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感言范文

时间:2023-03-15 20:39: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记者感言,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记者感言

篇1

我们正在做什么?

1 本期宣传重点

a)“临终关怀学”在中国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作为中国临终关怀之父的崔以泰教授无疑是这一新兴学科的开拓者、铺路人,他怀着一颗大爱之心投身于他的临终关怀事业。

b)种瓜得豆豆满仓。大豆遗传育种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盖钧镒一生与大豆相伴,他把人生的重点与情感放在了培育大豆上,在这片天地里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2 欢迎老年朋友参加“金色感言”征稿活动

计划在今年上半年编辑出版《金色感言――中国离退休科技工作者人生格言录》,请老科技工作者相互转告,让更多的人加入活动中来。

a)活动介绍:

由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教育分会、清华大学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人才开发委员会联合举办,面向全国各级各类老科协会员,及社会各界离退休科技工作者征稿。稿件入选即入编《金色感言――中国离退休科技工作者人生格言录》,全国公开出版发行。

b)活动主题:

工作、生活、婚姻、爱情、理想、信仰、科学、教育、社会等方面,关于做人、做事的感悟。不求辞藻华丽,只求言语朴实,句句真情。

c)活动特色:

《金色感言――中国离退休科技工作者人生格言录》是一本汇聚人生感悟与心得的著作,由国家级出版社 公开出版发行。

对个人,这是一次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著书立说的机会,因为这是部汇聚老科技工作者心声的巨著。

对协会,这是一次在老科协系统全国范围开展的文化活动,在丰富会员文化生活的同时,使得协会的工作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d)投稿须知:

1.来稿包括:感言、个人简历、免冠照片(2寸)、手写签名。感言与简历均在100字以内;

2.来稿通过电子邮箱投寄,如不便可邮局邮寄,需字迹清楚、照片后写上姓名、联系方式等。

e)参与方式:

1.由各级各类老科协负责组织开展,发动会员积极参与活动,汇总统一发至本刊;

2.个人可直接联系本刊,也可与当地老科协联系,确认参与事宜;

望各级各类老科协积极组织会员参与。欢迎来电咨询索要详细活动资料。

3 组织记者团赴各地各级老科协采访报道

为进一步宣传老科协,提升老科协在社会各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也加强本社与全国各级各类老科协组织的交流和沟通,本社下半月刊拟定由一位社领导带队,组织1~2名记者,深入各地各级老科协组织进行采访报道。

范围包括:组织建设、活动开展、典型人物,同时,共同协探讨如何进一步做好老科协工作等。

对象:1.工作突出的全国各地各级老科协;2.正在开展重大活动中的老科协;3.相关企事单位。

有意向的全国各地各级老科协可以与本刊联系。

4 《今日科苑》下半月刊全年征订活动

《今日科苑》杂志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主办的一份科普综合类半月刊。是中国老科协唯一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对外宣传的主流媒体。2012年《今日科苑》下半月刊将全新改版,倾力打造中国老科技工作者的权威读物。本刊每期定价15元,全年180元。

a)欢迎各级各类老科协会员即时订阅。可按年月灵活订阅。也可单期购买。

b)对全年订阅20份,以及全年订购杂志总数240本,以上的单位及个人赠送价值500元的本社图书。

我们能做什么?

加强与企事业单位交流与合作

今日科苑杂志社以杂志为核心,依托北京今科天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致力于推动文化事业向前发展,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a)为企事业单位及个人宣传报道服务。以杂志为依托,联合近百家中央及地方媒体、网络媒体的集中宣传报道。

b)为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策划、编辑、出版各类图书。包括传记、报告文学、个人学术专著,写个人,也可写一个群体。

c)企业产品的宣传、推广。包括科技成果的鉴定与,可以承办新闻会、大中型会议、大型活动等。

d)为企事业单位开展的会议及活动提供服务。包括新闻采编,媒体宣传、网络宣传等方面。

我们的优势:

a)权威的信息。《今日科苑》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老科协会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

b)高规格的读者群体。目前杂志发行范围包括:全国各级各类老科协组织、政府机构、全国高新技术企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

c)有效的信息传播。可根据需要,采用直投方式,将杂志投放至相关群体,达到最为有效传播。在企事业单位的宣传及产品推广具有很大优势。

d)资深的作家团队。数位中国报告文学作家、中国科普作家能够确保稿件质量。

我们做过什么?

欢迎相关企事业单位与本社进行交流与合作

1 在宣传老科协方面

a)特别报道:湖南省老科协

2011年第02期,本刊总编辑刘书良撰写《证实人的力量――湖南省老科协会长朱东阳访谈》刊发于“特别报道”栏目;同时在同期用20余版面刊发了湖南省各地老科协撰写的经验交流、建言献策等文章。

b)特别报道:江西省老科协

2011年第08期,本刊记者专访江西省老科协会长张逢雨,采写《江西省老科协事业迈入发展新阶段――访江西省老科协会长张逢雨》;同时用20余版刊发了江西省各地老科协撰写的经验交流、建言献策等文章。

通过本刊记者对湖南、江西两省的实地采访,报道了两省老科协近年来取得的最新成就与经验,通过杂志的发行渠道,以及网络传播,报道内容引起了包括政府、企业在内的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扩大了老科协组织在社会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有力地推动了老科协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篇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83(2008)-4-0047-02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干扰素水平及其诱生反应

应用微量细胞病变抑制法对9例HBs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 (乙肝)患者进行血清干扰素(IFN)活性和外周血白细胞IFN诱生活力的测定。以19名健康献血员作对照。在首次给患者注射国产聚肌胞(PolyI:C)前、注射后6h、24h的再测定其血清IFN和外周血白细胞IFN诱生活力。其次,对患者血清中有无IFN的抑制物质及抗IFN拮抗物质的问题亦进行了研究,试图探讨机体内IFN系统的变化及其意义。

1 材料和方法

1.1 以新城鸡瘟病毒F系(NDV―F)无毒株作为IFN诱生剂:以滤泡性口腔炎病毒(VSV)作为攻击病毒。

1.2 将NDV置于全血中诱生IFN

1.3 用人二倍体―VSV系统测定干扰素活性。待检血清及诱生IFN按原倍1:5稀释,再按2倍系列稀释。同时设与样品同稀释度的IFN标准品(广州医药研究所病毒研究室赠。批号9824,效价12,800IU/ml)对照,病毒对照及细胞对照。37℃培育36~48h观察结果。用1mlIFN标本测定能保护半数细胞免受病毒损害的最高稀释度其倒数即为IFN效价单位。

2 结果

2.1血清干扰素活力 献血员平均为(10.3±2.6)u、除1例在5u外、均在10u以上。慢性乙肝患者平均为(4.4±5.2)u,其中有5例测不到血清IFN活力。慢性乙肝患者血清IFN活力较献血员明显低下(P

2.2 外周血白细胞干扰素诱生反应 献血员平均为(2826±1599u)。慢性乙肝患者平均为(51.1±126.7)u,其中仅1例为160u、2例血清IFN为零的患者其外周血白细胞亦未能诱生IFN。慢乙肝患者外周血白细胞IFX诱生活力较献血员明显低下(P

