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征文范文
时间:2023-03-20 07:58: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国防征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2021年全国消防日征文
小时候,我非常的无知,甚至连消防是什么都不懂。在记忆里,我只记着妈妈对我说过的一句话,“小孩子千万不要再玩火了。”
记得中秋节那天,圆圆的月亮,像个大圆盘似的镶嵌在洒满珍珠似的夜空中,皎洁的月光把漆黑的夜空照亮。多美的夜晚啊!大伙们在草地上烤番薯,当然我也不例外。从家里偷偷地拿了几个迷你番薯,想体验一下烤番薯的乐趣。可意外却随之发生了。因为大伙们放的是易燃的普通纸板,火苗瞬间窜了出来,把旁边的小草烧得黑乎乎的,顿时一股股浓烟呛得我们眼睛只掉“金豆豆”,有的伙伴撒腿就跑,有的伙伴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有的奔去喊大人——剩下几个胆大的,有的用石头砸,有的用脚踩,个个忙得满头大汗。在伙伴们的努力下,火兽终于低下了头,火熄灭了!这件大事传到了妈妈那里,妈妈严肃地批评了我,还是那句话“小孩子千万不要再玩火了。”那次事故让我见识了火的厉害。从那之后,我也知道了玩火的危险。
记得有一次,大同路某一家具城发生了一起火灾。好奇的我赶到火灾现场时,只见整间店里“噼里啪啦的”,家具瞬间变成灰。滚滚的浓烟让我实在受不了了,呛得我不停地咳嗽。看见三辆闪着警灯的消防车停在那边,四五个穿着橙色衣服的消防员在那儿拼命地灭火,似乎想要一口气吞灭大火。那时我就在想,他们太勇敢了,居然能够与火兽搏动。救火过程持续了足足两个小时,从那时起,我便向往着自己也能成为一名消防员,去帮火带给我们许多帮助,但如果使用不当时便会带给我们许多大麻烦!“真危险呀!”看来,我们只有在生活中,处处小心,才能有效地预防火灾,让悲剧不再重演!
同学们,你是否中有放火玩的经历?你们家中有没有长期插着的电视机插头?爸妈是否曾忘记关闭燃气阀门?还有,你会使用灭火器,消火栓扳手,防毒面罩等等吗……告诉你吧!隐藏在安逸中的安全隐患才是最大的杀手!
正所谓“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预防永远是第一位的,我们不但要掌握火场逃生的知识,更要养成良好的预防习惯。
“人人关心消防、处处注意防火”。消防,时时刻刻要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去担负艰巨的灭火救援任务。我坚信,只要我认真学习,努力奋斗,长大后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消防员。
2021年全国消防日征文
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毫无疑问,是人的生命。
每个人来到这个美丽的地球上,都是幸运的,短暂的一生,只要生命不息,都可以尽情享受温暖和煦的阳光,呼吸新鲜的空气,享受到是新月异的现代生活,憧憬一个又一个美好的希望。生命如此的宝贵,如此的美丽,失去了生命,就失去自我,失去了一切。然而,潜伏在我们身边的细小火苗,却让宝贵的生命比昙花一现还要短暂。
我们知道,最初,普罗米修斯把火带到了人间,帮助人类告别了茹毛饮血的生活,在大雪纷飞的寒冬,火给人们的心中带来了春天般的温暖;在熊熊的火炉中,它又为人们捧出了钢铁、焦炭……火伴随着人类的发展、繁荣、稳定和进步,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条件。社会生活都离不开火。火在文明的外衣中,如果使用不当,就会带来灾难,伤及生命。
据统计,我国近几年来发生火灾约4万起,死亡人数达2000多人,伤3000—4000人,每年火灾造成财产损失达10多亿元。尤其是造成几十人、几百人死亡的待特大恶性火灾时有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就今年上半年来说,就发生多起重大火灾事故;20_年1月1日凌晨,吉林省通化市的如家快捷酒店发生火灾事故,导致10人死亡,41人受伤;1月13日凌晨1点左右,位于长沙枫林一路303号的西娜宾馆突然起火,造成10人死亡多人受伤;4月25日凌晨,北京市大兴区旧宫镇一幢四层楼房发生火灾,致使17人死亡24人受伤;8月23日早上6点18分,广东省佛山市盛丰陶瓷厂突然起火,造成15人死亡……
纵观这一起起夺走无数宝贵生命的火灾事故,有几起不是消防知道淡薄酿成的恶果呢?有几起不是对我们生命的漠视呢?这一幕幕的`惨状,这一声声的惨叫,无疑是我们挥之不去的噩梦,无疑在我们心中留下了一道道深深的烙印。在为逝者痛哭悲泣中,金钱、功名、利禄已烟消云散,留给我们的只是痛苦与深思;在幸福的生活、宝贵的生命前,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是继续疏忽大意?还是继续愚昧无知呢?
生命如此宝贵,又是如此的脆弱,不堪一击,稍纵即逝,珍爱生命,给生命一份从容的平安,让你我他的未来绽放绚丽之花,从现在开始,从这一刻开始关注消防安全。
现实生活中,消防安防患随处可见,家中长期使用老化的电线,无电之夜的蜡烛焰苗,清明节上山烧纸钱,郊外野炊架起的柴禾,理应废弃的旧煤气瓶仍使用……这一系列的小问题,都可能引起起大火,伤及生命安全,造成不可佰的损失。
我们必须时时刻刻关注消防安全,因为它和我们的生命是挂上等号的。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在大火面前,自己宝贵的生命是如此脆弱、渺小,似乎一碰就碰就碎。安全,来自长期警惕,事故来自瞬间麻痹,有的隐患产生和造成的祸害,都取决于人们的消防意识的淡薄和消防知识的缺乏。消防安全无小事,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决定我们的安危,关注每一个消防小细节,从身边小事做起。如不随地扔烟蒂,不使用劣质电线,随时关紧煤气开火,人走关掉关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注意防火,平安你我他。让我们携起手来,更加珍爱生命,更加关注身边的消防安全,从每一点每一滴做起,为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平安幸福而共同努力。
2021年全国消防日征文
近年来,火灾越来越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活,给我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消防安全十分重要,在我们的生活中,应该时时刻刻树立防火意识,小心谨慎地使用火。
消防是一种责任。“防”和“消”是消防工作的重中之重职责。在平时工作中,消防员应做到“防消结合,以防为主”,要积极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密切防范火险隐患;要经常审查有关部门和单位制定的消防安全办法和技术标准,保证安全操作,安全生产;要加强平时安全教育和业务训练,提高应急能力和战斗能力;要认真组织调查火灾原因,及时处理火灾事故;要迅速接警出动,及时有效地扑灭各种火灾,努力减少火灾损失,保卫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消防是一种义务。每个人都有维护消防安全、保护消防设施、预防火灾、报告火警的义务,都有参加灭火工作的义务。我们每个人都有做好消防工作的义务,都要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从平时做起,自觉维护消防安全。平时不要损坏消防设施、器材,不得埋压圈占消火栓,不得占用防火间距,不得堵塞消防通道。发现火灾时,都应立即报警,无偿为报警提供便利,不得阻拦报警。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减少火灾损失,使人民的生命财产更加安全、平安。
篇2
关键词地方政府债券制度设计基本框架运作
随着我国金融、财税体制改革的深入,中国应借鉴国外成熟债券市场的先进经验,并结合自身的市场环境,适时引入地方政府债券等金融工具,开发构造具有自身特色的地方政府债券市场,推动市政建设的加速发展,为地方经济腾飞创造良好的硬件基础。
1美国地方政府债券发展现状
在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地方政府债券市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完善,形成了较为规范的运作方式和严密的管理体系。地方政府债券和国债、企业债券、金融债券、股票和投资基金一起,共同构筑成完整统一的证券市场。这里以美国为例介绍地方政府债券这一金融品种。
1.1美国地方政府债券市场的规模
在美国,地方政府债券是指州、城市、县以及各级地方政府,包括某些特别的行政当局(如高等院校当局、水利当局、高速公路当局)及其授权机构和机构为学校、公路、医院、污水处理等其他公用事业项目筹集资金而发行的债券。
美国的地方政府债券规模在战后发展很快。40年代初,美国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券总值为200亿美元。到1981年底,已达3600亿美元,为40年前的18倍。在地方政府债券中,短期债券主要用于短期周转性支出,长期债券主要用于为公共资本支出(指教育、高速公路、社区发展、给排水、公交、电力和其它公用设施)提供资金和支持补贴私人活动。州和地方政府每年通过发行长期债券为公共资本支出提供60%左右的资金,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1.2美国地方政府债券的品种
按还本付息的资金来源区分,美国地方政府债券主要有以下几种:
(1)总义务债券。大部分地方政府债券都属于这一类,其还本付息是由州或市镇地方政府的税收做保证,资信等级最高,利率比其它地方政府债券低。
(2)特殊税收债券。其还本付息是由某些方面的特殊税收,而不是由州或市镇地方政府的税收来做保证的,资信等级要低于总义务债券。
(3)岁入债券。地方政府为了兴建道路、桥梁、动力设备、医院和其他一些公用设施而发行的债券。这类债券的还本付息是靠这些项目建成后的收入,其资信等级不如总义务债券高,利率一般比总义务债券的利率约高20%。
(4)工业发展债券。地方政府通过发行这种债券集资建工厂,然后把工厂租给私人企业。其还本付息靠政府向租用者收取的租金,因此,资信等级不如总义务债券。
(5)住宅债券。地方政府发行这种债券是为了筹集资金建造低租住房。其还本付息不仅有地方政府房产部门收取的租金做保证,而且还有联邦政府房产部门作后盾,所以资信等级较高。
1.3利率
地方政府债券的利率视债券的期限、用途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说来,其利率水平要低于公司债券。但由于这种债券的信誉高,清偿有保证,且有免税优待,所以实际收益并不低。
1.4投资人
地方政府债券的购买者主要是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和普通居民。1996年,在美国大约有2500多亿美元的地方政府债券发售给银行、保险公司和个人投资者,人均购买额超过1000美元。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不仅促进了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也为商业机构和当地居民提供了良好的投资机会。
1.5地方政府债券的市场运作
一般是由多家证券公司组成辛迪加联合包销商,以全额包销方式发行。包销方式分为竞争投标和协商发行两种,但其基本业务结构是相同的,即包销商以一定的价格从发行者手中把债券全额买进,再以稍高一些的价格销售给投资者获取利润。
1.6美国地方政府债券二级市场
交易量不大,多数投资者购买债券后,是将其持有到期满。
2美国地方政府债券市场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地方政府债券在国外发达的证券市场上已是极为成熟的金融工具,如美国的地方政府债券市场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在法制监管、税收安排、市场体系、各种金融技术的灵活运用和品种的创新等方面已十分完备和发达。地方政府债券市场的发展,一方面为基础设施建设和其他公用事业融通了资金,另一方面,也健全和发展了资本市场,丰富了居民的金融资产,同时,由地方政府债券市场支持的公用事业的超前发展,为整体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对市政服务的巨大需求和对高质量的金融产品的需求共同推动了美国地方政府债券市场的发展,这是美国地方政府债券市场带给我们的重要启示。面对同美国地方政府债券市场发展的相同需求,即对市政基础设施的巨大的需求和从单纯银行储蓄向高质量多元化金融资产转化的需求,中国的地方政府债券市场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3中国地方政府债券市场的制度设计
3.1发展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市场的基本原则
从发达国家的情况来看,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筹集资金主要是为了满足地方政府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其他公用事业发展的需要,而用于弥补地方财政的赤字则受到非常严格的限制;而且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必须受到一系列的约束,包括中央政府的直接制约、市场的硬约束等,同时,地方政府必须承担偿还债务的责任,由此可确定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市场发展的基本原则。
(1)既要符合市场化改革和完善分级财政体系的目标取向,也要维护和保障中央政府统一管理和宏观调控的权威。中央政府在政策、法规制定和政治、经济管理中必须占据主导地位,地方债的发行要在中央的统一指导下进行。
