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对联范文

时间:2023-04-03 18:45: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基督教对联,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基督教对联

篇1

关键词:多角度;口语交际;训练

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每一位现代人不可或缺的。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小学语文大纲(试用修订版)新增了口语交际部分。对教师而言,这是一个全新的内容,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以求取得更佳的效果。口语交际训练是思维、心理、听话、说话、交际、态势语等多种能力的整合训练。在口语交际课上,应根据口语交际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训练,具体说,就是教师要对以下几个问题了然于胸,并在训练中一以贯之。

一、坚持课前几分钟的口语训练

1.口语交际的有关理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的理念更明确了,那就是:“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口语交际,对于现代初中生来说尤为重要。学生平时的生活环境仅限于学校和家庭,在学校里除了下课,一般来说并无太多的交流时间,交流对象也很有限;到了家里后,往往又因为代沟问题,缺少与父母长辈的沟通,丧失了口语训练的机会。

2.口语交际的目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把口语交际的总目标设定为:“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口语交际可以理解为说话,但是又不等同于说话,而是要“会说话”。怎样才算“会说话”呢?要会与人沟通,能理解别人的想法,更能把自己的想法合理、合适地传达给别人。

3.课前几分钟开展口语交际训练的目的和作用

(1)可以使全体学生得到全面的锻炼。《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总目标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既然这样,语文课就不应该仅仅训练学生的“读”和“写”的能力,也应该把眼光放在学生“说”的能力培养上,让学生得到全面的锻炼。

(2)开展课前几分钟训练体现了“把时间充分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3)开展课前三分钟的训练能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传统的语文教学,只是读和写的被动接受,开展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能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语文教学中去,让学生在课程一开始就成为课堂的主人,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多读课文,背诵文中的精彩段落

教材中的语言是比较规范的,在教学中应抓住阅读和朗读。要求学生反复朗读,一直到会背诵,体验出文中美味,使学生充满感情,如《初冬》中的“白茫茫的一片大雾”“近处的田野、树林像隔着一层纱,模模糊糊看不清”“像一个一个的红灯笼”,教学时,让学生反复朗读,仔细品味,让词汇、佳句印在学生的脑海里,输入他们大脑的语言材料库,并融入自己的口头语言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三、激发想象,进行口语训练

在教学中教师应挖掘教材的创造性教育因素,为学生提供想象的契机和想象空间,并让学生把自己的想象描绘或表演出来,这也是进行口语训练的一条有效途径。如《坐井观天》一课,教学时可启发学生进行合理想象:如果你是青蛙,听了小鸟的话,你会怎么做、怎么想、怎么说呢?并请学生戴头饰演一演,同学们一下来了兴致,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啊,原来天真的无边无际,大得很哪!”“小鸟说得对,是我错了。”“朋友,我要像你一样见多识广,去亲眼目睹外面精彩的世界。”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使口语表达得更加生动形象具体。

四、循序渐进,注重日常谈话训练

口语具有随机性,这种随机性主要体现在平日的“说”上,如与老师的交谈,同学间的交谈,对某一事的叙述,对某一行为的评论等,教师要时时做有心人,随时注意学生的语句、用词、语气和说话态度,并加以正确引导。我班有个同学,学习成绩好,课外知识较丰富,在同学中不免有些得意,言语也有点带“刺”。有一次在嘲笑一个同学“你笨得一塌糊涂”。我正好听见了,首先问他“一塌糊涂”是什么意思,待他准确回答后,我表扬他词汇丰富,他一听更得意了,我又说:“你认为用刚才的词语来形容同学合适吗?”他有点脸红:“老师,对不起,我错了。”从此以后,他以礼待人,热心帮助后进生。

此外,还可以采用复述课文、续编故事、举办故事会、演讲会等形式给学生创造口语交际的机会,增强学生口语交际的勇气,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总之,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多渠道的,只有注重日常积累,采取多角度、有意识、有目的的训练方式,不拘一格地挖掘、创设丰富多彩的交际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2

关键词:大学生; 同性恋; 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4)01-0134-03

同性恋是指同性别之间的或情爱关系。同性恋作为一种现象的存在已有较长的历史,但是由于及主流文化的影响,同性恋一直被有意识地屏蔽和边缘化。近年来,同性恋逐渐被人们看作一种符合其个人性取向的正常生活方式,同性恋人群也逐渐由隐蔽走向公开。大学环境一定程度上为同性恋学生提供了相对宽松的生存空间,但由于性教育的不足以及长期与其他同学一起学习、居住,大学生同性恋者的生存状态较其他同性恋者又有很多的不同:一方面其行为会对同学、室友等产生多方面的直接影响,另一方面校园排斥同性恋同学的事件也时有发生。校园同性恋问题给我国当前高等教育管理带来了诸多挑战。

为了解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和态度,掌握其特点和规律,加强高校教育和管理的针对性、科学性,为大学生营造多元、自由、健康向上的学习生活环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笔者在北京地区选取12所高校进行了便利抽样调查。

一、样本及描述性分析

1.调查过程与样本基本统计特征

根据大学综合实力、学科特点及学生构成的差异,选择北京地区富有代表性的12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自编问卷,采取无记名集体测试,统一给予指导语,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当场收卷。发放并收回问卷360份,经审核有效问卷为354份,问卷有效率达98.3%。样本的基本统计特征详见表1。

2.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

调查表明,大学生对同性恋具有较高的知晓度, 8.5%的学生有很多了解,50.8%的学生一般了解,38.4%的学生较少了解,2.3%的学生完全不了解。但是从表2中四个有关同性恋的基本知识问题的回答情况可以看出,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水平仍不高,四个题中错误率最高的达56.5%,最低的也为23.5%。大学生接触同性恋有关信息的渠道根据频数由大到小依次为网络(27%),电视、电影、电台(27%)以及朋友(24%),而父母和学校教育中较少提供同性恋有关信息,其比例仅为5%。大学生较倾向于从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对同性恋进行归因(62%)。大学生普遍认为大学生同性恋者容易遭到歧视和拒绝,在学习、生活、就业等多方面面临压力。

3.大学生对同性恋的一般性态度

大学生对同性恋的一般性态度较为宽容。在对同性恋的总体态度上,12%的大学生表示完全支持;15.7%的大学生表示偏向支持,但不能接受发生在周围人身上;40%的大学生表示中立;25.8%的大学生偏向反对,但不厌恶;6.5%的大学生表示厌恶。北京市大学生对同性恋有关问题的一般性态度如表3所示。

4.北京市大学生对同性恋者在校活动的态度

相对于较为宽容的一般性态度,大学生对同性恋者的在校活动持反对态度的比例较高,92.9%的大学生认为与同性恋者居住在同一宿舍很影响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所以不能接受与同性恋者同住;近三分之一的受访学生反对同性恋者参与包括入党、获奖,参与科研和社团等在内的很多活动(详见表4);虽有70.3%的大学生赞同同性恋者参与学生社团,但近78%的大学生却不愿意在学生社团或学生组织中与同性恋者成为同事。以上表明,尽管总体上大学生对同性恋的态度较之以往更为宽容,但是,当同性恋者的活动与大学生自身学习生活直接联系、密切相关时,相当数量的大学生仍然难以接受同性恋者。

二、影响大学生认知和态度的主要因素分析

1.变量的选择

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和态度可能主要取决于样本的社会人口特征,如性别、收入、家庭所在地、受教育程度、专业类别、家庭情况以及是否认识同性恋者等因素,上述变量大多为虚拟变量且变量个数较多,本文也初步选取了上述变量并通过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剔除系数不显著的自变量。

2.回归分析结果

从表5可以看出,是否农村家庭(Ilocation_4)、是否单亲家庭(Ifamilly1_2)、身边是否有同性恋者(Iclassmat_2)等三个变量具有统计学意义。同等条件下,农村家庭学生认知水平低于城市、城镇家庭学生,单亲家庭学生认知水平高于完整家庭学生,身边有同性恋者的同学具有较高的认知水平。统计过程中,年级、性别、家庭收入、专业类别等变量对认知水平的影响不显著,这说明随着互联网和电影、电视等传播媒介的快速发展,大学生接触社会资讯越来越多,不管是性别,还是家庭经济条件或专业因素,都不会制约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

影响大学生对同性恋态度(attitude)的因素主要有:家庭年收入、认知水平、性别、专业、家庭是否在城镇,见表6。女生(gender)对同性恋的态度要比男生宽容,城市大学生比城镇大学生(location_3)更宽容;对同性恋的认知水平(know)越高,对待同性恋的态度也越宽容;家庭年收入(income)与对同性恋的态度成反比;理工类、经济管理类、文科类专业大学生对待同性恋的态度比师范类(major)大学生更宽容。

三、结论及思考

1.高校应充分重视大学生同性恋现象

本次调查中,同性恋者和双性恋者占有一定比例(7.6%),并有1/3多大学生表示自己身边有同性恋同学。考虑到大学特殊的集体学习、生活环境,需要直接面对同性恋问题的大学生人数较多。目前,我国高校一般由心理咨询中心来开展同性恋的教育和咨询,有很好的效果。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比如同性恋者遭遇问题需要帮助时,对走入心理中心寻求帮助有可能遭遇更强的心理阻抗,相比其他同学他们需要更多的决心和勇气;同时,心理咨询中心偏向给予心理问题的咨询帮助,并不能具体协调解决实际事务。高校应该依据自身情况和条件,探索建立处理学生同性恋问题的长效机制。

