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的护理措施范文

时间:2023-03-30 13:24: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冠心病的护理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冠心病的护理措施

篇1

【关键词】糖尿病;冠心病;临床护理措施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病症之一,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人们开始逐渐关注糖尿病的护理与治疗。根据相关研究数据表明[1],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概率要远远高于正常人发生冠心病的概率。临床护理干预是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有效手段之一,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同时,还要帮助患者了解治疗的状况,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生活指导、运动护理以及饮食护理,这样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降低糖尿病患者并发冠心病的机率,有效的控制危险因素,降低患者的血脂、血糖,缓解胰岛素的抵抗,提升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恢复与痊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302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12例,女性90例,年龄在23-67岁之间,入院的时候302位患者的空腹血糖均处于6.6mmol/L至21.2mmol/L范围内。经过冠状动脉造影诊断302例患者均并发冠心病,患者在入院时的收缩压处于143mmHg至180mmHg范围内,舒张压处于90mmHg至120mmHg范围内,血浆总胆固醇处于240mg/dL至260mg/dL范围内。临床表现:呼吸困难、多食、胸闷、多尿、多食、心悸以及多饮等。

1.2 护理方法

1.2.1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当多与患者进行交流与沟通,耐心的对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关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知识,引导患者家属对患者进行心理疏通、支持,增加患者的治疗积极性与信心,尽量满足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在医疗与生活上的需求。

1.2.2 药物护理

1.2.2.1 合理使用降糖药物

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要重视降糖药物的合理使用。每一种降糖药物对于患者心肌血供的影响程度也不一样,例如:优降糖,会增加患者的心肌缺血,而格列美脲对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心肌血供影响较小,所以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状况选择合理、有效的药物。

1.2.2.2 合理使用降压药物

降压药物主要包括: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Ca通道阻滞剂以及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的降压效果良好,但是容易导致患者的血脂、血糖絮乱;Ca通道阻滞剂治疗心率过快症状的效果良好,但是无法有效的降低血脂、血糖,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能够有效的降压,而且还能够提高葡萄糖在患者体内的利用率,在治疗中应当推广使用。

1.2.3 生活指导

避免患者出现便秘状况,定时的进行沐浴,自我调节身体机能。

1.2.4 运动护理

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选择运动方式,老年患者应当以散步、打太极以及慢跑等运动事项为主,饮食1h之后才能够进行运动,每次运动15-30min,不得超过1h。

1.2.5 饮食护理

患者的饮食应当坚持高钙、低盐、低糖、高纤维素以及低脂饮食原则。

1.3 统计方法

对患者入院与出院的信息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SPSS软件进行处理,利用t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结果

综上所述,对比患者入院与出院时的生化指标,发现患者出院时的血胆固醇、病理了解程度、血压以及血糖要比入院时的效果好,出院与入院数据存在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结论

糖尿病,是由于内分泌代谢絮乱产生的一种疾病;冠心病是一种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与冠心病之间呈现相互影响的关系[2],两者都会加重彼此的疾病危害程度。对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治疗,除了常规治疗,还要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疾病状况。重视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消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情绪,降低并发冠心病的机率,还要合理的对患者进行饮食护理与运动护理,促进患者体内血液循环,控制血糖、血脂的上升,防止血液过于粘稠而造成患者心肌缺血情况的恶化;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避免药物不当造成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对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心理护理、运动护理、生活指导、病理知识讲解以及饮食护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治疗效果,使患者痊愈,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杜春丽. 102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护理措施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7):62-63.

篇2

人性化护理就是以人为本,了解患者的各种需求,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整体的、有效的护理模式,使患者在心理、社会、精神上处于满足而舒适的状态,减少或降低不适的程度。目前,全球都步入老龄化,而我国社会老龄化问题也日趋严重。心血管病疾患是威胁老年人生命安危的严重病因,关注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尤为重要。因此,也对老年心血管患者的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根据心血管科疾病以及老年患者的特点,提出了对老年心血管患者人性化护理工作的重点,旨在有效地辅助治疗心血管疾病。

转变观念、顺应角色、换位思考

作为心血管内科的护士首先要了解自己责任区患者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性格特点等,可根据不同人的特点营造良好、温馨的气氛,主动问候患者,给予患者微笑服务。对患者的关怀可以延伸到对其家人的了解,了解患者的社会关系。很多老年人住院后会产生孤独的心理。因子女忙于自己的家庭、事业,对老年人的照顾也是力不从心,此时护士要给予患者更多生活上、情感上的关怀,使其能够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早日回归家庭、社会。

做好基础护理

生活护理:根据患者不同病情为患者做好生活护理。对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心肌炎患者,协助护理其生活起居及个人卫生。护士应保持良好工作情绪、关心、体贴、鼓励患者,做好充分的解释、安慰工作,协助患者克服各种不利于疾病治疗的生活习惯和嗜好。

休息护理:在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患者,要保证足够的休息,如果得不到充分的休息,会极大地影响疾病的治疗,甚至导致更为严重的并发症,最常见的情况是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而每发生一次这样的情况,对心脏就是一次不可逆转的损害。重症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病情稳定者鼓励逐渐床上活动或下床活动,长期卧床者每2小时更换,避免压疮的发生。

饮食护理: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给予饮食方面的指导。如鼓励进食富含纤维素的蔬菜、水果,适当摄取粗糙、多渣的杂粮及油脂类食物,适量饮凉开水、蜂蜜等。进食易消化食物并少量多餐,避免刺激性食物。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应限制钠盐摄入。

