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获奖感言范文

时间:2023-03-31 09:27: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李安获奖感言,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李安获奖感言

篇1

更何况,6000多位奥斯卡评委会成员今年在最佳导演一栏中勾选最多的,正是Ang Lee。他的对手,包括神级大导斯蒂文・斯皮尔伯格,当李安获奖辞时,导播不失时机地给后者切了一个面部特写。用颁奖晚会主持人塞思・麦克法兰最后“耍贱”唱响的《献给失败者》的歌词来形容,带着野心之作《林肯传》而来的斯蒂文,此刻多少会有点“不明白自己盛装出席是为了什么”的心情吧。

一胜一负,李安平了斯皮尔伯格夺得奥斯卡最佳导演的纪录。

在奖项揭晓之前,《林肯传》以12项提名领跑本届奥斯卡,李安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以11项提名紧随其后。两大热门的争斗,最后以“少年”大胜结束,除了收获意料之中的三大技术奖项(最佳摄影、最佳视觉、最佳配乐)外,还“爆冷”夺得了最佳导演,成为本届奥斯卡最大赢家。

根据百度指数,词条“李安”的用户关注度在一周内上升了68%,算是反应平和,媒体关注度则上升了堪称恐怖的4600%。微博中无法免俗地流传着李安的成绩单:“两届奥斯卡最佳导演,两届金球最佳导演,两届柏林金熊,两届威尼斯金狮,两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导演,一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这意味着,不仅国际电影节推崇李安,好莱坞也对他彻底敞开了怀抱。全世界能兼顾这两点的电影导演,真没几个。

和金熊、金狮相比,李安更渴望小金人。他在《青春派》一书中写道,当自己因前路无着准备报名学计算机时,太太鼓励说:“你要想拿到奥斯卡小金人,就一定要保证心里有梦想。”从1994年《推手》提名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至今,李安“收获小金人”之梦已三次上演。《少年派》全球6亿美元的票房,更证明了他在“艺术”与“商业”间惊人的平衡能力。

台湾《中国时报》说得明白:“《少年派》给好莱坞电影工业提供了一个新模式:非针对美国市场打造的电影,可以在美国以外的市场获更大利益。原本建立起的卖座公式是‘大明星+大导演+三幕式剧本=全球获利’,这个屹立不倒的模式如今出现变体:一个无明星、充满哲思、关于男孩与老虎漂流的电影,原来也有大放光彩的机会。”

李安为《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主演们未能获得奥斯卡提名而遗憾,他曾在之前的采访中坦言“亚裔演员容易被忽略”,在获得好莱坞的完全认可之前,李安所承受的“被忽略感”,比这些演员们来得更深刻。

这种感受自然被带入了获奖感言中,李安特别肯定了主演们的表演和来自中国台湾(地区)与印度、加拿大的团队,并用英文、中文、梵语三度感谢,以示尊重。

从“台湾之光”、“华人之光”,直至“亚洲之光”,人人都“与有荣焉”。李安在辞别感谢台湾和台中市。正是这块土地,给予李安特别的养分,当李安进行他迄今为止最大的冒险时,又给予了他最有力的支持。台中市补助“少年派”5000多万元新台币,电影中的大海,是在台中市耗资上亿新台币建造的浪池影棚中拍摄。少年和老虎登上的神秘海岛,取景于恒春半岛白榕园。

篇2

为什么李安的电影就能让西方人接受和喜欢?也许可以从李安电影所讲的故事中寻找到答案。

你更相信哪个故事

一个叫“派”的印度男孩遇到海难,他和一匹斑马、一条鬣狗,一只黑猩猩和一只孟加拉虎,共同上了一条救生船,在接下来的三天里,鬣狗咬死了斑马和猩猩,老虎咬死了鬣狗。派虽然有机会杀死老虎,他却最终选择与它一起漂流,而且要想尽办法来喂饱老虎。就这样,派和一只老虎在茫茫大海上漂流了227天之后,幸存了下来。

派登岸之后,因为日本船厂的调查员并不相信派和老虎的故事,派又编造了第二个故事:

