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家乡征文范文

时间:2023-03-31 02:19: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我爱家乡征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我爱家乡征文

篇1

在黄河之畔有一座半城绿树半城楼的美丽城市,这就是我的家乡——河南省省会郑州市。

家乡郑州是全国闻名的园林城市,被称为“中原明珠——绿城“。这里一年四季都是那么绿,仿佛被笼罩在翡翠色的彩霞之中。特别是街道两旁栽植着枝繁叶茂的雪松、法桐,和芳香四溢的桂花树,争奇斗艳的月季花等都是我们郑州人的骄傲。尤其到了夏天,道路两旁都是绿草茵茵、郁郁葱葱的草坪和花带,美丽的景色十分让人陶醉。漫步在繁花似锦的绿城广场,感觉到整个城市就是一个绿色的大花园。

家乡郑州是园林城,也是着名的商业城市。闻名中外的“二七广场“四周环绕着一幢幢高楼大厦,有金博大、丹尼斯、北京华联、银基商贸城等都是全国有名的购物天堂。郑州位于全国的交通枢纽,来自五湖四海的客人在这里汇成了郑州商贸城的另一特色;热闹非凡、熙熙攘攘,一片都市繁荣景象!

郑州更是历史悠久的中国古都之一,早在3500年前,这里就是商代王朝的都邑。位于郑州西南的登封少林寺更是享誉天下。中国武术始于少林,作为郑州人,我为我们拥有闻名中外的少林寺和少林拳而自豪,更为我们拥有古老而文明的历史文化而骄傲!

我爱家乡,爱这座半城绿树半城楼的美丽城市。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成为祖国建设的希望之星。

篇2

我们把提高德育实效的突破点聚焦到了“毛衫文化”。“毛衫文化”是指洪合羊毛衫产业几十年发展过程中积累起来的有关羊毛衫的人文、经济、科技、艺术的总和。首先,我校绝大多数学生家庭都在从事羊毛衫的加工、制作及销售,学生时时刻刻都能接触有关毛衫的人和事。羊毛衫作为洪合镇的支柱产业,已经影响到了每一个洪合人。毛衫产业作为一种文化资源,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功能。其次,流动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文化背景差异较大。但今天跟随父母相聚在洪合,“毛衫文化”为他们所熟悉,并容易得到他们认同。为此,我们提出了“毛衫文化资源开发与创建学校德育特色的实践探索”的研究课题,尝试着发掘地方毛衫文化中蕴含着的正反两方面的教育资源,尤其是家乡人民在羊毛衫产业几十年发展过程中积淀起来的脚踏实地、勤劳、诚信的品质和热爱家乡的传统美德教育资源,开展了一系列有成效的教育活动。

走进历史,以洪合毛衫

发展历程启迪人

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洪合羊毛衫产业,在发展历程中,有成功的经验,有失败的教训,经过逐年积淀,已形成了具有鲜明区域地方特色的“毛衫文化”。洪合人正是在这种文化的激励和熏陶下,苦练内功,勇闯天下,打响了洪合毛衫的品牌。因此,我们可以让中高段的学生走进毛衫的曲折发展史,去有所发现,获得启迪,受到教育。

1.听毛衫昨天,悟诚信之道。通过播放宣传片以及组织学生进行调查访问,让学生去聆听洪合的昨天:泰石桥知青点的一个家庭作坊如“星星之火”,以燎原之势,使洪合毛衫打响全国,却在1993年经历了惨痛的教训――以次充好,将大批的兔毛制品销往俄罗斯,靠欺骗手段大发不义之财,致使市场一度崩溃,直到今天,还在为其付出代价。其实有许多学生家长在那几年也亏得血本无归。我们组织学生对这一段历史进行调查总结,用最有力的例子给学生上了一堂关于诚信的课。让学生在身边的人们、自己父母的扼腕长叹中受到心灵震撼。

2.看毛衫今天,学勤奋开拓。组织学生到市场进行实地的参观与走访,看今天的羊毛衫市场及工业园区的发展规模以及如今毛衫制作设备的种类、加工工艺及印染污水处理的状况等。让学生在看到家乡发展的同时,感受到勤劳致富的力量。由于大多数学生家庭与毛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除了看市场发展外,还可以让学生调查自己家庭这些年来的变化,在亲身感受长辈们操持工作、辛勤劳作的基础上,能对勤劳朴实等中华传统美德有更深的理解。

3.思毛衫明天,树责任理想。组织学生在以上的基础上,借助网络资源等举行班队讨论会:我们如何提高洪合毛衫的竞争力?从冒牌、杂牌、傍牌到树品牌、创名牌,你认为关键是什么?怎样让我们在发展的同时,保护好我们的环境?……这些问题对于我们的孩子虽然有些高深,但我们的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一种身为洪合人的责任感油然而生。同时,学生还会为了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实现环保等提出许多自己的设想,而这些设想也正是学生心里美好的理想。不管是责任感还是理想,都是一个人成长中重要的精神财富。

深入社会,

在社会实践中教育人

学生了解洪合毛衫发展历程,是一个初步认识社会发展规律、促进思想认识提高的过程。而进一步深入到社会,进行关于毛衫的一些实践活动,能让学生获得更切身的体验,更深刻的启迪。

1.寻访身边成功企业家的故事,榜样育人。羊毛衫市场的发展离不开一大批成功企业家的支撑。而这些成功人士的创业历程,就是最生动的教育素材,因此在中高段各班开展“成功企业家寻访活动”。各班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先选定几位比较熟悉的羊毛衫老板,然后组织学生分工采访,收集信息,总结体会。在各班收集整理的基础上,学校教导处再把比较有典型性的若干个毛衫名人的事迹确定为全体学生学习的素材。通过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使大家看到了鲜活的榜样。学生去威尼制衣有限公司、秋维特制衣有限公司等企业实地参观,走访名人,倾听他们的创业故事,感受他们的智慧、勤劳与诚信等良好品格。学生在为数不多的几次亲身实践中的感悟,胜过我们口若悬河强调千百遍的空洞说教。

2.开展小课题研究,探索发现。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不同层次、不同主题的小课题研究,见表1。

小小的“毛衫”里,蕴涵着尊重、勤劳、诚信、环保、遵纪守法等许多道德、文明要素在里面,我们的课题实践活动,给了学生了解毛衫并挖掘这些道德内涵的机会,使其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思想的启迪。

3.组织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明理。来自亲身的体验,往往更具有说服力,我们的德育更需要这样的亲身体验,需要主体参与。因此,我们利用学生的暑假,争取了家长的配合,组织他们进行社会实践:“做一周横机工”“毛衫包装助理”“小老板实习”等。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学生要完成拉横机、毛衫包装、看门市部等一些“工作”。学生往往开始尝试时感觉新鲜,但不多久就会失去新鲜感,体验到父母的辛劳、生活的不易,从而发自内心地懂得去体谅父母,懂得珍惜生活,知道要磨炼意志等。

立足校园,

在毛衫系列活动中培养人

“灌输”式的道德说教,斩断了道德与生活的血肉联系,道德成了与学生学习无关的客观对象,学生无法产生真正的学习动机和热情,无法进行也不愿意进行道德的自我实践和道德的自我教育。因此,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生活经验,将“毛衫文化”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开展“我勤劳,我能干,我是洪合一代新人”的系列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同时,让学生学会动脑动手、学会合作,并获得心灵的陶冶。

1.开展“我是小小毛衫设计师”活动。我们成立红领巾毛衫设计院,组织开展“毛衫新品设计”“毛衫小配件设计”“商标设计”“毛衫宣传广告设计” 等一系列活动。活动受到了学生的积极响应,一件件富有创意的作品诞生了。活动的开展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举行“毛衫零料贴画”创作比赛。我们充分发挥各级班队组织的作用,利用千家万户做羊毛衫时丢弃的边角料,每学期进行1~2次“毛衫零料贴画” 创作比赛。在创作的过程中,我们将零料贴画与秀洲农民画的技巧有机结合,提高了作品的艺术品位。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灵巧的双手,还提高了审美能力,培养了合作精神;同时又解决了羊毛衫零料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多了一种变废为宝的解决办法,真可谓一举多得!

