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旱措施范文

时间:2023-04-09 15:16: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抗旱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抗旱措施

篇1

1.1防汛工作。我村地处河中上游,溪沟较多,境内有公路、桥梁、电站、粮站、学校、邮电、信用、政府等重点保护目标,每年遇山洪爆发,河水猛涨,对沿河两岸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重大威胁。因此,全村各部门要提高对洪灾特殊性和危害性的认识,将防汛抢险工作当做一件大事来抓,做好汛期重点地段的巡查、排查工作。发生灾害后及时进行抢险救灾,尽量减少灾害损失,灾后做好受灾统计和各项恢复重建工作,确保生产、生活、教学秩序正常。

1.2抗旱工作。由于旱涝灾害时常交替发生,各村、村属各单位在抓好防汛工作的同时,也要作好抗旱的准备,及时分析旱情,检修抗旱机具,配备好零配件,并做好山塘、水渠清淤补漏工作。

2、组织机构及主要任务

为使该项工作达到统一指挥,统一行动,村成立了由村长任组长,副书记、副村长和人武部部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防汛抗旱工作领导小组。在防汛抗旱工作中,村属各单位要坚决服从领导小组统一调度指挥,按照有关规定,根据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搞好防汛抗旱工作。

2.1防汛抗旱相关单位职责

村水利站:协调防汛抗旱工作,提供雨情、水情、旱情信息,负责防洪、水利工程安全运行。组织对病检水电工程的监测处理和水利水毁工程的修复,提出防汛抗旱所需经费、物资、设备、通讯方案。

村人武部:根据防汛抗旱工作需要,负责组织防汛抢险和抗旱民兵队伍,参与营救群众、转移物资和急难险重抗洪救灾工作。

村农业服务中心:及时掌握并提供农业受洪涝、干旱灾害的情况,负责农业的防灾和减灾、救灾工作。

村派出所:负责维护抗洪、抗旱、抢险、救灾秩序,打击盗窃防汛抗旱物资,破坏水电设施的犯罪分子,协同防汛抗旱成员部门组织群众撤离和转移,做好防汛抗旱治安保卫工作和河道清理工作。

村社会事务办:组织协调救灾工作,做好灾情调查核实,安排发放救灾物资,指导协调受灾群众开展生产自救。

村卫生院:负责灾后的卫生防疫和受灾群众医疗救护工作。

村教育辅导站:负责组织、协调、安排村属各中小学防洪工程建设,除险加固,组织中小学生撤离危险地段。

村党政办:负责为防汛抗旱、抢险救灾及时提供天气预报和相关气象资料。负责处理防汛抗旱领导小组日常事务,协调好各部门工作,做好汛期值班和灾害预报。

2.2民兵的任务及兵力的使用

全村民兵是防汛抗旱的主力军,在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按照基干民兵和普通民兵建制组织实施。主要任务是:

2.2.1河沿岸抗洪救险。发生洪灾时,基干民兵和7个村的普通民兵在村防汛抗旱领导小组统一部署下,组织对河地段的重点防护、抢险、疏散、转移、集中抢险救灾物质。其他各村的普通民兵,负责本区域的山塘、水库的抢险工作,并作好应急准备,随时支援重灾区的救援工作。

2.2.2重点目标的防护抢险。一旦重点防护目标发生险情和重大事故,基干民兵一排、二排要迅速出动,完成重点防护目标任务,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保障国家财产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2.2.3发生滑坡、塌方险情时,基干民兵和发生事故片区民兵要及时出动抢险救灾,保证公路畅通。

2.2.4各村民兵要做好本村抗旱机具检修和抗旱物资的储备工作,对山塘、水库、堰渠进行防渗补漏清淤,保证抗旱用水。

3、工作措施

3.1高度重视防汛抗旱工作。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旱,各村对辖区易出现山体滑坡的地段随时进行巡查,对遭洪水袭击的村寨,要做好群众的防汛抗旱宣传工作,使群众提高警惕,树立防汛抗旱意识。

3.2进一步明确责任,落实各项防汛抗旱措施,各村两委班子要分片包干负总责。

3.3加强防汛值班,及时处理汛情、旱情和灾情,汛期必须坚持24小时值班。各班次必须有领导带班和技术人中值班,发现有脱岗、离岗的,不仅予以批评,还要给予经济处罚。

3.4值班人员密切监视水雨情。做出预测预报,出现险情要及时报告。同时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汛期值班人中,必须对易发生的山体滑坡的地段和易被洪水袭击的村寒进行巡查做到发现险情及时抢救,及时转移危险区群众,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4、奖惩制度

篇2

一、种子的选择和播前处理

1.选种、晒种

对种子要进行认真精选,除去病斑粒、虫食粒、破损粒和杂质;播种前一周将种子晒2~3天,提高种子发芽率、杀死部分病菌。确保种子纯度和净度达到98%,发芽率达到95%以上,含水量不高于14%。

2.播种前进行药剂处理

拌种或进行种子包衣,可预防玉米丝黑穗病、地下害虫和苗期害虫。3.在墒情极差的地块,应用高分子保水剂进行拌种,结合补水播种。

二、地膜覆盖,保墒增温

据气象部门预报,5月我国大部分地区将以少雨天气为主,气温持续升高。这是整地的好天气,但气温升高,又会加剧蒸发失水,恶化土壤墒情。要想保墒增温,最好的办法就是地膜覆盖。对于已秋耕施肥的地块,应耙耱整地,及时覆膜,待播种层地温稳定通过10℃时,采用鸭嘴式播种器在膜上播种;对于墒情较好的未秋耕地块,可应用免耕播种机播种,或浅旋、间隔浅旋后采用覆膜播种机播种;对于秋耕后未采取其它保墒措施的地块,墒情较差,应旋耕、耙耱碎土,采用节水喷灌补墒播种;墒情再差的可采用补水造墒播种。

