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22 19:32: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西部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西部计划

篇1

2、通过毕业体检和西部计划体检;

3、学分总绩点(或学业成绩)排名在本院系同年级学生总数前70%之内;

4、优秀学生干部和有志愿服务经历者优先;

5、西部急需的农、林、水、医、师、金融、法学类专业者优先;

6、参加基层青年工作专项行动的志愿者应累计1个月以上的基层工作、志愿服务经历或者曾获校级以上表彰奖励、担任过各级团学生组织主要负责人。

7、入学前户籍所在地在西部地区者优先;

篇2

自2003年实施西部计划以来,贵州已累计招募派遣来自省内外的2万余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到基层开展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农业科技、基层社会管理、基层青年工作等方面的志愿服务,受援地涵盖了全省88个县的千余个乡镇。多年来,西部计划不仅为贵州基层发展输送了大量人才,也为大学生追求理想、接受磨练、成长成才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良好的实施业绩和社会效益,使西部计划从共青团的一项志愿服务行动上升为了贵州各级党政大学生就业工作和人才工作的重要内容。全省在生活待遇、公务员和企事业单位招考等方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与志愿者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优惠政策,为贵州西部计划的实施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大大提高了西部计划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如今,西部计划已成为贵州高校毕业生实现个人发展的一项最为重要的选择,吸引着越来越多高校毕业生的报名参与。

遵义:919爱心车队成立

5月16日上午,“遵义919爱心车队”正式成立。“遵义919爱心车队”是遵义市青年志愿者协会、遵义市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管理局、贵州广播电视台交通广播共同组建的志愿者组织,隶属于贵州省志愿者协会下的“贵州阳光952爱心车志愿者服务总队”。

“爱心车队”将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针对老弱病残等社会弱势群体、关心和帮助留守儿童、农民工子女;参加抢险救灾、突发性事件等施救活动;参与爱心助学,爱心公益活动。启动仪式上,贵州省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主任宋静宣读了《关于成立“遵义919爱心车队”的批复》。

贵阳:“西部计划”动员报告会召开

5月6日,由贵阳医学院临床医学院分团委主办的临床医学院“西部计划”动员报告会在贵阳医学院基础医学院二号楼一楼会议室隆重举行。

报告会上,校团委桂晓玲副书记传达了团中央及贵州省关于“西部计划”的文件精神,对政策、报名参加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服务的时限、报名参加的程序、志愿者享受的优惠政策及组织给予志愿者的关爱等进行了详细讲解。会后同学们纷纷表示要报名参加西部计划,响应国家号召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锻炼成才、贡献力量。

安顺:开展爱心传递志愿服务活动

5月13日下午,安顺市志愿服务总队、安顺市妇联志愿服务支队、共青团安顺市委志愿服务支队、西秀区志愿服务支队、西秀区华西办事处志愿服务大队等近200名市区志愿者在西秀区火车站广场开展爱心传递志愿服务活动。

志愿者们在指定的区域内开展清扫广场、捡拾绿化带垃圾、疏导乱停乱放车辆、劝导乘客不要乱丢乱扔等志愿服务活动的同时,市区领导现场办公,对火车站文化墙附近存在陈积垃圾的情况进行调研,要求火车站管理者立即处理,还广大乘客干净整洁的乘车环境。

威宁县:千名少儿交警参加志愿服务

为创建文明安全畅通和谐的交通秩序,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出行安全系数,威宁县未成年人校外活动中心组织1000名少儿交警在周末和放学时引导行人文明出行,宣传文明出行知识,教育不文明行为,杜绝“威宁式”过马路。

5月7日,在威宁的大街小巷、车站码头、学校医院,人们都在夸赞少儿交警改变了驾驶员和市民不文明行为。在少儿交警的引导、宣传教育、示范带动下,威宁的交通秩序安全畅通、文明有序,很多干部职工、人民群众纷纷参与到少儿交警的义务志愿服务中来。

德江:志愿者开展“美丽德江”活动

近日,关岭自治县组织志愿者400余人,在顶云乡顶营司城垣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关爱自然,义务植树”志愿服务行动。关岭自治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主要领导及县直部门干部职工、消防官兵、驻关武警中队官兵等以志愿者的身份参加了活动。

此次志愿服务义务植树活动以绿化、景观改造为主,共植树1000棵,希望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号召动员更多的市民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来,在全社会倡导“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务精神,形成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的志愿服务氛围。

:西部计划宣讲团走进西南大学

2013年5月21日,西部计划宣讲团在西南大学第八教学楼3 1 1教室成功举办宣讲会。宣讲团成员和在座的同学就如何参与西部计划,怎样和当地群众更好交流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来自团区委的李捷老师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表示,只有深入学习实践,才能成为可堪大用、能负重任的栋梁之才,用自己所学的科学知识和专业技能,积极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多作贡献,是一件幸福的事。李捷老师号召同学们鼓起高飞的勇气,去西部的天空自由翱翔。

援外:援乌志愿者参加华人篮球赛

乌干达当地时间2013年5月11日,由中国驻乌干达大使馆主办的“和谐杯”旅乌华侨华人篮球友谊赛决赛暨颁奖仪式在乌干达首都坎帕拉MTN篮球馆隆重举行,仪式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开始。

中国驻乌干达赵亚力大使、李强华参赞、欧阳道冰参赞、驻乌中资机构领导、乌华人社团代表、援乌医疗队代表、援乌青年志愿者及当地华侨华人约300多人观看比赛。本次比赛为期一个月,共有来自驻乌中资机构及侨团的15支代表队参加,中国(贵州)援乌干达志愿者所在的使馆联队获得亚军。

四川:志愿者开展游戏关怀活动

地震之后,心理关怀和物质援助有着同等重要的作用。为了帮助孩子们平安度过震后心理危机期,近日,四川农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在中国扶贫基金会的智力支持下,在天全县乐英初级中学开展了一系列关注、陪伴与支持的心理关怀活动。

活动通过手指加减法、十巧操、抓小猪、大风吹、说我要糖、空心凳、优点轰炸、不倒翁等心理小游戏,让孩子们在做游戏的过程中,认识自我,关注自我,引导自我,感受陪伴,感受支持,在集体中释放自我,消除地震阴影,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很多学生不仅平安度过了震后心理危机期,有的甚至变得比震前还要开朗乐观。

广东:助残志愿者4年累计服务5万小时

5月19日是我国法定第23个全国助残日。当日,中山市残联、团中山市委、中山市青志协联合主办了中山市庆祝第23个“全国助残日”法制宣传志愿主题活动。

据了解,团中山市委、市残联已于2009年共同组建了市助残志愿者(义工)服务总队,专项开展助残志愿行动。目前,助残总队拥有志愿者280人,四年来累计服务时数超过5万小时。