3.进行中华美德名言的贴画制作活动。我们紧紧围绕中华传统美德这一主题,以美德名言的传诵与传承为入口,以毛衫零料贴字的形式来对学生进行教育。学生们先将收集到的一句句中华美德名言在班队课上进行学习交流,然后评选出若干“精选美德名言”,再由大家一起动手利用羊毛衫零料把这些名言制作成贴画作品。一些优秀作品用镜框装起来悬挂于学校走廊及教室的墙壁上,时时激励着学生。

4.开展毛衫主题征文活动。看到洪合毛衫一路走来的历程,参观了市场或企业发展的规模,听到了企业家或自己父母的创业经历,亲自参与了毛衫零料的设计等等,学生在“毛衫文化”中获取了丰富的精神食粮,而把这些汇成随笔、观后感、实践体会等文字,给了学生一种思想的沉淀与升华。因此,学校每学期都组织学生开展以“我爱家乡的毛衫”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引导学生去感受家乡的巨变,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5.举办校园毛衫文化艺术节。举办校园毛衫文化艺术节活动不仅是对学生的实践成果进行全面展示,同时也要表彰在实践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学生,树立榜样,以激发全体学生的参与热情。每年举办一届“毛衫文化艺术节”,在历届艺术节上,组织学生开展了“毛衫之韵摄影比赛”“毛衫小样品设计比赛”“我爱家乡的毛衫征文比赛”“毛衫模特秀展示活动”“羊毛衫绣花表演赛”等,在学生热情参与的同时,无形之中激发了对家乡的自豪感,让他们学会了团结互助,体验到刻苦付出才有回报。

篇3

与丰富的课外实践相结合

厦门乡土文化资源丰富,笔者多次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广泛接触社会,并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民间文化 由于笔者所在学校位于厦门市的城郊结合部,这里有一大部分居民是原厦门的“老村民”。让学生到每一个村走访老人或被称为村里“先生”的人,紧密结合当地文化背景,征集当地民间故事、谚语及民歌。搜集到后,鼓励学生去搜集民谣背后的传说故事。通过此项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受到了厦门地方文化熏陶,同时将其整理成篇成册,形成独特的校本文化。

名人文化 厦门曾涌现出了许多名人。让学生以爱国者、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教育家、医学家成长故事为主题进行资料搜集;组织学生开展了解当地名人的成才经历,撰写他们的事迹,介绍他们的突出业绩,为他们出传记等一系列活动。活动的开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也为学生树立起远大理想做了一次熏陶。

古迹文化 厦门文物古迹有三多:一是古建筑(指祠堂、庙宇、民居)多;二是名人墓葬多;三是涉台文物古迹多。通过带领学生实地走访、参观展览,让学生了解到厦门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并引导学生就此撰写报道文化古迹的消息、通讯等系列报道,根据搜集的资料、传说采编成生动的民间故事集。

美食文化 厦门的风味小吃久负盛名,发展至今已有200余种,其中尤以咸食的烧肉粽、土笋冻、沙茶面、花生汤、炸枣等长盛不衰。引领学生品尝、学做、了解制作的过程,同时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加深学生的实践体验,为习作积累丰富素材。

旅游文化 厦门是旅游城市,可在带领学生深入景区欣赏大自然美景的同时,对景点的原有冠名加以审视,讨论并提出修订意见;对未冠名的景点,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命名;对一些景点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引导学生为这些景点写解说词。通过这样的活动,大大丰富了学生的旅游文化知识,也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遣词炼句能力。此外,还可结合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开展“我爱厦门,我爱家乡”的征文活动、演讲比赛,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爱祖国、爱家乡的感情。

与教材内容相衔接

开发和利用厦门乡土文化资源,一方面要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作素材,另一方面应切实与教材内容相衔接,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由课内向课外的自然延伸。

一是挖掘厦门乡土文化资源,在教材的“宽度”和“深度”上下工夫。学生在课本上学到的点滴知识,如果在实践中得不到及时应用,最终也得不到内化,为此,笔者结合教材内容,适时拓宽延伸到厦门乡土文化资源中来。如学习六下第二单元“民风民俗”主题单元时,让学生搜集中秋节博饼、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了解厦门的歌仔戏、高甲戏的特点,模仿上一两句唱词;学过《赵州桥》后,可以让学生参观厦门大桥、海沧大桥、杏林大桥等,并搜集相关资料模仿写作等。

二是在语文听说读写能力训练中适时渗透厦门乡土文化资源。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中重要能力训练,也是学生情感素养形成的重要手段。为了使听说读写训练变为有本之木、有源活水,在每次开展训练前,笔者有意识地将学生思路拓展到丰富的地方乡土文化中,使每一次训练都有地方文化资源作素材和背景。如开展演讲比赛时,渗透了仙岳山的雄壮、白鹭洲的灵秀;开展读书会,渗透了陈慧瑛的《一花一世界》、李志明的《乡间小路》;搞课本剧表演,添加了几声歌仔戏、高甲戏腔等。这些都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心灵的陶冶、感情的升华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与校本课程开发同步

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的一项重要活动,也是学生能自主参加突出学生自主性和灵活性的活动。开发得当,对学生兴趣特长的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与团结协作能力都有重要意义。而厦门乡土文化资源的开发正可满足校本课程开发要求。学校抓住这一契机,做到乡土文化的开发利用与校本课程的开发相同步。

其一,成立“鹭鸶”文学社,出版具有浓厚地方气息的校刊《鹭鸶展翅》。以班级为单位的成立“鹭鸶”“笔会”,在学校层面成立“鹭鸶”文学社。文学社成立后,制定了社团活动章程,组织采访活动,并把采访当地文化名人等活动资源作为重要组稿来源,使刊物本身具有了浓厚的乡土气息。这样的活动既培养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能力,又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篇4

一、紧抓机遇,提高管理质量

作为一名初中校长,基层教育管理者,深知管理出质量,管理出效益,管理出人才。科学而又高效的管理是办好一所学校的关键。在本学年,我紧紧抓住市教育局组织的“教育质量提升年”活动的机遇,与领导班子和全体教师精诚团结,相互支持,齐心协力,梳理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现状,整合学校已有各项制度规范,全面修订文本,细化规范流程操作,在工作上确立了“校长抓总,副校长抓线,主任抓块,条块结合,指挥畅通”的管理思路,推行部门分层管理制度,组织各职能部梳理已有的管理制度文件,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汇编成册,进一步明晰各职能部门关系,加强各部门联系;简化管理程序,明确操作流程,加强团队合作追求,力求学校管理的简明、实用和高效。在办学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套“校长领导,分口管理,班级包干”的层级管理体系。

在管理的措施上,我校认真贯彻市教研室“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精神,积极开展学校常规管理创新活动。定期开展教学常规检查,每学期让教务处组织进行备课检查三次,教研组自查多次。还根据实际完善修订了《**二中“文明班级”评比细则》,实行量化管理,按照标准进行了严格认真的督促和检查工作。每个星期,学校除有领导值周外,还安排了全体教师课间、午间在各楼层进行巡值,并在校内重点时间段重点区域设了“共青团监督岗”,切实加强了学生的常规管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成了展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一道风景线。

对学校的日常服务管理紧抓不懈,在水、电、门窗维修等方面做到及时、快捷,未造成影响教学现象发生。在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对学校的厕所进行了美化改造,完成了学校大门的改造的更换,学校围墙粉刷美化,校园部分地面用彩色地面砖的铺设和美化,主席台周边绿化,校园网外线安装,新设校园路灯8盏、照明灯1个,并准备更换安装教学楼、宿舍楼的门窗,大大改善了校容校貌。另外创造条件改善师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添置了新的食堂设备,改善了教师的生活条件。学校环境和办学设施的改善为我校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得到了社会和广大师生的好评。

二、活动创新,拓展德育途径

本学年,我们多方位组织了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道德习惯、提高综合素质的主题活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给学生进行自我锻炼提供了一个大舞台,我们出发点是同学们的心有多大,我们就应为他们搭建多大的舞台。