2.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水平有待提高

学校需要开设相关课程,进一步普及同性恋相关知识,加强性教育。调查中明确表示,接受过性教育的大学生不足三分之一(30.5%),大学生的性知识大多间接地来源于网络媒体,不利于全面、正确地掌握性知识;大学生在上述有关同性恋认知的基础性问题上正确率不高,在其他方面也必然存在着更多误解;同时,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对同性恋认知水平上的差异不显著,不同高校学生的认知水平差异也不显著,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大学生在当前学校的课程或相关教育中普遍不能获得相关知识。2005年复旦大学开设“同性恋研究”公共选修课,成为首个面向本科生开设此类课程的国内高校,课程反响热烈,场场爆满,这说明当前大学生对同性恋话题具有较大的了解兴趣。对同性恋的认知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对同性恋的态度及行为,高校应适应形势需求,增设相关同性恋课程、讲座或培训活动,对大学生进行严肃、正规、系统的性教育。

3.大学生对同性恋者在校活动的态度不够宽容

学校还需下大力气对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思想教育和引导。调查显示,大学生对同性恋者的在校活动不够宽容,在这种情况下,仅仅进行性教育或知识普及是不够的,还必须更加积极地开展相关思想教育,引导同学转变观念,掌握相关人际交往技巧,树立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团结友爱、包容向上的思想,一方面要使一般同学正确认识、理解同性恋同学,另一方面也要使同性恋同学在学习、生活中尊重他人的感受,真正维护所有同学的合法权益。

4.强化队伍建设,尽快实施对班主任和辅导员队伍的相关专题培训

如果同性恋者对自己产生了影响,班主任、辅导员是大学生选择寻求帮助最多的对象,而目前高校又普遍存在着同性恋现象,所以应尽快加强对班主任和辅导员的培训和教育,帮助他们正视学生同性恋问题,并掌握相关工作原则和技巧,以科学、合理、人性化地解决由同性恋带来的冲突和问题。

5.重视全体学生的学习生活诉求,积极应对大学生同性恋现象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的问题和挑战

高校学生处于集中学习、生活的环境,宿舍集体生活的氛围对学生的整个在校生活和个人成长有着特殊的意义。但笔者的调查表明,仅有7.2%的大学生赞同与同性恋者居住在同一宿舍;64.4%的大学生认为在入学时调查学生性取向并在宿舍分配中予以考虑很有必要;86.2%的大学生认为对于自愿公开性取向的同性恋者学校可为其单独或集中安排宿舍,而当学校不具备相关住宿条件时,63.7%大学生建议学校在相应承诺管理制度程序完善的情况下允许同性恋者到校外自行解决住宿问题;对于不愿意公开其性取向的同性恋者,大学生建议对其进行宿舍文明教育。此外,65%的被调查大学生认为学校应该为同性恋学生提供正规的交流、活动机会。以上这些数据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诉求,表明如何对同性恋组织和活动进行规范疏导,如何在学生生活管理中协调不同性向学生的各种诉求,以及如何解决不同诉求引发的各种冲突,这些现实问题已经摆在了高校管理者的面前。高校应重视全体学生的学习生活诉求,积极应对大学生同性恋现象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的问题和挑战。

参考文献

[1] 王建明.高校同性恋者群体内部组织初探——以华东某高校为例[J].江苏社会学研究,2006(S2):36-38.

[2] 刘斌志.现状透视与服务拓展:社会工作视野下的大学生同性恋分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5):36-38.

[3] 杨荷泉.大学生同性恋问题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职业教育,2008(3):115-116.

[4] 田唤,马绍斌,范存欣.广州某高校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与态度[J].中国学校卫生,2011(1):254-26.

[5] 王浩.西安市487名大学生同性恋认知与态度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7(7):601-604.

[6] 官晴华.大学生对同性恋态度形成的分析——以重庆高校为例[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10(6):6-10.

[7] 张笑笑,杨晓莉,张奇.大学生对同性恋的归因及态度的调查研究[J].教育科学,2010(2):71-73.

[8] 姚远.加强大学生同性恋心理健康教育[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1):236.

[9] 鲁法菊.关于构建多位一体大学生性教育模式的思考[J].成功,2009(11):207-209.

篇3

论文摘要:婚姻乃人生大事。通过对中世纪中西方的婚姻礼仪进行比较,可以分析得出其背后不同的文化内涵。中世纪西方国家的婚姻礼仪主要受基督教思想的影响;而处于同一时期的中国,其婚姻礼仪则主要受封建传统思想尤其是儒家传统的宗法思想的影响。

中国有句俗话:“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婚姻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而婚礼作为“五礼”中的“嘉礼”,是礼的本源和发端,是人生最重要的礼仪之一,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国家,一直深受重视。然而,由于地理、民族、历史、宗教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西方的婚礼习俗存在诸多差异。例如,西方的婚礼一般都在教堂举行且由牧师主持,然后新郎新娘相互交换结婚戒指并吟诵结婚誓言;而中国古代的婚礼多在新郎家中举行且由男方家长主婚,然后新郎新娘“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交拜”。透过这些有趣的礼仪,令人不禁发问:“为什么会有这些结婚礼仪?为什么中西方的婚礼会出现如此大的差异?”于是,以中世纪中西方的婚姻礼仪为切入口,通过比较,试图分析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从《当代国内外学者对欧洲中世纪婚姻问题的研究》一文中了解到,大约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开始,西方社会学和人口学研究逐渐兴起,并不断开拓新的领域,大面积地涉及到婚姻与家庭问题,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重要成果。著名的人口学家杰克·古迪(Jack.Goody),就以人口学的方法,写成了《欧洲家庭和婚姻的发展》(The Development of the Family and Marriage in Europe)一书。而有关中世纪婚姻的专门化研究大约始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迅速拓展,大量关于中世纪婚姻和家庭研究的学术期刊应运而生,有关的讲座也频频举行。其中英国“剑桥人口和社会结构史研究组”(Cambridge Group for theHistory of Population and Social Structure)的动态最为活跃,该团体将中世纪婚姻作为其探讨的一个中心课题,汇集了众多来自世界各地的社会史和人口学领域的著名学者,如拉斯莱特(Laslett),瑞格莱格(Wrigleg),斯克菲尔德(Schofield),理查德·斯密斯(Richard Smith)等,取得了一批引人注目的重要成果,有力地推动了婚姻问题研究的展开。20世纪80年代以后,西方学者在这一领域中的探讨呈现出广角度与多层次的特点,有关的研究日益深入,一批著名的学者脱颖而出,一些更有分量的学术著作相继问世……中世纪的婚姻研究不仅在学术界赢得了一席之地,甚至一度成为历史学研究的“时髦”领域。

就国内来看,随着我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迅速发展及其所带来的某些婚姻观念与婚姻家庭模式的变化,随着西方新史学在我国史学界的传播,我国学者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对西欧中世纪的婚姻问题进行研讨。不过,由于我国西欧中世纪史的研究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因而专门研究中世纪婚姻的学者并不多,至今仍未有这方面的学术专著问世。一些关于西方婚姻家庭的著作的译著虽时有出版,但主要集中在人口学、社会学和法学等领域,而其中关于中世纪欧洲婚姻的论述又多采用西方人的传统观点,层次不深,论述不详,对西方有关的最新研究成果吸纳不够;学术论文的数量也相对较少。有关研究主要集中在6大问题上:1.中世纪婚姻思想的历史根源;2.男女的结婚年龄;3.教会与婚姻;4.贵族与婚姻;5.王室与婚姻;6.宗教改革与中世纪的婚姻⑴。

概括来说,对中世纪婚姻问题的研究不仅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而且也有着相当突出的现实意义,因而较早受到了西方学者们的重视,取得了不少重要的成果。相比之下,我国学者对这一领域虽然有所关注,但还缺乏深度与广度。“以的唯物史观为指南,对西方学者的学术成果进行批判地分析与借鉴,拓展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无疑是我国史学界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⑵”。再者,在有关中世纪婚姻问题的研究中,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国家,似乎还没有对中西方婚姻礼仪进行专门研究的论著,而笔者又对此怀有浓厚的兴趣,所以试图通过对中世纪中西方婚姻礼仪进行比较以分析其背后各自不同的文化内涵,希望能为此方面的研究尽一份绵薄之力。

一、西方中世纪的婚姻礼仪

西方人大多信仰基督教,所以这里所说的西方中世纪婚姻礼仪主要是指西方中世纪的教会婚礼。基督教认为,婚姻是上帝所设立的,是神圣的、是庄严的、是婚姻当事人永远的约定。“伊甸园是礼堂,上帝是主礼人,亚当与夏娃结为一夫一妻,这正是基督教婚姻的根据。”⑶在4、5世纪,教会开始要求结婚的基督徒从教士那里得到婚姻祝福,教会的婚礼仪式首次形成……在以后的世纪里,教会想把婚姻以某种教会仪式标志出来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以致在11世纪末、12世纪初,完整的基督教会婚姻仪式出现了。下面是一份完整的、从11世纪起就流行于英国的婚礼仪式书,从中我们可以较为全面地了解基督教会婚姻仪式的整个过程:

新郎和新娘被领到教堂门口或教堂前面,以上帝、教士和围观的人群作证。新郎站在新娘的右手,因为女人是从亚当身上左边的肋骨制成的。(4)(对此,山东临沂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于建波却在《西方婚礼习俗一瞥》一文中说道:“至于新娘站在新郎左边则是很有趣的说法。古时候抢婚成风,新郎用左手护住未来的新娘的同时,还必须腾出右手,用剑打败并赶走其他想抢她为妻的人。”(5))

教士开始向众人询问结婚预告:“我的兄弟们,现在我们聚集在这里,在上帝和他的天使及所有的圣徒面前,在教会面前,使两个身体结合在一起,从今以后,他们将可能成为一体,他们在上帝的信仰和法律中是两个灵魂,而最终他们可能将结合一生。因此,我以圣父、圣子和圣灵的名义向你们询问,如果你们中任何一个人知道任何一种这两个人不能合法地结合在一起的原因,请现在陈述出来……”

同样的询问也被问及新郎新娘:他们是否秘密地做过什么,是否发过什么誓言,是否知道他们之间有任何方式的联系。如果其中有任何一种障碍被陈述出来并被保证加以证实,那么婚姻就要被推迟直到事实被澄清。这种结婚预告一般要被张贴三次,在三个特定的神圣日子,每个日子间隔一星期。如果没有结婚障碍被提出,婚礼就被举行,教士向新郎问道:

“你愿意娶这位女子为妻,爱她、尊敬她、维护她、保护她,不论在健康还是生病时,都作为一个基督徒丈夫对待他的妻子那样,只要你们生活在一起?”

