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名胜对联范文
时间:2023-04-04 20:29: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风景名胜对联,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浙江永嘉东山张园池楼对联:
上联:面壁拓幽居,一角永嘉好山水;
下联:筑楼存古意,千秋康乐旧池塘。
杭州西湖灵隐山对联:
上联:龙涧风迥,万壑松涛连海气;
下联:鹫峰云敛,千年桂月印湖光。
杭州西湖天下对联:
上联:绿绿红红处处莺莺燕燕;
下联:花花草草年年暮暮朝朝。
杭州九曲十八涧路亭对联:
上联:高高下下树;叮叮咚咚泉;
下联: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
泰州光孝寺对联:
上联: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切莫放年华虚度;
下联:一脚门里,一脚门外,可晓得脚步留神。
无锡蠡园景宜楼对联:
上联:烟水老渔情,任凭人事沦桑,且消受物外田园,眼前风景;
下联:湖山故乡好,占得天然图画,更近傍旧卢门巷,黉舍弦歌。
武汉黄鹤楼:
上联:栏杆外滚滚波涛,任千古英雄,挽不住大江东去;
下联:窗户间堂堂日月,尽四时凭眺,几曾见黄鹤西来。
成都杜甫草堂:
上联:草堂留后世;
下联:诗圣着千秋。
上联: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腾虎跃几诗容;
下联: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
戚继光故里对联两则:
上联:三十年平倭御虏,百战未尝遭一劫;
下联:九万里将略功勋,千秋孰与并双肩。
上联:如裹骇电激风,拔剑漫惊倭胆破;
下联:尝携江花边月,登坛笑看海波平。
蓬莱阁对联:
上联:无非沧海虚空,过不去又何须过去?
下联:虽是丹崖高阁,上得来便自管上来。
上联:仙槎去不回,偏又偶挂云头,摇来蜃景;
下联:杰阁飞还住,如何荡开沧海,悟到蓬山。
上联:我踏丹崖仙境而来,逐妙谛凌空,万里清传意飞动;
下联:谁携霞友云朋而去,剩奇情满槛,一时只见海深蓝。
上联:沧海当前,看槛外云生云灭、潮涨潮消,抽身了却名和利;
下联:蓬山在即,笑世间人是人非、功成功败,回首知夫月与风。
上联:事来如梦,事去如风,事来事去两无凭,便惯看了沤生大海、影灭长空,抽身不问世间事;
下联:心淡若云,心清若水,心淡心清都是我,且任由他命里浮沉、人前笑骂,闭目自观尘外心。
四川泸州白塔街对联:
上联:白塔街,黄铁匠,生红炉,烧黑炭,冒青烟,闪蓝光,淬紫铁,坐北朝南打东西;
下联:淡水湾,苦农民,戴凉笠,弯酸腰,顶辣日,流咸汗,砍甜蔗,养妻教子育儿孙。
九江烟水亭对联:
上联:请看世事如棋,天演竞争,万国人情同剧里;
下联:好向湖亭举酒,烟波浩渺,双峰剑影落樽前。()
篇2
山西五台山:
上联:有福方登圣贤地
下联:无缘难入解脱门
浙江普陀山:
上联:兰若即清,竹林亦静
下联:诸天不老,大地皆春
天池:
上联:一池浓墨盛砚底
下联:万木长毫挺笔端
滕王阁:
上联:依然极浦生秋水
下联:终古寒流送夕阳
昆明 西山:
上联:置身须向极高处
下联:举首还多在上人
南京莫愁湖 胜棋楼:
上联:世事如棋,一局争来千秋业
下联:柔情似水,几时流尽六朝春
杭州 观海亭:
上联:楼观沧海日
下联:门对浙江潮
苏州 沧浪亭:
上联:清风明月本无价
下联:近水远山皆有情
林则徐 福州鼓山:
上联:海到无边天作岸
下联:山登绝顶我为峰
上海豫园 得月楼:
上联:楼高但任云飞过
下联:池小能将月送来
福州洪塘金山寺:
上联:日夜长浮,不用千篙争上水
下联:乾坤屹立,独能一柱砥中流
厦门浪屿日光岩:
上联:浪击龙宫鼓
下联:风敲梵刹钟
武夷山小桃源:
上联:喜无樵子复观奕
下联:怕有渔郎来问津
漳州南山寺:
上联:石骨金身何处来,无始无终自在
下联:慈云法雨从空下,亘天亘地悠然
浙江杭州西湖岳坟:
上联:青山有幸埋忠骨 正邪自古同冰炭
下联:白铁无辜铸佞臣 毁誉于今判伪真
杭州西湖灵隐山:
上联:龙涧风迥,万壑松涛连海气
下联:鹫峰云敛,千年桂月印湖光
河南周口关帝庙石坊:
篇3
【春天结婚的对联】
新人办新事新风传梓里
春日布春辉春*满庭园
英才成佳偶杨柳舒新呈美景
两姓结良缘桃花依旧笑春风
梓舍吉星临独蕊生辉光梓舍
宜人春讯早桃花含笑更宜人
春节喜联姻良日良辰良偶
岁朝欣合卺佳男佳女佳缘
大地香飘蜂忙蝶戏相为伴
人间春到莺歌燕舞总成双
逢佳节择佳偶佳期传佳话
迎新春贺新喜新人树新风
美酒同斟忠贞爱情春添趣
幸福共享和睦家庭乐无边
一对璧人此日结成平等果
几番花信春风吹出自由
正过新年传来阵阵欢呼载歌载舞
清如明镜照得双双俪影如玉如珠
好国好家好夫好妻好日子好了再好
新春新婚新事新办新风尚新而又新
篇4
关键词: 扬州 景点楹联 艺术特性
楹联是我国独特的一种文学形式,它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起源于五代,在唐宋时期得到繁荣。它在民间有着深深的土壤,反映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需求跟想象,和其他文学形式有共同之处[1]。楹联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当然除了生活中的楹联外,全国许多名胜古迹都有楹联,这些楹联语辞雅丽、对仗工整,渗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气息,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下面主要讨论扬州景点楹联的艺术特性。
一、扬州景点楹联的高雅性
扬州景点楹联是扬州文化极具特色的一部分,在扬州景点欣赏过程中,楹联是我们随处可见的一部分,可见楹联已经与扬州各大名胜融为一体。值得注意的是,扬州景点的许多楹联充满高雅性,反映文人、士大夫们的精神世界。那何为高雅呢?高雅是一种格调、一种境界。而楹联的写作要达到一定的要求,还要形式与文字完美结合,所以楹联艺术是一种高雅的情操。对联被誉为“诗中之诗”,楹联是对联的雅称,由诗词演变而来,两者多有相通处。律诗的中间两联十分讲究对仗,楹联正是继承了律诗的这一传统,好的楹联具有诗的秉性。名胜楹联创作难度大,对写景咏物、借景抒情、评人论史的要求很高。其风格多样,或清新纤巧,或明快豪放,或庄严深沉。但不管如何,无论是借用还是独创,状景论物都要善于抓住(或符合)事物的本质特征,否则就不可穷其要妙,就写不出独具特色、“挪移不得”(清・况周颐《蕙风词话》)的巧对妙联来。
