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事对联范文

时间:2023-04-04 22:00: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丧事对联,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丧事对联

篇1

上联:泪雨涤尘洗天路

下联:悲声惊世动人间

上联:人间府第失慈爱

下联:天宫仙班多善仁

上联:前世典范

下联:后人楷模

上联:名留后世

下联:德及乡梓

上联:一生行好事

下联:千古留芳名

上联:高风传乡里

下联:亮节昭后人

上联:悲声难挽流云住

下联:哭音相随野鹤飞

上联:鹤驾已随云影杳

下联:鹃声犹带月光寒

上联:朗月清风怀旧宇

下联:残山剩水读遗诗

上联:等闲暂别犹惊梦

下联:此后何缘在晤言

上联:天上陨颗明星

下联:人间少名俊杰

上联:瑶池来位贵客

下联:佛国添座金刚

上联:流芳百世

下联:遗爱千秋

上联:音容宛在

下联:浩气常存

上联:陇上犹留芳迹

下联:堂前共仰遗容

上联:桃花流水杳然去

下联:明月清风几处游

上联:美德堪称典范

下联:遗训长昭泣人

上联:一生俭朴留典范

下联:半世勤劳传嘉风

上联:慈竹当风空有影

下联:晚萱经雨似留芳

上联:流水夕阳千古恨

下联:凄风苦雨百年愁

上联:席上漫谈养育恩

下联:厨中举办思亲菜

上联:金童接听黄金殿

下联:玉女迎归白玉楼

上联:恨我独行独木桥

下联:悲君永别同林鸟

上联:一病辞尘离故土

下联:全家落泪哭亲人

上联:满地秋霜伴灵台

下联:两行热泪悼慈父

上联:训犹在耳时时律

下联:范己铭心代代传

上联:倚门人去三更月

下联:泣杖儿悲五更寒

上联:想见音容云万里

下联:思听教训月五更

上联:悲兴嫩桂百年愁

下联:痛失严椿千古恨

上联:无私慷慨身殉国

下联:含笑牺牲志凌空

上联:一代国粹垂青史

下联:千秋美名化金星

上联:碧血洒边陲

下联:青山埋忠骨

上联:丹心卫祖国

下联:翠柏伴英魂

上联:情操白如银

下联:慈心红盛火

上联:花落胭脂春去早

下联:魂销锦帐梦来惊

上联:忠诚儿女忠诚志

下联:英雄时代英雄人

上联:洁净晶莹光如雪

下联:鲜明炽烈映红梅

上联:西地驾已归王母

下联:南国辉空仰婺星

上联:宝婺光沉天上宿

下联:莲花香观佛前身

上联:蝶化竟成辞世梦

下联:鹤鸣犹作步虚声

上联:鹃啼五夜凄风冷

下联:鹤唳三更苦雨寒

上联:魂归九天悲夜月

下联:芳流百代忆春风

上联:绮阁风凄伤鹤唳

下联:瑶阶月冷泣鹃啼

上联:慈竹临风空有影

下联:晚萱经雨不留芳

上联:慈竹霜寒丹凤集

下联:桐花香萎白云悬

上联:白云悬影望

下联:鸟鸟切遐思

上联:花为春寒泣

下联:鸟因肠断哀

上联:女星沉宝婺

下联:仙驾返瑶池

上联:花落胭脂春去早

下联:魂销锦帐梦来惊

上联:西地驾已归王母

下联:南国辉空仰婺星

上联:宝婺光沉天上宿

下联:莲花香观佛前身

上联:蝶化竟成辞世梦

下联:鹤鸣犹作步虚声

上联:鹃啼五夜凄风冷

下联:鹤唳三更苦雨寒

上联:魂归九天悲夜月

下联:芳流百代忆春风

上联:绮阁风凄伤鹤唳

下联:瑶阶月冷泣鹃啼

上联:慈竹临风空有影

下联:晚萱经雨不留芳

上联:慈竹霜寒丹凤集

下联:桐花香萎白云悬

上联:情操白如银()

下联:慈心红盛火

篇2

下联:四季三餐二人一房。

此联比较工整虽是颠倒但是很工整不是为一副好对联。上联讲的是有一个房子里面有两个人三餐温饱过四季。下联讲的是虽有四季到来还是两人一房间。

有历史记载的最早对联出现在三国时代。明洪武年间(1368-1399年),在江西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地方,出土一尊特大铁十字架,上铸有三国时代孙权赤乌年号(238-250年)。

篇3

我和父母在腊月二十九的湖南乡村市集上散步,道路上,满是农村里沾满泥土的摩托车和购买年货的人们,他们背着箩筐,挑着扁担,在街道两旁与小贩讲价。街边的木桌上摆着白色的猪肥肠。看着人们踊跃地购买,老板带着线手套,用右手从桌上抓起一堆肥肠,左手用刀剁断多余部分。撑开袋子,将肥肠扔进去。称出重量,麻利地接过钱。看见有人要羊腿,他便从铁架上的钩子上取下,放在案板上,左手握住羊腿,右手举起重刀,一刀落下,案板猛地一震,便能听见骨头碎裂的声音,羊腿便可轻松从身上拽下。街边还有卖疏菜的摊位,店主举起他的青菜,甩一甩水,介绍说他的青菜是自家种出的,由于农村家家有菜园,这种菜贩并不受欢迎。但这青菜要比城市里的绿,更加水灵。

街上还有卖各种香料的,辣椒好像是要毁掉人的舌头,闻起来便十分呛鼻。摩托车的两边吊着的铁笼子里装着两只鸡,为过年没有养鸡的人准备。街上农产品种类繁多,一条街都是买年货的人,将这里堵得水泄不通,到处喜气洋洋。

继续向前走,我们看见了卖鱼的人,他们脚下有许多铁盆,盆里装着一些水,一条条十多斤重的鱼,在里面缓缓地移动着,似乎是觉得逃脱不了,便不再挣扎。店主介绍这是鱼塘抽干水捞起的鱼,十分肥美。鱼塘在年前要抽干清理一下,以便第二年使用。他娴熟地举起木棒猛敲鱼头,并掰开鳃盖用剪刀夹出鱼鳃。他又抽出一把小刀,从头到尾刮鳞,亮闪闪的鱼鳞上下翻飞,喷到地面成为一件亮闪闪的衣服。

道路两旁的店铺窗明几净。店铺门前,红色的对联搭在桌上,上面镶着金边,字体刚劲有力,最适合贴在农村高大宽阔的门前。店里还有窗花,“福”字,“鱼”字装饰品,一切都是红的,将一个小店渲染出浓浓的年味。对面的鞭炮摊里,一盘盘红色的鞭炮,吸引着人的眼球。路人换上了鲜艳的新衣。满街充满年味,喜气洋洋。

忽然,一声闷雷吓住了我们。回头一看,后面餐馆前搭着白色灵堂,周边摆满了白色的花圈,隐隐听到低沉的呜咽声。原来那里正在办丧事,棚子下的人表情肃穆,披麻戴孝。仔细打听去世的人是在外出置办年货的路上,因为雪天路滑,坠入沟渠溺水而亡。在这喜庆的时节里也有悲伤。有人将极响的炮丢在垃圾桶里,这是在放丧炮,为了给去世的人送行。

篇4

名著是人类文化最珍贵的记忆。阅读名著,拥抱经典,是中学生提升素养的必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学生要“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课标要求初中阶段学生阅读的名著有:《爱的教育》《伊索寓言》《西游记》《水浒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骆驼祥子》《鲁滨孙漂流记》《格列佛游记》《童年》《朝花夕拾》《名人传》《繁星・春水》等。

[备考指要]

按课标要求,同学们阅读名著,重点要了解故事的内容、主题及有关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近年来,名著阅读考查题的综合性越来越强,题型也越来越丰富新颖。综观近三年各地的中考题。从涉及内容来看,主要考查名著的名称、作者,名著中的主要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以及从作品中得到的启发等。从考查的形式看,除将名著和仿写、对联、读书卡、颁奖词、口语交际等结合起来考查外,还有很多具有开放性、灵活性、综合性的颇具新意的题目。下面就结合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来谈谈应试的一些策略。

一、直接考查人物、情节、作品、作者

1 选择题

例1 (2009江苏南京)下列对名著情节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武松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一步步走向反抗道路。

