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幸福的感言范文

时间:2023-04-08 08:16: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关于幸福的感言,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关于幸福的感言

篇1

你永远也看不到我最寂寞时候的样子,因为只有你不在我身边的时候,我才最寂寞。

不是每一次努力都会有收获,但是,每一次收获都必须努力,这是一个不公平的不可逆转的命题。

每当我看天的时候我就不喜欢再说话每当我说话的时候我却不敢再看天。

一个人总要走陌生的路,看陌生的风景,听陌生的歌,然后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你会发现,原本费尽心机想要忘记的事情真的就这么忘记了。

人生最遗憾的,莫过于,轻易地放弃了不该放弃的,固执地坚持了不该坚持的。

原来和文字沾上边的孩子从来都是不快乐的,他们的快乐象贪玩的小孩,游荡到天光,游荡到天光却还不肯回来。

人生最大的幸福,是发现自己爱的人正好也爱着自己。

但是快乐太单纯,所以容易破碎。

篇2

论文关键词:农民工,自尊,主观幸福感

1引言

2001年,政府提出“城市化加速”政策,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的速度迅速提高。大约十年时间,中国的农民工增加了一亿多人,他们为城市的基础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成为城市快速发展不可缺少的力量,但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心理状况、他们的所想所忧却很少有人能够理解,他们背井离乡,远离家人,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受到社会的不公平待遇和城市居民的偏见……他们是城市中的弱势群体,也是社会的热点话题,但其相关的心理研究却相对缺乏,而且大部分研究也只是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其心理健康状况只做大体测量,并没有深入的分析研究。本次研究从农民工的主观幸福感入手,旨在探索农民工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关系。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well-being,SWB)是指个体依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整体评估,包括生活满意度和情感体验两个基本成分,国外对于SWB的研究起步早,理论与实践的探索较国内深入。国内近年来关于SWB的报道数量有所增加,但研究对象多局限于青年人和老年人。关于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研究,认为自尊是对主观幸福感的最可靠、最有力的预测指标之一。Baumeister、Camplell、Krueger等认为,高自尊个体往往从积极方面看待自己,相信在面临失败时更为自信,能较好的应对各类问题,导致较高的主观幸福感。Kernis等考察了自尊水平、自尊稳定性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高且稳定的个体倾向于有较高的心理幸福感水平。

本研究通过分析农民工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从而从主观视角探讨农民工的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因素。这对提高农民工的主观幸福感水平与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城市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有深远影响。

2对象与方法

2.1对象

2009年4月在烟台市三个建筑工地抽取147名男性农民工进行调查,回收问卷123份,回收率83%,最终有效问卷106份,有效率86%。其中~20岁、21~、31~、41~、51~5个年龄组的人数依次为10、41、28、17、10人,平均年龄33岁,壮工,技工两个工种的人数分别为75人和31人。

2.2方法

2.2.1测量工具

自尊测量Rosenberg自尊量表(SES),该量表是由10个题目组成,分数按照4级评分。1表示非常符合,2表示符合,3表示不符和,4表示非常不符合,其中,3、5、8、9、10为反向记分,总分范围10-40分,分数越高,自尊水平越高,本研究采纳东北师范大学田录梅教授提出的建议:第8题存在理解上的文化差异。所以在本次研究中删去。

主观幸福感的测量根据Diener的《生活满意度问卷》与农民工实际生活编成主观幸福感问卷,共有10个题目,每一题用1-7分打分,1-3分为“不是”,4分为“一般,还可以”,5-7分为“是的”。并根据主观幸福感的定义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将题目分为6个因子:生活满意度(第2、3、4、5、6题)、情感体验(第7、8、9、10题)、生理需求(第2、3题)、安全(第4、5题)、归属和爱(第6、7题)、自我实现(第1、9题)6个因子。

2.2.2施测

以团体测量方式进行,作答时给予指导语,根据最近一周内的情绪体验答题,独立完成,现场收卷。

2.2.3数据处理

采用SPSS(13.0)进行数据处理,具体的统计学方法包括:相关分析;t检验;ANOVA

3结果

3.1农民工的自尊与主观幸福感水平

表1农民工自尊与主观幸福感及其各因子水平(M±SD)

 

项目

A

A1

A2

A3

A4

A5

A6

分值 45.88±10.71

26.83±6.26

18.85±5.47

9.19±2.42

8.77±2.66

篇3

大家好!我是来自八年级的吴××。

有一个人,她永远占据在你心最柔软的地方,你愿用自己的一生,去爱她;有一种爱,它让你肆意的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个人,叫“母亲”,这种爱,叫“母爱”!

5月11日,是我们心中最难以忘却也不能忘却的日子。大家知道那是一个什么日子吗?是“母亲节”,这个节日,是对母亲的赞美和颂扬,是提醒我们时刻记住:感恩我们的母亲。

母亲给予我们生命的体验,我们感激;母亲使我们茁壮成长,我们感激;母亲给予我们的教育和开导,使我们获取知识和力量,我们感激;在我们的生命里,总会有困难和曲折,是母亲给予我们关怀和帮助,我们更应感激。

感恩是一个人爱心、良心、善心、责任心以及忠心的综合表现。很难想象,一个对含辛茹苦抚养自己长大的父母没有孝心,不知报答,对老师、对同学没有爱心,不知敬重的人,将来能对他的集体,对他的国家负起什么责任?一个不爱国,不爱家,不爱他人的人,又怎么能够尽心尽力去建设祖国的明天呢?

一个小男孩为自己母亲洗脚的感人广告片断,我永远不能忘记,可在现实生活中,又是否是每个儿女都能够做得到的呢?“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我们或许有时会对一个生疏人的一点关怀念念不忘,却对母亲的大爱熟视无睹,嫌她唠叨,或因一些小事就大发雷霆……然而,母亲却永远在一旁默默地支持我们,耐心的开导、教育我们,给予我们支持和鼓励。

母爱如玉般纯洁、象牙雕刻般精致,受母爱浇灌的生命酝酿着纯美和芬芳。我们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聆听母亲的唠叨,诚恳面对母亲的严厉,感悟母亲阳光般的心灵世界……

让我们从现在起,从孝顺母亲开始,学会感恩吧!让我们记住天下母亲共同的生日,为母亲洗一次脚,为她捶一捶辛劳的脊背,给母亲一个暖暖的拥抱,一句温馨的祝福,抑或一个感恩的笑脸吧!

其实只需说一句:“妈妈,您辛劳了!”这就能让母亲的脸颊重绽灿烂的笑脸!让我们多给母亲一点体贴与关怀,让母亲和我们的家充盈着幸福与和谐,那么我们就迎来了真正的长大!

在此,我想引用一首诗来结尾:孩儿的成长,是母亲再生的希望;孩儿的失败,是母亲酸楚的泪水;孩儿的成功,是母亲幸福的微笑。

篇4

一、积极心理学与幸福老人

(一)幸福老人的生活源于积极心理学

2000年,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教授塞利格曼(MartinESeligman)在其丨《积极心理学导论、一文中正式提出了积极心理学的概念,如今已被普遍认为是致力于研究人的积极品质的一门科学。

塞利格曼认为,积极心理学的力量,是帮助人们发现并利用自己的内在资源,进而提升个人素质和生活品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这种需要会激发个人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积极心理学利用这些内在资源来帮助普通人或具有一定天赋的人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并以此获得美好的生活。人的这些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是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要素。积极心理学的本质体现在修正先前心理学发展的不平衡,强调心理学的发展既依赖于预防和治疗人的心理疾病,同时更依赖于培养、建构人的优秀品质,二者可以相辅相成,平衡发展。

著名心理学家舒尔茨认为:心理学中的一个新方向、新力量主要是认识人的人格成长和变化的能力,即人的成长潜力”他认为,人本主义心理学对人性采取乐观的看法,认为人能够而且必须超越其生物本性和环境特征,相信人自身有扩展、丰富、发展和完善自我的潜能,而这些潜能又皆能实现,成为健康的人格。可见,积极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正确把握完美人生的科学。它关注人生从出生到死亡的所有阶段,重点关注的是那些可以提升生命价值和幸福感的事件。可以说,积极心理学的原理就是发扬、聚合积极心理因素,抑制、化解消极心理因素,以开发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求得人生的美满幸福。

