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措施范文

时间:2023-03-13 22:11: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改进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改进措施

篇1

政府审计产生于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政府审计的主体必须是独立的,政府审计的目标是保证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监督受托经济责任的严格履行。

随着各种案件的层出不穷,作为国家机构的一部分,政府审计部门也逐渐聚为人们视线的焦点,人们迫切地希望政府审计部门能够发挥其审查监督作用,促进政府部门的廉政化建设,提高政府办事的效率和效果。然而就我国政府审计发展的现状来看,其状况是不容乐观的。

二、政府审计存在的几点不足

(一)政府审计的独立性问题

现代政府审计按照审计机关的组织地位可分为立法模式、司法模式、行政模式。论文百事通其中行政模式的独立性是所有这些模式中最差的,而我国就属于此种。这种模式下的政府审计的先天不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在审计机构组织方面,由于审计机关设置在政府内部(类似内部审计),监督与被监督者同时隶属于政府部门,审计结果公开前一般要经政府同意,因此政府就极有可能是从自身利益出发而不是从社会公众利益出发来决定审计结果是否公开。

2.在经济方面,审计机关所需经费由本级财政预算解决,受本级财政预算约束,即经费来源于被监督部门,进一步影响了审计结果的公开工作。

3.在审计工作方面,由于组织和经济上的不独立,要实现工作的充分独立也成为不可能。

(二)政府审计的相关法律制度及准则体系不够系统完善

目前,我国的法律尚未对审计机关的机构设置、人员选拔、审计范围、审计职权、经费来源等内容作明确规定,不能保证政府审计机构依法独立、自主地开展审计工作。从审计人员承担的责任看,虽然相应的法律明确规定了审计人员违反相关的法律法规后,应追究的刑事责任或给予的行政处分,但尚未建立审计人员的经济赔偿制度,审计人员不需要承担过多法律责任,导致审计人员缺乏风险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的整体效果。

(三)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强

目前,我国政府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不强,主要体现在一下三个方面:一是对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变化以及国家审计面临的新挑战缺少理性认识,审计查出问题难以上层次进行综合分析。多数情况下都只限于财务方面上的分析,极少提出改进措施并强制实施。二是现有的知识结构单一。在这个知识经济膨胀的年代,各种知识的更新换代极快,如果不注重平时的积累和定期的培训,很难满足工作需要。三是外语水平及计算机辅助审计水平还有待加强。特别是那些比较早从事这一行业的资格比较老的审计人员,甚至是高级审计师,其审计经验是很丰富的,但其外语水平和计算机辅助审计水平却相对比较落后。

(四)审计工作的透明度不高

目前,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政府审计工作的公布是十分少的,审计工作的透明度不高,这极大地削弱了公众对政府工作的监督作用。《审计法》虽然赋予了审计机关审计结果公开报告权,确定了审计结果公开报告的基本要求,但对审计结果的报告期限、形式、报告对象等的规定存在不足。这一含糊的规定给了那些想隐瞒审计结果的工作人员以一冠冕堂皇的理由。

三、针对存在的不足提出的改进措施

(一)完善政府审计的相关法律制度,建立系统的准则体系

为了促进我国政府审计的发展,改善现有的有关政府审计的法律制度和准则体系,使其更加完备,更有利于我国政府审计的发展。我们可以考虑从以下方面做出改进:一是从法律法规上明确规定对政府审计人员违规现象处理程度,根据违法行为的轻重给予相应的惩处,而不仅仅停留在行政处罚的层面上。二是对审计机关的机构设置、人员选拔、审计范围、审计职权、经费来源等内容做出明确规定,使审计人员实际操作时有法可依,并可以受到法律的保护。三是完善国家审计准则,我国目前执行的是2002年国家审计署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基本准则》,该准则体系只包含基本准则这一层次,缺少具体准则和审计指南,且没有规定审计范围和绩效审计,而从国际上的审计发展趋势看,财务审计、绩效审计已成为审计发展方向的主流,尤其是绩效审计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更是代表了当今审计发展的大趋势。因此,加快完善我国政府审计准则体系工作,对促进我国审计水平的提高,加强政府审计的独立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提高政府审计人员的素质

审计工作人员是实施审计的主体。审计工作人员的素质对工作质量高低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必须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索质,才能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一是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通过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使审计人员保持强烈的敬业精神。二是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审计的核心精神是专业判断,面对复杂的审计对象和广泛的审计内容,审计人员除了要掌握专门的审计方法,还要掌握政策法规、财政金融、基建工程、计算机等知识,具备良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综合分析等能力。

(三)增强审计工作的透明度

“审计不是风暴,而是透明。”前任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曾说道。加强阳光工程建设,明确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使审计工作更加公开、透明。为了促进审计的公开、公正,每年的政府审计工作报告应定期向社会公众公开,政府审计机构自身也要接受其他机构的监督,尤其是让其长期置于新闻媒体的监督之下,迫使其自觉地保持其独立性,维护自身形象。具体措施总结起来有以下两点:一方面利用各种传播媒体或网络,建立一个审计信息共享平台,开发和完善审计统计指标体系,全方位地向社会介绍、说明审计机关的工作;另一方面对存在重大违规问题或拒不执行审计决定的单位,可以在报纸、电台、电视台上进行曝光,调动强大的社会舆论监督力量。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钻孔灌注桩;施工;措施

中图分类号:U443.15+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由于冲钻孔灌注桩在适应性、施工难易程度以及设备投资等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加之其单桩承载力也较高,冲钻孔灌注桩的绝大部分施工都是在水下进行的,存在着施工过程难以观察,且施工完成之后难以通过开挖进行验收。

1.施工准备

①场地

应充分考虑钻孔灌注桩地质、地下承压水位、钻机类型等施工实际,进行施工场地准备。在较浅河段施工时,一般采用筑岛法施工,其他水上施工则采用设置钻机平台方式解决。采用筑岛法施工时,护筒顶端应高出地下水位2.0m以上,所以钻机平台应加高设置。

②护筒

采用不小于厚度3mm钢板制成,保护孔口不坍塌,保证孔内泥浆高出地下水位2m以上,形成静水压力,以保护孔壁免于坍塌。护筒应加设肋板,确保不发生严重变形,偏差不大于5cm,护筒内径比桩径大200mm以上。

③桩位

桩位放样方法很多,一般采用GPS、全站仪、经纬仪等进行。在平面导线测量或前方交会法测放后,应加强各桩平面对角尺寸复核,以确保桩位控制在允许偏差50mm以内。桩位由测量员测放,项目技术人员复核。

④泥浆池及泥浆制备

泥浆池按规范要求:泥浆池不应少于2个,每个池的容积不应小于桩孔容积的1.2倍;沉淀池数量不少于3个,每个池的容积宜为15~20m3;循环槽的截面积应是泵组截面积的3~4倍,坡度不小于1%。施工时,应充分考察考虑现场实际进行相应调整,并适当增加。设置时,应尽量减小泥浆流速(采用加大流槽断面、延长路径等)、增大槽宽(增加水平方向的接触面,使渣土尽快下沉)。施工时,应设专人负责清渣、捞渣,确保流槽及池内沉渣不过量淤积,同时做好相关记录。

