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波罗登月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19 21:37: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阿波罗登月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为了应付在登月前后可能遇到的风险,美国宇航局曾经对宇航员进行了各种“魔鬼训练”。下面就让我们来领略一下其中的一些科目。
征服低重力环境
月球和地球有一个重要区别,那就是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只是地球的六分之一,所以不论是宇航员的行走方式,还是他们的工作方式,都会与在地球上大不相同。如何在地球上模拟月球上的低重力环境呢?
美国宇航局想到了利用飞机。他们找来了一架飞机,让飞机沿着向下或者向上的抛物线轨道飞行。飞机在空中由上俯冲向下飞行的时候,机内的宇航员就会体会到失重的滋味。此外,美国宇航局还专门制造了一种“浮力模拟器”,这个模拟器内部可以充满水,然后让宇航员穿着宇航服,在里面完成各种动作。由于水的浮力能抵消一部分地球引力,因此宇航员在模拟器里也能体会低重力环境。美国宇航局甚至还把宇航员横着悬挂起来,然后让他们在一堵墙上行走,这种与墙轻度接触的感觉,和低重力条件下在月球行走有相似之处。
这些方式不仅训练了宇航员,还让科学家有机会研究宇航员在低重力环境下的行走方式、肌肉疲劳情况、体力消耗情况,这些研究可以给阿波罗登月计划和未来登陆其他星球提供科学依据。
该死的返程降落
千万别以为危险只存在于遥远的月球,阿波罗宇航员从月球回到地球的时候,同样充满了未知数,其中的一个大麻烦就是降落地点。
原本按照计划,阿波罗宇宙飞船载着宇航员回到地球时,太空舱会降落到海面。于是,阿波罗宇航员将面对海水的考验,他们要在迎接船只和救援直升机赶来前照顾好自己。早在1966年,执行阿波罗1号登月任务的宇航员就被赶入游泳池中,练习降落到水面后如何从太空舱里爬出来,如何展开救生筏。后来,为了更真实地模拟降落环境,美国宇航局把训练地点改在了墨西哥湾的海洋中。
由于登月任务充满了未知,因此美国宇航局不能确定宇航员返程的时候是否真的就会如愿落在海面,万一落在雨林或沙漠中怎么办?为此,美国还曾把阿波罗宇航员送到巴拿马运河区的丛林生存学校里,在那里的的雨林中练习如何用树枝和树叶搭建简易住所,和用随身携带的刀具砍伐树木和采集食物。此外,阿波罗宇航员还曾在美国内华达州和华盛顿州的沙漠地带接受沙漠生存训练,除了在沙漠中露营外,他们还要学习如何把一条沙漠无毒蛇变成美味。
采集样品不简单
虽然美苏登月计划只是冷战中为了争夺世界霸权的产物,但科学家还是希望充分利用登月计划,来实现他们的科学梦想。因此,阿波罗宇航员登陆月球后的重要任务,就是采集月球上的岩石、土壤样品,带回地球进行科学研究。
最简单的采集样品训练可以在室内进行,宇航员们穿上厚厚的宇航服,用专用的铲子、钳子一类的工具采集地面上的“月球碎石和土壤”。
篇2
我们在此选取了2007年度公共生活中3个最吸引眼球的事件和现象,作为对过去一年公共生活的记忆。“嫦娥一号”探测卫星升空、环保热议、奥运期待,每一样都承载着公众的梦想与现实。很凑巧的,这三个现象,似乎也暗合了国人“天时、地利、人和”的传统理想。时代在进步,思维在更新,科技在创新,我们期待有朝一日,所有梦想都能照进现实,世界和谐大同。
2007年,中国人的公共生活中最令人兴奋的话题也许是“嫦娥一号”探测卫星升空。公众对这一事件的吸收和解读是多方面的,从政治上看,它符合了渴望中国崛起的梦想:从科技上看,“嫦娥登月”有望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那样,带动本国各个领域的技术进步;从经济等方面看,这是一次中国对太空领域开发和保护的举措。
有些出人意料的是,公众在此事上表现出了强烈的参与意识;发回的第一张照片遭到一些网友的质疑,认为存在造假嫌疑,网友的非议激起了专家们的强烈反弹,称“希望国人,正直的国人尊重我们的劳动,尊重中国人的成果”。尽管出现了这样小小的插曲,但由此体现出来的国人对公共事务的参与热情和官方的开放态度,却得到了大家的一致称许。
篇3
太空中太空飞船,太空机器人,激光通信,合成生物学,太空舱等高科技。太空是指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大气层空间以外的整个空间。物理学家将大气分为5层:对流层(海平面至9千米)、平流层(9~45千米)、中间层(45~80千米)、热成层(电离层,80~400千米)和外大气层(电离层,400千米以上)。
太空站又称为空间站、轨道站或航天站,是可供多名宇航员巡航、长期工作和居住的载人航天器。在太空站运行期间,宇航员的替换和物资设备的补充可以由载人飞船或航天飞机运送,物资设备也可由无人航天器运送。1971年前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个太空站:礼炮1号,此后到1983年又发射了礼炮2到7号。1986年前苏联又发射了更大的太空站和平号。美国1973年利用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剩余物资发射了天空实验室太空站。
太空旅游太空旅游是基于人们遨游太空的理想,到太空去旅游,给人提供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最新奇和最为刺激人的是可以观赏太空旖旎的风光,同时还可以享受失重的味道。而这两种体验只有太空中才能享受到,可以说,此景只有天上有。太空游项目始于2001年4月30日。第一位太空游客为美国商人丹尼斯蒂托,第二位太空游客为南非富翁马克 沙特尔沃思,第三位太空游客为美国人格雷戈里 奥尔森。聂海胜就是其中的一位。
