措施钢筋范文
时间:2023-04-02 18:51: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措施钢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1混凝土中钢筋锈蚀机理钢筋未被腐蚀的混凝土是呈高碱性的,其pH值一般在12.5左右,当混凝土中含有少量的Na2O、K20时,pH值可能会大于13。在高碱性环境中,钢筋很容易发生氧化作用,表面生成一层很薄的氧化膜。主要成分为水化氧化物nFe2O3•mH2O,它是一种致密、稳定的共格结构,水和氧气不能渗透过去,使混凝土中钢筋处于钝化状态,能够有效阻止混凝土中钢筋的锈蚀,因此被称为钝化膜。混凝土中钢筋锈蚀只有在这层钝化膜遭到破坏的情况下才可能实现。钢筋表面钝化膜破坏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混凝土中性化;二是足够浓度的游离CI—扩散到钢筋表面。当钝化膜发生破坏后,混凝土中钢筋锈蚀是一个电化学过程。(1)混凝土中性化作用。碳化使混凝土孔溶液中的Ca(OH)2含量逐渐减少,pH值逐渐降低,当pH值下降到11.5左右时,钝化膜不再稳定;当pH值降至9~10时,钝化膜的作用完全被破坏,钢筋处于脱钝状态,锈蚀就有条件发生了。一般大气环境下混凝土中性化的过程非常缓慢,视保护层厚度等因素不同,一般要数年甚至数十年才能达到钢筋表面。由于部分碳化区的存在,钢筋经历了从饨化状态经逐步脱钝转化为完全脱钝状态的过程。(2)CI—作用。当钢筋表面的混凝土孔溶液中的游离CI—浓度超过一定值时,即使在碱度较高,pH值大于11.5时,CI—也能破坏钝化膜,从而使钢筋发生锈蚀。因为CI—的半径小,活性大,溶液吸附在位错区,晶界区等氧化膜有缺陷的地方。CI—有很强的穿透氧化膜的能力,在氧化物内层(铁与氧化物界面)形成易溶的FeCI2,使氧化膜局部溶解,形成坑蚀现象。如果CI—在钢筋表面分布比较均匀,这种坑蚀现象便会广泛地发生,点蚀坑扩大、合并,发生大面积的腐蚀。(3)混凝土中钢筋锈蚀的电化学机理。混凝土中钢筋锈蚀的发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钢筋表面存在电位差,构成腐蚀电池;二是钢筋表面钝化膜遭到破还,处于活化状态;三是钢筋表面有电化学反应和离子扩散所需的水和氧气。
1.2混凝土中钢筋锈蚀的影响因素(1)钢筋锈蚀不仅与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混凝土密实度有关,还涉及到混凝土的组成、空隙中液相的pH值、环境的湿度、温度、有害离子含量及混凝土含水量等相关。(2)环境湿度是影响钢筋锈蚀速度的重要因素,相对湿度低,钢筋腐蚀速率减慢。试验和分析数据结果表明,相对湿度达到80%时,钢筋锈蚀的速率最快保护层厚度的加大,钢筋锈蚀速度减慢。(3)钢筋锈蚀速度与混凝土液相pH值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不同的温度和不同pH值的影响下,钢筋的锈蚀情况也会出现明显的差别。(4)有害离子(如氯离子等)会严重的影响对钢筋的锈蚀,其含量的多少也就会影响到钢筋锈蚀速度的快慢。
2钢筋锈蚀的防御措施
2.1基本防腐蚀措施根据混凝土中钢筋锈蚀的影响因素可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增加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是最基本的防止钢筋锈蚀的措施,从而达到提高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目标。(1)增加保护层厚度,可以推迟由碳化引起的钢筋锈蚀;还可以减缓氧气扩散,减慢由氧气扩散控制的钢筋锈蚀;同时还可以减缓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渗透量。(2)适当增加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和振捣力度等方法最大限度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降低混凝土的孔隙率,减缓混凝土的碳化速度,减缓有害离子的传递速度甚至可以阻止有害离子的扩散。(3)控制混凝土中的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在混凝土中掺入适宜的减水剂,减小混凝土中水的含量。
2.2防腐蚀的附加措施(1)添加钢筋阻锈剂。钢筋阻锈剂是混凝土外加剂的一种,添加钢筋阻锈剂是钢筋锈蚀长期防护的有效措施之一,掺入混凝土或灌浆中能提高混凝土结构自身的保护能力,使钢筋表面的钝化膜更为完整、致密。但是,必须注意的是采用阻锈剂同时应使用低渗透性混凝土,以防止阻锈剂流失。(2)环氧涂层钢筋。常用的钢筋表面涂层有环氧树脂涂层和镀锌等,其中环氧树脂涂层钢筋应用最为广泛,它是在钢筋表面涂保护膜,隔离钢筋与腐蚀介质的接触。可以与钢筋阻锈剂联合使用,但在复杂的交叉部位,钢筋弯曲时存在较大的应力,会影响到环氧树脂涂层钢筋的粘结性,则不宜使用环氧涂层钢筋。(3)阴极保护。阴极保护常作为一种补助措施来防止混凝土中钢筋的腐蚀。阴极保护可以应用外加电流的方法,也可以将比铁更活泼的金属与铁相连。但是阴极保护应在克服其自身缺陷的条件下采用,否则也会加速钢筋的锈蚀,起到负面的作用。(4)混凝土外涂层。混凝土表面涂层是降低氯离子渗透速度和混凝土碳化速度的有效辅助措施。混凝土外涂层基本上可以分为侵入型和隔离型两种,它可以包括薄涂层、复合型涂层或厚涂层、渗透型涂层等。(5)采用高强度混凝土。高强度混凝土可以降低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渗透速率,同时还可以增加混凝土的电阻率增加,延迟腐蚀的开始和降低腐蚀开始后的速率。
3结语
篇2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 裂缝 原因 修补方法
Abstract: the concrete crack is a widespread and difficult to solve engineering problem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crete crack reason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put forward the measures of control and preventing the crack.
Keywords: reinforced concrete crack causes repair methods
中图分类号: TU528.5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混凝土是由胶凝材料、水和粗、细骨料按适当比例配合、拌制成拌合物,经一定时间硬化而成的人造石材,是一种非均质脆性材料。由于混凝土施工和本身变形、约束等一系列问题,硬化成型的混凝土中存在着众多的微孔隙,气穴和微裂缝,所以建筑结构产生裂缝是很普遍的现象,从理论上说,混凝土结构尤其是受弯构件总是带裂缝工作的,在使用荷载不大的情况下,没有裂缝或这类结构性裂缝非常细微,不易为肉眼所察觉。但在现实的建筑中,只要仔细观察不难发现,普遍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又一般都是带裂缝受力工作的,随着裂缝的发展变化,结构构件的耐久性和适用性会不同程度的降低,严重的甚至会导致结构构件超过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而破坏。所以,研究裂缝的形态,分析裂缝产生的原因和裂缝对结构功能的影响并加以控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1 钢筋砼常见裂缝原因分析
1.1设计原因
设计中考虑不周到,或者由于计算错误,受力钢筋截面偏小或板太薄、配筋位置不当、节点不合理、截面不够、梁的跨度过大、高度偏小,结构构件断面突变或因开洞、留槽引起应力集中,构造处理不当,现浇主梁在搁次梁处如没有设附加箍筋,或附加吊筋以及各种结构缝设置不当等因素均容易导致砼开裂。
1.2材料质量
材料质量问题引起的裂缝较常见的原因是水泥、砂、石等质量不好,若工程上用了不合格的材料就会产生“豆腐渣工程”。所以说只有材料的质量关把好了,工程质量才会在根本上得到保证。
1.3结构受荷
结构受荷后产生裂缝的因素很多,施工中和使用中都可能出现裂缝。例如早期受震、拆模过早或方法不当、构件堆放、运输、吊装时的垫块或吊点位置不当、施工超载、张拉预应力值过大等均可能产生裂缝。而最常见的是钢筋砼梁、板受弯构件,在使用荷载作用下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普通钢筋砼构件在承受了30%-40%的设计荷载时,就可能出现裂缝,肉眼一般不易察觉,而构件的极限破坏荷载往往是在设计荷载的1.5倍以上,所以在一般情况下钢筋砼构件是允许带裂缝工作的。
1.4各种原因造成的变形
在钢筋砼结构中,造成开裂主要原因是不均匀沉降。裂缝的大小、形状、方向决定于地基变形的情况,由于地基变形造成的应力相对较大,使得裂缝一般是贯穿性的。砼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其线膨胀系数一般为1×10-5/℃。当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就会产生温度变形,由此产生附加应力,当这种应力超过砼的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裂缝。砼在空气中结硬时,体积会逐渐减小,收缩裂缝较普遍,常见于现浇墙板式结构、现浇框架结构等,通常是因为养护不良造成。
