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感言范文
时间:2023-04-12 03:34: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考感言,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姗姗来迟的秋天并没有带走夏天的暑热,却迎来了今天的班队课活动,能站在这个讲台上,我很荣幸。
来到爱德的两年时间里,我发现我已经深深地爱上了这个大集体,融入了这个大集体。同学们投给我宝贵的46票,就是对我的信任、激励和认可。
在前几个学期,我担任过纪律委员和中队长,深深体会到了当班干部的不容易,也知道自己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够好,有很多考虑不够全面。但是,经历越丰富,做事也就越细致。只要用心去做,有什么能难倒我们呢?
篇2
【关键词】科研项目 绩效 对策
近年来,在国家及地方相关政策的推动下,高等学校已经成为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而然,因为种种原因,目前众多高校把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的重点并未放在加强对科研项目的日常管理,提高科研项目的质量,而是把工作重点放在申报科研项目数量,争取科研奖励上。这种观念对科研人员有极大的负面影响,严重影响在研课题的完成质量,不利于高校科研水平的全面提高。
1 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重申请,轻管理
科研项目管理一般包括项目的前期管理、中期管理和后期管理,前期管理的主要内容为科研项目的申请、评审、立项;中期管理包括科研项目的计划编制、组织实施、检查督促和阶段总结;后期管理为科研项目的结题总结、和专著的出版以及被引用情况的信息收集、统计、分析评价等。各期管理工作在科研管理中所处的作用不同,但同等重要、缺一不可。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重前期项目申请而轻中后期管理过程的现象普遍存在。另一方面,高校科研人员科技成果转化意识淡薄,在完成课题研究后只关心发表了几篇文章、能否获奖,至于成果开发、转让,认为那不是科研人员的事,致使大批科技成果转化流产。如果高校仅将重心偏向于科研项目的立项,而忽视科研实施过程的质量控制,就很难有高质量、创新性的科研成果,更不会有后期的开发转让,实际上达不到科学研究的目的。
1.2 重形式,轻绩效
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对科研项目的考核更多地注重形式,而忽视了对项目执行的过程和经费绩效的考核。一方面,虽然科研项目的合同或责任书作为最基本的法律文书,详细地规定了任务下达单位和项目承担者的责任和义务,以及最终的成果形式,但是,在实际的科研管理工作中没有进一步完善科研合同或责任书管理,尤其是细化年度目标和最终成果目标,以及明确相关的违约责任,规定违约追究的办法。因此,结题时很难对科研成果进行实质性的审核,许多项目的验收和鉴定都流于形式,对于完不成科研计划者没有相应的责任追究条款,造成处理起来无据可依,只好不了了之。另一方面,高校科研管理中没有形成对科研项目进行绩效评估的制度。目前,一些获得资助的研究项目在结题时无成果,或成果水平低,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的项目,结题时拿几篇水平不高的论文充数,一些应用研究的项目,不考虑市场需求,闭门造车,取得的所谓成果不能得到实际应用,成果转化率低。由于缺乏科研项目绩效评估制度,没有对科研项目的投入和产出进行评估,无法得出有力的数据来说明项目的经费绩效,因此也就难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科研的效益,造成科研经费的效益低下。
1.3 重考核,轻监督
我国不少高校实行的科研量化考核管理,一般以、获得科研经费的数量多少等指标来评价教师的科研水平,这种做法虽然有利于调动广大教师的科研积极性,但过度量化、周期很短又助长了高校教师片面追求数量的功利化倾向;同时,经费管理不规范使科研资金流失比较严重。一些高校为了鼓励教师科研,科研经费管理不重视成本核算,对科研资金的筹集与取得、投入和运用、耗费和补偿等全过程缺乏综合管理和必要的财务监督,造成科研人员转移、套取科研经费等问题普遍存在,使得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大打折扣。
2 加强高校科研项目管理应采取的对策
首先,作为学校的科研管理部门应转变观念,重视科研项目的中后期管理,保证最大限度的合理利用科研经费,提高绩效,并注重科研成果管理。
2.1 建立准确、有效和可行的科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在结合学校具体情况的前提下,尽可能的与国际接轨。同时,指标体系必须符合科学自身发展规律,不同学科应有不同的评价标准,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应有所不同,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应有所不同。
2.2 抓结题,促成果
将项目执行情况,尤其是完成情况直接纳入考核内容,作为晋级、晋升标准。使科研人员能认识到执行项目与申报项目同等重要,结项比立项同等重要。另外,还应从制度上保证科研人员按任务书要求实施科研项目,按时、高质完成项目。
2.3 加强科研计划实施和成果管理工作的相互衔接
为了促进科研项目顺利转化,科研管理部门的计划和成果管理工作在组织结构上要职责明确,互相配合,工作沟通互补,保证对项目实施全过程的了解和管理。对重大项目或重点课题试行“一条龙”的管理模式,即从立项到实施,从成果鉴定到推广应用的全过程,都由专人进行系统管理,逐步总结经验并全面推广。
其次,完善科研量化考核管理制度,激发并保护教师的创新积极性。
坚持科研工作考核的激励约束导向,但必须由偏重数量向注重质量转变,重点是完善科研考核指标体系,根据不同学科、不同教师的实际情况及差异,确定不同的考核指标,不能一刀切。尤其要注意的是要遵循教育教学和科技创新工作的规律与实际,适当拉大考核的时间跨度,允许和宽容教师科学探索的失败,关键看做了什么而不是简单追求结果和数量,避免急功近利的倾向,引导和保障教师以充分的时间与精力潜心学术、投身创新,努力做出原始性、基础性、高水平的创新成果。
第三,加强科研经费的筹措与规范管理,充分发挥有限资源的作用。
目前,高校争取的科研经费数量虽然可观,但总的来说我国高校科技创新的经费与资源并不充裕,不同地区的高校之间也极不平衡。因而,政府财政在加大投入的同时,高校自身也要开源节流,通过多种途径多方筹措科研经费。与此同时,高校要切实规范科研经费的管理,将科研经费的使用管理纳入学校的审核监督之下,既要尊重课题负责人的经费使用审核的自主权,又要明确规定经费报销的项目范围,如设备仪器采购、书报资料订阅、外出学习调研等,允许合理的劳务报酬等支出,但总体要求必须与科研项目紧密相关,确保将有限的科研经费用在刀刃上。
第四,提高科研管理人员的素质。
科研管理人员既要有崇高的敬业精神与良好的职业道德,又要有较高的信息采集能力与沟通能力,同时还应具备科技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以及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对科研课题的申报和研究工作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因此,作为科研管理人员,要有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的能力,既同本单位科研人员保持密切的联系,对其科研动态和科研成果心里有数,又与上级科研部门保持密切的联系,对其政策和指示了然于心,并且能够把二者交流的各个环节协调好,这样才能促进科研工作的全面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篇3
经历过这么多的风风雨雨,您似乎更年轻了,不但是外貌,而且是心灵.