扬州是所历史文化名城,历来上不乏文人骚客,许多历史名人都在这个地方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如我们熟悉的欧阳修、史可法、郑板桥等人,在许多景点都留有他们的佳作。由于这些名人有着极高的文学素养,因此,很多扬州景点的楹联都极有特色,能跟景色、人物情怀融为一体。扬州的平山堂是扬州名胜楹联佳作最多的地方,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首推嘉庆年间扬州太守伊秉绶所撰的“隔江诸山,到此堂下;太守之宴,与众宾欢”一联。伊秉绶以善用成语、雄桀惊人为世所叹服,可称联中之豪。他所撰的平山堂联,寥寥十六字,眼前景、平常典、现成语,天然如铸,春容大稚,确是高手。《扬州览胜录》称:“此联造语既佳,书法亦极古茂,至今称为平山堂楹联之冠。”后来,《楹联丛话》的作者梁章锯至此,亦作一联:“高视两三州,何论二分月色,旷观八百载,难忘六一风流。”[2]但朱兰坡认为梁章锯的这一联跟伊秉绶很难相比。
据记载,欧阳修每到夏天,“辄凌晨携客往游,遣人去邵伯湖取荷花千余朵,以盆分插百许,与客相间。酒行,即遣取一花传客,以次摘其叶,尽处则饮酒。往往浸月而归”(《名胜典故 365》)。欧阳修曾写下“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的词句(《朝中措》),极言平山堂迷人之美,表达寄情山水、自得其乐的思想感情[3]。由此可见,扬州独特的秀美自然风光,不仅给许多文人带去雅兴,还引发他们的创作灵感。景点的楹联极具人文特色,透过楹联的词句,我们依稀可以看到古人生活过的痕迹,看到古扬州繁荣一时的时代影子。
如今的扬州有很多名胜,但是很多都是经过修葺的。虽然这些建筑外壳被更换过多次,但是被历史文化渲染的精神一直存在。楹联以其极大的艺术涵养力保存着古文化的魅力。现存清代扬州名胜楹联,从数量上看,最突出的要算被称为“北郊二十四景”的集句联。这部分楹联,都是由《扬州画舫录》记录流传下来的。“在画舫录所记载的二百七十二联中,这类楹联就有一百六十六联之多。所谓北郊二十四景,指的是卢雅雨任两淮转运使时,曾对北郊各个风景点做过一次全面的品题,前后共得二十四景”(《扬州画舫录》卷十)。各个景点免不了要配上书匾题联。集句联,是利用古人现成诗句,按照楹联自身的规范,进行移植、加工、再制,从而给旧的诗句注入新的生命,不但熔铸成一种新的形式,而且其意境升华到一个新高度。这是楹联创作的重要方法。自然,集句联需要文人有极高的文学修养和丰富的艺术想象力。扬州二十四景集句联,几乎出自两淮转运使卢雅雨的门客金兆燕一人之手[4]。我们可以看到很多高雅、上等的集句联作品。综观金兆燕的全部作品,大体上反映了扬州风景名胜活淡清丽、窈窕幽深的基本情调和主要特色。
二、扬州景点楹联的通俗性
虽说扬州景点楹联有很多是出自名人之手,极具高雅性,但这并不表示它只适合那些达官贵人欣赏,与一般百姓距离甚远,相反,扬州景点楹联有相当多的一部分是反映时代变迁,揭示人民意志与思想感情的。在一些景点,我们看到楹联歌颂历史上可歌可泣的人物事迹,这里体现得最明显的是史公祠。梁章锯在《楹联三话》中极力推崇严保庸所撰的一联:“生有自来文天祥,死而后已武乡侯。”认为用史可法与文天祥、诸葛亮相提并论:“自是天造地设语,他有作者,不能出其范围矣。”因此,同人请他题楹柱,他也“为之搁笔”。梁氏所说的“范围”,实即统治者所设置的思想牢笼。史公祠联,凡在此牢笼之中的,均不能为广大群众所深爱。倒是多少脱出一点这种思想牢笼,词外含一点更为深沉的情感,让人得到更多共鸣的作品,才是史公祠联中的上乘。流传最广的,当推张尔尽所作的“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词余于意,贴切深沉。
歌颂史可法的楹联是直接大胆的,内容并不晦涩难懂,一般百姓都能读懂,这里可以体现出楹联的通俗性,同时表达人民的思想感情,反映时代的精神风貌,抒发个人意志。一般说来,旧官府衙门里所悬的楹联,不是庸俗的诀颂文字,便是陈腐的规劝道德之辞,而扬州府署内,如王文治所作府署客厅联:“上客尽知名,杜牧诗才,鲍照赋手;前贤有遗韵,魏公芍药,永叔荷花。”却完全是诗人气度,遣词数典,清切不腐,乾隆年间两任两淮都转盐运使的卢雅雨,是扬州地方官中提倡风雅的知名人物。他曾在运署内建“苏亭”,自书一联云:“良辰尽为官忙,得一刻余闲,好诵史念经,别开生面;传舍原非我有,但两番视事,也栽花种竹,权当家园。”此联作为一个地方官的自白,且榜之于官署,是扬州地方史上的一段佳话。比之于那些严谨、拗口难懂的文辞,扬州楹联给人一种清新流丽之感,它并不是那种束之高阁的阳春白雪,而是有很深的民众基础。在过去对联最初出现的阶段,很多作品大都出自为数极少的闲适文人,但时过境迁,楹联知识的传播与普及,楹联写作不但为广大爱好者掌握,同时大家写作也走向社会,反映我们的现实生活。我在扬州各大景点考察时看到很多具有现代化气息的楹联。大明寺的天王殿弥勒像前的“大腹能荣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世上可笑之人”,这一句极通俗,还有永怡堂的“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鹿葵”。
三、扬州景点楹联的社会性
根据以上两点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楹联不是为文人雅士独享,而是普通民众抒发个人情怀、表达生活向往的工具。对联反映人们的生活意识、需求和共识,具有反馈社会现实的教育意义。
名胜楹联是祖国山川形胜和传统文化有机结合的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所以名胜楹联在众多楹联中具有无与伦比的价值。扬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各种人工构造的园林应运而生。小亭听水,阁势峥嵘,其争奇斗巧处,足与造化比肩,更兼人文炳蔚,英髦辈出,一时风雅为天下先声。因此,扬州名胜楹联在全国名胜楹联中,当占重要一席。而现在扬州因其悠久深远的历史文化闻名全国,每年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除了现实的秀美风光外,还有很多游客是被它那独特的人文底蕴所吸引的。扬州风景名胜触目皆是,这些名胜不仅被诗文讴歌,而且为名胜楹联所吟咏。特别是扬州八怪、史可法等,游客们多少想去其中探个究竟,而楹联建设正好为其提供契机。只是在实际调查过程中,发现不少景点楹联遭到不同程度的破损,有些因为风雨的侵蚀或者人为的触摸,字迹已经很难认清。这些问题不仅需要政府注意,还需要社会各界人士加大宣传力度。楹联文化建设不仅有利于扬州旅游经济的发展,更有利于保持扬州的古文化传统,是我们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
参考文献:
[1]李世名.楹联文化的功能和效益[J].南方文坛,1995.02.