1.5混凝土的运输造成离析
混凝土的运输,特别是对预拌混凝土的运输,因为混凝土从预拌完成后到浇筑现场有一定的距离,而这段运输时间往往是控制混凝土塌落度和易性的关键,同样其亦受一定的隐患因素制约,高温天气混凝土搅拌车尾部的混凝土水份蒸发较快。容易给人造成错觉混凝土塌落度损失大;雨水天气,混凝土搅拌车尾部的混凝土水份较大,容易产生离析。此外,搅拌车车鼓转动的快慢,亦对混凝土有影响。车鼓转得快,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被搅拌加剧,分子因磨擦产生的热运动亦加剧,水分子碰撞水泥颗粒机会增大,水化程度加大,混凝土塌落度损失增大,和易性变差快;车鼓转得慢,甚至停转,混凝土容易受行车的颠簸,而产生浆石分离,沉降等不良现象。
1.6施工工艺
(1)模板构造不当,漏水、漏浆、支撑刚度不足、支撑的地基下沉、过早拆模等都可能造成砼开裂。施工过程中,钢筋表面污染、砼保证层太小或太大,浇筑中碰撞钢筋使其移位等都可能引起裂缝,施工控制不严,超载堆荷,也可能导致出现裂缝。
(2)砼是一种人造混合材料,其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成型后砼的均匀性和密实程度。因此砼的搅拌、运输、浇捣、振实各道工序中的任何缺陷和疏漏,都可能是裂缝产生的直接或间接原因。
(3)砼养护,特别是早期养护质量与裂缝的关系密切,混凝土尚处于未完全硬化状态时,如干燥过快,则产生收缩裂缝,通常发生在表面上,裂缝不规则,宽度小,另外水泥在水化及硬化过程中,散发大量热量,使砼内外部产生温差,超过一定值时,因砼的收缩不一致而产生裂缝。
2 控制和防止裂缝的措施
2.1对水泥、水、骨料、外加剂、钢筋材料选用不当形成的裂缝,必须用对进场原材料按照国家标准进行严格检查和验收的办法加以预防,凡不合格的次品材料一律不得使用,或经试验后降低等级使用;对已发生这类因材料选用不当而产生的砼缺陷或裂缝,必须作长期详细的观察(因有的问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发现) ,认真查明其原因和质量问题的严重程度,研究制定其处理和加固方案。这是因为一旦因材料选用不当而发生的质量问题,往往带有普遍性的缘故。
2.2由于砼搅拌运输时间过长,浇筑速度过快,振捣不实、施工缝做法不当、模板走动等原因形成的裂缝可以按照《混凝土施工规程》严格执行混凝土拌制、运输、浇筑、振捣施工缝设置和旧混凝土连接。模板制作、拆模以及养护方面的规定来防止,对已出现这类裂缝的构件,也要区分构件的类别、构件的受力特征、裂缝所在的部位以及裂缝严重的程度,分别采用一般混凝土裂缝补强措施或采用充填混凝土材料、钢锚栓加固、甚至粘钢板加固、预应力加固等补救措施。
2.3由于天气干燥,初期养护不好、混凝土早期受冻、大气温湿度的变化产生的裂缝分别采用加强混凝土结硬化过程的自然养护、蓄热养护,采用引气剂使混凝土内部均匀分布气泡,预留温度伸缩缝等措施修补。受冻严重的构件,有的要拆除,有的要加固后方可使用。
2.4由于承受荷载使构件产生过宽裂缝,合理地进行设计,可以防止这些裂缝的出现;对已出现的过宽裂缝的构件要采用加固措施进行加固。
2.5由于地基过大不均匀沉降产生过宽裂缝合理地在设计时进行建筑物在使用阶段的沉降验算可以防止这些裂缝的出现,对已出现这类裂缝的结构,要采用地基基础的防治措施对地基基础妥善处理后,再采用建筑结构的加固措施来解决。
2.6对因使用及环境条件变化而发生的裂缝,要依据不同性质采用不同的防治措施,如:(1)因使用期间气温湿度变化而形成的裂缝,一般不易根除,以采用对钢筋混凝土构件的保护措施,减少大气湿度变化对构件变化的影响为宜;(2)因多次冻融而产生的裂缝,除对已形成缺陷和损坏的部分要予以补强或加固外,宜添加对受冻混凝土构件的保温措施;(3)因处于侵蚀性介质中而产生的大面积的缺陷和损伤,除应剔除受腐蚀和损伤的部位予以补强或加固外,应使用矿渣水泥混凝土或水玻璃耐酸混凝土罩面加以保护;(4)因地震灾害的损伤要采用抗震构造措施来预防;对已产生的不太严重的地震损伤可参考震损建筑修复加固的办法来解决。
3 混凝土的早期养护
实践证明,混凝土常见的裂缝,大多数是不同深度的表面裂缝,其主要原因是温度梯度造成寒冷地区的温度骤降。因此,混凝土的保温对防止表面早期裂缝尤其重要。从温度应力观点出发,保温应达到下述要求:①防止混凝土超冷,应该尽量设法使混凝土的施工期最低温度不低于混凝土使用期的稳定温度;②防止混凝土内外温度差及混凝土表面梯度,防止表面裂缝;③防止老混凝土过冷,以减少新老混凝土间的约束。混凝土的早期养护,主要目的在于保持适宜的温湿条件,以达到2个方面的效果,一方面使混凝土免受不利温、湿度变形的侵袭,防止有害的冷缩和干缩;另一方面使水泥水化作用顺利进行,以期达到设计的强度和抗裂能力。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充分了解混凝土裂缝产生的种种原因基础上,适当采取科学、合理、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把混凝土裂缝控制在建筑规范容许的范围内。实践证明,只有从原材料、设计、施工等方面加强质量控制,才能最大限度的预防和控制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才能保证建筑物混凝土结构安全、适用、可靠和耐久的要求,才能保障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卢云峰.高层建筑地下室钢筋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和控制[J].中国科技博览,2009(32):316
[2] 张承杰现浇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分析及预防[J] 混凝土,2006
[3] 陈裕新.浅析钢筋混凝土裂缝的预防和控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11):178.
[4] 张进才,王利,陈倩.浅谈钢筋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及预防[J].科学之友,2009(4):149-150.
篇3
关键字:钢筋工 高速公路施工 安全措施
一、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工人素质
对新开工项目、新入场参与工程施工建设的钢筋工,必须建立三级安全培训教育机制,从思想上让钢筋工作业人员产生安全意识、施工中加强安全技能教育,做到钢筋工等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
1、新项目的进场安全培训:钢筋工人员进场后,项目部必须及时组织相应管理人员对新工人进行岗前操作技能要点及安全教育,教育要结合本项目工程实际施工情况,播放相关事故资料作警示。培训结束,要及时做好登记表,建立工人培训教育的相关档案,方可允许钢筋工等人员进入现场施工。
2、施工处、班组安全教育:严格按照项目上制定的相关规定,由施工处在施工现场结合施工的实际进度,按照施工的不同工序(隐蔽基础施工、桥梁下部施工、桥梁上部及主体高空施工),结合当日施工作业内容等情况进行。由现场安全员根据项目制定的制度,监督所属劳务队伍的安全制度落实情况,并认真填写施工日志作为现场安全施工资料,做到天天讲安全,时时刻刻把工人的安全存心中。
3、钢筋工作业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遵守项目部制定的安全生产制度,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进入施工现场后,发现现场存在安全隐患,应及时停止施工作业,予以上报现场管理人员,以利及时处置。
二、做好规范操作,确保作业安全
1、钢筋加工场地的安全措施:①钢筋工的下料、配料、弯料等工作应在地面进行,上空严禁保持空旷严禁在桥梁下作业,相应的电器应配好安全防护装置。②现场钢筋工下料,所用设备必须牢固,截断小于30cm的钢筋时,应用钳子等工具夹牢,禁止用手拿,并在外侧设置防护栏、笼罩或朝向无人区。③操作人员应及时清理钢筋下脚料,半成品要分类垫放整齐,工作台要牢固,钢筋加工场地的照明灯必须加网罩。下班时,应清理场地,切断电源,锁好电器设备的开关箱,不用时严禁让设备带电放置。
2、钢筋运输过程中的安全保障:①搬运钢筋要注意附近有无障碍物、架空电线和其他临时电气设备,防止钢筋在回转时碰撞电线,发生触电事故。②起吊钢筋时,吊机大臂及下方禁止站人,必须待钢筋降到距离1m以下才准靠近,就位支撑加固好,方可摘钩。起吊钢筋时,吊运的材料规格必须统一,不准长、短参差不一,细、长钢筋参杂,严禁一点吊运。吊运短钢筋应使用吊笼或是加工好的存储箱,吊运超长钢筋应加横担,捆绑钢筋应使用钢丝绳应在每次使用前做细致检查,严禁使用有断丝的钢丝绳。
3、做好钢筋绑扎中的安全:①钢筋工在绑扎钢筋时,应按施工设计规定摆放钢筋支架或马凳不得任意减少支架或马凳。现场绑扎悬臂施工的大梁钢筋时,不得站在模板上操作,必须站在脚手板上操作;绑扎3m以上立柱、墩身钢筋时,必须在构件周围搭设操作平台。不允许站在钢箍上绑扎,且严禁将木料、管子、钢模板穿在钢箍内作为平台,高空作业时,不得将钢筋集中堆在模板和脚手板上,也不要把工具、钢箍、短钢筋随意放在脚手板上,以免滑下伤人。②钢筋笼在4m以内,重量不大,可在地面上绑扎,整体竖起;钢筋笼在4m以上的柱、墩骨架应用临时支撑拉牢,以防倾倒。绑扎立柱、墩身钢筋,钢筋工不得站在钢筋骨架上和攀登骨架上下,其柱、墩周围应搭设外架或安全网,钢筋工绑扎时系、挂好安全带。③在雷电的雨中必须停止露天操作,预防雷电击钢筋伤人。夜间施工区域内灯光要充足,严禁把灯具挂在竖起的钢筋上或其他金属构件上,采用绝缘材料把导线架空。
