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的预防措施范文

时间:2023-03-22 02:57: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流感的预防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流感的预防措施

篇1

关键词:中心静脉导管;感染;护理措施

目前,肿瘤化疗均采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进行,具有安全性高、留置时间长、患者痛苦小等特点,可更充分的满足周期化疗和营养支持的需要[1]。相关数据显示[2],PICC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是导管相关感染中最严重的类型,不仅会影响化疗的进展和效果,还会危及患者生命。因此,以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防控CRBSI具有极为重要的临床意义。据此,本文对近期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整理和归纳。

1 CRBSI的诱发危险因素

1.1宿主因素 汤欣[3]认为,肿瘤患者使用化疗药物,可导致中性粒细胞高度减少或缺乏,而白胞计数一旦低于4×109/L,其机体免疫功能就无法抗衡细菌的侵袭。另外,很多患者无菌意识不强,如果健康教育不足或缺失,其自我维护导管即会出现不到位,进而导致 CRBSI的发生。张晓霞等[4]指出,年龄是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每增加一个等级,CRBSI发生率则增加4.645倍。

1.2导管因素 马晓燕 [5]通过研究认为,导管相关性血栓和CRBSI联系密切,可有效防止血液返流,减少血栓形成的三向瓣膜导管CRBSI发生率低于前端开口无瓣膜结构的导管。此外,正压输液接头的消毒更换不及时可导致微生物直接进入血液引发CRBSI;而导管固定不牢,是导致导管局部感染的重要原因,一旦处理不及时,就会迅速发展为CRBSI。

1.3操作因素 穿刺部位是诱发导管静脉炎的原因之一,静脉选择不当会导致血管机械性损伤。马晓燕等指出,多次穿刺可使皮肤防御能力下降,增加CRBSI发生几率。此外,李慧萍等强调,延长导管的维护期会导致敷贴黏性降低、松动,进而使敷贴下细菌繁殖增加,从而引起局部感染。

从上述研究文献结论可以看出,CRBSI发生的危险因素多且复杂,而其中很多均可以通过有效措施得到防控,如强化健康教育、提高护理操作水平,加强护理责任心等。因此,构建系统的、科学的整体护理防控体系应该是防控肿瘤患者发生CRBSI的重要手段。

2 护理防控CRBSI的措施

2.1控制宿主不良因素 在肿瘤患者WBC急剧下降或骨髓抑制期内、感染或潜在感染期内、疑诊导管相关感染"菌血症"、"败血症"期内应减少,甚至不置管,以防诱发CRBSI。此外,他们特别强调,院内健康教育极为重要,不仅要针对患者,更要包括陪护者,使防控工作得到多角度的支持。而健康教育的内容要通俗易懂,具有普适性。护士在进行健康教育时,要明确教育目标,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如对文化低,年龄大的患者采用一对一讲解,对文化层次较高者发放资料,鼓励其自我学习,以提高其自信心。

2.2控制导管不良因素 防止血液反流是防止CRBSI的重要手段,因此,要选用柔韧性佳、排斥性小、不良反应小、防返流的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导管固定要使用透气指数为3000的无菌透明敷料,这样可以有利于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降低局部感染的发生。输液接头要采用正压接头,使其余三向瓣膜产生协同作用,有效预防血栓、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另外,不正确的封管方法、患者咳嗽等增加胸腔压力的活动均可致导管内回血增加,从而增加导管内细菌定植的几率,诱发CRBSI,因此,必须采取脉冲方式冲管并正压封管,确保肝素帽内充满封管液,同时要重视维护病室的呼吸道、口腔、鼻腔的通畅、清洁。

2.3控制操作不良因素 无菌操作是降低CRBSI最为重要原则之一,因此,护士在操作时要严格洗手、戴口罩、帽子、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执行无菌配液、无菌输注、全封闭输注;要对导管进行严格的预处理,即使用肝素液冲管后,再使用5mg地塞米松溶液对导管进行充分浸泡,以防止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另外,应使用可直接降低导管出口位置细菌定值发生率的洗必泰、碘酊、碘伏、酒精等作为消毒剂,消毒范围应保持10×10 cm,顺时针方向与逆时针方向交替进行。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防控CRBSI的发生已成为了目前肿瘤科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常规防控措施以形成了较为系统的体系,并发挥了有效的临床作用。而不断发展的护理新型理念和技术也在进一步完善着该防控的效果,但是,从本文搜集的文献来看,其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针对于肿瘤患者及其陪护者的健康教育体系的研究较为薄弱,很多文章均是泛泛而谈,并没有体现出临床的使用价值。此外,病情观察是防范CRBSI的重要手段,而现有文献中对此进行研究的寥寥无几,这对于新岗护士的迅速成熟无疑是一种理论层面的缺失。因此,我认为,目前对防控CRBSI的研究应着重将各种新型护理概念转化到护理细节中,从而使防范CRBSI得效果得到更好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郝瑾,唐婷,倪冬敏,等.1例肿瘤患者PICC置管感染并发肺栓塞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22):212-213.

[2]Jing Zhang,Liangdan Tang,Yanlin Chen,et al.Upregulation of Abelson interactor protein 1 predicts tumor progression and poor outcome in epithelial ovarian cance[J].Human pathology, 2015,46(9):1331-1340.

[3]Christina S, Mullins,Michael, Linnebacher.Human endogenous retroviruses and cancer: causality and therapeutic possibilities[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2012,18(42):6027-6235.

篇2

【关键词】留置导尿;尿路感染;预防措施

1留置导尿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原因

1.1导尿操作是尿路感染的直接因素:正常情况下尿道是一个无菌环境,插管导尿是侵入性操作,常可导致尿道粘膜损伤;若无菌观念不强,尿管污染,可使细菌通过尿管直接种植在膀胱内,为细菌侵入及增殖创造了条件,造成尿道及膀胱逆行感染。

1.2尿管留置时间是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导尿管对人体是异物,当插入尿管并长期留置尿道膀胱内,刺激尿道及膀胱粘膜,破坏正常的生理环境,削弱了尿道及膀胱对细菌的防御作用。岳素琴[1]在留置尿管时间与尿路感染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调查了233例尿路感染病历,留置导尿占医院内尿路感染的66.5%。当天插尿管发生尿路感染占3.43%。留置导尿1天、2天、大于或等于14天者,尿路感染发生率分别是6%、9%及91%。徐敏[2]调查30例留置导尿病人,3天菌尿发生率为26.7%,7天发生率为66.7%。10天发生率为93.3%。以上数据说明医院泌尿系感染与尿管保留时间有直接关系,且尿管留置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

1.3护理因素:在导尿操作前,不注意手卫生,消毒不严格,操作不戴无菌手套或手套、无菌尿管被污染不更换均可将尿道口细菌带入膀胱,造成菌尿。操作过程中动作粗暴,造成尿道黏膜损伤为细菌增殖创造了条件。另外操作后宣教不到位,患者知识缺乏,自己强行拔管或随意分离尿管与集尿袋接口等,也为尿路感染提供了机会。

