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征文范文

时间:2023-04-04 00:22: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食品安全征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食品安全征文

篇1

世界上最大的喜悦莫过于一个生命的诞生,也是如此多的生命造就了这个缤纷多彩的世界,世界因生命而精彩,生命因安全而延续。

然而,或许是生命又太过于平凡,人们总是在不经意间伤害它,于是,伴随其后的是那份失心的痛苦。

时间倒转回2008年9月13日这一天。三鹿产品被检测出质量不达标。许多小孩子误食而步入了天堂。一个还未涉足的生命就这样离开了,他还没有来得及呼唤出“爸爸、妈妈”,无情的奶粉却夺走了他的生命,一瞬间,一个个家庭变得支离破碎,泪水倾刻间崩塌,悲伤的哭声是那样的痛。

在重病房里,那些在死亡边缘挣扎的孩子们,脸色苍白,在白色的笼罩下,孩子们躺在床上,身上的那些东西让孩子们无所适从,孩子们只能辗转着他们的小身体,显得那样的脆弱,病房外的父母们在这关键的时候是那样的揪心,无能为力与自责。他们只能为自己的孩子祈祷,此时,他们的内心是一种怎样的煎熬啊!他们所信任的产品带给他们却是这样的残忍,他们是有多懊悔与愤怒啊!

三鹿集团的董事长也在事件发生后出面道歉,可是,一切都已经晚了,多少孩子受害于他那不达标的奶粉啊!他的公司也倒闭了,自己也破产了,还要承担法律责任与道德的舆论!其后果是两头空,还落了个遗臭万年的名声!假使他负起自己的责任,会有多少生命在其之下茁壮成长!

可是,在这个世界上关爱生命的人也比比皆是,他们知道生命是最唯美的东西,他们一直以来都关爱与尊重生命。

时光轮转到前几天,一家小小的杂货店让我深深地折服。他们每隔四天检查一次产品,不管生意的好坏,一年四季皆是如此,人们笑着打趣道:“这样会不会亏本啊!”店主却一脸微笑地回答:“就算亏本,咱也得检查啊!我们要对他人的生命负责。”

简短的一句话,却是这样的温暖与放心。这家杂货店一直以来坚守“以诚信为本,以人为重”,他们无论何时何地都把食品安全放在首位,他们让生命得到了安全的保障。这是多么可贵的品质啊!是多少食品企业该学习的榜样。

篇2

关键词:食品安全认证问题策略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随着我国食品长期短缺历史的结束,人们对食品的要求也由数量安全向质量安全转变。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全球贸易和公众健康的主要问题。安全认证食品是我国今后食品生产大力发展的方向,对安全认证食品的管理也是今后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重点。

一、食品安全认证概述

安全认证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在特定的环境中,按照特定方式生产、加工,达到一定安全卫生标准,经专门机构认证,许可使用相应产品标志的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类产品。

安全认证食品的显著特征有:一是产地环境无污染。要求产地环境和周边环境中不能存在污染源,确保产地环境中大气、水和土壤的洁净;二是生产过程达到无公害化。生产过程中应用无公害的生产技术,控制、减少乃至完全不使用化肥、农药等人工合成化学物质,有效防止生产过程对环境的污染;三是产品质量确保安全。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实行从土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确保产品无污染;四是通过专门机构的认证。安全认证食品是通过专门机构认证,并获得相应产品使用标志的产品。无公害食品是安全认证食品的初级层次,绿色食品是安全认证食品的中级层次,有机食品是安全认证食品的高级层次[1-2]。

国内安全认证食品发展经历了无公害食品发展阶段、绿色食品发展阶段。其中绿色食品发展阶段经历了从农垦系统启动基础建设,向全社会推进、加速发展,向社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全面推进3个阶段。

二、我国食品安全认证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央一级的安全认证食品管理工作由3个部门分别负责,其中,无公害食品的管理工作由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负责,绿色食品的管理由隶属于农业部的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负责,有机食品的管理工作主要由隶属于农业部的中绿华夏有机食品中心负责。我国安全认证食品的管理体制属于分块管理。

1、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人为地将安全认证食品中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管理割裂开,导致安全认证食品管理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安全认证食品管理权限分属不同部门,多头管理,权责不清,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管理职能错位、缺位、越位和交叉分散现象。同时,由于各个管理部门之间的工作内容和工作重点不完全相同,且它们之间是平级单位,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的沟通和协调不够,难以形成协调配合、运转高效的管理机制。

2、认证管理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认证体系发展的时间较短,在认证体系的完整性和协调性、认证技术和能力、认证的普及程度以及与国际接轨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一是认证体系不完整。目前我国安全认证食品认证咨询机构和培训机构严重缺乏,缺少对申请认证的农业企业和农户在标准化生产、科学化管理、规范化申报方面的培训和指导;二是认证的客观公正性不足。我国安全认证食品的认证机构与管理机构之间存在着联系,认证过程不能充分体现第三方认证的客观公正性[3];三是专业技术和人才不足,我国安全认证食品认证体系建立的时间不长,对认证人员的培训不足,人员认证能力较差,难以建立我国专业化的安全认证食品认证队伍;四是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和农产品质量认证的国际合作能力不强。安全认证食品认证方式和认证标准与国际接轨程度差,认证的结果不能得到国际认可。

3、市场准入管理存在问题

我国食品市场准入管理制度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食品的质量安全水平,但同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检验对象有限、检验项目单一;二是检测机构不健全、检测手段落后,对食品检测的专门机构很少,而且食品市场准入的检测手段简单;三是市场准入缺少有效的惩罚措施,问题食品的管理尚缺少必要的惩罚处理措施,问题食品的追根溯源比较困难。

4、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存在问题

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方面缺乏完善的标准,还没有形成全面科学的标准体系。质量安全监测检验体系建设方面,对安全认证食品的各项质量指标难以全面、快速地检测。质量安全认证体系建设方面,目前的安全认证食品认证体系是源头控制和末端控制,过程控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质量安全执法监督体系方面,对违反食品安全质量的行为没有彻底、坚决地惩处。质量安全科技推广体系建设方面,安全认证食品生产的关键技术尚未得到有效解决。

