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取措施英语范文

时间:2023-04-05 19:05: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采取措施英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采取措施英语

篇1

关键词:建筑工程;雨期施工;安全问题

1 雨期施工的要求和准备工作

(1)雨期施工的要求。根据雨期施工的特点,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合理进行施工安排;密切注意气象预报,做好防汛准备工作。(2)雨期施工的准备。做好现场排水工作;做好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防雨工作;制定现场房屋、设备的排水防雨措施;备足排水需用的水泵及有关器材,准备适量的塑料布、油毡等防雨材料。

2 雨期施工措施

雨期施工主要解决雨水的排除,对于大中型工程的施工现场必须做好临时排水系统的总体规划,其中包括阻止场外水流入现场和使现场水排出场外两部分。其原则是上游截水、下游散水;坑底抽水、地面排水。规划设计时,应根据各地历年最大降雨量和降雨时期,结合各地地形和施工要求通盘考虑。一般在建筑物四周设置临时排水沟阻止场外水流入现场。施工现场的排水相对简单:低于地面的基坑排水只要确定相应流量就可选用相匹配的水泵和组织人工排水;高于地面的施工现场只要相应的排水渠道不使场内积水即可。此外雨水对建筑物各分部工程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对一些受雨水影响较大的室外分部工程也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便使工程得以顺利进行。

2.3 砼工程

模板隔离层在涂刷前要及时掌握天气预报,以防隔离层被雨水冲走;遇到大雨应停止浇筑砼,已浇部位应加以覆盖。现浇砼应根据结构情况和可能,多考虑几道施工缝留设位置;雨期施工时,应加强对砼粗骨细料含水量的测定,及时调整用水量;大面积砼浇筑前,要了解2-3天的天气预报,尽量避开大雨。砼浇筑现场要预备大量防雨材料,以便浇筑时突然遇雨进行覆盖;模板支撑下回填要夯实,并加好垫板,雨后及时检查有无下沉;下雨时不得进行钢筋焊接、对接等工作,急需时应做好防雨工作或将施工场所移至室内进行;刚焊好的钢筋接头部位应防雨水浇淋,以免接头骤冷发生脆裂影响建筑物质量。

2.4 吊装工程

构件堆放场地要平整坚实,周围要做好排水工作,严禁构件堆放区积水、浸泡,防止泥土粘到预埋件上;塔吊基础必须高出自然地面15厘米, 严禁雨水浸泡基础; 雨后吊装时,应首先检查塔吊本身稳定性,确认塔吊本身安全未受到雨水破坏时再做试吊,将构件吊至1米左右,往返上下多次稳定后再进行吊装工作;雨天可能会影响驾驶员的视线,如果司机没有在雨天吊装的经验,最好停止吊装工作;或请有经验的司机来进行;停止施工时,应将塔吊的吊钩收回靠拢塔身,不得在吊钩上遗留吊索、建筑构件等任何物体;雨天由于构件表面及吊装绳索被淋湿,导致绳索与构件之间摩擦系数降低,可能发生构件滑落等严重的质量安全事故,必要时可采取增加绳索与构件表面粗糙度等措施;雨天吊装应扩大地面的禁行范围,必要时增派人手进行警戒。

2.5 屋面工程

卷材防水屋面尽量在雨季前施工,并同时安装屋面的落水管;雨天严禁油毡屋面施工,油毡、保温材料不准水淋;雨期屋面工程应采用湿铺法施工工艺。湿铺法就是在潮湿的基层上铺设卷材,先喷刷1-2道冷底子油,喷刷工作宜在水泥砂浆凝结初期进行操作,以防基层浸水。如基层浸水,应在基层表面干燥后方可铺贴油毡。

2.6 抹灰工程

雨天不准进行室外抹灰,至少应能预计1-2天的天气变化情况。对已经施工的墙面,应注意防止雨水污染;室内抹灰尽量在做完层面后进行,至少已做完层面找平层,并已铺一层油毡;雨天不宜做罩面油漆。

2.7 脚手架

雨期施工,脚手架应采取以下措施:加固脚手架基础。在脚手架底部加垫钢板或以条石为基础;适当添加与建筑物的连接杆件。脚手架上的马道等供人通行的地方应做好防滑与防跌落措施;检查脚手架连接处的连接件,如发现松动或位移应立即加固和恢复;雨期不得在脚手架进行过多施工,工作面不宜铺得过大,要控制脚手架上的人员、构件及其它建筑材料数量,在脚手架上的动作不宜过于激烈;金属脚手架要做好防漏电措施。脚手架与现场施工电缆的交接处应有良好的绝缘介质隔离,并配以必要的漏电保护装置;或重新布置施工电缆,避免与金属脚手架的交接。

2.8 施工机械的防雨防雷及施工现场的用电

所有机械操作棚要搭设牢固,防止倒塌漏雨。机电设备应采取防雨、防淹措施,安装接地安全装置、机动电闸箱的漏电保护装置要可靠;雨天要防止雷电袭击造成事故,在施工现场高出建筑物的塔吊、人货电梯、钢管脚手架等必须装设防雷装置;施工机械的排气孔要用塑料布或其他防雨材封堵;坑、沟内的机械最好移至地面、以防雨过大被淹没;现场施工电缆要集中摆设,防止杂乱无章、及时更换绝缘外套老化或破损的电缆线;不必要的电缆线要及时收回。

篇2

关键词 建筑工程;设计与施工;防雷措施

中图分类号:TU8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022-095-1

当前的建筑物防雷设计和施工中,对一级和二级防雷建筑物的防雷设计发展较为完善,得到设计人员的重视。但是在常见的三级防雷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对防雷设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安全间距和防雷技术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改进,在当前形势下,对建筑防雷设计与施工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1 雷击灾害概述

