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宇对联范文
时间:2023-04-04 15:38: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庙宇对联,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烤烟;湿润育苗;断水炼苗;经济性状
中图分类号 $5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2-0052-02
烤烟湿润育苗作为一项先进的育苗技术,所育烟苗具有出苗早、成苗率高、栽后还苗期短、根系发达、生长势强、抗逆性强、先天病害少等优点,能较好地缓解下部叶偏薄的问题,同时易运输、易推广,操作简便,在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等方面成效显著,得到广大烟农的普遍认可。但湿润育苗较漂浮育苗密度减小,单位面积需盘数增加1倍,加上基质配入红泥土,在出苗整齐度、出苗后管理、烟苗质量、减工降本等方面尚存在问题,给实际育苗带来一定影响。该文对育苗管理后期的断水炼苗技术进行研究,旨在筛选适宜的断水炼苗时间,提高烟苗素质,实现高效育苗。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品种
供试品种为云烟87。
1.2 试验设计
按断水炼苗时间不同设5个处理,分别为0、2、4、6、8d,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每处理4盘,每盘100株。炼苗结束后。各处理选取基本一致的烟苗移栽大田,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为48m2。每小区种植烤烟80株。株行距120cmx50cm。
1.3 试验方法
2010年12月2日播种,施纯N127.5kg/hm2,N:P2O5:K2O=1:0.8:2.6,次年1月20日首次剪叶,2月12日成苗,成苗后于2月12日开始对各处理定时断水断肥,2月20日移栽,其他育苗与大田管理技术统一按《龙岩市清香型优质烟栽培技术规范》实施,各农事操作在同一天内完成。
1.4 观测记载
测定移栽当天的烟苗素质,记录生育期与大田农事操作,调查大田病害与栽后20、40d、平顶后脚叶采收前主要农艺性状,分别采烤挂牌上炉,专人分级统计主要经济性状。数据处理采用DPS和Excel软件。
2 结果与分析
2.1 移栽前烟苗素质
各处理烟苗移栽前素质测定结果如表1所示,其中不同处理苗高随断水时间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以不断水处理最高,为9.9cm。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断水与断水2d间苗高差异显著,与断水4d及以上处理差异极显著;断水2d与断水6、8d苗高差异极显著,断水4d与断水8d差异显著,其他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不同处理烟苗茎围随断水时间的增加而下降,以不断水处理最高。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断水与断水4d及以上处理茎围差异极显著;断水2d与断水6、8d茎围差异显著,其他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不同处理烟苗叶色随断水时间的增加变浅,叶尖由直立逐渐表现下垂,叶片由硬变软。
2.2 主要农艺性比较
栽后20、40d及平顶后各处理农艺性状如表2所示,栽后20d除叶数差别不明显外,各处理烟苗株高、茎围、最大叶长和叶宽均比不断水处理有所增加,即断水炼苗能促进栽后烟株早生快发;栽后40d各处理株高、茎围差别不明显,但叶数、最大叶长和叶宽均较不断水处理增加,表明断水处理在团棵后主要促进叶片的分化与生长;平顶后随着断水天数的增加。各处理株高、最大叶宽呈现增加趋势,其他各性状差别不明显。表明断水炼苗最终促进烟株长高,叶片增宽。
2.3 主要经济性状比较
各处理经济性状如表3所示,各处理小区产量随断水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以断水8d最高,为12.57kg,比不断水处理增加1.23kg。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各断水炼苗处理产值均高于不断水处理,以断水6d处理最高,为46361.40元/hm2,比不断水处理增加4919.85元/hm2;其他处理的产值由高到低依次为断水8、4,2d和不断水处理,经方差分析表明,各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各处理上等烟比例以断水6d最高,为64.8%,断水8、2d较低,均低于60.0%。方差分析表明,除断水4、6d处理与其他处理达显著差异外,其余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
3 结论与讨论
(1)湿润育苗成苗后移栽前进行适当的断水、断肥,使烟苗处于半饥饿状态,可有效控制烟苗叶片生长,促进有效根的生长,提高抗逆能力,栽后成活率高。该试验中,移栽后第2天开始接连小雨,对烟苗成活有直接的作用,调查中没有发生补苗情况。
(2)断水炼苗能促进栽后烟株早生快发,断水处理烟苗移栽后前期株高、茎围、最大叶长和叶宽均比不断水处理有所增加;断水处理在团棵期主要促进叶片的分化与生长,各处理叶数、最大叶长和叶宽均较不断水处理增加;断水炼苗最终促进烟株长高,叶片增宽,各处理随着断水天数的增加,株高、最大叶宽呈明显增加趋势。
篇2
关键词: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狂犬病疫苗;暴露后患者伤口愈合;影响
中图分类号:R3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17)14-0100-02
为研究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联合狂犬病疫苗对暴露后患者伤口愈合的影响,笔者于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我中心预防接种门诊选择了接受狂犬病疫苗三级暴露后损伤患者共7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狂犬疫苗与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联合应用组和狂犬疫苗组,各39例。对其进行分组区别治疗,研究成果显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均为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我中心预防接种门诊接受狂犬病疫苗的三级暴露后损伤患者,共78例,按狂犬病暴露后处置患者知情同意书签字分为两组,狂犬疫苗与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联合应用组和狂犬疫苗组,各39例。所有患者均于研究前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狂犬疫苗与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联合应用组男21例,女18例;年龄23~65岁,平均年龄(44.2±3.6)岁。犬咬伤15例,猫咬伤11例,鼠咬伤4例;头部受伤5例,四肢受伤19例,躯干受伤15例。狂犬疫苗组患者中,男20例,女19例;年龄24~66岁,平均年龄(43.3±3.4)岁。犬咬伤16例,猫咬伤10例,鼠咬伤4例;头部受伤6例,四肢受伤18例,躯干受伤15例。排除标准:排除患有免疫缺陷症患者,排除正在采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排除急性发热性疾病患者,排除伤口缝合包扎患者[1]。经过严密细致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中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狂犬疫苗组 39例狂犬疫苗组患者采用狂犬病疫苗进行治疗,对患者伤口进行消毒,然后接种狂犬病疫苗。
