、量刑情节不予认可。如此,与我们所规定的被告人必须承认指控事实和证据的要求相悖,不符合适用简易审的条件,致使无法适用简易审。

(2)承诺书中声称尽可能使嫌疑人得到从轻处罚,语义含糊不确定,被告人顾虑较大,担心承认指控后得不到相应的从轻处罚,因此,不愿承诺承认指控的犯罪。另一方面,由于现行法律没有规定检察机关是否享有求刑权的问题,而司法实践中也向来没有这样的惯例。因此,案件承办人不敢答应犯罪嫌疑人,在其承认控罪后,一定能够给他相应的从轻处罚,不利于对嫌疑人的说服教育工作。虽然我院在求刑权方面进行了一定的尝试,但由于求刑权涉及的问题比较复杂,因此,这种尝试是保守的,仅是在起诉书中要求法院在法定量刑幅度内量刑。这或者只能说是对求刑权的试探。

2.承诺书要求犯罪嫌疑人承认指控的事实和证据,但缺乏相应的庭前证据展示制度。

由于承诺书不单要求犯罪嫌疑人承认指控的事实,还要求承认所有证据。但实际上,在庭审前,是无法将所有证据出示给嫌疑人的。在这种情况下,有的嫌疑人虽然承认指控的事实,但由于没有看到所有证据,他们担心在其中隐藏着他们所不知晓的对其更为不利的内容。因此,他们不愿适用简易审。例如包某某等四人抢劫一案,嫌疑人虽然承认所指控的事实,但由于担心证据对他们有其他不利的方面而拒绝适用简易审。另一方面,有的同志认为,嫌疑人在不了解证据的情况之下,即便对此做出承诺,同意适用简易审,但由于嫌疑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做出承诺,有违其真实意愿。因此,嫌疑人的承诺内容,不应当包括对证据的承诺,那么,在庭审中,也就不能简化示证和质证的内容。

3.公诉人与法官对简易审的认识不统一,存在许多不协调的地方。

对简易审的适用,公诉人与法官都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双方的看法不统一。因此,在操作过程中,存在许多不协调的地方,特别是某些法官,还是停留在过去的思维中,没有经过细致的讯问,详尽的示证,他们就难以做出判断。所以,在庭审中,经常出现公诉人简化示证后,法官要求重新详细宣读证据内容的情形,不但打乱了公诉人的出庭思路,而且将庭审时间拖得更长,完全达不到简易审的预期效果。同样,某些公诉人对简易审的认识也比较模糊,不顾实际情况,机械地按规定的办法进行简化审理,对一些被告人不予认可的事实、证据不进行详细的讯问、示证。

4.被告人的认罪态度评价在量刑上没有具体体现,难以起到促进犯罪嫌疑人认罪的积极作用。

普通程序简易审的实质是以给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从轻处罚的承诺,换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如实供述犯罪事实的承诺。在如实供述得不到任何好处的情况下,大多数的犯罪分子都会选择不供述的方式。因此,将答应给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好处兑现,是影响、促进其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积极的认罪态度的关键。在现行制度下,我们将给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从轻处罚的承诺分别用承诺书、起诉书等文书形式加以固定,可以说是很大的进步。但如前所述,检察机关没有求刑权,承诺书中只有尽量给予从轻处罚,起诉书中也只有建议从轻处罚的含糊字眼。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而言,这并不能给他们更多的信心和鼓舞。而法院的判决书中,始终也没有对认罪态度进行评价的具体体观,只有认罪态度较好,可以酌情从轻或认罪态度恶劣,可以酌情从重的抽象词句。被告人无论认罪态度如何,都从判决书中得不到体现。这种状况实际上与从前并无多少改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承认控罪也起不到更为积极的作用。

继续探索及发展的方向

1.扩大适用普通程序简易审的范围,更为广泛地适用简易审。

(1)正确理解“被告人犯罪探疑人承认指控的犯罪事实和证据”。实践中,大多数被告人承认主要的犯罪事实和证据,而对某些具体情节予以否认,或者对某些涉及量刑的情节予以否认,或者承认事实,但对定性有异议。对于此类案件,也应当将其列入普通程序简易审的范围。其理论依据在于,首先,主要犯罪事实是案件的定性根据,也是我们认定被告人构成犯罪的事实基础。被告人承认主要犯罪事实,对某些情节不予认可,只要不影响定性,就应当认为被告人承认控罪,予以适应普通程序简易审。其次,从我们对认罪态度的评价机制来看,被告人认罪态度的好坏取决于被告人是否承认主要犯罪事实,只要承认主要犯罪事实的,就认定为认罪态度好而从轻处罚。同理,自然应当认可被告人承认控罪而适用简易审。

(2)充分发挥律师的作用,促使被告人犯罪嫌疑人采用普通程序简易审。律师是法律专业人士,他们知道如何从法律的角度为犯罪人谋求更大的利益。同时,他们所赋有的维护犯罪人合法权益的职责也使犯罪人往往对他们有极大的信任感,对他们的意见也易于接受和采纳。这使律师在缓解检察官与被告人冲突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应当加强与律师的沟通、协调,充分发挥他们促使犯罪人认罪的作用。

(3)加强对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的宣传,使他们对普通程序简易审有正确认识。要保证普通程序简易审的运行,就必须加强宣传,让被告人(犯罪嫌疑人)对普通程序简易审的性质、作用、运行规则有充分的认识,才能让他们在自愿情况下做出正确选择。宣传的方式可以采取印制详细的传单,发给犯罪嫌疑人,或者可以考虑到看守所就普通程序简易审开公开庭,用具体、真实的审判过程加强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的认识。

2.肯定被告人(犯罪嫌疑人因承认控罪而应得的好处,并要求法院在判决书中明示。

首先,取消承诺书中“并使你尽可能得到从轻处罚”的模糊字句,修改为“并保证使你得到从轻处罚”或“并使你得到从轻处罚”。其次,要求法院在判决书中明确表明被告人因承认控罪而得到的从宽刑期。实际上,仅从被告人的角度出发,他能够得到多少从宽刑期,对他选择认罪并不是那么重要,最重要的是他能够确定,他可以以此换取较轻的处罚……

3.设立庭前证据展示制度。

庭前证据展示是保障被告人做出合理、正确选择的基础。但考虑到我国目前的司法现状,完全的证据展示将给指控犯罪带来较大的不利因素。因此,可设立与庭前证据展示相类似的制度,以保障被告人的合法权益。例如,可在证据目录中对证据的内容进行概括性的描述。

4.加强与法官之间的协调,统一检、法两家的认识。

作为一项新制度,必然存在新、旧观念的冲突,也直接导致个体对新制度的认受有快有慢,有先有后。假如作为普通程序简易审的执行者和操作者的法官和公诉人对此认识不一,势必影响到该制度的运行,阻碍其发展。因此,应当加强两家的认识,充分理解简易审的设立目的、意义、运行规则及其合理内核。认识上统一了,做法上才能统一。

篇3

20世纪的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社会也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君主专制成为了历史,新思想广泛传播,文言文变成了白话文。那么谁还会写诗呢?