1.4患者因素 在留置尿管的过程中,患者自己也是导致泌尿系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插管过程中患者躁动不安,导尿管触及尿道壁,或者未经医护人员允许自己强行拔管,导致尿道黏膜破溃,削弱了尿道黏膜对细菌的抵抗作用。如果尿管未完全脱出时,患者或家属自行将尿管插入尿道,或引流管衔接处脱离时又擅自接回。这些都是泌尿系感染的重要因素。

1.5长期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是真菌性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长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使真菌性尿路感染增多。陈文良等[3]27例预防性使用广谱抗生素超过14天,真菌性泌尿系感染率为53.57%。而且各种细菌对各类抗生素敏感率仅为40%。说明广谱抗生素的长期应用虽然能有效地预防尿路感染,但可引起二重感染。

2留置尿管尿路感染的预防措施

2.1严格掌握导尿指征,缩短留置尿管时间:树立插入尿管就会引起感染的观念,不能用留置导尿解决尿失禁和记录出入量问题。对尿失禁女性患者可采用尿不湿,男性则采用中号保鲜袋接尿,更换时及时清洗会。对已留置导尿的患者,注意训练自主排尿功能,定时夹闭尿管,锻炼膀胱收缩功能力,缩短留置尿管时间。

2.2导尿管的选择:插管前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及尿路情况选择合适的导尿管。插入动作要轻柔?目前广泛采用气囊硅胶尿管,对黏膜刺激小,气囊的内固定也避免了胶布外固定易污染及固定不牢的缺点。一般情况下每月更换1次。气囊导尿管的头部到气囊的距离为4~6cm,要将气囊完全送人膀胱,必须见尿后将尿管插入6cm以上,再慢慢往回拉,这样气囊才不会因插入过浅而损伤尿道。在确定气囊完全进入膀胱时,根据患者情况,一般男性注入5~10ml生理盐水,女性注入10~15ml生理盐水,方能防止尿管脱出和尿漏。

2.3遵守操作规程,严格无菌操作。进行尿管护理时操作要认真,特别是固定尿管的左手必须保持无菌,同时要保证见尿后再插入尿道的尿管应绝对无菌。留置期间若尿管脱出,应更换尿管重新留置。

2.4安全防护:操作前要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讲解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对躁动不安或意识不清的患者可采取保护性约束。减少因知识缺乏而强行拔管造成尿道损伤。

2.5 减少或避免膀胱冲冼:对留置导尿的患者,在许可情况下鼓励多饮水,已达到多排尿,而进行生理性膀胱冲冼的目的,每日饮水不少于1 500~2 000 ml,平均每小时尿量50 ml左右。

2.6保持尿道口清洁:留置尿管后每天用0.05%碘伏消毒外阴及尿道口周围2次,每次大便后应先清洁会,再及时消毒会阴及擦洗尿道口,保持尿管清洁无菌。

2.7 采用密闭式引流系统:尽量避免分离尿管与集尿袋接头,从而减少感染机会。研究表明:普通集尿袋3天更换一次,抗反流尿袋每周更换一次较合理。

2.8 保持引流尿液通畅:随时注意观察尿液颜色/尿量,注意避免尿管/引流袋弯曲受压,保持其通畅,引流管和集尿袋的位置应低于耻骨联合,防止尿液反流,一旦发生尿道口污染,应进行早期局部治疗,防止细菌逆行感染。

综上所述,导尿是引起尿路感染的主要因素,预防尿路感染的最好方法是严格无菌操作;严格掌握导尿指征;尽量不插管;留置尿管后要严格进行尿管护理;尽量缩短留置时间;合理使用抗生素;才能使尿路感染的发生率降至最低水平。

参考文献

[1]岳素秦.医院内尿路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5):358

篇3

关键词:尿路感染 无菌操作 留置导尿护理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8-0058-02

留置导尿是抢救病人,病人术前准备和排尿困难者的排尿手段,也是引起泌尿系统感染的危险因素。因此探讨留置导尿患者尿路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是医务工作者需要总结的议题。现对我院300名留置导尿管病人进行观察和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9年1月—2011年1月对300名留置导尿管病人进行观察,因留置尿管发生尿路感染病人有15人。

2 原因分析

2.1 插入导尿管时,尿道外的细菌通过尿管逆行感染,且导尿管作为人体的异物,破坏了尿道的正常生理环境,破坏了膀胱对细菌的机械防御,细菌容易生长。

2.2 女性患者阴道前庭被感染的可能性较大,并且尿道长度较短,这可能是多数女性留管患者中产生菌尿的主要原因之一[1]。在男性留置尿管的患者中,主要的途径是病原体通过导管的管腔和尿液收集系统逆行传播,引起上行感染。

2.3 留置导尿患者时间越长引起感染的机会越多。

2.4 留置导尿患者长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使真菌性尿路感染增多。

2.5 选择尿管不当也是引起尿路感染的因素之一,留置尿管时应该根据病人年龄、性别选择合适的尿管,并插入动作要轻柔 。

2.6 导尿操作时插入动作要轻柔操作无菌观念不强,也是引起尿路感染的主要因素。

3 预防措施

3.1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给病人导尿时严格遵循留置导尿的操作流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是预防尿路感染的主要措施。

3.2 选择适合的导尿管。目前临床上广泛采用气囊硅胶尿管,特点是对粘膜激小。临床多采用12~16号气囊尿管,尿管过粗,易增加对尿道及膀胱的刺激。

3.3 操作方法要准确。尿管的头部到气囊的距离为2cm以上,因此,导尿时见尿液再进2—3cm,这样向气囊中注入盐水才不会因插入过浅而损伤尿道。 确定气囊在膀胱后,根据患者情况一般注入5~10ml生理盐水即可,再慢慢往回拉。方可防止尿管脱出和引起漏尿。另外, 气囊中注入盐水时,要用力均匀,注意压力的变化及病人的主诉,不要力过猛使气囊破裂而损伤膀胱粘膜。

3.4 保持尿道口相对无菌。严格无菌操作下进行导尿,用0.5%碘伏消毒尿道口两遍。留置尿管后每天用0.05%碘伏消毒外阴及尿道口周围2次,每次大便后及时清洗会阴及擦洗尿道口,保持尿管清洁无菌避免细菌的污染。

3.5 采用密闭式引流系统。不要使尿管与集尿袋分离,集尿袋应每天更换,每次更换引流管时要严格消毒接口,尿液密闭式引流。

3.6 保持引流尿液通畅。随时注意观察尿液颜色/尿量/性质,注意避免尿管弯曲受压,保持其通畅,引流管和集尿袋的放置位置应低于耻骨联合,以免引起尿液返流。

3.7 减少或避免膀胱冲冼。对留置导尿的患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多饮水,每日于2000~3000ml,保证足够尿量 ,增加内冲洗的作用[2]。

3.8 按时开管排尿自身冲洗膀胱。留置尿管病人尿管让病人,每2小时开放一次排尿,可以自身尿液冲洗膀胱,防止尿路感染。

由此可见,预防尿路感染的最好方法是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严格掌握病人的导尿指征;尽量不插管;留置尿管后要严格进行尿管护理;尽量缩短留置时间;合理使用抗生素;才能使尿路感染的发生率降至最低水平。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女青年; 人工流产; 妇科感染性疾病; 影响因素; 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167【文献标志码】A