三、增施有机肥,深施化肥

施用有机肥,不仅可以培肥地力,为作物生长提供有效、稳定的养分,还能改善土壤物理环境,提高土壤持水保墒能力。因此,要重视增施有机肥,特别是山坡地和瘠薄地。一般结合整地施用优质腐熟有机肥30~40吨/公顷。在化肥的施用上,要进行测土配方、平衡施肥。化肥要分底肥、种肥、追肥,分层、分次施用,不提倡“一炮轰”,以免后期脱肥。底肥一定要深施,化肥深施不但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还可以起到促进作物根系深扎的作用,提高作物的吸水能力,增强作物抗旱、抗倒伏的能力。种肥用量不宜过多,必须做到种肥隔离,避免烧种烧芽,影响出苗。

四、抢墒播种,提高质量

适时播种和播种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种子的出苗率、保苗率和产量。采用机械播种技术,可提高播种质量和速度,降低劳动强度,在最佳播期完成作业。

1.确定最佳播种期

当5~10厘米耕层日平均地温稳定达到8℃~10℃,壤质土壤含水量在18%~20%时,为适宜播种期,一般在5月中旬以前。

2.播种方法

2.1土壤墒情好的地块可直接进行机械播种

2.2土壤墒情差的地方一定要做到深开沟、浅覆土、重镇压;干旱地区要坐水或催芽补水播种。玉米补水、催芽是抗旱、抢积温、促早熟、保全苗、夺高产、秋霜春防的主要栽培措施。

篇3

关键词:非工程措施;防洪抗旱;内涵;作用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尤其是水灾、旱灾更为频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各地已对防洪抗旱的工程措施运用自如,发挥了显著的效益。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事件随之增多,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将更为频繁,强度也明显上升,单靠工程措施来应对已明显不足。与此同时,非工程措施作为防洪抗旱的综合措施之一,越来越受重视。该文现以非工程措施的内涵入手,简析非工程措施在防洪抗旱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1非工程措施的内涵

非工程措施是指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以及直接运用防洪工程以外的其他手段来减少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损失的措施。非工程措施具有投资少、见效快,并可为防洪抗旱工程充分发挥效益提供保证的特点,因而可在防洪抗旱工作中广泛应用[1]。非工程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加强防洪工程管理,坚决清除江河湖泊的行蓄洪阻水障碍,以确保行蓄洪的能力;二是建立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完善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三是完善水法律、法规的制定,大力宣传,并认真贯彻执行;四是制定和完善防洪抗旱预案;五是建立洪水干旱预报警报系统;六是建立完善的防洪抗旱物资储备制度。

2非工程措施的作用

(1)加强江河湖泊及防洪工程管理,是认真做好防洪抗旱准备工作的重要前提。防患于未然是防洪抗旱重要的先决条件,要求在水旱等自然灾害来临之前,认真做好江河湖泊及防洪工程管理,这既是防洪抗旱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前提[2]。因此,各地有关部门应在汛后制订计划,依照闸站养护手册对水工程进行维护、保养;地方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在国家防总的统一部署下,逐级开展汛前检查,实行防汛责任制,制订详细的检查方案,对水工程进行逐一排查,对查出的隐患和问题及时处理;同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江河湖泊的管理,坚决清除江河湖泊的行蓄洪阻水障碍,制止盲目围垦湖泊、河道、滩地的违法行为,以确保行蓄洪的能力。淮河流域各级防汛抗旱办公室通过加强江河湖泊及防洪工程的管理,落实防汛责任制,及时清除安全隐患,切实做好抢险队伍和物资的落实,为夺取2003、2007年防洪抗旱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完善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全面提升防洪抗旱管理能力。我国水旱灾害频繁,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单靠工程措施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面向未来防洪抗旱减灾事业的发展,水利部提出了防洪抗旱的“两个转变”,即由控制洪水向管理洪水的转变,由单一抗旱向全面抗旱的转变。“两个转变”的推进将全面提高我国的抗灾水平和能力,而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的建立正是促进、推动“两个转变”的重要措施和手段。自1998年淮河流域大水后,我国加大了对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的投入力度,其指挥系统涉及水利部、七大流域机构和31个省(市、区),以更好地为当地防洪抗旱工作服务。以淮河防总为例,在国家防总、水利部的正确领导下,淮河防总于2003年成立,健全了以淮河流域为单位的防汛统一指挥体系。2007年7月下旬,淮河中下游水位居高不下,堤防、水坝等水工程长时间受高水位的浸泡,防汛压力明显增大。淮河防总通过防洪抗旱指挥系统,快速采集和传输雨水情、灾情等信息,并对其发展趋势作出预测、预报、分析,同时通过会商系统、远程视频监视系统、程控交换系统,与水利部、淮河流域各省、市、区的防汛抗旱指挥部进行数据传输和信息交流,制定防洪抗旱调度方案,迅速、准确下达指令,为防洪指挥提供了先进、可靠的决策支持,大大提高了防汛调度的及时性、科学性,从而成功抗御了2007年的洪水。

(3)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制订,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促进依法行政。法律、法规贯穿于防洪抗旱全过程,是一个完整的、与其他法律和政策充分匹配的政策法规体系,为防洪抗旱提供了全面的政策与法律支撑。目前,我国已形成了以《水法》《防洪法》为核心,以《防汛条例》《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暂行办法》《河道管理条例》等相配套的防洪抗旱法律法规体系,各流域管理机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陆续颁布并实施了大批防洪抗旱配套法规。安徽省先后修订完善了《安徽省抗旱条例》《安徽省水文管理办法》《安徽省水工程管理和保护条例》等法规、规章,并严格防洪抗旱执法程序。随着防洪抗旱工作的不断深入,我国防洪政策法规建设已不能满足防洪抗旱的要求,应着力健全法律法规,加快《抗旱条例》《洪水影响评价管理条例》《蓄滞洪区管理条例》的制订,把防汛抗旱立法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

法律的制订需要公众的认知,因此要加强法制宣传工作,提高法律透明度与认知力。在每年的“世界水日、中国水周”、“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宣传活动中,各地通过举办体育竞赛、组织普法问卷调查和法律知识竞赛、发送普法手机短信等多种形式来扩大宣传影响,强化宣传效果,提高广大民众学法、懂法、用法和守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促进依法行政,从而有效维护了水工程和防洪抗旱的安全。