太空行走太空行走(Walking in space)又称为出舱活动,即航天员在载人航天器之外或在月球和行星等其他天体上完成各种任务的过程。它是载人航天的一项关键技术,是载人航天工程在轨道上安装大型设备、进行科学实验、施放卫星、检查和维修航天器的重要手段。要实现太空行走这一目标,需要诸多的特殊技术保障。
(来源:文章屋网 )
篇4
4月3日下午,“异域行旅――傅抱石东欧写生专题展”在南京博物院开幕。据南京博物院艺术研究所副研究院万新华介绍,此次共展出34幅傅抱石先生于1957年在斯洛伐克等东欧国家执行交流计划时所创作的写生作品,集中展示中国画家表现域外题材的思考和探索过程,从笔墨表现到形式构成,都显示了傅抱石对传统笔墨形式的突破与创新,某种程度上可视为他自觉地从根本上探索中国画的一个发端。
1980年5元错版人民币现身 要价3万元
“错版币”因为稀少,一直被收藏人士所喜爱,据了解,在一些大型拍卖行,个别“错版币”甚至叫价百万以上。近日,有人卖一张1980年的旧版5元人民币,要价3万元,这张人民币,被收藏人士认为是“错版”人民币。
达・芬奇《救世主》被曝以4.6亿人民币成交
近日,达・芬奇作品《救世主》被以私人洽购的方式卖出,成交价为7500万美元(约合4.6亿人民币)。据悉,这幅《救世主》(又名《世界的救世主》)是在一宗美国房产买卖中被商人意外发现的。起初这幅画仅被当做达・芬奇原作的复制品,后经收藏者清洗研究,方才确定是达・芬奇真迹。此画高26英寸,画面中耶稣左手托举着一枚水晶球,看上去十分特别。
乌鲁木齐惊现2.6吨巨型玉石
此2.6吨的玛纳斯碧玉石乃一乌鲁木齐池姓收藏家所有,玉石正面呈“山”型,背面呈“牛”型。在乌鲁木齐对外经济贸易洽谈会上作为镇展之宝供国内外宾客观赏。
24位中国籍画家在马航失联名单中
3月8日,马来西亚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77-2000型客机在执行MH370航班吉隆坡至北京的飞行任务时,在起飞40分钟后失去通讯联络。记者从吉隆坡新闻会现场了解到,目前已获悉机上有一个由24位中国画家组成的艺术代表团也在其中,包括画家亲属在内共计30余人。据悉,这个艺术团5日赴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参加“中国梦・丹青颂”书画交流笔会,24位画家分别来自中国北京、上海、山东、江苏、四川和新疆等地。艺术团团长、中国书法艺术家协会副主席蒙高生、王林诗、刘如生和维吾尔族画家买买提江・阿布拉等的名字出现在马航官方的失联航班乘客名单上。
香港苏富比上拍估价最贵鸡缸杯:逾2亿港元
估价为2亿至3亿港元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加入今年香港苏富比春拍阵容。此为目前估价最贵的中国古代瓷器拍品。该鸡缸杯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被伦敦收藏家 Leopold Dreyfus 夫人收藏,此后被玫茵堂珍藏。
全球唯一登月相机55万欧元被拍卖
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堪称航天史上的里程碑,曾随航天员登上过月球的全球唯一“登月相机”日前也被作为“珍贵文物”在奥地利维也纳拍卖,并以55万欧元的天价成交。据悉,美国太空总署(NASA)在1969年至1972年成功登月7次,其间航天员曾携带14部相机拍摄月球景象,但为腾出空间让宇宙飞船把珍贵的月球石带回地球,航天员把另外13部相机都留在了月球,只带回了这一部。
意名画家卡拉瓦乔名作现身香港 投保6亿港元
意大利著名画家卡拉瓦乔的名作《以马忤斯的晚餐》,近日亮相香港举办的“光・影――意大利巴洛克艺术大师・卡拉瓦乔”展。据悉,这是该画作首次亮相香港,投保额高达6亿港元。据了解,卡拉瓦乔以《以马忤斯的晚餐》为题材的作品共有两幅,此次展出的为第二幅。第一幅创作于1598年,在当时的作品中,桌上还摆着很多食物。本次展出的作品为1606年创作,当时画家的生活突变,画面上只剩下简单的面包和水。
蓝珀价格涨幅百倍 每克已超万元
蓝珀是琥珀中非常罕见的品种,是珠宝业界公认的“琥珀之王”。几年前,百余元一克且质量上乘的蓝珀,如今每克已超万元,涨幅达百倍。北京潘家园旧货市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中国珠宝鉴定师师俊超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在众多琥珀中,蓝珀因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从去年底至今,价格已经上涨了30%,预计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收藏投资价值还将不断得到提升。”同时他还预测,与其他珠宝玉器相比目前蓝珀的价格适中,未来消费群体还会不断地壮大,有潜力成为继和田玉、翡翠之后的又一市场主力,蓝珀的收藏可谓渐入佳境。
篇5
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methods of project schedule methods have overlooked the random factors of the project implementation process. Then the random network Graphic Evaluation and Review Technique (GERT) proposed. Based on the progress of the project GERT control problems were studied. West Group Dadu River Cascade Hydropower Station Dispatch Center project as an example, the establishment of a GERT network model, and solved, the project finally come to a reasonable duration.
