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波罗计划范文
时间:2023-04-11 16:54: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阿波罗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被称为《蓝色大理石》和《地出》的两幅照片,由阿波罗计划的宇航员所拍摄,现在已经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具有标志性的照片。随着两张照片不断被使用,40年以来,它们一直影响着我们的心理思维、态度举止以及政治政策。
在《蓝色大理石》的画面上,地球正倒挂着,南极洲大陆张牙舞爪地盘踞在顶部;在南极洲之下是整块非洲大陆,它弓似的指向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中东;欧洲南部的边缘正待在最底面。那些在发展中国家致力于环保运动的非政府组织,常常使用这张照片。一位评论员曾说:“在去往月球的路上,让我们重新发现了地球”。
摄于1968年平安夜的《地出》中,生机勃勃的地球与荒凉灰朦的月球并列在月地平线上,而这更让人重视地球的极度脆弱。美国诗人阿奇博尔德・麦克利什说:“我们现在已知,我们是血脉相连真兄弟……地球上的人们应团结。”
《地出》照片也引起了和平活动家约翰・麦克尼尔的注意,他把它印在国旗上送给了纽约中央公园。第二年夏天,阿波罗11号首次完成登月任务。登月的完成也促使“地球日”的设立,这个年度节日被用来庆祝对地球自然环境的觉醒与感激,至今已有175个国家参与。不久之后,戴维・布劳尔和其他活动者认为,如果地球需要什么的话,那应该就是朋友。于是他们创建了地球之友。
阿波罗9号的宇航员罗杰・史维考特有更深刻的感触,“中东数以百计的人们自相残杀,只为了那些看不见的边界。”他如此描述。“从太空中,你能看到的地球只是一个整体,而且如此美丽,”他回忆起俯瞰地球的时候,“我多么想能每只手都拿一个,对有冲突的地区说,‘从这个角度看,它还重要吗?’”
史维考特的观点最终被作为太空探索者协会(ASE)的创立原则。ASE于1985年创立,至今已有分别来自35个国家的375名宇航员。他们致力于树立环保意识与小行星管理。今天,ASE仍在研究推动器。
阿波罗还带来了另一个礼物:太空竞赛所带来的技术推动对人类历史的改变,比任何一种曾经预言过的方法都要深刻。
随着上世纪60年代人类太空飞行进程的加速,美国大学授予的博士学位,特别是在物理领域,几乎增加了三倍。阿波罗让美国更加有智慧。
NASA(美国宇航局)知道整个月球探测挑战所依靠的,至关重要的其实是导航。于是,他们任命一些卓尔不群的麻省理工学院(MIT)博士来解决问题。为了在任务中协助宇航员控制新阿波罗太空舱里的电传操纵系统,MIT设计出一台小型轻薄的电脑。
在上世纪60年代早期,电脑仍能占满整个房间。如果波士顿的研究人员想要把电脑缩小到足够尺寸,装进飞船里的话,他们就得需要一些新技术的帮助了。最终,他们把目光投向了一种叫集成电路的新发明。飞兆半导体公司是当时少数几家实验这种新型电子元件的公司,为NASA解了燃眉之急。他们完善了这种新型卫星电路的性能,拿下了NASA的一百万份订单。
这样一个资金稳健的新兴企业,加上阿波罗给予的第三件礼物――鼓舞人心――将在之后几十年成为改变社会的强大驱动。1969年,从飞兆出来的两名员工将会创建一个新的公司,他们会称它为英特尔。
七八十年代,全世界的毕业生都目睹了阿波罗计划的工程师们,是如何梦想出一个不可能的目标,然后将其构建出来的。阿波罗将人类的聪明才智发挥到极致,从而使其大放异彩。随后的一代人信奉此理念,并将其付诸实践。他们利用阿波罗计划所驱动的微电子技术联接起了现代世界,并重构了人类社会。
生于加拿大的空间企业家鲍勃・查理兹自称“阿波罗的遗孤”。在1980年代,他发起了名为“太空探索及发展学生组织”的全球运动。杰夫・贝佐斯曾在这个学生团体中担任过一年的主席。贝佐斯最终用他自己的阿波罗方式改变了世界,创造出卓越的电子商务网站亚马逊。
贝佐斯并不是独行者。很多高科技企业家建立了新的网络工具、计算机应用及通讯基础设施,而激励支持他们的同样是阿波罗的鼓舞。
教授马丁・斯威廷创立了享誉世界的小型卫星公司SSTL(萨里卫星技术有限公司),它彻底变革了这个行业。以个人之力发射卫星的想法在当时被认为是“十足的疯狂”,他说:“如果没有阿波罗计划的话,我可能会在一个平庸的行当里浑浑噩噩。”
在斯威廷们的努力下,1970年代的袖珍计算器、1980年代的简易家用电脑和互联网的雏形、1990年代的万维网、以及21世纪的视频流和社交网络,无一不是由阿波罗计划推动出现的新型微电子技术所引领。
篇2
土星5号火箭已经退役了。
土星5号运载火箭,译农神五号,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在阿波罗计划和天空实验室计划两项太空计划中使用的多级可抛式液体燃料火箭。土星5号超重型运载火箭是仅次于苏联能源号运载火箭的推力第二大运载火箭。在1967年至1973年间共发射了13枚“土星5号运载火箭,它们保持着完美的发射记录。共有9枚土星5号运载火箭将载人的阿波罗号宇宙飞船送上月球轨道。土星5号运载火箭的生产线于1970年关闭。土星5号的最后一次发射是在1973年,这次发射将天空实验室空间站送入了近地轨道。
(来源:文章屋网 )
篇3
失踪的月球岩石分布如果以单位重量进行计算,美国宇航局阿波罗登月期间所采集月球岩石的价值将远远超过钻石,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极为珍贵的历史价值。这些月球岩石是人类伟大冒险的见证。然而,前美国宇航局调查员约瑟夫(Joseph Gutheinz)在他任职期间花了很多时间追踪丢失的月球岩石,他甚至将自己伪装成非法买卖文物的人士。
阿波罗计划采集的月球岩石共382公斤,大多数都储存在美国宇航局位于德克萨斯州休斯顿的高安全性仓库中。而在1969年阿波罗11号首次登月任务之后,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将这些月球岩石赠送给135个国家、美国各州。到了1972年,尼克松总统提出另一些登月纪念牌的处置方案,它们由阿波罗17号的机组成员所收集,而美国宇航局考虑到岩石样本已经赠送于各个国家和各州,前后的变动使得已经有许多登月纪念牌被偷或者丢失。