陕西:环保志愿者联合会在西安正式成立

5月,陕西省环保志愿者联合会在西安正式成立,这是陕西省首个致力于环保志愿服务的社会公益团体,目前已有1500余名会员,也标志着陕西的环保志愿者今后有了自己的“娘家”。

据了解,陕西省环保志愿者联合会是由省民政厅注册监管,由热心环保事业的人士、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环保组织自愿组建而成的非营利性社会公益团体组织。其宗旨是组织和协调本地区环保社团、青年环保组织和环保志愿者定期组织各种形式的环保宣传教育活动,以加强社会监督,维护陕西良好的环境形象,推动全民参与环境保护良好氛围的形成。

宁夏: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活动

篇3

苹果在阿坝建太阳能项目

苹果公司正在中国西南部的高原上建设一个太阳能项目,这个项目将包含两个太阳能电池阵列,分别建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红原县和若尔盖县。这将是苹果在美国之外建设的第一个太阳能项目,建成后,每年将生产8千万千瓦时的清洁能源,大致相当于6.1万个中国家庭的用电量。

重庆投资最大水电站被否决

争议多年的重庆小南海水电站项目已经明确被环保部否决。环保部在《关于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中指出,过去十年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为金沙江下游一期工程等进行过两次调整,已经使自然保护区功能受到较大影响,未来该流域的开发必须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严守生态红线,切实严格保护长江上游珍惜、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贵州首个分散式风电项目投产发电

贵阳将成西部首个

能生产智能卡城市

4月9日,贵阳互联网金融特区“后厂”基地在清镇市开工。入驻企业之一的上海柯斯软件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邵晓立说,企业将把智能卡的生产基地全部搬到贵阳,首批产品有望今年底下线,届时贵阳将成为西部首个能生产智能卡的城市。

全国首家大数据

交易所将在贵阳成立

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将于近期成立,这是全国首家大数据交易所。据介绍,大数据交易在政府允许的数据隐私保护条例下将诞生一个万亿级别的交易市场,贵阳率先成立大数据交易所将抢占先机。

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项目落户陕西

“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智慧学镇”项目入区协议签约仪式日前在西安交通大学举办,标志着该项目正式落户西咸新区沣西新城。至2020年,创新港项目将建成科研、教育、转孵化及综合服务等四大功能板块,未来可带动上千亿元产业价值。

云南推进“丝路书香”项目建设

在国家实施“丝路书香工程”建设中,云南省大力鼓励出版、发行企业积极申报项目,加快推进精品图书、汉语教材出版发行,搭建丝路国家图书版权贸易平台,努力形成与丝路国家新闻出版资源互联、互通、共享格局。日前,云南大学出版社的缅甸、伊朗汉语教材出版推广项目被纳入“丝路书香工程”,成为汉语教材推广类首批项目。

丝路重镇吐鲁番撤地设市

4月12日上午,吐鲁番地区撤地设市宣布大会在吐鲁番市召开。根据中央有关规定和撤地设市的标准,将撤销吐鲁番地区建制,设立地级吐鲁番市,撤销吐鲁番(县级)市建制改设为高昌区;新设地级吐鲁番市实行市领导区、县的体制,辖一区两县,即高昌区、鄯善县和托克逊县,两县建制不变。新设地级吐鲁番市后,机构数、人员编制数总体保持不变,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合理设置机构和配备人员。

奥斯卡获奖纪录片

篇4

扩大入学机会:向中西部投放18.5万个东部高校招生名额,贫困地区定向招生覆盖所有国家级扶贫重点县

《振兴计划》提出,要通过坚持新增招生计划向中西部高教资源短缺地区倾斜和继续实施专项招生计划的方式,扩大中西部学生入学机会。“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是指将招生计划增量和对东部高校调整出的生源存量计划投向中西部高等教育升学压力较大的地区。适度降低东部地区中央部门高校属地计划比例,继续将学校从属地调出计划及学校计划增量投向中西部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相对较少的地区,逐步缩小东中西部地区招生录取率的差距。据悉,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该计划在全国高校招生计划中专门安排18.5万个名额,由东部高校招收中西部考生。同时,《振兴计划》提出继续实施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

增强院校实力:重金投入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新建一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优化中西部地区院校设置成为《振兴计划》的重要内容。教育部在高校设置工作中,将对中西部地区实行单列审批。据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已经启动,以5年为一个周期,一期实施期限为2012―2015年,计划投入100亿元先期支持100所中西部地方本科高校建设。中西部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也被给予关注。《振兴计划》要求,加强对中西部高校“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等试点工作的指导,引导中西部高校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振兴计划》还提出,加强中西部高校国家级科研平台培育和建设,新建一批体现中西部区域学科集群优势和特色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提高师资水平:人才计划优先支持中西部高校,支持骨干教师到东部高水平大学研修

对于人才建设,《振兴计划》不遗余力:发挥高层次人才引领作用,建立优先支持政策机制。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等各项人才计划实施中,优先支持中西部高校。在“海外名师项目”中,重点支持中西部高校聘请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海外名师任教和合作科研。实施“千名中西部大学校长海外研修计划”。据了解,教育部与香港李兆基基金会、培华教育基金会合作,计划在2012年到2016年间,选派千名中西部高校领导干部赴海外研修培训。实施“西部之光”等访问学者项目,支持中西部高校骨干教师到东部高水平大学研修访学。在对口支援西部高校工作中,支持1万名中西部受援高校教师和管理干部到支援高校进修锻炼。实施就业指导队伍培训项目,用5年时间将中西部高校就业指导教师轮训一遍,提升就业指导水平。加大国家公派留学政策对中西部地区倾斜力度。

加大经费投入:地方政府要健全所属高校经费投入机制,国家奖助学金向中西部倾斜

篇5

关键词:国培计划;西部地区;农村初中英语教师;需求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5-0022-03

“国培计划”具体称为“中小学教师国家培训计划”,位于广西东部的贺州学院作为“国培计划――中西部地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的主要培训基地,承担当地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研修班的主要课程设置与授课的任务。按照“国培计划”培训总体要求,即如何更好结合实际促进西部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发展,就需要了解其对“国培计划”培训的需求情况。

一、研究的设计

1.调查问卷的设计。按照“国培计划”培训总体要求,调查问卷的内容参照了贾爱武的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问卷,结合校内专家进行访谈和与个别学员的交谈,以此为依据选择了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学员对“国培计划”培训需求的15个测量变量(表1),并以正向五分制的李克特量表的形式设置调查问卷,即“非常重要、重要、一般、不重要、非常不重要”分别计分值为“5、4、3、2、1”,得分均值在1到2.5之间表示反对,2.5到3.5之间表示中立,3.5到5之间表示支持。

