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稿范文

时间:2023-03-30 09:51: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视新闻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视新闻稿

篇1

一条完整的电视新闻由图像、同期声、记者现场和解说词等因素构成,有时还配以字幕、音乐、图表等。由此可见,电视新闻是一种综合、系统、形象的新闻报道形式 。在电视新闻传播中,电视新闻稿占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它不仅要完成赏心悦目的文字表述,更要在创过程中准确地体现电视新闻每个要素的微妙关系,使其协调统一,实现最完美的传播效应。

有关电视新闻稿历?碛胁簧僬?论,这些争论围绕着画面、声音和文字孰轻孰重而进行。英国电视理论家格林阿尔金曾说过:“电视不只是一种看的东西,然而也没有必要说文字、音响和图像哪个更重要。在制作一个效果好的电视节目时,三者是相辅相成的。如果说三者中任何一个能独立发挥作用的话,绝不是对它的赞扬,相反却说明这三者还没有很好地结合起来。”所以,一条完整的电视新闻应该是文字、画面、音响等要素的融合。电视在对新闻事件进行报道时,由于受到各方面不同因素的影响,文字稿所表达的方式和新闻架构也是不一样的,尤其是在互联网和自媒体高度发达,世界一体化的今天,各形式媒体竞争特别激烈的当前社会,电视新闻为了与各传播媒介与众不同,从而不会将自身所独具的极具震撼的视觉现场画面和现场音响弃之不用,而只用平淡的文字去报道,更不会只用简简单单的图像去敷衍观众。我认为,在电视新闻的特定语境中,每一种声音都影响着观众对看到画面的反应,每一个图像都加深着观众对所听见声音的理解,每一段文字都会增加观众对画面和音响的印象,分开了它们之间的联系,都会让电视新闻所表达的信息不完整。

虽然电视新闻在传播过程中,画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画面本身也存在着局限性,例如:天津滨海新区发生特大火灾爆炸事故等视觉冲击力非常强的新闻事件,仅仅靠画面提供的信息明显是不够的,因为画面本身无法准确交代新闻诸要素,更无法展现新闻的深度和广度。所以,作为完善画像报道的文字稿就自然成为电视传播的其他要素很好的补充,在电视新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电视画面具有时空局限性,只能表现眼前的情景,而文字却不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能够准确、清晰地介绍新闻的五个要素和基本事实。电视新闻中图像只能够体现表象和相对直观的信息,观众如果仅仅只靠观看这些图像,想去了解新闻事件的中心思想和来龙去脉是不现实的。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通过文字的表述功能让观众全方位地理解新闻主题,通过图像和文字的融合,从而让观众真正知晓新闻事件的前因后果及新闻背后的故事。例如: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四川大凉山“悬崖村”扶贫纪事:明知山无路 偏向山上行》。

新闻开篇画面展现的是位于大凉山腹地昭觉县阿土列尔村(航拍全景),行走于山间的人(远景 中景),上山攀岩人(脚部特写),三条上山路(航拍全景),悬崖上的藤梯(特写),悬崖上放学孩子 (脚部、脸部特写)。

电视文字稿:“这里是大凉山腹地,到处都是高山和深谷。阿土列尔村,被当地人称为‘悬崖上的村’,98户常住户中,有76户358人住在山上,要上山,就得攀悬崖。第一次上山,记者和扶贫干部选择了老乡觉得最安全的藤梯路,就是用木头和藤条编成梯子,在悬崖上搭出的一条路。路上经常会碰到村民,有去山下卖玉米的老乡,还有放学的孩子。”

这几组画面虽然多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阿土列尔村高踞悬崖峭壁之上,脚下万丈深渊,进村之路步步惊心的恶劣自然条件,仅仅通过电视中的这几组画面就想让观众全面了解阿土列尔村的情况是非常困难的。电视新闻稿中通过文字的概括和表述功能就可以清楚地表达阿土列尔村村民急需脱贫改变现状的迫切心情,让观众在很短时间内,对新闻事件一目了然,图像与文字的融合让观众真正理解了我国脱贫攻坚的重要性。

在电视新闻中,图像虽然可以真实地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真实的现场,可画面却无法说明新闻的来龙去脉,图像可以让我们看到榜样人物活灵活现的一面,却无法呈现不为人知的过往,表现他们内心复杂的思想变化。画面可以展现重大新闻事件的盛况,却无法说明新闻本身的深远内涵。单纯的电视图像只能表达单纯的意思,每个受众从画面中理解的意思都是不同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如果观众只看到这些笼统、模糊的表象却又不了解整体而又说详实的情况,势必会引发受众的批评和质疑。所以,电视新闻需要借助文字稿总结概括功能,把零散的图像凝结成为一个整体,使整篇电视新闻报道主题突出,意思明确。文字稿就像天平一样,在电视新闻传播中起着平衡和协调的作用,引导受众准确地把握新闻的主要内容和含义。

电视“声像并茂”的特性决定了电视新闻可看、可听和形象化的特色,而电视新闻稿件在写作上就应该抓住这一独有的特点,通过文字、声音、图像综合地传播信息,从而展现比报纸、广播更为丰富的传播手段。所以,如何让电视新闻稿与电视新闻诸元素互相融合就特别重要,从电视新闻视听综合性角度考虑,电视新闻稿既是规定和阐述图象的含义,发掘电视画面的内蕴,又是用语言补充视觉画面的不足,从而使观众在画面和声音之外,产生更多的情景交融、回味良久的感觉。

篇2

关键词:县级电视台;新闻报道;思考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6-0261-01

“三贴近”是新时期新闻宣传工作的方针、原则和要求。“三贴近”就是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三贴近”是方法和要求,按照“三贴近”的要求和电视新闻规律,在电视新闻报道的求真、求新、求快、求广上下真功夫、作好文章。

一、求真。新闻必须真实,这是一切新闻传媒必须遵循的原则,是新闻的生命。所以在新形势下,新闻的真实性更要引起新闻从业人员的高度重视。

1、事实必须真实。大家都知道,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新闻真实首先是事实必须真实。但是由于记者采访浮在面上,不深入基层,不贴近实际,不深入调查研究,仅凭被采访对象所提供的材料就写稿子、拍片子,从而造成报道失真。如,拍宁安市某乡镇掀起了农田水利建设的片子,这时多数乡镇还没行动,为了好发稿,就以点概面,说成全市掀起水利建设。这样的片子播出后,有些观众就会疑问:俺乡里还没搞水利工程,电视台又在吹牛说假话。这些现象在群众中造成不好的影响。所以新闻工作者必须端正思想,要用认真负责的态度,贴近群众,深入生活,做细致的采访,确保事实的真实。

2、表现手法必须真实。电视新闻的形象化特点,要求报道事实必须真实,而且视听结合的形象传播也要真实可信。也就是说,真实性与真实感要统一。真实性就是事实的客观存在,这是第一性的。真实感就是新闻报道的事实在人脑中的反映,这是第二性的。这样讲是符合新闻观的。

首先是拍摄。形象画面是电视新闻的基础语言。电视新闻真实首先画面要真实,尽量不要用摆拍、补拍等组织拍摄的手法,要尽最大努力在新闻现场用挑、等、抢的拍摄手法去抓拍。

其次是画面组接。就象写文章,要注意语句的通顺、流畅和修辞一样,电视新闻的画面组接也要连贯流畅,符合事实逻辑。它是电视语言的语法修辞。合理的组接是声画的有机结合,形成的统一体,能给观众以流畅感、美感、真实感。不合理的组接会破坏新闻的表现力和真实性

