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性贸易措施范文

时间:2023-04-04 03:55: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技术性贸易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技术性贸易措施

篇1

关键词:技术性贸易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

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0-0167-03

近些年来技术性贸易壁垒,技术性贸易措施以及绿色贸易壁垒或为绿色壁垒这些概念频频出现,但是从相关的著作、文章中可以发现,当前学术界对于这些概念并没有一个十分统一的认识。文章作者以及著作者并不是在完全准确和相同的意义之下引用这些概念,很容易产生一些模糊的认识和分歧,有必要予以澄清。本文将根据WTO的相关文件对这几个概念进行分析与厘清。

一、技术性贸易壁垒

相对于其他概念,技术性贸易壁垒(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即TBT )是较早出现的概念,中国学者对此不同的表述或界定主要有以下几种:

陈同仇、薛荣久认为,TBT是指“为了限制进口所规定的复杂苛刻的技术标准、卫生检疫规定以及商品包装和标签规定”[1]。

肖冰认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一般含义,是指所有在客观上对国际贸易具有直接或间接阻碍作用的技术性措施。与其他非关税壁垒形式相比,其特质仅在于“技术性”――既包括实体性的技术判断标准,也包括程序性的技术环节要求――并给贸易带来阻碍作用。在此意义上,技术性贸易壁垒只是一类措施的概括性称谓,而并非一个严格的法律概念[2]。由此可见,肖冰明确地将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构成要件突出在技术性和障碍两个方面。一项限制进口的措施,不管是否基于合法的目的,也不管它对贸易产生的障碍是否是必要的,只要是技术层面而又对贸易造成了障碍的措施,就应当认定为技术性贸易壁垒。只不过违反相关国际规则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设置的,或造成不必要的贸易障碍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可以称为不合理或不合法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即技术性贸易壁垒就是技术性贸易措施。

持相同观点的还有莫世健:《TBT协定》原文的相关表述前文脚注已经作了说明,并没有将“壁垒”一词仅限于指那些非法技术标准和规范。因此,笔者认为,技术性贸易壁垒在《TBT协定》中的性质必须作为中性理解,即用词本身不能说明具体规则的合法还是非法。具体技术标准或规范是否符合WTO规则问题,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判断[3]。

由此可见,关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含义大致有两种代表性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一国或一个区域组织以维护国家或区域基本安全、保障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动植物健康和安全、保护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保证产品质量等为由而采取的一些强制性或自愿性的技术措施,而这些措施对其他国家或区域组织的商品、服务和投资进入该国或该区域市场产生了影响[4]。第二种观点认为,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那些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确定商品某些特征的技术法规或技术标准,以及旨在检验商品是否符合这些技术法规或技术标准的认证、审批和测试程序所形成的不合理的贸易障碍[5]。

上述两种观点关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设置目的基本一致,分歧在于是否以违反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和是否对贸易产生不必要的障碍作为构成要件。世界贸易组织的《TBT协定》在前言中指出:“认识到国际标准和合格评定体系可以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和便利国际贸易的进行而在这方面做出重要贡献,因此期望鼓励制定此类国际标准和合格评定体系,但是期望保证技术法规和标准,包括对包装、标志和标签的要求以及对技术法规和标准的合格评定程序不给国际贸易制造不必要的障碍;认识到不应阻止任何国家在其认为适当的程度内采取必要措施,保证其出口产品的质量,或保护人类、动物或植物的生命或健康及保护环境,或防止欺诈行为,但是这些措施的实施方式不得构成在情形相同的国家之间进行任意或不合理歧视的手段,或构成对国际贸易的变相限制,并应在其他方面与本协定的规定相一致。”

世界贸易组织的《TBT协定》在前言中指出:“认识到国际标准和合格评定体系可以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和便利国际贸易的进行而在这方面作出重要贡献;因此期望鼓励制定此类国际标准和合格评定体系;但是期望保证技术法规和标准,包括对包装、标志和标签的要求以及对技术法规和标准的合格评定程序不给国际贸易制造不必要的障碍;认识到不应阻止任何国家在其认为适当的程度内采取必要措施,保证其出口产品的质量,或保护人类、动物或植物的生命或健康及保护环境,或防止欺诈行为,但是这些措施的实施方式不得构成在情形相同的国家之间进行任意或不合理歧视的手段,或构成对国际贸易的变相限制,并应在其他方面与本协定的规定相一致。”

《TBT协定》旨在通过WTO的基本原则和相关规则来消除技术性贸易壁垒并减少其对国际贸易自由发展的影响,其所针对的对象是那些“给国际贸易制造不必要的障碍”的或其“实施方式”、“构成在情形相同的国家之间进行任意或不合理歧视的手段,或构成对国际贸易的变相限制,并在其他方面与本协定的规定”不“相一致”的“技术法规和标准,包括对包装、标志和标签的要求以及对技术法规和标准的合格评定程序”。因此,在此笔者认为技术性贸易壁垒就是不合理的技术性贸易措施。

二、技术性贸易措施

技术性贸易措施则是相对于技术性贸易壁垒较晚出现的概念,如前文所列,有的学者认为其就是技术性贸易壁垒,有的则认为其是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上位概念,有的则认为两者是并行的。技术性贸易措施这一概念的提出其实是反映了有的学者开始意识到技术性贸易壁垒或措施的设置并非都是为了阻碍贸易自由的目的。比如李勰指出有符合WTO规则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和违背WTO规则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技术性贸易措施是指世贸组织成员为协定允许的合理目的而制定并实施的“技术法规和标准,包括对包装、标志和标签的要求以及对技术法规和标准的合格评定程序”,而那些“给国际贸易制造不必要的障碍”的或其“实施方式”、“构成在情形相同的国家之间进行任意或不合理歧视的手段,或构成对国际贸易的变相限制,并应在其他方面与《TBT协定》的规定”不“相一致”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就是技术性贸易壁垒。不能仅凭出现损失或造成负面影响这一表象就将这些措施全部称之为技术性贸易壁垒[6]。其把技术性贸易措施与技术性贸易壁垒作为了并行的概念。持这种观点还有所增益:所谓技术性贸易措施指的是,为实现合法目标而采取的技术法规、标准、合格程序等[7]。

由于国际贸易竞争愈演愈烈,一些发达国家开始有意识地利用其科技上的优势来对产品、工艺等设置苛刻的技术标准,以达到限制外国商品进口,从而保护本国商品和企业的目的。这样一来,该国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就带有了歧视性,构成了对国际贸易的不合理限制,也就形成了所谓技术性贸易壁垒。而“壁垒”一词本身似乎也表达了一种非理性的含义,因此,将合理与不合理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相区分对正确界定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含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技术性贸易措施是指各国在国际贸易中,基于一定的贸易策略和目的而采取的所有强制性和非强制性的技术法规、标准以及检验商品的合格评定程序等等。从它制定的宗旨和实施的效果来看,可以将其区分为合理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以及不合理的技术性贸易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是它的下位概念,仅是指其中不合理的那部分。应当将其定义为:一国以不合理地限制国际贸易为目的而采取的标准、技术法规或合格评定程序。

三、绿色贸易壁垒

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已成为当前国际热点。人们普遍认为,经济增长的代价之一即是环境恶化,特别是自由贸易,则被看做是加速环境恶化的因素。各国因此而制定了一些相应的环境法规和贸易政策,希望通过政府对贸易进行一定的干预,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事实上环境保护与贸易自由化二者之间本不存在不可调和的分歧甚至冲突,而是可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合理的贸易自由化不仅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相反在环保方面,国际商品和服务贸易的进一步自由化可以发挥关键的作用。同时,一个健康安全的环境可以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不断扩大的贸易市场提供必需的生态环境资源。

“绿色贸易壁垒”在当前保护环境的背景之下,越来越多被学者们来探究,而与技术性贸易壁垒所不同的是,“绿色贸易壁垒”这一概念并未在WTO的协议中以及国际文献中论及,之所以被冠以“绿色”的称号,主要是因为其产生的前提或目标是为了保护环境和人类以及动植物的安全与生命健康。绿色壁垒也称为环境壁垒。“绿色贸易壁垒”可以说是中国自己创造的一个新词。在国际上并没有权威的定义。中国有些学者提出的绿色壁垒概念,大多是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利益立场提出的,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一般认为,绿色壁垒是指那些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而直接或间接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贸易的措施。通常,绿色壁垒应由进出口国为保护本国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而设置的各种环境保护措施、法规标准等,是对进出口贸易产生影响的一种技术性贸易壁垒。从实践角度看,绿色壁垒主要包括国际和区域性的环保公约、国别环保法规和标准、检验和检疫要求、绿色包装与标签要求、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和环境标志等自愿性措施、生产和加工方法及环境成本内在化要求等类型。

目前对“绿色贸易壁垒”有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绿色贸易壁垒”是进口国以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由,对来自国外的产品进行限制的手段与措施。由于这些措施,通常是一国对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产品设置障碍,限制其进口,以防止和抑制他国产品对本国的冲击,从而实现保护本国市场的目的,因此“绿色贸易壁垒”是一种新兴的非关税壁垒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另一种观点认为,所谓“绿色贸易壁垒”只不过是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一种形式,它是以在贸易中采取环境保护措施而出现的。对此必须区分合理的与不合理的环境保护措施。如上文所探讨的合理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与不合理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一样。在此则又出现了合理的环境贸易措施与不合理的环境贸易措施即环境贸易壁垒,也可以表述为“绿色贸易措施”与“绿色贸易壁垒”。当然也有一种观点认为动植物检疫措施就是绿色贸易壁垒。而排除了把技术性贸易壁垒。这种观点显然存在缺陷。