“我愿意。”

新娘也被问及同样的问题……

“我愿意。”

然后新娘由她的父亲或朋友给出,如果新娘是姑娘,不用把手蒙上,如果是寡妇,则要蒙上手。新郎接受她,以上帝和他自己的忠诚,当着教士的面,用自己的右手拉着新娘的右手,以现在时向新娘发誓:

“从今天起,我以你作为我的妻子,不论好、坏,不论贫、富,不论生病、健康,只有死亡才会将我们分开,让圣洁的教会作证,我发誓。”

新娘也向新郎发类似的誓:

接着,新郎把金或银和一枚戒指放在盘子或书上,由教士祝圣戒指:

“让我们祈祷,人类的创造者和保持者,精神荣耀的给予者,永久得救的赐予者,我主上帝,赐福这枚戒指,让戴上它的人以天国防卫的力量武装起来,以有利于她的得救,阿门……”

然后,教士把戒指递给新郎,新郎用右手拿着戒指,左手拉起新娘的右手,说道:“用这枚戒指我娶你为妻,我给你金、银,用我的身体尊敬你,用我世间所有的财产尊敬你。”

新郎依次把戒指戴在新娘的拇指、食指和中指上,分别说道:“以圣父(圣子,圣灵)的名义。”最后让戒指停留在第二个手指上,说道:“阿门。”因为这个手指有某种静脉,通到心脏,在它们之间,内在的感情总是鲜艳明朗,真正的银制戒指象征着这一点。然后新郎新娘低头,教士向他们祝福。

之后,所有的人都走入教堂,新人跪在祭坛前,接受教士和众人的祈祷,祈祷生活美好、后代昌盛、和平永久、相爱到老,祈祷上帝赐福荣耀给灵魂和肉体。然后新人被带入教堂内殿,做弥撒。之后,在教堂举行的婚礼仪式全部结束。

当天晚上,在新人上床后,教士还要来祝福婚床,以保护他们不受魔鬼的侵袭,教士用圣水点洒他们,给他们散播和平,然后离开……(6)

二、中世纪时期中国的婚姻礼仪

史学界传统观点认为,中世纪的分期是从公元476-1640年,约相当于中国的南北朝到明朝。根据《元代社会婚姻形态》以及《中国古代女子全书》中所载《至元婚礼》(《元婚礼贡举考》第一章)等资料的记载,婚姻六礼(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盛于周秦,代有因革损益……朱子《家礼》的“议婚”,在元朝婚制中被确立,成为订婚程序中的首项礼仪。(7)下面简单归纳我国中世纪时期的主要婚礼程序:

(一)议婚 也就是“提亲”。男方家长先派一位媒人到女方家中去求婚,称“下达”。

(二)纳采 就是男方家长向女方献礼求婚的礼仪。在征得女方的同意后,才派使者前去行纳采之礼。在“六礼”当中,纳采、问名、纳吉、请期和亲迎皆用雁作礼物。婚书是纳彩的重要仪项。男家准备好婚书,晨起,奉婚书祝告祠堂,以示祖宗后嗣香火相续,同时也期盼先祖保佑子孙婚姻圆满成功,并以之征得祖宗许可。随后,以本宗亲戚、媒氏为使者前往女家。女家父母或族长出门相迎,媒氏将婚书呈献女方主人;女方父母或族长收受婚书后,祝告于祠堂,以求祖先护佑,不忘先人赐体之功。一般官宦之家还专门躬行虔诚仪式,礼文节仪十分讲究(8)。

(三)纳币 也就是所谓的“下聘”。民间又有纳红定,吃肯酒的说法。吃肯酒即是许亲定婚,男家须向女家送纳“定婚礼物”(9)。

(四)铺房 所谓“铺房”,就是举行婚礼前夕布置装饰新房,是婚礼的序幕,通常由女方亲友进行。据文献记载,这项婚礼仪式至迟于宋代已经十分流行。明清以来,此俗一直相沿至今。(10)。

(五)亲迎 即新郎亲自到女家迎接新娘。如今所谓“婚礼”,是指结婚典礼仪式,亦即古代六礼的“亲迎”。关于这一礼仪,《仪礼·士昏礼》有详细记载。

(六)下轿利市 即新妇被迎娶至夫家后下轿、下车入门过程的祈吉庆贺活动,主要有撤谷豆、跨鞍、跨火、抱毡等。据宋高承《事物纪原》所考,撒谷豆之习始于汉代。至宋代,兼撤钱、果,如《梦梁录·嫁娶》载,新妇人门“赳择官执花斗,盛五谷豆钱彩果,望门而撤,小儿争拾之,谓之撒谷豆。”

跨鞍意在取“鞍”的谐音“平安”之“安”的口彩,据认为滥筋于北方骑猎民族。

新妇跨火,本是从火堆上跨过,始于北朝。其初始寓义,或云除秽驱邪。

抱毡,即新妇下轿后足不沾地而踏红毡人室,或以红毡裹新妇抱之进门。据考,此仪始于唐代。明外方山人《谈征·事部》:“今人娶妇,舆轿迎至大门则转毡以人,弗令履地。读白太傅〈春深娶妇家〉诗云:‘青衣转毡褥,锦绣一条斜。’则此俗唐时已然矣。(11)”

(七)拜堂 又称“拜天地”或“拜花堂”,是婚礼过程中的最重要的仪式和,通常是新婚夫妇同拜天地和互拜,也就是现在在许多影视作品中可见的“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交拜”。唐封演《封氏闻见记·花烛》、清翟颧《通俗编·仪节》及赵翼《咳徐丛考·拜堂》等,多有记述,亦见于诗文等。按传统婚俗,拜堂之后即成夫妇,为社会所承认。因而,拜堂是婚礼诸仪式中的大礼。礼成之后,新人就会被送人洞房,直到这时新郎才能揭去新娘头上的喜帕。

(八)喜宴 即婚礼中的庆贺筵席,今俗称之喝喜酒。从古至今,各种喜庆活动多有酒筵相伴,一向被视为人生大礼的婚礼自不例外。

(九)坐帐 宋代称“坐虚帐”、“坐富贵”等,即迎新妇人新房。《梦梁录·嫁娶》载,新妇下轿诸利市仪式过后,“入中门,至一室中少歇,当中悬帐,谓之坐虚帐;或径迎人房室,内坐于床上,谓之坐床富贵”。

(十)撒帐 新婚夫妇交拜之后或坐帐之际,向帐内散掷金钱彩果的祈吉仪式。相传始于汉武帝时婚仪,历代相承迄今。至今仍广泛流行的以枣、栗撒帐的撒帐歌称:“一把栗子一把枣,小的跟着大的跑。”或是:“一把栗子一把枣,明年生个大胖小。”皆谐取“早立子”的口彩祈福。

(十一)合髻 又称“结发”。成婚之夕,新婚夫妇分男左女右共髻束发仪式,源自古代成年礼。合髻、结发多为新房中仪式,又出自成年礼仪式,故后世称原配夫妻为“结发夫妻”。

(十二)合卺 又称“合匏”、“合欢”、“交杯酒”等,即新婚夫妇合饮交杯酒(同心酒),象征夫妇合体相亲。其礼仪始于周代,历代相承。无论皇室贵族还是庶民百姓,行合香礼都是婚礼中除拜堂而外的又一重要仪式,故也以合香代称成婚。唐宋以来,行合誉之礼开始以杯代飘(香),因而别有“合欢杯”、“交杯酒”等说。

(十三)闹房 即“闹洞房”。

(十四)妇见舅姑

这是成婚次日或第三日新妇拜见公婆的仪式,始于周代。在古代,新妇拜舅姑是其正式为夫家宗族所接受、确认其成为本家族成员的一种庄严仪式,所以十分认真,甚至还要参拜家庙。唐朱庆徐《近试上张水部》诗,即以拜舅姑来隐寓其恭求水部员外郎张籍荐引:“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人时无?”拜见时,新娘要献枣和栗子于公公,献干肉于婆婆。

(十五)庙见 第三天,男家主人带新娘去参拜祠堂。如果结婚时舅姑已死,则在婚后三个月到祖庙去奠祭舅姑,称“庙见”。新妇只有在拜见舅姑和庙见这两项仪式完成之后,才能成为丈夫宗族中的一员,整个婚礼才算完成,否则,“女子未庙见而死,归葬于女氏之党,示未成妇也。”

(十六)回门 又称“谢门”,新婚夫妇于婚后首次至女家何安、示谢兼新婿拜认女方亲属。回门时间,或婚后三五日、一个月,因地区、时代及路途远近而异,是传统婚礼的最末一项仪式。据汉何休《春秋公羊传》记载,远在公元前770至公元前476年的春秋时期,已有此礼仪。宋代称作“拜门礼”。