由于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以及生殖健康保健知识的欠缺,我国年轻人群的恋爱观和观念的变化,发生婚前的情况逐年上升[1]。因不安全所引发的妇科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也因此显著升高,且发病人群以青年女性为主[2]。为明确导致这一人群妇科感染性疾病高发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预防保健措施,笔者对516例在我院自愿进行人工流产术的女青年展开了问卷调查与统计学分析研究。现将研究资料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自愿进行人工流产术的516例25岁以下女青年为观察对象,年龄14~25岁,平均(22.4±3.1)岁。所有入选人员均能自愿完成调查问卷,排除精神障碍性疾病人员。

1.2研究方法

自行拟定调查问卷,调查项目包括职业、是否为流动人口、初次年龄、是否采用避孕措施、有无妇科感染性疾病史、外阴清洁间隔时间、月经期是否有过等方面的内容。每位调查对象由妇科医生进行常规妇检及标本取材,并给予阴道清洁度、分泌物PH值、滴虫和胺试验检查,采集实验室检查标本。

妇科感染性疾病指患以下任何一种感染:真菌或细菌性阴道炎、衣原体感染、淋病、尖锐湿疣、宫颈炎、附件炎及盆腔炎。诊断标准参照乐杰主编《妇产科学》第5版[3]。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 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包括卡方检验、Logistic多因素分析。

2结果

调查显示,516例调查对象中患妇科感染性疾病者284例,发病率为55.04%。其中,56.9%的人患有1种妇科感染性疾病,28.3%的人同时患有2种疾病,14.8%的人患有3种或以上的妇科感染性疾病。

2.1与人工流产后妇科感染性疾病有关的单因素分析

统计学分析显示,非流动人口、初次年龄≤18岁、既往有妇科感染性疾病史、既往未采取避孕措施的女青年患妇科感染性疾病的比例明显增高(详见表1)。同时,不健康的卫生习惯(清洁外阴间隔时间超过2d、月经期间发生)也会使妇科感染性疾病发生率升高,详见表2。

2.2与人工流产后妇科感染性疾病有关的多因素分析

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多因素分析显示,初次年龄≤18岁(OR值=0.696,P=0.017)、是否采用避孕措施(OR值=1.358,P=0.001)、外阴清洁间隔时间(OR值=0.375,P=0.002)、妇科感染性疾病史(OR值=1.358,P=0.001)、月经期是否有过(OR值=1.314,P=0.006)是导致妇科感染性疾病主要的影响因素。详见表2。

3讨论

随着我国青少年发生婚前的情况逐年上升,各种原因导致的意外妊娠已成为临床妇产科门诊的主要就诊因素之一[4,5]。目前,我国未成年人妊娠流产发生率达38.4%[6],青年女性因意外妊娠后人工流产所引发的妇科感染性疾病也逐渐得到临床医务工作者的关注。

本次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未婚人工流产女青年妇科感染性疾病的患病率非常高,为55.04%,已成为影响这一人群生殖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此类妇科感染性疾病对年轻女性的身心都存在较大的负面影响,可导致盆腔炎,并引发不孕、异位妊娠[7]。国外有研究显示某些生殖道感染性疾病可增加患者感染HIV的危险度[8]。此外,这一年龄段的年轻女性在患上此类疾病后的认识与处理能力、就医行为均存在较大问题,容易形成慢性感染并引发各种并发症[9]。

多因素分析研究显示,初次年龄过早、未采用避孕措施、个人卫生习惯不良、既往有妇科感染性疾病史等因素,是导致妇科感染性疾病主要的影响因素。对此笔者认为主要的预防措施还在于针对以上影响因素的健康教育应得到切实的加强。

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发现初次年龄大于18岁的人群患妇科感染性疾病的相对危险性低于年龄小于18岁的研究对象。分析原因,年龄较高者对于流产知识的接触更多,且更为细致,日常生活中对于人工流产的危害实例知晓程度更高[10]。相比之下,青少年自我保护意识更为薄弱。调查显示[11],我国青少年安全套使用率仅37.2%,自我保护意识弱。在目前城市中,年龄小于18岁的人群大多是学生,而学生的妇科感染性疾病发病率又高于非学生组[12]。此外本次研究发现非流动人口的妇科感染性疾病发病率要高于流动人口,笔者分析这也可能与非流动人口中学生所占比例高有关。因此综合各种因素,笔者建议将学校教育作为生殖健康教育的主要阵地。

目前我国的性健康教育的主要对象是新婚夫妇,学校生理卫生教育中仅有一些简单的生殖系统知识,缺乏对避孕知识、性传播疾病、个人卫生习惯等方面的介绍,很多学校没有开设专门的性健康教育课程[13],尤其是农村学校的性健康教育基本缺失[14]。因此,要提高女性青年的性健康知识水平,不能仅限于婚前性教育或一些临时性的讲座、宣传资料,而应该在学校教育中开设相关课程,并将其学习情况纳入学生考试考核范围,把性健康教育的阵地至少前移至初中阶段[15]。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减少意外妊娠的发生,降低人工流产率,进而降低女青年人工流产后妇科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

参考文献

[1]黄艺娜,张铭清,江剑平.大学生婚前和性态度调查分析.中国性科学,2012,21(1):19-21.

[2]刘欢欢.未婚人工流产女青年生殖道感染状况研究.中国基层医药,2007,14 (6):1001.

[3]乐杰. 妇产科学. 5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281- 304.

[4]高敬,路苗苗,张媛媛.婚前意外妊娠对青春期女性学生的影响.中国卫生产业,2011,8(8):125.

[5]蔡晓雯,吴晓璇,邹先梅.社区卫生流动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干预模式的探讨.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2):514-515.

[6]吴小梅.未婚女青年意外妊娠的流产术及风险防范.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0):79-80.

[7]杨荣志,吴疆,刘路秀.深圳市厂区外来女工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现况及药敏分析研究.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7):141-143.

[8]G ilchrist AC, H annaford PC, Frank P, et al.Termination of pregnancy and psychiatric morbidity.Br J Psychiatry, 2008, 167 (2):243.

[9]王倩,冯琪,游丽琴.深圳市南山区人工流产女青年性相关知识和调查.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9,11(5):281-283.

[10]陈凯清,孙玉春,陈远秀,等.沙井街道外来女工人工流产患者术后保健知识需求程度调查.中国性科学,2013,22(6):32-34.

[11]郭帅军,余小呜,孙玉颖.中国青少年高危的Meta分析.中国性科学,2012,21(10):69-71.

[12]王晓莉,张菊香.不同年级护理学生性态度及调查分析.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1):50-51.

[13]赵更力,张小松,王临虹,等.城市流动未婚人工流产女青年生殖健康状况分析.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5,39(1):70.

[14]宋逸,季成叶,胡佩瑾,等.我国城、乡高中生发生的比较.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45(3):376-381.

篇5

近期来,越来越多的我国人民患上甲型H1N1流感,为了避免更多的人感染这种病毒,今天,我们开设这一专题,向大家介绍一下有关甲型H1N1流感知识。

1.什么是甲型H1N1流感?