2.3 聚肌胞诱生干扰素的血清活性 患者注射PolyI:G后6h,血清IFN活力平均为(13.3±6.6)u,注射前为(4.4±5.2)u。其活力的提高,前后相比,有明显的差别(P

2.4 聚肌胞对外周血白细胞干扰素的诱生反应 患者注射PolyI:C后6h,外周血白细胞IFN诱生活力平均为(168.8±93.33)u,较注射前有显著提高(P

2.5 慢性乙肝患者干扰素低下与体液因素的关系

2.5.1 干扰素抑制物质 慢性乙肝患者血清0.5ml分别加入经NDV诱导的献血员外周血(2ml)培养中,并以正常人血清对照,分别测定其诱生IFN的活力。检测结果:正常人血清对照组平均活力为(2389±1321)u,慢性乙肝患者血清组平均活力为(2.048±1.161)u,两者未见差异(P>0.05)。提示本组慢性乙肝患者血清中无对白细胞诱生IFN的抑制物质。

2.5.2 抗干扰素拮抗物质 以纯化的IFN-10IU/100μl、20IU/100μl、50IU/100/μl,分别与本组9例慢性乙肝患者血清等量混合置37℃转鼓作用1.5h然后作加血清组与不加血清组的干扰素效价的测定,结果发现原2例慢性乙肝患者注射PolyI:C24h,无明显IFN诱生活性的血清,降低原干扰素对细胞变的保护作用;其余7例患者血清则无此变化。因此认为这2例慢性乙肝患者血清中,可能有抗IFN-拮抗物质的存在。

3 讨论

篇3

【关键词】 脑卒中;负性情感;分析;干预效果

【中图分类号】R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033―02

脑卒中是神经科常见疾病之一,脑卒中后患者除有偏瘫、失语等躯体功能障碍外,还常伴有情感障碍、认知障碍、行为人格障碍等。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后情感障碍的主要表现形式,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和治疗效果。因此,对脑卒中后患者进行早期诊断、早期康复治疗并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心境,使康复治疗步入良性循环,从而改善预后。本文对脑卒中后患者负性情感进行了分析并采取系列护理干预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8月―2011年7月住院的脑卒中患者92例, 男53例,女39例,年龄41―79岁,平均(58.93±4.5)岁,出血性卒中40例(43.48%),缺血性卒中52例(56.52%)。纳入标准: ①全部病例均符合1995年10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脑卒中诊断标准[1],并经头颅核磁共振(MRI)检查明确。②小学以上文化程度③神经功能的缺损评分为≤30分的轻中型患者,患者意识清楚,无精神病史, 无精神病阳性家族史,能理解各量表内容及愿意接受各种量表调查。

1.2 评定方法

患者入院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量表(SDS)自评问卷,以我国常模的上限为界,SAS标准分〉50分为有焦虑症状,SDS标准分〉53分为有抑郁症状,测评结果与我国常模作对照分析、然后再与干预后3W结果作自身对照比较。

2 干预措施

脑卒中患者发病后,因生活自理能力及工作能力的丧失而感到抑郁、恐惧,严重影响患者的心境,降低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在对所有纳入患者根据病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外,在此基础上增加如下干预措施:

2.1心理干预

王素祥等[2] 认为,在治疗脑卒中的同时给予心理干预可以有效地改善抑郁状态。心理干预的具体护理措施包括:(1)提供安全感,保护其自尊心[3]:生活用品尽量摆放在患者附近,大小便应适当遮掩,动员家属多加关心陪护患者,言语及行动上避免伤及患者自尊心。 (2)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耐心与患者沟通[4]:用通俗易懂的话语讲解脑卒中的相关知识,特别强调抑郁情绪对病情和治疗的不良影响,让患者对自身疾病有正确的认识,端正对治疗的态度,提高依从性。(3)消除患者对残疾的恐惧感[3],脑卒中患者往往难以接受脑卒中后的各种不适,而产生各种负面情绪。此时应不失时机地给予患者安慰,帮助患者做好由正常人转变为残疾人的角色转换,树立战胜疾病、发挥自己潜能、适应生活、早日重返工作岗位的信心。(4)家庭社会的支持[5]:家庭社会的支持可稳定患者的情绪,增加患者被爱的感觉,增强治疗信心。因此家属应勤与患者交流、加倍关注,避免让其独处。经常到医院陪伴,细心照顾,并满足患者心理需求,使患者始终能感到家庭给予的温暖,消除患者的悲哀孤独感、无价值感。同时,患者单位领导、同事也应多关心支持理解患者,给予情感支持。从而使患者能感受到家人的温暖,来自各方面的关爱而减轻抑郁[6]。

2.2认知疗法

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认知模式是一种“负性定式”,认知歪曲,认为自己无能为力,无法改变现状,丧失处理事物的选择能力。所以,依这类患者的认知特点,我们采用认知领悟治疗来引导患者: 首先对患者存在的信念和情绪予以理解和接纳,然后帮助患者分析抑郁情绪产生的根源,改变不良的认知模式,消除错误信念和负性情绪。每周1~2次,20 min /次。

2.3松弛疗法[7]

指导患者放松全身肌肉,即由头部、颈部、胸部、腹部、背部、腰部、大腿、小腿、双足,循序放松,闭目养神,排除杂念,想象自已在一个非常宁静和轻松的空间,回忆自己愉快的经历,展望美好的未来,深慢呼吸,频率以自然舒适为宜,3次/d,(15~20)min/次。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还可邀请患者同事、好友、亲人与患者进行小声、愉快的交谈,但时间不宜太长,以免影响患者休息。

2.4 暗示疗法

孙秋英[8]认为,给予患者安慰、解释及积极的暗示有利于治疗,如讲解有关正面的病例,指导其从正面看待现实,增强心理应激能力等。

2.5 音乐疗法

尹宗慧[9]认为,运用音乐反馈疗法治疗卒中后抑郁有明显效果,通过音乐刺激主观情绪状态有明显改变:自觉更加健康、平静,心情更加愉快,情绪波动减少,抑郁状态明显好转。抑郁症患者音乐治疗的环境辅陈:①室内光线要明亮柔和,空气清新,最好在室内有些花草植物,使环境富有生气。②在开始聆听音乐前洗一把脸,清醒一下头脑,或者搓热双手,用掌心按摩颜面几分钟,效果会更好。③闭目养神,做几次深呼吸运动。选择音乐:让患者从提供的60首收藏乐曲中选出喜欢听的音乐,其中包括轻音乐、流行歌曲、民乐、民歌、戏曲等6个音乐类型,根据工作情况按排合适的时间,音量一般在40-60分贝即可,每次音乐护理20min,一天2次,7天为一个疗程,3W测试心理状态改善情况。