老年人从退休到离开这个世界,有几十年的人生路。怎样过好这段宝贵的时光?怎样发掘、聚合人生这个阶段的积极心理因素,抑制、化解其消极心理因素,以求得老年人生的美满幸福?已成为心理学界急需研究的重要课题。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黄帝内经》中就有“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的说法。既然心理与生理肯定是相互影响的,消极心理倾向于伤害生理和消极生活;而积极心理则倾向于有利生理和积极生活。本文提出的命题也就有了初步结论:幸福老人的生活必然源于积极心理学。

(二)积极心理因素是老人幸福的核心要素

我们仅举几例来证明积极心理因素是老人幸福的核心要素。

1. 中国最长寿百岁夫妻的事例。在贵州省黔南自治州平塘县通州镇党振村,有一对目前中国最长寿百岁夫妻寿星。这对夫妇寿星男的叫杨胜忠,生于1902年12月,今年109岁,女的叫金继芬,生于1905年9月,也已经106岁了,两人的年龄总和达到215岁。询问这对百岁夫妻的长寿秘诀,他们总是用农村人朴实的语言回答,比如“要天天干活”,“_家人要和和气气”,“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放宽心”,“要知足”,等等。杨、金夫妇长寿的“秘诀”,其实最重要的是心态。这种心态,自然包含着在勤快劳作中所享受到的积极心理满足感和幸福感。

2. 当代著名作家王蒙的事例。王蒙讲过,在过去那个混乱年代,没有发疯也没有自杀,是源于“不可救药的乐观主义”。有朋友问他在流放新疆的16年中都做了些什么,他回答说^“我们是读维吾尔语的博士后,两年预科,五年本科,三年硕士研究生,三年博士研究生,再有三年博士后,不是整整16年吗?’年年出好书,常常妙语连珠,78岁的王蒙总能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乐趣。

3. 胡达克鲁斯老太太的壮举。有两位年届70岁的老妇人,一个认为,这个年纪是人生的尽头而开始料理后事;另_个却认为,一个人能做什么不在于年龄大小,而在于有什么样的心态。于是,后者在70岁高龄开始学习登山,其中几座还是世界名山。最近,在她95岁高龄时还登上了曰本的富士山,打破了攀登此山年龄最高的纪录。她就是著名的胡达克鲁斯。70岁开始学习登山是一大奇迹,而积极心理是老人创造奇迹、并从中感受幸福的主要条件之一。这就如同面对同样的一种“夕阳”,却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心理感受:前者认为,“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后者则认为,“只因是黄昏,夕阳无限好”。这既是两位老人不同的世界、人生、价值“三观”在起作用,也是由两位老人不同的性格、心态、阅历所决定。胡达克鲁斯老太太的壮举验证了这一点。

可见,不论东方还是西方,也不论何种文化背景,积极心理所产生的观念和行为都是老人感受幸福、追求幸福的核心要素。可以说,积极心理决定着老年人的生活与生命质量。

二、积极心理学如何引领老年人走向幸福

积极心理学能提高老年人的情商水平。情商是人类认知、控制自身和他人情绪的能力,这种能力有着明显的个体差异,虽然现在暂时还没有一套科学的测定仪器和手段,但却可以认定它是可以量化的。情绪商数就是衡量情绪觉悟力的量化指标。

现实世界总是存在着能量的流动和转换,老年人的喜怒哀乐情绪也时刻处于流动和转换中,积极心理学在帮助老人发掘、聚合积极心理因素,抑制和化解消极心理因素的过程中,如同不良情绪的转化器,可以及时屏蔽、转换、消化负面情绪,转而趋向正面情绪。

在漫长而曲折的人生旅途中,老年阶段本应是享受生活的阶段。但是,消极心理产生的阴影会紧跟着每一个人,诱使老年人偏离追求幸福的航线;而积极心理产生的积极行为犹如一艘幸运号渡轮,可以搭载着各种各样追求幸福的老人们驶往快乐的彼岸。

积极心理学会帮助老年人调动以下积极心理与行为因素,以化解消极心理与行为因素,引领老年人走向幸福。

(一)调动乐观、豁达的积极心态,化解悲观、狭隘的消极心态

乐观、豁达的老年人比悲观、狭隘的老年人更能调动其产生愉悦的各种感觉。事实上,老年人体验到的大部分愉悦之感,都源于在乐观心理作用下对往曰的美好回忆和对未来的胜利预期。“望梅止渴”的典故就是在积极、美好的心理预期下给人们带来的一种愉悦。积极心理治疗理论中两只白鼠的实验也说明,有过逃生经验的白鼠由于多了一种精神的力量,它相信在某个时候,一个跳板会救它们出去,这使得它能够在恶劣环境中坚持3倍于一般情况下能够坚持的时间。这种精神力量,就是积极的心态。人们如果不能控制、化解各种悲观预期,则必然陷入郁闷甚至痛苦绝望中不能自拔。乐观、豁达的老人,在为人处事上更宽容、谦卑、大度,更能够怀着感恩之心欣赏生活中的一切美好事物,更能够用知足和感恩对待人生。老年人拥有了乐观、豁达的积极心态,就没有了埋怨,没有了嫉妒,没有了愤愤不平,自然会更多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幸福。

(二)调动觉悟、坚韧的积极心理,化解偏执、忧虑的消极心理

尽管觉悟起源于佛教,但是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看,觉悟也是一种积极心理的疏导方法’是指引人不要消极厌世,而是要以更积极的态度处世。如果说人生是一部小说,老年人已由短、中篇写到了长篇。萧军在老年时曾谦虚地说,但得能为天下雨,白云厚自一身轻。启功先生有感而言,立身苦被浮名累、涉世无如本色难。这些大家都是觉悟的老者,他们用自己快乐而富有价值的人生,证实了拥有觉悟、坚韧和积极心理的老年人比偏执、忧虑的老年人更积极、更幸福的结论。

(三)调动快乐、幽默的积极心理因子,化解抱怨、郁闷的消极心理因子

多维度的快乐与幽默比抱怨、郁闷更能调动积极情绪去体验生活中的真、善、美。仰望天上的—轮明月或一抹彩霞,在快乐情绪的支配下,会引发老年人很多幸福的联想;而在抱怨、郁闷的情绪下,也许只能给老年人带来惆怅与哀怨。快乐的老年人比郁闷的老年人更积极、更幸福的另一个重要理由是,快乐难得、快乐易逝。所以,善于抓住快乐的老年人,能享受更多的快乐,自然也提升了生活质量。对于老年人来讲,调动快乐、幽默的积极心理因子,会活出很高的生命质量。在现实社会中,除了老年痴呆症,真正做到无忧无虑,也非易事,因此,如果有抱怨、郁闷的消极因素,要想方设法去解脱。譬如,不为不值得烦恼的事情伤脑筋;不为不应该激动的事情动感情;不为无所谓的事情生闲气;更不为鸡毛蒜皮的事情跟自己过不去。

(四)调动好学、勤快的积极行为,化解愚钝、慵懒的消极心理

学习使老年人充实,使之拥有健康的心理,从而帮助他们拥有让自己快乐、让所爱的人幸福的内在力量。学习中的积极情绪就像一种“酶”,能够带来催化和促进作用,扩展老年学习者的认知,使老年人既获取感官愉悦又得到心理享受。为什么一些人在一生中能够“活到老,学到老”而另一些人进入老年就不再改变?如何发现自己的热忱、力量和才能?事实上,上老年大学、读书、看报、上网、看轻松有益的电视节目等都是学习的途径。开阔视野、充实头脑、老有所学是老年人生活的动力。学习可以使人生永不停步地充实、发展、丰富,学习可以帮助老年人拥有积极幸福的人生。此外,在周而复始、有目的、适度而规律的勤快活动中,老年人得到的是一种积极的生理训练,不但达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似的强身健体效应;也使老年人在勤快的劳动或锻炼中体验到一种心理的满足和幸福。特别是对那些终生喜好某种劳动或运动的老人,他们每天忙于感兴趣的劳动或运动中,简直就是一种神仙式的高级享受。