当约瑟夫第一次了解到珍贵的月球岩石可能不在它们应该放置的地方时,他便开始着手调查,从一开始搜寻售卖假月球岩石的投诉到后来伪装成买卖人士进行“潜伏”调查。当时的约瑟夫是美国宇航局督查办公室的调查员。有一次,约瑟夫接到一个卖家的电话,称能以500万美元的价格提供阿波罗17号的登月纪念牌,该纪念牌此前已被赠送给洪都拉斯。最终,美国宇航局调查员将其追回并归还洪都拉斯。
约瑟夫目前教授法律,已将月球岩石失踪之谜的调查纳入课程,他和学生们一共找到了77块失踪的岩石,但仍然有近160块下落不明。除了有人盗窃月球岩石之外,还有人低估了这些“石头”的稀缺性,比如在西佛吉尼亚州一位退休牙医车库中就搁置着货真价实的月球岩石。
最奇特的案例莫过于“登月纪念牌打捞案”,这也是约瑟夫目前正在调查的对象之一。案件的主角为科尔曼安德森(Coleman Anderson),一名渔船的船长。他声称自己打捞到一块登月纪念牌,而这块纪念牌在37年前博物馆火灾后失踪,该故事的情节就如同探索频道的纪录片《渔人的搏斗》。阿拉斯加国家博物馆馆长曾向约瑟夫咨询过如何取回登月纪念牌。而约瑟夫认为:由于这些东西太珍贵了,以至于最终会落到私人收藏品中,这已经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我认为我们将追回更多的失踪月球岩石以及纪念牌,但并不会是百分之百。
2.来自月球上“无畏的树木”
曾经抵达月球表面的树木种子现已分布在许多个国家地球上存在着无数的物种,但是哪一个种类是访问月球最多的呢?答案并不是人类,而可能会是细菌,但也有争论认为是“无畏的树木”。而他们该种在那儿呢?1971年,美国森林科学家们想看看经过太空之旅的种子是否会影响生长。于是他们将想法告知了阿波罗14号的宇航员斯图尔特(Stuart Roosa),他曾经是从事森林消防。最终,他携带了大约500个梧桐、枫香、红木以及道格拉斯冷杉的种子到月球上。
返回后,这些种子几乎都发芽了,成树后作为礼物赠送给其他国家,比如瑞士、巴西和日本等等。但是没有人追踪这些树苗的种植情况。美国宇航局戈达德空间飞行中心的研究人员大卫威廉斯(David Williams)决定跟踪它们的踪迹。最后,他发现了超过88个种植点,有65棵仍然在生长,其中包括美国的22个州以及巴西。
3.失踪的火星极地“探险家”
自从人类向外层空间发射大量的探测器以来,它们大多数已经无法得知其具体的下落,要么在外太空继续流浪,要么已经坠毁在某个星球上。但是现在仍然有一个失踪的探测器还有待发现,也许你自己就能发现到它。
在火星南极附近,美国宇航局的火星极地着陆器就躺在这片毫无生机的陆地上,可能蒙上了一层偏红的尘土,这就是我们目前所知的一切。在1999年初,该着陆器被发射往火星,旨在研究火星气候以及寻找水冰的证据。当它抵达时,科学家等待着安全着陆的信号,但是什么也没有。最后调查结论是探测器的软件出现问题,过早地停止反冲推进器的工作。
篇4
美国自以为豪的航天飞机为什么要退役呢?在制定航天飞机计划时,人们赞扬它是一种集火箭、卫星和飞船技术优点于一身的、最经济实惠的新型航天器;同时也一致认为它是一种“巧夺天工”的航天技术大飞跃。但是,经过27年的飞行实践证明,尽管它在载人航天的发展中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可也不是一种理想的天地往返运输工具,尤其是“挑战者”号和“哥伦比亚号”的爆炸,5架航天飞机只剩下了3架后,人们普遍认为航天飞机在很多方面都没有达到原定的设计要求,特别是没有能大幅度降低载人航天的费用,而且它的致命弱点是技术复杂、机上结构件和设备老旧、安全可靠性很低,使美国人对航天飞机完全丧失了信心。所以,美国航空航天局早就有淘汰航天飞机、发展新一代乘员航天器的想法。
那么,接替航天飞机任务的将是谁呢?谁来完成今后空间站的运送任务和月球、火星的探险任务呢?对于采用什么类型的乘员航天器,美国航空航天局也有一个认识的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1986年“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事故发生后数周,美国总统里根提出了发展空天飞机作为航天飞机的替换品。空天飞机是一种能够以普通飞机的方式起飞,既能在30千米~100千米高的大气层中飞行,执行航空任务,也能直接进入低地球轨道,完成航天任务的飞行器。由于空天飞机的技术难度大,所需投资多,研制周期长,美国航空航天局没有成功的把握,因此于1994年取消了这项计划。第二阶段是起始于1996年6月,美国航空航天局提出了发展x-33航天器的计划。这种航天器与航天飞机很相似,只是它靠自身发动机和内置燃料,无需外挂燃料箱就能进入轨道,其优点是不仅能节省大量人力物力,同时还能节省约90%的发射费用和缩短两次任务之间的准备时间。但此计划也因技术困难和经费超支,在经过5年的研究、耗资12.6亿美元后,于2001年中止了此计划。第三个阶段是在“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发生事故后,美国航空航天局又宣布了发展轨道载人航天器的计划,这个轨道航天器比现在的航天飞机小巧,仅能乘坐4名航天员,优点是其准备升空的时间较短。主要执行两项任务:一是运送航天员到国际空间站,=是充当备用救生船,以便空间站发生紧急情况时航天员逃生使用。2003年,当轨道载人航天器正在紧张研制之际,对于新一代载人航天器是采用太空舱式结构还是采用带机翼的飞机式结构发生了争论。经过对两种结构的比较,人们普遍认为俄罗斯的“联盟”号飞船是目前世界上最安全的飞船,飞行36年仅发生过两起重大事故,因此很多人转向建造太空舱式载人航天器的一面,最终的结果是决定采用飞船式的结构。为了重返月球,一些人提出采用类似于阿波罗飞船的结构,其优点是阿波罗飞船结构不仅简单和安全,生产和使用的成本都比较低。而且,阿波罗飞船经过登月的实践考验,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技术,采用这种技术可以大大缩短开发研制的周期和经费。最后,在2006年8月31日,美国航空航天局正式宣布选用洛克希德一马丁公司提出的新一代载人航天器“奥赖恩”,这个圆锥状的飞行器将承担美国航天员未来重返月球乃至登陆火星的飞行任务,此举标志着美国新一阶段载人航天计划正式启动。
新一代载人航天器“奥赖恩”是一个混血儿,它采用了“水星”飞船的火箭发射和返回方式、“阿波罗”号飞船的外形、航天飞机可重复使用的技术。它在继承了其前辈优点的情况下,融入了计算机、电子、生命支持、推进系统及热防护系统等领域诸多的最新技术,在性能、可靠性和轨道工作能力等方面明显技高一筹。与它的前辈比,它有以下几个突出的优点:
1 更可靠、安全