4、钢筋调直机具的安全施工管理:①喂料架、槽应安装牢固、平直,对准引导管、调直管和调直孔的中心线。先用手动转动飞轮,检查传动机具的整体性和工作平台的牢固与吻合程度。确认正常后,启动调直机具放空运转,检查设备有无异响,待运转正常后,方可进行实际调直钢筋作业。②依据待调直的钢筋型号,选用适当的机具及传动速度。需经调试合格后,方可喂料开始调直工作。严禁调直作业中打开机具各部的防护罩来调整。③当钢筋送入后,手与调直机具必须保持一定距离,不得接近。送料前应将不直的料头切去,导向管前应装一根1m长的钢管,钢筋必须先穿过钢管再送入调直前端的导孔内。作业结束后,应使调直机具回复到初始状态,断开电源离开作业区域。
5、钢筋切断机的安全管理①接送料工作台面应和切刀下部保持水平,工作台的长度可根据加工材料长度决定。②启动前,必须检查切刀应无裂纹、刀架螺栓紧固、防护罩牢靠。然后用手转动皮带轮,检查切片啮合间隙,调整切刀间隙。启动后,先放空运转,检查各传动部分运转时有无异响,正常后方可进行作业。③机械未达到正常转速时不得开始切料工作。切料时必须使用切刀的中下部位,紧握钢筋对准刃口迅速送入。不得剪切直径及强度超过机械铭牌规定的钢筋和烧红的钢筋。一次切断多根钢筋时,总截面积应在规定范围内。
6、钢筋弯曲机的安全管理:①工作台和弯曲机台面要保持水平牢固,并备好各种芯轴及工具。按加工钢筋的直径和弯曲半径的要求装好芯轴、成型轴、挡铁轴或可变挡架,芯轴直径应为钢筋直径的2.5倍。②检查芯轴、挡块、转盘应无损坏和裂纹,防护罩紧固可靠,经空运转确认正常后,方可作业。作业时,将钢筋需弯的一头插在转盘固定销的间隙内,另一端紧靠机身固定销,并用手压紧,检查机身固定销子确实安在挡住钢筋的一侧,方可开动。作业中,严禁更换芯轴、销子和变换角度以及调速等作业,亦不得加油或清扫。③弯曲钢筋时,严禁超过本机规定的钢筋直径、根数及机械转速。弯曲高强度或低合金钢筋时,应按机械铭牌规定换算最大限制直径并调换相应的芯轴。④严禁在弯曲钢筋的作业半径内和机身不设固定销的一侧站人。弯曲好的半成品应堆放整齐,弯钩不得朝上。转盘换向时,必须在停稳后进行。
三、结语:
我所在湖南省湘西自治州的吉茶高速建设,属于重丘高速公路施工,现场施工以高墩大跨为主,加强钢筋工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尤为重要,提前做好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的控制,做好安全预防工作,确保安全促生产。
参考文献:
[1]崔正斌,武凤银建筑施工安全技术[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杨军霞,王思源建筑施工人员入场安全教育[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篇4
一、钢筋混凝土现浇板裂缝原因的分析
一般情况下,楼屋面裂缝表现为:表面龟裂,纵向、横向裂缝以及斜向裂缝。究其原因,主要有施工、设计及混凝土原材料等三方面的原因,以下将逐一具体分析。
(一)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方面
1、水泥凝结或膨胀不正常,如水泥安定性不稳定,水泥中含有生石灰或氧化镁,这些成分在和水化合后产生体积膨胀,产生裂缝。
2、如果骨料中含泥量过多,则随着混凝土的干燥,会产生不规则的网状裂缝。
3、碱----骨料反应:蛋白质、安山岩、玄武岩、辉绿岩、千枚岩等碱性骨料有可能与碱性很强的水泥起化学反应,生成有膨胀能力的碱--硅凝胶而引起混凝土膨胀破坏,产生裂缝。
4、水灰比、塌落度过大,或使用过量粉砂混凝上强度值对水灰比的变化十分敏感,基本上是水和水泥计量变动对强度影响的叠加。因此,水、水泥、外渗混合材料外加剂溶液的计量偏差,将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而采用含泥量大的粉砂配制的混凝土收缩大,抗拉强度低,容易因塑性收缩而产生裂缝,泵送砼为了满足泵送条件:坍落度大,流动性好,易产生局部粗骨料少、砂浆多的现象,此时,砼脱水干缩时,就会产生表面裂缝。
(二)施工质量方面
1、混凝土施工过分振捣,模板、垫层过于干燥混凝土浇筑振捣后,粗骨料沉落挤出水分、空气,表面呈现泌水而形成竖向体积缩小沉落,造成表面砂浆层,它比下层混凝土有较大的干缩性能,待水分蒸发后,易形成凝缩裂缝。而模板、垫层在浇筑混凝上之间洒水不够,过于干燥,则模板吸水量大,引起混凝土的塑性收缩,产生裂缝。
2、混凝土浇捣后过分抹干压光会使混凝土的细骨料过多地浮到表面,形成含水量很大的水泥浆层,水泥浆中的氢氧化钙与空气中二氧化碳作用生成碳酸钙,引起表面体积碳水化收缩,导致混凝土板表面龟裂。
3、施工工艺不当引起: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工艺不当,致使支座处负筋下陷,保护层过大,固定支座变成塑性铰支座,使板上部沿梁支座处产生裂缝;楼板的弹性变形及支座处的负弯矩施工中在混凝土未达到规定强度,过早拆模,或者在混凝土未达到终凝时间就上荷载,造成混凝土楼板的弹性变形,致使砼早期强度低或无强度时,承受弯、压、拉应力,导致楼板产生内伤或断裂;大梁两侧的楼板不均匀沉降也会使支座产生负穹矩造成横向裂缝。
4、后浇带施工不慎而造成的板面裂缝:为了解决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和温度应力,规范要求采用施工后浇带法,有些施工后浇带不完全按设计要求施工,例如施工未留企口缝;板的后浇带不支模板,造成斜坡搓;疏松混凝土未彻底凿除等都可能造成板面的裂缝。
5、楼面垫层内铺设的暗装水管、电线套管铺设不当,如水管、电线套管铺设不够牢靠、集中铺设、上下交叠铺设致使水管、电线套管上皮在垫层厚度1/3以内,保护层厚度不足都可能造成板面沿管线长度方向产生裂缝。
6、混凝土的收缩(温度裂缝):众所周知,混凝土引起收缩的原因,在硬化初期主要是由于水泥的水化作用,形成一种新的水泥结晶体,这种结晶体化合物较原材料体积小,因而引起混凝土体积的收缩,即所谓的凝缩,后期主要是混凝土内自由水蒸发而引起的干缩。而且,如果混凝土处在一个温差变化较大的环境下,将会使其收缩更为加剧。如施工发生在夏季炎热气温下,石子表面温度升高,使石子体积膨胀,拌制成混凝土后,石子受冷收缩,使混凝土表面出现发丝裂缝;混凝土浇捣后未及时浇水养护,混凝土在较高温度下失水收缩,水化热释放量较大,而又未及时得到水分的补充,因而在硬化过程中,现浇板受到支座的约束,势必产生温度应力而出现裂缝,这些裂缝也首先产生在较薄弱的部位,即板角处。另外,室内外温差变化较大,也要引起一定的裂缝。
7、目前在主体结构的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质量与工期之间的较大矛盾。一般主体结构的楼层施工速度平均为5-7天左右一层,最快时甚至不足5天一层。因此当楼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后不足24小时的养护时间,就忙着进行钢筋绑扎、材料吊运等施工活动,这就给大开间部位的房间雪上加霜。除了大开间的混凝土总收缩值较小开间要大的不利因素外,更容易在强度不足的情况下受材料吊卸冲击振动荷载的作用而引起不规则的受力裂缝。并且这些裂缝一旦形成,就难于闭合,形成永久性裂缝。
(三)设计方面
1、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在住宅建设中,有相当一部分的钢筋混凝土现浇板的裂缝,是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原因而造成的。如在软土地基下采用扩展基础,则对于那些相对较长的条式楼来说,要想保正它们沉降均匀是相当困难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有时也会由于基础的不均匀沉降,而引起楼房的拉裂和钢筋混凝土现浇板的开裂。
2、荷载的作用:在住宅建设中,也有少部分钢筋混凝土现浇板的裂缝,是由于荷载作用方面的原因引起的。由于设计人员在进行现浇板的配筋计算过程中,通常只是根据其承载能力来确定配筋量的,而往往忽略了对板在正常使用阶段由其承受的荷载而引起的挠度及裂缝宽度的验算,由此而引起裂缝的产生,这些裂缝有时也会超过规范的最大允许值,这也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3、结构体型突变及未设置必要的伸缩缝:房屋长度过长,而又未考虑设置伸缩缝,当房屋的自由伸缩达到应设置伸缩缝要求的间距时,就要引起裂缝的产生。另外,平面布局凹凸较多,即转角也越多,这些转角处由于应力集中形成薄弱部位,一受到混凝土收缩及温差变化易于产生裂缝。
4、在楼房的设计中,设备专业特别是电气专业,大多将照明、有线电视、通讯等所需的管线直接敷设于现浇板中,而且有时集中于某一处现浇板中的管线多达7----8根,并且这些管线的直径多为2---3cm,由此就会使该处的现浇板厚度大大削弱,从而引起现浇板在该处开裂。
二、裂缝的预防措施
虽然钢筋混凝土现浇板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出现裂缝这一重大缺陷,但它与预制板相比,还是优点要大于其缺点的,并且它的这一缺点在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可以通过一定的措施,使其影响控制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现浇板的优点主要表现在结构性能方面,采用现浇板后,将使楼、屋盖的结构刚度及强度、建筑物的整体抗震性能得到显著的提高。