篇5
关键词:语文;生活;课堂;融合
语文是工具性学科,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与生活息息相关,所以,让语文融入生活,让生活走进语文课堂,才能培养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唯有让学生觉得语文很有用,语文课很有趣,我们的语文课堂才会有高效率。具体的实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活学活用,让课堂变成缩微社会
(一)让语文为生活服务。我们有许多寄宿生,他们三餐都在食堂吃饭,每一顿都有人乱倒食物,原因是不爱吃或吃不下。针对这种现象,在教“对偶”这种修辞手法的时候,我就要求学生运用对偶手法为学校食堂拟写一条宣传标语,号召大家节约粮食,实行“光盘”行动。学生们写的五花八门:“以剩饭为耻,以光盘为荣”,“珍惜粮食,讲究形象”,“文明用餐,礼貌待人”,“食堂饭菜香,阿姨劳动苦”。不管是借鉴还是原创,通过这样的思维活动,学生既掌握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又在兴趣盎然中明白了语文为生活所用的关系。
(二)让生活走进课堂。课前三分钟是很多语文老师用心经营的一块阵地,我想来点新鲜的,既要让学生觉得有趣,有挑战性,又要能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把它跟生活联系起来怎么样呢?让学生说说上学路上的见闻和感受,必须是有新闻价值的,有社会意义的,或者是触动了自己心灵的。通过这样的叙述和评价,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以及表达能力,又能为作文积累素材,一举多得。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之后,发现学生越说越像样,越说越有深度,越说越能引发讨论,效果真的很不错。
二、打破界限,把课堂变成舞台
语文课就一定要规规矩矩地讲课、听课、感知、探究、拓展、感悟吗?有大语文以及学科综合的理念引领,我们完全可以跨界学习,把语文课堂变成展现学生十八般武艺的舞台。
(一)把创作背景介绍变成展现历史知识的舞台。一些学生历史学得好,那么,把名家名篇的创作背景介绍交给他们吧,给他们一个展现历史知识的舞台,点燃他们的学习热情。这样从历史到语文,由自卑到自信,他们对语文课的热爱就会一天天增加,有了热爱之心,学好语文只是早晚的事。
(二)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演一演生活。有些课文故事情节曲折起伏,场面生动;有些课文所展现的生活与我们的现实隔着遥远的时空,学生难以理解。如果把它们编成课本剧演出来,获得更直观的感受,更深刻的领悟,让活生生的画面再现在学生眼前,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
这样的改编、表演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锻炼他们的能力,也能让课堂变得活泼灵动,变得生活化,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获得审美体验。
(三)让网络高手把新词、热词带进课堂。在这样一个信息化的时代,网络成了学生学习的一个良好媒介。但在我们这所乡村中学里,不是每家都有电脑,也不是每个学生都能用手机学习。于是,我给那些有条件上网学习的学生分配了任务:每次作文课,让一个人来介绍最近的网络新词、热词,然后,让全班进行仿词训练,并把相关资讯改写成100字左右的作文素材。这样的介绍和训练把生活与课堂紧密相连,让学生及时了解最新的社会生活动态,把他们变成社会人,而不是象牙塔里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每次这样的作文课都是学生们的期盼。
三、穿越时空,让语文友情主演各类角色
前文已经论述过,生活化教学让语文课堂活色生香。而生活是个非常广阔的领域,涵盖了古今中外的人、事、景、物、情、理,它以文学、影视、新闻、资讯、活动等等形式展现在我们眼前。文学就不用说了,因为它本身就是语文。那么,要让语文融入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我们就要让语文在影视、新闻、资讯、活动中友情主演各类角色,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演技和魅力。
(一)走进影视作品,改写结局。改写是作文训练的一种形式,把时下的热播剧引进课堂,让学生进行改写,绝对比让他们改写课文更有吸引力,何乐而不为呢?比如改写《琅琊榜》的结局。看过《琅琊榜》的学生没有问题,没看过的也没关系,简单介绍一下剧情就行。
(二)关注时事热点,学会归纳概括。新闻资讯可谓是最新的社会生活动态了,是学生感兴趣的,渴望了解的,在做略读训练或综合性学习训练时,可以把他们引入课堂,以阅读文本或链接材料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训练他们的归纳概括能力。
(三)虚拟参与活动,拟写短信、帖子。初中生不乏追星族,一味压制并非好事,可以适当引导健康追星,把他们喜欢的明星消息引入课堂,如:晨冰恋公布,周杰伦喜得千金,TFBOYS最新单曲,要求他们以短信或帖子的形式参与祝贺活动或网络讨论,可以加些限制条件,增加难度,增添语文味,如“用上一种修辞手法”。
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 应用文写作 特色 创新
2002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基于这一要求,高职院校的应用文写作课应重点考虑学生专业特点,以实用为准绳,有重点、有目标地进行教学。