关键词: 项目;进度控制;随机网络技术;解析法
Key words: project;schedule control;GERT;analytical method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7—0001—03
0 引言
随着我国城镇化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使得工程项目建设发展迅速,一大批项目(如奥运工程、世博工程和南水北调工程等)已完成或正在实施,这些工程项目常常具有工程量大、施工环节多、周期长、投资多、工期紧、技术复杂、相关方多及一次性完成等特点,而且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经常会受到不确定因素干扰以致工期延误,如何在这么多的偶然因素下,实现对项目进度的控制,是项目进度管理的重要问题[1]。在科研项目、试制工程和生产与服务过程中,随机因素日益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面对多种随机因素共同作用于同一过程的问题,PERT/CPM则无法适应这种需要[2]。图示评审技术GERT可以较好处理项目过程中随机因素,扩大了网络计划的应用范围[3]。
关键路径法(CPM)和计划评审技术(PERT)作为传统的网络计划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国民经济发展之中。但CPM/PERT是一种肯定型的网络模型,它的运用隐含着以下事实[4]:①CPM/PERT网络结构是肯定型,不存在概率分支的可能性,每一工作完成之后,只能进行下一项计划中的工作;②每个事件恰好完成一次,网络中不能出现回环。然而现实中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因素,这无疑限制了CPM/PERT的应用,图形评审GERT可以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在GERT网络中可包含具有不同逻辑特征的节点,节点的输出端允许有多个概率分支,网络中允许回路和自环存在等。这样使GERT不仅扩大了网络技术的应用范围,而且使用GERT网络技术计算得到的工期更加地合理[5]。因此,研究GERT在工程项目进度控制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自1962年Eisner提出GERT后,Elmaghraby和Pritsker等人对其进行逐步改进,并完善而成[6]。国外研究GERT的思想原理和处理过程较多,并已成功应用到许多大型项目管理中,如1969年将GERT成功地应用于阿波罗登月计划;80年代初期,NASA又将GERT成功地用于航天飞机发射及回收过程的网络计划中[7]。Siedersleben和Karlsruhe对GERT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研究了GERT网络结构的有关问题[8]。Zimmermann研究了GERT网络在多个约束条件下优先约束的调度问题[9]。GERT网络在国内应用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主要应用于项目管理、交通运输及路径选择、维修和可靠性研究、时间费用分析等方面,如吴艳霞等人运用系统论思想和GERT网络理论,揭示了企业技术创新主流模式中各项目之间的组合规律,构建了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群的风险与周期评估的组合GERT网络模型,并给出了相应的算法[10]。方志耕等在现代高技术战争条件下,构建了公路军事交通运输勤务系统运行过程的GERT网络模型,提出了演习(或战争)时,公路军事交通运输保障的“失败”概率与“转移”概率的概念,并对其因素构成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剖析[11]。
本文在简述GERT网络理论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它解析解的求法,最后给出一个工程实例,利用该方法对工程项目进程控制进行了应用研究。
1 某集团企业工程项目概述
1.1 项目概述 某公司的工程项目的主体结构模板工程,其中涉及到许多工序,在加工、安装、加固的过程中都存在随机因素的影响。根据施工方案规定,主体结构模板工程必须满足以下要求:①保证结构、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和相互间位置的正确;②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③模板接缝严密,不得漏浆;④便于模板的安拆。
所以,为了使工程质量得到保证,在工作进行中,要对工程关键的施工过程进行检查,使其质量得到保证,工程的施工流程如图1所示。
1.2 基本参数 根据以往实施同类的工序所需要的时间经验数据进行统计,得出时间的概率分布、分布参数及工作执行成功的概率(如表1)。
篇6
细节是一种动力