对于现浇板的裂缝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以减少或避免这些裂缝的出现:
(一)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方面
1、尽可能不使用民办小厂生产的水泥,如必须使用,应认真对水泥标号及安定性进行试验。
2、采取严把原材料进货关、认真地对进场砂石骨料进行检验,严格控制砂的粒径及含泥量。并做好各项试验,一经发现不合格材料进场必须立即停止使用并清除出场。
3、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和质量检验以及混凝土和易性的要求确定配合比,严格控制水和水泥用量,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减小空隙率和砂率以减少收缩量,提高混凝土抗裂强度。
近十几年来,为实现文明施工,提高设备利用率,节约能源,商品混凝土的使用率逐年提高。但受剧烈的市场竞争,导致各商品砼厂商以采用大粉煤灰掺量,低价位、低性能的砼处掺剂,以及细度模数低、含泥量较高的中细砂作为降低价格和成本的主要竞争手段,导致商品混凝土质量显著下降;另一方面承包商在订购商品混凝土时,应根据工程的不同部位和性质提出对混凝土品质的明确要求,不能片面压价和追求低价格、低成本而忽视了混凝土的品质,导致混凝土性能下降和收缩裂缝增多。同时现场应逐车严格控制好商品混凝土的坍落度检查,以保证混凝土熟料的半成品质量。
(二)施工质量
1、在混凝土浇捣前,应先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避免过多吸收水分,浇捣过程中应尽量做到既振捣充分又避免过度。
2、混凝土楼板浇筑完毕后,表面刮抹应限制到最小程度,防止在混凝土表面撒干水泥刮抹,并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楼板浇筑后,对板面应及时用材料覆盖、保温,认真养护,防止强风和烈日曝晒。
3、严格施工操作程序,不盲目赶工。杜绝过早上传、上荷载和过早拆模。在楼板浇捣过程中更要派专人护筋,避免踩弯面负筋的现象发生。通过在大梁两侧的面层内配置通长的钢筋网片,承受支座负弯矩,避免因不均匀沉降而产生的裂缝。
4、施工后浇带的施工应认真领会设计意图,制定施工方案,杜绝在后浇处出现混凝土不密实、不按图纸要求留企口缝,以及施工中钢筋被踩弯等现象。同时更要杜绝在未浇注混凝土前就将部分模板,支柱拆除而导致梁板形成悬臂,造成变形。
5、对于较粗的线管或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可增设垂直于线管的抗裂短钢筋网加强,抗裂短钢筋采用Φ6-Φ8,间距≤150,两端的锚固长度应不小于300毫米。
线管在敷设时应尽量避免立体交叉穿越,交叉布线处采用线盒,同时在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宜采用放射形分布,尽量避免紧密平行排列,以确保线管底部的砼灌筑顺利和振捣密实。并且当线管数量众多,使集散口的砼截面大量削弱时,宜按预留孔洞构造要求在四周增设上下各2Φ12的井字形抗裂构造钢筋。
6、对计划中的临时大开间面积材料吊卸堆放区域部位的模板支撑架在搭设前,就预先考虑采用加密立杆和搁栅增加模板支撑架刚度的加强措施,以增强刚度,减少变形来加强该区域的抗冲击振动荷载,并应在该区域的新筑砼表面上铺设旧木模加以保护和扩散应力,进一步防止裂缝的发生。
7、加强对楼面砼的养护:砼的保湿养护对其强度增长和各类性能的提高十分重要,特别是早期的妥善养护可以避免表面脱水并大量减少砼初期伸缩裂缝发生。但实际施工中,由于抢赶工期和浇水将影响弹线及施工人员作业,因此楼面砼往往缺乏较充分和较足够的浇水养护延续时间。为此,施工中必须坚持覆盖麻袋或草包进行一周左右的妥善保湿养护,并可采用喷养护液进行养护,达到降低成本和提高工效,并可避免或减少对施工的影响。
8、严格控制板面负筋的保护层厚度:现浇板负筋一般放置在支座梁钢筋上面,与梁筋应绑扎在一起;另外,采用铁架子或混凝土垫块等措施来固定负筋的位置,保证在施工过程中板面钢筋不再下沉,从而可有效控制保护层,避免支座处因负筋下沉,保护层厚度变大而产生裂缝,板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大于1.5cm。
设计方面
1、对于地基的不均允沉降,可以通过调整基础的选型来对楼房沉降和沉降差进行控制,如采取改用深基础及桩基础等方式以减少这类裂缝的发生。
2、在板角增加辐射筋。现浇板的四周在设计上都已配置负筋,但针对绝大多数裂缝产生于板角这一现象,在板角四周增设辐射筋,使产生裂缝的应力作用方向与辐射筋相一致,能有效地抑制裂缝,此外配筋较多时,相对来说也能明显改善裂缝的产生或扩展,根据裂缝距板角的距离,辐射筋长度为1.5m左右。
3、平面布置上尽量减少凹凸现象和设置必要的伸缩缝。平面转角过多,即薄弱部位越多,而这些部位由于应力集中,往往是裂缝的多发区。
三、裂缝的处理方法
1、对于一般混凝土楼板表面的龟裂,可先将裂缝清洗干净,待干燥后用环氧浆液灌缝或用表面涂刷封闭。施工中若在终凝前发现龟裂时,可用抹压一遍处理。
2、其它一般裂缝处理,可将板缝清洗后用1:2或1:l水泥砂浆袜缝,压平养护。
3、当裂缝较大时,应沿裂缝凿八字形凹槽,冲洗干净后,用1:2水泥砂浆抹平,也可以采用环氧胶泥嵌补。
4、当楼板出现裂缝面积较大时,应对楼板进行静载试验,检验其结构安全性,必要时可在楼板上增做一层钢筋网片,以提高板的整体性。
5、通长、贯通的危险结构裂缝,裂缝宽度大于0.3mm的,可采用结构胶粘扁钢加固补强,板缝用灌缝胶高压灌胶。
篇5
【关键词】现代建筑;钢筋保护层;重要性;控制措施
1.钢筋保护层的重要性
1.1 从钢筋与混凝同工作的条件分析
钢筋与混凝土作为两种不同性质的材料,要确保两者有效共同工作必须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钢筋与混凝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粘结力,能够确保牢固结合成整体,在受力之后产生的变形一致,不会出现相对滑移的现象;
(2)钢筋与混凝土这两者温度线的膨胀系数很接近,因此,温度发生变化时,不会产生很大的温度应力来造成两者间的粘结损坏;
(3)混凝土对于钢筋不存在腐蚀作用,钢筋外面的保护层可以避免钢筋被锈蚀,最终达到确保钢筋混凝土这一构件持久耐用的目的。
以上几点告诉我们,只有确保钢筋拥有一定的保护层,才能与混凝土更好地共同协调工作,一起承担结构的构件承受来自外部的荷载。
1.2 从钢筋构件的工作状态来分析
钢筋与混凝土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力学性能材料,混凝土自身特点就是具有很强的抗挤压能力,而钢筋的特点是抗拉能力很强,把这两类材料结合在一起,就是充分运用这两者的力学性能,进行分工,让混凝土来承受压力,由钢筋来承受拉力 。如果就受力构件的截面计算来看,如果被拉伸的钢筋距离受压区越是远,那么单位面积钢筋可以承受外部的弯矩也就越大,如此钢筋所发挥的作用就越高了。通常情况下,不管是梁或是板,承受拉力的钢筋应该尽量贴近被拉的混凝土构件边缘,最明显的受力方式是挑梁,一旦将上面受力的钢筋放向下或者钢筋保护层偏大,也会大幅度降低了挑梁承载力,严重的话可能会导致重大事故。不过受拉的钢筋并非越靠边上越好,主要是由于钢筋主要的成分为铁,而铁于常温中易被氧化,如果钢筋过于靠近受拉区那一侧,保护层过小,时间一久,钢筋在受力时表面层的混凝土就会慢慢剥落,就算没有被剥落,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表面上的混凝土也会被渐渐碳化,因此缺少混凝土作保护的钢筋也会容易锈蚀,其断面逐渐缩小,强度渐渐降低,导致了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渐渐消失,同时构件的整体性也遭到破坏,甚至会引发整个的结构系遇到破坏,造成的后果也会很严重。因此,钢筋保护层不仅要发挥其的保护作用,还要确保钢筋的自身性能发挥。这也是钢筋保护层控制的最终目的。
2.钢筋保护层控制的有效措施
如何将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控制达标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以下是针对钢筋保护层提出的几点有效的控制措施:
2.1 加强相关制度的管理
2.1.1工程专项化
根据各工程的实际情况,需要制定不同的施工方案,这样专项化的施工过程可以将每个工程的施工方案细化。所以,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负责人提交施工方案,经有关部门确认符合实际施工后,方能动工。
2.1.2创立交接验收的制度
验收是对工程质量掌握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是很多工程的验收都是完工后验收,对于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却得不到保证,导致施工完成后很多被覆盖的问题没办法发现。所以创立交接验收的制度很重要。比如说在钢筋工程施工前,可以对钢筋施工之前的工程进行验收,在合格的情况下才能动工,同样的在完成钢筋工程之后需要通过自检以及下级工程的人员验收。验收工作必须要有书面文件留底,必须明确负责人,这样环环相扣的验收方法确保了每步工程的质量,也能保证工程有序不乱的进行,提高了整个工程的工作效率。