人类生存的环境中存在着很多的自然灾害,如旱灾、暴雨、火灾、水灾和雷击等等,对自然灾害进行有效的防御,可以减少由此带来的损失,保证人们生命和财产安全。雷击及时自然灾害的重要形式之一,特别是对现代建筑,造成很大的损失。建筑物的防雷,应该根据地区雷击发生的类型和频率等因素,总结雷击规律,采用现代化的技术进行防雷措施。雷击的形成,是由大气云层中的负电荷积累,当电场强度到达最大值的时候,云层与地面之间形成电离和阶梯式放电。下行先导放电是主要的雷击形式,下行先导最后一次的跳跃距离即称之为闪击距离,在地面建筑物采取防雷措施形式先导回路对雷电电流进行引导,既是防止雷击灾害的有效措施,保证建筑物安全和使用者的人身安全。

2 常见的雷击灾害

1) 直击雷。大气云层中的电荷不断聚集,逐渐与地面之间形成较高的对地电压,当云层与地面突出物体如山峰、建筑物等物体之间的电场强度大于两者之间空气的击穿强度之时,云层就会对地面产生放电现象,这种雷击称之为直击雷,是最为常见的雷击形式。直击雷如果是发生在云层与建筑物、机械设备和人体等之间,会对建筑物等造成很大的破坏,这是由于强大的雷击电流转化为热能,引起建筑损坏、人员伤亡、设备燃烧爆炸等事故,危害极大。

2) 感应雷。感应雷主要包含有电磁感应雷、静电感应雷和雷电波入侵三种形式。电磁感应雷是指雷击发生之后,雷电流在周围的空间迅速形成很强烈的磁场,使得雷击周围的金属物体产生电磁感应电流和电压,这些瞬间的强电流和高电压会对建筑的设备和电气线路,尤其是弱电系统线路和设备产生很大的危害。静电感应雷是指当云层接近地面时,在高层建筑物顶端会感应出大量的电荷聚集,当云层与其他云层或者与地面其他突出物之间产生放电,云层中的电荷消失后,建筑物顶端聚集的电荷也会因为失去感应迅速消散,由建筑物向大地高速转移,对建筑物和金属设备产生危害。雷电波入侵是指雷击产生时,会对建筑上的金属管和加固、架空线路等形成高冲击电压,冲击电压沿着管线向两边迅速传播,称之为雷电波入侵。雷电波沿着管线进行传播,有可能进入建筑物内部或者转移到其他设备和线路上,对人身安全和电气设备安全造成危害。

3 建筑物防雷设计和施工的具体措施

1) 防雷装置的组成。接闪器,既是人们常说的接闪杆,还包括接闪线设施,用来安装在建筑物的上方,使其更接近云层,在雷击产生时直接接受放电,然后通过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等将接受到的雷击转入地下。引下线。引下线一般采用镀锌防腐的圆钢作为材料,在设计时取最短的途径,可以直接利用建筑物的金属结构作为建筑的引下线,但要保证金属结构焊接的、可靠性。接电装置是将雷击电流引入地下的装置,采用镀锌防腐的钢管或者角钢制成,埋入地下半米以上。接地装置的埋设应与建筑入口或者人行道保持3米以上的距离。小于3米时,要做深埋或者进行沥青高阻地面等安全措施。

2) 建筑物防雷接地与地下引线。建筑物接地系统,即工频接地、逻辑接地、电子信号接地、防静电接地和屏蔽接地等共用一个接地极,要求家底电阻小于1 Ω,即接地系统的使用。接地系统通常利用建筑物的地梁、结构柱、桩基和承台结构的内部钢筋作为接地网络机械自然接地系统的联通。在实际的建筑物施工过程中,一般要求这些结构的内部基础钢筋采用绑扎和焊接等可靠的连接形式,对钢筋的横截面进行严格要求使其满足建筑强度需求同时满足防雷设计标准。钢筋与下引线之间要做好焊接保证牢固,还要对接地系统进行及时的接地电阻测量和实验,保证接地店主满足接地需求。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一般借助建筑钢筋混凝土内部的主筋作为防雷设计的引下线,引下线的间距应计算准确,与接闪器和接引线之间的连接保证牢固。利用建筑物内部钢筋作为接地体和引下线,既可以起到很好的防雷效果,还可以降低防雷设计的成体成本,效果突出。

3) 接闪分流。接闪分流是指利用接闪杆等外部装置进行防雷,直接将可能对建筑造成危害的雷击截获并导入地下,从而保护建筑物和其他设备的安全。接闪分流作为最为传统的防雷方法,以其经济、有效的特点,在雷电防护中运用广泛。常规的接闪杆的设计必须要保证有足够的高度才能完成防雷电任务。新型的非常规的提前放电接闪杆ESE,具有保护范围大、防雷击效果好等特点,可以有效的减少接闪杆的数量而不降低防雷设计,已达到降低防雷设计成本的目的。接闪分流的防雷成功率难以确定,还会产生较大的泄放电流,产生的交变磁场电子设备产生影响;泄放电流入地时会产生反击电压,对周围的人和设备造成影响。

4) 屏蔽防雷。首先,要采取无窗的封闭结构,对于建筑中的钢筋和门窗等,要进行一个整体的连接,形成一个屏蔽网。在室内沿墙壁四周做一圈接地环,与屏蔽网形成有效的连接。现场设备的屏蔽保护。现场电气设备一般安装在在配电箱内,因此,首先要做好配电箱的外壳接地,其次要对现场设备的工作电源进行SPD加装,接电线接入低压配电防雷接地系统。线路的屏蔽,是为了防治雷击在线路上产生瞬间的过电压,造成线路的烧毁。对于线路的防护,要做到沿线路设置屏蔽层,并进行多点接地。