三、完善食品安全认证的策略

我国安全认证食品管理,仅依靠政府来解决安全认证食品管理上的问题困难非常大。需要从多个方面完善食品安全认证。

1、优化管理体制

在管理机构的设置上,我国应该实现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在政府管理层面上的协调统一,实施安全认证食品管理机构设置的三位一体,能够明确管理者的职能和相应的责任,减少冲突,提高管理效率。

2、完善认证管理

建立统一、协调的认证认可体系,积极组建和完善认证咨询机构和培训机构。积极推进认证机构社会化改革,将认证机构改造成真正独立的第三方机构[4]。进一步加强对认证机构的监督管理,加强对认证机构从事认证业务的审核与认可,对其进行全面考察和审核。加强认证的国际合作和互认,争取认证结果相互承认,提高我国安全认证食品认证的国际化水平。

3、完善市场准入管理

完善食品市场准入的法规、标准体系,建立统一权威的安全认证食品标准体系,加强食品质量管理和食品质量的控制。提高市场准入检测水平,建立健全食品检测专业机构,并引进高技术检测手段,提高检测的精确度。

4、加强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健全法规体系,加强执法力度,同时必须有严格的执法保障。科学制订全程质量安全控制标准,减少标准执行时的交叉与重叠。加强贯标力度、完善检验检测体系,同时建立统一、协调和权威的信息收集和分析机制。

参考文献:

[1]陈锡文,邓楠.中国食品安全战略研究[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李正明,吕林,李秋.食品安全的开发与质量管理[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篇3

【关键词】大公报 三鹿事件 食品安全 新闻报道

食品安全报道是一个比较难把握的报道领域。报道的多与少,以及报道的程度都会影响到大众的日常生活。因此,媒体应该了解和掌握一些关于危机报道的报道原则。

一、典型的食品安全事件报道原则和特征

对于媒体如何报道有关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有很多研究者对疯牛病和转基因食品等作了详细研究,而贝斯沃斯和凯莉(1997)是为数不多的试图去区分食品安全事件报道的原则特征的人。他们认为,“一个食品安全事件可以被描述成‘一个集中性营养焦虑的极大爆发’,这种焦虑可以抓住公众的认知,而且可以增加长短期结果的意义。”根据他们的观点,一个“典型的食品安全事件”报道可以被辨认出来,是因为它表现出来一种一致的形式,包括以下方面:

1、一个最初的“平衡”状况存在于公众意识中,而这种意识大多数是无意识的,或者是不关心的,是一种潜在的风险因素。

2、公众最初认识到一个新的潜在的风险因素。

3、公众的关心逐步建立,安全事件变成一个利益焦点,并且关心公众争辩的各个领域。

4、公众对这些新因素的反应最初经常由一些需要避免的嫌疑食品条目所组成。

5、公众的关注逐渐消退,因为注意力从问题中转移开来,一个新的“平衡”状况建立起来。然而,慢性的、低水平的焦虑可能会坚持,并且可能会推动一个议题在稍后的时间苏醒。

贝斯沃斯和凯莉认为,探究引起公众关注不断变化的原因是非常重要的。“新闻螺旋”被认为是研究者辨别公众焦虑状况的概念。公众对媒体描绘的问题的反应,在随后的新闻报道中又被重新编辑成新闻了。“观众反应报道”,增加了公众的问题意识,增加了敏感性,因而,一个焦虑的螺旋呈上升趋势。他们认为焦虑被“放大”的过程,加重了公众的恐惧和忧虑,至少在问题没有最终解决之前。

根据贝斯沃斯和凯莉的关于食品安全事件的报道步骤和“新闻螺旋”的观点,现就大公报关于“三鹿事件”的报道进行分析。

二、大公报对“三鹿事件”的报道

本文搜集了2008年9月12日―10月23日大公报对三鹿事件的报道,通过标题、栏目、报道内容等分析大公报对“三鹿事件”的报道特征。

大公报在9月12日至10月23日关于“三鹿事件”的报道,总共搜集到208条。其中要闻13条,国内版新闻97条,港澳版新闻58条,评论9条,两岸版新闻19条,国际版新闻5条,教育版新闻1条,中药版新闻2条,财经版新闻1条,副刊1条,特稿1条,编辑部推荐1条。大致可以将报道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9月12日至9月15日,新闻螺旋形成期,也就是报道初期。共有8条新闻,其中要闻版2条,国内版新闻4条,两岸版新闻1条,教育版新闻1条。这个阶段的报道内容,主要是三鹿公司承认奶粉被污染,介绍了什么是三聚氰胺以及公众对此事件的反应,黑客攻击三鹿公司网站等。一连串的公众反应形成了一个“反馈圈”――媒体报道“三鹿事件”,公众攻击三鹿公司网站,媒体又报道公众的行为,“三鹿事件”由此进入了香港市民的视野,开始将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奶粉以及食品安全问题上。

第二个阶段从9月16日至10月9日,新闻螺旋成熟期,也就是报道中期。共172条新闻,其中,要闻版10条,国内版80条,港澳版40条,评论7条,两岸版16条,国际版4条,其他15条。此阶段的报道,密度大,涉及到国内和港澳台地区,包括国际、经济、教育、中医等多方面内容,也报道了乳制品生产厂家、政府部门的回应,公众的反应和一些利益集团的反应及处理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开始挖掘细节,寻找此次事件发生的深层次原因。第二,报道此次受三聚氰胺污染的乳制品企业名单,提醒广大市民注意。第三,报道有问题的乳制品企业的处理机制以及报道召回产品,商场下货等新闻。第四,报道政府部门态度及措施。第五,报道在其他食品中发现三聚氰胺,并提醒广大市民注意。第六,开始报道港澳台地区和国际国内等对此次事件的态度以及事件的进展情况。第七,从医学、科技等角度为公众解读三聚氰胺,并告知其危害性和安全性。