泥浆制备:在易坍塌土层采用正循环钻机和冲击钻配合施工,泥浆应采用膨润土造浆,适量添加工业碱。施工泥浆比重应控制在1.2~1.45,含砂率小于4%,PH值大于8。

2.钻进施工

为提高钻进速度,一般采用两种钻机配合进行施工(松软泥沙层采用回旋钻机,入岩施工则采用冲击钻施工)。按照原成型各桩或实验桩钻进土层变化情况,实时调整回旋钻和冲击钻钻机钻进速度,减少对地层的扰动。钻孔过程中随时捞取钻渣,判断地层并与地质剖面图核对,根据地层变化情况,采用不同钻速,适时调整泥浆指标。注意以下几点:

①在松软砂层中钻进,应降低进尺速度。

②提钻或提住钻锥钻进时,应降低回转速度,减少空转时间。

③冲击钻应控制冲击高度和垂直度,避免造成过大振动。

钻孔过程中严格按施工规范进行,每进尺1~2m,应检查孔直径、垂直度和孔内地质情况,并定时定人记录观测数据。施工时如发现异常现象即时找出原因。在钻孔排渣、提钻头除土或因故停钻时,应保持孔内具有规定的水位和要求的泥浆比重和黏度。处理孔内事故时,应将钻头提出孔外。

钻进过程中应按规范要求,做好钻进记录。钻孔到达设计深度后,对孔位、孔径、孔深和孔形及垂直度进行检验,并按实际情况填写钻孔记录表,随时备查。

3.清孔

钻孔结束后,应及时汇总钻进记录,完善记录表格。按验收程序报质检科、监理验收,同时做好清孔前各项指标(孔深、孔径、成渣、泥浆比重、含砂率等)的检测工作。

在确认满足设计要求后,立即进行清孔,清孔采用正循环法进行换浆清孔。在清孔的同时,将附着于护筒壁的泥浆清洗干净。在清孔时,要及时向孔内加注新鲜泥浆保持孔内水位。

一次清孔应达到以下标准:孔内泥浆比重控制1.2左右,含砂率4%。

二次清孔应达到以下标准:孔内排出或抽出的泥浆手摸无2~3mm颗粒,泥浆比重1.03~1.1,含砂率<2%,粘度17~20s;泥浆指标符合要求后,再用测绳测量钻孔深度,清孔前后的孔深差值(孔底沉渣厚度)≯300mm(摩擦桩)、立即进行下道工序,严禁采用加深钻孔深度方法代替清孔。

4.钢筋笼制作与沉入

钢筋笼在钢筋加工场地分段制作,根据孔深及汽车吊的吊装能力确定分为三至四节,单节最大长度不大于20m,通过汽车吊吊装。两节钢筋笼之间焊接采用单面焊,焊接长度≥10d,双面焊,焊接长度≥5d。钢筋焊接人员持证上岗,确保钢筋焊接质量,同时保证轴线一致(控制接头焊接时间在4h以内)。

钢筋笼入孔后为确保位置准确,要求拉出桩位十字线进行钢筋笼对正校中。对准孔位轻放,慢放,若遇阻碍,可徐起徐落和正反旋转使之下放,防止碰撞孔壁而引起孔壁坍塌。随笼体竖直进入孔内的过程中,把相邻段牢固焊接,使之成为一个整体。加劲筋处依据图纸沿孔壁四周设置4根“耳环”,使钢筋笼与孔壁保持设计的保护层厚度,并采取加固措施固定钢筋笼,防止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下落或者被混凝土顶托上升。当灌注完毕,待桩上部混凝土初凝后,即解除钢筋笼的固定措施以便使钢筋笼随同混凝土收缩,避免粘结力的损失。

安装声测管:在每个钢筋笼的内侧均匀布设三道声测管,声测管采用22#铁丝绑扎在主筋上,底端采用焊接进行。声测管内应畅通无异物,接头及底部应密封好,顶部用木塞封闭,防止砂浆、杂物堵塞管道,底部采用钢板焊接密封。

5.导管及料斗

导管内径应按照设计要求及现场实际进行选用,导管安装前应检查其内壁光滑度,并编号记录,灌注前做导管接头抗拉及水密承压试验,试验压力为1M(水密承压试验的水压应不小于孔内水深1.3倍的压力,亦不应小于导管壁和焊缝可能承受灌注混凝土时最大内压力的1.3倍),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导管应采用红油漆进行自下而上编号、并认真测量、记录每节长度。首批混凝土灌注前导管底口距孔底一般为30-40cm。

漏斗和储料斗需有足够的容量,即混凝土的初存量,应保证首批混凝土灌注后,使导管埋入混凝土的深度不小于1.0m。混凝土初灌量应通过计算,并加适当富余确定。

6.灌注水下砼

灌注前,应借助导管进行二次清孔,控制沉淀层厚度及泥浆各项指标(各项控制指标要求详见第一次清孔中描述的指标)不超限,并再次核对钢筋笼标高、导管下端距孔底尺寸、孔深、孔壁有无坍塌现象等。

混凝土由搅拌站严格按照施工配合比进行拌制,项目部派技术人员旁站记录,并由现场技术人员签字确认到场砼磅单及灌入量,试验员现场制作混凝土试块。混凝土运到灌注地点时,应由试验员检查其塌落度及和易性,如不符合要求,应进行第二次拌和,二次拌和后仍不符合要求时,不得使用。混凝土输送车在开始放料前,要进行充分搅拌,防止和易性损失造成堵管现象。水下混凝土的坍落度以18~22cm为宜,并宜有良好的流动性,灌注水下混凝土的工作应迅速,防止塌孔和泥浆沉淀过厚。

7.注意事项

7.1钻孔桩施工时采用间隔桩位法施工,在已灌筑成桩邻近桩位钻孔时,要等到已灌注钻孔桩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以上或3昼夜以上后方可施钻,避免扰动相邻已施工的钻孔桩。

7.2孔深及沉渣检查.|′-ï×+JμštÏ ‡Ÿ

在终孔后应按照实测回旋钻钻杆深度推算桩长,采用吊测绳栓测锤等方法测孔内沉渣高程计算沉渣厚度。在成孔后、一次清孔后、二次清孔后必须检查孔深。桩长应不小于设计要求,终孔测深时应检查护筒标高。 .|′-ï×+JμštÏ ‡Ÿ

7.3.|′-ï×+JμštÏ ‡Ÿ 终孔后工程技术人员应用检孔器检查孔径。检孔器长度为应大于8m(不小于4-6倍孔径),检孔器直径与设计相同。首孔建议加长至孔底左右检测成孔质量。

7.4钢筋笼检查 .|′-ï×+JμštÏ ‡Ÿ

①在钢筋笼下沉之前,按常规检查钢筋笼的规格,绑扎焊接等各项目; .|′-ï×+JμštÏ ‡Ÿ

②在钢筋笼下沉过程中检查并记录钢筋笼各段对接质量。所有的焊接缝要满足规范要求,表面检查无夹渣、无咬边现象。钢筋笼上下段应在同一线上,下沉过程中应掌握钢筋的垂直和对中及周围保护层; .|′-ï×+JμštÏ ‡Ÿ

③钢筋笼下沉完毕后要检查钢筋笼的顶面标高和中心位置。位置调整后应固定好再开始灌注混凝土。 .|′-ï×+JμštÏ ‡Ÿ

7.5水下灌注混凝土 .|′-ï×+JμštÏ ‡Ÿ

①现场混凝土拌和与运输能否满足正常供应。灌注过程中应检查塌落度,并随机抽样做试件; .|′-ï×+JμštÏ ‡Ÿ

②导管检查。导管接头不允许漏水。导管底面距孔底应以25-40㎝为宜。首盘混凝土灌注导管的混凝土埋深不小于1m;每次浇筑提管应复核混凝土浇筑高程,始终保持导管插入混凝土内2~6m,每次提导管做好记录工作(包括时间,灌入方量、混凝土面高程、提管长度及浇筑中出现的异常现象等)。 .|′-ï×+JμštÏ ‡Ÿ