概括地说,当前高职院校《应用写作》课程的基本目标是:根据不断变化的职业需求,向学生传授未来求职应聘和解决实际问题必需的写作理论,培养和训练其岗位职业必备的实用文体写作技术。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学习《应用文写作》更重要的是,利用相关理论顺利完成自己的写作实践,切实提高自己在特定领域的写作水平。所以在高职院校的《应用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光是遵循教学的普遍规律,把握写作的实用性、模式化、规范化,还远远不够,还要围绕不同专业的特色,创新教学设计,尤其应该在教学内容上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需要,增加专业领域的特色要求,增强《应用文写作》课程的吸引力。笔者根据近几年的教学尝试,在探索《应用文写作》与不同专业教学相融合的教学实践中,融合专业特色,不断创新教学设计,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对于文秘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写作,决不仅仅是作为基础工具,而具有明显的专业性质。许多用人单位直言不讳地说,我们需要的文秘人员,首先要会写各类文章,其次要处事干练、谋事办事能力强。基于这种要求,在讲述“行政公文”一章时,要准备好办公资料和文具纸张。讲公文程序时,首先确定发文程序中拟稿、审核、复核、发文、注册、用印、发文登记、分发等程序必须由文秘文员处理。收文程序中,登记、拟办、承办、催办等程序也是必须由文秘文员处理。再将学生分成两组,分角色训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熟悉工作流程中熟悉公文写作,从而真正提高公文写作办理能力。在讲述“事务文书”时,即阐明制定与实施计划、总结、简报中的注意事项,让文秘学生准确把握办公办事的效率。对文秘专业的学生而言,现代应用文是新时代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产物,是社会上使用频率很高的文体。主体内容的经济化,使用范围的国际化,语言表达的双语化,操作手段的现代化,已成为它与传统应用文相区别的重要标志。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强调网络在写作中的地位,让学生掌握办公自动化的基本常识,能熟练操作计算机,用计算机书写、修改、处理、储存实用文书。除此之外,还要掌握多功能全自动复印机、图文传真机的操作与使用技术,更好地为文秘实用文书写作服务。
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旅游者越来越需要有文化内涵的表达流畅见闻广博的导游。针对这一需求,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课程,在旅游专业的教学中增加“导游词与风景名胜联”两个文种就很有必要了。导游词是旅游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文种,其构思形式灵活多样,内容包罗万象,尤其需要广博的见闻与丰厚的文化底蕴,更需要流畅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在课堂上可设置不同的景点和学生一起构思,当堂评点不同的导游词,帮助学生认识写作和表达中存在的不足,不断提高口语表达水平和现场写作导游词的水平。在增加的对联文种内,可重点介绍各地的“风景名胜联”,增长学生见识,提高顾客兴趣。如寺庙联可介绍湖南浏阳关公庙的 “我若有灵,也不至灰土处处堆,筋骨块块落;汝休妄想,须知道勤俭般般有,懒惰件件无。”福州鼓山涌泉寺则是“手上只一金元,你也求,他也求,未知给谁是好;心中无半点事,朝来拜,夕来拜,究竟为何理由。”武汉的归元寺则是“见了便做做了便放下了了有何不了,慧生于觉觉生于自在生生还是无生。”在名人对联中可介绍山西霍县韩信祠联“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浙江杭州岳飞墓后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四川成都武侯祠联“兴亡天定三分局,今古人思五丈原”。通过对仗工整、节奏鲜明、寓意深远的对联文化,唤起学生深远的民族自豪感,为导游词的组织增加生动形象的素材,让导游活动更加引人入胜。
当代市场经济体制下,商务活动十分频繁,商务文书种类越来越繁多。现有的普通高职类《应用文写作》无法满足商务贸易专业的需求。必须增加“询价函、催款函、索赔函、授权委托书”,“仲裁申请书、建议书、个人劳动合同”等等常见商务文种,凸现商务文书特色。在经济文书的“合同、协议书”一章的学习中让学生分别充当“甲方、乙方”,从不同的角度完善合同内容,再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立场分析得失,解决商务经济文书的难点:逻辑严密、思维缜密。搜集廊坊市开发区近千家企事业单位近年的重要写作实例,让学生进行现场写作,熟悉企业工作的常规流程与变数,提高情境写作能力,缩短“学习与就业”的距离。比如笔者在讲授如何撰写调查报告时,先讲概念特点,写作要点及例文评析,再教会学生如何设计调查问卷,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精心设计问卷,限范围、有目的地发放问卷,根据统计的有效答卷结果进行分析,并且还让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实地勘察市场的经营情况,把调查结果写成书面报告。学生经过仔细观察、测量、访问,发现诸多问题,如市场规划缺乏整体感,市场内交通不畅通,经营者整体素质不高……也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绝大多数同学写得有理有据,分析到位,出色地完成了本次作业。而对其他各门各类专业的学生还可一并介绍“演讲词、祝酒词、个人履历”等通用文种的写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生社团活动和学院社会的公益活动,在制定规章制度和实施具体工作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写作的作用,经常锻炼,不断提高。
只要围绕着不同专业的特色,不断进行创新教学设计,高职院校的《应用文写作》课程的开发就会有广阔的前景。著名作家、老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曾提出“高等学校的写作课不能强求一律,教学内容必须符合不同学科的要求,教材必须分系至少分科来写。”可在目前,在高职院校中《应用文写作》要分系、分科编写教材确实有很大的难度,所以只能要求任课老师在备课时精心设计教学计划,围绕专业特色,不断创新内容,根据专业需要,对学生进行切实有效的写作技能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成亮.写作类课程开发的前景及实践.保定师专学报,2006,(05).