而今,中国代代相传的传统文化似乎已渐渐被遗忘,乡村悄悄地消失了,高楼大厦似雨后春笋般崛起。谁还记得千年前的礼仪,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的国学儒家文化?谁还记得诗呢?

有人说,现在的孩子个个会背《唐诗三百首》怎么能说不记得诗呢?我想问,孩子会背,他们是自愿的吗?他们又有多少人会写呢?孩子们会背可大人们会吗?那么谁能说我们没有遗忘诗呢?

我们有多少年没有听说出了诗人?不是外国诗,不是冰心、艾青等人的小诗,而是我们曾口口相传的古诗词。大家都夸外国的诗自由随心,写出来痛快,舒服,不似古诗词有那么多的规矩,七言,五言,长调,小令,押韵。麻烦还古板,让现代社会中说普通话的我们根本读不懂,理解不了。可是,我们本不该这样的。外国诗自有它的优点,但古诗词也是十分优秀的!句式的整齐令诗歌充满气势,韵脚的谐调使诗歌让人回味无穷,它同样也能饱含情感,它同样可以自由舒畅。谁又能说传承了多年的古诗词会比他国差?

中国诗歌的情感是丰富的。李白《将进酒》开篇即为惊天长叹,破空而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抒发自己的一腔热血,大志在胸。柳永写道:“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真可谓敢爱敢恨的大丈夫也!精忠报国的岳飞感叹过:“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教导我们时光飞逝,应发奋向上,不要辜负青春的大好年华!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感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关心百姓疾苦的爱国文人的形象。在孟郊“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中看到他的豪迈,乐观。在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中看到他关心天下百姓,不惜牺牲自我的爱民精神。抗金英雄辛弃疾,其词道出了满腔忧愤,一世绝望:“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他的一片忠心让人动容,只可惜壮志难酬!这么多优秀的诗篇,怎能不流传万世,名扬千古呢?那么我们怎能让如此佳作在我们这一代断了传承呢?

我们自小读诗诵词,却只机械地读,木偶似的背,忘了我们因何而读!诗词可以提高人的文化素养,丰富人的精神世界――而更重要的是可以传承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华文明。

每首诗词都是一个故事,每个文人的诗词都自成一个世界,我们怎能不被吸引,陶醉其中?

让我们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在喧嚣的人世间,静静地体会诗词的魅力;让我们拥有一颗诚挚的诗心,用心去热爱,静静地行走在这平平仄仄之中……

篇4

在古代文学教学过程中,“史”和理论的讲授固然少不了,但作品的赏析理解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更加重要。因为,作品的理解记忆正是进一步学习掌握文学史的基础。离开了一首首具体作品,文学史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笔者在多年中国古代文学课程讲授过程中发现,学生们如果只是死记硬背文学史上的某个概念,或某个作家的艺术成就、某种文学现象的价值和意义,那么这种记忆往往是暂时记忆。随着考试结束,学生们也就把死记硬背的东西还给老师了。更不用说一两年之后,他们还能掌握多少文学史的知识。而反过来,如果学生们真正读懂了一首优秀的作品,从心底欣赏它、喜爱它,并把它背诵下来,那么这种记忆往往是永久性的。多年以后再提起某首作品,仍能眉飞色舞,娓娓道来。而且,背诵了一个作家的多首代表性作品,再来理解这个作家的艺术成就,则是水到渠成之事。要想学好中国古代文学,理解记诵大量的作品也就是必不可少的了。既然理解记忆作品这么重要,那么采用怎样的方法才能更好实现这一目标呢?笔者以为,“吟诵”正是达成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甚至可以说,是最重要的手段。当今全国高教系统都在推进教学改革,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层出不穷。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不应该忽略或忘记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从这个意义上说,笔者提倡是恰恰是“复古”。当然,需要说明的是,笔者所说的“复古”并不是简单地照搬照抄古人,更不是食古不化。而是像唐代的陈子昂和李白那样,“以复古为革新”,通过创造性的继承和借鉴古人的优秀成果,来为当代服务。吟诵是中华古老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也被称为一门绝学,曾延续数千年而不衰。然何为“吟诵”?却至今未有较为明确的解释。笔者曾在南京师范大学求学期间向陈少松先生学习过吟诵的一些基本知识。陈先生的说法是:“传统的吟,就是拉长了声音像唱歌似地读;传统的诵,就是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读。”[1]

陈先生给吟诵下的定义说出了吟诵的一些基本特点,但仍然不够具体。而在更早的时候,著名的语言学家、音乐家赵元任先生曾对“吟诵”和“吟唱”进行过更为细致的区分:“吟唱。这是一种运用语言的风格,它既不是声调和语调的数字合成,从而产生一种通常的语言,也不是具音乐旋律的歌唱,它是介乎这两者之间的东西,它主要基于语词的词素的声调之上,并以固定的方式为其说话的特点。……由于吟唱完全取决于声调,所以每种方音自然都有其不同的吟唱方式。”“吟诵基本上取决于声调,但又不十分明确。假如有了特定的语词,它们的声调只允许有限的变化。在这个范围内,念或吟诵的人经过较多的倾听和练习,就可以即兴吟诵,但一般不即兴吟诵,而且每次吟诵同样的文本时不能重复相同的调子。”[2]在赵元任先生看来,吟诵与吟唱相比,在声调上具有一定的不固定性,但又不同于完全的即兴发挥,介于吟唱与朗诵之间。以上两位先生的观点都给笔者以极大的启示。但笔者以为,在当代高校古代文学教学中,对于“吟诵”的定义不能过窄,我们更应该提倡一种广义的吟诵概念。这个概念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吟唱、吟诵以及朗诵。对于高校中文系的学生来说,他们所关心并不是“吟诵”概念本身学术意义上的探讨,而是这种学习方式对提高文学作品鉴赏分析能力的作用。所以笔者认为,吟唱、吟诵、朗诵都是古代文学教学中所需要的,三者若能结合起来加以运用,则可以取得更佳效果。吟诵对于古代文学,特别是诗词学习的重要性,是由古典诗词本身的特点决定的。早在《尚书•尧典》中就有“诗言志,歌永言”的说法,“永”也就是“咏”,指延长诗的语言,徐徐吟诵,以突出诗的意义。