3 结果

3.1 干预前脑卒中患者SDS、SAS评分结果

从表1可见护理干预前脑卒中患者SDS、SAS较国内常模高,经统计学处理P

3.2 护理干预前后脑卒中患者SDS、SAS评分

从表2可见,护理干预后脑卒中患者SDS、SAS较护理干预前低,经统计学处理P

4 讨论

脑卒中患者往往对突如其来的肢体功能障碍所引起的日常生活自理困难、社会功能减退、角色的转化、在社会家庭中地位的改变等难以接受,又要住院治疗,工作、事业、经济受影响,加上对愈后的害怕和担心,易产生恐惧、消极、悲观、烦躁不安、易怒等心理反应[10],随着“立即”痊愈的希望破灭,往往陷入绝望,产生抑郁、焦虑,表现为少言、淡漠、缺乏主动性,对治疗缺乏信心。从表1可以看出,脑卒中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心理。国内孟祥方等[4]研究表明:脑卒中后抑郁症发病率高达20%~60%。国外报道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病率多在40%~50%[11],由于患者的各种心理障碍致患者对前途失去信心,终日卧床、失眠、绝望感等都可加重肢体功能障碍,严重妨碍患者正常活动的恢复。

因此,对脑卒中患者除了治疗原发病外,还应积极防治PSD。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PSD的产生是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对脑卒中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及社会干预有助于防止PSD的发生。我们对纳入范围的患者除了给予常规护理、药物治疗和康复锻炼外,还制定了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如心理干预、认知疗法、松弛疗法、暗示疗法、音乐疗法等,尤其是通过增加音乐疗法干预,患者心态明显改变,唤起患者积极情绪,获得了理想的干预效果。音乐治疗作为一种医疗手段由来已久,它是医学、心理学与音乐相结合、相互交叉渗透的产物。神经系统中的大脑边缘和脑干网状结构对人体内脏及躯体功能起主要调节作用。音乐对这些神经机构都能产生直接影响[12]。有助于消除心理、社会因素所造成的紧张、焦虑、忧郁、恐怖等不良心理状态,提高应激能力。经过3周的护理干预后, 其SAS、SDS平均分均较心理干预前明显下降(P

综上所述,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及时评估脑卒中患者抑郁及焦虑情绪,给予有效地系列护理干预措施,能明显地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及主观躯体症状,对提高患者康复质量起到积极地作用。

参考文献:

[1]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

[2] 王素祥.早期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症的预防作用.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8,4(30):265.

[3] 周次雄.心理护理对脑卒中抑郁患者接受康复干预及其疗效的影响.中国临床康复,2004,8(16):3008.

[4] 孟祥方,丁伟,郑加平.脑血管病的现代治疗.青岛:青岛出版社,1999:200-203.

[5] 徐海琴,周文意.脑卒中后抑郁情绪的护理与研究.现代护理,2006,12(16):1482.

[6] 饶明例.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6,23(4):390.

[7] 何艳明,费元巧,熊雪华等.心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并发抑郁患者情绪的影响[J].咸丰学院学报,2009,23(1):58-59.

[8] 孙秋英,刘[韦华],张廷香,等.自我效能理论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J].护理杂志,2006,23(2):38-40.

[9] 尹宗慧.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状况的调查及护理对策.国际护理杂志,2006,25(3):217-218.

[10] 张廉,陆蓉,吴瑞枝.脑卒中后抑郁与老年期抑郁症临床特征分析.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10(4):81-82

篇4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4月到12月住院,并符合美国糖尿病学会诊断标准的患者876例,其中男530例女346例,平均年龄在(48―56)岁,治疗过程中153例患者曾经出现过糖尿病年龄在21到83岁,发生低血糖237次,平均年龄在45到60岁。发生过糖尿病的患者经过及时的救护可以恢复正常,并保持血糖平稳。

1.2 方法

在患者初入院时进行一系列的调查及记录,比如年龄性别,经济情况,血糖,体质,生活习惯,饮食状况等。第二天进行第一次的评估,通过糖尿病患者的普适性生活质量表(SF-36),l放问卷调查表,由患者自主填写,对患者的各项体能进行统计,不便者通过家属协助进行填写,最后将调查表回收。由专职医师评估,如有低血糖情况应等第二天恢复正常后再调查。在健康的基础上对低血糖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一个月后再使用SF-36进行第三次的评估。护理干预的方法:成立糖尿病护理小组,制定护理干预路径,小组成员每周进行2-3次评价,护士长每周进行一次对个体的指导,出院后每周回访一次,一个月进行生活质量检查。全面评估153例患者的心理和身体状况,每周进行一次糖尿病基础知识的教育,以及低血糖的原因和防护机制的思想教育,帮助患者释放心理压力,引导糖尿病患者正确的认识低血糖,避免对其恐惧的心理,另外用合适的方法教他们提高自身的自救能力。另外调整饮食习惯。让营养师对每个人制定不同的饮食计划。结合他们个体的饮食时间和偏好防治餐前和夜间发生低血糖。学会如何正确的选择饮食,纠正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误区和不良饮食习惯达到治疗的目的。最后时刻监控血糖变化。患者应动态的监测自己的血糖变化,以调整药物的使用量,在出院前对153例患者全面评估,出院后电话每周回访一次对他们进行相关的指导,一个月后再次采用SF-36量表让患者回院复诊。

1.3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4.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P

2.结果

2.1结果

在糖尿病患者入院时发生低血糖的153例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价为(55.42士7.88)分,低血糖之后为(51.16士6.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99,P

以下是护理干预后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以及各维度的评分情况,护理干预后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为(57.88士5.56),低血糖后(51.11士6.99),相比较于初入院时的生活质量结果,除去精力和社会功能维度外的各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已经成为威胁人们生活质量的重大问题。在治疗中不仅仅要注重对血糖的控制更重要的是预防并糖尿病发症提高生活质量,但我国的治疗往往把重点放在控制血糖上。所以出现的特点为病程长,并发症多,收入低,自我控制能力不足,糖尿病方面的教育无法实施。SF-36是美国医学研究开发的普适量表,有很好的信度,可用于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评价,目前护理干预已经在国内的部分地区开展起来。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存在糖尿病并发症,比如视网膜病变会影响视力,造成生活的不便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糖尿病神经病变会导致四肢麻木肢体疼痛,严重的导致不能自己行走甚至截止等问题。由于低血糖造成的脑组织缺糖导致神经系统的严重损害,如果低血糖的持续时间大于六小时,神经元细胞就可能死亡,造成精力及躯体功能的下降。所以对低血糖的时刻关注是从根本上控制糖尿病的方法,主要还是通过护理干预可对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

通过认知干预纠正患者的不良行为和错误的认识糖尿病带来的身体疼痛,精力不足,社会功能下降心理健康等问题在护理干预下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并且患者可以积极的配合治疗。纠正饮食误区和不良习惯根据自身目标科学的改善,本次研究结果发现,通过系统护理干预患者,除精力,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外,各个方面都有显著提高,各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篇5

体内蛋白质代谢需要肝脏参与,这就势必增加肝脏的负担。有些蛋白质对肝脏还有比较强的毒性,长期高蛋白质饮食不利于肝脏恢复,甚至加速肝病的病变发展。许多学者已一致提出:慢性肝炎和早期肝硬化病人,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以每公斤标准体重1克为宜;对60公斤体重的成年人,每日蛋白质摄入量最多不宜超过70克。从我国近年来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实际情况看,慢性肝炎(包括早期肝硬化)病人只需要摄取普通饮食即可,清淡可口些更宜。平日三餐仍以谷类为主食,包括大米、面粉、小米、杂食、地瓜等。副食品多吃些豆类(黄豆、青豆、绿豆、赤豆、豌豆等)及其制品(如豆浆、豆腐、腐卤等)。动物蛋白质如牛奶、羊奶及各种乳制品,蛋类如鸭蛋、鹌鹑蛋、鸡蛋、鸽蛋等,以及瘦猪肉、水鸭肉、鱼虾、淡菜、海蛎、河蚬子等,均可根据自己喜好及饮食习惯选用。