B 对阿廖沙影响最大的人是外祖母,她经常给阿廖沙讲一些怜悯弱者、歌颂光明的民间故事,

C 样子买第一辆车的钱被孙侦探敲诈走了,第二辆车被大兵抢走了,第三辆车为虎妞办丧事卖掉了。

D 格列佛在小人国里犹如一座大山,一顿饭要吃好几车食物。搬移小人国的人和物,像是摆弄玩具。

2 填空题

例2 (2008浙江衢州)郑屠当不过,讨饶。(甲)喝道:“咄!你是个破落户!若只和俺硬到底,洒家倒饶了你!你如今对俺讨饶,洒家偏不饶你。”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

(1)选段出自文学名著《______》。

(2)文中的(甲)是_______(人名)。小说中,他是一个_______(性格特点)的人。

3 简答题

例3 (2004江苏连云港)“花和尚倒拔垂杨柳”“鲁智深大闹野猪林”是之水浒传》中描写鲁达的两个经典故事,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中的一个故事。

分析:以上这些名著考查题属直接考查。最重要的是必须将规定的名著篇目都认真读完,记住题目、作者、国籍等,熟练掌握名著中的人物及主要情节;其次要审清题干、弄懂题意,选择题一定要看清是选择正确的项还是错误的项,避免无谓失分;填空题要了解填写的是什么内容,特别要注意括号中的提示。不要填写与题目无关的内容;简答题要耐心读好题目,明确答题方向才能“对号入座”,还要组织好语言,做到简洁明了,流畅通顺。

二、结合情节谈阅读名著的体验和感悟

例4 (2004江苏南京)名著往往是“经过时间检验和沉淀”的“磨脑子”的书。请从下列名著中任选一部,简要地写出你熟悉的一个情节,并说说对这一情节的体验和感悟。

名著:《水浒》《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孙漂流记》《童年》《三国演义》

例5 (2009江苏南通)请你对以下名著中任意一部的作者说几句话,谈谈作品某一方面的内容对自己心灵成长所起的作用。(要求:有作者称谓,语言得体,不超过60个字)

《西游记》 《骆驼祥子》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分析:此类试题无标准答案,要回答好,必须对名著有深入的认识和理解,要选择自己熟悉的情节和人物特点谈感想、作评价。另外,所谈感想和体会一定要联系名著中的人物和情节,不能游离于名著内容自由发挥。如果是和作者对话,还要注意语言的文明得体。另外,答题字数也要注意不要超出规定的范围。

三、结合名言、警句评说人物和故事

例6 (2004山西)在公众眼里,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历来被人们所称颂,除杜甫的诗句外,有关他的典故、成语、名言警句以及俗语等还有很多,请列举3个(句、对)。

分析:此类试题一方面考查名著阅读的情况,一方面考查知识的积累和运用。有关诸葛亮的典故,如初出茅庐、火烧新野、借东风、空城计、失街亭、三气周瑜等。有关成语,如“三顾茅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有关名言警句,如“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等等。有关俗语,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

四、结合诗词、对联等概括名著内容

例7 (2006浙江温州)某班要举办一次“文学沙龙”活动,其中有个项目是“读名著,对对于”。现在邀请你参加这个项目的活动。请你根据上联,完成下联。

[参考人物]孔明、悟空、武松、黛玉……

上联:废寝忘食香菱苦学诗,下联:_______。

分析:这道题是典型的对联题,必须在熟悉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对联要求来拟写答案。要做到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似。例如: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赴汤蹈火悟空勇除妖;无畏不惧武松猛打虎;多愁善感黛玉悲葬花。

五、结合句子仿写点评人物、叙述故事

例8 (2007江苏泰州)(1)《格列佛游记》是________ (国家)18世纪前期最优秀的讽刺作家的作品。

(2)请仿照示例,依据《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内容,从所提供的标题中任选一个,用几句话介绍它的情节,并简要写出你的思考(可评价人物,可叙说启发)。

示例:[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鲁提辖赠送银两、打发金氏父女走后,设计教训镇关西,不料三拳竟把镇关西打死了。

[我的思考]鲁提辖是一个扶危济困、嫉恶如仇的人。

备选标题:①了不起的粉刷工②扮一回胆大包天的海盗③快乐的海盗营地

分析:此类试题要求同学们在了解名著内容的基础上,认真分析题目给出的规定句式来答题,所以分析好示例的句式特点特别重要。有的仿写要求比较严格,字数、格式都要准确。

六、结合综合性学习考查阅读评价名著的能力

例9 (2008江苏南京)四川绵竹地震灾区一位受伤学生转院来南京治疗,你和小丽打算前去探望。小丽准备送他一本《繁星・春水》,并在书的扉页写下了一段赠言:这本书会让你看到冰心奶奶所营造的爱的海洋。真爱的伟大、童真的圣洁、自然的美好,会让你微笑着面对未来,快乐生活。

你准备赠送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也在扉页写上一段赠言:________。

[实战演练]

1 (2009江苏苏州)(1)《西游记》中孙悟空偷吃蟠桃、盗饮御酒、窃走仙丹被捉住之后,又发生了哪些事他才被降伏的?

(2)《格列佛游记》中利立浦特小人国有哪两种宫廷游戏?表演游戏的是哪些人?

2 下午放学后,李林同学来到学校图书馆,准备借一本文学名著。面对眼前众多的书,李林不知怎样选择。这时,你走过去热情地向他推荐。请在下列书目中任选一本(部),从作品特点和自己的阅读感受方面来向他介绍。

备选书目:《童年》《水浒》《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格列佛游记》《骆驼样子》

(1)书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品的特点(指作品内容、主题思想、写作手法、人物形象、语言特点等,可任意选取一点作简介):

(3)自己的阅读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某校初三(6)班同学在阅读

反方:我方认为,猪八戒好吃懒做,见识短浅,在取经的路上,意志不坚定,遇到困难就嚷嚷着要散伙。而且他还经常搬弄是非、耍小聪明、说谎,又爱占小便宜,贪恋女色,是一个贪生怕死、自私自利的人。

正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惟一的一本回忆散文集,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请你模仿下面对寿镜吾这一人物的简介,从《朝花夕拾》中另选一人物,作一简单介绍。

篇5

关键词:沂蒙 丧葬礼仪 文化 评价 初探

“孝”道是儒家伦理的核心,孝文化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沂蒙文化对儒家“孝”道观尤其重视。在很多人眼里,丧礼也是衡量子女对父母是否尽孝的一个标准 如孔子认为,“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论语・先进》)荀子也认为,“丧礼者,以生者饰死者也,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也。故如死如生,如亡如存,终始也。”(《荀子・礼论》)按照孔子与荀子的观点,父母活着要对其尽孝,死后需要按照一定的礼仪为其办丧礼。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沂蒙大部分地区丧礼都是严格按照当地流传下来的丧葬习俗进行的。而这种丧俗文化则是围绕“孝敬”和“尊礼”进行的,丧礼程序十分复杂。

一、死者将要逝世时的丧葬习俗

在沂蒙地区老人病笃弥留之际,在家的儿女要日夜侍奉,不离左右,并要给在外的儿女捎话传信,催其速返。儿女在接到消息后,日夜兼程,往回赶。如果见不上,不但老人不会瞑目,就连儿女也是终生遗憾,还会被人们指为不孝。

未咽气之前,家人把将去世之人背到“明屋”。明屋,也称为“堂屋”或“正屋”。这是对古代“寿终正寝”思想的继承,如《仪礼・士丧礼》就曾说:“死于适室,用殓衾”。在给将死之人穿寿衣之前,儿、女儿媳需为死者净身。咽气之前必须把寿衣(俗称“老衣”)穿上。穿戴过程中要呼唤“爹(娘)给你穿衣裳,穿上衣裳再上路”,以示生者对死者的孝顺。

二、死者逝世后的丧葬习俗

首先,全家举哀痛哭。以黄表纸(也叫火纸,称作蒙脸纸)蒙在死者脸上。其次,在死者遗体正对着正门的地方放一张小桌,将死者牌位立在桌上,供上酒菜、茶等,除此之外,在死者庭院里也需放一张桌子,点上香火,摆上菜、酒,立上死者牌位。再次,还要在逝者的头前点上一盏灯,沂蒙人称“指路灯”。《施灯功德经》指出,人死后会进入可怕的黑暗境地,此时有一盏灯的话,则是一种西天之路上的引路明灯,起到超度亡魂的作用。