救生艇上并没有动物,只有一个厨子、一个断了腿的水手、派和他的母亲。厨子杀害并吃掉了水手,然后又杀死了母亲,派忍无可忍,同样地杀害并吃掉了厨子,才终于活了下来。

电影的原著是根据一个真实的故事改编的:1884年,Mignonette号沉没,4个人被困在南大西洋,除了3名船员,还有一个名叫理查德·帕克的17岁男仆。在茫茫的海上漂流中,3名成年船员杀死了17岁的男孩,分食了他的肉,因此得以生还。

事实很残酷,但这就是事实。加拿大作家扬·马特尔,因为看到这个新闻报道,得到启发,创作了《少年派的传奇漂流》,并用被杀男孩的名字理查德·帕克为小说中的老虎命名。

电影的观影热潮之后,很多自作聪明的中国观众和影评人也用各种理论得出结论,电影中第二个故事才是真实的。这意味着,他们也只相信第二个故事。

电影即将结束时,派问来访的作家,“你相信哪个故事?”作家思考了一下说,相信第一个,派说,“你选择了上帝。”

这是一个关于信念的故事,如果你相信精神的力量,就选择相信前一个故事,如果你更相信本能的力量,就选择后一个故事。

关于这两个故事的真与假,或者更相信哪一个,李安从来没有在任何场合做过解释。但是他在奥斯卡颁奖礼上发表获奖感言时说:“谢谢你们相信这个故事!”也就是说,他其实倾向于第一个故事。

李安的电影,一直强调有信念的地方就有奇迹存在。但他从不回避残酷的事实,不做廉价的说教。

信念杀手

兰溪:国产电影一直被批评为内容空泛,价值观混乱,从国内观众对《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观后反应来看,缺乏信念是国人的通病。

愚子:讲一个“信念杀手”的故事吧。

很久很久以前,在波斯湾的小国里有一个钻石商人。同行们因为嫉妒,决定除掉他,于是找到了当地最有名的一个杀手,要求杀手不能使用暴力,要让钻石商自行死去,由于赏额很大,杀手答应了。不久,杀手拿着一张藏宝图找到了商人,约他一起去沙漠掘宝,贪心的商人高兴地答应了。他们带着两头骆驼还有很多水和肉脯向沙漠深处行进。走到一半时,遭遇了风沙,迷了路,最后只剩下一壶水了。他们饥渴难忍,濒临死亡,为了生存,他们商量把那一壶水先留着,到最后时刻再喝。他们走啊走,心中想的就是那一壶淡水在口渴时还可以喝。这样,他们竟然奇迹般地活到了第3天。当杀手知道绿洲快到了,就故意把那一壶水弄洒。商人一看最后的一壶水都没有了,彻底绝望,很快就死掉了。杀手很快到达了绿洲,他把商人的尸体运回了城中,并获得了千两黄金。

当人由信念支撑时,往往能超越生命的极限;当信念丧失时,就轰然倒塌,杀手非常懂得人性。反过来看,我们的很多导演对人性还缺乏了解。

兰溪:你认为李安电影中的哪个故事是真的?

愚子:电影的高妙之处,就是不回答这个问题,让观众自己找答案。一个好的作品,是多维度的,没有固定答案的。很多国产电影难登大雅之堂,就是因为过于简单。派所到的食人岛,上面有很多狐獴,这种动物只生活在地球上最炎热,最干旱的沙漠。怎么可能出现在大海中呢?第一个故事也为第二个故事处处埋下伏笔,这些元素都是在暗示真与假的问题。亦真亦假,虚与实交替,全看你怎么想。他只是用一个故事来表现人性。

信仰与理性的平衡

兰溪:有人说,李安电影制胜的关键就是不断寻找人性的共通内涵。问题是,为什么我们国家花了那么多钱去推广和宣传我们的文化,西方人不愿接受,而李安电影对东方文化的阐释,西方人却可以看懂和喜欢?