(4)制定和完善防洪抗旱预案,提高洪水灾害的反应与处置能力。近年来,在国务院、国家防总的大力推动和指导下,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大力加强防洪抗旱应急预案的建设,由总体预案和专项预案构成的预案体系逐步健全,为规范应急管理打下很好的基础。防洪抗旱预案本身就是在总结地区洪涝干旱发生、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按照防洪抗旱目标和调度原则,在分析现有水源和充分利用现有工程设施的基础上,制定不同干旱条件下的防洪抗旱对策和措施[3]。淮委根据国家防总批复的《淮河洪水调度方案》,积极推动淮域各地继续加强防洪预案的修改完善和动态管理,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工程变化情况,修订完善了《蓄涝洪区运用预案》等相关预案,极大提高了洪水灾害的反应与处置能力。

(5)加大洪水干旱预警预报系统,为防御水旱灾害提供技术支撑。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局部暴雨、超强台风和极端高温干旱等事件呈现多发、并发的趋势。极端灾害性天气的频繁发生,对提高预警预报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淮委在每年水旱灾发生之前,着力抓好预警预报,特别是加强对极端灾害性天气事件的监测:一是针对防洪排涝标准偏低的城市,加强对短历时、大强度灾害性天气的预测预报,并注重提高基层预报水平,增强预报时效;二是加强汛情监测预报,提高预报准确率,延长预见期,全面满足防洪调度指挥决策的要求;三是建立水文报旱制度,综合降雨、江河来水等相关信息,确定与旱情相关水文特征值,这些措施的运用,为战胜2007年淮河流域洪水提供了技术支撑。

(6)建立完善的防洪抗旱物资储备制度与反应迅速的抢险队伍,是取得防汛抗旱胜利的前提条件。防洪抗旱物资储备制度的建设是完成抢险救灾任务、实现安全度汛抗旱的基础。建立防洪抗旱物资储备制度可以克服防洪抗旱经费加拨过程缓慢和被挪用等弊端,满足“一旦需要,随时调用”的工作要求,也是一项切实可行的主动防洪抗旱措施[4]。

国家向来重视防洪抗旱物资储备建设,并加大防洪抗旱物资器材的投入,同时把防洪抗旱经费列入同级预算,按照分级筹措、分级储备、分级管理的原则,储好、管好、用好防洪抗旱物资,提高对自然灾害的应急响应能力,以确保防洪抗旱的最后胜利。

做好物资储备的同时,也要加强抢险队伍建设。全国各地市大都成立了县、乡、村三级防洪抗旱抢险队,逐人登记,加强培训,认真学习防洪抗旱抢险知识,提高全民防洪抗旱抢险能力,并根据各自情况开展防洪抗旱抢险演习,提高抢险队伍应急抢先水平,做到“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正是防洪抗旱物资储备的完善及抢险队伍的保障,成功缓解了2001年淮河旱情以及2007年流域性大洪水。

3参考文献

[1]赵清,高洪涛.非工程防洪措施浅析[J].中国西部科技,2009,8(28):61-62.

[2]周美冬.非工程措施在山区县防汛调度中的应用[J].江西水利科技,2009,35(3):206-208.

篇4

关键词:农田水利;防汛抗旱;措施

农田水利是保证农业发展的重要条件,农田水利工程能否得到顺利开展直接关系着农民群体的经济收益,并且对于农业的稳定健康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市场经济趋于完善,农田水利事业也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水田水利管理工作中仍存在一定不足,农田水利工作者对防汛抗旱工作的重视程度也明显加大。

1 水资源及农田水利管理现状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为农业生产提供可靠的物质支持,是改善社会生态的重要因素。中国水资源总量约为2.8124万亿立方米,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属于干旱国家,我国水资源占世界径流资源总量的6%,但是由于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又是用水量最多的国家,因此我国水资源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在使用上相对来说压力较大。

尽管我国所储存的水资源丰富,但受到人口数量较多且人口增长速度较快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我国水资源面临着巨大的问题,水资源分布不均匀且水资源浪费问题严重,水资源匮乏日益加剧,此种情况下对于农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因此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水资源问题是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的一项紧迫任务。

当前我国农田水利管理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农田水利管理相对比较薄弱。农田水利管理相对比较薄弱是影响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到目前为止,我国仍然没有制定出一个比较合理完善的农田水利管理体系。而我们知道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是一个工程发展的核心部分,如果没有体系的制约,则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另外,我国在农田水利管理的某些方面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例如,一部分水利工程的产权不够明确,从而使得相对应的责任也不能得到很好的落实,进而严重地阻碍了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的进一步发展和进步。

第二,政府重视力度不够。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进步,我国在科学技术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许多地方的政府开始提高对于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并且不断的完善当地的水利工程建设设备,并且也取得了乐观的成就。但是从整体发展情况来看,其状况并不乐观,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各地政府只重视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忽略了对农田基础设施的投入。他们只是一味的强调经济的发展,而忽略了发展农业经济的根本。近年来,各地政府越来越忽视对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

第三,农田水利管理设施落后。农田水利设备最主要的功能是灌溉、排洪和储存水资源。虽然国家对这些设备不断的投入资金进行维修,但这些设备大多比较陈旧,使用年代^长,直接影响着我国农业的发展。另外,随着当今技术的发展,技术水平越来越好,原来的设备显得尤为落后。

2 农田水利防汛抗旱管理措施

2.1农田水利抗旱与有效避免自然灾害

受到气候干旱以及降雨较少等因素的影响,农业发展面临着特殊的形势,因此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是非常必要的。但由于当前我国农田水利设施比较脆弱,无法有效实现防汛抗旱,严重制约这农业的稳定健康发展,甚至给农业经济造成严重损失。因此,为保证农田水利抗旱管理的有效性,应当结合农业发展的具体情况,积极建立健全的农田水利设施体系,有效避免自然灾害,促进农业的稳定发展。

2.2强化防汛抗旱的管理

农田水利管理工作中,防汛抗旱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其管理的有效性直接关系着农田水利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且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存在密切联系。因此在农田水利防汛抗旱管理过程中应当采取可行的管理措施,保证防汛抗旱的有效性,推进农业生产的有序开展。