三、在老年群体中普及积极心理学的必然性和迫切性

(一)在老年群体中普及积极心理学的必然性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渊源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但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被迫中断了。直至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些心理学研究者又开始探索和研究人的积极情绪,特别是马斯洛、罗杰斯等倡导的人本主义思潮,对现代心理学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心理学家对于心理活动积极一面的重视,也为现代积极心理学的崛起奠定了理论基础。此后的研究进一步证实,积极的心理和情绪状态对保持或促进生理健康有很大帮助。积极的情绪状态可以增加和优化人的心理资源,使人相信结果会更好。在面对压力事件时,常处于积极情绪状态的人更不易生病;而对于病人,那些处于积极情绪的人更愿意接受医生的建议,配合治疗并进行锻炼。积极心理学发展到现在,特别是在世界范围的老龄化社会迅速到来的背景下,在老年群体中深入普及积极心理学的教育与应用有其必然性。

顾秀莲在“第三届全国老年心理关爱研讨会”上指出:“积极心理学的出现,对于探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发展与国民幸福的关系、解决现实发展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感与心理健康,具有积极意义。从事心理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和广大实践者,要积极开展这一学科的研究和实践。要从关注老年人‘病态、幻觉、焦虑、狂躁’等负面心理,转换为用‘兴趣、爱、满意、愉快’等积极情绪来面对老年人的心理现象,通过激发老年人自身所固有的或潜在的积极品质和力量,协助他们打开通往幸福生活的大门。这说明,在我国关注老年心理问题的部分高层领导,是认同在老年群体中普及积极心理学知识的,对老年群体开展积极心理学教育与应用是重视的。

(二)在老年群体中普及积极心理学的迫切性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指出: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M这意味着试图改变年龄结构变化的大趋势是不可能的,我们必须适应老龄化社会的情况。研究表明,2030年以后,我国的人口总抚养比将随着老年抚养比的迅速提高而大幅攀升,并最终超过50%,此前的有利于发展经济的低抚养比的“人口黄金时期”即将结束。这意味着,我们必须抓住这段时间,加强对老龄社会特点和规律的研究。

据2012年“全国老龄工作会议”透露,截至2011年底,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85亿,占总人口的13.7%。在本次大会上,民政部部长、全国老龄办主任李立国介绍,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期。预计到“十二五”期末,全国老年人口将增加4,300多万,达到2.21亿,届时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将达到2,400万,65岁以上空巢老人将超过5,100万。

伴随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是另一组惊人数字:目前,每年至少有10万55岁以上的老年人选择自杀,占每年自杀人群的36%,其中,老年人抑郁自杀率是其他抑郁自杀人群的4〜5倍。专家介绍,90%的老年自杀死亡者或自杀未遂者从未因其心理问题寻求过有关帮助。以上数字说明,我国人口老龄化来势迅猛,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很不乐观,这正是我们在老年群体中深入普及积极心理学教育与应用迫在眉睫的理由。

四、在老年群体普及积极心理学的对策研究

在这个已经到来并逐步加快的老龄化社会中,老年问题,尤其是老年人心理问题应该引起社会各方的关注。因为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养老等一些外显的问题比较容易引起人们注意,但是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由于较为内隐而受到的关注较少。人的健康不仅是身体上的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如何实现健康老龄化,需要对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做更多的探索研究,尤其是涉及老年人幸福感、抑郁和孤独感等心理方面的问题。积极心理学是研究“如何获得幸福”的科学,它不同于传统心理学主要关注心理病理现象,比如抑郁、焦虑等问题,而是关注自信、爱、美德等个体积极优势,以发掘潜力、提升幸福感为目标。幸福感作为积极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我们应该抓住契机,在为老年群体深入普及积极心理学的道路上开展以下工作。

(一)开展对老年群体普及积极心理学教育及应用方面的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以城市老年群体为主要对象,同时不能忽略农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我们建议主要采用比较适合国内老年人的三个标准化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城区和郊县老年人在普及积极心理学教育及应用方面的现状、差异和存在的问题,分析制约对老年普及积极心理学教育及应用方面的因素,提出对策,以促进老年人心理健康。

调查方式:问卷法。在郊县农村,调查员要和老年人进行交谈,将调查内容逐项读给被调查者,待其理解后自行回答,调查员如实填写问卷;在城区,一方面调查员要深入社区走访调查;另一方面,选取一些社区的老年对象,通过邮递员向其发放问卷并解释原因。

通过开展对老年群体普及积极心理学教育及应用方面的调查研究,了解情况,积累数据,分析城乡老年人在开展普及积极心理学教育及应用方面的现状及差异,探讨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国外的一项研究发现,老年期抑郁症的患病率为8.1%〜25%,严重者可导致老年人自杀。鉴于此,老年抑郁问题就成为我们对老年群体普及积极心理学教育及应用调查研究的第二个切入点。另外,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和生育率的进一步下降,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空巢现象曰趋突出,这已经成为我国老龄化进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我国目前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城市达到70%,并有快速增长的趋势。预计到2030年,空巢家庭的比例将达到90%,届时我国老年人家庭将出现“空巢化”现象,发展趋势令人担忧。鉴于此,老年孤独问题也被纳入我们对老年群体普及积极心理学教育及应用方面调查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在空巢老人群体中优先普及积极心理学的教育及应用

预计到2050年,全国老年人口总数将超过4亿,占总人口的31%以上。在老年人口基数大、高龄老人比例高、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和“四二家庭结构普遍存在的形势下,为解决好空巢老人孤独、寂寞的难题,优先解决在空巢老人群体中普及积极心理学的教育及应用,必将成为老龄工作中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实际问题。

篇5

关键词:大学生 人际关系 整体人际网络 主观幸福感 密度 程度中心性

一、引言

人作为社会的个体,具有其社会属性: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人与人之间发生的各种关系,人不能够脱离社会生存,而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在于人与人之间随时进行着联系,比如物质的交换、信息的沟通、情感的交流等等,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定义是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心理关系。建立人际关系的目标就是为了建立幸福人生、和谐组织、安定社会与世界大同。埃里克森将一个正常人的发展分为八个阶段,无论是婴儿期、幼年期、还是成人早期,即使是成人晚期都存在一个重要的人际关系,与父母的、同辈群体的、配偶、朋友的,每个阶段因为其所要完成的任务的不同其重要关系人也都不同,但可以肯定的是人际关系对每一个人每一年龄阶段都非常重要,以往的研究表明婴幼儿时期的人际关系质量对其脑部及身体各部位,言语,动作的协调性,后天的学习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就青少年而言,人际关系的质量对儿童青少年的社会技能、自我意识、学业成就和心理健康又重要的影响[1]。而成年时期的人际关系可以成为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

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大学生成为了一个广泛而特殊的群体,大学生人际交往一直是大学生个体发展、学校教育一个重要的关注点。从学校角度正确的掌握学生的人际交往状况,能够为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管理提供指导与参考,同时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建构起良好的人际网络,将对其自我和谐发展、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人生规划起重要的作用。大学生正是处于青春期末期和成人早期这两个阶段,这两个时期的重要关系人是同辈群体和朋友,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范围与对象因为大学生的相对固定的生活范围与其他非在校的成年人不同,所以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是指在特定的校园中与和自己有关的个人或是群体的相互的联系的活动[2]。这一般就是指与同学、老师的交往,其中又以与同班同学的交往为主导,这就与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有关,影响人际关系的主要因素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时空接近,只要日常生活的时空充分接近,他们之间就必然产生人际。在大学生这个年龄阶段已经渐渐脱离了父母的管束,要求大学生形成独立生活工作的能力,这个时期父母的力量变得虚弱有时甚至是鞭长莫及,更多的时候是从身边同伴处获得支持和力量。

在这样的少数民族地区有着独特的文化氛围,不同民族间的差异与融合同时存在,所形成的人际关系的交往模式也有其特殊性。这种独特环境在大学生的人际网络建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其所形成的人际关系模式既具有我国大学生人际关系模式的普遍性也具有非少数民族地区的大学生的所不具备的特殊性。

在对高校学生的进行的心理辅导工作中涉及到最多的就是人际关系、人际交往问题带给学生的苦恼,无论是与班级内同学还是宿舍室友或是校园的恋人,这都是人际关系的范畴,学生们经常会说自己的人际关系不好,与班级同学、宿舍同学的关系不融洽,因而感到不快乐、痛苦、头痛、压抑或是紧张甚至是想要退学或是自杀,这种不好的情绪体验直接影响了我们对生活对自己的的评价,这时我们多会使用“不幸福”来描述自己的现状。