《毛诗序》又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3]诗歌是人的真情实感的外化和抒发,而“咏歌”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实现诗歌的抒情效果。《汉书•艺文志》则进一步阐述道:“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诵其言谓之诗,咏其声谓之歌。”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曰:“倍文曰讽,以声节之曰诵……诵非直文,又为吟咏以声节之……”可见,歌咏吟诵的赏读方式正是由诗歌自身特点所决定,诗歌需要吟诵,诗歌离不开吟诵。如果吟诗吟得好,甚至能产生出人意料的作用。《孔子家语•困誓》中就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孔子之宋,匡人简子以甲士围之。子路怒,奋戟将与战。孔子止之曰:“恶有修仁义而不免世俗之恶者乎?夫诗书之不讲,礼乐之不习,是丘之过也,若以述先王,好古法而为咎者,则非丘之罪也。命之夫。歌,予和汝。”子路弹琴而歌,孔子和之,曲三终,匡人解甲而罢。可见诗歌经吟唱之后所产生的感染力是何等惊人,竟能让战争消弥于无形。当然,很多学者认为《孔子家语》是伪书,笔者在这里也不指望让吟诵去消灭战争,但这个故事还是提示我们,应该通过吟诵去提高高校古代文学课的教学效果。其实不止诗词,吟诵同样也是学习文章的好办法。

清代著名桐城散文家姚鼐在《与陈硕士札》中说过:“大抵学文者,必放声疾读,又缓读,只久之自悟。若但能默看,即终身作外行也。”刘大魁在《论文偶记》也说:“歌而咏之,神气出矣。”在桐城派散文家们看来,吟诵歌咏于学习散文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只能“默看”,那么终身都只能是个外行。在姚、刘二人的基础上,张裕钊在《答吴挚甫书》中总结出了有名的“因声求气”说:“古之论文者曰,文以意为主,而辞欲能副其意,气欲能举其辞。譬之车然,意为之御,辞为之载,而气则所以行也。欲学古人之文,其始在因声以求气,得其气,则意与辞往往因之而并显,而法不外是也。……夫作者之亡也久矣,而吾欲求至乎其域,则务通乎其微。以其无意为之而莫不至也。故必讽诵之深且久,使吾之与古人祈合于无间,然后能深契自然之妙,而究极其能事。……故姚氏暨诸家因声求气之说,为不可易也。”古人的这些说法对我们今天学习吟诵、运用吟诵都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二、吟诵在古代文学教学中的作用及具体要求

吟诵在高校古代文学教学中的作用十分明显,具体说来主要包括这样三点:

(1)改革传统的教学手段,丰富教师课堂教学方法。在传统的古代文学课堂教学中,往往是由教师在板书或幻灯片的配合下,逐一讲解作家的生平、作品的主题思想内容、艺术特点,最后再归纳作家的艺术成就。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四平八稳地讲,学生无精打采地听,教学效果往往不理想。如果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加入吟诵这一环节,则可以起到变换课堂教学节奏的作用,对学生的听觉产生刺激,并产生一种新鲜感。从心理学的角度说,人们总是愿意关注新颖的事物。在传统的古代文学课堂教学中加入吟诵这一环节,无疑是对课堂教学手段的丰富,同时也符合当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趋势。

(2)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在师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吟诵不光是教师吟或放音像资料,更需要全体同学的参与。由于吟诵需要发声,而且是在众人面前发出声音,这就会让参与其中的每个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自身的能力。而且这种能力不仅是声音的能力,更是一种包含自信心、表现欲以及对作品深入理解的综合能力。在吟诵的过程中,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之中提高了对古典文学作品的理解赏析能力,并且展现了自我,提高了自信心。

(3)丰富学生课余自学的方法和手段。对于大学中文专业学生来说,课余自学这一块往往显得比较薄弱。与理工科学生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做实验不同,中文专业的学生课余时间相对比较“自由”。于是就出现了平时玩,考前突击复习背诵的不正常现象。这时当然存在一个学习自觉性的问题,但不可否认,“看书”的枯燥性也是学生不愿主动自学的原因之一。尤其是古书古籍,看起来难免会有艰涩之感。而且,“看书”往往容易受到客观环境的制约,必须在一个相对安静封闭、无人打扰的环境里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大学宿舍显然不具备这样的环境,而学校图书馆紧张的座位也限制了学生看书的时间。在多了吟诵这个学习手段后,学生课余自学古典文学的空间就大大拓展了。不论是走路、运动,或是茶余饭后,都可以较为自由地进行吟诵学习,这无疑可以更好地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自学,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既然吟诵对教学有这么大的促进作用,那如果运用好它也就显得十分关键了。在笔者看来,具体的要求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自身要提高对吟诵教学的认识,要清醒地意识到吟诵是古代文学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而绝不是什么落伍或过时的东西。无论是朗诵、吟诵还是吟唱,都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在高校古代文学教学中,教师要大胆、自觉地对其加以运用,并不断总结经验,把握规律,让吟诵这一古老传统在当代高校教学中焕发出新的风采。第二,尽管吟诵并无完全通行的格式可言,但一些基本的规律还是必须掌握的。比如,在处理音长音高、平声与仄声关系时一般应遵循如下原则:(1)“平长仄短”。就是说,平声字要读得长一些,仄声字要读得相对短一些。(2)“平低仄高”。就是平声字读起来相对低沉,而仄声字读起来应比平声字更加高亢响亮。关于这一点,有些学者提出了不同意见,甚至认为应该是“平高仄低”。这种争论产生的主要原因其实是中国中古以来语音体系的变迁。唐宋时代中国人说话分为“平上去入”原则,而元代以后,慢慢演变为今天的普通话四声。语音体系不同,用来读诗词的效果当然也有区别。笔者认为,我们今天在吟诵时还是要尽量遵循“平低仄高”,这样可以更好地体会古典文学作品特有风味。(3)“平直仄曲”。平声字在吟诵的过程中,音高的变化较小或不明显。而仄声字在读的过程中,音高往往会有比较明显的变化。明代释真空的《玉钥匙》歌诀曾经这样描写过四声的读法:“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所谓“声音平道”,就是音高的相对稳定;而对于上、去、入这三个仄声来说,诵读过程中音高往往有明显的变化。