美国医学会杂志曾报道:每日摄入200克硒,可防止某些癌症的发生。在我们日常食品中,海蛎、淡菜、海参、猪腰等含硒较多,可酌情选用。

红枣安中益气、养血补肝,有降低转氨酶的作用,可加入粥中煮甜稀饭吃,实为保肝上品。

篇6

摘要 有机拮抗肥在甘蔗上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甘蔗施用不同配方的有机拮抗肥后,防治甘蔗螟虫的效果都强于未经过加工的农药制剂处理和只施有机肥处理,说明有机肥与药剂的互作没有降低拮抗药剂防治螟虫的效果。施用不同配方有机拮抗肥的小区平均苗数都大于未经加工的农药制剂处理和只施有机肥的处理且差异性显著,说明有机拮抗肥在促进甘蔗萌芽方面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有机拮抗肥;甘蔗;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 s566.1;s14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7-0009-01

甘蔗生长周期长,所需营养多,易受到各种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的为害,肥料和农药是甘蔗生长过程中必备的生产资料,而施用肥料和农药也成为重要的农事活动。药肥一体化的研究可以减少生产操作环节,降低生产成本,深受农民的喜欢,也引起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

产品配方有很多,如n-b多元素甘蔗杀虫复混肥[1]、29%甘蔗杀虫复混肥[2]、30%甘蔗多元复合药肥[3]。但对于有机肥与农药研究有机拮抗肥的报道较少。为了适应甘蔗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落实国家限制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用的政策,2010—2012年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与广东省翁源县盛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开展甘蔗有机拮抗肥的研究。本文主要是研究有机肥与药剂互作对甘蔗螟虫防治效果和对甘蔗萌芽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地点设在广东省翁源县六里镇(六里糖厂附近),试验地块为甘蔗翻种地,虫害发生较重。

供试甘蔗品种为当地种植面积较大且农民喜欢种植的“台优”品种。供试有机肥由广东省翁源县盛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提供;拮抗药剂由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自制加工,采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供试配方为有机拮抗肥a1、有机拮抗肥a2、有机拮抗肥b1、有机拮抗肥b2。加工方法采用混入法[4],将有机肥和拮抗药剂混合在一起,经过混匀、挤压造粒、干燥、筛分,得到有机拮抗肥产品。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7个处理,分别为:有机拮抗肥a1(小区用药量10 g、有机肥20 kg);有机拮抗肥a2(小区用药量400 g、有机肥20 kg);有机拮抗肥b1(小区用药量18 g、有机肥20 kg);有机拮抗肥b2(小区用量1 000 g、有机肥20 kg);有效成分为有机拮抗肥a1、有机拮抗肥b1(未经过混入法加工)的有机拮抗肥(小区用药量400 g、有机肥20 kg)(ck1),有效成分为有机拮抗肥a2、有机拮抗肥b2(未经过混入法加工)的有机拮抗肥(小区用药量1 000 g、有机肥20 kg)(ck2),以有机肥(小区施20 kg)作对照(ck)。每个处理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的面积为66.7 m2,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法[5-6]安排试验小区。

1.3 调查方法

调查时间以田间蔗苗五叶期左右,此时田间对照区已出现一定量的枯心苗,根据甘蔗的生长和田间枯心苗发生的情况,分别在试验后55 d和85 d分2次进行调查,中间间隔30 d。调查方法:取小区中全部样本,统计小区总苗数、甘蔗螟虫枯心数,计算平均枯心苗率和相对防效。相关计算公式如下: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螟虫的防效

从表1可以看出,有机拮抗肥a1、有机拮抗肥a2、有机拮抗肥b1和有机拮抗肥b2相对防效分别为63.09%、61.50%、72.25%和70.42%,防治甘蔗螟虫的效果都分别强于ck1(相对防效61.42%)和ck2(相对防效68.11%)。说明有机肥与药剂的互作没有降低拮抗药剂防治螟虫的效果。

2.2 对甘蔗萌芽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施用不同配方有机拮抗肥的小区平

均苗数都大于未经过加工的农药制剂处理和只施有机肥的处理且差异性显著,说明有机拮抗肥在防治螟虫的同时,在促进甘蔗萌芽方面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甘蔗施用不同配方的有机拮抗肥后,防治甘蔗螟虫的效果都强于未经过加工的农药制剂处理和只施有机肥处理,说明有机肥与药剂的互作没有降低拮抗药剂防治螟虫的效果。施用不同配方有机拮抗肥的小区平均苗数都大于有机肥区且差异性显著,说明有机拮抗肥在促进甘蔗萌芽方面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研究的有机拮抗肥是以畜牧养殖业和甘蔗压榨过程产生废弃物为主要原料,通过无公害化处理后作为有机质和载体,与对虫害具有拮抗作用的物质进行合理组配而成的兼具营养、防虫双重功能的新型肥料。有机拮抗肥与其他药肥的不同点在于其中的“肥”是采用无公害化处理的有机肥料,有机肥能够改善土壤环境、培肥地力、对环境友好。

本文初步研究“肥”与“药”互作,主要是有机肥对甘蔗螟虫防治效果的影响和促进萌芽的作用,体现出有机拮抗肥较好的保苗效果,而有机肥的肥效及其壮苗效果研究还需进一步的探讨。

随着我国城镇化程度的不断深入,农村劳动力的减少和劳动成本的提高,成为制约我国甘蔗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如何减少甘蔗生产过程的操作环节,降低生产成本就成了甘蔗生产中亟需解决的问题。药肥一体化的研究是解决该问题关键,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4 参考文献

[1] 农定产,陈引之,许树宁,等.“棵棵无损”防治甘蔗虫害效果[j].广西蔗糖,2009(3):20-22.

[2] 周建群,覃建林,谢冬梅,等.29%甘蔗杀虫复混肥在甘蔗上的药肥效研究[j].甘蔗糖业,2010(5):23-26.

[3] 杨俊贤,周仁强,梁路.30%甘蔗多元复合药肥的研究及应用[j].甘蔗糖业,2004(3):5-8.

[4] 蓝亿亿,茶正早.药肥的研究进展[j].陕西农业科学,2007(6):105-108.

篇7

    一、知识产权哲学应该回答的问题

    从知识财富到知识产权,不仅是一个制度设计与规范适用的法律问题,也是一个具有深刻理论内涵的学理问题。研究知识产权哲学,有四个问题需要首先得到回答:一是为什么要研究知识产权哲学,研究知识产权哲学的价值何在,或者说知识产权哲学自身的合理性何在? 二是什么是知识产权哲学? 三是如何进行知识产权哲学分析? 或者说知识产权哲学方法论问题。四是知识产权哲学中的主体问题,即“知识产权是为了谁”的问题。

    1. 为什么要研究知识产权哲学。

    知识产权哲学的价值何在,合理性何在? 是不是只是一种无用的添附,或者是学者闭门造车提出的新概念而已? 回答当然是否定的。知识产权哲学的价值或合理性,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来说明,即如果不研究知识产权哲学将会出现哪些问题?

