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对联范文

时间:2023-03-13 20:09: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端午节对联,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端午节对联

篇1

上联:节启朱明,榴图献瑞;

下联:辉增翠葆,艾绶翔华。

上联:画鼓朱旗,锦标齐夺;

下联:香罗细葛,纱服新成。

上联:画鼓朱旗,锦标竞夺;

下联:粉团角黍,绮序欣逢。

上联:葛细含风,罗香叠雪;

下联:钗头颤虎,屋角盘蛛。

上联:石榴映红日,千门喜庆;

下联:鼓乐催龙舟,万水欢歌。

上联:艾叶吐幽芳,香溢四海;

下联:龙舟掀巨浪,气吞八荒。

上联:生子兴宗王镇恶;

下联:良辰竞渡屈灵均。

上联:冰盘错出仙人掌;

下联:珠履频窥处士星。

上联:堂前萱草舒眉绿;

下联:石上榴花照眼红。

上联:结艾钗头轻战虎;

下联:夺标船首惯成龙。

上联:绿艾悬门漆藻彩;

下联:青蒲注酒益芬芳。

上联:青粽嘉旬称益智;

下联:赤符灵术善驱邪。

上联:五月端阳春穗黄;

下联:八月中秋月儿圆。

上联:艾人驱瘴千门福;

下联:碧水竞舟十里欢。

上联:艾叶如旗招百福;

下联:菖蒲似剑斩千妖。

上联:端午池莲花解语;()

下联:夏晨岸柳鸟能言。

上联:榴花彩绚朱明节;

下联:蒲叶香浮绿醑樽。

篇2

上联:门幸无题午

下联:人惭不识丁

上联:艾旗招百福

下联:蒲剑斩千邪

上联:绿艾悬门漆藻彩

下联:青蒲注酒益芬芳

上联:榴裙萱黛增颜色

下联:艾酒蒲浆记岁华

上联:榴花彩绚朱明节

下联:蒲叶香浮绿醑樽

上联:结艾钗头轻战虎

下联:夺标船首惯成龙

上联:芳草美人屈子赋

下联:冰心洁玉大夫诗

上联:不畏汨罗河水深

下联:甘冒东海浪涛激

上联:艾叶如旗招百福

下联:菖蒲似剑斩千妖

上联:艾人驱瘴千门福

下联:碧水竞舟十里欢

上联:堂前萱草舒眉绿

下联:石上榴花照眼红

上联:时逢端午思屈子

下联:每见龙舟想汨罗

上联:应悬虎艾赛龙舟吃粽子

下联:莫赋闲诗撒怨气叹屈公

上联:念故人 万户千家包粽子

下联:庆佳节 敲锣打鼓赛龙舟

上联:赛龙夺锦 鼓声催发健儿奋

下联:端日弄波 浆拍浩汤舟队威

上联:箬叶飘香 一粽尝来千古事

下联:龙舟逐水 百桡划出四时情

上联:日光端午 清明水底见重阳

下联:天气大寒 霜降屋檐成小雪()

上联:焚艾草饮雄黄清瘴防病别为邪崇

下联:飞龙舟裹香粽奠忠招魂是效楷模

上联:报国遭谗两放逐 痴心不改九章出

下联:汨罗滚滚万人泪 惟有离骚千古流

篇3

【芒种节气相关的农事农谚有哪些】

上联:画鼓朱旗,锦标竞夺;

下联:粉团角黍,绮序欣逢。

上联:艾叶如旗招百福;

下联:菖蒲似剑斩千妖

上联:艾叶吐幽芳,香溢四海;

下联:龙舟掀巨浪,气吞八荒。

上联:包粽子,举国欢宴聚亲友;

下联:赛龙舟,把酒吟诗慰圣贤。

上联:不畏汨罗河水深;

下联:甘冒东海浪涛激。

上联:端午池莲花解语;

下联:夏晨岸柳鸟能言。

上联:芳草美人屈子赋;

下联:冰心洁玉大夫诗。

上联:我为他哭屈落水;

下联:他为我辈壮升天。

上联:堂前萱草舒眉绿;