“幸福”是一个极特殊的词汇,虽然是人们穷尽一生所追求的,但其定义的尺度却很广泛,有的人觉得身体健康就是幸福,有的人觉得事业成功就是幸福,有的人认为子女有所成就就是幸福,永远也没有人能够告诉你什么才算是真正地幸福?怎样的生活才是幸福?因为幸福是一种主观的体验,是有缘无法统一的度量衡,每个人的评定标准都不一样,而这种主观感受到的幸福就被称为主观幸福感,学者Diener提出了主观幸福感这一概念:主观幸福感是生活满意度和个体情绪状态的一种综合评价,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指标[3]。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因素有很多,比如人格、健康、文化、环境、社会支持、人际关系等等,但追溯其本质都与人际关系有关,人格特征决定了其与他人交往的模式和人际关系的质量,良好地人际关系可以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从而减轻负性事件带来的不良影响,也会减轻对身体方面带来的不良影响,这样都会使主观幸福感得到提高。同时相关研究也得出人际关系成为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但是人际关系的质量是怎样衡量的,是否与他人联系的范围广,或是经常与他人建立联系就代表人际关系的质量好?那么是否能够得出一个大学生的交友或是交际范围越广他的主观幸福感就高,还是只有少数几个的密友就可以很幸福?班级氛围,班级同学间的交往密切程度与主观幸福感间又是什么关系?人际关系的好坏究竟对主观幸福感的哪些因素产生直接的影响?什么类型的人际关系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最大?为了解决以上的问题本研究将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作为研究的主体,主要探索在大学生这一群体中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二者之间的具体关系。

二、对象与方法

1.对象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从内蒙古师范大学(赛罕校区、盛乐校区)、青年政治学院随即抽取了30个班级作为被试,其中包括大一、大二、大三年级,蒙族、汉族、其他民族的学生,共发放了1151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038份,回收率为91%,其中汉族615人(59%),蒙古族384人(37%),其他民族39人(4%),男生345人(33%),女生693人(67%),大一434人(42%),大二310人(30%),大三294人(28%)。

2.研究工具

人际关系的测量工具使用较为广泛的是郑日昌等人编制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这是一份主观性的测量量表,而本研究使用的是社会网络分析法(Social Network Analysis)(简称SNA ,有的文献称为“社会网”或“网络分析”)这是一门对社会关系进行量化分析的艺术和技术[4]它最大的特点是能够客观的反应被试的人际关系的状况,是将被试限定在一个较为固定的范围内(比如班级),在这个范围内对自己的人际关系现状作出客观的选择,如“在班级里你经常和谁一起吃饭”,这样可以得出一个固定团体的整体的人际交往状况,也可以得出在某一团体中的个体的人际关系状况。

根据罗家德与叶勇助编制的虚拟空间的整体社会网络问卷进行了适当的调整成为“班级整体人际网络问卷”,共12题,由四个分网络组成,分别是情感网络、咨询网络、情报网络、信任网络,情感网络表示的是被试与所在班级的其他的同学间的情感交流情况,咨询网络与情报网络代表的是被试与同班同学间的信息沟通与交流情况,分为与学习有关的和与学习无关的信息,信任网络则反映的是与同班同学之间的信任状况,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为0.90。

测量主观幸福感的问卷是使用的段建华(1996)对美国国立卫生统计中心制定的总体幸福感量表(GWB)的修订后量表,该量表用来评价参与者对幸福的陈述,总体幸福感的原量表共有33个项目,得分越高,幸福感越高。段建华将试卷的前18个题目作为测试项目,由对健康的担心、精力、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以及松弛与紧张6个因子构成,这与Diener提出的主观幸福感定义:生活满意度和个体情绪状态的一种综合评价,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指标是相符合的,即问卷中包含了有关生活满意度和个体情绪状态的方面,所以可以用来测量主观幸福感,并通过施测得出单个项目得分与总分的相关介于0.48~0.78之间,分量表与总量表的相关介于0.56~0.88之间,内部一致性系数男生为0.91,女生为0.95,重测一致性,为0.85,全国的常模分数,男性常模为75分,女性常模分数为71分,在国内的主观幸福感研究中广泛使用。

3.数据统计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问卷的项目分析、相关分析,应用UCINET6.0对班级整体人际网络进行班级整体人际网络密度和各分网络程度中心性的分析。

三、结果

1.大学生人际关系、主观幸福感的特点

有数据统计得出不同性别的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在情感、咨询、情报、信任网络中无显著性差异(t(0.05/2)=-0.742, t(0.05/2)=1.412, t(0.05/2)=-1.240, t(0.05/2)=0.877,P>0.05)。而在不同的民族(蒙族、汉族、其他民族)中得到同样的结果,(F0.05(2,1036)=1.969,F0.05(2,1036)=1.989,F0.05(2,1036)=0.833,F0.05(2,1036)=3.895,P>0.01)。

对主观幸福感的测量得出,性别与民族(蒙族、汉族、其他民族)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t(0.05/2)=1.271,P>0.05,F0.05(2,1036)=1.529,P>0.05),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相符合。

2.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

应用UCINET6.0计算出每个班的班级整体人际网络密度,计算得出每个班的主观幸福感均值,对二者进行相关性的分析,结果见表1。

班级整体人际网络密度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相关关系在0.05水平上存在显著正相关,说明班级整体网络密度越大其主观幸福感越高。

为了进一步探讨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具体关系,对每个班班级整体人际网络的密度和每个班主观幸福感各个因子的均值进行相关性分析,主观幸福感的因子分别是:1、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2、精力,3、对健康的担心,4、忧郁或愉快的心境,5、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6、松弛和紧张。结果见表2.

班级整体人际网络的密度与主观幸福感各因子之间的相关系显示,班级整体人际网络的密度与对生活的满意和兴趣、精力、忧郁或快乐的心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松弛和紧张成显著地正相关,与对健康的担心的先关关系不显著。

进一步探究班级整体人际网络的各个分网络与主观幸福感各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见表3.

班级内的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的6个因子之间在不同水平上具有相关性,人际关系中情报网络的程度中心性与主观幸福感在精力、忧郁或快乐的心境无显著性相关,即一个人所处情报网络的位置对主观幸福感在精力和忧郁后或快乐的心境方面影响不大,而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的其他几个因子的相关关系比较显著。

四、讨论

1.被试的人际关系、主观幸福感在性别与民族上的差异性

从统计结果上来看,人际关系、主观幸福感在性别与民族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以往的研究中也得到过相似的结论,这主要是因为当今社会的文化、信息交流的媒介平台较为广泛,教育的共同性很多,无论是不同性别还是不同民族所接触的文化大部分都是共通的,在这样的相同的大文化背景下绝对的特质性特征就相对减少了许多,所以使得在人际关系上或是主观幸福感的认同上并没有明显的差异。

2.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相关关系

2.1班级整体人际网络的密度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

在社会网络分析法中,一个图形的密度是指该图形中实际存在的线与可能数量的线的比例[5],在一个群体中密度就是指所有成员之间的联系的紧密程度,班级整体人际网络密度反应的就是该班级内成员与成员之间的联系的情况,如果密度数值大则说明该班级内的成员之间交流、联系较多,密度数值小则表示该班级的成员之间交往较少,联系不紧密。而密度本身则是体现了一个班级中整体的氛围、融洽度,这会与班级中成员的主观幸福感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假设在一个氛围较好的、彼此间互相关照的班级中成员的主观幸福感也会较高,而由统计得出的结论也恰恰证明了这一点,即班级整体人际网络密度与班级内的主观幸福感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

这个结果与人际关系的定义及主观幸福感的定义是相符合的,大学生多数为住校生,远离父母和儿时的朋友,其主要的交往对象就是同班同学,班级内同学的交往时其主要的人际关系网络,也是对其情绪状态、生活(主要是学校生活)满意程度影响最为直接最主要的,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社会支持的重要基础,它能够缓冲压力事件对总体生活满意度的不利影响[5],如果班级内部成员之间的联系不紧密,彼此之间较为陌生那就意味着每天要面对一个没有情感交流、信任的甚至是言语交流的群体,作为社会性的人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会感到幸福感下降。

2.2班级整体人际网络密度与主观幸福感各因子间的关系

将每个班级的人际网络密度与所在班级的主观幸福感的各因子均分做相关求的二者之间的相关系,是为了将整体性质的数据进一步细分,得出两部分整体数据的具体相关关系探究一个班级的整体上的人际关系的紧密程度究竟与主观幸福感中的哪些因子有直接的关系,有主观幸福感问卷划分得出现阶段是否幸福的评定标准有六个,就大学生而言这个班级彼此间的亲密程度对哪些评定标准影响最大,最能决定一个学生现阶段是否幸福。