除了音长、音高、平仄,节奏也是吟诵教学中必须强调的。对于一首作品来说,能否准确地读出它的节奏,不仅仅是个“美感”的问题,更关系到对它的理解与掌握。在笔者看来,散文、古体诗的节奏与近体诗、词、散曲的节奏是不同的,吟诵的要求也不一样。对于近体诗词来说,作品中每一句自身的节奏较为重要。(1)五言近体诗。每句的节奏应该是“2-2-1”或“2-1-2”。孟浩然的《春晓》,第一句应该读成“春眠-不觉-晓”,第二句则应该读成“处处-闻-啼鸟”,第三句读成“夜来-风雨-声”,最后一句读成“花落-知-多少”。一、三两句是“2-2-1”,而二、四两句则是“2-1-2”,如果读反了,则不符合诗歌的原意。从节奏的分析我们也可以看出,尽管这首诗很短,却包含了节奏的齐整与变化,这也正是首小诗魅力独具的一个重要原因。(2)七言近体诗。其节奏可以由五言诗类推,就是在每句开头再加一个“2”,变成“2-2-2-1”或“2-2-1-2”。如杜甫的《登高》,第一句应读成“风急-天高-猿-啸哀”,第二句读成“渚清-沙白-鸟-飞回”,第三、四句读成“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从中我们同样可以看出杜甫律诗在节奏方面的变化多端。(3)词。词由于句式长短不一,节奏的变化也更多。由于有一部分词牌,特别是小令,与近体诗关系密切,所以在诵读节奏上也与近体诗相近,如《鹧鸪天》、《菩萨蛮》等。但中调和长调就不同了。在慢词中,特别要注意“领字”的效果。如柳永《八声甘州》中“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一句,“渐”即为领字,统领后面的“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所以在读“渐”字时,要在后面加入较为明显的停顿,这样才能突出这个领字的作用。否则,如果不加停顿,则“渐”字只是针对“霜风凄紧”,而与后面的“关河”与“残照”无关,这就破坏了词原有的意境。再如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一句中,“叹”与是领字,读时也要加以明显停顿。

对于长篇古体诗和散文来说,由于篇幅较长,每一句句内的节奏并不如近体诗词那么重要,更重要的是整篇作品在节奏上的变化。比如李白的《将进酒》,从开头至“千金散尽还复来”,是为诗人情感的酝酿与过渡,在吟诵时语气可较为平缓,节奏也较慢。而从“岑夫子,丹丘生”至诗歌结束可谓歌中之歌,诗人的情感如火山喷发而出,在诵读时应该加快节奏,语气也要更加激烈高昂。这样的吟诵方式才能更好地展示出这首作品的艺术效果。又如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这篇散文,从开头“某启:昨日蒙教”至“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叙述自己写这封书信的原因,并表现了自己的谦逊之态。这一段读起来应该用较舒缓平和的语气。而从“盖儒者所争,尤在名实”开始,作者转入批判司马光的错误观点,语气逐渐激烈,吟诵时节奏应当加快。文章最后“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一句,则又转为平缓,节奏变慢。这种节奏上的变化在吟诵时一定要体现出来,才能更好地展现文章的艺术魅力。由于历史变迁,今天我们在吟诵古代文学作品时,已经不可能全用古音了,而只能以普通话四声作为基本音。但同时要注意的是,古典文学作品中有一些字我们今天在吟诵时仍然要发古音或遵循古音的一些发音规则。如杜牧《山行》的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斜”字,在普通话中念xié,但在吟诵时我们应读为xiá。在平水韵中,“斜”属“麻”部,读为xiá,这样才能和第二句“白云生处有人家”的“家”相押。再如李白《清平调》中“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的“看”字,今天普通话应读第四声(仄声),但在诗韵中,却应该读第一声(平声),这样才能和第四句“沉香亭北倚栏杆”的韵相一致。尤其是那些古今发音变化较大的字,如入声字,在吟诵时一定要注意。如李清照的《声声慢》,押的是入声韵,而今天普通话已经没有入声。我们在吟诵时应尽量读出入声的效果,如“黑”要读成短促的he,“摘”要读成短促的ze,“得”要读成短促的di。短促的入声韵能够较真实地传达出词人内心惶惑与不安,而如果完全用普通话的发音方法去读,这首词的艺术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三、高校吟诵教学的三个误区及对策

尽管相当多的高校古代文学教师都已意识到吟诵教学法的重要性,也努力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关尝试,但效果往往不理想。归结起来,目前各高校的吟诵教学存在以下三个误区:

(1)教师自身的吟诵知识和艺术修养积累不够,对不同的人吟诵同一作品的水平高下无法做出正确判断,并导致不能向学生推荐优秀的吟诵范例。当今互联网技术高度发达,近几年在网络上出现了大量的吟诵音像资料,这无疑给学生学习吟诵提供了帮助。但同时也应该看到,网上的吟诵资料往往鱼龙混杂,其中既有名家的吟诵片段,也有一些滥竽充数的段子。如果教师不能进行认真的甄别和精心的选择,胡乱向学生推荐范例,则可能造成学生盲目模仿一些低水平的吟诵作品,长此以往导致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力、鉴赏力停滞不前甚至退化。

(2)对教学对象缺乏足够的了解,未能做到因材施教。大学生不同于小学生,他们都是成年人,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观和判断力。教师不可能要求他们像小学生那样,什么都听老师的。如果他们感觉老师的吟诵一点都不美,甚至很难听,往往就会产生抵触情绪。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连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流行音乐都已经过时不想听了,古诗词吟诵想吸引他们谈何容易。因此,教师自身的吟诵一定要有基本的美感,在节奏和韵律上符合音乐和诗的基本要求。

(3)吟诵教学的方式和手段过于单一。或者是在课堂上简单地播放一下从网上下载的吟诵片段,或者只是教师本人用很短的时间吟诵一下作品。无论哪一种,学生在下面只是机械被动地听,能听进多少,学到多少,就很难说了。

针对以上三个误区,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加以解决:

(1)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吟诵水平。一方面努力学习关于吟诵的基本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广泛学习名家的吟诵技法,既可以通过音像资料学,更要争取机会当面请教。目前国内仍有一批前辈学者多年研习吟诵,造诣深厚。而且不同的名家,往往有不同的风格,每个人对吟诵的见解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如果能得到他们的指点,广泛学习他们的优点,取长补短,融会贯通,就一定能大幅提高自身的吟诵水平。

篇5

[关键词]课外阅读 兴趣培养 第一学段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1-032

苏教版小学语文《新补充读本》(以下简称《读本》),是著名儿童教育家李吉林老师负责主编的。这套书是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按照儿童学习语言的基本规律编写的一套很有特色的语文补充读物。对刚刚进入小学生活的第一学段的孩子,用好这本书,不仅能帮助他们学好语文教科书,还能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加他们阅读量,让他们爱上阅读,享受阅读的愉悦!