篇7
一、计划性与灵活性
培养语文实践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很重要,但是绝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语文活动的开展虽“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但知识本身的内在联系和认知规律仍然要求语文活动必须制定一个计划循序渐进地开展。例如“说”的能力的培养,可以从课前的三分钟演讲到课外的故事会,从初一的朗诵到初三的即席讲话、主题演讲、辩论会来设计。课前三分钟演讲,每学期还可设计几个话题,如初一(上)进行“自我介绍”、“成语故事”,初一(下)进行“对联赏析”、“童话故事”,初二(上)进行“名人名言”、“风景名胜介绍”,初二(下)进行“名人故事”,初三(上)进行“美文赏读”,初三(下)进行“新闻早报”等。
同时,语文活动又是灵活性很强的课程,如活动的地点(校内或校外)、活动的方式(可开展竞赛、组织游戏、调查访问等)、活动的主持人(可毛遂自荐、民主推荐、教师指定)等都没有固定的模式。此外,活动的主题安排、方案的设计,也可因时、因地而异。如初二(下)进行课前三分钟讲“名人故事”活动,根据每个月的不同特点可选择不同的话题:三月份讲雷锋故事,四月份讲爱国英雄人物的故事,五月份讲劳模、科学家的故事,六月份讲勤学苦练的故事。而且安排也可以变通,如遇到一些节日,学生可以讲讲跟它有关的内容:母亲节前后讲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美德,端午节讲吊屈原、赛龙舟的故事,世界地球日讲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问题……总之,语文活动要在计划的指导下灵活多样地开展。
二、专题活动与平时教学
初中语文1―6册共安排了24次专题活动,如第四册安排的“讲名人故事比赛”、“名胜古迹诗词对联交流”、“学习方法交流”、“想像作文邀请赛”等,这对于培养学生读、写、听、说的能力以及收集、分析、处理材料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但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的,良好语文素养的形成也绝非靠几次语文活动就可解决,而是需要经过长期科学的训练的。
教师每学期除了精心准备几个专题语文活动外,平时就应对学生加强语文基本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要将语文活动贯穿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首先要做到持之以恒。如每天的课前三分钟演讲,每周的硬笔书法、生活写真(周记)、语海拾贝(读书笔记),每学期的手抄报展评、演讲比赛等活动,要定期开展。平常授课时也要有意识地穿插一些小型的活动,让学生经常性地进行活动,如情景会话、绕口令、猜谜语、成语接龙等。其次要得法于课内。语文是门工具性很强的课程,知识本身具有一定的规律,教师在平时上课就要重视活动方法与技巧的指导和传授,让每位学生都能熟练地掌握一些方法,以提高活动的质量和学生的语文素养。比如“口头表达”方面,平时就要教会学生说话要态度大方、口齿清楚简洁、有条理、连贯严密,要注意语调、语态和语气,要讲究语言美等。
三、课内与课外
语文活动作为教学的一部分,主阵地还在学校,在课堂;但社会是语文的大课堂,生活是语文的源泉,因而语文活动也离不开课外的生活。语文活动可以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以课外促进课内。例如,初一上册的语文活动“调查用字的混乱现象”,可以一改以往“黑板上纠正错别字”的做法,把学生带入“社会用字”的大环境,要求学生在自主活动和相互合作的基础上,对身边能看到的报刊杂志、电视广告、街头宣传标语、广告牌用字等进行甄别,有疑问的字词查字典区分正误并登记在册,然后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整理编订,最后将《勘误表》交有关部门处理。
篇8
关键词:放飞;智慧;翅膀;丰富知识;增长才干;质疑问难
语文教学必须摆脱传统的教法,提倡课内课外一体化,课内打基础,课外练功夫,应该放飞学生智慧的翅膀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增长才干。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做以下简单说明:
一、适应小学生心理特点需要,创设一种“语文即生活,社会即课堂”的学习环境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能力,不能把全部希望寄托在课堂上,而要把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努力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
1.激发好奇心,鼓励学生质疑、解疑
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敢问,这是他们年龄特点决定的。一切学问都始于疑问。“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大胆质疑问难,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疑难,如教学《少年闰土》时,有的学生就问:“跳鱼儿怎会有青蛙似的两只脚?”教师就巧妙引导:“是啊,老师也不知道,可是闰土就知道,可见闰土的社会知识非常丰富。同学们下课后可以查查资料,做一个像闰土那样知识丰富的人。”再如学习《草原》第一段后,有的学生提问“‘高歌一曲’和‘低吟小诗’能颠倒一下位置吗?”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明白了作者从拥挤的都市来到大草原,眼前豁然开朗,所以高歌。而在欣赏了草原美景后陶醉了,所以低吟。引导学生联系课内外知识和生活实际质疑、解疑,大大激发了学习兴趣;通过延伸拓展,诱发了学生的创造欲望。
2.多学科联系,激励学生动手做,动笔写
语言文字作为一种载体,它通过课文给学生的内容是包罗万象的,没有纯语文的语文。因此,语文学科与品德与社会、科学、数学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改革课堂教学,就是强调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动手做一做,动手写一写,画一画。如引导学生写数学日记,让学生把解题思路、解题过程详细地记录下来;学科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实验了解大自然的奥秘,引导学生写实验报告,记录实验准备、过程和结果等。再如学习介绍风景名胜类的课文,让游览过景点的同学为大家讲解,讲讲出发前是怎样确定旅游路线的(涉及地理知识),路途中需要用多长时间(涉及数学知识),景点的文化知识(涉及语文知识)等等。这样教学既直接从语言文字中欣赏了风景名胜的美景,有从同学的讲述中感受了游览的乐趣。