三、围绕死者的丧葬习俗

泼汤、辞灵、送盘缠、送殡、丧宴、烧七、五七送灵、上坟、请家堂等这些都是死者的丧葬依礼而产生的各个环节。这些环节的进行离不开指客。指客即丧事总管,在笔者走访过程中发现沂蒙地区几乎每个村里都有指客,一般为分为男指客和女指客。以上所有的环节几乎都是在指客的领导和指挥下完成的。指客指挥孝子孝女“尊礼”而行,如果违背即被视为不孝,遭全村人唾骂。

各个环节数出殡最为繁琐。出殡时,儿子抱着死者的牌位,后面跟着死者的亲朋好友,去往土地庙拜别土地爷,进行“拉魂”。“拉魂”完成后,亲朋跪在一个比较宽敞的地方,众男宾客轮流行礼,大礼行路祭等,把牌位放在扎好的“马”上,(男骑马,女骑牛)点燃,预示亡灵乘马而走。举行摔老盆仪式。在棺材的前面,有主事人在死者长子头上绕一圈摔碎,这一特殊的丧仪将摔盆者与死者的关系一举拉近,甚至确立了继承的关系。盆摔碎后,就如一声号令,杠夫迅速起棺,摔盆者扛起引魂幡,驾灵而走。上林入葬。

在各个环节中 “哭丧”,显的尤为重要。它既体现了依礼而行的特点,也透露出死者亲属的悲痛之情。哭丧,顾名思义就是以哭的形式寄托亲人去世的哀思,以唱的形式纪念长辈的生平事迹。哭丧仪式贯穿在丧仪的始终,大的场面多达数次,而出殡时的哭丧仪式是最受重视的。出殡的时候必须有全体后代尤其是男人们唱哭,否则按照民间旧俗就会被视为不孝。另外,哭的音量大小也非常重要,如果哪家死者在黄泉路上没有响彻天地的哭声相伴,便在方圆数十里传为笑柄,其子孙后代也要被人们视为不孝,大逆不道。

在守丧期间,死者的儿子见到村里的老人后都要下跪磕头,俗称为“赔罪”。沂蒙地区的人民认为自己的亲人死去,是因为自己没有好好孝顺的原因,所以见到老人之后都下跪磕头,希望可以减轻自己的罪责。

在丧礼一百天之后,由死者的子女带着酒菜茶纸钱等去坟墓前祭拜死者,俗称烧百日。 “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夫祭者,非物自外至者也,自中出生于心也,心怵而奉之以礼。是故,唯贤者能尽祭之义。” 【1】因此以后每逢春节、清明、家有重大事情(如喜事上“喜坟”)、以及七月十五、十月初一等节日亲人都要来上坟以示孝心。

至此,所有的丧礼仪式全部完成。在此之后的三年,死者的家人过年不得贴对联,贴也只能贴绿色的,不得放鞭炮,门前不放拦门棍,家里有人结婚也不是能贴红对联等等。三年之后才可按照正常情况进行。

四、沂蒙丧葬文化评价

丧葬中的诸多环节是人类一种寄托哀思的外在表现形式。在任何社会,作为一个家庭组织来说,父母内心深处是渴望子女孝敬的,正所谓:“生事爱敬,死事哀戚,生民之本尽矣,死生之义备矣,孝子之事亲终矣。”【2】 丧葬文化本身除了表达对亲人逝去的怀念和哀伤,向社会和下一代传输孝的意识外,还是对亲友精神的抚慰,更是一个地方文化的传承。但是从沂蒙地区的丧葬习俗可以看出,沂蒙老区的丧葬文化十分繁琐,攀比浪费十分严重,甚至出现扰民现象。对于其中的优点我们要继承,而糟粕我们也必须摒弃。

首先,沂蒙丧葬文化中所反映出的孝道、崇礼、感恩思想值得我们继续传承和发扬。丧葬仪式的进行不仅可以增强家庭内部团结、传承中华传统美德,还可以以敬后人,改变社会上不尊老孝老的不良现象,增强尊老爱幼的良好的社会风气等。这些是我们需要继承和发展的。现在社会的忙碌使亲戚的距离越来越远,作为一种仪式的葬礼,平常不联系的人聚在一起,群策群力,在葬礼的过程中,长幼有序,加强了宗族观念,产生了家族凝聚力。同时,在丧葬的过程中,协调矛盾,处理事务,协调关系,并通过以后的上坟等活动增加了血亲之间的融合。并且在仪式中,长辈和晚辈之间,晚辈之间互相认识,确立了人伦关系,对日渐涣散的社会关系是一种改善。因此我们要善于“扬”,取其精华。

其次,丧礼仪式过于繁琐,丧礼过程浪费严重,很多人为博一个孝名和显示自家富裕,讲排场、比富裕,导致了经济负担。准备的棺木、“五七”时所烧的用品、死者衣物的焚烧等则导致了环境污染。丧礼过程中五服之内很多人请假多天参加;中间鼓手奏乐连续几天通宵达旦吹奏,影响了很多人的工作和生活。对于这些铺张浪费、损害公共环境、影响了很多人的工作和生活等陋习,我们也要善于“弃”。改变这些封建陋习,沂蒙老区的丧葬文化才会呈现健康发展的道路。

沂蒙老区的丧葬习俗文化只是我国丧葬文化的一个缩影,它所反映的问题也较具普遍性,通过建立现代丧葬制度、进行民众宣传教育、反对封建迷信、倡导节俭治丧等措施,进一步的改进丧葬文化中与现代化发展不相适应的部分,在保留良好思想的同时摒弃糟粕,我国的丧葬文化才能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礼记 作者: 崔高维 出版社: 辽宁教育出版社

【2】汪受宽,孝经译注・丧亲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者简介:

篇6

一条汉水是画,它描绘着两岸人民多彩的生活,报道着时展的痕迹,呈现出人类文明进步的图景。

天上有天汉,地上有汉水。汉族汉王朝,汉语汉文化,与这条江有着说不清的关系。

可如今,水流不断,江山易改。随着大型水电站的崛起,江畔古老的城镇有的被淹没,有的迁址新建。尽管比旧地气派多了,整齐多了,可那烟火味,陈旧感,土瓦绿苔,生活气息却难以唤回。

这时候,要回观汉水的身影,触摸历史的细节,就得到蜀河古镇。

古镇已经1700年了。

尽管曾经多次整容、修面、瘦身,但它的骨骼依旧很结实。

它的繁盛景象出现在明清时期。

那时,交通靠水运,这里是大码头,从汉口到长安,蜀河镇是中转站。一船一船的洋货从汉口起航,运到这儿上岸,然后骡马队再把货物运到长安去。回航的时候,则是满船的北方土特产。

江边有一条石板街道,沿坡而上,进入西城门,穿过千米长的中街,出东城门,山路蜿蜒伸向秦岭深处。

当时县里最大的骡马队,是商人张舟平的,拥有万只骡马骆驼。每次他们一上路,尾在江边,头已到邻县山阳。铃铛彻夜响,山歌不断唱,比过节还热闹。

我在蜀河镇听到一首名为《城里的大嫂下乡来》的民歌:

城里的大嫂下乡来,

看见了麦子说古怪:

乡下人真呆,

这么好的韭菜咋不割了卖?

城里的大嫂下乡来,

看见了骆驼说古怪:

架子那么大,颈脖子那么长,

两个长在脊梁上。

城里的大嫂下乡来,

看见了小伙说古怪:

头戴红缨帽,脚穿镶边鞋,

这么好的小伙咋能不搂在怀。

我相信,这是一位城里的,偶然来到乡下,看到古镇周边的场景,随口即兴而唱出来的歌声。歌里面有植物、动物、人物、生理气息及内在的感情。

那时节,中街是通道,后街是旅店,有多少青年男女在这儿留宿,又发生了多少隐秘的情事。

一条石板街,叠印着数不清的痕迹。但越磨越光滑,越青亮。石头是古时最耐磨的材料,也是最具灵性的载体。要么,《红楼梦》怎么叫“石头记”呢,那个齐天大圣孙悟空也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

据说地球有磁场,能将发生的场景记录下来,若遇到某种合适的环境,有可能就会重映。

我们期待在某一雨夜,能够邂逅奇迹。假若石板街道是一条长长的磁带,它播放出当时的录音,那该是多么嘈杂混乱、澎湃激越的交响曲啊!