2.1.3完善管理制度、明确责任
目前,工程是采用的承包制,也并没有完善的工程管理制度。这个现象导致了很多工程并没有管理负责人,工程的质量得不到监督。构建一个完善的工程管理制度,工程需要有专门的质量监督员,各施工过程也需要安排质量负责人,一般可以从有经验的施工工人中选出。做好质量管理记录,总负责人进行资料汇总。如有问题,一定要向相关部门反应。这个管理方法,还能在工程验收时提供书面证明,可以找到验收出现问题的根源。
2.2 需要运用新技术、新工艺
目前,我国采用的钢筋保护层的控制措施依旧是比较传统的:通常是梁柱运用砂浆垫块来绑扎在钢筋上,现浇板利用手工加工的马凳来作支撑。不过,砂浆垫块并不能牢固地绑扎在钢筋上,还存在厚度不一、强度通常也不高、支模过程中易被挤压致碎、马凳并没有同一标准的尺寸,放置在负弯矩筋的底部时容易出现滑倾现象。 眼下广泛推广的混凝土定位件是用于专门控制钢筋保护层的厚度,经调查研究发现,使用混凝土定位件的钢筋保护层基本上都是达到了控制标准。而且定位件具有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因为像梁、板柱剪力墙等部位都是具有适配定位件,这些部位的保护层也能一次性控制到位,安装也变得更容易了,解决了传统工艺下的很多难题。而且,有人对于新旧工艺的投资金额作了比较,发现几乎是持平的。因为传统工艺下,材料的浪费较大,而新的工艺,不仅节约了马凳等施工材料,而且安装定位件也不太耗工。综合功效与成果两方面来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与施工质量。
2.3 加强施工过程管理
2.3.1 施工人员的管理
施工人员是整个工程的一线操作人员,因此施工人员的管理是施工过程中很重要的。首先,必须加强施工人员的素质教育并且定期针对工人组织进行素质教育,加强他们对于工程质量的重要意识,为工人讲解施工过程中的注意点,并为他们讲解正确的科学施工方法。另外,由于建筑物的施工过程由多个环节构成,施工顺序肯定有先后,所以还需要针对工人进行珍惜他人劳动成果的思想宣传,避免后施工的工人任意损坏前期施工成果。随着时间的积累工人在接受长期的教育之后可以大大提高施工的技术水平,为施工过程带来有利影响。
2.3.2加强施工过程的管理
混泥土浇筑是钢筋保护层控制的最关键的环节,因为在浇筑混凝土时,很多工人为了赶进度,却忽略了质量问题,在浇筑时不注意钢筋的保护,任意踩踏导致了很多钢筋出现变形的现象,造成了钢筋保护层的超标。另外,如果遇到较细的钢筋,由于自身刚度差,工人稍有动作就会变形。针对这两种情况,可以在混泥土浇筑时搭设操作板,便于工人施工,避免施工过程中的不利影响。除此之外,还要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工人的混泥土浇筑过程。杜绝出现不按照标准,任意施工的现象。
2.3.3加强钢筋成品的后期维护
在钢筋绑扎完成之后,无关人员不得再上到快要进行混凝土浇筑的钢筋操作面上,避免对钢筋造成人为的扰乱。还需要做好保护措施,尤其是根据当地的天气情况做好防范措施。以免还未进行保护层处理,钢筋本身已经遭受到损害。对于后面的保护层施工带来困难,也不能充分发挥保护作用。
3.结语
综上所述,钢筋的保护层在现代建筑构件中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保护层的控制措施也需要我们得到重视。对此,首先,必须要有一个相关的严格管理制度;其次,需要引进新的工艺;还必须注重施工过程中的管理,确保工程的质量。这样的控制措施可以防范一些重要事故的发生,也能提高工程的施工效率和质量,为社会提供更多值得信赖的安全建筑。
参考文献
[1] 张东良, 杨静. 浅谈钢筋保护层的重要性及控制[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28).
[2] 高建民. 浅谈钢筋保护层的重要性及控制[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21).
篇6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危害分析;控制措施
0.前言
钢筋混凝土楼板具有整体性好和抗渗、抗漏性能强等优点。而混凝土楼板裂缝是目前施工中较难克服的主要质量通病之一,它不仅影响使用功能,有损外观,而且破坏结构的整体性,降低其刚度,引起钢筋腐蚀,影响强度持久性和耐久性。因此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要有预见性、针对性,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尽可能减少裂缝的产生,以确保工程质量。
1.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的危害
钢筋混凝土楼板较易产生裂缝,使其承载能力、整体性、抗震性、和耐久性降低,首先带来的是渗漏水的危害,尤其是在没有做防水的房间表现突出。其次,初期的微小裂缝会由于后期的不合理使用而持续扩大,从而降低结构承载能力,产生安全隐患。裂缝还会加速冻融循环、碳化、钢筋锈蚀、碱集料反应等对混凝土结构体的破坏作用,从而引起耐久性的下降,缩短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2.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特点
2.1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的特点
楼板的自身负荷往往会产生裂缝,此时建筑物并没有投入使用或受到外力作用;裂缝多数是贯穿性的,虽然楼板的强度和承载力一般不会降低,但影响了业主的正常使用;裂缝产生时间一般是在浇筑完成后的2-12个月内,之后大多会停止发展;裂缝会受季节影响,一般来说秋冬季节产生裂缝的概率更大些;裂缝产生是很难避免的,位置往往也不固定,可能在某一个区域集中,也可能分散在整幢建筑中。
2.2 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的类型
根据裂缝出现的位置和形态,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温度裂缝:由于温度变化,混凝土热胀冷缩而形成的裂缝。此类裂缝都集中于屋面板和建筑上部楼层楼板上;收缩裂缝:混凝土在凝结硬化过程中,由于材料自身收缩而形成的裂缝;结构裂缝:虽然现浇楼板承载力均能满足设计要求,但在一些薄弱部位和截面突变处,往往产生一些结构裂缝。例如:墙角应力集中处的45°斜裂缝,板端负弯矩较大处的板面拉裂缝等。
3.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原因分析
3.1设计原因
(1)结构设计上,混凝土楼板结构设计常仅按强度要求设计,而未对挠度和抗裂进行验算及采取措施;追求大开间、采光和外观要求,大跨度平面设计,楼层平面布置变化复杂,凹凸较多,楼板变截面部位增多,导致约束应力分布复杂,开裂部位增多;较多预埋在楼板中的管线及板上预留洞口更令其雪上加霜。
(2)钢筋设置上,楼板的配筋均按正负弯矩设计,采用分离式布置,此布筋方式对混凝土收缩产生的拉应力起不到调节作用;钢筋间距过大,采用与混凝土的粘结力差的圆钢;除大跨度开间外,板面未进行配筋;还有,外墙板角及异形板阴角等部位构造钢筋设置不足等。构造设计上,结构伸缩缝间距一般取规定的最大值甚至超过最大值;常用后浇带替代伸缩缝,后浇带主要解决主体结构在施工期间的混凝土收缩变形,但不能解决后浇带浇筑后结构的混凝土收缩变形及温度变形。
(3)管线设置上,预埋在楼板内的线管常采用PVC材质,布置数量较多,一些穿过跨中单层配筋处,有时多层重叠,极易导致楼板产生通长裂缝,且降低了楼板的承载力。
3.2施工质量影响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达不到设计要求。混凝土标号偏低,现浇板的厚度不够,钢筋的放置不到位,配筋量的不足等均会造成现浇板的挠度过大,从而引起它在受弯抗拉处产生裂缝。刚浇筑的混凝土板也会因模板支撑下沉, 过早拆除底模和支撑,或施工控制不严、在梁上超载堆荷等也会使混凝土出现裂缝。特别是对于阳台、雨蓬、挑檐等悬臂构件,往往由于工人在浇灌混凝土过程中,将板上的负弯矩钢筋踩倒,使构件不能承受负弯矩从而引起裂缝,严重的甚至于引起这些构件断裂。具体如下:
(1)混凝土施工中过分振捣,模板、垫层过于干燥。
(2)混凝土浇捣后过分抹干压光和过早或过迟的养护。
(3)楼板的弹性变形及不注重钢筋的保护、大梁两侧的楼板不均匀沉降造成支座处的负弯矩,导致板面出现裂缝。
(4)有些施工后浇带不完全按设计要求施工,例如施工未留接口缝;板的后浇带不支模板,造成斜坡搓;疏松混凝土未彻底凿除等都可能造成板面的裂缝。
3.3混凝土材料自身缺陷
混凝土因材料选用不当产生质量缺陷或裂缝。材料选用不当的常见因素有水泥过期或品种选用不当;混凝土配比不合理;水泥、骨料含有过量有害物质;水泥水化热过高;外加剂使用不当等。其中骨料含有过量杂质最为普遍,砂、石含泥量大将降低水泥石与骨料的粘结强度,导致早期裂缝,且易发展为贯通性有害裂缝。水泥凝结或膨胀不正常,产生既短又不规则的裂缝,这种裂缝多产生在混凝土硬化的早期。如果骨料中含泥量过多,则随着混凝土的干燥,会产生不规则的网状裂缝,有时碱骨料反应,也会引起裂缝。
4.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的控制措施