    (1)不研究知识产权哲学,知识产权权利来源合理性的问题不能得到完整回答。知识产权本身无法回答这一问题,它只能是对各种权利的调整,但是,“它”本身的来源或合理性问题无法解答。知识产权哲学将有利于回答“元权利”的问题。

    (2)不研究知识产权哲学,知识产权的对象—抽象物的概念得不到合理解释。关于知识产权的对象“抽象物”的讨论很多,但截止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一个公认的圆满答案。哲学在“抽象物”上的理论建树与发展将有利于解决这一问题。

    (3)不研究知识产权哲学,对个人权利进行限制的合理性问题得不到完整解释。对事物的认识,总是难免追根究源。对人的权利加以限制,其合理性问题需要哲学的分析。

    (4)不研究知识产权哲学,作为一种权利的知识产权在保护自由和限制自由之间的“悖论”难以得到圆满解决。知识产权对权利的保护,总是伴随着对另一种权利的限制,这一点,在自由也是一样的。因为各种权利并不处于静止状态,而总是变动不居,仅从微观角度分析,难免吃力。而较为稳定的相关法律条文更是不可能完全满足不断变化的微观需求。进一步说,如果追溯到根源,对一种权利给以保护的同时对另一种权利加以限制,或对一种权利有时予以保护,而在另一种场合则予以限制,这种类似于 “悖论”的困境都需要哲学。

    (5)不研究知识产权哲学,容易陷于权利的自足状态。愿意知其然,守其然,而不愿问其所以然,知其所以然。即对知识产权权利的现状、保护水平等问题容易仅从现实角度考虑如何去保护,而不去追问为什么。哲学是一种反思的学问或状态。知识产权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以哲学去反思,就会豁然开朗。尤其是“所以然”的问题,以哲学去回答,最为妥当。

    (6)不研究知识产权哲学,就无法跳出知识产权本身,只有超出知识产权结构、话语本身,才有可能找到完整观察它的最佳角度。

    2. 什么是知识产权哲学。

    对于法律视野中的哲学而言,主要是效率、公平(或正义)两方面意义。所谓效率,其基本意义是:从一个给定的投入量中获得最大的产出,即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取得同样多的效果,或以同样的资源消耗取得最大的效果。至于正义,正如罗尔斯指出的:正义的主要问题是社会的基本结构,或更准确地说,是社会主要制度分配基本权利和义务,决定由社会合作产生的利益之划分的方式。据此可以得出,首先,正义是一种分配方式,其次,正义是通过正当的分配达到一种理想的社会秩序状态。因此,正义具有手段和目的的两重性,正义的分配是达到理想社会秩序的手段,而理想的社会秩序则是正义所要达到的目的。效率与公平的冲突是哲学关注的恒久话题,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正是正义之目标,也是正义实现自我的全过程。具体到法哲学而言,要求法律以最有效促进社会资源的配置以及最佳使用立法资源为标准。正义是法律的首要价值,良好的法律应该是正义的体现,司法程序则是正当地分配利益的过程。正因如此,无论在中国或西方语言中,法律都是正义的同义语。立法与司法的目的都在于促进正义的实现,不能实现正义的法律是背离了其本质的恶法。而“恶法非法”,只有体现正义要求的良法才能指望被全体公民共守。这也体现了法哲学自身固有的使命:“就是回答人类对法哲学提出的问题:公正与不公正的区别问题,一个国泰民安的社会条件问题,持久和平问题,每个作为其现实存在的个人应该获得的财富、机会和负担问题,对于我们人类可能予以实现的正义标准问题。”知识产权哲学也是如此。它必须回答知识产权的权利来源、构成,必须解决知识产权权利实现过程中的整体效率与局部效率、整体公平与局部公平、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等问题。

    3. 知识产权哲学的主体问题。

    这是知识产权哲学始终应关心的问题。没有主体,就没有权利。所以知识产权哲学就必须解决好知识产权是为了谁的问题。也就是在具体的权利分配、平衡中,要考虑到不同的权利主体及其需求,并从哲学的角度给以调整。

    4. 如何进行知识产权哲学分析。

    这是知识产权哲学中的方法论问题,即哲学是如何在知识产权研究中具体应用的。哲学不仅是一种虚幻的体验,也不是完全形而上学的知识,它看似高高在上,与现实毫无关系,但事实上,它的原则、精神来自于现实,也能很好地解决现实问题。而且,正是因为它的相对超脱性,以此角度分析问题,可能会更全面、更客观。具体运用哲学分析知识产权,就是既要分析其现状,又要分析其历史;既要分析制度优点,又要分析制度弊端。要在看似成为公理的知识背后寻找合理性、合法性渊源,并重新进行审视。

    二、知识产权哲学若干理论问题

    1. 有关知识产权哲学的理论判断。

    关于知识产权哲学的研究,从目前已知的程度来看,是一项相当艰苦的工作。本文也尝试提出一些理论判断,力求为此研究进路作出自己的努力。

    (1)不承认权利的差别,不承认专有利益,就不会有社会整体利益的增加,社会共有知识的发展。一方面,没有普天下皆可拥有的权利,这样的所谓的权利只不过是在玩弄概念,并只会最终摧毁人们对权利的尊重。另一方面,权利的差别才会推动人去努力争取权利,提高自身知识、技能,并最终推动社会整体利益和社会共有知识的增加。

    (2)如果没有不断发展和更新的知识(新技术),就不会有知识产权法(版权法) 。因此,知识产权的发展是与知识进步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知识产权制度的产生、发展,最终要受到社会进步程度的制约。

    (3)知识产权法(版权法)调整的对象是知识(新技术)引发的各种利益关系,而不是知识(新技术)本身。知识(新技术)发生变化,各种附着在其上的利益关系随着发生变化,才有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变化。

    (4)任何行为、利益、原则一般均有例外和补充,任何权利均有限制。知识产权也不例外。这一点其实反映在整个民法中。现代民法的理念是追求实质正义,其价值取向是社会妥当性。以此为原则,各种制度的设计、权利安排均不能违背社会实质正义,损害社会妥当性。对权利的限制,以及对权利保护例外的规定,正是体现了这一要求。如对财产权的限制,对意思自治、契约自由的限制,对社会责任的强调等,以及知识产权权利保护的例外,如强制许可、合理使用等。

    (5)法哲学必须是不仅只注重法权形式,概念和逻辑上的结构,而且还要关注其内容。哲学(法哲学、知识产权哲学)归根到底要关注、联系、解决现实问题,而不是空想主义的,虽然它可能以高于现实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一判断,正如德国人考夫曼说:“不能再有任何法哲学完全的局限于形式而却忽略其内容.……”“如果我们不再促进内容上的法哲学,则形式的理论或元理论(关于理论的理论)就会很快使人窒息。”“法哲学不是具有逻辑天赋的精英的玩具。”“法哲学必须不断地面对这样的问题,即它在多大程度上可服务于人类。.……法哲学追求的是,对人及人的世界承担责任。”