除了脚下的石板街,地面上的建筑,也是人类活动的最好见证。

街头的杨泗庙,是船工们集资修建起来的。当年,庙下的汉江河道里桅杆林立,百帆竞流,纤夫号子震天响,灯火彻夜明。为了保佑航行安全,船工们便把自己信奉敬仰的神杨泗从南方搬到了这儿。每个船队经过,都会上岸来烧香磕头,以祭天灵,以壮我胆,然后继续前行。

杨泗庙是船帮会馆,典型的南方古建筑群落,门上一副对联这样写道:

福德庇洵州,看庙宇巍峨,云飞雨卷岿屹立;

威灵昭汉水,喜梯航顺利,浪静波平任遨游。

这副对联表明了筑庙人的心愿。庙后有朝阳古洞,庙前是历代洪水水文石刻。

杨泗庙中还有一块石碑,刻着清除船霸的告示,可见当年在民间,自有约束的机制。

街中间的黄州馆,是清代黄州客商们修造。外地人把蜀河称为“钱窝”,商人也一窝一窝地集中到这里来。为了沟通信息,相互帮衬,需要有个喝茶议事的地方,黄州人便建起了这个会馆。大院里有唱戏的舞台,聚餐的厢房,为传统的宫殿式建筑。门上的一副对联是:

帝德兴和,想当年楚江声远,万古神功昭日月;

帮历盛极,信此际秦西威镇,千秋俎豆祀馨香。

黄州馆的墙上,有琉璃彩绘、游鱼形的铁钉、镶字的灰色大砖,建筑的细心和精致处处能体现出来。

街尾的清真寺,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它高高居于半山上,依岩就势而雄立。爬上百步石台阶,抬头便见飞檐雕壁的寺门。进入院内,是正方形天井,前面三间对厅,后面是礼拜堂。最神奇的是寺后几棵古檀,浓荫如盖,树下有间小房子,是,从未开过门,也不知里边有什么秘密?

河对面还有三义庙和五指柏。

当年,蜀河镇上有商号,涉及运输、货栈、药材、日杂、旅店等各个行业。春节时点门灯,各号会写出自己的来处,便见江西、广西、湖南、湖北等地名。

邓家帮造船,潘家帮驾船,两股势力斗争了好多年,最后都衰败了。

还有李逢高的船队,最大的达40吨,为安康市的老大。

旬阳县电报局,1910年建于蜀河,德国设备,官印型造房,也是安康市第一家现代通讯设施。

当年“哈德门”烟的广告,印在石墙上,还依稀可见。

由私塾发展起来的城南书院,曾为本地培养了很多人才。

第一辆嘎斯汽车,1954年从船上运到蜀河,于是就修了去双河镇的公路。老墙不语,风尘满面。石头的纹路就是皱折。

其实,最有意思的,还是陕南老民居。

蜀河镇上的几十条小巷里,坐落着百余个小院子。现在已标牌需要保护的就有102户。它们不处在一块大的平地上,而是建在陡起的半坡上,各自为平台。巷道是石台阶,上上下下。你弯腰往上爬,眼看到顶了,拐弯处突然会出现一个院子。进门去,房前一块小平地,房后就靠着岩壁了。还有的前院一个平台,上几步台阶,到后院又是一个平台,递次升高,各呈方正。这样的建筑格局,是因山区坡地所决定的,但也显现了一种生活的技能和方式。

院墙是石块垒起来的,取材于本地,结实而经济。院子里收拾得很干净,大多植有花草,雕着图案的圆石墩上,沁出绿苔,说明日晒雨淋太久了。

老屋里的布置虽然很简陋,但整齐。厨房中光线比较暗,可那些瓢、铲、毛巾、刷子等用具都一一挂在墙壁上,显示出女主人的心细爱美。

年轻人出门闯世界,守院的多是老人。他们都很热情,只要你进去,就会让座端茶。聊起本家的旧事,他们神采奕奕,脸上常常泛出自得之意。一看就是从大世面中过来的,没有小家子的拘泥。

蜀河镇上的老人,多与水上生活有关。他们的祖先,很多是船工、纤夫,从外地来到这儿,娶妻生子,留下不走了。

有一户人家,父亲撑船运货,母亲在船上做饭,兄弟姐妹七人,都在船舱里出生,来到人世间的第一眼看到的是滚滚江水,听到的是船工号子。

蜀河镇的后代,非常依恋这片故土。有些人在外地工作,老房子空着,可以每年只收2000元便宜租给你,但绝不出售,根要留住。

这个藏在秦巴山间的小镇,明清之后,随着公路、铁路的发展,水运终止,逐渐冷落下去。多半个世纪后,又突然为外界所关注。现在,时有探访者出现在街上,但它的生活原态并未受到影响。

有些小镇偏僻冷清,人烟渐少,经过许多修整和宣传,才又热闹起来。而蜀河镇内在的繁华气息似乎从未逝去,根本原因是老居民依然恋巢,视它为福地。

每年正月的元宵节之夜,居民们会自发玩起“疙瘩龙”。红白喜事的酒席宴上,传统的“件”必不可少。

古镇最为骄傲的,是老树和老人。

在蜀河镇漫步,经常能看到千年的皂角树、栎子树、黄檀木……它们随处生发,有些就长在石头缝里,生命力很强。

老树是屹立的路标,老人是移动的品牌。

在黄州馆门前,我遇到了杨柳青老人。她在人世间已经度过了95个春秋,但依然身板硬朗,风姿照人。不高不矮的个头,不胖不瘦的模样;手握白手绢,脚穿绣花鞋;穿戴干净整洁,脸上笑容微露。

镇干部介绍说,这是我们镇上的“老寿星”。

我上前打招呼:“老人家,你年轻时一定是个美女,万人迷。”

老人摇摇头,伸出一个小手指,谦虚地说:“不是啊。你夸奖。”

“听说你常到镇政府去,与干部聊天?

“没事嘛,到处走走。”

“还听说你常打麻将呢。”

“你玩吗?我陪你。”

老人风趣的话语、自信的态度,惹得众人都喜笑颜开。

这时,旁边的街邻告诉我,老人领养的儿子曹贵喜几天前去世了。

可是我们从杨柳青的脸上,一点也看不出悲伤。

提起这事,她说:“喜娃走了,我用自己攒的2万元,给他办了个好好的丧事。”

老人很健谈,你提起个话头,她会告诉你很多。在随意的交谈中,我知道了她过去的生活经历。

杨柳青是个苦命人,从外地嫁到蜀河镇,跟着做木匠的丈夫过日子。自己的亲生儿子,在4岁时患了霍乱病,没有救活。那一年是流行病的大灾难,伤兵成堆睡在地上,没法治。第二年,有个讨饭的年轻妇女,带着3岁的儿子来到蜀河,生活无着,极其困难,她看不下去,就将那孩子领养了。可她50岁时,丈夫也患病离世,此后她便独自带着孩子生活。她女红手艺非常好,缝制衣服,衲绣花鞋,做床单被罩,供不应求,因而除了母子俩吃喝,还能积攒些钱来。如今,养子也走了,她用尽积蓄安葬了孩子,然后继续人生路。

望着杨柳青老人,我不由想起了石缝里那些挺拔的老树。

杨柳青是孤寡老人,现在政府给她生活费,有干部常来照看她。

她说她很满意了。可能她的人生中很少抱怨过生活的曲折吧。一切都是命,一切逆来顺受,总是坚韧不拔,老天也不愿意夺走她的青春。

老人还要去办事,我们就此告别。然后,我特意找到了沈家楼巷9号,那是杨柳青的住处。只见老房子前的院坝上,打扫得干干净净,并且鲜花盈门。楼上的窗口,一只老花猫安静地卧在那儿,不惊不诧地注视着匆匆过往的行人。