所以说,失真的报道就会失去群众的信任,就是远离了“三贴近”的要求,新闻也就没有了生命力。

二、求新。就是新闻要有新意,新闻是否“新”也是判断新闻价值的重要依据之一。电视新闻报道的求新,要做到角度新、立意新、表现手法新。

1、角度新。新闻角度是记者以新闻敏感挖掘、表现事物的新闻价值时所选取的角度,是记者采访报道的着眼点和侧重点,新闻角度选取的如何,最能体现出记者的业务水平。

抓角度要抓事物有特点的那一面,抓住个性,报道就有新意。特别是我们现在的会议报道、经济报道,基本是一个模式,太陈旧,观众最不愿意看的。所以,我们要在不违背新闻规律的前提下,广开思路,把会议报道、经济报道与实际工作、与群众的生产生活结合起来,贴近一些,探索出新的报道形式,寻找出新的报道角度,提高这类新闻的可视性。

2、立意新。立意,主题是新闻的灵魂。记者只有在吃透上级精神,摸清下级情况的基础上,从宏观上把握事物,才能提炼出有新意的主题。要想立意新,最简便的方法就是以小见大,从小处着手,提炼大主题。如,2007年报道报道宁安市民营经济、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的新闻,一般性的报道就是项目多少个、从业人员多少、引资额多少等,这样没有任何新意。如果从民营经济和招商引资为下岗职工提供了多少个就业岗位这个角度报道,新闻就不会落入俗套,因为下岗再就业被提到了确保社会稳定这一高度来认识,具有一定的政治意义。这样以小见大去写,新闻稿件就有了新意,也容易上发稿。

3、表现新。电视新闻具有多符号的优势。(画面、声音、文字、图表、特技等)我们要充分发挥出这些优势,使报道更真实、更自然、更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更具可视性。

三、求快。新闻是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要做到最快的发现新闻事实,最快地采访到手,最快地播发出去,如果落在别人或其它媒体后面,稿子可能就发不出去,即使发出去,也有拾人牙慧之感。

篇3

【关键词】广播新闻 电视新闻 编辑技巧

传统的观念认为,编辑的工作就是后期包装工作,一则新闻由记者出去采访回来,然后编辑进行修改润色。其实这个观念是错误的。随着传媒事业的发展,编辑在整个新闻中的作用逐渐地凸显出来,编辑不只是负责后期工作,还有前期的策划,中期的编辑,后期的指导控制,这些应该贯穿于新闻发生的始终。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是新闻传播活动的“总设计”与“总指挥”,是新闻传播活动的“集大成”和总把关。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工作职责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新闻信息的整合。新闻信息的整合过程就是如何使新闻价值得以体现的过程,这要求编辑对新闻信息与社会现实以及新闻信息背景的全方位掌握,在具体的社会环境中为新闻确立定位。第二,把关。把关是对新闻信息的具体控制,要根据传媒组织的社会定位、专业角色定位和受众定位这三大主要因素来严格控制。第三,发言。发言的直接表达形式就是对新闻事实的评论,间接的形式则可以从新闻语言的编辑、画面的编辑、新闻的长短、播出时间的选择等方面来加入自己的思考,引导受众思考问题。

1、策划和组稿:广播电视新闻编辑首先要根据媒体定位、社会形势、栏目特点和当天节目要求确定选题,开展策划,组织稿源。

2、改稿:在记者外出采访写出新闻稿件后,广播电视新闻编辑要选择符合节目需要的稿件,对稿件进行必要修改,为稿件制作合乎规范的标题等等。

3、新闻编排:对经修改选定的稿件,广播电视新闻编辑要进行编排,确定新闻播出顺序、确定节目播出形式。

4、决定录播或直播:节目播出内容和形式确定后,广播电视新闻编辑要按照不同栏目的形态要求进行录播或直播。

5、审片和收集反馈:节目播出后,广播电视新闻编辑要及时收集受众反馈情况,继续联系稿源,及时调整、改进栏目的内容编排,为下一次编辑工作做准备。

1、新闻报道的策划

广播电视新闻报道策划是根据栏目编辑思想、对栏目报道领域的现实状况及其发展趋势的认识预测而作出的未来一定时期的具体规划和组织实施。新闻策划在一些主题报道、大型活动、新闻事件的发生中作用最为明显,新闻策划已经成为传媒的一个重要手段。中央电视台在1998年长江的抗洪抢险的报道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这重大的突发事件的策划报道中,央视投入报道的记者达600多名,报道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分布面之广都是历来没有的。1998年6月央视刚刚成立了新闻中心新闻编辑部策划组,策划组在整个抗洪抢险的报道中发挥了智囊团的作用。从央视的案例中可以看出策划组在整个新闻报道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要提高广播电视新闻策划技巧,要注意两个方面:第一,发挥集中式报道的作用。在一档栏目或多档栏目中,以主要篇幅集中报道某一新闻事件或某一新闻主题,节目形式既可以是单篇报道,也可以是相关报道的组合。第二,内容的选择。广播电视要特别注意防止信息重复,控制好节奏,以避免引发受众的厌倦与疲劳。在内容的选择上,要特别注意其重要程度,如所选择内容的重要程度过低,会令人感到小题大做,反而影响传播效果。

2、选稿改稿

对稿件内容的选择,有两个标准,即新闻价值的标准和社会效果的标准。即稿件是否具有新闻价值,是否能够收到一定的社会效果。改稿是编辑工作中期把关的重要体现,修改一般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标题、导语的修改。广播电视新闻不同于报纸、杂志,它是读出来的新闻,在语言上要更加的口语化,更加符合人们说话听话的语法习惯。广播新闻稿的标题最重要的是实在性,拟题可以采用虚实结合的方法,当一行标题无法满足人们理解新闻的要求时,要加上副标题。广播新闻稿的导语既要概述事件背景,又要提示下文,要能在最短时间里抓住受众的听觉,让受众乐意去听新闻。在修改导语时要注意的是:语句使用上尽量使用单句,少用复合性句子;开门见山,简明扼要是原则;导语中突出的事实越少越好,力求把导语写成一句话。

第二,对稿件导向性的修改。传媒有其存在的社会责任,它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既要坚持党的正确思想导向,也要发挥其作为舆论监督的作用,这个度的把握很重要。编辑要对新闻稿中出现的思想政治差错进行相应的修改,对字里行间的流露出的错误观念和倾向进行修改,从整体上进行增减重组,确保新闻稿的正确导向。

第三,对模糊稿件的修改。模糊稿件一般可以分为四类:机密稿件、急发稿件、图像稿件、道德稿件。在这四种类型的稿件中编辑要做好模糊处理工作,如在机密稿件中为了防止新闻播出去后某些机密信息被盗取,在人名的模糊上会采用“据调查”、“据统计”、“某某说”等字眼。图像新闻最常见的模糊方式就是在重要信息上打上马赛克,保护他人隐私。为了避免新闻播出后产生的不利影响,编辑一定要做好模糊处理,注意语言上、内容上的圆滑。