一、 走近《读本》,教师要先读起来

要想让学生爱上阅读,教师得先爱上阅读。如果教师能把《读本》当作教科书一般的去阅读它,那么就会发现:这是一套内容十分丰富的语言大餐。这套书的文章多数选自名家作品,选文经典,题材多样,极富儿童情趣。如,一、二年级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对阅读和习作的要求,结合语文教科书的编排特点,安排了“学拼音读句子”“读拼音学儿歌”“学知识爱科学”“读诗歌学幻想”“读诗文学阅读”等单元阅读主题,意在培养学生学好拼音、用好拼音,并在阅读中享受学好拼音的乐趣。通过“我们从小热爱你”“在蓝天上”“美妙的幻想”等主题单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充满童真童趣。教师阅读这套书,不仅能服务于自己的课堂教学,更能享受到儿童文学带来的乐趣,提高自身的素养。

二、 亲近《读本》,师生携手读起来

对刚刚开始阅读的第一学段的孩子,尤其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引导。如果在这个时候,教师能唤起孩子们读书的欲望,分享孩子们读书的乐趣,那么,他们一定能成为喜欢阅读的人。

(一)分享阅读,教师要先学会讲故事

许多研究表明,时常听故事的孩子将更有机会也更容易成为一位读者。每个人最早都是通过听故事开始接触文学作品的。在我们会说话之前,大人们就开始给我们讲故事了,比如,童谣:“小老鼠,上灯台……”;或是童话:“从前有一只大灰狼……”这些故事都是用很简单的话语讲述的,让我们在阅读文学作品之前先通过声音来认识故事。它给予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在我们的心里埋下属于我们自己的故事种子。正因为这样,我们教师应该根据教材的学习进度,利用早读和阅读课的时间,把《读本》上的童谣、童话和诗文等,以讲故事的形式和孩子们一起分享。这样,让孩子们在“听故事”中享受到《读本》带来的快乐,进而产生自己也想去读一读的强烈欲望。

(二)拉起小手,教师领着读故事

教师的讲故事形式的朗读,使孩子们对《读本》中的文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们便可以领着孩子们把优美的童谣唱出来,把清新的小诗诵起来,把有趣的故事讲起来……师生携手,慢慢地,孩子们便喜欢上了《读本》。

(三)慢慢放手,学生试着读故事

在孩子学会认字之前,故事都是由大人读的。进入小学后,孩子们渐渐学会了认字,也能慢慢学着自己读故事了。一开始,他们或许只会读几个他们认识的字,或者拼几个他们认识的音节。在这个过程中,如果遇到他们认为太难读的文章或是不认识的生字,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和家长配合,帮助孩子们阅读起来。如果遇到较简单的文章,我们可以鼓励他们大声地朗诵出来。在这个阅读过程中,不需要过分强调阅读的感情和普通话的标准,而是多鼓励、多赞赏,让他们先尝试着读起来,就算读错了、有点结巴也没关系。这样坚持下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会更浓,阅读的水平也会慢慢提升。

三、 享受《读本》,学生潜心读起来

有了一年级的阅读经验,升入二年级后,孩子们的阅读水平将会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这时,我们可以教给孩子们阅读的方法,指导他们真正走进文字描述的世界,潜心阅读,发挥《读本》的补充作用,提升孩子们的语文素养和语文学习能力。

二年级上学期,孩子们的识字量还不是太多,我们可以让他们根据拼音读通文章、读懂文章。二年级下学期,随着识字量的逐渐增多,我们可以让他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去阅读:一是根据拼音读通文章、读懂文章意思;二是找出文章中的优美词句,用横线画下来,多读几遍,并尝试背诵积累。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学会欣赏词语和句子的美,在潜移默化中学会积累和运用。同时,还可以为孩子的说话、写话积累丰富的语汇,教给他们好的读书方法,让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篇6

一、精心组织和安排教学内容,以满足小学生寻求知识的心理需要。

1.认真钻研教材,创造新奇情景

小学生所学的英语材料一般比较简短、形式单一。这要求我们在备课时尽可能地把这些语言材料放入各种 能听、能看、能触摸的情景中去,使学生觉得一节英语课上学到的不仅有少量单词或一小段对话,还有一些能 在许多场合用得上的富有生气的语言材料。

2.适当增加内容,扩大知识面

针对学生好学的心理,我们在完成大纲要求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教学内容,如Look, Listen and Learn课本 第一册等。

3.注意新旧知识的串联,做到以旧引新,以新温旧

我们悉心钻研小学教材,对学生已学的和要学的内容非常熟悉。这样,复习旧课时就能为新课埋下伏笔, 教授新课时能很好地复习已学知识。于是,学生所学的知识就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滚雪球似地增加,学生的学 习积极性就会大大增强。

二、营造英语氛围

学习一种语言一定要有语言环境才能学得好。比如,我们南方人学普通话,若能到北方生活一段时间,受 到地道的普通话的熏陶,胜过读书、学习几年。我们的母语不是英语,学习英语是在汉语的氛围下进行的。没 有英语环境,教师就要刻意创造英语环境。如我对五年级新生,一开始上课就用英语向他们问好,作自我介绍 :Hello ,boys and girls .I'm your English teacher .My name is Huang Xue Yong. You may call me Mr. Huang. Welcome to study English. 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the battle. I wish you work hard at English and good luck.课堂用语也是用英语说的。例如:It's time to start now. Open your books at page 2 .Let's listen to the tape now. Please read after me.当有些学生在窃窃私语时,我会说:Be quiet! 根据学生 读书、回答的完善程度,我会分别说Good/ Very good /Wonderful/Excellent等等来激励他们的学习动机,提高学 习兴趣。教师说这些话时,不必担心学生听不懂而影响教学进程,可用明显的体态语言,必要时用中文翻译, 使学生明白。其次,要淡化课堂意识,根据教材内容设计生活语境,如借学习用品、互相打招呼、问路、上学 、回家、道别等内容,让教师和学生扮演里面的角色,使学生仿佛真的在英美国家里身临其境地学习英语,参 与性很强,使严肃的课堂变成了生动活泼的英语交际场所。这样,给学生增添了无穷的情趣,让他们在愉快的 氛围中,在英语的环境中学习英语、掌握英语。

