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毕业感言范文

时间:2023-03-27 04:10: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研究生毕业感言,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研究生毕业感言

篇1

三年前,刚刚大学毕业的我,一脚迈进了社会学殿堂。刚进来的时候,懵懵懂懂,所知甚少,但幸运的是,我遇到了一位好导师。老师不仅是我的授业恩师,也是我的生活向导。学业上,老师对我谆谆教诲、耳提面命;生活上,老师对我关爱有加、关心备至。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刚进学校的时候,由于经济困难,没有电脑。老师得知我的境况后,想方设法,千方百计为我争取了一台电脑,这才使我真正拥有了自己的电脑,并用这台电脑完成了学业。

三年中,我学到了许多专业知识,当然,这都离不开社会学系所有老师的培养和教育。三年中,他们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系主任老师思维敏捷、视野开阔、学术渊博;屈老师侃侃而谈、见解独到;朱老师塌塌实实、与人和善这一切,都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三年里,我还学会了如何做人,学会了和老师、同学、朋友和谐相处,学会了勇敢面对困难,敢于承担责任。如果说,三年前,大学毕业的我已经长大了。那么,三年后的我,开始慢慢成熟了。不经意的三年时间,我经历许多,忘不了第一次发放问卷时的战战兢兢;忘不了第一次发表文章时的万分欣喜;忘不了外出调研所经历的酸、甜、苦、辣;忘不了同学友情的万分宝贵这所有的一切,都将是我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在此,感谢生活,使我成熟;感谢挫折,使我坚强。

现在,我手中所拿着这本毕业论文,可以说,她就是我三年学习的总结报告。在这里,我不得不承认她同时也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为了这篇论文,老师给了我大量有益的指导和帮助,其他老师给了我有益的启示。而在论文的最后阶段,校报老师作了大量的编校工作,既让我汗颜万分,又让我万分感动。在此,向四位老师一并致谢。另外,调研过程中,曾得到市民政局副局长无微不至的关照和劳保局科长提供的大量信息,感谢他们。还有,不能忽视的是接受此次调研的184名农民工,他们为此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此,我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篇2

[关键词]择业效能感就业压力专科毕业生

[作者简介]袁锦芳(1967-),女,河北任丘人,沧州师范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应用心理学。(河北沧州061001)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0-0088-02

择业效能感是指个体对于自己实施和坚持与择业相关行为的能力的信念。1981年Betz和Hackett将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应用于职业心理学和职业咨询,形成了职业自我效能感的研究领域。择业自我效能感在职业选择行为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在某种意义上,择业自我效能感比实际从事某一职业能力更为重要。择业自我效能感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个体职业选择的范围和对职业的态度。低择业自我效能感会试图回避认为自己没有能力从事职业,而高择业自我效能感更愿意努力探索,获取职业相关信息,职业选择范围更广。

2010年4月新浪网推出了“2010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问卷”调查,调查发现2010年的大学生就业压力表现出以下几个主要特点:可接受零月薪的人群比例较2009年有了大幅度的上升(从1.3%上升到1.8%);更多的人把就业压力归咎于外部因素(如社会、学校、家庭等),而淡化内部因素(个人)的影响;总体人群2010年的就业压力感受明显低于2009年,压力的大小可以用“适中”来描述。

专科院校排在高等教育行列的末端,专科生的入学分数比本科生低近200分,高考总分为750分,如果将其折合成通用的百分制,那么录取分数线每科平均五十分左右,没有达到及格水平。相对于本科、研究生来说,文化课水平越来越低的专科生就业压力如何?专科毕业生择业效能感如何?专科生择业效能感与就业压力存在怎样的关系?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试图对以上问题进行探讨,希望能对专科毕业生的就业、择业工作提供参考。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采用《大学毕业班学生就业压力问卷》和自编《专科毕业生择业效能感调查问卷》对沧州师范学院2011届专科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65份,其中,男生170人,女生295人;独生子女97人,非独生子女368人;来自农村的337人,来自城市的127人;师范生310人,非师范生155人。

