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投标实施条例范文
时间:2023-03-14 15:36: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招投标实施条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招投标实施条例的实施,进一步营造了公开、公平、公正的环境,对规范招投标市场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本文结合单位实管理的问题对招投标实施条例的作用与意义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工程量清单 招投标 问题
一、前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草案)》(以下简称《实施条例》)于2011年底被审议并原则通过。《实施条例》针对于当前我国在工程招投标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针对于一些项目规避招标或虚假招标、违规招标等问题进行了总结,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针对于在实践操作中易发现问题的细节问题进行了细化,对相关的规定进行了细化与完善,进一步保障招投标领域的公开公平公正,以有效的预防和惩治腐败,维护招标投标正常秩序。《实施条例》的,对于进一步公开招标的项目范围进行了细化。对于相关行业在招投标工作中应把握的工作重点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防控环节,以防范法律风险。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风险防范”的意识人也逐渐加强,这是人们所应关注的重点问题。
二、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解读
《招标投标法》自2000年1月1日起施行,至今已有12年,对于规范中国的招投标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辽宁省电力物资供应有限公司在工作中的设备采购量较大,因此公司内部拟定了招投标管理办法,对招投标工作进行了管理。《实施条例》的对于公司招投标工作有一定的影响,公司为此对于《实施条例》进行了研究解读。
1.关于工程定义的细化
《实施条例》对于工程项目的定义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在《实施条例》第2条明确指出工程建设项目是指工程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提供的各种货物与服务,而这里的工程是指建设工程,包括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新建、改建、扩建及其相关的装修、拆除、修缮等服务,与工程建设有关的货物是指为了工程建设所必须的组成部分,包括工程进程中所要求的设备材料等。
2.招标文件禁设最低投标限价
《实施条例》在招标的细节上做了很多的细化并增补了很多的规定,如在第23条的招标规定中,做了明确的规定,即招标人不得在招标文件中规定最低投标限价。招标人如有必要,可根据招标设定最高投标限价。但为了保证最高限价设定的公平性与可衡量性,要在设定最高限价时明确计算的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够帮助投标人在统一的计算方法与口径下来进行计算,以确保所有计算口径与项目是在同一标下进行的,数据有一定的参考性。对于招标人来说,可以根据需要明确最高投标限价,但在操作中不可规定最低限价,以保证招标人的利益。同时新增了关于编制资格预审文件。明确了资格预审文件或者招标文件的发售期、费用、提交时间,并明确了如果对于资格预审文件有不同意见的,应于何时提出,以及投标的有效期限及投标保证金等相关的明文规定。
3.实施条例不允许下属单位投标
《实施条例》对招标投标中的回避制度进行了细化和补充,在原评审专家回避制度外,增加了领导干部回避制度、投标人回避制度等。在第34条规定,投标人如果与招标人可能存在着利害关系,对于招标活动的公正性有一定的影响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与人个不得参加投标。同时,如果是一家法人或企业单位的不同的分支机构或者下属单位的人或属于投一机构控股管理的单位不能同时参加一个项目或者同一标段的投标活动,以免对于招标工作产生影响 。
三、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实施背景下的企业招标管理问题探讨
辽宁省电力物资供应有限公司《实施条例》实施的背景下,对于企业的招投标管理进行了进一步的规范。工程项目施工招投标实施中的控制要点切实地解决好招投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具体操作中应围绕以下几点开展工作。
1.加强招投标管理,不设定最低招标价格
在招投标工作中,要加强招投标管理,严格按照公司的规定及《实施条例》相关文件规定来制招标书,不可在标书中设定最低招标价格。
2.加强合同管理,做到合同内容的严密性、规范化
在要招标工作中加强对于招标合同的管理,要做到合同内容的严密性、规范化。一是在与对方签订合同时,应关注合同的条款内空,要与招标是的公司、内容与条款内容都相一致,确保严谨、合理的按招投标内容来进行。
3.进行资格预审
资格预审目的是对投标人进行把关,设立准入标准,根据公司招标项目的情况来选择与指标内容相适应的资质与能力,确保中标人能有能力履行合同义务,保质、保量地完成招标项目的进度,这对于工程能够顺利完工影响重大,因此,要进行资格预审,调查投标人的情况,必要时要对投标人的资格进行细致全面的审查,确保招标工作的效果。
4.本着公正、公平、合理的原则评标
招标的目的即为用最适宜的价格获得最高品质的服务,为实现为企业节省资金并获得最佳的供应商的服务,在评标过程中要本着公正、公平、合理的原则来进行评审,以选出技术能力强、管理水平高,而且价格最适宜的有实力的企业来做为供应商提供服务与产品。在评标的过程中,不能单纯以价格做为唯一的评判标准,要综合供应商的实力与技术服务能力,本着客观公平的原则进行。
5.合理划分标段
在划分标段时,要注重标段划分的合理性,不能把标段划分的过小,在管理中的管理成本较高,管理效果也难保证,也不可划分的过大,一次性发包,这样对于招标企业来说有一定的管控风险。要以利于施工企业独立施工为原则,本着即有利于竞争,又方便管理的原则进行。
参考文献:
[1]叶义仁.建设工程发包(施工)[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
[2]顾祖惠.上海工程量清单招标投标实务[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
篇2
关键词:招标;条例;应用难点;问题;建议
一、《条例》出台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以下简称《招标投标法》)自2000年1月1日起实施已十二年。随着越来越多的项目通过招标方式确定供货商、施工单位,招投标过程中的问题和违规情况也越来越多,这既有招投标方肆意违反法律、法规已有规定的情况,也有招投标方利用《招标投标法》的不完善及未尽规定处随意操作的问题。因此,为有效落实《招标投标法》的立法宗旨,增强招投标活动规范性,维护公平竞争环境,在总结吸收招投标实践经验基础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以国务院第613号令,并于2012年2月1日起正式实施。
二、招标人实施《条例》的难点问题与建议
1.关于投标保证金的问题
《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招标人在招标文件中要求投标人提交投标保证金的,投标保证金不得超过招标项目估算价的2%;投标保证金有效期应当与投标有效期一致”。本条规定明确了投标保证金不得超过项目估算价的2%,未对上限作出规定。但《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简称七部委30号令)第三十七条明确规定了投标保证金的上限不得超过80万元人民币。此外,《条例》关于投标保证金有效期的规定也与七部委30号令三十七条的规定不一致,30号令规定投标保证金有效期应当超出投标有效期三十天。因此,就投标保证金的上限及有效期的不同规定问题,建议有关部门予以明确,避免因理解误差而影响招标程序和招标质量。
2.关于招标文件使用标准文本的问题
《条例》第十五条规定“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使用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会同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制定的标准文本”。但就整部《条例》内容看,并未就不使用标准文本设定任何法律责任,由此又让本款规定的强制力有所削弱。另外,标准文本受编制年代、标准文本需关注各类项目的共性问题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难以保证其内容或设置的招标规则涵盖所有行业和工程特性。此外,招标人在编制具体项目招标文件时既要结合项目特点全面、合理的编制,又要遵循上级主管部门在价款支付、履约保函、安全保密等方面的规定,通用的标准文本有时难以体现项目特点和招标需求。建议对此条进行修订,允许招标人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参照标准文本另行编制招标文件,确保招标文件既符合《条例》规定又能满足具体项目的招标需求。
3.关于资格预审通知发出时间的问题
《条例》第十九条规定“资格预审结束后,招标人应当及时向资格预审申请人发出资格预审结果通知书”。本条对资格预审结果通知进行了规定,但对招标人发出资格预审结果通知书的期限没有明确。建议结合《条例》中有关发放中标通知书的时限规定,在资格预审结束后三日内发出资格预审通知书。
4.关于可以不招标项目的审批手续问题
《条例》只规定了可以不招标的项目,但对是否履行审批手续没有规定。目前工程招投标领域通用的《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简称七部委30号令)第十二条规定不进行招标的项目需经相关审批部门批准。因此,建议明确招标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按七部委30号令的相关条款履行审批手续。
5.关于组织投标人踏勘项目现场的问题
《招标投标法》规定“招标人根据招标项目的具体情况,可以组织潜在投标人踏勘项目现场”。《条例》从保证潜在投标人获得信息一致性的公平角度出发,要求招标人“不得组织单个或部分潜在投标人踏勘现场”。按此两条规定,招标人实际操作时只能采用“组织所有潜在投标人共同踏勘现场”一种方式进行踏勘。但这种踏勘方式又可能产生一个问题,即造成潜在投标人名单的公开,为潜在投标人串通投标提供可能。建议采用“允许需要踏勘项目现场的潜在投标人自行前往踏勘”方式,该方式既不违反《条例》规定,也不会造成潜在投标人名单的公开。
6.关于招标人在开标时现场答疑的问题
《条例》第四十四条规定“
标人对开标有异议的,应当在开标现场提出,招标人应当当场作出答复,并制作记录”。但在招标时,对于投标人提出的问题,招标人未必能在现场给出明确答复,有时需研究相关法律规范、招标文件,甚至咨询专家后才能对投标人的问题给出明确答复。建议招标人在招标文件中说明“投标人在开标现场提出的疑问,由招标人研究后于x日内给予答复”
7.关于串标情形认定及操作的问题
《条例》第三十九条至四十一条是关于投标人之间、招标人与投标人之间串通投标的具体情形。但《条例》并未对串标情形的认定主体、认定程序等进行规定。也就是说,即使招标人在招标过程中发现了投标人串通投标的情形,但却不知如何进行串标认定的后续操作。建议相关部门对串标情形认定后的操作程序进行补充说明,以确保《条例》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奚 庆:《投标保证金相关法律问题研究》,《特区经济》,2009(11).