4.1设计方面控制措施
(1)在设计中减小伸缩缝的问题,并增强外墙外保温措施。混凝土收缩的大小与楼板的内、外部约束有着密切的关系,而约束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楼板的分缝间距。用变形缝将较长的建筑物分割为较小的变形单元,可以缩小约束的范围,减轻约束作用,有效地减少收缩裂缝的产生。
(2)钢筋混凝土楼板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楼板的温度应力作用,楼板配筋尽量采用小直径、小间距配筋,并可以适当增加板厚。
(3)屋面板应采用双层双向配筋,若楼面双向板负筋按分离式配筋,在板面无负筋区应配置双向钢筋网与负筋搭接200mm。有条件时宜采用双层双向配筋。
4.2原材料的选用与控制
严格控制混凝土原材料选用的质量和标准。对于钢筋砼楼板,所用建筑材料在满足材料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选择收缩小、抗裂性能好的材料。水泥应选用低水化热水泥或具有微膨胀性的水泥。粗细骨料的含泥量应尽量控制在1-1.5%以下。骨料在混凝土中所占比例一般为混凝土绝对体积的80%-83%,应选择线膨胀系数小、岩石弹模较低、表面清洁无弱包裹层、级配良好的骨料。对于砼外加剂的质量,应选用高效优质砼外掺剂,改善和减小混凝土的收缩值。砼配制时应对水泥和矿物掺合料进行优选,有条件的可进行胶凝材料的抗裂性能分析,选择有利于减少收缩、提高抗裂性能的材料。
4.3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1)严格施工操作程序。在楼板浇捣过程中要派专人护筋,避免踩弯负筋的现象发生。通过在大梁两侧的面层内配筋通长的钢筋网片,承受支座负弯矩,避免因不均匀沉降而产生的裂缝。
(2)砼楼板浇筑完毕后,表面刮抹应限制到最小程度,防止在砼表面撒干水泥刮抹。加强砼早期养护,楼板浇筑后,对板面应及时用材料覆盖、保温,认真养护,防止强风和烈日暴晒。
(3)在砼浇捣前,应先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避免过多吸收水分,浇捣过程中应做到既振捣充分又避免过度。
(4)施工后浇带应认真领会设计意图,制定施工方案,杜绝在后浇带处出现砼不密实,不按图纸要求留接口缝,以及施工中钢筋被踩弯等现象。
(5)加强对楼板的养护。砼的保湿养护对其强度增长和各类性能的提高十分重要,特别是早期的妥善养护可以避免表面脱水并大量减少初期伸缩裂缝发生。施工中必须坚持覆盖麻袋或草包进行一周左右的妥善保湿养护。
篇7
关键词:裂缝;分析;防治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公用建筑及住宅建设的步伐也在加快,不计其数的办公楼和住宅小区相继建成,人们陆续搬进新居,他们对办公环境和住房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与此同时,人们对建筑结构的安全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尤其对一些现浇楼板出现的裂缝情况非常关注,担心这些裂缝最终会引发安全事故,因而向建筑质量监督部门投诉的事情也时有发生,这也一直是施工单位和开发商经常面对的质量难题。
问题剖析
对于上述情况,本人也经历不少,尤其是入住后期的维修阶段发生频率较高,根据多个工程的施工和管理经验,也结合一些查找的资料,现从以下几点对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如何防治进行分析:
1 设计中重点加强部位
从工程现浇楼板裂缝发生的部位分析,最常见、最普遍和数量最多的是房屋四周阳角处的房间在离开阳角1米左右,即在楼板的分离式配筋的负弯矩筋以及角部放射筋末端或外侧发生45度左右的楼地面斜角裂缝。其原因主要是砼的收缩特性和温差双重作用所引起的,并且愈靠近屋面处的楼层裂缝往往愈大。从设计角度看,现行设计规范侧重于按强度考虑,未充分按温差和混凝土收缩特性等多种因素作综合考虑,配筋量因而达不到要求。
对于外墙转角处的放射形钢筋,根据实践检验,认为作用较小。其原因是放射形钢筋的长度一般不大(约1.2米左右),当阳角处的房间在不按双层双向钢筋加密加强而仍按分离式设置构造负弯矩短筋时,45度的斜向裂缝仍然会向内转移到放射筋的末端或外侧,而当采用了双层双向钢筋加密加强后,纵、横二个方向的钢筋网的合力已能很好地抵抗和防止45度斜角裂缝的发生和转移,并且放射形钢筋往往只有上部一层,在绑扎时常搁置在纵横板面钢筋的上方,导致钢筋交叉重叠,将板面的负弯矩钢筋下压,减少了板面负弯矩钢筋的有效高度,同时浇筑时钢筋弯头容易翘起造成平仓困难,所以建议重点加强加密双层双向钢筋即可。
2 施工中应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
楼面裂缝的发生除以阳角45度斜角裂缝为主外,其他还有较常见的就是预理线管及线管集散处。现从施工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并分类采取以下几项主要技术措施。
2.1重点加强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措施
钢筋在楼面砼板中的抗拉受力,起着抵抗外荷载所产生的弯矩和防止砼收缩和温差裂缝发生的双重作用,而这一双重作用均需钢筋处在上下合理的保护层前提下才能确保有效。在实际施工中,楼面下层的钢筋网在受到砼垫块及模板的依托下保护层比较容易正确控制,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一直是施工中的一大难题。其原因为:板的上层钢筋一般较细较软,受到人员踩踏后就立即弯曲、变形、下坠;钢筋离楼层模板的高度较大,无法受到模板的依托保护;各工种交叉作业,造成施工人员众多、行走十分频繁,无处落脚后难免被大量踩踏;上层钢筋网的钢筋小马凳设置间距有时过大,甚至不设。
在上述四个原因中,前两条是客观存在,不可能也难于提出措施加以改进(否则楼面负筋用钢量将大大增加,造成浪费)。但后二个原因却在施工中必须大大加以改进,对于最后一个原因,根据大量的施工实践,建议楼面双层双向钢筋(包括分离式配置的负弯矩短筋)必须设置钢筋小马凳,其纵横向间距不应大于700毫米(即每平方米不得少于2个),特别是对于?准8一类细小钢筋,小马凳的间距应控制在600毫米以内(即每平方米不得少于3个),才能取得较良好的效果。对于第三条原因,可采取下列综合措施加以解决:(1)在楼梯、通道等频繁和必须的通行处应搭设(或铺设)临时的简易通道,以供必要的施工人员通行。
(2)加强教育和管理,使全体操作人员充分重视保护板面上层负筋的正确位置,必须行走时,应自觉沿钢筋小马凳支撑点通行,不得随意踩踏中间架空部位钢筋。
(3)安排足够数量的钢筋工(一般应不少于3~4人或以上)在砼浇筑前及浇筑中及时进行整修,特别是支座端部受力最大处以及楼面裂缝最容易发生处(四周阳角处、预埋线管处以及大跨度房间处)应重点整修。
2.2预埋线管处的裂缝防治
预埋线管,特别是多根线管的集散处是截面砼受到较多削弱,从而引起应力集中,容易导致裂缝发生的薄弱部位。当预理线管的直径较小,并且房屋的开间宽度也较小,同时线管的敷设走向又不重于砼的收缩和受拉方向时,一般不会发生楼面裂缝。反之,当预埋线管的直径较大,开间宽度也较大,并且线管的敷设走向又重合于砼的收缩和受拉力向时,就很容易发生楼面裂缝。因此对于较粗的管线或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应增设垂直于线管的短钢筋网加强。根据经验,建议增设的抗裂短钢筋采用?6~?8,间距≤150,两端的锚固长度应不小于300毫米。
3 商品砼的性能改善
目前已普遍采用泵送商品砼进行浇筑,但受剧烈的市场竞争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导致各商品砼厂商以采用大粉煤灰掺量,低价位、低性能的砼掺加剂,以及细度模数低、含泥量较高的中细砂作为降低价格和成本的主要竞争手段。因此应尽快健全和统一对商品砼厂商的行业管理,促使商品砼厂商转变观念,控制好原材料质量。另一方面使用方在订购商品砼时,应根据工程的不同部位和性质提出对砼品质的明确要求,不能片面压价和追求低价格、低成本而忽视了砼的品质,导致砼性能下降和收缩裂缝增多。同时现场应逐车严格控制好商品砼的坍落度检查,以保证砼熟料的半成品质量。
4 对裂缝的弥补处理
在采取了上述综合性防治措施后,由于各种原因仍可能有少量的楼面裂缝发生。根据经验,楼地面上部的面层一般较厚,可以通过在找平层中增改钢丝网、钢板网或抗裂短钢筋进行加强,并且上部常被木地板等装饰层所遮盖,问题相对较小。但板底则粉刷层较薄,并且通常无吊顶遮盖,更易暴露裂缝,影响美观并引起投诉,所以板底更应妥善处理。板底裂缝宜委托专业加固单位采用复合增强纤维等材料对裂缝作粘贴加强处理,当遇到裂缝较宽、受力较大等特殊情况时,建议采用碳纤维粘贴加强。复合增强纤维的粘贴宽度以350~400毫米为宜,既能起到良好的抗拉裂补强作用,又不影响粉刷和装饰效梁,是目前较理想的裂缝弥补措施。
篇8
论文摘要:混凝土楼板的裂缝,是目前较难克服的质量通病之一,楼板裂缝轻者影响美观,重者破坏房屋结构的安全性,降低房屋的抗震能力和房屋的正常使用,文中对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进行了分析。
1 钢筋混凝土现浇板裂缝产生原因
1.1 混凝土原材料质量原因主要有水泥凝结或膨胀不正常;骨料中含泥量过多;碱性骨料与碱性很强的水泥起化学反应,生成有膨胀能力的碱——硅凝胶而引起混凝土膨胀破坏;水灰比、塌落度过大,或使用过量粉砂。