下联:石上榴花照眼红

上联:时逢端午思屈子;

下联:每见龙舟想汨罗

上联:青粽嘉旬称益智;

下联:赤符灵术善驱邪。

上联:千载招魂悲楚仕;

下联:万人抚卷叹离骚。

上联:念故人,万户千家包粽子;

下联:庆佳节,敲锣打鼓赛龙舟。

上联:画鼓朱旗,锦标齐夺;

下联:香罗细葛,纱服新成。

上联:节启朱明,榴图献瑞;

下联:辉增翠葆,艾绶翔华。

上联:结艾钗头轻战虎;

下联:夺标船首惯成龙

上联:榴花彩绚朱明节;

下联:蒲叶香浮绿醑樽

上联:榴裙萱黛增颜色;

下联:艾酒蒲浆记岁华

上联:龙舟竞渡,不忘楚风余韵;

下联:诗台抒怀,更忆圣哲先贤。

上联:绿艾悬门漆藻彩;

下联:青蒲注酒益芬芳

上联:门幸无题午;

下联:人惭不识丁

上联:汨罗沉没一流恨;

下联:湘楚长怀千古羞。

上联:难得钟情 两遭流放离骚赋;

下联:惟怀义胆 一佐报国厄运横。

上联:石榴映红日,千门喜庆;

下联:鼓乐催龙舟,万水欢歌。

上联:赛龙夺锦 鼓声催发健儿奋;

下联:端日弄波 浆拍浩汤舟队威。

上联:箬叶飘香,一粽尝来千古事;

下联:龙舟逐水,百桡划出四时情。

上联:日光端午 清明水底见重阳;

下联:天气大寒 霜降屋檐成小雪

上联:去秽除邪,千户门前悬虎艾;

下联:尊贤吊古,万人江岸喝龙舟。

上联:焚艾草饮雄黄清瘴防病别为邪崇;

下联:飞龙舟裹香粽奠忠招魂是效楷模

上联:清明思故人寄深情情思代代祭古魂;

下联:端午赛龙舟忆屈子子孙世世奠英灵

上联:报国遭谗两放逐,痴心不改九章出;

篇4

今天是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请你参加下列节日活动。

走近端午

1.请你结合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它从汩罗江的波涛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把中华大地染成粽叶式的青绿,从此每一条河川都回荡着振聋发聩的呐喊,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亘古不变的艾香。

“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所指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__。下面是一位同学根据上述文字撰写的一副对联,在横线上可以补写的词语是:_________。

插艾叶清香缕缕飘九州赛龙舟________传四海

关注生活,关注传统

2010年盐城市中考语文综合实践题解析

情系节日

2.请你描述所度过的端午节中印象最深的一个场景或一次体验。要求具体生动,情感真切,不超过60个字。

弘扬传统

3.请你探究下面文字所述现象产生的原因。

现在,在青少年当中,很多人不了解端午,中秋不想回家团圆,对清明的祭奠活动也不以为意,却热衷于过圣诞节等西方节日。

4.某网站针对上题文字中所说的现象,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为主题向网友征集公益广告。请你也设计一条(含有一种修辞手法)。

(选自2010年盐城市中考语文试卷)

试题解析

近几年来,关注传统文化、关注传统节日成为社会的热点之一。这几年的“两会”期间与此相关的提案、议案都不少。2007年12月份,国务院通过并对外公布修改后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办法》中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成为国家法定假日。《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语文课程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基于上述原因,近年来与传统节日相关的题材也备受中考命题者关注。

2010年江苏省盐城市语文学科的中考时间是6月16日,这一天正好是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命题者抓住这一时间契机,关注生活,创设情境,围绕端午这一传统节日,设计了一组综合实践试题。试题分走近端午、情系节日、弘扬传统三个部分,共四道题目。涉及常识积累、补写对联、现象探究、撰写广告语等中考积累运用基本考点,综合考查学生语文素养。

