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习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24 17:53: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学习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坚信:海大平鱼越,天高任鸟飞!经过高考,才感觉到自己身上的不足。为了日后能更好的在社会上立足,我要通过在大学期间的学习学到更多的本领,提高自己认识事物判断事物的能力。这是我在大学期间的主要目的和任务。
大学的生活不比在家,在大学什么都要靠自己,这也是在锻炼我的生存能力,我会把自己的生活作的井井有条,作的简单而充实,培养自己的生活习惯,锻炼自己的生活意志,提高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大学校园是个大课堂,里面有来自各各省市的同学老师和各种性格的人,来到这我会尽可能的改去自己的缺点,用最短的时间与同学和老师们相处好,处理好自己的人际关系,要在寂寞之时耐得住寂寞,激情之时把握住分寸。大学,是我在进入社会前的最重要的一站,更好的适应这里也是为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前提,在这里不仅我要努力学习专业课同时也好学好文化课,例如英语,掌握英语是现代人不可或缺的一项能力,它能够提高自身素养和语言能力同时也可以扩大交流范围,是立足于社会的重要能力,虽然我英语差,但在大学期间我会努力提高自己的英语能力,力争顺利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提高自己的口语能力,突破语言难关。这是我大一最主要的任务。
大一除学好英语外,还要学好基础课,增加各种兴趣和爱好!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并参加一些必要的劳动,增加收入为不富裕的家减轻负担。专业是我们日后谋生的重要手段,是我们找到工作的重要技能,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加强与老师同学的交流,平日里认真研究练习,从各个渠道获取最新的技能知识,我要在大学这四年的学习中学到一身好本领,我步入社会寻找工作增加自己的筹码。关于考试我一定遵守学校的规定。还要做到需要考试的课程不可因参加活动和看课外书而放松,要力争每门功课都考到我所能达到的最高分数。关于考研,从大一做起。时刻把考研作为目标。
大三时,放弃一切可以放弃的全力投入到考研的学习上。 在大学期间,我要做到爱自己,珍惜自己所做过的努力,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树立对自己的绝对的信心,同时也希望学院,老师,同学家长都会支持我,鼓励我,帮助我,但最关键的还是要依靠我自身的努力,忘掉过去的遗憾,抖擞精神,从今迈步从头越。 学习是个积累的过程,既不能放松,也不能急于求成。为了学习我会警惕各种事情的影响。始终坚持自己学习第一的原则。 在大学这样的小社会中我还要学会如何团结合作,互帮互助,人际交流等在社会中需要的技能,这就需要我在日常的生活中慢慢体会和总结,对我以后走向社会有帮助。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我也想拿奖学金,虽然我的成绩不是很好,不过我还是想努力试试。我要抓住时间多多学习,提高课堂的效率,争取在课堂把所学的知识听懂,然后课后自修的时候抓紧时间复习,每天的自习都要认真对待,周末的时候抽出时间把一周所学的知识复习一下,正所谓温故而知新。
所以这四年每个学期都要争取,虽然不能保证但是我还是会尽力的。
篇2
关键词:大学生 学习动机 学习行为 学习心理
大学生学习心理主要是指大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等。学习行为是指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学习行为是学生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和表现。大学生的学习行为是一个系统、动态的过程,具有开放性、互促性、创造性、自主性等特征。
一、调查对象和内容
1.调查对象
选择上海商学院学生为调查对象,针对各年级学生的特点发放问卷,共发放问卷 980份,回收 952份,回收率97.14%,有效问卷为930份,有效率97.69%,符合调查要求,结果有效。样本的具体构成见表1。
2.调查内容
问卷由 19道客观选择题以及涉及被调查人员的基本情况的附加问题组成。客观选择题中,多选题 8题,单选题11题,其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学习动机:共有 3 题,旨在了解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涉及对学习本身的态度、学习的目的;第二,学习需求:有4题,主要是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在了解课堂课外学习状况、课外时间安排,以及学生乐意参与的活动;第三,学习行为特点:共有 6题,主要是了解学生的学习行为特点,调查大学生对本专业的态度、对自身学习状况的认识,包括作业完成情况、学习计划以及存在的旷课情况;第四,校园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共有 6题,涉及本校教学质量、校园班级学习风气等方面的认识和评价。
二、数据统计和分析
1.学习动机
从表2中可以看出,大学生进入大学的学习动机比较复杂,除“其他”项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为个人、为家庭、为国家。而在学习动机排序中,前三项主要反映在个人方面:“找一份好工作”(93.80%),“对知识的追求”(68.01%),“证明自己的价值”(62.92%),说明,大学生上大学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自己。在家庭和国家方面,占比则比较小,选择“报答父母养育之恩”选项的调查对象占比46.33%,而因“报效祖国”进入大学的更是仅有23.27%。可见,当代大学生在进入大学时带有比较浓厚的功利性色彩,学习具有较强的目的性。“找一份好工作”已成为大学生进入大学的主要因素,这不仅反映了大学生的学习价值取向,也反映出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导向会对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一定的影响。
根据表2数据,纵向比较不同年级发现,虽然四个年级同学的学习动机主要体现在个人方面,但不同年级的选择还是存在一些差异。相对于其他年级,四年级同学在“找一份好工作”方面占比偏高,而在“报答父母养育之恩”、“报销祖国”方面占比较低,由此说明,不同年级的同学学习动机是不同的,相比其他年级,四年级的同学学习动机体现了更强的实用性和目的性。
2.学习需求
(1)大学生花费精力的方面
根据表3可以看出,总体上,四个年级的学生花费精力最多的方面为“老师安排的课堂学习内容”以及“自学感兴趣的专业”,有些同学也会花费较多的精力“博览群书”。可见,在学习方面,大学生并不仅仅满足老师安排的学习内容,他们会根据兴趣拓展自身的知识面。
具体分析表3可看出,在老师安排的课堂学习内容方面,四个年级比例呈抛物线形状,然而,在博览群书方面,虽然四个年级的比例都在20%以下,但却呈上升趋势,由12.44%上升到19.13%。以上说明,随着年级的增长,大学生学习需求逐渐改变,对学习的认识也产生了变化,从课堂转到了课外,学生从“跟着老师走”逐渐转变为“跟着知识走”。
(2)大学生安排课余时间的方式
表4显示,一年级同学课余时间投入中选择在图书馆看书或寝室学习是排在第一位的。排在第二位的参加社团活动所占比例与前者接近。说明了大一学生对于学习和参加校园活动很热衷,而且在纵向对比中,对于校园活动,大一同学是积极性最高的,相对二、三、四年级的12%左右,投入了接近四分之一的课余时间量。
二、三、四年级同学安排课余时间的方式同样多种多样,上网看视频或游戏的同学比例持续增加并排在了首位,选择在图书馆或寝室看书学习的同学比例下降,但是上网浏览学习视频的比例却持续快速上升,与此同时,一到四年级逛街聚会时间的投入也逐步地在增加,四年级的比例近五分之一。
综合上述分析看出,虽然同学们安排课余时间的方式多种多样,但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游戏看视频以及逛街聚会的同学的比例却是较高的,甚至超过了学习的同学的比例,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还不够深入,对自主学习的自我约束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3.学习态度
(1)大学生学习计划执行度
大学生的学习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大学生需要制定合乎自身的恰当的学习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执行,这样才能提高学习质量。但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四个年级的大学生都有近30%的同学没有制定学习计划,随意的进行学习,说明,大学生学习的盲目性较大,学习的计划性不强。在制定学习计划的同学中,每个年级有仅只有部分同学能够按照学习计划执行,每个年级会有40%以上的同学无法按时完成学习计划,这显示了大学生具有较差的自主学习约束力。
根据表5,具体来说,一年级制定学习计划的同学比例最高,达到73.06%,有学习计划但很少能完成的比例达到了49.68%。可见,一年级同学虽然有较强的学习计划性,但自控能力却不高,无法按时完成计划。而四年级数据显示,没有学习计划且随意学习的同学在四个年级中占比最高,为13.33%,反映了四年级同学学习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最高。
(2)大学生缺课原因