1.2 施工质量原因主要有混凝土施工过分振捣,模板、垫层过于干燥;混凝土浇捣后过分抹干压光,使混凝土的细骨料过多地浮到表面,形成含水量很大的水泥浆层,引起表面体积碳水化收缩,导致混凝土板表面龟裂;施工工艺不当致使支座处负筋下陷,保护层过大,使板上部沿梁支座处产生裂缝;混凝土未达到规定强度,过早拆模,或者混凝土未达到终凝时间就上荷载,造成混凝土楼板的弹性变形;后浇带施工不慎而造成板面裂缝;楼面垫层内暗装水管、电线套管铺设不当,保护层厚度不足,造成板面沿管线长度方向产生裂缝。
1.3 设计原因主要包括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楼房的拉裂和钢筋混凝土现浇板的开裂;设计人员在进行现浇板的配筋计算过程中,忽略了板在正常使用阶段由其承受的荷载而引起的挠度及裂缝宽度的验算,由此而引起裂缝的产生;结构体型突变及未设置必要的伸缩缝。
2 裂缝的防治措施
2.1 预防措施
2.1.1 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方面
尽可能不使用民办小厂生产的水泥。如必须使用,应认真对水泥标号及安定性进行试验;严把原材料进货关,认真地对进场砂石骨料进行检验,严格控制砂的粒径及含泥量,并做好各项试验。一经发现不合格材料进场必须立即停止使用并清除出场;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和质量检验以及混凝土和易性的要求确定配合比,严格控制水和水泥用量,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减小空隙率和砂率以减少收缩量,提高混凝土抗裂强度。
2.1.2 施工质量方面
混凝土浇捣前,应先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避免过多吸收水分,浇捣过程中应尽量做到既振捣充分又避免过度;混凝土楼板浇筑完毕后,表面刮抹应限制到最小程度,并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严格施工操作程序,不盲目赶工。杜绝过早上传、上荷载和过早拆模。在楼板浇捣过程中更要派专人护筋,避免踩弯面负筋的现象发生。通过在大梁两侧的面层内配置通长的钢筋网片,承受支座负弯矩,避免因不均匀沉降而产生裂缝;施工后浇带的施工应认真领会设计意图,制定施工方案,杜绝在后浇处出现混凝土不密实、不按图纸要求留企口缝,以及施工中钢筋被踩弯等现象。同时更要杜绝在浇注混凝土完毕前就将部分模板、支柱拆除而导致梁板形成悬臂,造成变形;加强对楼面砼的养护。砼的保湿养护对其强度增长和各类性能的提高十分重要,特别是早期的妥善养护可以避免表面脱水并大量减少砼初期伸缩裂缝发生。施工中必须坚持覆盖麻袋或草包进行一周左右的妥善保湿养护,并可采用喷养护液进行养护。
2.2 施工中应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
2.2.1 重点加强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措施
钢筋在楼面砼板中的抗拉受力,起着抵坑外荷载所产生的弯矩和防止砼收缩和温差裂缝发生的双重作用,而这一双重作用均需钢筋处在上下合理的保护层前提下才能确保有效。在实际施工中,楼面下层的钢筋网在受到砼垫块及模板的依托下保护层比较容易正确控制。但当垫块间距放大到1.5米时,钢筋网的合理保护层厚度就无法保障,所以纵横向的垫块间距限制在1米左右。
与此相反,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一直是施工中的一大较难问题。其原因为:板的上层钢筋一般较细较软,受到人员踩踏后就立即弯曲、变形、下坠;钢筋离楼层模板的高度较大,无法受到模板的依托保护;各工种交叉作业,造成施工人员众多、行走十分频繁,无处落脚后难免被大量踩踏;上层钢筋网的钢筋小撑马设置间距过大,甚至不设(仅依靠楼面梁上部钢筋搁置和分离式配筋的拐脚支撑)。
2.2.2 预埋线管处的裂缝防治
预埋线管,特别是多根线管的集散处是截面砼受到较多削弱,从而引起应力集中,容易导致裂缝发生的薄弱部位。当预理线管的直径较小,并且房屋的开间宽度也较小,同时线管的敷设走向又不重于(即垂直于)砼的收缩和受拉方向时,一般不会发生楼面裂缝。反之,当预埋线管的直径较大,开间宽度也较大,并且线管的敷设走向又重合于(即垂直于)砼的收缩和受拉力向时,就很容易发生楼面裂缝。因此对于较粗的管线或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应按技术导则三的第4条要求增设垂直于线管的短钢筋网加强。根据我公司的经验,建议增设的抗裂短钢筋采用Φ6-Φ8,间距≤150,两端的锚固长度应不小于300毫米。
线管在敷设时应尽量避免立体交叉穿越,交叉布线处可按技术导则三的第4条采用线盒,同时在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宜采用放射形分布,尽量避免紧密平行排列,以确保线管底部的砼灌筑顺利和振捣密实。并且当线管数量众多,使集散口的砼截面大量削弱时,宜按予留孔洞构造要求在四周增设上下各2Φ12的井字形抗裂构造钢筋。
2.2.3 加强对楼面砼的养护
砼的保湿养护对其强度增长和各类性能的提高十分重要,特别是早期的妥善养护可以避免表面脱水并大量减少砼初期伸缩裂缝发生。但实际施工中,由于抢赶工期和浇水将影响弹线及施工人员作业,因此楼面砼往往缺乏较充分和较足够的浇水养护延续时间。为此,施工中必须坚持覆盖麻袋或草包进行一周左右的妥善保湿养护,并建议采用喷HL等品种和养护液进行养护,达到降低成本和提高工效,并可避免或减少对施工的影响。
2.3 裂缝的处理方法
对于一般混凝土楼板表面的龟裂,可先将裂缝清洗干净,待干燥后用环氧浆液灌缝或用表面涂刷封闭。施工中若在终凝前发现龟裂时,可用抹压一遍处理;其他一般裂缝处理,可将板缝清洗后用1:2或1:l水泥砂浆抹缝,压平养护;当裂缝较大时,应沿裂缝凿八字形凹槽,冲洗干净后,用1:2水泥砂浆抹平,也可采用环氧胶泥嵌补;当楼板出现裂缝面积较大时,应对楼板进行静载试验,检验其结构安全性,必要时可在楼板上增做一层钢筋网片,以提高板的整体性。
篇9
[论文摘要] 我们在对钢筋工程的检查验收中,常发现一些比较常见的质量问题,这些总是会对我们的工程质量造成一定影响,所以要求我们在施工中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列出了几种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一、质量通病
1、在柱子钢筋施工中,柱子箍筋采用多肢箍时,上柱钢筋和下柱钢筋的锚固不符合规范要求。
2、当柱钢筋和截面发生变化时,上柱钢筋和下柱钢筋的锚固不符合规范要求。
3、梁上、下部纵筋的锚固长度达不到规范要求,特别是柱子校大时,钢筋伸入柱内只满足laE,未考虑过柱中并≥0.5hc+5d。
4、梁支座加筋长度常有较短现象。
5、钢筋的接长有错位、焊缝不合格,搭接长度满足不了要求。
6、当梁为斜梁时,钢筋有偏位现象,锚固也不符合要求。
7、剪力墙施工中,根据设计往往在暗柱边缘一定范围内拉筋较密,在绑扎时,弯勾朝向未交错布置,拉勾未按设计拉住相应的钢筋。
8、 剪力墙钢筋一般采用双层钢筋网时,在两层钢筋网绑扎时,内外层水平筋绑扎不一致,使得拉筋绑扎后,拉筋与竖筋和水平筋不垂直,产生倾斜现象。
9、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不好,不能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二、防治措施
除一般常规措施外,笔者认为还应从加强如下几方面的控制:
1、加强人的控制
A、以项目经理的管理目标和职责为中心,合理组建项目管理机构贯彻因事设岗,设立专业钢筋工长和检查人员。
B、提高施工班组的整体素质,包括技术素质、管理素质,严禁分包工程或作业的转包。
C、坚持作业人员持证上岗,钢筋工程中,如对焊工、电焊工、电渣压力焊、气压焊等。并加强对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的质量意识、教育及技术培训。
2、加强钢筋原材料检验的控制
运至现场或在现场生产加工的钢筋,经过检验后应重视对其仓储和使用管理,避免因材料变质或误用造成质量问题。为此,一方面应合理调度,避免现场钢筋大量积压,另一方面,坚持对钢筋原材料应按不同类别堆放,挂牌标志,并在使用时现场检查督导,对未进行复检的钢筋,若需紧急放行时,只能放行到制作中,不能放行到成品中。但制作完毕后,在绑扎安装验收前,必须检验合格。
3、加强对钢筋加工机械的控制
施工机械的选择要按照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生产适用、性能可靠、使用安全的原则,使其具有特定工程的适用性和可靠性。并在施工过程中对其进行定期校正,并且必须配备相应的操作人员。
4、加强施工方法的控制
对主要项目,关键部位和难度较大的项目,制订方案时要充分估计到可能发生的质量问题和处理方法。钢筋的加工和绑扎除严格按照常规施工方法施工外,其余还应注意如下几点
a、钢筋加工时直螺纹套丝时,应确保螺纹露出套筒部分不多于2倍螺距。
b、主次梁箍筋加工时,注意次梁主筋应置于主梁上部,箍筋应作相应调整。
c、对制作难度大的钢筋必要时,进行1:1放样制作。
d、在采用多肢箍时,要控制柱子内箍尺寸,保证柱纵筋绑到箍筋转角处,应加强箍筋的绑扎工序,按已划好的箍筋位置线,将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动,由上往下绑扎,宜采用缠扣绑扎;箍筋与主筋要垂直,箍筋转角处与主筋交点均要绑扎,主筋与箍筋非转角部分的相交点成梅花绑扎;箍筋的弯钩叠合处应沿柱子竖筋交错布置,并绑扎牢固;如设计要求箍筋设拉筋时,拉筋应钩住立筋及箍筋。 转贴于