“绿色贸易壁垒”与《TBT协定》之间有着紧密联系,《TBT协定》的序言明确却指出其法律目的,一是不应阻止任何国家在其认为适当的程度内采取必要措施,保护其基本安全利益;保证其出口产品的质量,或保护人类、动物或植物的生命或健康及保护环境。二是技术法规、标准与测试和认证程序不给国际贸易制造不必要的障碍。在WTO多边体制之下,与贸易有关的环境措施大部分在《TBT协定》之下实施。《TBT协定》下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涉及多方面的贸易或技术问题,环境保护仅仅是技术性贸易壁垒所可能涉及的一个方面。在WTO框架下还有《SPS协定》存在,有些与保护人类健康或安全、保护动植物的生命或健康的技术标准或产品要求受《SPS协定》管辖,主要涉及食品安全、动物卫生和植物卫生三个领域,而《TBT协定》涉及范围更广,除去与上述领域有关的动植物检疫措施外,所有产品的技术法规和标准都受《TBT协定》管辖。

在当今世界的全球化进程中,贸易自由化和环境的国际保护是两股看似并行不悖其实密切关联、相互影响的潮流,环境措施可以合理地规范自由贸易,促进其健康地可持续地发展,也可能限制甚至阻碍自由贸易,形成新的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其实就是环境贸易壁垒,即是指为了达到特定的保护环境的目的而对国际贸易进行限制的措施。而所谓“绿色贸易壁垒”应该是技术性贸易壁垒中与环境保护有关的贸易措施。 在此“壁垒”依然表达的是不合理或不合法的贸易措施之含义。

WTO中的有关规定为绿色贸易壁垒的实施提供了合法性。在关贸总协定成立之初,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的问题尚未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随着工业经济的飞速发展,环境污染的日益严惩人们的环保意识才逐渐提高。1972年11月,在GATT中设立了一个“环境措施与国际贸易工作组”。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自由贸易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的日渐激化。1994年4月世界贸易组织决定成立一个贸易与环境委员会,协调贸易措施与环境措施之间的相互关系。

四、结语

技术性贸易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以及绿色壁垒,是三个不同的表述,但是从上文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他们三者之间的联系是密不可分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可以分成合理或合法与不合理或不合法两个部分,其中不合理或不合法的为技术性贸易壁垒,即各国所采取的技术法规与技术标准、合格评定程序违反了WTO的规则,给国际贸易自由造成了不必要与不合理的阻碍。虽然其声称是为了保护国家安全,保护人类、动植物的生命与健康,保护环境,或防止欺诈等,但本质上是伪装的贸易保护主义。

由于技术性贸易措施的施行有相当多的部分是为了保护环境与人类、动植物的生命健康,因此这部分就构成了环境贸易措施,当一国施行环境贸易措施违反WTO相应的规则与原则时,则又构成了环境贸易壁垒,即“绿色贸易壁垒”。

绿色贸易壁垒在当今国际贸易领域的广泛使用,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国际贸易的正常开展以及各国经济的顺利发展。对于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像中国这样的外向型经济发展中大国来说,绿色贸易壁垒无疑是一把“温柔”的利刃,严重影响中国的经济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认真研究上述各种类型的壁垒,认真积极应对。

参考文献:

[1]陈同仇,薛荣久.国际贸易[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7.

[2]肖冰.技术性贸易壁垒国内法规制的含义、共性态势与难点[J].法学,2006,(8):81.

[3]莫世健.技术性贸易壁垒中贸易和环保的平衡[J].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7,(2):100.

[4]夏友富.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其发展趋势[J].世界贸易组织经济导刊,2003,(5):11.

[4],贺小勇.世界贸易组织[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189.

[5]李勰.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再认识[J].国际贸易2006,(1).

篇2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贸易摩擦日益频繁。特别是当前世界经济结构进入深度调整和转型时期,技术性贸易措施因其手段的隐蔽性、形式的合理性和运用的灵活性,正在成为发达国家产业保护的重要措施。2015年,WTO共有74个成员国/地区发1992份TBT通报,发达国家(地区)继续加大了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实施力度,发展中国家技术性贸易措施要求也在逐年增强。

 

在《2015广东技术性贸易措施年度报告》统计中显示,企业自身在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困难和问题,“不能及时获取国外法规、标准等技术壁垒的动态信息”成为仅次于原料、检测成本之后的主要原因。在出口企业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时希望得到的帮助统计中,“及时提供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最新信息”以超过80%位列第一。可见,对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工作研究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1.正确认识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工作

 

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工作狭义的理解,一般可认为是各国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及和合格评定程序直接相关信息,这也是在WTO《技术壁垒协议》中明确的。广义的理解,可认为各国以技术为支撑条件,对进出贸易产生影响的所有信息,包含了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对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工作涵义的理解,对我们的应对工作有着极大的帮助。

 

首先是应对工作前置,争取时间。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收集的越充分、越及时,应对工作的开展就越从容、越主动。检验检疫部门可以及时对我国出口企业进行风险提示和预警,企业提前做好准备和方案,将不利的影响降到最低。其次解决贸易争端,避免利益损失。对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充分的收集和分析,能够避免因为信息不对称而造成一些不必要的误解和损失,充分的信息也能够大大增加贸易争端谈判获胜的几率,保护我国企业利益,增强我国产品市场竞争力。

 

目前,我国的技术性贸易工作处于发展上升时期,在经过对发达国家经验的学习和吸收阶段后,现正在逐步探索形成中国特色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工作体系。但是在技术性贸易措施实际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困难和不足,特别是信息工作有待加强。

 

2.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工作的困难

 

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工作与政务信息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并且技术性较强。目前,政务信息已经形成了一套采集、评估、报送、量化、考核等规范程序,但是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工作还未能形成完善的机制,还有需要进行优化和改进的空间。

 

一是信息来源不够丰富,方式不够精准。信息采集的范围还不够广泛,单单依据WTO官方的通报是远远不够,应该充分采集所有有关信息,包含行业的最新动态、发展趋势等;技术性贸易措施相关信息途径还比较单调,精细化还不足,出口企业的关注度也不高。二是信息堆积数量较多,分析处理不够专业。随着科技发展,信息交流加快,收集到的信息数量较多,整理分析工作量变大。但是中小企业没有专业人员对这些信息分析评估,对技贸措施影响的准备也不会很充分。三是信息简单重复滞后,应用转化不够高效。由于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技术性较强,目前大部分信息都比较简单,只是对其概要的报道,专业技术问题没有做出深入分析。出口企业对该类信息无法直接吸收利用,准备工作就大大折扣。

 

3.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工作的建议

 

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工作是应对工作的关键之一,做好信息工作,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事半功倍。针对信息工作的一些困难,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信息意识,树立风险观念。只有掌握了关键信息,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工作才能更加主动。信息无处不在,主要看是否有信息意识。检验检疫机构全面风险管理机制已经展开,技术壁垒是出口贸易面临的重要风险之一,要树立起风险观念,时刻保持对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的敏感度。检验检疫机构、出口企业及相关行业协会需要进一步增加风险信息意识,做好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准备。

 

二资源互通共享,完善信息机制。检验检疫机构需要建立起完善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机制,从信息采集、信息处理、风险评估、提示预警等方面形成切实可行的工作程序。做好系统内部信息互联互通,并与其他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出口企业信息资源共享、全面协作,形成跨部门技贸工作信息协调新机制。对企业的提示预警可以通过更加精准的方式进行,如电子邮件、风险提示等,准确送达相关企业。

 

三依托技术实力,深入分析评估。检验检疫机构拥有自身的技术支撑体系,大量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以及相关技术设备等优势,能够对采集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进一步对其风险和影响进行评估,确定信息的风险等级。根据不同的等级对出口企业实施不同的应对措施,指导企业快速准确应对。另一方面对新的信息,如对新实施的技术措施,进行进一步细化和分析,形成研究报告,给予企业具体直接的帮助。

 

四动态量化管理,提升应对效率。技术性贸易措施有效性信息是有时效性的,信息管理需要实行动态管理,对采集的信息整理分类,过期信息或者风险较低的信息,可以进行解除提示;对收集最新信息,应及时告知。确保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及时有效,能够对出口企业有所帮助。信息管理要从粗放式转变为精细式,采用量化管理,进一步完善技贸工作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

篇3

【关键词】技术性贸易壁垒 国际贸易 对策

一、技术性贸易壁垒概述

(一)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含义

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国家(地区)之间通过制定条例、法令、法律、规定、认证制度、技术标准、检验制度等方式,提高国外产品进入本国的门槛,对进口的商品在卫生、检疫、技术、标签标准和商品包装等方面做出明确的标准,从而提高产品技术要求,增加出口国出口难度,最终达到限制本国进口的目的。WTO框架下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主要是指由《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TBT协定)和《实施卫生和植物卫生措施协定》(SPS协定)两个文件所管辖的各种非关税壁垒措施。