③检查钢筋笼是否上浮,采取措施防止继续上浮; .|′-ï×+JμštÏ ‡Ÿ .|′-ï×+JμštÏ ‡Ÿ

④灌注结束时,混凝土顶面应高于设计标高至少50-100㎝。 .|′-ï×+JμštÏ ‡Ÿ

篇3

【关键词】医学检验;影响因素;改进措施;检验项目;甘油三酯(TG);准确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此次医学实验活动所抽选的研究对象为我中心2011年04月份至2012年06月份期间,在我中心进行医学检验活动的患者共计300例,我们根据患者医学检验的病例资料作为分析研究的基础数据来源。通过利用回顾分析法对患者的病症情况、检验项目以及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这300例被检验的患者中,男性患者172例,占57.33%;女性患者128例,占42.67%;患者的年龄范围在13周岁至71周岁,平均年龄为43±2.54周岁;患者的身体体重范围在32公斤至102公斤之间,平均身体体重为69±4.53公斤。

1.2病症观察检验人员对300例被检验的患者主要病症进行汇总和分析,其中患有疾病主要有:结核病48例、乙型肝炎42例、贫血44例、糖尿病44例、肾炎40例、高脂血症36例、黄疸46。

1.3检查项目通过对300例患者的检查项目进行汇总,主要有:血常规、血糖(GLU)、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两对半(HbsAg HbsAb HbeAg HbeAb HbcAb)、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肌酐、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尿素氮(BUN)、尿液蛋白质定性实验。

1.4研究过程检验人员将本次医学研究活动分为了三个阶段,分别为问题查找阶段、措施制定阶段和改进实施阶段。

1.4.1问题查找阶段设定为2011年04月份至2011年10月份,按照性别、年龄以及病症情况,随机抽选被检验患者150例,对检查项目的正确性进行分析。

1.4.2措施制定阶段设定为2011年10月份至2011年12月份,在此期间,检验人员对上一阶段影响检验正确性的因素进行了汇总,并制定改进措施。

1.4.2.1影响医学检验因素

1.4.2.1.1客观因素影响首先患者检验时的身体状态是影响检验结果的主要因素之一,患者处于恐慌、忧虑、激动的情况下所采集的各种检验标本均具有一定的误差。其次,年龄、性别和身体体征对检验结果也会有一定的影响,例如不同年龄段人体的检验指标是不同的,例如胆固醇,老年人要偏高一些。第三,特殊生理期会影响检验的结果。例如女性在月经期、妊娠期等特殊时期,检验指标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1.4.2.1.2主观因素影响首先,检验人员的业务水平不精,造成检验结果偏差、选择检验时间不妥当等,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其次被检验患者未按照医学检验要求做好准备,例如采血检验应12小时禁食,但患者未遵守。第三,检验标本转送过程中出现问题,影响检验结果。第四,检验标本保存出现问题。

1.4.2.2制定改进措施

1.4.2.2.1减少客观因素的影响首先,检验人员在对患者检验前,要确保患者处于平静休息状况,非特殊情况下对于情绪不稳定的患者不予检验。其次,检验前最好避开特殊的生理周期,例如女性月经期期间,减少检验项目。第三,根据不同年龄、性别和身体体征,制定科学合理的检验标准。

1.4.2.2.2做好检验前准备在检验前,检验人员和医护人员要对被检验患者进行详细的注意事项讲解,对禁食、禁饮的项目和时间进行说明,并把不良后果给予明确,要求患者严格执行。

1.4.2.2.3选择检验的最佳时间对每项检验指标,都要明确最佳的检验时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求检验人员按照最佳检验时间对患者进行检查。例如采血,最佳时间在早晨空腹时检验。

1.4.2.2.4加强检验标本采集管理首先要确保检验标本转送过程中的质量,因为大部分检验标本离开活体后,受到外界温度、湿度等因素影响较大,应迅速转送,严格按照规定时间送达实验室。在转送过程中,做好密封处理,避免与外界接触,发生污染。其次,加强检验标本保存管理。制定实验室管理制度,做到责任到人,对检验标本进行统一管理,保持实验室环境的卫生和检验设备的先进性等等。

1.4.2.2.5提高检验人员的技术水平首先,组织检验人员进行定期的业务知识培训,对现阶段先进的检验技术进行学习;其次,加大对检验人员业务技术考核,采用末位淘汰制度,督促检验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1.4.3改进实施阶段设定为2012年01月份至2012年06月份,按照性别、年龄以及病症情况,随机抽选被检验患者150例,对检查项目的正确性进行分析。

1.5统计学原理计量资料数据均采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采用SPSS12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结果与讨论

通过上述医学实验过程,我们得出以下结果:问题查找阶段,150例患者中,医学检验正确139例,准确率92.67%;通过执行改进措施,改进实施阶段:150例患者中,医学检验正确147例,准确率98%。两个阶段患者的年龄、症状以及检验项目等信息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学检验的结果的准确性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既包括客观因素,也包括主观人为的因素,通过对影响医学检验因素进行汇总分析,并通过制度和措施达到有效的避免,能够使检验的准确性得到大幅度提升,为医学诊断和治疗提供正确的依据。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病案归档;原因;改进措施

病案是临床医疗工作人员对疾病进行诊疗的记录,客观真实地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和诊疗过程及治疗效果,是具备法律效应的医疗文书,记录患者病情的详细内容[1]。病案归档正常出院患者,病案应在出院后3d内送达病案室编目归档,死亡特殊病案应在7d内归档。病案归档是病案管理工作中最基础的环节之一,不仅评价临床医师业务水平,而且反映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2]。在实际工作中,病案如果不能及时归档,就会影响病案的录入、编目检索、质控、分析统计、上架入库等工作,尤其对医保、新农合报销患者带来不便,引起医患矛盾和纠纷。现将我院外科病区2014年10月和2015年3月出院患者病案三日归档情况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随机调取我院外科病区2014年10月和2015年3月出院患者病案进行统计分析,将外科病区六个临床科室两个时间段内患者出院人数及病案归档数、归档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014年10月外科病区患者出院病历727份,2015年3月外科病区患者出院病历788份,对病案在三日内归档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见表1。

从表1可见,2014年10月外科病区随机调取病历727份病历和2015年3月外科病区随机调取病历788份病历相比较,病案三日归档率明显提升,最高的科室泌尿外科达到了99.20%,归档平均率达到96.32%,有效地保障了出院病案三日归档率,减少了医患矛盾与纠纷,充分体现了医疗管理制度的落实力度。

3讨论

3.1影响归档原因分析

3.1.1监管机制不够细致合理 医院职能部门对病案管理缺乏足够重视,对病案归档流程尚未完善;临床科室医师在思想上认识不够,对病案三日归档率、病案书写质量要求不够清楚,病案监管力度不够。

3.1.2临床科室存在的客观原因 临床科室患者收治量大,外科手术开展量多,住院医师不仅要门诊,而且要到住院部查房、会诊、教学等任务,工作时间没有规律,有些临床科室患者住院时间短,病床周转快,工作量大,拖延了病历的及时书写;病案不完整,如检验化验单、病理报告单,由于检查的特殊性,患者在出院前不能及时取到报告单,遇到医生下夜班、轮休、手术或外出开会学习,无法及时签名提交病案;奖惩制度落后不能适应现代管理需要,起不到有效地监督管理作用。