1.2.2狂犬疫苗与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联合应用组 39例狂犬疫苗与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联合应用组患者在在狂犬病疫苗外联合采用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S10940014)治疗,采用所需总剂量的50%进行于受伤部位皮下浸润注射,其余50%剂量进行肌内注射。注射剂量:20 IU/kg计算,一次注射。如果所需的总剂量>10 ml,可在1~2 d内分数次注射。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伤口局部反应以及愈合情况:分为显效、有效与无效。显效:患者接受治疗后7 d内伤口局部反应消失。有效:患者接受治疗后14 d内伤口局部反应消失。无效:患者接受治疗后28 d内伤口局部反应依旧存在。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发生率,包括发热、过敏性皮疹等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16.0分析,计量资料取(x±s),组间率对比取t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伤口局部反应以及愈合效果比较
治疗后,狂犬疫苗组显效13例(33.33%),有效19例(48.72%),无效7例(17.95%),总有效率82.05%。狂犬疫苗与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联合应用组显效18例(46.15%),有效20例(51.28%),无效1例(2.56%),总有效率97.44%。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狂犬疫苗与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联合应用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1例发热,1例过敏性皮疹,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例(5.12%),狂犬疫苗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3例发热,5例过敏性皮疹,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例(20.51%),狂犬疫苗与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联合应用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狂犬疫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294,P
3 讨论
狂犬病(rabies)指的是由于人畜共患情况下,人被动物咬伤之后发生感染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又被称作恐水症(hydrophobia)[2]。狂犬病属于可防不可治愈的传染病,病死率100%,因而一直是我国法定传染病死亡率之首[3]。依据WHO等[4]对狂犬病预防原则,暴露后三级损伤的患者应当在接种狂犬病疫苗的同时应用抗狂犬病血清进行治疗,而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联合狂犬病疫苗治疗是当前的主要有效措施[5]。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属于高效价特异性被动免疫球蛋白制剂,联合狂犬病疫苗,在接受疫苗1 w内不会影响免疫效果,并且能够快速中和病毒,防止病毒进一步侵染患者伤口周围神经系统[6],从而延长狂犬病潜伏时间,使得疫苗主动免疫发挥效用能够有足够的时间,除此之外,其还能加快患者暴露伤口的愈合。在本次研究中,与狂犬疫苗组82.05%的有效率对比,狂犬疫苗与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联合应用组患者97.44%的有效率明显较高,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采用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联合狂犬病疫苗治疗动物引起的暴露后损伤患者,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够促进患者的伤口愈合,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将其广泛地推广至临床治疗中。
参考文献:
[1]吴珍红,林勤,林志龙,等.2007年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犬伤门诊病例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共患病学报,2009,25(7):697-698,706.
[2]李姗梅.护理干预对预防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不良反应的影响[J].医药前沿,2016,6(27):252-253.
[3]高玉英,胡莉云,王传凤,等.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的应用与观察[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4):4732-4734.
[4]温婉颜,唐翠英,陈小坚,等.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使用效果[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6,32(5):100-101.
篇3
第二天的中午时分,我在金落河的风雨桥楼上(他现在的住处)见到了他。听说我要来看他,早就为我准备了午饭,在又当卧室又当餐厅的餐桌上摆放着三大碗干炒的红烧鱼、红烧新鲜肉、红烧蜡肉。如此的盛宴,对于他来说是很少有的。我们边吃饭,问他“你知道我名字吗?”,他摇着头,说不知道。于是又痛哭流泪起来,他说“我不道你的名字,但我知道好多年前(实际上就是2009年)你进村采访我后,作了我的宣传,我的名字哪里都晓得了,我还得到了州里的道德模范。我的道德模范是你给我争来的”。短短一餐饭的时间,出现了五次痛哭流泪的场面,我也被他的感动流下了泪水――