在西门外的冻绿碥巷,我看到另一位名叫张达贤的老人,同样九十出头了,拿着笤帚扫院子。发现有人照相,她腿脚麻利地躲进屋里去。

在乾益巷38号,还有一位叫王新发的老人,93岁了,与85岁的妻子生活在一起。虽然视力不太好,但精神头儿不错。

我在蜀河镇上随意行走,仅半天时间,就遇到了三位年逾九十的老人,可见此地长寿的概率不低。

清晨,在蜀河镇上,常会看到有老年人用铝壶从远处提水回来。

这水是从镇外黑沟古井里提来的,他们在家里烧开,然后泡了茶,坐在门口的竹椅上一边晒太阳,一边品茗。

这份悠然自得,让人羡慕。

那个古井可是神泉哩。没通自来水前,全镇人都吃着黑沟古井里的水。那时,竹扁担挑水桶忽悠忽悠来来去去,是每天都上演的风景。

黑沟古井的水从石缝里渗出来,清亮透明,营养丰富。这井很奇怪,天再旱也不受影响,水源不断。前面排队的人舀干了,后面稍等片刻,水又出来了。天再涝不浑不涨,平静如昨。

尽管现在家家都通自来水,但很多人仍然去黑沟古井提水。

古井的水好,这是毫无疑义的。

同时这也是一种习惯,一种需要,一种心态,一种生活节奏。

篇7

语言运用考查的范围很广,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具体来说,主要有正确使用汉字,词语的辨析、选用与修饰,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等方面。笔者综合分析了2009年34个省(区)、市的中考语文试题,对今年中考语言运用考查的新走向作以下概述:

一.加重字词考查力度

汉字书写、语音和字形的辨析,以及成语的运用、词语的辨析等是历年来中考考查不能缺少的“菜谱”之一。而今年的中考,在字词的考查的力度上有所加重,有的省市提升的力度很大,如江西省2009年中考试题: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音完全正确的是()

A.狡黠 追溯(shuò) 一泄千里 忍俊不禁(jīn)

B.狼籍 针砭(biān) 眼花缭乱 锐不可当(dǎng)

C.休憩 挑衅(xìn) 毛骨悚然 气冲斗牛(dǒu)

D.干涸 哽咽(yè) 名符其实 孜孜不倦 (zhi)

2.下列词语运用正确的是()

A.本来藏在叶底下的那盏路灯格外明亮,马路豁然开朗,像拓宽了几尺。

B.我感到一种不可名状的恐惧,一种同亲人隔绝,同大地分离的孤独感由然而生。

C.他仍是教练眼中一个遵规守纪的队员,是山东大学老师眼中一个不耻下问的学生。

D.近日,北京大连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到广大的中西部就业,两地学生已蠢蠢欲动。

试题解读:第1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汉字字音的字形的掌握情况,这些词语均来自课本下的注解,A项中“溯”的读音为sù,“一泄千里”应为“一泻千里”;B项“当”字读音应为“dāng”;D项“孜”的读音应为“zī”。完全正确的是C项。第2题要求考生选出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A、C、D三项都属于成语使用不当,“豁然开朗” 形容由狭窄幽暗一变为宽阔明亮,现在一般用来比喻人们顿时通达领悟。“不耻下问”指不把向学问、地位等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当成可耻的事,而老师的学问、地位明显要高于学生。“蠢蠢欲动”今多比喻邪恶势力伺机作恶破坏,是一个贬义词。正确选项为B。

金手一指:面对加重考查力度的字词,我们平时复习时应进一步强调字词的积累。可采用摘抄法,即将注释下重要的字词进行抄写,以及课本内出现的常用的成语进行释义,整理归类;可用听写法,按册别顺序进行听写,从而夯实字词的字音、字形、字义;可用运用法,即出示一个词语(尤其是成语),运用这个词语造句。

二.选择题型明显增多

在题型设置上出现的一大特点,就是大多数省市语言运用试题中选择题型增多,这一方面是与高考接轨,另一方面选择题属于客观性试题,有利于保证评卷的公正尺度。而选择题型涉及的考点也较广泛,包括字音及字形辨析、词语选用、句子排序、名著阅读等。如2009年江苏省南京市考题:

下列对名著情节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武松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一步步走向反抗道路。

B.对阿廖沙影响最大的人是外祖母,她经常给阿廖沙讲一些怜悯弱者、歌颂光明的民间故事。

C.祥子买第一辆车的钱被孙侦探敲诈走了,第二辆车被大兵抢走了,第三辆车为虎妞办丧事卖掉了。

D.格列佛在小人国里犹如一座大山,一顿饭要吃好几车食物,搬移小人国的人和物,像是摆弄玩具。

试题解读:这一题考查考生的名著阅读积累能力,试题中涉及的名著均是《语文课程标准》推荐阅读的篇目,如果平时不注重阅读名著,对名著内容不熟悉,则无法正确回答这道试题。选项C项的表述中,祥子的遭遇有误,正确应为:第一次,他风里来雨里去,从饭里茶里省,攒了三年,终于买了一辆车,但这车很快就被大兵抢走了。第二次,车还没买上,钱就被孙侦探敲诈去了。第三次,是他和虎妞结婚后用虎妞的钱买的,虽然心里不踏实,但毕竟不用在去车厂赁车了。可是好景不长,虎妞难产而死,祥子又只好把车卖掉去安葬虎妞。答案是C。

金手一指:解答选择题,一靠我们平时积累语文知识形成的积淀,二要掌握解答技巧,我们可采用排除法,如对于选择下列字音字形全对的一项,只要一项中有一处错误,就可将其排除;可采用套用法,如对于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或句子排序的选择题,就可一项项套用,在对比中选择最恰当的一项。

三.热点地域有机结合

紧扣时事热点,突出地域特色的试题历年来备受命题者的青睐。2009年中考,既传承了这一命题经典思路,又进一步发展创新,不少省市的中考命题出现了将两者有机融合在一起的试题,如浙江金华卷: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为了反映经济发展情况,增强企业的信心,我市某报刊特推出“金华经济,难中求进”的系列报道,邀请你参加以下活动。

(1)活动一:报道经济新闻

根据下面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拟写一个新闻标题,不超过12个字。

今年以来,面临国际金融危机加剧并向实体经济蔓延的严峻趋势,我市外贸出口显现积极迹象。据金华海关统计,1至4月份全市实现进出口贸易总额24.6亿美元,其中出口22.8亿美元,进口1.8亿美元。从4月份与3月份的环比数据看,进出口值增长16.44%,其中出口增长15.79%,进口增长23.5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活动二:分析经济形势

请你仔细分析下面表格内容,概括主要信息。

金华市4月份3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形势表

从表中内容看,我市4月份经济发展形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活动三:宣传特色经济

请选择金华各地的名优特产对出下联。

上联:金华火腿名扬天下

下联:________________

篇8

关键词:提高;农村;语文素养

如何在农村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推进当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战略决策中的又一重要因素和层面。语文素养的基本内涵涉及范围较多,由于农村孩子所处的地域环境不同,新课程标准并未对课本作出版本的区分。因此农村学生成长的家庭环境、教育环境及社会环境则成为制约农村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重要因素。笔者就如何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出以下建议,与大家共同交流与学习。

一、该变的要变,不变的要坚持。

该变的主要是我们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创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教学课堂。由于我们对语文学科的本质和内容把握不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学出现了“能力中心论”的偏差。对语文教学认识的不同是影响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积累语文素养的一大因素。农村的教学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是偏向于阅读,识记词语,分析理解课文。要形成语文素养,都是该变的。

不该变的则是体现在语文工具性的一面。农村的初中语文教学都偏向于这一方面,笔者认为这是可取之处。现在承担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任务的多数是没有进入师范学校学习转正的民校教师;初中的是师范毕业生或师专毕业生,这些也是当年农村出去的,基本功不够扎实,也是在教学中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他们能够给学生的就是语文工具性的一面。如汉字的基本笔画、书写顺序、偏旁部首、拼音的读法、常用字的掌握等,这些连语文老师都还正在研究积累,如若就去引导学生研究句子的语法结构、文学常识积累、阅读与写作的方法与技巧,这恐怕就会舍本求末,更加地影响农村孩子的语文素养的培养了。所以培养农村孩子的语文素养更需要农村语文老师把自身语文素养的积累不断深入,在改变理念与方法的同时把不变的加以落实,这是农村学生得到的基本的语文素养的来源。