三、透过中世纪中西方婚姻礼仪的比较分析其文化内涵

中世纪时期中西方的婚姻礼仪已经存在极大差异,而其最主要的原因便在于婚俗文化的根源不同。西方国家受宗教思想影响较深,尤其是基督教思想的影响;而中国古代传统婚礼的价值观念的核心是儒家传统的宗法思想,是一种“夫为妻纲”、传宗接代的庆典,婚礼格外隆重奢华,各种仪式活动也渗透着“早生儿子早得福”、“多子多孙多福寿”的宗法意识,即《礼记·昏义》所说的“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具体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中国传统的宗教仪式主要是对祖先的拜祭。祖先被视为血源之本(“祖宗,人之本也”),祖先崇拜则是为了“报本”,祖宗祭祀是传统中国家庭重要的礼仪活动,在其婚礼中也有明显体现;而西方国家崇尚基督教,其婚礼一般在教堂举行,并由教士主持,婚礼过程中贯穿着“圣父”、“圣子”、“圣灵”这“三位一体”的基督思想的传播。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中国传统婚姻的首要要求,它反映古代社会家长制度和包办婚姻的价值观,这不仅在礼俗上得到肯定,而且也在政治、法律上得到认可和巩固;西方婚礼则反映出男女双方的地位相对较平等。基督教强调男女都是上帝的儿女,男女应该平等,不存在谁服从谁的问题,所以,他们不像中世纪的中国人,只重视生男孩,而是把女孩也看成爱情的结晶,一样受到父母的疼爱。之所以称其为“相对平等”,是因为它本身也存在男女不平等的地方,例如在婚礼开始时,教士向女方问道,“你愿意以这位男子为夫,服从他、服侍他……”,而且也存在贵族和王室联姻、政治婚姻等问题,只是没有中国古代的那么明显罢了。相比之下,中国中世纪时期的婚礼所表现出来的则是极其明显的“男尊女卑”以及“男本位”思想,妇女地位低下,“三从四德”要求妇女“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可见妇女的一生都要依附于男子,服从于家族利益。在古代婚礼中,纳采、问名、纳吉,请期和亲迎皆用雁作礼物,因为雁是随阳之鸟,“妻从夫之义也”。在拜堂之前,男女双方根本“素未谋面”,反映了“男女授受不亲”的思想。再者,婚礼过程中,许多礼节都是针对女子而设定的,例如“跨鞍、跨火、抱毡”等等。

中国传统的婚俗也带有较强的封建政治文化色彩,婚姻有时甚至成为了政治结盟的手段,中国历史上的多次“和亲”,就是以婚姻作筹码,换取和平的交易,是政治支配婚姻的产物;在西方,婚姻是男女青年爱情的归宿,缔结婚姻的目的是为了让双方长相厮守,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在一起,是个人的私事,所以,西方人在选择伴侣时,注重的是感情的有无,而不是家庭的利益,家族的声望。恰恰相反的是,中国古代的婚姻是“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所以,婚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广家族、繁子孙,同时用来维护并提高家族名望及地位。由于婚姻会为家族增加一名外姓女子为成员,所以男家在选择媳妇方面特别严谨,以免有辱家声,家族娶媳妇远比个人娶妻子来得重要。婚姻被视为家庭的要事,而非个人的私事,所以男女间的爱情并不能作为婚姻的首要依据,这主要也是受宗法思想的影响。

还有婚神信仰的不同。在中国传统的婚姻观里,认为婚姻是五百年前上天注定的,是人力所不能更改的。中国古人最早的婚神是伏羲和女蜗,相传伏羲和女蜗结为夫妻而繁衍了人类,他们既是人类的始祖,又是“制嫁娶”和“置婚姻”的神仙,后世将他们奉为婚神。中国古人还相信“赤绳系足”的天命观,认为人一生下来,就被月下老人以红绳系足,姻缘早以天定。因而,尽管古代婚姻存在诸多不合理的地方,却很少有人会主动进行反抗。另外,中国古代的婚姻礼仪中也存在许多迷信的成分,例如议婚时“换八字”、撒豆以避“三煞”等等;与中国社会的祭祖祭孔风习不同,基督教是把尊奉和敬拜天主作为第一教义,这是其十戒中的第一条,舍天主不得别有拜祭之偶像。西方社会也没有祭祖习俗,也不许信众祭祖。在西方神话传说中,主持人间婚姻的爱神很多,古希腊神话中的爱神是阿芙罗狄德、维纳斯等,古罗马神话中的爱神则是维纳斯之子丘比特,丘比特手中有爱之神剑,当射出的金剑射中了青年男女的心,两人就会产生美妙的爱情,进而缔结成婚姻,但当射出的是银剑时,男女青年就不会有美满的结局。所以他们的婚姻更多的是考虑“真爱”。

此外也反映出中西方审美情趣不同。中国的婚俗崇尚喜庆、热闹,婚礼以红色为主色调。新嫁娘穿着红绣鞋,身着红嫁衣,头盖红喜帕,坐着红花轿,来到新郎家。新郎也穿着红色的礼服,并在家中则贴上红对联,挂上红喜字,欢迎新娘的到来。在中国传统婚俗中,红色不但令人感到喜气洋洋,吉祥如意,而且也预示着以后的日子会红红火火,幸福美满;西方国家的婚俗崇尚纯洁、浪漫,婚礼以白色为主色调。新娘子身穿白色婚纱,手戴白色手套,头顶白色纱巾,不但美丽端庄,而且也象征着新娘的纯洁高尚。西方人的婚礼喜欢用鲜花来装扮,很多人在婚礼鲜花的使用上,也偏爱白色,他们认为白色即纯洁无暇,又浪漫温馨,与唯美的爱情正吻合。归纳起来,西方的婚礼神圣、庄重、浪漫,而又相对简洁;中国的婚礼隆重、喜庆,然而仪式十分繁琐,并且显得铺张浪费,因而现在许多中国的年轻人都选择西方的结婚仪式。

当然,中西方的婚礼也存在相似、甚至相同之处,例如都崇尚多产等等,但由于相似成分较少,而且也不是本文主要探讨之处,这里便不赘述了。

注释:

(1)(2)石德才:《当代国内外学者对欧洲中世纪婚姻问题的研究》,《史学理论研究》2003年第1期;

(3)谢炳国:《基督教的婚姻观及其礼仪》,《中国宗教》2004年01期;

(4)(6)薄洁萍:《上帝作证——中世纪基督教文化中的婚姻》,学林出版社2005年版,第88——95页;

(5)于建波:《西方婚礼习俗一瞥》,《大学英语》2003年03期;

(7)王晓清:《元代社会婚姻形态》,武汉出版社2005年版,第11页;

(8)(9)王晓清:《元代社会婚姻形态》,武汉出版社2005年版,第14——18页;

(10)(11)曲彦斌:《中国婚礼仪式史略》,《民俗研究》2000年02期;

参考文献

(1)石德才:《当代国内外学者对欧洲中世纪婚姻问题的研究》,《史学理论研究》2003年第1期;

⑵薄洁萍:《试论中世纪基督教婚姻思想中的矛盾性》,《世界历史》1999年05期;

(3)谢炳国:《基督教的婚姻观及其礼仪》,《中国宗教》2004年01期;

(4)薄洁萍:《上帝作证——中世纪基督教文化中的婚姻》,学林出版社2005年版;

(5)于建波:《西方婚礼习俗一瞥》,《大学英语》2003年03期;

(6)王晓清:《元代社会婚姻形态》,武汉出版社2005年版;

(7)甄进忠:《中国古代婚礼浅论》,《中州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8)曲彦斌:《中国婚礼仪式史略》,《民俗研究》2000年02期;

(9)段淑萍:《中英婚俗文化及差异》,《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10)曲成志:《新娘蒙“红盖头”的传说》,《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2008-01-04 C版C2。

(11)李振林,马凯:《中国古代女子全书.女儿俗》,甘肃文化出版社2002年版;

(12)朱傑人,嚴佐之,刘永翔:《朱子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13)倪世光:《西欧中世纪骑士的生活》,河北大学出版社2004年;

(14)严昌洪:《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人民出版社2007年;

(15):《江村农民生活及其变迁》,敦煌文艺出版社1997年;

(16)约翰:《生命之光:约翰福音》,群言出版社2005年版

(17)段塔丽:《唐代婚姻习俗与妇女地位探析》,《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

(18)大勇:《中国传统婚庆礼俗与当代婚礼》,《现代交际》2001年11期;

(19)刘新成:《西欧中世纪基督教婚姻观》,《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3期;

(20)刘海鸥:《天儒冲突—中西方家庭伦理的初次冲撞》,《伦理学研究》2003年第4期;

篇4

冬去山川齐秀丽 喜来桃里共芬芳 横批:新年大吉

百年天地回元气 一统山河际太平 横批:国泰民安

百世岁月当代好 千古江山今朝新 横批:万象更新

春花含笑意 爆竹增欢声 横批:喜气盈门

春联对歌民安国泰 喜字成双花好月圆 横批:国泰民安

岁通盛世家家富 人遇年华个个欢 横批:皆大欢喜

五更分二年年年称心 一夜连两岁岁岁如意 横批:恭贺新春

春满人间百花吐艳 福临小院四季常安 横批:欢度春节

春雨丝丝润万物 红梅点点绣千山 横批:春意盎然

丹凤呈祥龙献瑞 红桃贺岁杏迎春 横批:福满人间

汗马绝尘安外振中标青史 锦羊开泰富民清政展新篇 横批:春满人间

和顺一门有百福 平安二字值千金 横批:万象更新

黄莺鸣翠柳 紫燕剪春风 横批:莺歌燕舞

惠通邻里,门迎春夏秋冬福 诚待世贤,户纳东南西北财 横批:吉星高照

绿竹别其三分景 红梅正报万家春 横批:春回大地

年年顺景则源广 岁岁平安福寿多 横批:吉星高照

五更分两年年年称心 一夜连两岁岁岁如意 横批:恭贺新春

五湖四海皆春* 万水千山尽得辉 横批:万象更新

喜居宝地千年旺 福照家门万事兴 横批:喜迎新春

喜滋滋迎新年 笑盈盈辞旧岁 横批:喜迎新春

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楼 横批:四季长安

一帆风顺吉星到 万事如意福临门 横批:财源广进

一帆风顺年年好 万事如意步步高 横批:吉星高照

一干二净除旧习 五讲四美树新风 横批:辞旧迎春

一年好运随春到 四季彩云滚滚来 横批:万事如意

一年四季春常在 万紫千红永开花 横批:喜迎新春

一年四季行好运 八方财宝进家门 横批:家和万事兴

悠悠乾坤共老 昭昭日月争光 横批:欢度佳节

佳节迎春春生笑脸 丰收报喜喜上眉梢 横批:喜笑颜开

一年四季春常在 万紫千红永开花 横批:喜迎新春

春满人间百花吐艳 福临小院四季常安 横批:欢度春节

百世岁月当代好 千古江山今朝新 横批:万象更新

喜居宝地千年旺 福照家门万事兴 横批:喜迎新春

一帆风顺年年好 万事如意步步高 横批:吉星高照

百年天地回元气 一统山河际太平 横批:国泰民安

春雨丝丝润万物 红梅点点绣千山 横批:春意盎然

一干二净除旧习 五讲四美树新风 横批:辞旧迎春

五湖四海皆春* 万水千山尽得辉 横批:万象更新

一帆风顺吉星到 万事如意福临门 横批:财源广进

一年四季行好运 八方财宝进家门 横批:家和万事兴

绿竹别其三分景 红梅正报万家春 横批:春回大地

红梅含苞傲冬雪 绿柳吐絮迎新春 横批:欢度春节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横批:鸟语花香