如组织学生进行了“爱我中华”大型演讲比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唱响青春主旋律;通过“国学.三字经”读讲背赛活动,领会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魅力;通过“我爱家乡”征文活动,培养爱家乡、爱学校的优良品质;组织了“春季田径运动会”和“广播操比赛”,加强了集体主义和合作拼搏精神的培养。开展了“我为二中唱支歌”的合唱比赛,增强了主体意识。学生们经过主动参与和亲身体验,增强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促进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的养和良好校风、学风、班风的树立。

学校还开展了对学校环境美化和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精心布置了阅报栏,在楼梯过道布置了艺术名画、宣传标语,各班级也重新布置了名人名言,布置上了学生自己撰写的励志明理的警句。学校门口橱窗定期更换宣传内容,展示教学业绩、表扬优秀学生、宣传相关知识。

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校园生活,给同学们搭建了自我展示的平台,而且进一步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让同学们留下美好的记忆。一学年来,学生中未出现违法犯罪、学生群架、意外安全事故。学生在学校、社会的表现有明显进步,社会普遍认同学校的德育工作。

三、严于律己,提高工作能力

作为一名基层教育管理者,学校的负责人,我十分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我为自己确定的工作态度是“多为成功想办法,少为失败找借口”,工作目标是“四多四少”,即“多干实事,少说空话;多琢磨事,少琢磨人;多抢挑重担,少推卸责任;多想到别人,少想到自己。”对学校事务做到“四勤”,即“眼勤、手勤、脑勤、腿勤”,脑子中时刻装着教育,装着学校,装着教师,装着学生,为师生甘吃苦,甘受累。

篇5

一、努力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1、按照学校“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要求。全体教职工都能自觉地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结合本职工作,认真履行了育人职责,学校制定实施了《关于实行全员班主任制》的规定,落实了优生、边缘生、后进生的帮辅与承包。全体任课教师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自觉渗透德育教育,全校上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做到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逐步形成了全方位育人的格局。

2、加强了班主任队伍建设

制定实施了《班主任工作条例》、《班级管理考评实施方案》,继续实行班主任工作制度,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制度、例会制度、优秀班主任评选制度。加强了班主任工作的责任心、上进心、事业心教育,强化“三精”意识,即精心、精细、精品。召开了两次优秀班主任经验交流会,并下发了典型经验材料,举行示范班会观摩,观看了北京市优秀班主任报告录像带。

3、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管理的作用

(1)在班级内部继续推行值周班长制和班干部竞选轮换制度,各班级均成立班级管理量化小组,对每一位同学的日常行为进行量化管理。

(4)实施了自主与责任教育工程。在自主方面做到“三主四层次”,即以学生为主体,自主管理,主动发展,实施学生会、值周班、班级自治、学生个体四层次管理。在责任方面做到“五点五学会”,即以对家庭负责为起始点,学会孝敬;以对自己负责为立足点,学会诚信;以对学习负责为基本点,学会求知;以对集体负责为凝聚点,学会关心;以对社会负责为升华点,学会报效祖国。

通过以上形式,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养成教育,学校每学期对涌现出来的一大批三好学生、优秀干部、文明学生、学习尖子、体育尖子、艺术尖子、各类标兵等在全校大会上大张旗鼓的进行表彰奖励。本学年共评选出25名“五星学生”。

4、政教处自身组织建设。根据学校要求,制定了政教处工作制度、学习制度,努力争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政教处。政教处人员分工明确,努力做到“团结协作、真诚善良,真抓实干、务求实效,主动学习、提高能力,开拓创新、有所作为”。

二、狠抓学生养成教育,认真落实一日常规

继续开展以争创示范班集体为龙头的常规管理达标活动,制定了《学生管理40条》、《学生管理手册》,对学生纪律、学习、三操、卫生、安全等一日常规,从严管理,精细管理。在常规落实上,由学校领导、政教处、班主任、全体教职工、学生会参与管理,实行一日一反馈,一周一总结,一月一评比,使常规工作落到实处。

三、多渠道开辟育人阵地

1、充分利用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把升旗改为分年级轮流升旗,增强了对学生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全面培养学生的遵纪守法意识,每学期开展一次法纪教育月。邀请关工委领导作了生动的法制报告,经常组织学生观看法制录像片、安全教育片,不定期进行违纪检举。通过作法制报告,落实后进生跟踪帮教,对违纪学生公开处分。通过以上形式有效地防止恶性事件的发生。

3、加强了宿舍管理。对宿舍卫生、物品摆放及被子折叠政政教处制定了详细的制度,并每天进行检查评分,每月评选购文明寝室若干个。经过严格管理,各班级的积极配合,学生公寓楼管理日趋规范,成为学校管理的一个亮点,得到了师生及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超级秘书网

4、利用四川汶川地震中涌现出来的可歌可泣的事迹,对学生进行责任教育、感恩教育。

四、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寓教育于活动中。本学年学校先后组织了班级篮球赛、乒乓球赛、跳绳踢毽子比赛、拔河比赛、健美操比赛、趣味健身运动比赛。学校还先后组织了“颂歌献给党”歌咏比赛、“责任在我心中”征文与演讲比赛、书法绘画比赛、举办了“金秋写生”绘画展、“我爱家乡”征文比赛等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

五、问题与不足

1、平时忙于事务性工作多,学习不够,理论水平和决策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德育科研及特色创新工作需进一步加强。

篇6

的确,雍生的画,笔沉墨浓,情绪饱满,大写意的手法把黄土高原画的苍茫雄浑、深沉厚重,有着西北特有的阔大境界,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了解雍生的人都知道,他似乎是为艺术而生。大约从十几岁迷恋上绘画后,这二十多年,他生活中的其它内容都一点点被绘画挤了出去,直至工作和家庭。刚过不惑之年的他,除积攥了一堆堆常人难以看懂的黑糊糊的水墨画,大概是一无所有了。但他在心路上的积累至精神上之充实,也是常人难以企及的。

雍生的探索之路是艰辛的,从风翔师范到西安美院,又到中央美院,从陕西到北京,又到广东,这数十年,他的生活状态是孤独与飘泊,而艺术状态则是思考与探求。面对绘画艺术穷尽式的发展,也面对历代大师和丰富悠久的绘画传统,如何表现自我的审美感受,同时更要反映新的时代精神和气象,这也是他和无数个画家无法回避的难题。但有一点他非常明白,那就是要走自己的路,不能受制于某家某派的原则和某种师承。还有一点就是他从开始到今天一直都在表现生养自己的故乡――西北这块浑茫、苍凉、深厚而淳朴的黄土大地。尽管他四处飘泊,游踪不定。但从八十年代他的绘画作品到近年他摸索的具有现代意味的水墨大写意,他一直画着那山、那原、那乡野农庄。在表现手法上他也不拘一个画种,版画、油画,甚至抽象水墨,他都搞过或尝试过。但他最后认定从写意水墨着手,因为他偏爱水墨这种语言,中国的宣纸水墨有着无限的随机变幻和丰富莫测的偶发效果,虽难以驾御,但意味无穷。这也符合他不用写实手法而是用超现实的意象手法去反映生活的追求。

随着飘泊生活带来的频繁交流,各种新观念、新思潮、新手段的介入,在孤寂的艺术之路上踽踽而行的雍生眼界大开。但他认定艰辛探求的目的是找到自己。同时他意识到中国山水画是一种主观性很强的艺术样式,所以在现代和今后它才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性。因此他既未走向表现物象的客体主义,也未走向纯抽象的现代水墨,而是继承了中国优秀传统绘画精神,不断培育自己的造境能力,以表现心象为主。经过数年的摸索,他的水墨山水脱略了传统山水画各种皴法的束缚,以更大胆、更自由的水墨写意,反复、叠加的浓淡墨色,粗放飞舞的线条用笔在画面形成一种形式节奏,又统一于深厚的整体形象中。其许多作品黑糊糊的画面,透出几块神秘的光亮,既使观者有触目惊心之感,又给人一种难以名状的激情与振奋。展览中有一幅6米×2.4米名为《晖》的水墨巨制,表现的是黄土高原,层层叠加的浓黑水墨,在浑然一体中构成博大景观,画面超越了描绘的拘泥,大笔浓墨随心灵律动和情感的起伏而跃现,气势充盈而体量厚重。画面同样黑中透亮,这种以黑暗写光明之法既让我们想起了伦勃朗,也让我们想起了黄宾虹,它给予人们的审美感受是如此深厚强烈而非浅薄淡然。著名画家罗平安先生观展后激动地说:“用水墨大写意的手法把黄土高原表现的如此深厚确属少见。我在你的画面上感受到了黄宾虹先生一生追求的境界――浑厚华滋。”