氧疗护理:非严重缺氧患者采用低流量鼻导管吸氧,即2~4L/分,浓度30%~40%;严重缺氧8L/分;急性肺水肿患者采用30%~50%乙醇湿化交替吸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予以持续低流量吸氧;呼吸功能不全者使用面罩加压吸氧或必要时行机械通气。

便秘护理:便秘是老年人最常见的消化道症状,严重常伴有头痛、腹胀、厌食等伴随症状,患者常因排便时过度屏气使颅内压和肠内压升高,从而诱发心绞痛、心律失常甚至心肌梗死,因此不容忽视。在进行护理工作的过程中,对患者进行指导,培养患者养成每天定时排便习惯。对便秘患者可用手沿结肠行走方向轻轻揉压腹部,连续数日未大便者可给予缓泻剂或低压温水灌肠,无效时可戴手套手指后轻轻将粪便抠出。能下床活动,做到劳逸结合,加强腹肌和盆底肌的锻炼,有助于便秘的预防。

失眠的护理:住院的老年患者多因住院后环境、心理、疾病因素导致失眠,表现为入睡困难或入睡后易醒,醒后不能继续入睡的情况。某些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也可导致失眠,如利血平、可乐定、卡托普利等。护士可在一定范围内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护理,保证病房的安静。在工作中要做到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睡前开床头灯、根据实际情况尽量满足患者个人睡眠条件。

护理措施

做好基础护理,解决患者的需要:自患者入院起,责任护士应认真细致地评估患者的自理能力,做好患者的基础护理工作。协助患者洗漱、进食、大小便等生活需要,尤其注意安全防范措施,病床加床档,床尾有安全标示卡,防止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的发生。

做好心理护理:医护人员应注意观察患者出现这些不良心理的情况及原因,耐心劝导和抚慰,主动与之沟通,给予精神支持,解除其精神压力,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及个性特征,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多巡视病房及时了解患者的思想变化,耐心地进行心理疏导,以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稳定其情绪,帮助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注重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常因并发症多、病情重而导致病情突变,猝死率高;因此,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各类常用仪器如心电监护仪、除颤仪、微量泵、呼吸机等抢救器材及药品的使用方法;各种抢救用物要定点放置、定人保管、定量供应、定时核对、定期消毒,使其保持完好备用状态;患者一旦发生晕厥,应立即就地实施抢救并通知医师;及时给予吸氧、建立静脉通道、测量血压;遵医嘱及时准确的用药;若患者出现心脏骤停,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护士执行各项抢救工作应做到准确无误、反应能力迅速敏捷、观察病情细致全面。

加强责任心,做好用药观察:护士应掌握心血管科常用药物的方法、剂量、作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做好三查七对。对于特殊药物,如服用洋地黄类药物时应准确掌握剂量,用药前后密切注意心率、节律变化并督促其按时、按量服药,防止漏服、错服;应用利尿剂应注意尿量及电解质变化;应用扩血管药物时应监测血压;使用抗凝药物时应注意患者有无出血征象;输液时护士要落实好查对制度,加强巡视,随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提高静脉穿刺技术保护好患者的血管。

开展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识:对患者的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进行有效干预,也可根据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需求针对性采取各种健康宣教方式。同时,实施身心并重的整体人性化护理,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更好的促进身体康复,

提高生活质量。

总之,人性化的护理是治疗疾病重要、有效的手段之一[1],良好的护理有利于疾病的康复,故护理人员应切实认识到这一点,将人性化的思想带到各项护理工作中,降低了发病的致残率,减少了急、危、重症的发生以及发病的几率,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篇3

【关键词】老年患者;心血管疾病;护理措施

21世纪,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了人们对自身健康状况的高度关注,目前尤其受到重视的是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在所有威胁老年群体健康的疾病里,心脑血管疾病具有较为严重的影响力和杀伤力。当前,引发心血管病的因素多种多样,常见的引发因素主要包括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血液粘稠和肥胖等一些病症,据调查,国内已有近三亿人患有一定程度的心血管病,而在这些患者中,每年的死亡人数大约有三百万人,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在所有致死因素中占据半数左右,大约相当于恶性肿瘤的两倍。为了进一步改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医护情况,减少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笔者将介绍一些针对心血管疾病的护理措施。

1心灵呵护,思想护理

谈起心血管疾病,很多老年患者都会色变,其实心血管疾病并不是那么可怕,只要做好护理和防范,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患病情况。因此,医护人员应该对老年患者进行心灵呵护,减少他们对心血管疾病的恐惧感,降低他们心里对家人负担加重的负罪感,针对具体患者进行相应的心血管疾病病况介绍,使他们真正了解心血管疾病,放松心情,去应对和战胜心血管疾病。唯有如此,老年患病者才能真正忽视心血管疾病带来的困扰,全身心的投入到疾病的治疗中。

2妥善周到,基本护理

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经常需要住院进行治疗,我们的医护人员要提供周到完善的护理措施。首先,住院环境的清洁舒心是必备的,为此,要严格控制病房内的清扫、消毒、通风、保湿控温等各种清洁工作的及时有效进行;其次,对患者身体的常规检查要按时进行,比如常见的血压血脂、心脉心率等情况的检查和胸闷头晕等不正常现象的检查;再次,对于一些失去完全生活自理能力或者失去部分生活自理能力的患病者,要进行一系列的协助护理,尤其是饮食起居、户外散步等的辅助;最后,要严格控制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休息护理,很多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常常因为医护人员在休息护理中的失误而失去生命,因此必须对这一护理加强重视和实施力度。