技术性贸易壁垒兴起于20世纪后期,但是其雏形可追溯到200多年前。为了加强对进出口商品的质量管理,法国政府于18世纪80年代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官方商品检验机构。自1948年GATT开始运行以来,关税壁垒和传统非关税壁垒受到越来越多的约束,而技术性贸易壁垒因借助“技术”而披上合法的外衣,具有合理性,成为阻碍国家贸易最为隐蔽、最难对付的贸易壁垒,到20世纪90年代它成为国际贸易壁垒的主体。

(二)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特征

广泛性。从表现形式看,技术性贸易壁垒涉及法律、法令、规定、程序等各个方面。从产品角度看,技术性贸易壁垒包括初级产品、所有的中间产品和工业制成品。隐蔽性。技术性贸易壁垒以安全、卫生及环境标准作为限制进口的理由,这些理由极易得到人们的认同,有效地将人们的视线从贸易保护转移到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上来,具有极高的隐蔽性。复杂性。技术性贸易壁垒包括TBT协议规定的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还包括检验检疫制度、绿色壁垒、信息技术壁垒等等,每一种措施所涵盖的内容范围都非常广泛。动态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消费者对于产品安全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加上各国对环境保护日益重视,技术性贸易壁垒也必然会随之不断更新。

二、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

国家质检总局的调查结果显示,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越来越大,给我国出口企业遭成了极大的损失。当前我国遭遇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数量不断增加,其所覆盖的行业和商品范围也越来越广泛,不仅涉及初级产品,中级产品和制成品也越爱越多,涵盖了农业、制造业、服务业和知识产权等各个领域;技术性贸易壁垒也由原来的以对最终产品的检查为主,向涵盖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全过程监督的方向转变;随着产品安全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各国对于产品安全、环保和效能的要求也日益突出和严格,对于产品技术要求也更为严格和复杂,更加强调安全、环保和效能,这就对我国产品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如此多的挑战,只有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我国的产品才能占领市场,获得更大的利益。

三、我国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出口导向型的国家,我国的国际贸易依赖度较高,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了我国的出口,对我国主要产业部门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我国应当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挑战,适应国际贸易发展的潮流,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

(一)完善TBT预警机制

发达国家大多已经构建出一套比较完整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机制,形成了对本国产业和产品的全方位保护,并在实践中取得较好的效果。相较而言,我国对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机制的研究比较晚,2003年6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设立了WTO/TBT国家通报咨询中心,建立了技术性贸易措施网站。我国现行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机制存在较大缺陷,它是以行政区划为单位划分的,缺乏一个统一的系统,容易造成信息的不统一,无法发挥信息共享的功能,完善的预警机制应该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完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预警机制,做好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预警,是我国有效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第一步。

(二)加快我国国家标准的制定

我国现有的技术标准结构和内容只能满足国内市场的需要,无法适应国外新的技术标准和法规的要求。在制定国家标准的时候,必须认清我国与国外技术标准存在的差异,借鉴国际标准,尽量向国际标准靠近,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技术标准,而不是盲目的追求国际标准;扩大国家标准的覆盖范围,加快现代农业、消费品安全等领域的国家标准建设;另外对于我国现有标准之间相互矛盾和冲突的问题应当及时纠正,建立全国统一的标准化体系;鼓励和推进企业采用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在可能的范围内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以使我国产品更符合国际市场的要求。

(三)企业应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

不管是国家标准的建立还是预警机制的完善,都是为了我国企业能够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让我国的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并站稳脚跟,因此,企业是有效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关键环节。企业的产品想进入国际市场,光靠价格战是行不通的,要在自主产权、品牌、质量上谋求生存和发展。我国产品为何在面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时屡屡败下阵来,究其原因就在于我们的技术水平远远不如发达国家,产品的技术含量低,无法适应国际标准。因此企业应该重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在生产中的应用,加大企业在技术创新上引进并消化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上的投资,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摆脱传统价格竞争的束缚。企业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时要更加的积极,通过了解WTO框架下的技术性贸易措施,收集行业技术性壁垒最新动态等,在提高自身的应对能力,积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闫耀文.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经营管理者,2011.

篇4

[关键词]技术性贸易壁垒;出口贸易标准化;绿色壁垒

[中图分类号] F752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95-3283(2013)09-0026-02

[作者简介]徐骁容(1990-),女,江苏盐城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保险学;倪明(1990-),男,江苏盐城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货币银行学。

一、导言

近年来,由于多边贸易体制的加强,市场进入的条件大大改善,关税壁垒在各国贸易保护方面的作用大大减弱,进口限额制、进口许可证制等对进口产品数量进行直接限制的非关税贸易壁垒也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在此情况下,各国为保护本国贸易和国内产业的利益,纷纷采取名义上更为合法、保护形式更为隐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作为进口限制的主要手段。

从整体上看,技术性贸易壁垒导致我国出口贸易的损失呈持续上升趋势。根据国家质检总局的统计,2012年我国出口贸易受外国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的直接损失约为685亿美元,比2011年增加624亿美元,超过二成的出口企业遭受了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约束限制。

二、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推动了技术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行业标准,为中国出口商品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打好基础;2加速技术和产品质量的提高。引进国外的先进设备和高新科技,推动出口产品的升级换代,加大和丰富商品科技含量;3推动了评审制度的开展。2006年3月31日,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成立,统一负责对认证机构、实验室、检查机构等的认可工作;4推动我国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与防护体系的建立。为使出口企业及时了解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最新动态,政府部门通过多种渠道,积极公布有关国家贸易保护措施的发展情况。

(二)消极影响

1技术性贸易壁垒覆盖的范围增大,不但包括具体产品,甚至是产品的生产经营过程都受到了TBT的限制。不仅是我国传统出口的初级产品、农产品,而且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的整个周期都在TBT的约束之下;2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标准不断提高,发达国家利用技术、经济层次上的差异,制定超出发展中国家能力水平的严苛标准规定,直接导致我国的出口产品无法进入世界市场;更有甚者,发达国家还经常对技术法规和标准进行修订和补充,在信息渠道不畅的情况下,即时更新的技术标准直接挡住了出口产品的去路;3技术性贸易壁垒会在产品、行业、国家之间发生连锁反应,保护范围不断扩张,不利于我国出口市场的正常发展。

三、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思考

(一)从政府角度

1积极转变指导思想,制定可持续的出口发展战略

近年来,绿色经济日渐发展,环境保护也随之成为发达国家技术性贸易壁垒实施的重点。对此,首先要树立节能环保、低碳经济的意识,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对绿色产业的重视程度,实现结构上的优化;加大自身对高新技术的研发,对国外先进技术积极予以引进,在技术层面上对传统的粗放增长的产业进行转变,推动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国家也应在政策上对绿色产品的开发和出口予以鼓励和优惠,提高企业生产过程中节能减排的积极性,实现可持续发展。

2建立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管理、预警和反应机制

目前我国对技术性贸易的管理呈现多头管理的现象,效率较低,需建立专门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管理机构,在统一的管理体系下对国外最新的技术性壁垒发展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及时了解国际最新发展动向,从而能够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避免在国际贸易中处于被动。此外,也应加强各地方、各部门之间的横向信息交流,信息共享、有机联动,从而对贸易竞争中做出快速反应。

3制定相关技术法规,使标准化体系与国际接轨

我国面临的一个严峻现状是技术标准体系建设严重落后,许多行业存在多重标准,本身就缺乏统一的标准体系,且标准过低,与国际技术标准严重脱轨,这也是我国出口产品经常受制于国外技术壁垒的重要原因。因此,有必要建立健全我国的标准体系,参考各项国际法规和发达国家的技术标准,建立一套统一的、符合我国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的标准体系。特别的,由于在我国目前所面临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中,绿色贸易壁垒占到相当比重,因此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标准、卫生安全标准是十分必要的。

4充分利用国际规则,保护自身的权益不受侵害

《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本身就包含对发展中国家提供特殊和更优惠待遇的规定,其第12条第三款规定:“各成员在制定和实施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时,应考虑各发展中国家成员特殊的发展、财政和贸易需要,以保证此类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不对发展中国家成员的出口造成不必要的障碍。”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面对贸易纠纷时,可以充分利用国际条约中的“特殊”规定,对发达国家违反非歧视性原则的行为提出抗辩,通过磋商、谈判的方式解决贸易纠纷,这对国际间的贸易往来也是有利的。

(二)从企业角度

1深入研究国外技术标准,提高我国出口产品标准水平

首先应对自己主要出口市场的技术标准和法规有充分的认识与了解,如此才能对自身的产品标准进行有针对性地改进与提高,避免商品出口时遇到不必要的障碍。追根究底,贸易壁垒的产生还是由于出口产品达不到进口国的技术标准,因此企业应努力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尽力缩小与国际标准水平之间的差距,同时紧跟国际标准变化的趋势,依据国际标准的走向及时调整,把重点放到提升产品自身内在品质上来。

2加大企业科技创新投入

技术差异是技术性贸易壁垒存在的基础,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最佳途径是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也就是说,对应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最根本途径还是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提高产品科技品质。企业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时,要注意取其精华自主创新;建立企业自己的技术开发中心,加强自身研发能力,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从而不再处处受限于国外标准,真正在贸易竞争中掌握主动。

3推进绿色管理和绿色营销

从长远来看,节能环保的低碳经济已然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能源、环境保护方面的TBT也日渐成为各国实施贸易壁垒的重点,因此树立清洁生产观念,建立清洁生产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对此,我国企业应在推进绿色生产营销的同时,加强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和节能环保领域,降低能源消耗,提高治污排污标准,实现从劳动密集型到新兴战略型的结构转变。