大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除了体现在学习的计划性方面,还体现在对待上课的积极性上。表格显示,大学生缺课的原因是多样的,但因其他事情耽搁、缺乏兴趣、不喜欢老师上课的方式是影响学生不去上课的三大主要因素,即大部分学生缺课是出于自身的主观意识,而不是客观环境的影响。
根据一年级调查结果显示,因其他事情耽搁和身体不舒服缺课的同学占比最高,分别为34.67%和27.25%,二三年级则由于对课程不感兴趣和想自学课程,21.79%的四年级同学认为对课程不感兴趣。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在不喜欢老师的上课方式上,四个年级同学所占比例是呈上升趋势的,由一年级的6.01%上升到四年级的18.97%。由此说明,随着年级的变化,大学生缺课的原因跟着发生了变化,由最初的“迫不得已”变为“主动放弃”,一年级时是由于事情耽搁等迫不得已的原因,二三年级则因不感兴趣放弃上课,四年级则由于不喜欢老师的方式。可见,不同的年级在对待上课的态度是不同的。
4.校园环境
校园学习环境与学生所在的年级具有相关关系。为了更好地了解校园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本文将对大学生的评价进行分级并赋予一定的分数:很好4分;还不错3分;一般2分;差1分。根据调查数据,计算出各个选项的得分,如表6所示。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对本班班风的评价和学生所在的年级成负相关,即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对本班班风的评价逐渐降低。一年级得分最高,为3.1688,说明总体上,一年级班风处于“还不错”水平,但二、三、四年级班风评价得分却在3分以下,即三个年级的同学对本班级的班风评价介于“还不错”和“一般”之间,且四年级更偏向于“一般”。以上反映出,一年级班风较好,拥有较好的学习环境,四年级时同学们对班风评价则降低,学习环境逐渐变差。
在班风对同学们的影响方面,70%左右的同学表示有影响,但影响度却因年级的不同存在些差异,一年级感到有影响的同学比例达到80.84%,高于四年级的75.56%。由此说明,虽然一年级班风较好,但由于同学们刚刚接触大学生活,更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班风对一年级同学们的影响很大,学校应提高学风建设,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三、调查结果及思考
1.学习动机从理想向现实转化
不同年级的学生学习动机也存在差异。随着年级的变化,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心理发生了改变,学习动机也逐渐由理想化转变为现实型,尤其是四年级的学生表现更为明显。总体来说,当代大学生进入大学后的学习动机普遍带有功利性色彩,学习具有较强的目的性,进入大学的原因也主要是从自身的长远发展方面考虑。
2.学习需求从课堂转到了课外
学习需求方面,学生并不仅仅满足老师安排的学习内容,他们会根据兴趣拓展自身的知识面。其次,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还不够深入,调查反映多数学生对于生活娱乐需求超过学习需求,学生课余时间利用也存在着不科学性,对自主学习的自我约束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3.学生因不喜欢老师上课的方式而缺课成上升趋势
大学生具有较差的自主学习约束力。大学较为宽松的学习氛围成了很多心理不太稳定成熟的大学生滋生懒惰放纵心理的温床。随着年级增长,学生的学习态度也不断发生着改变,由重视学习转变为随意学习,学习的积极性不断下降。
在缺课方面,不仅是出于自身的主观意识,更多的是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因其他事情耽搁、缺乏兴趣、不喜欢老师上课的方式成为影响学生不去上课的三大主要因素。
4.信息技术带来的知识共享对学校的教育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校园环境对于学生来说是学习成长的重要外部因素。其中值得关注的是班级学习风气对学生的影响。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对本班班风的评价和学生所在的年级成负相关,即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对本班班风的评价逐渐降低。
此外,学习环境对不同年级的影响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性,低年级同学抗诱惑力较差,受学习环境影响较大,相反,高年级随着时间的推移,受学习环境的影响呈递减趋势。同学们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学校目前的教育体制、方式和内容不能满足同学们的需求,越来越不具有吸引力。
但仔细想想,这种现象各个学校也普遍存在,也存在其合理性。从社会环境的变化方面来说,随着综合国力的提高以及城市化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教育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学生进入高校学习更多的希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要学到知识,更要培养能力,但是多数高校在课程设置等方面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从获取知识的方式的变化方面来说,从传统的纸质化学习到现代的电子网络教学,科技的发展使得电子书籍得到广泛的推广,学生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观看世界名校的公开课,也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进行知识的即时获取,但是绝大数高校的教育模式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教师大班面授的阶段,无法满足现代化学生的需要。教育体制等方面,中国的大学教育更多地是“批量化生产”,缺乏个性的塑造,师生的教与学是剥离开的,老师进行的是灌输式教学,而不是对学生加以引导,鼓励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自我创造能力。这些都需要广大社会和相关教育部门予以关注。
参考文献
[1]刘晓华.当代大学生学习行为调查[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7)
[2]姚利民.当代中国大学生学习状况的调查[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2):104-108
[3]朱丽姣,王贝贝.大学生学习行为结构现状分析——基于对南京农业大学社科学生的调查[J].文教资料,2009(11)
篇3
基金项目:河北省高等教育学会2013 年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项目“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自主学习机制研究”。
一 对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现状的分析
结合新建本科院校学生学习实际情况,在华北科技学院(2002 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是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唯一直属高校) 随机抽取符合小于总体人数的学生参与测试。通过对问卷数据的处理(统计量详表略),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现状具体分析如下,一是大学生在确立学习目标能力要素上,整体目标意识明确,但目标实际运用层面能力有所欠缺。二是自主选择系统化内容能力较强,所选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整体偏差。大学生在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能力这一层面中,存在系统化选择内容的认知,但对隐性知识的选择能力上存在不足,并且大学生在知识内容的迁移能力上存在参差不齐的情况,知识选择的运用能力整体偏差,不利于其进行深度学习。三是自主学习计划明确,自我时间管理能力、手段管理能力存在不足。大学生在自主调控学习过程这一能力层面,具有明确的自主学习计划,但在落实自主学习计划的实践中,自我时间管理能力尚存在不足。在手段调控能力上,现阶段大学生可进行灵活控制,但在其自主学习手段管理能力上,不能充分利用学校的优势资源为其自主学习提供帮助。四是自我形成性评价能力较高,诊断性评价能力和过程性评价能力欠缺。从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要素的反思和评价层面来说,在自主学习结束之后,大学生对自己的某段学习具有清楚的认知,具有较高的形成性评价能力。但是在一段自主学习开始之前和学习之中,大多数学生缺乏诊断性评价、反思和过程性评价、反思的能力,对头脑中已有知识结构缺乏清晰的认知,对知识的归纳和系统化的能力较差,不利于新知识的建构及深度学习的发生。总之,通过问卷数据分析发现,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薄弱。
二 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教师指导现状
1 教师指导现状分析
(1)教师目标意识明确,实际落实有所偏差