二、充分应用农村的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农村的许多教学资源就等待我们去发现,挖掘其深厚的文化内涵,能让学生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大多数都来源于农村,作为农村的语文教师,应注重让学生去挖掘发现,从而形成语文素养,传承中华文化。如农村大年初一不能说不吉利的话、不能梳头、拿东西出去、玩刀子、穿新衣服等习俗,我们不能简单的理解为迷信思想,应看作是一种向往,今天看来还有对当时贫困生活的苦楚之情,这样孩子们会倍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清明节祭祀亲人、缅怀先烈,会形成珍爱亲情、坚定信念的品格;还有重阳节的敬老文化、十月初一牛王节的感恩文化等,都是农村特有的文化源泉。

农村还有另一类文化,对于研究中国的礼仪、风俗人情、人文思想也是一笔财富,作为农村教师也得加以重视。这些非常贴近农村孩子。如婚嫁的哭嫁文化,丧事的哭丧、孝歌、散花、祭文、碑文、封包等文化,民间的山歌、花灯戏、莲花落、对联等文化,中国传承悠久的酒文化、划拳、饮茶、坐席等文化,都是农村孩子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语文老师要让学生去挖掘整理,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有一定的增进和激发作用,我们一定不可忽视。

三、运用现代信息渠道,提高农村学生的语文素养

农村的学生与城里孩子的最大区别就是经济贫乏、信息闭塞。八十年代农村人家很少有电视,九十年代很少有电话手机,本世纪初直到现在,农村的电脑也难得普及,就算少数学生家有上网的电脑或手机,也只是用于游戏。指导学生用好这样的设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则需要三思而行。首先要交学生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设备的方法,同时要引导他们得到的是些社会正能量的东西。其次是通过布置作业的形式,让学生有目的、主动地提高。假期可以安排学生看有关名著的电视剧,还可以让学生看汉字书写大赛、成语大赛、古诗词大赛、新闻热点等,了解相应的主持人、播音员、演员等,这不但可以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还能激发学习兴趣,不会在语文素养的展现上空空然,无以致用。

四、综合性学习实践中提高农村学生的语文素养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积极的意义。农村学生与城市里的学生在个性上较内向,学习上表现不积极主动;性格淳朴,对社会复杂性的一面了解甚少;树立的理想信念不远大,没有前瞻性。作为农村的语文教师,就必须把语文课本中的综合性学习落到实处,让学生切身体会,成为综合性学习的主人。但目前综合性学习, “多在课上”,“少在课外”,“几乎不到校外”。如人教版有综合性学习“到民间采风”,多数教师都是在课堂上吹吹风。综合性学习上成不姓“语文”。人教版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教师则开展成“戏曲欣赏”活动。所以农村语文教师应结合农村学生的特点,在综合性学习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之,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是语文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一个恒久而又重大的命题,要致力于全面提高农村初中生的语文素养,作为语文教师,在学习新《课标》所提出的十条提高建议的同时,也得结合农村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在实践中多渠道多思路地探索,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 傅嘉德.初中语文知识手册.苏州大学出版社.2010.5;

篇9

勇挑重担女丈夫

2012年3月,刘慧珍被任命为刚刚成立的椒山初级中学校长。当时,椒山初中刚刚开始筹建,校舍正在兴建,道路泥泞不平,缺少师生活动场地;加上学校位于临洮县开发新区,与城区其他一些学校相比,学校位置相对较偏;教师正在抽调……对这所新学校的前景,好多家长予以质疑、担忧,很不情愿将自己的孩子送到椒山初中来上学。一位家长曾对刘慧珍说道:“我就是不愿将娃娃送到你们学校,看看你们现在的摊子,不知猴年马月才能修好。等到学校修好了,我的娃娃早就毕业了!”

招生前期,调到学校的仅有校长刘慧珍、副校长王维明和于红老师三个人。当时,学校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是新学期的招生。为了完成招生任务,刘慧珍想尽了一切办法,印发了宣传材料,亲自带着其他两名老师走乡串户,散发招生宣传材料。为了不错过每一位前来报名的学生,她与其他两位老师蹲守在报名处,等候学生的到来,中午好多时候回不了家,她就以方便面凑合。就这样,终于招起了10个班的学生。

2012年8月,学校按期开学,各项工作正式运转起来。椒山初中的教师来自不同的学校,思想认识、工作习惯、教学行为不尽一致;出勤方面,个别教师散散漫漫,迟到早退;教学上,有些教师信马由缰、教学效率低下;学校卫生领导天天追,就是搞不干净……

面对刚刚起步、千头万绪、问题成堆的学校工作,面对上级领导的热切期望,面对群众的质疑、担忧,刘慧珍毅然挑起了椒山初中的重担,求真务实、大刀阔斧开展工作。

制订制度严管理

刘慧珍充分认识到,学校没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就无法保证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高效开展。所以,她开展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制订各项管理制度。

制订制度是一项花时间、费精力的细活,仅仅靠正常的上班时间,那是干不出来的,于是,刘慧珍就组织领导班子在晚上、周末加班,有时甚至吃住在学校。为了制订出科学合理的教师考核制度,她组织领导、教师反复研究计算、相互比较。她说:“我们当老师的,干的是良心活。你选择了教育,就选择了奉献与清贫。我们最大的幸福就是自己的价值被别人充分肯定。教师的年终考核、年度评优选先就是对教师一年来工作的充分肯定。在这方面,谁对学校的贡献大,谁的工作开展得好,这优秀就是谁的!我们一定要把考核制度制订好,绝不能亏了认真负责的教师。”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半学期的努力,《椒山初中教职工年度考核办法》《椒山初中课堂教学管理办法》《椒山初中教职工请假制度》等一系列制度结集成册。

制度出来了,可她瘦了大半圈,朋友开玩笑地说:“别人当校长,都是潇潇洒洒,我看你当校长,好像把你卖给了学校,你图个啥?”刘慧珍笑着说:“上级把这么好的学校建起来交到我的手里,我如果不好好工作,那我怎么对得起上级对我的信任,更何况我们干的事情牵扯到千千万万个家庭,学校管不好,耽误了孩子,不就耽误了千千万万个家庭吗?”

在制度实施的过程中,刘慧珍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一切按制度办事,让制度说话,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制度之上杜绝权威”。遇到新问题、新情况,部门领导问她怎么办,她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快把制度制订出来,让制度说话!”

第一年年终考核到了,有好几位老师觉得自己与刘慧珍关系不错,想让她照顾一下,给自己“考核”个优秀。谁知刚把话说完,就让刘慧珍狠狠批评了一通:“这优秀是我说了就算的吗?考核只能靠制度!优秀是用自己的付出、成绩换来的,要想要优秀,自己去努力,我不能亏了那些认真负责的老师!”从那之后,再也没有老师到刘慧珍跟前要优秀了,学校一切评优选先都让老师们心服口服。

在制度执行方面,刘慧珍对教师严格要求,对学校行政领导更是严格要求。她说:“我们当领导的,所有教师都在盯着咱们,如果我们自己都不能遵守制度,那我们还怎么要求别人呢?”