透过那额角的皱纹,还有银鬓华丝,我看见了您一颗水晶般的心.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
您就像一棵绿叶如盖,摇曳多姿的大树,我一直走到很远都能回头便瞧见她,在风中枝蔓一直伸到无边。
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在这样的日子里,您该歇歇了。
摘一颗星,采一朵云,装入思念的信封里,献给您------在这一年中最美好的一天!参考xx感恩母亲演讲稿范文指导
我总相信/一片树叶厚过一本诗集/这就是年轮/我为您------祝福.
您的痛苦和爱/创造了这一天-------生日/使我们从此懂得了/生命和情感/在您的这个节日里/遥寄我深深的思念和祝福。
您是我心目中最好的妈妈。
妈妈,我很乐意为您准备晚餐,不过我仍想如果带您上馆子,会比较保险.
篇4
关键词:高等学校 科研经费 对策
随着科技生产力的提高及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社会组织及企业都加大了对高校科研项目的投入,高校科研项目的来源日趋多样化。对科研经费进行科学管理,不仅提升科研项目的完成质量和科研水平,而且促进高校学风建设,提高学科建设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更事关科学研究的发展和进步。但是,我国现在大部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还存在许多的问题。
一、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科学与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
目前,虽然教育部与财政部、地方政府管理部门都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定了相关的政策和管理制度,但无论是国家规章还是地方性规章,高校管理制度,都只对纵向科研经费作出了笼统的财务管理规范,对校企合作项目的横向科研经费规定缺失,如经费使用范围,比例分配,使用进度,结余资金处理等未作出明细规定,且定性内容多,量化指标少,不系统,不完善。另外,对不同渠道经费,不同科目特点未实行差异管理,经费实际管理过程都使用统一的管理方法。例如:经管项目的科研经费与理工类科研经费支出重点项目完全不同,前者可能更多费用支出用于调研,后者主要设备,会议等。由于缺少有针对性的具体制度依据,高校经费财务管理人员在审核时缺参照制度,导致科研经费的管理过于宽松,从而造成了科研经费支出,结余不合理。
(二)科研经费财务核算不完善
首先,核算制度不完善。我国高校科研经费核算执行 《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科研经费核算的会计科目主要是“科研事业收入”与“科研事业支出”。但在高校年度决算报表未设置直接反映科研经费收支情况项目,而是并入“教育事业收支”项目,科研经费现行的会计制度,用科研经费收去科目进行日常核算,而用教育事业经费收去进行汇总核算,也无法单独反映科研经费的收支情况。
另外,成本核算不真实。科研成本不仅包括科学研究过程中直接的支出,也包括与科研活动有关的一些间接费用,如学校的图书资料,人员工资奖金等。科学经费成本实际核算中,大部分高校通过提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费用作为科研成本支出,由于间接费用的确认困难,把间接费用直接列入教学事业费用核算,科研项目侵占教育费用,导致了科学研究成本核算不真实,也不利于科研效率评估。
(三)科研经费财务管理不全面
经费财务管理不全面主要体现在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管理及经费结余管理。许多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虽按照学校固定资产管理规定进行入账,但大部分都由科研人员个人使用,甚至项目结题后,固定资产未按学校公共资产还回,而是一直由科研人员使用,导致科研经费固定资产私有化,另外,许多学校对固定资产管理不严,许多科研人员不同项目进行重购固定资产套取科研项目。利用别人的设备或是家庭设备入账,或是虚开发票,套取科研经费,造成学校资产流失。
科研结余资金的处理缺乏规章。许多科研项目结题不结账,许多经费出现了“挂空”现象。对于结余科研项目资金,大部高校都由项目负责人自主支配,或是当成项目组自有资鑫,用别的合法杜票据进行套取,使用的随意性很大,由于缺乏明确的制度管理,由于缺乏明确的时间限制,或是一直放在账户下面,进行“马拉松”式的报销。
(四)科研经费财务监督不严
由于财务制度不健全,经费支出范围与比例规定不明确,科研研究与经费分离管理,缺乏统一监督管理,财务部对于科研进度,科研行为的真实性无法做出评价,在报销过程中,对于科研项目的支出,财务部门基本上只审核原始凭证是否真实,保证支出在经费总额内不超支,对于内容真实性一般不做审核,对费用的比例不也不审核,部分科研人员生活中虚开各种票据,导致许多与科研支出无关的费用挤占科研经经费。另外,经费审计监督制度缺失。现在高校内部监督审计部门对于科研经费一般不主动进行审计,只要出资部门能成果验收通过即可,社会监督与审计部门,在未得到相应授权与委托的情况下,也不会对科研经费进行审计,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管,一直游离于规范的财务管理与核算边缘。导致科研经费管理中出现许多的问题,阻碍了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也助长和学术腐败之风。
二、完善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制度
建立明确的规章制度是保证科研经费使用管理和监督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的前提。科研经费管理是一项政策性、科学性很强的工作,要管理好科研经费,就必须针对当前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有效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首先,对不同经费来源的经费,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促进经费的有效利用,对纵向科研经费,要结合政策与实际,规范纵向经费的使用,对于横向科研经费,要从市场的视角出发,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强调灵活性的原则。其次,尽量制定明细的科研经费管理规定,明确科研经费支出项目的范围,防止一些其它费用套取,占取科研经费。无论是横向科研经费,还是纵向科研经费,都要明确其支出的项目范围,从制度上防止科研经费挪为它用,对于不同的专业的科研经费使用范围,要进行细分管理,制定适应本专业科研实际工作相适应的支出范围。再次,对于经费支出范围根据经费来源,专业特点对其支出范围规定明确的比例。比如对于理工科需要进行大量实验的学科,可以规定其试验器材较高的比例,但是对于需大量调研的经管科研项目,对于调研支出,要规定一个高的比例。
(二)完善科研经费财务核算体系
健全会计核算制度,对于科研经费的核算,要设置专门科研经费收入与支出两个一级会计会计科目,对科研经费收支与支出进行总分类核算,所有科研项目经费的来源记入“科研经费收入”中,所有科研项目的支出均记入“科研经费支出”中,同时,尽量按科研经费来源设置相应的明细科目,以及按不同专业设置三级科目的核算,尽量对科研经费进行细化管理。
另外,要健全科研经费成本核算。为了避免科研经费和国有资产的浪费与流失,应该严格实行科研经费的“全成本核算”。对于科研课题应当分担的各类间接成本,比如水电,房屋,仪器设备等使用费用等,应根据国家和各高校的有关规定或协议规定进行分摊,计入科研成本。
(三)健全科研经费财务管理范围
加强对于科研经费固定资产的管理。除科研项目管理办法或项目合同中另有规定外,凡是运用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均属于学校,必须纳入统一管理。项目负责人必须配合财务部门、设备管理部门做好资产的保管、维修、报废、报损、清查等工作,特别是在项目结题时,应及时做好清理、移交、保管人员变更等手续。 另外针对高校科研经费按课题拨款、仪器设备重复购置的现状,可实行高校现有仪器设备有偿使用的办法,发挥本单位已有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也可尝试对资产实行统一管理、有偿调配、专人负责、定卡、定人、统筹使用的办法。
加强结账管理。科研部门必须把结题的科研项目及时通知财务部门,如实填写经费使用情况报表,对于结题不结账的科研经费,未按程序办理延期手续的,除相关科研经费必须退回拨款渠道的,其它的财务部门可以在一定的时间按学校规定办理结账手续,结余资金归集学校科研项目基金,用于其它发展其它科研项目或是人才培养。
(四)加强科研经费财务监督