“走近端午”部分涉及端午节的起源及相关习俗等内容。试题首先出示一段介绍端午节的文字,文字语言优美富有诗的韵味,内容主要是介绍端午节的起源及包粽子、赛龙舟等端午习俗。然后围绕这段文字出示了两道填空题。第一个问题是与端午起源的文化常识,只要平时有了相关知识的积累,都应该知道“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 所指的历史事件是“屈原投汩罗江自尽”。第二个填空是将对联补充完整,答题既要考虑对联的对偶特点,也要结合上文所介绍的端午习俗填写。示例:号子声声。

“情系节日”部分是一个片段写作题,所写的内容应是与自己所度过的端午节中印象最深的一个场景或一次体验。只要平时参与端午节的有关活动,或者了解相关习俗,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把当时情景再现出来是不难的。写作时还要注意“具体生动、情感真切”的有关要求。示例一:赛龙舟那天,只见沿河两岸人山人海,彩旗飘扬,唢呐声,腰鼓声,鼓号声,大鼓声,汇成一片,响彻长空。示例二:随着一声枪响,两条龙舟犹如离弦的箭飞了出去。“加油,加油”两岸的呐喊声此伏彼起,连绵不断。队员们拼劲全力,奋勇争先。

篇5

关键词:岁时门饰;节气;文化意念

中图分类号:J5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7-0163-01

一、门饰——岁时风俗的物质载体

门的装饰与节气紧密相连,一年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这一套时序系统,并不是“不误农时”的保障系统,也不只是充当耕作人的时间表,它为整个社会所遵循,它与民众的消祸祁福心理相结合,在悠悠的岁月里产生了灿烂的文化现象。而门饰艺术在几千年的民风熏染之中,作为岁时风俗的物质载体,显得愈发的色彩纷呈。

二、岁时门饰的种类

1.除夕门饰。除夕以辞旧迎新的独特时间段,成为展示年节习俗的重要舞台,门饰承载了这绚丽的场景,使中华的年俗益发多彩。清代《顺天府志》:除夕“门窗贴红纸葫芦,曰‘收疫鬼’。”葫芦具有收降妖魔鬼怪的法力,门饰中的红纸葫芦是流传久远的除夕习俗。

2.春节门饰。春节是中国人最隆重的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也是民族传统的集中展示。节日里,家家户户门前都为欢度新春而贴春联、挂彩灯、请门神……,其中以春联最为常见。

3.元宵节门饰。元宵节赏灯的古俗使家家户户的门饰中张灯结彩,寓意着人们想尽快走出旧岁留下的冬季,迎接春天。“重门夜开,以达阳气”请“阳气”进门来,请温暖进门来,这是彩灯节的意义所在。同春节相比,元宵节没有关于哪个怪物的传说,因此省去了诸多的忌和宜,只有大红灯笼高高挂。这种元宵节特有的门饰至今流传,经久不衰。

4.谷雨门饰。谷雨一般在农历三月。民间谷雨的风俗门饰是在门上贴上“禁蝎”传统木刻版画,这个节气已着眼于夏季的“收疫摄毒”的风俗。这种装饰以木版画的形式出现,可见它的需求量是很大的,这也足以见证了这种传统的门饰艺术的普遍性。画面中央雄鸡衔虫,爪子上还有一只蝎子,在画面上还印有咒符。这种门饰艺术是有关谷雨风俗的宝贵资料。

5.端午节门饰。端午节的门饰主要以“避邪”为主要题材。端午节的这种门饰风俗,追根溯源是源于“午为阳极”而来,端午节是一年中阳气最重的日子,因此传统哲学讲阴阳协调,过旺则为毒,因此要禳解。端午节的门饰是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以便驱邪避毒。另外,也有门上贴纸葫芦之俗,用彩纸剪成各式的葫芦,倒贴在门上,以泄毒气。

三、岁时门饰的艺术形态特征

1.对联。对联也称“门对”、“春贴”、“对子”,因为是在春节时张贴故又名“春联”。它的长处是言简意赅的形式将房主人的理想、愿望和追求表现出来。春联最早起源于古代的桃符。当时人们为了驱鬼便用桃木制成两块木板,分别画上神荼和郁垒的像,即 “桃符”。过年时,将这两块桃符放在门边,可以驱鬼避邪。到北宋时期,人们将对联写上了桃木板,内容均是祈求福贵的。