篇3
定义及解释
l 定义
下列措辞和用语,除上下又另有要求者外,应具有如下所赋予的涵义:
(a)“项目”是指协议书附录中指定的并为之建造的工程。
(b)“服务”是指监理工程师根据协议书所履行的服务,包括正常服务、附加服务和
额外服务。
(c)“工程”是相为完成项目所实施的永久工程(包括提供给业主的物品和设备)。
(d)“业主”是指本协议书所指的雇用监理工程师的一方以及业主的合法继承人和允
许的受让人。
(e)“监理工程师”是指本协议书中所指的,作为一个独立的专业公司受雇于业主去
履行服务的一方以及监理工程师的合法继承人和允许的受让人
(f)“一方”和“各方”是指业主和监理工程师。“第三方”是指上下文要求的任何其
他当事人或实体。
(g)“协议书”是指包括土建工程施工监理服务协议书条件及协议书附录、附件A(监
理服务范围)、附件B(业主提供的人员、设备、设施和其他人员的服务)、附件(C)(报
酬和支付)、中标函和正式协议书。
(g)“日”是指任何一个午夜至下一个午夜间的时间段。
(i)“月”是指根据阳历从一个月份中任何一天开始的一个月的时间段。
(j)“当地货币”(LC)是指项目所在国的货币,“外币”(FC)是指任何其它的货币。
(k)“商定的补偿”是指协议书附录中规定的根据协议书应支付的额外款项。
(l)“适用法律”是指工程所在国或地区并生效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法律和其他文件。
2 解释
(a)本协议书中的标题不作为其内容的部分。
(b)单数包含复数含义,阳性包含阴性含义。视上下文需要而定,反之亦然。
(C)如果协议书中的规定之间产生矛盾,按时间顺序以最后编写的为准。
监理工程师的义务
3 服务范围
监理工程师应履行与项目有关的服务。服务的范围在附件A中规定。
4 正常的、附加的和额外的服务
(a)正常的服务是指附件A中所述的那类服务。
(b)附加的服务是指附件A中所述的那类服务或通过双方的书面协议另外附加于正常
服务的那类服务。
(c)额外的服务是指那些既不是正常的也不是附加的,但根据第28条监理工程师必须
履行的服务。
5 认真地尽职和行使职权
(a)监理工程师在根据本协议书履行其义务时,应运用合理的技能,谨慎而勤奋地工
作。
(b)当服务包括行使权力或履行授权的职责或当业主和任何第三方签订的合同条款需
要时,监理工程师应:
(1)根据合同进行工作,如果未在附件A中对该权力和职责的详细规定加以说明,则这
些详细规定必须是他可以接受的。
(2)在业主和第三方之间公正地证明、决定或行使自己的处理权,如果被如此授权的
话。但不作为仲裁人而是根据自己的职能和判断,作为一名独立的专业人员进行工作。
(3)可变更任何第三方的义务,如果被如此受权的话。但对于可能对费用或质量或时
间有重大影响的任何变更,须从业主处得到事先批推(除非发生任何紧急情况,此时监理
工程师应尽可能快地通知业主)。
6 业主的财产
任何由业主提供或支付的供监理工程师使用的物品都属于业主的财产,井在实际可行
时应如此标明,当服务完成或终止时,监理工程师应将履行服务中未使用的物品的库存清
单提交给业主,并按业主的指示移交此类物品。此类移交应被视为附加的服务。
业主的义务
7 资料
为了不耽搁服务,业主应在一个合理的时间内免费向监理工程师提供他能够获取的并
与服务有关的一切资料。
8 决定
为了不耽搁服务,业主应在一个合理的时间内就监理工程师以书面形式提交给他的
一切事宜作出书面决定。
9 协助
在项目所在国,业主应尽一切力量对监理工程师和他的职员以及他的下属按照具体
情况提供如下协助;
(a)提供入境、居留、工作和出境所需的文件;
(b)提供服务所需要的畅通无阻的通道;
(c)个人财产和服务所需物品的进口、出口以及海关结关;
(d)发生意外事件时的遣返;
(e)提供如
下权力:z允许监理工程师因服务目的和他的职员因个人使用将外币汇入;
允许将履行服务中所赚外币汇出;
(f)提供与其它组织相联系的渠道,以便监理工程师收集他要获取的信息。
1O 设备和设施
业主应为服务之目的,免费向监理工程师提供附件B中所规定的设备和设施。
11 业主的职员
在与监理工程师协商后,业主应按照附件B的规定,自费从其雇员中为监理工程师挑
选和提供职员。凡涉及到服务时,此类职员只应从监理工程师处接受指示。
12 其他人员的服务
业主应按照附件B的说明,自费安排其他人员提供服务。监理工程师应与此类服务的
提供者合作,但不对此类人员或他们的行为负责。
职员
13 职员的提供
由监理工程师派往项目所在国工作的职员应接受体格检查并应能适应他们的工作,同
时他们的资格应得到业主的认可。
业主按照第11条提供的职员应得到监理工程师的认可。
如果业主未能提供他应负责提供的业主的职员或其他人员的服务而双方均认为此类提
供对于圆满地履行服务是必须时,监理工程师可安排此类提供,以作为附加的服务。
14 代表
为了本协议书的管理,每一方应指定一位高级职员或个人作为其代表。
如果业主要求的话,监理工程师应指定一人与项目所在国内的业主代表建立联络关
篇4
关键词:高校招标投标 制度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3(c)-0193-01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2011年12月20日由国务院总理签署公布,自2012年2月1日起施行。《条例》立足于当前,着眼于长远,细化了标准,严格了程序,加强了监管、强化了责任,坚持制度创新,兼顾公平和效率,使得招投标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为各行各业规范服务活动,提高服务质量提供了法律保障。《条例》的实施为招标投标行业发展开启了新的里程碑,为开展招投标活动提供了具体操作指引。目前高校招投标活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未能及时的建立招投标工作小组,监督体系不完善等等。借此契机,高校应严格依据《条例》建立及完善招投标制度,对招投标规则进行补充完善,应修改现有招投标工作的规则和实践中与《条例》规定不一致的做法,防范在现有惯性思维模式引导下进行违规操作的风险。也要在现有的制度框架下继续大胆探索、创新,解决招投标实践中不断涌现出来的新问题,进一步推动招投标制度完善创新。笔者经过对《条例》的研究分析,对高校完善招标投标制度提出几点想法。
1 高校建立招投标制度的现状
目前全国各个高校设立的招投标部门及管理部门五花八门,有的单独设立,有的挂靠其他部门,如挂靠基建处、总务处或者是后勤管理部门等。这些招标管理部门各自定的招投标的规章制度及相关工作程序,各谋其是,使工作未能真正落到实处。
随着当下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招投标制度的改革,对于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有着很大的作用。对于仪器设备、服务类及基建工程的招标,最大限度的竞争取到资金的节约和招标效益的最大化,加强招投标过程中的透明度和客观性,避免了暗箱操作,杜绝腐败和,有利地促进了廉政建设和市场的健康发展。但有些高校在建立招投标制度中也有不足之处,这严重影响了在落实招投标制度中应有效能的发挥,使其反腐作用大打了折扣,因此,需要以《条例》为指导思想进一步研究与探讨招投标工作的方式和方法,排除原招投标规章制度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进一步完善各项制度,确保招标工作廉洁有效开展。
2 高校完善招投标制度的重要性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建立时间不长,市场效益存在着不规范及不透明的现象,为加强对高校招投标的监督和管理,促进公平竞争,保证招标质量,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预防和惩治腐败,在高校建立招投标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关系到项目建设优质高效廉洁的推进。从以下两点可以体现出来。
2.1 建立招投标制度有利于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工程质量
招投标模式可以通过一套严格规范的程序使投标方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展开有效地市场竞争,择优选择优秀的中标人,可以使工程成本降低,为高校节省了开支,可收到显著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工程质量在合同文件的约束及监督单位的监督下不受成本降低的影响,在建设工程中突出重点,保证质量,实现了工程成果的最大化。
2.2 建立招投标制度提高了法律责任有效抑制腐败
招投标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保证了高校招投标活动依法进行。招投标制度的建立,提高了招标过程的透明度及客观性,有效的避免了暗箱操作,有效抑制腐败,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招投标公平、公正、公开,确保廉政建设落到实处。
3 完善招投标制度的几点建议
3.1 成立招投标工作领导小组及招投标监督领导小组
招投标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两个招投标办公室,一个为设备采购办,牵头对全校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和技术物质的采购工作;另一个为工程招投标办,牵头对全校的工程建设及服务类进行招标工作。招投标监督领导小组,负责监督全校招投标活动按法定程序和规则运行,对招标投标与采购过程中由于不规范的行为所形成的结果行使否决权。两个小组需有专门的专职人员负责相关工作,能够按法律程序进行完成招标任务。
3.2 建立评标专家库
评标专家库由学校相关行业的专家组成,各行业专家人数不少于5人。入库专家人数校内不够的,可以从校外聘请。进入“评标专家库”的专家应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吗,在招标评审过程中能以客观公正、廉洁自律、遵纪守法为行为准则,专家应具有副高职称以上,熟悉招投标相关政策法规和业务知识,能胜任招标评标工作。
3.3 明确招标范围及标准
项目涉及到工程建设、货物采购及服务需由政府招标投标中心或采购管理办公室进行招标或集中采购的,或须实行电子化政府采购的项目,必须依照其相关规定和程序办理。在按《条例》所规定条款的前提下,需确定校内招标金额的范围,如在校内进行公开招标、邀请招标、单一来源谈判及询价的需按相关要求及标准进行,这是建立及完善合理招投标制度的前提要求。
3.4 完善监督管理机制
能够按相关法律法规公开、公平、公正完成招标项目,整个过程的监督管理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目前高校招投标监督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不完善以其监督乏力等问题,这对高校招投标的监督形成了很大的阻力和挑战。高校需借《条例》出台契机,结合自身条件及问题,完善监督管理机制。
4 结语
完善高校招投标制度首先从制度本身的缺陷着手,认真研究适合本校实际的制度,改进其本身的缺陷,规范相关条款,实现高校工程招投标工作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谭伟,张星.完善我国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制度的探讨[J].江苏建筑,2008(3):63-65.
[2]张丰.浅谈如何完善国家工程招标投标制度及宏观措施[J].科技与企业,2012(12):95.