第三个阶段是从10月10日至10月23日,新闻螺旋进入另一个平衡状态,也就是报道末期。此阶段的新闻报道减少,大众关注度减弱,此次事件也逐渐淡出媒体的视野。其中国内版新闻15条,港澳版新闻15条,评论2条。在此阶段的报道中,此次奶粉事件原因已经找出,大众也逐步解除顾虑,恢复食品安全信心,达到了一种心理平衡。

在整个报道过程中,贝斯沃斯和凯莉提出的“新闻螺旋”也有所体现。媒体报道乳品受污染事件,公众对媒体的报道作出反应,这些反应在随后的新闻报道中又被重新编辑成新闻。随着类似公众反应报道的增加,逐渐增加了公众的问题意识,开始关注问题。一旦媒体中止了这种反馈性报道,那么就会出现一个呈上升趋势的焦虑螺旋。9月12日的报道将“三鹿事件”引入香港市民的视野中,也把香港市民的关注点转移到了乳制品以及其他食品上。随着公众对报道的反应以及大公报关于各方对此次乳制品事件反应的报道,又将各方关注的焦点集中到了食品安全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及相关讨论上,一系列的报道呈螺旋状上升趋势。此后,大公报关于此事的报道平息下来,不再报道各方对此次事件的反应,但类似乳制品受污染,如饼干中出现三聚氰胺,多家乳制品名牌企业也被发现有产品受污染等,或将公众又带入了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恐慌和焦虑中。因此,当一个食品安全事件发生时,媒体是否应该考虑公众的承受能力以及报道影响之间的关系,对如何做好类似食品安全报道作出必要的反思。■

篇4

关键词:食品安全 行政问责 法制建设

目前,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1996年在英国爆发的疯牛病、1997年在香港蔓延的禽流感、1999年比利时等国的二恶英污染事件、2001年在欧洲爆发的口蹄疫、2005年的苏丹红事件、2008 年三鹿奶粉事件、2010年的上海染色馒头事件、2011年的双汇瘦肉精事件,以及转基因产品的安全问题等等都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人们挥之不去的梦魇。因此,加强和完善食品安全的相关法律制度,推行食品安全的行政问题制度,对完善社会主义国家法治建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行政问责制度法律概念界定

行政问责制,是指一级政府对现任该级政府负责人、该级政府所属各工作部门和下级政府主要负责人在所管辖的部门和工作范围内由于故意或者过失,不履行或者未正确履行法定职责,以致影响行政秩序和行政效率,耽误行政工作,或者损害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给行政机关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行为,进行内部监督和责任追究的制度。

二、食品安全管理中行政问责制度存在的问题

当前,食品安全管理活动中出现的责任问题,主要是由于政府政策制定的复杂性,以及政策执行方面存在问题所引起的,一旦发生责任事故,就应该直接追究相关负责人员的责任,虽然现在的行政问责制度的惩罚力度加大,但是食品安全管理中仍然存在一些缺陷,主要表现如下:

(一)行政监管体制的缺失

虽然我国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监管体系,但是由于监管部门众多,又存在交叉执法,相关法条的不健全,必然会出现管理失衡,执法力度的减弱,导致行政监管体制的缺失。

(二)行政处罚不到位

一般,对于违反食品安全与质量的事故都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所遵循,行政处罚机关应在其行政权限范围内对其进行处罚,但是由于相关执法部门执法不公,导致行政处罚不到位。

(三)行政队伍建设不完善

行政队伍建设是完善行政责任制度的根本。行政队伍建设我们应该坚持四个观念。第一,服务观念;第二,竞争观念;第三,市场观念;第四,创新观念;并加强三种能力。第一,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第二,依法执政与科学管理能力;第三,勤政廉政执法能力,并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建设。

(四)行政监管信息不对称

食品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是信息不对称。主要是市场主体信息的不对称,包括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表现为消费者与生产者相比,在食品信息方面处于劣势地位;政府与生产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表现为政府负责信息的公开,不同生产者对于信息获取方式不同,成本也自然不同;政府与消费者信息不对称,表现为生产者为了最大化的追求自身利益,使政府难以实现有力的监管。

三、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的行政问责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

针对我国食品安全行政问责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本人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解决问题的路径:

(一)转变传统行政执法理念

明确我国在食品安全领域实施行政问责制的动因以政府部门对追求的经济主导价值理念。这样才能从更高层次上确立实施食品安全行政问责制所要达到的目标,继而促成建立责任政府,实现对食品企业良好的治理。无论是行政执法官员,还是社会公众都要转变理念,建立责任意识、风险意识、监督意识,逐渐行成问责和被问责的机制。

(二)完善我国现行干部人事制度

我国食品安全的行政问责制,必须要进行干部人事制度的配套改革。要进一步改革政府干部“能上不能下”的晋升机制,使其“能上能下,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法制原则,择优录取,”加强考核培训的程序,使其沿着专业化与知识化的方向发展,并建立起优胜劣汰的食品安全管理干部淘汰机制,使不负责任的干部被淘汰,保证食品安全的问责制度的真正落实。

(三)加强食品安全行政问责制度体系的建立

首先,基于权属关系的内部食品安全的问责,主要是由上级领导机关对责任人的追究制度;其次行政体系内专门主管机构的问责,如监察、审计机关对责任者的追究;再次,行政体系外部的食品安全的问责,如司法监督、群众监督和媒体监督等;最后,最高权力机关的监督,即人大的监督。通过食品安全行政问责制度的建立,使问责制不但有约束力还要具有可操作性。

(四)强化优化食品安全的问责制的监督制约机制

我国现行的监督体制还存在许多不健全的方面,司法、行政机关尤其是立法部门对行政权监督与制约的力度需要强化。如在所有的食品安全的问责案例中,应由各级人大机构或人大代表主动提出对官员及企业的问责的质询案数量极少。积极推进政府在食品安全的问责制,其核心运行渠道是由民意机关和立法机关实施的食品安全的问责。使公众对食品安全信心重拾。