2.分析的方法。文章采用的分析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因子分析法,它以少数几个因子反映原资料的大部分信息,并描述许多指标或因素之间的联系;二是聚类分析法,以研究对象的个体特征为依据进行分类的方法,聚类的内部个体特征具有相似性,外部个体特征具有差异性。

二、数据统计与分析

1.信度分析。本次调查对象为参与广西贺州学院“国培计划”的40名本地初中教师英语教师学员,共发放调查问卷40份,回收有效问卷36份,回收率为90%。对于本次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统计,使用SPSS19.0进行整体信度分析,可得Cronbach’s Alph系数为0.926,问卷整体可信度满意。

2.因子分析。为对研究对象进行科学和合理的分析,将调查问卷中的15个测量变量进行Bartlett球度检验和KMO检验。经检验,Bartlett检验Sig值为0.00,小于显著水平0.05,KMO检验值为0.73,接近0.8,适合做因子分析。利用因子分析的主成份分析法,提取了特征值大于1的4个因子,其方差贡献率分别为20.13%、19.34%、17.63和17.50%,累积方差贡献率为74.59%,并通过最大方差法进行正交旋转后选取每个因子上载荷量大于0.50的变量汇总为表1。

①从表1的分析结果可看出,因子FAC_1的4个变量为X5在“国培计划”培训中学员间有很多交流、X13教师关心学员、X14学员有需要时,教师乐意提供协助、X15教师与学员有很多交流,故可把因子FAC_1总结为“师生关系”;其主要关注的是授课教师与学员,以及学员之间的关系是否融洽、互动。②因子FAC_2的4个变量为X9教师对课程有充分的掌握、X12教师的专业态度很好、X10教师的备课准备充分、X11教师的教学技巧良好,故可把因子FAC_2总结为“授课教师能力”;其主要关注的是参与授课的教师的教学水平与课程的掌控能力。③因子FAC_3的4个变量为X7该培训课程有强有力且全面的理论支撑、X2课程内容设计丰富、X1课程目标清晰、X3课程教学活动安排有序,故可把因子FAC_3总结为“课程设置”;其主要关注的是“国培计划”培训内容的设置是否具备科学性、合理性和适用性。④因子FAC_4的3个变量主要为X8集中授课学习可增进对有关课程的兴趣、X4课程培训期间所营造的环境与氛围很好、X6学员们积极参与课程内的活动,故可把因子FAC_4总结为“学习氛围与兴趣”;其主要关注的是培训的趣味性、参与性,以及学习氛围的和谐性。

综合上述分析结果,可获得4个新的因子变量,这4个新的因子变量包含了15个原始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为做下一步聚类分析提供了依据。

3.聚类分析。文章以4个新的因子变量特征对“国培计划”学员进行聚类分析,旨在区分不同类型学员对“国培计划”培训的需求特点。为了快速确定每种类型学员的最佳的聚类数量,采用了K-均值聚类法,将样本指定聚为2到4类进行试聚类,通过比较以选出最佳的聚类类数。依据观察聚类输出结果的树形图以及聚类结果的ANOVA方差分析,选取稳定性较好的聚为3类并汇总为表2。

篇6

【关键词】 西部地区;制造业;工业结构;要素禀赋结构;优化升级

我国制造业分布较广,其中西部地区是我国重要分布地区之一,在转变发展方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西部各地抓住此次机遇利用资源优势,积极挖掘禀赋优势,打造了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优势产业。由于资源禀赋优势的发挥、相应政策支持、交通条件的改善以及对外开放、技术水平的提高,特色优势产业与过去相比数量增加了,同时成长率也很高。但从产业发展来看,西部未能彻底改变其经济落后局面,加上资源条件和历史原因影响,西部地区产业发展水平尚需提高。例如2009年西部大部分省区城乡居民收入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数据显示,我国西部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8286元)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1%。鉴于此,本文拟通过分析西部制造业禀赋特征,提出相应的结构优化对策与建议。

一、要素禀赋结构、贸易结构、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

要素禀赋结构是指经济发展所需各种生产要素的比例关系,当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为主要研究对象时,通常所说的要素禀赋结构升级是指当资本与对劳动比较时,前者越来越丰富,也可以理解成资本深化的过程。

首先,贸易结构和产业结构中有着始发性地决定和制约作用的因素便是要素禀赋结构。一方面,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实际上是其生产要素禀赋及其利用方式的综合反映,产业结构内生于要素结构且随着要素结构升级而升级;另一方面,贸易的基本动力便是比较优势,在影响贸易结构与国际分工方式的主要因素中要素禀赋与技术差异是决定因素。其次,产业结构决定贸易结构,而对外贸易的发展反过来对产业结构的改善有着反向作用。“原像”与“镜像”可以用来形容对外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进一步来说,产业结构在空间范围上的扩展便有了对外贸易。

二、西部禀赋结构状况及优势产业结构状况

1、禀赋优势

(1)自然资源相当丰富。西部地区占全国156种矿产资源中的138种,保有储量上西部有24种矿产资源占全国50%以上,其潜在总价值占全国的66.1%。稀有战略性矿产锡、钒、镍、稀土;有色金属锌、铅;贵金属例如铂族金属等储量占有较大的优势。西部地区的天然气已探明储藏量占全国87.6% ,煤炭占全国39.4%;未利用土地占全国80%,西部草地占全国62%,后备耕地资源占全国57%,水资源占全国80%。

(2)劳动力优势。总量来看,西部有很多劳动力资源赋存比较充足的省份,其中四川总人口就超过8500万。劳动力成本上西部占有一定的优势,西部1.03元的产值就可以创造1元的工资,东部则需2.19元的产值;同时劳动力成本西部比全国平均水平低5.2%,比东部地区低18.56%。

不仅如此,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是中西部地区的主要特征,现在普遍认为制造业布局受到很多因素影响,廉价、数量多的劳动力资源是其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西部地区劳动力资源开发潜力很大,对那些以劳动密集型为特征的加工贸易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3)西部地区面积广大。西部地区宽阔,在建设用地、厂房建设成本等方面有很大的优势。我们查阅了2005年国土部门的基准价,发现中西部地区395.1元/m2,而东部则是568.9元/m2。可以从2005年我国主要城市经营成本指数来看,例如福布斯排行榜的指数测算指出,杭州、南京、上海、广州平均为0.84,而合肥、武汉、郑州、成都平均为0.73,相比可以明显看出西部低成本优势突出。