显然,雍生的绘画已走到了一个较高的层面,但他仍认为自己是刚走到路上,以其尚年富力强就悟到并实践了的有着阳刚大气的水墨画,相信他在今后必将奏出更加豪迈高亢的西部之歌。

雍 生 1961年生于陕西凤翔。1982年毕业于陕西凤翔师范学校美术专业。

1990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版画系。1992年进修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

曾任北京《中国文房四宝》杂志美术编辑和广东大千文化艺术中心艺术总监。职业画家。

1981年《我爱家乡的木版画》获中学生杂志社全国征文二等奖。

1988年《梦里,那匹白马》获“金龙杯”全国书画大奖赛一等奖;1990年《做泥玩》入选第十届全国版画展,获陕西省美术作品展二等奖,《瞬间》获陕西省体育美展一等奖。

1991年《双鸭图》入选中、日书画联展,《枣园灯火》、《体育之光》获陕西省美术作品展三等奖。

1995年陕西省电视台追踪摄制纪实性专题片《都市自由人》;1998年入编中央美术学院《中国当代美术家》光盘图录;2000年《山水随笔》入编《今日中国美术》,《那塬》入选《2000年全国中国画大展》,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名家精品・雍生现代彩墨画集》;2001年《惠风拂塬》获第四届全国山水画展创新奖。

篇7

关键词:金华;名人;图书馆;文化;

中图分类号:G25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10-00-02

一、实施背景

金华市历史文化名人遴选工作历时一年多时间,在市委市政府、市文广新局的高度重视与支持下,汇集了各方力量,最终形成了《金华历史文化名人普查报告》这一详细可靠的调研成果。在此基础上,为扩大名人元素宣传的影响力,金华市少儿图书馆自2013年起启动了“忆故乡名人・传千古风范――金华历史文化名人进校园”系列活动,精心设计、制作数十套《金华历史文化名人》展板,走进校园展示艾青、黄宾虹等在金华历史上具有深刻影响力的22位名人,在山区学校塔石小学、箬阳小学,民工子弟利民学校、百年名校艾青小学等20多所校园建立“校园文化长廊”,赠送名人展板(每套22幅),共400多幅,传承“生于斯、长于斯”的前辈先贤的优良风范。同时,与“书香校园”建设齐头并进,通过找准“闪光点”,打造“新亮点”,建立“校园文化长廊”;馆校联袂,丰富活动内涵,共谱“书香校园”新篇章;以阅读课、书法课、写作课等手段,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未来发展保驾护航,“书写未来”;全面深化,“大讲堂+丛书”,播撒“乡土文化”基因等一系列务实而又富有新意的措施,提升活动内涵,推动活动全面深化……

活动期间,共计服务读者近6万人次,图书流通6万余册次,帮助学校更替图书4200余册,总投入约16万余元。活动也带来了较大的社会影响,有关活动报道获浙江图书馆、浙江文化信息网、金华市政府门户网站、婺城区教育网等多家单位、媒体转载。

二、基本做法与主要成效

(一)找准“闪光点”,打造“新亮点”,建立“校园文化长廊”

历史文化名人是城市金名片,金华市少儿图书馆紧盯名人文化这一资源“闪光点”,让资源动态化,造出“新亮点”。在以往建立图书流通站,开展阅读推广等活动所取得成果的基础上再行增添新元素、注入新活力。

考虑到有关“历史文化名人”的介绍往往出现在书籍当中,倘若要起到更大的宣传效果,还须寻求一个“曝光率”更高、便于长期宣传的展示载体。通过精心设计、几经修订,将第一层次包括“诗坛泰斗”艾青、“画之大者”黄宾虹、“时代歌手”施光南在内等22位“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先贤的生平事迹予以展现,制作了10套共220幅《金华历史文化名人》画像展板,有针对性地选择了10所学校进行金华历史文化名人重点宣传展示,赠送名人展板,帮助安装上墙,建立起富有人文特色的校园文化长廊。行走其间,全校师生便随时可以了解名人们的丰功伟绩,以之为榜样,立志成为栋梁之才。

(二)馆校联袂,丰富活动内涵,共谱“书香校园”新篇章

金华市少儿图书馆将“历史文化名人进校园”活动与图书流通站之一雅畈小学的第六届书香节活动相结合,馆校联袂,共同助力“书香节”远航,致力于书香校园建设。举行了金华历史文化名人手抄报比赛,开展了充满地方文化韵味的文艺表演。如:表演金华唐代著名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舞蹈,施光南的《在希望的田野上》合唱、艾青的《我爱这土地》朗诵……活动引领学生走近一位位金华历史文化名人,在名人的熏陶中,达到更加了解家乡,更加热爱家乡,产生为建设祖国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

(三)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未来发展保驾护航,“书写未来”

1、“阅读课”打开知识大门

为不断丰富孩子们的精神世界,滋养孩子们的童年生活,在集中宣传展示金华历史文化名人的同时,还为大山里的孩子们送去了数千套书籍、文具。莘畈小学是我市山区学校的一个典型代表,也是少儿图书馆较早设立的“图书流通站”之一。多年来,工作人员定期前往流动图书,推荐一本本适合孩子们阅读的好书,从未间断。当该校教务处主任向同学们提问: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学习!”“读书!”――所有同学异口同声。简单而有力的回答,是全校六个年级共65位孩子共同的心声!为满足孩子们的读书渴求,金华市少儿图书馆邀请到市区优秀语文教师志愿者前来为大家上了一堂生动有趣的《读后感》作文课,进一步加强了孩子们的阅读素养。期间,金华市少儿图书馆还开展了“今天你读书了吗?”少儿读书征文活动,结集成《山村娃娃爱读书》作品集。

2、“书法课”写就美好未来

“字是门头书是屋。”字是人的门面,小时候练得一笔好字,会使人受益终生。小学教育《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另外,长期认真地写字,可以陶冶情操,增强审美意识,提高文化素养。作为名人进校园的子活动,金华市少儿图书馆周国良馆长作为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金华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将自己多年来的书法工作经验与感悟与塔石小学师生一起交流、分享。奇妙的方法、生动的言语、形象的比喻,一堂书法课下来,大家对汉字的结构更加了解,掌握了方法以后,面对平时让人畏惧的笔画、偏旁,无论是硬笔、软笔,书写起来都顿时变得得心应手了。

3、“写作课”描绘精彩世界

金华市少儿图书馆的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2014年5月还特别邀请到著名当代儿童文学家、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汤汤老师,来到艾青小学讲《作文就像烹饪》写作辅导课,以烹饪来比喻写作,生动地道出了写好作文所不可或缺的其中三昧:即一要调动全身感官仔细观察,把景物写得细腻,写出独特感受;二要学会设置悬念,不按顺序讲故事,善于“卖关子”;三要学会细致入微地描写一件事。新颖的写作方法,生动的比喻形象,活跃的交流氛围,让在场师生受益匪浅、流连忘返。

(四)全面深化,“大讲堂+丛书”,播撒“乡土文化”基因

南宋理学名宗、教育大家朱熹《训学斋规》有云:“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金华市少儿图书馆作为我市首批“优秀创新团队”婺文化研究会的常设秘书处,负责我市地方文化挖掘整理工作,肩负宣传婺文化内涵,打造婺文化品牌,助推文化强市建设等重要使命。从公共图书馆的角度出发,面向读者服务,金华市少儿图书馆还具有保存优秀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的职能。由此,作为“金华历史文化名人进校园”活动的深层次补充,拓宽眼界,金华市少儿图书馆借鉴“朱子读书法”,以“婺文化大讲堂”、“婺文化课题丛书出版”等形式为依托,同步推广、传承、弘扬名人背后的历史文化知识,使其“深入人心”,让活动意义更加深入、全面。