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病毒为A型流感病毒,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毒株,该毒株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断,是一种新型猪流感病毒,可以人传染人,严重的会导致死亡。

2、甲型H1N1流感的症状。

甲型H1N1流感潜伏期,较流感、禽流感潜伏期长,具体时间暂不确定。甲型H1N1流感的早期症状与普通人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痛、身体疼痛、头痛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或呕吐、肌肉痛或疲倦、眼睛发红等。部分患者病情可迅速进展,来势凶猛、突然高热、体温超过39℃,甚至继发严重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血细胞减少、肾功能衰竭、败血症、休克及Reye综合症、呼吸衰竭及多器官损伤,导致死亡。患者原有的基础疾病亦可加重。

3 、甲型H1N1流感流感的预防措施。

当前是流感、人禽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在医疗卫生机构做好医疗、预防工作的同时,广大民众要提高个人防范意识,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

一、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和锻炼,保持足够的睡眠,减少自身的压力。均衡饮食、合理营养,喝充足的水。注意做好防寒保暖。尽量少去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

二、最重要的是保持手部清洁,要用流动水和肥皂勤洗手。如没有明显污垢时,可用酒精搓手液消毒。尽量避免手部接触眼睛、鼻及口;

三、打喷嚏或咳嗽时应遮掩口鼻。不要随地吐痰,如要吐痰应将分泌物包好,弃置于有盖垃圾箱内;

四、很重要的是空气流通。与预防普通感冒一样,房间要开窗通气,避免去空气污浊、人员杂多的封闭空间;

篇6

一. 在发现本场第一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之后我院立即行动,启动甲型h1n1流感防控预案,做好防控工作.

二.提高认识健全组织.

根据农场党委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会议精神我院领导迅速召开全员及基层医务人员工作会议.成立了甲型h1n1流感防控领导小组及村卫生室疫情联络员.采取以加强疫情监测、重症病例发现和转诊、减少人员聚集和流动为主导的综合性防控措施。在场散发病例防控措施的基础上,重点做好以下工作。布置启动甲型h1n1流感防控预案的相关工作.

三.设立发热门诊,强化预检分诊制度。

认真贯彻《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设立发热门诊,做好门(急)诊病人的预检分诊工作,加强对不明原因肺炎和流感样病例的症状监测。预检分诊工作实行首诊负责制,有丰富临床经验的、经过传染病知识培训的医师担任预检分诊工作。医生在接诊病人过程中,除询问病史、症状和进行相关检查外,还特别注意询问与疾病有关的流行病学资料,防止甲型h1n1流感流感病例的漏诊、误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同时按要求做好

个人防护及必要的消毒隔离。

四.加强人员培训

进行全员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培训,使临床一线人员掌握甲型h1n1流感的诊断标准及救治原则,及时治疗,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临床医生传染病商情报告意识,杜绝迟报瞒报、漏报现象。加强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人员的诊断治疗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等相关知识的培训,切实增强医务人员甲型h1n1流感防控意识。

五.加强宣传

充分利用各种形式积极宣传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知识,在卫生院设立咨询台接受群众咨询,在农场、卫生院和各村卫生室粘贴宣传画,发放宣传单,通过宣传增强了群众自我防护意识,消除广大人民群众对甲型h1n1流感的恐惧感,维护了社会稳定。

五.抓好落实、控制疫情

1.疫情的监测和报告:农场医院、村卫生室、个体诊所等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按照卫生部下发的甲型h1n1流感监测方案要求,发现流感样病例后,立即向场卫生院或防保科报告。场卫生院或防保科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医生会诊,不能排除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的,立即向场政府和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对于流感样重症病例,易引起严重并发症的高危病例,以及治疗期间发现的病情加重病例立即向场政府和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2.病例救治:对于高危的病人,采取紧急的救护措施。做好重症病例早期发现和及时转诊的准备工作。

3.密切接触者管理:对病例的密切接触者采取居家医学观察,我院、防保科和村卫生室组织医务人员做好医学随访和体温测量。自10月20日**小学的**被确定为临床病例后,我院抽调专人到**小学,中学早晚两次进行体温监测,对出现的疑似症状坚持先隔离再确认的原则及时上报县疾控中心,由专家组进行诊断治疗。

4.在上级卫生部门的指导下,我院和村卫生室医务人员,以及负责卫生防疫工作的人员积极参加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及技术的培训。

5.我院、防保科指导本场内中小学、托幼机构等单位加强疫情监测和晨午检工作,对其他集体单位加强疫情监测工作。

6.我院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当地群众对流感防治的正确认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六.积极发挥本院的专业能力,协助相关部门搞好甲型h1n1流感的防治工作。

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做好医疗救治应急工作所需设施、药品器械、防护用具等物资的储备工作。在第一时间将药品送到发病的单位。共发放连花清瘟胶囊517盒,消毒液20箱、隔离衣11套、体温计100支,为疫情防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对以上药品的使用进行了有效的追踪和指导。

七.控制医院感染,加强保护措施

严格执行传染病管理的规定,做好传染病报告和发热病人的监测,作到早发现、早报告、消毒、医疗废物的处理和医务人员的自我防护。根据流感病毒的传播途径,认真落实各项预防措施加强门诊病人管理,认真落实各项预防措施。

篇7

有些妈妈会问:现在传染病为何越来越多呢?

其实,人类一直与传染病做斗争,目前人类已战胜了天花、霍乱等传染病,但依然有新疾病不断出现。其中动物传给人的疾病似乎来势凶猛。这类传染病发生率越来越高,可以从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方面找到原因。

传染源生态平衡被破坏,促使病原体在致病性、抗原性、传播途径等方面都发生了改变,导致一些病原体跨越物种屏障而感染人类。

饲养方式。集中圈养或工厂式饲养密度过高,如果通风不良、消毒不及时,就会导致动物传染病流行;饲料中添加抗生素,促使耐药菌株产生,并通过食物链得以蔓延。

传播途径传染病搭上了全球化、城市化等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便车”。人口密集、流动加快,交通工具越来越发达,使得人类与致命病菌接触的机会大大增加。一个地区流行的传染病,可以通过飞机、火车等,在几小时内就跑到其他国家和地区。

物流速度加快,易于使病畜、带菌(毒)肉类的扩散。很多食品都是集中包装供应,也可能造成病毒交叉传播,从而污染食物,引起传染病暴发。

易感人群人类生活环境改变、生活工作压力大,都会使体质变弱,导致免疫能力下降,容易感染疾病。

保持房间适当的通风可以显著降低空气中致病微生物的浓度,养成开窗通风的习惯,避免致病微生物过于集中。

流感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主要有甲、乙、丙三种,由于流感病毒很容易发生变异,使抗原性发生改变,所以人类对其很难产生持久的免疫力,而不像麻疹出过一次就不会再患。尤其是甲型流感病毒,毒性最强,最容易发生变异,容易造成暴发流行。今年流行的就是甲型

H1N1流感。

甲型H1 N1流感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病毒为A型流感病毒,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毒株,该毒株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断,是一种新型猪流感病毒,可以人传染人,严重的会导致死亡。