教师对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意识明确,并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其教学目标之一,不同学科领域的老师根据本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会协助其指定自主学习目标。但在实际落实中,这一目标的确立过程不是在课上进行,课上教师的主要任务依然是像传统教学一样进行知识的讲解和传授,教师处于传统的主导者地位,教学设计缺乏自主学习的相应引导。课下会针对某些同学的具体情况进行督促和监督。
(2)教师对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存在不足
在教师对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指导方面,还存在问题。由于时间和条件的限制,教师不会告诉学生具体监控自主学习过程的方法,例如在学习中的情绪倦怠以及态度调控,教师都没有向学生传授具体方法。由于学生自身对教师和学习的逃避,教师不能准确合理地为学生制定因人而异的自主学习计划,因此,在教师对大学生自主学习方法的指导方面还存在不足。
(3)教师缺乏对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自我评价反思的指导在反思评价方面,教师在实际工作中,没有涉及到这方面的指导。教师所做的是通过学生阶段性的练习,来进行知识掌握层面的反馈,并没有引导学生自己对自主学习产生一个正确的认知,所以不利于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反思自己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进而在后续学习中进行改进,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不利于其深度学习和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
2 大学生自主学习现状分析
(1)学生自主学习存在基本明确的目标意识
在教师的指导下,大部分学生具有明确的自主学习目标意识。学习主动性高的学生会根据自身的知识掌握情况向教师请求具体援助,帮助其指定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自主学习目标。但不排除个别主动性不强的学生,对教师采取逃避态度,自主学习态度消极,教师就不会主动针对其具体情况帮助其指定具体目标。
(2)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方法指导学生在课上主要还是处于被动地位,老师单方面传递知识,学生单方面接受知识。在有限的时间内,教师不能将有效的自主学习方法给予学生指导。在态度和情绪调控上,学生主要依靠自身的意志力来调节自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教师的教学情境单一,不能让学生进行很好的知识和情境迁移,不利于深度学习的发生。
(3)学生的自主学习缺乏自我评价和反思
大多数学生由于惰性,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偏离了当初既定的自主学习目标,对知识未形成一个良好的结构体系,对自主学习没有进行一个正确的评价反思,没有形成一个正确的自我认知,因此效果不尽如人意。
3 深度分析大学生自主学习欠缺的具体表现
(1)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没有达到深度学习的目标
大部分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自主学习以及掌握仅停留在现有层面,当知识以什么样的方式和状态呈现,学生就以什么样的形态来掌握,个体缺乏同已有知识经验的相连接的能力,不能对知识进行深加工并产生建构,学生缺乏一种创新能力和生成能力。同时,学习者对知识的自主学习处于一个相对零散的局面,不能将零散的知识进行结构化和体系化,不利于知识之间的迁移,在实践中不能很好地将所学知识进行迁移应用,不利于其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
(2)大学生的自主学习缺乏情境性迁移
科学学习倡导学习者要充分利用真实情境和非真实情境,在非真实情境中要注重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消化吸收。大学阶段对一般个体而言意味着中学时代的终结,离开中学这个真实的学习情境后,其所面临的全部是非真实情境的自主学习,所以情境迁移应作为大学阶段重要的培养目标。由现有的数据分析来看,学生存在情境迀移和情境学习的意识,但在实际学习中,其自主学习能力相对不尽如人意。教师的教学设计缺乏情境迁移的教学目标,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死板,教学情境单一,对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迁移能力造成不利影响。
(3)学习者不能对自主学习过程进行合理调控
情绪状态和意志力贯穿于大学生的自主学习始终。意志力是个体有效完成目标,顺利结束学习的一种内部驱动力。当前大学生面对的诱惑很多,当自主学习遇到困难时,学生往往缺乏足够的意志力,并对自身情绪不能进行很好的把控,以至于中途放弃自主学习,从而不能顺利达到目标要求。大学生对学习手段的调控能力也存在欠缺,不能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计算机资源及图书馆资源为其自主学习提供手段支撑。教师在课堂中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对自主学习的过程调控缺乏有力指导,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缺乏合理的引导和监控,也不利于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
(4)大学生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能力不足
学生已有知识结构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结构框架,以至于学生不能很好地从已有知识经验中准确判断自己哪里存在欠缺和不足,哪里已经掌握,从而为下一阶段的学习设置一个更加符合自身情况的自主学习目标。教师缺乏引导学生对自主学习的前期中期和后期的自我评价,使学生不能合理认识自我,正视自己的缺陷和不足,从而进行重点改善和提高。
三 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设计策略
1 教师要确立旨在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目标
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目标。一是要激发学习者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内在要求,为大学生的全面和谐以及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培养高校学生的自主能力,包括自我定位、自我规划以及自我调节、自我评价和反思、自我改进等能力,促进自身的发展;三是要有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主要包括获取信息的能力、归纳整理的能力、建构的能力、迁移的能力、应用能力、创造能力(知识和策略的生成能力)等。
2 教师要创设有利于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情境
在兴奋和热情的状态下学习能够产生满意的学习效果。
所以,教师须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和动机,使大学生的自主学习具有良好效果。
(1)要营造一种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
形成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和相互激励的关系。
(2)教学要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
引导学生产生愉快的学习情绪,进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如教师可提前将学生所需学习的知识制作成视频和音频材料,让学生课前完成学习,而将课堂变成教师和学生讨论和互动。学生提前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教师在课堂上给予引导和解答,改变传统课堂中教师单方传授的局面。如此,教师成为学习资源的制作者和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角。但这种教学设计也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更高要求,它要求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课堂内容。在教学能力方面,教师要在课堂上敏感地意识到多数学生存在的困惑,并及时形成解决方案。
(3)教师要创设合理并贴近主题的非真实教学情境
学生现在在课堂内的学习属于真实情境下的学习,往往缺乏一种非真实情境下的探索和实践,比如社会情境、自然情境、直观情境以及有利于新旧经验之间联系的情境,比如概念情境、问题情境等。一种情境会促进多种形式的学习,一种形式的学习也可能创造多种不同的情境,根据自主学习的目标以及学习内容的不同,自主学习的情境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所以,教师要灵活创设多种有利于自主学习的情境,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3 教师要设计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教学活动
(1)教师要指导学生合理设置自主学习的目标