2、日渐完善的软硬条件

近年加工贸易得益于西部地区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迅速发展,运输成本取决于交通基础设施、通达度以及物流系统,当它们三者得到改善和提高时,运输成本就相应的降低了。西部地区交通建设用地规模随着我国整体经济快速发展也在快速扩大,其中道路里程、货物周转量也相应增加。有关资料统计显示,2007年西部地区交通建设用地面积158.8万公顷,占我国交通建设用地244.4万公顷的64.98%。

三、西部制造业结构优化的基本思路和途径

1、确立战略取向

以竞争性为主是制造业最主要的特征,因此必须坚持市场机制为主配置资源的主导作用,要敢于让企业“下海”,通过市场机制引导向优势产业、企业集中,提升产业高度化,提高产品竞争力。但是,对于一些地处欠发达地区、市场体系发育不完善的西部老工业基地,要从技术转移和产业升级的综合考虑出发,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同时制订制造业专项计划、扶持战略性支柱产业的成长、技术标准制定、装备资源空间布局、鼓励及限制淘汰产品目录定期公布、克服盲目和重复引进等。政府要控制好度,不可制定绝对的产业政策引导。取消一些地方政府推出的、不合理不合法的所谓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规范对外商直接投资的管理,防止地区之间恶性竞争,创造内外资企业公平竞争的环境。

2、正确处理转型升级与增长速度的关系

推动制造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时要处理好增长速度与结构转型升级的关系。而在这两者关系的处理时,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地区又有所差异。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大环境各地区都必须要适应,因为经济增速过快不利于结构的转型,所以要为结构的转型升级预留空间就必须将经济增速降下来。更好的调整好区域之间的产业转移需通过区域结构优化和制造产业结构优化结合,协调好产业升级、技术进步与发展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关系。

3、形成高附加值化、高加工度化、高技术化的工业结构

工业附加值率从较长时期看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并这种趋势主要由制造业结构中高加工度、高技术、高质量产品比重不断提高来支撑称为“三高”(即高加工度化、高附加值化、高技术化)制造业结构。加大对西部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一是通过“三高”的快速发来提高制造业在工业中的比重;二是注重全方位产品升级,既重视高端产品替代低端产品,同时又重视质量、加工度、品牌、技术水平等多方面的提升;三是产业深化,即重视产业内部加工的程度和加工环节的纵深化发展。从而完善要素市场,提高其对资本、劳动等要素的配置效率。

总之,要注重区域独特优势的发挥,充分发挥西部制造业的禀赋要素,推动改革创新。要充分延伸产业链,促进区域分工协作,充分发挥西部特色制造业的优势。这样西部制造业与经济发展就能够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李毅中.我国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现状与展望\[N\].科技日报,2009.10.11.

篇7

【关键词】 西部地区;会计信息化;发展思考

一、引言

会计信息化是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和应用的客观要求,是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30多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从全国来看,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尤其是西部地区,因思想观念陈旧、资金投入不足等原因的影响,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慢、总体水平低。信息化是我国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十五大”、“十六大”和“十七大”分别提出了“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全国掀起了发展信息化的热潮。在这种背景下,企业会计信息化作为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加快发展。而我国西部地区,需更新观念,加大投入,大力发展企业会计信息化。笔者以广西为例,通过现状分析,提出加快西部地区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的若干建议。

二、西部地区企业会计信息化的现状

(一)西部地区企业信息化分析

我国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广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十二个省、市和自治区,是我国经济欠发达、需要加强开发的地区。

调查数据表明,企业信息化实现水平与当地经济发达成正方向变动,经济发达地区的企业信息化水平比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要高。韩康(2007)指出,我国西部地区与东、中部地区的发展差异在信息化方面有着明显的反映。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部地区的信息资源丰裕系数(指人均信息产品生产量和信息设施拥有的综合数值)一直低于东部和中部地区,这种趋势一直没有得到改观。

国家统计信息中心的研究表明,1998年全国31个省区的信息化水平总指数中,西部地区各省区的总指数及其在全国的排名分别是:陕西36.94,第7名;重庆30.18,第12名;宁夏27.92,第15名;内蒙古22.83,第19名;新疆22.78,第20名;青海21.54,第23名;四川21.31,第24名;广西19.05,第27名;甘肃17.74,第28名;贵州17.66,第29名;云南16.37,第30名;13.03,第31名。从信息化水平总指数的平均值看,全国为25.89,而西部地区为22.28,仅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86.0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3.94%;从全国各省信息化水平总指数的排名看,西部地区除陕西、重庆、宁夏三省区排在全国前15名外,其他九个省区基本上是排在全国后10名。可见,西部地区的信息化水平总体上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此外,西部地区各省区的信息化水平不平衡,如陕西排在全国第7名,而则排在全国最后一名。

(二)西部地区企业会计信息化现状分析

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张广沛(2008)的调查数据表明,资金匮乏普遍被认为是制约本单位信息化发展的主要阻力。其原因主要是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经济欠发达地区可用于投入信息化的资金相对较少,信息化的程度和水平就较低。从这个角度看,结合上文分析,西部地区企业会计信息化呈现两个特征:一是西部地区的会计信息化水平总体上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排在全国后列;二是西部地区各省区的会计信息化水平发展不平衡,极少数省区发展好,排在全国前10位,而绝大多数省区处于全国后10位。

以广西为例,国家统计信息中心的研究表明,1995―1998年全国各省份(共31个省)信息化水平总指数与位次中,广西是信息化水平总指数在全国排位下降的9个省区之一,该指标排位呈下降趋势。1998年全国各省份该指标排名中,广西排第27位,低于全国平均值26.42个百分点。2005年,广西区企业调查队在全区抽取了171家企业进行信息化应用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广西企业信息化建设初具规模,但仅有15.48%的企业建立了自己的互联网站。2006年,广西区人事厅等单位的调查数据表明,广西有35.9%的单位无信息管理部门,30.9%的企业没有制定企业信息管理制度,45.1%的单位未建成外部网,54.6%的企业未实现电子商务,78.8%的企业未建成生产、经营计划控制系统。2008年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中,广西仅有6家企业入围,占500强总数的1.2%,而经济发达省市的企业入围家数远大于广西,如北京市87家,广东省51家,上海市38家,分别占500强总数的17.33%、10.16%、7.57%。可见,广西信息化发展水平较低。

刘红霞(2006)的调查研究显示,就“企业是否使用财务软件”调查项目而言,企业使用财务软件的比例,全国平均约为45.73%;而没有使用财务软件的比例,全国平均约为48.76%。就广西而言,如果按照国家统计信息中心《中国各地区信息化水平测算与比较研究》中的广西信息化水平指数值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6.42个百分点,那么广西会计信息化的平均普及率大约为33.65%。从人均生产总值看,2007年广西全区人均生产总值为12 408元,同年全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8 665元,广西人均生产总值仅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66.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3.5%。基于广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这一数据,依据信息化水平与当地经济发达程度成正方向变动的关系,广西企业会计信息化普及率约为30.4%。