3.1.3住院医师对病案书写重视不够 临床住院医师注重医疗诊治工作,轻视病案书写,法律意识淡薄,未认识到病案的法律性和重要性;有些临床医生医学基础理念知识相对薄弱,对疾病的归纳和诊断欠缺,病案书写质量存在问题较多,填写病案首页不及时,填写内容不完整,填写损伤原因、病理报告、院内感染不严谨,从而延误了病案的及时归档。

3.2改进措施

3.2.1提高医院各职能部门对病案管理的重视 医院根据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我院的相关规定,通过医务处组织每月定期召开协调会,认真讲解病案归档不及时的现状,由此给工作带来的不良影响,让医生从思想上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把"病案首页及时填写,及时提交,一般病案3d归档,特殊病案7d归档的管理制度"落到实处,实行奖罚分明,每月对病案首页有问题、病案3d内不及时归档的科室和个人进行绩效考评,与年终评功评奖、晋职晋级挂钩,向全院通报。

3.2.2优化病案归档管理流程,提升归档率 通过电子病历管理软件,严格按照归档流程按时归档,利用院内医疗HIS系统跟踪监控每日病案,从出院提交到送至病案室的全程过程,每月详细统计病案从出院时间到病案签收时间,将患者出院信息设定至病案归档系统内,严格把关,做到不漏归,不漏编,不错归病案。

3.2.3提高法律意识,加强医师基本功训练 医院管理专家认为,如果医院方不能强化法律意识,不注重尽可能地保存具有法律效力的病案资料,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在"举证责任倒置"面前便会十分被动[3]。有些临床医师认为,病历书写优劣不重要,只要医疗技术好就行,而忽视了病案在举证责任倒置中所起的法律效力。应组织医生认真学习《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规文件,通过对临床医师进行培训学习,使他们认识到了病案书写的重要性,增强了责任意识,提高了新上岗医生病案书写的技能,为完成高质量的病案打下扎实的基本功。

病案信息是医院的最大财富,病案资料只有被充分有效地利用,才能产生效率,体现价值[4]。科学的病案归档管理流程,信息系统的建立,监管制度的落实,为病案归档提供了有力保障,增加了临床医师对病案书写的积极性,提高了法律意识,优化了病案归档流程,提升了归档率,使病案管理日趋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参考文献:

[1]隗燕莉.病历书写质量在防范医疗纠纷中的作用[J].中国病案,2012,13(2):17-18.

[2]刘爱民.病案管理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36-137.

篇5

(贵州省电子信息技师学院,贵州都匀,558000)

摘要:概述了影响冲压模具寿命的各种分析,并针对这些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具体改进措施,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冲压模具寿命。

关键词 :冲压模具、寿命分析、改进措施

1.引言

模具是制造业中不可或缺的特殊基础工艺装备,主要用于高效大批量生产工业产品的有关零部件和制件。其生产过程集精密制造、计算机技术、智能控制和绿色制造为一体,既是高新技术载体,又是高新技术产品。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其综合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其中模具寿命短是其主要表现形式之一,笔者从理论的角度分析了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

2.影响冲压模具寿命主要的因素分析

①制件材料的影响 实际生产中,由于冲压用原材料的厚度公差不符合要求、材料性能的波动、表面质量差和不干净等原因造成模具工作零件磨损加剧、崩刃的情况时有发生。由于这些制件材料因素的影响,直接降低了模具使用寿命,所以冷冲压制件所用的钢板或其他原材料,应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采用成形性能好的材料,以减少冲压变形力,改善模具工作条件。另外,保证材料表面的质量和清洁对任何冲压工序都是必要的。因此,材料在加工前应擦洗干净,必要时还要清除表面氧化物和其他缺陷。

②模具材料的影响 模具材料性能及热处理质量是影响模具寿命的主要因素。对冲压模具,因工作零件在工作中承受拉伸、压缩、弯曲、冲击摩擦等机械力的作用,因此冲模材料应具备抗变形、抗磨损、抗断裂、耐疲劳、抗软化及抗黏性的能力。近年来新开发出的新型模具材料,既有优良的强度和耐磨性等,又有良好的加工工艺性,不仅大大提高了制件质量,而且大大提高了模具寿命。

③模具热处理的影响 模具的热处理质量对模具的性能与使用寿命影响很大。因为热处理的效果直接影响着模具用钢的硬度、耐磨性、抗咬合性、回火稳定性、耐冲击以及抗腐蚀性,这些都是与模具寿命直接有关的性质。通过热处理可以改变模具工作零件的硬度,而硬度对模具寿命的影响是很大的。但并不是硬度越高,模具寿命越长。这是因为硬度与强度、韧性及耐磨性等有密切关系,硬度提高,韧性一般要降低,而抗压强度、耐磨性、抗黏合能力则有所提高。有的冲模要求硬度高、寿命长,例如采用T10钢制造硅钢片的小冲孔模,硬度为HRC56~58时只冲几千次制件时毛刺就很大,如果将硬度提高到HRC60~62,则刃磨寿命可达到2万~3万次;但如果继续提高硬度,则会出现早期断裂。有的冲模硬度不宜过高,例如采用Cr12MoV制造六角螺母冷镦冲头,其硬度为HRC57~59时,模具寿命一般为2万~3万件,失效形式是崩裂,如将硬度降到HRC52~54,寿命则提高到6万~8万件。由此可见,热处理应达到的模具硬度必须根据冲压工序性质和模具的失效形式而定,应使硬度、强度、韧性、耐磨性、疲劳强度等达到特定模具成形工序所需的最佳配合。

④模具结构的影响 合理的模具结构是保证模具高寿命的前提,因而在设计模具结构时,必须认真考虑模具寿命问题。模具结构对模具受力状态的影响很大,合理的模具结构,能使模具在工作时受力均匀,应力集中小,也不易受偏载,因而能提高模具寿命。在设计模具结构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1)适当增大模座的厚度,加大导柱、导套直径,以提高模架的刚性;(2)提高模架的导向性能,增加导柱、导套数量;(3)尽量使凸模或型芯工作部分长度缩短,并增大固定部分直径和尾端的承压面积;(4)适当增加冲裁凹模刃口直壁部分的高度,以增加刃磨次数;(5)尽量避免模具成形零件截面的急剧变化及尖角过渡,以减小应力集中或延缓磨损,防止模具过早损坏;(6)在冲压成形工序中,模具成形零件的几何参数应有利于金属或制件的变形和流动,工作表面的粗糙度值尽可能地减小;(7)保持模具的压力中心与压力机、注塑机或压铸机等成形设备的压力中心基本一致。

⑤加工工艺的影响 模具工作零件需要经过车、铣、刨、磨、钻、冷压、刻印、电加工、热处理等多道加工工序。加工质量对模具的耐磨性、抗断能力、抗黏合能力都有显著的影响。在模具加工时可采用合理的加工方法和工艺路线,尽可能通过加工设备来保证模具的加工质量;对尺寸和质量要求均较高的模具零件,应尽量采用精密机床(如坐标镗床、坐标磨床等)和数控机床(如数控铣床、数控磨床、数控线切割、数控电火花机、加工中心等设备)加工;消除电加工表面不稳定的淬硬层(可用机械或电解、腐蚀、喷射、超声波等方法去除),电加工后进行回火,以消除加工应力;严格控制磨削工艺条件和方法(如砂轮硬度、精度、冷却、进给量等参数),防止磨削烧伤和裂纹的产生;注意掌握正确的研磨、抛光方法。抛光方向应尽量与金属的变形流动方向保持一致,并注意保持模具成形零件形状的准确性。