石发荣已经跨过了69岁的门槛。开始吃70岁的饭了。
上世纪的80年代初期,他就已经在州煤矿工作了近10年。从那时起,他就开始为村里人做好事做善事,利用回家看望母亲的假期,帮村民从很远的大山深处引来山泉水,出钱、出力、出物资为村里修微型小水电站、碾米设施、防火蓄水池,从村里通往邻居村龙潭村的一条山路,其中有300米的路段是必须要经过溪沟通行的,每缝洪涝季节就被洪水切断了人们的出路。石发荣将300米水路改成旱路,架通了几座便民桥。确保了当地村民的正常通行。位于金落河中心位置的这座风雨桥,从上世纪的80年代到2008年期间,石发荣出钱出力出物资修过三次,从木桥到钢索桥再到现在的预制结构。修了跨,跨了又修。经历了三次洗礼。所以,被人们称为“风雨桥、爱心桥”。在风雨桥的下游,石发荣修建了一处拦河坝,是防水土流失和保护桥墩的。风雨桥的河边,石发荣还建起了娱乐场所,便于村民开展活动。风雨桥附近,石发荣还打造了不少人造景观:指路明的、包公审案、12生肖中的每一种动物。
附近的每一个山头,都有石发荣修建的风雨亭。在风雨桥附近有一座地势险奇的山峰,石发荣在山顶建造了两间只有几平米的住房,在这里一住就是20年。所以,人们都恭称它为“发荣山”。因为石发荣长期居住在这座地势险要的山顶上,引来了不少游客的好奇和前来观光。2009年我慕名而来爬上山顶,认识了石发荣。从此和他结缘。记得那次在这山顶,他给我煮过一碗面条,配料是山泉水、少许植物油、辣椒粉加面条。在我吃完那碗面条的时间里,石发荣一连说了10多次的“对不起”。
发荣山下有一座庙宇,庙宇前面是一片茂密的用材林,这都是石发荣一手栽植和培管成林的。土地庙内有三尊神像,财神、庙神、福神。还有一尊大肚子罗汉像,石发荣指着庙内的那尊罗汉像说,罗汉之所以肚子大,只因为它能听好话,也能听坏话。人生在世要多作好事和善事,做好事就要有诚心,不要为了回报而做,做好事就不要伸张,否则就变质了。土地庙前有一幅石发荣亲手写的对联,横幅是“同济万民”。对联内容为“土能生万物,地能发千祥”。土地庙内的一幅对联横批是:“心诚则灵”。对联为“香烟渺渺敬佛神,焚火一柱通天呈”。
在风雨桥下面的河边,石发荣修建了一座功德碑。很多进金落河观光旅游的游客听说了石发荣热心公益事业几十年的感人故事之后,都要为他捐上几十、上百、甚至200元钱,鼓励他、支持他从事公益活动。对每一位献爱心的当事人,石发荣都会乞求当事人流下姓名。将他们的名字刻上功德碑。
篇4
关键词:对联;提高;兴趣
中图分类号:G2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7—0261—01
对联是中国文人独有的抒感的艺术文体,是我们中华民族所特有的,它对促进社会进步,陶冶思想情操,培育道德修养,启迪人类智慧,调节心理情趣都会起到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重要作用。所以在我们接触的祠堂、庙宇、楼阁、衙署等古建筑群内就常常见到。它不仅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形象、品味、文化特性,而且还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研究价值。
作为古建筑群的讲解员在我们讲解过程中,讲解员完全可以以对联引申出许多话题,将好玩的对联故事、精彩的绝对用来丰富自己的讲解内容,给观众、游客以耳目一新,独具匠心的感觉,提高观众的参观兴趣度,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如联:“定三分、烧博望、出祁山大名不朽;气周瑜、屏司马、擒孟获古今流传”;“收两川、摆八阵、七擒六出、五丈原设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恩三顾;取西蜀、征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按金木土爻之卦,水面偏能用火攻”。上联巧用了一、两、三、四、五、六、七、八、九、十,10个数字;下联灵活运用了东、西、南、北、中,金、木、水、火、土,10个数字,简练地阐述了诸葛亮出茅庐,鞠躬尽瘁辅佐刘备、刘禅父子和他戎马倥偬的战斗一生。合联共计54字,也正好暗喻了诸葛亮活了54岁,真可谓是一副字字珠玑、笔笔传神的一副绝妙对联。
还有挂在“关张殿”前的对联,上联:“师卧龙,友子龙,龙师龙友”;下联:“兄玄德,弟翼德,德兄德弟”。此联以关羽为第一人称的口气,撰写了关羽德高望重,并把个历史故事融入对联中,关羽拜卧龙先生为军师和赵云结下深厚的友谊,“桃园三结义”等历史故事巧妙地得到了反映。上联的“龙”和下联的“德”字既是这副对联的字又是这副对联的颂词。诸葛亮号“卧龙”先生。赵云字“子龙”。关羽拜诸葛亮为“卧龙”先生,与赵云结交为好朋友;我们知道,“龙”是炎黄子孙的图腾,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桃园三结义中,关羽的长兄刘备字玄德,弟弟张飞字翼德。中国有句俗话:“百善孝为先,百行德为首”。所以,我们现在在选拔干部时还提强调要提拔那些“德才”兼备的人才。这副对联重点突出,构思巧妙,语言晓畅,简洁凝练又一语双关,既说明了关羽和这四位人的关系又说明了关羽义薄云天的情义,使人读此联时回味无穷、妙不可言。还有绝妙趣联:“红面关,黑面张,白面子龙,面面护着刘先生;奸心曹,友心瑜,阴心董卓,心心夺取汉江山”。
像悬挂在南阳卧龙岗“三顾祠”门前的对联:“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短短的十个字,对仗简洁工整,语言凝练,概括和总结了诸葛亮一生为兴复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贞思想和他那“未出茅庐已定天下三分”的经天纬地军事才干和安邦定国的政治才能。
作为讲解员在熟知和掌握名联典故外还要掌握和了解我国一些有名的对联奇闻轶事结合自己本单位讲解大纲生动有趣的讲解介绍给观众,提高增强观众的兴趣度。像清郑板桥除了为卧龙岗留下“难得糊涂”碑刻和“兰芝图”外,有关他的一些趣联故事有很多,比如:相传,郑板桥有一天到某寺院,寺院方丈见他衣着俭朴又其貌不扬,就冷冷地说了声“坐”,然后吩咐小和尚上“茶”;一经交谈觉得对方不俗,便改口“敬茶”,“请坐”了;而当得知来着就是大名鼎鼎的郑板桥,再次改口“请上坐”、“敬香茶”……难怪后来方丈恳求郑板桥留下墨宝时,郑板桥兴趣盎然的题写一联:“坐、请坐、请上坐;茶、上茶、上香茶”。
如:清朝北京有个“天然居”酒楼。一次乾隆皇帝路过这家酒楼,称赞楼名的高雅,遂以楼名为题作对联,上联是:“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但下联却苦索不得,因为下联必须符合这样的条件,后五个字是前五字的颠倒,既要语言完整又要平仄协调,还要意境美好,的确困难,他便指令群臣属对。这时纪晓岚则对出下联:“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篇5
除了供渔民礼佛、祭祀的功用外,大多数庙同时也是渔民赶庙会的场所,一般庙前面都设有一大戏台,除了重大节日和菩萨或神生日演庙台戏之外,还有很多不定期的演出。如各行各业为求生意兴隆、保平安、酬神演戏;私家因还愿,出钱请班子演庙戏答谢神灵;务农的、捕鱼的获得了好收成,感谢菩萨保佑,也演戏酬神。如今太平年代,年景又好,庙台戏的演出也更为热闹,只要演庙台戏的消息一传出,“锣鼓响,脚底痒”,附近居民扶老携幼,齐来观赏,看庙台戏不用花钱买票,进出自由,也是渔民的一大乐事。
薛仁贵:渔民海上保护神
我们首先去的是双珠山庙。入得双珠山庙来,里面人群拥挤,有烧香的,有念经的,有叩拜的,还有吃饭的,好不热闹。仰视仔细观看,原来正殿里面供奉的是薛仁贵。我们的导游早在蒲团上虔诚地拜了下去。
征东大将薛仁贵也和这里的渔民或者海洋有关?