作为部门负责人以为自己是考虑大事情的,只要把决策确定了就行,细节是部下的事情,这种观点只对了一半,负责人做好决策是对的,也是根本性的,但没有细节就无法落实,特别是涉及多部门、多专业的决策,推行举步维艰,很多情况是:完成了决策,从流程分析到环节剖析;从工作目标到问题提出;从措施到制度,应有尽有,然后是发展定位和目标,分阶段主要指标,甚至包括组织再造、渠道创新、学习型团队等企业方案,这方面思路都非常重要而且准确,问题是缺乏操作方法。
最后大都不了了之,束之高阁。当重大决策做出以后,必须将其落实在细节上,包括对重大决策的指标细分,即把细节分为操作与考评指标,使之与平时的每项操作挂钩,而尤其重要的是,新思路与旧思路在对接中牵涉许多协调问题,最后会导致对新思路新体系的信心不足。所以实施成功与否直接决定决策的成功与否,一些看似决策问题,实际上是由于实施不当所致。
部门负责人要抓大事,但抓大事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细节,最好的部门负责人是明察秋毫就必须掌握细节,能在细节的较量中比他人更细致、周密,你能细而不一定事事都做得如此细,这就是一种威慑力,使得部下不敢马马虎虎,无法搪塞你,于是所有人都很精细,组织运行质量自然就高了。由此可见,细节并不是想做就能做得到,细节是一种动力,是聪慧、悟性和实战经验的高度结合,是需要加以修炼的。
细节是一种精神
在智力和实践经验相近的情况下,细节就表现出专业精神来,故而说,细节是一种精神。细节更多的是靠敬业精神和专业态度,在许多情况下,敬业精神能补救许多能力的不足,正如李素丽讲的那样,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随着技术共享和信息传播的加剧,企业与企业之间差异性越来越小。细节作为一种精神,对企业来说决定成败,对个人来说,同样决定成败。
性格和习惯中的粗糙是人生的大忌,更是妨害成功的重要因素。所谓大智若愚是精细之极以后的宽容,即聪明以后的糊涂,是对细节的超越,而不是对细节的漠视。从精神层面来强调细节,就要求企业所有员工都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兢兢业业地做好、做细一切工作,使管理不存在死角。一切管理和制度都存在不足,一切合作与协调也都有缺点和空白,只有大家都关注细节,才能减少遗漏和空白,只有大家都关注细节,才能减少遗漏与失误,大而化之可能也会成功,但其失败的概率要高得多。可能你一而再,再而三地成功,但一次粗心和忽视可能会酿成一生遗憾而难以补救的失败。
细节是一种创造
不要以为创造就得轰轰烈烈,惊天地泣鬼神。小改小革,细节高速同样是一种创造。一个善于细节管理的企业,企业里崇尚细节政策已深入人心,全体员工投入合理化建议运动,在几乎不提高成本的情况下,产品质量越来越高,劳动生产率越来越高,市场占有率也自然越来越高。逐步由外延扩大再生产向内涵扩大再生产过渡。企业只能向管理要效益,降低管理成本,减少管理浪费。精细化管理时代已经到来。注重细节,就要保持认真的态度,讲究科学的精神。认真的态度,就是把所有琐碎的事都考虑到、分析到;科学的精神,就是注重实际,用数据说话,根据数据和实践经验制定规则。 “布置不等于完成”,很多差错的造成,是因为执行者不能准确理解管理者的意图。
篇7
科幻小说是随着近代科学技术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一般认为英国作家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是第一部科幻小说。其后,美国诗人爱伦·坡也相继发表了一些具有科幻性质的小说作品。
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文学界出现了两位极其重要的科幻小说家:法国人儒勒·凡尔纳和英国人赫伯特·乔治·威尔斯。两人创作了大量科幻小说作品,并使科幻小说作为一种严肃的文学体裁,正式得到主流文学界和读者们的认可,凡尔纳更是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父”。
凡尔纳的作品天马行空,充满了奇妙的想象,且科学严谨。可以说,凡尔纳以科幻小说的形式,预言了20世纪许多科技成就。比如潜水艇的发明、人类进入太空等。《从地球到月球》这部作品中的许多数据,包括飞船发射地点、飞行时间、登月人数都跟后来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相近。而美国第一艘核潜艇,也以凡尔纳小说《海底两万里》中描写的 “鹦鹉螺号”潜水艇命名。美国核潜艇之父海曼·乔治·里科弗直言,他制造核潜艇,就是受到了《海底两万里》的启发。
如果说凡尔纳开启了科幻小说的大门,那么,威尔斯则是开疆拓土,为后世科幻作家指明了方向。20世纪科幻小说中的几大主流话题,都是由威尔斯开创的。他在《时间机器》中第一次提出了“穿越时空”这一科幻理念,随之衍生出无数文学作品,包括国内流行的穿越小说。而他在1898年创作的《世纪大战》,是第一部写外星人的文学作品,其对外星人外貌特征的描写,也成了后来科幻小说中外星人的标准形象。
在这两位先驱者的带领下,科幻小说在20世纪进入蓬勃发展时期。欧美涌现出大量科幻小说作家。到了20世纪30年代,美国创办了一大批风格鲜明的科幻杂志。如《奇异传说》《惊奇故事》《奇幻与科幻小说杂志》等。《惊奇故事》的主编雨果·根斯巴克第一个提出了“科学幻想小说”这个名词,用来表示这类新型小说题材。他对科幻小说的杰出贡献得到了后世的尊敬,美国科幻小说最高奖雨果奖就以他的名字命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幻小说作品中许多对未来的想象都变成了现实,如火箭、计算机、核武器等。人们发现,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现实生活,和40年代出版的科幻小说作品中描绘的场景惊人地吻合。这使得科幻小说受到了众多读者的追捧,科幻小说也因此迎来了它的黄金时代。