(2)为保障借入资金的合理使用和按期偿还,市政债应以中长期的专项建设公债为主,主要用于地方公共工程建设,如道路、城建、环保等,使公债投资能为当地带来整体和长远效益,并通过地方税收或合理收费的增长来保证公债本息的清偿。
(3)为防止滥用地方政府债券的行为,地方政府债券融资收入应纳入地方预算体系进行管理。要坚持收支平衡的原则,公债资金应由资本预算加以反映和控制,严禁用举债方式为地方政府的经费支出筹资。同时建立财政部对债券资金预决算的管理制度,国家计委和证管部门对其发行和偿付行为的监督制度,以及面向社会公众和投资者的债券信息披露制度。
(4)为避免因市政债的发行引起资金在区域间的不合理流动,对不同地方的公债发行,可实行区别对待政策。可考虑规定贫困地区的市政债在全国范围内发行,发达地区的市政债只能在本区域内发行。
(5)加强有关的法规建设。一方面,对现行《预算法》有关条款加以修订,明确地方政府的公债发行权;另一方面,适时出台《财政法》、《地方财政法》、《地方政府债券管理条例》等新法规,对地方公债发行和管理问题加以具体规范,并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等部分法律法规。
3.2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市场发展框架
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市场基本框架应当考虑以下因素:
3.2.1功能定位
我国资本市场上地方政府以及中央政府的直属机构没有相应的金融工具可以运用,因此,可把我国的地方政府债券市场的服务对象界定为地方政府、从事公用事业建设的机构筹集地方公用事业建设资金。
3.2.2发行人及债券品种界定
由主要服务地方性公用事业建设项目的功能定位所决定,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人应当界定为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中从事公用事业建设的机构(如各省交通厅、公用事业局、电信局)、从事地方市政建设的公司。其中只有有税收收入的地方政府可以发行一般责任债券,其他主体只能发行收入债券。为控制风险,甚至可以暂时不发展一般责任债券这一品种,而着重收入债券的培育,直接为公用事业项目建设服务。
3.2.3税收待遇
基于公用事业对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生活的重要意义,我国地方政府债券的利息也应参照各国通行做法:个人投资者免缴个人利息所得税,机构投资者在计算应税收入时允许扣除地方政府债券利息所得。
3.2.4投资者群体
在我国资本市场,地方政府债券应当作为风险极小、收益适中的金融资产而拥有自己的投资群体。应当允许政府、银行、保险、基金等机构和广大居民购买,同时允许地方政府债券对上述机构进行定向发行。
3.2.5监管部门
在美国注册制的管理体系中,地方政府债券的监管主要是二级交易市场的监管。美国证监会(SEC)极少直接干预地方政府债券市场,而通过其下属的地方政府债券规则制定委员会(MSRB)来实施监管。该委员会由5个证券公司代表、5个银行代表、5个公众代表组成,负责起草行业行为规则提交美国证监会审核批准。在我国,审核制将持续较长一段时间。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的监管主体,应为有多年债券监管经验的国家计委;而交易监管应由证监会进行。长远来看:以国家计委为主体,吸收证监会在证券交易监管方面的经验,联合组建地方政府债券监管委员会更为合理。
3.2.6二级交易市场
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市场的创建,应当包括发行市场的创建和交易市场的筹建两大块。交易市场应当交易所交易和场外交易两种并举,同时利用网络技术,鼓励交易商开展网上交易,逐步创建全国统一的地方政府债券交易网络。
3.3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券运作探讨
现阶段我国还没有颁布有关地方政府债券的法律法规,但可以参考1993年国务院颁发的《企业债券管理条例》、1998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企业债券发行与转让管理办法》和即将出台的新的债券管理条例,作为各地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指导性法规。以下就地方政府债券的市场运作进行探讨。
3.3.1发债主体
建议地方政府成立一家专门的发债公司发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债券,作为独立的企业法人和发债主体,公司拥有一些收益较好的已建成项目的控股权,以此产生的现金流为基础发行市政收入债券。
3.3.2承销方式
为保证地方政府债券的市场运作效率,降低发债主体的投资风险,在运作初期建议采用协商发行方式,由一家具有较强承销实力和融资经验的证券公司牵头作为主承销商,联合其他证券经营机构组成承销团,以全额包销方式发行。待时机成熟时,再采用竞争投标方式,选择发行成本较低而效率最高的券商,降低直接融资成本。
3.3.3债券期限
目前,各地发行企业债券的期限一般为3~5年,但市政基础设施投资周期较长,为了保证资金的运营效益和偿债能力,同时考虑到通货膨胀因素和投资者的可接受程度,建议地方政府债券的还本期限为3~15年。
3.3.4债券利率
根据高风险高收益,低风险低收益的市场经济原则,地方政府债券的信用风险稍高于国债,因此,收益债券的票面利率应该比同期限国债的收益率高1—2个百分点。由于地方政府债券是以市政基础设施的投资收益和政府信用为偿债保证,其收益水平和信誉都比普通的企业债券高,如果其收益率与一般的企业债券持平或稍低,对机构投资者和中小投资者仍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3.3.5信用评级
按照国外规范化的证券市场运作方式,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必须由独立性较强和地位较超脱的资信评估中介机构进行信用评级,将发债主体的信誉和债务偿还的可靠程度对外公开,供投资者决策时参考。因此,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地方政府债券,要获得权威性资信评估机构较高级别的信用等级评估,才能得到有实力的承销商的青睐。
3.3.6债券担保
根据《担保法》,政府是不能为企业的经济活动提供担保的。因此,作为地方政府债券的保证人应为经营业绩较好、净资产不低于发行债券本息总额的独立企业法人。保证的方式为连带责任保证,即当发行者在债券到期无力偿还债务时,保证债权人能够获得债券本息、违约金和实现债权的费用。以此提高债券的安全性。
3.3.7二级市场流通
地方政府债券的投资价值主要取决于流动性、收益率和安全性等。其流动性能的好坏决定内在投资价值,并直接影响到证券公司承销债券的积极性和投资者的信心。因此,地方政府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总额及信用评级应达到上海和深圳两家证券交易所的上市标准,争取挂牌上市交易。
参考文献
1中国社科院财贸所“中国地方债券市场发展研究”课题组.我国已经具备开放地方债券市场的条件[J].中国经贸导刊,2001,(12)
2林好常.论我国市政债券市场的建立和发展[J].财经研究,1999(1)
3龚仰树.关于我国地方债制度设计的构想[J].财经研究,2001,(11)
4何旭德.关于开放地方债券市场的几个问题[J].财经研究,2002,(5)
5[美]费雪著.州和地方财政学(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篇3
(国际经济学院 国蕾)
我从小在一个最普通的工人家庭长大。我们家的书柜只有一个,非常简单的款式,还是房东的。里面放着一个相框,里面有3个人。一个中年妇女,消瘦的脸上露着平静的笑容;一个好看的年轻女人,嘴角微微上扬,眼神干净利落;一个小女孩,皱着眉看着镜头,似乎被太阳晒得焦躁了。一共搬过7次家,这张相片总是在屋子被打扫干净后放在最显眼的位置。这张照片里的两个女人,是我最亲的外婆和母亲。外婆在我2岁的时候就心脏病去世了。她是个非常受人尊敬的医护工作人员,她走的那几天,家里来了好多她曾照看过的病人。母亲经常跟我讲外婆的故事。听着这些故事,我就觉得,外婆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人。
外婆是家里的老大,有6个妹妹4个弟弟。家是农村的,但是可能因为是第一个孩子,家里负担还不重,所以供她上了小学。后来渐渐有了弟弟妹妹,念完小学,家里就不打算继续供她读书了,还要供弟弟们读小学呢。所以她就自己给别人家帮忙赚钱供自己读书。念中学的时候,早上走路2个小时去上学,中午学校发点土豆作午餐,她留着不吃,晚上带回家和家人分着吃。放学以后也一直都在给人家做工,找一点点钱,凑起来读书。即使这么困难,可是她一直坚持了下来,一路读完了高中。她成绩非常优秀,是那个小地方同龄人中最优秀的。她还有特长,打乒乓代表县里出去比赛。虽然那时的日子苦不堪言,每天吃不饱饭造成她严重的营养不良,但是她总是精神抖擞,因为她心里有个梦。她要走出这个小乡村,她要读大学,她要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那时她和村里其他的孩子都不一样,人人都相信,她有一个非常光明的未来。
可是农村始终是农村,周围的人都没有什么文化,更谈不上什么信息了。县里学校也是非常的闭塞。外婆从小到大就只知道两所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于是她满怀热盼地填报了高考志愿,梦想能够考上其中一所,考到北京去,看看祖国的首都。焦急地期盼着,可是最终,传来的是落榜的噩耗。是呀,虽然在认识的人中已经是学业最优秀的了,可是一个小小的县城,又怎么和大城市的教育质量相比呢。家里一听说没考上,催着赶着让她回家干活,家里那么苦,需要人帮忙,还读什么书呢!于是祖国首都的样貌,之后的多年,反复地在她梦里的泪光中闪现。拼尽了全力,她没能改变什么,还是被留在了那个落后的农村。
本来以为就这么过一辈子了吧,可是她竟然遇上了我的外公。外公是个大学生,大她好几岁,已经工作好几年了。当时是因为有工作任务所以去了外婆的家乡,两人认识以后坠入爱河,最终结了婚,外公把她带进了城里。她非常能干又聪明,给她在市里最好的医院找了护士的工作。她工作极其认真,对病人呵护备至,技术高超又任劳任怨,并且从来都是自愿加班,照顾病人,多次被评为三八红旗手。后来当了外科的护士长,还自己学了医学,通过了医师执照考试,达到了可以开私人诊所的医护水平。她对她所拥有的一切都怀着感恩的心,觉得自己已经是个非常幸运的人,因而从来不为自己考虑,总是过度劳累地工作着,尽着最大的努力回报祖国和党。病患们形容她就像春天一样温暖。她总是温柔地笑着,笑着。可是再坚强而温暖的人也有她的伤口。到了每年的6月那几天,她止不住地留下眼泪,饭也吃不下。因为事后她知道了,其实她当年的分数,已经可以读四川大学了。还有很多很多其他的大学。只是当时她都不知道这些大学的存在。即便是被大学录取了,家里也没有路费和学费给她。母亲回忆说,每一年,那几天,外婆的悲伤从来没有随着时间褪色过。是那时候消息的闭塞和家庭的穷困,让外婆为之付出全部热情的梦想无法成为现实。
外婆去世以后16年,我被外交学院录取。来到北京的一切都很顺利,特别是来到沙河校区的第一天,打扫楼层的阿姨看见其他学生都有家长来帮忙打扫布置宿舍,我却一个人大汗淋漓地在清扫整个宿舍,还来帮了我的忙,真的是非常的开心。在崭新的校园里生活安心学习,有时候一个人静下来,会想象起外婆6月那几天泪眼婆娑的样子。不知道外婆在天国看着她的外孙女成了一个大学生,会是怎样一份感慨的心情。我在心里说,外婆啊,你放心啦,我很好。现在大家都很好。发奋读书的孩子都能够上大学,不会再有人重复你的遗憾啦。就像我这样普通工人家庭的孩子,家里也可以供得起孩子读书的。即便是更加困难的家庭的孩子,也可以申请助学贷款继续学业的。不会再有人重复你的遗憾啦。
篇4
建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地方政府在投融资机制方面的重大创新,主要用于解决地方经济建设和资金相对短缺之间的矛盾,为地方政府进行基础设施和公益项目建设,提供了非常有力的资金支持。随着地方政府用于基础设施和公益性项目建设等财政性支出的银行信贷资金规模不断扩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所蕴含的风险也不断积累,引起有关各方的高度关注。
【关键词】
融资平台;风险信贷;资金融资
0 前言
2008年底,中央政府制定四万亿投资计划,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也随之迅速发展。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实施,使得商业银行快速扩大信贷资金规模,加大对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的支持力度。由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大多以财政资金作为担保向商业银行贷款,随着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地方财政作为担保的地方政府债务也随之不断增大,使得地方财政资金用于偿还银行信贷的压力不断增大的问题日益凸显。
1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现状
1.1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作用
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以来,中央政府出台了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2009年3月,央行和银监会联合《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贷结构调整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指导意见》。根据这份文件的有关精神,地方政府纷纷设立融资平台,并不断扩大融资规模,以支持快速增长的地方经济发展资金需求。具体表现为以下特点:
(1)地方政府发挥行政主导作用,发起和推动融资平台的发展。(2)平台规模日益扩张、平台层级逐渐下移。(3)平台负债程度过高,盈利水平较低。(4)银行信贷成为平台融资的主要手段。
1.2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主要融资方式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主要融资方式为:
(1)“政府融资平台+金融机构”的融资方式。
(2)以发行债券、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等方式进行融资。
(3)以股权、债权、物权等形式进行融资。
(4)BOT、BT、PPP等项目融资模式。
1.3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还款来源
总体上,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还款来源主要包括地方财政收入资金、中央返还资金和转移支付资金、地方政府基金收入资金、融资平台的经营性收益等。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资金由地方税收和非税收入构成,是还款来源的主要组成部分,大约占44%。中央返还资金和转移支付资金是还款资金的第二大来源,大约占33%。地方政府基金收入大约占比21%。
具体而言,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还款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第一种模式是以地方财政的收入资金直接还贷。这种模式主要用于那些没有经营性收益用于偿还平台债务的平台项目。
第二种模式是由地方政府先代为偿还融资平台的债务。这种模式主要用于那些没有稳定现金流量和收入预期的融资平台项目。
第三种模式是以融资平台项目的经营收益权用于还贷。这种模式下,地方政府转让融资平台项目的固定年限经营收益权给债权人,不再需要准备“真金白银”用于还贷。
2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风险成因分析
(1)地方财政资金在财政收入中所占比重不断下降。
1994年国务院实施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分配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中央政府财政收入所占的比重大幅增加,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所占比重随之降低。使得出现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财权不断上移,而事权不断下放,放大了“财权”和“事权”之间不匹配的冲突,要求地方政府自行拓宽财政支出资金来源。
(2)融资平台公司的定位过宽,其设立和运作模式均缺乏规范性。
地方政府为推动地方经济建设,而推动设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使得融资平台的政治意义远大于市场意义。地方政府往往不会对融资平台公司提出具体的经营目标,仅仅要求融资平台公司确保实现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初衷。但是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设立和运作过程中均缺乏规范性,导致各种风险不断产生。具体表现在:
第一、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定位不够精细,在业务范畴的“篮子”里塞入了太多的发展目标,使得平台公司的发展缺乏专注性,对高层管理人员提出了较大的能力挑战。
第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普遍存在公司建立时间短,基础制度建设薄弱,起步资金短缺等现实性困难。
第三,目前很多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管理制度欠缺规范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存在很大缺陷。这些平台公司存在浓厚的行政主导色彩,公司的决策目标不以市场目标为导向,仅以地方政府的领导意愿为导向。缺乏经营业绩考核带来的压力,对平台公司的运营管理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影响,没有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规范准则。
二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缺乏清晰的市场责任主体。这些平台公司通常仅仅负责对外融资,并非资金使用项目的管理主体,很难厘清相关的责任划分。
三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在投资运营过程中,存在“一哄而上”的拍脑袋决策机制,缺乏长远的规划。
(3)没有建立强有力的约束机制,内部约束和外部监督双双缺位。
地方政府迅速增长的财政支出规模使得地方财政的压力逐日膨胀。因此地方政府大量发债,以缓解不断增加的融资压力,期望通过大规模的融资资金来满足地方基础建设的资金需求。因此,地方政府不断放松约束标准,内部约束和外部监督双双缺位,放大了融资资金安全的违约风险和道德风险。
3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风险防范对策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基于我国当前的国情而应运而生的,它的设立和发展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性与合理性。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推动下,融资平台快速扩张,融资规模迅猛增长,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我们也不能因此而忽视其所带来的各种风险。有关各方应正视问题的存在,推动实施全面的融资平台利弊分析,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加大对防范融资平台各种风险的重视程度。探索新的有效方法,用于防范和化解可能出现的融资平台风险,推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建设沿着健康轨道继续发展,为实现地方经济发展作出新的有益贡献。
(1)依照市场经济规则,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进行全面规范化、透明化和市场化改革,建立“科学融资”模式。
(2)完善相关制度,明确地方政府的责任划分,将地方融资平台公司的融资、投资行为纳入法制化轨道,建立利用地方财政偿债的长效化机制。
(3)督促商业银行完善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放贷资金的风险管理,提高对各种风险的防范意识。
(4)拓宽地方融资资金的来源和渠道,不断创新融资方式,保障地方政府施政需要。
【参考文献】
[1]吴琼.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热”中的“冷思考”[D〕,2010(4)
[2]孙慧,陈杨杨,范志清.从国际经验看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展创新[J].国际经济合作,2010(10)
[3]陈柳钦.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展的思考.地方财政研究,2010.11(11)
篇5
所谓次级债即次级住房抵押贷款支持债券,它根源于次级按揭。次级按揭的利率比传统的高利贷低,比给正常客户的利率高。但是正常的按揭贷款只提供给具有良好信用、还款能力强的客户,信用记录较差、收入也较低的客户很难从正规的按揭公司或银行得到贷款购房,只能向贷款公司申请次级按揭。
次级按揭最近十余年间在美国得到了迅猛发展,原因一是由于房地产价格的持续上扬,低买高卖成为包赚不赔的买卖;二是由于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mortgagebackedsecuritization,MBS)这一金融创新工具的风行。MBS是资产证券化(assetbackedsecufitization,ABS)的一种重要形式,具体是指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其所持有的住房抵押贷款债权出售给特设的证券化机构(specialpurposevehicle,sPV),然后由该机构以其收购的住房抵押贷款为基础,经过信用增级、信用评级等各项措施之后,在证券化市场上发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的行为。其最主要的特点是可以将缺乏流动性但能够产生可预见现金流、原先不易被投资者接受的抵押贷款,转换为可以在市场上流通、容易被投资者接受的证券。
传统的MBS是按揭公司(或银行)先发放按揭贷款,然后把已经产生的贷款打包成债券并销售给投资者。而投资银行发现市场对高收益债券的需求后,开始介入次级按揭这一领域。它们根据投资客户需求设计出不同的MBS产品,然后根据不同的信贷标准向按揭公司“订货”,后者根据投行的要求选择发放按揭贷款的对象,并将同类资质的贷款打包成MBS向投行交货,投行再转手卖给预定的投资客户。因此次级债的发行规模由按揭公司控制变成了市场需求决定一只要有需求,投行就会向按揭公司定购更多产品,按揭公司则发放更多贷款,因此促进了次级债的快速发展。
2000年美国网络股泡沫破灭后,美联储连续十余次大幅降息,使得资本市场上的资金充沛,投资需求尤其是对高收益债券的需求大增,而次级债因为风险较高,利率当然较高,正中投资者的下怀,所以次级债的市场急剧扩大,投资者遍布全球,甚至我国的数家商行也涉足其中,尤其是国际化程度最深的中国银行,据其2007年年报透露,2007年全年投资净收益为-155亿元,其次级债占其集团证券投资总额的2.13%,且账面价值已减少49.9亿美元。
二、MBS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房地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发达国家对其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都基本趋于成熟。我国尽管自1998年以来住房抵押贷款规模得到迅猛发展,年平均增长率接近30%,截至2007年底,我国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已达到27031亿元,但将其证券化,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上都处于初始阶段。理论研究主要集中于MBs在我国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以及开展模式上,对其风险研究少之又少;从实践上看,首批资产支持证券2005年12月才开始发行,即国开行的“开元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发行和建行的“建元2005-1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作为试点两行发行数量分别仅为44亿和30亿。
截至目前,我国共发行了两批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第一批发行了三单产品,包括以上两单和国开行的开元2006年ABS。沉寂一年多之后,央行决定第二批试点,头筹由浦发银行拔得,该行于2007年9月11日发行了规模43.8326亿的ABS。工行也于2007年9月发行了首批40.21亿元的资产支持证券;2007年12月14日,建设银行第二次进行房贷的资产证券化,拿出41.6亿元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优质资产,发行“建元2007-1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民生银行的CMBS(商业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刚刚通过审批尚未正式发行。
信贷资产证券化对于商业银行的意义重大:首先是调整商业银行资产结构的手段。通过资产证券化,银行可以调整资产的地区和行业结构,使资产分布更趋合理;可以将贷款出售,减少风险资产,以减轻资本充足率的压力。其次,是扩大商业银行融资渠道和经营规模的有效手段。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直接融资方式,可以扩充银行的资金渠道。银行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回收资金,再根据市场情况开拓新的贷款市场。再次,是增加商业银行盈利的手段。通过为证券化资产继续提供管理和服务等中间业务,银行可以获得中间业务收益,形成新的盈利增长点。所以除以上各行之外,招行、农行、中信银行甚至一些城市商行也纷纷表示有意愿参与试点,种种迹象表明各家银行在流动性过剩的大环境下依然对证券化兴趣高涨。一旦流动性逆转,ABS的大规模推出将指日可待,因此加大对其风险的防范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MBS的主要风险
MBS尽管存在着可将流动性较差的抵押贷款变现等诸多优点,但由于其交易主体众多,交易结构复杂,风险隐蔽性强,一处理不当,就会对金融系统的稳定性造成潜在风险。美国的次级债危机,对资产证券化刚刚起步的中国来说是非常值得借鉴和参考的。
MBS的风险主要为利率风险、违约风险、提前还款风险、再投资风险、流动性风险以及交易结构风险等,这些风险中,在我国表现最突出的就是提前还款风险和违约风险,近一年以来,由于通货膨胀的压力加大,利率风险也日趋突出。