与现在的航天飞机相比,“奥赖恩”的安全性能大大提高。首先,在发射时,“奥赖恩”是将乘员舱安置在航天器的顶部,远离了容易出现问题的推力引擎和燃料箱,这样航天员就不用担心发射过程中泡沫绝缘体或是其他脱落碎片撞击航天器而引起航天器的爆炸了。第二,在这种新型的航天器里有一个“发射中断系统”,如果航天器在发射过程中发生爆炸或者故障,地面指挥中心的一套计算机系统将能够自动发射一枚火箭撞击航天器,使乘载着航天员的太空舱弹离航天器。接着,这个太空舱会垂直降落,一段时间后舱上的降落伞将自动打开,使太空舱溅落在海面上或者降落在陆地上,从而大大增强航天员生存的机会。第三,它的外形为圆锥状,这种形状被认为是航天器重返地球大气层时最为安全可靠的外形设计。美国航空航天局认为,采用这些措施后,“奥赖恩”的安全系数将是现在航天飞机的10倍。航天飞机的失败几率是1:200,而“奥赖恩”是1:2000。
2、性能更强
“奥赖恩”的外表看上去与当年登月的“阿波罗”号飞船很相似,故有人说它是2.0版的“阿波罗”飞船。但是,它们之间是有很大差别的,“奥赖恩”只是选择性地吸取了阿波罗计划中可取的部分,而在很多方面进行了技术改进,表现在:1)“奥赖恩”号有5米宽,重量达到25吨,最多可容纳6名航天员,而“阿波罗”飞船则远比它小,一次只能搭乘3名航天员;2)“奥赖恩”配备了太阳能电池板,这将大大减少飞行器对燃料电池和普通电池的需求;3)“奥赖恩”使用了降落伞和气囊相结合的降落设计,使载人舱在落地后还可重复使用,另外也节省了在海上降落的昂贵搜救成本,“阿波罗”飞船只能溅落在海上;4)“奥赖恩”由高科技合成材料制成,重量降低,运载量更大,生存和生活环境更优越;5)“奥赖恩”携带的燃料比“阿波罗”多,这样航天员可以到月球表面的任何地方,而“阿波罗”仅携带了可在月球赤道着陆的燃料;6)“奥赖恩”上的计算机功能强劲,其内装的自动驾驶仪可保障飞行器自动绕月运行,所有4名航天员均能降落到月球表面;7)“阿波罗”飞船只能使用一次,但“奥赖恩”按照设计方案可重复使用10次,这样大大降低了每次发射的成本。
3、可承担多种探险任务
篇5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 知识产权 立法
1.谷哥版权事件和我国数字图书馆版权纠纷引发的问题
2004年,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谷哥公司提出了号称阿波罗的数字图书馆计划,该图书馆被建成以后,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图书馆,读者可以在该图书馆内免费搜索到里面所有的书籍,对自己感兴趣的图书,可以付费下载或购买。该计划提出以后,谷哥公司开始大量扫描图书,在随后的几年里,谷哥将近收录了全球近千万种图书。可是谷哥的收录行为遭到了众多出版商和著作权人的反对,不得不走上了诉讼的道路。2005年9月,美国作家协会和五家出版商发起集团诉讼将谷哥公司告上法庭。在诉讼中,原告称谷哥公司在扫描书籍和图书数字化过程中存在大规模的侵犯版权行为,为此,他们要求谷哥公司为每一次侵权行为支付赔偿,并请求法院禁止该公司未支付费用就自行复制受版权保护的图书内容。阿波罗图书馆计划—打造全球最大的图书馆计划也不得不搁浅,等待法庭的裁决。目前,在我国目前的数字图书馆建设中,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从2002年北京大学教授陈兴良起诉中国数字图书馆有限责任公司,到500多名博士、硕士状告北京某股份有限公司。国内众多的数字图书馆遭遇到过版权诉讼。我国数字图书馆虽然没有因为版权纠纷而绊住发展的步伐,但发展中潜在的风险时刻存在。那就是如果大规模的侵权诉讼一旦被提起,那么数字图书馆又该如何面对,我国的数字图书馆需要健康发展,面对图书馆发展过程中潜在的危险和现实的困境,数字图书馆人和社会的法律界人士对这方面问题做出相关的探索是对应有之义。
2数字图书馆目前存在问题的分析
谷歌的阿波罗计划的搁浅,其最主要的原因的莫过于其国内民众对谷歌侵权行为的强烈反对,民众的维权意识高,版权保护制度的完善。而我国数字图书馆在发展过程中侵权行为虽然具有相当的普遍性,但仍然能取得长足的发展,主要是由现行的法律规定和现实社会中大多数公众的法律意识状况决定的。①被数字图书馆收录的作品著作权人的信息匾乏。如果数字图书馆的运营商一个个地与著作权人取得联系并获得著作权人的授权是极为困难的事情,其可操作性极低。②我国大多数公民对著作权的保护意识还比较淡薄。其实在国内,遭遇版权侵权的绝不仅仅是这些提起诉讼的原告,还有更多的被侵权的人都处于一种不自知的被侵权状态中。也许这种侵权对他们来说,作品未经允许而被收录,即使是侵权,但由于对自己没有造成任何的不辆影响而不加理睬;或者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被侵权,而听之任之。甚至有的被侵权人觉得自己的作品被收录、被传播而自喜。③著作权人的维权成本高,维权需求不强烈。著作权人本身对自己的作品是否侵权信息的获得途径并不是很充足的,可能还需要相当的成本。被侵权人对侵权行为的法律救济也同样需要相当的成本。由于著作权的特殊性,在作品被侵权时,著作权人的损失是隐形的,还不能为大多数人所认识,在维权需要高成本的情况下,维权似乎也没有必要。
3立法上的建议
3.1在立法的内容上,细化著作权授权途径实践中,有数字图书馆对避免侵权的方法和途径已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比如,通过和出版社合作,取得著作权的授权。这种授权模式主要是通过出版社的明示公告,取得著作权人对数字图书馆的授权。这样的授权模式对数字图书馆未来侵权行为的完全避免是可行的,可是这对以前的侵权行为无法解决。随着人们的维权意识不断觉醒,数字图书馆必须对这种趋势提早应对。其中应对之一的方式就是和著作权集中管理组织进行合作,即由著作权集中管理组织在取得众多的著作权权人的授权后,代表作者向数字图书馆集中授权。国家版权局在《关于制作数字化制品的著作权规定》中明确规定“除著作权法另有规定外,利用受著作权保护的他人作品制作数字化制品,应事先取得著作权人的许可;可以直接向被利用作品的著作权人取得许可,也可以通过著作权人集体管理组织取得许可”。这种规定也认可了这种著作权管理的组织和方式,数字图书馆与著作权集中管理组织的合作也是可行的。可是著作权集中管理组织的权利、义务,著作权人、数字图书馆和著作权管理组织三方合作涉及的法律上一的权利义务缺乏明确的规定,导致在实践中仍然有许多问题尚待解决。
3.2在立法的理念上,强化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尊重国际社会对知识产
篇6
车用计算机的功能快速上升