直至今天,科幻小说仍然是最受欢迎的小说题材之一,由科幻小说改编成的影视作品也被广泛传播。除了小说和影视作品,还有许多科幻动漫作品也大受读者欢迎。
科幻作品推荐:
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时间机器》《基地》《三体》《》
科幻电影:《星球大战》《变形金刚》《终结者》《盗梦空间》
科幻动漫:《哆啦A梦》《铁臂阿童木》《钢之炼金术士》
国内科幻小说作家推荐:
倪匡:1935年出生于上海,1957年到香港,曾经是工人,通过自学成为了职业作家。他的作品范围极广,包括武侠、科幻、推理等各类型小说。他也写过很多杂文、散文评论和剧本。
倪匡最著名的作品当属科幻小说《卫斯理系列》和《原振侠系列》。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卫斯理和原振侠题材的影视剧已经拍了几十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力。
中国第一个专门为科幻小说设立的奖项——倪匡科幻奖,就是为了表彰倪匡对中国科幻小说的贡献而设立的。
刘慈欣:1963年生于北京,曾是计算机工程师。刘慈欣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创作科幻作品,现在是中国科幻小说的主要代表作家,被誉为中国科幻的领军人物。他曾于1999年到2006年连续八年获得中国科幻银河奖。其作品宏伟大气、想象绚丽,注重表现科学的内涵和美感,并努力创造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幻文学样式。
《三体》三部曲是刘慈欣迄今为止最重要的作品,又被称为《地球往事三部曲》,讲述了地球文明在宇宙中的兴衰历程,被誉为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在各大书评网科幻类小说的排名高居榜首。
王晋康:曾经是工程师,为了给儿子讲故事而偶然开始了科幻创作,处女作《亚当回归》获得了1993年全国科幻征文奖,该作品在1997年又获得了中国科幻银河奖。
王晋康的小说厚重、大气,他常站在不同的角度来思考科学技术的发展。他的作品中一直传达着“科学技术是双刃剑”的理念,时常表现出科技发展所带来的问题。王晋康的作品颇具特色,尤其是其小说结尾处,常常奇峰突起,并少有大欢喜、大团圆的结局,常给人沉重的压抑感,引人深思。
何夕:又名何宏伟,于1991年开始创作科幻小说,是中国新生代科幻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多部作品,如《光恋》《电脑魔王》《平行》等都获得过银河奖。
何夕喜欢在未来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对人性的善恶进行探讨。他的作品既包含着宏大的科学背景,又有着细腻的感情,其中也不乏美好的爱情。将复杂的科学背景和人们细微的感受融于一文,是他小说的特点。
中国科幻大本营
——《科幻世界》
《科幻世界》创刊于1979年,前身是《科学文艺》和《奇谈》,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科幻世界》主要刊登国内外一流科幻小说和最前沿的科学动态,是全世界发行量最大的科幻杂志,也被誉为中国科幻期刊中一块历久弥新的金牌。
篇8
当欧特克有限公司全球高级副总裁、亚太区总裁魏柏德给出这一数字时,看到的是一片惊叹的目光。然而这样的时代已然开启,《阿凡达》3D技术的缔造者欧特克正在将其设计软件搬上“云”端。
在设计个性化、客户全球化的时代,欧特克将其老牌设计软件AutoCAD重新进行了功能的细分,推出了面向中国的简单实用在线CAD软件――“AutoCAD易”。
“AutoCAD易”第一步是打造一个个性化的设计环境:设计师可以通过建筑工具包来构造自己的建筑设计环境;第二步是协作:现实生活中已经出现了这样的场景,在北京的设计师用“AutoCAD易”为中东做建筑项目,在云的环境里,各种设计数据可以实时地与中东客户进行分享,如果项目有数十位设计师参与,设计师之间可以通过云环境去协作、分享、交流,对自己的设计进行实时的评论和修改,并且这些更新可以同步到设计师自己的空间中去,所有人既是在同一个办公平台上工作,也是在自己的空间中工作,实现沟通的无缝衔接;第三步则是社区:在云的环境中,一位设计师可以和自己的同事、用户之间进行交流,在社区里寻求自己所需要的资料、素材、产品,遇到问题时也可以在社区中寻求解答。
据说在阿波罗登月计划时代,所有的计算能力加起来只相当于现在一个iPhone的计算能力。原先需要一整个机房才能完成的计算,现在人们掌中的一个设备就可以完成。计算能力的增强让专业技术可以完全应用到大众产品中来,这也使得人们由之前关注专业工具的创新逐渐转向了专业工具的应用。以在电影里采用的现实捕捉技术为例,欧特克采用Photofly的技术捕捉演员的脸部特效特征,可以把人脸任意变老变年轻,通过渲染技术实现惊人的效果。“以往完成一个渲染的动作,一台电脑可能花一万秒的时间,但有了云计算的支持,一万台电脑一秒钟就可以完成。”云计算在设计巾的应用大大降低了设计时间,让设计师有更多的机会去尝试不同的方案。