教师引导学生树立合理的学习目标是教师教授自主学习的第一步,教师必须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让学生清楚认识到自身学习的优劣,应该学什么,需要学什么,自主学习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如何达到这个标准,这些问题教师都要对学习者进行引导,确定自主学习的目标。确定恰当的自主学习目标对提升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制定目标的过程,学习者能够恰当认识自我,提高自身自主意识。计划和目标具有导向作用,能够使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更具有导向性和针对性。指导学生确立自主学习目标能够给学习者生成一定的学习压力,有利于其学习活动的维持,并保证学习的顺利进行,提高自主学习的有效性。
(2)教师要合理恰当地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指导
对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训练中,将学生置于一定的自主学习情境,对方法不进行直接传授,而是提供给学习者一定工具和探究的线索,让学生真正成为信息和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承担学习的主要角色。第一,学习者应当将己有经验与当前的学习内容互相联系,并形成一个知识网络,多方搜集信息和资料对呈现的内容进行深加工,提出问题并从多角度验证。第二,学习者不断监控自主学习的过程以及对目标的跟进程度,教师要及时采取策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学生完成目标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思维上的阻碍,甚至探索会逐渐偏离目标,教师在这时应主动提供指导,合理搭建支持性策略的脚手架,为学习者的探索提出思考的方式和途径,从而使学生可朝着既定目标继续前进。例如,教师可引导大学生积极利用学习环境中的计算机进行学习,基于计算机的交互性学习可为学生在不同状态中的自主学习提供脚手架,当学习者不知该如何做的时候或是对某些任务感到混淆时,计算机的帮助系统会提出一些建议供学习者参考,并在大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必要的提示。教师的指导性策略还包括如下内容,首先,指导学生完成其“自主学习辅导提纲”,自主学习辅导提纲是教师辅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出发点,能够支撑学生顺利完成自主学习的全过程,并在关键时刻提供激励作用的一种指导性策略。它将学生的自主学习目标分解并融入到具体的练习中,让学习者根据要求把预设目标一步一步地完成。其次,教师指导要为学习者提供思维策略,这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思维策略不只是口头上的直接传授,教师应当在实践情境中举例说明并运用。例如认知策略、知识的精加工策略、复述策略、心境调节策略等。
(3)教师要培养学习者的反思和评价意识
评价和反思是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学生自身的评价和反思,大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学习水平,发现不足和缺陷,有针对性地改进自己的自主学习方法。同时,学习者自身的评价和反思可提高自主意识,增强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并为下一阶段的自主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依据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将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评价阶段主要定义为三个阶段,即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是学习者在自主学习之前,对头脑内的知识以及所掌握的技能进行的学习前评价。通过这种预测可了解学生自身的知识基础和准备状况,以判断自身是否符合自主学习目标所要求的条件,为接下来的进一步学习提供明确的依据。形成性评价是学习者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对自身的学习情况进行的一类评价。它是自主学习活动展开一段时间后,依据预先设定的目标对自主学习进行的评价,根据评价结果重新规划或者调整以下阶段的自主学习进程,是“中途评价”。通过这种评价可检验出学习者自身在多大程度上掌握了目标所定义的知识技能,对还没有理解的内容要向其他学习者、教师或计算机设备求助,对已经完全理解的内容要进行更加深化的拓展学习,已达到深度学习的目标,从而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终结性评价是指学生个体经过一段时期的自主学习结束之后所进行的一种自我评价。终结性评价是对既定目标的总括性“事后评价”。通过终结性评价,学生个体发现其整个自主学习过程的不足,教师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指导,改善其学习,从而取得更好的自主学习效果。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要贯穿于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全部过程,每个阶段的评价内容主要涉及,第一,评价自我认知,检查自我认知是否正确、精确;第二,评价自主程度(自主意识和能力、调节能力)、规划水平、学习能力(策略的运用)、学习心理(努力程度、动机水平、情感)、意志水平。
总之,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充当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打破传统对学习者的知识灌输、约束和支配式的教学,协助学生个体制定其自主学习的目标。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给予恰当合理的“脚手架”式指导,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教师要创建多种包括真实和非真实的自主学习情境,提高学生的情境迁移能力和知识技能的迁移能力,提高其终身学习和深度学习的水平。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正视学习者自主学习的成果与不足,并进行及时改善,从而有效提升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盛群力.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
篇4
学习计划:
1、大一:已经过了,我过得浑浑噩噩,而且还挂了科,特别是第二学期还有一科重修。尽管如此,我大二的时候将不会在颓废,我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些都是空话,我只要我的每一科学科不挂科、不重修就行,如果有空余时间,还可以参加点课外活动。
2、大二:大一的我正在向大二迈进,看着大一的挂了、重修的科目,我该怎么去学接下来的课程呢?这是一大问题,现在的我已经失去了学习的信心,为了大二不再挂科,我必须逼着自己去学,逼着自己去记很多东西,要为自己而奋斗。同时,应该做好决定了,是读完本科就工作,还是继续读研究生?这又是一个问题,大二的时候做好决定,到时候不论怎样选择,我都将沿着那个决定坚持不懈的走下去!既然选择了,便只顾风雨兼程!
3、大三:即将离开学校到医院的时候,大三上学期,打算抱着不求学好,但求不挂的心态,度过大三的第一学期;接下来的第二学期,将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考试,我会摆正我的心态,去接受每一场考试,绝对不会再像现在这样,挂科,重修!我要让我自己的三年在校生活
在最后一刻,不留遗憾!
篇5
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对于实习,已经见怪不怪了。而你有实习计划吗?将实习规划好,让你在实习阶段做事、学习,都事半功倍。而我也有实习计划;
一、实习目的和意义,前去实习,当然要知道自己去实习的目的和意义了,我将去*****有限公司实习,岗位是市场营销,通过实习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已学习过的市场营销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进一步缩小理论教学与企业营销实践的差距,为以后学生很快走向社会,适应社会,成为优秀的营销管理人才打下基础。通过毕业实习,达到如下目的;
1 、较全面、深入地了解相关工作的关系及重要作用,熟悉现行管理体制及实务操作技能,使学生对所学专业有更为全面的认识。
2 、帮助学生进一步消化、补充和巩固已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通过实践环节,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掌握程度和实际应用能力。
3 、有针对性地锻炼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他们脚踏实地、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为今后较顺利地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将有那些实习内容,学生通过一段时间在相关岗位上的具体操作练习,应了解实际工作中具体作业流程及不同模式,从而使已学过的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本实习原则上应选择与市场营销专业知识相关的部门进行,内容包括商品销售、市场调查研究、生产与供应、开拓市场等。毕业实习的基本内容:
1 、收集实习岗位相关资料,了解实习单位的组织机构,尤其是旅游企业管理组织机构的设立及其职责权限的划分情况。
2 、参与实习单位的工作过程。
3 、观摹实习单位的工作活动。包括:商品销售、市场调查研究、生产与供应、开拓市场等。
篇6
自我们学院成立,各项学生工作都不断地由系向院的规模发展,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不少进步。学生会当然也基于原来的规模发展壮大了许多,而学生的天职就是学习,为大家营造好的学习氛围很有必要性,因此学习部成为学生会不可或缺的部门之一。我院学生会学习部正处于急需发展进步、迈向更高层次的过程中,虽有一定优势存在,但也有些需解决的问题。
目标与任务
在学习部现有的基础之上,从下届新生中吸收强势的新鲜血液组成新的学习部团体,完成自身的换届更新。继续开展以前部内优秀的活动项目,策划新的特色活动。同时,努力做好由学院、主席团下达的各项任务,配合其他部门的工作开展。力争成为让学院老师、主席团、同学们满意的部门。
现状的分析
一、 现有的优点:
(一) 学习部由主席团一名成员直接负责管理,有利于加强上下之间的联系与交流,便于两者的工作开展。
(二) 由学习部组织或配合学院、团委的工作,如先进班集体的创建与评比、学风建设月活动,督促各年纪各班努力向优秀班集体发展。
(三) 学习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配合其他部门活动、工作开展,可以体现出学生会团结合作的意识。
二、 尚存的问题:
(一) 部内自身的发展和部员的管理有待改善,需从下届新生中选拔着实负责的成员,增加工作效率。
(二) 学习部与学院各班学习委员交流甚少,没有达成相互沟通以进步的意识,需及时向学院老师传达院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 学习部与其他部门的关系仍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 活动需要更多创新与时效性,抓住时间、考试安排(如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考试)等各种契机进行。
解决方式与措施
一、加强人员组织与管理:
从下届新生中选拔新成员6人(争取每班一人)组成新的学习部;组织各班学习委员成立院学习委员会,旨在了解和督促各班学习情况。
学生会学习部
部内成员
学习委员会
篇7
摘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最基本的教学任务。大学教学任务相对来说比较繁重,各个专业所涉及到的科目也较多,同时大学课外实践任务比较多,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的过程中,应当对各种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参考以往的教学经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大学教学计划。财会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相对比较复杂。主要是因为财会专业涉及到的专业知识较多,而且财会知识的讲解较为枯燥,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限,这就需要财会专业的教师合理地安排教学时间,制定出一份高质量的教学计划,切实提高财会专业的教学质量,为培养更多的会计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财会专业 教学计划 教学设计
一、前言
近年来,财会专业的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但是整体的就业率并不高,这其中主要的原因是财会专业的毕业生大部分专业技能不高,工作经验少等。财会专业主要学习的学科专业理论能力要求较高,同时要求逻辑能力以及计算能力较高,这就给财会专业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是十分重要的,这将直接关系到财会专业大学生的学习水平,甚至会影响今后学生的就业。财会专业的教学计划在制定的过程中,应当充分了解当届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以及整体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还应当将往届的教学计划作为参考资料,为制定出一份科学合理以及高效的财会专业的大学教学计划打下坚实的基础。
目前,社会各个企业对财会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比较大,但是财会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却相对不高,这种矛盾的社会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毕业生工作经验少以及专业理论水平较低造成的。为了最大限度地解决这一现象,财会专业的大学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以及教学水平,切实保障财会专业的毕业生符合社会的要求,同时也给大学生的就业提供专业优势。调查发现,教师在制定财会专业的教学计划过程中,存在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间接导致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造成了教学质量较低的情况。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这些问题,力求教学计划的实施有明显的教学效果,进一步提高财会专业学生的整体专业水平。
二、财会专业大学生教学计划存在的主要问题
财会专业教学计划在制定的过程中,大部分专业教师都是将普通高校的财会专业教学计划为参考资料,与自身学校实际的教学情况联系较少,这就造成了制定完成的教学计划可能会不符合本学校的实际学习情况,教学质量没有得到明显的提高。下面,笔者将对目前大学财会专业教学计划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
(一)培养目标模糊
对于财会专业来说,教学主要的培养目标就是使大学毕业生能够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要求,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财会专业的人才,使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能够做到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以及职业道德等。毕业生的业务水平,应当熟识财会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掌握基本的专业技能等,能够根据企业的实际市场活动进行会计核算,能够在实际的工作中学习更多的专业技能。另外大学生还应当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以及逻辑分析能力等。通过上述可以看到,一名优秀的财会专业大学生需要做到各方面全面发展,但是财会专业的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的过程中,经常忽略培养目标,造成制定的教学计划不符合要求。对于普通高校的本科生,更加注重对其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财会理论能力的教学,而对于专科的财会学生,应当更加注重对其进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财会专业的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忽视本校的实际教学能力,结果导致制定的教学计划与学生学习能力不相适应,教学水平得不到体现。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
财会专业的课程设置对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科学合理的财会课程安排能够提高整体学生的学习水平。但是大部分财会专业在制定课程安排的过程中,忽视了本专业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从而导致制定的教学计划不符合学生整体的学习情况。例如一些专科学校在制定财会专业的教学计划的过程中,过分重视各个学科之间联系以及财会学科的理论性,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本专业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导致学生在学习财会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对学科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较低等,从而使学生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可能会不符合当地的实际经济建设等。财会专业教师在进行课程安排的过程中,过分重视财会专业知识,而忽略了公共知识对大学生的影响,从而导致专业课的安排比较紧密,公共知识课的安排较少,这可能会导致大学生专业素质高但是整体文化素质低。