1、提前还款风险提前还款是指借款人随时支付部分或全部抵押贷款的余额,这种行为会对MBS的现金流产生重大影响,给贷款银行带来利息损失,甚至是改变证券的偿还期限,给债券投资者带来风险。美国在大规模发展MBS之前,住房抵押贷款的提前偿付行为已取得丰富的经验数据,通过准确预测,有效地规避与转移了提前还款风险。而我国在这方面的工作几乎为空白,提前偿付率根本无法预测。据笔者观察,我国居民的提前还款行为具有三大特点,一是对利率的变动极其敏感,主要原因是我国目前的住房抵押贷款绝大多数是浮动利率贷款,而且商业银行对提前还款行为仅收取象征性违约金或罚款,每当利率升高,提前还款行为即成倍增加;二是提前还款行为具有普遍性。这与“无债一身轻”的传统观念有关,几乎没有人真的打算归还几十年的贷款,而是一有余钱马上就还。贷款利率偏高也是原因之一,就目前我国的个人投资渠道而言,保证具有7.87%无风险收益率的投资项目几乎没有,资金的机会成本如此之高,最优选择就是提前还贷。三是与股市楼市的兴衰呈负相关性。股市楼市红火,提前还款行为就减少,甚至还有人千方百计贷款炒股;反之则提前还款行为增加。
正因为我国的提前还款行为呈现出较高比例,偿付时期与金额又缺乏共性,提前偿付的经验数据又不足,这就使提前偿付率的预测非常困难。而MBS的关键环节就是对住房抵押贷款未来的现金流量进行预测,从而进行恰当的定价。提前偿付率不确定,则不能简单套用国外有关提前还款行为的计量模型,只得采取现金流现值定价法与再投资收益分析法,用这两种方法定价的资产支持证券蕴含较大风险,不宜大规模发行,否则将给发起人、SPV、投资人甚至整个金融市场带来致命风险。
2、违约风险违约风险是指借款人无法按时支付债券利息和偿还本金的风险。尽管目前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是各家银行资产质量最好的贷款品种之一,但实际上由于期限长、数额大、客户分散、地域固定、流动性差等特点,发放住房抵押贷款实际具有高风险性。我国近年来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各项经济指标运行良好,民众普遍对未来收入充满信心,同时由于住房制度的改革,自2000年以来,住房抵押贷款呈现出井喷式增长,各家银行不遗余力地开发,主要原因就是看中住房抵押贷款的低违约率。据人民银行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我国四大国有银行个人购房贷款不良贷款率仅为1.5%左右。但这并不说明住房抵押贷款的风险不值得一提,宏观环境稍有变化,住房抵押贷款的违约率就会成倍上升。据新闻媒体报道,2006年以来,由于房地产市场的紧缩,上海市的住房抵押贷款违约率上升了一倍多,从0.30%飙升至0.67%,这更充分说明住房抵押贷款的违约风险不可小觑。一旦人们的收入预期发生恶化,违约风险将会大大增加,类似美国的次级债危机就有可能在中国上演。
3、刷率风险利率风险是指由于利率的变化而使发放抵押贷款的机构或者证券所有者所遭受损失的风险。也是MBS交易中,最难以规避与管理的一种基本的风险。一般而言,抵押支持证券的价格与利率呈反向变化,即利率上升/下降时,抵押支持证券的价格会下降/上升。如果投资者将抵押支持证券持有至到期日,那么证券到期前价格的变化不会对投资者产生影响。但是,如果投资者在到期之日前出售证券,那么利率的上升就会导致资本的损失。这就是利率风险。不同特征的抵押支持证券对于利率风险的敏感程度也不同。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抵押支持证券的息票利率越高,其价格对利率的变化就越敏感;抵押支持证券的到期期限越长,其价格相对于利率的变化就越敏感;利率水平越低,抵押支持证券的价格对利率的变化就越敏感。
譬如浦发发行的第一批ABS产品,考虑到投资者对加息的担忧,采用了浮动利率,即以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为基数,加上招投标确定的利差来定。按照本次招投标的结果,A档的中标利差为73个基点,以此计算,A档的年收益率达到了4.33%,与当前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大体相当。这个结果让浦发仅能保本。从央行最近几次加息的手段来看,未来不对称加息可能性依然存在,当存款利率上调幅度大于贷款时,银行利差缩小,而债券收益率却会随着存款利率的上升而水涨船高,浦发面临着不可回避的亏损风险。
四、MBS风险的防范
从这次席卷全球的次债危机可以看出,危机的根源来自于美国楼市的持续走高,贷款公司为了扩大收入来源大量提供次级按揭,低收入者为了套利利用次级按揭买卖房屋,投行为了巨额佣金提供MBS的承销,投资者为了高收益购买MBS。只要房价继续上涨,参与者人人都有好处,但其中的风险早已埋下。我国的MBS尽管目前规模不大,但从各家银行在资金尚未吃紧的情况下跃跃欲试可以看出其证券化冲动早已存在,况且今年以来随着货币政策的从紧,商业银行贷存比持续攀升,个别银行甚至已接近监管部门75%指标上限,资产证券化的种种优势表明其大规模的推出指日可待。为了避免次债危机在我国重演,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严控甚至杜绝次级债的发行中国目前的货币情况与2000年以后的美国有相似之处,流动性过剩,资本到处搜寻高收益产品,但由于投资对象有限,资金不停地转战股市和楼市,使得两市轮番上扬。如果再将次级按揭和次级债推向市场,不仅会给虚高的楼市火上浇油,同时亦会将大量资金引入次级债市场,为今后的危机埋下隐患。但从现实来看,正常贷款尤其是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是银行的优质资产,即使不将其证券化,银行也能获得稳定收益,比如目前我国的住房抵押贷款的最终收益在5%左右。相比之下银行更愿意将信用等级不高的贷款打包出售。浦发发售的ADS就分为优先级和次级,考虑到市场需求疲软,收益权排在最后的次级则由浦发自己持有。对于现阶段的银行来说,证券化的更多意义在于产品创新,主要是“练技术、熟悉市场和建立投资者关系”。一旦市场对高收益产品需求旺盛,次级按揭和次级债的推出必将水到渠成,所以严控甚至杜绝次级债券的大规模推出,无异于从源头上防止了危机的发生。
2、加强宏观调控。严控房产价格大幅上涨从美国次债危机的形成原因可以看出,房地产价格泡沫催生了这场危机。中国的住房信贷和股市监管对金融风险的承受和化解能力,要远远低于建立在分层控制体系基础之上的美国金融市场。所以为了减轻房地产价格波动对整个经济的负面影响,我国应采取有效而谨慎的措施,加强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同时加大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供给,严控房产价格继续大幅度上涨,从而将投机性资本从房产市场中引出,推动房产市场乃至整个经济实体的健康发展。
3、优化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将其利润重心转移到中间业务上来楼市的持续高温,商业银行难辞其咎。我国商业银行的大部分利润来自于存贷差,即使在资本市场暴涨,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大幅增长的2007年,和国外同行相比其中间业务占比依然少得可怜,最大的招商银行不过15.72%,而且除招行、工行、交行及中行外,其他银行的中间业务占比均在10%以下。巨大的存贷差使得商行专注于贷款市场,尤其是质量极优的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各家银行均不遗余力地开发,即使央行三令五申,各商行依然千方百计地打球以扩大规模,2007年全国金融机构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已占整个个人贷款的82.5%。但是随着我国通货膨胀率的持续高涨,货币政策的从紧,商业银行流动性已经发生逆转,拥有众多优势的MBS业已受到各商行的关注,通过MBs不但可以提高资本充足率,还能回收资金开拓新的贷款市场。若银行盈利模式不变、业务重心仍旧停留在信贷业务,MBS甚至次级债券的推出均有可能实现突变,整个金融系统必将面临巨大风险。
4、禁止专业贷款公司的成立美国次债危机是从其第二大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公司的破产开始的。贷款机构和拥有天然资金来源——存款的商业银行不同,其资金来源除有限的股东投入外,更多地依靠将贷款打包成MBS出售获得,许多放贷机构为了扩大资金来源,甚至不要求次级贷款借款人提供包括税收表格在内的财务资质证明,做房屋价值评估时,放贷机构也更多依赖机械的计算机程序而不是评估师的结论,潜在的风险就深埋于次级贷款市场中了。本次危机的爆发,贷款机构的违规行为难逃干系。
我国尽管目前尚未成立专门的贷款公司,所有的住房抵押贷款均由银行发放,但不得不清醒地看到,在房产市场的持续升温下,银行的放贷冲动与日俱增,2007年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增量即是2006年的5倍,其中难免泥沙俱下,只不过短期内信用情况尚未暴露,银行若将其中的不良贷款打包出售,长此以往,风险累积,岂不是危机也将在中国重演。
5、审慎开放资本市场从此次美国次债危机可以看出,具有极强风险偏好特征的对冲基金等投资机构,其行为常常会放大和扩散风险,成为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因素,甚至对经济造成实质性伤害。我国半封闭式的资本市场对这些“横冲直撞”的对冲基金起到天然隔绝作用,但是来自美国的压力似乎要让这种天然屏障即将消失,美国财长保尔森几次就开放资本市场问题对我国施压。一旦国门大开,外资金融机构的长驱直入必将扰乱我国尚未成熟的金融市场,系统风险必然急剧放大,所以开放资本市场之事应该慎之又慎。
五、结语
次债危机的发生是次级按揭的风行、投行的推波助澜、资本的逐利共同作用的结果。尽管从目前看来我国还不存在次债危机发生的根本诱因,但我们应该从美国次债危机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风险,未雨绸缪,防微杜渐,从而促进我国的金融创新工作长期健康的发展,保证我国金融市场健康有序的运行,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篇6
[关键词]政府采购 开放市场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11-0109-02
当前,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的背景下,中国加入WTO后,面临着履行承诺加入WTO《政府采购协议》(GPA,Government Procurement Agreement,以下简称GPA)的问题。“十一五”期间,中国的政府采购规模由2005年的2928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8422亿元,占当年财政支出的9%。2010年,全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为29728亿美元,比2005年增加了1.1倍。这就意味着有29728亿美元的贸易额是被外国所获取。可以预见,将来中国的对外市场会更加扩大,从而政府采购支出的数额就会不断提高。中国目前还不是GPA的成员方,但是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时曾承诺,从加入WTO开始就成为GPA观察员。2007年12月28日,中国向世贸组织递交了加入GPA的申请和出价清单,正式启动了加入谈判。中国接受政府采购领域的国际规则,全面开放政府采购市场的最迟期限是2020年。
可是,政府采购在一国的贸易领域中居于特殊地位,开放政府采购市场是双刃剑,加入GPA虽然可以享受到别国开放市场的益处,但是同时必须承担开放国内市场的责任和义务,所以大多数国家对于开放政府采购市场这一问题都比较谨慎。根据中国现有的实际情况,中国政府采购市场的对外开放政策应该是保护性的,对策如下:
一、规范政府采购法规和制度,夯实政府采购市场开放的制度基础
至今,中国的政府采购实践已有二十多年,虽然初步形成了政府采购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但政府采购法规和制度的规范化工作还必须加强和完善。只有这样,才能与政府采购国际惯例接轨,夯实政府采购市场开放的制度基础。具体来说,需要做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建立健全完备的政府采购法律体系
西方国家的政府采购制度现今已经相当成熟发达,它们通过一整套比较完备的政府采购法律体系来规范政府采购的各个阶段和环节。像美国,与政府采购相关的法律有好几百部。与之相比,中国现有的政府采购法律制度就太过于原则化和简单化了,《政府采购法实施细则》迟迟没能顺利出台,并且《政府采购法》与《合同法》《招标投标法》《行政诉讼法》等很多法律之间的分工衔接有待进一步的立法完善和修改,《政府采购法》与GPA在主体范围、争端解决机制等方面都还有大量差异存在,这都需要进一步研究立法修改。
(二)实施政府采购人员职业化管理
中国当前需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政府采购队伍,这就要尽快实施政府采购人员职业化管理,实行准入制度,要求相关工作人员拥有资格证书,严格规范政府采购的用人和人才培养机制。同时,为了满足加入GPA的要求,必须要培养一大批精通国际化政府采购法律规定、熟悉国际化政府采购流程的人才。他们必须做到能够全面掌握国际市场上的政府采购规则,具有熟练地与国际通行做法接轨的采购技术,能够准确把握好本国的国内政府采购政策规定与国际对等规则的区别,从而避免各种不规范操作导致的纠纷。
(三)完善政府采购监督制度