    (6)如果人们想要求“可以证明一切”的东西,那么他们永远也得不到结果。这就是说,法哲学(知识产权哲学)研究应注意抛弃完美主义,认识到没有完美的理论体系,所有的认识只是一个过程或阶段,是追求真理过程中的一个驿站。

    (7)要以历史的观点来研究法哲学。知识产权哲学的研究必须结合具体的历史条件。法哲学的研究,形成的规则从来都不可能是绝对的,而只能是历史的。“法权的历史性如今也是决定性的方面,只有处于具体的实在形式中的人得以享有的历史的法权,才是真实的人的法权。”这意味着,在一个特定的环境(国家、民族)研究知识产权哲学,就必须关注它所产生的土壤———传统和文化。

    (8)合意并不确保真理。形式上正确的合意(如合意颁布的可耻法律)不能确保没有错误、误解和不公正。那种认为所有人的合意才有产生真理的力量,实际上是毫无用处的,因为这样一种全面的合意并不存在,而且也永远不会存在。

    2. 平衡的概念是知识产权哲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知识产权范畴研究平衡,主要是利益的平衡。根据不同的标准,利益可以有以下不同的划分方法:一是物质的,非物质的,可见的,不可见的;二是近端利益,远端利益。其中前者是法律保护的常态,容易观察到。但后者才是法的精髓,且不容易观察到。二者的结合,是法要调节的全部内容。本文探讨的利益,是广义的,甚至包括社会整体道德价值的得失—— 法在最终意义上,不能造成社会整体道德的丧失。这是基础、前提,是用哲学的眼光去考察,而不是经济或法律本身。

篇8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4例,男20例,女4例,年龄29~76岁,平均48岁。SAP诊断符合2004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胰腺疾病学组制定的临床诊断标准[1]。原发性重症急性胰腺炎17例,继发性7例。本组11例出现肺功能衰竭,占46%;其中早期出现低氧血症13例,占54%;机械通气6例,占25%;休克9例,占38%。

1.2 转归 本组10例行胰腺包膜切开减压、胰腺坏死组织清除引流、胆总管引流术10例,余均采取保守治疗。早期补充血容量、监测血流动力学、抑制胰腺分泌、纠正低氧血症、早期应用抗生素、以及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和营养支持,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与密切观察等综合治疗。住院时间最长42 d,最短16 d,平均住院26 d。21例痊愈,3例死亡。

2 护理干预

2.1 生命支持护理干预 SAP发病早期,尤其在发病72 h内,护理干预重点放在有效循环和呼吸通气方面,严密观察体温、心率、血压、脉搏、呼吸、尿量、神志等,并做好记录。加强血液生化指标的监测,注意患者腹痛时间、性质、部位,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结合患者状态进行综合性分析,进行有效护理。

2.2 有效循环护理干预 SAP早期,大量液体渗出及炎性介质释放,有效循环量严重不足和组织器官损害[2]。干预措施包括快速有效的体液复苏,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意识变化,持续心电监护;严格记录24 h出入量,测定中心静脉压(CVP),病情危重时15 ~30 min监测1次,血压趋于稳定后1 ~2 h监测1次;保留尿管,观察每小时尿量(尿量应≥30 ml/h);根据监测结果调节输液速度及液体成分。

2.3 呼吸通气护理干预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SAP最早出现的并发症。低血容量和ARDS可引起严重的呼吸衰竭,早期给予呼吸支持,使用扩血管药物及肾上腺皮质激素,以解除血管痉挛,防止肺泡损伤变性[3]。采用鼻导管或面罩给氧,流量4~6 L/min,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机械正压通气。动态观察脉搏血氧饱和度,30 min做1次血气分析,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通气方式、通气量和吸氧浓度,病情稳定后改为每天测定1次或2次。维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鼓励患者主动排痰。雾化吸入能保持呼吸道湿润,以利痰液排出。

2.4 肾功能护理干预 腹腔内高压可引起肾血流,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导致少尿或无尿。密切监测每小时尿量、尿比重,观察尿液的颜色、性质及量的变化,及时留取标本化验,严格记录24 h出入量。

2.5 神经系统护理干预 SAP感染的细菌毒素对中枢神经系统细胞直接性损伤,出现神态恍惚、谵妄、躁动不安等神经系统受损症状。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瞳孔及心电图变化,患者出现躁动时加强看护,妥善固定各种管道,适当约束,防止发生意外。

2.6 预防感染护理干预 协助患者有效咳嗽,轻者取坐位、拍背咳痰,重者用中心吸引器吸痰。吸痰动作要轻柔,吸痰管道粗细要适宜,尽量减少刺激,以免损伤鼻粘膜及口腔黏膜,每日做痰培养。保证静脉通路通畅,注意输液量及速度,先输无刺激性的药物,后输刺激性强的药物,保证液体及时、准确、均衡输注。呼吸机及管道专人专用,配备2~3套无菌管道,每天更换1次。每天擦拭全身皮肤2次,口腔护理2次,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褥疮发生,保持口腔清洁、湿润,防止口腔炎及口臭,控制感染源,应用有效抗生素。

2.7 排便护理干预 入院当天给予硫酸镁,中药大承气汤等导泻剂,经胃管给药,肛管灌药,灌注后,以脐为中心,沿腹部顺时针方向环行按摩,并嘱患者做深呼吸,以挤、压刺激肠蠕动。准确记录大便的量、性质及颜色,并做好肛周护理。

2.8 营养支持护理干预 SAP禁食时间长,机体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大量消化液的,使病情更加恶化。因此,营养支持疗法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①TRN的护理:术后给予TRN支持疗法,以高渗葡萄糖、脂肪乳、白蛋白等为主要能量,静脉供治,护理上要求严格无菌操作,及时监测血糖、尿糖情况,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对各并发症的发生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②口服饮食的护理:术后4~5周恢复期经口饮食,从流质、半流质过渡至普食,期间均须高热量、高蛋白、低糖、低脂肪饮食、少吃多餐,食物多样化,不可暴饮暴食,防止再诱发此病。

2.9 心理护理干预 SAP疗程长、治疗费用高,加之躯体所经受的各种不适,以及疾病的反复与波动,给患者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部分患者表现为情绪不稳定,易冲动,很快出现焦虑症状,甚至发展为悲观、消沉。临床医护人员应与患者多接触,与家属一起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适时而恰当的心理护理干预可降低患者的应激程度,调节患者的精神状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

3 讨论

SAP是普外科常见的急腹症:①病情变化快,短时间内病情可急转直下,甚至严重恶化,并发症多,预后凶险。②涉及的脏器多,临床表现各异,常常出现多脏器功能受损的先兆。③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有时较困难。因此,准确及时的病情观察,特别是对腹部体征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早期观察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由于目前对SAP的最佳治疗方案尚在探索阶段,对每一位患者而言,由于病变的发展,均有非手术治疗和/或手术治疗的可能性。因此,对SAP患者的病情观察非常重要。通过系统的监测及高水平、高质量护理观察,有利于对病情作出早期准确判断。同时加强早期治疗、加强对危险并发症的防护和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能使SAP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大大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参 考 文 献

[1]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胰腺疾病学组.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胰腺病学,2004,4:35-38.