综上所述,广西作为西部地区省份之一,是经济欠发达的地区,而会计信息化的水平和进程往往与经济发达程度密切相关,因此,无论是会计信息化发展水平,还是会计信息化进程,广西与东、中部地区特别是与发达省市还有较大差距。总体现状是:广西信息化基础薄弱,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程度不高,发展水平低,普及率低于全国平均数,在全国会计信息化建设中处于落后行列。

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信息化意识淡薄。不少企业管理者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还存在很多偏见和误区,信息化意识不高,缺乏乐于接受新事物的精神,认为不搞会计信息化企业也能发展,对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充分。

二是信息化资金投入不足。尽管近年来广西对信息产业资金的投入增长较快,但仍显不足,尤其在资金投入的结构上,不尽合理。由于思想认识不到位,企业自身对会计信息化的资金投入也不足。

三是信息化人才缺乏、知识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偏低。广西的教育水平在全国来说相对落后,特别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由于经济欠发达,工资水平相对较低,在一定程度上留不住具有相当经验的信息化人才,造成信息化人才紧缺。此外,信息化人才知识结构与企业要求不符,整体素质低下,直接影响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

三、加快西部地区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建议

(一)抢抓发展机遇,全面推进企业会计信息化

抢抓机遇促发展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策略。西部地区各省区应牢牢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充分利用国家所给予的政策,加强地方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的研究,出台地方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的系列优惠政策,大力推进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提高企业会计工作水平。就广西而言,更应抓住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及永久落户广西南宁的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历史机遇,制定发展广西企业会计信息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并加强落实,为信息化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大力推进广西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

(二)制定地方法规,建立健全会计信息化管理体系

财政部自1989年开始若干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化)的有关规定、管理办法等文件,这些文件的颁发和执行对促进我国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化)工作快速、健康地发展以及推动我国会计软件行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网络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企业信息化要求的不断提高,相关的会计信息化地方性法规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补充。因此,应当从广西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国家法规政策范围内,政府部门要尽快出台各级企业事业单位开展会计信息化的办法、规定、措施及相应的奖惩政策等,建立健全会计信息化管理体系,充分发挥法规、制度对会计信息化的推动作用,形成激励应用会计信息化的机制与环境,促进广西会计信息化上台阶、上水平。

(三)创新机制体制,培育信息化建设资金多渠道融资环境

调查数据显示,影响财务软件推行的主要障碍因素中,“资金不足”为第一大障碍因素。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资金筹资渠道主要是企业自有资金的投资,融资渠道单一。在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进程中,政府的推动作用功不可没。因此,在今天推进企业会计信息化过程中,应当继续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创新机制体制,实现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资金融资渠道多样化。例如,提高地方财政性建设资金用于企业的比例,各级政府在一些新建项目中安排会计信息化配套资金;鼓励担保机构对东部地区在西部地区投资设立的企业开展担保和再担保业务;加强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完善市场竞争机制和管理体制等等。以广西为例,自治区政府办公厅2009年4月28日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意见》,该意见提出发挥信贷投入主渠道作用、推进信贷品种和服务方式创新等十七项措施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极大改善了企业的融资环境。

(四)实施三大工程,大力加强会计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和激励机制,创新机制体制,充分利用广西人才小高地的平台,实施三大过程,吸引和培养会计信息化人才,大力加强会计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实施会计信息化人才引进工程,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对有突出成就的优秀人才的引进要打破常规,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鼓励资本、技术等要素参与收益分配,以此吸引和稳定人才队伍,形成有利于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二是实施会计信息化领军人才培养工程。遴选一批会计信息化领军人才,建立开放式教育培训机制,完善会计信息化培养体系,每年选派领军人才到国内著名大学、科研机构接受专门培训和开展项目合作研究;鼓励高校、行业协会、中介机构和重点企业面向市场需求,积极推进人才合作培养试点工作,不断提升会计信息化人才教育培训的层次。三是实施会计信息化人才知识更新工程。以培养复合型会计信息化人才为重点,开展大规模的继续教育活动,更新知识,不断提高会计信息化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

(五)抓住三个重点,加快开展会计信息化普及工作

大力开展会计信息化普及工作,将极大地推动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会计信息化普及工作涉及的内容广而大,在实际工作中,必须结合各地区的特点,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重点抓好提高各级政府和企业领导的思想认识工作;二是重点抓好会计信息化的普及培训工作;三是重点抓好政府与财务软件厂商联合推进会计信息化普及工作。

四、结束语

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加快发展。但是,西部地区企业信息化水平低,跟不上信息化发展步伐,失去了由信息化应用直接带来的企业经济效益大幅提高的机会。在这种形势下,会计信息化作为企业信息化的核心,必须加快建设和发展。因此,西部地区各省区应当更新观念,抢抓机遇,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推进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发挥会计信息化在经济管理中应有的作用,促进地方经济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 韩康.北部湾新区中国经济增长第四级[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111-112.

[2] 国家统计信息中心.中国各地区信息化水平测算与比较研究[J].统计研究,2001(2):3-11.

[3] 曾燕敏.广西企业信息化调查显示:八成企业没有互联网站[EB/OL].省略,2005-12-5.

[4] 李声明.对广西信息化专业人才的需求分析及培养和教育的思考[J].高教论坛,2008(1):13-16.

篇8

但相比于成熟市场,当前基金业还处于行业成长的初期。基金业既表现出了与成熟市场相似的特征,也呈现出很多新兴市场特点。

一方面,基金产品逐渐出现了差异化竞争态势;另一方面,行业总规模及单个公司规模的增长,仍主要依靠新基金的大量发行。

在华富基金副总经理邹牧看来,“过度依赖新产品发行,给基金业的发展带来了一些负面后果,造成投资人缺乏对不同风险收益产品的选择权,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市场的发展呼唤营销模式的创新。”

在他看来,基金业该暂时停下来更多去反思、去考虑如何更贴近持有人,并且持续关注他们的投资需求,为他们出具个性化的投资建议报告,从而将行业营销重心从简单的卖基金,转移到给持有人提供更多的服务上。

为此,华富基金携手建行启动理财路“北斗星”活动,以宣传与学习精神为主线,同时传承红色财富。在业内率先以主题营销活动形式在西部开展投资者教育,为中西部投资者普及理财知识,探索基金营销的新模式。