二、结果分析

(一)择业效能感分析

1.盲目乐观的择业观。专科毕业生择业效能感调查问卷由自我认知、职业信息、职业行为、择业信心四个因子构成,通过调查发现专科毕业生择业效能感较高,尤其是自我认知和择业信心两个变量,说明专科毕业生有较高的自我认知,对择业充满信心与期待,此研究结果与刘晓燕的研究一致。这种结果的形成可能与专科毕业生的错误意识与观念、缺乏择业实践经验有关。尽管现在的大学教育已经完成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但大学作为精英教育的观念已深入人心,上完大学后从事一份待遇优厚、较为稳定的工作被人们看做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有些大学生自身也确实认为自己不同于甚至是高于普通群体,有一种难以名状的优越感,这种优越感使他们形成一种过于自信和自负的心理,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正确择业。班杜拉指出,自我效能感主要受以下四种因素的影响:直接经验、替代性经验、他人的言语劝说以及当时的生理心理。实践的成败经验是指个体对自己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水平的感知,是个体获得自我效能感的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专科毕业生择业前缺乏实践活动经验,大多数人还没有真正参加过应聘活动,没有求职受挫的经历,所以目前还存在盲目乐观的心理。

2.择业效能感的性别差异。专科毕业生择业效能感的自我认知、择业信心及择业效能感总分存在性别差异,男生的自我认知、择业信心及择业效能感总分高于女生。这与国内学者殷雷对择业效能感不同性别样本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符合我国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大学生就业难,女大学生就业更难。由于一些工作对身体状况的特殊要求、用人单位的偏见、社会历史等原因造成了女大学生就业的心理负担,择业的自信心不足。在我国,长期以来在人们头脑中已形成了男性更适合从事专业技术方面的工作,女性更适合从事服务行业的工作的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刻板印象是“一种涉及知觉者的关于某个人类群体的知识,观念与预期的认知结构”。)在对待职业的态度和评价上人们更尊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而相对轻视服务行业的人员。大学生在进行社会认知时受到刻板印象的影响,女生更为明显。她们对同性的成功常持怀疑、轻视甚至否定的态度,对异性的成功则抱积极、欣赏、尊重的态度。这种内隐刻板印象会直接影响到她们的职业定位、价值取向、职业生涯期望值等,她们会更习惯于将自己定位于弱者、追随者,不敢积极争取,不愿参与激烈的竞争。这可能是造成女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的主观因素。

3.择业效能感的地域差异。不同来源的毕业生择业效能感的职业信息变量存在差异,来自农村的毕业生更注意搜集就业的相关信息。在农村,教育投资对农民来说是沉重的负担,很多农村家庭为了使孩子能够通过高等教育来脱离社会底层,宁愿倾其所有供孩子读书,并把自己的养老都交给毕业后的孩子。因此,农村大学生期望从社会中求得一份比较好的职业来收回教育投资,偿还债务,赡养父母以及为自己将来打算。在就业竞争中,城市学生的父母利用自己在社会中所占有的优势资源为学生就业铺路,而农村大学生的家长却无能为力。北京大学“高等教育规模扩展与毕业生就业”课题组针对200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问卷调查中发现,家庭背景越好,毕业后的工作落实率和起薪率就越高。北大教育经济与管理系副主任岳昌君博士也在调查研究中发现,父母学历高,职业越好,其子女在就业和教育上更有利。农村大学生的父母都是农民,属于社会分层中的最低层,资源占有量极少,在孩子就业方面帮不上忙,只有靠学生自己的努力了。所以,来自农村的毕业生求职心切,他们更注意搜集就业的相关信息。