e、在绑扎剪力墙内钢筋网片时,为保证墙内拉筋与竖筋和水平筋垂直度,防止倾斜,四周两行钢筋交叉点应全部绑扎,中间交叉点可间隔交错绑扎,双向主筋的钢筋网,应将全部交叉点绑扎,剪力墙内的钢筋必须钩住水平钢筋。剪力墙内钢筋必须先绑扎暗柱钢筋,再绑扎墙体钢筋,首次墙体钢筋绑扎先绑扎样板,经检查合格以后,再展开绑扎。注意绑扣成“八”字形。墙内拉钩朝向交错布置,弯钩因工艺需要制作成90o的,绑扎完成后尽可能调至135o,弯钩必须朝向砼。
f、钢筋砼的保护层控制,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施工前技术交底一定要搞好;二是注重过程中的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往往是钢筋绑扎时位置正确,但一到浇捣砼时就难以保证其厚度了,不是人踩就是工具压在上面,造成支撑钢筋的马凳被踩倒,砼上层钢筋弯曲变形,保护层厚度得不到保证,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应做到规范操作,严禁操作人员在钢筋上随意行走;对上层钢筋应作有效的固定,
浇捣中还应经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篇10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大量使用,混凝土裂缝是一个很普通的技术问题,工程建筑物的破坏与倒塌大多是从其混凝土裂缝的扩展开始的,混凝土裂缝成为日趋严重的工程质量和结构安全隐患问题。因此,作为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要认清并有效的控制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裂缝成因问题。
1.钢筋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
引起混凝土结构开裂的原因较复杂,正常情况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作用,即外荷载作用和变形作用。这两种作用可称为 “第一类荷载”和 “第二类荷载”,“第二类荷载”即“变形荷载”。国内外大量调查说明,由于“变形荷载引起的裂缝约占80%以上,变形作用包括:温度变化、生产热源、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变形作用。温度变形作用(收缩和膨胀变形)。地基不均匀变形作用(水平变形和垂直变形)等。
1.1温度、湿度变形
混凝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当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就会产生附加应力,当这种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裂缝。混凝土在空气中硬化时,体积会逐渐减小,一般称之干缩。收缩裂缝比较普遍,通常通过加强养护可以消除。
混凝土在温度变化时会热胀冷缩,其温度线膨胀系数约为αc=1×10-5/c0,即每10 c0的温差可引起应变ε=1×10-4,对C30混凝土而言,则可引起温度应力б=Еε=3.0Ν/mm2,这已远远超过C30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标准值ftk=2.01Ν/mm2,因此较大的温差往往就会引起裂缝。
现浇钢筋混凝土板的温度裂缝有两种原因:其一为季节(或日)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集中于屋面板以及朝阳处房间的楼板,且裂缝宽度往往随季节(或日)变化。其二为混凝土结构中因水化热散失速度不一致引起的温差裂缝,往往表现为平面形状突变的凹凸房屋阳角处的裂缝。
1.2材料问题
组成混凝土的材料质量问题引起的裂缝较常见,原因是水泥、砂、石的质量不好,砂、石的集配不好,含泥量过高及片状物过多都会影响混凝土的质量,达不到设计强度等级就会为混凝土开裂留下隐患。
1.3地基变形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造成开裂的主要因素是不均匀沉降。裂缝的大小、形状方向取决于地基变形的情况,由于地基变形造成的应力较大造成的裂缝多是贯穿裂缝。
1.4结构受荷
结构受荷后产生裂缝的因素很多,施工中和使用中都会产生裂缝。常见于钢筋混凝土梁、板受弯构件,在使用荷载的情况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施工中超载堆荷是造成施工裂缝主要原因。在使用过程中改变原有建筑的使用功能,使用不当,增大荷载等均可能引发裂缝出现。对超过规范规定宽度的裂缝,以及不允许出现裂缝的应认为有害,需要认真分析谨慎处理。
2.控制及预防措施
针对上述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的分析,在工程中出现的裂缝有很大一部分可以通过设计手段、施工手段才克服解决。
2.1设计方面,
设计方面主要通过简化建筑物造型和构造方面予以解决。
2.1.1控制建筑物的长高比,长高比越小,建筑物整体刚度越大,抗不均匀沉降的能力越强。
2.1.2合理布置纵横墙,纵墙开洞应尽可能小。
2.1.3合理的调整各承重部位的受力情况,使荷载均匀分布,防止集中受力。2.1.4减少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加强基础的刚度和强度。
2.1.5层层设置圈梁、构造柱以增加建筑物的整体性。
2.1.6在一层、顶层窗台设置加强筋,对宽大窗台设置钢筋混凝土梁,以适应窗台的变形,防止窗台产生竖直裂缝。
2.1.7设置沉降缝,沉降缝的位置和宽度的选定要适当,构造要合理;对于形体复杂的建筑物应设置伸缩缝;同时可以和其他构造缝合并设置。
2.2材料和配比
2.2.1应当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禁止使用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
2.2.2宜采用表面粗糙、质地坚硬的石料作为粗骨料同时要集配良好、孔隙率小、无碱性反应,含泥量不得超过规定;
2.2.3细骨料宜采用颗粒较粗、空隙较小、含泥量较低的中砂。
2.2.4宜采用减水剂等外加剂,以改善混凝土工作性能,降低用水量。
2.2.5在进行配合比设计时应采用低水灰比、低用水量,用来减少水泥用量。
2.2.6配置混凝土时应计量准确,要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禁止任意增加水泥用量,搅拌要均匀。
2.3钢筋工程
钢筋的配置应严格按照施工图纸施工,但如:钢筋品种、规格、数量有改变时必须考虑对构件抗裂性能的影响;钢筋在绑扎过程中的位置要正确,保护层过大或者过小都可能导致混凝土开裂,钢筋间距过大也会引起混凝土开裂,如在屋面板上设置温度钢筋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解决屋面混凝土开裂的方法。
2.4模板工程
模板系统在预防控制施工裂缝中有很重要的作用
2.4.1模版系统的构造要合理,防止模板间变形不一致而导致混凝土开裂;2.4.2模板和支撑系统要有足够的刚度,防止施工荷载作用下模板变形过大而造成开裂;
2.4.3掌握好拆模时机,拆模过早会对混凝土造成损坏或者造成混凝土开裂,过晚会错过介入混凝土养护的最佳时间,及水化热峰值出现的时间。
3.混凝土的养护
对楼面混凝土的养护对其强度增长和各类性能的提高十分重要,特别是早期的养护可避免表面脱水减少混凝土初期收缩裂缝的发生。施工中必须坚持草包或麻袋进行一周左右的养护。应特别注意避免产生贯穿裂缝,出现后要恢复其结构的整体性是十分困难的,因此施工中应以预防贯穿性裂缝的发生为主。实践证明,混凝土常见的裂缝,大多数是不同深度的表面裂缝,因此说寒冷地区的混凝土保温对防止表面早期裂缝尤为重要。混凝土的早期养护,重要目的在于保持适宜的温湿条件,已达到两个方面的效果,一方面使混凝土免受不利温、湿度变形的侵蚀,防止有害 的冷缩和干缩。一方面使水泥水化作用顺利进行,以期达到设计的强度和抗裂能力。混凝土的保温效果常常也有保湿的效果。从理论上分析,新浇混凝土中所含水分完全可以满足水泥水化的要求,但由于蒸发等原因,常常引起水分损失,从而推迟或妨碍水泥的水化,表面混凝土最容易受到这种不利影响。因此混凝土浇筑后的最初几天是养护的关键时期,在施工中应重视。
4、结束语
在钢筋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发现裂缝,而在一定程度上,裂缝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产生的原因有很多种,但是只要只要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精心供料,严格认真执行,就能减小裂缝概率,把裂缝控制在无害范围内,并将无害裂缝减少到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1]莫庆瑗.钢筋混凝土超长结构的施工技术[J].广东建材,2010(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