3、新闻编排

“议程设置功能”是在李普曼的“拟态环境”以及拉斯韦尔关于大众传播的“环境监视功能”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实证研究提出的一个理论假说。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大众传播可能无法影响人们怎么想,却可以影响人们去想什么。议程设置理论的作用就体现在新闻的编排上,新闻怎样编排,什么新闻是头版头条,什么新闻占用的时间长、版面多,这也是在引导人们去思考。或者换一句话说,新闻编排就是媒体对新闻的再创造过程,根据栏目定位、受众定位等特点来影响受众去思考问题。

广播电视新闻的编辑除了新闻时间长短、播出时间的编排外,还要注意的是节目的剪辑技巧,纯熟的节目剪辑技巧也可以给新闻增加魅力。另外,在编排上还要适时的发生变化,不能墨守成规。

4、后期的指挥控制

后期的指挥控制者被称为导播,尤其是在直播节目的播出过程中,节目主持人、各个技术人员、栏目编辑等都得各就各位,完全听从导播的调遣。前期做好新闻的编排,这决定了后期新闻的顺序以及播放的一些具体问题,但是当发生了重大的突发事件时可以进行新闻的插播,从而打破了原来的节目单,插播新闻也要特别注意,插播在什么地方,何时插播都需要精密的计算。后期的指挥控制中编辑的神经一直都是高度紧绷的,要进行全方位的审核,尤其是直播类的节目对编辑的要求就更高了。

5、后期的通联

一个完整的新闻过程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受众的反馈。编辑人员要保持广泛的社会联系,建立广泛的信息网络,为编辑工作提供方便快捷而可靠的信息资源库。为此,要与各信息、稿件来源保持联系,做好群众来信来电来访的处理与接待工作,还要做好栏目、节目信息反馈的收集与整理工作,适时组织受众调查与节目评奖等。

结语

编辑的工作是贯穿新闻采编始终的,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如果没有前期有效的新闻策划,完全没有目的的胡乱编排势必会影响到新闻的播出效果。好的新闻策划可以增强媒体的竞争力,最大限度地吸引受众,扩大市场占有率。新闻策划是整个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广播电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编辑更要不断的增强策划意识,提高策划水平。

中期的把关是保证新闻价值和社会效果的具体体现,这对编辑的考验很多,编辑必须是一名合格的记者,明白新闻信息是如何由碎片变成整体的,这是对编辑综合素质的考察。要求编辑要有广泛的知识面、较高的职业素养、对社会发展态势有正确的把握。

在新闻播出去之后,编辑还要做好新闻信息的反馈,这就要求编辑还是一个社会活动家。新闻飞入千家万户,还要把人们的想法再反馈给媒体,为媒体今后的发展决策提供指导。

在新时期,编辑工作要不断地创新,不断提高前期策划的能力,严格把关新闻信息,做好编排,充分发挥媒体为人民服务和社会监督的功能。

参考文献

①李英,《提升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之我见》[J].《商情》,2011(38)

②周素英、李立岩、尹悦,《电视新闻编辑的职能与技巧》[J].《青年记者》,2007(6)

③李英,《关于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创新工作的几点思考》[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10)

④王玉,《论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与技巧》[J].《魅力中国》,2010(28)

⑤熊丽娟,《浅析广播电视新闻的编辑技巧》[J].《大观周刊》,2011(48)

篇4

一、抓住会议的关键性内容做文章,突出新闻价值

会议往往包含了很多不同主体的内容,如果全面反映,文章就不像新闻稿,不具有新闻价值;而且写作时很容易受到会议用语的影响,与公文相似。记者的工作就像“翻译”,所要做的就是在纷繁冗长的会议中找到有价值的新闻点,并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写成新闻稿。可以说受众不在乎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开了什么会,他们在乎的是,会议中有哪项内容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新闻稿中只要突出这项内容,其余没有新闻价值的东西都可以简略或省略掉。

二、对新闻负责任的记者,在写稿前必须采访

一般政府部门的会议,召开之前会给记者发一份会议资料,内容基本就是会议上领导发言的讲稿,因此有的记者会领完材料就离开,用好会议资料,对于提高效率、节省时间而言,我认为是有益的。可惜资料中往往不会出现细节,不会出现生动的事件,即使记者能妙笔生花,也是要在事实的基础之上,而没有采访,也就没有事实的获得,只有认识事实,才能客观理性的反映事实,新闻采访是第一个环节。当我们在浏览会议资料时,可以凭借新闻敏感抓住自己需要的线索,然后在会议间隙或利用其他时间进行采访,让会议的报道血肉丰满,别出新意。

三、利用现场报道等形式,给会议报道增添活力

篇5

【关键词】电视新闻 审美意象

一、电视新闻播音具体要求

通常而言,有声语言包含三个空间:生存空间、规范空间以及审美空间。在这三者之中,生存空间占据语言交际中的重要地位,是升华生存空间与审美空间的重要基础,同时规范空间与审美空间是生存空间的提高。鉴于新闻播音主要是有声语言的传播,因此更加重视对审美空间的拓展与创造,从而能够带给观众美的享受。

在现实生活中,电视新闻播音要加强语言的科学性与规范性,这就要求新闻播音员要拥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同时其艺术修养能力和相关功力也比较深厚。新闻播音员在拥有较好理解能力与感受力的基础上,才能够有效地掌握和应用新闻语言的庄重性、科学性与规范性,最大限度的发挥其鼓动性与时代感。播音员在切实的掌握播音客观表达规律的基础上,在有声语言里倾注自己的感情和生命,从而使得观众能够合理准确的领悟播音员所要表达的情感和信息,从而使得听众在收到信息的同时还能够产生比较愉悦的美感。

二、电视新闻播音中审美意象的具体表现

在电视新闻播音的过程中良好的延伸与拓展审美空间,能够有效的掌握审美意象。具体而言,即是创作主体所提供的由想象力和形象显现所构造的具有直接性的关系。例如凤凰卫视播音员鲁豫,其打破了传统的对稿念字的新闻播音方式,而是将一组新闻进行详细吸收之后,再通过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和表达。从而最大限度的还原新闻的真实面和通俗性,大大的提高了播音员的亲和力,也提高了观众对整个新闻事件的接受力和把握力。

通常而言,审美主要是特指事物给人们带来美感的过程。应用到电视新闻播音中,则是通过好的播音作品与优秀的播音员来向观众表达和传递良好的审美意象。具体而言,则是其通过声音、画面等方式来分解新闻的核心内容,通过自身的理解将真实时间与语言的思想向观众表达,从而使得观众能够在观看与聆听的过程中获得美感的享受。通过这种方式,审美意象已经成为有效的沟通新闻播音员与观众心灵的桥梁。针对上述情况,需要新闻播音员熟练的把握审美意象,并且对其进行构造,从而有效的传达好审美意象,这也是播音员能够表达自身情感、不断的扩展和升华审美空间的重要步骤。

三、审美意象在电视新闻播音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审美意象是有效的沟通新闻播音员同观众之间关系的桥梁,桥梁的畅通与否对播音员同观众之间情感交流起着重要作用。其能够帮助播音员同观众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同时还能够在观众心里竖立较好的形象,带给观众比较真实的感受,从而对观众的心灵带来震撼,给其带来比较深刻的印象。