(二)压力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专科毕业生就业压力的主观体验最明显,有近一半的学生已切实感到沉重的就业压力;35%的学生产生了烦躁、焦虑、抑郁、挫折感等负性情绪表现,不同程度地出现头疼、食欲下降、失眠等生理反应;19%的毕业生表示就业压力已经影响到了他们的日常生活。专科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较大,这与“2010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问卷”的调查结果不一致。高校连年扩招,导致在校生规模逐年扩大,而社会就业岗位的增长远不及毕业生数量的增加,这一结构性矛盾造成就业环境日益严峻。高校的扩招,使越来越多的学子接受了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由“精英化”走向“大众化”,更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进入普通劳动者行列,但在转轨过程中,部分学生的就业标准以及社会对人才的评价还没有实现真正的“大众化”转型。相当多的毕业生对形势认识不清,不能正确认识自我,合理定位,就业观念陈旧。另外,近年来出现的高校高收费,客观上抬高了大学生及其家长对就业的期望值。在农村,有种说法是“一个高中生拖累一个家庭,一个大学生拖垮一个家庭”,农家子弟上大学投资很大,几年大学读下来,有的家庭会陷入贫困状态,所以,大学毕业找个好工作,急于摆脱贫困,争取改变命运是农村大学生共同的期望。背负着全家人的希望,选择就业必定会形成巨大的心理压力。

(三)专科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与择业效能感之间的关系分析

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就业压力与择业效能感呈显著的负相关,择业效能感低的人就业压力大。回归结果表明,择业效能感对就业压力有预测作用,这表明可以通过调整专科毕业生的择业效能感来缓解就业压力。

三、建议

(一)生涯规划,准确定位

学校要通过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和“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就业指导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和价值观。首先,加强正确的职业观教育,帮助广大毕业生做好择业前的心理准备、树立正确的择业心态,提高就业竞争力。其次,加强职业生涯职业规划教育,帮助毕业生客观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行为风格、职业价值观、个性特征,准确进行职业定位。

(二)调整观念,重新认知

伴随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高等教育的职能也随之发生了变化。高等教育是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的教育,为将来的就业提供知识和技能的准备,而不是给了上大学的机会,就一定要同时配给一个就业岗位,“学历等于就业”的时代已不复存在了。大学生经过多年的学习,个人的素质、学位都比较高了,但文凭只能代表自己之前的表现与学习能力,并不能代表自己在社会上的适应能力与工作能力。大学毕业生开始成为劳动者主体,他们不再是单位的白领或高层管理人员,而将成为一线工作的主导力量,他们(尤其是高职生、专科生)将最终占据一线岗位百分之几十的比例。

(三)降低期望,拓宽领域

大学生是社会阶层的普通成员,所以要以普通劳动者的心态和定位选择工作。每一位毕业生都希望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每个人能得到什么样的工作要受到自身条件和客观因素的制约。大学生择业时,首先,要实事求是地认识自己,不仅要考虑“我想从事什么”,更要考虑“我适合干什么”,确定符合实际的期望值,放宽视野,把目光从竞争激烈的热门岗位移开,更多地从自身实际、发展空间考虑,会发现务实往往“海阔天空”。其次,面向基层就业。广大农村、边远地区、基层是吸纳毕业生就业的最大空间,可供大学生施展才华的空间也很广阔。一些大学生不愿下基层,一是怕吃苦,二是认为没有前途。近年来,国家对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大学生在基层能得到多方面的锻炼,积累实践经验,更有发展的潜力,对个人成长是极为有益的。

(四)放低姿态,从基层做起

大学毕业生可以有理想,但不能理想化。我们必须承认作为学生,其实践能力与企业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我们只是每年毕业的几百万大学生中的普通一员,理想化的工作是需要我们付出巨大努力才能实现的。因此,“心在远方,路在脚下”是作为一名大学毕业生应有的心态。职场中是没有神话的,不可能一步登天,只有循序渐进地积累实力,从最平凡、最基础的工作做起,在简单、低微的工作中寻找成长的支点,才能最终实现职业梦想。所以,大学生不要一味地追求高职位、高薪水,而是要脚踏实地、放低姿态,一切从基层做起,树立从零开始的心态,不计较职务的高低,不计较工作的好坏,只要有工作机会,就不妨去试一试,也许,你看不上眼的工作,就是你将来腾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晓燕.当代大学生择业效能感与人格因素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J].四川心理科学,2004(4).