春满人间欢歌阵阵 福临门第喜气洋洋 横批:五福四海

春临大地百花艳 节至人间万象新 横批:万事如意

福星高照全家福省 春光耀辉满堂春 横批:春意盎然

事事如意大吉祥 家家顺心永安康 横批:四季兴隆

春*明媚山河披锦绣 华夏腾飞祖国万年轻 横批:山河壮丽

迎新春江山锦绣 辞旧岁事泰辉煌 横批:春意盎然

旧岁又添几个喜 新年更上一层楼 横批:辞旧迎新

东风化雨山山翠 政策归心处处春 横批:春风化雨

家过小康欢乐日 春回大地艳阳天 横批:人心欢畅

多劳多得人人乐 丰产丰收岁岁甜 横批:形势喜人

壮丽山河多异彩 文明国度遍高风 横批:山河壮丽

财连亨通步步高 日子红火腾腾起 横批:迎春接福

福旺财旺运气旺 家兴人兴事业兴 横批:喜气盈门

更多热门相关文章推荐阅读:1.猴年春节对联 2016

2.关于春节的对联精选

3.2016春节对联大全(千古绝对)

4.2016年最新春节对联集锦大全(通用版)

5.有关2016春节的对联带横批

6.2016年基督教春节对联

7.关于2016春节的对联

8.春联大全:代表吉祥如意的春节对联

篇5

踏着在岁月的流逝中已经磨得光滑的青石板街,来到已经修复的定广门城墙边,仍然依稀可见古城墙的遗址残迹,使人联想当年古镇作为军事要塞重兵屯集驻守的雄姿。轻轻触摸那残垣断石和城墙上的青苔,铭刻的是岁月的痕迹,指间下滑过的是历经600年的沧桑。

古镇的建筑依山就势,布局合理,石雕、木雕工艺精湛,蕴含着许多神话传说和浓郁的地方特色,令人叹为观止。一条条纵横四方的青石板路和弯曲狭长的小巷,分列两旁的古老的石柜台和木柜台,门窗间精雕细刻的小棂,石坊上倒立的石狮……无不引人发思古之幽情。信步走进一条叫做“背街”的小巷,立即感到一种强烈的时间和空间的莫大距离,青石板铺的路、青石板垒的墙,仿佛是一条石板制成的时空隧道。小巷的尽头,是青岩三宫之一的万寿宫。万寿宫大门上方的墙上镶嵌着一些泥雕,不难看出,都是民间故事。虽然个中人物无头,却也不失古韵。

这里的人们自古就有开放、兼容的生活态度。大约300多年前,青岩便成了各种宗教的集聚之地。一个小小的镇子,集中了佛、道、儒各教,兼及外来的基督教和天主教,各种宗教各居一隅,和睦相处。不同的信仰并没有因为分歧而干扰破坏这里日常生活的平衡,相反,人们倒是一团和气、融洽和谐的共居于此。中西文化的碰撞在此没有火花,只有和谐。那古庙的暮鼓晨钟,教堂里的颂歌琴韵,更使古镇充满了一种肃穆和神秘的气氛。据称,这种容中西文化于一地,汇传统文化、宗教文化和革命文化于一镇的奇特人文景观,全国也仅此一处。这种文化神韵弥漫在石街小巷之中,弥漫在青砖黑瓦的民居之间,弥漫在恬静闲适的小镇生活之内。

繁华散尽,留下了几处朱门高墙的会馆和几处佛寺、道观和天主教堂供游人参观,然而,对当地人来说,他们引为自豪的只是一座状元府。自有科考制度始,云贵两省第一位状元就出在这里。这位叫当地人骄傲了几百年的读书人叫赵以炯。他生前的宅邸就在入城门后的不远处,也就是如今的状元府,门前一副对联――“琴鹤谱志,论语传家”。

所谓“府”,其实只是一座残破的小院,内有一排低矮的三楹瓦房外加一间厢房而已。屋里摆放着几件当年的旧家具和有关状元郎的史料。从史料上看,他的政绩实在平庸得无可称道,但他的科考经历很富于传奇色彩:在会试时,他仅名列第297名,但在殿试时,他竟奇迹般地考了第一名,成了新科状元。

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每年高考前夕,贵阳市的家长们总要带着孩子驱车来此叩拜。平日寂静的小镇顿时一派车水马龙的热闹景象,有时竟然路为之塞。

篇6

距泉州市区南门外19公里的晋江余店苏内村,有一座万山峰,又名万石山、华表山,为我国仅存完整的摩尼教遗址。因古用草构屋,故曰草庵。摩尼教又名明教,公元三世纪波斯人摩尼所创始,摩尼(公元216-276年)生于南巴比伦安息王族家庭,他以拜火教为信仰基础,吸收基督教、佛教和古巴比伦的宗教思想,创立了摩尼教。其教于唐代传入泉州,称为明教,崇拜光明,提倡清净,反对黑暗和压迫。现代遗址为元代建筑物,据考古发现,宋代摩尼教已在这里活动。明代禁绝,此处乡民仍以佛教崇拜,保存完整。摩尼教寺紧依华表山麓,内有僧尼住持,原来庵前还有一座佛教寺,已废,近年又重建,焕然一新。花木、果树相映,风景十分优美清净,为一番别致景色。草庵寺依山崖傍筑,建筑形式为石构单檐歇山式,四架椽,面阔三开间,间宽1·67米,进深二间3.04米,屋檐下用横梁单排华拱承托屋盖,简单古朴。其中最为珍贵的是庵内依崖石雕一尊摩尼光佛,石浮雕摩尼跌坐神像,作圆圈浅龛,直径1.68米,坐像身长1.52米,宽0.83米,头部比较特别。呈现辉绿岩(青斗石)颜色,长方形面孔0.32X0.25米,背有毫光射纹饰,呈现花岗岩石质,散发披肩,端坐莲坛,面相圆润,眉弯稍为隆起,嘴唇薄,嘴角线深显,形成下额圆突,显得安祥自如;身穿宽袖僧衣,胸襟打结带,无扣,结带用圆饰套束蝴蝶形,而向两侧下垂于脚部,双手相叠平放,手心向上置于膝上,神态庄严慈善,衣褶简朴流畅,用对称的纹饰表现时代风格。这是目前世界仅存的一尊摩尼教石雕佛像,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佛龛的左上角阴刻一段文字“谢店市信士陈真泽立寺,喜舍本师圣像,祈荐考妣早生佛地者。至元五年戌月日记”。五行楷书,34字,字径2. 5X2.5厘米。在右上角还有阴刻比较粗糙的文字“兴化路罗山境姚兴祖,奉舍石室一完。祈荐先君正卿姚汝坚三十三宴,妣郭氏五九太孺,继母黄十三娘,先兄姚月涧,四学世生界者。”这些文字价值性很高,是目前世界唯一摩尼光佛造像和庵寺建筑年代可借的文字佐证,非常可贵,同时也是研究泉州明教的一手历史材料。

在这草庵遗址前端的20米处,曾经出土一块元代完整的黑釉碗和60多件残瓷片。这件完整的黑釉碗,口径18.5厘米,高6.5厘米,碗内底部在烧制时便刻有“明教会”三字,字径6.5厘米左右,其他残瓷片同样分别刻有“明”、“教”、“会”三个字样,这是当时泉州明教会活动情况的重要发现。宋未元初时烧制这种黑釉碗,在晋江磁灶为数较多,泉州市区近郊也有同类型的发现,说明罗山草庵摩尼教遗址的文字记载与黑釉“明教会”的瓷碗相印证。泉州的摩尼教活动于元代是比较公开性的。说明泉州的明教是以佛为崇拜而盛行的。据传有泉州十八位读书士子住于草庵勤奋读书,常于此显现佛的形象,说是文殊菩萨的显影,因此在摩尼光佛坐像两侧有弘一法师手书木刻对联“石壁光明相传为文佛显影”,“史乘记载于此有名贤读书”。

明朝太祖朱元璋依靠明教夺取政权,并采用明教的“明”定国号,但是又担心明教威胁他的统治,即所谓“又嫌其教门上逼国号,寅其徒,毁其宫”。所以明初明教极盛一时又转入秘密活动,融合于道、佛教的民间崇拜。但仍于明正统年刻摩尼教的教义信条(称“四位-体”)于摩崖上:您正浏览的文章由kt250.COM()整理,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劝念

清净光明,大力智慧。

无上至真,摩尼光佛。

正统乙丑九月十三日,住山弟子明书立。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1620年)泉州还有两位着名诗人游览草庵题诗于此:黄克晦(公元1524一1590,号吾野,惠安崇武人,能诗善书画,着有《吾野诗集》等)