“在一个用云打造的三窗(电视、电脑和手机)时代,移动互联带来的计算能力给人类带来很多想象不到的设计能力。所以应云而生会是每一家IT企业的必由之路。”在《纽约时报》评出的10个能让iPad变魔术的应用软件中,欧特克的一款绘画软件SketchBook也在云端成为苹果缔造者乔布斯的最爱。
往的景色。只要有了持续发展的意识,关注长远目标,环境就能逐步产生改变。”当阿特拉斯・科普柯(上海)贸易有限公司压缩机技术部总经理江源洲(John Brookshire)谈起社会发展与环境治理问题时这样回忆说。
空气压缩系统是最为重要的工业设备之一,也是能源消耗大户之一。一般而言,压缩空气系统的能源消耗量高达工业能源消耗量的10%,在中国这一比例也达到9.4%-9.5%。能源的消耗占据了企业较大的成本,从降低能耗的角度降低成本,同时也可减少碳排放,实现企业与社会环境的持续运营。
中国作为第一个对压缩机进行节能认证的国家,高度重视工业生产的节能减排,在十二五经济结构调整的契机下,实现企业的战略转型和高效能生产是关键,阿特拉斯・科普柯也看到中国企业在减少能耗、降低成本上的市场空间。这家于1873年创立于瑞典的工业集团,作为压缩空气领域的行业先驱和技术领导者,推出的VSD变频空压机已被证实与其他的空压机调节方式相比可以节省35%甚至更多的电耗。而在全社会电能消耗中,有70%左右耗费在工业领域,工业生产上的节能,可以大幅降低全社会能耗。
“致力于实现可持续生产力”作为阿特拉斯・科普柯的品牌承诺,不仅从产品设计上实现节能的认证,并帮助合作伙伴降低生产过程的能耗、节省成本。从前期的需求评估了解生产流程、技术应用和不同的压缩类型,根据阿阿特拉斯・科普柯的核心技术和驱动技术(变频、蒸汽和涡轮)进行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再运用高效气体处理、空压站优化系统、能量回收系统。这便是阿特拉斯・科普柯主张的企业生产“全生命周期”的解决方案。
这种“全生命周期”节能解决方案帮助众多在华生产企业减少了能耗,并提高了生产力。其中包括世界排名前列的半导体封装测试公司――上海星科金朋电子公司,其上海工厂的4台阿特拉斯・科普柯zR无油空压机采用了热回收改造项目,将空压机产生的热能进行回收,并应用到其他方面,如为生产工艺过程提供热水等,帮助星科金朋能源节省超过250万人民币,相当于每年节省611吨煤,减少排放480吨二氧化碳。此外,海尔也与阿特拉斯・科普柯签了为期5年的全包节能合同,在现有的压缩机系统上安装AIROptinfizer优化控制系统,实现控制系统的顺畅应用,最大程度地优化效能,以降低能耗。
江源洲认为,中国企业对“全生命周期”的认识还不够,这也是目前阿特拉斯・科普柯的挑战。除了依靠政府的推动,企业更需要将节能减排上升至战略的高度并加以重视。阿特拉斯・科普柯通过能量认证的项目,分析、呈现企业能耗的状态,提供合理的压力值、管道系统,与企业的生产需求相结合,并逐步提升企业在“全生命周期”上减少能耗的认知。
篇9
关键词: 《医学遗传学》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人们对祖国忠诚和热爱的思想,以及为她的独立和富强而顽强奋斗甚至英勇献身的强大精神力量。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是广大青少年。《医学遗传学》是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助产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笔者在授课过程中,除了教授学生医学遗传学基本知识外,还结合课程,不时机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提高他们的爱国主义觉悟,从而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关注我国遗传学方面的成就,激发爱国热情
在教学设计中,笔者有意识地穿国在遗传学方面取得的成就,使学生了解我国科学家在医学遗传学研究中作出的重大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例如在讲到我国医学遗传学的发展史时,笔者介绍我国医学遗传学的实验研究工作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60年代初期,项维、吴等科学家首先报告了中国人的染色体组型,标志着我国人类细胞遗传学的开始;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对血红蛋白病的研究,以及中国医学科学院和中山医科大学对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开展了实验性研究,标志着我国生化遗传学的开始;哈尔滨医科大学有关PTC尝味能力的调查标志着我国群体遗传学的萌芽。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的细胞遗传学的研究更为深入,引进了先进的高分辨显带技术、显微切割及微克隆技术,探针技术、PCR技术被迅速应用于遗传病的研究,标志着分子细胞遗传学的兴起。