最近5年以来,汽车产业内超过90%的创新都与电子系统相关,再加上GPS导航功能、卫星收音机、各式影音娱乐功能以及行动上网的日渐普及,新一代汽车内的电子零件数目更以等比级数快速成长(一辆Volkswagen新车内的电子零件成本已超过传统零件的成本)。不过与多数读者所熟知的传统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储存于计算机的硬盘中)不同,车用计算机采用的是嵌入式系统(Embedded System),这是一种“完全嵌入受控器件内部,为特定应用而设计的专用计算机系统”,程序设计人员能够对它进行最佳化,减小尺寸并降低成本。
第一个被公认的现代嵌入式系统是麻省理工学院仪器研究室研发的阿波罗宇宙飞船导航计算机,阿波罗导航计算机被认为是整个阿波罗计划风险最大的部分,在登陆月球任务圆满达成后,计算机工程师们认可了嵌入式系统的可靠性与功能。经过了将近50年的发展后,目前嵌入式系统应用领域广泛并深入日常生活,包括我们本篇讨论的重点:汽车用计算机。
过去嵌入式操作系统市场的龙头老大无可争议的属于微软,以Windows CE为代表的微软嵌入式操作系统领先于竞争对手已早早投入市场,BMW赫赫有名的“iDrive系统”就是穿着BMW外衣的微软系统。
Genivi Alliance
开放联盟未来潜力雄厚
然而微软在汽车计算机操作系统的霸主地位却从2009年开始发生变化:该年3月由BMW、Delphi、GM、Intel、Magneti-Marelli、PSA Peugeot Citroen、Visteon与Wind River Systems在内的8个成员共同创立了Genivi Alliance联盟。这个联盟的宗旨是致力于推广“开放平台”(Open-Source)信息娱乐软件,进而推动整个汽车产业链上中下游业者的高效率整合。
自从Genivi Alliance联盟诞生后,联盟成员数目在12个月内成长至50个,中国上海汽车工业集团也宣布加入Genivi Alliance,成为该联盟第7个和第8个汽车制造商成员。Genivi Alliance致力推动以Linux系统为基础的开源软件作为微软Windows Automotive系统最大的潜在竞争对手。以Linux为基础的开放平台对整个汽车产业上下游业者的吸引力不外乎下列几个:系统开放性、丰富(并且不断成长)的第三方应用软件数目、以及操作系统免授权金(若使用微软的产品,每辆车需支付15美元左右的授权金,对于每年生产超过300万辆以上的国际汽车集团而言,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抢在国际汽车巨头之前,隶属于中国上海汽车集团的自主品牌荣威已经率先尝试以Linux为基础的开放平台作为车载电子系统,不过他们并不是Genivi Alliance联盟的研发成果(目前尚未成熟),而是使用已经在智能型手机上十分稳定的Android系统。2010年4月问世的小型车款“荣威350”就是全球首款搭载Android系统的汽车产品,该车内部的汽车计算机拥有3G行动上网、在线导航、实时路况以及云端运算等多种功能。
微软推出新系统巩固领导地位
看到潜在竞争对手的突飞猛进,微软也在近期推出了最新一代的汽车计算机操作系统!趁着2011年美国CES消费电子展的机会,微软发表了最新的Windows Embedded Automotive 7系统,并强调这比目前使用在Ford车厂于2007年推出的“Sync娱乐信息系统”要先进三个版本。Windows Embedded Automotive 7系统强化了语音辨识功能,还能让车主透过语音辨识发送短信。
上一代Windows Automotive系统成为Ford车厂的Sync系统、Kia车厂的Uvo语音控制系统以及Fiat车厂的Blue&Me系统的核心,目前Nissan Leaf电动轿车的触控式屏幕“信息中心”背后也使用了Windows Automotive系统。本届CES消费电子展Toyota车厂也推出了一款智能手机与汽车的同步系统Entune。这款软件与先前Ford车厂发表的Sync Destinations应用程序相同,驾驶人可以透过智能手机来获得爱车的信息,并向车内的多媒体系统发送指令。未来Entune程序还可以连接Microsoft Bing、iheartradio、Pandora、和OpenTable等网站及其他搜素引擎来取得实时股票行情和体育信息等。
篇7
内容提要
19世纪是第一个科学的世纪,20世纪是第二个科学的世纪。科学的社会化和社会的科学化是科学的世纪里两个基本的标志。本文主要阐述20世纪是如何完成科学的社会化和社会的科学化的。
一、世界图景的重建
二、超级能量的开发
20世纪不但在理论科学方面出现了革命性的成果,而且在技术方面更是取得了人类有史以来最令人震惊的成就。只有在讲技术时,我们才真正地领悟到,科学与社会之间一些复杂的关联。
我们先来讲一讲核能量的开发。核能量的开发非常典型地表达了科学的社会功能、科学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关系。核能的开发直接根源于核物理学的发展,没有核物理学就绝无可能有核能量的开发。而核物理学、粒子物理学、高能物理学,都奠定在20世纪初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革命之上。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核能的释放是20世纪前期物理学大发展的一个必然的产物。核物理学发展早期的人并没有意识到,核能量真的可以开发。当时的一些新闻记者问爱因斯坦,E=MC2这个公式意味着质量的微小损失就可以带来大量的能量,你觉得它将来能不能造福于人类。爱因斯坦说这根本不可能,完全只是理论上的可能性。爱因斯坦这样的伟人都没有意识到,其实核能的开发已经近在眼前。早期的一些量子力学家像尼尔斯・玻尔这些人,也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英国的卢瑟福也都认为核能的开发是不可能的。