由统计结果可以看出班级内成员间的紧密程度与对生活的满意和兴趣、精力、忧郁或快乐的心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松弛和紧张又明显的正相关,而与对健康的的担心这个因子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即一个班级的成员间人际关系较为亲密那么其所属成员对生活的满意和兴趣、精力、心境等方面就比较好。这说明班级内部的整体交往密度对班级内成员对当前生活的满意度、情绪状态、情感等相关方面有直接的影响,但与身体健康的担忧方面关系不明显,其原因可能是班级的整体人际关系紧密与否一般是反映在具体的事件上,在面对具体的问题时班级成员间的亲密程度体现的尤为显著,这时成员首先体会到的是激情比如紧张和松弛,而活可能是应激比如要控制行为,然后才会体会到某种心境,形成对生活的满足或是兴趣的情感,这些都是一个班级整体氛围所带给成员的,所以彼此之间的关系很明显,而班级内成员的人际关系的紧密性较少的关系到身体的健康,但并不是说不存在先关关系,有时因为人际关系的密度所决定的时间的结果也会引起身体上的某些反应,但与主观幸福感的其他方面相比受到的影响较小。

2.3班级整体人际网络程度中心性与主观幸福感各因子的关系

所谓中心性就是评价一个人重要与否,衡量他的职务地位的优越性,以及社会声望等的指标[7]。而程度中心性就是用来衡量谁在这个团体中成为最主要的中心人物,拥有高的程度中心性的人,在这个团体中也具有一个主要的地位[8]。在本研究中的代表意义在于在团体中某一范畴内的活动范围的大小,即程度中心性高的人,其人际交往在所测试的范畴内势必是活跃的也是较为良好的,比如情感网络中的一个测试项目:“在受到委屈时你常向谁吐苦水”,无论是他人向被试诉说还是被试向他人诉说,这都能够反映其在情感交流这一范畴上的人际关系状况,而且程度中心性不同于上面提到的密度,它是一个个体化数据,反应的是在一个团体中某一个人的人际关系状况,在情感网络上程度中心性高可以说明被试在情感交流方面范围很广,与很多人进行情感上的互动和联系,由统计得出的结果显示情感网络、咨询网络、情报网络、信任网络与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精力、对健康的担心、忧郁或快乐的心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松弛和紧张均存在着某种程度的正性相关关系,其中情感网络、咨询网络、信任网络与情绪体验的关系较为密切,而情报网络与主观幸福感各因子间的相关系要弱一些,尤其是与精力、忧郁或快乐的心境不存在显著性相关,情报网络的测量项目是反映的自己想别人转告与自己无关的事情,比如“你听说某人有了恋人,你会和谁说”,“你知道今年的时尚走向会告诉谁”,对于这种别人不知道的信息可以证明自己的信息比较灵通,同时也只有对生活的环境较有兴趣和热情的人才能首先获得这类消息,而且当所得到的情报是关于他人的私隐,在向外传递时就会有所顾忌产生紧张情绪,这就使得情报网络与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松弛和紧张、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等方面的先关关系较大,而对精力等没有显著相关。

由统计的结果也可以看出,对大学生而言影响对现阶段幸福与否的评定较为重要的是两个方面,即情感与信任,这两个方面与咨询和情报相比对于其相关关系的数值要大一些,也就是说影响的意义更为明显一些,大学生来说情感上的交流,在情感上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络,有心事可以和他人诉说有人愿意去倾听,日程生活中有他人的陪伴,能够得到他人的关注能够使大学生感到幸福感或是幸福感增强,与此同时信任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测试的问卷中信任的测试项目是指向外部的,即你对他人的信任情况, 比如“你认为班级内有哪些人是值得你信任的”,测试的结果显示在这一项中选择的人数较少或是只选择自己的人相对应的情感网络的范围明显小于信任他人程度高的人,同时主观幸福感也比较低,因为只有你愿意去相信他人,才会与他人诉说心事,一起去解决问题,分担责任,进行在情感层面上的联系,带有感情的与人交往,这样才能够建立高质量的人际关系,这是不同于咨询网络与情报网络的,如果将人际关系的各个分网络分层,那么情感网络和信任网络因该是深层次的,是需要建立在咨询网络和情报网络基础上的,而咨询网络和情报网络又能够帮助积淀情感网络和信任网络,四者在形成了深层的人际网络之后相互穿插相互扶助,

五、结论

本文主要探求了大学生班级整体人际网络与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在性别与民族方面大学生在人际关系的质量上和主观幸福感的高低程度均没有明显差异。(2)大学生班级整体人际网络密度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3)大学生班级整体人际网络密度与主观幸福感的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精力、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松弛和紧张因子上成显著地正相关,与对健康的担心这个因子无显著地相关关系。(4)情感、咨询、情报、信任网络均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正相关。

注:本文系内蒙古师范大学研究所科研创新基金资助项目2012年度课题《民族地区大学生人际社会网络与心理和谐、心理健康的关系》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负责人:张玉柱,项目申请人:姜南

参考文献:

[1]Rubin, K, Bukowski, W&Parkerj.GPeerinteractions, relationships and groups In Wdamon&N. Eisenberg,Handbook of child psychology:Emotionaland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New York:Wiley.1998,619.

[2]李宏翰、赵崇莲.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基于心理健康的分析.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1月 第40卷第1期

[3]姜永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问卷的编制及其与气质关系的研究.硕士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06

[4]杨汇道.社会网络分析法述评.《学术界》2009年第03期

[5]罗家德. 社会网分析讲义[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228.

[6]Myers D G, Diener E. Who is happy[J]. Psychological Science,

1995,6(1):10-17

篇6

关键词 初中生,主观幸福感,生活事件。

分类号 B844.2

1 问题提出

主观幸福感是个体依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总体评价,是反映某一社会中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心理学参数[1]。主观幸福感包括认知评价和情感体验两个成分,前者是对生活总体质量的认知评价(即生活满意感);后者主要是指生活中的积极情感体验。生活事件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经历的各种紧张性刺激,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生活事件作为一种心理应激变量,其与心身健康的相互关系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研究领域的拓展,生活事件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愈来愈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众多的成人研究结果已经表明生活事件和幸福感关系密切[2],部分的青少年研究也验证了这一结论[3]。我国的主观幸福感研究刚刚起步,有关青少年主观幸福感和其生活事件的系统研究尚未见到。因此,本研究将使用自编的中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对我国初中生生活事件和其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进行尝试性探讨。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北京市一普通中学(双榆树中学)学生294人,有效被试283人,其中男生149人,女生134人,初一生105人,初二生178人,平均年龄为13.15±0.76岁。

2.2 方法和材料

2.2.1 中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 此量表由王极盛编制,初稿为87个项目,采用5级评分,分别表示①“无”;②“偶尔”;③“时有”;④“经常”;⑤“总是”。理论构想为7个因子,包括正性情感、家庭满意感、自我满意感、学习满意感、同伴交往满意感、教师满意感、生活条件满意感等7个因素结构。

2.2.2 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 采用刘贤臣编制的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共有27个项目,主要为可能引起青少年心理应激的负性生活事件构成,分为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丧失、健康适应和其他6个因子,该量表的信度效度指标较好[4]。

2.3 施测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被试,于2002年1月初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施测。

2.4 数据处理

采集的数据使用SPSS for Windows 10.0统计软件进行管理与统计处理。

3 结果

3.1 中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的信度、效度

3.1.1 因素分析

采用主成分法对量表进行初步因素分析,发现特征值大于1的因素有13个,可解释项目总变异的71.5%,观察碎石图发现,前7个因子的特征值有一个下降,分布开始变得比较平缓。分别抽取6、7、8、9个因子数进行结果比较,发现7个因子的结构较为明晰和合理,基本符合我们事先的理论假设,故决定抽取7个因子。将由这7个因子决定的公共因素方差小于0.30,以及负荷低于0.40的27个项目去掉,对剩余的60 个项目再次进行因素分析,发现7个因素的特征根大于1,可解释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9.5%,具体数值见表1。进行极大方差旋转,旋转后的各因子负荷均在0.40以上,具体数值略。