1、“口到”:婺文化大讲堂定期开讲,联合力量扩大宣传

2013年共举办婺文化大讲堂8场。金华市少儿图书馆作为承办单位,邀请了浙师大葛永海教授讲授“漫谈金华的文化精神”,裘樟清教授讲授“八婺书画文化的历史和现状”,陈国灿教授讲授“宋代婺学的特点与历史价值”,宣炳善副教授讲授“金华斗牛的历史与民间文化传统的变异”,龚剑锋硕导讲授“朱熹与婺学先贤”、“金华历代书院的兴盛”,王嘉良教授讲授“婺文化视阈下的金华现代作家群”,金职院助理研究员林胜华讲授“婺州饮食文化”等。目前,婺文化大讲堂总计开办28场。28场婺文化讲稿还将编撰成《婺文化大讲堂文集・第一辑》,纳入《婺文化丛书》系列,单列出版。

为扩大婺文化大讲堂品牌影响力,金华市少儿图书馆通过三种途径来扩大听众面。一是根据每场讲座的主题,大致框定听众群体,提前到一些高校、老年大学、学会等进行联系宣传;二是并与公共图书馆联合,对一些比较爱看书的读者进行讲座短信群发;三是借助媒体,今年的婺文化大讲堂,我们通过金华日报每期讲座预告、向婺文化爱好者与图书馆读者短信平台群发,真正做到了面向社会大众的讲座,有的听众甚至是专门从外地赶来听讲,一传十,十传百,只要坚持下去,相信婺文化大讲堂的听众队伍会越来越庞大,婺文化品牌通过口口相传,定能深入人心。

2、“眼到”:婺文化课题征集立项,编辑出版婺文化丛书

研究会每年与金华市社科联、金华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联合下文,向社会广泛征集,开展婺文化市级课题申报立项工作,为婺文化研究、爱好者提供课题补助,编辑出版高质量的《婺文化系列丛书》。2013年11月份,第七批《婺文化丛书》课题申报立项工作顺利完成,共收到课题申报18项,经金华市婺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会长办公会议讨论决定,10项课题获准立项,分别是《金华文史记忆》、《横店的历史印象》、《金华道情小品曲艺选》、《婺学纵横》、《婺州的老村老房》、《金碧先剪纸集》、《八婺说茶》、《丽州古韵》、《文化芝堰》、《义乌兵的别有风怀》。

这10项课题均由研究会提供的书号与经费补助,其中4项全额补助,6项部分补助。至此婺文化研究会六年来共课题立项82项,编辑出版丛书72部。第七批婺文化丛书也将随后完成出版工作。

3、“心到”:有课听,有书读,最终让历史文化迈进心里

讲课有教授,出书有专家,可谓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金华市少儿图书馆在高端知识分子与普通读者群体之间建立了一座沟通桥梁,形成了“你讲课我来听,你出书我来读”的良好社会氛围。

目前来看,无论是婺文化大讲堂,还是婺文化丛书,最大的受益者均是学生群体。其中,大讲堂听众中学生人数占比90%以上,婺文化丛书自出版以来亦有诸多大学生、研究生特来借阅。现依托婺文化平台,至少可实现以下两方面的效果增益。一为突破活动范围:学生群体即便走出校园,仍有良好的机会去接触金华地方历史文化,感受金华名人的风采;二为拓宽活动对象:名人进校园活动面向小学生展开宣传教育的同时,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的读者也都能占一席之地。

长期来看,婺文化讲座、丛书、展览等形式,不仅能够成为扩散“金华历史文化名人进校园”活动影响力的必要补充,最终所能达到的效果和目的是让金华历史文化迈进每个人的心里,为社会各方面发展带来正能量,促进金华文化强市、浙中崛起。

三、经验启示

(一)以当地名人为题材,为多所学校建立校园文化长廊,在我市尚属首创。追忆先贤,传承文明,向广大青少年展示八婺大地上涌现的历代杰出名人代表,能够让未成年人进一步拉近与故乡名人的距离,更近距离地感受到前辈的优良风范。

(二)发掘历史文化名人这一创意闪光点,在以往建立图书流通站,开展阅读推广等活动所取得成果的基础上再行增添新元素、注入新活力,宣传金华文化名人光辉事迹与崇高的爱国精神,弘扬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怀,激发孩子们奋发有为,积极向上,达到了乡土教育、爱国教育、名人教育相融合的新境界。

篇8

加强德育工作培养合格人才--延津县城关中学德育工作总结延津县城关中学办公室主任林建江中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这期间对于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至关重要。在中学阶段,如何进行有效的道德素质教育,提高道德水平,学会做人之道,使中学生真正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这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中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这些年来,我校坚持“德育为首,五育并举”的办学方向,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德育系列化方案为主要内容,养成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贯穿始终,学校德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扎实德育展示实效1、加强学习,转变观念我们通过行政会、班主任及教研组长会和例会这“三会”学习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小学教师应语忌语、应行忌行》、《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并在会上交流教育学生的经验,使教师牢固树立“三个面向”、“以德育人”的思想,为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打下坚实的基础。学校在每周四的教职工例会上,坚持组织学习时事,学习有关文件,使先进的、典型的案例成为广大教师实施德育的参照,为教师坚持依法执教、依法治校、以德治校,奠定良好的基础。2、学科渗透,提高效果坚持以周一晨会、政治课、班会为德育教育主渠道,充分发挥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功能,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有目的地在学科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进行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教育,使学科教学与德育有机结合,并在各科计划和教案中要求具体体现德育内容。3、创设活动载体,大力开展活动通过开展“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做学生喜欢的老师”为主题的师德建设活动,使《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小学教师应语忌语、应行忌行》变为每一位教师的自觉行动。扎实每周一升旗仪式和早会、班会活动,组织学生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课堂常规》、《一日常规要求》、《在校十不准》、《文明礼仪常规》等守则、规范,狠抓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使守则、规范最终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我们紧紧围绕时代的变化和发展,不断赋予德育工作以新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们分别为各年级制订了《德育系列化方案》,并通过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结合“三八”妇女节、“清明节”、“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国庆节、元旦、环境日、植树节、爱鸟周等相关节日开展各有关主题系列活动。如三月份,开展“学雷锋活动月”活动,学校里出现了层出不穷的好人好事;四月份,组织学生祭扫烈士墓,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九月底,举办“迎国庆歌咏比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十一月底,举办第四届手工制作展览,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和创造美的能力,为广大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十二月份,举行拔河比赛和迎元旦越野长跑比赛,培养学生团结和拼搏精神,锻炼学生的意志,增加班集体的凝聚力。我们组织学生开展“读好书(《热爱我们共有的家园》、《共和国五十年》、《中国读本》等)、看优秀影片(《离开雷锋的日子》、《焦裕禄》、《蒋筑英》、《孔繁森》、《刘胡兰》、《飘起的红领巾》、《背起爸爸上学》、《挥师三江》等)活动,并组织学生写好读后感和观后感,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结合德育系列化方案的实施,我们开展了“做合格中学生”、“理想与人生”、“爱祖国、爱家乡”征文比赛,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净化了学生的思想,陶冶了他们的情操。为促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我校在学生中开展了“做文明中学生”、“我爱城关中学”演讲赛,在教职工中开展了“神圣的事业”演讲及师德建设大讨论,促进了学生文明习惯的形成,增强了教职工爱岗敬业的精神。配合“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我们始终坚持组织学生文明执勤、多次组织学生上街清扫街道,清理非法张贴物。为激励学生的意志,我校开展了“制作座右铭”活动。每个学生的课桌上都贴出了自己的座右铭(包括三部分:崇拜的人,追赶的目标,信奉的格言),每个学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伟人的语言时刻激励自己上进,学校形成了生动活泼的德育工作新局面。4、加强家校联系,形成整体合力我们坚持以学校教育为主体、以社区教育为依托、以家庭教育为基础,积极开展“三合一”教育活动。要求每班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家长会,利用家长会开展“家长教育进课堂”活动,让家长走进教室为学生传授各种丰富的知识并进行富有成效的教育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别具一格的教育;举办家长学校培训班,聘请中国家庭教育协会会员、中国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马耀昌主讲,引起学生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视及对日常家教行为的反思,深受广大家长的欢迎。清明节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祭扫烈士墓,教育学生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为祖国的强大而努力学习;假期中号召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活动中感受到多方位的教育,使校--家--社会形成教育的整体合力,提高了教育的效益。