5) 等电位连接。等电位连接是指将分开的诸金属物体直接用连接导体或者经过电涌保护器连接到防雷装置上,以减小雷电流引发的电位差。等电位连接可以分为总等电位连接、辅助等电位连接和辅助等电位连接三种。总等电位连接(MEB)的作用是降低建筑物内不同金属部件和间接接触电压间的电位差。辅助等电位连接一般适用于当电源网络自身阻抗较大,在受到雷击不能及时的切断电源的情况。局部等电位连接指通过等电位连接端子板将辅助等电位进行连接。

6) 电涌保护器防雷电涌保护器防雷是为了防止雷电感应产生的电涌进入建筑物内部,对设备和线路造成损坏而采取的防雷措施。建筑的电源系统一般按照防雷区域进行多级划分,在高压配电柜一般选择安装阀门型避雷器;在低压母线侧安装一级SPD;在配电箱安装二级SPD;在系统电源接线处和重要设备处安装第三极SPD防护,以逐级分区的防电涌措施减少雷击对电源系统的破坏。SPD的选用,要注意残余电压值和通流容量等的合理配置,使得多级保护发挥其应有的多级保护作用。

4 总结

建筑防雷是保证建筑安全的重要措施,防雷设计和施工应该根据建筑所处地区的雷击规律和特点分析,根据建筑物的外形和结构特点等综合进行选择,泄流、消除、隔离和吸收都是较为有效的防雷技术,设计和施工人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提高防雷技术,不断提高建筑防雷保护水平。

参考文献

[1]潇霖.三级防雷建筑物设计施工中的问题[J].工程建筑,2010(6).

篇3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 开裂原因 预防措施

一、引言

为提高建筑结构的整体性和抗震性能,近年来在民用建筑中普遍设计应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楼盖。但从实际应用中也发现很多问题,尤其是新建工程的裂缝问题,表现的尤为突出,已经成为一个较普遍的质量问题。

实践证明:混凝土结构件和相当部分裂缝是可以通过设计手段、施工措施来克服的。本文就常见的容易忽视的问题,引发裂缝的原因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二、常见混凝土裂缝原因分析

混凝土是一种抗拉能力极低的脆性材料,尤其工业建筑改扩建项目,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当发生温度、湿度变化、轧机震动、地基不均匀沉降时,极容易产生裂缝。近年来,随着建筑技术、建筑材料、施工工艺的发展和试验检测手段的进步,不仅重视其物理性能,同时重视其化学性能。如“AAR”碱集料反应以及化学介质的侵蚀都会使混凝土结构过早产生裂缝,降低混凝土强度。

(一)材料质量。

材料质量问题是引起混凝土裂缝较常见的原因。水泥的安定性、强度、含碱量的高低;砂、石骨料的影响;外加剂、掺和料的影响;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影响都会导致混凝土裂缝产生。

1.水泥的安定性不合格,水泥中游离的氧化钙含量超标,造成混凝土抗拉强度的下降。水泥的强度不够,水泥受潮或超期,使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设计值,从而导致混凝土开裂。

4.外加剂、掺和料选择不当或掺量不当,会严重影响混凝土收缩。

5.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当将直接影响混凝土抗拉强度,是造成混凝土开裂不可忽视的原因。

只有材料的质量关把好了,工程质量才能在根本上得到保证。

(二)地基变形。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造成开裂主要原因是不均匀沉降。裂缝的大小、形状、方向决定了地基变形的情况。如坐落在高低相差较大的基岩面上的混凝土坝块易发生因基础不平整引起的裂缝,这类裂缝一旦发生,则发展较快。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基础内有大的断层破碎带处。 由于地基变形的应力相对较大,产生的裂缝一般是贯穿性的。

(三)施工工艺。

针对施工工艺着重强调以下几点:

混凝土是一种人造混合材料,其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成型后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程度。混凝土的搅拌、运输、浇灌、振实各道工序中的任何缺陷和疏漏,都可能是裂缝产生的直接或间接原因。因此要求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各道工序都必须严格按施工规范进行。

1.水分蒸发、水泥结石、称量不准确,搅拌时间不够,搅拌不均匀,浇灌时严重漏浆,振捣时间不够,振捣部位不全,都会造成混凝土的裂缝。

2.模板构造不当,漏水、漏浆、支撑刚度不足、支撑的地基下沉、过早拆支撑架、过早拆模等都有可能造成混凝土开裂。

3.混凝土养护,特别是早期表面干燥可使其内外温差较大,更容易产生裂缝。

(四)结构受荷。

结构受荷后产生裂缝的因素很多,施工和使用中都可能出现裂缝。例如早期受震、拆模过早或方法不当、构件堆放、运输、吊装时的吊点位置不当、施工超载、张拉应力值过大等均可能产生裂缝。普通钢筋混凝土构件在承受了30%一40%的设计荷载,就可能出现裂缝,肉眼一般不能察觉,而构件的极限破坏荷载往往都在设计荷载的1.5倍以上。所以在一般情况下钢筋混凝土构件是允许带裂缝工作的(这类裂缝有的文献称之为无害裂缝)。在钢筋混凝土设计规范中,分别不同情况规定裂缝的最大宽度为0.2一0.3nun.对那些宽度超过规范规定的裂缝,以及不允许开裂的构件上出现裂缝则应认为有害,需加以认真分析,慎重处理。

(五)设计构造。

结构构件断面突变或因开洞、留槽引起应力集中、构造处理不当、现浇主梁在搁次梁处如没有设附加箍筋或附加吊筋以及各种结构缝设置不当等因素均容易导致混凝土开裂。

(六)温度、湿度变形。

2.干湿变形引起的裂缝:处于空气中的混凝土当水分散失时,体积会发生收缩,受潮后体积会膨胀,但收缩值大于膨胀值(即收缩后的混凝土,吸潮后不可能全部恢复)。由此而在构件内产生拉应力,在早期混凝土强度较低时,混凝土收缩值最大。因此,若构件早期养护不良,极易产生收缩裂缝。这类裂缝,在现浇剪力墙、水池底、壁等工程结构中最为常见。