2.门神。人们在新春之际,通过祭祀门户来实现阴阳两界的沟通,确保自身一年的安全。“门神”就此出现。门神画种类大体上分为捉鬼门神、武将门神、文官门神、祈福门神四大类。具有构图饱满、夸张变形、装饰性强、色彩艳丽等特点。它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朴实、优美的风格和浓郁的乡土色彩。

3.祈福物。祈福物主要出现在江南地区的农村。门上贴一对元宝,旁边饰以香插。这里的元宝是用纸做成元宝形,讲究的用金纸或者银纸,上面贴上有喜鹊等吉祥物的红色剪纸。元宝贴在门上是为了接财纳福,有时在元宝上面插上几枝柏树枝,这样从色彩、造型和象征意义上都增加了吉祥的内容。香插大多用竹筒做成,外面包一层红纸;也有用硬纸卷成的,供节日插香用。

4.辟邪物。避邪是利用一定物件来防止邪鬼来犯的一种消极巫术。不同地区不同人民有不同的避邪物。例如门上贴净符,隔开丧事的不洁与煞气;北方民间流行的五彩葫芦;普米族在门或墙上印的许多打鬼手势的石灰手印纹;鄂伦春族在仙人柱上悬挂野猪牙、熊鼻;侗族在门上挂狗头,以狗护家;苗族在门上挂有米筛和鱼网;以及各种夸张、另类、极具装饰性的图腾。

四、结语

节气的门饰基本上表现的是一个祥和、祥瑞的世界。在节气的门饰艺术中,我们深刻的体悟到了古人对生活的向往,对现世的追求。这种门上的装饰开始是作为驱鬼祈福的现实存在,随后在人们印象中形成一种可以代表安全、吉祥的符号。这些符号的精神意义之巨大,它是一种心理暗示,让人心安理得、代表吉祥如意。当这些附加装饰深入到人们的精神领域,便有了普遍意义。我们应该从符号学的角度对这些现实存在的附加装饰加以定义抽取,运用于方案设计中,作为体现民族性、区域性的一种方式。

篇6

一、在幼儿园做好以传统节日教育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对幼儿实施道德教育

实践活动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教师利用特定的传统节日,积极开发其中蕴涵的教育资源,组织和指导幼儿自主活动,自主探究,亲身体验,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体验,让幼儿对中国传统节日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例如:

结合“春节”,我园组织幼儿开展“向长辈拜年活动”、“我该怎样用压岁钱”等活动,培养幼儿“勤劳节俭、孝敬长辈”的优良品质。让幼儿通过与家人一起包饺子、贴对联、放鞭炮等,让幼儿体会浓浓的“中国味”和醇醇的“中国情”。

结合“端午节”,组织了幼儿进行了“包粽子”活动,向幼儿讲述端午节的传说故事,使学生对端午习俗产生亲切感和认同感,于是爱国之情便会油然而生。

结合“清明节”,组织幼儿去踏青,亲近自然,张扬生命力;邀请奶奶、姥姥、妈妈来园和幼儿一起做面燕,让幼儿了解清明节的习俗,并开展了到烈士陵园“为烈士献一朵花”祭扫活动,让幼儿缅怀先烈,传承优良传统。

在以传统节日教育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中,幼儿园作为幼儿学习、生活的场所,为了让孩子们能主动地学习、探索,我们会抓住每一个传统节日,针对每一个节日的特点,对幼儿实施教育,让幼儿在操作、参与过程中,体验并获得有价值的学习,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指导家长在家庭中利用传统节日,对幼儿实施德育教育

由于很多传统节日已被确定为法定假日,这些节日幼儿是在家里度过的,所以教师要积极与幼儿家长联系,共同帮助幼儿过一个有意义的节日。中国传统节日是幼儿园和家庭同步开展的实践活动。在节前我们教师要先与家长沟通,提出活动要求,分别给孩子和家长布置任务,指导家长和幼儿有目的地开展活动,这样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如春节期间我们开展了“我为爸爸妈妈包饺子”“向长辈拜年”的活动;在清明节期间开展“听爷爷奶奶讲过去的故事”的实践活动;在中秋节期间开展“分月饼”活动;在端午节期间开展“我为家人做服务”活动……以此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庭活动,让幼儿感受亲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倍受教育。尤其是许多农村学生家庭仍保留着过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