篇9

关键词: 肝癌;肝切除术;肝血流阻断;研究进展

基金课题:百色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合同编号:百科计20111606)

肝癌为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在临床有着较高的发病率,且患者在患病后可并发多种并发症,导致患者的病死率较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时间均可造成严重的影响[1-3]。目前对于肝癌已经出现了包括手术治疗、化疗治疗及放疗治疗等多种治疗方案,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在有效的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4-5]。为可有更为有效的提高肝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本研究对近年来在肝切除术治疗中肝血流阻断技术的应用现状进行总结分析。

1 肝癌临床治疗现状

目前在肝癌的临床治疗中,已经出现了包括肝切除术、肝移植术、放射治疗、化疗治疗、干细胞治疗及中医治疗等多种治疗方式,且由联合不同治疗治疗方式所组成的不同治疗方案,在肝癌治疗中均可达到一定的临床治疗效果。而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对于肝癌认识的的深入,对于肝癌的科学治疗方案的认识也随之加深。肝切除术治疗为治疗肝癌的主要手段之一,在肝癌治疗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6-8]。但既往因肝癌早期诊断、手术设备及手术技术的限制,导致肝切除术在临床应用中受到一定的限制。而近年来随着诊断技术的发展,肝癌的早期诊断水平得到显著的提高,同时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手术设备及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肝切除术在肝癌的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范围得到显著的提高,肝切除术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率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9-10]。

2 肝切除术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现状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肝切除术在肝癌治疗中已经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且通过临床观察显示,在应用了肝切除术治疗后,患者的预后及生存时间均可得到显著的改善。目前临床应用于肝癌肝切除治疗的手术方式主要有开腹手术治疗方案及腹腔镜手术治疗方案两种。开腹肝切除术为传统的肝癌切除手术方案,其有着术野清醒,操作较为方便的特点。虽然开腹肝切除术为肝癌治疗中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但因其手术过程中对患者的损伤较大,不仅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同时也以并发多种并发症,故在年龄较大及营养状态较差的患者中应用常可受到一定的限制[11-12]。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为近年来随着腔镜技术发展后所形成的手术治疗方案,其腹腔镜下肝切除术在临床的应用率有着逐年上升的趋势。相对于传统的开腹肝切除术,其有着治疗效果显著、对患者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易于患者术后恢复及患者易于耐受的优点[13-14]。对于身体营养状态较差的老年患者及对开腹手术有着恐惧焦虑心理的患者尤为适用。

3 肝血流阻断技术在肝癌切除术中的应用现状

因目前临床研究显示,肝脏对于缺血及缺氧环境的耐受性较差,故近年来为进一步提高肝癌接受肝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在肝切除术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将肝血流阻断技术应用于其中[15-16]。通过临床观察显示,在联合应用了肝血流阻断及肝切除术治疗后,肝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可得到显著的提高。而目前临床应用的肝血流阻断主要有全肝入肝血流阻断术、半肝血流阻断及保留半肝动脉血流阻断三种,均有着其各自的应用特点。

3.1 全肝入肝血流阻断术

全肝入肝血流阻断术为最为经典的肝血流阻断方法,在肝癌接受肝切除术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在治疗方案中,是通过在术中将门静脉及肝动脉进行阻断,将入肝血流完全阻断,以达到治疗效果[17]。目前在临床应用效果显示,虽然其在一定可达到阻断入肝血流的效果,但是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应注意严格控制血管的阻断时间,以防止过长时间的血流阻断导致肝脏方式缺血性的损伤。因此,也导致此种血流阻断方案在临床应用中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目前在夏锋等在临床应用中显示,全肝入肝血流阻断术虽可在一定程度上达到阻断肝脏血流的效果,但其临床应用效果仍低于半肝血流阻断术[18]。

3.2 半肝血流阻断

半肝血流阻断术为总结全肝入肝血流阻断术在临床应用中的经验后所得的肝血流阻断方法。其在临床应用中,通过将第一及第二肝门的动脉及出肝血流进行阻断,以达到降低肝切除术中的肝出血量的效果[19-20]。但是在半肝血流阻断的临床应用中同样存在其特定的局限性,其在应用过程中,需对第一及第二肝门的血管进行分离,要求术者对于局部解剖及操作均十分熟悉。同时在进行肝血流阻断过程中,术者为可阻断患侧血流,往往将患侧的动脉进行结扎或切断,因此对于局部肝脏可造成不可恢复的损伤[21-22]。故此此种手术方法可造成患者的余肝不足,对患者术后的肝功能可造成严重的影响。

3.3 保留健侧半肝动脉血流阻断

保留健侧半肝动脉血供阻断术,其在临床应用中,将第一肝门进行解剖,并将左右肝动脉进行分离,留置阻断带于左右肝动脉分离处,以在阻断患侧肝脏血供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保留键侧肝脏的供血及供养。临床应用中显示,其在保留了半肝血流阻断术的阻断效果的同时,也有效的降低了阻断治疗对健侧肝脏的损伤。目前郑瑞国等及张志强等在临床应用中发现,相对于半肝血流阻断,保留健侧半肝动脉血供阻断术更可在降低副作用发生率的同时,有效的提高阻断效果[23-24]。

4 问题及展望

目前,在肝癌的临床治疗中,虽然已出现了多种临床治疗方法,但肝切除术仍占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随着目前医疗技术的发展,全肝入肝血流阻断术、半肝血流阻断术及保留健侧半肝动脉血供阻断术等手术技术的广泛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肝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但因肝癌属于恶性肿瘤,本病仍具有着极高的死亡率,故在临床治疗中除接受肝切除术中血流阻断术治疗外,仍需要在术后进一步接受放疗及化疗等治疗,应用由多种治疗方法组成的综合性治疗方案,以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25-26]。

参考文献:

[1] Wan C, Fang Z, Yang Z, et al.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quality of life instrument for patients with liver cancer QOL-LC[J].Am J Clin Oncol, 2010, 33(5): 448-455.

[2] 王恒毅,常洞镭,刘伟鹏.青年人原发性肝癌24例诊疗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36(4):361―365.

[3] Park JW, Koh YH, Kim HB, et al. Phase II study of concurrent 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and sorafenib in patients with unresectabl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 J Clin Oncol. 2011; 29(30): 3960C3967 .

[4] 刘冲,赵浩亮.索拉菲尼对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对CDK5表达水平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7):34―36.

[5] 陈世唏,陈骏,席玮,等.TACE联合分子靶向药索拉菲尼治疗晚期肝癌远期疗效观察[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1,20(12):958―960.}

[6] 吴健,邵子力,梁惠宏,等.经皮水冷式微波固化术与手术再切除治疗复发性肝癌的效果比较[J].广东医学,2014,11(11):1691-1693,1694.

[7] 李绍强,梁力建,彭宝岗,等.前入路右半肝切除术与传统右半肝切除术治疗大肝癌的对比观察[J].中华医学杂志,2010,90(24):1670-1673.