(五)规范可行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扩大公众知情权

如果公众不知情,就无法知道谁对公众负责,谁没有对公众负责,就无法追究失职行为。只有透明行政、政务公开,才能把政府及其官员的活动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对哪些信息必须公开、通过何种渠道公开、公众获取信息的渠道、政府为公众提供信息查询的义务及不履行相应义务的后果等做出系统完整准确的具可行性的规定,从而从法律的高度来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结束语:

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国家不可忽视的民生保障问题。如行政执法部门和国家监管权利部门不能很好的解决食品安全的行政问责的制度。这就是一个政府是否是一个负责任的政府,而是否负责任也成为现代政府合法性的重要标志。从法治国家将一个政府只有它真正履行其责任时才是合乎理性的合法的。完善我国食品安全行政问责制的对策建议我国法制化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的基本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建立食品安全的行政问责制,构建一个可问责的政府,不仅是行政改革的目标,而且对于建设法治政府,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程,推动政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维护社会稳定,都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食品安全行政问责制是我国社会经济文化不断发展过程中的一项行政体制改革基本措施,是加强法制文明社会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预防,而不在于惩治。通过对食品安全行政责任的有效追究,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不断优化和完善食品安全的行政问责制度。本文通过阐述食品安全行政问责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解决的办法。在现有法制的基础上逐渐完善食品安全行政问责的法制建设使其规范化,形成良好的法制氛围,从而深入推进我国的法治国家的政治体制改革进程。

参考文献:

[1] 于仁伯.转变职能建设诚信责任政府[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报,2002.

[2] 佛朗西斯.国家构建:21世纪的国家治理与世界秩序.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2007.

[3] 洛・克.政府论 (下).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

[4] 谢尚果.马新新.完善行政问责制的思考 [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7.

篇5

关键词:反式脂肪酸;应用;危害;营养及安全问题

中图分类号:TS20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2-0198-2

近几年来,关于食品中反式脂肪酸与人体健康的问题,引起了上至相关专家下至平民百姓等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专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百姓则是忧心忡忡。笔者认为反式脂肪酸不仅是营养问题还是食品安全问题,下面就反式脂肪酸在食品中的应用、对人体产生的危害,以及如何正确认识反式脂肪酸营养及安全问题谈谈个人的观点。

1 认识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在自然食品中含量很少,几乎全是由人类制造出来的食品添加剂。人们平时食用的反式脂肪酸,基本上来自含有氢化植物油的食品。就是说,凡是含有氢化植物油的食品都可能含有反式脂肪酸,最常见的食品是烘烤食品(饼干、面包等)、沙拉酱,以及炸薯条、炸鸡块、洋葱圈等快餐食品,还有西式糕点、巧克力派、咖啡伴侣、热巧克力等。只不过反式脂肪酸的名称不一,一般都在商品包装上标注为氢化植物油、植物起酥油、人造黄油、人造奶油、植物奶油、麦淇淋、起酥油或植脂末,其中都可能含有反式脂肪酸。因此人们在商场、超市购买食品,其中很大一部分都含有反式脂肪酸[1]。

反式脂肪酸又称反式脂肪、反式酸、逆态脂肪酸或转脂肪酸等。

中国 GB/Z21922-2008《食品营养成分基本术语》中是这样定义的,反式脂肪酸是油脂加工中产生的含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非共轭反式双键的不饱和脂肪酸的总和,通过氢化过程使植物油变成固态或半固态油脂,反式脂肪酸就在上述工艺中产生。

2 反式脂肪酸在食品中的应用

反式脂肪酸在食品中的应用最早出现在西方国家,100多年前,西方国家研究出新的“油脂氢化技术”即让液态植物油变成固态油脂。由于这一技术不仅利于植物油的运输和保存,而且可用来制做出多种口感好、外观适宜的诱人食品,欧美油脂工业界迅速采用“油脂氢化技术”并大力进行市场推广。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油脂食品供应限量,用“油脂氢化技术”制成的人造黄油受到了人们的欢迎,氢化油的销量战后更是持续上升。这是因为氢化油价格便宜,食品口感好、保质期长;另外则是因为当时人们讨厌胆固醇,认为氢化油不含胆固醇,更有益于人体健康[2]。

鉴于以上的诸多优点人们便将氢化植物油一直沿用下来,现今氢化油脂被广泛应用于烘焙和糖果行业,也应用在饮料、冰激凌、煎炸等其他一些食品生产领域。通常出现在面包、饼干、蛋糕、代可可脂巧克力及派等食品的夹心、涂层或面饼中。

3 反式脂肪酸对人体的危害

然而到了近一二十年,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具有诸多优点的氢化植物油对人们的健康还有着相当大的副作用。

1990年,荷兰科学家研究发现,人造奶油中的反式脂肪酸能使人体高密度脂蛋白含量降低,而使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升高,大大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病的危险性。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研究:

摄入反式脂肪酸和患冠心病密切相关,即使摄入反式脂肪酸的量低于5g/d,患冠心病的风险也会增加25%。各国学者经过研究后发现,反式脂肪酸不仅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还增加Ⅱ-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而且易导致妇女不孕。还会影响人体必需脂肪酸的代谢,影响儿童的神经系统健康及生长发育。

我国著名健康专家赵霖教授和傅红教授,近年做了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的调查。通过对1000多人的血液样本进行分析(其中200人左右患心血管疾病),分析后发现,摄入反式脂肪酸和心血管病的发病率之间密切相关。如果摄入0.5g/d反式脂肪酸,则再增加0.1g/d反式脂肪酸,心血管的发病率甚至可以成倍增加。

另外,反式脂肪酸很难被人体接受、消化,且容易导致生理功能出现多重障碍。

4 正确认识反式脂肪酸食品安全问题

从反式脂肪酸对人体的危害我们看出,反式脂肪酸既是营养问题也是食品安全问题,营养与安全同等重要。我国1995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2009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由此看出国家对食品安全的重视。