借鉴国外经验,中国必须强化政府采购的监督管理,完善监督机制,有力抑制权力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存在的权利寻租。具体来说,中国需要采取内外两个方面的措施,“双管齐下”:从内部监督来看,主要是采取措施形成各参与主体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衡的内部监督机制,也就是遵循“三分离”的做法,即采购、付款、验收三者相分离;招标人、使用人与定标人三者相分离;管理者与操作者相分离。另一方面,从外部监督来看,既要发挥纪检、监察、审计、技术监督、公证处等有关部门的监督功能,又要有效激发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特别是网络的运用。将来中国加入GPA后,适应政府采购国际化的需要,监督管理机构作为政府采购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必须实现政府采购监督管理从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的转变,必须能够面对更复杂更多的管理和监督工作的挑战,必须能够根据国内国际两种不同范围的不同规则和制度实行监督管理,必须能够适当处理涉及到境外供应商和国际标准甚至有可能引起政府间纠纷和争端的投诉问题。总之,政府监督管理机构必须具备比现阶段更全面更熟练地处理政府采购投诉的技术手段和高超能力。
二、实行渐进性开放策略,适度开放政府采购市场
按照GPA的要求,每一个成员国对它被列入“采购实体清单”且在招标限额标准(门槛价)以上的货物、工程、服务必须向其他所有成员国实行对等开放,并在此基础上对成员国实施国民待遇等非歧视性原则。但这也并不意味着所有成员国的政府采购市场就必须全面无条件彻底开放。从各个GPA成员国开放政府采购市场的经验来看,各成员国的政府采购市场依据对等原则在谈判协议的范围和限度内实行对外开放,常常是本国供应商在国际上具备竞争实力的领域。像美国1933年公布的《购买美国产品法》要求:“要扶持和保护美国工业、美国人和美国投资资本。”而且要求各级政府机构除特殊情况外,必须购买由本国供应商提供的本国工程、产品和服务。在美国成为GPA成员以后,美国的《对外贸易法》仍然规定《购买美国产品法》对非成员照样适用。因此,各国在政府采购市场开放这个问题上,需要根据本身经济发展阶段与本国各行业的发展状况,然后再科学地确定本国政府采购市场的开放程度和次序。因此,中国应实行渐进性开放策略。所谓渐进性策略,第一是指从开放时间上来说;第二是指从开放的地域范围上来说;第三是指从开放的产业范围上来说。这三个方面都要采取渐进,而不是急进、跃进。
三、利用GPA部分条款,实施特殊优惠政策,保护好本国相关产业
在现阶段,中国还处于发展中国家的地位,中国企业在世界上整体竞争力还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在应对开放背景下外国企业挑战方面还没有多少经验,所以政府必须在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前提下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它们进行一定的保护。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政府采购市场开放的实践经验,根据中国企业的具体实际情况,中国应当采取下面的办法来保护国内企业的利益:
(一)对国际采购的本地含量加以特殊规定
为了使本国产品在采购中具有优势地位,可以在本国国内的法律制度中,特别规定国际采购中必须保持一定比例的本地产品和劳动的含量。
(二)从价格上对本国企业特殊照顾
比如在波兰的政府采购法中明确规定它本国国内的投标者先天就拥有20%价格上的优惠。美国更是给予它本国国内的投标商比波兰更大的优惠幅度,最高可达到30%。中国也可以参照这些规定,对我国国内企业给予适当的价格优惠。
(三)在购买顺序上规定国内产品优先
根据国际惯例,绝大多数国家要进行政府采购时,首先会考虑本国国内产品,从而使本国的企业优先获得机会,保证利益不外流。比如美国的《购买美国产品法》这部法律的名称本身就体现了这一思想。在这部法律中它明确规定如果国内产品的价格是合理的,要优先购买国内产品。只有国内产品的价格明显不合理时,才会考虑到国外采购。
【参考文献】
[1]刘慧.我国政府采购市场开放研究[J].科学管理,2001(1).
[2]丁晓钦.论中国政府采购市场的对外开放与保护[J].财贸研究,2002,(6).
[3]刘小川,王庆华.经济全球化下的政府采购[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4]郑小玲.开放中国政府采购市场的影响与对策[J].经济纵横,2006,(12).
篇7
随着我国住房制度改革进程的加快,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需求量和实际发放量迅速增长。但是当住房抵押贷款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商业银行就会面临较大的资金缺口,出现资金来源的短期性与贷款资金需求的长期性的矛盾。借鉴国外经验,我国要繁荣房地产市场,发行MBS将是一个必然趋势。
它的积极意义主要表现为:首先,发行MBS可以使商业银行通过出售抵押贷款债权实现提前套现从而增加银行资产的流动性,还可以将住房抵押贷款的风险分散,并且可以把抵押贷款业务从资产负债表内移到表外,就可以回避资本充足率的限制;其次,MBS具有信用级别高、收益率较高、流动性较好、未来现金可预测性强等优点,会非常受投资者欢迎;再次,发行MBS可以扩大住房贷款市场的规模,提供长期稳定的贷款资金来源,使银行有能力延长个人住房贷款期限,调低贷款利率,增加贷款额度。这对于鼓励个人贷款购房、增强居民购房的支付能力必将起到积极作用,也必将会使住宅产业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勿庸置疑,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对商业银行、投资者、贷款者来说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从学术界到政府有关部门对尽快发行MBS的呼声也很高,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机构都对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进行了研究并且提出了一些研究方案,但证券化的实施却依然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始终“呼之不出”。笔者认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具体操作方案之所以迟迟未见推出,是因为目前我国实现抵押贷款证券化还存在很多障碍。
一、目前我国住房抵押贷款一级市场发育不成熟
1.一级市场规模太小。截至到2001年末,我国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发放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为5072亿元,虽然比年初增加了1994亿元,增幅达65%,但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余额的比重为2%.占GDP的比重为5.2%.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情况来看,1999年底,住房抵押贷款余额占GDP的比重,英国为56%、美国为54%、日本为33%、香港地区为31%,可以看出,我国目前住房抵押贷款的规模还很小。而创立MBS市场时,需要将抵押贷款债权构建成标准化的资产池,如果没有相当规模的贷款积累,就无法找出足够多在还款期限、利率标准、房产性质、违约率等方面相同的债权,当然就无法实施“打包”“重组”等标准化操作,发行MBS的资产池也就无法建立。
2.一级市场贷款条件不统一。住房抵押贷款在全国刚刚兴起,虽然1997年我国出台了一部《个人住房担保贷款管理试行办法》,但它对具体的实施细则并未明确规定,还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住房抵押贷款体系。各地、各银行之间的情况不同,在贷款标准、贷款格式、发放程序、信息管理等方面有很大差异,贷款条件的不统一,也使得构建标准化的资产池步履艰难。
二、商业银行压力和动力不足
1.目前我国住房抵押贷款在银行资产中所占份额较低,还没有对银行资产的流动性造成威胁。国外银行之所以实行抵押贷款证券化,主要是为了解决资金流动性不足带来的资金结构不匹配及防范流动性风险。根据国际经验,住房贷款占全部贷款比例达到30%左右时,可能给银行带来流动性威胁,商业银行就会提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要求。可是,我国目前住房抵押贷款的规模还很小,仅占总贷款余额的2%左右。从整体上来讲,我国商业银行存款的总量大于贷款,有大量的闲置资金,并且我国居民的储蓄总量屡创新高,目前商业银行发放住房抵押贷款的资金非常充足。所以尽管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数量增加很快,但还没有给银行造成流动性的威胁。
2.目前住房抵押贷款的违约率较低,还没有对银行资产的安全性造成威胁。我国银行资产的质量很差,其中不良资产所占比例至少在25%以上,而1999年美国花旗银行的不良资产率仅为0.6%.在我国银行目前的资产中,住房抵押贷款一直是国有商业银行的少有的优质资产。虽然利率的波动、就业收入的增减、借款人的健康状况、房地产价格的震荡等因素也会使住房抵押贷款存在一些安全性风险,但目前它的违约率却很低,其不良资产率仅为0.23%.另外,随着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在银行总资产中比重的不断增加,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所占的比例也会逐步下降,将使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得到明显的改善。
因此,商业银行不愿把自己的优质资产出售给其他投资者,当然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脚步也就无法前行。
3.实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会使银行的收益率降低。如果将住房抵押贷款的债权出售,原本由银行一家独享的贷款收益就要大部分随着债权而转移给投资者,进行证券化操作的特别机构也需要从中获得证券发行的手续费和管理费。一盘美餐被多方分食,那么银行就只能通过发放和回收住房抵押贷款取得一些中间的服务费用,不能像现在这样获得由于存贷利息差带来的明显的收益。所以,目前商业银行要求实行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意愿不强烈。
三、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一项程序性强,涉及多方经济利益的工程,只有完善的法律、法规才能确保它的有效运行。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我国先后颁布和修改了二系列经济法律、法规,以维持经济秩序。但由于我国抵押贷款市场起步较晚,相关的法律建设还很不完善,尤其是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政策法规还未出台,对于证券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尚无明确的法律依据。现行某些法律法规与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某些操作手续还有许多相违背的地方,这些都极大限制了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发展。因此在法律上亟待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住房抵押贷款证券的潜在投资者很多,尤其是一些机构投资者将是购买住房抵押贷款证券的主力军,但在我国目前法律环境下,一些拥有长期资金的投资者却不能进入证券市场。在稳定金融秩序的前提下,应该制定相关的法律,允许其中一部分进入MBS投资领域。
2.当商业银行或发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的公司破产时,需要进行破产隔离操作,并且需要一个信托公司介入,但在目前我国还没有《信托法》对此项内容做出规定。
3.住房抵押贷款的债权转让是该资产证券化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现行法律规定,该债权转移时,必须抵押人到场同意才能完成,而实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涉及的抵押人数目庞大,不可能要求其一一到场,所以,现行的法律法规必须调整。
4.在实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过程中需要涉及到很多中介机构,如资信评估机构、房地产评估机构、担保与保险机构、公证机构等的参与。这些中介机构彼此之间关系的协调,职责的分配等问题,目前还没有法律做出明确的规定,而这些中介机构的共同配合对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有关会计、税收制度的欠缺和空白
篇8
关键词:地方政府债务;现状;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F81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5-0194-0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快速发展,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然而,由于大规模的建设性融资需求,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也在快速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的重要议题。而在2014年的8月份,我国预算法进行了重新修订,其中对于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进行了规范,允许省级地方政府经批准后发行债券,并纳入预算管理,这为管理地方政府债务、防范债务风险指引了方向。在这个背景下,研究我国目前的地方政府债务现状及其产生根源,可以为具体规范地方政府债务提供参考和依据。