二、法制教育常抓不懈法律是道德的底线,法制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基础。因此,在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中,我校始终把法制教育摆在重要的地位。我们通过各种形式的法制教育,使学生不仅掌握一些重要的、基本的法律知识,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大家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使大家的脑子里装上法律这根弦,遇事知道用法律作为准绳来衡量。我校经常利用校报、板报、手抄报、墙报、广播对广大师生进行法制宣传教育。我们每学期至少两次聘请司法局律师或公安干警、法院法官对学生进行普法教育,聘请交警并利用校会、班会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观看学生安全教育录像带。每周每班开设一节法制课,由政治教师主讲,主要讲解与青少年关系密切的法律知识,如《义务教育法》、《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教师讲解时理论结合实际,特别是结合青少年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讲解深入浅出,学生认识到上学既是自己的权利,也是自己的义务,真正懂得了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如何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广大师生从广度和深度上加强了对法律知识的理解,教师在法律知识考核中全部合格。这样,增强了大家学法、用法、守法、护法的自觉性,为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创建优良的教学秩序,促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篇9

腾新屋,办学校

地处黔桂边界高山峡谷之中的甲茶村,风景优美,沙滩、峡谷、修竹构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风景画卷,是著名的风景旅游区。然而,这里高山陡峭,绝壁横立,交通闭塞,其所辖的陡壁、拉七、拉抹等7个自然村寨就分布在崇山峻岭之中。王通模所居住的寨子叫陡壁寨。陡壁,顾名思义就是陡峭的岩壁,仅从寨名就可看出环境的恶劣。在全寨53户260多人中,几乎全是布依族村民,每年的适龄儿童有40多名。

在1999年6月以前,这里没有学校也没有教师,尽管河对岸不远的地方就是甲茶小学,但是,水深浪急的甲茶河隔断了孩子们的求学之路,许多适龄的孩子只能在家放牛、看家,只有个别人家把孩子送到村外亲戚家寄宿读书。多年以来,适龄儿童入学率始终在10%以下徘徊。

这时,读过高中的王通模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想,“寨上老一辈本来就是文盲居多,照这样下去,新的文盲不就更多了吗?我是寨中唯一读过高中的人,决不能坐视不理啊!”于是,王通模萌生了在寨子里创办学校的想法。他把自己的想法与乡亲们一说,得到了父老乡亲的大力支持。

但与此同时,王通模遭遇到了来自家里的阻力,因为他必须腾出自家刚修好的新房子来做教室。这房子的一砖一瓦可是他和妻子莫明莲一块一块亲自烧制的,房子的木料是夫妻二人上山砍伐并一根一根扛回来的,看似简单的房子,却饱含了他们夫妻二人的艰辛与汗水。眼看房子建好了,他们还来不及享受乔迁新居的快乐,丈夫就要把刚建好的新房拿来办学校,这一做法让王通模的妻子始终无法理解。

王通模把自己的孩子“赶”到楼上住,将自家楼底的一间新房间腾出来,隔成两间教室。起初没有课桌板凳,他就用自家的木料来动手加工;没有黑板,他拿出自家的几块木板拼钉在一起,并买来油漆涂上;没有作息电铃,他就从镇上找来一块废铁板,把它挂在房前的屋檐下,当作上下课敲钟用。

正当一切准备停当,王通模才发现有一个更大的困难:没有课本。按照规律,每个学校都提前一个多月向当地新华书店订购课本,可眼下他到哪里弄课本呢?于是,王通模带着干粮翻山越岭,步行几十里山路,跑到本县者密镇的纳料小学、总老小学去找,又自费到县城新华书店购买,这才终于抱回30多套新旧课本。

1999年9月初,陡壁寨有史以来的第一所学校开学了,30多名山里娃扔下放牛鞭,背上书包兴高采烈地走进了学堂。

“陡壁寨办学校了!”

好消息不径而走。部分在外村寨亲戚家寄读的娃儿,纷纷回到陡壁寨就近读书。因为学生的成绩参差不齐,王通模将学生分为一、二、三年级,采取复式教学的方式进行上课。

开学将近一个月后,王通模发现寨中还有4个已超过读书年龄的女娃没有来上学。这些女娃的家长重男轻女的思想较严重,认为女娃是“外头客”,“盘”读书是帮别家“盘”媳妇。

一天晚上,王通模来到堂叔爹王仁能家动员其女王通英上学读书。他对王仁能说,“叔爹,娃崽没有文化,连帐都不会算,将来一辈子要吃大亏啊……”

叔爹王仁能脾气犟,无论王通模怎么劝说,他始终不答应,王通模只好怏怏而回。

第二天晚上,王通模又去了,仍无结果。

第三天晚上,牛劲上来的王通模再次踏进叔爹家的大门。

“叔爹,娃崽的书和书包我已为她准备好了,就等你一句话了,如果你不答应,我明天来,后天来,以后天天都来,直到你答应为止……”

王通模的倔强性格,“逼”得叔爹不得不妥协,终于,叔爹答应让女儿放下锄头去学堂读书。

“钉子户”王仁能的工作做通后,马上引起了连锁反应,王通模上其他三户家里动员,问题随即迎刃而解。

由于白手起家创办学校,王通模赢得了乡亲们的赞扬,也得到县镇教育部门的赞誉。

每天早晨,从王通模家简陋的教室里传来的琅琅读书声,在深山峡谷里飘荡,与甲茶河的潺潺水声、山中的鸟鸣、寨中的鸡叫组成了大自然的交响乐,那么动听,那么迷人!

义务“摆渡人”

王通模的家庭式学校“经营”了一年,得到了上级教育部门的肯定。为了便于管理,2000年9月,摆茹镇教育站决定将王通模的陡壁复式教学点,合并到仅一河之隔的甲茶小学。

两校合并后,教学设施较为完备,教育教学实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加强。更为可喜的是,王通模已正式被甲茶小学聘为代课教师。王通模的才能得到了施展,使他教书育人的劲头更足了。

然而,两校合并后,却给陡壁寨的学生上学带来了较大的困难。陡壁寨背靠陡峭的岩壁,寨前是水流湍急的甲茶河,河上没有便桥,全村老小要出山,只有乘坐竹筏、小舟过河,陡壁寨人出行十分不便。40多名学生每天早、中、晚在学校与寨子之间往返,若在冬天河水浅,学生还可趟水过河,但如遇上河水暴涨,娃儿们也只好望水兴叹了。因为这条河水,许多家长很不放心,有的家长甚至产生了让自家孩子退学的念头。

王通模发现了家长这种苗头,担心学生再次面临辍学。“娃儿好不容易才走进学校读书,岂能让他们又回家里放牛摘菜?”王通模拍着胸脯对校长说:“我来负责陡壁寨学生的过河问题!”

从2000年秋季开学的那天起,王通模除了教学外,还成了义务“摆渡人”。

没有船,王通模利用课余时间,砍来竹子捆成竹筏为学生摆渡。竹筏非常笨重,也很危险,稍不小心,就会导致人落筏翻。并且竹筏一次也只能载三四名学生。每天早中晚,陡壁寨的40多个孩子都是乘着王老师的竹筏上学和回家的,而每次接送,总要花掉近1个小时的时间。

看到陡壁寨的学生上学非常不便,2001年,摆茹镇教育站为王通模购来了一条旧木船。木船载的人多,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摆渡的次数。同时,也给乡亲们出行带来不少方便。他不仅无偿运送学生,也无偿运送过河的村民。

每天上午8点,王通模准时来到河边,舀干船里的积水,吹响挂在胸前的哨子,寨子里的孩子们一听到河边的哨声,就欢快的从家里跑到河边候船。每一次,他都要清点学生,直到全部到齐后他才开始摆渡。冬季甲茶河水位下降,木船搁浅了,他就背着学生赤足走在冰冷的河水里。看着丈夫被冻红、冻裂了的双脚,莫明莲心疼不已。

王通模百般爱护他的那艘小木船,但由于使用频率过高,加上长期遭水浸泡,船底开始漏水,船舷也渐渐开始腐烂,安全隐患成了王通模的一块心病。学校没有维修费用,他就自家掏钱买来材料维修船只,从不向学校、家长伸手要一分钱。后来小木船损坏得实在不能使用了,他才向学校领导汇报,学校才又为他买来了另一条旧船。旧船没有栓系岸桩铁链,他就找来废铁丝,自制了一条50多米长的铁链子。