多通道下发行屡创新高

2010年开始,监管层放开产品多渠道分类审批,“按照公募基金和特定资产管理计划、境内基金和QDII基金、创新产品和普通产品、固定收益类基金和偏股型基金的分类方式实行分类审核制度。”

此后,新基金发行总数屡创新高。据《投资者报》记者统计,截至5月23日,今年以来已有96只新基金发行,大大超过2010年上半年的67只。基金业单月新基金发行数量最多的3个月,全部分布在近半年。

“火拼”新基金给基金公司带来的积极意义,是使自身的产品线得到了完善。据统计,截至目前,股票型、混合型、债券型、货币型、指数型与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基金六大类产品齐全的基金公司,已经达到26家,这其中有不少公司都是靠在近一两年加速发行新产品中实现的。

然而,发行过多的负面效应也随之而来。产品的同质化,造成基金销售渠道疲于应付,在募集产品规模普遍不大。对基金公司来讲,带来了基金经理的稀缺和运营成本的上升,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形成特色化经营。

“现在新发基金的募集规模普遍降低,部分原因是经历过2008年熊市洗礼,投资者逐渐变得更加理性、成熟。如不少基民对感兴趣的新基金不急于出手,而是先保持密切关注,观察其能否经得住市场考验。” 一位基金分析师认为,“这不就是市场在变得成熟的最好证明吗?在成熟市场,新基金规模通常少得可怜,比如美国,共同基金已经走进大多数家庭,但是他们持有的更多是有较多业绩参照的老基金。”

呼唤“投资顾问式营销”

基金投资是一项专业化的工作,专业的基金投资咨询对于投资者做出正确的买卖决策十分必要。海外基金市场成熟的突出特征,是有了市场需求才有相应的基金产品,而国内是拿着产品找市场。

据此次活动发起人邹牧介绍:“美国大部分共同基金是通过独立财务顾问销售。这类机构的主要职责,是帮助投资者进行资产配置并从中收取一定费用,所以他们会更关注基金投资者的投资喜好和需求,为他们甄选风险与收益适应性强的产品。”

海外市场对当前国内基金销售的启示,是在产品发行和营销上更贴合投资者的切身需求,使基金销售公司从简单地卖基金,最终过渡到为投资者提供一揽子基金组合,达到投资顾问的高度。

早在2007年10月,证监会就《证券投资基金销售适用性指导意见》,强调基金销售机构在销售基金和相关产品的过程中,应根据基金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而对应销售不同风险等级的产品,把合适的产品卖给合适的基金投资人。

可以说,能否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顾问服务是基金公司未来竞争的关键。“基金公司要全面提升对基金客户的服务能力,去开发客户需要的基金产品。只有真正从持有人需求出发,以专业服务照亮投资者的理财路,才能走出目前基金业的营销困境。”邹牧表示。

中西部市场培育意义深远

随着证券市场财富效应的扩大以及对未来通货膨胀的担忧,老百姓对财富保值增值的理财需求越来越强烈。在投资理财机构稀缺的中西部市场,这样的问题尤为突出。

基金业内人士指出,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基金持有人,呈现出不同的投资行为特征。在北京、上海等相对发达的地区,居民投资理财意识更为强烈,信息获取渠道更为多元化,对股票和基金市场的风险收益特征整体上了解得更为全面。

而在中西部、西南部等欠发达地区,居民的风险承受能力相对较低,追涨杀跌的行为较为突出。这也反映了当前基金投资者教育还存在地区不平衡的现象。

正是看到了中西部投资者的强大投资需求,华富基金2011年4月启动的华富理财路“北斗星”计划,不仅坚持学习和弘扬精神,还大力传播基金理财知识,培育健康的基金市场。

篇9

摘要:建立良性的协调发展运行机制, 是有效实现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目标最关键、最有效的办法, 也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的核心内容。以系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以生态学和经济学原理为指导,分析了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系统的特点和特征。在深入分析系统要素之间耦合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了由市场机制、制度政策机制、规划机制、生态补偿机制、教育培训机制、调控机制、国家扶持和投资机制所组成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运行机制体系。

关键词: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运行机制;西部少数民族地区

关于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研究,国内外学者们很重视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早期研究主要是强调环境保护,80年代后期可持续发展理论逐步得到共识与应用,从系统论角度来研究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相关的研究对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相互作用机理、调控体系等进行了专题性研究[1--9]。但对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机制的研究还比较少。而且,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研究尚属空白。建立良好的协调发展运行机制,是有效实现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目标最关键、最有效的办法,也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的核心内容。由于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具有脆弱性的特点,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制约该地区城镇化进程的“瓶颈”[10]。面对2020年全国同步实现小康社会的发展机遇,研究和解决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化进程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缓解西部生态环境问题,探索适合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道路,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机制进行研究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和重要意义。

1、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系统分析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形式, 正在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现实的或潜在的威胁[3];城镇化与生态环境间存在胁迫与约束的耦合关系,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胁迫主要是城市中的人口、工业和交通等活动过程中排放的污染造成的,生态环境对城市化的约束则主要是通过改变人口和资本流向引起的[4];城市集聚经济与水土资源生态阈值之间存在互动互馈机制,城镇化进程促使水土资源由粗放向集约利用方式转变[5];在城镇化进程中,生态环境不仅为城镇化提供工业经济的各种自然要素和能源资源,而且决定城镇化发展的基本形态和自然系统的基本特征。城镇化与生态环境通过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非线性的多重反馈系统,协调发展是二者关系调控的最高目标[6];快速的城镇化进程必将与土地、水及生态环境产生冲突,日益紧缺的资源条件以及发展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已成为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危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7] [8]。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系统是由资源子系统、生态子系统、经济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等4个子系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耦合形成的有机整体。区域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系统,如图1所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系统要素之间存在复杂的、

非线性的动态反馈关系。它们在确定的地理空间内,耦合成一个多层次地域复合系统,相互影响,协同演化。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是以经济活动为主体的。其子系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耦合而形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各系统之间存在着不间断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价值流动及信息传递。

2、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运行机制分析

机制是以一定的运作方式把事物的各个部分联系起来,使它们协调运行而发挥作用的。通过建立适当的体制和制度,可以形成相应的机制。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机制的构建要通过体制改革与制度建设来实现。