其次如果把审美意象表示为播音员给观众的一幅流动的画卷,则丰富多彩的生活与真实深刻的情感就是构成这幅画卷的颜料与画笔。这就需要新闻播音员要深刻的体验与理解生活,不断的培养其内心丰富的情感,从而有效地发挥审美意象在播音作品中的具体作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具体而言,是将无形的抽象的“意会”转变为有形的形象的“言传”,表现在具体的新闻作品里面,则要求新闻播音员根据自身的经验和情感对新闻稿件深入探究,之后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里,从而最终达到审美意象的层次。这样就能够保证新闻播音员真正的了解和掌握新闻稿件,与此同时,自身产生比较强烈的美感,保证自身的语言表达比较准确和生动。在现实生活中,播音员只有通过这种具有美感的生动的语言,才能够直达观众的内心,才能够击中观众的听觉,从而将信息进行真实有效的分析与分享。

最后,任何事物都需要掌握一个度,具体而言,就是需要新闻播音员在对审美意象进行创造的过程中,一定要掌握好这个度。这是因为审美意象,具体而言就是将一个文学艺术审美观融入到播音主持艺术中,它必须遵循新闻真实性与客观性的大原则,这也是大众传播媒介的重要要求。具体而言,则需要新闻播音员要根据事实的真实度,通过真情来打动观众,利用真理来使观众信服。若是对审美意象创造的过于丰满,则会大大的减弱其公信力,使观众产生虚幻的感觉,而若审美意象过于单薄,则不能有效的打动观众,并且使其产生沉闷的感觉。鉴于上述情况,需要新闻播音员良好的掌握这个度,最大限度的重合自身的审美意象与观众的审美意象。

四、结束语

通过上文可知,播音员加强审美意象的构建,不仅能够有效的沟通其与观众的关系,还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新闻播音的传播效果。这就要求,在实际工作中,新闻播音员要综合调动自身经验与亲身感受,来有效传达审美意象,从而能够把新闻稿件里的信息更加准确和真实且具有美感的表达给观众,提高播音效果,使其丰富多彩,打动观众的内心,进而提高其受众人员和接受程度。

参考文献:

[1]丁威.播音语言“内质”与“外形”的有机结合[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2]郭延秋.电视播音员、主持人播音形象的自我塑造[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6).

篇6

电视新闻编排是一个再创作过程,新闻编排是门学问,电视新闻的编排工作作为电视宣传的一个重要环节,往往不被人们所重视。至今,仍有一些人认为编排电视新闻是“排稿子、串片子,不用动脑子”。其实,电视新闻的价值固然取决于内容。但绝不能忽视编排工作,对新闻编排要“刮目相看”。在整个电视新闻节目制作过程中电视新闻编排处于核心地位,编辑工作的水平影响和决定了电视新闻节目的质量。在电视新闻编排中要注重编排的技巧,应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一、重视头条新闻

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突出重点最重要的是选择好头条新闻,任何新闻机构都把精心选择头条新闻作为新闻编排的重点来抓。电视新闻由于其顺序传播的特点决定了电视新闻的头条更为重要,它起到“龙头”的作用。头条新闻直接体现了新闻编辑部门的意图,对观众来说头条新闻是否吸引观众直接影响到他们收看新闻节目的兴趣。

二、注重有效信息量

有效信息含量是指受众从该媒体传播中获知的与认同的信息数量。编辑不能仅仅注重新闻的信息含量,提高其有效信息含量才是最终目的,要时常站在一个受众的角度,审视自己编排的新闻究竟能给受众多少信息,对于受众度,审视自己编排的新闻究竟能有多大帮助。只有自己对自己的“作品”满意了。才可能使受众满意和接受。在新闻业界和新闻理论界,许多人士已经形成了这样的共识:新闻工作的主要职能是为受众提供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因此,作为新闻工作者一定要把受众放到相当重要的位置上,牢固确立以受众为本位的思想,在题材的选择和新闻价值的判断上。要考虑到受众对新闻的关切度和新闻对受众的吸引力。要致力于改进报道方式。可以采用更为贴近普通受众的方式,报道受众身上或身边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将新闻作品写成具有平民视角的报道。写成有着新闻工作者亲身体验的报道,写成具有人情味和亲和力的报道,使所传播的信息能有效地进入受众的心智。此外,注重新闻的有效信息量还包括要抢抓新闻时效,以及加强新闻的舆论引导作用。

三、突出地方特色

地方特色是地方台新闻与其他媒体竞争的资本。每个区域有每个区域的特色,每个区域的受众最关心最乐于接受的也是他们身边的人和事。要进行选择、组织那些具有当地经济文化特征和民族文化色彩、为当地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新闻。新闻内容、编排形式如何突出地方特色,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从新闻信息的接受特征看,本地新闻与受众有着天然的亲近性。在媒体竞争中,地域虽然对地方电视台的竞争力发挥有一定的限制,使之不可能和省台、中央台抗衡,但拥有“地利”优势的本土化和区域性,成为其贴近受众的最大资源优势。因为地域的贴近性是新闻价值的构成要素之一,也是地方电视台赖以生存的立足点。地方电视新闻应该立足本地市场,在“贴近性”上大做文章、做大文章。地方电视台新闻栏目只有在题材上将本地人、事、物的变迁充分纳入报道视域,让百姓充分了解和感知发生在其周围的事件,切实解决百姓关注的实际问题,在形式上符合本地观众的欣赏情趣和口味讲述“老百姓的故事”。才能以独家、权威的信息吸引受众注意力,才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也才能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发挥电视优势

电视是以“视觉”为主,视、听同步,声画合一,再现客观现实最形象、最生动的声像艺术。电视与报纸、广播媒体相比,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画面形象的可视性。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在电视新闻片制作中强调画面语言、文字语言并重。“画”“声”结合才符合电视制作的个性和特性的。

编排工作是最后一关。最后一关把得好坏与否,对提高宣传质量,提高电视新闻的社会收视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在实际工作中,前期记者和通讯员送来的新闻,难免出现差错,有的甚至有事实和政治性差错。如果不纠正就播出去,轻者闹出笑话,重者还会导致政治事故。因此,电视新闻编排是一项业务性和责任心很强的工作。编排工作是电视宣传的重要环节。电视新闻的编排工作鲜明地代表着电视台的立场和态度。哪条新闻放在头条,哪条新闻放在中间和末尾,都代表着电视台对这一新闻所揭示的意义的判断和评价。播出什么,不播出什么,都表明编辑人员的立场。有时,根据新闻内容,编辑还要撰写编前、编后话或评论,这些都鲜明地表达着电视台甚至当地党委政府的观点和立场。因此,编排工作是电视台宣传的重要环节。编排工作也是一种高智能的复杂劳动。新闻是“易碎品”,编排工作是在时间紧迫、大脑高度紧张的情况下完成的。它要求编排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做出判断,包括把关、删改稿件及镜头、撰写评论、排列播出顺序等。如果没有较高的理论决策水平、广博的知识及熟练的业务能力,是难以完成任务的。有人认为,电视新闻编排工作是集编辑、导演于一身,是一种“再创作”。这话不无道理。合理、紧凑、生动、活泼的编排形式,能增强宣传效果,使人赏心悦目。反之,呆板、生硬、松散的编排形式只会削弱宣传效果,叫人一听到开始曲就转台。因此,电视台应当像重视新闻采集那样重视新闻编排,编排人员自己要充分认识自身工作的价值,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不仅仅要胜任本职工作,还要在工作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篇7