篇5
【关键词】建设工程;招投标;信息化措施;信用体系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和多种所有制经济主体不断发展,我国建设工程的项目规模日益增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以及2012年初颁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的要求,对建设工程项目招标投标依法进行监督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设工程具有周期长、投资大、技术高要求、涉及监管部门多等特点。目前,建设工程建设任务繁多、从业者众多、存在问题也颇多。在工程的招投标阶段由于各建设单位认识和经验不足,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等原因,工程招标不规范、不严格,严重违纪、违法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认真剖析招投标过程易出现的问题,加强规范项目招投标的管理,已成为政府管理部门、建设单位等的迫切需要。
1. 建设工程招投标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擅自改变招标方式。招标方式分为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常见的违规操作是项目应该进行公开招标,而部分来单位擅自调整为邀请招标,非法的排挤了潜在的投标人;将须依法进行招标的项目化整为零或者采用其他方式规避招标;最严重是应招标的不进行招标,直接采取议标形式确定项目承包单位。这些都属于严重的违规违法行为,一经发现将面临严重的行政处罚。如果业主没有相应专业技术能力,项目招标还应委托机构招标,一些单位为了节省费用或存在别的目的,会擅自将委托招标调整为自行组织招标。这也是法律法规所不允许的。
(2)评标专家构成不合理。《招标投标法》规定: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其评标委员会由招标人的代表和有关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组成,成员人数为五人以上单数,其中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不得少于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二。其中专家也有具体要求,应当从事相关领域工作满8年并具有高级职称或者具有同等专业水平。在实际执行中,经常会出现评标委员会中专家的组成不符合要求,会出现招标人代表过多,而相应专家不足以及专家个人资质达不到要求等问题。
(3)招标投标机构选择不当。《招标投标法》规定不同投资规模、不同类别投资主体的项目,所需的机构的资质要求不同。招投标机构资质按项目投资额被划分甲级、乙级和预备级,选择机构是时要查验清楚资质等级,避免机构越权,造成无效,增加项目风险。
(4)开标、评标过程不规范。常见问题包括:为了提前完成招标工作,从而随意篡改项目的发标、开标时间;在投标人的人数未到达法定最低人数时就开标;将相互有关联的投标人未甄别清楚,造成围标、串标现象等。
(5)项目清单编制不合理。随着建筑业科技不断发展,各类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不断进入工程建设领域。这就要求在工程量清单中这些新工艺、技术、材料的价值要体现出来,由于部分地区建设工程消耗量定额修订的不及时不完善,新工艺、新技术的费用价值在投标过程中不符合市场的实际情况,工程量清单无法有效反映建设工程的实际价值,也会造成日后工程结算中产生纠纷。
(6)合同签订不规范。具体表现为合同签订不及时,在中标通知书发出后,中标人已进场施工的情况下,施工合同还未签订;发标人和中标人在未对日后出现争议确定解决方式的情况下及未就工程具体的奖惩措施作出详细的规定的情况下就签订合同;还存在合同价款与中标价不一致的情况。
(7)以上只是在工程招标中易出现的几大类问题,在实际工作中还有各类违规操作客观事实存在。就这些问题,需要引起政府监管部门和各相关单位的高度重视,以避免国家和单位建设资金的流失和建设工程被部分承建单位非法承揽。
2. 规范招投标管理的措施
2.1制度措施。
(1)加强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参与各方对《招标投标法》和《实施条例》的学习和研究。不断提高参与各方对招投标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严格按照法定的流程办事,杜绝围标、串标现象,坚决打击在工程招投标过程产生的腐败现象。国务院在2012年的相关文件中也提到规避招标、虚假招标、串通投标等突出问题,关系到招投标市场的长远健康发展,关系到公开公平公正市场竞争秩序的形成,关系到重点建设项目和民生工程的优质高
效廉洁推进,各地区、各部门要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高度,采取有效措施,将《实施条例》的各项规定落到实处。因此建设工程的政府主管部门应依法建立和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以条例为基础,结合本地区实际,加强监督检查和行政处罚力度,招投标参与各方单位和责任人需要提高认识,负起责任,努力创建规范的项目招标投标活动,杜绝违规违纪和腐败问题的发生,通过正常合法的活动参与工程建设从而使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不受侵害,保证建设工程质量, 提高经济效益。
(2)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还应加强对造价咨询机构的资质管理 ,严格准入和年检、抽查制度。确保建设单位可以到选择资质高,专业技术人员配备齐全,社会公信好的机构来完成清单编制和招标工作。
2.2技术措施。
(1)招标机构可以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组织具有国家相关专业执业资格证书的专家和学者,对评标办法和计价规则进行深入研究,努力设计出一套公正合理的适合工程量清单计价的评标办法。各施工企业应完善自己的企业定额,正确把握市场行情,使工程的招投标报价趋于真实合理。
(2)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在及时修订和补充地区消耗量定额的同时 ,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等科技手段,联合工程造价管理部门、造价咨询单位、建筑材料及设备厂家等建立完善、快捷的造价信息互联系统,通过信息共享,及时提供价格信息和价格指数。
(3)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还应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建立施工企业、造价咨询企业和招标机构的信用评价体系,并定期向社会公布信用评价结果,这样可以及时表彰、激励那些遵纪守法、操作规范的企业,使那些不负责任、违规操作、串通竞标的相关企业迅速被市场淘汰。
篇6
关键词:工程招投标 诚信体系思考
中图分类号:E271文献标识码: A
工程招投标过程中出现弄虚作假、伪造业绩、串通投标、履约失信等等诚信缺失问题,为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推进工程建设招投标领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行政、社会监督,维护公平竞争的招投标市场秩序势在必行。
一、招投标各方失信行为
工程招投标过程中,只要招投标各方中有一方存在失信行为,就可能导致整个招投标活动呈现不公平,使其他守信者成为“受害者”。
1、招标人失信行为
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不招标,将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化整为零规避招标;以不合理的条件限制或者排斥潜在投标人,对潜在投标人实行歧视待遇;应当公开招标的项目不按照规定在指定媒介资格预审公告或招标公告;中标通知书发出后改变中标结果;擅自提高履约保证金,强制要求招标人垫资等。
2、投标人失信行为
使用伪造、变造的许可证件、提供虚假的财务状况或者业绩、虚假的项目负责人等情况参加投标;不遵守开标会场纪律,干扰开标、评标秩序,对招投标工作造成不良影响;以他人名义或允许他人以本单位名义承接工程;通过行贿等不正当手段谋取中标或者向中标人索取好处费;中标后,无正当理由不按时办理中标通知书等手续或者放弃中标,擅自变更、终止合同,无正当理由不按时缴纳履约保证金及差额保证金。
3、招标机构失信行为
超越资格许可范围、明知委托事项违法而进行业务;采取行贿、提供回扣或者给予其他不正当利益等手段承接业务;泄露应当保密的与招标投标活动有关的情况和资料;与招标人或者投标人串通,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涂改、倒卖、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工程招标资格证书。
4、评标专家失信行为
应当回避而不回避,擅离职守,不按照招标文件规定的方法和标准评标,私下接触投标人,向招标人征询确定中标人的意向,诱导投标人澄清和补正,对依法应当否决的投标不提出否决意见。
5、监管部门失信行为
对同一性质的不同当事人的违规行为,处罚标准不一;监督不力,对违规行为查处不严。
二、招投标各方主体失信的成因
工程招投标中发生失信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表面上是违规操作、无序竞争,实质是利益驱动,根源在于法制观念淡薄、制度不健全、监督不力等。
1、利益驱动。一是招标单位中掌握决定权的个别人,为了获取私人利益,千方百计与投标人和中介机构串通,使得“自己的队伍”中标,从中获得巨额“好处费”。二是一些机构为了获取更大经济利益,主动帮助招标人、投标人串通投标。三是随着招投标市场的逐步发展与完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面对 “僧多粥少”的局面,招投标各方为了实现各自的利益,达到各自的目的而不择手段,采取串标手段获得中标。
2、法制观念淡薄。招投标主体各方当事人对《建筑法》、《招标投标法》、《招投标法实施条例》、《民法》、《合同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不熟悉,不学法、不懂法、不守法,或者明知故犯,心存侥幸心理,存在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思想。
2、制度不健全。由于各项法规政策的不配套、相关部门配合不力,对维护招投标市场的信用机制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导致信用制度建设的严重滞后。《招投标法实施条例》中虽规定国家建立招标投标信用制度,但并未出台相关配套实施办法,尽管有些地方可能制定了一些信用考核机制,但由于缺乏通用性和相关性,导致其参考性及实用性存在一定难度。
3、失信行为查处难。《招投标法》、《招投标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中均规定资质挂靠、串标等失信行为是违法违规的。但现实中,投标人资质挂靠、串标和围标等行为,行政主管部门实际工作中很难查证,即使调查取证,也很难认定。