仔细阅读庙内刻在石头上的“序言”,原来故事是这样的:据查考260年前雍正年间的一个风暴骤起的夜里,有一艘黄岩钩蟹船,在洋面向着有灯光的奶峙山驶去,发现有一庙宇,渔民入庙焚香祷求,天明则风平浪静,而庙宇全无,于是在奶峙山传说有菩萨显灵之说。多年后,一月色暗淡的晚上,有一过路行人向奶峙山西行,突见一排灯笼灯火辉煌,一白袍将军骑马飞驰而过,一特大灯笼上书“薛”字,于是薛仁贵便成为了后来奶峙山建双珠山庙中供奉的主神,挟其征东威风,做起了渔民的保护神。
王国维:渔民子弟的考试官
在双珠山庙,大人小孩拜庙的特多,一打听,原来是恰逢旁边供奉的文昌殿中考试官过生日(看看日期,是5月21日)。那考试官塑像,比威武大将军薛仁贵的塑像低了许多,身着文官服饰,端坐文昌殿当中,儒雅非凡。
看着一群群渔民妇女在蒲团上排队顶礼膜拜考试官,不由得想起现在城市里父母焦急等待高考的孩子而围在学校门外的境况,虽然做法不一,但心里最深处的想法是一样的,那就是希望孩子能有一个好的未来。
双珠山庙大殿有对联一副:“神明之道保庶民海陆平安,圣贤遗风启弟子文武兼备。”武当然指的是薛仁贵,那文又是谁?我们疑惑着。一老者过来告诉我们说:“考试官,王国维啊!”我们听了愕然,一代大儒王国维声名已经传播到这东海岛上,还成了渔民的考试官,如果他地下有知,不知道作何感想。
王安石:海岛渔民的大恩人
一代名相、改革先锋王安石任鄞县县令期间,曾多次亲赴六横抗旱救灾、解民于危难,六横人为铭记其功绩建有王安石庙保留至今。
“王安石,其实就是我们这里人的救灾救难的菩萨,”我们在巍峨的王安石庙庙堂里面遇到一个年迈但精神矍铄的老妇人,“他几次到六横,问老百姓的疾苦,带领当地人民大力新修水利,疏通河道,修海塘等,消除缺水祸患,年成逐渐好转,群众生活有了改善和安定,能不感谢他吗?我们这儿的渔民为了感谢他,就把他当作菩萨来拜。”语言朴实,但感情真挚。现在的王安石庙是1988年重建的,前后两进各五间二弄。我们走到戏台前,还看见一纸广告,上面写着越剧的名目,大约是刚刚开过庙会吧。
渔民过去在海上,遇到的事故频繁,而政府的帮助,确实给渔民带来极大的好处,渔民记住爱民如子的官员,也是理所当然的了。宁波东钱湖也有王安石庙(现在是王安石纪念馆),可见王安石对宁波、舟山一带的影响,千百年来人们还是记着他。
六横庙宇很多,祭拜也多种多样。如在平安庙你应该拜拜林则徐;张府庙可以拜拜张居正;壮穆庙可以拜拜关羽。另还有东岳宫、天受宫(有“浙东第一功”摩崖石刻)、黄荆寺、金山寺等,值得一提的是东岳宫里面的东岳大帝,在民间祭祀排名的时候,总是在最前面,是六横众神之首。
篇6
重新设计后的苍坡,村中街巷呈八卦形,以鼓盘巷为中心,向东、南、西、北四方开八条路,经村寨的八道门通向村外。为了让“耕读”在村落结构中得到充分体現,首先在村落的东南方建起东、西两方池塘作为“砚台”,以此来压住东甲乙木和南丙丁火。然后,在村中正对村外的笔架山之处,修造了一条长306米、宽2米的笔直“笔街”,让笔架山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笔架”。接着,在“砚台”两旁搁置长4.5米、厚0.5米、宽0.3米、端头打斜的条石作为“墨”,而村四周展开的3000亩(200公顷)平畴作为“纸”。这样,以“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为特色的苍坡村就形成了。
苍坡的南门叫“苍坡溪门”,此门始建于南宋,全部由木料构筑而成,以大斗、小斗、托梁和挑檐建造。六层斗拱没有用一枚钉子,屋顶为重檐悬山式结构,一眼看上去风格很像日本的古建筑。据说此门和日本的“国宝”奈良东大寺的南大门如出一辙,不过那座大门的建造时间比苍坡溪门晚了12年。
穿过苍坡溪门,就能看见一座由五块石板连成的“五龙”桥,也叫“鼎香”桥,隐喻此地人才辈出,藏龙卧虎。站在鼎香桥上,环视四周,左为池塘,右为古庙。远处,笔架山云岚叠翠,树烟袅袅;近端,“笔街”意幽味长,“石墨”沉寂如梦,“砚池”光影迷离,村舍倒映池水中。天光云影中的“文房四宝”,在千年后的今天,依然在吟唱着那首名曰“耕读”的老歌……
右转来到仁济庙,里面其实是苍坡民俗文物展。庙三面环水,远远地望去,如同一只画舫漂浮于池水之中。与其说它是座庙宇,还不如说是一座融庙宇神韵与园林情趣为一体的水榭。苍坡村是李姓聚居之地,从仁济庙侧面一个小门出来便到李氏大宗祠,里面供奉着李氏先祖的彩色画像。宗祠后面是建筑考究的太阴宫,現在是女织展馆,陈列着苍坡的纺织文化。
篇7
关键词:语文教学 对联教学 教学探索
对联教学过去私塾里先生和学生对对子,先生一句,学生一句,你来我往,天南地北,古今中外,风俗人情,眼前之景与心中之情,尽囊其中。这样,既开阔了思路,锻炼了思维,又提升了文化品位,那真是一种文人应该过的日常教学生活。于是我常常感叹现在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失落,缺失了过去文人的那种雅趣。我教的是高职升学班,虽然学生文化基础并不深厚,但是头脑灵活。我认为只要努力引导,学生完全可以把对联对好。于是我进行了大胆而有益的教学探索,收获颇丰。
一、兴趣引导,寓教于乐,渗透对联知识。
1.以春联入手,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对联成为师生的共同话题。我利用新春之际,让学生到农村搜集贴在大门上的春联,于是很多充满新年喜庆和美好愿望的对联被带到了课堂上。如:“创大业一帆风顺,走鸿运心想事成。”横批:“吉星高照。”再如:“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横批:“万象更新。”还有:“九州瑞气迎春到,四海祥云降福来。”横批:“一帆风顺。”我自己也到农村老家用数码相机拍了很多春联,并用多媒体给学生放出来,那大红的纸,那或行或楷的有力的字,使学生又仿佛沉浸在过年的热闹之中。在这同时,师生又是在共同享受春联这种风俗和艺术带来的快乐。当然我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让学生关注春联,让他们知道:对联就在我们身边,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春联是中国独有的春节民俗形式,春联与京剧、昆曲一样堪称国粹,其深邃的寓意、优美的形式是外国文字所无法企及的,但是在现代文化的冲击下,中国人越来越不会做“对子”了,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文化艺术的倒退;春联需要保护和抢救,需要传承,并作为特殊的文化遗产延续下来,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
2.充分利用形式多样的对联故事,激发学生兴趣。有名人早慧的,如:于谦小时,出口惊奇,誉为神童。一日,先生外出,众稚童便嬉戏。先生归,见状欲罚学生,小于谦上前说:“功课都已做完,请先生面考。”先生目睹乱状,见生上窜下跳,桌歪凳斜,便以此为课题曰:“手攀屋柱团团转。”于谦张口便对:“脚踏楼梯步步高。”先生又曰:“三跳跳落地”,于对曰:“一飞飞上天。”先生惊讶,心想于谦将来必成大器,果然,后来于谦成为明代著名的政治家、诗人。
这个简短故事,富有生活情趣,又含有两个对联,这两个对联,不但对仗工整,且寓意极佳。
有民间戏谑的,如:“有个酒汉酒瘾特大,一日不喝也觉难熬,不几年便把家产‘喝’得净光。只得去讨饭。一天深夜,瘾癖大作,便去邻家敲门。邻人不肯启栓,先在门里问话。他们门里门外一问一答,形成了饶有趣味的添字俗语对句:
谁?