[2]殷雷.关于我国学校职业指导中的心理测验[J].心理科学,2003(5).

篇3

爱上学霸

放弃考研此心可鉴

2009年9月初,徐玮曼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辽宁大学,就读工商管理专业。在大学里,徐玮曼成绩优异,除了课堂上认真听讲、做笔记,课余时间全泡图书馆。每次考试,她的各科成绩都是班里第一名,每年都获得一等奖学金,且被评为学校“优秀团员”。而且还因长得漂亮,被同学们称为“校花”。

徐玮曼1990年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父母都是生意人。也许是她太优秀了,班上男生们都不敢追她。2011年9月20日,09届工商管理专业有一堂运营管理课,要与08届国际贸易专业的同学共享。课题讨论时,徐玮曼与08届国际贸易专业的蒋思超分到了一组,徐玮曼的美貌和犀利的发言吸引了蒋思超。

蒋思超1990年出生于北京,父母都是公务员,2008年考入辽宁大学国际贸易专业。每次小组活动之余,蒋思超就找徐玮曼聊天。聊着聊着,两人都觉得“三观”相同,更让他意外的是,两人都爱好旅游、看电影、打羽毛球。从此,课余时间蒋思超就邀徐玮曼看电影、打羽毛球。交往了一段时间,蒋思超觉得自己爱上了徐玮曼。

可因为徐玮曼是“学霸”和“校花”,蒋思超迟迟不敢表白。2012年元旦学校放三天假,蒋思超给徐玮曼发短信:“元旦怎么过?”徐玮曼说:“你是想打羽毛球还是看电影?”蒋思超鼓足勇气说:“我们去唱歌吧,我要为你唱首歌!”徐玮曼就忍不住笑:“好啊,让我见识见识你的歌喉!”两人相约来到学校旁的一家KTV,蒋思超声情并茂地给徐玮曼演唱了周杰伦的《简单爱》。唱完,蒋思超深情地对徐玮曼说:“曼曼,我是真的喜欢你,你能不能给我一个机会?”其实,徐玮曼早就猜出蒋思超的心思,通过这三个月的接触,她对这位身高一米八零的帅哥也颇有好感,便愉快地接受了蒋思超的求爱。

从此,两人学习上互相鼓励,生活上相互照顾。两人相约,恋爱不能耽误学业,本科毕业后考研究生、考博士,继续在大学里比翼双飞。两人恋爱一段时间后,有同学提醒蒋思超:“曼曼是个学霸,一般学霸只会读书,不会生活,你可要有思想准备啊!”还有同学对两人同考研究生、考博士提出质疑:“你们都读研究生,读博士,不结婚不生活吗?谁供你们读书,难道继续啃老吗?”蒋思超经过认真考虑,决定大学毕业后放弃考研,成全徐玮曼。

2012年6月5日,即将本科毕业的蒋思超对徐玮曼说:“我考虑了好久,还是决定不考研究生了!”“为什么?”徐玮曼很惊讶。蒋思超深情地说:“考上研究生后还要考博士,我们都读研读博,谁来供我们?总不能一直啃老吧?所以我决定出来工作,供你深造!”徐玮曼就问:“那你先考研,我可以大学毕业了出来工作!”蒋思超果断地说:“不行,你是学霸,你考研、考博都比我容易,而且我是男人,男人挣钱养家理所应当!”徐玮曼争不过蒋思超,只好依从了他。2012年7月初,蒋思超应聘到沈阳一家银行工作。