3.开辟“智慧角”,引导学生开展奇问妙答
引导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必须让学生置身于广阔的社会空间里,如蜜蜂一样广采百花,才能酿得佳蜜。我把班里的学习园地,称为“智慧园地”专门收集摘抄有趣的对联、谚语、名人名言、历史故事、奇妙问答,学生最爱这个栏目。
4.观察大自然,鼓励学生做有心人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习作素材的源头,要鼓励学生做有心人,时时处处留心观察生活,观察大自然,并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媒体,了解社会,为语文学习注入鲜活的时代内容。如2009年是60周年,广播、报纸、电视报道《光辉灿烂的六十年》,反映建国以来的巨大变化。我就要求学生及时把描写祖国大好河山、歌颂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课文找出来,结合庆祝建国60年,开展系列活动,如调查家乡的信息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在开展这些实践活动时,学生动手收集、动脑思考、动笔画、动口说,正好体现了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发展。
二、根据小学生爱模仿的特点,强化语文活动,优化语文环境
儿童的认识和学习,从咿呀学语、认识周围事物,到学会各种动作,都是从模仿开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地多给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以锻炼他们的各方面的能力。
1.把课文中的内容画出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内容片段如同一幅幅多彩的画面,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等多种感官,让这些画面浮现在头脑中并用语言描述出来,如学《赵州桥》就让学生用积木做模型,体会赵州桥设计上的创举;学完《我要的是葫芦》后,让学生想象假如课文有5幅插图的话,第五幅图会画什么,写什么?学生兴趣盎然地动脑筋想,动手画,动笔写,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把课文中的内容演出来
采用娱乐活动引导学生学课文,如学习《渔夫的故事》,我就让学生当讲解员,为同学讲解这篇课文的故事。任务一布置,每个学生都开始仔细读课文,思考怎么来讲解,同学们学得格外认真。
3.设口语交际情境,引导学生模拟实践
对于小学生来说,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效果是不言而喻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日益增多,为新课程改革创造了良好的基础。如在课堂上进行说话训练时,充分发挥电教,多媒体的作用,创设情境,用录像、光盘播放一些有趣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片段,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学生争先恐后上台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让学生初步感知社会
1.随时补充鲜活的信息,开阔学生的视野
学生既生活在社会当中,教师就应该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融入社会、适应社会。我帮助学生做到三点:①掌握学习的知识,如科学用脑、学习策略知识、动静结合学习、电脑网络知识、心理健康知识等;②了解最新社会动态;③“结交”时事人物。
2.按体裁授课,按需要说写
篇9
【公园概况和名称由来】
游客们:锡惠公园因山而得名,西部是惠山,东部是锡山。惠山高329米,周围约20多公里,素有“江南第一山”的美称。它是天目山的支脉,从东南连绵而来,山有九峰,境蜒似龙,又称“九龙山”。惠山因晋代开山禅师慧照在此建寺,后人就用慧照命名“惠山”。古时慧、惠两字相通,惠山就由此得名。惠山以泉著名,有天下第二泉、龙眼泉等十多处,名胜古迹有春申涧、惠山寺、听松石床、竹炉山房等数十处。
锡山背靠惠山,高75米,周围长约1.5公里,相传因周秦时盛产锡矿而得名。锡山是惠山东峰脉断处突起的小峰。山顶建有龙光塔和龙光寺,山下有龙光洞。1958年开凿映山湖后与惠山连成一片,使之形成“真山假水”,产生“山水掩映”的情趣。
游客们:锡惠公园全国分为三个游览观赏区:一是名胜古迹区,包括惠山寺、寄畅园、天下第二泉等;二是自然风景区,包括映山湖、愚公谷、春申涧等;三是文娱活动区,在锡山南麓。下面就请大家跟我前往参观游览。
【锡山:龙光塔—龙光洞—吴文化福寿天地】
各位游客:请随我进入锡山大门。锡山大门,面对大运河,飞檐翘角,大门正中高悬“山色溪光”横匾,为当年康熙南巡时所书。进人大门,一块巨石屹立于水池之畔,上刻“锡山”两个大字。各位请看:下刻《无锡金匾县志》所载无锡和锡山的几句话,点出了此处地名的来历。
沿山路向上,锡山顶上就是龙光塔。关于龙光塔,还有这么一段历史传说:明朝正德初年,礼部大臣昆山人顾鼎臣,游览锡惠胜景后说;“惠山是龙身,锡山是龙头,无锡所以自南宋以来长期无状元的原因,是龙头上无角的缘故。”听了这位大臣的话,人们信以为真,于是后人就在锡山顶上建了一座实心的石塔。此后几十年仍没有人中状元,于是有人又提出“龙以角听,塔中宜空”。因此又在万历二年(1574年),建成七层八角的楼阁式砖塔,并由当时常州知府施观民取名“龙光塔”,寓意龙光普照。龙光塔建造以来,屡次被毁。1924年重修时把培改成钢筋混凝土结构,塔顶铸重1.5吨,高2.85米铜刹,塔的高度也增加到32.3米。1992年又一次加固,纠正倾斜,把墙面由杏黄色改成深红色,使古塔更为挺拔端庄,英姿焕发。