(七)徐变裂缝。

结构构件在内应力的作用下,除瞬时弹性变形外,其变形值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的现象称为徐变变形。混凝土的徐变对混凝土结构物的应力和应变状态有很大影响,徐变可能超瞬时应变,甚至达到瞬时应变的2倍~4倍。因此,裂缝在荷载作用下持续延伸和扩展。如预应力构件因徐变会产生较大的应力损失,降低了结构的抗裂性能。此类裂缝常见于受弯构件的拉区,其特征与承受荷载出现裂缝相同。

(八)施工方面。

由于施工原因造成裂缝出现的因素很多。如混凝土结构养护不良或养护时间不够;水灰比过大、水泥或外加剂加入量过大;搅拌时间不够、振捣不实;钢筋表面污染、保护层过小或过大;任意留置施工缝且不按规定处理;后期施工扰动前期混凝土;构件内外温差大,未采取有效措施;在不宜施工的气候条件下,勉强施工;冬季施工未采取防冻措施等等。

三、混凝土裂缝的预防措施

由于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很多,有变形引起的裂缝;有外载作用引起的裂缝;有养护环境不当和化学作用引起的裂缝等等。在实际工程中要区别对待,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

(一)材料选用。

1.水泥:应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严禁使用安全性不合格水泥。

2.粗骨料:宜用表面粗糙、质地坚硬的石料。级配良好,孔隙率小,无碱性反应,有害物质及粘土含量不超过规定。

3.细骨料:宜用颗粒较粗、孔隙较小,含泥量较低的中砂。

4.外掺料 :宜采用减水剂等外加剂,以改善混凝土工作性能,降低用水量,减少收缩。

(二)配料。

1.配合比设计:采用低水灰比、低用水量,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

2.禁止任意增加水用量。

(3)配制混凝土时计量应准确,要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搅拌要均匀,离析的混凝土必须重新拌匀后,方可浇灌。

(三)地基。

1.加强地基的检查与验收工作,基坑开挖后及时通知勘察及设计单位到场验收。对较复杂的地基,设计方在基坑开挖后应要求勘察补钻探,当探出有不利地质情况时,必须先对其加固处理,并经验收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

2.开挖基槽时,要注意不扰动其原状结构。合理安排施工顺序。相邻建(构)筑物间距较近时,一般应先施工较深基础,以防止基坑开挖破坏已建基础的地基。

(四)合理设计。

1.适当的加强构造配筋,合理的选用钢筋直径和间距。选用直径细而间距密的配筋方案,能较好的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

2.钢筋品种、规格、数量的改变、代用,必须考虑对构件抗裂性能的影响,做到强柱弱梁。

3.钢筋位置要正确。保护层过大或过小都可能导致混凝土开裂。

(五)模板工程。

1.模板构造要合理,以防止模板各杆件间的变形不同而导致混凝土裂缝。

2.模板和支架要有足够的刚度,防止施工荷载(特别是动荷载)作用下,模板变形过大造成开裂。

3.合理掌握拆模时间,拆模时间不能过早,应保证早龄期混凝土不损坏或开裂。但也不能太晚,尽可能不要错过混凝土水化热峰值。

(六)施工技术。

1.混凝土浇筑时应防止离析,振捣棒要快插慢拔,根据不同的混凝土塌落度正确掌握振捣时间,振捣应均匀、适度,避免过振和漏振;

2.加强混凝土的早期养护时间。在气温高、湿度低或风速大的条件下,更应及早进行喷水养护。当浇水养护有困难时,可采用覆盖保温等方法;

3.避免在雨中或大风中浇筑混凝土;

4.对于地下结构混凝土,尽早回填土,有利于减少裂缝。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造成混凝土裂缝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混凝土裂缝问题一直严重困扰着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因此,有必要从理论上进行分析研究,按照其不同的成因进行归纳、总结。同时在混凝土施工中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控制裂缝的产生,以确保工程质量,使建筑物具备良好的耐久性和结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王成勇.浅谈混凝土开裂原因及处理方法[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31.

[2]李献灿.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成因及防治措施[J].山西建筑,2010,1.

篇4

【关键词】地震采集 覆盖 影响

陕北富县探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行政区划隶属陕西省富县、黄陵、洛川、宜川、甘泉及延安等五县一市,本区地处黄土高原。工区地表均为黄土塬冲刷区,总体呈西高东低的趋势。西部最高海拔1600m,洛河一带海拔较低,为920~1200m。区内沟谷纵横,塬、梁、峁、坡、沟纵横交错,地形十分复杂。塬、梁、峁上均为第四系黄土覆盖,黄土层厚度100~350m。黄土覆盖为地震的采集制造难题,所以分析黄土覆盖的影响为地震的采集处理有重要的意义。

1 地震勘探目标层

本区中生界油藏类型以岩性、构造-岩性圈闭为主。本区古、中生界生烃条件均比较好,具备基本的生储盖条件,形成了奥陶系、石炭-二叠系及三叠系延长组这三套最主要的生储盖组合。奥陶系和石炭-二叠系为天然气富集层系,盆地内绝大部分的石油地质储量都分布在中生界上三叠统延长组。本区主要目的层为奥陶系马家沟组、二叠系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及三叠系延长组,几套目的层在全区均有分布。2 地表地震地质条件

富县地区地表属典型的黄土塬地区,总体呈西高东低的趋势,西部最高海拔1600m,洛河一带海拔较低,为920~1200m。区内沟谷纵横,塬、梁、峁、坡、沟纵横交错,坡陡沟深,地形十分复杂,具有黄土覆盖厚度大、地形起伏高差大、表层结构变化大(低降速带厚度大、高速层顶界面横向变化小)等特点。