⑥模具的使用、维护和保管的影响 一副模具即使设计合理、加工装配精确、质量良好,但若使用、维护及保管不当,也会导致模具变形、生锈、腐蚀,失效加快,寿命降低。为此,需要正确地安装与调整模具;在使用过程中,注意保持模具工作面的清洁,定期清洗模具内部,合理与冷却;对冲模,应严格控制冲裁凸模进入凹模的深度,并防止误送料、冲叠片,还应严格控制矫正弯曲、整形、冷挤等工序中上模的下止点位置,以防模具超负荷;当冲裁模出现0.1mm的钝口磨损时,应立即刃磨,刃磨后要研光,最好使表面粗糙度Ra<0.1μm。模具编号管理,在专用库房里进行存放和保管。模具储藏期间,要注意防锈处理,最好使弹性元件保持松弛状态。

3.提高冲压模具寿命的改进措施

模具磨损的根本原因是模具零件与制件(或坯料)制件或模具零件之间的相互摩擦作用。降低这种摩擦作用或者提高模具零件耐磨性的途径都是降低模具的磨损速度、提高模具有效磨损寿命的有效途径。

①合理选择模具材料 模具材料的耐磨性是决定模具零件磨损速度的主要因素之一,材料的耐磨性主要取决于材料的种类和热处理状态。常用模具材料中,以冷作模具用钢为例,硬质合金的耐磨性最高,其次是高碳高铬工具钢,再次是低合金工具钢,碳素工具钢的耐磨性最低。一般情况下,需要耐磨的模具零件都应通过淬火或其他热处理方法提高材料的硬度。材料越硬,耐磨性就越好。

②提高模具零件表面质量 首先,要提高模具零件表面的精加工质量。零件加工越精细,表面粗糙度值越小,则模具的磨损速度就越慢,使用寿命就越高。其次,要尽力避免零件表层材料在加工过程中发生软化现象,防止材料耐磨性的降低。例如,在磨削加工时,如果工艺条件选择不当,就会产生磨削烧伤,使模具的表层材料的硬度降低,大大降低了零件的耐磨性。

③处理 模具的导柱、导套及其它有相对运动的部位应经常加注油。冲压加工时,一般应在凸、凹模工作表面或毛坯表面涂覆油或剂。变形抗力大的冲压加工,如冷挤压、厚料拉深、变薄拉深等,应对坯料进行表面处理。

④防止粘膜 如果制件材料与模具材料制件有较强的亲和力,两者之间会产生很强的黏附作用,甚至相互间在高压作用下产生冷焊,这就是所谓的粘膜现象。粘膜现象严重时,将在起模时导致制件和模具零件表面的材料撕裂脱落,一方面影响制件的表面质量,另一方面将使模具零件产生强烈的粘着磨损,同时脱落的材料颗粒还会加剧模具零件的磨损。因此,无论是对于制件质量,还是对于模具寿命,粘膜现象都是极为有害的,应采取措施加以预防。预防粘膜的方法有:采用与制件材料亲和力较小的模具材料;采用可靠的措施,防止膜在高压下被挤破;采用渗氮、碳氮共渗等表面处理方法,改变模具零件表层材料的组织结构。

⑤合理选择模具结构参数和成形工艺条件 在保证制件质量的前提下,对于冲裁模适当加大凸、凹模间隙,对于弯曲模、拉深模适当加大凸、凹模间隙和凹模口部圆角半径,对于冷挤压模适当减小凹模入口角和凸、凹模工作带高度,以及增加制件的起模斜度,都能提高模具寿命。

⑥表面强化 表面强化的目的是提高模具零件表面的耐磨性。常用的表面强化方法有表面电火花强化、硬质合金堆焊、渗氮、碳氮共渗、渗硫处理、表面镀铬等。表面电火花强化、硬质合金堆焊常用于冲裁模。

4.结束语

冲压模具在模具设计、制造、使用以及维护保养过程中,应该采用先进的制造技术和实行全面质量管理,以及致力于发展专业化生产,加强模具标准化工作,不断提高模具设计和制造水平,这样有利于提高模具寿命。

参考文献:

[1]薛啟翔等编著.冲压模具设计制造难点与窍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苏伟,姜庆华主编. 模具概论[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篇6

1牛奶的组成

牛奶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液体,据分析证实至少有100多种化学成分。但主要成分是水分、脂肪、蛋白质、乳糖、盐类以及其他微量物质。乳大致可分为水和干物质(干物质还可分为脂肪和无脂固形物)。

正常的牛乳成分含量基本是稳定的,但各成分都有一定的变动范围,其中变化最大的是乳脂肪,其次是乳蛋白质,乳糖的变化较小。牛奶是根据奶中各主要成分的含量来定等定级的。牛奶组成中大部分是水分(86%~89%),干物质占11%~14%,牛奶的稀与稠主要与干物质的含量有关。而干物质又直接与其所含的乳脂肪、乳蛋白、乳糖等的含量有关。

2影响牛奶稀稠的因素

牛乳中脂肪和蛋白含量是牛奶最重要的两个质量指标。牛奶中脂肪和蛋白含量的增加,不仅增加了牛奶的稠度和营养价值,而且提高了牛奶的收购标准,直接增加了养牛户的经济效益。

牛奶中脂肪和蛋白的含量,与牛种、品种、个体、泌乳月份、胎次和饲料种类及饲养水平、季节等方面相关。乳脂率是牛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蛋白质的含量则直接影响奶酪的产量。

(1)牛种和品种。每个牛种和品种都是在一定的自然气候和社会经济条件下形成的,都具有自己固有的遗传特性和一定的经济性状,因此,不同品种的牛乳的质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2)个体。同一牛种或品种的不同个体,由于个体间遗传差异,即使在同样饲养环境条件下,产奶量、奶质量也有很大差异。

(3)年龄、胎次和泌乳阶段。养牛实践表明,奶牛随着年龄和胎次的增长,所产奶中乳脂率和乳蛋白率略有下降。泌乳前期奶量增加,乳脂率、无脂固形物都减少;泌乳后期奶量减少,乳脂率、无脂固形物都增加。