关键词:电视;编辑记者;再创作

电视编辑是电视创作的重要环节,是一项具有高度创造性的创作活动,它包括了创作层次和技巧层次这两方面内容。在电视创作中,编辑思维应该贯穿于节目创作始终。电视新闻是利用电视传播工具对新近发生的事实所进行的报道。而电视新闻编辑,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协调编采人员、整合新闻资源,同时基于专业知识和相关政策进行新闻判断,并根据所作的判断去取舍新闻、整理原稿、制作标题、编辑画面,以求再现新闻真实、落实编辑政策、吸引读者阅读、承担社会责任的人。这就是电视编辑对素材的“再创作”。

电视新闻编辑的含义

电视新闻编辑有两种含义,其一是指从事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的人.其二是指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而关于电视新闻编辑工作,又存住广义与狄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电视新闻编辑概念是从编辑学中的大编辑概念出发,立足于一个完整、固定的新闻节目:狭义的电视新闻编辑概念则绕过了编辑对于采访的策划与指导作用,只着眼于在采访素材基础上进行的加工与合成工作。

电视新闻编辑工作既是对前期采访素材的程序化整理过程,同时也是一种再创作的过程,材料的筛选与各种形式表达要素的运用,都是包含了自我观点与思想的创造:根据前文的定义,可以将其工作内容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一)查看、熟悉素材

(二)撰写、修改、加工文字稿

(三)画面编辑

(四)声音编辑

(五)字幕、特技,以及动画的编辑:

(六)榆查与修改

电视编辑再创作需要掌握的技能

电视新闻编排既要有规矩,又不能墨守陈规,成功的编辑往往得益于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不过在实践中,电视新闻编辑还需要掌握以下几条技能:

(一)提炼和升华主题

当编辑先要当好记者。电视新闻编辑仅有文字功夫和判断新闻价值的能力是不够的。他们日常大量的工作是与图像打交道,如果对电视新闻采访拍摄一窍不通,就很难修改记者和通讯员发来的消息。

电视编辑对记者的稿件要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对主题的提炼以及稿件之后的编后话也可以实现对主题的升华。同时可以增强新闻的感染力与号召力;可以引发观众更多的思考,以弥补电视新闻一闪即逝的不足。

(二)驾驭电视画面

电视编辑要有纯熟的节目剪辑技术。节目剪辑包括单条新闻的剪辑成片,多条新闻的组合和后期的切换导播三个部分,这些工作通常都是由编辑完成。纯熟的编辑技术,不仅是为了搞好新闻包装,而且有利于“分秒必争”。

画面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新闻的内容和形式。 “图像优先” 是每一个电视新闻编辑应该遵循的原则。编辑在“再创作”过程中.必须充分了解图像。新闻稿件用来释解画面。而且,在编辑新闻时,应该“声画对位,画出声随”。这样,解说不会干扰画面.不会干扰观众自己理解画面,进而理解新闻。同期声的运用也是一种将新闻讲述得生动、完整的重要方法。缺少同期声。新闻就缺少了生动、鲜活的一面。

(三)巧用编排手段

巧妙地运用编排手段,可以使一些稿件变得重要起来。进而扩大影响力。这也是编辑“再创作”的一个重要技巧。

内容相似的稿件.编辑可以进行综合叙述,让许多内容单一、形式单一的稿件组合起来,变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增加了新闻的信息量,也增加了新闻的厚重感。在编排稿件时。编辑还可以运用对比的手法将稿件联系起来,起到互相衬托、相辅相成的作用。内容不同的,作为编辑,就要将这些稿件分门别类的重新组合,相互对比,再加以创作,让观众在观看之后,对于我们报道的新近发生的娱乐消息有个更全面深刻的了解。

“再创作”要以事实为基础,不能凭空想象。不能主观臆断,更不能胡乱编造。同时。编辑技巧服从于编辑思想,服务于新闻内容。如果一味地追逐技巧.忽视新闻内容的挖掘和对新闻真实性、使命感的追求,技巧只会变成华而不实的空中楼阁。这对新闻节目的健康发展是有害的。

(四)电视编辑要具备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

电视新闻编辑不仅经常与社会各个层面打交道,而且还要与本系统的各个环节发生关系。如果将整个电视宣传队伍比作一个庞大的乐队的,那么,新闻中心或新闻部的人是乐队指挥,而编辑则是吹大号的角色,既接受指令,又指令,并确保指令百分之百地执行。

篇8

【关键词】新时期;电视新闻编辑;综合素质;创新路径

同新媒体相比,电视新闻具有自身的特点,它具备较为丰富的新闻信息传播内容,为新闻传播方式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贡献了一份力。由于电视新闻也成为社会大众所喜爱和接触最广泛的媒体形式,并且电视新闻媒体具有显著的时效性与同步性,成为社会大众获取信息最普遍的方式。然而伴随着社会新媒体的发展,对于电视新闻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就电视新闻编辑而言,水平的提升直接关系到电视新闻领域的发展。笔者以电视新闻编辑综合素养的发展的课题展开了相关论述,并提出了创新路径,以期为电视新闻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上的借鉴。

(一)广泛的知识面

总的来说,电视新闻编辑工作性质较为复杂,综合性要求比较高,因为直接关系到不同的学科与社会领域,因此需要电视编辑工作人员具备相对较高的综合素养。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够拓宽电视编辑人员的知识视野,丰富知识储备,这样有助于适应不同类型节目的采编,工作方能够顺利开展下去。电视新闻离不开美工、摄影、采编以及音响等学科的学习,广泛的知识面成为电视新闻编辑最基本的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节省工作时间,制作出高水准的节目来。

(二)高水平的剪辑能力

电视新闻离不开剪辑工作,新闻剪辑包括诸多工作环节如单条新闻剪辑、多条新闻剪辑以及后期新闻导播切换等,相对复杂,并且这些都是由电视新闻编辑来完成的,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对于电视新闻编辑的动手能力要求比较严格,同时对于电视编辑的艺术创作力要求比较高。因此,工作人员在新闻剪辑过程中应当详细了解剪辑技术,掌握剪辑技巧,并能够同新闻内容与社会背景等诸多因素相结合,将最真实新闻事件以电视新闻的形式展示出来。

(三)灵活思维和文字表现力

电视新闻所用的语言同人们日常生活的用语是具有一定差异的,因此,在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过程中一定要意识到这一点,同时对于电视新闻编辑的文字表达能力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新闻稿件不仅要语言流畅,尊重事实,同时也要充分考虑观众的收听习惯,便于观众接受与领悟。

(一)不断学习提升专业技能

电视新闻编辑工作是一项相对复杂的职业,培育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最主要的途径就是学习与不断学习。通过学习,电视新闻编辑人员才能够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才能够具备电视编辑人员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笔者认为,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电视新闻编辑人员,不仅具备基本的素养,同时还要学会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新闻记者,这是因为电视新闻编辑工作主要是对于文字以及相关图像进行整合处理,因此,编辑人员十分有必要了解这两方面工作,这同电视记者的工作内容极其相似,如果编辑不了解新闻采访与摄影工作流程,那么难以迅速准确捕捉新闻事件的采访主题,不能够顺利挖掘其中的要点。灵活的思维能力以及敏锐的新闻洞察力是电视新闻编辑所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也是只有通过不断学习与重复练习才能够掌握,并且是循序渐进的,岗前学习与在职学习都是十分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够丰富电视新闻编辑的工作经验,才能够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制作出高水平的电视新闻作品。