黄土塬中心一般为巨厚的黄土覆盖,厚度200~350m不等,自上而下分为干黄土层、潮湿黄土层、含水黄土层、第三系红土层。潜水面深度较大,从几十米至百余米不等。黄土塬地区由于雨水和洪水的长期冲刷,形成了大沟、小沟、毛沟等树枝状沟系,河谷、冲沟两侧出露基岩,河道表面覆盖有砾石、泥沙,有些地段直接出露基岩,岩性以第三系砂泥岩和白垩系砂泥岩为主,间或有少量的第三系红泥。干燥疏松的黄土层孔隙度大,弹性差、速度低,非均质性极强,对地震波吸收和衰减作用严重,激发能量散失极快,激发、接收条件极差。折射波及多次、低频散射、面波发育,原始记录的信噪比低。表层结构横向不连续,导致激发能量不均匀,波场、波形变化强烈,不利于地震资料的处理。

3 地震采集技术难点

本工区从地形上来讲属于山区地形,但同时地表又存在着巨厚的低速黄土,又有黄土塬的特点。在详细分析以往地震资料的基础上,认为本次地震资料采集主要存在以下技术难点:

(1)黄土层对地震波的能量吸收衰减作用强,地震激发能量有效下传困难。地面松散黄土影响接收效果,使得所获资料信噪比低。

本区黄土层厚几十米至数百米不等,尤其是上部的疏松干燥层,对地震波具有强烈的吸收、衰减作用,激发能量散失极快,不利于地震波的激发。地面多松散黄土,检波器与周围介质物理耦合性差,上下介质间物理耦合性也差,严重影响检波效果。

(2)斜坡地带的激发及观测系统问题突出。

从以往采集资料可以看到,由于斜坡地带激发能量的向外散射作用,黄土塬区斜坡地带地震采集效果不理想,激发效果有待改善。

(3)地震波场复杂,获得高信噪比的地震资料难。

黄土层因雨水长期冲刷、切割使得沟壑纵横,又由于层间压实作用差异,导致了各向异性,因此地震波场复杂,如浅层多次折射波、散射波、侧面波等次生干扰波及随机干扰波较强。

(4)表层结构及地形复杂,静校正工作难度大。

探区内塬、峁、梁、坡、沟发育,地形起伏剧烈,表层结构复杂多变,表层调查难度大,低降速层巨厚且横向变化较大,很难准确建立表层地质模型,使得静校正问题突出。

(5)目的层埋藏较浅,且以岩性圈闭或低幅度构造和岩性圈闭为主,对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要求高。

本区三叠系延长组主要目的层埋藏较浅(500-800ms),浅层地震资料有效叠加次数很低,影响叠加效果,资料的信噪比难以提高。再加上面波及面波区强噪音、折反多次等地震规则干扰波在浅层表现的尤为强烈,反射波近地表射线路径复杂,静校误差对浅层资料影响程度大,NMO速度较中、深层地震资料对叠加效果更为敏感,且难以求准,影响叠加效果,降低资料的信噪比。本区中生界多为岩性油气藏,或低幅度构造和岩性油气藏,对地震勘探分辨率要求高,需要保护地震波的高频成份,而巨厚的黄土层对地震波衰减严重,影响储层预测的效果。

4 技术对策

针对以上技术难点,结合对本区以往地震资料的分析论证,初步认为应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以提高本区地震采集资料的品质,达到本次地震勘探的部署要求:

(1)在分析总结以往鄂南各探区进行的激发、接收攻关试验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地表特征,优选激发岩性、井深和多井组合井数,充分考虑虚反射的影响,改善激发子波的频率特性;优选激发药型和药量,加强激发能量。以往攻关试验成果表明,在黄土塬区采用红胶泥激发、井深13-15m、15组合井数、1-2kg小药量高爆炸药进行激发效果比较理想。选择合适的检波器组合组内距,以削弱随机干扰,提高资料信噪比;选择合适的组合基距及图形、组合方向,以压制线性干扰。

(2)采用适当加大药量,或者多次激发垂直叠加的激发、接收方法解决斜坡地带激发能量的外泄问题,改善斜坡地带的激发效果。

(3)选择合适的接收参数以利于压制干扰。采用多检波器组合压制环境噪音,并采用较高的覆盖次数,进一步提高资料信噪比;在接收因素上,严格埋置检波器和加强检波器组合试验,以利于压制干扰。

(4)在系统分析以往资料,总结以往勘探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地质任务的要求,结合该区的地震地质条件,建立物理模型,进行充分、科学的参数论证,选取合适的观测系统参数,确保本次采集方法的有效性。同时采用小药量激发以提高主频,采用多井组合激发以拓展有效带宽,有助于提高分辨率,满足低幅度构造解释与储层预测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牟永光.地震勘探资料数字处理方法[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1

[2] 朱光明.垂直地震剖面方法[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8

篇5

青海省血液中心成分科,青海西宁 810000

[摘要] 目的 不同角度统计分析单采血小板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方法 针对单采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原因,按初次、再次、性别、年龄段的发生率进行分类整理,统计分析与不良反应发生的关系。结果 采集总人数为1 489例,其中男性献血者为1 058例,女性为431例。发生不良反应为112例。初次献血反应率为17.9%,再次献血反应率为2.91%,初次男性献血反应率为9.1%,女性为46%。结论 针对不同原因的单采献血反应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加强采前咨询、心理疏导,安抚紧张情绪。最大程度减少反应,稳定和扩大固定无偿单采献血者,提高制品质量。