一、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①
截至2013年6月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178 908.66亿元。其中,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108 859.17亿元,占60.85%;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或有债务26 655.77亿元,占14.90%;政府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其他相关债务43 393.72亿元,占24.25%。地方政府债务率即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余额占当年地方政府综合财力的比重(2012年底相关数据测算)为90.44%,若加上负有担保责任的或有债务,则高达113.80%,虽未超出国际上通行的债务率上限(世界上多数国家将债务率指标控制在80%~120%之间),但也足够引起警戒。
从举借主体看,地方政府债务主体呈多元化趋势,有政府和机构直接发债、经费补助事业单位、融资平台的借款,还有某些国有企业的借款,甚至有些行政事业部门也可以贷款。2013年6月底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中,融资平台公司、政府部门和机构举借的分别为69 704.42亿元和40 597.58亿元,占比共计61.65%。这种多主体借款融资,造成了各自为政,多头管理,债务不清,难以监控的混乱局面。
从借款来源看,地方政府债务来源虽然是多渠道的,但绝大部分还是来自于银行贷款,2013年6月底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中,银行贷款为101 187.39亿元,占56.56%(详见表1)。政府债务对银行存款具有很强的依赖性,一旦政府无法清偿债务,将直接把风险转嫁到金融系统,增加我国金融系统的风险性。
从资金投向看,主要投向基础建设和公益性项目,已支出的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101 187.39亿元中,用于市政建设、交通运输、土地收储整理、科教文卫及保障性住房、农林水利生态建设等公益性、基础设施项目的支出占86.77%。
二、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成因分析
(一)体制不健全是地方政府债务产生的深层原因
首先,分税制的财政体制使得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不相匹配。分税制虽然在制度上规范了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分配关系,加强了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但在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的匹配问题上仍存在不合理之处:中央掌握了大宗税,集中了过多的财税收入,而只留给地方一些小税和散税,地方缺乏稳固的税源;与此同时,由于事权划分不清,使得地方政府承担了过多的提供地方公共产品等责任,但却没有相应的财力予以支持,地方政府要解决事权与财力之间的矛盾,只能靠借债。
其次,投资体制不健全使得投资风险向地方政府转移。投资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三大马车之一,但现有的投资体制还没有跳出计划经济的框架,如主要经济领域仍然由政府垄断,民间资本难以涉足;而公共事业领域社会资本又不愿意进入。因此,最终各方面的投资就集中到了各级政府身上,而财力不足使得地方政府只能依靠借债来融资,投资风险也就不断向地方政府集中。
再次,融资体制不合理,使得地方政府隐形债务增多。市场机制建立后,政企脱离,企业贷款完全依赖银行。但由于银行追求利润最大化,使得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融资存在一些问题,它们不得不借助地方政府的威信进行融资或者由地方政府担保贷款,这加重了地方政府的债务压力。
最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滞后使得地方政府职能转换不到位。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始终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使得政府未能及时转换职能,这是地方政府负债的一个深层次原因。
(二)政策的落实是地方政府债务产生的潜在原因
地方政府债务的扩大与国家的宏观政策密不可分,其中有一部分是各级地方政府在落实上级各项宏观政策过程中,因财力不足而产生的。如在县乡一级,有相当部分的政府债务来源于“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达标。西部某地区自1997年以来,为实现“普九”教育目标,仅乡村修建学校负债就达10 051.14万元,占乡村债务总额的47.18%。①此外,上级政府拨付专项资金时,要求下级政府提供相应的配套资金,很多地方政府为了争取该专项资金,只能通过举债来筹集配套资金,其结果是地方债务的不断膨胀。
(三)政绩观不合理的是地方政府债务扩大的内在原因
传统政绩考核体系以GDP为主要内容,地方政府要取得政绩,必须实现地方GDP的快速增长,所以往往超越自身权限和发展阶段盲目投资,不断的上大的基础设施项目,比如高铁项目或高速公路项目,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投资就会形成上百亿甚至数百亿的产值,GDP 增长了,政绩突出了,地方干部也就提拔了,但是巨大的地方债务也同时形成了。当然,这种债务本身是属于投资性的。但是问题是,这种投资一般都是带有准公共产品性质的长期投资,由于投资形成的负债短期不可能收回,更不可能产生利润,这种不断的投资必然造成地方政府的债务累积。
(四)债务管理制度缺乏是地方政府债务扩大的外在原因
新《预算法》出台以前,国家虽然明确不允许地方政府自行发债,但地方政府出于贯彻财政政策、提供地方公共产品等原因还是负担了日益膨胀的债务;对于这些债务。国家未及时采取明确制度措施进行管理约束,致使地方政府债务一度失控,问题百出。当然,自2011开始,中央政府层面开始高度重视政府债务问题。目前,国务院也已出台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地方政府也开始加强自身债务管理。根据2013年政府债务审计报告,截至2013年6月底,有23个省级、298个市级、1 736个县级(分别占省级、市级、县级总个数的63.89%、76.21%和62.49%)政府已出台了综合性的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但与此同时仍有很多的省市县尚未真正建立起相关管理制度,不能很好地约束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未来还需进一步建立并完善地方债务管理制度。
三、加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政策建议
2014年10月2日,国务院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对规范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进行了指导,未来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也应在此框架下有序开展,为此,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改革现行财政体制,明确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
一方面,应该在市场经济体制和公共财政框架下,遵循事权划分的基本规则,尽快在教育科学、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形成相对规范、明晰的管理权限和支出责任的划分模式,并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另一方面,在保证中央权力集中的基础上适当赋予地方政府税收自,扩大地方政府的税基、税率决定权,给予地方政府在某些共享税上更多的发言权与参与权。此外,明确政府的事权和支出责任,还正确看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充分肯定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的决定性作用,政府则主要关注提供纯公共产品的提供,对于可以部分通过市场配置予以提供的准公共产品,应积极引入社会资本,从而提高公共产品的提供效率,也减轻地方政府的财力负担。
(二)建立健全融资体制,划清政府与企业融资界限
地方政府债务中有一部分是为地方企业融资进行担保而形成的,为割断地方政府与企业之间的这种债务关系、消除地方政府的隐形债务,必须建立科学、规范、系统性的融资体制。一方面,政府与企业融资应该分渠道进行,地方政府通过发行地方债券筹措资金,地方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民营企业通过金融市场贷款,走市场化的融资渠道,以此来形成规范的市场融资体系;另一方面,对于地方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地方政府应起到铺路搭桥的作用,通过相关政策措施引导银行和企业之间进行资金对接,同时,政府也要进一步加强对或有债务的管理,根据国务院《意见》的指示,剥离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的融资功能,不再通过投融资平台公司举借债务。
(三)加快政府职能转换,改革官员晋升考核机制
地方政府要从观念上树立服务型政府的观念,切实转换现行职能定位,将工作重点放在提供优质公共服务上;改变包揽一切的做法,在资源配置上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退出经营性、竞争性领域,把企业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不再以经济发展主体自居,从而成为真正的服务型政府。另外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地方政府官员政绩考核体系,要注重把官员任期内本级政府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或相关民生项目而举债的规模及债务偿还情况等纳入地方政府主要官员的政绩考评体系中,明确责任,以此约束地方政府举债规模的肆意增加。
(四)健全债务管理制度,监督地方政府债务管理
目前,新《预算法》已允许省、自治区、直辖市经批准后按照限额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同时,对地方政府债务实施分类管理和规模控制,将地方政府债务纳入预算管理,并规定政府发债收入不得用于经常性项目。为保证地方政府举债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必须加强对发债地方政府的监督管理,包括政府发行债券流程的监督和债务收入的使用监督。同时,地方政府应建立配套的偿债基金保障机制,并加强对债务融资配套资金的管理。此外,还要健全债务信息公开披露制度,全面反映地方政府的债务状况,既要反映政府债务收入及其结构分布(包括显性债务和隐性债务)、债务担保情况、债务使用情况、债务还本付息以及延期情况、对债务未来发展状况的预测等,还应及时报告有关地方政府偿债能力和债务活动等方面的信息,以此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监督管理。
(五)建立债务风险防控、预警机制,降低政府债务风险
一方面,中央政府必须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的统一控制,通过在中央设立专门的机构统一负责对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的监管;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机制,通过对地方政府的各项财政支出活动进行监督和监测,在政府债务风险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发出警报,从而把政府债务风险降低到比较安全的程度。根据2013年政府债务审计报告,截至2013年6月底,18个省级、156个市级、935个县级政府建立了债务风险预警制度;28个省级、254个市级、755个县级政府建立了偿债准备金制度,准备金余额为3 265.50亿元,其余未建立的地方政府可以借鉴相关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1] 国家审计署.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R].2013,(12).
[2] 蔡玉.地方政府性债务现状、成因及对策[J].财政研究,2011,(9).
[3] 马海涛,马金华.解决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思路[J].当代财经,2011,(7).
[4] 黄燕芬,邬拉.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现状、成因及对社会的影响[J].经济研究参考,2011,(23).