三、利用传统节日,家园配合,对幼儿实施德育教育

据调查,孩子们对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知之甚少,为此,单靠幼儿园进行传统节日的渗透教育远远不够,还要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在幼儿园教师要积极做好中国传统民俗节日资源的开发、收集和整理工作,积累与节日有关的成语典故、趣联妙对、古诗词名句、谚语、歇后语等,了解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等民间传说,了解了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为做好课堂教育和课外实践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还积极赢得家长的支持,各班教师还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采用家园联系栏、家长信箱、校信通等形式,搭建家园之间相互交流传统节日的信息平台。如大班家长在中秋节前夕,从网上下载了许多有关中秋节来历的资料,为了让幼儿看到不同形状、不同口味的的月饼,他们纷纷让幼儿将家中的月饼带到幼儿园;中班家长则在中秋节前后与幼儿共同收集有关中秋节的图片、月饼盒,以供活动室环境的布置和区域活动之用;鼓励家长主动为幼儿参与传统节日教育活动提供教育资源。

篇7

关键词:伊斯兰教 穆斯林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节日

中国传统文化大多受佛教、道教等异宗教教义的影响,且其信仰体系与伊斯兰教不同,多是多神教或泛神教,与伊斯兰教的一神教截然不同,有些穆斯林认为这势必会导致穆斯林群体对于信仰的变质。中国传统节日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亦有些异宗教的特点,这是中国穆斯林不过中国传统节日的一大原因。例如在传统节日小年夜、春节等节日中,都和鬼神有关,小年夜要祭拜灶王爷,春节放鞭炮是为了驱鬼,贴对联也道教文化中有辟邪之用的桃符,福禄寿财等神仙也是春节时刻备受广大汉族同胞信仰的神灵,发压岁钱的习俗也是来源于鬼神传说等。这些都无不与伊斯兰教文化相悖。

但是作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受现代民族国家一体化的影响,势必有一些穆斯林已经动摇或者投入到传统节日的庆祝当中。这是大势所趋。探究其原因也是多样的,笔者对身边的几个穆斯林朋友也做了访谈,访谈者信息与结果如下:

访谈者信息:(Male代表男性,Female代表女性,为保护受访者隐私,文中将不提到姓名,仅用符号代替。)

我以要完成课程论文为由,分别询问了他们及家人过不过中国的传统节日,以下是我节选出的有效的对话:

M1,男性,哈萨克族,22岁,大三学生,新疆伊犁人

M1:我家里是从来不过这些节日的,穆斯林不过这些节,因为不是我们的节日所以对我们来说,春节啊这些就是普通的几天。但是至于春晚,一般我们这样的学生会看。

笔者:所以也不会做其他与传统节日有关的事情吗?比如过年放鞭炮,元宵节吃元宵,端午节吃粽子啊这些?

M1:我们不驱鬼,放什么鞭炮。元宵节啊端午节这些节日我们都没有,从来都不过,我们这里也没那些习俗。

F1,女性,回族,25岁,文员,宁夏固原人

F1:我们不过春节,但是看春晚呢,也抢红包呢。

笔者:就是不放炮、不吃饺子的那些是么?家里会趁着这个节日团聚一下吗?

F1:不放炮,家里倒是会聚,但也只是因为放假了大家都有时间了才聚的,不是因为过年。

笔者:那元宵节啊或者其他除了伊斯兰教的节日有过什么活动吗?

F1:有时候元宵节跟风会吃汤圆,也会看花灯,端午节偶尔吃粽子,还会过个圣诞节,都是和朋友一起出去玩而已,节日嘛,就是放假了。老一辈的汉化不是特别厉害,像现在的年轻人这些节都过,我觉得差不多完全汉化了,除了不吃猪肉,其他什么都一样了。

笔者:哈哈,那你吃汤圆的时候家里的长辈也会跟着吃吗?