3重视常规检查,勘探病情变化

基本护理中,我们讲到了对患者身体进行常规检查这一基本护理,其实进行常规检查的目的,就是根据每日常规检查的微小变化来及时发现一些隐藏病情,今早把病情控制在可以监管的范围内,防止病情严重爆发时治疗不及时现象的出现。常见的血压升高现象就是基本检测项的一种,血压一旦超出正常范围,必然会出现一系列伴随效应,有些甚至会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必须及早对像血压这样的常规项的观察,来勘探病情隐患,并进行相应的护理。

4急症发作,吸氧护理

老年心血管疾病常见的就是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这些都会造成心率、心律波动太快使体内供氧不足,致使呼吸困难。此时,对患者进行吸氧护理可以及时补充体内缺乏氧气,使得体内新陈代谢正常,进而缓解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使患者恢复正常。

5药到病消,对症下药

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疗和治理中,药物配合治疗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医护人员应该熟悉各种治疗药物的用量、用法及治疗效果,辅助病患及时正确的服用。常见的治疗药物有洋地黄,该类药物主要心功能不足衰竭等症状,应该根据不同的心功能症状表现,选择不同的剂量和使用方式;此外利尿类药物也是比较频繁使用的药物,它对缓解心力衰竭等症状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但是也要经常进行常规检查,以防止用药失当情况造成的严重后果;还有一些降低血压血脂、防血栓等症状的药物必须掌握其使用剂量和使用方法。最重要的是,在这些药物的使用过程中,要时刻对病患的身体各项指标进行监测,以防因药物使用不当造成的生命威胁。

6特殊情况,高效急救

作为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医护人员必须时刻做好心血管疾病的一系列急救措施。心血管病患者发病时一般伴随着心悸、呼吸困难、供氧不足等症状出现,如果不能及时拯救,会使得病人心肺呼吸困难,脑内充血,窒息而亡,因此必须把各项急救设备和急救设施放在离病患较近的位置,同时医护人员要短时间的定期对病患进行检查,以及早发现病人的不正常现象,及时规避大的灾难的发生同时可以确保及时发现并进行急救护理。同时医护人员还要会一些心脏复苏术等技术,来应对一些因已经救治不及时而陷入昏厥的病人。

7院内院外,健康护理

开展健康指导可以使病患在院内院外都得到很好的护理照顾,一般的主要是针对一些心血管疾病的护理进行的指导,这主要是针对病患及其家人进行的健康辅导,可以帮助病患在远离医院的范围内得到较好的照顾和护理。在病患的活动范围内,备好常用急救药物和急救装置,以便周围护理人员及早应对一些特殊情况。在日常生活中,要合理按时服用有针对性的药物,要遵守医生指导,定时检查,合理更改药方和药量;同时要加强自身身体素质,在工作之余,多进行一些户外运动,如散步、健美操等一些有氧运动;此外,在平时生活中,要进行食疗,一些不能吃的食物要尽量少吃,使得饮食起到护理的作用,比如有高血压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应该少食高脂食品。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卫生等方面的护理需要做到健康安全。

8结束语

老年心血管疾病一直是人类疾病中难以克服的一大重症,它之所以具有如此高的死亡率和患病率,并不是该疾病没有相应的治疗药物和治疗技术,而常常是由于护理中的一些问题没有及时很好的应对造成的。本文提出的一些护理措施都是实际护理中经常用到的,而且非常具有实施效用,为心血管疾病的缓解和治疗提供了正确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岳春艳.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措施以及护理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13,02(上):793.

篇4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重症监护室; 心理特点; 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25-0095-02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nursing ways and care measures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patients.Method:60 cases of ICU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were selec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3 to August 2014 and analyzed their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taken routine car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aken personalized pared the mood changes,control effect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and care satisfaction of two groups.Result:The incidence of negative emotion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CU;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Care measures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Second Hospital of Longyan City,Longyan 364000,China

doi:10.14033/ki.cfmr.2015.25.044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生活环境的不断变化,国内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不断上升,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患者需送入重症监护室(ICU)治疗观察。由于病情危重而复杂,患者多存在不同程度负面情绪,严重影响临床治疗效果[1]。为改善临床疗效,本研究对ICU心血管疾病患者开展了心理干预和舒适护理,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41~82岁,平均(56.3±2.4)岁;心理特点:孤独或抑郁23例,紧张或焦虑24例,恐惧29例,依赖与期待18例,冲突心理12例。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42~82岁,平均(56.1±2.1)岁;心理特点:孤独或抑郁22例,紧张或焦虑25例,恐惧26例,依赖与期待20例,冲突心理1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和情绪特点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制定心理调查量表调查所有患者的心理状态,主要分为焦虑、紧张、恐惧、孤独和抑郁、依赖与期待、冲突心理五方面内容。

1.2.2 护理方法

1.2.2.1 对照组 本组予以常规心血管疾病护理。疼痛明显的患者使用药物镇痛;情绪不稳定的患者加强管理,避免发生意外;危险用具及时取走、统一管理;改善日常饮食、规范作息。