我。
何往?
特来。
老兄好,
小弟安。
几时回府?
明日返舍。
去不敢屈留,
来定要叨扰。
灶下无灯无火,
厨中有酒有肴。
为客贪杯断非君子,
做东惜酒亦是小人。
夜已深不可传杯弄盏,
天未明正好行令猜拳。
咚咚咚当当当三更三点,
来来来斟斟斟一口一杯。
瞧,这酒汉的无赖劲多可笑。”[1]P99
学生从这个故事中感受了俗中之雅,而其中正是对联在生活中的妙用。
有名人立志的:“少年年纪虽小,可谈吐不凡,很有抱负。他同学的爷爷何殿甲出了一上联让他对:‘不为列强之奴仆’,想了一下,对出了‘誓做中华之主人’的下联。在天津读中学时,有位同学要东渡日本留学,题赠一联:‘浮舟沧海,立马昆仑。’全联仅8个字,气势磅礴,语出非凡,字里行间表现出未来要干一番大事业的壮志豪情。”[2]P124这个对联故事语言虽简约,但表现内容却很丰富,其弦外之音尤耐寻味。
有人物形象的:同样是描绘笑口常开的弥勒佛,全国各地的寺庙的对联又各不相同:“济南千佛寺:‘笑到几时方合口,坐来无日不开怀。’开封相国寺:‘大肚能容,容天下可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四川灵岩寺:‘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与己何所不容。’”[2]P126这几个对联,既写弥勒佛的外在形象,又写出在笑什么,又为什么笑,以及大肚能容的品质。学生听到这几副对联,弥勒佛形象便宛若在眼前了。
这些对联故事,有名人的,也有民间的;有嘲讽的,也有是笑话的;有庙宇的,也有书院的;有行业的,也有游戏的;有古代的,也有现代的。那妙趣横生的情节,那或雅或俗对联词句,都深深地吸引了学生,这些都让他们体味到,什么是有文化的生活。
3.借对联故事,渗透有关对联的知识。对联的主要特点是:“第一,上下联字数相等。第二,词性相当。第三,平仄相谐。古代汉语中,平声以外的上、去入声均为仄声。这里有三层意思:首先,上下联相同位置节奏点的字平仄要相反(其他位置的字可宽);其次,上联及下联中节奏点上的字平仄要交替出现;其三,上联末字要用仄声,下联末字要用平声。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七字联中,其声律为: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此上联第二、四、六为仄平仄,下联第二、四、六字则相反,上下联中第二四六字的平仄均交替出现,上联末字为仄声,下联末字为平声。”[2]P3
实际上,古音分平、上、去、入四声。普通话中没有入声,平声分化为阴平和阳平,故有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四声。阴平、阳平为今天的平声,上声、去声化为今天的仄声。
让学生对对联,前两项完全可以做到,而第三项则太难了,“汉语的音韵学,向称为‘绝学’。对联的声律讲究,不是高中学生轻易驾驭的”。[4]P238但我不想就此却步,我大胆割舍,降低平仄的要求,只让学生把握其主要的。另现在的对联平仄要求有如下表述:平仄对仗有两条,“一是上下联对应的字逐字、逐词相对,但可以‘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二是上联末字必须是仄声,下联末字必须是平声,这第二点不能通融”。[5]P19也就是说,句中平仄可以通融,可以放宽,但“仄起平收”是必须坚守的原则。据此,我对第三项要求中只让学生做到“仄起平收”,也就是上联最后一字为仄声的三四声,为起句;下联最后一字为平声的一二声(大致以此要求,因为第一、二声当中,仍杂有不少的入声字,要归到仄声里去),为收句的基本要求。在这里,我又给学生介绍了正对、反对和串对的基本形式。
二、重在诵读、积累,因为厚积才能薄发。
让学生诵读古代声律启蒙,进一步加深对对联的感性认识。如:“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对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6]P1“天对地,风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6]P53
课上课下,我也让学生积累了不少的经典名联。如刘海粟的“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郑板桥的“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李苦禅颂竹的“未出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蒲松龄借项羽勾践以自勉的:“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赞颂司马迁的:“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写风景的:“风移竹影有声画,月泻梅花无字诗。”有关于读书做人的:“何必读尽圣贤书,能全孝友便为实学。”“读圣贤书岂独摘句寻章,须将践履工夫尽所人道;处世间事何必市恩掠美,只要本分做去求个天知。”通过诵读与积累,学生的对联知识储备不断增多,对于对联知识就有了逐步的感知能力。
三、学以致用,注重实践,内化能力。