Reflections on the local government debt issues in China
NI Cai-xia
(Branch of Jinhu County,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Huaian 211600,China)
篇9
引言
目前我国约有1万个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及其地方政府投资项目,贷款总量接近14万亿元。实际上,这些数字仍存在争议,但本文将使用14万亿元的估计值。截至2010年末,债务总额约为GDP的70%。根据银监会的数据,约有2万亿~3万亿元(约为GDP的6%)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已经存在问题。我们进一步假设目前使用相关资金的项目将不会偿还这些贷款中的大部分,潜在坏账规模仍然是个较大的未知数。
偿债问题可能将扩散至整个国家,短期内需要出台中央政府主导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解决机制。有迹象显示,我国已经在考虑某些类型的援助机制,所有措施或将会令银行、地方政府和一些中央政府机构承受一定的损失,并通过提高税负、降低银行存款利率和通胀将这些损失最终转嫁到居民身上。但只要有效地处理,这个问题将不会对整体经济造成较大冲击,只会对银行系统和经济带来有限的损害。
短期而言,增加财政部向地方政府的拨款是支持这些项目和维持金融业稳定的一个相对容易的方法。我们建议将大量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转移至一家大型政策性银行,并由政策性银行中具备专业能力和经验的人员来负责相关工作更为合理。政府也可以新建一个归财政部管辖的平台来承担这些贷款,即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解决机构。这种援助方案将需要一家政策性银行发行大量的新债务,以及中央政府给予大力的支持。我们也建议在之后成立一个专门的基础设施偿债基金,由超额财政收入作为资金来源,用于债务到期前回购政策性银行的债务。与此同时,政府还需要成立一个跨部门、跨省份的特别项目组来管理这些支出和贷款转移工作。
解决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问题将是一个缓慢、复杂的过程,尽管如此却并非不可解决。鉴于官方政府债务较少,2011~2015年的名义GDP预计将强劲增长12%~15%,强大的税收能力和保守的开支习惯,以及较低的外债和仍然偏紧的资本管制,这个问题将不会触发银行业或整体经济的危机。更重要的是,当这个问题解决后,中国需要重新建立其财务和金融系统,以免在下一次经济危机来袭时重蹈覆辙。
为何摸索前进不可取
当前解决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问题的策略是摸索前进,依赖地方政府的收入来偿还贷款。国家已经尝试停止银行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提供更多贷款,但至今仍没有公开讨论过援助方案。例如2010年6月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因商业性项目承担的贷款将按商业贷款处理;对于能够产生收入的公共项目,仍然可以提供银行融资,用于偿还项目融资;对于不能产生收入的公共项目,不得提供银行融资,也不提供其他资金来源,但有迹象显示个别银行仍在继续提供贷款;地方政府必须集中所有闲置预算资金完成有关项目,严格控制开发新项目,以及将预算资金用于偿还贷款。
简而言之,中央的想法是,地方政府自己挖的坑自己填。此外,根据地方媒体的报道,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信贷条件明显放宽,其中包括债券发行得到迅速批准等。尽管人们明白中央选择这种策略的原因,援助方案的政治影响非常复杂,但也普遍认为地方政府在许多方面都不够负责。因而,无论是何种类型的援助方案,都将变成对这种不负责任行为的纵容。
我们认为摸索前进将不能有效解决问题,目前出现偿债压力的原因有:
一是贷款已经进入偿还期。我们之前假设大部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均是中长期贷款,到2012年才开始偿还大部分的本金。然而,国家审计署近期的研究显示,一部分较大金额的债务(约2.6万亿元)实际上将在2011年到期。
二是无论本金在什么时候到期,利息负担都非常沉重。我们估计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地方政府贷款2011年的应付利息是6000亿~9000亿元(假设未偿还贷款约为10万亿~15万亿元,年利率是6%)。这相当于每月500亿~700亿元。
三是银行也承受了巨大压力,不仅需要降低自身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和收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抵押品标准,而且还要控制整体信贷增长。由于不能使用新贷款偿还旧贷款,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融资已经收紧,情况可能将进一步恶化。债券市场对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债券发行也更趋谨慎。
四是税收强劲增长,同比增幅约为30%,但这些收入往往在地方便已经分配,基本不能用于偿还债务。
五是2011年下半年,土地出售可能会有所减少。我们预测2011年的土地租赁出售总收入约为1.2万亿元,较2010年下降20%。政府通常假设土地出售是偿还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的重要资金来源,但这是不可能的,仅利息一项就占去全部收入的50%~70%。同时,土地出售收入也需要用于社会住房建设、灌溉工程等其他方面。
六是公路费成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另一个收入来源,据估计每年的公路收费收入达到1800亿元。对于许多省份而言,可盈利的公路收入需要用于补助偏远地区的修路工程。这些收入也许可以为许多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提供一定的流动资金,但我们认为在许多省份这些资金已经完全抵押给银行。
随着还款压力蔓延至整个系统,贷款违约的传言将迅速扩散,储户将对提供较多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小型城市银行更加担忧。通过预算安排来解决问题将变得更不现实,土地征用将变得更加疯狂,同时银行对于发放贷款将更加保守。银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地方政府官员之间的“闭门”援助会议将变得更加难以开展。因此,我们认为银行和地方政府将需要中央政府提供大规模的援助,政府将需要尽快出台计划。
有效解决不良贷款的原则
解决银行系统的坏账并非一项新挑战。在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大部分亚洲国家(包括中国)都必须应对这个问题。到2005年,公众、外汇储备和外国投资者已投入约4万亿元用于中国银行业的重组和资本结构调整。这相当于中国2005年GDP的22%,且被认为是最后一次援助。
然而,当前中国银行业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问题和一般的不良贷款略有不同。大部分平台贷款并不是因为资产泡沫破裂、经济增长放缓、放贷决策错误而变为不良贷款的商业贷款,而是获得地方政府支持、由银行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安排的基础设施项目的贷款,不具商业性质,其实就是通过银行系统为公共基础设施提供资金。
国家开发银行在2008年之前开创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银行融资―土地抵押”模式,并且在近两年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迅速扩张。2011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大部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均是用于公路和其他公共基础设施项目,而且依赖直接补贴或和地方财政局签订的“建设―转让”协议偿还贷款。从法律保护的角度来看,覆盖所有成本的“建设―转让”协议是由银行和政府签署,或是由地方政府提供较为笼统的担保函,部分贷款甚至没有书面合同而仅有口头保证(财政部的官方态度是地方政府没有做出担保或其他保证的法律权利)。鉴于官方预算紧张,大部分项目中地方政府均希望通过土地租赁出售来筹集资金履行这些承诺。但正如上文所述,从全国范围来看这并不可行。
因此,中国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不良贷款解决方案的原则应该是防止银行业危机和提高银行系统的信心,同时防止信贷紧张,以免引发整体经济动荡。方案框架也需要考虑到相关资产的非商业性质,这些不良贷款不存在市场这一事实。从更长远来看,方案框架还需要进行新一轮的财政改革,集中管理支出责任,将基础设施加入政府的资产负债表,给予地方政府一定的财政自。
需要处理多少债务
在大约1万个运营中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中,项目种类繁多,管理层能力、现金需要、项目经济效用,以及分配存在问题的资金额均存在较大差异。清理工作将是一个痛苦和漫长的过程,只能逐个项目地进行,需要耗费几年的时间。
当前地方政府债务的总金额仍不确定(大约在10万亿~14万亿元之间),而潜在违约规模则是一个更大的未知数。银监会公布的文件显示,目前约有60%~70%的项目不能偿还当前的债务。同时,还款资金的来源也是一个巨大的未知数,主要来源是税收、土地出售和过路费。如上文所述,这些资金来源可能并不充裕。
我们假设,在未偿还的14万亿元中,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项目将不会支付本金中的80%,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项目或地方政府发起人将不会偿还60%的债务。按此计算,不能收回的本金将达到8万亿~9万亿元。再加上未偿还铁路债务1.8万亿元中的约50%违约,这个数字将达到11.5万亿~12.5万亿元。假设其中的30%债务已经由国家开发银行持有,则商业银行系统将最终需要处理约8万亿~9万亿元债务(约占GDP的22%)。我们并没有对未支付的利息做出估计,其金额可能也会非常巨大。
三步走策略
在解决此类问题时,一些现行策略的成效也许无法达到预期,如向资产管理公司拨款、以外汇储备进行援助,以及银行撇销大部分损失等。原因在于,资产管理公司并不适合于解决非商业性项目贷款,无法真正发挥作用;使用外汇储备等同于使用财政部、国家开发银行的资金,只会更为混乱;此外银行系统没有足够的资金和拨备来承担如此大规模的债务。因此,我们建议采取三步走的策略。
第一步:财政部拨款为陷入危机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提供支持
和以往一样,政府2011年的收入远高于财政部预测,前5个月同比增长30%,而预算案的预测是同比增长8%。另外,约25%的GDP来自官方预算收入,加上预算外收入和土地收入,政府实际收入总额约为GDP的35%。换言之,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税收能力非常惊人。
假设全年收入增长20%以及开支情况和预算相符,原来估计的赤字额约为GDP的1.5%,可能将变为盈余0.7%。仅2011年一年将可为中央政府提供近1万亿元(GDP的2.2%)的额外资金。同时,中央2011年交通基础设施预算是2870亿元,我们估计地方政府将约10%的官方预算拨给了相关资本项目,约为8000亿元。公路、桥梁和机场(铁路另行归入铁路部的预算中)的预算开支总额约为1.1万亿元,约占GDP的3%。2009~2010年向银行借入的基础设施款项可能约为2万亿元。
中期而言,政府很有可能增加交通相关基础设施的预算开支,从而减少从银行获得的支持。但短期而言,我们建议中央政府在2011年下半年向地方政府增加5000亿元的额外拨款,以偿还陷入危机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和维持项目运转。2011年预算似乎已经进行了调整,向地方政府提供了更多资金来满足其开支需求。增加这类预算拨款是一个快速见效、易于实施的办法,能够为出现问题的项目提供必需的流动资金。
但这类开支确实存在一定风险。政府必须注意确保这些拨款不会减少地方政府本身的还款责任,以及相关资金不会被挪用。采用“配套资金”系统可以确保地方政府履行其本身的责任,地方每偿还5000万元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财政部将提供1000万元的配套资金。银行和银行监管部门需要确保这一安排是用于偿还银行贷款,而不是用于取得新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
第二步:政策性银行发行票据并向商业银行购买非商业性项目贷款
截至2010年末,最大的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的账面上已经持有约3.2万亿元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全国政策性银行的未偿还债务超过5万亿元。
我们在上文中假设约有8~9万亿元的银行贷款需要处理,建议由一家政策性银行在2011年下半年、2012年和2013年分别发行1万亿元、4万亿元和3万亿元的大额的新债务,期限为10年。同时可以成立一家新的政府机构来实施上述方案,即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解决机构。相关资金将用于向银行购买不能产生收入的项目相关贷款,银行承担小部分的估值折让,政策性银行或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解决机构将促使相关项目完成。
这项方案具备许多优势:一是能够将存在问题的贷款从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剥离,并转移到拥有公共授权但按商业标准运营的机构。二是有效降低政府的实际借贷成本,从银行贷款利率的6%~8%降低到政策性银行的约 3%。三是能够将项目转交给在处理地方基础设施项目方面拥有一定专业经验的管理团队,能够有效管理相关风险。四是与向资产管理公司转移贷款相比,扩大政策性银行的授权也更为有效,因为相关资产均不能产生收入。
商业银行可能需要为这些转移承受一定的估值折让(在之前的援助中不需要承受估值折让)。估值折让的幅度既要足以令银行在以后只接受优秀的项目且避免发生道德风险,但又不能影响银行的稳定性。或许可采用10%的估值折让,即100元的项目贷款定价90元会较为合理。
第三步:成立基础设施偿债基金回购债务
由政策性银行或新成立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解决机构解决问题,需要政府其他部门(包括国务院和地方政府)提供财务支持。建议成立一个基础设施偿债基金,由财政部运营,以财政部储备、2011~2015年的超额预算收入和全国土地出让金的部分款项作为资金。财政部将使用基础设施偿债基金回购政策性银行或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解决机构发行的债券。这种提早回购机制将令债券投资者更加放心,他们的债务也将获得偿还。