2.3积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为保证农田水利防汛抗旱管理的有效性,应当积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并将这一工作纳入到农田水利管理体系中,掌握好管理的侧重点,积极推广节水技术与灌溉设施,促进农业生产的有序开展,并提高农作物产量。通过研究可知,在农田水利防汛抗旱管理过程中的节水灌溉技术的合理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水分流失,并且减少了农业污染,促进农业经济效益的有效提升,为现代农业的稳定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基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上所研发的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防汛抗旱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能够有效解决水资源匮乏问题,因此应当积极完善灌溉设施,并积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促进农田水利防汛抗旱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推进农业进步。

2.4努力提高农田灌溉标准

现代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进步,农业也得到较快速度的发展,农业规模日渐扩大,农业生产对水资源的需求也明显加大,与此同时,农业灌溉的标准也明显提高,就当前我国农业灌溉的具体情况来看,所应用的农田灌溉设施并不能够满足实际灌溉需求,因此加强农田水利防汛灌溉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应当结合农田实际情况开展综合分析,适当提高农田灌溉标准,以更好的适应现实条件下农田灌溉的综合需求,全面提高农田水利防汛抗旱管理有效性,保证农业综合效益。

2.5减少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

当今社会水资源的的浪费和污染情况十分严重。很多地区只重视经济的发展,而不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导致水资源污染越来越严重。另外,加上人们的环保意识比较匮乏,乱砍乱伐现象比较严重,导致出现严重的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现象。为了尽快改变这一现状,我国相关政府必须要不断的宣传与节水有关的法律法规,利用法律法规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另外,我们还应该鼓励人们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节水意识,认识到我国目前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对于一些大型的企业,我们应该定期对他们进行监督和排查,一旦发现浪费水资源或者严重污染水资源的现象,必须要给予他们一定的惩罚,从而不断地强化他们的节水意识。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型产业,应当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农田水利防汛抗旱管理工作,保证农田水利建设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优化农田水资源分布状态,更好的满足农业发展对水资源的综合需求,促进农业增产增收,从而全面推进农业经济进步,维护社会的稳定健康运行。

参考文献:

[1] 布尼沙・麦合木提 农田水利管理与防汛抗旱探讨[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6(16)

篇5

我县扶贫办也积极、密切配合党委政府的工作,各级扶贫部门对贫困群众高度负责。为了确保抗旱救灾工作及抓紧抓实各项扶贫工作的落实,我县扶贫办提出了以下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研究成立了以主要领导挂帅的抗旱救灾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安排1名干部专职负责抗灾工作的协调和联系,以加强对抗旱救灾工作的领导,督促各乡、镇扶贫办抗旱工作的有效开展。

2、积极组织全体干部、职工捐资捐款,通过宣传发动,扶贫办干部、职工积极主动献爱心,向受灾群众捐助抗旱救灾款。

3、组成由主要领导和副主任带队的小组,下到各乡、镇指导帮助抗旱救灾,了解灾情动态,掌握整村推进、劳动力转移培训、省级重点村建设、产业扶贫建设等工作开展情况,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地调整工作重心,确保在完成抗旱救灾工作任务的同时有效促进扶贫开发工作的顺利进行。

篇6

关键词:非工程措施;防洪抗旱;内涵;作用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尤其是水灾、旱灾更为频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各地已对防洪抗旱的工程措施运用自如,发挥了显著的效益。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事件随之增多,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将更为频繁,强度也明显上升,单靠工程措施来应对已明显不足。与此同时,非工程措施作为防洪抗旱的综合措施之一,越来越受重视。该文现以非工程措施的内涵入手,简析非工程措施在防洪抗旱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1 非工程措施的内涵

非工程措施是指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以及直接运用防洪工程以外的其他手段来减少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损失的措施。非工程措施具有投资少、见效快,并可为防洪抗旱工程充分发挥效益提供保证的特点,因而可在防洪抗旱工作中广泛应用[1]。非工程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加强防洪工程管理,坚决清除江河湖泊的行蓄洪阻水障碍,以确保行蓄洪的能力;二是建立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完善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三是完善水法律、法规的制定,大力宣传,并认真贯彻执行;四是制定和完善防洪抗旱预案;五是建立洪水干旱预报警报系统;六是建立完善的防洪抗旱物资储备制度。

2 非工程措施的作用

(1)加强江河湖泊及防洪工程管理,是认真做好防洪抗旱准备工作的重要前提。防患于未然是防洪抗旱重要的先决条件,要求在水旱等自然灾害来临之前,认真做好江河湖泊及防洪工程管理,这既是防洪抗旱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前提[2]。因此,各地有关部门应在汛后制订计划,依照闸站养护手册对水工程进行维护、保养;地方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在国家防总的统一部署下,逐级开展汛前检查,实行防汛责任制,制订详细的检查方案,对水工程进行逐一排查,对查出的隐患和问题及时处理;同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江河湖泊的管理,坚决清除江河湖泊的行蓄洪阻水障碍,制止盲目围垦湖泊、河道、滩地的违法行为,以确保行蓄洪的能力。淮河流域各级防汛抗旱办公室通过加强江河湖泊及防洪工程的管理,落实防汛责任制,及时清除安全隐患,切实做好抢险队伍和物资的落实,为夺取2003、2007年防洪抗旱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完善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全面提升防洪抗旱管理能力。我国水旱灾害频繁,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单靠工程措施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面向未来防洪抗旱减灾事业的发展,水利部提出了防洪抗旱的“两个转变”,即由控制洪水向管理洪水的转变,由单一抗旱向全面抗旱的转变。“两个转变”的推进将全面提高我国的抗灾水平和能力,而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的建立正是促进、推动“两个转变”的重要措施和手段。自1998年淮河流域大水后,我国加大了对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的投入力度,其指挥系统涉及水利部、七大流域机构和31个省(市、区),以更好地为当地防洪抗旱工作服务。