近些年来,我国在分子代谢病的突变性质、癌基因和肿瘤抑制基因的研究、分子生物技术的应用、产前基因诊断及基因治疗等方面都获得了可喜的成果。1999年9月中国加入人类基因组计划并承担了1%的测序任务。2000年中国与其他担任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美、英、日、法、德等国家几乎同时宣布各自承担的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绘制成功。这些事例表现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使学生深信我国医学遗传学的发展必将迅速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2.肯定优势,正视差距,进行中国国情教育
国情教育既要激发学生的荣誉感,又要增强学生的危机感。在向学生介绍我国遗传学方面的成就时,教师应结合实际,肯定我国存在的优势,但也要向学生实事求是地讲清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的差距,增强学生的时代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鼓励学生更好地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创业精神。例如讲到“人类基因组计划”时,笔者除了向学生介绍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具体内容外,还告知学生人类基因组计划是当今生物医学科学最前沿的领域,可与曼哈顿原子弹计划、阿波罗登月计划媲美,我国于1993年也加入了该项目研究工作,为人类了解自身全部遗传信息作出了贡献。但是,在对人类30亿碱基对的测序任务中,我国只承担人类基因组1%的测序任务,我国和世界科技水平之间存在着差距。这激发学生刻苦学习、顽强拼搏的精神,受到爱国主义思想的熏陶。
3.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法制教育
《医学遗传学》中有许多内容和我国《婚姻法》有着密切联系。比如说,《婚姻法》第七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禁止结婚:(一)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二)患有医学上认定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在讲授“遗传病的诊断、防治与遗传咨询”这一章时,笔者援引《红楼梦》中宝玉和黛玉的爱情、宝玉和宝钗的婚姻故事,让学生设想:“在现代,按照《婚姻法》,宝玉能否和黛玉或者宝钗结婚?宝玉和宝钗结了婚,两人生出有遗传病或先天缺陷的子女的机率会如何?”这引起了学生热烈的争执和讨论,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国家法律禁止近亲结婚的依据,就是因为近亲婚配会导致隐性遗传病的出生率和生出遗传性缺陷、先天性畸形和流产、死产的几率比一般群体要高得多。所以,避免近亲结婚是一种防治遗传病的有效手段。
在我校,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家庭,而农村群众由于普遍受教育程度较低,法制观念淡薄。曾经就有学生问:“老师,在我家村子有一家人,养有一个重度智力低下的儿子,可他爸妈去年帮他讨了一门媳妇,说要冲喜传后,这样对吗?”笔者在课堂上就举了这个例子,告诉学生这对夫妇的做法非常错误,他们儿子的婚姻也是不合法的。重度智力低下,如先天愚型患者,本身就缺乏生活能力,需要他人长期照顾,且大多数患者无生育能力,并不能“传后”,少数患者有生育能力,但将疾病传给后代的风险较高,这样的婚配严重违反了《婚姻法》,对家庭和社会的危害非常大。通过课堂知识与法制教育的结合,学生提高了法律意识,并直接影响到自己今后的生活和工作。
4.联系本地区实际,进行爱家乡教育
篇10
实际上,这话只适用于建国初期的美国,那时候实行“自由移民”政策,任何人都可以到这块新大陆追逐自己的美国梦。到了1921年实施《移民配额法令》,鼓励技术移民而抑制一般性移民之后,这些诗句就应该改成“把那些受过良好教育的、有创造力和野心的人交给我们吧”。
美国从来就不掩饰自己对人才的渴求,对于他们不需要的人,会毫不留情地拒之门外;而对于需要的精英、人才,则慷慨地大开方便之门。从上世纪50年代起,美国就规定只要是专业“精英”,一律优先允许入境。
以人才立国,正是美国这个人口只占世界5%、建国只有200多年的国家成为世界第一强国,拥有着43%的世界经济生产力和40%的高科技产品的根本。
“牧牛娃”成就美国
托马斯・杰斐逊在遗嘱里写道:下列碑文,不得增添一字―《独立宣言》的起草者,《弗吉尼亚宗教自由法案》的起草者,弗吉尼亚大学的创办者。注意,他并没有提及做过总统的经历,在他看来,创办一所大学的重要性远大于出任一个国家的元首。
美国早在殖民地时期就已经非常重视教育,以麻省为代表的北部几个殖民地,曾在1647年颁布法令,规定市镇中只要有50户居民就应设立一所小学。南北战争后,美国一方面以柏林大学为样板于1876年创立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建立大学研究院,致力于基础理论研究;另一方面则注重职业人才的教育。并通过立法的形式,由国会拨地、拨款资助各州兴办农(业)工(艺)学院。农工学院吸引了大批贫苦学生,被嘲为“牧牛娃学院”,但正是这些敢于冒险和创新的“牧牛娃”,掀起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浪潮。