但是事情进展很快,到了20世纪30年代初期的时候,核裂变以及通过高能粒子轰击造成链式反应的机会就有了。链式反应就是指用一个高能粒子撞击一个核,撞的过程中损失一定的质量带来巨大的能量,撞击的结果是出现了更多的适合做轰击炮弹的粒子去轰别的核,这样一来就像滚雪球一样,轰击过程越闹越大。这个链式反应一旦成立,核能的释放和开发就成为可能。大家知道,20世纪30年代初正好是二次世界大战的前夜,那时候希特勒刚刚上台不久,叫嚷要振兴德意志民族,排斥犹太人,叫嚣着要报仇雪恨,因为他们第一次世界大战打输了。当时的人们很担心,因为当时德国的物理学非常发达,可以说是世界第一物理学强国,所以欧洲其它国家的物理学家就很担心,实验室里核能的释放最终可能会变成核武器,而德国人优先拥有这个武器对人类来说不是个好事。所以当时就有科学家很着急,希望物理学家是不是能够放慢研究的速度。放慢一点科学研究的步子,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科学家主动站出来说的。过去认为科学总是好的,科学总是在造福于人类的,科学家总是在做好事,我们要把它做得越快越好。可是核能的释放一开始就遭遇了这么一个难题,当时就怕被坏人所利用,所以反而希望不要搞或者搞慢一点。但是这个设想没有得到认可,因为近代科学的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学术自由、出版自由、研究自由。研究没有,不能够轻易破坏这个自由研究的原则,所以核物理学还在飞速地发展,特别是那些德国物理学家都很厉害。转眼间就到了20世纪30年代中期了,纳粹排犹更加厉害,很多有犹太血统的或者背景的物理学家都跑了,大部分跑到美国去了。爱因斯坦也跑到美国去了。美国人在战后之所以成为世界强国,很大程度上是发了战争大财,特别是发了人才财,希特勒把一些优秀的科学家都挤到美国去了,所以美国战后立即成为世界的科学强国。当时一些科学家到了美国之后,继续担心德国人会抢先把这个核武器造出来,就希望美国人也抓紧造。美国人如果抓紧先造出来的话,就可以遏制德国人。但是核武器是个新玩意儿,谁都搞不清是个什么东西。美国当时的罗斯福总统也搞不清楚。那时候马上要打仗,国家的事情很多,所以那位希望美国人尽快研制原子弹的匈牙利籍犹太物理学家希拉德就到处找人签名。他先找爱因斯坦,爱因斯坦那时候已经到了美国,他的名气很大,而且他也很爽快地签了。有人说爱因斯坦是原子弹之父,其实算不上,他那个质能转化公式离造核武器还远着呢,至于他在信上签了名,其实那封信并没有引起美国总统的注意。那个时候爱因斯坦整天给人签名,因为一大批犹太人跑到美国去,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地方住,他们听说犹太人中最伟大的是爱因斯坦,所以他们都去找爱因斯坦签名写信,帮助改善生活条件。爱因斯坦是所有人找他签名他都签,所以他那封写给美国总统的建议制造原子弹的信并没有真正地起到什么效果。
后来真正起到效果的是美国的总统科学顾问去跟罗斯福讲了一个故事,他说当年有一个美国的发明家叫富尔敦,就是汽船的发明者。他当时到法国去发展,想找拿破仑拿一笔钱去开发他那个新型的用蒸汽机驱动的轮船,拿破仑觉得用机器来驱动船不太可能,作为一个军事老手,他知道军舰是跟天气有关的,可富尔敦跟他说你要是买了我这个船,将来这个军舰风雨无阻,想到哪去就到哪去,想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拿破仑不信,没有资助他。这位总统顾问就跟罗斯福讲了这个故事,说你看看由于军事家、政治家缺乏远见、缺乏想象力,结果就没有把蒸汽机用在军舰在,你设想一下如果当年拿破仑用了富尔敦这个军舰的话,那英国很可能就没了,现在的世界格局就完全不一样了。这个故事打动了罗斯福总统,罗斯福当即就说立即上马这个事。这就是大家知道的著名的曼哈顿工程。
曼哈顿工程大体分成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物理学家去搞反应堆,即可控的链式反应。你得让它反应起来,还要可以控制,别最后不可控制把整个地球都炸了就不行了,必须把它控制住,让它反应它就反应,让它不反应它就不反应。这个事情是在芝加哥大学由一位来自意大利的物理学家叫做费米的来主持。第二个工作就是要提纯大量的铀,铀就是用来做核武器的原料。天然的铀矿不纯,需要把它提纯。做个炸弹不能搞得像个楼那么大不行,要做小一点,做小一点就必须有很纯的铀。据说为了铀的提纯,当时花了美国当时全国电力的三分之一。为了造一个核武器,把美国一个国家的用电量三分之一都耗掉了,可以想像造这个核武器是一个大规模的协作行为。没有政府的投资,没有政府下那么大决心,是不可能做出来的。第三个部分就是组装炸弹。当时一下子造了三颗炸弹出来,第一颗炸弹先在戈壁上试爆了一下,结果威力无比,当时的核物理学家都吓得浑身发抖,腿都软了,没想到能量这么大。
这个核武器造出来的时候,时已经到了1945年初,这时的德国已经不行了。盟军的特工到了德国境内去侦查他们的核武器的研制点,发现德国人根本搞不出来。这个消息传回美国之后,美国科学家就慌了,说过去我们造核武器是怕德国人抢了先,我们要遏制它。现在知道了德国人根本造不出来,我们还造不造那个核武器呢?物理学家多数说不造了,可是国家不同意,现在由不得你了,我们美国已经花了这么多钱、花了这么多人力物力,全国那么多电力都被你耗掉了,现在不造也得造了。科学一旦引入政治和军事领域,科学家的发言权变得很有限了。结果还是造出来了。造出来以后又争论,究竟要不要扔这个东西。当时的科学家都说我们是不是不要扔了,能不能组织全世界的人来看一下,威慑一下就行了,看看能量有多大。美国说不行,试爆了一个之后威力确实很大。当时德国已经垮掉了,德国是大概五月份就投降了,但日本还很厉害,还在顽强地抵抗。在太平洋的诸岛上美日之间是一个一个地角逐。虽然当时的科学家们反对对日使用核武器,但军方说我们的美国青年每天都在对日前线上牺牲,早一点投核武器对我们是有好处的,可以早一点结束战争。结果美国就了一个最后通牒,通牒说得也比较含糊,说你再不投降我就给你毁灭性打击,没有说毁灭性打击是什么意思。日本人当时当然不听它这一套。美国就在1945年8月6号在广岛投了第一颗原子弹。投了之后日本国内也有核物理学家,就派人到广岛去勘察究竟是不是核武器。他一去就知道是核武器,当时就吓坏了,但消息尚未及时地返回来。日本军方还是很强硬的不肯投降。结果三天之后又在长崎投了一颗。这颗投下去之后,日本天皇立马就接受了无条件投降。
核武器的研制到运用的过程中可以看到科学技术和社会中包含着多种各种因素,犬牙交错在一起。核武器出现了以后,立即变成了一种超级能量,并且最终转化为一种政治权力。所以战后各国竞相研制核武器。所谓核军备竞赛,就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为争夺世界霸主搞的。谁掌握的核能量越多,他就越厉害。我们中国也是要研制核武器,两弹一星里面有一弹就是核弹,包括原子弹和氢弹。过去那个时候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正好是五个有核国家。你没有核武器根本就没有发言权。有了核武器之后,我们才真正成为一个大国,才真正成为一个在安理会有发言权的国家。许多海外华侨听说我们核武器研制成功,那是非常激动的。知识就是力量,科学就是力量,这一点在20世纪表现得最充分。核能量的开发充分表达了科学成为一种超级能量的这个过程。