1.2.2.2 观察组 本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实施个性化护理:(1)对于恐惧、紧张、激动的患者,稳定其情绪后,耐心向患者介绍当前病情、采用的治疗方式和效果,并向患者保证医疗质量及相关操作手段的安全性。告知患者病情控制方法与预期效果,但应强调心理因素对病情变化的影响,使其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考虑到病情多变而危重,必要时采用抢救措施,尽量不要让患者情绪波动而严重影响治疗进程。(2)理解患者负面情绪,适当引导。考虑到ICU患者病情和环境、制度的特殊性,鼓励患者主动宣泄情绪、表达想法、提出疑问,以便针对性予以疏导、安慰和心理干预。在进行侵袭性操作前及操作过程中,亲切地与患者轻声交流,尽可能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使患者充分理解和认可诊疗护理措施。(3)及时向患者报告和讲解病情变化。通过及时的交流帮助患者打消顾虑,引导患者配合医护人员工作。对于需行手术治疗者,术前应充分开展教育、交流工作,让患者在基本了解手术特征和意义、认同医护人员专业能力后进入手术室,术中持续鼓励和关怀患者,保障治疗工作顺利开展。(4)维持病房环境整洁、空气流通、光线充足,为患者提供温馨舒适的住院环境。对于疼痛明显者,通过与患者交谈或鼓励其看书、看电视等方式转移注意力,缓解疼痛感,必要时可酌情应用镇痛药物缓解疼痛。(5)嘱患者摄入低热量、低胆固醇、低盐食物,戒烟酒[2-3]。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的不良情绪、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问卷形式调查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其中总满意=非常满意+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不良情绪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不良情绪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是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ICU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情绪除受自身疾病因素影响外,还受环境因素、诊疗护理措施以及心理因素等的影响。患者的情绪变化程度及其持续时间均将影响病情变化,严重时可导致疗效降低、延缓疾病转归甚至诱发严重不良反应[4]。因此,积极分析ICU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非常必要。

本研究结果显示,ICU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多数患者明显焦虑。患者从昏迷休克中苏醒,感觉到身体的不适,又处在病房环境当中,随着神志逐渐清醒,会怀疑病情是否加重,担心是否面临生命危险,容易焦躁。(2)紧张和恐惧。重症患者发病突然、进展迅速,伴随严重的不适感,病情的进展会产生濒死之感,加上监护室环境特殊,心理反应更强烈。(3)孤独抑郁。监护室环境对外隔绝,家属不能时时陪伴,治疗工作更复杂,周围遍布抢救器械,患者情绪更敏感,总怀疑病情严重恶化,时时担忧日后的家庭、工作、生活,影响治疗和护理,还可能轻生。(4)依赖、期待心理强烈。重症监护患者自理能力降低,十分盼望短时间内恢复,加上家属探望次数有限,对医护人员更加依赖。(5)冲突心理。重症监护患者多遭受着胸痛、胸闷气短等困扰,病情反复而危重,病情发作时十分难受,但出于自尊心或不想麻烦他人,内心多有冲突特点,加上治疗过程成本较高、有经济负担,患者内心纠结更多[5]。

本研究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实施个性化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不良情绪较对照组显著改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

参考文献

[1]庞静.双心护理干预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23):2155-2157.

[2]王学会.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治疗后护理满意度调查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3):64-65.

[3]苏晓兰.心血管疾病患者康复期连续性护理认知状况的调查[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3):75-76.

[4]赵志红,郎静芳,张采红,等.综合护理干预对心血管疾病患者遵医行为和预后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8):3183-3184.

篇5

关键词:冠心病;社区护理;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111-01

1 前言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后,致使血管发生阻塞,进而导致心肌缺氧、缺血而引发的心脏病[1]。据相关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由此估计每年我国冠心病的死亡人数将近2200万左右。基于冠心病病患长期在院外用药治疗,缺少预防冠心病的相关知识,如饮食、行为等方面,因此,开展科学有效的社区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2009年5月至2009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给予社区护理干预后,取得良好效果。具体情况如下介绍。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选取自2009年5月至2009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社区护理干预的对象,其中男性20例,女性30例,年龄均在50岁至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0岁。这60例冠心病患者中,有20例是单纯的心绞痛,15例是心肌梗死,15例是无症状的心肌缺血[2]。通过诊断后,所有病患均符合冠心病疾病的诊断标准。

2.2 护理干预措施

2.2.1 登记及选组工作:出院前,做好患者所有资料的登记工作。通过随机抽取的方式,将60例冠心病患者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2组,每组各30例,两组病患均给予药物指导。出院后,实验组的患者给予社区护理干预,对照组不执行社区护理干预。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以及病情等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2.2.2 护理的内容:对实验组的病患进行1次/月的家访,每次进行30至60分钟。依据家访的结果,重新调整药物的管理方法。具体内容主要有:首先,为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选取不同方式为冠心病病人传授冠心病的相关知识。给予患者心理指导,以消除病患的恐惧心理,防止患者的情绪波动,从而增强其治疗的信心。其次,饮食上的指导,建议患者食用低脂、低热量的食物,禁吃肥腻的食品或者动物内脏,少食油炸的食物,不喝汽水,摄入较多的维生素,多吃水果及蔬菜。第三,运动上的指导,科学表明适量的运动,有助于冠心病的治疗。不宜进行激烈的运动,适合步行、登山、慢跑、太极拳及游泳等有氧运动[3]。第四,戒烟、戒酒,叮嘱病患尽量戒烟戒酒,以养成优良的生活习惯。第五,按时服药并定期到医院复诊,冠心病易于反复发作,原因在于患者不按时服药。因此,指导病患严格按照医嘱坚持用药具有重要意义。叮嘱病患定期到医院复诊,若患者未定期复诊,应与患者联系,了解其的情况,提醒病患及时复诊。