总体来看,在国内食品市场上反式脂肪酸的存在还相当普遍。

2005-2009年,赵霖教授曾和研究团队对国内食品市场上52个著名品牌167种产品,测出他们的油脂含量以及反式脂肪酸含量。

抽检结果表明,食品中87%的样品含反式脂肪酸,包括所有奶酪制品,95%的“洋快餐”,90%的冰激凌,80%的人造奶油、71%的饼干中,还有面包、蛋糕、薯条等均检出含反式脂肪酸。

另一项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的调研,历时3年(2007-2010年)对全国20个城市食物中反式脂肪酸调查后发现,氢化油中反式脂肪酸普遍为20%。最高的检测记录显示,某种氢化油有46%以上反式脂肪酸。

世界卫生组织(简称WHO)建议:为加强心血管健康,应尽量少摄取反式脂肪酸,每人每天的摄取量以不超过总能量的1%为宜。比如说,如果一个人平均每天摄入能量8368kJ(2000 kcal),那么每天摄取反式脂肪酸的量以不超过2.2g为宜。

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每人每天摄入25~30g食用油为益,脂肪每天摄入量以不超过每天总摄入能量的30%为益。并且建议国民要不摄取或少摄取反式脂肪酸,以不吃或少吃富含氢化油脂的食物为宜。

随着我国油脂和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油脂(尤其是食品专用油脂)的人均日摄入量将急剧增长,未来几年,反式脂肪酸人均日摄入量有可能超过总能量的1%,为此提倡健康消费势在必行。另外,也不能排除当前我国局部地区或特殊人群(尤其是城市白领和青少年儿童)中存在反式脂肪酸摄入过高的情况[3]。

目前,国际上规定反式脂肪酸标签标示要求的国家和地区为数不多,仅有丹麦、瑞士、美国、加拿大、奥地利、巴西、韩国、日本、新加坡和我国台湾、香港等。

2003年丹麦最早规定,自同年6月1日起,反式脂肪酸超过2%的油脂禁止在市场上销售;自2003年12月31日起,该规定更涵盖了加工食品油脂。而且该规定不仅对丹麦本国有效,而且对外国生产的产品也有效。

同一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简称FDA)规定:从2006 年1月1日起,食品标签中须标明产品的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含量。荷兰、法国和瑞典等国规定,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不许超过5%。加拿大和巴西规定,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超过0.5g的须在食品标签中标明反式脂肪酸的含量。

自2007年7月1日起,美国纽约的餐饮业禁止使用含有反式脂肪酸的油脂。自2008年7月1日起,纽约的餐饮业禁止食品中含有反式脂肪酸。

2008年1月,加拿大的卡尔加里市规定,餐饮业使用的油脂中,反式脂肪含量要低于2%。

同年4月,瑞士对反式脂肪食品进行限制销售。

同年7月,美国加州通过法案,在该州餐厅中禁止使用反式脂肪酸,这项法案于2010年正式生效。

2008年我国出台了关于动植物油脂、植物油中反式脂肪酸检测的国家标准;2010年又出台了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反式脂肪酸的检测国家标准。

2010年5月19日,在我国颁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儿配方食品》规定中,第四条更明确规定,食品原料中禁止使用氢化油脂。这是目前我国仅有的针对反式脂肪酸危害的限制性条款。

但是,制约反式脂肪酸的重中之重国家标准并未出台,而在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方面,对反式脂肪酸的限制也是一片空白。

我国没有针对反式脂肪酸的国家标准,最直接的结果就是目前市面上所有使用了氢化油的食品,外包装上都没有注明添加量。而一些添加量较大、国外禁止销售的氢化油食品,在国内能够不受约束地售卖。没有国家标准的制约,我国市场将充斥各种国外进口的氢化油食品,带来巨大的食品安全隐患。

要清醒认识到反式脂肪酸的危害性和面临问题的严重性、紧迫性,首先要做的就是普及、提高民众对反式脂肪酸的认识;在对待反式脂肪酸的问题上,人们不仅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还要有健康的发展眼光。不是不食用,而是限量食用。

第二要积极开发氢化油生产中反式脂肪酸的控制技术,从根源上降低反式脂肪酸引起的安全隐患。

第三要根据本国居民的饮食结构、饮食习惯、基本营养素的摄入量及对健康的影响等因素,尽快制定针对我国人群(尤其是高危人群)的反式脂肪酸膳食指导原则、限量标准及相关的食品政策和法规。因为任何营养素都要控制数量,所谓物极必反,而作为食品添加剂的反式脂肪酸更不例外。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消除反式脂肪酸油脂对我国居民健康产生的潜在危害[3-4]。

参考文献

[1] 胡康.反式脂肪酸的危害不容忽视.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3月18日第007版.

[2] 范志红.反式脂肪酸是营养问题非食品安全问题.大众科技报,2010年12月3日第B08版.

[3] 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 江苏无锡:“反式脂肪酸安全问题”研讨会.2010年11月20日.

篇6

【关键词】食品安全;市场信息公开;政府职能

一、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中的市场信息公开问题

(一)市场信息公开是现代政府职能的题中应有之义。现代政府职能理论认为,“在现实市场中,由于市场中的壁垒、交易双方的敏感度、获取信息的技术能力、信息发散机制的不完善等原因造成信息的不完全现象。信息不完全将交易双方放在不平等的地位,使其中一方,特别是消费者处于不利地位,因而造成了不公平竞争和市场失灵。所以,对消费者的保护以及统一信息就是政府通过提供信息的行动增强市场功能的重要原因”。因此,面对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问题,我国政府应当在社会管理职能方面下大工夫、花大力气,尤其是要在复杂多变的市场信息中履行好信息公开的职能,为消费者提供权威的、科学的食品安全市场信息,避免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和蔓延。