关键词 单采不良反应;预防干预措施;献血者安全;血液制品质量

[中图分类号] R9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7(c)-0134-03

[作者简介] 钱晓燕(1966-),女,青海西宁人,大专,主管技师,主要从事血液成分制备。

单采成分血以其浓度高,疗效好,减少输血后传染病及输血不良反应少等优点,越来越被临床所接受。单采血小板采集是用专用封闭式,一次性耗材连接血细胞分离机,直接从无偿献血者身体采集。但是采集血小板所需时间较长,循环血容量较大,采集过程中,因抗凝剂输入,导致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产生不良反应时有发生。发生不良反应可能与低血钙、ACD:blood值偏高、寒冷或仪器噪音的刺激因素有关[1]。与个体敏感性、耐受性、体质、心理状态、城乡差异均有很大关系。为探讨既能保证献血者健康,又能保证单采血液制品采集质量,现将该中心从2012年9月—2013年10月共采集1 489例,其中112例发生不良反应的进行分类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9月—2013年10月青海地区该中心采集的1 489例无偿单采献血者。其中男性献血者1 058例,女性431例。年龄20~45周岁,男性体重≥50 ㎏,女性体重≥45 ㎏。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标准《GB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采血前pt≥150×10/L,献血间隔时间≥30 d,1周内禁服阿司匹林类药物,献血者每次只采集1个治疗量血小板。

1.2 判定枸橼酸钠中毒反应的标准

①轻度反应:仅有口唇麻木。

②中度反应:除轻度症状外,还有胸闷、恶心、呕吐、皮肤湿冷、心悸。

③重度反应:除上述症状外,还伴有神志模糊,意识障碍,惊厥、晕厥、心音低钝、血压下降及心律不齐、脉博细速等[2]。

1.3 设备 MCS﹢血细胞分离机

一次性封闭式采集成分血耗材血液保存液(ACD-A)(配方: 枸橼酸钠22 g/L,枸橼酸8 g/L,葡萄糖24.5 g/L)10%葡萄糖酸钙口服液(9 mg/mL),三精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1.4 单采血小板方法

使用MCS+血细胞分离机及专用封闭式耗材,输入采集前测定的献血者血小板计数、性别、身高、体重等数据,并选择血小板采集程序,系统自动设置循环血液容积、血液流速,采集过程中所需ACD-A。严格按照MCS﹢血细胞分离机操作规程操作。

1.5 统计方法

采用Excel表格统计数据,利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单采献血者不良反应总体情况分析

2012年9月—2013年10月共单采1 489人份的血小板,其中初次献血为458人份,产生不同程度不良反应为82人份,反应率为17.9%。而再次献血者为1 031人份,产生不良反应为30人份,反应率为2.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 初次捐献血小板不同性别不良反应情况分析

初次捐献血小板的献血者共有458人份,其中男性351人份,产生不良反应为32人份,反应率为9.1%。女性107人份,产生不良反应为50人份,反应率为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2.3 再次捐献血小板不同性别不良反应情况分析

再次捐献血小板的献血者共1 031人份,其中男性707人份,发生不良反应为13人份,反应率为1.83%。女性324人份,发生不良反应为17人份,反应率为5.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2.4 献血者不同年龄段不良反应情况分析

将献血者年龄分为青年、中年组二个阶段,分阶段统计产生不良反应的人份。青年组共捐献324人份,发生不良反应87人份,反应率为26.8%。中年组共捐献1 165人份,发生不良反应25人份,反应率为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4。

3 讨论

观察上述统计结果表明,表1显示该中心无偿献血者捐献血小板出现不良反应率为7.52%。略高于内地其它省份。可能与该省地处高原平均海拔2 600~3 100左右,当地群众喜食牛、羊肉类食品,导致血液粘稠度较高有关。据研究报道,随着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旦白水平增高,全血黏度升高[3] 。有关研究采血后献血者血液流变学研究表明,在采血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均较采血前有所下降[4]。但此结果是否适应我省具体情况,有待进一步验证。表2显示该组中,初次献血者发生不良反应82人次,占初次献血者458人份的17.9%,占总献血不良反应73.2%。明显高于有关报道的初次献血者比多次献血者高1.8倍有关统计。由此可见与精神因素、城乡地域差别、个体差异、低血钙等因素有关。表3显示该组中再次献血者男、女献血者反应率均低于初次献血者,尤其女性献血者反应率比初次女性献血反应率大幅下降仅为5.24%,充分反映出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加之献血者对献血场地、环境、工作流程等都已熟悉,心理压力明显降低,反应率明显降低。表4显示中年组献血不良反应率为2.14%明显低于青年组26.8%,这与中年组献血者均为再次献血者居多相关。符合有关报道的年轻、低体重、初次献血者为献血反应高风险人群。通过上述观察表明单采血小板的献血反应不仅直接影响到血小板收集顺利进行和采集质量,也间接影响无偿单采血源的保留、发展。

研究体会到有效降低单采血小板不良反应即降低反应率,应做到重视预防措施,加强健康征询与指导,做好献血前、中、后的全程护理[5]。①采集前:严格进行献血者筛选,身心处于最佳状态,以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6] 。工作人员的语言,因献血者文化及认知程度不同,必须兼顾科学性和通俗性,即符合科学,又能让献血者听懂。才能对采血者产生信任,为献血做好充分思想准备。献血者初次捐献成分血时,对看似复杂装机管路及粗大针头,产生恐惧,造成情绪过度紧张,穿刺时局部刺激产生疼痛,加之机器频繁报警,采集时间过长,易反射性引起迷走神经兴奋,血压下降,脑供血不足而引发不良反应发生。结果显示年轻人献血反应率比其它年龄段偏高。故对初次献血者应详细解释机采全过程包括原理、功能、可靠性、安全性等。面对互助献成分血献血者工作人员充分理解病患家属的迫切心理,更加耐心解答献血者提出的问题,采集时应优先考虑男性献血者、有献血经历的,健康状况好,体重适宜,血小板计数高,采集相同的血小板所需处理全血循环次数少,枸橼酸用量、机采时间少,保证献血者安全。并告知献血者采集过程中如有不适,及时告知工作人员。积极营造舒适温磬的采血环境,提供人性化服务同时,工作人员提高静脉穿刺技术,熟炼掌握静脉穿刺方法和静脉选择及触摸技巧,提高采血水平[7]。上机前服用10%葡萄糖酸钙口服液1~2支,防止低血钙发生。②采集中:观察是审慎且有意识的,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8]。通过观察,及时发现献血者不良反应,以便采取相应措施,采集到质量合格的单采血小板[9]。工作人员应加强血细胞分离机的使用操作和管路安装步骤的学习,注意管路安装和操作中的关键控制点[10],熟炼故障处理。时刻关注献血者情况,随时调整血细胞分离机的技术参数。根据季节不同,关注献血者及设备的状态。根据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初次献血反应率高达46%,故特别关注初次、女性献血者有无异常,如精神不安、面色苍白、出冷汗、寒战等,血流是否顺畅,与其交谈分散注意力。关注回输过程中的细微变化。女性初次献血一般在2~3循环开始。可降低回输速度(<50 mL/min),及时加服1~2支10%葡萄糖酸钙口服液,缓解症状。较重反应症状,应立即停止采集,给予10%葡萄糖酸钙10 mL+50%葡萄糖20 mL缓慢静脉推注,并给予其它对症处理,5~10 min内缓解至消失。再次献血者则在运行到最后一个循环出现。③采集后:防止皮下瘀血是采后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告知献血者献血后针眼正确按压方法,防止按压针眼时间太短,力度不够、按压范围太小或由于紧张没有按压到位,均可导致血液流入组织间隙造成皮下瘀血[11]。工作人员应进行电话回访,积极提供人性化关怀,询问有无持续症状,及时对症处理,解释献血反应发生原因,鼓励再次参加无偿献血[12]。针对细节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对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因素影响,即保证血液制品的质量,又保证了献血者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王清,余舟芬.机采血小板异常情况的分析处理和体[J].中国输血杂志,2012,25(8):791-792.