3 结果

实验组病患的心绞痛发病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病患的遵医率及复诊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

4 讨论

随着当代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以及社会人口老龄化的持续增加,人们的社会心理及精神因素也逐渐增加,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也显著上升,这给病患及其家属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及经济负担[4]。冠心病是在多种危险因子的作用而引发的慢性疾病,对此,为有效预防冠心病的发生,国内外的学者为此做出大量研究。其中社区护理干预,是预防冠心病复发的重要途径,其能显著提高人们对冠心病的认识、态度以及行为水平等。在本次研究中,实验组病患的心绞痛发病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者,而患者的遵医率、复诊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此,实施社区护理干预,能显著减少冠心病对患者生话质量的干扰,从而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本次研究中,选择健康教育、饮食与运动治疗以及随访调查等干预措施,为冠心病病患提供具体、专业的健康教育知识。使其对冠心病疾病有了深刻的了解,从而减轻患者由于对疾病的缺乏了解而出现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通过协助护理,使病患积极参与健康教育,对增强患者自身的保健具有重要意义。为冠心病患者进行精密的心理指导及护理,使病患保持积极乐观、平稳自信的情绪[5]。根据病患的临床特征、具体病情,科学合理的评估患者,热情耐心的帮助病患设计及实施病情康复的计划,促使病患尽早踏上工作岗位。医护工作者应走进社区,走进病患的家中,在诊断治疗的同时,适当开展健康教育,积极与患者交流沟通,促进护患间的友好关系,有效促进患者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帮助患者处理治疗中存在的问题,协助病患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

社区护理干预是一种为适应医学模式变化而开展整体护理的形式,能使患者在自由、优雅的家庭环境中接受治疗、护理以及健康教育等,不仅给患者带来巨大方便,而且有助于减轻患者及其家属的精神压力及经济负担。搞好护患间的友好关系,使其由“主动到被动指导”的模式转变转变为“指导至合作”或者“共同参与”的模式。为患者进行社区护理干预,使患者深入了解冠心病的相关知识以及医生的指导,使其认识到遵照医导,有助于降低疾病的发生率与死亡率。总而言之,为冠心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冠心病病患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孙红娥,杨静.加强社区冠心病的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J].吉林医学.2011(07).

[2] 陈敬欢,李玉莲,钟慕贤,邓群好.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社区护理干预[J].北方药学. 2011(06).

[3] 闻荣,黄小明,蒋其武,肖翔.社区护理干预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22).

篇6

关键词:冠心病;危险因素;控制措施;护理干预

冠心病主要指的是由于冠状动脉管腔病变狭窄,供血不足等引发的心肌功能障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诱发该种疾病的主要原因,同时也和过度肥胖、糖尿病以及高血压等有关[1]。有学者提出应该根据冠心病主要发病危险因素采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而帮助患者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2]。本文总结了有效的冠心病危险因素控制以及护理干预措施,具体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入选的76例冠心病患者都选自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患者,按照双盲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实验组中男25例,女13例;年龄45岁~79岁,平均年龄(62.1±4.5)岁;对照组中男24例,女14例;患者年龄44岁~77岁,平均年龄(61.4±3.9)岁。两组患者的年龄以及性别等基本资料经过统计学处理后并未发现明显区别(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吸痰、静脉滴注、吸氧等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以及护理的基础上,全面观察、评估患者相关的危险因素,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以及冠心病危险因素等情况为患者制定一个科学、合理、具体的护理干预方案,具体护理内容如下:

1.2.1入院评估 患者入院1d内,责任护士应该全面搜集患者的一般资料,认真记录患者有没有伴有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有没有伴有不良生活习惯。同时,应该多和患者交流、沟通,更好的了解患者的真实心理想法,进而制定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方案。

1.2.2健康教育 责任护士应该提前为患者发放处理冠心病高危因素以及冠心病发病的预防手册,从而增强患者的自我预防意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责任护士应该督促患者戒烟戒酒,合理控制自己的体重,平时注意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并且保持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

1.2.3饮食护理 责任护士应该叮嘱患者餐后休息30min左右,多吃一些易消化的食物,比如豆制品、富含纤维素的蔬菜等,平时也应该多喝水,禁止饮用绿茶,少吃生冷、刺激、辛辣类食物,每天严格控制患者热量摄入量,合理控制患者体重。

1.2.4住院注意事项 对于老年患者,护士一定要反复向患者强调用药剂量、用药时间以及服药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情况。患者出院后,护士也应该定期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服药、饮食、运动等情况后给予患者一些指导意见,叮嘱患者家属应该帮忙督促患者形成良好、健康的生活习惯。

2结果

2.1两组患者康复情况对比 实验组患者出现心梗再发者4例(10.5%),心绞痛再发者2例(5.3%),心功能障碍者2例(5.3%),对照组中出现心梗再发者13例(34.2%),心绞痛再发者12例(31.6%),心功能障碍者10例(26.3%),两组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对比 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10.5±7.4)d相对于对照组(18.5±7.7)d明显偏短(P