《万石峰草庵得家字》

结伴遥寻太乙家,峨峨万石映孤霞。

坐中峰势天西侧,衣上梦阴日半斜。

风榭无人飘翠瓦,云岩有水浸苔花。

何年更驻苏杭鹤,静闭闲房共转砂。

诗人黄凤翔(1538-1614,号仪庭,止庵。泉州市区人,名士名宦)

《秋访草庵》

琳宫秋日共跌登,木落山空爽气澄。

细草久湮仙峡路,斜晖暂作佛坛灯。

竹边泉脉邻丹灶,沿里云根蔓绿藤。

飘瓦颓垣君莫问,萧然一榻便崚嶒

篇7

清乾隆年间,此地始有汉人开垦发掘,并与当地的原住民泰雅人买卖交易。再后来,有富商家族闻讯至此,巧借大汉溪通畅的航运大做木材、米、盐等生意,果真是财源滚滚达三江,之后,大溪就成为远近闻名的交易重镇,商贾密集往来频仍,鼎盛一时。

当我兴味盎然地来到大溪的古船栈头前,极目一望,却只见因石门水库拦截、水位骤降的大汉溪已几近干涸了,而在遥远的从前,这里曾有大水汤汤,千帆竞渡,是何等的气宇轩昂!于今,此景不再,我只能凭历史记载和斑驳遗痕来遥想这里昔日的鼎盛景象了。由于此处的人迹越来越寥落,古栈头前的那个曾专供观光客休憩并可凭“溪”远眺的小屋也不做茶室,而另辟作它用了。因为,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但是,有些历史的遗痕依然是时光之河所冲洗不尽抹煞不掉的。作为大汉溪最上游曾经的繁茂商埠,穿梭过往的商船在大溪这里停靠后,需要由人力往返河阶台地上的大溪镇运送货物,久而久之,码头边挑夫们所磨砺出的深邃不平的石板古道,于今仍依稀可辨。

大溪老街的精髓主集中在和平路、中山路和中央路上的三条街屋,其周遭洋行、茶馆等店铺林立,多数的建筑风格与台湾早年间的传统店街无甚区别,均为深长形的连栋街屋格式,多以红砖牌楼立面再搭配红砖屋,但此外,也有些呈现出别致的巴洛克风格。日据时代的1919年,大溪老街镇上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许多商家就以石材精雕细刻出欧洲风格的拱门梁柱及繁复的浮雕图案,现今大溪老街上林林总总的巴洛克式建筑,即是其时的写照和产物,应当说,里面的每一处角落似乎都藏有一段意味深长的故事。

虽然大溪老街并不绵长,但当我步行期间,却也仿佛在丈量一段活生生的历史。

正午的太阳正明晃晃暖洋洋地照耀在大溪斑驳陆离的明清老街道间,同样沐浴在阳光中的古旧老建筑上,还飘扬着鲜明夺目的或黄色或红色的旌旗幌子。

年代久远的许多老字号店铺里出售的是自制的享誉百年的精致糕点。

穿梭在大溪老街,还可不时发现隐身街巷里弄间的现已大多失传的传统行业。比如,在中央路与普济路中竟汇集着几家打铁店,专做各种刀具、锄头,店铺内陈设的鼓风炉、锤打机等,数十年间不曾有须臾更改。

而那个卖传统木器的老店里,木屑沉香袅袅,直沁人心脾,几个伙计都在认真地给木器刷漆,根本不理会周遭街市的鼎沸嘈杂,只旁若无人地沉浸在自己有节奏的手工劳作里。

从清朝以来至今,濒临大溪古码头的和平路老街即是大溪最为繁华的地段,两旁熙攘的街道全为“大正式”牌楼,立面无一不具有浓郁的巴洛克建筑风格。我注意到,上面的立体浮雕多取自四季水果、松树长青、蟾蜍麒麟、鲤跃龙门、龙凤呈祥等具有吉祥意味的图案,而后正中再冠以商店的字号,两侧的对联则以黑色陶片粘连而成,又充满了鲜活的中国韵味。

日据时期,中山路老街多有富商巨贾及文人墨客闲居于此,门牌单号系显贵住屋,而双号则为雇工住地,上下尊卑,泾渭分明。而几经时更后,这里显赫一时的老屋多已凋败衰落,“旧时王谢堂前燕”,如已却“飞入寻常百姓家”。所幸,那些曾极尽奢华的老屋立面仍保留完整,当我站在煤矿实业家简阿牛的圆隆式屋顶老屋“建成商行”前时,似仍可断断续续觅到当年的光影。

台湾老街的那种安然从容闲适,有点类似于我们在大陆的七十年代所经历的充满孩提纯真快乐的田园情形,而期间的妙趣种种于今已丧失殆尽无从找寻了。

大溪这里活色生香的菜市场,也处处散发着当地人浓烈的生活情趣。那些小贩见我这个异地人饶有兴味地四处拍照时,并不板起面孔或刻意躲闪,而是纷纷把自己最舒心的笑容和最新鲜的菜或最肥美的鱼双双呈上,并摆出最酷的姿势静等我抓拍。而那些没有被我拍到的“漏网之鱼”们则不甘示弱地冲我高喊:“看我这边!”一见我回头补拍,便显得无比惬意自豪,当即作立定姿势,并认真地对着我的镜头展示其罕见的大鱼。

大溪老街上还随处可见卖豆干的小食摊,大溪的豆干可谓远近驰名,而这里千姿百态的豆花也同样令人垂涎欲滴。

蛰伏在街角的那些不起眼的咖啡屋也都极尽饶有趣味的玲珑装饰。

在大溪各地,名称各异的活动站比比皆是。大溪镇上的蒋公行馆原是日据时期建的公会堂,光复后便成为蒋公行馆,而现今已更名为大溪艺文之家。

建于昭和年间的武德殿,应是目前台湾岛内保存最完好的日式剑道馆之一,建筑恢宏霸气,当年的铿锵盛景可见一斑。

篇8

[关键词]清解方;大剂量鱼腥草;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血清及泪液;氧化应激指标

[中图分类号] R772.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12(c)-0095-04

The curative effect of Qingjiefang combination with large dose of Houstonian Cordata on Herpes Sim plexeratitis and impact on patient′s serum and tear index of oxidative stress

SHI Yu-jin

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Maternity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of Quanzhou City in Fujian Province,Child′s Hostipal, Quanzhou 362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Qingjiefang combination with large dose of Houstonian Cordata on Herpes Sim plexeratitis and impact on serum and tear index of oxidative stress.Methods 81 Patients with Houstonian Cordata on Herpes Sim plexeratitis and TCM syndrome type belonging to KangCheng from August 2012 to May 2016 had been randomly into control group(n=40) and observation group(n=41).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Ganciclovir eye drops during the day,with Gel Ganciclovir during the night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Qingjiefang with large dose of herba houttuyniae in addtion,a course of treatment is 30 days,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was compared.Results The serum,TAC and GSH-PX levels of two group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of treatment, MDA was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Qingjiefang;Large dose of herba houttuyniae;Herpes simplex viral keratitis;Serum and tears;Oxidative stress indicators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是临床常见的角膜病变,单纯疱疹病毒型是本病的病原体,该病具有类型多、易复发、迁延不愈的特点,而随着病情反复发作可引起角膜混浊日渐严重,是角膜疾病中致盲率较高的炎症性疾病[1]。近年来本病的诊疗水平有极大进步,以更昔洛韦为代表的广谱抗疱疹病毒药物的应用显著改善预后,但存在复发率高的弊端[2]。本病容易复发及病程迁延,研究显示,此类患者泪液及血液中氧化应激表现异常,采用清解方联合大剂量鱼腥草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8月~2016年5月于我院眼科确诊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患者81例纳入研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1)。对照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16~68岁,平均(34.70±9.67)岁;病程1~6个月,平均(3.72±0.95)个月;初次治疗29例,复发11例;病情分级:轻度15例,中度21例,重度4例;角膜炎类型:地图状角膜溃疡24例,树枝状角膜溃疡16例。观察组中男21例,女20例;年龄17~69岁,平均(33.86±9.37)岁;病程1~8个月,平均(3.68±0.92)个月;初次治疗30例,复发11例;病情分级:轻度16例,中度20例,重度5例;角膜炎类型:地图状角膜溃疡26例,树枝状角膜溃疡15例。诊断标准参照《眼科学》[3]:①存在反复发作病史或发热、感冒、外伤等诱因;②患眼异物感、刺痛、畏光、流泪、视物模糊、眼红,可见角膜水肿;③进行角膜知觉定性试验,发现消失或迟钝,操作时用无菌棉丝尖端轻触角膜,瞬目缓慢为知觉减退,无感知或瞬目运动为角膜知觉消失;④角膜炎症浅层型,表现为树枝状、星状病损,荧光素钠染色结果显示阳性。中医证型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眼痛明显,抱轮红赤,畏光流泪,视物不清,黑睛浅层如地图状、树枝状或如星点翳障,口苦口干,烦躁不安,舌红苔黄厚,脉弦数。纳入标准:①符合诊断标准,单眼发病并知情同意者;②经医学伦理会审核通过;③停止抗病毒药物使用>3 d;④中医证型属肝火亢盛者;⑤近期未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排除标准:①妊娠期不便纳入者;②受试药物过敏者;③精神病不配合者;④肝肾功能障碍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白天用更昔洛韦滴眼液(湖北远大天天明制药,国药准字H20041429),1滴1次,2 h 1次。睡前眼下睑穹隆部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湖北科益制药,国药准字H20050406)涂抹,30 d为1个疗程。