表现

甲型H1N1流感症状和其他流感类似,一般是发热(腋温≥,37.5℃)、咳嗽,浑身没力气、咽痛等。潜伏期一般1~3天,起病初期传染性最强,主要借助呼吸道感染人,如通过感染者说话、咳嗽或打喷嚏等方式将病毒散播到空气中,易感者吸入后就会被感染,人群拥挤、空气不流通的公用场所传播最快。还可能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玩具、茶具、餐具、毛巾等方式间接传播,通过手接触最多,所以要勤洗手。

流感最可怕的是并发症,儿童流感转成肺炎的速度比较快,而且也比较隐蔽,尤其是在婴幼儿中,不易察觉。除了肺炎之外,儿童流感还可以引起其他许多并发症,比如心肌炎、中耳炎、支气管炎、脑膜炎等等。

护理

1 充分休息。得了流感的宝宝应充分休息,避免到公共场所,减少传播机会。

2 室内通风。宝宝的居室应阳光充足,只要天气好,就要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

3 多饮水,清淡饮食。让宝宝多饮白开水,促进体内毒素的排出。并多吃清淡、易消化、有营养的半流质或流质饮食,如粥、面条汤等。

预防措施

1 保持房间通风。保持房间适当的通风可以显著降低空气中致病微生物的浓度,养成开窗通风的习惯,避免致病微生物过于集中。

2 要降低患流感的风险,最好不要和患病者接触。此外,尽量少带宝宝到公共场所如商场、地铁、公共汽车等。

3 给宝宝勤洗手,饭前便后用温水和肥皂洗洗手可以防止病毒的侵害。如果不方便洗手,妈妈可带消毒纸巾为宝宝擦手。

4 提醒宝宝不要揉眼睛,摸鼻子等,要知道眼睛,鼻子和嘴巴是病毒进入体内的入口,手上的病菌会毫不留情地侵入宝宝的体内。

5 乘坐公交车,最好将车窗打开,保持空气流通,降低病毒密度,乘坐地铁要选择人少的车厢,或者给宝宝戴口罩。

6 与普通感冒区别开。如果宝宝出现感冒症状,妈妈首先应考虑:有没有到过疫区,接触过疑似病人?如果没接触过,可能只是普通感冒。如果有接触过,就要及时去看医生。如果发烧在38.5℃以上,也要去看医生。

7 父母若是从别的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地区回家,最好与宝宝隔离一周,以防把疾病传染宝宝。

8 保证宝宝睡眠充足,饮食规律,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每天室外公园锻炼身体,提高宝宝自身的抵抗力。

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菌痢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生,但大多发生在夏季,是通过被污染的水、食物和手而传播,也就是病从口入。

表现

细菌性痢疾起病大多较急,表现出发热、恶心、呕吐,1岁以上的宝宝常常会说头痛、腹痛,继而很快出现腹泻,一开始,大便呈软便,或糊状或水状,但很快就会出现具有痢疾特征的脓血便。

护理

1 及时补充液体,防止因大便中的水分丢失过多而发生脱水。可以随时喂水、米汤、果汁。如果腹泻严重,要遵医嘱喂服口服补液盐。

2 腹泻时,不必禁食,应多补充水分,特别是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粥、面条、牛奶、蛋清之类。如果宝宝正处在添加辅食期间,暂时不要添加。

3 做好臀部护理。病儿每次大便后应及时更换尿布,并用温开水冲洗及周围,预防臀红及泌尿系感染。

4 护理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并记录大便次数、性状、颜色及量的变化,为医生制定治疗计划提供依据。

预防措施

1 父母应养成良好的饮食喂养习惯,始终确保食物新鲜干净,各种生冷果蔬要在仔细清洗后才能给宝宝食用。

2 宝宝的餐具要消毒,奶瓶要彻底洗净,并用开水煮5分钟。

3 为宝宝调配奶前应先用肥皂和流动水将双手洗净。宝宝没喝完的奶最好丢弃,以免变质。

4 冰箱中取出的饭菜,要彻底加热后食用,禁止给宝宝吃在冰箱内放置时间较长的食品,如西瓜、蛋糕等。

红眼病

红眼病是人们对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眼睛发红、结膜充血、分泌物增多的急性细菌性或病毒性结膜炎的俗称。红眼病在春夏高发。

表现

红眼病发病较急,潜伏期1~3天,多为双眼红肿、流泪、异物感、灼热感,眼睛结膜充血,有黏液性或脓性分泌物。

护理

1 保持眼部清洁。家长可以给宝宝用生理盐水或3%的硼酸液洗眼,再滴入眼药才能充分发挥其药效。

2 初期冷敷,慎用激素类眼药。急性结膜炎初起时眼部宜作冷敷,有助于消肿退红。在炎症没有得到控制时,忌用激素类眼药。

3 避光避热,少用眼。带宝宝出门时,可让宝宝戴上太阳镜,以避免阳光、风、尘等刺激。

预防措施

1 让宝宝别乱摸物品、勤洗手,别揉眼睛。

2 宝宝要有自己专用的洗漱用品,不可混用。

3 在“红眼病”流行的高峰,暂时不要带宝宝到游泳池游泳。

4 平时带宝宝游泳时,最好使用泳镜可减少池水与眼睛的接触,有效隔绝细菌。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疾病常见于4~9月份,5岁以下的婴幼儿多发。人群密切接触是重要的传播方式,宝宝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与生病的患儿近距离接触可造成感染。

表现

感染肠道病毒后潜伏期2~7天。轻的症状多无发热或仅有低热,口腔黏膜有疱疹。手足和臀部有疱疹或丘疹,伴有咳嗽、流涕、恶心、呕吐,饮食时口腔疼痛。少数宝宝症状较重,可发生高热、头痛、抽搐,可并发脑膜炎、心肌炎、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

护理

1 患病宝宝一周内应卧床休息,多饮温开水。

2 宝宝因发热、口腔疱疹,胃口较差,不愿进食,所以饮食宜清淡、可口、易消化,口腔有糜烂时可以吃一些流质食物。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3 应保持口腔清洁,预防细菌继发感染,每次餐后应用温水漱口,口腔有糜烂时可涂金霉素、鱼肝油,以减轻疼痛,促使糜烂早日愈合。

4 皮肤护理。宝宝衣服、被褥要清洁,衣着应宽大、柔软,经常更换。床铺应平整干燥。剪短宝宝指甲,防止抓破皮疹。

5 宝宝手足口病一般为低热或中等度热,无需特殊处理,可让宝宝多饮水,如体温超过38.5℃,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退热剂。

6 由于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也具有侵害脑和心脏的特性,可引起脑膜炎、心肌炎等并发症,所以家长应严密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发现宝宝有高热、剧烈头痛、呕吐、面色苍白、哭闹不安或嗜睡时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预防措施

1 居室要经常通风,肠病毒怕紫外线,所以要给宝宝勤晒衣被。

2 饭前便后、外出后回家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宝宝洗手,不要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宝宝。

3 看护人接触宝宝前、替宝宝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

4 宝宝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哺乳的母亲要勤洗澡、勤换衣服,喂奶前要清洗。

5 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宝宝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如超市、游乐场、公共汽车等。