6年来,王通模义务为学生摆渡16万人次,行程1万多公里。

甲茶河上没有桥,但在陡壁寨人的心中却有一道无形的“桥”,这座“桥”就是王通模。“桥”,连通了大山深处孩子的求学之路,也连通了山里人的希望:他的学生王仕红毕业后参了军,当上了班长,2006年晋升为士官;学生王仲金考上初中,2005年参加全国奥林匹克数学竞赛荣获五年级组三等奖,其作文《可爱的甲茶》2005年荣获平塘县关心下一代协会举办“我爱家乡”征文二等奖……

信念与愧疚

有人说,选择做代课教师,无疑选择贫穷。

1999年9月至2000年7月,在自家办学的一年里,王通模没有拿过一分钱的工资,每天的报酬是全体学生凑足的1斤大米。在当时,按照当时每斤大米0.8元的价格来折算,他一个月的“工资”不过是24元,一年中他的全部收入仅为192元。

自家庭式学校合并到甲茶小学后,作为代课教师的王通模,头两年月薪仅为120元,并且假期不拿报酬。现在,他的月工资也仅涨到300元。

王通模选择的这条路一直让妻子很不理解。

的确,王通模当上代课老师后,上课、改作业、运送学生,家里的农活他几乎帮不上忙,田里、地头的农活全由妻子一人承担,犁田、耙地、薅地……妻子从地里回家,还要带孩子、喂牲畜等等。妻子抱怨他:“我在家种地、搞经济作物的收入,比你的教书的收入还要高,但你却干得那么欢,你究竟图个啥?”

王通模的堂弟王通军在广东一家工厂打工,每月收入2000多元,月工资就是王通模一年的报酬。王通军多次来电话叫他南下挣钱,但他始终不为所动,他告诉堂弟:“家乡孩子没有文化,将来吃亏。”

正是坚守这份执着,才使得王通模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骨干教师。2005年至2006年学年度第一学期,他所教的四年级语文,获得了摆茹镇语文教学一等奖。

荣誉的背后,是王通模藏在心底深深的愧疚。

母亲生病,他没有时间去看。即使去了,也是来去匆匆。因为家里经济拮据,结婚14年来,他没给妻子买过一件衣服;就连过年给孩子买的新衣也是最便宜的。

2003年8月里的一天,8岁的女儿王韵走路不小心翻下高坎,致使左肘骨折。当时家里没有钱,他只好跟亲戚借了600元送孩子到县医院治疗。治疗5天,600元钱早已花光,他只好背着女儿回家求助民间草医。因治疗不彻底,至今女儿的手肘处还留有明显的后遗症。

篇10

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在这段时间的工作中我们通过努力,也有了一点收获,我们要做好总结,写好述职报告哦。怎样写述职报告才更能吸引眼球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大队辅导员个人述职报告范文参考,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队辅导员个人述职报告范文参考一

20xx年我透过竞聘上岗,成为了学校的少先队总辅导员,我们顺河中心小学历来是一所少先队工作相当活跃的学校,少先队工作的基础相当雄厚,如何在前任辅导员的基础上使我校的少先队工作再上一个台阶呢,这是我一向思考的一个问题,凭着多年来从事少先队工作的经验,我认识到,学校的少先队要有突破,必须要创出自己的特色。做一名成功的少先队辅导员,务必要学习、实干、研究,几年来,我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一、做永不停步的学习型辅导员

在担任辅导员的几年中,我从没放弃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只要有机会,省、市、区少工委组织的各种辅导员培训班,我都会想方设法用心参加。《辅导员》、《少先队活动》、《少先队小干部》及一大批少先队工作书籍是我的案头必备,多年来,我自学了超多少先队工作理论,不断地从书本中吸取着营养,还不停向少先队老专家请教,虚心学习,如饥似渴地学习少先队基础卡设、少先队活动设计与辅导、少先队课题研究等少先队教育的基本技能和理论。

二、做求真务实的实干型辅导员

少先队活动是丰富多彩,七年来,我们的少先队组织了超多的活动,队员在活动中体验成长,感悟成长。每一次活动,我都是精心策划,身先士卒,力求使我们每一次活动都精彩,都有效。

学校的美术教师刘芳德对剪纸艺术十分精通,具有较高的指导潜力,引起了队员的兴趣,我就想到能够利用这一资源创出我们学校少先队工作的品牌,同时也让我们学校的剪纸特色透过少先队这一块阵地来宣传出去。我和刘老师一齐带着队员们成立了顺河中心小学剪纸班,经过几年的实践,剪纸班成为了我们当地颇有名气的红领巾社团。

20xx年,借着新教育实验的东风,我又带领队员们投入到营造书香校园的活动之中,队员们在红领巾读书活动中或阅读名著,或诵读古诗文,或写下读书心得,用先进的文化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活动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积累了超多资料和实践经验,学校促进书香校园,促进少先队文化建设的实践。

三、做善于思考的科研型辅导员

在多年的辅导员工作中,我深知少先队科研的重要,加强少先队科研工作,能提高少先队教育及活动质量,促进辅导员素质的全面提高,促进队员素质的全面发展。

少先队文化建设是当前的一个时代命题,20xx年,六安市少先队文化课题《开展读书活动活动,促进少先队文化建设》正式开题。课题得到了老少先队专家的指导,我又一次担任课题组长,我们的辅导员、少先队员们正在用心地投入到推荐书香校园,营造少先队所特有文化氛围的实践之中。

多年来,我养成了勤动笔、勤思考的习惯,近年来,写下超多的论文、随笔、反思,我的身影还活跃的《辅导员》杂志社的辅导员论坛上。

四、做乐于“份外事”的热心型辅导员

我是一名少先队辅导员,但我更是顺河中心小学中的一员,因此那里的份外事要加上一个引号,那里我想说的事是一些辅导员工作之外的事。作为学校的德育领导,我协助李校长、张校长做好班主任的管理与考核、家长学校、社区教育、期末评优等德育常规工作;作为学校电教组成员,并在教育在线论坛建立了我校新教育实验的工作台帐,不断的更新与维护。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我任总辅导员期间,学校少先队先后获得了“六安市雏鹰争章达标大队”、“裕安区优秀少先大队”、等荣誉,学校成为了“裕安区示范学”。不知不觉,我从事少先队工作已有十个年头了,在总辅导员岗位上也工作了七年了,回顾过去,我要感谢学校各条线的领导,感谢*、更要感谢全体班主任、中队辅导员,有了你们的支持与配合,学校的少先队才能如此活跃,有了你们的支持与配合,才能使我在这一岗位上热情高涨,全身心投入。我愿意继续从事辅导员工作,并且努力为提高德育、少先队工作的实效性而努力。

大队辅导员个人述职报告范文参考二

一年来,本人在做好一年级数学以及五年级科学教学工作的同时,力求做好学校少先大队辅导员工作,始终把少先队工作看作一项事业,认真学习,努力工作,用心为学校工作献计献策。透过一年的努力,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各位老师们的支持配合下,不断加强和深化少先队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用心、开拓、自立、创新的作用,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前行,开创少先队工作的新局面,下面就一年来的主要工作作简单的回顾:

一、抓好常规,做到务实求真

每周升旗仪式是少先队的常规工作之一,透过国旗下讲话,提高了学生的认识,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洗礼,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上能够严格的要求自己,每周护旗手的推选,不仅仅是对优秀学生或进步学生的表扬,又为其他学生找到了学习的榜样,自身得到提高。每学期寒暑假作业评选颁奖,让队员们在假期中的实践活动得到了肯定,也激励了学生更好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每年一年级新生入队都十分规范,利用10月13日建队日和六一儿童节分别对新生举行了入队仪式,让他们体验到了系上红领巾的喜悦与自豪。