3讨论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内科疾病,目前很多学者提出[3],糖尿病、高胆固醇、高血压、吸烟等都是引发冠状动脉心脏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其中糖尿病是非常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在开始形成动脉粥样硬化一直到心源性猝死的每个环节中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很多学者经过临床实践发现,冠心病患者伴有糖尿病常常会伴有其他危险因素,对比分析单纯冠心病患者和伴有2型糖尿病的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糖尿病、高血脂以及高血压等危险因素会增加患者血液粘稠度,促进血小板集聚附着在管腔内,这样会使管腔狭窄进一步加剧,长时间如此会形成血栓,使患者病情进一步加重。其次,长期吸烟患者血液CO2浓度相对于正常人高出很多,这样会进一步加重机体组织缺氧症状,对于患者病情恢复非常不利。而且患者长期吸烟的话,会使血液中混入尼古丁等有害物质,而且经过血液循环作用可能会遍布全身,导致血管损伤或者可能引发血管炎症,从而减少高密度脂蛋白含量,使血小板再次聚集,加重血栓形成。长期酗酒患者发生心律不齐的风险明显高于正常群体,也容易诱发冠心病。

本文研究表明,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以及常规护理基础上配合针对性的危险因素护理,结果患者出现心梗再发、心绞痛再发、心功能障碍等不良事件明显低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仔细调查分析冠心病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并且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和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患者病情发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程建群.住院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康复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6):101-102.

篇7

【关键词】 糖尿病;冠心病;护理干预

冠心病发病率近年来在我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糖尿病是引起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而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存在诸多危险因素,血糖控制差,饮食、运动、药物的治疗依从性差。这些危险因素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康复和治疗质量[1]。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科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措施,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和自理能力。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糖尿病合并冠心病158例,男98例,女60例;年龄64~94岁,平均79岁。

12方法所有患者均根据血糖情况给予胰岛素治疗或口服降糖药和应用血管扩张剂扩张冠脉血管、改善心肌供血、营养心肌等治疗。其他治疗方法:根据患者情况给予氧气吸入;抗感染治疗;应用利尿剂;有心衰者进强心治疗;有高血压者行抗高血压治疗等采用给予老年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包括用药、心理、饮食、运动指导、自我护理技能培训。进行护理干预、具体干预措施如下:①药物治疗的护理:口服药物治疗的护理采用口头和书面相结合的形式向患者交代用药的具体方法,说明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副作用,满足患者的治疗信息需求,从而主动配合服药,提高用药的依从性。胰岛素治疗的护理要做到规范、准确、有效,护士在为患者测量血糖和注射胰岛素的同时,向患者讲解准确测量血糖和准确注射胰岛素的重要性以及低血糖反应的症状,如何预防和处理低血糖。对出院后有自测血糖、尿糖或自我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在出院前有计划地教会其掌握测量血糖、尿糖的方法,注射胰岛素的方法。糖尿病的患者尽量不使用对血糖有影响的药物,如确实要使用,要与降糖药分开服用,并间隔一定的时间,严密监测血糖的变化[2]。②心理护理:长期患病,病情反复,患者易产生焦虑、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情绪紧张可引起血糖不稳定。同时是导致冠状动脉痉挛的常见诱因,而持续剧烈的冠状动脉痉挛可导致冠心病病情加重。因此,护士应多巡视,主动接触患者,与患者交流,针对患者心理特点进行适时安慰,通过启发、诱导、解释、说服方法,消除患者心理矛盾,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③饮食护理:强调饮食原则,遵循低脂、低盐、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质、高纤维素食物的原则;少食多餐,忌甜食、饱食、烟、酒及刺激性食。同时进餐时间要与服用降糖药和胰岛素注射时间相配合,防止低血糖发生。饮食治疗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性,应通过口头宣教、书面宣教资料和宣传片等多种教育形式反复强化,提高患者的自觉性,使之能持之以恒地按饮食处方进餐。④运动护理: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运动要恰到好处。病情稳定,指导他们进行康复运动,循序渐进。先有护士指导患者在床上或床边进行被动和主动运动1~2 d,2~3次/d,20~30 min/次。以后,可依照自身条件,从事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做体操、打太极等,以不出现不适症状和运动后心电图无明显变化为度。最好在餐后1 h进行运动,每次30~40 min为宜。经常测运动后血糖,以免运动后低血糖发生。并最好有家属陪同,确保运动过程的安全。⑤低血糖的护理:告之患者低血糖是可以预防的,关键在于如何采取防范措施。鼓励患者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正确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护士要勤巡视病房,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提高识别能力,如患者神志和活动情况,有无脸色苍白、乏力等。

2结论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时,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综合分析,严密观察病情化,积极控制血糖和心衰,严密监测血糖变化防止低血糖发生。做好心电监护和症状、体征的观察,达到随时监测、随时治疗,并从药物治疗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运动护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给予指导,提高患者依从性和自理能力,对患者战胜疾病,预防并发症,提高生命质量,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急性肾小球肾炎;冠心病;护理;体会