要加强对科研经费的监督与审查。首先,要加强科技部与财务部共同管理科研经费的机制。科技部对真实性进行相应的核对与审批,根据项目特点,对费用分配进行有利用的控制。财务部对于报销的单据,除了严格执行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制度以外,对科研经费支出的范围,比例是否合理,票据是否合法进行有效监督。其次,建立信息共享制度,科技部对于科研项目的进度进行信息化管理,财务部可以根据共享信息,对科研经费支出进行有效的控制与监督。再次,要加强科研经费的审计力度。把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与监督纳入高校内部审计监督的范畴,审计部门应加强科技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定监督检查工作,组织相关人员对课题执行情况,经费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确保科研项目严格按照合同协议的规定执行。 最后,建立责任追究责任制度。对于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中出现的违规违法行为,视情节进行相关惩罚,如果触犯刑法的,应当移交司法部门追求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结束语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是财务管理的一项的重要内容,高校应该根据经费的不同来源渠道,科研项目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设计科学的财务核算体系,完善财务管理范围,加强财务监督,使科研经费真正为科研项目所用,促进高校科研项目的承载能力,促进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耿成兴.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问题研究[N].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1(6)92-96
篇5
一、基本现状
近年来,仙居县就如何加强中层干部的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工作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但由于中层岗位本身的特殊性,监管起来难度较大,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当前中层干部队伍中存在以下四种情况:
(一)队伍活力有所增强,但人员流动不畅,整体年龄偏大。2002年,我县曾推出县财政局预算科长、县建设局公用事业管理科科长等10多个部门20多个一线热门中层岗位,由县委组织部统一组织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中层干部跨部门竞争上岗,有效地推动了各单位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工作的规范开展。各乡镇、街道也纷纷引入竞争机制,探索实行了中层干部聘任制、缺位竞岗、末位待岗等制度,干部队伍活力得到增强。但是,整体而言,中层干部队伍的流动性还是相对较差,尤其是一些业务部门和部分效益较好的单位,“中层板结”现象较为突出,有的中层股级干部如果没有被提拔,就一直待在原地,甚至10多年不挪位。据统计,截至到今年4月底,仙居县共有中层干部1214名(县级机关部门876名,乡镇街道338名),其中,30岁以下的153名,占12.6%,30-40岁的465名,占38.3%,40岁以上的596名,占49.1%。年轻人偏少,直接局限了中层干部的选拔余地,有的单位想实施内部竞争上岗,也因符合条件的人选太少而形不成有效的竞争。“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人员的不能正常流动,不仅造成了中层干部队伍年龄结构的老化,使队伍缺乏应有的活力和激情,而且容易产生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滋生腐败的土壤,从而影响整体工作。
(二)学历结构得到改善,但经历相对单一,基层工作经验较缺乏。据统计,仙居县目前的中层干部队伍中,研究生学历的1名,占0.1%;大学学历的421名,占34.7%;大专学历的521名,占43%;中专或高中学历的247名,占20.4%;初中及以下学历的24名,占2%,干部文化程度普遍较高,学历结构有了明显改善。近年来我县先后选派了80多名年轻干部到基层、企业、农村、一线和招商引资一线培养锻炼,帮助他们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但是,由于各单位内部的交流轮岗一般不多,跨部门交流更少,不少中层干部一直都在一两个固定岗位上工作,接触的工作内容、范围、对象,处理工作的方式基本类似,就容易导致部分干部尽管工作多年,工作阅历、基层实际的工作经验还是比较缺乏。同时,部分单位对中层干部的任用仍停留在论资排辈上,老的中层下去了,下面挨着上,形成40岁干部接替50岁干部的现象,不少优秀年轻干部不能及时上台阶经受锻炼,阻碍了他们成长的步伐。
(三)编制管理难度较大,超职数配备和政事混岗使用现象较为普遍。按照“三定”(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方案规定,一个单位的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都是一一对应的,而实际上,目前各单位事业编制人员从事行政职位工作的不在少数。据初步统计,目前县级机关配备的421个中层职位中,由非行政编制人员混岗使用的有113人,占26.8%,这其中若除去不存在混岗现象的181个公检法司中层职位,混岗的比例则高达47.1%;乡镇、街道中层干部混岗使用的比例为34.1%,而且,从目前情况看,这个比例还呈上升趋势。同时,根据机构改革有关文件规定,科室配备中层干部原则上是,4人以下设1职,5-7人设1正1副,8人以上设1正2副,人员特别多、任务特别重、工作性质特殊的科室可在此基础上适当增设职数。据统计,全县机关部门按照“三定”方案可设科室367个,实际设置了412个,平均每个科室实际配备中层干部2名以上;各乡镇、街道规定的内设科室数为120个,实际设置的科室包括下属办事处超过了160个,平均每个科室也配备了近2名中层干部。这其中还不包括由于各种原因“三定”方案没有明确编制、职数和规格的单位。作为干部晋升的第一个台阶,尽可能多地设置中层干部,短期内是有利于调动本单位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但从长远看,由此导致的“官众兵寡”,不仅不利于单位各项工作的开展,而且降低了中层职位本身的含金量,最终影响到整个干部队伍的优化。
(四)制度逐步建立,但个别单位执行不够到位,干部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为进一步规范中层干部的选任程序,强化监督管理工作,2004年,仙居县率先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股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的若干意见》,明确了中层干部的任用原则、条件和程序,建立健全了中层干部任前审批和任用备案、交流轮岗、选拔任用工作检查等制度。经过几年的实践,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关于中层干部选拔方面的反映明显减少,新提任中层干部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中层干部队伍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在调查中发现,各单位在上报竞争上岗的方案和正副股级干部任前请示、任用审批、备案方面做得还比较规范,除极个别外,都能按规定的程序要求进行规范操作。但在超职数配备股级干部、注明拟任干部曾受党政纪处分情况等方面,个别单位却打起了“球”,一定程度上存在自行任命或隐瞒不报的现象。部分单位对中层干部队伍建设缺少系统和长远的选拔、培养、教育规划,重提拔、轻培养,重使用、轻管理的倾向较突出,一定程度地影响了中层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同时,对中层干部的考核和监督管理的制度还不够完善、有力,容易导致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现象的存在,也助长了工作懒散、敷衍了事等不良风气的滋生,挫伤部分干部想事的主动性和干事的积极性。
二、原因分析
从调查的情况看,仙居县中层干部队伍中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公务员进口环节存在瓶颈。按照规定,各单位的行政编制数都是固定的,只有在出现编制空缺的情况下,才能拿到进人指标,并主要通过全省统一招考的渠道录用公务员。但实际上,由于各单位间的横向交流不多,内部人员除去被提拔到其他单位或到龄退休外,很难腾出空余的编制,同时实行领导干部退居二线的制度后,有限的行政编制又往往被退二线的老同志所占用。这样就直接导致各单位年轻人缺乏,人员整体老化严重,在街道和一些“热门”单位尤为明显。