4、监管不力。目前招标投标监督体制并不顺畅。现行招标投标管理体制,对招标投标活动的行政监管由多个部门负责。这种多头管理的格局容易引发矛盾和相互推卸责任,造成监管不力。同时,对失信的当事人,没有统一的明确的惩罚规定,处罚也可能因为标准不一致,而导致不公平。这样致使失信行为的风险成本相对较小。
三、加强工程招投标诚信体系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要建立公正、规范、健康、有序的招投标市场,应从信息化建设、第三方信用报告、诚信“投标”制、多方位监督等方面,营造浓烈信用氛围,形成“守信者荣、失信者耻、无信者忧”的社会氛围。
1、加强信息化建设。 一是建立“一网三库五系统”工程电子招投标平台。“一网”就是统一电子招标投标网;“三库”就是公司信息库、评标专家信息库和投标人信息库;“五系统”就是网上投标报名、业务监管、办公自动化、电子评标、电子监察等五个系统。电子标书制作模块使用统一模板格式,固化通用条款,凸显专用条款,同时对招标条件备案、招标公告、招标文件等实行行业部门和综合监管部门“双审”。二是网上全程留痕。电子招投标全过程中的事项受理、经办人的处理、重要节点操作等自动记录,在网上留下痕迹。纪检、财政、审计、住建等部门可实时查看,防篡改数据、扩大权限等问题的发生。实现综合监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行政监察部门在同一平台上对交易过程实行实时同步监管、同步预警纠错。
2、应用第三方信用报告。制定《企业信用评价指导性标准和规范》、《信用信息征集管理办法》,规定企业在参与本地区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投标时,必须使用企业信用评级报告。企业信用报告由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出具。设定企业信用报告有效期年限,有效期内企业信用报告可重复使用。区外投标企业可向属地或该地区信用评级机构申请信用评级,信用评级报告采用本区制定的“标准”和“格式”, 促使投标企业更加重视自身的信用状况,而且招标单位更加关注投标企业的信用状况。
3、推行“诚信投标” 承诺制。一是投标人在投标前签定《诚信投标承诺书》,并与投标文件同时递交。对于不提交承诺书的投标人,其投标文件将不予接收。对于违反承诺内容的投标人,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理。二是推行“公正评标” 承诺制。评标专家在评标前,签定《公开评标承诺书》。对于不在承诺书上签字的评标专家,不得参加评标工作。对于违反承诺内容的评标专家,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理。三是推行“诚信” 承诺制。招标机构在提交招标文件备案资料时,应提交《诚信承诺书》,对于没有签定《诚信承诺书》的机构,其提交的备案资料将不予接收。对于违反承诺内容的招标机构,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4、建立全方位监督机制。一是科技监管。建立电子监控系统、评标专家语音通知系统、评标区域门禁系统、刻录系统、变声答辩系统等监督平台系统,运用网上异地评标系统和电子化招投标系统,让招标投标活动全程阳光运行。二是内部监管。内部明确职责分工,细化各个关键节点和环节,对所有进场交易的项目,采取“统一受理、分步操作,定岗定责、流水作业,规范透明、全程监督”的运作模式,责任分段承担,风险相互控制,权力相互制约,办事相互监督。三是联合监管。建立纪检、监察、财政、审计、检察、住建、招管办等部门联合监督机制,形成一个综合监管体,负责对招投标事项联合审议、对招投标过程联合监督、对施工合同履行联合管理,确保联审有高度、联监有广度、联管有力度。四是社会监管。增强工程招投标活动的公开度、透明度和社会参与度,在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中实行社会监督员监督制度,聘请人大、政协、纪检监察、法院、检察院、新闻媒体的人士为招投标社会监督员。对项目招投标、评标、定标过程进行实时监督,按照文件规定的工作程序进行监督、行使权力和承担义务。
四、结语
要使工程招投标工作健康有序发展,我们必须认识到诚信体系建设在招投标活动中的重要意义,必须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必须杜绝招投标主体各方不诚信行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
2、姜磊.关于加快工程招投标诚信体系建设的思考《江苏工程招标投标》2014(3)
篇7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北京)
摘 要:我国的政府采购方法以公开招标为主,邀请招标以及其他采购方式为辅。目前《招标投标法》只规定了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的方式,不能够解决招投标实践中需求难确定的问题,两阶段招标方式是公开招标方式的重要补充。但目前关于两阶段招标的规定只规定在《招投标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中,应当对两阶段招标的法律地位和内容予以完善,以适应实践的发展需求。
关键词 :政府采购;两阶段招标;技术标准
一、两阶段招标的出现源于政府采购方法之不足
1.政府采购方法概述
从我国《政府采购法》、《招标投标法》和《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的相关规定来看,我国的政府采购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公开招标方式。《招标投标法》第10条和《政府采购法》第26条的规定,确立了公开招标方式是政府采购的主要方式。公开招标又称“无限竞争性招标”,是指招标人依照法定的程序,在法律规定的公开出版物上招标通告并提供招标文件,所有符合条件的供应商或者承包商都可以平等参加投标竞争,采购人从中择优选定中标者的招标方式。公开招标方式通过公告和公开开标的特征显现了政府采购中公开性的原则,同时又能很好的体现政府采购的公平性和效率性。
(2)邀请招标方式。在《招标投标法》第10条和《政府采购法》第29条确立了邀请招标的方式。邀请招标也称“限制性招标”,采购人可以按照自己的实际需求来选择合格的供应商,然后向供应商发出邀请,吸引潜在的供应商参与到招投标中来,从中再择优选择合格供应商。邀请招标的公平性要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但从另一方面来看,效率性得到了大大的体现,也节约了招投标工作的成本,但是必须要明确的是必须在法律规定不适宜公开招标的情形下才可以采用。
(3)两阶段招标。两阶段招标的存在致力于解决需求难以确定的情形,主要是在要采购的货物、工程的规格或者服务的性质预先没有办法确定的情况下使用的。招标方式按招标阶段的划分,可以分为一阶段招标和两阶段招标,两阶段招标一般在第一阶段要求投标人投技术标,在技术标审查合格之后,再参与到第二阶段的商务标中来。这一方式是公开招标和竞争性谈判之间的一种过渡性的、独立的采购方式,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它比公开招标的方式多了一个可以反复修改的阶段,与竞争性谈判相比较来说,相似的内容很多但区别也很大,因为它不能够像竞争性谈判一样进行多轮谈判。它综合了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方式的一些优点,同时又修正了很多缺点,所以两阶段招标具有很多自己独立存在的价值。
(4)竞争性谈判。竞争性谈判是采购人与多家供应商(不得少于三家)分别进行谈判,从确定的供应商中确定中标人的方式。竞争性谈判不是随意就可以适用的,《政府采购法》第30条规定只有在四种情况下才可以适用竞争性谈判:①招标失败。经过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方式之后仍然没有合格的供应商的。②从现有的技术调价来看不能满足招标的要求,或者情况特殊不能够满足需求的。③在紧急情况下适用,时间非常紧急不能满足正常招标程序的时间。④不能事先计算出价格总额的,投标人不能够对合同要求的内容进行定价。
(5)询价采购。询价采购的对象是价值很低的标准化货物、服务的采购,通过对至少三家以上的供应商的报价的审查,进而确定合适的价格的一种此案够方式,《政府采购法》第32条规定确立了这种非正式的邀请形式,供应商通过口头或者书面方式报价,但是没有正式的广告方式。满足询价采购有两个要求:一是采购人需求的是通用的货物,这一货物没有特殊的要求和标准。二是价格的变化幅度不大,竞争相对比较小。询价采购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价格优势,因此,我国政府采购法采用了这种采购方法。同时,《指南》和《示范法》也都规定了这一简单省时的采购程序。
(6)单一来源采购。《政府采购法》第31条规定确立了单一来源采购的方式。单一来源是很直接的采购方式,与其他方式很大的不同点是,它是一对一的方式,所以这一方式不能够充分体现竞争性的内容,采购人很容易处于一种对自己不利的状态,进而可能会导致腐败的出现,所以法律明确规定了只有在四种情况下才可以使用这一方式,严格的控制其适用范围和对象。
2.公开招标、邀请招标方式以及其他招标方式的适用条件
(1)公开招标方式的适用条件。公开招标的方式,要求招标人以招标公告的方式邀请不特定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来投标。有两个适用条件:一是以公告的形式进行;二是对象是不特定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2)邀请招标方式的适用条件。投标人通过邀请书的方式邀请特定的法人、其他组织进行招投标,前提条件必须满足两项:一个是投标邀请书店的确定;二是对象必须是特定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3.《招标投标法》采购方式的不足
分析上文介绍的各种采购的方式,可以发现针对实践中存在的需求不能确定的情况,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等方式都不能有效适用。例如实践中存在的相当多的重点建设项目,因为行业性比较强、技术非常复杂化和设备专业化程度高等,采购人需求的问题没有能够有效解决,如果按照公开招标的方式,很难能够找到合格的供应商。上文我们也提到了公开招标运用的前提条件就是需求的问题已经得到了有效的解决,也就是需求明确,潜在投标人已经能够根据需求而准备相关的合同。公开招标的方式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需求不能确定的情形。所以,在此背景下,两阶段招标的方式越来越重要。
二、两阶段招标方式具有独立存在的价值
1.《条例》有关两阶段招标方式的具体规定
《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第30条规定对两阶段招标的内容做了详细的规定。对于那些技术很复杂,不能够明确技术规格的招投标项目,法律规定可以采用两阶段招标的方式,在第一阶段的情况下,投标人可以依照招标公告和邀请书的要求提交没有价格内容的技术建议,在第二阶段,投标人在招标人招标文件的基础上,提交最后带有解决方案和价格内容的文件。
目前两阶段招标只规定在《条例》当中,《条例》认为两阶段招标是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方式的融合,所以不存在下位法违反上位法的规定,我们认为这是不正确的,因为两阶段招标有其自身独特的性质和特点,区别于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的方式。