(二)重视新闻节目的编排工作

整个电视新闻节目离不开编辑的编排工作,需要对于节目编排技巧与节奏进行把握,如在一条五分钟的新闻中,前四分钟会是录像与解说,最后一分钟的时间才会是新闻的现场采访,这样就会给人一种前轻后重的感觉,再如同样是三条长消息,若是连在一起播放,很容易给观众一种疲倦的感觉,若是中间穿插两条小的短消息那么主题就会比较鲜明,张弛有度,易于观众接受,整个节目的段落主题就会比较鲜明。由于电视新闻在播出的时候受制于时间限制,因此要求节目编排必须要简洁明了,编辑能够对于稿件进行合理的取舍;同时电视新闻节目编排还要体现出一定的连续性,这样才能够保证观众能够在相同背景下看懂节目内容。

电视新闻编辑创新能力得以提升的前提就是引导编辑人员树立起积极的创新意识,唯有这样编辑人员才能够在工作过程中具有质疑的能力,才能够及时发现电视编稿中存在着的不足之处,并在第一时间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值得注意的是,创新能力并非是朝夕之间就能够学会的,不是一蹴而就的,也并非是所有的电视新闻编辑人员能够达到的,因此这就要求电视编辑工作人员在其工作过程中随时保持创新意识,激发自身的创造性思维。电视新闻编辑人员由于工作的原因,需要对于社会时事进行重复报道,在这个过程中编辑人员如果能够及时发挥自己的求异思维与创新意识,那么便能够在相同的社会事件中寻找出新的亮点,就能够创造出具备深刻社会内涵的作品来。

进入新世纪之后,社会发展极为迅速,社会发展的多元化在带动电视新闻工作发展的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特别是媒体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之下,电视新闻编辑理应做好充分的准备,不断反思,客观认知自我,不断进步,提升自身的编辑理论知识与技能,这样方能够迎接新世纪网络化时展所提出的挑战,紧紧把握住电视新闻变革发展的大好时机。与时俱进,树立创新意识,提升创新水平,适应社会发展的节奏,这样才能够保证电视新闻的发展具有持久的发展力,在多元化媒体发展的今天赢得属于自己的领域,笔者也坚信,电视新闻事业未来的发展会更加美好。

作者简介:潘云虹(1976-),女,山东聊城人,聊城市广播电视总台(集团)编辑,研究方向:电视编导。

参考文献:

[1]李林碧.电视新闻编辑的综合素质[J].新闻窗.2012(05).

篇9

【关键词】电视新闻 叙事 《看东方》

《看东方》是东方卫视在晨间时段倾力打造的旗舰型节目。依托SMG强大的内容资源和制播力量,每天早晨直播120分钟,囊括新闻、气象、专题、谈话、生活服务、观众互动等各种电视元素,是一档超越传统早新闻概念的真正意义上的“晨间节目”。本文以《看东方》为例,通过对电视新闻画面、声音和整体编排等方面的电视新闻叙事进行分析,总结《看东方》突出特点,给人们以启示,为日后新闻节目制作提供一些借鉴。

一、电视新闻叙事

叙事,即用一种符号或符号系统进行复杂的表意活动,就是将事实或虚构的故事用一系列的符号表达出来。电视新闻叙事则是利用电视中的各种符号对新闻进行“诉说”的传播活动。电视新闻叙事语言包括画面语言、声音语言和文字语言等。画面语言是电视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图像的选取、剪辑和拼接形成一则新闻,而图像正是起到了再现、渲染和表达某种意义的作用。电视这种独有的特点可以增强新闻文本的真实性和连贯性,从而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增强受众对新闻记忆、回顾和检索的能力。声音语言是电视新闻核心组成部分,可分为同期声、解说和背景音乐。新闻的主要内容都是通过一系列的声音语言传达给受众的,通过声音语言和画面语言的配合才能形成完整的新闻。文字语言一般是配合声音语言一起出现在屏幕上的用以解释新闻的表达方式,形式多样,可分为字幕和图表等。作用也有很多,比如滚动新闻可以增加新闻信息量,图表可以解释说明新闻中复杂的数据信息等。

二、《看东方》的新闻叙事

(一)《看东方》新闻语言叙事

1.电视新闻画面语言叙事。电视新闻画面语言要遵循新闻原则和媒体方针,这不仅仅体现在画面和解说词的相互配合上,画面本身也应该达到一定的要求。

(1)画面的真实性。其实,电视新闻是所有传统媒介中最能表现真实性的一种媒介,因为电视有画面,能视听结合,能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现在很多新闻节目还使用一种更新的方式展现真实性,那就是“现场连线”。为了实现新闻的真实性,在采访过程中会加入对官方人士、专家、学者的提问作为新闻的升华或是解疑。例如《看东方》的“环保”系列报道中插入了许多对中科院、环保部专家的采访来辟谣。

(2)画面的强调性。电视新闻一般会采用重复画面以达到信息的强调作用,让受众对新闻的中心要素有一个充分的认知。另外,也可以利用图片静止在屏幕上的方式以起到强调作用。新闻中若有数据例证可以用一张图表清晰明显地呈现数据和走势。在《看东方》的资讯栏目板块中,解说的同时,还配以图表以供受众参考和阅读,这样就增强了受众对新闻数据的理解。

(3)画面的丰富性。为了达到较好的传播效果,需要在新闻中插入一些变换的镜头和内容。《看东方》曾播出《极地大救援》的专题新闻,新闻主要内容是报道中国南极科考队“雪龙”号直升机赶赴救援俄罗斯科考船的新闻。在新闻画面中有这样的细节:被困乘客在船上度过新年的场景,“自嘲式”地利用新年祝贺歌表达出了自己的心声,还不时给自己鼓励,相信自己能度过这次生命危机。这本是要报道“雪龙”号飞机的救援,中间的这个细节正是体现了新闻画面的丰富性。

2.《看东方》声音语言叙事。新闻声音语言是电视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叙事学的角度来讲,电视新闻声音叙事分为同期声、解说和背景音乐三大部分。

(1)同期声。同期声指拍摄人物讲话的现场录下的讲话声和现场背景声。同期声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增强新闻的真实性,尤其是在效果声的配合下更凸显新闻的可信度。比如在《看东方》中一则名为“海南三沙迎新年――海南:首个独立光伏智能微电网项目在三沙建成”的新闻中,工人在接受采访时背后的机器响声,把这种效果声录进去可以增强现场感,使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同期声包括记者的同期提问和被采访人物的现场声,而被采访人又包括事件当事人、目击者或事件相关人员和专家学者等。这几种不同身份的叙事者自然有不同的叙事方法,像记者的叙事特点一般是冷静客观。事件当事人则是会受到事件影响而产生情绪上的波动,这种“富有情感的对话”恰恰是新闻真实的一个体现,能让观众看到新闻事实背后的情感因素,从而达到观众与新闻产生共鸣的效果。专家学者在新闻中主要的作用是为观众答疑解惑,深化新闻主题,挖掘新闻本质,所以专家学者在采访的过程中也是冷静稳重的。