(三)从行业协会角度

在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过程中,行业协会作为政府和企业间的桥梁,应积极发挥沟通协调、咨询服务的职能:积极搜集市场信息,密切关注行业的发展动向和变化,分析本行业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演变规律,并及时反馈到企业,协助企业快速有效地做出反应;加强与政府部门、企业之间的联系,建筑“政府——行业协会——企业”三位一体的预警机制,不仅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决策依据,也为政府处理贸易纠纷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程鉴冰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经济分析及对策[D]浙江大学,2003

[2]谷祖莎贸易技术壁垒中的技术标准研究[J]技术经济,2004(12):53—55

[3]刘崇仪,丁任重WTO 与中国经济[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4]杭争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对策[J]国际贸易问题,2003(2)

[5]王征技术性贸易壁垒——理论与实证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6

篇5

关键词:对外贸易;技术性贸易壁垒

一、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产生

技术性贸易壁垒(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TBT)是指进口国对进口商品制定严苛复杂的技术标准、卫生检疫标准、商品包装和标签标准,从而提高对进口商品的技术要求,增加进口难度,最终达到限制进口目的,打着维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的旗号,行贸易保护之实的一种非关税贸易壁垒措施。具有形式上的合法性、内容的广泛性、实施的隐蔽性和不公平性等特点。

技术性贸易壁垒产生的原因主要有:第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为其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手段。随着人们生活的不断改善,对人类健康、产品安全和卫生以及环保的意识也逐渐增强,同时技术密集型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增大,技术检验仪器的发展,都促进了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发展;第二,传统贸易壁垒的弱化。受国际公约和国际舆论的制约,传统的贸易壁垒逐渐弱化,从而为以技术性贸易壁垒为核心的新贸易壁垒提供了发展空间;第三,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缓慢,传统的贸易壁垒逐渐弱化,为技术性贸易壁垒提供了发展的环境。

二、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发展趋势

技术性贸易壁垒会逐渐取代传统的贸易壁垒成为国际贸易壁垒的主体,成为未来国际自由贸易发展的主要阻碍和WTO谈判的重要内容。当前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技术指标越来越严格,种类越来越多,已发展成为限制或禁止的指标体系,使商品出口的难度和成本增大,从而达到贸易保护的目的;第二,将技术性贸易壁垒和环境保护结合起来,绿色壁垒的作用逐渐突出,随着全球环境的恶化,国际环境法规的颁布,为其提供了法律依据,使其在形式上具有合法性,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第三,与消费安全有关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日趋严格。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维护人类健康与安全的意识也不断增强,所以在消费安全方面的技术标准要求越来越严格,所引发的贸易争端也越来越多;第四,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连锁反应和波及效应突出,所引发的贸易争端也越来越多,会成为未来WTO谈判的重要议题。

三、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我国是一个贸易大国,近年来实际的出口表明,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出口贸易影响重大,受TBT的限制我国在出口方面损失严重,我国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受到了阻碍。

1.在市场准入方面。为了限制进口,发达国际的技术标准十分严格,直接影响了我国的市场准入,限制或禁止了我国产品的出口。以农产品和食品为例,很多国家在此方面的卫生检疫标准很严苛,我国很多产品被拒绝进入相关国家的市场,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比如我国出口的茶叶、水产品、水果和冻鸡肉等等,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和损失。

2.在竞争力方面。由于进口的技术标准要求日益提高,我国必须加大设备和人力的投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达到进口国的技术标准,这无疑提高了我国产品出口的成本,降低了出口竞争力,同时,我国的技术检验设备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要进口检验设备又增加了成本,在认证标志方面,认证费用和检验费用也增加了出口成本,总之,受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我国企业的出口成本不断增加,削弱了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减少了贸易量,给我国的对外贸易造成重大损失。

此外,我们在面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时,要坚持辩证的观点,除了要认识到它对我国的消极影响,也要看到它存在的积极效应。从长远的角度,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动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对企业提出的要求增加,可以促进企业提高生产效率、改革创新、转变经营管理方式,提高自身适应力和竞争力,参与国际竞争。

四、积极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

技术差异是技术性贸易壁垒存在的根本原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技术方面的具有很大的差距,这也是发达国家实行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优势所在,我们要想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就必须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异。

从企业的角度,企业是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最大最直接的受害者,TBT直接限制了企业产品的出口,对企业造成重大损失,企业必须积极寻找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方式。我认为,首先企业要有竞争意识和压力,提高技术水平和经营方式,从自身真正强大起来,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其次,可以通过提高产品与国外产品的的可替代性,建立知名品牌和特色产品,使自己的产品独一无二、无可替代;最后,还可以通过扩大规模生产,实现规模经济,来减低成产成本,改变以往出口数量小、品种单一、技术落后的状况。

从政府的角度,政府要起到领导者的作用,帮助企业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一是要加强技术引进,提高我国整体的科技水平,加大科研投入,鼓励企业技术创新,从根本上改变我国技术落后的现状,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二要建立我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构建自己的技术标准和法规体系,提高自身竞争力,保护本国市场;三是充分利用WTO有关规定,解决争端,获得援助,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促进我国国际贸易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健.《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新贸易壁垒》[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篇6

关键词 技术性贸易措施 民营中小企业 欧盟

目前,欧盟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比较完善、覆盖面广,能够有效阻碍外国商品输入,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在资金、技术和信息等方面的实力薄弱,受到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冲击最严重。因此,本文试图通过文献回顾,认识欧盟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并探讨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的联合应对策略。

一、技术性贸易措施已成为欧盟主要贸易壁垒

经过WTO的几轮谈判,全球关税壁垒逐渐削弱,伴随着人们环保、安全和健康意识的提高,技术密集型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例迅速提升,以及高灵敏度检验、检测技术的发展,技术性贸易壁垒逐渐形成,并逐步取代关税壁垒,成为阻碍外贸出口的主要措施。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欧盟的关税壁垒大幅削减,但是为了保护欧盟内部市场和各成员国国内市场,欧盟及其成员国纷纷对外树立技术性贸易壁垒,使得欧盟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渐趋完善,涉及的行业和范围不断扩大。2000年至2009年1月,欧盟TBT通报数量达287件;2000年至2008年12月,SPS通报数量高达421件,而且在长期都呈现增长趋势。经济不景气常常诱发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增加。2000年前后全球经济不景气,包括欧盟成员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纷纷采用贸易保护主义,技术性贸易措施作为隐蔽、有效的贸易保护手段被广泛使用:此次全球会融危机不断向实体经济蔓延,再次促使各国大举实施技术性贸易措施,阻碍外部国家的商品输入。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着欧盟一体化的推进,欧盟作为区域集团层面采用的技术性贸易措施越来越多,因其也适用于成员国,所以各成员国在国家层面单独采用的技术性贸易措施数量增速有所放缓。

同期,在欧盟TBT通报分类(见表1)中,与农业和食品相关的TBT措施达156件,与化工相关的TBT通报有32件,与电子、电气相关的TBT通报数量有27件,与纺织、服装工业相关的TBT通报有4件。除了关注产品本身,欧盟技术性贸易措施还涉及货物包装、调运,从而把技术性贸易措施的适用范围向生产环节之外进行拓展。在欧盟SPS通报分类(见表2)中,与食品安全相关的SPS措施达327件,与植物保护相关的SPS通报有129件,与动物卫生相关的SPS通报数量有102件,除此之外,还涉及保护人类和领土免受病虫害侵害的SPS措施。由欧盟TBT/SPS通报分类数量来看,一项技术性贸易措施可能涉及多个分类。通过不断补充、完善TBT/SPS,欧盟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渐趋复杂,为外国商品输入树立了很高的壁垒,增加了外国实施应对策略的难度。近年来,欧盟制定的《关于报废电子电气设备指令》(WEEE)、《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中禁止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RollS)、CR法规、REACH法规和《电子垃圾处理法》等指令、法规有效阻碍了我国农产品、化工产品、电子产品、机电产品和纺织服装类产品向欧盟出口,企业损失惨重,而欧盟不断提高的技术壁垒更要求我国企业积极寻找应对策略。

二、复杂的福利效应和作用机制的两面性导致应对策略的复杂性

繁杂的标准体系是技术性贸易措施的核心。根据表现形式,技术性贸易措施可归纳为五大类:技术法规、标准与合格评定程序;产品检疫、检验制度与措施;包装和标签要求;信息技术壁垒;绿色壁垒(夏友富,2001)。技术性贸易措施复杂的福利效应和作用机制的两面性必将导致其应对策略的复杂性。