2.两阶段招标方式的适用条件和特征
第一阶段是技术标:招标人通过招标公告的方式,邀请潜在的供应商就拟采购的货物或者技术、质量、合同条款和供货条件等除了价格之外的所有非商务性的内容广泛发表建议。招标人根据实际的需求提出很多技术性的建议,但这些内容不能够包含合同的价格,价格内容要放在第二阶段来体现。提交了技术建议之后,招标人和投标人共同讨论确定最后共同的技术规范。招标人可以通过谈判与投标人达成拟提供服务的规范和规格,初步锁定进入第二阶段的投标人的范围。
第二阶段是商务标:在此阶段,价格内容被包含进来,招标人在第一阶段确定的技术标准可以在文件中直接使用。招标人依据第一阶段所确定的技术规范进行正常的公开招标程序,邀请合格的投标商就包括合同价款在内的所有条件进行投标。这一阶段具有邀请招标的一些特征,同时又有机的糅合了竞争性谈判的一些特征。虽然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较长,但能够很好的解决腐败的问题。以国家体育馆和奥运村的招投标作为例子,北京市计委面向国内外分两步进行项目法人招标,通过第一阶段的意向征集,完成评审工作,最终选出五家供应商的作品进入第二阶段评审。第二阶段有两家联合体提交的文件不完整,未通过符合性审查,最终只有3家单位能正式竞标。
3.两阶段招标与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方式的区别
(1)两阶段招标要分两个阶段,即两次投标,第一次投标只包含技术建议而不包含价格,招标人与投标人协商确定最后的技术方案,确定这一阶段的招标文件。待招标人对招标文件修改之后,要求投标人再按照新的招标文件的要求进行包含价格在内的最后投标。两阶段招标对于那些需求不确定,技术复杂和特殊性质的项目来说有很大的价值,能够显示出自身独立的价值。
(2)两阶段招标有两次谈判,第一阶段采购人对与技术建议有关的任何内容进行谈判,采购机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修改原招标文件中的技术规格,也可以删除原招标文件中确立的标准,但是要将修改后的内容及时反馈给投标人,帮助投标人完成技术规范符合自身的发展需求。而且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的方式是不允许进行谈判的,只有一只机会,不能够进行反复的修改,两阶段招标与它们有明显的区别。
从内容上来说,两阶段招标更加公平,因为竞争性谈判不区分两个阶段,竞争性谈判一般是一对三以上,程序上更加的简便和效率,而两阶段招标区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完全按照公开招标的方式进行,更加的透明和公正,第二阶段需求的问题解决之后按照邀请招标的方式进行招投标。两阶段招标虽然费时费力,但是却更加的公平公正,符合招投标竞争性的要求。
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两阶段招标虽然融合了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方式,但是并不能简单的等同于就是这两种方式的一个变通适用,它有自己独立的适用范围、适用对象和特点。两阶段招标是在拟采购货物、工程的规格或服务的性质无法事先确定的情况下采用的。它很好的解决了采购机构需求的问题,两阶段招标的出现解决了招标法采购方式不足,所以笔者认为两阶段招标的地位问题最终应由法律予以完善,而不是行政法规。
三、对两阶段招标采购方式的整体把握
1.国际法上有关两阶段招标采购方式的规定
在国际上比较有影响力的有关政府采购方式有:《政府采购协议》(GPA)、欧盟的《公共采购指令》、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的《公共采购示范法》(以下简称《示范法》)、以及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分别制定的《亚洲开发银行贷款采购指南》(以下统称《采购指南》)、《国际复兴开发银行贷款和国际开发协会信贷采购指南》等。这四个文件中对两阶段招标有规定的只有《示范法》和《指南》,《指南》明确将两阶段招标在国际公开招标中,有具体的法律条文。《示范法》认为两阶段招标可以与征求建议书和竞争性谈判方法选择采用。二者均将两阶段招标视为招标方式以外的一种采购方式,与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等方式并列。从国际范围的角度来看,两阶段招标的法律地位越来越重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需要对两阶段招标的法律地位予以完善。
2.两阶段招标的法律地位应予以完善
两阶段招标有其独立的适用条件和存在价值,本应规定在法律当中,但目前却规定在《条例》里,《条例》的解释认为两阶段招标属于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的变通方式,我们认为这样的理解是片面的,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两阶段招标方式与公开招标、邀请招标有很大的区别,两阶段招标与邀请招标方式同样是公开招标方式的重要补充,在公开招标方法不能适用,在符合法定条件的情况下适用其他采购方法。但目前《招标投标法》只规定了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的方式,其他采购方式多规定在法规和规章之中,容易造成混乱,所以当务之急应当在《招标投标法》中规定两阶段招标,以解决下位法违反上位法的问题。
3.两阶段招标的内容应予以完善
(1)技术标准应当以专利的方式予以保护。前面对两阶段招标具体内容的分析,我们发现在第一阶段中,投标人花费了很多的物力和财力编制了技术建议,招标人根据投标人的技术建议,通过协商讨论确定了进入第二阶段的招标文件。最终的技术规范的形成要包含投标人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一阶段的成果应当得到应有的保护。
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专利的方式保护投标人的技术标准。很多高新领域都有这样的问题,例如在高新技术领域内制定技术标准时,通常是没有现成的通用技术可以采用,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为了保护专利人的利益,必须将专利技术纳入标准。技术标准中难免包含越来越多的专利技术,两者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企业技术竞争的加剧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变大,使得技术标准保护的问题被提的越来越多,而专利是知识产权诸多客体中与技术标准联系最为紧密的一个。目前专利技术被纳入标准的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某种功能或者指标的要求被包含在技术标准的要素之中,而专利技术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二是技术要素的某些特征对技术标准至关重要。三是技术标准的技术要素包含某项专利技术的全部技术特征。简而言之就是,企业投入很大的成本研究出来的技术标准需要得到保护,通过市场的手段将这些技术规范上升为行业里的技术标准,最后通过专利的方式保护企业的技术标准。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有效的结合,保护了专利权人应得的利益。
(2)第二阶段应当以公开招标方式进行招投标。第一阶段中提交技术建议的投标人,第二阶段可以通过知识产权保护的方式对其应得权益予以保障。目前,两阶段招标的第二阶段仍然是以邀请招标的方式进行,只允许第一阶段提交过技术建议的投标人参与第二阶段的投标,第二阶段的参与范围比较狭隘,不能充分的吸收各方建议,对于其他更好的报价的投标人来说是不公平的,最终也不利于招标人的利益。综合法的公平和效率,个人认同第二阶段应当以公开招标的方式进行,邀请招标的方式应当予以改变。
第二阶段如果按照公开招标的方式进行招投标,首先需要解决一个重要的问题,第一阶段的技术标准通过专利的方式予以保护,应该如何有序进行?
①技术标准成为专利不会影响招投标的顺利进行。技术标准通过专利的方式予以保护是很有利于第一阶段提交技术建议的投标人的,众所周知专利不适当利用会存在着限制竞争的问题,而招投标的是以竞争性为基本特征的,与专利保护最直接相关的是《招投标实施条例》第32条的规定,一方面保护知识产权,另一方面又要充分贯彻竞争性特征,两者之间该如何协调?
第一阶段经讨论决定的技术标准在第二阶段是必须要被使用的,此时可能存在着这样的情况,参与第二阶段的投标人要想中标必须要采纳第一阶段的技术标准,但《招投标实施条例》第三十二条第(五)项规定:“限定或者指定特定的专利、商标、品牌、原产地或者供应商”属于以不合理条件限制、排斥潜在投标人或者投标人,强制要求使用专利的方式是违反条例的规定,应当被法律所禁止。在此笔者认为可以换一种思考方式来理解这一问题,其实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冲突: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第二阶段招标人不得强制投标人必须使用专利,这是一个原则性的问题,第二阶段参与投标的投标人必须要采用第一阶段的专利成果,可以交由新加入第二阶段的投标人与专利权人进行协商,由新投标人缴纳一定的专利使用费来保护专利权人的利益。
②对技术标准中的知识产权人规定特别的反垄断义务。上文分析:一方面,法律应当保护专利权人就其技术标准取得专利权获得相应的报酬;另一方面,还应当要求技术标准的专利权人必须向标准的使用者许可专利,如果专利权人违反专利许可义务拒绝将标准中的专利许可给标准的使用人使用将承担相应的责任。这种思路借鉴专利实施的强制许可:个人基于公益或其他目的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获得强制许可后,交纳专利使用费强制使用专利。一旦某项专利被纳入到技术标准中,那就意味着接受标准的所有使用人都必须要获得许可才能使用该技术标准,而第二阶段招投标工作的进行又依赖于技术标准,如果专利权人不许可其他投标人使用专利参与第二阶段投标,按照公开招标的方式进行投标工作是没有办法进行的。首先由专利使用人与专利权人进行协商,通过向专利权人交纳使用费的途径参与到第二阶段的招投标,这样就满足了第二阶段按照公开招标方式进行的要求,然后在特殊情况下,如果专利权人不许可其他参与投标人使用该专利,第二阶段的其他投标人可以通过专利权人强制许可申请来申请强制使用该专利,对技术标准中的专利权人规定特别的反垄断义务。
虽然使用专利技术标准要交纳专利费,但由于技术标准的一些技术信息公开了,反而有利于企业进行二次开发,降低开发成本,同样这对于参加第二阶段的其他投标人来说也是有利的。
参考文献
1.扈纪华.《招标投标法》条文释义,人民法院出版社.1999.
2.梦晔,公共采购法律导论.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
3.曹富国.政府采购方法的选择、适用与程序设计.中国法学,2000(04).
4.赖益凝,刘小群.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中设备招标的两阶段法,建筑经济,2008(02).
5.曹富国.政府采购中公开招标以外的采购方法研究,中国招标,1998(05).
6.曹富国.政府采购方法的选择、适用与程序设计,中国法学,2000(04).
7.温兴海,邱晓玲,工程建设项目两阶段招标的探讨与研究.中国招标,2013(06).
8.王学先,杨异,技术标准中必要专利的认定,学术论坛.2011(10).