有一次,在督课时发现一位老师上课没有教案,讲课思路混乱、条理不清,她立即组织督课组进行评课,并依照《椒山初中课堂教学管理办法》对该教师进行了严肃处理,还对主管领导在全校教师大会上进行了通报批评。会上,几个领导提出对该教师宽大处理,刘慧珍严肃地说:“在教学上我们对教师宽容,就是对学生的不负责,就是对家长的不负责,也是对教师本人的不负责。不严格处理,我们的教师如何管理?我们的教师如何成长?”受到通报批评的领导觉得冤,刘慧珍便说道:“现在你可能觉得冤枉,但我们冷静想一想,学校出了事,教师出了事,如果我们将所有责任推到教师身上,那全校老师谁会服从你的管理,大家的眼睛都在盯着咱们。”很快,椒山初中所有制度都得到了落实,无论教育教学还是学校管理,均依法办事,按制度执行。

目前,学校各项制度已建立健全并付诸实施,“制度之内人人平等,制度之上杜绝权威”和“制度第一、校长第二”的制度管理思想已经确立。

文化建设求特色

刘慧珍常说:“我们必须要以文化立校,一个学校如果缺少文化的内涵,就犹如人没有灵魂一样”。于是,刘慧珍又开始着手校园文化建设,抓文化、创特色。

椒山初中的命名,是为了纪念明代名臣杨继盛。杨继盛,字仲芳,号椒山,河北容城人,因谏仇鸾开马市,被贬到临洮。在临洮期间开煤矿,修水利,兴教办学,革除时弊,为老百姓办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好事。

为了全力打造椒山初色校园文化,刘慧珍与其他领导一起查阅大量资料,认真学习名校文化建设经验,再三斟酌、反复推敲,最终将杨椒山先生“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坚韧不拔、务实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确立为校园核心文化,并不断内化、细化为椒山初中全体师生的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

刘慧珍在开会时最爱说的话就是:“虽然我们学校是个新学校,但我们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杨椒山先生是我们学校的灵魂,作为椒山人,我们一定要将椒山先生的精神传承、发扬下去。”她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教师做到的,她要求领导首先要做到。她总是到校最早,离校最迟;别人一周听四五节课,她总是听七八节。就是靠这种勇于担当、求真务实的精神,她将椒山初中的重担挑了起来。

为了建设高质量的外显校园文化,无论是《建校石文》的撰写、刻石,木刻对联的悬挂,还是《学生小组综合评价表》《班级风采》色调的选择,事无巨细,刘慧珍都要反复斟酌,直到满意为止。为了设计好《学生优秀习作选》的封面,她更是与设计教师反反复复修改了五六遍,直到对设计方案完全满意为止。

正是她这种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椒山初中的木刻对联、奇石、“大美临洮”摄影作品文化长廊、班级风采、楼道知识带等外显文化实体,才有品位,上档次,受到了外界人士的广泛好评。学校还创作了校歌,创办了“椒山文学社”,编印了《椒山初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100条》《学生优秀习作选》《椒山教研》,而校报《椒山学苑》现已成为师生自我展示的平台和学校对外宣传的窗口。

为了丰富全校师生的文化生活,刘慧珍又带领行政领导、技能组教师讨论研究校园文艺活动方案,经过反复调研讨论,开发出了15个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项目、22个第二课堂活动项目。每到阳光体育大课间和第二课堂活动时,羽毛球疾飞,呼啦圈晃动;毽子翻飞,空竹声声。全校师生满脸喜气,整个校园欢声笑语。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受到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一致肯定。学校先后被评为“定西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临洮县“教育教学目标管理责任书考核先进单位”、“文明单位”、“教育教学先进集体”。刘慧珍也因工作业绩突出,被评为临洮县优秀校长。

教师培训着力抓

刘慧珍充分认识到,一流的学校必须要有一流的教师来支撑。为此,她与学校其他领导达成了共识,一心将打造“一流教师队伍”作为学校一项重要的目标,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校首要工作来抓,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开放办学、送教下乡、假期“充电”黄金周、各级赛课、“青蓝工程”、读书活动等形式和常规赛课、行政督课、常态晒课、半日教研等四大常规抓手,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多渠道为教师成长搭建平台。

对于教师培训,她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学校再怎么穷,也要最大限度挤出资金让老师培训学习,老师水平上去了,我们学校各项工作才有可能上去。”为了给教师争取培训学习的机会,她动用了一切私人关系,四处奔走,多方争取,最终取得了省内名校西北师大二附中领导的大力支持,双方建立起了“手拉手”长期合作交流关系,每学期开展教学研讨交流活动和学生之间的“同吃住、同学习”的体验交流活动。

刘慧珍在兰州学习培训期间,了解到兰州市城关区各学校在举办中心教研组活动的消息,她觉得这是教师学习的极好机会,就先后跑到兰州市城关区教育局和好几家学校联系,一次没有成功,就两次、三次。在她苦口婆心的恳请下,兰州市城关区教育局和相关学校领导终于同意椒山初中参加兰州市城关区中心组教研活动。兰州三中、兰州五中、兰州十一中、兰州十九中、兰州三十五中等省内名校骨干教师都曾来椒山初中开展“同课异构”教学研讨交流活动,椒山初中教师也大批赴兰州参加教学观摩学习活动。

此外,她还积极争取项目,外派教师赴北京、天津、台湾、深圳、广州、南京、西安、河南、山西等地学习培训,教师年均外出培训达200多人次。

为此,临洮县教体局副局长杨少白深有感触地说:“椒山初中在刘慧珍校长的带领下,教师培训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给我们临洮的教师培训工作带来了动力和灵感。”

教学改革美名扬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刘慧珍自担任椒山初中校长至今,始终牢记自己的使命,始终不忘全县人民的期望,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努力将椒山初中打造为一流的陇上名校。

建校之初,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课堂教学问题百出,哪里谈得上高效课堂呢?于是,刘慧珍就大刀阔斧地在全校实施课堂教学改革。

为了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打造高效课堂,刘慧珍与行政领导广泛调研,学习摸索,最终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学案导学“八环节”教学模式,即热身导入、出示目标、自主学习、组织讨论、出示问题、解决问题、点拨提升和达标测评。

对于模式,刘慧珍有她独到的见解:“建立模式是为了统一思想,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如果我们始终停留在模式的层面上,那教学就失去了个性与品位,缺乏创造和内涵。”

为了提升教师教学的水平,刘慧珍要求教务部门组建了行政督课小组,天天督课,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促进了教师研究教材、教法的积极性,教师教学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近两年来,在市、县级以上的各类赛课活动中,先后有15名教师获奖。椒山初中的课堂教学改革提升了教师,也使学校在临洮县乃至定西市出了名,县内外13所学校的领导和教师曾来椒山初中参观学习;2014年8月底,县教体局组织全县500多名学校领导和教师前来椒山初中观摩学习。

关爱师生筑和谐

刘慧珍在业务上对教师严格要求,在生活中对老师十分关心,但凡教师生病、家中有困难,刘慧珍总是热情看望、热心帮助。

2012年10月,韩军老师的母亲过世了,家里人手不够。刘慧珍了解这一情况后,立即来到韩老师家,与其他领导协商成立了治丧委员会,安排学校老师前来帮忙,主动负责处理丧事。事后韩军老师感激地对刘慧珍说:“感谢刘校长,感谢老师们,要不是学校,我不知怎么办才好。”刘慧珍对他说道:“我们是一个大家庭,有困难,大家相互帮一帮,那是应该的。”

篇10

古城平遥地处山西中部,有二千七百多年历史,传为尧之封地,周宣王姬静时(公元前827-前782年)筑城,发展至明清时期,进入鼎盛。平遥保存了较为完整的明清城市布局,民间风俗也延续了明清习俗。平遥的丧葬礼制,自清代一直遵循顺治初年制定的“士庶人丧礼”,发展至今,保存较好,礼制严谨,主体突出“孝”与“礼”的思想。兹选当地丧葬习俗中与孝道思想相关的内容分述如下:

(一)父母亡逝,葬前的准备,以尽挽留之意

1.病笃

在平遥,子女发现父母“病沉”(病入膏肓、无力回天之状况为“病沉”),须设法让父母避开不吉利的日子,如“男怕初一,女怕十五”,“四离”、“四绝”之日(二十四个节气的第一天)。《孝经・丧亲章》中有“为之棺、椁、衣、衾而举之”,丧事中首要的是寿衣、棺木。平遥人顺从父母之意,多在父母生前就备好寿衣,选父母喜欢之。忌:一、动物皮毛、革制品,避“六道轮回”中转为畜生;二、寿衣有扣子,须用带子系结,为后继有人之意;三、用缎子作衣,缎子与“断子”谐音;四、双数件衣,避“重丧”。

“土葬”在平遥沿袭2000多年,棺木是土葬习俗中的主要工具。“活着有副好铺盖,死了有口好棺材”,不少老人生前就置办好了“寿材”,木材质量依贫富而论,材板前厚后薄。旧时平遥棺木“够不够,六尺六”(长度),宽则一尺八寸,也有说“天下棺,七尺三”。无论用何种木材作棺,头、脚部分的挡板(“挡头”)必用柏木,以防穿山甲吃亡人之脑,保父母全身。棺木制造定型后,内置一不倒翁,叫“扳不倒儿”,喻意老人长寿不老松,倒不下去。定型后的寿材要进行漆画,漆用红、棕红、黑色,图为“五蝠(福)捧寿”、“二十四孝图”等,棺头用云饰木主牌位,书有“清故显考×翁讳××之灵柩”,脚头挡头上画:男为蛇盘兔,女为莲花。