6 宝宝的玩具要经常清洗或消毒,避免宝宝接触病毒。

乙脑

乙脑是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简称,乙脑在人群中流行前,病毒首先感染家畜(猪、牛、羊、兔等)和家禽(鸡、鸭、鹅),动物感染后并不发病,但在血中却含有大量病毒,蚊虫叮咬和吸吮这些被感染的动物血液后,蚊体内便携带病毒,再叮咬健康人就将乙脑病毒传八人体血液内,在人体中繁殖而发病。

乙脑的流行高峰季节为5~7月,患者多为10岁以下儿童。由于流行性乙型脑炎在我国流行较广目前我国已将此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程序之中,对所有健康宝宝均予以接种。

表现

当被蚊子叮咬后,经过大约10天~14天的潜伏期,宝宝体温突然高达39℃~40℃,伴有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嗜睡不醒,如不及时抢救,病情急剧恶化,表现持续高热、颈项强直、嗜睡、昏迷、抽搐,甚至呼吸衰竭,表现为呼吸表浅、节律不齐、呼吸暂停。护理

1 保持房间安静、光线柔和,防止声音、强光的刺激,以免诱发宝宝惊厥。

2 根据病情给予高营养、高热量饮食,初期给予清淡、流质饮食,如西瓜汁、绿豆汤、菜汤、牛奶等。

3 对于出现惊厥的宝宝,应专人看护,口腔内加用舌垫,防止舌咬伤,同时报告医生处理。

4 大汗后的宝宝给予温水擦拭,及时更换衣裤,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使患者感到舒适,防止感染。同时加强口腔、眼睛的护理。

预防措施

乙脑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乙脑最有效的方法,妈妈们要记得及时给宝宝进行免疫接种,不可漏掉。乙脑灭活疫苗免疫程序:共需接种5针,即婴儿出生后满6个月开始接种第1针,7至10天后接种第2针,属于基础免疫;第2年加强免疫1针,4、6岁时再各加强免疫1针。乙脑减毒活疫苗免疫程序:共需接种3针,即婴儿出生后满1岁时接种第1针,2岁和6岁时再各加强免疫1针。

防蚁是关键的措施之一。家中要装蚊帐、纱窗等防蚊工具。外出时在宝宝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上蚊虫驱避药物,如蚊不叮、防蚊花露水等。避免在蚊子出没的树阴、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

疟疾

疟疾是由疟原虫经按蚊传播而引起的传染病。夏秋季发病较多,其中8~9月为流行高峰。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病,并且容易流行。

表现

典型的疟疾多呈周期性发作,表现为间歇性寒热发作。婴幼儿疟疾发热多不规则,可表现为持续高热或体温忽高忽低,在发热前可以没有寒战表现,或仅有四肢发凉、面色苍白等症状。婴幼儿疟疾高热时往往容易发生惊厥。

护理

1 观察宝宝发热程度及伴随症状,每天测体温6次,高热时随时报告医师。

2 给宝宝粥、汤等流质、半流质饮食,注意补充水分。

3 卧床休息,减少体力消耗。

4 寒战时,予以保暖,并防止外伤。高热时予以温水擦浴、冰敷等降温措施。

5 出汗后及时更换衣服,避免受凉。

预防措施

灭蚊是最有效的措施。如消除积水、根除蚊子孳生场所。夜间睡眠给宝宝使用蚊帐防蚊。外出时涂上驱蚊水,傍晚外出穿上长衣长裤。

带宝宝到安徽、河南、云南、海南、湖北、江苏等高发地区,要重点防护。

带宝宝前往东南亚、非洲等疟疾高发国家和地区要预防性服用抗疟药,如氯奎、甲氟奎、乙胺嘧啶以及多西环素等。肝炎

经肠道传播的病毒性肝炎有甲肝和戊肝两种,甲肝以儿童和青少年为主,病程一般为1~2个月,夏季苍蝇污染的食物也是造成肝炎病毒传播的原因之一。宝宝一旦接触这些污染物就可能导致发病。表现

甲肝和戊肝病毒感染潜伏期大约为半个月到一个月时间。起病时类似感冒,有发热、怕冷、疲乏无力、不思饮食、恶心、呕吐、厌油等现象,容易被误认为是感冒或胃炎。一般患者几日后会退烧,但尿色渐深,出现眼黄、皮肤黄、肝区疼痛等,有的患者还出现皮肤瘙痒、大便颜色变浅。护理

1 卧床休息,避免劳累。多给宝宝讲故事,也可以让宝宝适当地看些图画书。

2 在急性期,宝宝食欲较差时,可以多给他吃些易消化、易吸收、富有营养的食物,如牛奶、水果、新鲜蔬菜等。

预防措施

1 甲肝和戊肝的预防主要是防止病从口入,注意饭前便后洗手,勿食生冷食物。

2 水果、蔬菜要反复清洗,肉类和海鲜食品一定要新鲜,并烧熟煮透。

3 宝宝按时接种甲肝疫苗,但戊肝的预防仍需从加强个人卫生和消毒措施做起。

伤寒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由病菌污染的水和食物传播,而带菌的苍蝇和手常常是伤寒散发病例传播媒介。5岁以下宝宝占发病率的70%以上,发病以夏秋两季最多见。

表现

伤寒起病时有高热、呕吐、咳嗽、嗜睡、烦躁、腹痛等症状,所以常被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但婴幼儿发生伤寒时症状往往不太典型,体温上升较快,可有持续高热与高热惊厥。

伤寒常见的并发症是在发病第2~3周出现肠出血及肠穿孔。伤寒还可以并发肝炎、肺炎、肾炎、心肌炎等,危害宝宝健康。大一点的宝宝症状会比较典型,一般都以发热起病,体温逐日上升,5~7天达高峰(39℃以上),之后持续高热10~14天,再逐渐下降,高热时有明显的中毒症状,表现为表情淡漠、嗜睡、腹痛、腹胀、便秘等。

护理

1 宝宝卧床休息,保持大便通畅。

2 体温超过38.5℃可用退热药。

3 保持皮肤和口腔清洁,多喝水。

4 饮食应少渣易消化,少量多餐,腹泻严重者要立即去看医生。

5 如有腹痛、便血立即通知医生。

预防措施

1 不喝生水,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生食瓜果要洗净,最好去皮后再吃。

2 不要生食、半生食海产品(牡蛎、蛏子)和不熟的蔬菜。

3 养成饭前、便后洗净手的卫生习惯,洗手时要用肥皂反复搓洗干净,最好搓洗两遍。

篇8

【关键词】 传染病;预防接种;管理

传染源是指有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包括感染者、病原携带者、传染病患者和受感染的动物。传染病有四个基本特征:①有病原体。②有传染性。③有流行病学特征。④感染后有免疫力。

1预防原则

1.1管理好传染病

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1.2切断传播途径

根据传染病的不同传染途径,采取不同的措施。

1.3保护易感人群,提高人群免疫力。

2对肝炎的预防接种

2.1预防

甲型和戊型肝炎应预防消化道传播,重点在于加强粪便管理,保护水源,严格饮用水的消毒,加强食品卫生和餐具消毒。乙、丙、丁型肝炎预防重点在于防止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对供血者进行严格筛查,做好血源监测。凡接受输血、大手术及应用血制品的病人,定期检测肝功能及肝炎病毒标志物,以便早期发现由血液和血制品所致的各型肝炎。推广一次性注射用具,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要严格消毒灭菌,生活用具应专用。接触病人后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