(二)我国政府食品安全信息预警机制不健全。鉴于上文提及的市场信息不完全问题,我国政府建立一套完善的食品安全信息预警机制就变得极为重要。民以食为天,一旦发生重大的食品安全问题,势必严重危害我国人民生命和社会和谐,因此,笔者认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重在事先防范、事前预警。但是,我国政府目前在食品安全信息预警方面做的工作还远远不够。例如,近日央视主持人赵普通过微博曝光老酸奶和果冻中含有工业明胶的“微博门”事件,就从侧面反映出我国政府在食品安全信息预警和方面的“缺位”,反映出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方面的社会管理职能尚未履行到位。

(三)我国政府在食品安全问题发生后的信息公开相对滞后。食品安全问题事关人民生命和社会和谐。因此,食品安全问题发生后,政府应当第一时间对社会进行全方位、多渠道的信息公开,防止食品安全问题的蔓延和进一步发展,通过向社会进行权威的、科学的信息公开,政府可以有效地控制社会局面、安抚社会情绪并杜绝谣传引起的社会恐慌,从而实现自身的社会管理职能。应当看到,近年来我国政府在食品安全问题发生后的信息公开是及时的、有效的,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我国政府在食品安全问题发生后的信息公开仍然存在相对滞后的问题。例如,2008年三鹿奶粉问题发生后,尽管我国政府进行了信息,但是,三鹿奶粉问题持续发展,后续受害者不断出现,令人痛心。这就说明,我国政府在食品安全问题发生后的信息公开方面仍然相对滞后于食品安全问题的蔓延,我国政府履行信息公开的社会管理职能仍然是任重道远。

二、我国政府食品安全市场信息公开问题的成因

(一)目前我国政府职能正处于转型期,信息公开职能尚不完善。近年来,我国政府职能转型不断加快,传统的强调政治统治职能的状况正在逐步向重视社会管理职能的现代政府方向不断过渡,体现了我国政府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型、建设现代服务型政府的坚定决心。在现代政府职能中,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基本职能就是,“完善市场信息披露制度,保障市场信息的畅通和对称”。但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政府职能转型过程中的一些制度缺位和具体工作时的不完善、不到位,客观来说,我国政府的信息公开职能还是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许多方面的工作仍是水平较低的、不完善的。

(二)我国政府在培植相关社会组织方面工作尚不完善。笔者认为,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带来公民社会的发展,而公民社会发展的一大基本特征就是各种社会组织的有序发展,并与政府形成良性互动。近年来,我国社会组织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就食品安全信息公开这一问题来说,我国社会组织的参与程度和发挥作用的能力仍然是远远不够的。长期以来,我国政府都倾向于依靠政府自身的力量来解决食品安全信息公开问题。例如,在近日曝光的“皮鞋门”事件中,我们的新闻媒体虽然表现非常积极,也很负责任,但其参与力度还是比较微弱的,相关非政府组织(NGO)的社会功能更是发挥甚少。这也反映出我国政府在支持、引导、培植相关社会组织方面还不完善,尤其是在培植新闻媒体发展健全和相关非政府组织(NGO)发展壮大方面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

(三)我国部分地方政府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思路存在一定的问题。长期以来,我国部分地方政府一直存在着“重政绩、轻服务”的问题。我国部分地方政府过度追求本地经济发展,谋求政绩,却轻视政府自身的社会管理职能,疏于提供社会公共服务。在食品安全这一事关人民生命和社会和谐的重大问题上,部分地方政府依然未能摒弃这种错误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思路,出现了一些地方保护主义,阻碍了食品安全市场信息的及时公开和,造成了严重后果。例如,2008年三鹿奶粉问题中,河北省石家庄部分地方政府推行地方保护主义,未能及时向社会进行权威的、科学的信息公开,造成三鹿奶粉问题持续蔓延恶化,给人民生命和社会和谐造成了严重危害。

三、我国政府食品安全市场信息公开问题的对策初探

(一)加快推进我国政府职能转型,建设现代服务型政府。目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型的发展势头很好,我国政府已经在逐步实现从重政治统治职能向重社会管理职能的过渡。但是,我国政府职能转型过程中出现的职能“缺位”现象也是不容忽视的。从近年来我国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来看,我国政府在食品安全市场信息公开方面出现的问题正说明,我国政府职能转型仍需大力推进,社会管理职能亟待加强,政府要为公民尤其是消费者提供权威的、科学的食品安全市场信息。同时,我国政府还要加快建设现代服务型政府,着力于提供更多的、更有效的社会公共服务,并以此为契机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信息预警机制和食品安全问题发生后的信息公开机制。

(二)政府加大对相关社会组织的支持、引导和培植。“食品安全宣传和食品安全突发事件预警信息传播都离不开新闻媒体。在食品安全事件报道中,媒体占据了主导地位,几乎所有食品安全问题都由媒体在第一时间曝光。”因此,我国政府在加强自身社会管理职能的同时,也要给予新闻媒体更多的参与权和更大的监督权,引导新闻媒体与政府形成良性互动,共同实现食品安全市场信息的及时公开和。另一方面,我国政府要大力支持、引导、培植相关非政府组织(NGO)的发展,让食品安全相关的非政府组织(NGO)更多地参与食品安全问题的社会管理,而且,与政府相比,非政府组织(NGO)具有社会信息敏感,反应迅速,信息收集、和扩散渠道多样化等优势。因此,在我国食品安全信息公开问题中,相关非政府组织(NGO)将发挥出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与我国政府的信息公开职能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因此,在现阶段,我国政府要大力支持、引导和培植新闻媒体、非政府组织(NGO)等相关社会组织的发展,共同推动食品安全市场信息的及时和有效公开。

(三)地方政府要转变管理理念和管理思路,提供更多的、更有效的社会公共服务。随着我国政府职能转型的大力推进,地方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地方政府的社会公共服务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在我国食品安全信息公开问题中,地方政府处于信息和信息集散的第一线,对我国食品安全市场信息的通达顺畅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这样一来,地方政府就必须坚决摒弃“重政绩、轻服务”的错误管理理念和管理思路,坚决防止地方保护主义,以更大的改革决心推进地方政府职能转型,推进地方政府的现代服务型政府建设,促使地方政府提供更多的、更有效的社会公共服务。只有真正实现政府职能转型,地方政府才能在食品安全市场信息的公开和方面真正履行好自身的社会管理职能,为社会提供权威的、科学的食品安全信息公开服务。