愚子:无论电影拍摄技巧如何先进,一部电影若缺少思想厚度与深度,便失去了魅力。李安在《少年派》中通过炫丽的视觉奇观,向观众展现了信仰与理性、宗教与科学、人性与兽性等人类错综复杂的思维情感。这种中庸一体不二的典型东方式的思维,令全球观众着迷。我在国外生活了20多年,对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有点了解。我们容易陷入好与坏,善与恶的二元对立思维,而人性是非常复杂的,不是简单的红与黑的问题。例如,人与老虎之间肯定不是朋友,但也并不一定是死敌,可以是相生相克,相互依存。信仰和本能,上帝和老虎之间,可以争斗,也可以 “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

李安传统文化素养深厚,对这一点非常清楚。以少年派中信仰与理性的平衡为例,少年派的信仰很多,印度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感兴趣。所以,他们在移民前的晚餐上有一次谈话,点出了整个电影的核心问题。派的父亲说:“如果你同时信仰三个宗教,那等于什么都没信。与其如此,不如选择相信理性,相信科学……”而母亲则说:“科学是解决了宗教几千年都没有解决的问题,但是对人类的内心却没有帮助。”实际上是在暗示理性和信仰的不同功能,前者解决现实问题,后者解决心灵问题。派紧跟着说,“我决定去受洗。”他选择了后者。平时你可以高谈阔论科学或者理性,但是在生死面前,这些都帮不上忙,还是需要信仰的力量。

电影中,印度这个民族是作为信仰的代表,而日本这个民族偏重于理性(沉船事故的调查员是日本人,他们不相信第一个故事)。那个美国作家选择相信第一个故事,也是跟着上帝走的。

篇3

12年后,她是蜚声影坛、魅力四射的国际巨星,还是“福布斯名人榜”上“最值钱的中国女星”,更是中外实力派导演纷纷相中的演技派女演员。

她就是中国电影走出国门的骄傲代表―章子怡。

从不起眼儿的“小麻雀”到倚在梧桐树上的“金凤凰”,很多人都说,这是她祖上积德为她带来的好运。但章子怡却说:我的成功在于我擅长理“财”,而这“财”就是我自己。

于是,在章子怡“麻雀”飞上枝头变“凤凰”的华丽转身背后,“祖坟冒青烟”的运气与自我经营、努力的PK战,悄然拉开了帷幕。

《我的父亲母亲》

拍摄于1998年的电影《我的父亲母亲》,是章子怡的成名作,也是让这个19岁女孩开始扬名国际的开山作。因为此片,章子怡“绝世好运”的帽子悄然临头。

说起她的好运,无非就是她有着一张酷似巩俐的脸蛋,而这张“明星脸”和清纯的眼神也的确帮她打败了竞争者,顺利地成为该片的女主角。可是“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明星脸”的好运只让她获得了“入场券”,在以严格著称的张艺谋导演面前,如何演绎好这个农村姑娘的角色,成为章子怡眼前最大的难题。

而帮她走出这个困境的正是她的父亲母亲。“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你要演的是个农村女孩,不到农村去体验生活,怎么能演好呢?”父母的几句话如灌顶的醍醐,让她灵光一闪―对,到农村去!

寄住在老乡家的那两个月,着实让这个城里孩子尝了一把“把女孩当男孩使”的“村姑”滋味。从最初的怎么抡斧子都不会到后来的劈柴、担水、做饭、喂猪等“村姑”必备活计做得像模像样,章子怡付出的辛苦,恐怕只有她自己知道。每次,当她劳作了一天累得“人仰马翻”,拿起电话想向父母撒娇诉苦时,父母总是抬出那句万年不变的老生常谈―“这点苦都吃不了,怎么能当个好演员?”

沾染了“村姑”味道后,章子怡开始进组拍戏,同时她真正的苦日子也随即开始了。片中,章子怡扮演的“招娣”最大特点就是跑和摔。为求真实感,导演强调:跑要急跑,摔要真摔。章子怡记得有个跑摔的镜头,她反反复复做了34遍,直到浑身湿透,导演才喊停。可是在后来影片剪辑的时候,由于时间限制,这个镜头还是被剪掉了。为此,章子怡颇为失落,她向父母抱怨道:“要是知道最后被剪掉了,当初就不跑得那么辛苦了。”可是爸爸却说:“你跑了34遍,人家导演也盯了摄像头34遍,他付出的绝不比你少。其实,你们都一样,都是为了一部好电影。”是啊,他们都是为了一部好电影,为了它再多的辛劳也是值得的。

这部片子成功了,在2000年的柏林国际电影节上,该片一举拿下“银熊奖”,作为主演的章子怡声名鹊起。在后来的获奖感言中,章子怡的那句“感谢我的父亲母亲”,不能不说是一句一语双关的精辟致辞。