篇8
关键词:招标文件;模板;高校招标;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0-0212-02
一、问题提出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积极扩大办学规模,各高校都不同程度地加大了办学资金投入力度,以求抓住这一历史性发展机遇,加快发展,不断壮大。招标采购因其自身具有的多种优势,已为高校普遍使用,成为高校提高采购资金使用效率、保证项目采购质量的主要采购方式。现有的高校招标采购主要分为仪器设备、修建改缮工程,但由于国家没有规定统一的归口管理部门,使得各个项目的招标工作分布在各个项目管理部门进行,同类型的招标采购工作,内容应该是大相径庭,但实际的高校招标,招标文件内容是五花八门,作为招标部门,需要对招标文件的内容不断地进行解释,供应商对招标活动提出更多的质疑,招标文件的规范性模板对招标工作的重要作用亟待解决,真正发挥招标采购方式的优越性对高校招投标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招标文件模板作用分析
高校的招标标的金额相对较小,尚未达到国家规定的公开招标标准,但一般的高校招标职能部门设置多样化,给招标工作的统一归口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因此,制定具有统一的招标文件模板必将对高校进一步规范招标工作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主要的作用如下:
(一)提供招投标文件范本套用功能
用户老师在制作招投标文件前,可根据项目类型选择一种范本(由学校招标办公室统一制作)。该范本对招投标文件通用格式进行定义,用户只需根据目录结构导入(或直接生成)相应的内容即可,技术部分一般主要由用户老师填入,设备科进行审核,商务部分,由招标办公室依据具体的工作安排填入,这样可以有效的预防应操作原因造成招投标文件缺漏信息问题。提供模版数据生成功能,投标报价、各项规费等常用数据填写在模版数据中后,在标书文件对应位置可自动调用相应数据。
(二)重要内容设置功能
重要内容指的是招标项目中的关键信息或要点内容,投标人在投标文件中必须响应并说明的部分,可以是一个也可以生成好几个。招标文件和投标文件制作时,都涉及到重要部分的设置。招标办公室或者项目管理部门在制作招标文件时,可通过这种设置功能,指定某些章节为重点内容,投标人在制作投标文件时,必须指定投标文件中哪些章节响应哪些内容。评标时,系统也会自动将每个投标人的应标内容与招标文件要求进行对应,方便评标专家评审。从整个招标流程来看,建立具有现成的招标文件模板,无论是招标文件的制定、招标文件的会审、招标文件的发放,还是开评标过程中,相关表格的制定以及评委对招标的评审,均能提供内容的设置功能,确保整个招标流程的科学性、防止漏项等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三)减轻招标工作量,提高招标工作效率
普通高校,除了校外招标,校内招标至少一年有200多项,涉及金额超过1亿元以上。经调研,某高校近四年仅仅寒暑假期间共招标项目每年有四十多项,承担着较多的发放招标文件、主持组织开标会议等任务,针对每个项目均进行招标文件现时制作,必然会耗去更多的精力,有了规范的招标文件模板,无论招标办公室,还是具体负责的各个项目管理部门,均可以直接将技术指标进行修订,对于商务部分更是直接填入相关的时间、要求等,有的放矢地开展招标工作,必将会减轻招标工作量,有效地提高招标工作效率。
(四)有利于加强招标全过程监督
对招标工作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包括招标方案的制定、对投标人资格方案的审定、邀请招标时被邀请投标人的确定及各类供应商(服务商、承包商)的入围推荐和不良业绩考核、招标领导小组和评标委员会的组建、评标标准与方法的制定、开标、评标、定标、合同签订等主要环节的监督。
为保证招标活动公平、公正、阳光操作,高校纪检、监察、审计部门集党的纪律检查和校园行政监察于一身,是学校的专业执纪监督部门。从招标制度的设计和投标功能的实现来看,纪检、监察部门的参与更有利于激发各参与主体的监督意识,调动监督积极性,促进招标工作健康开展。招标监督可以概括为一种由多部门多人员共同参与、共同配合的整体监督,建立有标准化的招标文件模板,增加监督类的条款,可以有效地防止人为地进行招标条款变更,也能较好地控制招标以后在合同签订及执行过程中的变更。
三、提高模板质量建议
(一)严格遵守招标文件编制原则
招标文件是由招标人或其授权委托的招标机构根据项目特点编制的,是向所有投标人表明招标意向和要求的书面法律文件。它是招标人和投标人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是投标人编制投标文件的依据、是评标委员会评标的依据、是招标人回复质疑和相关部门处理投诉的依据、是招标人和中标人签订合同的依据、是招标人验收的依据。招标文件模板的编制,要严格遵守执行中国招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实施条例,要坚持科学性及合理性的原则,这样才能确保招标的公开、公平和公正。招标文件的编制是否合法、公正、科学、严谨,直接影响着整个招标工作的成败。因此,招标文件应当充分反映招标人的需求,做到系统、完整、清晰、准确,使投标者一目了然。
(二)模板进行有效的分类
经统计,某高校招标项目包括所有维修改造工程、监理、后勤总公司大宗食品采购、图书教材及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等。依据标的大小分类,2012年标的40万元以下的148个,40万~100万元的35个,100万~200万元的15个,200万元以上的11个。按项目属性分类,基建修缮类74个,设备家具采购类68个,其他项目采购67个。
由以上的统计,可见招标文件的设置依据现有高校的特色进行有效的分类,当前,主要存在着以下几类,一是仪器设备采购类,一般能占到全校总采购量的50%,二是维修改造工程类采购,一般占到全校总采购量的30%,三是家具及其他采购类,占到全校总采购量的20%,模板编制中,至少依据这三项建立起相适应的招标文件模板。
(三)各项条款要清晰
一般的招标文件主要涉及的有商务条款及技术条款两个组成部分,既然是招标模板,作为商务条款要充分考虑到付款条件、质量保证、货物的交货期、工程的工期等,既要照顾到招标人的风险控制,同时也得照顾到投标人的合法权益。技术条款部分不仅做到技术要求能保证三家以上的竞争性,而且要做到品牌要求的同档次性,对于高于或者等于其档次的产品欢迎其参与投标之类的条款,体现出公平性。
(四)科学合理设置评标办法
评标办法是运用评标标准评审、比较投标的具体方法。一般有以下三种方法:(1)最低评标的价法。评标委员会根据评标标准确定每一投标不同方面的货币数额,然后将那些数额与投标价格放在一起来比较。估值后价格(即“评标价”)最低的投标可作为中选投标。(2)打分法。评标委员会根据评标标准确定每一投标即为最佳的投标标准,确定每一投标不同方面的相对权重(即“得分”),得分最高的投标即为最佳的投标,可作为中选投标。(3)合理最低投标价法。即能够满足招标文件的各项要求,投标价格最低的投标即可作为中选投标。在这三种评标方法中,前两种可统称为“综合评标法”。据《评标委员会和评标方法暂行规定》,作为招标模板,要将其每一种评标办法进行罗列,并标示其适合的招标类型,以便于每次制定招标文件时选用最有用的,然后直接删除不用的评标办法。模板中对于每一种评标办法要进行全面的罗列并分析其适用性,要全面收集采购人对采购项目提出的条件和要求,认真筛选并审定适合于采购人的有效评标因素,科学合理地划分评标指标的功能大小,将拟定的评标指标向采购人征求意见。
(五)模板的使用充分体现人性化
招标模板是标准化的内容,而招标过程在不违背招标原则的情况下可以灵活操作,对于每一次资质条件可以依据具体项目作出要求,对于每一种招标类型都应该选用不同的评标办法,这点在招标文件模板中应该充分体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能一味地直接拿来用之,否则将适得其反,发挥不了模板最主要的作用。
招标工作现有阶段仍然处于一个摸索着前进的过程,整个国家范围内除了招投标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实施条例外,各个省份都建立有自己的实施条例及规范性文件,可谓是五花八门,各个高校只是借鉴国家的法律规定及地方政府规范,各自开展有高校特色的招标工作,而没有建立起规范的招标文件模板,但笔者以上的分析发现,招标文件模板对于高校招标工作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能将其列入国家及地方或者高校的相关招标管理规定,必将对于高校工作的发展起到一个质的飞跃作用。
参考文献:
[1]郭磊,陈德帅.工程招投标管理中的常见问题浅析[J].价值工程,2011,(03).
[2]青.工程施工招标文件编制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J].中国招标,2010,(15):12~16.
[3]张永清.企业项目招投标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国外资(下半月),2012,(9).
[4]陈招才.招标文件编制质量的控制之我见[J].中国招标,2006,(32):42~46.
[5]全国招标师职业水平考试辅导教材指导委员会.招标采购专业实务[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2.
篇9
关键词:建筑,工程,招投标,现状,措施
Abstract: the current countries of the construction market as standard and rectify the order of the market economy key, all regions have response, also dealt with some unique case, however fundamentally and no more chaos of the market order torsional; Combining the big social background and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endering and bidding areas of operation system,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auses of bidding market location analysis, it puts forward relevant improvement measures.