(三)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对于一名财会专业的学生来说,实践能力的水平对今后的就业具有重要的意义。实践能力培养主要包括财会专业技能、资产核算能力等,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助于财会学生在今后的就业中占有优势。会计是一门对实践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它要求学生在进行专业理论的学习过程中加入实践能力的培养。财会专业的学校可以通过加强与相关企业的长期实习的合作,不断地培养学生的财会实践能力。财会专业的理论知识相对比较晦涩难懂,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比较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短时间内很难准确把握财会专业理论知识的要点。但是教师在进行财会理论的教学过程中与专业实践相互配合,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一套整体教学体系,这将会大大提高财会专业的教学质量,同时也培养了财会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财会专业教学计划问题的解决措施
教学计划的制定对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及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不断地完善财会专业的教学计划是每一个财会专业教师的研究热点。对于如何解决财会专业教学计划中的问题,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篇8
围绕学生工作要点部署工作,积极践行“三个代表”思想和“尊重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四自”为工作理念,以营造具有我院特色的育人氛围为最终目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二 主要工作任务
(1) 依托学生理念工作组,引导学生自发开展活动, 创造良好的学习、学术氛围。
1、 根据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邀请专家开展学术报告。
2、 为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定期开展社会调研。
(2) 强化学生会自身建设
1、 加强对学生会干部的培养和锻炼发挥其骨干作用。
2、 实行学生干部考核制度和奖惩办法,提高学生干部的组织纪律
(3)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1、 以我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为契机,根据我院特色,联合全校各院系,开展法律文化节。加强学生对WTO规则的理解, 加强学生法律意识的提高。
2、 为纪念建团80周年,开展主题教育和纪念活动。
(4) 指导学生,解决学生困难。
1、 做好01届新生入学工作。
2、 做好对困难学生资助及勤工俭学工作。
篇9
关键词:学习投入;变化趋势;追踪调查;HLM
中图分类号:G6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059(2013)05-0046-07
学习投人(Student Engagement)是21世纪初出现的关于院校评估和标志院校改进程度的重要词汇,George D.Kuh甚至形容其为美国高等教育史上的一条故事线。学习投入是George D.Kuh在Tyler的“任务时间”、Pace的“努力质量”、Astin的“学生参与”、Tinto的“社会和学术整合”、Chickering的“有效教育原则”等理论基础上提出的,是学生努力、教师要求和院校支持的综合反映。学习投入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Pascarella甚至认为学习投入是影响院校和个人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学习投入作为学习成效和院校表现的重要标志,被广泛应用于院校评价中。其中,以“学习投入”作为调查核心的两项最有影响力的调查则是NSSE(National Survey of Student Engagement)和CCSSE(The Community College Survey of Student Engagement)。其调查结果不仅应用于院校评价,甚至在美国大学排行中也得到应用,学习投入一时间成为了美国教育政策讨论和学者研究的热点。
在我国,学习投人概念的兴起则是近几年的事情。学习投入概念最早出现在心理学研究领域,而作为评价教育质量的内涵则是在清华大学引进NSSE工具进行学情调查之后(2007年引进并形成NSSE-China,2009年开展首次全国调查)。随着以“学”为中心质量观的进一步明确,以及对于上一轮本科教学评估的质量测量局限性的认识,教育质量评价逐渐由评“教”向评“学”转变,以真正探寻教育质量生成的本质——学生学习。对汉化后的NSSE-China调查问卷结构的分析认为,代表NSSE学习投入的五维度指标,即学业挑战度LAC(Level of Academic Challenge)、合作性学习水平ACL(Active and Collaborative Learning)、生师互动水平SFI(Student-Faculty Interaction)、教学经验丰富度EEE(Enriching Educational Experiences)和校园环境支持度SCE(Supporive Campus Environment),在中国情境下仍然存在,有些指标信度甚至好于NSSE。学习投入调查以学生自我报告形式,围绕学习过程和教学实践,反馈学生自身的努力情况、感知教师的学业要求和院校支持的程度,试图以五维度指标以及构建的其他小量表探究学生学习过程,揭示质量“黑箱”的形成本质。
然而,代表学习投入的五维度指标是如何变化的?变化规律与机制如何?国外相关研究多是横断面研究,没能回答这一问题;已有的相关纵向研究也非严格意义上的追踪,对于该问题的探究有限。而在中国,由于该工具刚刚引人,尚未见对相关追踪研究的报道。学习投入对于大学生学习和发展如此重要,探究其变化规律就显得十分必要,对于了解大学生学习过程也是意义重大,本研究的目的即在于此。
一、学习投入测量工具简介
(一)学习投入五维度指标
为量化大学生学习投入状况,NSSE按照相关理论构建TX维度指标。NSSE-China调查开展4年来,每年都会构建五个维度的“985工程”高校、“211工程”高校以及地方高校的全国常模。第一维度是学业挑战度,该指标由11个问题组成,主要包括学生学习投入的时间、学生的阅读量、写作量以及课程严格要求程度等;第二维度是主动合作学习,该指标由6个问题组成,包括学生课堂上提问或回答问题、课上或课后与同学问交流合作、一起做实验或讨论问题等;第三维度是生师互动,该指标由7个问题组成,包括师生学业与成长沟通、学生参与教师的项目、反馈学生学习表现等;第四维度是教育经验丰富程度,该指标由14个问题组成,包括实习、社区服务或志愿活动、社会调查、社会实践、课程以外的学习、参加各类学术竞赛等;第五维度是校园环境支持度,该指标由8个问题组成,包括学校对学生的人际关系和情感支持、财政支持以及学生与教师、行政人员的关系等。上述五维度指标是本研究的探究对象。
(二)学习投入测量工具的信效度指标
NSSE-China每年均报告工具的信效度指标。2009-2012年的问卷使用手册㈣中,五大指标的信度(标准阿尔法值均在0.6以上)较高,以大学生自我报告的教育收获为效标,五大指标和效标的关联效度均在0.001水平上达到显著相关。本研究采用NSSE-China工具,对南京某工科高校2008级的学生进行了历时四年的追踪调查。
二、数据及分析工具
(一)数据结构
本数据来源于研究初始的追踪设计。调查对象为2008级本科生,抽样原则是按照预计回收率(60%)、抽样误差(5%)进行完全随机抽样(全部学生为3603人)。经样本代表性检验(专业、性别、民族、城乡等分布)后,确定样本为813人。2009年至2013年,对该批学生共计调查四次。四次调查有一定的样本流失,具有有效数据的样本为500个(删除测谎题反应异常、缺失数据过多的无效样本),计入分析的样本430个(删除了只有一次记录的样本)。样本的差异检验表明,不存在性别、专业、民族和城乡上的显著差异。
原始抽样样本(813人)的人口学特征如下:男生570人,女生243人;城市户口493人,农村户口320人;文科160人,理科653人。计人分析的样本(430人)的人口学特征为:男生样本占60.5%(260人),女生样本占39.5%(170人);文科样本占20.9%(90人)。理科样本占79.1%(340人);汉族样本占99.1%(426人),回族样本占0.5%(2人),瑶族、彝族样本各占0.2%(1人);城镇户籍的样本占54.0%(232人),农村户籍的样本占46.0%(198人)。经检验,样本分布与原始抽样分布无显著差异。
(二)数据分析技术与工具
对于追踪研究的数据处理,以往通常使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由于这些分析经常会受条件限制(以方差齐性和随机误差独立为前提),而多层线性模型分析技术(HLM)没有这些条件限制,并可以有效处理缺失数据,对于追踪研究的纵向数据可以做到充分利用(追踪研究中存在部分测量时间点个案缺失和部分缺失数据),是处理追踪数据的有效方法。本研究采用HLM软件构建了多元多层分析模型。同时,为了使样本具有代表性,我们对追踪数据进行了加权处理,即赋予不同特征(性别、城乡、文/理科)追踪群体以不同的权重,权重与样本被抽到的概率成反比,从而使追踪过程流失导致的样本偏差得到了矫正。
三、数据分析结果
(一)数据的初步探索
一般来说,在对数据与假设模型的正式拟合性分析之前,往往需要对数据进行探索性分析,以帮助我们发现数据的一般变化模式,为确定模型(线性、非线性)的函数类型提供直观线索。通过数据描述统计量和统计图,可以观察个体的五维度指标变化趋势及个体间的差异,初步探索五维度指标的发展规律。
从表1可以看出,五维度指标四次测量每年均有一定程度的增长(学业挑战度LAC第二年有小的波动除外)。另以生师互动指标为例,按照430个追踪样本以及随机选取10个个体进行线性和非线性(拟设存在二次型变化和三次型变化,T取时间序列的平方和三次方)作图,初步了解指标随时间变化的大致趋势,如图1-图4所示。图示表明,大一(第一次测量)到大四(第四次测量)的生师互动指标随时间推移有上升趋势,但不同个体上升的速度(斜率)不同,显示了个体间发展的差异。图3、图4还显示了生师互动指标的非线性变化趋势。