本次观察选取2009年1月到2012年12月的100例急性肾小球肾炎合并冠心病的患者,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整体强化护理措施,回顾其相关资料,对其护理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研究对象共100例,男73例,女27例,年龄40-79岁,平均(52.7±7.3)岁。所有患者均符合根据WHO指定的急性肾小球肾炎和冠心病的诊断标准,确诊为急性肾小球肾炎合并冠心病。冠心病发病的临床表现为气短心悸,心率升高,胸骨后心前区出现放射样疼痛等;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1-3周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可出现高血压、水肿、血尿或蛋白尿,病理检查肾活组织检查可确诊。将100例患者以观察组和对照组随机分配各50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所有患者均对其进行吸氧、强心、利尿、透析及抗感染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案。观察组采用整体强化护理措施,具体步骤为:

1.2.1强化基础护理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要做到绝对卧床休息,对其病室保持清洁,床铺干净,无杂物,保证每日清洗床单,强化病房管理。当出现病情较重的患者卧床休息4-6周,待水肿消退、血压正常,病情稳定时可做一些床下活动,卧床期间应做好贴身护理,对其生活方面予以帮助,协助进食、翻身、上厕所,严重时还要加强皮肤及口腔的护理,以免出现压疮。护士进行护理工作时应有专业的技术和亲切的服务,降低患者的心理压力和医护人员的陌生感与焦虑感,对战胜病魔充满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1.2.2对症的优质护理病情关注:对其冠心病疼痛发作诱因、部位、反应、持续时间进行评估观察,加强血压、尿量、水肿的监测并对其进行吸氧、心电监护,静脉通路建立。对其数据加以记录,疏导患者多与痊愈的同类疾病患者沟通,改善心情;综合护理:包括控制和降低体重,水肿患者每周测量体重两次,对其使用利尿剂的患者更要测量。建立正确的饮食习惯,以高糖、低盐为主,当有肾小球肾炎急性发作期时,更要限制盐的吸入,严重时可禁盐。有效控制高血压水平;预防指导:告诫嗜酒、吸烟、肥胖、高血压对该病的危害,让患者引起重视,有效预防冠心病的复发;针对急性肾小球肾炎应消除感染病灶,督促患者出院后体能锻炼,提高机体抵抗力,预防感染细茵以防复发,慎用肾毒性药物。

1.2.3心理护理[1]构建和谐护患关系,与患者及家属建立有效沟通,以增近医患距离,增强患者理解力及信任度。研究显示,引起护理纠纷的事件中,患者产生意见的环节一般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护士交流不当所致。故护理人员需微笑服务,使患者感到被尊重,进而提升其安全感,消除恐惧、不安心理,以达到优质护理的效果。

1.3统计学方法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百分位数,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

2结果

急性肾小球肾炎作为肾炎综合症的一种急性表现疾病,具有起病急,高血压水肿及血尿蛋白尿等临床特点,有时还可伴有一过性肾损伤等。近年来,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日常生活中行为方式及饮食物质均发生了变化,而人口老龄化的程度逐年递增,所以冠心病作为老年人的高发病种也出现了逐年上升的趋势,而急性肾小球肾炎并发冠心病的是一组较常见的组合疾病,它可对其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严重的威胁,必须及早发现采取有效治疗,并开展对症的优质护理是保障预后的重要措施。

本项研究可得出观察组护理满意39例,一般11例,较差0例,总满意率100%;对照组护理满意25例,一般13例,较差12例,总满意率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篇9

中图分类号 R541.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20-0091-02

Application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 Non Emergency Intervention Treatment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Patients/HU Rong-hong,YE Pei-jun.//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4,12(20):91-92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 non emergency intervention therapy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patients.Method:192 cases of non emergency interventional therapy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patients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The control group used routine nursing measures.The observation group used the routine nursing measures,and were given the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Anxiety and depression statu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al operation.Result:Compared with the preoperative,anxiety and depression status of postoperativ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improved significantly(P

【Key words】 Intervention therapy; Psychological nursing; Anxiety; Depression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People’s Hospital of Chizhou City,Chizhou 247000,China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广泛提高,冠心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首要致死性疾病[1]。冠心病介入手术治疗的发展,为冠心病的治愈及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冠心病介入手术治疗也因其创伤小、康复快及并发症少,在临床上已经成为冠心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但冠心病介入手术的绝大多数患者术中采用局麻或镇静镇痛的麻醉方式,患者在手术整个过程中处于清醒状态,不可避免的会产生焦虑、抑郁,甚至恐惧的情绪,这些都对手术的顺利进行产生重大影响,可能会促使患者病情加重,使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增高[2]。本研究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非急诊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2月在池州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非急诊行冠心病介入手术治疗患者192例,其中男113例,女79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术前焦虑、抑郁心理状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除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外,并采取全程的心理护理干预。心理护理干预的具体措施如下。(1)术前心理护理:为患者营造温馨舒适的住院环境及氛围,耐心、细致与患者及家属交流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系统评估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心理状态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个体化的健康宣教内容。(2)术中心理护理:密切观察患者术中的病情变化,主动关心术中患者的心理状况,必要时可用言语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减轻患者术中的紧张情绪,保持患者术中良好的心理状态,使得手术能够顺利进行。(3)术后心理护理:手术结束除向患者交代术后的注意事项外,给予相应的鼓励和支持,促进患者术后的心理康复。

1.3 观察指标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焦虑情况进行测评,以≥45分为界值,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抑郁情况进行测评,以≥40分为界值[3];对术前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测评在术前谈话时进行,对术后患者的焦虑及抑郁心理状况测评在术后48 h内进行。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观察组患者术前、术后焦虑与抑郁心理状况比较

与术前比较,术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与抑郁心理状况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观察组患者术前、术后焦虑与抑郁心理状况比较 例(%)