Keywords: architecture, engineering, the bidd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7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自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建筑市场工程项目承发包模式经历了从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指令性计划分配任务;过渡到施工企业逐步进入建筑市场承揽工程;直至今天施工企业完全投入到有形建筑市场,充分竞争、积极参与工程项目招标投标;整个建筑市场在国家宏观政策的引导下,逐步规范、透明、公平、公正,从而有效地保护了国家和纳税人的根本利益;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有悖国家现行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情况,特别是在政府投资性质的工程上,“暗箱操作、违规操作”已漫延到招标投标的各个环节,剥夺了潜在投标人公平竞争的机会,同时给腐败分子提供了滋养空间,使建筑市场处于非良性竞争状态,严重危害行业的健康发展;针对当前建筑市场招标投标过程中存在的典型问题,本文将从各种招标投标问题现状列举、背后原因探析、改进措施几方面进行分别进行论述。
1.当前建筑工程招标投标活动中存在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
“招标投标法自2000年1月1日施行以来,对于推进招标采购制度的实施,促进公平竞争,加强反腐败制度建设,节约公共采购资金,保证采购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招标采购方式的广泛应用,招标投标活动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一些依法必须招标的项目规避招标或者搞“明招暗定”的虚假招标,有的领导干部利用权力插手干预招标投标活动,搞权钱交易,使工程建设和其他公共采购领域成为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重灾区;一些招标投标活动当事人相互串通,围标串标,严重扰乱招标投标活动正常秩序,破坏公平竞争。
(一)利用制度的弹性空间,规避招标。
一些建设工程招标人或相关部门为了自身利益,想方设法、弄虚作假的使用各种手段,找借口规避招标;
如肢解工程,将依法必须招标的工程项目化整为零,拆分立项或分段实施,使之达不到法定的招投标工程规模,或者实行部分招标、部分议标,从而直接发包给意向单位,从中捞取收受贿赂;
有的招标人只将主体工程进行招标,而故意将门窗、装饰装修、水电设施、附属建设工程等等则直接发包;
有的将必须依法公开招标的工程只在较小地域范围或者本系统、本单位内部招标公告,且善于利用节假日来打时间差,客观上造成潜在投标对象获知信息的不对等;让有潜在竞争力的投标人失去参与机会。
(二)利用职权,搞“明招暗定”的虚假招标
一些建筑工程业主或相关人员在项目进入招标投标程序之前,与投标人、招标机构相互串通、掩人耳目、搞“明招暗定”。
(1)排斥有竞争的潜在投标人。在一些工程项目上业主凭发包工程的有利地位和便利条件,用不合理的苛刻条件限制或排斥某些潜在的投标人,对他们参加投标实行歧视性的政策,致使不能参加投标。如:在准备资审文件要求上,为意向投标人量体裁衣,提高的潜在投标人资格门槛,从其业绩、人员、某某区域内的办公场所大小,大型特种机械设备有无、特定行政区域的业绩、奖项等方面操作;在资审过程中,对潜在投标人百班刁难、提出各中不合理的要求,利用资审文件中含糊的词汇找无关紧要的漏洞;或故意在招标文件条款中提供苛刻条件,让潜在投标人知难而退,事后再与意向单位重签合同。
(2)内定的中标企业,利用围标、串标的方式,串通多家企业组成临时联盟,制造公开招标的假象;实施过程中,甚至从设计环节下手、找招标抬高标底、权衡工程量等方面下手,多个环节的参与人员共同串通,最终达到高价中标的目的。
(三)企业之间串标、围标、假借资质参与投标
企业之间串标、围标。投标人之间结成区域联盟,在一定时间段内瓜分区域蛋糕。具体投标项目操作过程中,相互勾结,互相串通,以各种手段介入招标投标各环节,以此谋求高价中标。
一些地区项目以最低价的模式选择中标人,企业为了中标,不惜低于成本价中标,导致在具体实施各环节,偷工减料,质量难以保障。 假借资质参与投标。从勘查、设计、施工、监理单位来看,主要表现在承揽工程后,某些建筑企业不负任何经济、技术、管理和监督责任,把整个工程项目或部分附属工程转包、分包和无证、越级承接工程业务,有的采取挂靠或联营出资,卖图签等形式,拒不执行强制性技术标准,粗制滥造,危害国家,侵吞公款。
在2011年武汉地铁2号线、4号线应急电源EPS采购招标中,并不具备投标资格、不符合应急电源产品技术标准要求的武汉一家电源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竟然两次顺利中标。武汉质检部门表示,消防产品不达标,将会带来严重安全隐患,一旦遇到突然停电或火灾等情况,无法提供应急灯光及安全指示,不利于乘客及时逃生。
(四)评标环节流于形式,评委专业水平、职业道德约束不够
评标专家委员会在《招投标法》上对其地位进行了界定,理论上减少了业主主观行政影响,体现了项目评标的公平、公正。然而,在实际运作中评标委员会并没有很好实现其预定功能。
专家库的申报、资格审查和考核不严,导致入选专家在业务和职业操守上良莠不齐;行政上约束不严,评标质量上大多部是交差、走过场。
对大部分项目,评标时间仅仅有几个小时,这么短时间内拿出高质量的评标成果没有现实基础,也仅仅流于形式。
(五)招投标管理体制有待改进,各相关部门监督执行力不到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613号令,《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中对招投标中相关参与部门职能做出了明确规定;
1) 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立统一规范的招标投标交易场所,为招标投标活动提供服务;不得与行政监督部门存在隶属关系,不得以营利为目的。
2)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发展改革部门指导和协调本行政区域的招标投标工作;
3)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规定的职责分工,对招投标活动实施监督,依法查处招投标活动中的违法行为。
4) 财政部门依法对实行招投标的政府采购工程建设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和政府采购政策执行情况实施监督。
5) 监察机关依法对与招投标活动有关的监察对象实施监察。
6) 招标人的各环节行为做了具体明确的规定
7) 被委托的招标机构的各环节行为做了具体明确的规定
8) 潜在投标人的行为的各环节行为做了具体明确的规定;
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相关部门的执行力度不够,招投标交易中心、监督部门、财政部门的专业人员少,投入的精力远没有达到以项目为单位的具体控制。各监督部门的工作人员编制少,对工程建设涉及项目审批、勘查、设计、发包、分包、招标、投标、评标以及合同签订、工程施工、监理、质检、资金结算等诸多环节进行全程监督很难实现,往往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使监督工作不够有力。
监察、工商、发改、财政等监督部门人员编制少,懂专业的人缺乏,虽然参加了招投标活动,也只是对招投标的程序是否合法进行了面上的监督,对工程量,工程技术、工艺操作等技术方面几乎不懂,所以很难达到监督的效果。
2. 背后原因探析
造成上述问题的成因有很多方面,归结起来有以下两点根原:
1、违规代成低本与高额利润的反差。虽然《招投标法》中对大多数非法招投标行为都规定了“中标无效、相应期限内取消投标资格严重可吊销资质”,但由于地方或部门的左右,对其违法行为轻判轻罚;因此,为了获取高额利润,投标人不惜采取各种手段进行公关,从而各项制度某种意义上成了一纸空文。
2、监管机构制度上的低主观能动性,即低水平监管与高隐藏交易的反差。场内结果是场外交易的体现,违法违纪行为交易隐蔽,大都是在有形市场外私底下达成交易,很难被抓住把柄;且目前政府各职能部门间协调配合不到位,许多环节管理不严,细节上造成漏洞。
3.招投标市场的发展及措施
认真总结招标投标法实施以来的实践经验和教训,不断修改、完善配套的行政法规措施,将法律法规进一步具体化,增强可操作性,减少各环节人为因素的介入,达到行之有效的目的;并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充实完善有关规定,进一步筑牢工程建设领域预防和惩治腐败的制度屏障,维护招标投标活动的正常秩序,推动工程建设领域反腐败长效机制建设,解决招标投标领域突出问题、促进公平竞争、预防和惩治腐败,确保工程建设领域招标投标市场健康有序发展、阳光透明、廉洁运行。
(一)招投标整套管理体系需整顿,统一规则、完善制度;清理非法涉及与招投标法相抵触的文件,取消招投标各环节人为因素,严格监管、提高效率。目前,江苏省各市已在实行全过程网上招投标模式,但过程环节,仍要加强监管,取消人为因素,促进招投标市场在阳光下运行。
现今,招投标市场多头管理的现状已经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及招标事业的健康发展,建议我国招投标行业的牵头管理部门即国家发改委组织调研,研究一套统一覆盖整个招标市场的监管办法,改变目前这种多头管理,只管机构不管其他部门的状况。建议国家或省成立专门的招投标管理部门或招投标管理委员会,将发改委、监察、建设、商务、财政、交通、水利、电力等部门对招投标管理的职能统一起来,形成统一的招投标执行条例及监管办法,有效地改善招投标市场的不统一、不规范行为,形成一个招投标仲裁制度,确保招投标市场的健康发展。据笔者了解,江苏省目前推行了每月定期由省发改委牵头组织,监察厅、建设厅、财政厅、商务厅、工信委等多部门参加的招投标管理联席会议,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也是对当前管理体系制度创新的一种很好尝试。
(二)规范招标机构行为
行之有效的监管及考核机制招投标工作是一项严肃的、政策法规性较强的工作,每次招标活动都应有严格的档案管理,将完整的招投标过程资料存档保存。目前,各招投标监管部门对招标机构都有自己的考核办法,但大多偏重于对招标业绩的考核,对业主及招标机构没有进行定期、严格、细致的检查。建议各招投标监管部门对招标机构进行定期严格的考核,坚决取缔那些政策水平低、业务水平差、不按法律法规开展招投标活动的非正规机构及挂靠型机构,严格制止违规招投标行为。
(三)专家库的监管及考核机制有待进一步加强
由于专家库设置较多且较散,未形成统一,不利于主管部门加强管理和监管。建议以省级或地级市为单位,建立统一的专家库,开发研制统一的专家抽取软件系统,进行网上平台操作,专家信息资源由各招标机构共享,主管部门统一管理、统一监管。同时,配套制定出评委专家的相关管理制度,把思想品质好、作风正派、业务素质过硬的专家人员甄选出来进入专家库,并加强对专家进行定期政策、法律法规、业务知识以及职业道德的培训。加强对评标专家的考核和评价工作,对于考核不称职和不符合专家条件的人员应从专家库中清除,以最大限度地保证评标工作的严肃性、公正性。对一些敏感的、复杂的、有争议的项目,建议抽取一定比例的异地专家,或在有条件的地方开展远程电子评标。
(四)评标过程有待进一步完善
针对评标过程时间紧问题,建议对一些复杂项目在评标前多给评标专家一定的时间,使其对所评项目的基本情况有一个比较系统地了解。只有对项目充分了解后,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更好地为招标人把关、为国家和社会打造更好的项目。为了克服管理和监督职能均由同一部门或同一批人执行的弊端,要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改变一个部门一批人单独执法的局面,实行招投标管理机构、司法机关、纪检监察等部门联合执法,从根本上最大限度地抵制评标过程中“行政干预”及腐败现象的发生。
(五)加强监督促进检察
针对某些项目单位规避招标及以邀请招标方式规避招标的行为,建议由发改、监察及主管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对已招标项目的招标行为进行检察或抽查,加大处罚力度;必须进行公开招标的项目,在项目立项或备案时予以明确;对项目业主单位适时进行宣传、教育、培训和指导。值得高兴的是,对于在工程建设领域层出不穷出现的各类违法违规现象,业已引起了国家高层的注意。
(六)强化健全制度
进一步完善有形建筑市场制度,促进公平竞争、打破地域、行业保护进一步完善建设市场,其核心是交易中心同政府职能部门分开,明确建筑市场的服务责任。加大进场交易的规范力度。所有工程项目一律纳入有形建筑市场交易。建立有形市场,治理建筑市场的混乱,防止腐败现象的产生,并且还可以促进公平竞争,打破地域和行业保护现象,减少串标陪标现象。建设单位可以在交易中心找到好的施工单位,施工企业凭实力增加了中标机会,外地企业不再受地方保护的困扰。有形市场的完善必将进一步打破行业的垄断和地方的壁垒,实现真正的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做到市场真正的透明、公开、公平、公正,保证国家、纳税人这方面的利益。
3.结束语
招投标活动是一项复杂的市场经济行为,美国等西方国家经过上百年的运行才形成了一套有效的管理方法,我国还处在起步、探索阶段。目前《招标投标法》及其它相关法律法规都有许多不完善、不配套的地方。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及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及《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的即将施行,招投标市场行为也将不断改进和完善,招投标活动必将对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发挥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1号)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613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已经2011年11月30日国务院第183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2年2月1日起施行。