观察组采用中药自拟清解方,方由生石膏30 g,龙胆草、玄参、丹皮、生地黄、知母、蒲公英、金银花、黄芩、白术、木贼、黄芪、夏枯草、防风各15 g,蝉蜕10 g。由中药房统一提供并代煎,煎煮成300 ml,每日1剂,150 ml/次,2次/d。用无菌注射器吸取鱼腥草注射液(河北神威制药,国药准字Z13020885)3 ml,注入无菌眼药水瓶,1滴/次,2 h 1次。取5 ml注射器抽取3 ml鱼腥草注射液行结膜下加球旁注射,1次/d,30 d为1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①观察抗氧化活力(TA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等氧化应激指标改善情况,MDA以硫代巴比妥酸方法检测,GSH-PX、TAC用ELISA法检测,试剂盒为同一批次,由南京建成研究所提供。检测由同一位经验丰富的研究人员完成。②比较临床疗效差异。③对患者随访,比较治疗后6个月内复况。

1.4临床疗效

疗效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治愈:刺痛、畏光等角膜刺激Y状消失,角膜溃疡已完全修复,角膜厚度正常,后弹力层皱褶及角膜部位水肿消退,实质浸润已吸收,荧光染色(-)。有效:症状改善,角膜溃疡及浸润愈合,上皮可见点状染色。无效:症状未改善,角膜溃疡及浸润未见愈合。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氧化应激指标的比较

两组治疗前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个月对照组血清TAC、GSH-PX水平升高,MDA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泪液氧化应激指标的比较

治疗前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泪液中TAC、GSH-PX升高,MDA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57,P

2.4两组患者复发率的比较

对照组复发率为37.50%,观察组复发率为1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72,P

3讨论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是临床常见的感染性眼部疾病,好发于急性扁桃体炎等热病后,外伤、日晒、疲劳及激素应用也是常见诱因[5]。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多沿三叉神经分布,当免疫力降低时,潜伏状态的病毒可因此活化而使感染复发[6]。病毒在上皮细胞内活化复制是其重要发病机理,因此治疗上以抑制角膜内病毒,减轻炎症为治疗思路。更昔洛韦是常用抗病毒药物,可选择性抑制病毒DNA合成,效果显著[7]。但研究表明其抗复发作用较差,且易产生耐药性。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隶属于中医“聚星障”范畴,中医认为其发病部位在眼,与肝脏关系密切。风热病邪是本病的主要病因[8],脾胃湿热或外感湿邪,在内不得通泄,在外不得及时疏解时导致湿热熏蒸肝胆也可发病,但肝火亢盛是常见的证型,火邪循肝经犯目而发病。火为热之渐,火热邪气往往同时并存,但临床多以肝火亢盛证型为主。疾病初期病性以实为主,火热邪气易耗伤津液,导致气阴两虚,表现为虚实夹杂的局面。若失于治疗,又可因虚致实,导致瘀血、痰浊等病邪的产生,形成恶性循环。清解方以龙胆泻肝汤加减,其中龙胆草清泻肝火;黄芩、夏枯草入肝经,与龙胆草合用共奏清泻肝火功效;生石膏入脾胃、肺经,可清解气分实热,避免邪气入血分而加重病情;防风祛风止痛,有助于肝火疏散;金银花、蒲公英、蝉蜕、木贼共奏疏散风热,解毒功效,且能明目;丹皮、生地黄、玄参清热养阴生津;知母滋阴润燥;白术、黄芪补益肺脾,全方共奏清肝泻火、疏风滋阴功效。鱼腥草是治疗肺痈的要药,具有解热镇痛、抗菌、抗病毒、抗炎、调节免疫力作用。鱼腥草注射液是从鱼腥草中提取而来,富含鱼腥草素,对于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具有显著疗效,其作用机制与免疫调节及炎症反应控制密切相关[9]。本研究在操作时采用大于常规剂量的3 ml鱼腥草注射液结膜下加球旁注射,使房水、角膜局部药物浓度保持在较高浓度,延长药物作用时间,使病程得到快速缩短。本研究观察组总有效率更高,证实该治疗方案的显著疗效。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与氧化应激失衡的关系已得到证实,可表现TAC、GSH-PX水平降低,MDA则高于健康人群,导致机体抗氧化能力降低[10-11]。研究发现,氧化应激水平失衡也是机体炎症反应的重要病机,使TNF-α、IL-6等炎症因子水平升高,因此通过纠正氧化应激失衡已成为研究的热点[12]。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TAC、GSH-PX、MDA均改善更显著。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龙胆草、金银花、黄芩均有显著抗菌、抗病毒作用[13];白术、黄芪可提高免疫力,调节T淋巴亚群,从而预防疾病反复发作[14];丹皮、生地黄可改善微循环,促进炎症吸收;防风、蝉蜕可抑制组胺分泌,达到抗过敏作用。

综上所述,观察组治疗方案效果显著,可作为此类患者的常规治疗方案。研究表明,T淋巴亚群水平失调及炎症因子水平提高与本病关系密切,也是引起氧化应激失衡的重要因素,日后可增设指标以更好地评价疗效[15]。

[参考文献]

[1]王斌,吕颂谊.龙胆泻肝汤治疗肝火炽盛型聚星障30例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5,50(1):33.

[2]姜洋,李莹,王忠海,等.重症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延误治疗原因和综合治疗效果分析[J].眼科,2012,21(3):172-176.

[3]葛坚.眼科学(七年制)[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80-183.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

[5]刘玉红,李宗港.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病毒性角膜炎30例[J].中国民g疗法,2013,21(12):45.

[6]张爱雪,孙旭光.我国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十年研究进展[J].国际眼科纵览,2014,38(3):204-206.

[7]胡益山,金艳华,童耿民.更昔洛韦在病毒性角膜炎中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相关指标的影响[J].中国医师杂志,2015, 17(13):383-386.

[8]丁银银,丁淑华.病毒性角膜炎的中医药治疗[J].吉林中医药,2012,32(4):362-363.

[9]赵子剑,郭胜雄,刘译等.鱼腥草药理作用的文献再评价[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4,33(1):63-65.

[10]王昕华.更昔洛韦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血清及泪液相关指标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22(3):300-302.

[11]邓显峰,朱峰,陈伟,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70 例疗效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4,20(13):80-81.

[12]刘梅英.血清多项细胞因子检测在单纯病毒性角膜炎诊断中的意义[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0,26(12):1272-1273.

[13]谢有良.连花清瘟胶囊辅助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30例[J].中医杂志,2013,54(16):1415-1418.

篇9

一、红色

在汉语中红色也称为赤色。据统计,汉语表示红色的词语有四十多个,如,金红,橘红,桃红,血红,火红,紫红,枣红等等,而英语中表示红色的词语也有几十种,如,red, cardinal, Chinese red, chrome scarlet, copper red, crimson madder 等。无论在中国还是英语国家,红色都象征喜庆,高兴和幸福。例如在中国,过新年时门上要贴红对联,结婚要帖大红双喜,新娘要穿红衣裳。在西方国家,人们把圣诞节和其他节日,假日称为red-letter days, 表示“喜庆的,欢乐的,可纪念”。英汉语中的“红(red)”都可以表示身体健康,面色红润“的意思。如:A fine old gentleman, with a face as red as a rose. (一位红光满面,精神矍铄的老绅士…)

当然了,语言的共性中又包含着个性在某些方面,在英语国家里“红”不仅给人以欢乐,反而带给人“忧愁,厌恶,耻辱”, 多意味着“流血、危险或暴力”。如,the red light district 指城里有妓院的地区,是人们不应该去的地方。而在交通用语中,“红灯”是警告的标志,危险的信号,引申到文化语言中,就喻指“危险,必须停止”的意思,a red flag(用作危险信号的)红旗。red-handed正在做坏事的,red-battle血战;红色还指“负债”,red ink:赤字,in the red负债等。

二、黑色

黑色是死色,它象征着死亡,苦难和悲痛,因此西方人丧服是黑色的,中国人在吊丧悼念死者时也佩带黑纱。Black tidings 是指“噩耗”或“不幸的消息”,耶酥因是在复活节前的星期五受难,因此The Black Friday 被认为是“凶险不详的日子”。黑还被赋与了“非法的、不吉利,坏的”等意义,比如: black market(黑市,指非法交易),black hand(黑手党), black hearted (黑心肠的), black sheep(败家子,害群之马)等等。在汉语中“黑帮,黑道,黑话”常指匪帮,匪盗的行径以及他们所说的语言。黑色还象征着气愤和恼怒;庄重,威严和尊贵。如:black in the face(脸色铁青),to look black at sb. (怒目而视)等;black suit(黑色西装),black dress(黑色礼服)是西方人最为崇尚的传统服装。

三、白色

白色所引起的联想在英汉语中是比较相近的,都有纯洁和清白的意思。如:西方婚礼以白色为主white wedding,新娘身穿白色圣洁的婚纱头戴白色面纱,代表爱情的纯洁和婚礼的幸福。汉语有“清白无辜”和“清清白白”这样的词语来表示纯洁和清白。由此而引起其它的象征含义,一般引申为“忠实可靠”,如a white lie善意的谎言(尤为礼貌起见所说的谎言), a very white man善意的人、有教养的人(而中国京剧脸谱中“白脸”代表奸诈),white war没有硝烟的战争,They treated us white.他们公正地对待我们。这些句子或词语中的white在译成汉语时就不应该相对应的译成“白”。同样,汉语中有些与“白”字相配的词组,实际与英语white表示的颜色也没有什么联系,而是表达另外的含义,如白开水plain boiled water,白菜cabbage,白搭no use,白费力all in vain,白蚁termite,idiot,白日梦day dream。在涉及到人种时,我们可以说the black people(黑人),the yellow people(黄种人),the white people(白种人),但“她皮肤白皙”却不宜译成: She has a white skin,而宜译成:She has a fair skin/complexion。