(一)技术性贸易措施对社会福利的复杂影响

一些学者研究了技术性贸易措施对进出口国的福利效应,但是其结果却并不一致。这增加了对策的选择、制定难度。

Fischer,R.& P.Serra(2000)研究发现政府制定的最小标准即使表面非歧视,其实质也是贸易保护主义的,验证了标准的贸易保护效果。Sykes(1985)认为技术性贸易措施将会通过一系列方式对国内外消费者福利产生不利影响:市场上商品种类减少;生产成本和最终产品价格增加;因不相容而导致市场分割,进而导致进入壁垒;不能够产生网络外部性。技术性贸易措施增加外国出口商成本,降低其竞争力;在技术标准的制定上,小国处于绝对的劣势,不仅在制定标准方面较少发言权,而且还不得不为适应外国制定的标准增加额外的投资,而这些国家本来就缺乏资金和技术,这些标准无疑增加了他们采用新技术的成本(Ganslandt,Mattiasand James R.Markusen,2001)。王志明等(2003)也认为,技术性贸易措施严重制约出口国出口贸易的增长,而且使出口国的贸易条件恶化、贸易收益下降,社会福利水平下降。技术性贸易措施对进口商品具有数量抑制效应、价格抑制效应和动态抑制效应(蔡茂森、朱少杰,2003)。一旦形成或发生变动,就会对进口商品产生数量控制作用和价格控制作用(冯宗宪、柯大钢,2001),进而对出口国和进口国的企业经营、产业结构和社会福利水平产生影响(高文书,2003)。然而,李春顶(2005)认为在短期,技术性贸易措施会起到贸易抑制的作用,但在中长期会发生贸易促进的作用。高文书(2003)认为技术性贸易措施对进口国有三种经济效应:进口国国内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都不发生移动时,技术性贸易措施会给进口国带来明显的净福利损失;进口国国内供给不变而需求变动时,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净福利的符号取决于技术性贸易措施使进口产品成本的增加与需求曲线移动幅度的大小之间的比较;进口国国内需求不变而供给变动时的经济效应。因此,实施为满足合法目标所必需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将比完全禁止贸易或完全自由贸易的效果要好。鲍晓华(2004)运用一个单一产品市场局部均衡的分析框架,演示了利用成本收益分析对SPS措施进行政策择优的过程,指出如果SPS措施是滥用的,则进口国净福利下降;如果SPS措施是合理使用的,则基于外部性保护的SPS措施的福利结果是不确定的,为了克服外部性而使用的SPS措施有可能是福利增加的,但并不总是经济上有效率的。

鉴于技术性贸易措施的行业

特征,一些学者量化研究了个别行业技术性贸易措施对社会福利的影响。OECD(1999)根据大量行业数据,研究发现达到OECD成员国不同标准与技术法规要求的成本,加上测试与认证成本,占到全部生产成本的2-10%。Tsunehiro Otsuki等(2000)根据15个欧盟国家和9个非洲国家1989-1998年间的贸易与法规的数据,分析了欧盟提高食品黄曲霉素含量标准对非洲出口的影响,发现欧盟如果执行新的更为严格的黄曲霉素标准,在降低健康风险方面,与执行国际标准相比将减少每10亿人中年均约1.4个死亡率,非洲对欧盟的谷物、干果和坚果的年出口则减少60%,年出口收入减少6.7亿美元。周华、王卉、严科杰(2007)采用价格楔方法,将标准转化为对等关税,进而量化标准的贸易及福利影响,发现欧盟RollS指令对上海市机电产业构成了严重的贸易壁垒,并进一步影响该产业的专业化分工。但从长期看,标准的实施会使国内外产品的替代性增强,标准的对等关税会逐渐下降,社会净福利提高。

(二)技术性贸易措施的两面性导致应对策略的复杂性  技术性贸易措施具有名义上的合理性,形式上的合法性,内容上的广泛性和复杂性,手段上的隐蔽性和灵活性,做法上的歧视性,实施中的争议性等特点,被许多国家用来当作保护自身利益的“护身符”(夏友富,2001;李树,2003)。技术性贸易措施一方面可以提高商品质量、保护消费者利益;另一方面又容易被用来作为贸易保护主义的有力手段(张荣鼎、朱晓勤,1995)。其作用机制的两面性决定了其应对策略的复杂性。蒋建刚(2004)从技术性贸易措施的积极和消极意义出发,从构筑方和遭受方两个角度来研究它的经济效应,指出无论是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的运用之策还是应对之策,都应该基于技术性贸易壁垒“双刃”功能发挥作用的条件。

三、制度化博弈诱发联合应对策略

制度安排不仅是指在特定领域内为规范人类社会(主要是经济)活动而设定的规则或行为准则,而且还是关于利益博弈重复进行的共有信念的自我维系系统。技术性贸易措施是制度化博弈的产物。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国际约束与协调机制的缺陷是技术性贸易措施产生的原因之一。WTO管理制度上的缺陷为一些国家建立技术性贸易措施提供了契机;设置技术性贸易措施是各国追求自身利益的必然结果;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在经济技术水平上存在的较大差距以及它们在政治制度方面的差异是造成它们在壁垒问题上处于不对等地位的根本原因所在(朱启荣,2003)。康晓玲、宁艳丽(2005)就外国对华实施技术性贸易措施的问题进行博弈分析,发现正是由于外国对华反倾销收益出现递减趋势,而且技术性贸易措施存在连锁效应以及我国缺乏制衡机制,才导致发达国家越来越频繁的对我国实施技术性贸易措施。不同于现有研究采用最小质量标准作为技术性贸易措施,何理(1995)通过限定消费者对进口产品质量偏好的最低下限作为技术性贸易措施,并采用Boom的效用函数定义,建立了我国出口企业和发达国家企业在发达国家产品市场上进行两阶段Bertrand价格竞争的动态博弈模型,研究发现:发达国家设置技术性贸易措施,降低了进口产品的需求,导致市场均衡价格和均衡利润的下降,但是我国出口企业的下降幅度更大。我国出口企业通过提高产品质量积极应对后,我国产品的市场需求和企业利润上升;而发达国家本国生产的产品需求和企业利润下降,但是发达国家消费者的福利却得到提高(何理,2006)。杨波(2007)用博弈论和经验检验的方法进行分析,认为技术水平发展的不对称导致国家间技术性贸易措施通报数量的差距,指出政府干预仅仅是技术性贸易措施形成的重要步骤和外在因素,技术水平差异才是技术性贸易措施形成的内在原因。发达国家由于具备在技术和贸易量方面的优势,更倾向于主动采取设置技术性贸易措施的战略,而发展中国家目前被迫采取亦步亦趋的跟从策略。

在环保、健康等合法名义下,发达国家的贸易壁垒正趋向于制度化,相互之间的差异也逐渐显现,使得单独一个企业、一个行业、一个国家的应对机制难以奏效。因此,一些国外学者探讨了多边组织合作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措施和效果。Sykes(1995)全面剖析了技术性贸易壁垒相关政策,其中涉及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国际标准的多边合作、GATT与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标准协调活动以及欧盟内部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等问题,研究发现,“遵守GATT的有关原则能够有效地克服国家间法规与标准差异所产生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但是“GATT管理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效力还取决于执行的努力”。Neil Gandal和Oz Shy(2001)研究了政府是否承认外国标准的政策行为,认为当政府政策只限于承认所有外国标准或不承认任何外国标准时,如果网络外部性显著,那么所有国家会相互承认所有的标准。也有一些学者专门研究了发展中国家在技术性贸易措施方面的问题。Sherry Stephenson(1997)从政策与制度层面对发展中国家有关标准的问题作了较为全面的阐述,得出“发展中国家的第一选择是采纳现有的国际标准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与国际电工委员会的国际标准化指导原则”,如果尚无国家标准,那么发展中国家的最佳选择是“采纳它们主要贸易伙伴市场上使用的标准,而不是制定它们自己的本地标准”,这一结论对于发展中国家的政策制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加强国际协作并不意味着把发达国家的标准强加给发展中国家,必须考虑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与社会代价。Wilson(1999)分析发展中国家对WTO有关协议的执行及其在出口方面受到的影响时,就发现需要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制度建设与技术上的援助。

四、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联合应对策略研究

在WTO框架下,发达经济体利用人们对于环保和健康的重视大行技术性措施之道,而且贸易保护的主要手段和高级形式正趋于制度化,使应对更显难度。WTO/TBT委员会(2003)提出从六个方面克服技术性贸易壁垒:国内法规的制定应“旨在或其效果对国际贸易不产生障碍”;国际标准化;接受外国法规;给予发展中国家特殊和差别待遇;为“对国际贸易不产生障碍或以之为出发点”制定合格评定程序;签订相互认可协议。国内学者结合中国实际,将我国企业采用的对策归纳为三种类型:试图绕开有关的技术性壁垒,证明自己的产品不属于某种标准覆盖范围;积极应诉或者游说,试图让技术标准制定国放弃或者推迟相关标准的执行

(如CR法案);以巨额投入使产品适应有关标准。这些方法是必要的,但成功的可能性有限,基本上属于被动式应对策略。国内一般多提转变增长方式,很少涉及改变企业组织形式以突破贸易壁垒的问题。而技术性贸易措施的繁杂性和两面性要求建立联合应对体系,技术性贸易措施的侧重点不同则要求对策具有针对性。

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的数量多、规模小、研发和抗风险能力差,其出口贸易占全国出口贸易总额的一定比例、外贸依存度高,更容易受到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影响。面对严峻形势,大部分出口企业已经意识到,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关键在于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和档次,促进出口商品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地开拓国际市场。但是资金、信息和技术等问题仍制约着企业更好地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民营中小企业的资金、技术实力比大企业更加薄弱,使它们更难以独立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改变民营中小型出口企业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能力弱的关键是形成政府、行业协会与企业的多方联合,建立国家间、行业间、企业间等多个层面的经济合作协调机制,根据技术性贸易措施的不同情况选择联合应对措施,规避障碍、化解摩擦。