3) 《无锡市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已经2009年6月26日市人民政府第1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自2009年8月15日起施行。
4) 关于进一步规范市、区建设工程招投标监管工作的通知
篇10
关键词: 建设工程;招标投标;问题;对策
近几年来,招投标制度和工程造价制度的不断改革,使得工程招投标逐渐成熟,在工程建设领域产生了良好的效果。但是,由于我国实施招投标制的历史还比较短,计划经济的惯性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依然存在,因此在建设工程招投标的实践中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去思考和探索,以促进我国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
一、建设工程招投标存在的主要问题
1、规避招标,逃避监管
一些单位和个人,将依法必须招标的工程项目规避招标,逃避政府部门的监督管理。把应当公开招标的项目,千方百计找各种理由将其变为邀请招标;有的则是对工程建设领域内推行招投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够,置国家的政策和法规于不顾,或以专业性强、场地小、工期紧等为由,不办理招投标手续,或将工程项目随意肢解到50万元以下后发包;也有的是部分招标,只对项目的部分工程进行招标,附属工程则直接发包。
2、招标人的行为不规范
有的招标人在招标中,自认为按规定可以将工程项目直接发包,不报建、也不办理招投标手续,私自组织一些施工企业洽谈造价、工期、质量等合同条款内容,进行所谓的“招投标”,并以带资、拖欠工程款等种种不合法的条件确定施工单位。而这些施工单位往往不具备相应资质。同时,由于没有进场交易,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如质监、建管、审计等部门,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给工程质量造成了很大隐患。
3、招标机构管理混乱
一些招标机构不中立、不公正,拿谁的钱为谁说话。有的为了取得业务,一味迎合招标人,弄虚作假,甚至帮助招标人出谋划策钻法律空子;有的招标机构则与投标人相互串通,破坏了招标的公平性。此外,在某些地方和领域还存在招标管理部门和服务机构尚未分离的现象。
4、投标人之间围标串标现象严重
投标中时常出现投标人相互串通,借机抬高或压低标价,损害投资人利益的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有的投标人资质通过审查并领取招标文件,却不进行实质性投标;有的甚至在开标前假借迟到、缺少委托书、身份证、项目经理和技术人员证书原件等各种理由退出;投标人施工组织设计内容空泛没有针对性,与参与投标的项目情况不相符合,甚至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投标文件装订装帧简单,编写格式多处雷同,施工方案如出一辙,投标报价明显漏项或重复计价,漏盖或错盖公章等等以造成在一个标段中只有一家或者极少数几家企业做出了实质性响应。这几种情形很难被界定,增加了防范和打击的难度。
5、评标定标缺乏科学性
评标定标是招投标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要体现招投标的公平合理,必须要有一个公正合理、科学先进、操作准确的评标办法。目前国内还缺乏这样一套科学有效的评标方法,致使一些建设单位仍单纯看重报价高低,以取低标为主;评价小组成员中绝大多数是建设单位派出的人员,有失公平公正;评标过程中,评标专家作为评标工作的主体,其职业道德、专业水平和法律知识等因素直接影响评标工作的质量;开标后议标现象仍然存在,甚至把公开招标演变为透明度极低的议标招标。这样就给招投标过程带来很大的风险。
二、建设工程招投标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招投标法规体系不健全
建设工程招投标是一个相互制约、相互配套的系统工程,目前招投标本身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健全,市场监督和制约机制力度不够,配套的改革措施还不完善。首先,《招标投标法》的规定太过于原则,而且对产权交易、土地出让、医药购销、项目法人招标、代建制招标、两阶段招标等招投标活动都没有规定,导致出现法律空白,而各部委规章、地方政府规章文件则出现了相互冲突、互不买账的现象,导致招投标当事人无所适从。其次,有关法律法规存在较多冲突。由于我国的大部分法律法规是由各相关政府部门拟草的,各政府部门或多或少地存在一定的利益驱动,致使我国大部分经济、行政法律法规带有一定的部门利益倾向。《招标投标法》出台后,各相关行政执法部门都站在各自的角度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性的部门规章和政策性文件,这些部门规章和政策性文件彼此之间冲突较多,部门倾向严重。再次,招投标配套性法规立法严重滞后。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招投标领域不断扩大,但相对应的法律法规严重滞后,只有一些零散的地方政策性文件。《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自2006年开始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至今已历时4年,配套性法规立法的滞后导致招标投标活动的开展严重缺乏法律依据。
2、行政干预相对严重
在招投标的实际操作中,“人情工程”、“关系工程”时有出现,行政力量对市场的过分渗透,难以实现公平竞争,许多工程项目招投标表面上看是招投标双方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进行交易,制定的各项交易规则也符合或基本符合国家和地方的各项规定,但实际上很多工程项目的拍板定案,建设单位不能独立自主地进行,都要受来自各方面的行政力量的制约。建设主管部门作为招投标活动的行政主管部门,本应严格执法,按法律法规程序办事,但有些地方却搞部门保护主义,排斥外地施工企业进入本地有形市场,设置各种障碍,如在资格预审阶段,要求外地施工单位出具的材料超出了常规要求,使这些施工企业望而却步;也有些地方监督人员却参与评标,甚至还为特定企业和个人说情,干扰正常的招投标活动,如有些地方就出现了由开发单位自行招标、定标后,再由上级建设主管部门进行招标,招投标程序流于形式。
3、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多头管理
由于工程建设项目的特殊性,《招标投标法》中并没有像其它相关法律一样,以法律的形式明确招标投标的统一行政主管部门。查看近年的管理文件及制度,涉及工程建设项目招标管理的政府部门有国家发改委(原国家计委)、建设部、交通部、铁道部、财政部(政府采购办)、商务部、地方政府等。各部门的招投标管理办法不完全一致,各部门归口管理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机构也有针对性的分工,对于招标机构和招标机构的要求、认定和定期审查标准各不相同,各个部门和系统均从本地区和本部门的情况出发来制定相应的制度和办法,因而不可避免地存在局限性和差异性,形成了我国工程建设项目招标采购多头管理的格局。由此也造成了招投标机构重复设置、招投标管理工作的社会成本增加等问题。
三、加强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的对策
实践证明,招标投标制度是迄今为止最为公平、合理的采购方式之一,必须大力加以推广,同时应完善招标投标法律法规体系,加强招投标活动的监督管理,严格贯彻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促使招投标当事人依法开展招标投标及相关活动,确保招标投标工作有序进行。
1、建立健全招投标法律结构体系
健全、严格的招投标法制体系是促进招投标活动公开、公平、公正的有效保障,当前我国招标投标法制体系不健全,而且存在许多法律空白漏洞,必须通过立法修改和完善《招标投标法》、《建筑法》等法律,减少上位法之间的冲突;清理现存法规,使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与上位法相统一,减少法规相互冲突、互不买帐的现象;同时,建议尽快出台《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和《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弥补现存的法律漏洞和空白,使招投标活动的每个环节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理顺招投标监督体制
我国现行的招投标多部门监管的格局,客观上造成了当前监督缺位、越位、错位和不到位的状况,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改革现有的招投标行政监督体制,由独立的、与招投标活动没有利益关系的行政部门加强对招投标活动的全过程监督,推行招投标综合集中执法,从根本上解决当前招标投标领域行政监督部门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监督不力的弊端。建议成立由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牵头,有关职能部门和行业协会参加的招投标监督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各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工程监督和项目、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政府采购等招投标工作的监督。同时将目前分散在多个行政机关行使的招投标执法监督职能,集中归并到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比如在履行招投标行政监督职能上,就可以考虑由一个部门(如招投标中心)集中行使,避免政出多门,以建立一个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强有力的招投标行政监督体制。
3、推行招标制度,规范交易行为
建设工程招标投标是一个系统工程,有一套完整的程序,每个环节都需要经过精心策划,周密组织,科学决策。它是一项具有高度组织性、规范性、制度性及专业性的活动。要使招投标结果得到充分体现,就要求招标组织具有系统的信息、专业化的分析运作、精细快捷的策划设计、准确科学的决策、周到的服务以及良好的信誉,这些无疑是发展完善的招标机构所特有的优势。招标的施行,对于规范市场交易行为,提高招标投标质量,扩大招标覆盖面,促进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工作的健康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我国招标机构发展尚处于实践阶段,相应的法律、法规都处在建设完善之中。选择招标,通过能明确甲乙双方各自的权利、义务和职责,确立相应的违约惩罚措施,同时也能约束方和被方的不规范行为,实行规范操作。通过立法建制做到双方当事人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建立起通力合作、互惠互利的经济利益关系。
4、加强工程建设招投标活动的监管
加强对招投标市场各方主体的监督管理。一是强化程序监督,严格规范招投标程序。工程项目招投标有一套完整的程序,程序不规范,就难以保证招投标结果的公正性。二是依法严肃查处围标、串标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实行廉政准入制度。三是加快建立投标人的信誉体系。对投标人建立诚信档案,制定出诚信评价标准,对诚信度差的投标人禁止参加政府投资项目和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的投标活动。
建立和完善招投标综合监管信息平台。制定招投标市场诚信行为信息管理办法,重点加强对中标后违法分包、转包、不履行合同等方面的跟踪监管,定期组织对投标人诚信行为综合考核和评价,定期在信息平台公布企业、项目和个人诚信情况。建立网络联通、数据共享、信息公开、评价公正的诚信管理体系,对招投标各方主体、造价咨询、工程监理单位的市场行为实行多方位、多角度的立体式综合监管,营造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大力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招标,实行合理低价中标。促使招标人在招标前做好市场调查,掌握各种工程材料、设备的市场价格,做好成本核算,防止中标价过大偏离成本价。在评标定标中,采用商务标和技术标分离,不设固定标底以及明标暗评的办法。招标人如编制有标底的,其标底既不能作为决定中标的直接依据,也不能作为决定废标的直接依据,只能依法作为防止串通投标、哄抬标价和分析中标价是否合理等情况的参考。通过改进评标方法,尽量减少中间环节,杜绝暗箱操作,防止泄露标底,遏制编制标书及评标过程中的违纪违规行为,创造有利于投标人公平竞争的环境,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