(二)数据的模型分析
定义变量。按照HLM多元多层模型要求定义变量。五维度指标作为五个因变量,在模型中用虚拟变量K来定义,Y代表五维度指标测量值。在数据结构中,因变量K1=1时对应的Y值分别表示不同时间点的“学习挑战度”值,K1=0时为其他因变量值;因变量K2=1时对应的Y值分别表示不同时间点的“主动合作学习水平”值,K2=0时为其他因变量值;因变量K3=1为“生师互动”值;因变量K4=1为“教育经验丰富程度”值;因变量K5=1为“校园环境支持度”值。在线性模型构建中,用时间变量(TIME)t=0、1、2、3来描述测量时间,分别代表2009年、2010年、2011年和2012年的四次测量;在非线性模型中,用定义时间的多项式函数即t的平方描述二次增长,用t的三次方来描述三次增长。
建构模型。一般通过探索分析可以初步看出学习投入变化的线性和非线性变化特点。我们可以分别建立线性和非线性发展模型,通过拟合度检验选出最吻合观测数据的理论假设。本研究选用HLM中的HMLM2定义多元三层线性模型和非线性模型。第一层用虚拟变量定义五个因变量,以描述因变量的多元结构;第二层为测量水平;第三层为个体水平。具体模型如下:
第一层:描述因变量结构
Y=K1*Y1*+K2*Y2*+K3*Y3*+K4*Y4*+K5*Y5*
Y*=P1*(K1)+P2*(K2)+P3*(K3)+P4*(K4)+P5*(K5)+e
第二层:测量水平
Pk=BK0+Bk1*(TIME1)+Bk2*(TME2)+Bk3*(TIME3)+R
上式中,Pk表示第k个因变量(分别代表五维度指标)在时间T的测量值。TIME1、TIME2、TIME3为时间变量,分别反映五维度指标随时间的线性和非线性变化。在本研究中,TIME1取值为0,1,2,3;TIME2取值为0,1,4,9;TIME3取值为0,1,8,27。R为随机测量误差。
第三层:个体水平
Bk0=Gk00+μ1k
Bk1=Gk10+μ2k
Bk2=Gk20
Bk3=Gk30
上式中,Gk00是平均截距,代表T取0时所有个体k指标的平均值;Gk10代表k指标随时间变化的线性斜率的平均值;Bk2代表k指标随时间二次变化斜率的平均值;Bk3代表k指标随时间三次变化斜率的平均值;μ1k和μ2k分别代表k指标个体间随机截距和斜率的残差。
1.学习投入五维度指标线性变化
(1)五维度指标线性发展情况
无条件均值模型(不含时间变量,简称模型一)和无条件线性增长模型(仅含有TIME1变量,简称模型二)运行结果的固定效应如表2所示。从固定效应部分参数可以看到,五维度指标学业挑战度、主动合作学习水平、生师互动、教育经验丰富程度、校园环境支持度四次测量平均值的估计值分别为45.26、42.06、26.23、35.53、58.30,个体之间四次平均测量存在显著差异(0.001水平)。
五维度指标学业挑战度、主动合作学习、生师互动、教育经验丰富程度、校园环境支持度初始测量(第一次测量)平均值的估计值分别为41.76、33.33、14.27、28.23、52.24(满分均为100分)。第一次测量时,学生感知的校园环境支持度较其他指标好。学习投入五维度指标在四年中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T检验均在0.001水平上显著),特别是生师互动指标上升很快(G310=7.98),其次是主动合作学习指标(G210=5.82),上升最慢的是学业挑战度指标(G110=2.34)。
(2)五维度指标发展的交互作用情况
随机效应可以反映五维度指标间的交互作用(表3)。从模型一随机效应看出:四次测量学生之间五维度指标均呈正相关,即五维度指标的变化相互正向影响;主动合作学习与生师互动相关性较强(r=0.714),教育经验丰富程度与生师互动、主动合作学习相关性次之(r=0.550,r=0.523)。
从模型二随机效应看出,09年初始测量时,学业挑战度、主动合作学习、生师互动、教育经验丰富程度、校园环境支持度这五维度指标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r=0.618、0.426、0.734、0.591、0.624、0.705、0.497、0.577、0.537、0.405)。也就是说,初始测量时,学生一个指标高,其他四个指标也较高;反之,一个指标低,其他四个指标也较低。但五个指标间的相关强弱不同:教育经验丰富度指标与学业挑战度、主动合作学习水平相关性较强(r=0.734,r=0.705),生师互动与主动合作学习相关性次之(r=0.624)。
随着时间推移,五维度指标间仍然呈正相关(r=0.391、0.269、0.708、0.643、0.879、0.444、0.604、0.435、0.444、0.578)。这说明,五大指标中一个指标上升较快的学生,其另外四个指标上升也较快。尤其是主动合作学习水平变化和生师互动变化关系最为紧密(r=0.879),即主动合作学习指标变化可以预测生师互动指标变化或者生师互动指标变化可以预测主动合作学习指标变化。
四年间,学业挑战度、主动合作学习水平、教育经验丰富度、校园环境支持度四个指标增长与初始测量值呈负相关(r=-0.861、-0.036、-0.084、-0.721)。这说明:上述四个指标初始水平高的学生,上升速度较慢;上述四个指标初始水平低的学生,上升速度较快。尤其是学业挑战度指标,其初始值越低,上升速度越快(r=-0.861)。生师互动指标增长与初始测量值呈正相关(r=0.528)。这说明:该指标初始水平高的学生,上升速度较快;该指标初始水平低的学生,上升速度较慢。另外,校园环境支持度增长与学业挑战度、主动合作学习水平、生师互动、教育经验丰富度初始测量值呈负相关,即校园环境支持度指标上升越快的学生,其另外四个指标的初始值相对较低。
2.学习投入五维度指标非线性变化
非线性模型(含有TIME1、TIME2和TIME3变量,简称模型三)固定效应结果见表4。除生师互动指标二次型变化和三次型变化不显著外,其他四个指标均存在显著的二次型和三次型变化。这说明学习投入部分指标呈现显著的非线性变化(增长)趋势。
非线性变化模型中,学业挑战度指标呈先稍稍下降、后一直上升的趋势,其余四个指标一直呈上升的趋势。2009年平均值的估计值为:42.577-6.618*0+8.003*0-1.711*0=42.58。2010年平均值的估计值为:42.577-6.618*1+8.003*1-1.711*1=42.25。2011年平均值的估计值为:42.577-6.618*2+8.003*4-1.711*8=47.67。2012年平均值的估计值为:42.577-6.618*3+8.003*9-1.711*27=48.55。三次增长(0.88)小于二次增长(5.42),大于一次下降幅度(0.33),呈非线性变化。同理,计算其余四个指标的三次增长结果发现:主动合作学习水平二次增长速率、生师互动水平三次增长速率变化不大;教育经验丰富度、校园环境支持度的增长幅度呈现出第一次增长大于第二次增长、第二次增长小于第三次增长的特征。
3.线性模型与非线性模型拟合结果比较
上述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根据目前的追踪数据,学习投入五维度指标无论是线性增长还是非线性增长均呈现显著的指标间差异,一定程度上都能说明指标的大概发展情况。但从模型二和模型三整体拟合差异指数的比较来看(见表5),非线性模型整体拟合差异统计量(64683.49546)比线性模型拟合差异统计量(64832.89846)小149.4,参数增加了10个。对于自由度为10的卡方分布,149.4达到了极其显著的水平。这说明五维度指标的非线性模型能够更好地拟合学习投入的实际,学习投入的五维度指标发展具有非线性增长的特点。
四、讨论与建议
(一)存在其他影响学习投入变化的因素
通过无条件模型、线性和非线性增长模型的对比发现,除时间因素外,尚存在其他影响学生学习投入的变化因素(T检验均呈显著),这也是对后续研究中引入性别、学科、满意度等其他变量来探究学习投入变化规律的重要提示。
(二)关注并充分利用学习投入变化规律,促进学习投入
1.学习投入总体变化趋势是正向的
学习投入是反映学生学习和院校教育的积极指标,可以预测学生的学习成效和院校教育表现。线性模型和非线性模型的结果都显示,学生学习投入五维度指标在大学四年中的变化总体上是上升的,趋势是正向的。这反映出学生的学习状态总体上是努力的,教师的要求、院校的支持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2.学习投入五维度指标变化不均匀
反映学习投入的五维度指标虽然在大学四年间均呈上升趋势,但变化并不均衡(速率不同)——有的指标变化快(如生师互动),有的指标变化慢(如学业挑战度),这符合当前大学教育的实际。生师互动指标变化快反映出大学生的交往需求和要求的增加,尤其是师生互动中的生生互动较中学阶段更加明显。学业挑战度指标线性变化慢以及非线性变化中第二次呈现小幅下降,均反映出大学的课业(学业)要求未能呈现显著的层级递增,这也符合当前高校扩招后大众化教育的实际状况。教育目标的梯度设计不够㈣是高校普遍存在的教育问题,反映出在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普通高校对于训练学生高级认知能力(高阶思维、创新能力等)的要求不够。
学习投入的大部分指标还呈现显著的非线性变化特征。例如:主动合作学习水平二次增长速率、生师互动水平三次增长速率变化不大;教育实践丰富度、校园环境支持度的增长幅度第一次大于第二次,第二次小于第三次。如何充分利用非线性变化指标的变化特征来有效安排教育资源、教育实践和制定相关教育政策,促进学习投入的正向加速变化,以及如何实现投入和产出的最大效益来有效促进教育成效和学习成效,都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3.学习投入五维度指标间存在交互作用
学习投入五维度指标测量间存在正向相关关系,这一特征为改善学习投入水平提供了有效信息,即对初始测量值较低指标的改善对于提升整体学习投入水平有显著作用,尤其对于与初始测量值较低指标相关性较大的指标的改善更为明显。
五维度指标间还存在初始测量与增长速率的交互作用,这一特征对于我们了解学生学习投人水平和变化、开展有针对性的辅导与教育活动大有裨益。如对于初始生师互动水平较高学生的特质分析(该指标初始值高的,增长也快;该指标初始值低的,增长也慢)可以为该生提供启示。
(三)分析结论的应用
篇10