(二)干部交流制度不够完善。我县尚未统一出台关于科级以下干部交流的规范性文件,2004年制订的《关于加强股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的若干意见》中虽然提及股级干部的交流轮岗制度,但有关表述比较笼统,可操作性不强。同时,由于市场经济的固有属性,干部单向趋利流动的迹象比较明显,大家都希望从落后乡镇流向发达乡镇,从乡镇流向街道、部门,从“冷门”单位、岗位流向“热门”单位、岗位。而且现行的机关、事业、企业三类干部条块分割的状况,也给干部的正常交流增加了难度,没有全县统一的政策和有力的措施,跨部门、跨地域的双向交流轮岗显然很难开展得起来。这也是造成“领导干部临时工,一般干部长期工”、“中(层)梗阻”等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干部出口不畅能上不能下。乐上恐下、上荣下耻的传统“官”念深入人心,而中层股级干部虽然是“将尾”但好歹还是“兵头”,或多或少的实惠和荣誉感,更促使干部“保官进位”,同时也相应地增加了“下”的难度。在一个单位内部,除非有很明显的失误或年龄因素,否则要“下”一个中层干部,谈何容易。同时由于机构改革后的职位限制,中层干部晋升的机会相对较少,“后备”中层干部十来年仍原地踏步的不是少数。原有的中层干部很难“下课”或晋升交流出去,下面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又需要及时调动,自然而然,超职数配备中层干部也就在所难免。
(四)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乏力。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向纵深推进,逐步建立健全了一整套针对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约束机制。相对而言,对中层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的关注度还是不够,干部任用的公开度和民主程度都还偏低。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全县中层干部选任方式比较单一,单位党委直接任命的比重偏高,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的力度还不够大,中层干部提拔任用的话语权和决定权很大程度上仍掌握在少数领导者的手中。尤其是在超职数设置和混岗使用中层干部方面,赋予所在单位领导太大的自由裁定权,带来的弊端更大。
(五)干部年度考核失之于宽。省市对国家公务员(机关工作人员)的年度考核出台了具体的政策规定,提出了量化测评打分的详细标准和栏目。我们姑且不去谈论考核方法和指标体系本身的合理性如何,实际上,各单位在执行这些规定时,走过场决不是个别现象,“排排坐、分果果”,“轮流坐庄当优秀,你好我好大家好”一直大行其道,除非有逃不掉的“硬伤”,一个单位干部年度考核出现“基本称职”或“不称职”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作为干部中的一员中层干部自然也不例外。
三、几点建议
(一)加强宣传,营造推进工作的良好氛围
要求各单位把加强中层干部的选拔任用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摆上议事日程,利用周一学习会、专题讨论会等形式,切实加大对中层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各项规定和程序的宣传力度,形成鲜明的工作导向和强大的舆论氛围,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和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的旧观念,增强广大机关干部的民主意识和参政热情。各单位党委(党组)尤其是主要领导要解放思想,敢于放权,敢动真格,引导广大中层干部提高认识,正确对待改革,正确对待权力,正确处理好个人与全局利益的关系,积极支持和参与改革,为推进本单位的干部人事改革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二)抓住源头,严格机构和职数管理
进一步明确中层干部管理权限与选拔培养途径,严格按照职位设置和标准,把好中层职位配置和职务升降任免关,从源头上堵住超编超职数配备和不严格按程序选拔任用干部的现象。已超职数配备的单位,要在自查自纠的基础上,及时将职数调整到规定的范围内。未经批准擅自增设的内设机构和增配的中层干部,组织部门在后备干部选拔等工作中将不予以承认。乡镇、街道办事处中层岗位原则上由班子成员或科室中层干部兼任,个别出于工作需要另设的,作为培养年轻干部压担锻炼的岗位,不归为中层职数。下属事业单位干部提任机关中层职务,要从严控制,一般要求年龄在35周岁以下,大学以上文化程度;提任中层副职,一般应具有4年以上工作经历,提任中层正职的,一般应具有5年以上工作经历,且担任中层职务两年以上。对不按照要求任用的股级干部,组织部门坚决做到“四个不批”:即超职数配备的不批、不符合任职条件的不批、未按程序选任的不批、公示有反映未核实的不批。
(三)积极探索,建立健全各项配套机制
一是积极推进中层干部的交流轮岗。明确规定任现职满5年或在同一科室任正副职满8年的中层干部,必须在单位内部轮岗。特别是从事人、财、物管理,负责证、照、牌核发以及项目、经费、配额审批的中层干部,要首先考虑轮岗交流。对无正当理由拒不服从轮岗交流决定的,给予批评教育,仍不服从的,免去职务。同时本着调优、调顺、调强的原则,加大中层职位公开竞岗的力度,通过经常性的合理的轮岗交流,保持中层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二是严格实行中层干部任职回避制度。与本单位正副职领导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不得担任中层干部和下属事业单位负责人,也不得从事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审计、财务工作。三是探索开展中层干部任前公示。实行中层正职干部任职前公示制度,在党委讨论决定后、按干部管理权限进行审核和下发任职通知前,应当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公示内容应包括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的得票情况,竞争上岗还应公开竞争者笔试、面试的综合成绩,公示期一般为七至十五天。公示结果不影响任职的,办理相关的任职手续。四是实行中层干部岗位胜任度评价制度。对中层干部的年度考核增加任职评价栏目,并规定在任职评价中基本胜任、不胜任票合计超过30%的,进行谈话诫免或交流;连续两年出现基本胜任、不胜任票合计超过30%的,予以免职;面向基层的窗口单位,还要在服务对象中开展测评,对不满意票数比较集中的中层干部,予以交流、免职。五是着力拓宽中层干部的锻炼培养渠道。不断创新干部实践锻炼的形式和方法,搭建平台,促进年轻干部健康成长。在大力选派中层干部到急、难、险、重一线锻炼,挑担子、学本领的同时,积极联系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经济发达地区和重点项目挂职锻炼,通过上挂下派,多岗位交流,帮助他们开阔视野,增长才干,提高他们处理复杂问题和服务企业、服务群众工作的能力。
篇6
摘 要:虽然GaN基高电子迁移率场效应管(HEMT)在高频大功率器件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并已经在应用领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但由于GaN基HEMT器件的材料缺陷密度高、高电场工作环境、GaN基异质结特有的强极化效应以及工艺复杂等问题,使得GaN基HEMT的可靠性问题十分突出。这些问题导致现有GaN基HEMT器件的实际表现一直与其理论值有一定差距。因此,要想实现GaN基HEMT器件全面、广泛的商业应用,必须对其可靠性做深入的研究分析。在该文中,我们利用不同的测试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对AlGaN/GaN HEMT的可靠性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我们观察并讨论了AlGaN/GaN HEMT器件输运过程中由载流子的俘获导致的Kink效应。实验表明:载流子俘获过程是由高场诱导的栅极电子注入到栅极下AlGaN势垒层中深能级的过程;载流子的去俘获过程则是由沟道中的热电子碰撞离化被俘获的电子引起的。 其次,我们对GaN基HEMT器件进行了阶梯电压应力可靠性测试,并观察到了一个临界应力电压,超过这个临界电压后AlGaN/GaN HEMT可以从之前的低电压应力引起的退化中逐渐恢复。研究发现:低电压应力引起的器件的退化是由电子在表面态或者体缺陷中被俘获引起的;器件性能的恢复则是由于电场诱导的载流子去俘获机制。 最后,我们利用不同的测试方法详细分析了关态下AlGaN/GaN HEMT的击穿特性和电流传输机制。我们在三端测试中观察到了与缓冲层相关的AlGaN/GaN HEMT的过早硬击穿现象;然后我们利用漏极注入测试方法验证了源-漏间缓冲层漏电的存在。分析结果表明缓冲层漏电是由电场引起的势垒下降、能带弯曲和缓冲层缺陷共同决定的。在电场足够高的时候,缓冲层漏电可以引起AlGaN/GaN HEMT过早发生硬击穿。
关键词:氮化镓 AlGaN/GaN 高电子迁移率场效应管 可靠性 载流子俘获/去俘获 击穿机制