运行机制,是指在人类社会有规律的运动中,影响这种运动的各因素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以及这些因素产生影响、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及其运行方式。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中是引导和制约决策并与系统协调发展相关的社会、经济、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等活动的基本准则及相应制度,是决定行为的内外因素及相互关系的总称。各种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要保证协调发展的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真正实现,必须建立一套协调、灵活、高效的运行机制。如市场运行机制、竞争运行机制、企业运行机制。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该系统的协调发展运行机制就是优化系统内部构成要素结构、整合外部环境资源结构、协调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相互关系的动态过程和作用机理[2]。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不是孤立的,而是由若干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机制所构成的体系。在深入分析系统要素之间的冲突与协调关系基础上,分析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机制,提出了可以反映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7种运行机制。构建了由市场机制、制度政策机制、规划机制、生态补偿机制、教育培训机制、调控机制、国家扶持和投资机制所组成的可以反映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机制体系。这些机制之间相互联系,互为影响,形成一种耦合的互动关系,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这些机制之间以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核心目标, 并在动态运行、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与相互胁迫与约束中形成巨大的合力,推动区域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系统向协调发展方向进行演化, 同时又控制着这一发展方向不偏离其正确的发展轨迹。

2.1建立健全市场机制

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运行机制体系中,市场机制是指遵循市场规律,用经济手段推动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就是要建立市场化的城镇发展机制、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和科学合理的组织调控体系,实现城镇化过程中的人口、资源、资金、技术等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要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为市场机制在城镇化进程中发挥基础性作用提供制度保障,建立和完善城镇发展的内在调节机制。要加快生产要素的市场化进程,培育和发展城乡要素合理流动的统一市场,通过市场体系的发展促进城镇建设和城镇体系的完善[12]。在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中,要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和主导性作用。市场机制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用市场机制多方融资;②用市场机制管理城镇和保护环境;③用市场机制推动产业与城镇互动发展。

2.2建立制度政策机制

制度建设滞后,同样也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化过程中面临的较为突出的问题。要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推进新型城镇化,实现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就必须大胆先行先试,破除现有体制机制障碍,为新型城镇化及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制度保障。本文认为,要实现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重要的是在一些重大体制和政策方面做出调整和改革。应加快推进户籍制度、社会管理体制和相关制度改革,逐步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常住人口,为人们自由迁徙、安居乐业创造公平的制度环境。主要包括:

①深化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保护农民权益;②彻底改革户籍管理制度为人口城镇化扫清阻力;③加快和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建设;④引导农村人口有次序的向城镇转移;⑤应尽快清除阻碍城乡统筹就业的体制;⑥通过完善城镇功能促进生产要素与人口向城镇集聚;⑦通过财税引导功能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⑧建立人与产业之间的联动发展机制。

2.3建立规划机制

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实现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是最高发展目标。在目前的城市管理框架下,首要的问题是搞好规划,包括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各种专项规划(包括产业、基础设施、环境保护、旅游、文化等)。其中城乡规划是指规划和调控城乡空间结构、人口规模、土地规模等与资源承载力、环境容量相适应。就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目标而言,城乡规划是落实整个发展目标的载体,是目标中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利用不仅要考虑到区域内资源环境的整体与局部、近期与远期的规划要求,还要保证这代人的利益不损害子孙后的利益。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在全面、系统地加强基础工作的基础上,做好水土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规划。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化过程中,可以考虑生态移民,让部分农牧民从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生态脆弱区搬出,结合城镇化集中安置,实现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完整的城乡规划体系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在城乡总体发展规划中,可以将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调控的具体指标与空间分区与城乡总体发展规划中的指标控制与用途分区充分结合。在专项规划内,加入生态脆弱区整治内容,认真分析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诱因,严格控制资源利用强度的进一步增强,确保生态环境的恢复。这样,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目标才能实现。

3.4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具有脆弱性的特点,西部地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如土地荒漠化、草场退化、水土流失等均已成为国内外有关专家关注的热点。近年沙尘暴发生频率的增加和其强度的加大,证明了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显然,西部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制约城镇化进程的“瓶颈”。西部地区也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防线。从我国实际情况看,这些区域的生态环境也已非常脆弱,具有生态脆弱与经济落后重叠交织的特征。没有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这些区域必然没有足够的资金和积极性进行生态环境的保护、修复与重建。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要使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有效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生态环境资源的存量、增量问题,激励人们从事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积极性,使生态环境资本增值和永续利用,必须采取以下对策措施:①强化生态环境产权意识;②加强生态环境补偿立法;③推进生态环境价格改革;④完善生态环境补偿管理;⑤坚持生态环境补偿原则。

总之,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化进程中,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是实现生态环境持续利用的一种有效手段,只有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在市场价格机制的引导下,建立起产权主体清晰、标准合理、监督有效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才能推进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城镇化进程、这些地区才能有足够的资金和积极性进行生态环境的保护、修复与重建。只有这样才能谋求实现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区域之间、当代人之间、代际之间的协调发展,才能促使早日实现我国全面建立小康社会的目标。

同时,国家加大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尽快建立自然资源的有偿使用制度。建立以生态保护、生态补偿为核心的生态建设机制和人口、资源、环境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实现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3.5建立教育培训机制

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化进程中,由于城镇的发展,城镇周边的很多农牧民就会丧失自己原有的耕地或者牧场。这样,大部分农牧区的闲置劳动力就要进入城镇寻找工作以谋生。而这些人所受的教育水平偏低,加之西部地区落后的社会保障体系,使这些人无法得到应有的培训,也就难以胜任大部分工作,只能从事一些第三产业,而目前西部地区落后的第三产业也决定了其无法提供足够的岗位和工作机会给从农牧区进入城镇的人口,这就导致了失业人口的增加,这些人的生活水平迅速降到贫困线以下。他们的失业会使社会上闲散人口增加,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城市的健康发展和城市的文明形象,城市交通拥挤、就业紧张、社会治安混乱、城市环境恶化等一系列的问题相继出现[13]。所以,大幅度提高人口素质是促进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关键环节。要从战略层面大力发展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重点加强对少数民族人口的教育培训力度,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展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各种层次、各种内容的技术培训,整合“阳光工程”、“雨露计划”、“温暖工程”、“技能培训计划”等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和优势教育培训资源,有针对性地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培训,努力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采取积极措施促使少数民族人口直接参与社会服务计划,通过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手段提高他们参与社会活动的权利和自力更生的程度。制定区域性发展援助政策措施,提升少数民族人口把握经济机会的能力,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的农业生产和非农产业技能以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自我生存能力、自我选择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3.6建立调控机制[3]

3.6.1产业调控

现代化的城镇产业体系是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系统的支撑力量。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在产业转移对接中,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问题。尽量引进经济效益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技术含量高的现代产业。能够大幅度降低单位产值资源与能源消耗,或在不增加资源与能源消耗的前提下,促进城镇经济的发展、财富的增加、居民福利水平的提高。