独立之后,美国实行“自由移民”政策,大批移民来到美国,其中很多不乏一技之长。随着移民的涌入,美国于1921年实施的《移民配额法令》规定,美国所需要的专业人才包括艺术家、工程师、医生、律师、学者、宗教人士以及演员等,入境时不受移民配额的限制;还规定了“优先限额移民”原则,特别鼓励精于农业耕作的移民入境,以缓解当时美国农业技术人才匮乏的问题。
爱因斯坦的选择
1933年10月7日,因为犹太人身份而受到排挤的爱因斯坦被迫离开欧洲,前往美国。当时法国科学家朗之万感叹道:“这是一件大事。它的重要性就如同梵蒂冈从罗马搬到新大陆一样。当代物理学之父迁到了美国,现在美国成为世界物理学的中心了。”
爱因斯坦选择美国,不是因为钱,而是美国科研团队的“专心致志,坚韧忍耐,同志式的友好精神,以及共同合作的才能”。而聘请爱因斯坦的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其创办的目的就在于延揽世界一流的学者,为他们提供充足的经费,使他们摆脱教学、行政、日常生活琐事的束缚,这样的学术研究环境,对于学者来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1940年,爱因斯坦加入美国籍,无形中成为美国人才工程的最佳代言人,促使无数精英选择到美国发展。
1945年盟军攻克柏林,当苏联忙于将大批德国的设备和机器运回国内,美国却派了3000名科技专家到德国物色人才,动用了100架飞机将2000多名科学家运往美国,其中仅火箭专家就有120名。二战结束后,美国一共从德国运回了数万名科学家、工程师及其家属。这在美国乃至任何国家的历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美国的科技在二战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包括核武器的研制、“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实施、计算机的诞生和应用等,很大程度上是靠这些移居美国的科学家们完成的。比如创办英特尔的安迪・格鲁夫,就是1951年从匈牙利辗转来到了美国。
后来苏联解体,美国也接收了各类优秀人才。其中圣彼得堡物理研究院的独门秘技是研制和生产大功率军用固体激光器,美国国防部以合作的名义,让这些专家为美国人干活。美国还以高出原有薪水10倍以上的高薪收买俄罗斯反弹道导弹专家。这是因为美国人深知,引进国外的技术人才,不仅省掉了教育成本的支出,而且是一本万利的好生意。
吸引人才的三部移民法
1945年9月6日,时任美国总统的杜鲁门就向国会递交了“21点战后复兴计划”,第一次把发展高科技放在战略地位来考虑。战后美国对人才的需求,突出体现在三部移民法的制定上。这三部移民法分别是在1952年、1965年、1990年颁布的。
《1952年移民法》是战后美国第一个吸引技术移民的重要法律。该法规定,全部移民限额中的50%用于美国急需的、受过高等教育的、有突出才能的各类技术人员。这是技术类移民在限额制度中第一次占有如此大的比重。《1965年移民法》则把受过高等教育、具有突出才能的移民,以及美国急需的熟练与非熟练劳工,列为优先限额移民,提高了移民素质。尤其是美国得到了大量来自亚洲的移民,当中有很大比例是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1990年移民法》对技术类移民的优先权作了明确的分配:第一类优先权给予在科学、艺术、教育、商业、运动等方面具有特殊才能的人,杰出的教授及研究人员,多国企业中的高级经营管理人员;第二类优先权给予具有高学历或特殊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申请人必须具有硕士学位,或有科学、艺术和商业方面的特殊才能;第三类优先权给予技术人员、专业人员以及其他劳工。技术类移民的限额是每年14万人,占全部限额的32%。
把人才留在美国
就在《1990年移民法》出台的同年,美国国会创立了H-1B工作签证计划,允许具有学士学位或更高学位的外国人到美国工作。但因受特殊利益集团的影响,签证的最高限额经常摇摆不定――1990年是6.5万份;2000年开始的3年内增加至19.5万份,因为投资气候正热;之后又回到6.5万份。
美国的许多专家、高科技公司头头、大学校长、政府官员等都向联邦政府游说改革。比尔・盖茨曾称这一制度是“灾难”,是在“赶着顶级天才离开美国”,并称“如果我能够改变美国的一条法律,那么肯定就是这个”。
游说是有效果的,美国也感受到了人才需求的危机,故在2006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21世纪首部新的移民法案,增加11.5万份H-1B工作签证,并增加29万个绿卡名额;同时决定给所有在美国大学接受高等(硕士学位以上)科学、技术、工程与数学教育的外国学生免除临时工作签证与绿卡配额的限制,只要他们毕业后愿意留在美国,就可以迅速获得美国公民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