综上所述,我国食品安全市场信息的公开是一项系统工作,由于食品安全问题事关人民生命和社会和谐,因此,做好这项工作是刻不容缓的。我国现阶段政府职能转型和现代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推进力度必须加大,要在实践中不断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尤其是要推动地方政府提供更多的、更有效的社会公共服务。同时,我国政府也要积极促进相关社会组织的发展,丰富社会管理的形式、扩大社会管理的主体。只有真正把政府社会管理职能方面的各项工作做好,才能实现我国食品安全市场信息的权威、科学、及时、有效公开和,从而避免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和蔓延。

参考文献:

[1]孙关宏,胡雨春,任军锋.政治学概论(第二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篇7

一、加强领导,强化落实。

按照工作要求,XX各县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制定工作方案,成立专项整治领导小组,结合实际细化工作任务和整治要求,明确工作进度和时间安排,确保专项整治任务落到实处。XX食药监局制定了《关于开展XX酒类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的实施方案》,组织辖区20余家白酒生产企业和规模较大的餐饮服务单位召开了酒类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动员会,要求白酒生产企业结合《方案》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白酒生产企业质量安全风险点清单(试行)》开展自查内容,限期上报自查整改情况。

二、明确整治内容,严格监督检查。

XX各县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出动执法人员,对辖区内的酒类生产企业、小作坊、散装白酒、酒类经营者进行全面摸底排查,造册登记,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以酒类生产企业、批发单位、超市、烟酒专卖店、餐饮娱乐场所、散装白酒销售者为重点,严查所有酒类经营单位是否严格履行进货查验和索证索票制度;严查散装白酒是否按规定在容器或包装上标明相关信息,保证所生产经营的白酒卫生、无毒、无害;严查酒类生产企业是否以工业酒精合成酒及掺杂、掺假、以次充好、以不合格酒冒充合格酒、超范围超剂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以及非法添加药品等违法经营行为。

篇8

为深入落实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普及食品安全科学知识,根据《xxx县教育系统食品安全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组织开展2013年“食品安全进校园”活动,方案如下:

一、活动目的

通过此次活动,全面落实《食品安全法》,进一步促进校园食品安全责任的落实,不断完善校园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校园食品安全监管责任,提高师生、家长、食堂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及预防、应对风险的能力,营造人人关心食品安全、积极参与食品安全建设的校园氛围。

二、宣传重点

《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科普知识及平衡膳食教育等。

三、宣传计划及任务

(一)开展“5·20学生营养日”宣传活动(5月)

5月20日是全国学生营养日,学校以此为主题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宣传均衡膳食合理营养知识,提倡安全营养饮食、远离垃圾食品、培养健康饮食行为。通过专题板报、墙报、主题班队会、知识竞赛、征文及家长会等多种形式、多角度及不同途径进行广泛地宣传,确保宣传效果。

(二)开展食品安全进校园活动(6月)

在全校范围内集中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食品安全主题宣传活动,强化食品安全意识,让食品安全知识进入健康教育课堂,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利用橱窗、黑板报等平台宣传新条例和食品安全知识,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随着夏季的来临,即将进入了食源性疾患的高发期,利用食品安全进校园的活动,对师生及学校的炊管人员分别进行食品安全教育,使其掌握相关知识,预防学校食物中毒及食源性疾患的发生。

四、工作要求

(一)纳入健康教育宣传计划

结合健康教育宣传计划,有重点地统筹安排食品安全宣传活动。

(二) 注重宣传实效

加强对师生及家长的宣传,切实提高食品安全意识,确保宣传教育工作取得实效。

篇9

笔者认为,应该有效抓住这一事件,扩大和提升对消费者的教育和影响力,使之正真认清食品安全的危机,以及转基因食品带来的危害。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实现这一目标呢:

1、树立企业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形象

操作方式:拿出一笔专项资金,对中低收入家庭给予补贴,尤其是有孩子的家庭,凡是为了图便宜买转基因食用油或者其他产品的消费者,可以在指定终端以优惠的价格获得纯正自然的植物油或者其他产品,不一定是高端的有机食品。

2、拿出100万,向社会悬赏转基因食品研究

通过悬赏研究活动,形成高度对事件的高度聚焦,唤起消费者关注,通过对转基因作物的不断了解,让消费者真正明白吃自然无任何污染的食品的重要性,同时包括对被确诊因为食用转基因食品带来健康影响的民众,给予一定的爱心关怀和医疗支援。100万可能对一些企业是一笔较大的费用,其实数目不是关键,也可以用1万元,搞征文活动或者在有关媒体网站上进行悬赏讨论,从而获得极大的社会关注和品牌知名度的提升。

3、开展知识营销

聘请环保专家、营养专家下社区、进工矿企业,为消费者鉴别食品安全、提供健康环保的生活常识,提供义务服务,树立在行业内或者区域内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4、组织一场公开实验

同一些影响力的视频网站与绿色和平组织等环保机构合作,选择三组小白鼠,一组主要食物就是转基因食品,一组为普通食品,一组为绿色有机食品,通过24小时的连续直播形式,让消费者来鉴别该选择什么,形成改吃什么不该吃什么的大讨论,以此拍成专题纪录片,成为今后有效地传播教育形式。

5、通过产品包装进行教育

对产品内外包装进行安全提示和有关知识的教育,并可以结合食品安全手册的形式,作为产品的一部分,让消费者真正的认识到潜在可能存在的隐患。同时在终端的宣传物料和人员导购方面进行相应调整和培训,为消费者食品安全进行解答。