1.以老师为主,逐步推进。在学生有一定的兴趣和基本知识的积累的基础上,我以现成的春联为主,在课下选好上联,让学生课下对,再利用课前的几分钟时间,把学生的对联用投影展示出来,与学生一起评点。如一上联为:“一夜连双岁”,一生以此联想出了:“一拜乐两亲”,一生干脆以俗语入对:“四两拨千斤”,可谓妙对。又一上联:“春风暖大地”,学生对为:“繁星点苍穹”,“彩云饰晴空”,“冬雪兆丰年”。一生则凑成了四季联:“夏雷震长空”,“秋雨爽人间”,“冬雪映新年”。
我结合班级学生多有偏科的特点,出一上联,希望通过对对联来提醒学生,提高对弱科重视,下狠力气补弱。我所出上联为:“狠补弱科,再扬强科,科科均衡共进”,学生的下联涉及各个方面。有学习方面的:“先抓重点,后顾难点,点点并驾齐驱”,“精炼难题,广涉易题,题题全面得分”,“猛抓数学,不忘文学,学学奋勇争先”;有做人方面的:“重视大节,又观小节,节节完美向前”,“先做小事,再做大事,事事竭尽全力”;有争时间方面的:“力拼今日,后享明日,日日稳步俱升”,“狂抓课堂,又争食堂,堂堂分秒必争”;有管理方面的“鞭策男生,鼓励女生,生生努力向前”;有军事方面的:“先打残兵,再克强兵,兵兵全都不留”……
2.从以师为主的师生互动,应逐步过渡到以学生为主的生生互动。我发动学生自己搜集好的上联,让其他同学对。一生找一上联:“船载石头,石重船轻轻载重”,学生对曰:“竹生竹笋,笋新竹旧,旧生新”,“鞭绕利剑,剑刚鞭柔,柔克刚”,“德报怨仇,怨邪德正,正胜邪”,“水激山石,山静水动,动激静”。再如上联为:“几点梅花添逸兴”,学生则直接以诗句和化用诗句:“谁家新燕啄春泥”,“哪处早莺争暖树”。再一联“三春花露酿美酒”,一爱好音乐的学生对以“五韵丝竹奏妙音”,而一关心环保的学生则对以“四季树林吸废尘”,而一爱好美食的同学对以“四喜丸子做佳肴”,此联一出,同学们大笑,为他独特的思路与幽默的风格所吸引。而一生则对了一大串:“四面楚歌去战心”,“五月天空迎夏光”,“六朝旧事随流水”,“七巧仙女织彩云”,“八仙宝物显神通”,“十载寒窗铺前途”,“百家讲坛创辉煌”,“千里之外飘花香”,“万众一心抗非典”。
我本来还担心学生这些对联会难以对出,没想到学生对的超出我的预料。一位女生在周记中写出了自己学对联的切身体会:“我发现自己最近喜欢上了对联,感觉挺有意思,以前我不敢对,总以为那是只有很深学问的人才可以对对联的,对于平庸之辈的我来说,可算是高深莫测的事了。可最近我发现它并不是那么高深,老师给我们讲了关于对联的一些知识,我便尝试着去对,没想到还能对出个样来,对联学习不但提高了我对对联的基本能力,而且还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也激发了我语文学习的兴趣。”学生的周记使我树立了信心,更坚定了我全面展开对联教学并坚持下去的决心。
高三级部要征集一些振奋人心的口号制成横幅,有的同学用了四字排句,而王春萍同学则自成一联:“激情挥汗三百日,潇洒泼墨五月天。”因其充满斗志与突显自信,有幸入选,这说明对联意识已经深入学生的内心,把对联当成了生活中的一种表达形式,这是我盼望已久的。
四、班级管理因为对联的引入变得更加理性。
以前班级出现一些不良现象,自己往往很心急,不假思索地批评学生,往往伤到学生自尊,效果也不怎么好。
一天,班里一个爱看魔幻武侠小说的学生被我抓着“现行”,我突发奇想,何不借对联来处理这件事。于是我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之下在黑板上出了一下联“看闲书误己误班误家国”,在班内征集上联。很快,一学生针对我常在班内给学生讲《论语》、《老子》等的实际情况,写出了上联:“读经典论古论今论中外”,对仗工整,既从正面给该生指明了方向,又是对我在班内倡议读经典的有力支持,且帮助我很好地教育了这个学生,事后看闲书的同学下决心不再看闲书了,且主动要求作为“闲书监督员”,一直自律,坚持得很好。
又一日,有四个男生上早操迟到,在语文课上,我随口出了一上联戏谑:“四个懒虫睡大觉”,马上有一学生对出:“一位‘老板’查早操”,又有一学生随后对出:“一只老鹰抓小鸡”,引得我和学生们的一阵大笑,还有一生则以诗句:“一行白鹭上青天”。这样,我没有一句直接批评的话,但迟到这个现象却引起了同学们的注意。
没有想到,对联学习的尝试,还带来了我班级工作方式的转变,也许就是对联的出对,才让我三思而后行,少了一些简单与粗暴的批评,多了一些含蓄沉稳与耐心,这真是个意外的收获。
在对联教学中,学生养成了“搜联―记联―学联―用联―写联”的好习惯,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学生们从对联中汲取到了更多人生智慧,文学底蕴不断丰厚,文学素养不断提高。对联,是语文教学重要而独特的宝贵资源,我们应该以新的视角全面观照它,鉴赏它,传承它,光大它,使对联在现代语文教学中受到更合理的重视,并占据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巴城.中国对联故事总集(卷一).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2.
[2]巴城.中国对联故事总集(卷四).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2.
[3]朱恪超,李文朗,梁红,张豪.中国对联库.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0.
[4]薛金星.语文知识手册(高中).北京: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2005.