[8] 刘立国,吴健雄,荣维淇,等.中央型肝癌手术切除联合放疗的临床研究[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3,19(5):340-342.

[9] 姚刚,曹峻,谷昊,等.腹腔镜与开腹肝切除术比较治疗肝癌的Meta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3,13(5):588-595.

[10] 陈超波,周铁,仇毓东,等.精准理念指导下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肝癌[J].国际外科学杂志,2014,41(8):516-521,封3.

[11] Park YK,Kim BW,Wang HJ,et a1.Hepatic resection for hepatoeellular carcinoma meeting Milan criteria in Child-Turcotte-Pilgh class a patients with cirrhosis[J].Transplant Proc,2009,(41):1691-1697.

[12] 逄世江,徐静,董志勇,等.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切除治疗肝癌比较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0,10(1):40-46.

[13] 罗凤球,何剪太,彭健,等.腹腔镜与开腹肝癌切除手术疗效的Meta分析[J].重庆医学,2012,41(24):2477-2480.

[14] 王立宏,秦成坤,王诚建,等.我国腹腔镜和常规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细胞肝癌近期及远期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4,17(1):28-33,41.

[15] Lau WY, Lai EC, Lau SH.Methods of vascular contrpl techniaque during liver resection: a comprehensive review[J]. Hepatobiliary Pancreat Dis Int, 2010,9(5): 473-481.

[16] 开矗张启林,史皖庆,等.保留一侧入肝动脉血流阻断在肝肿瘤切除中的应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2,37(9):1069-1071.

[17] YI Bin, QIU Ying-he, LIU Chen, et al. Hepatic blood inflow occlusion with/without hemihepatic artery control versus the Pringle maneuver in resection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 retrospec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J].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 2010, 123(11): 1413-1416.

[18] 夏锋,王曙光,别平,等.Pringle法导致的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肝癌肝切除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09,8(2):103-106.

[19] 戢磊,任利,樊海宁,等.半肝血流阻断与第一肝门阻断用于肝癌切除中的对比分析[J].肝脏,2014,8(8):626-628.

[20] 张彤,赵德芳,赵利军,等.Pringle肝血流阻断和半肝血流阻断在肝癌切除术中的应用比较[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7(17):173-175.

[21] 甘险峰,李明非,杨训,等.半肝血流阻断在肝癌肝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四川医学,2012,33(7):1162-1164.

[22] 卢海明,蒋水明,刘雷,等.半肝血流阻断联合低中心静脉压技术在肝右叶癌切除术中的应用[J].广西医学,2012,34(4):441-443.

[23] 郑瑞国,李海民,万涛,等.选择性保留半肝动脉血供的肝血流阻断法在肝切除术中的应用(附56例报告)[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2,18(5):389-390.

[24] 张志强,卢云锋,陈晓莉,等.保留半肝动脉血供的入肝血流阻断在合并肝硬化肝癌切除术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13,34(9):1426-1427.

篇10

【关键词】急性偏头痛;心理干预;临床疗效;分析

偏头痛作为临床中较为常见的原发性脑功能性疾病,具有常见性、多发性、突然性以及反复性的特征。其在临床中的主要症状包括一侧搏动性的疼痛、眩晕、畏光、恶心呕吐、胸闷、畏声、心悸等。这种疾病的存在不仅影响患者正常的工作与生活,而且严重时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在新时期加强对急性偏头痛患者的心理干预与临床疗效的研究,是当前人们热衷研究的一大课题。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本组所研究的36例急性偏头痛患者是从医院收治的病例中随机选取出来的,其中男性有21例,女性有15例,他们的年龄在18-65岁之间。这些患者经过脑部CT与病理学理论研究,其临床表现是一侧搏动性的疼痛、眩晕、畏光、恶心呕吐、胸闷、畏声、心悸。排除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疾病的患者。

1.2方法利用心理干预的手段对急性偏头痛患者进行治疗与护理,其内容包括以下五点:

一是严密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即在患者入院后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身体情况、文化程度、家庭背景、经济状况、门诊病历等一系列资料进行系统性分析与研究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严密观察患者的头痛程度、头晕状态、持续时间、恶心呕吐、出汗,或者是否伴有偏盲与视幻觉等并发症,将观察结果及时报告给主治医生。同时对于活动不方便的患者需要给予适当地生活护理。

二是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即护理人员要定期定时开窗通风以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新,室温保持在20-25℃左右,湿度保持在50%-60%左右。护理人员需要运用自身丰富的护理经验与心理学知识以及耐心倾听患者内心真实的需求,运用读书报或者听轻缓音乐等方式排解患者的孤独寂寞感。另外设置医患信箱,给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专业性指导的机会。

三是与患者构建良好的沟通关系,即护理人员在接触急性偏头痛患者时需要热情的态度、端庄的举止、和蔼的态度,站在患者的立场上感受患者的心理状态,鼓励患者讲出真实的内心感受与需求。同时通过眼神、语言、表情等方式表达对患者的关心与尊重以有效获得患者的信任与支持,帮助患者消除紧张、焦躁不安、恐惧的负性情绪。另外护理人员要详细地向患者讲解该病的病理特征、治疗流程以及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等,逐步消除患者对治疗的担忧情绪,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自信心。

四是与患者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即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家属进行急性偏头痛疾病相关理论的教育与培训,让患者家属明白家庭对患者情绪的影响。鼓励患者家属在情感上安慰患者,在生活方面给予充分照顾,逐步减轻患者的孤独寂寞感,稳定患者的情绪,配合治疗。

五是放松疗法,即运用合适的亮度与温度以及轻缓的音乐调整患者由于疾病而产生的紧张、焦虑、抑郁情绪,调整神经系统抑制与兴奋之间的平衡性,使得患者自身的自主神经系统活性向着睡眠与放松的方向转变,进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1.3统计学处理本组研究主要采取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一般资料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计数资料采取x2进行检查,P

2结果

利用统计学的理论知识对急性偏头痛患者的心理干预与临床疗效进行有效性分析与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3探讨

急性偏头痛疾病在临床中的病程时间长短不一,具有突然发作与反复发作的特征,不仅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生理痛苦,而且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负担,引发很多负性情绪的出现,比如说抑郁、焦虑、恐惧、人际关系紧张等。在临床治疗中,药物治疗只能暂时性地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对于病痛折磨所产生的大量负性情绪则很难根治。因此,需要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强化心理干预,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心理干预作为系统护理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主要通过心理护理的各项措施给予患者必要的心理支持与安慰,倾听或者排除潜藏在患者内心的需求、负性情绪以及一部分心理问题,有助于减少不良情绪对患者身心健康的损害,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本组所研究的36例急性偏头痛患者经过全方面地心理干预护理,焦虑与抑郁等负性情绪的发生率大幅度降低,患者的心理状态得到有效改善。

参考文献

[1]李文军,岳伟,魏凌云.护理干预对偏头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1(05):213-215.

[2]张蓉.偏头痛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J].右江医学,2010(05):703-705.

[3]李彤,车咏梅,韩玉静.偏头痛的诊断治疗及护理进展[J].护理研究,2008(01):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