篇10

春天,万物复苏,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各类病原微生物生长繁殖加快,食品容易腐败变质,季节性食品也将大量上市,易引发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为了广大师生的饮食安全,食品安全监督工作小组在校领导的带领下,加大了对食品安全工作的管理力度,努力在校园内为广大师生营造出良好的饮食环境。但还有部分师生在校外的大排档等无证经营的食品小店购买不洁净食品食用,时常发生在校外食用了不卫生食品后引起的腹痛、腹泻、呕吐、发热等不良反应,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学习及正常生活。因此,为了提高广大师生的食品安全意识,进一步向广大同学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增强食品安全观念,营造良好的校园食品安全环境,基建后勤管理处、学校团委、校学生会向全校师生发出如下倡议:

一、树立食品卫生安全意识,提高食品安全自我防范能力和自控力。

二、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平时多了解健康食品知识,防止急性肠胃炎和肠道传染病等疾病的传播。不购买无卫生许可的餐饮品,防止食物中毒和肠道传染病的发生;不食用流动摊点销售的盒饭,抵制价低劣质的食品。

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便在校内吃零食、不乱扔纸屑、包装袋、糖纸等垃圾,保持良好的校园卫生环境。饭前饭后勤洗手,不喝生水。

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买、不吃无厂名厂址、无生产日期、无保质期、无质量安全标志的“四无”食品和过期变质食品。

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体育锻炼,保证充足的休息,不暴饮暴食。

六、树立和倡导绿色文明意识,保护环境,共创绿色、和谐、安全校园。

七、建议同学们尽量到校内食堂用餐。因为校内食堂是在学生参与民主管理的监管制度下经营的,同学们的饮食安全有所保障。

八、积极参与,形成氛围,相互监督,互相关爱。

全校广大师生和伙食工作者,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共同加入到食品安全的队伍中来,做一名食品安全工作的倡导者、参与者、主导者、宣传者和志愿者,让我们大家一起“共铸食品安全,共建和谐校园”。

校园食品安全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问题关系身边的你我他,需要我们密切关注。为增强全校师生食品安全观念,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创建和谐美丽校园,现向全校师生发出如下倡议:

一、树立食品卫生安全意识,提高自我防范能力和自控力。

二、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买不吃无厂名厂址、无生产日期、无保质期、无质量安全标志的“四无”食品和过期变质食品。

三、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平时多了解健康食品知识,不购买无卫生许可的餐饮品,防止急性肠胃炎、肠道传染病、食物中毒等的发生;不购买流动摊点或小作坊制作的餐饭,坚决抵制价低质劣的食品。

四、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饭后勤洗手,不喝生水,不边走边吃,不在教室内吃零食,不乱扔纸屑、包装袋、饮料瓶、竹签等垃圾,保持良好的校园卫生环境。

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体育锻炼,不熬夜,保证充足的休息;不暴饮暴食,不吸烟,不饮酒。

六、树立和倡导绿色文明意识,保护环境,共创安全、绿色、和谐校园。

七、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八、积极参与,形成氛围,相互监督,互相关爱。

同学们,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关注健康,增强食品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杜绝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共建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

高校学生食堂食品安全倡议书

全省高校广大伙食部门: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倍受广大人民群众、高校师生日益关注。高校食品卫生安全事关学生健康成长,事关学生的生命安全,事关高校的和谐稳定大局。作为广大高校伙食工作者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思想,始终把食品安全工作放在日常管理工作的突出位置,努力做到警钟长鸣、严格管理、常抓不懈,确保万无一失。正值我省“食品安全宣传周”之际,我们浙江省高等学校后勤协会伙食管理专业委员会向全省高校的广大伙食部门发出倡议:

一、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和浙江省高校食品卫生“十个必须”等相关法律、法规。

严格执行餐饮服务行业规范,凡学校经营的食堂和副食品店必须取得餐饮服务监管部门发放的餐饮服务许可证(包括原卫生许可证),未取得许可证的不得加工、供应食品。严格食品添加剂使用,根据“非必须不使用”的原则,使用品种和用量必须符合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并详细记录每一次使用情况,防止超范围和过量使用食品添加剂行为。不使用过期变质和被污染的食品,不使用非食品用具及容器,包装材料,不使用未经消毒合格的餐饮具,工具,容器。

二、必须建立学校食堂的卫生安全档案。

内容包括申请卫生许可的基础资料、学校食物中毒事件应急预案、个人健康证明、食品原料和有关用品索证资料、食品添加剂和调味品采购和使用记录、食品留样记录、检验报告、食品原材料采购合同等。

三、严格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食品从业人员按有关规定取得健康体检证明和卫生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健康体检每年一次,并定期接受培训。从业人员操作时应穿戴清洁的工作服、工作帽(专间操作人员必须戴口罩),头发不得外露,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佩带饰物。

四、严把食品原料采购和进货验收关。

禁止采购不符合食品卫生标准和要求的食品。采购食品应向供货方索取卫生许可证、卫生检验报告书等复印件;采购肉类食品必须索取卫生检验检疫合格证明;采购定型包装食品,商标上应有品名、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存期(保质期)qs认证标志等内容;采购酒类、罐头、饮料、乳制品、调味品等食品,应向供方索取本批次的检验合格证或检验单。要建立蔬菜农药的检测及其他食品的相关检测,严把食品原料进入关,把问题食品拒之于学校门外。

五、必须坚持每天保洁工作。

清洗餐具、工用具必须在专用水池内进行。餐饮具“一清、二洗、三消毒、四保洁”,未经消毒的餐饮具不得使用。经常开展设施设备的消毒工作,用于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工具、容器必须标志明显,做到分开使用,定位存放,保持清洁。定期开展灭“四害”工作,随时保持食堂干净、整洁、卫生的环境。

六、建立食品卫生安全自查工作机制。

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力度,严格加强对物资采购、仓储、加工、使用、供应等环节的监控,落实食品安全“一日两巡查”制度,并安排专人做好记录,重点加强乳制品、面包糕点、卤制品等食品和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情况的检查,积极做好仓库防潮工作,有针对性地防止食品因潮湿而霉变给师生健康带来的安全隐患。

七、加强食品安全舆论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