(2)解说。除了主持人的开场白、中间过渡和结束语,大部分是解释说明的话语,即解说。解说与同期声正形成了两级声音,解说是对新闻事件的总体说明和高度概括,同期声是为了检验解说的真实性。就特点而言,虽然解说没有同期声的强烈现场感,但是解说具有灵活包容的特征,可以将新闻背景、新闻事件成因等抽象元素糅合在新闻中,这是同期声无法做到的。《看东方》的外国新闻资讯大部分都是由主持人以口播的形式呈现的,这种口述新闻适用于较短的消息题材,信息量特e大。《看东方》之所以将这种形式应用到国外消息板块中,就是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播出相对较多的国际新闻,使得信息宏大详实,新闻触角延伸广泛。

(3)背景音乐。《看东方》中资讯类新闻都是用了比较活泼或是比较悠扬的音乐,在重大国际国内新闻中却很少用到,这跟音乐的自身属性有关。音乐本身带有情感元素,这与新闻的客观原则是相悖的,所以在重大新闻中音乐不适合出现,但是在民生服务类新闻中加上背景音乐可以使观众更容易接受信息,比如天气预报。

3.《看东方》文字语言叙事。电视新闻文字语言主要以字幕的形式出现。在《看东方》中,电视新闻字幕主要起提示、说明和解释、增加新闻信息量的作用。电视新闻的标题和主要内容都是在播音员播报新闻时同步显示的,还有就是介绍新闻中被采访人的姓名、职务等基本信息。另外,在服务类信息板块中也有文字语言的运用,天气预报和股市信息中的统计图都属于文字语言。

(二)《看东方》整体新闻叙事特点

电视新闻叙事是一种社会活动,新闻叙事受媒体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制约,从而影响新闻文本的叙事方式。“叙事是‘通过一种符号(如语言文字)或者符号系统(视听语言)而进行的复杂表意活动,直接体现就是新闻文本’。”通过研究《看东方》的新闻叙事能得出当下新闻文本流行的新闻叙事方法。

1.故事化。新闻故事化的现象是在《华尔街日报》兴起的。“华尔街日报体”在结构上一般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人性化的开头,即与新闻主题有关的人物故事;第二部分,过渡,即从人物与新闻主题的交叉点切入,将真正的新闻内容推到读者眼前;第三部分,展开,即集中而有层次地阐述新闻主题;第四部分,回归人物,即重新将人物引入新闻,交代此人与新闻主题的深层关系。《看东方》也不乏用故事化形式报道的新闻,例如《上海自贸区:改革试验田热火朝天》就是采用的这种形式。这条新闻的结构是这样的:第一部分,以上海自贸区的五级注册官尚玉凤开始,并介绍了尚玉凤的一天工作生活。第二部分,着重介绍自贸区创新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等给客户带来的便利,并通过对尚玉凤的采访使受众更加了解了上海自贸区给人们带来的好处。第三部分,深入介绍了自贸区引领着金融领域的变革,并在新闻的最后给了尚玉凤一个镜头。这是典型的故事化新闻,这样形式的新闻与单纯的告知与宣传的新闻类型相比较,是一次飞跃,是由观众需求引导的电视新闻的变革。

新闻的最大功能就是传播信息,而“故事化”是一种叙事手段和技巧。现在不少业界人士质疑“故事化”新闻报道形式,认为“故事化”违反了新闻真实性,导致了与文学的界限模糊不清。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故事化”只是一种叙事策略,只是在报道新闻信息的编排上与传统的新闻有所不同,在信息的本质上不仅不会造成任何“干扰”,反而会加强传播效果,使受众更有兴趣接受新闻信息。《看东方》的这则新闻是正面宣传类型的新闻,记者一改过去的报道方式,转而用受众相对感兴趣的、能够接受的“故事化”报道方式,大大突破了报道瓶颈。

2.资讯化。现在,很多人看电视为的是获取资讯,从而了解自己的生存环境。而在如今媒体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电视新闻要适应这种情形做出改变,就要采取另一种叙事策略――资讯化。所谓资讯化,就是把观众关心的日常生活资讯以短信息的形式呈现出来。《看东方》的这一板块做得非常好,信息的呈现方式也是条理清晰、内容紧凑。新闻模块或“报天下”模块结束后就是资讯类模块。天气预报模块中包括早上的天气情况、上午未来三小时的天气情况、上班早高峰的天气情况。全方位的资讯服务报道给人的感觉是非常细致入微,股市资讯也不仅仅播报沪市和深市,而是全世界的股市全部囊括。

3.报道深度化。电视这种媒介由于自身的特点,新闻的时效性相较于其他传统媒体来说是有一定优势的,但是正是由于这个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新闻报道的深度,因为记者很难做到时间和深度两项兼顾。《看东方》的“报天下”板块就很好地弥补了这个弱点,发挥了电视和报纸的互补性。《看东方》“报天下”板块的内容一般都是来自头一天的《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或是各省晨晚报等的评论版,是“新鲜出炉”的,既有评论的深度,也不会影响电视媒介的时效性。现在很多电视新闻节目都有这种读报的板块,其实这也是一种媒介融合的方式,用另一种媒介的优势来弥补自身的不足,这应该是传统媒介的发展趋势。

总体来说,《看东方》的新闻叙事虽然定位于大型早间新闻资讯节目,但整个新闻节目做得是比较有深度的和比较全面的。

(三)《看东方》新闻叙事的成因

电视新闻叙事的实质是叙事主体在特定的电视新闻生态环境中,利用电视制播技术及其相应的叙事理念,对新闻事件进行报道的活动。电视新闻叙事是由新闻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决定的。

1.新闻内部环境。新闻叙事活动一定是受一系列新闻内部环境影响的。传播技术、节目定位、叙事主体都是新闻内部环境中能影响电视新闻的因子。传播技术的改进会诱发人们获取信息方式的改变,所以传播技术的更新是影响新闻叙事活动的基础因素。而叙事主体主要是指新闻的制作者,即记者、主持人、编辑等,传播学称其为“把关人”,在新闻编排上和审阅新闻节目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加入个人的主观倾向。节目定位是制约新闻叙事最重要的因素。节目定位是受众对节目品牌形成的一整套独有的认识,这个认识完全靠媒体的塑造,媒体要通过进行受众调查、市场评估等一系列电视评估体系的工作后才能拟订一个完整可操作的节目制作计划,在这个过程中,制作方一定要为产品找到合适的定位。《看东方》的节目定位应属于综合类新闻节目,因为它囊括了宣传类新闻和资讯类新闻,所以它兼具宣传类新闻的节目形态特点和资讯类新闻的节目形态特点。宣传类新闻的叙事方法一般是传统的电视新闻叙事方法,即“形象塑造论”,就是在拍摄前需要场景布置、人物串词等工作,在后期剪辑时需要附上完整的新闻稿,对新闻稿进行审查合格后由播音员统一配音,很少有现场音响。资讯类新闻则是媒体收集经济、商业、生活等各类权威中心的数据,通过自己的平台准确快速地传递到受众那里,达到服务大众的目的,从而便利百姓的生活。