Abstract:GaN-based high-electron-mobility transistors (HEMTs) are the most promising candidate for high-frequency and high-power microwave applications due to the intrinsic material advantanges of GaN-based semiconductors. However, imperfect material quality, strong polarization effect, high field operation enviroment and variation of processing technologies make the reliability problem of GaN-based HEMTs very complicated. As a result, GaN-based HEMTs have actual performance not up to their ideal level. These reliability challenges will hinder the extensive commercial applications of GaN-based HEMTs. In this work, we studied the reliability behaviors of AlGaN/GaN HEMTs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Firstly, we studied a carrier-trapping related anomalous kink effect in AlGaN/GaN HEMTs. The kink is found largely caused by trapping electrons from the gate leakage current by deep levels within the AlGaN barrier at high drain bias, while the carrier trapping process mainly occuring within the AlGaN barrier under the gate has to be induced by a high drain bias leakage current. The carrier detrapping process is caused by hot electrons injected into the AlGaN barrier which “knock off” the trapped electrons. Secondly, we observed a critical stress voltage in the step stress tests, beyond which the AlGaN/GaN HEMTs start to recover from drain current slump induced by the lower voltage stress. The recovery process is explained by a high field induced carrier detrapping mechanism, while the device degradation in low-to-medium stress voltage range is caused by carrier trapping in surface or bulk states. Thirdly, we comprehensively studied off-state breakdown and current transport process of GaN-based HEMTs. Premature hard-breakdown can be observed in three-terminal tests, illustrating that buffer layer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off-state breakdown. Measurement using drain current injection technique proves the existence of drain-to-source buffer leakage. Based on detailed tests at different current injection levels and different temperatures, we find that the buffer leakage is determined by a combined effect of electric field induced energy barrier lowering, band bending and inherent defects in the buffer layer. This buffer leakage current can induce premature hard-breakdown when stress electric field is high enough.
Key Words:GaN;AlGaN/GaN HEMT;Reliability;Carrier-trapping/detrapping;Breakdown mechanism
阅读全文链接(需实名注册):http:///xiangxiBG.aspx?id=48830&flag=1
篇7
1普通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
1.1物理实验室现状
大多数学校高中物理实验室在实验仪器上的投入严重不足,新的仪器没有引进,原有的仪器一是部分已经过时不能满足教学需要,二是由于缺乏必要的更新、维护保养甚致损坏,能够实际应用与适应新课标教学的仪器较少,分组实验和探究实验无法有效开展。高中物理新课标中(人教版)必做分组实验共有23个,其中探究实验10个,而且特别强化了探究实验,以解决高中物理教育中学生实验能力薄弱的问题。如果实验室连教师正常教学的实验仪器都不具备,学生进实验室的机会也就没有,那么新课标的目标能否实现就可想而知了。
1.2学生现状
很多学生对实验课重要性的认识严重不足,对实验课缺乏兴趣,对难得的进实验室的机会不珍惜,对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和实验注意事项一问三不知,对实验探究无动于衷,结果是实验课形同虚设。学生的物理思维、实验方法、探究能力得不到预期的培养,从而导致学生实验设计能力普遍较弱。多次调查和测试的结果都表明,学生的实验能力是个弱项,实验的基本技能大多掌握不到位,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亟待提高。
1.3物理教师现状
1.3.1思想上不能满足新课标要求
高中物理新课改的顺利实施,使多数教师在思想上有了一定的转变,教学理念上在一定程度趋向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教学方法越来越丰富。但仍有部分教师新课程观念淡薄,不能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迎接挑战,而是被动应付,习惯于传统教学模式设计探究实验,甚至将演示实验、探究实验、分组实验改为讲授实验、死记硬背实验、以实验习题代替实验的做法,无疑是弱化了物理实验教学,学生对实验的感性认识差,动手能力得不到培养,实验能力得不到提高,缺少应有的应变能力,实验题稍有变化,学生就无能为力。
1.3.2实验技能差教学方法单一缺少创新
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以知识的传授为主导,学生实验的测试以笔试为主,加之我们的物理老师多以理论见长,自身缺少动手训练的机会,并且对仪器的使用和改进缺乏研究,在实验教学中以讲授为主,更多的强调实验结论的记忆,至于过程和方法只是纸上谈兵,就题论题。教学枯燥,趣味性差,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学生自主活动过少,缺少探究的成功和快乐,影响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
1.3.3教师培训缺乏实效
新课程理念的培训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保证。应该说高中教师培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特别是教师在思想上有了一定的认识。但理论和实践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在高考压力作用之下,教师普遍感到有心无力。加之培训没有连续进行,对实验教学的专门培训始终没有开展,平时交流甚少,也没有多少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造成新课程转化率偏低,穿新鞋走老路,离教育创新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1.3.4实验试题考试现状
实验试题是平时考试也是高考的重点内容之一,从统计数据来看,实验题的得分率较低。学生缺少基本的情景体验,动手机会太少,处理何题只能跟着感觉走,凭着对某个实验习题,老师讲解总结的规律来完成,效果可想而知。同时,随着课改的深入进行,科学探究试题会越来越多,原则上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如果没有学生自己亲身实验的经历,即使再大的题量训练,也难以很好的解决。所以,加强实验教学,放手让学生大胆探究,才是根本的出路。