三、利用多媒体实行情景教学

现代教学,不能停步在过去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而应适应小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多媒体教学 手段。《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中英语教学大纲》指出:“利用实物、挂图、录音机、幻灯机、电视机、录像 片、电影和计算机进行英语教学,形象直观,生动活泼,有助于学生直接理解所学的英语。”所以作为现代教 育者,就要经常利用图片、实物、收录机、幻灯机、录像机等辅助工具,利用情景和设置情景进行教学。这样 ,就使学生直接地、具体地获得英语知识。例如,我在教“学习用品”一类单词时,我拿出一支钢笔说:This is a pen.又指着铅笔说:That is a pencil.然后让学生学习"pen"和"pencil"这两个单词,学生就很直 观地学会了它们。在讲到“职业”类内容时,我先出示医生、护士、教师、农夫身份的挂图,接着边指着彩图,边用英语向学生介绍doctor ,nurse, teacher, farmer等单词。他们耳朵听着单词读音,眼里看着图画,很快就能掌握这些单词。有时也可以带一些水果、茶杯、杂志封面、玩具等东西,进行实物教学。有时可让学生做出 一些表情、动作,或让他们到黑板上画出简笔画或编一些短剧进行即兴表演,创设一些情景。除了用图片、实 物教学外,还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电教设备服务于教学。教读课文时,可用录音机播放课文,让学生仔细听音, 认真模仿,学习标准的语音语调,还可利用录音机的录音功能,自制符合课文内容的录音,供学生学习。如在 教Animals时,可先录下牛、狗、猫等动物的声音,在课堂上放录音,学生们有声有色地模仿这些不同动物的叫 声;而当录音机放出这些动物相应的单词读音时,他们又兴致勃勃地大声跟读"cow","dog","cat",课堂上响起 了“哞哞”、“汪汪”、“”等动物叫声和英语朗读声,伴随而来的是一片欢笑声,整个教室洋溢着愉快 的气氛。还可用幻灯片将所教的物体或单词显现出来,刺激他们的感官,增强印象。有条件的话,甚至可用录 像机拍下与课文内容相符的景象,进行录像教学。例如,在教学有关介绍汽车的内容时,教师可预先在马路上 、停车场拍下款式不同、风格各异的汽车,动态的、静态的汽车,行进中的引擎声、喇叭声都录下来。这无疑 会引起学生极浓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声音和形象相结合,语言和情景相交融,使 学生仿佛进入了语言活动的真实情景,收到了很强的临场效果。通过耳濡目染,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识记能力 ,增强了学习效果,把枯燥的语言学习变成了轻松的录像欣赏。如此乐事,学生又何乐不为呢?

四、小学英语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孩子天性好动,乐于参与游戏活动。若能将知识溶于游戏之中,让学生在情趣盎然的游戏中练习所学的知识,在蹦蹦跳跳中学习英语,学生是非常愿意接受的。虽短短几分钟,但却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 趣。例如,我在教人体部位的单词face ,mouth ,nose, ear时,我将几个学生叫到黑板前,让他们做"Touch you r face /mouth/nose/ear"等动作,做对的,下面的同学说,"Yes!"做错了,下面的同学就说,"no!"也可以由 教师说:"Touch your face."让全班同学做动作。通过这一游戏,学生就很容易地掌握了这些单词。又如在练习 26个字母时,可预先将26个字母的卡片分别放在26个同学的手里,让其收藏起来,当老师说:Where is M?拿M卡 片的同学将卡片高举过头,大声地读:M!M!学习数词时,可设计"Find your neighbour"的游戏来练习。教师把 一些数字卡片如"36、37、38、40、42"等发给一些学生,让他们自由组合,拿着"36、37、38"卡片的学生 就会挨在一起,高举卡片分别说"thirty-six, thirty-seven, thirty -eight",接着一起说:Weaver neighbor ours.这样,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活泼有序,学习兴趣趋于浓厚,提高了教学质量。着意建立轻松愉快的竞争性教学氛围,以满足小学生获取成功的心理需要。

1.设计比赛性游戏

利用小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我们经常在课堂游戏中引入竞争机制。如:在进行模仿性游戏操作时,让学 生比一比谁是最佳模仿者和最佳模仿搭档;在练习礼貌用语时,设计抢答题和必答题;在巩固新授内容时,设 计各种擂台赛;在单元复习时,设计各种活动,评出“黄莺奖”、“鹦鹉奖”。获奖多者可免去口试等。比赛 性游戏既鼓励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2.设计比赛性活动

我们除了设计课堂小范围的竞赛游戏之外,还设计一些跨班级、跨年级的竞赛活动,如评比“拼单词大王”,开展“问不倒”活动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表扬先进,鼓励进步

我们非常注意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的点滴变化,经常表扬先进,鼓励进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使每个 学生都能获得一定的成就感。

4.创造机会,鼓励实践

近两年来,我校接待了多批外宾,我们积极鼓励学生与外宾用英语交谈。我们还开办英语角,设立英语电 视台,举办英语俱乐部,成立英语记者团、艺术团、故事组。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获得了英语学习的成功感 ,进一步提高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五、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完成英语教学和培养兴趣的根本保证。

情感是打动人的心灵秘诀,是打开人的心灵的一把金钥匙,是人行为的内在力,是人际关系的基础。师生间接触,看法,需要无不包含情感因素。没有师爱生,生尊师,就不可能有良好的学习氛围,顺利进入角色。而乡村学生回答:我不喜欢英语,太难了,可我喜欢见到英语教师,她让我快乐,这不正说明师生关系的可利用性。无论是对语音的兴趣还是对教育者的喜爱。我们没有理有错过任何一个有潜力可挖的机会。教师爱学生,从自己的人格影响和发展学生,以情育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尽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六、重视学生情感因素对学习的影响,想方设法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对于培养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作用。

学生初学英语时兴趣盎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内容的增多、学习难度的加大,兴趣的保持程度会引人而异。有的学生甚至会完全丧失兴趣。针对这一自然现象,我们不能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而因该多关心鼓励,多给予实际行动上的帮助,从众多方面着手,要防微杜渐,更要亡羊补牢。如在课下多找学生聊天,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困惑,商量解决的办法。我从学生那里了解到他们对于句子繁多的课文或诗歌觉得吃力,希望能有简单轻松的方式来学习如唱歌等。于是,在鼓励他们按照其想法创造的同时,我也尝试了将一首小诗配上所学的儿歌"fly ,fly, butterfly."的曲调。学生觉得既轻松又简单易懂,学习积极性马上高涨,使得平时的“困难户”这时候也‘脱贫致富了’,他们还得意的说:今天的歌我也唱会了,真简单!