根据因素分析的结果可以建立7个分量表,根据每个因子包含的项目可对这7个因子命名如下:正性情感(F1),包含16个项目;家庭满意感(F2),包含8个项目;自我满意感(F3),包含9个项目;学习满意感(F4),包含8个项目;同伴交往满意感(F5),包含7个项目;教师满意感(F6),包含7个项目;生活条件满意感(F7),包含5个项目。

3.1.2 信度分析

总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979,Spearman-Brown分半信度为0.949,Guttman分半信度为0.949。各因子的Cronbach α系数如下:F1的α=0.949,F2的α=0.948,F3的α=0.947,F4的α=0.916,F5的α=0.936,F6的α=0.938,F7的α=0.929。

3.2 初中生主观幸福感的基本特点

主观幸福感各因子得分及总均分见表2。

由表2可见,总体幸福感及各因子分均在3分即中等程度以上,得分较高的依次为家庭满意感、自我满意感、生活条件满意感、同伴交往满意感、正性情感、教师满意感和学习满意感。主观幸福感各因子得分及总均分的性别比较见表3。

由表3可见,男女生在总体幸福感、家庭满意感、自我满意感、同伴交往满意感和生活条件满意感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女生得分均高于男生。

3.3 初中生主观幸福感与生活事件各因子得分的相关分析

主观幸福感总均分与生活事件各因子的相关分析结果见表4。

由表4可知,初中生总体幸福感水平与生活事件中的人际关系因子和其他因子呈显著负相关,同时还与生活事件总应激量呈显著负相关。

3.4 初中生主观幸福感与生活事件各项目得分的相关分析

为了进一步明确哪些生活事件项目对初中生的幸福感有较大的影响作用,特地对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和遭遇的具体生活事件项目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见表5(限于篇幅,本表仅列出了与幸福感相关显著的生活事件项目,相关不显著的生活事件因数目较多就不再一一列出)。

由表5可见,有4项生活事件项目与初中生的幸福感总均分显著负相关,它们分别为:不喜欢上学、学习负担重、与老师关系紧张和遭父母打骂。

3.5 主观幸福感与相关生活事件各项目的逐步回归分析

以主观幸福感总均分为因变量,以与之有显著相关的生活事件项目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见表6。

由表6可见,不喜欢上学、与老师关系紧张这两项生活事件依次进入对初中生总体主观幸福感的回归方程,对其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4 讨论

4.1 中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的信度、效度

对中学生幸福感量表的信度进行考察,发现总量表的同质性信度和分半信度均在0.90以上,7个分量表的同质性信度也均在0.90以上,从而说明中学生幸福感量表的信度较高。

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有7个因子的特征根大于1且7个因子约可解释总体方差的70%,每个项目在相应的因子上均有较高的负荷,这一因素结构与笔者编制本量表的理论构思基本吻合,从而表明中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4.2 初中生主观幸福感的基本特点

国外对成人、中学生和小学生的有关研究结果均表明,多数个体体验到的幸福感在中等程度以上[5,6],这一结论在我国青少年身上也得以较好的验证。从整体水平来看,我国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在中等程度以上,体验到的正性情绪和情感较多,对家庭、自我、学习、同伴交往、教师及生活条件各方面比较满意。研究还发现女生在总体幸福感、家庭满意感、自我满意感、同伴交往满意感和生活条件满意感上均显著高于男生。Huebner的研究也发现在朋友满意感、自我满意感和学校满意感上,女孩都要比男孩的满意感高,这与我们的结论较为一致。一般来说,女生心思细腻,情绪和情感体验较男生的相对丰富和深刻些,这可能导致女生较男生体验到的幸福感与满意感相对要多一些。

4.3 初中生主观幸福感和生活事件的关系

本研究结果表明,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与其生活事件存在较为密切的关系,个体体验到的负性生活事件愈多,则愈感到不幸福。这与国外的有关研究结论较为一致,Huebner对生活事件和青少年学校生活满意感的研究发现,急性生活事件和慢性生活事件(包括正性和负性)均与青少年的学校生活满意感呈中等程度的相关,生活事件对幸福感有着较大的影响作用[3]。进一步的相关分析结果也表明,不喜欢上学、学习负担重、与老师关系紧张和遭父母打骂这4项生活事件与初中生的幸福感关系较为密切,其中不喜欢上学、与老师关系紧张这2项生活事件还依次进入对幸福感的回归方程,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众多的研究已经表明,学习压力是当代中学生面临的主要压力源,它极大地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7]。本研究结果则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再次揭示,学习压力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还影响着他们的幸福体验,从而对青少年的生活质量有着消极的影响作用。另外,本研究还发现,由于初中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校园内度过,因此与老师关系融洽与否也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幸福感受。缓解学习压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些无疑将有利于初中生主观幸福感的增强。

5 结论

自编的中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经检验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在中等程度以上,体验到的正性情感较多,对家庭、自我、学习、交往、教师及生活条件各方面比较满意。男女生在总体幸福感、家庭满意感、自我满意感、同伴交往满意感和生活条件满意感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女生得分均高于男生。

初中生总体幸福感与生活事件总分呈显著负相关,与不喜欢上学、学习负担重、与老师关系紧张、遭父母打骂这4项生活事件显著负相关。不喜欢上学和与老师关系紧张对中学生总体幸福感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参 考 文 献

1 Diener E. Subjective well-being: three decades of progres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999, 125(2): 276~294

2 Suh E, Diener E, Fujita F. Events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 only recent events matter.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96, 70(5): 1091~1102

3 Huebner E S, Ash C, Laughlin J E. Life experiences, locus of control, and school satisfaction in adolescence.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2001, 55(2): 167~183

4 刘贤臣. 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的编制与信度、效度检验.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1997, 5(1): 34~36

5 Huebner E S, Drane W, Valois R F. Levels and demographic correlates of adolescent life satisfaction reports. School Psychology International, 2000, 21(3): 281~292

6 Diener E. Subjective well-being.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984, 95(3): 542~575

7 井世洁. 初中学生日常生活事件的应激强度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 青年研究, 2000, 5: 22~26

RELATIONSHIP BETWEEN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LIFE EVENTS

OF JUNIOR SCHOOL STUDENTS

Wang Jisheng, Ding Xinhua

(Institute of Psych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01)

Abstract

篇7

【关键词】 中学校长;主观幸福感;人格特征

Relationship for High School Principals'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Personality Traits. Chen Meirong, Zeng Xiaoqing. Jiangxi Institute of Education, Nanchang 330029, P.R.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ity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SWB) of high school principals. Methods 94 high school principals were measured by EPQ-RSC and SWB questionnaires. Results There a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high school principals on SWB; The subjective well-being level of high school principals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to neuroticism. Conclusion Personality traits were important influencial factors to high school principals' SWB.

【Key words】 Subjective well-being; High school principal; Personality traits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是根据个体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作的总体评价[1],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综合性心理指标。目前,此类研究的对象主要针对学生、教师、老年人以及各种疾病患者,但对中学校长的研究尚不多见。为此,本文拟就中学校长的主观幸福感及其与人格特征的关系做一分析,为完善国内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做些尝试,希骥能对教育管理者提高自身的幸福感和改善生活质量有所启发。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对94名参加培训的正职中学校长进行团体施测。其中男性93人,女性1人;31~40岁占55%;41~50岁占40.4%,其余为30岁以下。中教高级占58.5%,中教一级占39.4%,其余2.2%为中教三级和小学高级;本科学历54.3%,大专学历占45.7%;16年以上教龄占74.5%,11~15年占22.3%,5~10年占3.25%。

1.2 工具

1.2.1 总体幸福感量表(General Well-being Schedule,GWB) 总体幸福感量表为美国国立卫生统计中心制订,用来评价被试对幸福的陈述,得分越高,幸福感越高。国内段建华(1996)对该量表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量表单个项目得分与总分的相关在0.48~0.78之间,分量表与总表的相关为0.56~0.88,内部一致性系数在男性为0.91,在女性为0.95。3个月后的重测一致性为0.85[2]。

1.2.2 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 本研究采用陈仲庚主持修订的艾森克要人格问卷中国版成人式,共85个项目,包括P、E、N、L 4个量表,其中P量表20个条目;E量表21个条目;N量表24个条目;L量表20个条目。