[2] 陈宝葵.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反应原因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8,10(1):78.

[3] 聂璐,韩春姬.血脂与血尿酸及血液黏度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慢性疾病预防与控制,2011,19(6):596-598.

[4] 王培华.采血后献血者的生理恢复.输血技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8.

[5] 唐红峰.献血量、献血次数与献血反应发生的相互关系探讨[J].中国输血杂志,2012,25(9):888.

[6] 李庆风.捐献机采血小板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中国输血杂志,2010,11(23):956-957.

[7] 潘杰,刘曼曼,赵妮娜.采血量不足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中国输血杂志,2009,22(9):753-754.

[8] 李允美,郭兆香.运用有意提高ICU护士的病情观察能力[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5A):66.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S].GB18469-2012,2012(7):1.

[10] 李爱萍,赵晓芳.血细胞分离机在机采血小板采集中常见报警故障分析及处理[J].医疗卫生装备,2011,32(11):140-144.

[11] 毕星秀,孙玉侠.无偿献血者皮下瘀血原因调查与护理[J].中国输血杂志,2011,5(24):434-435.

篇6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策略;教学法;交际法;语言运用能力;分层教学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以及学生来源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各门课程的教学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学科教学。目前,从柳州运输职业技术学院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看,教学效率低、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差等问题一直没有解决,英语教学的质量远远不能适应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因此,高职英语教学迫切需要建立起适应高职教育特色的教学模式。

一、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现状的分析

柳州运输职业技术学院位于全国少数民族聚居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地区的英语教学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受当地经济、教育发展相对落后的影响,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很大差距。目前,柳州运输职业技术学院有在校生5100多人,生源主要有2种:一是普通高中毕业生,他们经过正规的高考录取,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但整体水平不高;二是从中专升入高职高专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在初中阶段学过3年英语,但英语基础较差。

为了进一步了解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2007年秋新生入学后,笔者对学院录取的几名新生进行了有关英语学习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只有26.76%的新生英语高考成绩在90分以上;有61.61%的新生期望通过加倍努力,在高职院校学习期间力争通过英语应用能力B级考试;有35.47%的新生对英语有兴趣,并乐于学习。

因此,笔者认为,面对英语学习基础、学习期望和学习兴趣各异的高职学生,要完成英语教学任务,需要师生双方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同时,教师必须转变原有的英语教学指导思想,改革教学方法和内容,并对大一、大二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二、高职英语教学策略的制定

(一)明确教学目标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规定,高职高专英语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必需的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具有阅读和翻译与本专业有关的英文资料的初步能力,并为进一步提高英语的应用能力打下一定基础。英语的教学内容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在英语的教学过程中要突出语言的实际应用,加强语言技能的培养。”可见,在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英语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其教学目标不是培养英语语言专家,而是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高职学生将来的职业生涯中,英语主要是作为一种使用工具。因此,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应侧重于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英语的能力。

高职教育的学制为3年,其中有1年的时间用于各种实习、实训,所以真正用于英语教学的时间总共才180个学时左右。因此,笔者认为,要把高职英语教学从学科型或知识型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放到整个高职教学系统中重新定位,不再跟着普通高等教育亦步亦趋。高职英语教学应树立为学生所从事的职业服务的理念,把有限的英语教学资源(时间、师资、设备)以及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都集中到培养与其职业能力相匹配的英语实用能力上来。因此,高职英语教学应既保留英语语言知识的基础性,又根据实际的职业特点和需求有意识地渗透英语语言的实用性,把英语教学的基础性与实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应遵循“学一点,会一点,用一点”的教学原则,使“以实用内容学习为指导,以实用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思路得以实现,使高职英语教学抓住重点、突出职业特色。

(二)调整学习心态

对大多数高职学生来说,从中学到大学是一次飞跃,大学生容易出现3种心态:有的学生认为,好不容易熬过了高考,到大学就该好好歇一歇,所以在思想上就有了放松的情绪;有的学生认为,高中学习负担那么重都挺过来了,到大学就更没什么了不起的了,所以在思想上有了轻敌情绪;还有的学生认为,高中时英语基础打得不牢固,而大学英语的内容和难度都加大了,就更学不好了,所以在思想上有了畏难情绪。