(4)饲料及饲养管理因素。①奶牛日粮精料过多,粗饲料严重不足。为了追求高产奶量,过多增加精饲料喂量,粗饲料不足,会使瘤胃乙酸生产下降,乳脂率降低。牛瘤胃产生的挥发性脂肪酸中,只有乙酸除了作为能量来源外,同时可以作为牛乳脂肪合成的原料,而乙酸的来源是粗饲料中的纤维素,特别是干草。实践中,日粮中干草维持在1~2kg时,牛乳中的脂肪率将会降低0.3%~0.5%;最适宜的日粮应含有5kg干草。日粮中,若用秸秆代替40%的干草,可以大幅度降低产奶量和乳脂率。因此,粗饲料的数量和质量对提高乳脂率非常重要。当日粮中粗饲料所占比例降至40%以下时,乳脂率含量明显下降;粗饲料比例低于10%时,乳脂率含量降至2%以下(正常为4%)。精饲料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饲喂过多的精料将会改变瘤胃的消化过程,增加丙酸的形成,降低乙酸的含量,丙酸不能用于合成乳脂,因而导致乳脂率降低。建议产奶母牛每产1kg奶,精料不要超过300g。“以料换奶”的生产方式,不但造成精料的浪费,增加饲养成本,而且会影响奶牛的繁殖,易引起瘤胃酸中毒、瘤胃弛缓等的发生,降低养牛效益。②粗饲料品种单一,质量较差。据调查,农户实施全株带穗玉米青贮饲喂奶牛的不足20%;饲喂玉米秸秆青贮的农户约占30%;喂玉米秸、麦秸的农户占50%以上。绝大多数奶农没有种植牧草或红萝卜,奶牛的青饲料仅靠田间路边野生杂草,时断时有地供给。许多奶农给奶牛的日粮主要形式为“青贮+精料”或“麦秸+精料”的饲养模式。而且青贮料由于保管不善,二次发酵、发霉变质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青贮料质量下降,奶牛采食量减少,因而影响了产奶量和奶的质量。③日粮粗蛋白含量下降,导致乳蛋白率下降。当日粮粗蛋白含量从17%降至9%时,乳蛋白下降0.2%。④产奶牛的饲养管理环境不良。牛舍相对湿度大于90%,乳脂率将下降0.16%~0.18%;环境温度过高,也将促使乳脂率下降。冬季天气良好时,安排奶牛进行运动,可促进乳脂率提高0.17%~0.24%。由于环境卫生条件差,使产奶牛患上炎,乳成分合成机能明显降低,造成乳脂率、无脂固形物明显降低;由于饲料饲喂的不均衡、体况不良、饲喂变质饲料等原因,造成肝脏机能下降,使转化成乳成分原料的营养供给不足,乳脂率下降,无脂固形物合成减少,牛奶变稀。⑤暑热刺激。因天气酷热造成产奶牛食欲下降,采食量不足,奶牛体力下降和乳腺机能降低等。⑥挤乳技术不正确。不良的挤乳准备工作、挤奶机的真空度及脉动次数等不正确,不仅影响奶产量,也影响乳脂率的提高。

此外,环境的突然改变,原有饲喂程序的破坏,饲养员、挤奶员的改变,疾病等对产奶量和质量都有影响。

(5)奶牛的选种选配。①片面追求产奶量,忽略了乳脂率的提高。选择种公牛配种时,只注意了产奶量指数,忽视了乳脂率指数,因而选择了高产奶量、低乳脂率的公牛,结果后代的产奶量虽然提高,但奶却更稀了。②贪图便宜,使用未经正式鉴定过的公牛()配种(甚至使用无配种许可证的劣等公牛),最终不但后代的产奶量未得到提高,奶的质量也未得到改进。

3改进措施

3.1正确选种选配

(1)选择与配公牛不但产奶指数要高,而且乳脂率指数必须高于与配母牛,这样后代奶的质量才能从遗传上得到提高。

(2)杜绝使用未经过后裔测定的公牛()配种;坚决不用无系谱、无配种许可证的“野”公牛配种,以免降低后代的产奶性能和奶质量。

(3)针对自身母牛产奶质量差的情况,选用产奶质量好的公牛进行改进,以期后代产奶质量能得到提高。

3.2正确控制日粮中精粗饲料比例

牛乳中含有脂肪、蛋白质、糖、矿物质和维生素等各种营养物质,绝大部分是在乳腺内由从血液中选择吸收的各种牛乳前驱物合成的,如乳中90%的蛋白质是由饲料中的前驱物在乳腺中合成的,10%的蛋白质是由血液直接携带来的。所以前驱物不足,就不能保证乳量和乳成分的正常组成,反之前驱物过多则造成浪费。牛乳成分含量一般随生产阶段和日粮营养水平波动。在泌乳高峰期,奶牛养分需要量变大,要充分保证日粮的质量和饲料结构,质量不好或结构不好时,常常造成蛋白质不足。蛋白质喂量不足时,会造成奶量减少,乳蛋白率降低,奶变稀。为了提高日粮能量,在增加精饲料的同时应增喂优质粗饲料。

3.3充分保证粗饲料品质

实践证明,优质苜蓿干草较劣质干草可提高产奶量800~1 200kg/年・头,同时优质粗饲料可提高乳脂率0.10%~0.20%,乳蛋白率提高0.03%~0.06%,乳糖提高0.02%~0.04%,无脂固形物提高0.05%~0.09%。品质较低的粗饲料使高产奶牛不能发挥高产潜力,体质变差,牛奶品质下降,达不到乳品加工的等级要求,直接降低经济效益。对品质较差的粗饲料,可通过物理、化学和微生物的处理方法提高其营养价值,粗饲料品质的提高,可提高奶牛干物质采食量,优化奶牛瘤胃环境,改善营养物质在体内的消化代谢,实现奶牛对粗饲料的最佳利用,最终达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牛奶质量。

3.4注意加强奶牛的防暑降温措施

奶牛最适生产温度为10~16℃,并且具有耐寒畏热的特性,尤其荷斯坦牛耐热性更差。为此,夏季应做好以下3点:

(1)调整日粮,加强管理。提高日粮能量浓度,增加奶牛采食量。适当增加谷物喂量,添加脂肪酸钙,增加适口性好的青绿饲料、块根、瓜类等。在夜间或清晨气候凉爽时增加一次饲喂。加强饮水,减少牛舍存栏数以利散热。改精料粉料为颗粒料,以提高精料的消化吸收率。

(2)加强通风与喷淋降温。

篇7

关键词:城镇规划;经济一体化;存在问题;改进措施

Abstract: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current form tow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under the requirements,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own planning and improvement measures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Keywords: town planning; Economic integration; Existing problems; Improvement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下城镇规划的要求

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要求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经济、改善生态环境三个方面开展城镇规划建设工作,用科学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有序推进的发展思路,努力强化中心城市功能,提高城镇集聚能力和建设水平,积极发展小城镇,形成以城带镇、以镇带村、整体协调发展的格局。

1.1整体提升

整体提升是城镇体系规划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我国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基本形成与国际经济接轨、与国内外广泛联系的全方位、多功能的开放格局,构筑布局合理、功能协调、城乡一体化的现代化城镇网络也成了新形势下的必然要求。

1.2科学整合

空间的整合。就全国范围而言,城镇特别是沿海城镇的发展战略,应充分利用各地区位条件,立足于发展外向型经济和强化合作的中转和通道作用。一方面要合理发展核心城市,另一方面要改善提高小城镇,大力扶持中心城镇发展,优先发展中心城镇。小城镇整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是以小城镇全面发展为主要内容和特征呈现的。所以,需对小城镇加强科学整合,并加快中心城镇的发展,对中心城镇重点扶持,优先发展,将小城镇按照地域或交通特征分类指导。

1.3系统协调

系统协调是城镇体系规划的首要任务。在规划中,必须重点强调城镇与区域发展的协调,资源、基础设施与城镇发展的协调。

镇与区域发展的协调。我国具有人多地少、资源贫乏、城市少实力弱和城镇多规模小等特点,因此城镇发展方针必须合理发展核心城市,积极发展地区中心城市,改善提高小城镇,以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明确把发展城市作为城镇体系规划的重点,使城镇发展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加快城镇化进程。有利于城市规模科学合理、职能分工明确、空间布局有序。

基础设施与城镇发展的协调。区域基础设施的重点在交通,交通是联系着各地经济发展的枢纽,因此,要发展城镇经济,必须考虑拓展扩大经济和接受经济辐射的特点,加快铁路和公路的出省通道建设,将核心城市建设成为综合通枢纽,中心城市建设成为区域通枢纽,加强各中心城市的交通联系。通过便捷通畅的交通运输网络,促进协调、合理的城镇体系的形成。