F1:会啊,端午节的时候我妈心情好了还会给我们包粽子呢,看花灯什么的也是全家一起去,有好玩的就都一起玩么。

F2,女性,维吾尔族,25岁,社区工作者,新疆喀什人

F2:这个怎么说呢,维吾尔族本身是不过的!

笔者:嗯,你就说说你们现在的情况,或者自身有没有什么变化?

F2:我们也会享受国家的法定节假日,除此之外,我在单位也会有春节的聚餐,发红包,你觉得我这个算过吗?

笔者:这个确实很难划分的清楚,那你对于这些节日除了有一些这样的活动之外,心理上对它有什么变化吗?

F2:我们不会像古尔邦节那样特意去过这个节日,如果说变化的话!只能说接受吧!

笔者:家里有没有聚餐啊一起看春晚什么的?单位聚餐的同事都是穆斯林吗?

F2:没有,家里就是我这种在内地上过学的学生看,看春晚最多当个综艺节目在看,不是因为春节,其他人也不看。同事聚餐有汉民。

笔者:那么其他节日有没有什么变化?比如元宵节啊端午节这些。

F2:元宵节这个还真有变化!现在维族人开始在淘宝上买汤圆了,清真汤圆,维吉达尼,淘宝店。以前没有民族牌子的元宵。我发现出去过外面的人会吃,新疆的不吃,现在有清真的都可以放心吃了。

笔者:你家那边的超市不卖汤圆?

F2:卖。但是没有清真牌子的。也没有这个习俗嘛。上次我们社区做活动,我去超市买汤圆,被导购数落了,她说我:“这个不清真你买干嘛!”但是社区活动有汉族的呀!而且我买的都是水果味儿的,真尴尬!

笔者:哈哈,那是不是端午节也可以包粽子了?

F2:粽子维族一直都有吃的,但不是因为端午节。

笔者:有没有刻意避开这个节日再吃?

F2:没有刻意吧,就也是跟风,而且我们这边有维族人做的,还好吃。他们会用蜂蜜和酸奶做,外面包的和汉族一样,煮好后会给你酸奶或者蜂蜜蘸着吃。如果说节日的话,我也不知道怎么做才算是过了那个节日,因为又没什么标志,总不是元宵节吃元宵就算过节了吧?

当然笔者选择的访谈者样本量很小,并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是也不难分析出一些变化以及现象。现将我的发现和思考整理如下:

(1)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逐渐走向小杂居的格局,在居住环境上汉族等其他民族逐步与穆斯林群体融合,空间上使得穆斯林群体的生活习性等慢慢趋向于汉化。居住环境对于民族交流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首先是穆斯林聚集地区,在农村这种情况还很少见,但是对于变化较快的城市地区,随着城市发展,穆斯林围“坊”而居的格局逐渐被打破,城市中穆斯林群体与汉族在居住空间上已融合在一起。特别是在散杂居的地区,一定程度的邻里关系掩盖了族群固有的隔阂,并且促进两个民族之间的融合,混居的居住格局使得民族之间的交流更为便捷,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之间的交流已经成为一种常态,这样的情况下,在周围汉族过节的时候,穆斯林很难不受影响。

(2)网络时代的到来以及商业的发展,让一些节日元素渗透到每个角落。也许涉及到一些节日的物质层面,但是穆斯林群体并没有发觉或者不以为然,只是跟随大流做一些行动。

(3)新一代的穆斯林对于宗教的观念开始变得薄弱,加之周遭环境的影响,随大流、跟风过节已不新鲜,甚至不止是中国传统节日,像西方的情人节、圣诞节等,年轻的穆斯林也会去“凑个热闹”。这种情况在以回族为代表的内地穆斯林中更为常见,对于宗教与节日的关系,并没有深入的了解,就算知道自己的民族没有过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也并不知道具体是什么原因。