二、完善制度,加强队干培训

在平时不少老师会尊称我为“领导”,可在我心里却更多地把自己看作一个学校的“服务者”。

为了让学校的班级礼貌检查更加规范,每个月都集中了全体少先队监督岗进行培训,使得“监督岗”在检查时更为公正、公平。加强对大队委学生干部的培训,使他们参与学校的大型活动,用心训练礼仪队,广播员,训练护旗手完成每周的升旗任务,学生自己管理自己,体现出少先队员的自主性。利用合格校建设契机,对大队部活动室进行了小小的装饰,使得大队部活动室更加规范。

三、开展活动,大胆用心创新

少先队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少先队活动是学校学生的一颗心脏,活起来、动起来,才能显示出生命的活力,才代表着生长的茁壮。

一年当中,少先队大队部利用好每一个节日,精心策划每一个活动,透过周密安排,严紧落实,各项活动都开展得较有成效。以我校参加市实验小学的验收和市现代化验收为契机,在我校开展“一声问好,两个轻”竞赛活动,让学生懂得了互敬互爱,透过消防安全演习与礼貌小乘客的评选,让学生懂得安全的重要性;吃垃圾食品一票否决,学生懂得了如何辨别安全健康食品,学生的身体健康也得到了保障;校运会,组织一次别开生面的开幕式,国旗队、鼓号队、彩球队、彩旗队,一个个气势生动的小方块,让队员们感到了学校的进步与活力。大队部还透过开学典礼、六一节、教师节、国庆节等重要节日和庆典日举行相关大型活动,班级也举行了相应的班级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得到了体验,得到了锻炼,得到了提高。

四、不足和来年打算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但在工作中也存在不足之处,主要从三个方面加以改善。

1、升旗仪式,在时间控制、升旗手动作规范,护旗手着装、演讲者训练等方面加强训练。让升旗仪式真正成为学校德育工作主阵地,学校特色新窗口。

2、少先队监督岗训练,上学期由于本人在音乐教学方面投入较多,分散了精力,少先队监督岗没能及时训练,产生的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反馈和处理。

3、“一声问好,两个轻”的推广,得到了学生的用心拥护,在未来的日子里,将不断完善,让“一声问好,两个轻”真正促进学生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五、工作感言四句话

1、认真做好每一件小事;

2、主动用心去组织各种活动;

3、不断学习,提高工作艺术,团结一切能够团结的力量开展好工作。

4、把工作当作是快乐的享受和用心的挑战。

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我付出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一年来不但让我体味到了在校园内外奔波忙碌的艰辛,更让我领悟到了走进学生内心世界的快乐与感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一如既往地对待每一项工作,奋勇拼搏,展现自我,努力开创学校新局面。

大队辅导员个人述职报告范文参考三

本学期调入新的工作岗位,主要分管班主任、少先队、工会、安全等德育管理工作,半年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优化德育过程管理,全面提高德育常规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学校管理是一所学校生存的根本,所以抓学校德育过程管理是我工作中的关键环节。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在全面熟悉学校基本状况后,拟定学校德育工作计划,组建了以校长为组长,各班班主任为核心力量,全体教师为组员的德育队伍,分工明确,职责到人。

2.与学校领导班子一齐,学习和领会上级文件精神后,通力合作,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制定了各种安全制度,各种意外事故发生应急演练预案。教师常规工作制度,班主任工作常规制度、值周制度。班级评比制度,班主任考核细则、教师考核制度等,使学校各项管理工作有章可循。真正做到制度管人,人服人。

3.安全工作常抓不懈,从开学到此刻甲流流行传染,我制定了甲流可防、可控、可治的可操作的流程,并和班主任教师一齐严格遵守,照章操作。并协调卫生疾控部门和学校的关系,严格督导和防范,甲流虽传染猖獗,我校学生在校生活和学习依然井然有序。在这期间还组织师生一齐进行了“甲流防控演练”活动;“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活动。利用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防火”、“防踩踏”、等系列安全教育。在此期间,还为全校各个班级上了预防甲流的卫生宣传课。

4.我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小学生一日学习常规》、《学校作风建设年实施方案》为依据制定了《城北小学德育督导实施意见》,与学校领导一齐团结协作实行包班、包年级督导教师仪表形象、教师坚守岗位状况;学校担当区卫生管理、学生课间活动、学生仪表卫生,学生的思想变化状况等。督导以上工作落实的全部过程,责成值周教师和学生负责详细记录,作出详细的评比。在学期末还在全体学生中举行了城北小学《小学生一日常规》及校园文化知识测试问答活动,以上督导过程规范了师生的言行和仪表,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5.与思想品德教师一齐确立校本教材,群众备课,恰当运用《小学生一日学习常规》、《*规》等作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材,以课堂为主阵地,联系学生实际,加强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6.加强班主任工作管理,建立了班主任成长档案和班主任培训制度,采取警中培训和经验交流等方式对班主任进行培训。这学年我为全体班主任做了题为“如何进行班级细节管理”的专题讲座,发放了“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材料,组织班主任观看了“魏书生关于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光盘,并写出了心得体会。

二.以活动为引领,促进师生全面发展。

本着一切为了人的发展的原则,开展各项活动,促进师生全面发展。

1.组织全体学开展了爱国歌曲大家唱比赛活动,开展迎国庆60周年抒发爱国情怀征文活动;我爱家乡优秀论文评比等活动。我校学生在以上征文活动中有30余名学生分获一、二奖。组织全体师生参加团县委组织的“文化大搜索活动。”举行了少先队建队日活动。和少先大队辅导员一齐以红领巾广播站为主阵地向学生进行各种教育,半学年里,共展播节目90余次,充分发挥了少先队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12月,还在全体师生中开展了“12.4”法制宣传周活动。活动的开(20xx年酒店主管述职报告)展给学生带给展示的舞台,提高学生发展特长的用心性。

2.以活动为载体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组织全体教职工训练群众舞,参加了县城学区中心校中心校组织的教工运动会。学期初,根据班级评比制度制订了城北小学绿色班级评比实施方案,以此为依据在学期末对评选出的绿色班级进行了表彰。组织师生一齐更换了班级布置和学校宣传橱窗,丰富了学校文化内涵的同时,又使全校师生受到了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九月份举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德育论文评选活动,开展师德标兵、教学标兵评比活动。

这学期,定期召开了践行“魏书生”教育思想的专题会议,各班开展了主题为“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班级管理活动,组织了班主任进行了班级细节管理汇报。使班级管理的制度化、经常化、精细化、科学化真正落到实处。开展了主题鲜明的主题中队会展示活动,并带领全体班主任教师和大队辅导员与手拉手学校二道河子中心小学一齐进行了主题中队会研讨活动,透过此次研讨活动,交流了经验,规范了主题中队会活动的程序。利用欢庆新年的契机,开展了师生共庆新年联欢会活动,陶冶了师生的性情的同时,更增加了学校整体工作的凝聚力。

三.狠抓学校德育工作的关键环节,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

1.由于我校地处县城周边,提高学生家长对学生的科学管理意识显得十分重要。因此,本学期组织召开了一次一至五年级的大型家长座谈会,进行了一次详细的家访,举行了六年级家长开放日活动。透过这些活动的举办,使家长广泛了解学校的办学状况,架起家长、学校、教师沟通的桥梁,构成家、校、社会教育的合力。

2.加强班主任教师的培训,是我在强化班级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举措。在全体班主任教师中开展读书活动,撰写班级管理心得,定期交流班级管理经验。

3.在工作中加强自身学习,半学年听课40节,写学习心得二万字,深入落实31345工程,半年来,给全体教师做了题为“教师在工作中如何学会自己培养自己”的专题讲座,给二年级学生上了“除法的初步认识”的示范课,对帮带教师进行跟踪听课和加强常规工作检查。

德育工作的中心任务就是发展师生的知、情、意、行,半年来,以中心工作的切入点,将本职工作做细、做精。

总结成绩的同时,也看到了工作中还有许多提升的空间,在下半年的工作中,从以下三方面花大力气:

1.继续学习落实魏书生班级管理思想,以建立绿色班级为凭借,将班级管理的制度化、精细化、科学化走向深入。具体做法是,继续完善班主任成长档案;建立科学的、精细的、富有实效性的班主任工作档案。以科学的管理,促进班级管理的整体水平有较大的提升。

2.以主题中队活动主要为载体,以《小学生一日学习常规》、《*规》等为教材,加强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3.加强毕业班的管理工作,定期召开毕业班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在学校生活中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