2.我国城镇规划面临的主要问题

2.1城镇体系建设的观念尚未确立,规划起点低,缺乏通盘考虑。受本土观念的影响,规划的立足点在本镇域,建设与布局各自为政,很难使有限的资源发挥其最大效能。

2.2分散布局制约城市化的进程。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由于农村大量从事非农业生产的人口离土不离乡,人口难以转移到城镇,不利于城镇规模的扩张;二是乡镇企业之间难以实现基础设施及相关资源条件的共建共享,效率和效益均难以提高;三是农村兼业现象普遍,农业释放出来的过剩劳力和其他生产要素,难以向城市聚集,不利于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小城镇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以上因素制约城市化的进程。

2.3城镇规划思路和作用有待完善

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社会的出现,对城市和区域的空间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城市体系结构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原有的城镇(市)体系结构被打破,世界城市体系的不断形成和发育,促使国家和地区的城镇体系变得更加开放。一些地方在编制城镇体系规划过程中,没有重视经济全球化的宏观背景对城镇体系规划的重要影响,忽视区域城镇发展的特点和真正应解决的问题,不顾区域城镇和经济发展阶段的发展目标,就区域论区域,片面追求区域城镇体系的完整,而没有充分考虑到其作为一个整体参与更大范围的区域所产生的多方面的影响,忽视了城镇体系规划的本质和规划编制的意义。另外,从全国情况看,不论是独立的省域规划,还是结合城市总体规划所作的市域和县域的规划,真正能指导城镇发展,发挥作用的不多。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规划指导城市和区域发展的方式需要转变和调整。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逐步建立、城市快速发展以及地方自扩大,城镇体系规划的实施管理是当前城镇体系规划工作面临的关键问题。另一方面,有些地方政府对区域规划重视不够,规划的宏观和长远效益未被充分认识,也严重制约了规划发挥作用。

2.4城镇规划的难度大大增加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城镇规划研究的范围扩大了。且因为城镇、区域之间相互联系更为紧密、竞争更加激烈,人口、资本、技术等流动性大大增强,不确定因素增多,城镇的发展规模(用地和人口)在区域中的地位很难确定,城镇规划的难度大大增加。加上外来人口大量涌入,流动性增加,有的地方外来人口数量要超过本地人口数量,甚至出现了移民城镇,城镇人口预测难度增大。以往根据城镇人口未来发展来确定城镇用地规模的传统城镇规划方式到挑战。

3.加强城镇规划管理的对策

3.1建立健全规划的实施管理机制,进一步强化规划的重要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小城镇的发展是政府、社会、企业相互协商、共同作用的结果,小城镇总体规划作为政府干预手段存在,代表的是政府立场,必须有利于发挥政府在发展过程中的宏观调控;其次,规划的目的是通过创造良好的城镇环境和政策环境来提高城镇运作效率,吸引各种经济要素,提高城镇的综合竞争力,实现城镇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但在城镇建设主体日益多元化的趋势下,若不建立起共同的游戏规则和保障体系,期望总体规划实现对小城镇发展建设的完全控制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的不确定性不断增加,要准确预见城镇的发展趋势也是比较困难的,这也正是小城镇总体规划必须进行滚动调校、建立动态运作机制的根本原因。

3.2实事求是地确定城镇化水平

小城镇的发展优势、资源状况各不相同,从小城镇具体情况看有共性的地方,如自我发展能力较弱、保障体系不健全、产业化进展缓慢、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多等等不足。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有效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构筑城乡一体、统筹协调发展的格局,是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全国的资源状况是不容乐观的,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的资源占用方面,相当于当今的发达国家。因此,应该实事求是地研究城镇化战略,确定城镇化水平,使城镇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与当地的实际相适应。

3.3发展思维方式从“大”到“高”的转型

在规划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一些小城镇与全国部分城市在建设上作“大”文章一样,在规划工作刚刚启动时,发展思路表现出过度的“激情与雄心”,希望规划要有“大气魄、大手笔”,要充分满足建设用地的需求,要落实超标的道路、广场、设施等等。但应该注意的是粗放式的城市建设平面蔓延与扩张是难以为继的,过度侵占耕地同时会产生严重的社会问题。所以目前,我国小城镇建设应该步入理性轨道,采取资源节约型的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循序渐进,走“高密度、高效益”的城镇化发展道路,城市建设思维方式迈出从“大”到高”转型的第一步。规划方案应表现为“产业集聚、布局集中、用地集约”。

总之,由于各城镇土地资源各不相同的状况,经济实力有强有弱、城乡差异有大有小、发展水平有高有低、文化背景有厚有薄。因此城镇规划应分门别类、因势利导地确定不同发展思路,并凝结为不同的发展模式,制定不同的空间规划方案。

参考文献:

[1]陈先林.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城镇规划探讨[J].小城镇建设,2003(7).

篇8

[关键词]淡水 鱼类 养殖 发展

[中图分类号]S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2013)07-0061-01

一、前言

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气候差异,根据不同的地域差异淡水养殖的种类也各不相同。贵州省江口县坝盘镇位于锦江河流域附近,有得天独厚的淡水养殖资源,本地域适合于鲤、草、鲢、鳙、鲫等鱼类的生长和繁殖。通过淡水养殖技术的发展为本地区的经济增长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当前淡水养殖的现状

在我国淡水养殖的技术已经有很好的发展,传统的养殖方式主要是散养为主,养殖技术比较落后,和发达国家相比在产能上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贵州省江口县坝盘地区根据当地的地理条件优势,积极开拓新的养殖模式和养殖品种。目前从传统的散养逐渐向技术比较成熟的箱样模式发展,这对单位面积的养殖产量的提升和养殖品种的改变都有很大的改变。对资源进行有效利用的同时,提升了鱼类养殖的经济效益。使淡水养殖由粗放型养殖向生态型养殖进行转化,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淡水养殖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升。由于信息的闭塞和养殖专业技术的限制,在本地域淡水养殖产业化水平不高,养殖户不能将淡水养殖与当前的市场进行很好的结合,仅凭个人的养殖经验进行养殖,这样就造成养殖的品种比较单一,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要想使淡水养殖健康快速的发展,必须要提高淡水养殖的单位面积的产量和养殖种类的调整,形成龙头产业带动本地域的淡水养殖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淡水养殖的主要问题

当前淡水养殖的产品结构比较单一,淡水养殖的品种结构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对于养殖品种的调整比较缓慢,不能将鱼类市场的需求很好的转化为产品的养殖调整方向。对于当前淡水鱼的加工还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淡水鱼不能进行深加工处理,致使鱼类产品的销售受到了一定限制。由于地域的限制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鱼类产品的供大于求或严重不足的双重问题,对鱼类的养殖也产生了一定的制约。淡水养殖也需要相关的技术进行指导,对于目前的淡水养殖中新技术和新设备的运用还比较少,科技进步在淡水养殖上的应用还不充分,由于养殖人员专业素质的限制,先进的科学技术不能很好的转化到淡水养殖上,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淡水养殖新品种的引进和新技术的运用。另外,经营机制不够完善,加工企业带动力弱。农产品流通主体不突出,经营管理水平较低,开拓市场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加工水平较低,加工企业分布不均,规模化生产的要求不相适应。