1.3 程序 测试前向被试介绍测试目的,以打消其顾虑,时间控制在30分钟。运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不同年龄、职称、学历和教龄的校长在GWB总分及各因子的结果分析 由表1和表2可见,中教一级职称的校长在对健康的担心、忧郁或愉快的心境、松弛与紧张等变量的得分均高于中教高级职称的校长;专科学历校长在松弛与紧张变量上得分高于本科学历校长。不同职称校长在对健康的担心、忧郁或愉快的心境、松弛与紧张上存在差异,且主效应显著(Fdf=3=3.167,P

2.2 不同年龄、职称、学历和教龄的中学校长的人格特征结果分析 由表3可见,在精神质、外向性和情绪性3个人格维度上,中教一级职称校长得分均高于中教高级职称校长;本科学历校长的得分均高于大专学历的校长。但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职称和学历的主效应不显著,也不存在交互作用。

2.3 中学校长的GWB总分及各因子与人格各维度的相关分析 经过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情绪性与总体幸福感总分及各因子都存在显著负相关,精神质与精力呈显著负相关。外向性与精力、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愉快或抑郁的心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以及GWB总分呈显著正相关,尤其与精力的相关十分显著,见表4。

2.4 人格特征对总体幸福感的回归分析 为了解人格特征对总体幸福感的预测力以及这种预测力的稳定性与变异,以精神质、情绪性和外向性为自变量,以总体幸福感总分及各因子为因变量,分别进行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筛选标准P

由表5可见,情绪性、精神质和内外向分别对应不同的因子进入了回归方程。从标准回归系数B可知,在对健康的担心、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愉快或忧郁的心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松弛与紧张及GWB总分上,情绪性均入选回归方程,且对方差的解释度分别达到15.6%、11.7%、16.3%、18.7%、21%和28%;在总体幸福感的精力因子上,精神质和外向性两变量共同进入回归方程,两个变量能联合预测25.4%的变异量。

3 讨 论

3.1 中学校长的主观幸福感方面的差异 本研究发现,中学校长在总体幸福感上没有差异。但中教一级职称的校长在对健康的担心、忧郁或愉快的心境、松弛与紧张等变量上的得分高于中教高级职称校长。这可能是因为职称低者往往年龄小,职称高者年龄大;二是年轻校长,管理工作时间不长,角色转换和岗位适应需要一个过程;家庭中孩子较小,需要照顾。年龄较大的校长,管理经验较丰富,对常规管理工作可能形成了一整套管理模式,家庭中孩子较大,不需花太多时间照顾,有更多的时间从事健身、休闲或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本研究还发现拥有专科学历的校长在松弛与紧张因子上得分高于本科学历的校长。可能是因为,校长发现自己的学历与教师相同甚至更低时,感到有压力和紧张。

Wilson曾认为,年龄是幸福的可靠预测指标,但本研究没有发现此差异,这与有些研究结论一致[3]。由于本研究被试的特殊性,未能就性别变量加以比较。

3.2 中学校长的人格特征方面的差异 中教一级职称的校长在精神质、情绪性和内外向三个维度上均高于中教高级职称的校长,大专学历校长得分高于本科学历校长,进一步方差分析发现差异不显著。

本研究从职称、教龄、年龄和学历等诸方面都未发现中学校长在人格特征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由于此类研究较少,因此无法进行比较,有待进一步研究。

3.3 中学校长的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的关系 沃森和克拉克认为,具有情绪性和外向性人格特征的人,分别具有体验负向情感和正向情感的天生敏感性。本研究相关分析表明,情绪性与总体幸福感总分及各因子具有显著负相关,精神质与精力因子呈显著负相关,外向性与精力、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愉快或抑郁的心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以及GWB总分呈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发现,情绪性可降低主观幸福感,外向性能增加主观幸福感。这一结论,与以往的众多研究结果相一致[4,5]。同时,也再次支持了外向性是主观幸福感稳定的正向预测因素,情绪性(或称神经质)是负性情感主要且稳定的预测因素的观点。

中学校长的主观幸福感在总体上没有差异;中学校长的主观幸福感与神经质呈显著的负相关;外向性和神经质等人格特征是影响中学校长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4 参考文献

[1]刘昌龙.高中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3):193-195

[2]汪向东主编.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增):83-86

[3]刘仁刚,龚耀先.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0,8(2):73-78

[4]张兴贵,郑雪.青少年学生大五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2:98-103

篇8

一、主观幸福感:概念与测量

学术界对于主观幸福感的定义有很多种,目前Diener对主观幸福感的定义得到了广泛的认可。Diener认为, 主观幸福感是指以自身主观标准为依据,对自身生活各个方面的满意度的判断和界定,包括对自己在生活品质和情感体验两方面的评价。

而Andrew和Withey认为主观幸福感包含了三个独立维度: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与消极情感。其中,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都是从员工的生活体验中产生相应的情感,这是对主观幸福感进行评价的基础;而生活满意度则是个体依据自身标准,对生活中诸如工作、婚姻、健康等各个方面进行的综合评价,它独立于情感体验,是衡量主观幸福感更加有效的指标。

测量总体幸福感量表是目前运用最广泛的对主观幸福感进行测量的方法。此方法是在1977年由工作于美国统计中心的Fabio提出来的,主要是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主观幸福感的测量和评判,包括对健康的担心、精力充沛的判断、对生活的兴趣和满足、心情是否愉快、对情感与行为的控制以及松弛与紧张的程度等。这种对主观幸福感的测量方法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二、工作绩效:概念与测量

随着国内外学者对工作绩效的深入研究,对于工作绩效概念的界定大致分为以下两种。一种是结果导向,主要代表人物是Bernardin等(1984)。他认为应将工作绩效看成是一种结果,也就是说工作绩效是在特定的时间范围内,在特定的工作任务、活动或目标上得出的结果。另一种是行为导向,主要代表人物是Campbell等(1993)。他认为应将工作绩效看成是一种行为,也就是说工作绩效是由员工自己控制的与组织目标相关的行为。因此可以看出,工作行为当中包含了工作目标的实现,所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应该将工作绩效视为结果和行为的综合评价。

对于工作绩效的测量,广泛应用的绩效量表有三种:一是organ绩效量表,用来测试组织公民行为;一是Murphy量表,用来测量工业企业;一是Campben设计的任务绩效量表,测量对象适用于各个行业。

三、主观幸福感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

情感因素方面,首先,主观幸福感高的员工一般拥有积极地情感,这种情感有利于员工更多地参与到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各项活动之中,使其拥有健康的精神、心理、身体,有助于员工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其次,积极地情感往往会带给人以安全感,可以使员工在工作中更好地利用发散性思维思考问题,更加富有创新性和灵活性地应对突况,有助于工作中困难和问题的解决。第三,情感积极的员工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会拥有更多可以依靠的同事和朋友,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因此,积极情感能够帮助员工获得更多的生理、智力和社交资源。而这些资源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威胁和抓住机遇,进而使其在工作中有更加出色的表现,获取更好的工作绩效。

与周边绩效的的关系方面,周边绩效包括人际因素和意志动机因素,它主要涉及的是在职责范围之外的,自愿从事有利于组织和他人的活动。很多研究表明,员工主观幸福感和周边绩效之间是互为因果关系的,也就是说员工主观幸福感是受周边绩效变化而变化的,同时员工周边绩效也受主观幸福感的变化而变化。在对它们所做的回归分析中显示,员工主观幸福感与周边绩效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员工主观幸福感每增长一个单位,周边绩效也增长相应单位。

工作绩效的直接影响方面,工作绩效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员工的最终收入,进而影响着员工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工作绩效相对较差的员工,工作收入一般较低,较低的工作收入使得员工的生活质量和要求不能得到很好地满足,员工自身主观幸福感就会降低,而较低的主观幸福感又会反作用于工作,造成工作绩效低下,如此循环,对员工和企业发展造成不良后果。相反,工作绩效较高的员工,工作收入较高,工作收入为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带来的满足感就高,员工的主观幸福感度就高,而这种较高的主观幸福感又将反作用于工作当中,提高工作绩效,形成互促效果,进而推进员工和企业的共同发展。

篇9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幽门螺杆菌;相关性

[摘  要] 目的:评价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将86例腹泻型IBS患者与9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用14C-尿素呼气试验法及快速尿素酶法检测HP感染情况,并根据检测结果将46例HP阳性的腹泻型IB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同时给予匹维溴胺、思密达治疗4周,观察组同时加用抗HP治疗2周,观察其总有效率。结果:腹泻型IBS组Hp感染率为53.5%,健康体检组HP感染率为51.1%,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HP阳性的腹泻型IBS患者疗效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5%和81.8%,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腹泻型IBS与HP感染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Study about the Correlation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and Helicobacter Pylori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the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on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Methods14Curea respiratory test and fast urease examination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infection of helicobacter pylori between 86 cases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and 92 healthy cases of control.The 46 cases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with helicobacter pylori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e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by random.Pinaverium bromide and smecta were used to treat the all 46 cases.At the same time, antihelicobacter pylori therapy was used to observe group.Results The infection rate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s 53.5%.And that of healthy cases is 51.1%.There is no obvious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Among the cases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with helicobacter pylori,the therapy effective rate of observe group is 87.5%,which has no obvious difference with the control group(81.8%)(P>0.05).Conclusion There is no obvious correlation between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and helicobacter pylori.