基础设施偿债基金的资金来源有三个:
第一,目前财政部拥有2.4万亿元资金,占GDP的6%,储存于人民银行的单独财政账户中。这些资金尚未动用。建议将这些资金的50%用于设立基础设施偿债基金,即1.2万亿元。
第二,使用这些储蓄的原因是,财政部获得的收入通常高于其预算的水平。建议将2011~2015年的超额资金进一步注入基础设施偿债基金。过去十年中,财政部每年平均收到相当于GDP1%的超额财政收入。如果2012~2015年期间仍然可以平均收到相当于GDP1%的超额资金,则相当于2.5万亿元。相关安排需要保持灵活性,以在收入较高年度向基础设施偿债基金注入更多资金,在收入较低年度注入较少资金。
第三,将部分土地出售收入划进中央政府土地账户。目前,地方政府非常紧张其土地收入,这是他们拥有的少数独立收入来源之一,他们依赖这些资金来推动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正是他们的主要绩效考核因素。建议地方政府和政策性银行订立协议,将未来土地出售收入的20%拨入财政部运营的土地基金。这相当于每年至少2000亿元,2012~2015年总计约1万亿元。
到2015年,使用上述三个资金来源情况下的基础设施偿债基金规模约为4.5万亿元。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并没有削减开支或提高税收以向基础设施偿债基金提供资金,而是使用了超额财政收入和土地出售收入。
在2010年年底,债务总额相当于GDP的30%。如果加上2011~2013年一家或多家政策性银行发行的8万亿元债券,如果没有进行任何债务回购,到2013年债务将达到最高水平,相当于GDP的43%,并在2015年下降到40%。如果在2013年开始进行债务回购,到2013年债务将达到最高水平,相当于GDP的39%,并在2015年下降到34%。在我们的计算中,假设在2011~2015年期间政策性银行有关其他活动的额外债务发行净额为8000亿元,以及财政部每年的债务发行净额为1.6万亿元。
总体来说,我们认为,在大部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问题转移到中央政府资产负债表之后,就无需担忧这些债务会触发银行危机或宏观经济增长放缓。
确保这是最后一次
所有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根源都在于中国财政系统的半改革性质。财政部下属一个智囊团在2007年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地方政府的债务已经达到约4万亿元。这主要是源于地方政府开支责任和收入的搭配不当、中央命令地方政府运行项目而不予拨款,甚至包括。
也许中国当前财政系统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在大部分税收流入中央政府的同时,地方政府却需要承担70%的开支。在每天面对这些压力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只有一个选择:借钱。经济危机进一步放大了这个问题,中央要求推动经济增长,但新的资金来源却无处可觅。上文所述的清理工作风险在于,在地方债务从银行和地方政府的账面转出后,他们很快就会故态复萌。
因此,要长远解决问题,需要进行彻底的财政改革,其中包括:要求所有部委和地方政府公布详细预算;将所有公共基础设施纳入官方预算;集中重要的开支责任,特别是医疗和教育;要求各部委为他们要求地方政府执行的项目提供全部资金;给予地方政府一定的营收自,例如开征房产税;给予地方政府更透明的资金来源,以满足他们的基础设施资金需要;设立一个更透明的政府土地储备系统;目前城市政府并无公布有关土地持有量的数据,或显示土地是否已用作抵押
公平地说,银监会在过去几个月已经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以限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的过度增长,而更重要的是促使银行提高资本和拨备以应对这些问题。如果进行一定的估值折让,银行将需要更多的资本。
当前至少还有一种严重的利益冲突存在,即地方政府和他们控制的银行之间的利益冲突。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分离银行和地方政府。政府需要认真考虑关闭或私有化参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不良贷款过多的小型城市股份制银行。此外,政府也需要考虑允许国有银行收购小型金融机构。国有银行并非十全十美,但其受到地方政治压力的影响较少,且一般具有更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
除此之外,还存在道德风险问题。慎重挑选一两家小型银行实施破产,但保护个人储户,要求机构储户接受损失,并彻底肃清地方利益相关者,唯有这样才能摆明中央的立场,那就是决不会无休止地援助做出错误贷款决策的银行。
更重要是,中国也需要考虑利率改革。鉴于银行的80%~90%利润依赖于息差收入,政府也可决定是否避免进行可能会缩减银行利润率的改革。但是,如果能够谨慎地进行利率改革,将可促使银行更慎重地进行放贷。
结语
只要得到正确的处理,中国的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并不意味着中国经济增长或银行系统发展之路的终结。但我们认为,摸索前进并不能有效解决问题。我们建议的方案框架是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基础设施项目正式划入政府资产负债表,并使用所增加的预算开支确保项目能够完成。通过正常银行的专业实力和公共授权来保护商业银行,并呼吁进行改革以避免再次出现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问题。
篇10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介绍国际权威认证机构在我国的发展现状,论述了推动国际认证机构在我国迅速发展的原因,以及第三方认证机构在未来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产品出口多次遭遇“绿色壁垒”。如何获得通行证进入国际市场,成为越来越多的企业会遇到的问题,而由此产生的巨大市场空间,则吸引着众多的国际权威认证机构纷纷进入我国。
从有关外经贸部门获悉,近年来中国每年约有400亿美元的出口受到国外各种形式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以食品为例,每年被美国海关扣留的食品批次中,25%并非质量不良。而是因为标签不符合“美国食品标签法”的规定而导致被销毁或退货。为了保护本国市场,许多国家制定了许多严格的标准、法规,甚至用法律明确规定进口商品必须符合进出口标准。目前,欧盟拥有的技术标准就有10多万个,德国的工业标准约有1.5万种,日本有8000多个工业标准和近400个农业标准。而中国技术认证推广开展时间不长,企业和产品的认证数量以及认证的组织机构、认证标准等和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急于找到正确的途径获得相关认证。与此同时,中国各级政府和外经贸部门也推出一系列办法,鼓励中国企业开展技术和质量认证。
一、第三方认证机构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国际权威认证机构看到我国的检测认证行业的巨大市场,纷纷来到我国设立认证公司及办事处机构。
(一)第三方认证机构在我国的布局
从第三方认证检测机构在我国的发展布局来看,它们的分支机构主要集中在中国的沿海城市,以长三角和珠三角为中心向沿海城市延伸。从北到南,目前已经在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宁波、温州、厦门、深圳、广州等城市设有分支机构。主要包括英国INTERTEK、瑞士SGS、德国TUV、法国BVOI、美国UL等,它们是现今世界上最负盛名的独立第三方产品安全测试认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权威认证机构。这些公司也是在我国主要的权威第三方认证机构,都具有良好的国际声誉。
(二)第三方认证机构在我国的发展阶段
第三方认证机构在我国的发展经历着从单一业务逐步发展到多元化业务阶段。由于我国第三方认证市场的竞争并不激烈,而且客户群体相对固定,因此这些国际认证机构都处于市场规模发展的上升阶段,但业务重点不同。如:英国INTERTEK(天祥认证集团)是我国最大的第三方认证检测机构之一,于1989年在深圳成立的合资公司(深圳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是第一家进人中国市场的外资检测机构,主要做纺织品检测。随着业务的不断增长,IN-TERTEK陆续在我国上海、广州、杭州、大连等40多个城市设立了30多个实验室和70多家分支机构,总人数达5000人。目前由5个主要的事业部组成:商用电子电气、消费品服务、政府服务、风险管理、石油化工及农产品服务。
德国莱茵中国集团包括TUV莱茵、南德TUV、北德TUV三家公司。TUV莱茵在1989年进入中国市场,已分别在上海、北京、大连等地设立了7个分公司或办事处,南德TUV在1993年进入中国,北德TUV于1999年进入中国。经过在2007年的并购与市场重组,目前在中国有业务的主要是TUV莱茵和TUV南德,并且在医疗器械认证和汽车-认证的优势明显。
美国uL安全检测实验室,与中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总公司共同建设合资认证公司-UL美华认证有限公司,2003年1月正式开业。目前在苏州、北京设立独立实验室。我国已成为uL公司在美国本土之外最大的海外市场,经uL授权的工厂已经超过7100家,占全世界uL授权工厂的11.5%,且每年以20%的速度不断增长。实验室可对视听产品、照明、家电、信息技术设备、马达、电动工具等产品提供安全测试。
瑞士SGS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已陆续在上海、杭州、深圳等地注册了33个分支机构。业务范围消费品、汽车、矿产、石油、农业、政府及公共机构服务部服务。法国BVQI在中国大陆的业务始于1996年,在北京、上海、广州、香港等14个城市设立了办事处及联络处,主要以体系认证为主。2007年1月15日,北美地区最著名的产品认证机构CSA宣布在中国大陆地区正式推出对卫浴产品的测试和认证服务。2007年6月,荷兰KEMA在中国温州的CB试验室成为可以测试CB体系项目的正式试验室。KEMA据此成为第一个在中国工业电器元件测试领域的独立外资测试试验室。另外,德国VDE、日本JQA、南非SABS等国际知名认证机构也加快了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
二、第三方认证机构在我国发展的原因
(一)环境问题推动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在我国的发展
如今环境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欧盟、美国、日本等纷纷制定出保护环境的法令法规,而且法规执行更加严格,涉及范围扩大。例如,2006年7月ROHS&WEEE指令已经在欧洲实施,这是“关于在电子电器设备中限制危害物品使用的指令”,目的是禁止在电子产品中使用危害环境的材料。指令中详细说明严禁使用重金属铅、汞、镉、六价铬、PBDE、PBB。WEEE是“有关废弃电子电器设备的指令”,将确保产品在使用完毕后能得到妥善的处理,使供应商承担生产的电子产品废弃物回收利用的经济责任。这无疑给我国的出口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凡是2006年7月之后进入欧洲市场的电子产品都需要遵循ROHS&WEEE要求。在中国的浙江和广东两省,电子产品出口企业密集,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占据大多数,出口欧盟成员国的产品迫切需要符合指令要求。在这种形势下,在我国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推出了有关ROHS的检测,为我国电子产品制造企业提供专业测试与相关测试报告服务,以帮助我国产品顺利进入欧洲市场。第三方检测机构对我国出口企业产品的检测结果直接影响到国外购买者的决策,环境因素会为产品与购买者之间建立更加紧密的感情纽带,其中权威第三方认证无疑给购买者增加了信心(二)我国国际贸易增长也推动了第三方认证机构的发展
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大量企业不仅仅满足于国内市场的竞争,更希望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能占有一席之地。特别是中国人之后,国外的关税壁垒被逐步打破,这使中国产品出口获得更多商机。无论是在中国大陆,香港还是台湾地区,出口贸易都在增加,而出口贸易的繁荣带来大量认证需求和商机。但与此同时,以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认证等为表现的“技术壁垒”表现得更为突出,成为中国产品出口最隐蔽、最难对付的障碍。以玩具行业为例,我国的玩具年出口量达220亿多件,占据欧美市场70%的市场份额。而义乌市是全国小商品集散中心,在我国对外出口的玩具产品中义乌玩具占了相当大的份额。据义乌玩具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义乌市场的玩具年销售额超过40个亿,出口比例约占70%,其中出口欧美国家占25%1)1上。在义乌市场3000多玩具经营主体中,本地生产企业为300余家,年产值10多个亿。因此而产生的巨大检测认证市场空间吸引着国际权威认证机构,目前法国BVQI已经进入义乌,为义乌当地外贸出口企业和单位提供装船前检验服务,目前已有4家企业通过了产品检测和现场考核。据悉,英国INTERTEK、瑞士SGS也将准备进入义乌认证市场,为本地企业提供便捷的检测认证服务,帮助企业建立完善内部质量自控体系,提供质量许可、体系认证、产品认证咨询和产品安全标准培训、积极对企业进行抽样检测和现场考核。
在日新月异的国际市场中,企业必须顺应全球贸易、采购、销售方式的不断变化,应对新兴市场带来的影响,扩大产品线和产品种类、缩短产品上市时间、降低成本、减少供应链风险,同时又要在整个商业经营过程中达到质量和安全的要求。当企业面对这些压力和挑战时,第三方认证机构成为不可或缺的有力支持和可靠伙伴,帮助企业解决这些难题。
三、第三方认证机构在我国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内地企业认证需求的增长,将影响第三方认证机构在我国发展的战略部署,未来会出现以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逐步辐射到全国的局面。因此巨大的发展潜力也使国际认证机构加快拓展我国市场的进程,如何提升品牌形象、调整业务方向及整合业务将是这些国际认证公司需要解决的问题。国际认证机构的悠久历史、良好声誉、全球客户资源都有助于他们提高市场地位。强化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将是在我国认证行业激励竞争中取胜的关键。认证公司如果能提供一个更广阔的认证范围、能提供多种检测,那么客户也就不需要为一件产品而去通过好几个认证公司的认证,推行全程一站式服务业务将是第三方检测机构在我国业务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