四、淡水养殖技术的应用

当前由于养殖人员专业素质的限制,对淡水养殖技术没有进行充分运用,对淡水养殖技术的掌握不够,由于相关职责的限制造成淡水养殖技术的不能进行有效的推广,推广力度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对淡水养殖人员的培训力度不够,对淡水养殖人员不能根据所养殖的种类进行有针对性培训,造成在淡水养殖过程中不能对鱼类容易产生的疾病进行有效的防止和控制。早在五六年前形成的淡水养殖技术,在当前的淡水养殖中仍未进行运用,大中院校的淡水养殖技术的研究和养殖户的养殖实际严重的脱节,由于经费原因和管理原因造成淡水养殖技术不能进行有效的推广,养殖户对新的淡水养殖技术的利用比较滞后。因此,我们不仅仅要加大淡水养殖的新技术的研究投入,更要加大淡水养殖技术的推广,建立和健全相应的管理机构,增加淡水养殖推广的技术人员。通过新技术和新设备的推广来增加淡水养殖的经济效益。

五、淡水养殖的成本

淡水养殖的成本直接决定了淡水养殖的收益,成本的投入多少和养殖户的经济效益直接挂钩,在淡水养殖过程中养殖户一般比较注重前期成本的投入,前期的投入主要是养殖鱼苗的费用,由于养殖户对市场不能形成很好的判断,在前期的鱼苗投入中一般费用控制的较低,这就造成了淡水养殖的品种比较单一,对于品种少的鱼苗,鱼苗的价格就相对较高,养殖户受到资金的限制和对风险的抵御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养殖户对养殖种类的选择。对于价格较高的淡水养殖产品在后期的养殖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饲料成本和人工费用,遇到疾病灾害对养殖户也会产生极大的损害,特种养殖户的鱼苗、饲料和人工费用在总成本中的比例较高,相对资金投入和风险较大,一般进行特种养殖的就相对要少。在淡水的特种养殖中饲料的成本占到了很大的比重,就需要通过新技术的应用来降低淡水养殖饲料成本的投入,而要想改善当前淡水养殖品种单一的现象,就需要发展特种养殖,这就需要我们对综合成本进行计算和分析,同时也要提高特种养殖的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持。通过降低养殖成本来增加养殖户的收益和淡水养殖的积极性。

六、淡水养殖中的风险

淡水养殖在增加养殖户的经济收入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除了不可抵抗的自然灾害以外,养殖户还面临着鱼虾的生病,鱼苗的价格上涨,饲料的价格波动以及市场的需求等风险,淡水养殖的效益和市场和气候有着直接的影响,哪一个的变动都会对养殖户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养殖户要及时的对市场信息进行掌握和在养殖过程中及时对鱼虾产生的疾病进行预防,降低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产生的几率,提高专业的养殖知识也是规避风险的一种有效的途径。养殖户在淡水的养殖过程中尽量将养活自己风险降到最低,这样才能提高淡水养殖的经济效益。

七、结束语

要想提高淡水养殖过程中的经济效益,除了要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外还要及时的对市场进行了解,及时的改变淡水养殖的种类来降低淡水养殖的风险,从而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依靠科技力量的提升来促进淡水养殖的发展,提高淡水养殖的产量和种类结构的变化,降低单一养殖结构对养殖户利益的损害。

参考文献

篇9

一、自身主要存在问题

1、理论学习较松懈。

主要原因是:思想认识不深。认为、思想、邓--理论和江--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等重要思想理论性太强,是我们党的高层决策者把握发展方向的指南针。而我们只是工作在最基层、一线的普通教师,似乎理论不太沾得上边,只要专心工作,不犯原则性错误就行了,学不学都是无所谓的。再则,正因为理论性太强,字字精辟,学起来觉得枯燥、太累了,反正也无人监督,不如敷衍了事。现在我深刻认识到,这种思想实在要不得。理论联系实际,是党一贯坚持的学风,是党具有旺盛创造力的关键所在。在实际工作中,只有加强理论学习,才能从更高层面的指导和开展工作,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在实际生活中,只有在熟练掌握和运用党的政治理论知识,才能面临丰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不易受各种思潮的影响,更加坚定党的信念,牢固的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业务知识钻研不够。

对待工作不够主动、积极,只满足于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在工作中遇到难题,不善于思考,动脑筋,常常等待领导的指示,说一步走一步。对业务知识的掌握不够重视,认为自己已有的一些业务知识可以适应目前的工作了,在工作中遇到繁琐、复杂的事情,认为“船到桥头自然直”,不是自己力求寻找对策,而是等待办法自己出现,虽然感到有潜在的压力和紧迫感,但缺乏自信心,缺乏向上攀登的勇气和刻苦钻研、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和态度。没有深刻意识到业务水平的高低对工作效率和质量起决定性作用。

一方面,自认为是专业院校毕业,念了这么多年的书,用起专业知识来会措措有余,也有20来年的工作体验,有盲目乐观的情绪,不愿更深入地去钻研;

另一方面在实际工作中有得过且过思想,在业务学习存有依赖性,认为领导会有具体的指示,我不用先急着干。自己没有一整套学习业务知识的计划,所以在工作、学习中比较盲目。

还一方面缺乏创新精神。对已经成为一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很依顺,不太动脑筋去创新尝试,不够大胆,害怕失败。

3、工作热情不是很高。

工作时间久了,没有新鲜事物出现,会有一种职业厌倦的情绪产生,总想在工作中找到捷径,最好不要花费太多的精力可以把事情做得比较好。没有创新精神,对问题不作深层次的分析,思考不深刻,没有注意到工作方法的完善会给自己的工作带来动力。也没有很好的注意劳逸结合。

二、改进措施

1、进一步加强政治思想观念,增强公仆意识。

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人民公仆的理论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重要的是认清职责,立足本职,老老实实、本本分分做实实在在的事情,真正把本职当作党赋予每个教师的任务和使命,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正如邓小同志说的那样:“人民,是看实践。”我们一定要看到自己的责任,要时刻关注广大家长和孩子对教师充满期待和信赖的眼睛,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去自觉工作,依法执教,做到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像陶行知先生说的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2、加强自我改造,提高综合素质。

文化修养是人们为掌握和运用文化艺术及一般知识所进行的努力学习,以及所达到的一定素养或水平。我们要努力刻苦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使自己成为工作中的内行。目前对我而言,最大的问题是要注意锻炼,坚持终身学习,加强业务研究,学习有利于提高我们的知识水平,增强做好工作的本领,既教书,又育人。只有狠下决心,提高对学习业务知识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自觉、刻苦地钻研业务,务实基础,灵活运用合理的方法和措施,热爱本职工作,干一行爱一行,虚心好学,遇到问题多看多问多想。同时要加强文化艺术修养,使自己更全面地发展。提高创造力和审美能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树立起良好的道德风范。

3、剖析自己,虚心接受,更快进步。

篇10

1、加强学习培训

重视对项目员工的技术学习培训,了解公司技术管理制度,快速进入工作状态。强激励,强约束,制定奖罚措施,责任落实到人,促使大家充分发挥生产经营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2、规范内业资料整理

派专人负责对内业资料进行整理,定期检查更新。组织学习公司、分局下发关于资料整理的文件,严格按照要求执行。

3、设置专人跟踪

设置专人对重点工序、重点工艺,实行全过程跟踪控制技术措施,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不留死角,不留隐患。

具体保障措施

1、在分部分项工程开工前做好各个工序的技术交底和安全技术交底工作,重视设计图紙的研讨、学习,确保严格按照设计及规范施工,保证工程质量。

2、加强学习,提高管理水平,定期开展技术培训,提高个人能力与技术素质,全面提升施工水平与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