面对这3种心态,高职院校的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纠正学生思想上的各种错误认识,消除他们头脑里的各种消极情绪。教师应帮助学生认识到,大学一年级虽然是起始年级,但却是整个大学期间打基础的关键阶段,所以在思想上一点也不能麻痹大意,应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对那些想“歇一歇”、有放松情绪和轻敌情绪的学生来说,教师应帮助他们掌握学习的规律,认识到“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有刻苦努力、继续发扬拼搏精神,才不会落后于他人。对那些在学习上有畏难情绪的学生,教师首先要让他们认识到大学和中学的英语学习都是阶段性的;其次要鼓励他们树立“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坚定信念,以及“只要认真,就完全可以学好大学英语”的必胜信心。

(三)分阶段、分步骤实施不同的教学策略

解决了高职学生思想上的认识问题以后,笔者认为,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关键就是分阶段、分步骤地实施不同的教学策略,把英语教学过程分成2个阶段进行。

转贴于 1 第一阶段:查漏补缺,夯实根基,着重培养高职学生听、说、读、写的英语交际能力,提高其英语应用能力B级考试的通过率。

(1)教师要帮助学生过好语音关,使学生较扎实地掌握一定量的词汇和句型,为英语教学的进一步推进扫清障碍。

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以模仿为主,学生在中学开始接触英语时,只会“鹦鹉学舌”,但那时单词量少且简单,学生又感到新鲜好奇、有旺盛的求知欲,所以靠强行记忆还可以应付。到了大学以后,随着单词量越积越多、句型越来越复杂,学生既要记读音,又要记拼写,还要背句型,就感到困难大、负担重了,往往是顾此失彼、招架不住。于是,由学不会到不愿学,渐渐地学生英语学习的差距就出现了。笔者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发现,学生英语学习落后的原因主要是不会拼读单词、不会拼写单词或拼写单词颠三倒四。调查发现,91.04%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差,其中完全不能开口的占21.07%;73.15%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英语听力能力较弱,有些学生分不清汉语声母中的j与英语字母表中的j以及音素/j/,一部分学生养成了“等着老师来教”的依赖心理,仍然要求教师领读单词。学生无法通过词 典掌握英语单词的读音,这给新课的预习带来了困难。而且,学生把拼写与拼读截然分家,记单词按照字母在单词中的顺序来记,结果是花的功夫大、费的时间多、单词还是记不住。于是,这些学生抱着“破罐子破摔”的心态,不再记忆单词,从而进一步影响到词汇和语法的学习,也严重影响了口语和阅读能力的发展。

我们知道,语音学习在整个英语学习中是最基本的。音标是语音的核心,扎实的音标教学将为语音教学提供保证。系统的音标学习能够帮助学生较好地突破语音关,并使以后的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鉴于语音教学的重要性,也为了弥补高职学生在英语语音学习上的漏洞,笔者认为可以采用马承老师设计的“字母、音素、音标三位一体教学法”,把字母的名称音、英语音素和国际音标融为一体,注重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掌握字母与音素的对应关系,使学生在记单词时把音、形、义结合在一起,凡符合拼读规则的单词,都能做到会读的单词会写、会写的单词会读。

(2)教师要正确认识语法教学在交际语言教学中的作用,在“淡化语法”的教学中强调语法教学的交际化。

交际语言教学观认为,语法知识是交际能力的组成部分。为了提高英语交际水平,学生必须掌握比较系统的英语语法知识,这是掌握英语的关键。语法作为语言的三大构成要素之一,是语言的骨骼,渗透于语言使用的听、说、读、写、译各个方面。语法知识是培养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和保证,交际能力又是语法知识的实际运用和最终目的。中国学生在缺乏语言环境的情况下学习英语,只有掌握系统的语法基础知识,才能增强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准确性,才谈得上用英语地道地表达和交流思想感情。

客观地说,高职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更多的是以书面的形式使用英语,而在阅读过程中,他们往往需要语法知识的帮助才能正确理解。调查发现,73.6%的高职学生认为自己的阅读能力差,86.29%的高职学生认为自己的写作能力弱,30.53%的高职学生非常希望教师详细讲解语法知识。这反映出高职学生的词汇量不够多、语法知识很薄弱。因此,作为英语教师,应本着一切从最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出发,正确地认识英语语法教学的作用,有所侧重、有所取舍地教授语法知识;要将语法知识与篇章结合起来,与实际运用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尝试使用语法的过程中不断体验到成就感、喜悦感。只有这样,才会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语法教学才能更好地为学生的语言发展服务。

(3)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英语等级考试,并不断为此创造条件。

调查发现,91.04%的高职学生英语口语的运用能力较差。因此,高职英语教学应针对高职学生想说一口流利的英语的期望,以英语口语为突破口,积极开展英语口语训练,鼓励学生多说。通过举办各种课外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彰显自己的才华和英语表达能力,并尽量养成用英语交流和思维的习惯。通过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帮助学生筛选英语听力和阅读材料,让学生听的、读的英语与自己的专业结合起来。此外,高职院校要采取措施,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英语等级考试,使学生不仅能够考到一张过硬的证书,而且真正拥有一定的英语交际能力,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充分发挥作用。

2 第二阶段:实施分层教学策略,因材施教,把公共英语与行业或专业英语有机地结合起来,强化英语为专业课程服务的功能。

根据柳州运输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英语应用能力B级考试的结果,笔者认为,应在大二时实施英语分层教学。大二学生的层次差异减小,英语水平相对平衡,这样教师备课时能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更有针对性。实施分层教学策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规定最低要求和努力目标,并采取不同的考核办法。这可以使各个层次的学生按照各自的目标而努力,从而各有所得。同时,允许学生根据自己在一定时期内的成绩申请换班上课,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努力向高一级目标进军。这既减轻了学生的心理压力,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一部分在基础教育阶段遭遇“学业失败”的学生导向“学业成功”,使他们找回自尊和自信;也使那些基础相对较好的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从而使大部分高职学生走向“成功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