时间 焦虑 抑郁

术前(n=96) 54(56.3) 15(15.6)

术后(n=96) 10(10.4) 3(3.1)

P 值

2.2 术后两组患者焦虑与抑郁心理状况比较

术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与抑郁心理状况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3 术后两组患者焦虑与抑郁心理状况比较 例(%)

组别 焦虑 抑郁

对照组(n=96) 28(29.2) 12(12.5)

观察组(n=96) 10(10.4) 3(3.1)

P值

3 讨论

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现已证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技术[4]。但因冠心病的健康知识及现阶段高水平的诊疗技术普及不充分,绝大多数患者对其知之甚少,有少数患者产生了恐惧的心理。也因此多数患者介入手术过程中会有焦虑或抑郁心理状态,术前或术后会产生较强的应激状态,不利于患者冠心病的治疗及术后的康复。冠心病患者的焦虑或抑郁状态等负面情绪影响可使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增高,促使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诱发或加重血管痉挛,增加心肌耗氧量,从而增加冠心病患者介入围手术期的猝死及相关并发症的风险。心理护理干预是个性化护理的一个重要体现,是现代医学护理模式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根据医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通过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家属有效沟通和交流,改善患者及家属的焦虑或抑郁的心理状态,促使患者康复,并改善患者的预后[5]。

篇10

关键词:冠心病 护理干预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 patients treatment in the hospital. Methods 120 CHD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2 groups. One is control and the other is nursing intervention group. Results After one year,the lipids level,nursing satisfaction, compliance behavior and the knowledge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of the latter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former's. Conclus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the hospital was useful to the recovery of CHD.

Key words: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Nursing intervention

冠心病是一种人类身心健康性的疾病,随着现代生活的改进,其发病有上升趋势并逐渐年轻化,临床上统计可看出冠心病伴精神症状反应的病例逐渐增多。由于冠心病各危险因素,为了解这些患者分布特征及心理状态,我们需从患者的身体和心理两方面入手,加深对疾病的探索及认识,从而方便护理人员能找到患者护理方面的切入点。临床上现主要用认知干预方法来缓解焦虑、提高生活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3月~2012年3月曾经在本院确认患冠心病患者126例,女性42例,男性84例,患者年龄20~71岁,平均年龄59.7岁患者症状与WHO制定的冠心病诊断标准符合,以心律增快,胸骨后、心前区放射性疼痛,心悸气短,出汗等为临床主要表现。将患者随机分为医院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在年龄、性别以及病重程度上无统计学差异。

1.2方法 根据研究的设定,对照组采用心血管科常规护理方案,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加强整体、全面的优质护理干预,主要措施主要包括在心理、情绪、饮食、运动、行为、用药及急救等方面的指导,具体步骤如下:①心理指导。患者在确认自己患上冠心病的时候心理都会产生恐惧,控制不住情绪,医护人员要与患者进行沟通,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让患者放松心情,克服恐惧,勇敢面对疾病[1];同时,对患者的家人进行思想教育,得到家人的理解与支持,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配合治疗。②饮食指导。冠心病患者需要特别注意自己的饮食,因此要指导患者建立合理的饮食结构,多吃高膳食纤维、低盐的食品,尽可能少吃高脂肪、高能量、高胆固醇的食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③康复教育,与患者进行亲切交谈,让患者认识到冠心病的原因,使其注意到自己的情绪和不良行为是致病因,在病情稳定的前提下,尽早下床,开展步行训练,鼓励患者自理生活,以减轻长期卧床造成的心理、机体不适感,降低肺血栓、静脉血栓、压疮等并发症发生率,增强体力。④行为方式指导,要指导患者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到不抽烟、不喝酒、不暴躁、勤锻炼等,出院后鼓励患者做医疗体操,坚持室外散步,制定康复计划,促使日常生活全面恢复 [2]。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定期的调查,掌握患者病情的相关情况。

1.3两组患者的冠心病病情监测与评估包括四个项目,分别是血脂水平、护理满意度、遵医行为及冠心病知识掌握度评分。

1.4数据结果采用SPSS13.0版,组间计量数据以(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P

2结果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护理干预组的血脂水平、生活质量、遵医行为及冠心病知识掌握度等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结论

研究证实[3]的饮食结构、不良的行为方式以及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导致冠心病病患者越来越多,发病率和病死率也逐年在提高,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由于冠心病具有长期性,所以一般都是在院外用药治疗,但是冠心病还具有突发性和紧急性,所以在院外治疗需要注意的问题很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对这两组患者的比较发现,实施医院护理干预的小组的患者,血脂水平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优于对照组,对护理工作认可度较高,治疗上积极遵守医嘱,对冠心病的发生的危险因素、康复等知识掌握各项 都比对照组要好。

医院护理干预使冠心病患者,尽快摆脱心理紧张,害怕等不良情绪,减轻 患者的心理压力,建立和谐的护理关系,为患者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治疗环境,同时,让患者对冠心病的基本知识和医生的指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积极记录反映自己的病况,主动地注意自己饮食和生活习惯。医院护理干预把冠心病治疗从单纯的药物治疗扩展到预防和保健康复教育,提高患者自我保护的意识,有效降低了病发率和死亡率。医院护理干预持续时间长,经济投入少,应用在冠心病护理中的效果得到了患者及患者家庭的认可,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姜慧,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吉林医学2013,34(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