篇8
就北京地区来说,从腊月初八家家户户要泡腊八醋(蒜),就开始有了“年味”。民谣讲:“老太太别心烦,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有一首歌谣唱道:“糖瓜祭灶,新年来到,丫头要花,小子要炮……”。从这一天开始,北京人更加忙活了,要祭灶,扫房子,蒸馒头,置办年货,贴“福”字,贴年画,剪窗花,贴对联。贴门神,贴挂钱,一直忙活到除夕,开始过大年。
北京人总是把“福”倒着贴在门里、衣柜、水缸上,寓意着福到了。贴春联也有许多讲究,一般百姓家贴红色春联,门楣上贴“横批”,内廷、王公府第,一律用白宣纸镶红边;守制者(有父、母丧者)则要用蓝纸;庙宇用黄纸。春联最早始于五代时的后蜀。据说当年蜀太子在本宫门上提写“天垂余庆、地接长春。”八个大字,这就是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北京人在屋内廷贴上“抬头见喜”,屋外贴上“出门见喜”,院内贴“全院生辉”等春条。
过去大多数老北京人家都供有佛龛或神像,到了年三十最讲究的要摆上九堂大供;有成堂的蜜供,成堂的套饼、花糕的面鲜,成堂的水果、成堂的干果、花糕大小八件,年糕年饭,素饺子(或蒸食),素炒菜(或炸食)。家境不好的也要摆三堂或五堂供品。北京人过年讲得就是吃喝玩乐,以吃为主。这些供品实际上也是为人准备的。
北京人除夕晚上的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全年最丰盛的一次晚餐。除夕的年嬉饭要荤素一起上。有冷荤、大件和清口菜。冷荤有冷炖猪、羊肉、冷炖鸡、鸭。大件有:红烧肉、扣肉、米粉肉、红白丸子,四喜丸子。清口菜一般都是豆腐、青菜、罗十、咸菜佛手等。主食多以荤素睡觉为主。
北京人除夕和正月初一都要吃饺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还总是把饺子包成元宝形,在饺子中放进糖、铜钱、花生、枣、栗子等。如吃到糖的,意味着日后生活甜蜜;吃到铜钱意味着有钱花;吃到花生意味着长寿,因花生又名长生果,吃到枣和栗子的意味着早立子……
篇9
关键词:高密;扑灰年画;工艺
中图分类号:J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8-0146-01
高密扑灰年画是世界独特的画种,被誉为“世界一绝”,在画坛上被称为“民间写意画”。制作高密扑灰年画的艺人打好腹稿以后,用柳木炭条起线稿,再用画纸在线稿上扑抹复印,一稿可扑数张,因有这一招,便又“扑灰”之名。扑灰起稿之后,再加手绘,经“大涮狂涂”、“细心巧画”,“描子勾拉”、“粉脸”、“涮手”、“赋彩”、“开眉眼”、“勾线”、“涮花”、“磕盐菜花”、“描金”、“涂明油”一整套工序,才能画出一张漂亮的画来。
一、扑灰年画
(一)起源的观点
扑灰年画相传起源于明朝初年,在发展过程中曾受天津杨柳青、潍坊杨家埠及青岛平度年华的影响。距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它的创始者,据传是高密北乡公婆庙村的王姓人家,他的名字已无资料可查,只能凭借民间的一些传闻,来推知他的情况。最初,他们为了生计,便临摹一些文人画及庙宇壁画拿到市场上去卖,慢慢地,他们便以文人画及庙宇壁画为基础,对其进行了借鉴、创新,从而产生了最里的扑灰年画。初期的扑灰年画大都是以神象、墨屏花卉为主。到明代中叶,"墨屏花卉"已销行于市从清代乾隆到咸丰年间(1736--1860)是高密扑灰年画发展的成熟期。乾隆十五年,公婆庙王氏开收徒之先河,收本村张氏的四个儿子为徒学画(据公婆张氏家谱 记载)。后因生活所迫,张氏四弟便仿学师傅,作墨屏花卉画于街市变卖,以补农田歉收的不足。这样作的结果,大大体现了扑灰年画的商品性质,扩大了它的行销范围及其在人们中间的影响,从而促进了高密民间年画的兴起与传播。到乾隆末期,三人艺满归里,公开办作坊,收徒弟,以比师傅更大的派开起了画店。
(二)扑灰年画的工艺特点
早期的扑灰年画以水墨为主,从清代道光年间逐步发展为以色代墨,并趋向艳丽。起初扑灰年画的题材是灶王、财神。后来,逐渐转到用于布置美化房间的各种年画。内容也大多围绕中国的传统习俗。对中老年,大多是福寿有余、孝道为先之类。表现福寿有余的年画,画面上有手拄龙头拐杖、手捧大寿桃、脚踏祥云或骑仙鹿的老寿星,并有古松、仙鹤相衬,两边配以对联:寿比南山松不老,福如东海水长流。表现孝道的年画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二十四孝图”,曾在高密民间风靡一时。“刷刷刷,一溜栽花。大笔狂涂,描子勾拉。细心粉脸,眉眼巧画。待要好看,咸菜磕花。”这首顺口溜,既说明了高密扑灰年画的风格特点,也道出了它的制作手段。"刷刷刷"自然是指扑灰年画创作的速度。民间画师为了追求效率,也为了销售的需要,在作画时恣意挥洒、不加雕琢的风格就表现出来了。“大笔狂涂,描子勾拉”是指扑灰年画的笔法。“大笔狂涂”是“意”的体现,“描子勾拉”是“工”的写照。
(三)制作流程
1、烧炭条2、起稿3、画灰4、打壳子5、扑灰6、落墨(也叫勾线)7、扫灰8、粉脸、粉手9、开脸10、熏脸11、涮脸、涮手12立眼13、乌眼14、开眉眼15、点嘴16、丝头发、耙头发17、上色18、涮道(染道)19、涮花、点叶撇草20、描粉21、画金22、磕花23、罩明油24、耙胡须、丝胡须25、刷边、裁边26、提款成画。
二、扑灰年画的传承保护形式
(一)扑灰年画的传承保护目前主要存在两种形式
即社会性传承保护与家族式传承保护。社会性传承保护主要通过以高密市委、市政府为主体的各级政府职能部门联合进行,与各高等院校的扑灰年画课题研究性传承同步进行。家族式传承保护主要采用原生态生产性传承,并通过传承人趋于自身利益的自觉保护意识在传承过程中的延伸来完成。