2.2接种疫苗

甲型肝炎,易感者可接种甲型肝炎疫苗,对接触者可接种人血清免疫球蛋白以防止发病。母亲HBsAg阳性者,新生儿应在出生后立即注射高滴度抗-HBV-IgG及乙肝疫苗。HBIG对意外暴露于HBV的易感者也适用,医务人员、保育员以及与HBsAg阳性密切接触者,应考虑给予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完成疫苗接种程序后1~3月,如-HBs>10IU/L,显示已有保护作用。

3肾综合征出血热

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鼠为主要传染源。对于肾综合征出血热的预防接种:应使群众意识到灭鼠和防鼠是预防本病的关键。野外作业、疫区工作时应加强个人防护,不要用手直接接触鼠类或鼠的排泄物。改善卫生条件,防止鼠类排泄物污染食物和水。重点人群可行沙鼠肾细胞疫苗和地鼠肾细胞疫苗注射,每次1ml,共注射3次,保护率达88%~94%。一年后应加强注射1针。

4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以脑实质炎症为主病变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蚊虫为其主要传播媒介,流行于夏秋季。乙脑预防接种:加强对家畜管理,尤其幼猪,搞好牲畜饲养场所的环境卫生。可在流行季节前对猪进行疫苗接种,能有效控制乙脑在人群中的流行。大力开展防蚊、灭蚊工作,消灭蚊虫孳生地。流行季节使用驱蚊剂、蚊帐等防止蚊虫叮咬。对10岁以下儿童和初进入流行区的人员进行疫苗接种。

5狂犬病

狂犬病又名恐水症,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的急性人畜共患传染病。预防接种:严格犬的管理,捕杀野犬、野猫及其他狂兽,并应立即焚毁或深埋。对家犬应进行登记与预防接种。进口动物必须检疫。高危人群如接触狂犬病的工作人员、兽医、山洞探险者、动物管理人员,应作暴露前的疫苗接种,每次2ml肌注,共3次,于第0、7、21天进行;2~3年加强注射1次。若被犬、猫(尤其野犬、野猫)等动物咬伤或抓伤,应进行全程预防接种。接种期间应戒酒,不喝浓茶,多休息。

6日本血吸虫病

日本血吸虫病是由日本血吸虫寄生在门静脉系统所引起的疾病。预防措施:①向疫区群众及旅游者介绍血吸虫病的有关知识。②控制传染源:在流行区对病人、病畜进行普查普治,如每年冬季对重点人群用吡喹酮40/一剂疗法,每年春秋对耕牛各治1次,剂量30mg/kg,1次灌服。③切断传播途径:以查灭钉螺为重点,防止人粪与畜粪污染水源,提倡使用自来水。加强灭螺,可用氯硝柳胺乙醇盐50%可湿性粉剂等。④保护易感人群:加强个人综合性防护措施,增强防病知识与自我保护能力。尽量避免与疫水接触,必须接触时应涂擦防护剂,或穿长统胶鞋、防护裤、戴手套。必要时,可预防性服药。

7流行性感冒

7.1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

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该病潜伏期短,传染性强,传播迅速。预防:平时要注意锻炼身体,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流感季节要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服。在流感流行时,应尽可能减少公众集会和集体娱乐活动,尤其是室内活动,以防疫情扩散。房间要经常通风换气,保持清洁。

7.2接种疫苗

接种疫苗是预防流感的基本措施,应在每年流感流行前的秋季进行,应用与现行流行株一致的灭活流感疫苗接种,可获得60%~90%的保护效果。老人、儿童、免疫受抑制的病人,以及所有易于出现并发症的人是流感疫苗最适合的接种对象。每年应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补充或更换疫苗的抗原组成,以获得稳定的保护效果。流感疫苗有一定的全身和局部不良反应,接种后应注意观察和处理。发热或急性感染期最好推迟接种。对疫苗中的成分或鸡蛋过敏者、格林巴利综合征病人、妊娠3个月以内的孕妇、严重过敏体质者禁忌症。12岁以下儿童不能使用全病毒灭活疫苗。

8传染病的管理

8.1对病人的管理

对病人应尽量做到五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2]。建立健全的医疗卫生防疫机构,开展传染病卫生宣教教育,提高人群对传染病识别能力,对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传染病有重要意义。

8.2对接触者的管理

接触者是指曾经和传染源发生过接触的人,可能受到感染而处于疾病的潜伏期,有可能是传染源。对接触者采取的措施称为检疫。检疫期限由最后接触之日算起,至该病最长潜伏期。可对接触者分别采取医学观察、留验或卫生处理,也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紧急免疫接种或药物预防。

8.3对病原携带者的管理

应做到早期发现。凡是传染病接触者,有传染病史者,流行区居民和服务性行业、托幼机构、供水行业的工作人员,应定期普查,检出病原携带者。对其做好登记、加强管理,指导督促其养成良好卫生、生活习惯,并随访观察,必要时应调离工作岗位、隔离治疗等。

8.4对动物传染源的管理

应根据动物的病种和经济价值,予以隔离、治疗或杀灭。

9讨论

虽然疫苗的使用,有效地预防与控制了许多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传染病[3],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交流范围不断扩大,发生新的传染病的机会也随之增加.为此,加强健康教育、探索新的控制措施来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在当今社会就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杨守丽,李红业,刘君,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浅析,中国保健,2009,17(17):753.

篇9

目前,正值流感的高发季节,学校传染流行潜在很多危险因素。学生抵抗疾病能力低,容易导致传染病发生、蔓延,一旦疫情暴发,将严重威胁全体师生的身体健康,对学校、家庭和社会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学校认识切实加强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启动应急预案,作出应急反应,维护正常的教育秩序。

一、校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xx 全面负责防控工作

副组长:xx 具体分管防控工作

组 员:xx 具体负责防控工作,信息报送和电话回访

各班班主任 具体负责宣传和晨检

二、传染病预防

1、按照国家对传染病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针对学校人口密集的特点,、容易在学生中发生的常见传染病,如流感,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肠道传染病等,开展传染病预防知识和预防措施的卫生健康教育工作。

2、定期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增强师生的公共卫生安全意识,促使师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自我防范的能力。

3、定期组织力量消除鼠害和蚊蝇等病媒昆虫及其它传播传染病的或者患有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动物危害。

4、有计划地建设和改造公共设施,对污水、污物、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改善用水卫生条件。

三、传染病疫情报告

加强监测报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全体学生认真关注自己每天的健康状况,一有情况及时向家长及班主任报告。家长在家发现子女有、流感等类似症状的,立即到正规医院检查治疗并请通知班主任。学校全面实行学生健康查检制度。做到一天三次一个不漏。并做好因病缺课登记工作,如在校发现有流感等类似症状的,须立即隔离并通知家长带到正规医院治疗。加强监测、及时治疗,严防合并症、并发症等引起的意外事故发生。确保在同一学校短期内学生因病缺席异常增多(一学校达3人以上)或累计发现流感病例达10例时,学校应在2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当地疾控机构报告。

四、传染病控制措施

1、经医疗保健机构、卫生防疫部门确诊为传染病者,应及时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2、对疑似传染病的病人,在明确诊断前,安排在指定场所观察,实施 必要的卫生处理和预防措施。

3、建立学生定期健康检查制度,及时发现传染病患者并采取相应的隔离防范措施,及时切断传染病在学校的传播途径。

4、对传染病人的活动环境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并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定期安排全校范围内的消毒工作。

5、做好学生缺勤,排查登记。各班班主任每天做好本班学生的出勤情况的统计,并及时报告校专(兼)职卫生保健人员或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

篇10

什么是猪流感?