(一)建立联合应对体系

“信息不灵”、“缺乏可以达到对方指标要求的解决方案”、“资金短缺阻碍了技术改造和获得国际认证”等因素,一直是困扰我国突破技术性贸易措施的难点。为此,学者们在有针对性地探讨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等主体各自的对策的同时也积极探讨建立联合应对体系的问题。王孝存、刘厚俊(2003)通过研究得到建立联合应对体系的启示:建立和完善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机制,争取主动;全面认识和充分利用WTO/TBT,SPS等协议,维护本国利益;重视双边与区域合作和协调机制,便利贸易;实施标准化战略,构建完善的技术法规和标准体系,确保持续发展等。因此,标准化战略在长期应体现在标准的协调和标准制度互认机制的实现;在短期,则更多地体现在标准的跟随战略和市场转移战略。袁志明(2007)认为TBT整体应对机制基本框架应由TBT研究经费投入、风险预测预警、快速反应、信息咨询服务及应对互动合作等体系构成。

从实践来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运用TBT时呈现出严重的不对等性:发达国家积极主动地构建成熟的TBT体系以保护其国内市场,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TBT体系建设残缺不全,处于被动应对的境地。因此,焦允、郭秋萍(2007)重点从技术层面研究TBT联合应对平台的构建方案,设计了一个以WEB为载体、以三大系统(TBT风险预警子系统、TBT快速反应子系统和TBT咨询服务子系统)为服务支撑、以二大平台(多方互动支持平台和群体决策沟通支持平台)为沟通保障、以TBT专题数据库和应对策略库为存储方式的TBT联合应对平台。中小企业集聚可能有效地通过成本的分担来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因此孙泽生、阮尹、惠丰廷和南中信(2006)基于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策略框架分析,提出应按照市场结构和产业集聚状况等因素来区分和界定不同主体在应对策略框架中的职能定位。从公共选择的角度出发,对策研究框架中需要重点关注处于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及中小企业,完全基于各主体的自我激励动机,根据中小企业和可能的产业集聚界定不同级别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自身在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中的职能分解。

(二)实施组织层面的联合应对策略

欧盟技术性贸易措施的体系繁杂,具有两面性,增加了我国制定和实施对策的难度。虽然学者们根据国别、行业和主体提出了应对策略,并提出政府、企业和行业协会联合应对的建议,但是现在政策层面的分析较多,组织层面的分析较少。改变民营中小型出口企业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能力弱的关键是形成政府、行业协会与企业的多方联合,建立国家间、行业间、企业间等多个层面的经济合作协调机制,根据技术性贸易措施的不同情况选择联合应对措施,规避障碍、化解摩擦。

就民营中小企业而言,调整组织形态和生产运营方式以克服资金、信息和技术困难至关重要。民营中小企业与国内外企业联合,调整组织结构,以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主要采用股份合作制等形式与国内企业联合、改变过度竞争的状态,形成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的能力;以多种组织形式与国外企业联合,嵌入全球价值链,在企业联合中学习、适应国际标准。民营中小企业也可以通过转变生产方式来提高技术水平,探寻突破外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方法,例如,引进国外技术、采纳国际标准,加快技术创新、增强研发实力,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认证体系与全面实施清洁生产。有能力的民营中小企业可以实施集群式“走出去”战略,对外直接投资以绕过外国技术性贸易壁垒,这里包括复制国内集群和嵌入外国集群两种方式。企业联合能有效改变企业分散、规模小、市场单一化,容易形成价格战的局面,切实形成规模生产,在有利于提高抗市场风险能力,改变以往低价竞争的顽症的同时,可以使企业形成参与标准制定的能力,从而实现“融入与超越”。

从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出口产品结构看,“两高一资”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低附加值产品占较大比重。为了应对外国技术性贸易措施,这些企业必须促进产业整合,调整出口商品结构,走集约型增长道路。

就政府而言,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措施主要围绕着改善企业的生产运营环境进行。加强研究技术性贸易措施,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以及对企业加强宣传、培训、推广国际标准。地理界限和行政区划的限制造成了地区的市场分割,各级政府因为利益不一致而未能形成有效的区域合作机制,导致区域合作的实际效果不佳,因此政府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要从创新地区合作机制做起,同时需要政府引导行业协会完善职能、完善预警机制、健全法律环境、大力推进标准化建设、构建适合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体系、加紧构筑技术支撑体系。政府通过进行国际协调能够为化解壁垒提供重要平台和示范,例如,积极开展区域合作、建立标准制度的互认机制、以谈判促成适合中国国情的技术标准。如果我国能够同更多的国家合作,这种方式就能够有效的改善我国的外贸环境、提升我国企业融入标准制定者行列和超越壁垒的能力。而且政府应关注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动态,从市场信息提供等方面作好工作,鼓励中小企业“走出去”。

篇7

论文关键词:技术性贸易壁垒中国负面影响

论文摘要:文章介绍了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概念和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分类,并分析了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相关出口产品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所谓“技术性贸易壁垒”,又称“技术性贸易措施”或“技术壁垒”,是以国家或地区的技术法规、协议、标准和认证体系(合格评定程序)等形式出现,涉及的内容广泛,含盖科学技术、卫生、检疫、安全、环保、产品质量和认证等诸多技术性指标体系,运用于国际贸易当中,呈现出灵活多变、名目繁多的规定。由于这类壁垒大量的以技术面目出现,因此常常会披上合法外衣,成为当前国际贸易中最为隐蔽、最难对付的非关税壁垒。

国外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大体可分以下三类:第一类,国外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的要求是合理的,我国企业具有达到该要求的生产技术;第二类,国外要求合理,但我国大多数企业目前还不具备达到国外要求的生产水平;第三类,国外实施的措施不合理,有歧视性,或违反了TBT协定的相关规定。

上述三类技术性贸易措施都可能对我相关出口产品造成损失、形成负面影响,但不能仅凭出现损失或造成负面影响这一表象就将这些措施全部称之为技术性贸易壁垒。

对于由第一类技术性贸易措施造成的负面影响,相关生产企业和出口企业应负全责。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产品质量和安全提出新的合理要求代表着社会的进步,对相关产品提出更高的合理要求是必然的。俗话讲“入乡随俗”。企业应积极获取这方面的信息,调整生产工艺,生产出符合进口国要求的产品。企业因这类技术性贸易措施造成损失,实属可惜,这些措施不应被视为技术性贸易壁垒。

对于由第二类技术性贸易措施造成负面影响的,又要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国外要求超前,没有考虑大多数国家的情况;另外一种是我国企业的生产水平确实落后于大多数国家。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无论如何都应首先向这种先进的要求看齐,然后从企业自身寻找差距,提出问题,寻找对策。为避免上述情况发生,一方面,企业应及时了解进口国(或地区)对产品标准和质量要求的变化,落实“以质取胜”战略,变被动受限为主动调整,另一方面,企业也可以求助于政府有关部门,提出自己在符合这些先进的技术性要求方面的差距和具体问题、难点,请有关部门利用各种方式,与措施实施国政府进行沟通,寻求合理的过渡期,帮助企业减少损失的发生。

由于这类技术性贸易措施是基于合理的目的制定的,所以即使其对我出口产生不利影响也不能一概加以否定,不能笼统地将之称为技术性贸易壁垒,要区别对待。无论如何,绝对不能简单以“多年来我一直生产、销售、出口这样的产品也没有出现问题”,或者“为什么其他国家没有这样的要求”等理由与措施实施国辩解。这样就等于对外宣称,我们国家的产品一直不合格,我们的消费者就是一直使用这些不合格产品等等,反而引起他国对我出口产品更多的关注和设限。

第三类技术性贸易措施就与上述两类有质的区别。由于这类措施的内容、实施方法等违反了WTO的相关规定(如果是WTO成员的话)、或不符合国际惯例、或未遵守双边协定,从而造成对我国出口企业或出口产品的歧视性待遇,导致企业合法利益受损,可以将其称为技术性贸易壁垒,所以企业,特别是政府主管部门需要十分关注。

实践中,使我出口企业受损的大多数技术性贸易措施是属于上述前两类。这也可以从科技部的一项调查中加以佐证。2003年科技部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与中国企业联合会共同对天津、山东、江苏三省市260家出口企业的调查显示,我国81%的出口企业遇到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影响,从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对企业出口造成的影响来看,认为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不合理的企业占被调查企业总数的18.7%,而34.7%和25.9%的企业是由于不了解国外技术标准和未达到国外产品标准而造成损失。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将那些实施后,“企业是由于不了解国外技术标准和未达到国外产品标准”而产生影响的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称为技术性贸易壁垒是不妥当的。

篇8

[关键词] 新技术性贸易壁垒;辽宁;行业协会

[中图分类号] F752.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2-2880(2011)09-0022-02