[关键词]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X7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6-0202-01
引 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扩招政策的实施和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高等教育已从过去的精英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这也使得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重,甚至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压力。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大学生只有提早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找到适合自身能力和未来发展的工作。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及重要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1]
大学生作为职业生涯规划的主体,学校仅起到提供过程辅导和条件保障的作用。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其提早树立职业理想,从而有针对性地朝着这一理想不懈努力。还有利于大学生知识结构的构建及综合素质的提高,学生明确未来职业目标后,就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针对自己的学习现状,弥补劣势,发扬优势,一方面将自己的潜能发挥出来,另一方面也在知识结构构建的过程中使自身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这样才能适应未来岗位需求,从而使自身价值得以实现。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还有助于大学生职业品质的提升和正确择业观的树立。对于高校而言,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指导,帮助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使大学生顺利就业,也是提升高校品牌和知名度的有效途径。总之,无论对学生本人还是对高等院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分析
我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职业生涯规划在我国起步较晚,随着就业模式的改革和就业形式的日趋严峻,高校才开始重视对学生的职业指导。尽管如此,有的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还形同虚设,没能真正发挥自身作用。有的高校尽管有就业指导中心,但由于从事就业指导的教师并非专业职业规划师,他们的工作仅仅停留在通过联系用人单位,组织校园招聘会等形式帮助大四学生落实工作单位,不能为大学提供专业的职业生涯设计思路和方案,在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无法提供专业有价值的指导。除了学校层面的问题与不足外,大学生本人也存在着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问题,他们对自己的未来十分茫然,不清楚自己将来毕业后适合什么岗位,不清楚做什么工作更有前途和发展,因此,在学校盲目地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参加各种讲座、胡乱地选择一门甚至多门选修课,将自己宝贵的时间浪费在与自己未来发展毫不相关的事情上。此外,由于对大学生缺乏专业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也不尽科学合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未来就业产生消极影响。
三、建立和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服务系统的对策分析
一是大学生本人做好自身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较之企业员工具有较强的动态性,这就要求大学生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进行抉择。这需要大学生认清自身知识结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弥补和充实。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项比较专业和系统的工作,需要大学生首先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然后通过高校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相关课程和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组织的相关培训、讲座以及专项辅导,逐渐获取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知识,循序渐进地建立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系统。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仅仅是大四学生面临的问题,每一位大学生都要从入学开始进行早期准备,这样才能通过四年大学锻炼与实践实现大学生从校园人到社会人的角色转换。同时,大学生还必须深入对自我进行解剖,准确评估和定位自己,知道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性格优势、技术技能以及情商智商水平,冰妖认识到自身性格以及知识结构等存在的“短板”,才能科学地定位和评估自我。除此之外,大学生还必须努力适应外部各种环境,对于积极的环境主动影响自己,对于消极的环境,要理性对待,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总之,只有确立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并努力朝着职业目标去进行知识积累和铺垫,才能使自己离目标越来越近,才能真正体现职业生涯规划的价值和作用。
二是高校应努力构建符合本校实际的职业生涯教育服务体系。高校只有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才能为学生顺利就业奠定坚实基础。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也是提升高校知名度和品牌的有效举措。在构建职业生涯教育服务体系过程中,高校必须首先给与予这项工作足够的重视,通过有效措施使就业指导中心和大学生树立职业生涯意识,并在教学安排中进行贯穿大学四年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避免出现大四学生“临时抱佛脚”的现象。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还必须针对不同学生个体情况开展个性化教育和辅导,这样才能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此外,高校应建立专职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一般有高校就业指导中心作为专职服务机构,它们的主要工作在于学生职业兴趣的培养和职业生涯教育,引导学生了解和尝试现实社会中的各种职业,积累一定的社会工作经验,帮助学生在未来较短时间内实现个体人力资本、兴趣和职业的匹配。[2] 服务机构设立以后,还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机构规范合理地运行起来,这离不开灵活多样的运行机制作依托。高校必须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运行机制,并通过就业指导中心、团委以及社团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合理分工使职业生涯服务机制合理、有序、高效运行。
三是发挥政府对于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调控作用。在目前的就业形势下,为满足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职业生涯规划已经成为不可替代的环节。职业生涯规划需要政府进行有效的调控,才能形成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大好局面。政府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在我国建立一套全国性的职业生涯组织,从而实现对多重资源的优化整合。还要引导和扶持职业生涯规划中介机构朝着规范化和专业化建设,使它们成为连接高校、用人单位以及大学生的重要纽带。
参考文献
[1] 隆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社会心理科学.第20卷.总第81-82期.2005年第5-6期.总第729页.
[2] 谭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及管理体系研究.西南财经大学硕士毕业论文.55.
作者简介
王育飞(1982年12月―),男,讲师,硕士,华北理工大学临床医学院.
任鹤飞(1985年8月―),女,助教,硕士,华北理工大学冀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