锡山脚下是龙光洞,为地下游览场所,于1979年春建成。洞前回廊、楼亭相连,人口处拱门上砖刻“隐辰”两字,“辰”属龙年,“隐辰”是把龙隐于山内之意。洞内有三百多米长的通道,两边壁上灯火通明。东部的地下剧场,可容纳五六百人。另有13个厅室,陈列工艺、陶瓷、泥人等。这里的气温常年保持18“C,冬暖夏凉,游人至此,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沿山路向南,前面看到的便是九龙壁。它由壁座、壁身、琉璃瓦顶三部分组成,彩陶烧制,以花岗岩为基座,金星绿琉璃瓦顶,全长26.71米,高4.09米,九龙腾空,气势不凡。再向西是“吴文化福寿天地”。它沿锡山山坡而建,前面立的石碑上,刻着著名书画家朱屺瞻102岁时题写的景点名称。石阶上是金石砌成的承露台,台前石柱上有巨大的福寿石桃,往上正面刻:“福星殷殷邀依琼林赴宴;寿仙默默为我海屋添筹。”背面是:“行善方可多福,守仁自然长寿。”绕过承露台,上面两座方亭合并而成的双亭,名“降福亭”。亭柱上对联写道:“国泰尽福地,民安多寿星。”亭名和对联均由我国书法家协会代主席沈鹏书写。
锡山就参观到此,下面我们再去参观惠山。首先前去惠山寺遗址。
【惠山:惠山寺遗址—山门—唐宋石经幢】
惠山寺在惠山东麓,早在南北朝时,刘宋司徒长史湛挺就在此建造“历山草堂”,后改为“华山精舍”。梁朝大同三年(537年),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惠山寺。由于寺院地处福地,又因与天下第二泉同处名山胜景,于是名闻遐迩。
游客们:我们来到了惠山寺山门前,看到这座黄色拱形建筑门上刻有“古华山门”4个金色题字,因惠山古称“华山”,惠山寺原是“华山精舍”,所以惠山头山门就叫“古华山门”,大门背面门槛上刻有“胜地名泉”4字。这个山门是1954年惠山街拓宽时王耀庭重新设计的,拱门顶端有双龙戏珠的装饰。
现在我们来到了山门内,各位看到的两座古老的石经幢,南侧一座建于唐代乾符三年(876年),是无锡现存最古老的石刻经幢。八角形幢身上刻有《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由白鹿山人李瑞符书写,经幢高6.26米,由幢基、幢身、幢顶三部分组成,雕刻精美,充分显示了唐代的艺术风格。北侧一座建于宋代熙宁三年(107年),幢高6.22米,形制和雕刻模仿店幢,幢身刻“大白伞盖神咒”。这种刻咒而不刻经的做法,是宋代以后才在佛教界流行的。两座石幢分别用几块圆形湖石垒成,极具历史价值。
【山门殿—日月池和香花桥—听松石床—古银杏树】
进入古华山门,迎面是金刚殿,也叫“山门殿”。始建于明正统十年(1445年),改建于1976年。正中高悬“惠山寺”匾,匾额最早为明代陈勉所写,清雍正时蒋衡重书,现在看到的是1979年根据影片《无锡景》画面复制而成。
大殿廊柱上挂有清代无锡知县廖纶所撰的对联:“大哉王言,山为第一,泉第二;巍然庙貌,调为教孝,寺教忠。”由著名书法家武中奇重书。大殿背面,上悬“江南第一山”横匾,系我国名画家李可染所书,它为古殿平添了几分光彩。
过金刚殿,一泓池水,水中睡莲静卧,名“日月他”。池上架一石桥,名“香花桥”。池是南北朝刘宋元徽二年(474年)开凿的,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了。香花桥是明代建造的,他和桥的名称取自佛经:信佛升天,进入无量寿之时,日月飞升,天佛放大光明,以香花伎乐相迎。香花桥的正中石板上刻有“鲤鱼跳龙门”的圆形浮雕,中间两扇石门,一开一闭,表示虔诚的善男信女可以从开着的佛门进入,若是恶人佛门则永闭不纳。所谓佛门半开,有缘进来,或者说;善门开,恶门闭。游人过桥,都会在开着的石门上踏一脚,表示愿做善人。
各位游客:下面请大家进二山门,请看古银杏树下有座六角小亭,亭中横卧一石,名“听松石床”,长1.99米,宽0.87米,高0.56米,它是驰名全国的江南奇石之一。石块天然断裂形成,质地坚硬,一端翘起,宛如石床。唐高宗时著名书法家李阳冰应无锡县丞公孙罗之邀请同游惠山,特地篆写“听松”两字,刻于石床枕端,以示纪念,虽经1200多年风雨,字迹依然清晰可见。床边原有两棵古松,毁于元末。
“听松石床”前的古树为银杏,相传为明代洪武初年(1368年)惠山寺僧人普真(字性海)所植,已经历了600多年风霜。据说当时共种有18棵,象征佛门18罗汉,现仅存这一棵。此树高21 米,直径1.91米,为雄性银杏,只开花不结果,离地6米的树洞中寄生的一株薛荔,也有200多年树龄了,却结出了圆圆的果实。但在1982年,这棵雄性古银杏,居然也结出了7粒白果。古银杏旁的石壁中,嵌有“頫察仰观”4个篆字,是清代无锡书法家邵涵初所写。意思是说人们在此可以“俯察古树之茂盛,仰观锡惠之秀色”。
【大同殿—竹炉山房】
大同殿,也叫大雄宝殿,始建于梁朝大同三年(537年)。到清同治年间,大同殿及周围建筑被毁。后来在此旧址建造了一所树堂名“昭忠词”。前厅里壁上嵌有李鸿章所撰《敕建惠山昭忠词记》等两道石碑。请看这组洞堂的建筑特色,青瓦白墙,梁枋、柱头、门楼都画栋雕梁。图案为戏文风景、花卉鸟兽等。大同殿是保存十分完整的清代树堂建筑,具有我国古代建筑的特点。殿后天井中还保留三株老桂,已有1300多年树龄。中秋时节,桂花飘香,使这座建筑显得更为清雅。
由大同殿出南边门,不远处就是“竹炉山房”。这里原是惠山寺弥陀殿,始建于明洪武初年。房前平台,檐廊古朴典雅,头门边两块磐陀石。正中匾额“竹炉山房”是1979年李苦禅重题。两旁柱上的对联:“削竹编炉,原是山房旧物;烧松煮雪,久为衲子珍藏。”为无锡书法家朱家驻题写。
相传明洪武初年,明太祖朱元津曾私访惠山寺。寺僧性海砍倒一根竹子,一截为三,搭成竹炉,上架钵益,用二泉水煮茶,接待朱元津。朱元津品尝了竹炉上煮的茶,极为满意,赞扬性海是罗汉下凡、后来性海和尚重建惠山寺,并创建听松庵,退居庵内,品茗听松。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性海请湖州竹工,编制竹茶炉,上圆下方,象征“天圆地方”。竹炉高不过一尺,外面用竹编织,里面填土,炉心装铜栅,形似道家的乾坤壶,叩之有金石之声。性海常用它煮二泉水泡茶,招待客人。当时名画家王紴作画,学士王达题诗,合成《竹炉图卷》共四卷,使竹茶炉流芳于世。明代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曾任湖广提学副使的邹迪光重建弥陀寺时改名“竹炉山房”,专门在这里用竹炉煮茶招待四方宾客。后原炉多次被毁,康熙年间,无锡著名词人顾贞观在1684年重制了两只竹炉。竹炉山房也几经重修,现在的建筑是清光绪年间重建的。1984年把乾隆诗碑移到山房门厅和廊下。正中一块正面刻的是乾隆1751年首次来无锡写的《咏惠泉》诗,背面刻着乾隆第四次来无锡时写的4首诗。东边一块碑上刻乾隆第三、四次来无锡的诗句。
【“天下第二泉”—二泉亭—漪澜堂—阿炳墓】
出竹炉山房南行,就是闻名于世的“天下第二泉”所在地。惠山一带,林木茂盛,泉水丰富,自古素有“九龙十三泉”之称。其中“二泉”更是出名。“天下第二泉”得名于唐朝,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唐代茶圣陆羽,遍尝天下名泉名茶,认为“庐山康王泉第一,惠山石泉第二”,从此惠山泉就以“天下第二泉”的美名享誉四海。
“二泉”得名以来留下了许多人文古迹。唐代时无锡地方官把“二泉”水送往长安。到宋徽宗时“二泉”水被列为贡品,“月进百坛”。坡品饮“二泉”水后,赞称“色味两奇绝”。清代康熙、乾隆两帝六次南巡至无锡,每次必到“二泉”品茗,并吟诗题字。20世纪40年代,著名民间音乐家华彦钧(瞎子阿炳),作二胡曲,取名《二泉映月》,更使“二泉”驰名中外。