平遥人讲究在农历的闰月时节,为父母办置寿衣、寿材,寓意哪年哪月也轮不上用。

2.衣殓

殓,分大殓、小殓。小殓――平遥话“装裹”即为将要死去的亲人穿上寿衣。父母病沉之时,须抢在咽气之前为其换上寿衣,为让寿衣“冲喜”;如在咽气之后才与穿上寿衣,等于让父母赤身赴阴曹地府,大为不孝。衣殓之前,要给亡人沐浴、剃头,让其干净离世。剃头只剃去前额及两鬓头发,谓之“留后”。衣殓毕之,全家老少吊哭于亡人之前,送别亡灵。后由老伴或年长妇人将亡人之枕撕一小口,置于棺下,盼亡人早超生,待出殡之日,火烧于家门外。

3.报丧

衣殓后,孝子成服须先报丧,以“三五麻纸”张贴于家门上,男左女右,家中若夫妇一方早已亡故,左右皆贴,为报丧纸,示亲朋邻里,家中有人去世。最重要的是向“人主”报丧(人主,亡人之主。)男亡报娘舅,女亡报娘家。孝子须头系三角白布,穿鞋要偃后并趿拉着走,亡父偃左,亡母偃右,双亡皆偃。来到人主家,进门双膝跪地,泣报丧情,呈上扯下的孝布(白麻布),叩请人主即去探验,便于入殓。

4.大殓

大殓为“成棺”,即将亡人遗体入棺,做最后的告别。棺木安放之前,由亡者之儿媳或孙媳,将其生前所用陶瓷碗,在棺前摔碎,大哭,曰“摔十病钵”,用孝情感化亡者,求他带走各种疾病,以保全家平安健康。棺木放好后,上铺布单,摆七枚铜钱呈“北斗七星”状(南斗主生,北斗主死),喻为“后背(辈)有钱财”。由长子抬头端,次子抬脚端,尸殓入棺。将亡者生前喜爱之物置入棺中,手中握有少量铜钱之类。亡者身上置桃树一枝,便于途径“恶狗村”时防身。入殓后要钉棺。役人钉棺时,孝属皆跪于棺前说“××躲钉子!”孝属们要吊哭一番,放置“长命灯”于棺上,大殓完成。

5.灵堂丧棚

灵堂丧棚多设于自家堂中,棺木头东脚西放置后,用“避沙珠”(棺前置四扇窗格式的木架,上有彩画玻璃)隔开灵堂,前为祭堂,后放棺木。棺木两头置地面若干谷草,孝子跪哭于头端,孝女、孝妇坐哭于脚端。“避沙珠”前放灵前山,中有纸戏台,为亡者演戏。

6.行魂(烧纸)

传说人死后,进入“六道轮回”之前,先到“望乡台”上,回眸生前的世界,注视子女的孝行。所以在亡人死后的第三天夜里,孝子为首,全体孝属进行行魂礼。约21点时,孝属沿预定的“送殡”路线行进,白纸灯笼领路,孝属各持供香一支,孝子沿途大声哭泣,让亡者感其伤悲。

7.吊祭

亲友吊祭亡人,讲究孝子重孝在身不便送客,亲友寻问是否需要帮忙就寒暄告退了。如出殡日期为第七天或第九天,一定要在第五天停止吊祭,谓之“避孝”。亲友吊丧,门外必有人恭候报之“来客!”院中奏鼓乐,客行香奠祭,孝子孝女跪哭,吊者行四叩首起立,由孝子跪行而出,将哭丧杖横置面前,行二叩首,后为贤孙,次为孝女、孝媳,均要“还礼”。

(二)丧葬的过程,诠释孝悌之心

儒家提倡“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在平遥,葬的过程庄重,讲究。其中,点主和出殡最为重要。

1.点主

《清稗类钞》丧葬类有“因武王载文王木主以伐纣”。点主是给亡故的祖先建立木主,家鬼依木不依墓。平遥人家多有孝子报祠堂人员写入“神则”上(神则为宗祠祀祖图),春节初一到初五,各家供挂神则,家属叩拜,年年如此。

出殡时将神主放入喜轿中,神主盒披黑纱,插柏叶枝,为“神主轿”,随棺木到地头,下葬后神主由孝子抱回端坐轿中,直至家中,为“移魂”。有主,后人便能祭祀祖先,不忘祖本,是儒家孝道中不能忘本的突出体现。

2.出殡

出殡,入土为安之日,多由阴阳先生推定,须从亡日数起,取单日出殡,防“重丧”。若亡者已为耄耄之年且“四世同堂”,可延至第四十九日安葬,便于子孙能更好地尽孝悌之心。

在平遥,为让邻里乡亲知道子女的孝道,出殡当天,家门外摆放一大枝柳树,谓“掩魂杆”,待父母下葬后栽于墓上,以保佑家中香火旺盛。此外,“挂包头,别帔金”之俗,体现丧者福寿双全、儿孙满堂。出殡时,前为孝子白布拉灵,为“拉御车”,后有孝媳孝女“托灵”,以表达对父母的孝心。行至地头,孝属要“辞灵”(对灵柩四叩首)表达父母对其养育之恩。

(三)葬后的祭,以表追忆之情

孝要求“祭则观其敬而时也”。

春节对联的要求:丧祭期中用白纸,丧后当年用浅灰色纸,次年为蓝色纸,三年过后,才可用红纸门联,且要求孝子孝女三年内不能外出拜年。

发二。葬礼结束的第二天上午,孝属要同赴坟地祭叩添土,为“园墓”,不准哭壕,以慰父母在天之灵。

逢七祭。丧日起每七天祭祀一次,五七、尽七(七七)要去坟前,烧纸活。每七日,孝属哭泣,求得阎王对父母亡灵的开恩。祭期依子女数来定,每人顺延一天,以表对父母的恋恋不舍之意。尽七祭要多烧金箔锞子,百纸日祭烧纸制粮斗,寄往冥间,让艰苦生活、奋斗一生的亡者在阴间莫受贫穷之苦。

百纸。丧祭后百日之祭,祭于墓前。不按百天之日计算,依丧者子女数,每人从百日中减去一日,提前祭祀,表达子女迫切祭奠亡故父母之情,是“长尽七,短百纸”习俗中儒家教化的真实体现。

祭祀活动多烧纸活,各种纸活的底面须由孝子、孝女亲自糊,平遥讲究焚烧无底面的纸活等于未烧,实为未尽孝之举。孝属亲自动手做纸活,实为一片孝情,难用钱买。

《孝经・丧亲章》载:“孝子之孝也,哭不,礼无客,言不文,服美不安,闻乐不乐,食旨不甘,此哀戚之情也。”平遥习俗,从父母逝去到丧后的祭,孝女、孝媳多用哭腔诉说父母生前的好,表达父母逝去的伤痛。平遥的丧葬习俗比较完整的体现出儒家“孝子事亲也,……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观其敬而时也”的要求。

孝道流传千百年,渗入中国人的一切生活之中,中国社会彻始彻终皆为孝道所支配。民间习俗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行为习惯的直接体现,渗透到其中的文化思想也延续下来。丧葬习俗作为中国民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体现出来的孝道思想,既有“善事父母”的伦理意识,也有对祖先崇拜、宗法性、人文性的禁忌思想。中国传统丧葬中有重孝道、重血缘、重伦理的突出特征,反映到最根本的仍是一个“孝”字。可以说孝道最初就是由丧葬之礼产生而来。(作者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参考文献:

[1] 论语[M].录于江天一主编《传世藏书》,北京:华艺出版社,1997年10月.

[2] 孝经[M].录于江天一主编《传世藏书》,北京:华艺出版社,1997年10月.

[3] 礼记[M].陈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3月.

[4] 徐珂.清稗类钞[M].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12月.

[5] 王夷典,录疏.平遥县志[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08年1月.

[6] 林安弘.儒家孝道思想研究[M].北京:文津出版社,1992年11月.

[7] 肖群忠.孝与中国文化[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7月.

[8] 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