2改进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几点建议
2.1加大投入完善实验室建设
新课程改革是全社会的大事,关系到国家建设和人才的培养,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教学对我们来说,既是机遇,更是挑战。在当前条件下,教学设施不能够满足新课程的要求,既有设备不足、老化等原因,又加上市场上有关新课改的仪器一是少,二是还不够成熟,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完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创造条件,克服当前的困难,动手动脑,积极改进、自制或引进一些能适应新课标要求的教学仪器。
2.2重视实验基本功的训练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操作能力
物理实验基本功是指实验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实验基本功的训练主要是在高一阶段,教师要充分重视课本的每一个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大纲要求的分组实验一定要做。一方面,教师要注重演示实验的规范性。物理演示实验本身就是技能的展示,具有很强的示范性,教师演示时的一举一动会成为学生独立操作时的依据。教师做课堂演示实验前应先多次演练,力求操作演示规范、熟练、完整,确保课堂上实验效果明显。对较复杂的实验,还可利用多媒体的仿真实验作为辅助,逐步展示真实实验的动态过程。另一方面,在做分组实验之前,教师要求学生必须对本次实验原理、所用实验器材、实验步骤能清楚了解,要求每个学生都动手参与到实验操作中,并如实记录实验的原始数据,等等。这些分组实验对于训练学生的实验基本功、规范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具有重要作用。
2.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课改的成败关键取决于一线教师,实验教学更离不开高素质的物理教师。这就首先要求物理教师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实验教学,同时以新课程理念武装自己,认真研究实验方面的新成果,并转化到实际教学中去。上级主管部门应该多为教师提供学习和展示的平台,多进行评优等类似的活动,营造实践氛围,培养老师们的动手能力。如果可能,学校还可以对教师在实验教学方面提出上岗的基本要求,并且在课堂评价中作为物理老师的基本功体现,能更大程度上提升老师们的实验素养。
篇8
在此背景下,XX市确立了“高点定位、自我加压、奋力拼搏,努力争创全省、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于xx年正式申报,并于xx年10月首批被命名。其经验和做法给了我们以下几个方面的启示:
一、在指导思想上,要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动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多年来,XX市坚持以党的xx大精神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注重教育引导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其主要方式,一是选准主题,旗帜鲜明地加强正面灌输。早自1990年始,就坚持每年集中三个月时间,在全市分农村、机关、企业、学校、社区五个层面,采取举办培训班、邀请专家学者开办专题讲座、组织优秀党课下基层等形式,有针对性地组织集中教育活动。二是强化对比引导,更新发展观念。针对干部群众中一定程度存在的“自满自足自负”和“畏首畏尾畏难”情绪,选择了全国14个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全省17个市及周边城市三个座标,分1980年、1999年和“xx”以来三个阶段,对各项主要经济指标进行对比,使干部群众清晰地看到,改革开放的前12年,烟台在全国14个首批开放城市中的发展位次稳中有进,而“xx”期间,17项主要经济指标有11项增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通过比较,干部群众普遍认识到:看不到差距是最大的差距,认识不到危机是最大的危机。进而增强了“不进则退、小进也是退”的忧患意识,形成了破满破难、奋力赶超的斗志。
思想建设的成果,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思想保证和精神支撑。xx年,全市gdp达到1630.89亿元,增17.5%,在14个首批沿海开放城市的排名由第8位前移至第7位;地方财政收入完成64亿元,增33.8%;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0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660元,分别增10.4%和13.1%。烟台进入中国综合实力30强城市。同时,社会事业也取得新突破,分别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城市、全国文化模范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环保模范城、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最佳中国魅力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等荣誉。
中央文明委决定命名首批全国文明城市后,XX市委、市政府认为,文明城市是反映一个城市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最有说服力的综合性荣誉称号,是一张含金量非常高的“城市名片”。全市上下要在四个方面达成共识:一是争创文明城市突出了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及以人为本思想,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二是争创文明城市有利于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影响力,是推动烟台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有力手段;三是争创文明城市有利于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造福群众的德政之举、民心工程;四是争创文明城市活动内容广、标准高、指标细、测评严,全市上下同创共建,有利于把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先后召开了市文明委全会和市委常委扩大会议专题研究,提出了明确目标:到xx年,力争全面完成《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基本指标,确保首批进入全省文明城市行列,力争建成全国文明城市。同时要求,切忌形式主义,在群众“最盼”上赢民心,在群众“最急”上见真诚,在群众“最怨”上改作风,让群众真正在创建活动中见到利益,得到实惠。
动员大会后,为进一步提高市民知晓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加大新闻和社会宣传力度,新闻媒体开设了专栏专题,以新闻报道、典型介绍、访谈评论、市民言论、公益广告等形式,进行全方位、高密度、大容量的宣传;二是在繁华地段、公共场所、党政机关、学校及社区、主要道路、公交车及出租车上设置公益广告、宣传橱窗,张贴文明公约、宣传单和标语口号;三是通过社区居委会和中小学生,向每一户家庭发出公开信,号召市民共同参与,多作贡献。三次抽样调查的结果表明,市民对创城工作的知晓率达95%以上。
在创城工作中,特别是在宣传发动群众、维护城市秩序和卫生、帮助弱势群体方面,志愿者队伍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XX市有一支宏大的志愿者队伍,分属工、青、妇及文明办、综治办等部门组织管理,仅治安志愿者就达1.5万人。其管理的可取之处,在于队伍具有相对稳定性,有详细的档案名册,并配有相关标志。
二、在工作重点上,要始终坚持典型引路,整体推进,突出同创共建的总体要求
在创建活动中,XX市特别注重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从1993年起,定期通过市民直接投票方式,评选“十佳文明市民”、“十佳服务明星”、“十佳文明家庭”、“十佳窗口单位”,并由市委、市政府召开大会隆重命名表彰;对各行各业在创建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定期组织经验交流;对树立的典型,采取新闻报道、事迹展览、组建先进事迹报告团等形式,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宣传。