3.6.2规划调控

通过规划的合理调控,有助于实现我国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当前, 我国正面临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期,必须充分重视和依靠城乡规划来设置发展轨道、加强调控来保证我国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城乡规划是指规划和调控城乡空间结构、人口规模、土地规模等与资源承载力与环境容量相适应。要积极发挥城乡规划的公共政策职能,有效发挥规划的引领和调控作用,统筹谋划城乡发展,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深化重要功能区块规划编制,有序推进城乡规划实施,依法加强城乡规划监管,努力实现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当前,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急功近利的规划调整、寅吃卯粮的圈地运动、脆弱资源的过度开发、杂乱无章的城郊用地和屡禁不止的违法建筑等方面的问题。虽然,这些问题属于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但也必须在保持发展的势头下,认真强化城乡规划的调控来加以解决[14]。

布局合理的城镇体系和城市空间结构是控制和减少污染的基础条件。减少环境污染, 加强环境保护,首先是要编制好城乡规划。没有好的城乡规划,污染的防治、环境的保护、生态的平衡等都无从谈起。合理布局的城镇体系能缓解人类对大自然的干预,减少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的危险性,从而达到整体上的生态平衡,实现我国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3.6.3社会文化调控

社会的稳定与安全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软环境保证。公平的发展机会、公正的市场经济运行体系、良好的社会秩序、稳定的发展环境以及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使得城镇化发展要素自由、高效率向城市地区集聚,为城镇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而且,可以有效的控制城市数量与规模扩展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和破坏。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

展同样需要先进文化的支撑。

3.6.4政策调控

政策问题关注的是那些制度安排上的变化。合理的政策安排可以有效地配置资源。政策对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刚性的、强制约和持久的。政策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城镇化进程与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力度,进而决定了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方式和程度等。

3.7国家扶持和投资机制[13]

国家扶持机制是指中央政府利用经济政策和经济杠杆,主要包括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拨款、优惠贷款、税收减免等政策,加快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等欠发达区域发展。我国一直重视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但在制度上存在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尚不规范,不能满足促进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要求;税收制度还没有体现促进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要求等问题。因此,需要重点建立以促进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导向的中央财政区域转移支付制度。把实现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中央财政区域转移支付的基本原则。充分考虑各省市区之间财力差异及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重新核定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规模和方式,构建中央财政区域转移支付制度新的规范。同时,把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内置到中央政府涉及到区域的各种专项转移支付中,把欠发达区域作为重点,加大转移支付的力度,增强其促进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效果。增加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实行纵向转移支付与横向转移支付相结合的模式,但主要是加强横向转移支付力度。

中央政府应加大对西部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这些地区由于自身发展能力不足,城镇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与其他地区存在较大差距,城镇数量少,规模小,服务半径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城镇集聚功能弱,扩散功能受到严重制约,城镇发展的产业尤其是工业的支撑作用非常脆弱,城镇的地域和文化特征明显,但现代气氛不够浓厚。因此国家应加强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进而增强区域内城镇的经济集聚和扩散能力,培育经济自身发展的能力。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而言,生态环境是一种特殊的资产,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在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用经济手段进行生态环境的建设, 确保生态环境为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服务。

西部地区有着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化和多宗教的人文社会环境,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应重点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营造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促进西北城镇化协调发展,增强城镇化保障边疆安全的功能,消除二元经济结构,逐步扩大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面,制定有效办法,强化城乡居民中弱势群体的文化 职业技能培训和择业指导,消除城镇居民和进城人员的后顾之比,为西部城镇化发展提供优质的劳动力。

4、结论

建立良性的协调发展运行机制,是有效实现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目标最关键、最有效的办法,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的核心内容。在深入分析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系统要素之间的耦合关系基础上,分析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机制。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机制的构建要通过体制与制度的建设来实现。可以反映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机制有:建立健全市场机制、制度政策机制的建立、规划机制的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发展机制、教育培训机制、调控机制、国家扶持和投资机制等。

本文对这些机制的基本内涵做了初步的探讨。本文提出的这个协调发展的机制体系,及机制的分析都还是初步的。对于如何建立或健全这些机制,都有待作进一步地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刘耀彬,李仁东,宋学锋.城市化与城市生态环境关系研究综述与评价[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15(3):54~58.

[2]刘耀彬,李仁东,宋学锋.中国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的关联分析[J].地理学报,2005,60(2):237~247.

[3]陈晓红,万鲁河,周嘉.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调控机制研究[J].经济地理,2011,31(3):489~499.

[4]方创琳.中国人地关系研究的新进展与展望[J]. 地理学报,2004(S1):21 - 32.

[5]黄金川,方创琳.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机制与规律性分析[J].地理研究,2003,22(2):212 - 220.

[6]方创琳,杨玉梅.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系统的基本定律[J].干旱区地理,2006,29(1):1 - 8.

[7]乔标,方创琳,黄金川.旱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的规律性及其验证[J].生态学报,2006,26(7):2183~2190.

[8]乔标,方创琳.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动态耦合模型及其在干旱应用区的[J].生态学报,2005,25(11):3003 - 3009.

[9]张理茜,蔡建明,王妍.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响应研究综述[J].生态环境学报,2010, 19(1): 244-252

[10]罗于洋,王树森,孙红兵.西部地区城镇化建设中的生态环境问题浅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6(6):5~9.

[11]杨君.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09,59(21):127~128.

[12]覃成林.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体系研究[J].经济学家,2011,4:63~70.

[13]赵曦,杨志力.确立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新机制[J].科学时代,2011,12,14A3观察.

[14]仇保兴.我国的城镇化与规划调控[J].城市规划,2002, 26(9): 10-20.

篇10

“部队无纪律,革命无保障”信息部成员与其他任何一个部门的任何一名成员一样都必须在同学之中做好模范带头工作。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杜绝工作推脱懒散的现象。

二、常规工作

参与系里的各项活动。处理、收集、整理工作。为宣传部,组织部做好材料准备。在同学中间积极获取对学院的各项意见和建议,及时向上一级反应。信息部各成员积极参与各个活动的调查与评论。配合院信息部及时以电子小报的形式向院反馈系内信息。并代表系学生会与其他系进行合作与交流。

三、部门间交流

加强与各部的交叉点和合作。由于信息部的特殊性,应积极参与系学生会的各项活动。在系部的安排下争取与学生会内其他部门共同组织一次活动。

四、建议建立系学生会Blog

充分利用网络技术,让同学们更好的了解学生会工作,加强与同学们间的交流,信息部欲建立系学生会Blog。以更流行的网络形式,在同学间系内消息。保证上传信息的正确性,即时性与可读性。(如:社会实事,专业发展,招聘信息)同时在同学间宣传Blog。

五、招收新干事

由于信息部刚刚组建,为尽快在学生会内起到信息部作用。信息部欲招贤纳才,吸收计算机Word操作能力较强,有摄影经验,有一定文采的同学人员2~3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