(3)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制订,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促进依法行政。法律、法规贯穿于防洪抗旱全过程,是一个完整的、与其他法律和政策充分匹配的政策法规体系,为防洪抗旱提供了全面的政策与法律支撑。目前,我国已形成了以《水法》《防洪法》为核心,以《防汛条例》《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暂行办法》《河道管理条例》等相配套的防洪抗旱法律法规体系,各流域管理机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陆续颁布并实施了大批防洪抗旱配套法规。安徽省先后修订完善了《安徽省抗旱条例》《安徽省水文管理办法》《安徽省水工程管理和保护条例》等法规、规章,并严格防洪抗旱执法程序。随着防洪抗旱工作的不断深入,我国防洪政策法规建设已不能满足防洪抗旱的要求,应着力健全法律法规,加快《抗旱条例》《洪水影响评价管理条例》《蓄滞洪区管理条例》的制订,把防汛抗旱立法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此外法律的制订需要公众的认知,因此要加强法制宣传工作,提高法律透明度与认知力。

(4)制定和完善防洪抗旱预案,提高洪水灾害的反应与处置能力。近年来,在国务院、国家防总的大力推动和指导下,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大力加强防洪抗旱应急预案的建设,由总体预案和专项预案构成的预案体系逐步健全,为规范应急管理打下很好的基础。防洪抗旱预案本身就是在总结地区洪涝干旱发生、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按照防洪抗旱目标和调度原则,在分析现有水源和充分利用现有工程设施的基础上,制定不同干旱条件下的防洪抗旱对策和措施[3]。淮委根据国家防总批复的《淮河洪水调度方案》,积极推动淮域各地继续加强防洪预案的修改完善和动态管理,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工程变化情况,修订完善了《蓄涝洪区运用预案》等相关预案,极大提高了洪水灾害的反应与处置能力。

(5)加大洪水干旱预警预报系统,为防御水旱灾害提供技术支撑。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局部暴雨、超强台风和极端高温干旱等事件呈现多发、并发的趋势。极端灾害性天气的频繁发生,对提高预警预报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淮委在每年水旱灾发生之前,着力抓好预警预报,特别是加强对极端灾害性天气事件的监测:一是针对防洪排涝标准偏低的城市,加强对短历时、大强度灾害性天气的预测预报,并注重提高基层预报水平,增强预报时效;二是加强汛情监测预报,提高预报准确率,延长预见期,全面满足防洪调度指挥决策的要求;三是建立水文报旱制度,综合降雨、江河来水等相关信息,确定与旱情相关水文特征值,这些措施的运用,为战胜2007年淮河流域洪水提供了技术支撑。

(6)建立完善的防洪抗旱物资储备制度与反应迅速的抢险队伍,是取得防汛抗旱胜利的前提条件。防洪抗旱物资储备制度的建设是完成抢险救灾任务、实现安全度汛抗旱的基础。建立防洪抗旱物资储备制度可以克服防洪抗旱经费加拨过程缓慢和被挪用等弊端,满足“一旦需要,随时调用”的工作要求,也是一项切实可行的主动防洪抗旱措施[4]。国家向来重视防洪抗旱物资储备建设,并加大防洪抗旱物资器材的投入,同时把防洪抗旱经费列入同级预算,按照分级筹措、分级储备、分级管理的原则,储好、管好、用好防洪抗旱物资,提高对自然灾害的应急响应能力,以确保防洪抗旱的最后胜利。

做好物资储备的同时,也要加强抢险队伍建设。全国各地市大都成立了县、乡、村三级防洪抗旱抢险队,逐人登记,加强培训,认真学习防洪抗旱抢险知识,提高全民防洪抗旱抢险能力,并根据各自情况开展防洪抗旱抢险演习,提高抢险队伍应急抢先水平,做到“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正是防洪抗旱物资储备的完善及抢险队伍的保障,成功缓解了2001年淮河旱情以及2007年流域性大洪水。

参考文献

[1] 赵清,高洪涛.非工程防洪措施浅析[J].中国西部科技,2009,8(28):61-62.

[2] 周美冬.非工程措施在山区县防汛调度中的应用[J].江西水利科技,2009,35(3):206-208.

篇7

1、加强对灾后恢复生产的领导。在防寒抗冻灾工作期间,安排带班领导和值班工作人员,保证政令畅通。

2、加强灾情的调度。及时收集、核实、上报灾情信息,迅速反映抗灾救灾、恢复生产和保障供应等情况,坚持日报制度,每天9上午点前将最新情况上报到厅防寒抗冻工作指挥部。春节期间加强应急值守,安排带班领导和专人值班,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信息渠道畅通,重要情况随时上报。

3、加强技术指导。继续组织督导组和专家指导组,深入基层,进村入户,根据农作物种类和受害程度,进行分类指导,逐项抓好灾后恢复生产措施的落实。指导农民及时修复毁损的大棚等农田设施,除雪除冰,清沟排水,补种改种短季速生蔬菜,发展营养土(液)快速育苗。协调解决恢复生产所需的种子(苗)、肥料、农药、农膜的调剂调动问题,确保物资、技术和指导服务落到实处,促进灾后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发展。

4、提前做好谋划。进一步加强与气象部门联系,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情况,及时相关信息,引导受灾农民提前做好恢复生产和改种补种的准备工作。同时,组织技术专家根据不同区域、不同作物的受灾情况,研究制定灾后恢复生产的工作方案和技术措施,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予以。

二、技术措施

(一)油菜灾后技术措施

1、清理沟渠,保持沟渠通畅。雨雪天后,对田外、田内所有沟渠逐渠逐沟进行排查,没有完成渠道和“三沟”清理的,要尽快完成,堵塞了的要及时重新清理,确保沟渠通畅,减轻渍害。

2、看苗追施。冰雪天气结束后一周内增施肥料,长势好的一类苗酌情施用3-5kg复合肥,对二、三类苗可亩施尿素3-4kg加复合肥3-4kg,以促进油菜尽快恢复生长。

3、防好病虫。随着气温升高,加上田间湿度大,病虫为害加重。尤其是加强菌核病的防治。可选用克菌灵、使百克。兼治蚜虫每亩次可加吡虫啉类杀虫剂20克,为确保防治效果,做到用足药量,兑足水量,均匀喷雾。