讲完核武器,我们再讲讲航空航天计划。重要的科技进展都和战争有关系,这一点是耐人寻味的。航天计划也是和二战之后的冷战有关系。二战之后没有出现第三次世界大战,但有冷战。只有局部的热战,越南战争、朝鲜战争等都是局部的热战。冷战就是互相背对背,也不喊打,但是都互相较劲。冷战里面最重要的一个工程就是――阿波罗计划。阿波罗计划就是登月计划,是一项重大的航天计划。美国在二战之后有了核武器,又有了高速飞机,挺扬扬得意的,开始时对这个火箭不是十分关心。航天需要火箭,因为普通的飞机是在空气里运动。空气有两个用途,第一个是提供浮力,飞机靠两个大翅膀可以浮在空中;第二个空气可以作为助燃剂燃烧。但是进入太空就没有空气了,靠飞机是不行的,需要火箭。火箭技术最厉害的本来也是德国,德国人冯・布劳恩是一个火箭奇才,20来岁就成为德国火箭总监。冯・布劳恩在二战时期其实为德国也立了功,当时德国V2火箭打英国,把英国人打得没有办法。那个火箭太厉害了,射程又远,大炮通常的射程也就几十公里,火箭几百公里就打过去了,没法防。所以当时V2火箭给德军的垂死挣扎打了一针强心剂。当然德国最终是失败了。德国失败以后,苏联人想起找火箭,结果把火箭工厂包围了,但冯,布劳恩跑掉了。苏联人就把那些东西都给缴获了运回苏联。美国这边更厉害,他把人给抓住了。美国把人抓住以后也是运回美国。德国人有一个特点,他就是职业化程度很高,给谁干都是干。所以冯,布劳恩到了美国之后,很快就效忠美国帮美国干。开始美国人不重视那个火箭技术,又让苏联占了先。我们知道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次载人上天都是苏联人占先的。美国人后来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所以也紧追不舍,开始是苏联一直占先。但是美国毕竟实力雄厚,财力、物力、人力都很雄厚。在苏联人把加加林送上太空又把他安全运回来之后,美国国内一片哗然,纳税人纷纷谴责政府。当然那时候把人送上天又送回来比较简单,加加林回来的时候是所有的东西都不要了,飞船火箭全部扔掉,他自己是坐降落伞回来的。但是即使这样的话他的壮举也证明了苏联的太空技术是最厉害的。所以当时的美国总统肯尼迪就发狠,加加林回来之后一个多月后,他马上宣布美国要在十年之内把一个美国人送上月球,而且让他安全回来,借此平息一下民间的愤怒,于是就上马了著名的阿波罗计划。
阿波罗计划分几步走。最终是没花10年,从1961年到1969年,8年时间它就实现这个计划了,宇航员柯林斯、阿姆斯特朗还有阿尔德林三个人完成了人类首次的登月任务。柯林斯驾着飞船在天上等着,奥尔德林和阿姆斯特朗两人就下去了,阿姆斯特朗第一个踏上了月球的土地。他后来说了一句名言:这一步对一个人来说是一小步,对人类是一次飞跃。这次登月之后,美国又有好几次登月活动。苏联为什么后来始终没有上去,是它的火箭技术始终不太过关,经费消耗太大也是一个原因。我们看到了,阿波罗计划一方面是高科技,另一方面是高耗费,没有国家的支持和介入,这么庞大的工程根本就搞不下去。最近有人怀疑美国人登月是假的。我看这个怀疑是值得怀疑的。你想骗一个人是容易的,骗一群人是难的;你想在短期内骗一群人是容易的,在长期内骗一群人是很难的,所以我想,说它是假的证据应该是不足的。
大家可以注意到,这两次超级能力的开发有几个共同的特点。第一个它是与科学理论上的高度发展直接相关的,核物理学尤其典型。第二个它是与政府和国家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没有国家的力量的介入是根本不可能的。国家为什么会卷入这个事情,也是与这个超级能量本身就代表着这个国家的实力。所以今天的科学技术已经不单纯是一个科学家个人的事情,而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事情。每一个公民都有权力、都有义务来参加这个科技决策,参加关于科技发展战略的一些讨论和思考。这是我们就这个问题所获得的一个结论。
三、生活世界的重塑
我们最后来讲一讲目前还在方兴未艾的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刚才说过了,来源于DNA双螺旋模型的建立,它本身也代表了物理学思维向生命科学的一种扩张。目前所采用的生物技术基本上都在使用物理学的方法,用的是还原论的方法,用的是拼和拆的方法。生命虽说是一个整体,但今天的生命科学仍然想尝试一下机械的方法,对它进行拼装。现在的基因重组、基因移植、基因复制,统统都是按照机械论的方案来进行的,很有效而且很有用。但是另一方面,生命技术的出现也遭遇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会挑战我们日常的一些价值观。我们可以举几个例子来说明。像勇敢、顽强、勤奋都是很好的道德价值,可是现在突然有生命技术告诉你,说那个玩意儿可能和你是否努力没关系,可能是你基因造成的,这样一来,就瓦解了我们这些伦理价值。过去我们崇拜一个人特别勇敢,后来发现没什么可崇拜的,就是基因好。如果我能够把自己的基因改一改,我也能变得勇敢。包括基因技术在内的所谓生命扩展术,肯定会挑战一大堆我们通常所说的伦理上的东西。过去赞扬人的后天努力具有可贵的道德价值,比如说一个人笨鸟先飞,虽然笨但是很勤奋,一样可以取得很好的成就。在生命扩展技术看来,改一改笨基因就可以实现这个目标。所以一个尖锐的问题摆在人类的面前:是不是我们仅仅通过基因修补术,广义地说,一切高技术,就能解决人类的所有问题。过去人类引以自豪的各种各样道德高尚的东西还有没有用?会不会有一天,你的孩子回家哭着跟你说,我的同学基因都2.3版本了,我才1.5,赶紧花钱给我刷新吧,再不刷新,我的学习成绩不好别怪我。当然现在我们讲这个故事仍然是未雨绸缪,但它的可能性已经很清楚了。因此,我们要在发展基因技术过程中及时地调整、及时地为这些难题的到来做准备。
篇8
看到航天员在太空中以悬浮的姿态飘飘然地行走,也许很多人由此对太空着迷。的确,在失重环境下,我们可以轻易做出许多在地面上不易甚至不能做到的事情,但失重带来的可不全是美妙的事情。
例如排尿,在地面上尿液自然而然地落向下方,很容易地流入指定的容器内。而在太空中,尿液可能洒向四面八方哦,这可不是浪漫的太空生活所需要的!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一种具有超强吸收液体能力的材料诞生了,它就是尿不湿!虽然随着太空科技的进步,航天飞机和国际空间站上都拥有了太空厕所,但这项技术至今还在太空中使用。不过,这种材料目前最大的用处想必你也知道了。你小时候用过多少条尿不湿呢?