2.新闻外部环境。对电视新闻叙事活动产生影响的不仅是新闻内部环境,还有一种因素――新闻外部环境,主要包含国家传播体制和传播政策,是对大众传播活动直接或间接地起着制约作用的部分。传播体制在根本上决定着现有的电视新闻格局以及各自不同的叙事特征,决定着媒体的双重属性(经济属性和政治属性)、双重功能(宣传功能和a业功能)。经历一系列改革,如今,媒体在市场中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这时媒体在做好宣传工作的同时,还要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和考虑受众需求,《看东方》很好地兼顾了这两方面的要求。

现在,由于社会受众的要求不断提升,电视新闻节目也要做出相应的改变。《看东方》是业界的品牌节目,探讨《看东方》的叙事方式,进而分析其新闻编排特点,总结新闻叙事方式的成因,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鞍山广播电视台)

篇10

广播电视新闻是我国新闻传媒的主要形式,对公众舆论有非常明显的引导作用,既是我国国家政策、社会发展策略的宣传者,又是国计民生的关注者,同时也是百姓与政府之间沟通的枢纽。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是广播电视新闻发挥如上作用的基础,在新时代,广播电视新闻编辑需要进一步提升,以适应时代的发展,符合国家文化传播发展要求,满足民众的信息交流需要。

1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提升的方向

1.1 重视新闻策划

新闻是对社会上发生的各种事实的报道,也包括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事件。这意味着,新闻内容的范围非常广泛,不仅仅包括了已经发生的事件、已经萌发的思想,还包括对社会舆论的预先判断和引导。传统的新闻重视对事件的报道,即使是在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工作者对新闻的态度也是使用各种手段尽可能地使报道详实、精细并且给受众以讨论、评价的空间,新闻单位本身是社会事件的报道者,而非制造者。在当今社会,能够对社会事件进行披露和宣传的媒介非常丰富,广播电视新闻需要通过编辑进行新闻制造,才能够在现代媒体环境中生存下来。

1.2 与新媒体融合

寻求与新媒体的融合是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提升的另一个方向,这是因为,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有其特定的工作模式,包括新闻采访、新闻稿的编写、视频的制作、节目内容的整合等,而在新媒体环境下,其他传媒途径对新闻报道的模式比较灵活,与广播电视新闻相比简单许多,这意味着新闻本身的编辑工作减轻、新闻编辑效率提升。因此,新媒体在新闻报道方面更迅速、新闻内容更新的频率更高,受众的关注度也就更高。广播电视新闻要想在新媒体环境中继续发展,就应该借鉴新媒体的新闻编辑模式,寻求与新媒体的融合,促进自身编辑工作效率的提升。

1.3 新闻创新

创新是当今各行各业发展的先决条件之一,对于广播电视新闻来说,创新意味着新闻内容、呈现方式、与受众互动的过程方面的改变,这些改变能够使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在视听感受和社会影响力方面更上一层楼。而广播电视新闻的创新来源于新闻编辑的各个环节,一个环节上的新想法、新做法都可能为新闻报道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在编辑的过程中寻求新闻创新,也是新时期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提升的重要方向。

2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提升的方略

2.1 结合地方特色进行新闻策划和编辑

新闻编辑的作用不仅是对已经发生的事实进行报道,还包括了挖掘事件背后的原因,引导受众进行思考、为受众提供资讯等。新闻编辑要有所提升,要从新闻策划方面入手,即扩大新闻编辑的作用,使新闻成为受众知识面拓展的途径。这一点在新闻编辑工作中并不难实现,编辑工作者需要做到的是发掘工作所在地的各种特色,将新闻报道主动化。以广州市的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为例,广州市是我国一线城市,不仅经济发达,人文文化悠久,自然风光也非常秀丽。但无论是外来人口还是广州本地人,都可能因为生活的忙碌忽视这些,并且,一个地方自然人文风景很好,具有突出的民族文化特色,但是该地处于偏远地区,公众的关注较少,广播电视媒体就可以和地方合作,在传统节日将该地的一些特色活动用文字、照片或者视频等形式上传到互联网上,增加地方的曝光率,在新闻报道的过程中对地方的特色、风土人情、旅游资源进行宣传,让受众得到更多的生活体验。这种新闻事件的策划技巧不仅能让地方得到更多的关注,还能增加媒体的点击率,拓宽受众的知识面。

2.2 灵活利用新媒体进行编辑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提升有赖于编辑工作者对新媒体的高效利用,只有这样,传统的新闻编辑才能够从信息高速传播的新媒体中脱颖而出,并同时发挥传统媒体的传媒优势。对新媒体进行利用是目前广州大多数广播电台都在努力实现的目标,现在很多媒体正不断地进行整合,但是单一媒体的编辑在新闻事件的策划方面还有待加强。对此,编辑人员可以利用整合平台的多形式信息优势,在相应的网络上增设新的栏目,做好新闻信息的实时更新。例如,在记者接到受众线报后,编辑要策划好事件,让记者及时将现场的照片或者视频用手机传送过来,及时进行编辑审核,再上传到网络上,第一时间更新信息,将相关的信息进行汇总,在专栏中向公众展示。做好新闻事件的跟踪播报,能够让受众感觉到像在看现场直播,能够让事件传播更加全面、直观、快速。

2.3 抓住新闻特征进行创新

对新闻进行创新是提高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整体实力的主要工作方向。新闻创新包括了新闻采集的创新、新闻编辑的创新以及播出形式的创新。在新闻采集方面,新闻策划和利用新媒体是主要模式,而新闻编辑的创新则关注于通过影像资料、音频资料、图像和文字的完美结合,从视觉和听觉方面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受;新闻的播出形式方面,应侧重于新闻报道中与受众的互动,邀请受众参与新闻播报是比较新颖的形式。总之,电视台新闻编辑应挣脱传统编辑理念的束缚,对报道形式大胆创新,形成独家新闻特色,进而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此外,电视台新闻编辑应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做到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综合素养。只有这样,才能把握社会热点,在新闻报道中占据优越的位置,为受众提供丰富的新闻信息。在新时期环境中,编辑要有自主参与新闻报道的意识,与现场记者保持紧密联系,对新闻事件有个整体的把握。通过亲身参与,有利于编辑更好的编辑策划新闻,提升新闻质量。

3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提升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3.1 重视编辑工作者的职业技能提升

无论是进行新闻策划、利用新媒体还是进行新闻创新,选择新闻编辑提升的手段或者对新闻编辑方向进行实践的,都是一线新闻编辑工作者,包括记者、录像工作者、剪辑工作人员等,新闻编辑提升的可能性和有效性,由这些一线工作者的职业技能决定。因此,在寻求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提升的过程中,要以编辑工作者的职业技能提升为基础,不断为他们提供充分的学习空间和机会,在薪资待遇和绩效评定标准方面进行调整,以此作为鼓励编辑工作者积极努力工作的动力。

3.2 注意新闻工作本身的社会功能的发挥

新闻编辑是制作新闻的过程,编辑工作中的各个细节成就了新闻的具体价值,因此,在进行新闻编辑提升的过程中,无论使用哪种方法,都必须尊重新闻报道本身的社会价值和舆论取向,确保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应坚决杜绝使用夸张的语言误导或者故意引导受众的价值取向,应坚决杜绝制造虚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