(二)蔬菜灾后技术措施

1、开沟排水。融冰化雪时,要及时开沟清除积水。

2、抡播短期蔬菜。要利用受灾后到下一茬移栽前的空田时间,播种一茬叶菜类蔬菜,增加收入。

3、加强幼苗管理。对茄果类小苗,在灾后3-5天后,及时打1-2次农药,防治病害严重发生,在保温措施条件下,注意通风换气,增加光照,追施一次0.5%复合肥,以利幼苗恢复生长。

4、加强越冬蔬菜管理。对受冻的越冬蔬菜,灾后3-5天后加强田间植株管理,摘除病叶、烂叶,整枝、及时施肥,加强防病。逐步使其恢复生长。

(三)柑桔灾后恢复措施

1、消去积雪、处理伤口。要及时摇去树上积雪,前期冰冻较厚的树不可强行摇树,以防损伤树体。冻裂劈开的枝杆,先用涂凡士林与托布津1︰6混合剂消毒,封口,然后,将受伤枝条撑起复位,用胶皮包裹垫底,用铁丝绑紧固定,待伤口愈合牢固后,再解除铁丝。

2、适时修剪。对枯死桔叶要及时摘除,要尽量保护好叶;对冻死枝梢、主干在确定冻死部位后(一般在冻后15-30天左右,用小刀削开枝表层,如有异味即表示已受冻),及时将死枝(干)从健康部位上剪(锯)掉,要尽量保留未冻死部分。

3、及时中耕排水。要提早做好中耕松土工作,引根深扎。入春以来雨水较多,要及时排除积水,以利根系生长。

4、合理施肥。应早施春肥,促使新梢萌发和健壮生长。施肥要以水带肥,勤施薄肥,3月上中旬对受冻树松土施肥,深度10-15厘米每株人粪尿5-10公斤,加尿素0.5公斤与细土拌匀后施入。在3月底-4月初补施一次速效性肥料,促进梢叶的生长。根外追肥宜在新叶展开后进行,可用0.2%至0.5%的尿素溶液进行数次叶面喷布。五六月要看树施肥,适当增施磷、钾肥。夏秋季要做好抗旱工作。

5、防治病虫害。重点防治蚜虫、螨类、潜叶蛾、凤蝶及炭疽病等危害嫩叶新梢的病虫,应加强检查,及时防治,控制暴发性为害。采取主干和大枝刷白等办法,预防日灼。在萌芽前后和9、10月用浓碱水(碱:水1:4)或多菌灵、托布津喷施或涂洗病处2-3次,涂前要刮去病皮,预防树脂病。

6、疏花疏果,控梢抹芽。受冻较重、落叶量较多的结果树,为了确保树体的迅速恢复,春季对一部分结果母枝及着果率低的花枝进行疏剪,减少花量。在生理落果停止后,着果过多的要进行疏果。对过多的梢芽,要及时抹掉。

(四)茶园灾后恢复措施

1、整枝修剪。整枝修剪是常用的冻害后补救措施之一。按茶树受害程度分别对待:对冻害程度较轻和原来有良好采摘面的茶园,严格掌握“宁浅勿深”的轻修剪来清理蓬面,以利茶芽萌发。修剪程度宁轻勿深,尽量保持采摘面。对受害较重的则应进行深修剪或重修剪甚至台刈。及时剪去受冻部位,以促进新梢萌发。经过台刈的老茶树,抽发甚多枝条,还应进行疏枝。

2、浅耕施肥。解冻后,进行早春浅耕锄草,结合追施速效氮肥,使茶树迅速恢复生机,促进茶芽萌发和新梢生长。若冻土层深,还可用1%的尿素进行根外追肥。冻害给茶树带来一定的创伤,应及时进行浅耕施肥。春茶萌芽期冻害发生后,在整枝修剪的同时,应及时喷施叶面肥,对恢复茶树生机和茶芽萌发及新梢生长均有促进作用。

3、培养树冠。受冻茶树由于上层叶片被冻伤春茶开采时间可能会推迟一点,因此春茶采摘应留1片大叶,夏、秋茶则按常规采摘,这样既有利于养好树冠,又可多采高档名优茶,减少由于冻害造成的损失。受冻重的,经整枝修剪或台刈,当年着重培养树冠,不采、迟采或轻采,以培养丰产树型,待树势恢复后再投入正常采摘。

(五)花卉灾后恢复措施

1、整枝修剪。整枝修剪是常用的冻害后补救措施之一。按植株受害程度分别对待:对冻害程度较轻的植株,严格掌握“宁浅勿深”的轻修剪来清理植株,以利于芽的萌发。对受害较重的则应进行深修剪或重修剪。及时剪去受冻部位,以促进新梢萌发。

2、浅耕施肥。解冻后,进行早春浅耕锄草,结合追施速效氮肥,并适当补施磷钾肥,使植株迅速恢复生机,提高植株抗寒和抗倒伏的能力,促进芽的萌发和新梢生长。若冻土层深,还可用1%的尿素+0.2%磷酸二氢钾进行根外追肥。冻害给植株带来一定的创伤,应及时进行浅耕施肥。

(六)畜禽灾后恢复措施

1.防寒保暖。立即检修圈舍,做到顶不漏风雨、四壁无缝隙、地面铺垫草。有条件的可通过设置天棚、挂门帘、设挡风障、建塑料暖棚等措施来提高畜禽圈舍的防寒保温性能。有条件的畜禽养殖场(户)要抓紧时间购买发电机备用,建立寒冻灾害的应急机制,防止春寒造成的损失。

2.搞好卫生。做到圈舍常清扫、垫草勤更换,污水、粪便及时除净,减少舍内用水量。清除的垫草、粪便应及时运出畜舍,定点或在化粪池内堆积,以保持圈舍有清洁卫生、空气新鲜、干燥舒适的良好环境。在防寒保暖的同时,还要注意适当的通风换气。