“天下第二泉”泉址于1954年进行了全面整修。1992年6月对“二泉”进一步清理疏浚。现在“二泉”泉水随山势自西向东,分上、中、下三池。上池为八角形泉井,深1.94米,水质最好;中池深1米,正方形,紧靠上池,两池都是石底,青石围栏。池上的“二泉亭”,初建于南宋初期,是宋高宗赵构到此巡游时特地下令建造的,并题有“源头活水”四字。亭顶装饰双龙戏珠。现在的亭子重建于清同治初年(豆862年)。亭壁上石刻“天下第二泉”出自元代书法家赵孟頫手书。泉水通过暗渠从港澜堂底流入下池。
漪澜堂位于二泉庭院正中,四周游廊环绕,游客们在此可小想品茗。坡有“还将尘土足,一步漪澜堂”的诗句。乾隆多次在此设御座品茗,堂前匾额是现代书法家费新我所书。大门柱上有坡的诗:“雪萍为我求阳羡,乳水君应怕惠泉。”
三池中下池最大,长8.6米,宽5.7米,深0.33米,是北宋明道二年(1033年)开凿的。西池壁正中有一石螭首(俗称龙头),双爪前踞,龙颈弯突,张开大口,清泉白龙口倾注而出,构成“螭吻飞泉”胜景。石始建于明朝弘治初年,最初采用无锡本地黄色阳山石雕凿而成,至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为“天下第二泉”内现存年代最早的一件古迹。池前一组太湖石,叠成观音立于鳌背像,世称“观音石”,右为龙女,左为善才。观音石下有一段铭文,落款“蕙岩”,说明这是原礼部尚书顾可学别墅“蕙岩小筑”中的遗物,清乾隆年间才移到此地。
无锡历史上最著名的民间音乐家阿炳——华彦钩的墓,坐落在锡惠公园春申涧流向映山湖的洞口南边的山坡上,音乐台背后山头墓地林间,树立着这位民间音乐家的铜像。阿炳信道教,道名彦钧,无锡东亭人。生于1893年8月20日。从小跟父亲学习音乐,对民族乐器琵琶、二胡有很深的造诣,后来双目失明,流落街头。直到解放后重获新生。阿炳墓原在河口灿山下“一和山房”道教墓地。1983年12月,迁葬于此。
阿炳的代表作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创作于1939年,是作者心声的流露及生活的写照。全曲由引子和6个阶段构成,是循环变奏的曲式结构。《二泉映月》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10周年时作为国礼赠送外宾。美国、意大利、法国、日本等纷纷改编,成为一支誉满国际的名曲。
【愚公谷—春申涧—映山湖—惠山泥人一条街】
二泉东侧就是“愚公谷”,原是惠山寺的净月住所,名“龙泉精舍”,是明代晚期极负盛名的我国四大私家园林之一。它是无锡人邹迪光在明万历年间建造的,占地约50亩,先后用十多年时间建成。国邹迪光以愚公自勉,故命名为“愚公谷”。
现在的“愚公谷”于1958年重建,具有明代古典园林特色。“愚公谷”匾是1960年郭沫若题写的。人门向南,由长廊通向荷花池畔,廊k一轩二亭,轩名“荷轩”,由著名画家吴作人书额。轩前对联“得山水清气,极大地大观”,是当代山水画家邑人钱松岳于84岁时书写的。荷轩以南的泉亭,名“滤泉”。泉边枝峰阁有唐代古联:“扫石月盈帚,滤泉花满筛。”南边廊内的对联“老龙听法,顽石点头”,巧妙地写出了当年惠山寺高僧讲经,老龙也前来听法,使大同殿前听松石连连点头的情景,反映惠山寺高僧佛学的博大精深。由滤泉穿过小石桥,只见假山旁有一株古玉兰,树龄已达400多年。
游客们:现在我们前往参观惠山“金粟堂”西南的“春申涧”。春申涧又名“黄公涧”,现为无锡观瀑的景观,因战国时代楚国国相春申君黄歇曾率军在此饮马而得名。山涧前石牌坊,古拙雅致。洞中一块大石横卧,如中流低柱,使洞水分流而下。石上刻有“卧云”两字,是明代南京礼部尚书邵宝为纪念惠山寺住持圆显而题写的,卧云是圆显的号。涧边三角亭,名“卧云亭”。
顺春申涧东下,位于锡、惠两山之间的是映山湖,古时称“秦皇坞”。1958年这里开挖出1400平方米的湖面,清澈如镜的水面使锡、惠两山的景色融为一体,翠峰、古塔、秀亭倒映湖中,风景更加美妙动人。湖畔周围精心种植乔木、灌木、花草。东面建有一石牌坊,题有“映山湖”匾额。牌坊对面,各位请看春申涧出口处的那块石头,上刻“翠螺”两字,形容锡惠山峰如少女的发会。
篇10
大家好!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风景点是黄果树瀑布。
黄果树瀑布是中国第一在瀑布,也是世界上慕名的大瀑布之一。1982年11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审定,黄果树瀑布已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黄果树瀑布距省城贵阳市137公里,位于贵州省西部镇宁县和关岭县接壤处的打邦河支流的白水河上。从贵阳乘车到黄果树,约需一个半小时左右时间。
黄果树大瀑布已经到了,你们看,这就是早已闻名遐迩的中国第一大瀑布。 黄果树瀑布高68米,加上瀑上瀑6米,总高74米,宽81米,夏秋洪水暴涨,瀑布如黄河倒倾,峭壁震颤,谷底轰雷,十里开外,也能听到它的咆哮;由于水流的强大冲击力,溅起的水雾可弥漫数百米以上,使坐落在瀑布左侧崖顶上的寨子和街市常常被溅起的水雾所笼罩。游人谓之“银雨洒金街”。冬春水小,瀑布便分成三五绺从岸顶上挂下来,远远望去,那洁白的水帘飘然而下,扬扬洒洒,如绸缎飘舞,如仙袂飘举,如淑女浣纱……。
数百年来,黄果树瀑布的雄姿一直为许多文人学者所惊叹。清代贵州着名书法家、“颐和园”三字的题额者严寅亮在“望水亭”题写的对联:“白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红霞似锦,何需梭织天生成”,更是形象而生动地概括了黄果树瀑布的壮丽景色。
现在,我们来到了瀑布跌落处---犀牛潭。此潭乃因传说有神犀潜藏水底而得名。有没有神犀,谁也没有见过,但潭水的神秘幽深,至今依然,任何人驻足潭边,都会浮想联篇。若是晴天的上午10时或下午4时左右,由于阳光的折射,你还可以透过瀑布冲击时溅起的雨雾,看到从深潭中升起的七色彩虹,使你顿生雄姿盖世,艳丽昭天之感。
这个瀑布为什么起名叫黄果树瀑布,而不叫其他别的什么瀑布呢?据民间传说,是因为瀑布边上有棵高大的黄桷树,按当地的口音,“桷”与“果”读音相同,所以人们就习惯称之为黄果树,这是一种说法。还有一种说法,传说很久以前瀑布附近的农民都喜欢种黄果,瀑布边上就有一大片黄果园,因此就把这个瀑布称之为黄果树瀑布了。
与世界上其他着名的大瀑布相比,黄果树大瀑布虽然没有非洲维多利亚大瀑布、北美洲尼亚加拉大瀑布、委内瑞拉安赫尔大瀑布那般宽阔、高深和雄伟,但是,黄果树大瀑布自有它奇特之处,它是世界上处在喀斯特地区最在瀑布,也是最壮观的瀑布。这个大瀑布就像是一块奇异的磁 石,在它的地面、地下、水上、水中还吸附着一连串丰姿绰约的景致。其中最神奇的一处,就是隐藏在大瀑布半腰的崖廊洞穴,由于洞外藤萝攀附,水挂珠帘,故曰“水帘洞”。这是世界上其它大瀑布所没有的奇特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