篇9
一、导学案教学的实施感悟
(一)导学案的形式
导学案,顾名思义,应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即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已有经验、教材文本以及具体的教学资源设计的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导学案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内容应当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预习思考(思考与探究)、课堂笔记、知识探究、能力提升、重难点突破等内容。同时根据学生情况和内容不同还可以适当增加或者删减一些模块,比如在与以前联系较多的地方可以增加“衔接复习”模块,与课程知识相对应的科学视野、化学史、化学与生活等模块。如在教学化学必修1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中的过滤与蒸发课时,导学案就可以增加部分内容。因为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粗盐的提纯,并且学习了溶解、过滤和蒸发的基本操作。对于这部分内容,学生已经比较熟悉,直接利用导学案让学生复习回顾。这样可以缩短在课上进一步学习这一部分内容的时间,可以有比较多的时间让学生探究可溶性杂质的除杂问题。
(二)导学案教学有利于学生课下预习
导学案教学的实施有利于学生在课下对下节课教学的预习,从而知道学什么,有的放矢。比如在教学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概念时,学生都可以通过预习的方式找出定义,并且可以根据导学案上的提示解决一些基本问题。
导学案的实施,可以起到督促学生预习作用。学生知道需要预习什么,预习过程中需要思考哪些问题,解决哪些问题,真正做到了“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从而让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得到学习的成就感。
比如在《蒸馏和萃取》中可以设计这些问题并提示学生进行思考:
表1 《蒸馏与萃取》导学案中“思考与探究”的问题
■
这节课中,学生对上面的问题大多能给出自己的见解,但是对于一些问题还是存在疑惑,比如,第④题有部分学生不能很好的回答出来,第⑤题也是有很多学生不能回答完全。但是在课上学生明显更加认真听讲,也更加认真的参与讨论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蒸馏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课堂效果也比较好。
学生预习过程中,不断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能更加深入自我学习。每一节课课前的预习问题是值得教师深入研究的,教师要设计出一些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学习的探究问题。在导学案内容的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在根据学生水平和已有经验对教材文本进行剖析、筛选后,再综合各方面因素提出适合特定年级学生的问题。对于同一个学校也不能把导学案做成一成不变的,应当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进行调整。
(三)导学案教学有利于学生探究的深入进行
在导学案中设计适当的探究过程,给予学生适当提示,有利于学生探究的进行。如在粗盐提纯实验中除去可溶性杂质,是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的,通过给予适当的引导,学生可以比较顺利地进行下去。该内容导学案可这样设计。
首先提示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设计实验方案:(1)除杂试剂的选取;(2)试剂的用量以及过量试剂的处理;(3)加入的试剂顺序及操作。
表2 《粗盐提纯》中可溶性杂质除去的探究设计
■
这样,学生在设计时就能有的放矢,大胆设想。刚升入高中的学生还带着许多羞怯,不太敢放开地去讨论,但在这节课上学生确实非常积极地讨论、发言、总结,最后得出了几套可行的实施方案。也有个别同学不是仅限于导学案的提示,还考虑到了可加入一种试剂除去两种杂质的方法,即先加入过量的Ba(OH)2溶液,同时除去溶液中的Mg2+和SO■■,再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又除去了过量的Ba2+和Ca2+,再经过过滤除去沉淀,然后加入盐酸除去过量的OH-和CO■■,最后蒸发结晶,得到纯净的NaCl晶体。
再比如,在教学“铁的重要化合物”一课时,笔者在导学案上设计了如下的探究过程:
表3 FeCl3溶液和FeSO4溶液分别与NaOH溶液的反应
■
课堂上学生提出的解决方案很多,比如充成真空、使用保护气、在溶液上面滴加油、煮沸配置溶液的蒸馏水等等。课上时间耽误了一些,教学进度慢了一些,但是学生确实学习到了很多知识。
从课堂实际情况来看,学生对于这种讨论式教学比较认同,能够比较积极地参与进来,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学生的思想是开放的,可以提出各种各样的设想,学生根据自己的设想去实验验证,会自觉地按照规范去做,希望自己设想的结果被认可。为了被认可,所以学生更会精益求精,不出一点纰漏,逐步养成认真严谨的态度。这样的导学案教学在某种程度上让学生对问题探究更深入了。
二、小组合作的研究实施
在《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导学案的批阅中,笔者发现学生对于量筒的使用,以及误差分析还是不很清楚,特别是在做仰视和俯视的题目时往往出现错误的判断,但是这是初中应该已经掌握的内容,以后还会经常遇到,又不能跳过去。我思考再三,想到学生可以通过课下探究、课上汇报的形式解决这个问题。于是,我在课上就布置这样的一个题目――量筒的简介。要求学生在查找相关资料后,说明量筒的规格、量筒上的标记的意义、使用操作规范、使用注意事项以及误操作产生的影响(比如“俯视和仰视”的影响应该分两种情况分别讨论)。并在下周的课堂上上台作汇报。
当我在课堂上宣布这个题目,并且询问哪个小组愿意做这个题目时,学生纷纷举手表示愿意做。最后,我在每一个班级选定两个小组同时做这个题目,并且由小组组长负责组员的任务分配。课下,这两个小组一起讨论,上网查找资料,还有专门的同学来找我探讨。在组长分配下,各组都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分别完成了自己的任务。
当再次上课时,我特意在课上留出20分钟让两个小组作汇报,气氛非常热烈,有的组作汇报时可以完全脱稿,讲得生动形象,博得学生的喝彩;有的全面仔细;有的重点突出。未参与作汇报组的学生还提问这两个小组的同学,汇报组学生给予恰当的回答。最后我对小组的研究作了总结,对于个别有误的点给予指出,学生听得非常认真。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研究学习,学生已经熟练地掌握了量筒的使用方法,这节课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课后,我要求每个班的两个小组都要把他们成果写成书面报告。从书面报告上来看,学生能够在高中水平上较全面地对量筒进行了了解,特别是对于量筒仰视和俯视两种情况的分别讨论,学生通过对画出的四种图形式所给予的解释,能够显示出学生对该课题探究的准备是认真的。
三、反思与建议
新课程实施需要反思,只有在不断反思中才能不断进步,才不会成为年复一年的重复工作。在实施导学案教学和小组合作研究时,我们发现还是存在一些不足的,需要改进和反思。
(一)导学案设计要与学生情况相匹配
维果茨基在从事教学与发展问题研究时,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以区别“现有发展水平”。他指出:“我们至少应该确定儿童发展的两个水平,如果不了解这两种水平,我们将不可能在每一个具体的情况下,在儿童发展进程与他受教学性之间找到正确的关系。”
“教学只有在由最近发展区决定的一定时期的界限之内进行时,才能最有成效。”所以,笔者认为导学案中问题设置的层次化非常重要,既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过于复杂,要符合学生能力的需求,也就是在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内。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导学案的设计还要彰显个体风格,具有一定的创新性,需要年年重新设计的。
(二)导学案既要利于学生自学,也要利于教师教学
导学式教学是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渐进自学、缩短学生获取知识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培养探索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既要跟上学生的思路,又要引导学生的思路。也就是既要有利于学生课下自学,也要有利于教师课上教学。否则,就会成为教师和学生负担,浪费时间。