然而,当蒋思超将自己工作的消息告诉母亲时,母亲很吃惊:“你不是准备考研究生的吗?就是要工作也应该回北京呀!”蒋思超愧疚地对母亲说:“妈,对不起,我恋爱了,她还在沈阳读大学,我必须在这里陪她!”母亲这才破涕为笑,让他把女孩带回家玩,蒋思超愉快地答应了。然而,徐玮曼的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蒋思超为她放弃考研,她觉得应该把两人的关系公开了。接下来,他俩在学校附近租了一套房开始了甜蜜的同居生活。从此,徐玮曼在学校读书,蒋思超下班回家用心做“实习丈夫”,他学习做饭、做菜,洗衣做家务。2012年10月的一天,徐玮曼带蒋思超回家见父母,徐家父母对帅气而有担当的蒋思超十分满意,愉快地同意了这门亲事。

奉子读研

“硕士新娘”辽宁大学第一人

一星期后,徐玮曼去北京见蒋思超的父母。之前,蒋家父母只听说徐玮曼是个学霸,如今见她大方得体、端庄秀气,很愉快地接受了这位“实习儿媳”,并催促儿子早点结婚。蒋思超说:“我们商量好了,她毕业了要考研究生,将来还要考博士,结婚还远着呢!”母亲就提醒儿子:“万一未来有变,你不是白等了?”蒋思超拍拍胸脯说他心里有数。

可蒋家父母心里却在发虚。2013年元旦期间,蒋家父母突然“杀”到沈阳,蒋思超问:“你们来沈阳干嘛?”母亲说:“没什么,我们来玩几天!”随后,蒋家父母住在宾馆,买了一大打报纸,对着报纸上的房产广告研究了几天,一个星期后,他们竟然在沈阳买了一套100多平方米的新房。新房开始装修时,蒋思超才知道父母的心思,只好将父母的想法告诉了女友。于是,徐玮曼就征求父母的意见,因担心二人结婚耽误女儿学业,徐家父母并不同意二人立即结婚。

可想到男友为了自己读书,连考研都放弃了,徐玮曼答应蒋思超,大学毕业后不管读不读研究生都跟他结婚。蒋思超担心地说:“这样不妥吧!”徐玮曼却说:“没什么不妥,不是也有大学生结婚的吗?”2013年6月,徐玮曼本科毕业,谁也没想到,因为她成绩太优秀,她不用考试直接被学校保送到本校攻读企业管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接到通知书时,新房恰好也装修好了,蒋家父母开始为儿子张罗婚事。其实,徐玮曼父母不同意两人结婚,无非是担心婚姻影响女儿的学习。于是两人向父母保证,在徐玮曼研究生毕业前不生育。年轻人想结婚是好事,徐玮曼父母不再阻拦了。

2013年9月1日,徐玮曼高兴地前往学校报名,就读本校的研究生。因其成绩优异,学校免除了3年的学费,每月还给予她500元的生活补助。9月12日,徐玮曼与蒋思超在沈阳低调地举行了婚礼。为了不影响学习,结婚的第三天徐玮曼就上学了,蒋思超也上班了。得知徐玮曼结婚了,同学们都称她是“硕士新娘”。上学后,徐玮曼依然住在新房里,每天早出晚归。一次,蒋思超加班晚点回家,徐玮曼安慰他说:“你不用这么辛苦,我一定努力学习,多拿奖学金!”然而结婚才一个星期,徐玮曼意外地发现自己怀孕了。两人又一同到沈阳妇幼保健医院检查,检验结果还是怀孕了!