作者简介:刘钊(1976-),男,辽宁大连人,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课题“金融危机背景下,技术性贸易壁垒新动向对辽宁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课题立项号:W201020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一国以维护国家安全或保障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动植物的生命及健康、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保证产品质量等为由而采取的一些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技术性措施,如技术法规和标准、合格评定程序、产品检验检疫、包装标签要求等,这些措施主观或客观地成为限制外国商品自由进入的壁垒。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各国为了保护本国市场和贸易利益,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颁布和实施了许多新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这些措施对辽宁出口贸易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一、金融危机背景下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新动向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使得世界经济急转直下,迅速进入衰退期,国际贸易大幅萎缩。在此背景下,贸易保护主义纷纷抬头,各国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的实施力度不断加大,尤其是美、欧、日、韩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新制定或修订了诸多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新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有:1.美国新制定或修订了多项节能法规标准,对电器类产品了一系列的能源性能及测试标准。2.美国众议院通过《2009年食品安全加强法案》,对现行的《食品药品化妆品法》中食品安全相关内容进行了70年来最为重大的修订。3.美国颁布了《消费品安全改进法案》(CPSIA),进一步提高儿童产品安全要求。4.欧盟EuP指令多项实施措施颁布,并扩展到间接用能产品,并且EuP的替代指令ERP正式颁布实施。5.欧盟进一步完善了REACH法规,对REACH法规附件内容进行了多次修订和补充,进一步加强国家化学品监管。6.欧盟WEEE/RoHS指令修订草案,进一步提高了各类电子电气产品的循环利用和再利用综合指标要求。7.欧盟富马酸二甲酯(DMF)禁令,禁止将富马酸二甲酯(简称DMF)含量超过0.1ppm的消费品投放市场或在市场上销售。8.欧盟颁布玩具新指令,新指令条款增加到了57个,进一步完善欧盟玩具安全管理体系。9.日本拟修订《化学物质审查法》,对全氟辛烷磺酸(PFOS)等12种化学物质作出规定,进一步加强国家化学品监管。10.LED照明产品的相关标准的制定已取得重要进展,国际电工委员会、美国、欧盟等国家对LED照明产品制定了相关的能效技术要求。

二、金融危机背景下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新特点

(一)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被用作贸易保护手段的趋势更加明显

2007—2009年,世贸组织成员的TBT通报数量分别为1211项、1532项、1890项,表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尤其是在当前金融风暴强烈冲击实体经济的国际环境下,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新制定或修改有关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的法律法规,进一步强化进口商品的技术要求和管理,使其越来越成为保护本国市场的主要手段和工具。

(二)技术性贸易壁垒呈现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扩散的趋势

技术性贸易壁垒呈现在国家间扩散的现象。虽然发达国家仍然是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的主要实施者,但是发达国家和地区所设置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已迅速被发展中国家效仿。例如,2009年1月1日起在韩国销售的电子电器产品需强制性使用KC标志。2009年7月31日,南非规定销往南非电子电气设备的每个产品型号都应获得南非标准局的许可。2009年9月3日,巴西也将家用电器纳入到强制性产品认证范畴。

(三)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的系统性越来越强,技术水平越来越高

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由针对单一产品采取单一措施设置技术壁垒,发展到针对大类产品采取体系化的综合措施,并且产品技术水平要求越来越高。欧盟EuP指令及REACH法规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EuP指令的最低能效要求普遍高于发展中国家的现有技术水平并每隔3~5年进行修正,而且产品范围越来越广,已从耗能产品(EuP)扩大到能源相关产品(ErP)。REACH法规不仅针对每一种化学物质,而且针对每种化学物质的生产商和进口商,以及每一种物质的每一种用途。

(四)健康和安全问题仍是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关注重点

从技术性贸易措施通报的目的和理由来看,保护人类健康与安全的通报占了绝大多数。从英国的自行车安全法规,韩国的建筑机械安全标准、电器安全控制法规,日本的道路车辆安全法规,加拿大、美国的联邦机动车辆安全标准到欧盟的机械安全指令、玩具安全指令,令人应接不暇。以美国为例,2009年,在其的27项道路车辆工程通报中,安全标准占了4/5。

(五)节能环保领域和新兴产业成为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建设热点

随着世界低碳经济的大力发展,节能环保领域和新兴产业的标准制定和市场准入技术制度建设成为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建设热点。例如,2009年美国新制定或修订了多项节能法规标准,对电器类产品了一系列的能源性能及测试标准。欧盟对绿色双指令“WEEE/ROHS”进行的两次修订,进一步提高了电子电气设备的进口门槛。同时,在LED照明产品的相关标准制定方面已取得重要进展,韩国、美国等国家和国际标准化组织有关LED照明产品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多地浮出水面。

刘 钊:新技术性贸易壁垒对辽宁出口贸易的影响及行业协会对策三、新技术性贸易壁垒对辽宁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

(一)进一步增加了市场准入的难度

欧盟、美国、日本和韩国是辽宁省的主要贸易伙伴,与此同时,这四个出口市场也是近期制定和修订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最多的国家。这些国家进一步强化进口商品的技术要求和管理,已经使其越来越成为保护本国市场的主要手段和工具。这些新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辽宁省出口行业大宗商品的发展,尤其是机电仪器、农副产品、纺织服装和化工等行业的外贸出口均受到了较大的市场准入限制。

(二)直接抑制了产品出口数量

新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由针对单一产品采取单一措施设置技术壁垒,发展到针对大类产品采取体系化的综合措施,并且产品技术水平要求越来越高。短期内大多数出口产品的技术标准很难达到相关要求,这使得辽宁省机电品、农产品、食品、化工品和纺织品等主要出口商品的出口数量大幅减少。新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对辽宁省产品出口数量抑制作用明显。

(三)进一步增加了企业成本,影响了出口竞争力

新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的制定与实施使得国际市场标准和技术要求进一步提高,也使得部分出口产品与新的技术性贸易措施要求不一致。为达到相关的新标准,出口企业必须采购价格更高的先进设备,改进生产工艺,改造产品技术,改善环保水平以及重新进行技术标准认证等,这大大地增加了企业成本,进一步降低企业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四、后危机时代辽宁行业协会应对新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策略建议

(一)加强新技术性贸易壁垒信息的收集与分析,充分发挥行业预警作用

行业协会应积极跟踪、收集进口国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的最新情况,认真研究分析各主要贸易伙伴有关的技术标准与法规,定期发表研究报告,有针对性地将信息传递给企业,帮助企业提出具体对策。同时,行业协会还应该密切关注国际市场动态,正确预见事态发展,逐步建立产品生产、消费、价格变化和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预警系统,对可能发生的贸易争端提前预警并及时制定对策,积极防范技术壁垒。

(二)加强行业自律,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管理作用

行业协会要加强行业出口产品管理。首先是进行行业价格自律,通过公布信息和提供咨询服务等手段,及时引导企业调节出口数量和价格,避免无序竞争,然后是质量和服务自律,要求企业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引导和鼓励企业实施出口战略转型,使企业向技术创新、品牌与商标为主的以质取胜的战略方向发展。

(三)加强对技术壁垒贸易纠纷的研究,充分发挥行业应诉指导作用

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由于技术壁垒而导致的贸易纠纷越来越多。政府无法介入这些争端,而行业协会作为企业的自发、自律机构,自然应成为企业的代言人。因此,行业协会在企业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时候,需组织国内企业积极应对,在行业内采取统一行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国际贸易规则和争端解决机制,加强与进口国磋商和谈判,指导企业努力突破技术壁垒。

[参考文献]

[1]李欣.谈及企业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几点措施[J],酿酒,2008(5)

篇9

[关键词]农业标准化战略;技术性贸易壁垒;农产品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产品出口一直是我国出口创汇的主要来源之一。然而,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的几年来,国际贸易中的传统关税壁垒作用逐渐弱化,以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合格评定程序、产品检疫检验制度和措施、包装和标签要求、信息技术壁垒、绿色壁垒、社会条款等为主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日益盛行,我国出口农产品面临越来越多的来自发达国家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挑战。技术性贸易壁垒已成为制约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第一大非关税壁垒。我国农产品出口如何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非政府组织和农产品出口企业三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成效。本文从政府角度提出了农产品出口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应对措施。从宏观角度来看,政府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第一,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农业标准化是以农业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为基础,以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及产后的管理服务为对象,运用标准化原理和方法,为使一定的农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从发达国家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来看,农业标准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在国际农产品贸易中的保护水平。

从长远来看,构建完善的、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技术标准和法规体系,是减少农产品国际贸易摩擦、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扩大农产品出口的根本途径和最佳方法。然而,国际上目前采用的标准、制度、要求等绝大多数是由发达国家制定的标准、制度、要求等直接衍化而来的,代表了其自身的根本利益,这对于发展中国家是极为不利的。因此,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国政府应组织专门的人力、物力,认真研究和积极推广国际标准或发达国家技术标准,主动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这不仅会使我们能够实时跟踪国际标准的变化动态,而且还能最终使国际标准反映我们自己的利益。这对于我国农产品出口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是非常有利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未来的农产品贸易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第二,健全技术标准认证和检测体系。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的消费成为当今主导国际农产品贸易的潮流。面对严峻形势,必须加快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技术标准、认证和检测体系。目前中国许多农产品的品种已经落后,我们应适应绿色消费的发展趋势,采取可行的发展战略,发展生态农业,及时调整农产品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大力开发有益于环境和人民身体健康的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发展绿色产业、有机产业,并提升农业产业的科学技术水平。

第三,建立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机制。就我国出口产品目前遭遇技术壁垒的情况来看,基本停留在“埋单”阶段,之所以陷入这种被动的境地,主要是因为目前我国缺乏相应的预警机制。由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复杂性和动态性,单个企业难以全面掌握所有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因此政府各部门应积极参与进来,相互配合,分工协作,充分利用世界贸易组织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和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议,要求成员国公布其技术标准、技术法规等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内容,解答利益当事国提出的问题,确保其技术标准、技术法规等的透明度,各国间应相互提供必需的咨询、资料乃至援助的原则,各成员方在WTO/TBT协议下提供有关技术标准、法规的国家级咨询点。我国政府应建立专门的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信息中心、数据库及咨询机构,为相关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及时收集、整理、跟踪、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最新动态,并将信息及时反馈到农业政府部门、农产品生产加工部门、经营单位和出口企业等相关机构,使我国农产品适应和满足国际标准和进口国的技术性要求,避免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赢得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动权。