猪流感是猪的一种急性、传染性呼吸器官疾病。其特征为突发,咳嗽,呼吸困难,发热及迅速转归。

猪流感是由猪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这种病在猪中经常发生,但很少导致猪的死亡。

猪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猪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属于正黏病毒科,包括A、B、C、托高土病毒属4个属。A型流感病毒可以感染多种动物,包括许多禽类和哺乳动物。B型和C型病毒似乎只能从人体内分离到,虽然也从猪体内分离到了C型流感病毒[1],但感染猪的主要还是A型流感病毒。早在1918年,美国、匈牙利和中国就有关于猪流感的报道,这与1918年西班牙人类大流感的时间一致。目前该病呈世界分布,但主要以地方性流行为主。单纯的SIV感染表现为发病率高(100%)。病死率低(约5%)的特点,其严重程度与流行毒株、猪的日龄和健康状况、环境条件及细菌性继发感染相关。猪流感不仅危害猪体健康,同时影响育肥猪的上市时间,并增加饲养成本,对养猪业造成的损失不容忽视。

人感染猪流感是由猪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人感染猪流感病毒后,会出现类似流感症状。病毒感染早期使用达菲有效,但对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有抗药性。预防措施主要为避免接触流感样病人,保持个人卫生等;入境后如怀疑感染猪流感,居家或就医时应戴口罩,并向医生说明旅行史。

主流抗病毒药物对毒株有效美国疾控中心官员2009年4月23日指出,初步研究检测出此次流行的猪流感病毒是A型流感病毒,携带有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毒株,包含有禽流感、猪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基因片断,同时拥有亚洲猪流感和非洲猪流感病毒特征。医学测试显示,目前主流抗病毒药物对这种毒株有效。

猪流感症状人感染猪流感后的症状与感冒类似,患者会出现发烧、咳嗽、疲劳、食欲不振等。在预防方面,现阶段没必要扎堆去接种人流感疫苗,因为预防季节性流感疫苗对预防猪流感并无效果。正确的做法是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充足睡眠、勤于锻炼、减少压力、足够营养;勤洗手,尤其是接触过公共物品后要先洗手再触摸自己的眼睛、鼻子和嘴巴;打喷嚏和咳嗽的时候应该用纸巾捂住口鼻;室内保持通风等。

埃博拉病毒、SARS、人禽流感、猪链球菌感染、猪流感……上述近年来频频“闯祸”的疾病,源头几乎都来自动物。近年来,全球新发传染病有70%到80%属于人畜共患疾病,而且这几年来发病势头见涨。

猪流感有哪些症状?

人感染猪流感是由猪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人感染猪流感病毒后,会出现类似流感症状。病毒感染早期使用达菲有效,但对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有抗药性。预防措施主要为避免接触流感样病人,保持个人卫生等;入境后如怀疑感染猪流感,居家或就医时应戴口罩,并向医生说明旅行史。

猪流感症状人感染猪流感后的症状与感冒类似,患者会出现发烧、咳嗽、疲劳、食欲不振等。在预防方面,现阶段没必要扎堆去接种人流感疫苗,因为预防季节性流感疫苗对预防猪流感并无效果。正确的做法是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充足睡眠、勤于锻炼、减少压力、足够营养;勤洗手,尤其是接触过公共物品后要先洗手再触摸自己的眼睛、鼻子和嘴巴;打喷嚏和咳嗽的时候应该用纸巾捂住口鼻;室内保持通风等。

此次猪流感美国发现病例的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热、咳嗽、肌肉痛和疲倦,其中一些患者还出现腹泻和呕吐症状;墨西哥发现病例还出现眼睛发红、头痛和流涕等症状。

引起猪流感发生和流行的诱发因素很多,大体可归纳为3个方面:一是人为因素,二是天气因素,三是环境因素。

该病的发病率高,潜伏期为2~7天,病程1周左右。病猪发病初期突然发热,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废绝,常横卧在一起,不愿活动,呼吸困难,激烈咳嗽,眼鼻流出黏液。如果在发病期治疗不及时,则易并发支气管炎、肺炎和胸膜炎等,增加猪的病死率。

怎样预防猪流感?

猪流感是一种由A型猪流感病毒引起的猪呼吸系统疾病,该病毒可在猪群中造成流感暴发。通常情况下人类很少感染猪流感病毒。近年在美国等地也出现过人感染猪流感病例,患者大多为与病猪有过直接接触的人。

病因:由猪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人感染后会出现类似流感症状。

症状:与感冒类似,出现发烧、咳嗽、疲劳、食欲不振等。

传播速度快:人体对新变异病毒没有天然抗体。

传播方式:打喷嚏、咳嗽和物理接触都有可能导致新型猪流感病毒在人群间传播。

易感人群:确诊因感染猪流感病毒而死的人大多数年龄在25岁至45岁之间,感染病毒的患者也以青壮年为主,而非老人和儿童。

预防:充足睡眠、勤于锻炼、勤洗手、室内保持通风等,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治疗:感染早期用达菲有效。

人感染猪流感的途径:可能是通过接触受感染的生猪或接触被猪流感病毒感染的环境,或通过与感染猪流感病毒的人发生接触。人感染猪流感后的症状与普通人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和呕吐,重者会继发肺炎和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个人防护措施有: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或肺炎等呼吸道病人;注意个人卫生,经常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尤其在咳嗽或打喷嚏后;避免接触生猪或前往有猪的场所;避免前往人群拥挤场所;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然后将纸巾丢进垃圾桶;如在境外出现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应立即就医(就医时应戴口罩),并向当地公共卫生机构和检验检疫部门说明。

预防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经常洗手,包括你的鼻子和嘴巴。如果你是生病了,留在家里和限制与其他人接触。第二,尽量少去人流聚集的地方。第三,避免身体接触,包括握手、亲吻、共餐等。第四,出现流感征兆或病症者应及时就医。

猪流感预防用品

1笔秤弥砣猓请将猪肉烹制内部温度提升至71℃以上。

2北苊饨哟チ鞲醒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或肺炎等呼吸道病人。

3弊⒁飧鋈宋郎,经常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尤其在咳嗽或打喷嚏后。

4北苊饨哟ド猪或前往有猪的场所。

5北苊馇巴人群拥挤场所。

6笨人曰虼蚺缣缡庇弥浇碚谧】诒牵然后将纸巾丢进垃圾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