陶瓷刹车片
汽车刹车时,高速旋转的车轮与刹车片摩擦生热,产生高温。这会导致刹车片工作效率降低、寿命缩短,也会使汽车保养成本增高。于是,汽车工程师把眼光投向了一项太空科技――碳化硅绝热材料。
航天飞机(飞船)返回地球时,其速度快如流星。随着下降时越来越快的速度,以及与越来越稠密的空气相摩擦,航天飞机(飞船)表面的局部温度可以达到1600℃以上,这一温度足以熔化钢铁。为保护航天飞机(飞船)免遭伤害,科学家为其覆上了一层以碳化硅制成的陶瓷防热盾。碳化硅耐磨损,不生锈,且轻于钢材。用这种技术制成的陶瓷刹车片有很多优点:重量轻,不到一般铸铁刹车片重量的一半;刹车效率高、耐热;寿命长,正常情况下使用不用更换。
碳纤维
往太空运送物品,其成本是非常昂贵的,基本上是1克物品等于1克黄金的代价。高昂的代价促使科学家一直致力于减轻每一件送往太空物品的质量,由此促进了一系列材料和技术的革新,碳纤维便是其中最璀璨的一颗明珠。碳纤维的比重不到钢的1/4,强度却是钢的7~9倍。它的耐蚀性也出类拔萃,在有机溶剂、酸、碱中不溶不胀。这种材料诞生于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的实验室中,最初用来制造火箭的结构框架、储液罐外壳和整流罩等。而今天,碳纤维已在很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如网球拍、汽车减震器、自行车架、小提琴和大提琴的琴弓等。最新研制的远程运输机“波音787”的结构材料中,近一半是碳纤维。这一革命性的机型非常轻,消耗的燃料更少,从而降低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燃料电池
航天器上很多设备需要电才能工作。在太阳电池技术还没有取得突破的时候,航天工程师们采用了一种非常大胆的解决方法:使用燃料电池。之所以称之为“大胆”,因为那时这项技术还很不成熟,容易发生氢气泄漏而产生爆炸。
其实早在19世纪,燃料电池就出现了。但相关的研究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有了实质性的进展:英国剑桥大学的培根用低温高压的氢氧制成了具有实用水平的燃料电池。20世纪60年代,这种电池成功地应用于“阿波罗”登月飞船。燃料电池的质量只有蓄电池的1/5,这是航天工程师决定使用该电池的最大理由。此外,燃料电池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优点:它的副产品是水,可供航天员饮用。
篇9
火星探索为何重新成为航天热点
别义勋
①火星,在科学上素有“袖珍地球”之称。现代天文观测研究表明,火星的直径约为地球的一半,其表面积大约相当于地球的陆地面积。十分奇妙的是火星上也有四季,其南半球的春夏比北半球短,温度比北半球要热得多,火星质量仅为地球的11%。近几十年来,人类对火星进行了数十次艰难的探索,但大都以失败告终,因此一些航天科学家又称火星是“航天器坟场”或“死亡星球”。
②新年刚过,随着孪生兄弟“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车分别在火星异地成功登陆,人们对火星的关注大幅“升温”。许多人在心底发问:人类为何“登陆火星”?为什么要去“异星”找水?人类是怎样实现星际通信交流的?外星真的会有另类生命存在吗?