Key words: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Helicobacter pylori; Correlation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性状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该病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改变和生化异常。IBS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与精神、饮食、胃肠动力障碍、肠道菌群失调及肠敏感性增强等因素有关[1]。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一种可以定植在胃黏膜中,并可对胃黏膜造成损害的革兰阴性螺旋形致病菌[2]。它是否是IBS的发病原因之一,目前尚无明确结论。该试验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腹泻型IBS组:选择自2002年6月至2004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腹泻型IBS患者86例,其中男39例,女47例,平均年龄(45.6±11.3)岁。入选标准:年龄>18岁,性别不限;症状符合IBS罗马Ⅱ标准[3];经血、尿、便常规;血生化(血糖、肝,肾功能检查);纤维胃十二指肠镜或上消化道钡餐X线检查;纤维结肠镜或钡灌肠X线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治疗前72 h,治疗过程中停用其他对消化功能有影响的药物。健康体检组:选择同时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92例,其中男43例,女49例,平均年龄(46.2±12.5)岁。入选标准:年龄>18岁,性别不限;无任何消化系统症状、体征;经血、尿、便常规,血生化(血糖、肝,肾功能检查),纤维胃十二指肠镜或上消化道钡餐X线检查,纤维结肠镜或钡灌肠X线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

46例HP阳性的腹泻型IB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4例,其中其中男11例,女13例,平均年龄(46.1±12.8)岁;对照组22例,其中男10例,女12例,平均年龄(45.2±13.2)岁。

1.2  方法

1.2.1  检测 

采用14C-尿素呼气试验法及快速尿素酶法检测,两项检测结果均为阳性者确诊为HP感染[4]。14C-尿素呼气试验由深圳中核海德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14C-卡式HP检测仪(型号HUBT-20)检测。快速尿素酶法由珠海克迪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提供的快速尿素酶HP检测试纸检测。

1.2.2  治疗 

两组均给予匹维溴胺50 mg,3次/d、思密达3 g,3次/d,疗程4周;观察组同时加用奥美拉唑20 mg,2次/d、阿莫西林0.5 g,4次/d、替硝唑0.1 g,2次/d,疗程2周。

篇10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 腹膜炎 切口感染 治疗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08年1月—2010年10月,62例,男34例,女28例,年龄在3—76岁。病史小于1天的2例,1—3天的25例,大于3天的35例。就诊时均有腹膜炎,下腹压痛,伴下腹部腹膜炎的患者11例,超过两个象限或者全腹膜炎的患者6例,均伴发烧,血象中性增高,WBC>1.0×109/L,B超示化脓性阑尾炎45例,阑尾周围脓肿者9例。术后病理证实,化脓性阑尾炎的54例,坏疽性阑尾炎8例。

1.2方法

1.2.1预防措施 62例患者均手术治疗,采用麦氏切口者56例,剖腹探查切口6例,术中见有脓性渗液者45例,17例表现为化脓性改变,6例为坏疽性改变,阑尾穿孔者9例。早期诊断早期手术,即使是化脓性阑尾炎,手术越早切口感染的几率越小。

1.2.2抗生素的应用 术前30分钟给予头胞三嗪2.0g,替硝唑100ml或甲硝唑250ml静脉滴注,术后再给予头胞三嗪2.0g,替硝唑100ml或甲硝唑250ml静脉滴注,以后每日分2次给予抗生素治疗,连用3~5天。

1.2.3术中处理 切口选择要正确,依次切开各层并妥善止血。打开腹膜前估计有脓液者先准备好吸引器,先在腹膜作小切口,吸走可能溢出脓液,再扩大腹膜切口大腹,腹膜要外翻,并固定于护皮垫,使脓液不致污染切口,提夹阑尾要轻柔,以防阑尾破裂造成污染。切除阑尾后要吸净或蘸净腹腔内尤其是盆腔内脓液,并用甲硝唑、生理盐水局部冲洗,根据病情放置腹腔引流,缝合腹膜后去护皮垫,用甲硝唑、盐水冲洗切口,并更换手套及部分污染器械,腹膜、肌层、腹外斜肌腱膜用可吸收线或铬制肠线缝合,尽量不缝合皮下层,腹腔引流管从切口引出,对切口明显污染或皮下脂肪较厚者,可放置皮下引流,术后24小时拔除。

2 结果

经以上措施处理后,本组62例患者有59例切口1期愈合,有3例出现切口感染,经拆线引流换药后痊愈。切口感染率0.05 %,明显降低。

3 讨论

阑尾炎伴腹膜炎是病情较重或病情进展的结果,其病理类型有穿孔性阑尾炎、渗出性阑尾炎、脓肿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率0.05%~0.1%,穿孔并弥漫性腹膜炎者30%。

预防切口感染我们的体会如下:①一旦诊断明确,尽快手术,手术越早切口感染的几率越小。②良好的麻醉可减少对肌肉组织的牵拉和脏器的损伤,缩短手术时间,利于清理腹腔脓液。③首先切口选择要正确合理,偏内或偏外可致解剖层次不清,易致出血、肌肉挫伤,引起感染,不要一味追求小切口,如有局限性腹膜炎者切口要够大,以便清理腹腔脓液。其次防止腹腔内脓液污染切口,这一点尤为重要,因此,在切开腹膜前一定先作小切口,防脓液外溢,进入腹腔后要先吸净脓液,使之不溢出污染切口,提夹切除阑尾时动作要轻柔,避免阑尾破裂污染切口。缝合腹膜后冲洗切口可洗去切口积血和可能溢出的脓液,皮肤皮下最好一层缝合,线结多也是感染的因素,但不要留空腔。对切口明显污染或皮下脂肪较厚者,可放置皮下引流,甚至且期缝合。④缝合腹膜、肌层、腹外斜肌腱膜时要用可吸收线或铬制肠线。⑤腹腔冲洗:腹腔冲洗对清除腹腔脓液、减少毒素的吸收、减缓腹腔炎症预防术后腹腔感染和切口感染有积极的作用,对渗出较少者仅用干净纱布蘸净即可。⑥引流的放置:及时排除积液、积血、积脓,消灭死腔,改善局部血运,防止感染扩散,促进炎症消退。但引流本身为异物,将可能引起局部粘连,术后肠粘连发生率升高,因此应减少腹腔引流的应用。阑尾炎伴腹膜炎的引流有两种,腹腔引流和切口引流。是否放置腹腔引流管因具体情况而定。⑦抗生素的应用:美国感染病学会2004年预防手术感染指南指出抗生素的预防性给药在手术切开前60分钟内开始滴注第1剂抗生素,研究显示抗生素应在细菌发生污染前到达组织内,延迟给药则感染危险增加。组织污染超过4小时,给予抗生素无预防作用,围手术期用药的时间是预防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因素。术前0.5小时应用抗生素可使血浆及组织中药物浓度迅速达到峰值,因阑尾炎多为混合性细菌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中的大肠杆菌及厌氧菌为主,故首选氨基苷类或头抱类抗生素+甲硝唑静滴,疗程3—5天。⑧术后切口理疗:切口局部微波理疗能促进炎症吸收,改善局部血运,减轻切口疼痛,促进切口的愈合。

总之,在治疗急性阑尾炎伴腹膜炎病例中,要注重围手术期处理,应遵循无菌操作,减少手术中污染、创伤、出血,缩短手术时间,正确引流,术前术后合理应用抗生素,并辅以腹部理疗,便可减少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

参 考 文 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