《卧虎藏龙》

刚刚送走了名导张艺谋,章子怡又得到了第二位国际大导演李安的青睐。“看吧,长了一张明星脸就是好运不断”,当得知她要在李安新片《卧虎藏龙》中扮演关键人物玉娇龙时,这样的议论就没有停歇过。

可谁又知道这个刚满20岁的女孩,在成“虎”成“龙”前,经历了怎样艰辛的六年“卧藏”?影片中的玉娇龙是个身怀绝技的“打女”,为使她“打”得出彩,导演要求扮演者具备身轻如燕,长袖善舞的舞蹈功底。而章子怡曾经六年的舞蹈学习,让她可以游刃有余地应付这个角色。

舞蹈学习是个苦差事。下腰、劈叉、压腿、拉筋这些常人听了就很打怵的舞蹈基本训练,是章子怡每日的必修课。除此之外,最让章子怡头疼甚至胆怯的训练就是踮脚(即用脚尖走动和旋转的一种舞蹈动作)。这个动作考验的是平衡力,受苦的是脚指头,为了漂亮地完成它,章子怡的脚指甲就没有一个是完好的,不是“半路夭折”就是“深陷肉里”。可纤弱的章子怡硬是咬牙挨了过来。你还别说,多亏她这个踮脚动作练得到家,否则影片中玉娇龙踏“竹”无痕,蜻蜓点水的绝世轻功就难以如此完美地展现了。

2001年,《卧虎藏龙》拿下奥斯卡年度最佳外语片大奖,并成为第一部在奥斯卡大放异彩的华语影片。同时,叛逆乖张的“玉娇龙”成为西方人最喜爱的东方武打角色,章子怡凭借片中精湛的“打戏”战胜功夫巨星李连杰,获得美国第十届MTV电影大奖“最佳动作奖”。

凭借该片的成功,章子怡成为国内炙手可热的明星,片约、广告如雪花般纷至沓来。顺理成章,她的身价飙升,从最初几百元的“麻雀价”蹿升至几百万甚至是上千万的“凤凰价”。于是,流言飞语遍地起:遇见“金凤凰”,没钱绕道走。

从《英雄》到《茉莉花开》

面对圈内盛行的她“视财如命”的传言,章子怡很淡定,因为她知道这是成名的代价。管不了别人怎么说,她能做的就是用行动攻破流言。

2001年,顶着国际巨星光环的章子怡,在张艺谋新戏《英雄》中扮演一个给男女主角提剑的小丫鬟如月。虽然是在片中只有15分钟的露脸机会,片酬也仅为其他演员十分之一的小角色,但章子怡却为了它推掉其他的高片酬电影,在剧组里一待就是半年,全程参与《英雄》的拍摄。她说:这是一部好片子,我从这部戏中学到的东西是多少钱也买不来的。

2002年,为了扶持一个有才华的新生代导演,章子怡自降身价,以低得不能再低的“友情价”出演了《紫蝴蝶》。2003年,同样是出于对导演和剧本的欣赏,章子怡再次不计报酬地投入到影片《茉莉花开》的拍摄中。这些举动在攻破谣言的同时,也让人怀疑起这位国际巨星的理财观念:虽然不是“视财如命”,但也不必视钱财如粪土吧,毕竟明星也要生存。可章子怡给出的回答却是:我不是不爱钱,但跟钱比起来,我更看重影片的质量,毕竟我是一个演员。

事实证明,章子怡的这几次降价拍戏是明智的。《英雄》是继《卧虎藏龙》之后,冲击世界的又一武侠力作;《紫蝴蝶》成为2003年挑战戛纳国际电影节的唯一华语影片;《茉莉花开》更是让章子怡收获了中国电影最高奖―“金鸡奖”最佳女主角的殊荣。

如花未来

功成名就后的章子怡,作为中国电影人的杰出代表,更是力所能及地将慈善播撒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在国际上,她是救助艾滋病儿童的慈善大使,是摩洛哥皇室慈善晚宴的常客;在国内,她是帮助人们抵御非典的宣传嘉宾,也是藏族扫除青壮年文盲“育人工程”的形象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