(4)各民族整体对于节日的观念淡化。许多穆斯林即使在春节这天看春晚、吃饺子甚至放鞭炮,但是他们大多在内心是不承认自己过节的,而更愿意用“跟风”这两个字概括自己的举动。其实从整体的角度来说,现在各族人民虽然庆贺节日的方式多种多样,但是大部分只是以“吃”为主,除去春节还有张贴对联、放鞭炮、发压岁钱等习俗外,其他节日基本上只是注重饮食习俗而已,这是全国人民的普遍现象。而对于精神层面,在传统节日上并没有明显的表示,甚至一些民众会觉得我国这些传统节日和传统风俗相较于西方的一些节日是一种落后的、土气的现象,不注重保护和发展。但是令人惊喜的是,一些穆斯林民族在不违背自己教义的前提下,也将中国传统文化与本民族特色相结合,做出一些受大众喜爱的创新。这也是很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乌头煎熏洗;功能锻炼;踝关节骨折;功能康复

【中图分类号】R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400-01

踝关节是机体最重要的关节之一,当人处于直立状态时,身体的重量全部作用于踝关节。因而踝关节骨折脱位发病率较高,临床十分常见,其发病率在下肢所有关节中仅次于髋关节 [1]。踝关节骨折脱位患者其生活工作质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手术是治疗踝骨骨折的重要手段,但术后恢复质量对患者功能恢复起着至关重要的重要。本文旨在研究乌头煎熏洗结合功能锻炼对踝关节骨折术后功能康复情况的影响,以2011年4月至2013年12月期间72例在我院行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脱位患者为研究对象,现简要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12月期间72例在我院行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脱位患者,其中男性患者47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介于24~6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32±312岁。发病诱因包括交通事故、摔伤、重物砸伤以及坠落伤等。经侧位X线片及CT平扫46例诊断为闭合性骨折,26例诊断为开放性骨折,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经统计,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致病因、疾病类型以及手术方式等临床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仅给予功能锻炼,包括踝关节主、被动功能锻炼。患者于术后1周起主动进行活动锻炼,内翻和外翻活动,背伸及跖屈活动;采用由上海帝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成人足踝关节CPM5090帮助患者进行踝关节被动功能锻炼,每次30min,每日2次,并依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逐渐增加活动范围。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乌头煎熏洗,待患者术口愈后良好后,取乌头煎一剂浸泡于3L清水中30min后煮沸15min,将药液置于足浴盆后,先将患侧踝关节置于蒸汽中熏洗,待水温降至40℃左右后,将患侧踝关节置于药液中,并嘱咐患者进行主动功能锻炼,每次30min,每日2次。所有患者均持续治疗1个月。

13评价指标

本研究确定的评价指标为临床疗效,临床疗效按Barid-Jackson评定标准依次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临床有效=显效+有效[2]。

14统计方法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70 数据统计包分析,计量数据采用±SD表示,计数数据均采用χ2检验,当P

2结果

观察组显效、临床有效率依次为5278%、972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222%、7778%(P

3讨论

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多伴随关节肿胀,屈伸功能障碍等症状,早期进行主、被功动能锻炼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关节功能,避免关节僵硬。临床研究已经证实中药熏洗能够改善骨折患者的加速骨折部位淤血消融,改善局部微循环障碍,加速炎性介质转移和讲解,缓解患者的疼痛、肿胀等症状[3]。乌头煎是临床应用广泛的中药方剂,含有生川乌、生草乌、路路通等一系列具有舒筋活血、祛风通络、温经散寒、消肿止痛等功能中药成分,结合熏、洗等方式,可以进一步缓解患者肿胀、疼痛等症状,改善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乌头煎熏洗结合功能锻炼可以明显提升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功能康复情况,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陈顺宏,韩子冀,张骏 踝关节骨折临床治疗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4,02:70

篇9

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文明、风俗、精神的总称。文化的定义,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简单地说,中国传统文化以儒佛道三家为主干。三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构筑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这三家传统文化之思想,在中国合称为三教。

中国传统文化包括思想、文字、语言,之后是六艺,也就是礼、乐、射、御、书、数,再后是生活富足之后衍生出来的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传统文化是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融入我们生活的,我们享受它而不自知的东西。

中华传统文化应包括:古文、古诗、词语、乐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传统节日有:正月初一春节、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清明节前后的寒食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日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活动等,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国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来源:文章屋网 )