3.精心饲养。由于气温低,畜禽体内热量和营养消耗增加,采食量也会增加,因此应加喂一些玉米、谷物、麦类等含能量高、营养全面的配合饲料,饲料种类要尽可能多样化,水拌料要用清洁的温水拌,随拌随喂,不要饲喂冰冻的饲料。饮水应饮用清洁温水或井水,保证畜禽吃饱饮好,避免夜间饥饿。

4.严格消毒。畜禽圈舍要常消毒,药液应现配现用。圈舍常规消毒要定期进行,争取做到饲槽用具洗涤消毒每周1次。

5、保持舍内适宜环境。蛋鸡:保持室内适宜环境,一般环境温度为13℃~21℃,鸡舍内相对湿度不应超过60%,要经常清扫笼下的鸡粪,可铺一些炉灰以吸潮。在强调保温的同时,不可忽视通风换气,确保舍内空气清新。要注意用人工光照补充天然光照的不足。奶牛(奶山羊):晚上应及时将奶牛(羊)赶入圈舍内过夜,要注意防止冻伤或体能过多消耗。特别是围产期的母牛(羊)、新生犊牛(羔羊)、高产牛的圈舍要适当加温,此外,奶牛(羊)白天在运动场内活动的时间不宜超过6个小时,在天气良好的时间上、下午各活动3个小时。饮水时,最好将水加热到15℃-25℃,可向温水中加点食盐。坚持刷拭牛(羊)体也可以促进皮肤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青绿饲料要堆放在室内,各种饲料都要防止结冰,青贮饲料最好在中午时间喂给。生猪:可将分散饲养的猪合群饲养,饲养密度比夏季增加30%至50%左右,猪多散热量增加,亦可提高舍温。白天增加喂食次数,夜间坚持喂一顿食,防止料水结冰最好喂给干料、温水。仔猪:仔猪被毛稀疏,皮下脂肪很少,能量贮备有限,抗寒能力差。因此,必须采取加温措施。仔猪最适宜的温度为:1—7日龄为28—32℃,8—30日龄为25—28℃,31—60日龄为23—25℃。

6、做好消毒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防止疫情发生和蔓延。各县区兽医部门要及时组织力量对所辖区域进行检查,并指导养殖场(户)、养殖小区加强防疫管理,进一步完善卫生消毒、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等防疫制度。组织养殖场(户)及时处置死亡畜禽,对在野外发现的动物尸体也要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对病死畜禽不准宰杀、不准食用、不准出售、不准转运。对因病死亡的动物要按照有关规定及时采样检测。同时,要指导灾区养殖场(户)做好圈舍及周围环境的清扫消毒工作,冰雪融化后,对所有圈舍进行一次全面消毒。

7、要加强疫情监测和补免工作,及时排除疫情隐患。各级兽医部门要加强重大动物疫情监测工作,进一步加大受灾地区动物疫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力度,及时发现问题,排除疫情隐患。充分发挥动物疫情测报体系和村级动物疫情报告观察员作用,及时汇总、分析灾区动物疫情发展态势。要切实抓好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工作,做好抗体检测,对抗体达不到要求的畜禽及时进行补免,防止疫情发生。

8、强化检疫监督,严防病死畜禽流出。各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要进一步加强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强化对畜禽调运、交易和屠宰等环节的执法监督工作。要加大对农贸市场、冷库等经营、贮藏场所的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查处逃避检疫和运输、加工、贩卖病死畜禽及其产品的违法行为,一经发现要及时果断处理。加大公路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监督检查力度,防止疫情跨区域传播。公路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要采取措施,确保持检疫合格证明的动物及动物产品快速通行,确保进出灾区的动物及其产品及时调运。

9、加强应急准备,及时处置突发疫情。各级兽医部门要加强应急值守,坚持24小时值班和主要领导带班制度,要求责任落实到岗到人。进一步强化各项应急准备工作,组建应急预备队,完善应急预案,规范应急程序,做好应急物资储备。一旦发生重大动物疫情,确保能及时启动相应级别应急预案,及时报告和处置突发疫情,防止扩散蔓延。

(七)水产灾后恢复措施

1、及时检查大棚等保温设施和充氧、供暖设备,及时清除积雪和结冰,保证正常运行,特别是要及时做好育苗场、工厂化养殖基地等养殖设施的保温防冻工作。

2、提高池塘水位,对低水位池塘增加蓄水,尽可能保证有效水体深度在2米以上,有条件的可引入地下水或工厂余热水。

3、做好病害防治,及时捞出养殖水体中的死鱼,避免死鱼污染水质。对冻伤的鱼及时进行治疗或起捕出售,防止冻伤后水霉病、小瓜虫等病害的发生。加强病害监测,防止发生爆发性病害。

4、加强生产管理,科学投喂,适当增加蛋白质营养,尽量减少拉网等容易造成鱼体损伤的操作,坚持早、中、晚巡塘,注意观察水色变化,检测水体的溶氧状况,及时采取补水换水、使用水质改良剂和微生态制剂等措施。

5、及时检修设施设备,尤其是繁殖设施的检修恢复工作,并联系有关部门及时恢复和保障供电、供水。

6、交通恢复正常时应及时将存塘商品鱼起捕出售,空塘晒池,清塘消毒,为春季放养做好准备。

7、及时做好亲鱼的补充选育工作,尤其是四大家鱼亲鱼要选用长江品系良种。

8、做好苗种生产和余缺调剂,调运准备工作,保证养殖生产需求。

9、积极帮助灾害损失严重、经济困难的养殖户解决困难,尽快恢复生产。

篇8

关键词:电力系统;真空断路器;防爆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电力系统的迅猛发展,10KV真空断路器在我国已经大批量地生产和使用。对于生产企业来说,进一步完善断路器的功能,提高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本文就我公司生产的真空断路器在防爆、抗低温方面采取的改进措施进行简要的说明。

10KV户外高压真空断路器以其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寿命长、开断容量大、检修维护工作量小,防燃、防爆和适宜频繁操作等优异特性,在我国电力工业城乡电网改造、化工、冶金、铁道电气化以及矿山等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

一、断路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10KV户外高压真空断路器有两种结构形式:一种为分相支柱式,另一种为三相共箱式。