突然降临的小生命让两人十分紧张,他们商量如果要这个孩子,徐玮曼就必须休学;如果要读研究生,则必须流产。是要学历还是要孩子?两人来到徐玮曼家征询父母的意见。没想到徐母听说女儿怀孕了,十分高兴。她说:“曼曼,这是好事,休学吧,先把孩子生下来!”随后蒋思超又打电话征询父母的意见。蒋母乐坏了,笑呵呵地说:“太好了,我早就盼着抱孙子了!”但徐玮曼又为休学感到可惜,她说:“要是既能读研,又可以生孩子就好了!”蒋思超灵机一动,鼓励她说:“你不是学霸吗?别休学了,如果有困难还有我呢!”可辽宁大学还没有过在读的研究生妈妈呢!徐玮曼有些担心。

二人来到学校征询徐玮曼老师的意见,老师觉得这是新生事物,便召集有关师生特意为徐玮曼召开了一个主题会议。有老师说:“学校没规定读研不能生孩子,研究生的课不多,如果能协调好,我看不用休学!”同学候静静说:“别休学了,有什么困难,大家帮助你!”最后,会议同意徐玮曼带孕读研。徐玮曼怀孕5个月后,肚子有点大,上学有些吃力。蒋思超买了一辆轿车,当起了徐玮曼的司机,每天接送妻子上学回家。除了接送妻子,蒋思超还协助妻子做胎教,每天中午坚持回家做营养餐。生活上有丈夫照顾,学习上则有老师同学帮忙。怀孕七八个月,徐玮曼上楼下楼不方便,为了照顾她,老师都将教室安排在一二楼。每次上课前,室友侯静静早早地去教室,为徐玮曼占前排座位。

母霸威武

圆满毕业成为人生赢家

特别感人的是,每当徐玮曼去食堂买饭,不管买饭的队伍有多长,认识与不认识她的同学都主动让她插队。2014年1月10日中午,徐玮曼要把一张表格交给住在6楼的校团支书。团支书得知徐玮曼是个孕妇,便主动下楼拿表。因为有丈夫和全体师生的关照,徐玮曼在生产的前3天还在上课。2014年3月27日,徐玮曼在医院顺利产下一个8斤3两的男宝宝。

23岁在读研究生产子,一夜之间成为轰动学校的新闻。人们在为这个硕士妈妈庆幸的同时,也为她的勇气和毅力点赞。此时徐玮曼又做了一件惊人的决定――坚持给儿子喂母乳。母亲和婆婆担心喂母乳影响她学习,徐玮曼却说:“母乳是婴儿最好的粮食,我一定要抚养出一个健康的宝宝。学习的时间我可以安排好,只要儿子健康一切都是值得的!”月子一结束,徐玮曼就上学了。幸好研一课不多,徐玮曼上完课就回家带儿子了。儿子睡着了,徐玮曼就躺在儿子身边看书。凡是儿子的一切事务她都亲力亲为,只有实在忙不过来时,才让婆婆帮忙。徐玮曼自信只要坚持上课,就能完成研究生的学业。

儿子六个月后,徐玮曼除了继续给儿子喂母乳,还开始给儿子喂辅食。在徐玮曼的精心培育下,儿子健康成长,身高体重都处于年龄段的中上标准。可由于将大部分精力花在儿子身上,2015年6月底,在完成研二的研究课题时,徐玮曼交了四五次作业都被老师不满意地退了回来。当时儿子患上了急疹,每天高烧39度,徐玮曼既为儿子物体降温,全天候看护儿子,还要完成课题,急得哭了。

这是学霸徐玮曼第一次因为学习而哭泣。她急忙给蒋思超打电话:“老公,你快回家救我啊!”蒋思超了解事情缘由后,安慰她说:“你放心,我一定帮你完成课题!”接下来,蒋思超连续几个晚上为徐玮曼查文献,找课题,整理打印资料,提供素材。两人同心协力,终于完成了研究课题。有了这次教训,徐玮曼再也不敢掉以轻心,在育儿的同时兼顾学习,经常一手抱着儿子,一手捧着书本。2016年6月底,徐玮曼终于顺利通过了研究生所有科目的毕业考试,顺利拿到了硕士学位。这时,她才25岁,而儿子已经两岁零三个月了,可徐玮曼却还在给儿子喂母乳。同学们得知这件事,给徐玮曼取了个外号――“母霸”,这既是对她的赞赏,也是对她的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