此外,由于WTO/TBT协议要求各缔约方应定期其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并且建立专门的咨询机构向各缔约方提供资料,接受不定期咨询,我国也应当将所制定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及时地介绍给其他国家和地区。同时,应当加强对进口产品的监控检验,当进口方贸然提出限制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时,应及时提出相应的反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

第四,完善自身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我国政府应在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和参照采用与国际接轨的技术法规、标准及合格评定程序等的基础上,适时构筑我国自己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特别是要尽快将我们自己的技术优势嵌入标准体系之中,以更好地保护我们的自身利益。建立我国技术性贸易壁垒保护体系的关键是建立和完善技术法规与认证体系,使保护体系有法可依。由此以来,一方面可以保护国内的贸易环境和生态环境,保证进口商品的质量并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另一方面也可以使进口国慑于被报复的可能,尽量减少歧视性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只有这样,我国农产品出口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第五,参与双边或多边区域合作和协调机制。中国政府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与在战略性领域和我国技术性贸易摩擦频繁的国家和地区进行贸易谈判,建立双边或多边的技术磋商与调解机制,强化同国外权威认证机构尤其是现有的国际互认机构间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争取签署互认协议,建立产品认证、体系认证与实验室认可的相互认证机制,帮助农产品出口企业跨越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篇10

关键词:技术性贸易壁垒 出口 引力模型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安徽省外贸的影响及对策研究》(项目批号:2009sk037)

一、引言

二战以后,在关贸总协定的推动下,世界关税水平大幅度下降,作为贸易保护措施的实施空间越来越小。而非关税措施由于其相对于关税措施而言,具有灵活性、针对性、隐蔽性的特点,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贸易保护。在各种非关税措施中,技术性贸易壁垒由于其形式上的合理性、实施上的灵活性、范围上的广泛性、保护方式上的隐蔽性以及效果上的显著性等特点,而日益为各国所青睐。技术性贸易壁垒主要是指货物进口国家所制定的那些强制性和非强制性的技术法规、标准以及检验商品的合格评定程序所形成的贸易障碍,即通过颁布法律、法令、条例、规定,建立技术标准、认证制度、检验检疫制度等方式,对外国进口商品制定苛刻繁琐的技术、卫生检疫、商品包装和标签等标准,从而提高进口产品要求,增加进口难度,最终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是由技术性贸易措施演变来的,而技术性贸易措施本身并不一定构成贸易壁垒。技术性贸易措施是为了提高产品质量、维护国家安全和公民健康、保护环境等目的而实施的。但在特定情况下,技术性贸易措施会演变成技术性贸易壁垒,例如:由于技术性贸易措施的歧视性规定和实施、各国的经济技术水平差距、技术性贸易措施的信息缺失等等。因而,技术性贸易措施具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合理的贸易限制法规,能够促进产品质量的提高,使国民获得更多福利,从而保护人类和动植物的安全和环境;另一方面,技术法规和限制措施也有被滥用从而成为贸易保护措施的可能,即政府为了加强对本国同类产业的保护,防止外国的产品进入国内市场,故意设置苛刻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提高准入门槛,增加进口难度。 因此,我们应客观理性地认识技术性贸易壁垒,既要看到技术性贸易壁垒可能会带来贸易争端,阻碍经济和贸易的正常发展,又要看到它具有维护国家安全,保障人类身体健康,促进技术进步的功能。如何认识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作用,直接影响着我们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态度,对于正确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促进安徽省出口贸易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因此,有必要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安徽省出口产生的影响进行深度的研究,从中找到安徽省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政策建议。

二、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安徽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引力模型模型的构建与理论预期

目前国际上关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定量性研究中,运用引力模型进行分析测度是研究这一问题的常用方法。国际贸易中的引力模型是指两个国家之间的单项贸易流量与其各自的经济规模成正比,与其之间的距离成反比。Tingerben(1962)和Poyhonen(1963)最早将引力模型用于研究国际贸易领域,他们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两国之间的贸易量同两国经济总量成正比,与两国间的距离成反比。出口国经济总量反映了潜在的供给能力,进口国经济总量反映了潜在的供给能力,双方距离(运输成本)则构成了两国之间贸易的阻力因素。Tingerben 和Poyhonen 贸易引力模型的原始形式可以表示为:

Mij = KGiGj / Dij

转化后的对数线性形式为:

LnMij=b0+b1Ln(Gi)+b2Lln(Gj)+b3Ln(Dij)+Uij

其中Mij代表i国与j国间的贸易流量大小,通常取两国间的进口或出口贸易额,b0为常数,代表固定效应,Gi代表i国的经济规模,Gj代表j国的经济规模,Dij代表两国间的距离,这里所说的距离不局限于地理距离,还包括文化差距、运输成本和交易成本等,Uij代表随机扰动项。

结合以往的研究经验和安徽省出口的实际情况,本文选取安徽省GDP、TBT实施国的GDP、安徽省与TBT实施国的距离、TBT实施国发出的TBT和SPS通报数量、人民币汇率为自变量,研究其对安徽省出口贸易额的影响,因此,本文采用的贸易引力模型的具体形式如下:

LnEXit=b0+b1LnGDPjt+b2LnGDPit+b3LnDISij+b4LnTjt+b5LnRit+ Uij

在此模型中,b0表示方程的截距,表示自发性贸易量,反应时间因素、进口国个体因素等;b1-b5为各自变量的系数;EXit表示在t时期安徽省出口到各国的出口额;GDPjt表示t时期内各进口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it代表t时期安徽省的地区生产总值;DISij代表安徽省省会合肥到各出口国首都的距离;Tjt代表t时期内各出口国的TBT和SPS通报数量之和;Rit代表t时期人民币的汇率;Uij表示残差项。

(二)回归结果及分析

本文选取2001-2011年共计11年的时间序列以及16个国家的截面数据作为样本,采用面板数据结构模型,选用不变系数模型,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利用Eviews6.0软件对模型进行计量分析。首次回归结果显示模型的拟合优度较好;F值统计值较大,说明模型中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在总体上是显著成立的;决定系数和调整后的决定系数均接近于于1,表明回归直线有较高的拟合度; 而其余自变量系数显著性非常好,但是反映汇率的Rit的系数、以及反映进口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指数Tjt的系数的显著性并不很好。把显著性最差的代表汇率的Rit从方程的因变量中剔除,对模型进行修正,将剩余数据再次利用广义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此次回归结果显示模型的拟合优度较好; F值统计值较大,说明模型中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在总体上是显著成立的;决定系数和调整后的决定系数均接近于1,表明回归直线有较高的拟合度;而通过分析自变量系数进行t检验得到的t值,其余自变量系数显著性非常好,但是反映进口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指数Tjt的系数的显著性并不很好。代表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状况的解释变量Tjt的系数的显著性水平要低于其他解释变量系数的显著性水平。此外,D.W.值只有0.428949,说明残差可能存在自相关,在本回归模型中可能是缺少解释变量所致。通过以上分析, 回归最终得到的方程为:

LnEXit=-7.361661+0.432086LnGDPjt+1.036812LnGDPit-0.375002LnDISij+0.008389LnTjt

通过以上定量分析,可以看出:

1、反映安徽省与各进口国间距离的DISij系数为-0.375002,系数符号为负。一般说来,空间距离越大,则运输成本越高,商品的价格提高,从而限制了双方的贸易往来。实证结果表明两地之间的距离确实会对安徽省的出口产生负面影响。

2、反映进口国消费需求和出口地出口能力的两个变量GDPjt和GDPit系数都为正。表明进口国的消费需求和出口地的出口能力会对出口国的出口贸易产生正面影响,进口国和出口地经济的增长对安徽省出口起到了一定的刺激作用。

3、反映进口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Tjt系数为0.008389,符号为正,即技术性贸易壁垒与安徽省出口之间表现出正向相关关系,这表明技术壁垒并没有明显阻碍安徽省出口贸易的发展,反而起到了正面推动的作用。表明了这十六个国家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对安徽省产品出口具有正效应,但Tjt系数只有0.008389,表明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安徽省出口的推动作用较弱。

三、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以十六个国家为研究对象,建立引力模型分析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安徽省出口贸易的影响,结果表明,向WTO提交的TBT和SPS通报数的对数值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出口额的对数值将增加0.008389个百分点,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安徽省出口具有一定的正面效应,但推动作用较弱。从长期来看,随着安徽省经济的崛起,外向型经济的不断发展,必然面临来自其他国家越来越多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方面的影响。随着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的日益增多,企业将会面临越来越复杂的出口环境。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必须立足本省省情,将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作为安徽省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针对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我们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充分认识我们所面临的国际竞争环境,既要研究对策,又要“苦练内功”。这样,才能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促进产品技术水平和质量的提高,优化安徽省出口产品结构 ,摆脱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负面影响,实现安徽省外贸的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荣鼎.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J].国际贸易,1995(6).

[2]张海东.技术性贸易壁垒与中国对外贸易[J].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