兴趣是学好英语的前体、保证和动力。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它需要在教育一线的教师们多动脑筋,用大家的智慧去发掘更好更有效地方法来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 张之建主编 中小学教学小百科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0

篇7

初闯东莞,川妹子饱尝苦辣辛酸

1980年,郑小琼出生在四川南充一个小村庄,这个贫瘠的小村庄甚至没有自己的名字。“我们那附近的村子就叫一村、二村……我家住在十二村。”1996年,郑小琼考上了南充市卫校,家人十分骄傲。因为在当时,卫校毕业生一般会被分配到医院工作,这就意味着端起了铁饭碗,吃上了公家饭。在村里人羡慕的目光中,她拿着父母四处筹借来的学费走进了卫校。

然而,4年后郑小琼毕业时,学校已不再包分配。她想进正规医院做护士,可那几万元的“上岗费”令女孩望而却步。2001年,她无奈地踏上了南下打工路。来到广东省东莞市后,郑小琼才深深体会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这座城市高楼林立,车水马龙,遍布着各种各样的公司和工厂。可由于全国各地很多打工者都慕名涌向东莞,所以像她这样没有工作经验的人进厂挺不容易。

身上带的几百元钱花光后,郑小琼总算在一家小厂找到份工作。尽管每天都很劳累,伙食又极差,女孩却只管埋头苦干,从不抱怨什么。然而这却是一家黑工厂,付出了4个月的辛劳和汗水,郑小琼最终一分钱都没拿到!几天后,她又进到一家家具厂打工,没有任何休息日,一天工作16个小时。但坚持到月底结账时,女孩又一次心寒了:工资卡上居然只有284元。

想着家里为供自己上学,已经欠下了上万元的债务,这点工资根本就是杯水车薪,何时才能还上亲友的钱呢?在残酷的现实面前,郑小琼感觉所有的理想一下子全都没有了。她郁闷到了极点,就把自己封闭起来,一下班,便趴在铁架床上,写乡愁,诉苦闷。

没做多久,郑小琼又去了一家模具厂,接着是玩具厂、磁带厂、机械厂,尽管每月挣的工资一直在五六百元之间,她还是省吃俭用,把大多数钱寄给家乡的父母。为了多挣点钱,她不断转厂换工作,希望自己能交上好运找到一份挣钱多点的活儿。这样频繁跳槽的后果是,郑小琼在异乡的生活更加艰难,在找到一份新工作之前,她必须有足够的伙食费维持生活才行。有一次,她花光了身上仅剩的27元钱,工作仍没有着落,女孩只能忍饥挨饿,每天都喝一肚子自来水。那两天饥肠辘辘的痛苦,以及身无分文的恐慌感,令女孩刻骨铭心。

后来几经辗转,郑小琼来到东莞一个叫黄麻岭的小镇上,成了一家五金厂的流水线工人。在这里,所有的东西都是冰冷而残酷的,但对她而言,这是一座火山,让女孩喷发出了无尽的灵感。

工厂实行全封闭式管理,一个员工每周只允许出厂门3次,用于购置基本的生活用品或办理私事。小琼在这里每天工作12个小时,晚上加班3小时,加班费倒是有,每小时1元钱。尽管如此,很多工人还都争着要加班,甚至会为那3元钱的加班费而争执起来。

在这家五金厂的流水线上,所有人都只有工号而没有名字,没人知道她叫郑小琼,人们只会喊:“喂,245号。”小琼每天的工作是在铁片上用超声波机器轧孔,从机台上取下2斤多重的铁块,摆好、按开关、打轧,然后取下再摆,不断地重复。每天要将2斤多重的铁块起起落落1万多次!第一天干下来,女孩的手磨得血肉模糊,钻心的疼痛加上工作的劳累,使F工后的她几乎不能走路。等到双手磨掉了一层皮,长出老茧之后,她才适应了这种工作。

逆风飞翔,疼痛和泪水浇不灭文学梦

尽管在五金厂挣的钱比以往多了些,但郑小琼从事的工作隐藏着一定的危险性。2003年8月的一天,有个工友在打轧铁块的时候动作稍慢了一点,手指立刻被高速旋转的超声波机器打下一节!那一瞬间,她居然还在惯性地做事,直到抽掉那个铁块转身往地上放时,才发现那上面有一片鲜红的血迹,一个指甲盖遗留在流水线上,其他部分都压成了肉酱,无处可寻了!

那个来自小山村的女孩捏着自己的残指,呆若木鸡,旋即,鲜血喷涌而出。她按住手走到郑小琼面前,缓缓地说:手被轧了。小琼吓坏了,一路飞奔去找老板。老板说:“哦?严重吗?去找厂里的采购员吧,坐他的摩托车去医院。”采购员在外面办事,半小时后才能回厂。而老板的轿车就在旁边,但他看到工人流血的手,怕弄脏了自己的新车,就面无表情地摇摇头,让她们继续等采购员回来。

10分钟、20分钟、半小时,血已经在地上淌成一大片。采购员终于回来了,受伤的女孩却不愿意住院,因为这样能向工厂要求多赔一点钱。走运的时候,能有一两千元的赔偿,不走运的时候,老板自己不愿掏腰包,只是从保险公司的赔偿金里面给伤者钱,还要扣掉自己垫付的医药费。

那女孩的伤口简单包扎一下之后,血止往了,彻骨的疼痛却阵阵袭来。半夜睡觉时,她一次次痛醒,喊痛的声又吵醒了其他工友。不幸的是,敢怒不敢言的郑小琼还在暗暗为那个可怜的工友鸣不平,不久后她自己也遭遇了类似的事故。当天幸好手抽得快,只打掉了她一个拇指盖,但也足够痛彻心扉!