(三)导学案的设计要利于小组合作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针对一个问题学生所产生的质疑,虽然也会在课上得以解决,但是有时某些难题得不到最佳解决方案,此时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课后进行小组内和小组间的集体讨论,通过和其他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充分发表意见,寻求最佳答案。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形成小组合作、集体讨论的习惯。
(四)导学案与教科书有机结合
导学案教学要避免撇开教科书的误区。导学案源于教材、根植于教材。导学案是一种载体,通过这种载体来帮助学生更加容易地学习教材内容。导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只有把导学案与教科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充分利用教科书,提高课堂效率。如果是撇开教科书,只用导学案,就是本末倒置了。
经过近一年的导学案和小组合作学习在新课程教学中的实施,在教学效果上凸显了它的作用,使课堂更加精彩,更具变化性。当然在课堂教学。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并且进行完善。
[参 考 文 献]
[1]张金凤.高中化学“学案”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实践[D].硕士学位论文:辽宁师范大学,2008.
[2](苏)维果茨基著,余震球译.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篇10
关键词:新形势;高校;研究生;教学管理;途径
随着经济和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高校研究生教育体系也逐渐趋于完善,从而导致研究生的数量和培养模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此探索出有效的教学管理模式,为提高我国高校研究生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 新形势下高校研究生教学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课程设置有待规范
在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地区经济环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社会、市场以及各大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因此在新的形势下,高校研究生的教学模式也应该与时俱进,但是从当前各大高校研究生课程的设置来看还有待进一步规范,主要表现在:一是高校对研究生课程的划分过细,从而导致课程失去了可操作性;二是不同模块课程的比例失衡,影响了专业培养的目标,在相对固定的研究生学习年限内,公共课程占有的课时数量过多,在很大程度上占取了学习专业课程的时间。三是课程体系随意性较大,主要表现在一些学科和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缺乏系统思想,不能有将出发点落实到人才智能结构,因人设科或者因课设人的现象较为普遍。
(二)导师队伍有待加强
当前虽然高校研究生招生规模在不断扩大,但是导师的数量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增长,导生招生人数过多,因此容易造成导师长期处于过度劳累的状态。导师因为精力有限,不可能花费足够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指导,导致部分研究生因为没有得到导师及时有效的教导,没有形成学术规范,为了能够顺利毕业,甚至出现抄袭论文的现象,严重影响自己的学业。
(三)培养体制有待健全
在高校中,对研究生的培养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制定培养计划、组织课程学习、开展学术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学术论文课题研究以及学位论文答辩。在实际高校研究生教学管理工作中,还缺乏一套相对完善的体制对各个环节进行规范,从而导致对研究生培养环节上把关不严,首先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没有将学位论文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然后是缺乏对研究生管理人员相应的奖惩制度,从而导致个别管理人员工作不负责任,敷衍了事;最后是高校缺乏全面的网络化研究生管理系统,导致高校的各个院系之间不能真正实现资源共享,极大降低了研究生的教学质量[1]。
2 新形势加强高校研究生教学管理工作的途径
(一)加强课程建设,提高研究生教学质量
在课程建设这个环节,高校应该充分结合当前研究生培养现状,根据研究生的专业发展以及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求,制定出一个具有科学化、合理化、操作性强的研究生课程结构。一般文科课程的设置是在一年内就完成所有课程,接下来两年则是论文写作和答辩,但是第一年大量的课程设置无疑会减少学生参与主动探究的时间,然后在接下来两年又会因为课程太少变得懒惰,因此针对这种情况以一年级学科下设置为例,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情况以及研究生的需要,对课时进行及时调整,对课程设置中的各类专业课程进行整合和精简,调整后具体如下:需修公共基础课2门,专业基础课2门,专业课2门,选修课7门。此外,还应该对不同类型的课程进行分层管理以及分类指导,对于不同类型的课程,应该建立与之相对应的管理制度,从而确保研究生能够通过学习这些课程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提高研究生教学质量
作为高校研究生的导师,他们最了解带教研究生的思想素质以及学习水平,他们不管是在学术上、教育上还是在阅历上都具有权威性,作为高校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定性,让导师参与研究生的教学管理过程,相信这会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高校应该加强对导师队伍的建设,要重点加强导师的道德素质、学术素养的建设,除此之外,还应该针对高校新增导师缺乏培养经验的问题,定期组织导师参加相关培训活动和教育,并为导师之间相互交流提供平台,齐心协力提高研究生教学质量[2]。
(三)完善培养体制,提高研究生教学质量
完善高校研究生培养体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一是加强研究生课程教学管理,进一步深化课程的设置以及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实施选课制度,加强研究生网上教务选课系统基本建设工作;二是严格制定出"标准化、规范化、系统化"的管理制度,随着研究生数量的不断增加,传统的管理方法和制度已经不能适应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需要建立起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并对执行标准进行统一和规范,从而保证研究生的教学管理工作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三是要进一步建立、健全考核和激励制度,从而完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由于高校研究生教学管理工作本身是一项弹性较大的工作,这不仅跟管理人员的水平有关,还跟他们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有关,因此通过建立教学管理工作考核和评估体制,可以实现对教学管理效果的客观评价,并方便学校根据考核结果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从而激发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激情,提高研究生教学管理的质量。
3 总结
综上所述,我国的教育事业总是朝着不断前进的方向发展,因此高校研究生教学管理工作也应该在不断探索中前进。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这必然对从事研究生教学管理工作的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我们要具有强烈的责任心,还需要我们不断学习,积极进取,确保教学管理工作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