四、黄色

中国人习惯用黄色表示帝王,是中央之色,帝王之色。追溯求源,《说文解字》中明确指出:“黄,地之色也。”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经的中原地带,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那里的土地是黄色的,这是古人重视黄色的由来。因此,在中国黄色象征着中央政权,国土之义,代表权威,威严,在中国人心里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除了天子,普通百姓不能随便使用黄色,传统上是皇族专有的颜色。例如:在汉语中有“黄袍(emperor’s robe)加身”一说指的是为人之上,做了皇帝;“黄榜(emperor’s document)”是天子的诏书等。但是在英语中,yellow却没有这些含义。在基督教艺术中,犹太人穿黄色衣服,象征嫉妒,反叛,懦弱,所以yellow的引申义就有“胆怯”、“卑鄙”、“怀疑”等,如yellow dog卑鄙小人,a yellow livered胆小鬼。值得一提的是在现代汉语中,“黄”字常出现在一些贬义词中,表示下流,堕落,比如:“黄”、“色书刊”、“黄色音乐”等,这些东西大部分是与“性”有关的黄色概念。当然,英语中的yellow还可以表示一些事物的特定颜色,如yellow page黄页(电话号码簿),yellow book法国等国家的政府报告(封面为黄色)yellow boy金币。

五、绿色

英语中的绿色有多个引申意,常表示“嫉妒,眼红,幼稚,缺乏训练”之意,如,green eye指妒嫉的眼睛,a green hand 指生手,它表示没有经验,as green as grass表示幼稚。此外,a green ole age 还喻指“幸福的晚年”或“精神矍铄的老年”如: He said--- Ladies and Gentlemen, -- May we all live to a green old age and be prosperous and happy.(他说---诸位女士,先生---祝我们大家都有一个幸福的晚年,富裕而安康)。 在英文中green是一个联想非常好的颜色词,它表示“春天,希望”之意,现在常常用在与环境有关的词语中。例如:green consumerism绿色消费。相对而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绿色有两重性,首先它可以表示义、侠。这是因为人类初期时代以及其以后的漫长生活过程中,人类借助绿色保护自己,赖以生存下来,同时,绿色也保护着人类的天敌及其它凶残的食人动物。例如古时,人们泛指聚集山林,劫富济贫的人为“绿林好汉”。 也可以表示邪恶,或指“戴绿帽子”之说,即指某人之妻与他人私通,相当与英语中的“to be a cuckold”而不能译成“to wear a green hat”。

六、蓝色

篇10

橘子洲位于湘江长沙市区段江心,西望岳麓山,东临长沙城,四面环水,绵延约6公里,宽约0.5公里,狭窄处约40米,介于山城之间,浮袅凌波之上。春来,明光潋滟,沙鸥点点;盛夏,人们嬉戏游玩,纳凉消暑;秋至,柚黄橘红,清香满地;深冬,凌寒剪冰,江风戏雪,一年四季,时刻迷人。是著名的潇湘八景之一的“江天暮雪”所在地,留下不少文人诗词曲赋。

1904年,长沙辟为对外开放商埠,橘子洲上建有英国领事馆、长沙海关、基督教学校、左公祠等。到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喜欢到湘江游泳,秋天到橘子洲品橘赏月,遥望岳麓山的红枫,感悟大地苍生。1925年秋天,登橘子洲,做了一首有名的词《沁园春・长沙》,有“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丛林尽染”等句,为后人传唱。1952年寒秋时节,重游橘子洲,写下《沁园春・长沙》的草书,橘子洲从此声名大振,为文化人士所向往。1960年,长沙市政府在橘子洲头建立起橘洲公园,堤岸围砌石栏,植垂柳护堤。种柑橘数千株,金秋时节,橘果累累,游客攀枝采橘,赏菊望月,多行极乐。洲头建有望江亭和游廊,迎江面耸立一块巨形汉白玉纪念碑,上刻手书“橘子洲头”4字。1950年5月,与曾作了一幅对联,上联是“橘子洲,洲旁舟,舟走洲不走”,下联是“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

橘子洲成为长沙市的一大自然人文景观,很多游客慕名而来,瞻仰伟人足迹。

每年4月,长沙户外春意盎然,阳光灿烂,处处充满着浪漫和时尚的气息。我常喜欢约七八个文友,到橘子洲逛逛,兜兜文化人的学墨和诗词,偶尔也胡捏两首歪诗,答谢友人,挽留春光。

橘子洲还有美食,叫大家都口馋。我所知道的有湖南特产臭豆腐、黄鸭叫等。

黄鸭叫是湘江的一种野生鱼,并非鸭,个头不大且带刺。据《湖南鱼类志》载:黄鸭叫,学名黄颡鱼,地方又称黄呀姑、黄鸭牯、黄鸭咕,长约82-229毫米,有黄色和黑褐色两种,长鳍的地方带根刺,上有锯齿,抓的时候如果不注意方法,一定会把手刺破。黄鸭叫在浅水里游走时,看上去金黄色,非常有光泽,渔民就从体表给它取了个名字,叫黄骨鱼。还有一种与黄鸭叫相似的鱼,只是体表完全的雪白色,叫白鸭叫,追踪其渊源,与黄鸭叫同宗。黄鸭叫得名还有一说:解放前,长沙段的湘江黄骨鱼成群,人们到橘子洲附近游泳时,如果遇上黄骨鱼群游过围攻,就会刺得游泳者尖叫不止,声音像黄鸭子叫。

黄鸭叫从橘子洲开始流行,至今有20余年的时间,也是橘洲夜市中最为流行的特色菜和招牌菜。长沙城可以吃到黄鸭叫的地方很多,但没有一个地方比得了橘子洲。我想,橘子洲的黄鸭叫这么好吃,应该与它的水土有关。橘子洲地处江心,水经过沙砾过滤,长沙城里的自来水却用漂白粉消毒,吃起来就味道不同。著名作家何立伟先生,常到橘子洲去品味黄鸭叫,有文人朋友来长沙参观,他必带他们到橘子洲一游,游毕定会在橘子洲上大摆宴席,临江品酒,挥诗吃鱼。橘子洲的文化,就在文人中演变开来。

橘子洲从支桥到洲头一路上是“黄鸭叫”的餐馆,少说也有三四十家。长沙口音“黄”“王”不分,很多招牌写成“王鸭叫”,让游客笑话。

很多时候,我们喜欢步行去橘子洲头,跨过湘江大桥,边走边欣赏湘江里的风景。橘子洲头公园门票昂贵,我们很少再去里面享受立江临风的感觉,却把游玩的心态改为吃黄鸭叫。

我们都是老长沙,一般花钱比较苛,嘴巴很刁,对美食要求高,大家就会去吃私人开的正宗黄鸭叫餐馆。橘子洲头有家范四毛的黄鸭叫餐馆,菜做得非常棒,老长沙人都知道。我们却喜欢毛家黄鸭叫广场,因为它有个临江的大广场,场面十分宽阔,可以摆下四五十张大圆桌,非常典型的大排档搞法。其实,我们选择毛家黄鸭叫广场,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在吃的同时,我们还可以垂钓,满足钓鱼之瘾。撑起钓鱼伞,坐着藤椅钓黄鸭叫,也可以临江高谈阔论,又可以看江中来往的游船,真是一举多得。如果喜欢浪漫,可以与游船上的少女打招呼,大家都会大声尖叫,表示高兴。

三四月,正逢湘江春汛,鱼群回游,黄鸭叫成群结队。江水渐涨,江面开阔,游船如梭,垂者一字儿排开,那休闲和恬静让我们无比的舒服。大自然真好!在有风雨的天气里,湘江里的野生黄鸭叫最容易上钩,只要稍微会点垂钓工夫,三两个小时可以钓四五斤黄鸭叫,大的三四两,小的不到两寸长。黄鸭叫吃食凶猛,会把钩全部吞进肚里,鱼上钩就很难逃脱。如果自己是行家里手,可以直接用右手拇食指捏着前鳍下的软处,它就无法挣扎;如果自己没有足够的把握,最好带把医用钳子,夹着黄鸭叫腰身容易取钩。

毛家黄鸭叫广场的黄鸭叫养在门口大玻璃缸里,让来往客人观赏,在点菜时也让客人选择,客人指着要哪个,就可以现场捞哪个。做黄鸭叫有两种:一是水煮,一是红烧。红烧吃起来有质感,水煮则营养价值高,补充人体大量的高蛋白。

红烧要先把油烧开,黄鸭叫放到油锅里,油会扑哧扑哧的响,还不停的冒白水汽。炸到不再冒水汽为止,倒出油沥干,将姜片、葱段、豆瓣炒香,放入泡椒、酸菜、紫苏叶、辣椒面、料酒等小炖。

水煮有清炖和炸后煮两种。食客喜欢清淡的,就做清水煮的黄鸭叫,把宰杀了的黄鸭叫用开水烫一下,洗去身上的滑液,再加水煮,直接煮到汤奶白色,加紫苏、辣椒等。多做火锅或者石锅吃,一层红红的辣椒和黄鸭叫凌乱的堆在大锅里。食客喜欢吃味重的,就先炸一下再煮,煮到汤成米黄色,像鸡汤,就洋溢着一股鲜美香辣的鱼香味,吃起来更有味。

毛家红烧黄鸭叫端来,一条一条的如剥了皮的小杉木码起,浅黄色甚是好看。炸透了的鱼皮似波纹皱起,夹起一条放在碗里,先咬断鱼头,鱼头的肉不是很多,嚼起来又香又甜又脆,又糯又耐人寻味,让人连骨头也舍不得吐,更放慢了品味的速度。再夹着鱼腰,在背上咬一口,撕下一线长长的背脊肉,一线一线的撕着吃。黄鸭叫的肉又鲜又嫩,加上配料的香辣,带点酸味,再蘸点酱油,嚼起非常劲道,可以细细感觉鱼肉的鲜美。

长沙人在吃黄鸭叫时,喜欢讲一个笑话,把黄鸭叫喊作情人。问起为什么,就有人拿筷子指着外形美观,姿色妖娆,肉质细嫩的黄鸭叫说,你看就知道。要是还不懂,就有人说,黄鸭叫好看、好吃,有个缺点就是刺太硬,不小心容易扎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