篇10

关键词:新课标 传统文化教育 选修课程 研究性学习 乡土文化校本课程

要想在高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就应该建立以课堂教学为核心,继而向外辐射的大语文观。具体原则如下: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适当向课外延伸;在儒家文化经典的基础上,兼容并蓄;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批判性地吸收;在扩大阅读面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深层次的阅读。

一、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应当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的作用

传统文化有其自身逻辑,是自成体系的,要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就得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学者吴鸿清认为,加强青少年的传统文化教育,主战场就在中小学的课堂,并建议让传统文化进入语文课堂,让传统文化进入考试试卷。事实上,高考做为素质教育的指挥棒,已经起到鲜明的引导作用。福建省高考在语文试卷命题时就充分考虑到这一点,文化经典和文学名著的考察就是很好的例证。可见,我们在课堂教学时应高举传统文化教育的这面旗帜。

课堂教学要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就要充分发掘教材的课程资源。从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课程的编排来看,分量最重的是诗歌单元和文言单元。优秀的古代散文和诗歌作品,文质兼美,既是出众的文学作品,也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是传统文化教育最好的载体。如《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离骚》《登高》等作品,作品中蕴含的爱国志气和勇于担当的精神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真正使寓德于教落到实处。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课堂教学要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还要注重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如可以在班级的布置中下功夫,可以大量使用传统文化的元素,如把“学习园地”命名为“翰墨轩”,可以让同学们推荐自己喜欢的名人名言并书写张贴在教室,让学生在富有文化涵养的环境中得到熏陶。同时,课堂教学为突出传统文化的元素,可以在多媒体的使用中用点心思。如教授诗歌作品时,可以用古典音乐作品进行配乐,也可以通过一些视频资料也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让课堂始终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

二、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应当充分利用选修课程的优质资源

要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就应当充分挖掘选修课程的丰富资源,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需求。新课标指出,选修课程的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性阅读的基础上,“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学生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人教版选修课程《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项羽之死》这篇文章,可以做为必修课程中的《鸿门宴》的有益补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项羽的悲剧是性格悲剧还是命运悲剧”以及“项羽该不该过江东”两个讨论,发动学生借助图书馆、网络等资源来进行深入探析。如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尚不觉悟,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结合《鸿门宴》中项羽所表现出现的优柔寡断,可以清楚地知道项羽的悲剧是性格悲剧。同时,也可以让人收集后人吟咏项羽的诗,深入探讨为何不同历史时代的人物对项羽会做出如此截然不同的评价。等。这种多角度的探究比较,能够把教材的人文内涵充分发掘出来,让学生获得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提升。

三、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应当广泛而深入地开展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研究性学习,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身主动的探索性学习,共同营造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素质教育结出丰硕的果实。

要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教师可充分引导学生开展相关课题的研究性学习。如结合国家的法定传统节假日,开展“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相关课题研究。如“端午节的文化内涵探究”课题,学生在充分收集资源的基础上,深入研讨端午节的发源地与传播,赛龙舟、吃粽子、挂菖蒲、喝雄黄酒等风俗形成与演变、屈原赋予端午节的文化内涵等小课题研究。

此外,研究性学习还要注重对汉语言文字的研究,体味其中的文化韵味,加深对母语的认同。因此,可以结合人教版教材必修一的“梳理探究”部分,开展“优美的汉字――汉字的演变及书法欣赏”的课题研究和“奇妙的对联――对联艺术欣赏及文化探究”的课题研究。在这类相关课题的研究中,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模式,让学生培养主动学习的精神,通过资料的收集和归类,能够真切体味到汉字的博大精深,让学生对汉字产生强烈的兴趣。在研究性课题的结题之后,老师还可组织学生开展春联创作等语文实践活动,来巩固研究性学习的成果,让传统文化更贴近学生的心灵。

四、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应当充分利用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开发乡土校本课程

《语文学习》杂志有句话说得好: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如果能把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去,就会有旺盛的生命力。而脱离了生活这个活水,传统文化教育必将走向枯竭,更谈不了传承发扬了。因此,应当充分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让传统文化真正融入到学生的生活的每个角落,构建“生活即语文”的大语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