(二)扑灰年画存在的问题和现状
自清王朝末年,即光绪年间开始,就已经无可奈何地进入"更年期",出现衰老的征兆了。二十世纪初虽有一度知名度兴盛,但那只是印刷销售上的繁荣,而在题材内容,艺术特点上却是陈陈相因失去了创新和活力。时至今日,扑灰年画技艺在高密地区的传承已是后继无人。作为一个独特的年画品种,反映了社会文化和风土人情,保存了中国民间绘画的传统技能,有必要对之进行抢救和挖掘。
参考文献:
篇10
大禹陵本身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古典风格建筑群,占地达40多亩,景区由禹陵、禹庙、禹祠三大部分组成。禹陵面临禹池,前有石构牌坊,过百米甬道,有“大禹陵”碑亭,字体敦厚隽永,为明嘉靖年间绍兴知府南大吉楷书并勒石,豪放而雄浑,有顶天立地之气概。漆以朱红,耀眼夺目。碑前的两棵百年盘槐,夏天碧绿葱茏,冬则虬枝如铁。禹庙在禹陵的东北面,坐北朝南,是一处宫殿式建筑,始建于南朝梁初,历代屡建屡毁。现在看到的大殿建筑系1934年重建,其他部分大多是清代重建,保留明代建筑规模和清代建筑风格。禹祠是夏王朝第六代君王少康封其庶子无余赴此守护大禹陵时创建,是定居在禹陵的姒姓宗族祭祀、供奉大禹的宗祠。禹祠内陈列着《大禹治水》、《稽功封赏》砖雕,大禹塑像等,众多的遗迹照片和《姒氏世谱》及记载历代祭禹情况的《祀禹录》。
其中轴线建筑自南而北依次为:照壁、岣嵝碑亭、午门、拜厅、大殿,建筑依山势而逐渐升高。大殿为重檐歇山造,巍然耸立,殿背龙吻鸱尾直刺云天,背面“地平天成”四字为清康熙题跋。殿内有大禹塑像高5.8米,殿前左右两庑分设东汉太守马臻、明代知府汤绍恩治水功绩展览,雍容大度,光彩照人。像前楹柱上书“江淮河汉思明德,精一危微见道心”的对联。大殿之东小丘上有“窆石”,石上有汉唐以来的众多铭文。
经历各个朝代的整修扩建,大禹陵至今已成为江南地区著名的风景名胜之地,会稽山麓茂密的树林,沿陵道进入即可见一片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依山而立,气势非凡,显示出一派帝王陵园所特有的气概。抬眼即见牌坊上“大禹陵”三个苍劲大字,道边亭柱上及牌坊门楼到处都可见历代的名人题词,石刻墨迹似乎还散发着悠悠的沉思。走在青石板铺就的神道,两旁陈列着12对神兽,过禹贡桥、青石棂星门,拾级而上,便到达“大禹陵”碑亭,两旁翠柏葱郁,着由整块石头雕塑的熊、野猪、三足鳖、九尾狐、应龙等石刻神兽形态各异的分列神道两侧,守卫着陵园,也迎来送往着拜偈的游客。
大禹陵就是古代治水英雄大禹的葬地,夏禹是上古时代一位伟大的治水英雄,是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开国之君,被后人尊为“立国之祖”。 绍兴还是大禹那时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至今还留有一些遗迹可寻。“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诸如此类的传说故事至今还激励着人们,历朝各代的子民为了纪念他修建了大禹庙,禹祠,牌坊,众多的雕塑,碑帖颂扬了大禹精神及其丰功伟绩。大禹陵已成为历代皇帝或委派的大臣瞻仰祭拜的重要场所。陵区内所有设立的宗庙殿宇都围绕着大禹的功绩,后人为了纪念大禹而留下宝贵的物质遗迹,整个景区黯然是一座庞大的纪念馆,透着远古的幽思,无不对大禹的精神所感染。
进入陵园,午门前有岣嵝亭,高近4米,刻77字,内容为歌颂大禹治水之功,字体奇古,碑文传为夏禹治水时所刻 。庙东侧有石亭,中设略呈圆椎状的石一块。石高2米,顶端有圆孔,传为禹下葬时所用。石上刻有古隶,又有宋元题刻。庙周群山逶迤,苍翠绕合,庙宇高瓦飞檐,红墙四围,气象庄严。
走在陵园的每个地方随处都可见到为纪念大禹而设立的各种石刻画像,其庄严宏伟不得不对大禹肃然起敬,为历史上有这样的一位民族英雄而敬仰。大禹在绍兴的治水经过大致的展示在游客眼前。禹庙是历史上最悠久的祭祀、供奉大禹的庙宇,据说始建于禹的儿子启。整个庙宇顺山势而逐步升高,房舍高低错落有致,雄伟而壮观,预示着民众对大禹的敬仰。殿宇内的斗拱,梁柱上的绘画质朴而自然,构图精细,人物场景清晰,从照壁,拜厅,大殿依次进入,映入眼帘的都是大禹在各阶段的事迹,大致可了解治水的艰难历程。
大禹治水是一项创举,原来以堵治水的方式无法解决水患,更加助长了洪水的毁坏力,使生命财产蒙受更大的损失,大禹遍察民情,结合地理特点,观察洪水走向,制定了以改堵为疏的方法,终于治水成功,解决了历年来的水患难题。“大禹治水,八年于外,三过家门而不入”,神州大地遍布了大禹治水的足迹,“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安葬在会稽山麓,就是现在的大禹陵。经过数千年的修缮整补,现在的陵园更加恢弘雄壮,一派庄严肃穆,帝王及历代名人的题词颂扬更是使景区具有了文化的底蕴。
沿着蜿蜒的山道逐级登山,周围树木葱郁,浓密的森林覆盖整个山体,抬眼望去山顶大禹的铜像屹立于山巅,镇守着一方的平安。在走近铜像边缘,油然而生一股敬意,为这位伟人的历史功绩感到中华民族的力量。大禹铜像高21米,手持木梠,脚踏巨舟,雄伟的身躯屹立在石帆山顶,一幅躬身劳作的形象。铜像坐南朝北,深邃的目光俯视着中华大地,还象当年那样巡视着这片热土,心系民众的疾苦。站在山顶,极目眺望,群山连绵,绿浪翻腾,山下陵园景区殿宇房舍依山错落有序,碧绿的河水环绕,更显澄明清澈,极尽幽思之感。
相关文章
精品范文
1庙宇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