打工生涯中所经历的辛酸和苦痛,以及飘零异乡的孤独感,使郑小琼的思乡之情如野草般疯长,并不可遏制地变成了一行行文字。小琼只能偷偷地写作,因为被^发现自己在上班时间不务正业,会被罚款的。有一次组长发现她在车间里埋头写诗,就毫不留情地罚了她50元钱。尽管对于小琼来说,那50元钱很重要,但写诗的激情早已战胜被罚款的不快。她顾不了那么多!一旦有了灵感,不管在食堂、车间或者厕所里,她都会随手记在小纸片上,这儿写几句那儿写几句,晚上回到宿舍再整理起来。因此,她还被工友们称作“”。

起初写作的时候,郑小琼对诗歌有着“盲人摸象”的天真,因为她根本不懂诗。

但也正因为如此,她才不觉得诗歌有它固定的特征,或者说诗歌是这样写,不应该那样写,否则她可能就没有勇气去写作了。趴在宿舍床上写下第一首诗之后,小琼似乎找到了灵魂的出口,感觉很畅快。尽管它有点“四不像”,但它是作者对生命的真实体验。

从最初涂鸦式的宣泄,到慢慢显现出诗的模样,郑小琼渐渐对自己的作品有了点信心。当她在一份报纸上发现,上面刊登的诗歌散文也不过如此时,就试着把一首怀念故乡的诗投给了东莞的《大岭报》。这首名为㈣的小诗只有短短几行:“每天/我漫步在记忆的池塘/乡愁的中央/居然是/站立的荷/飘出淡淡的清香……”没想到,这首短诗很快就发表了。这位打工妹一下子看到了生活的亮色与寄托,从此将一切闲暇时间都用来写诗。

投出去的第一部作品奇迹般变成铅字后,郑小琼一

发不可收拾。每天下班后她就埋头写作,开始是倚在8人宿舍的床头写。若宿舍太吵就去食堂写。她的作品全都写在工厂的合格纸或报表背面,这些小纸片很快就积累了一尺多高。

以诗为媒,小琼有幸结识了《打工诗人》主编许强、民刊《独立》编者发星与民间批判者海上。发星先生连续几年给她寄书,从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到国内外优秀诗人的诗集。闲时,小琼除了写诗就是看书,历史、宗教、哲学,甚至地摊上的《孙子兵法》她都看。广泛而扎实的阅读,让这位打工妹的内心变得庞大起来,并充满了力量,她的视野渐渐超越了一般的打工诗人。

在几位启蒙老师的引导下,郑小琼诗风陡变。长诗《人行天桥》一扫初期的乡愁别韵:在背后我让人骂了一句北妹/这个玩具化的城市没有穿上内裤/欲望的风把它的裙底飘了起来/它露出的光绽/让我这个北妹想入非非呢……它以百余行诗句,抨击社会阴暗面,嘲讽世态人心,那种含泪的幽默文字在网上引起轰动,海上先生赞其为“近年中国诗坛鲜见的杰作”!

此后,郑小琼别具一格的作品频频发表在《打工诗人》、《山花》、《诗选刊》、《星星》、《散文选刊》乃至文坛顶级刊物《人民文学》和《诗刊》上。她所写的大量反映打工生活的诗作,引起了文坛前辈的瞩目,并称之为“打工女诗人”。2004年,郑小琼开始受到东莞市领导的关注,市政府资助小琼出了两本诗集,并承担她赴新疆参加“青春诗会”的费用,还为她开了作品研讨会。

尽管已经“声名远播”,每月的稿费也渐多起来,但郑小晾的“保密工作”一直做得很好,直到这时,她的工友们还不知道身边有一位著名女诗人,他们仍习惯喊她“245”。工友们从不读书看报,不关心工厂以外的世界,下班只看电视,或倒头呼呼睡去。郑小琼给外界留的通讯地址是厂外一个朋友家的,每个月去取一次信。她害怕工友知道她写诗,会问能赚多少钱;害怕老板知道她“不务正业”,赶她出厂。

夺得大奖,“诗坛超女”拒当签约作家

是金子总有闪光的一天。2007年夏天,本年度人民文学奖大白于天下,该奖设大奖和新浪潮奖两类。周晓枫、毕飞字和诗人娜夜分别夺得小说大奖、散文大奖和诗歌大奖;郑小琼等6位新锐青年作家和诗人摘得“新浪潮奖”。在获奖名单中,郑小琼的显眼是因为她的身份――一位在广东漂泊7年的打工妹。评委给她的获奖作品《铁・塑料厂》的评价是:“正面进入打工和生活现场,真实再现了一位敏锐打工者置身现代工业操作车间中的感悟。”

在领奖台上谈到自己获奖作品的创作动机时,这位四川打工妹操着半生的普通话说:“写《铁》的时候我曾经做过一项调查,在珠江三角洲,每年有4万根以上的断指。我常想,如果把它们摆成一条直线会有多长……”一紧张,小琼的发言又变成了四川话:“而这条‘线’还在不断地延长之中。此刻我在想,自己笔下瘦弱的文字却不能把任何一根断指接起来……但是,我仍然不断告诉自己,必须写下来,把我的感受写下来,这些感受不仅仅是自己的,也是工友们的。我们既然对现实不能改变什么,但是我们已经见证了什么,我想,有必要记录下来。”她的获奖感言,一次次被热烈的掌声打断。走下颁奖台,小琼又恢复了昔日的木讷和羞涩,晕车后的虚弱还残留在她的脸上。

获奖后,小琼陆续接到许多家媒体的约访,但她都一一婉拒,急匆匆地回到了东莞。这位名声大震的诗坛新人不是“耍大牌”,而是害怕失去新工作――由于对那位铁石心肠的前任老板很不满,她最近又换了工作,到另一家五金用品厂做销售员。频繁请假领奖、接受采访,她怕会引起老板的反感。

为了完成每个月规定的业务额,小琼必须一家一家地上门联系客户,推销五金产品。几个月下来,她只卖出一些小物件,销售额不到1000元,大多还都是诗友照顾的生意。她的一名同事悄悄告诉记者,小琼沟通能力差,其实并不适合做业务。但她并不准备放弃,并说,凡事都要试着去做才能成功。

成名后,面对多家媒体伸出的“橄榄枝”,以及东莞市作协“收编”她为签约作家的邀请,郑小琼都一一婉言谢绝了,这令许多人感到惊讶。尤其是后者,既成了名正言顺的大作家,每月又可以拿几千元高薪,何乐而不为呢?工友们都说小琼“还是傻乎乎的”。女孩说:“我之所以没有选择去煤体或作家协会上班,是因为我计划的反映广东打工者生存状况的‘南方手记’系列还没写完,需要继续果在工厂打工妹的位置上体验生活。”

小琼一直觉得愧对父母。“如果他们知道我能换工作而没有换时,我会更觉得对不起他们。”但如果告诉父母自己在写诗,他们第一句话肯定会问,这个挣不挣钱?小琼觉得她无法回答这样的问题。此次获得人民文学奖1万元的奖金,她寄了一大部分给父母,但依然无法告诉他们,这是一笔怎么得来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