③水是生命之源。一直以来,科学家们相信火星上有水,曾根据探测器发回的大量数据作出“火星上曾有过洪水、大湖甚至海洋”等推测。在地球上通过天文望远镜观察,火星两极始终为白色物质所覆盖,称为火星极冠,这使人联想到了地球上南北极的积雪和冰山。寻找生命存在的证据,加深对生命起源和进化的理解,是火星探测的主要目的之一。
④寻找水和生命,是当前人类火星探测的首要目标。因为,火星上是否有水直接关系到能否发现生命形式存在。科学家认为,如果新的发现真的得到证实,将为人类寻找和开辟“星际新大陆”提供可能。因为火星上一旦有水,制氧问题就会随之解决,人类未来便可以就地取材,从火星水中提取氢和氧作航天推进剂和解决宇航员生活之需。
⑤人类首次在火星表面发现了“水”的消息,无疑已成为新年里最为引人注目的科学新闻之一。欧洲宇航局日前发表公告称,正在环火星轨道上运行的欧洲“火星快车”探测器发现了火星南极存在冰冻水。据称,这是人类首次直接在火星表面发现“水”。
⑥当今世界,新一轮火星探测热潮已悄然兴起。1月14日,美国总统布什在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总部宣布了一项新的太空计划:争取最早在2015年,最晚不超过2020年让美国宇航员重返月球,并在月球上建立永久性基地,以月球为中继站,为下一步将人类送上火星甚至更远的星球作准备。这一被视为可以和“阿波罗计划”相提并论的重大计划一出台,立刻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⑦前不久,国外媒体探访并披露了俄罗斯正在实施的“火星人登陆计划”,称俄将在2015年前派人登陆火星。而欧洲宇航局放眼于30年后人类作客火星的构想,则适时抛出了自己的“极光计划”。据报道,近些年法国太空局、英国宇航局等都在加紧为登陆火星作准备。美国NASA、欧洲宇航局、法国太空局和两个南极研究小组拟联手合作,准备在人迹罕至的南极洲进行一项模拟“火星人生活实验”。
1.火星被称为“航天器坟场”或“死亡星球”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第⑤段画线句子,在火星表面发现“水”为什么会“最为引人注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⑥段画线句子中的几个时间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仔细研读最后一段,从这一段的描述中,写出你的探究结果。(至少写出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完这篇文章,发挥你的想象,用你自己的语言描述100年之后的火星上会有哪些景象。
篇10
1957年,苏联研制的世界第一颗绕地球运行的人造卫星成功进入轨道;12年后,巨大的“土星5号”火箭载着“阿波罗11号”飞船从美国卡纳维拉尔角肯尼迪航天中心点火升空,开始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太空征程。
人类将探索的脚印一步一步地向宇宙深处拓展,与此同时,航天技术的发展正在为增进人类的福祉做出独特的贡献。
在中国,航天事业成为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载人航天、月球探测、北斗导航等航天重大科技工程取得突破,并且已经初步构建由遥感、通信广播和导航定位等组成的国家空间基础设施。
航天事业蓬勃发展背后的经济利益考量,无疑会引起各类企业的关注。关于航天经济市场化运营,以及鼓励民营企业进入航天领域的呼声越来越高,但事实却是真正能进驻该领域的民营企业少之又少。
“市场化可以通过竞争提高质量、降低成本,使用户有更多的选择。”在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吴季看来,垄断会造成市场失灵,仅仅为个别垄断企业带来差额利润,损害用户和国家的利益。
CEI: 目前我国航天事业发展还有哪些需要加强的地方?
吴季: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我们的航天事业长期以来一直由应用需求牵引和驱动,比如气象、灾害、应用广播等。但当这些应用的需求满足以后,对航天系统的驱动力开始逐渐减弱,需要出现新的驱动力。
纵观目前国际上的航天发展,比如美国、俄罗斯等欧洲国家,他们的航天事业往往都有4个方面的驱动力,即民用卫星、军用卫星、科学探索卫星、载人航天活动。而对于中国来说,在这4个方面,民用卫星、军用卫星、载人航天活动这3个方面我们都发展得非常不错,只有科学探索卫星是目前的一个短板,也是我国刚刚开始涉及的一个领域。
CEI:为什么会形成这个短板?
吴季:科学卫星需要一定量的经费,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在航天事业发展之初,更多地应该考虑发展应用层面上的东西,这是很多已经具备航天能力的发展中国家都存在的问题,比如印度、巴西。而美国、日本俄罗斯等欧洲等国家在航天事业起步的时期就已经是发达国家了,他们在发展应用卫星的同时,就拿出了一定的经费去覆盖科学卫星这个领域。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增长和航天事业的稳步发展,我国也开始有了科学卫星的计划,一方面因为一个经济体量达到全球第二的国家应该为全人类的基础科学事业做一些贡献;另一方面也需要这样一个创新领域,为航天技术和更广泛的技术产业提供新的驱动力。未来国家会逐步增加科学卫星方面的投入,逐步达到发达国家空间科学在整个空间活动中所占的比例。
CEI:科学卫星会在经济方面带来什么样的收益?航天事业带动经济发展前景怎么样?
吴季:科学卫星对经济产生的作用是比较长远的,不可能马上产生经济效益,也很难说出具体能产生哪些经济效益。马上就能起作用的是应用卫星。科学卫星主要是探索前沿的科学理论和突破,满足的是人类寻求知识的需求。当然,这些贡献很可能会在不远的将来,比如10年、20年,甚至30年后转化为生产力和新的技术。
从整个航天事业来看,简单地将航天事业看成是一个常规的民用经济体,比如交通、电力等是不正确的。航天事业可以带动经济,但往往通过间接的方式,直接的经济效益不能作为衡量航天事业发展的唯一标准。
航天是一个比较特殊的领域,有很多特色是别的行业所没有的,比如政治性和对国民的激励作用。将中国的宇航员送上太空就具有重大的激励作用,因此可以带动中国梦的实现。再比如在航天领域搞国际合作也是具有政治意义的,可以配合国家的外交政策,并作为国家的外交策略。
CEI:你认为民营企业参与到航天经济领域,效果会如何?
吴季:我本人非常同意市场化,市场化可以通过竞争提高质量、降低成本,使用户有更多的选择。相反垄断会造成市场失灵,仅仅为个别垄断企业带来差额利润,损害用户和国家的利益。
市场就像一只无形的手,在你看不见的地方把这些问题都解决了。但事实上,目前中国的航天事业很少有民营企业参与进来。这是由于航天事业有一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上天的卫星数目有限,一年也就是十几个到二十几个,而这些卫星各有不同,所用零部件的重复又很少,也就是说不属于大规模的批量生产。同时,生产和发射卫星都有很高的风险,这种特点的产品,民营企业很难支撑。
但是,发展市场经济是国策,同样,卫星的用户也希望能够有所选择,并确保质量,价格合理。这些都要求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向市场化方面逐渐推进。比如可以从原材料、元器件开始。目前这个进程正在进行当中。
值得肯定的是,卫星应用的地面设备,比如直播电视的接收设备、导航定位设备等,已经完全市场化了。
CEI:和中国情况相比,国外航天经济的市场化进行得怎么样?
吴季:国内的情况刚才已经说到。国外的情况要好一些,比如美国在军用航天领域已经完全采用了采购制。
在民用航天领域,美国航空宇航局(NASA)在10年前曾经设想进行改革,但是从美国阿波罗计划时期建立起来的机构庞大,改革受阻。之后采用了有选择的市场开放,包括载人航天的运载领域等。
欧洲比较注意利用市场机制,但是由于欧洲空间局是一个多国参加的联合组织,其经费的投入必须满足按各成员国投入的比例返还,因此选择性受到一定的限制。同时,为了保证国防工业的相对集中,各国政府也需要重点支持少数国有大型企业承担航天项目。
CEI: 你对中国航天经济的发展作何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