我公司为三相共箱式结构,弹簧操动机构与断路器本体一体化配置,灭弧室与操动机构构装配成一体,装好后不需调整。同时真空灭弧室、操动机构与绝缘支持座构成核心单元,倾斜封装于密封的不锈钢箱体内,箱体采用3㎜厚的不锈钢板制作,完全能抵御外界恶劣气候条件的影响。真空灭弧室的动导电杆、绝缘拉杆及接压弹簧通过主轴与操动机构连接,实现分、合操作;

操动机构为电动弹簧操作方式。接到合闸指令后,合闸弹簧释放,主触头进入“合”状态的同时分闸弹簧储能;合闸动作完成后,电动机自动运转使用合闸弹簧开始储能;接到分闸指令后,分闸弹簧释放,主触头进入“分”状态。当合闸弹簧储能、断路器处于合闸状态时, 在无电源状态下,仍然可以完成“O-CO”的操作。

操作机构由合闸弹簧储能系统、合闸操作系统、脱扣操作系统、分闸弹簧及分闸操作系统四个部分组成。

1)合闸弹簧储能系统。储能凸轮逆时方向回转时,储能连杆则上下往复运动,使棘轮逆时针方向回转,从而使与曲柄相连的合闸弹簧储能(压缩)。通过合闸弹簧施加给棘轮的回转力也同时被传递给与其固接为一体的合闸凸轮。

2)合闸操作系统。合闸凸轮逆时针方向回转,则向下驱动滚柱。

3)脱扣操作系统。通过保持杠杆与滚柱的啮合来平衡切线方向的驱动力,从而保持“合”的状态。

4)分闸弹簧及分闸操作系统。通过与主操作轴连接的分闸弹簧,沿切线方向驱动真空灭弧室的动导电杆。

二、断路器防爆改进措施

随着真空断路器的广泛应用,因遭受雷击或其他原因致使断路器发生爆炸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尤其在城网中,许多断路器安装架设于人群密集的街道两侧,断路器一旦发生爆炸,箱体内飞溅物伤及行人,其后果的严重性是无法估量的,对此,我公司对产品采用了如下的改进防范处理:

设计了一种独特简单的上盖固定压板,箱盖与箱体采用上盖固定压板来进行固定,该压板采用不锈钢冲压加工制作(通过板料剪裁、冲孔、一次成型折弯、二次成型折弯、成型修整等工艺加工成型),外形独特,方便焊接与定位安装,经过数次对压板外形结构、宽度、高度及冲制模具的改进,进行泄压试验后成功,开始定型生产使用。

在实际运行中出现的断路器发生爆炸时,能够迅速泄压,无任何飞溅物,效果良好。

(图示为泄压装置泄压的情况)

泄压结构工作原理

当发生内部短路故障等情况,箱体内部的压力急剧上升的时候,上盖会沿上方打开进行泄压。由于设计了充分的泄压面积,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泄压,电弧和内部结构件不会飞散出去,避免其他设备和人身的损害。

三、断路器分合闸指示抗低温改进措施

分合闸指示是反映断路器的实际位置的装置,对防止误操作十分重要,因此,断路器分、合闸指示必须正确。生产制造时,在分、合闸指示的“分”和“合”字和指针表面,采用荧光材料或反光材料,便于运行人员夜间巡视和倒闸操作时。

我公司针对寒地区温度极低的特点(指针时常被冻住)和日常安装使用中指针常被误碰的问题,设计出了独特的双向扭簧指针:

双向扭簧指针主要通过我们设计的一种空转弹簧与指示零部件的安装组合来实现其特有的功能:

储能指示单元:由储能指针、储能指针驱动板A、储能指针驱动板B、储能指针轴、储能指针轴承板、指针空转弹簧、储能指针复位弹簧等零部件按装配安装组成;

分合指示单元:由分合指针、分合指针驱动板、指针空转弹簧等零部件按装配安装组成;

分合闸状态指针和储能状态指针设置在操作手柄的相反侧,指针通过双向扭簧与操作机构连接,具有以下功能:

·在运行当中即使指针冻结或卡住,操作机构仍然能够正常工作;

·即使对指针施加外力,操作机构也不会误动作;

篇9

当前,农业生产正处于春耕春管的关键时节,而旱情还在延续,抗旱保苗,救灾救急的任务十分艰巨,为确保全区农业生产的稳定增长和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抗旱救灾工作犹为重要。因此,区农业局全力落实抗旱工作。面对旱灾,区农业局抗长旱思想不动摇,抗大旱行动不迟缓。

一、加强领导,切实抓好抗旱救灾工作

根据区抗旱救灾工作会议精神,及时成立区农业局抗旱保苗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亲自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成员包括局属各站所,各乡、办事处农科站负责人,负责指导落实各乡农科站抗旱救灾工作,结合各乡、办事处实际情况,实行分片包干、驻点指导、责任到人、任务到人的责任制、深入基层、深入田间、做好灾情调查、及时指导农民,因地制宜、对不同土壤、不同品种、不同受灾作物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补救等措施。最大限度减少旱灾带来的损失、确保我区的农业生产稳步发展。目前,抗旱工作领导小组还加强了对各站所的抗旱督促检查,使全体职工的抗旱思想不松懈,抗旱工作不停步。

二、深入基层,有效采取抗旱工作措施和技术措施

针对区旱情持续恶化的形势,我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区抗旱工作会议精神,严格按照区委、区政府的总体部署要求,将抗旱救灾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进行了研究部署,及时召开了农业抗旱救灾工作会议,制定《区农业局抗旱保苗工作实施方案》,全力做好农作物的抗旱保苗工作,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一是区农业局各职能部门组成工作组,对区的金安、大东、金江等重灾区旱情实地调查和农业抗旱指导。全局分成4个农业生产技术指导及抗旱服务工作组,指导各乡(办事处)抗旱工作。要求工作组配合各乡镇全面掌握旱情、水资源底数及农作物对水分的需求情况,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度,科学合理地配置水资源和水利工程。动员全区群众,堵截沟渠水,利用好现有小水窖,蓄水池,先保人畜饮水,再确保播种用水。

二是组织全区农业系统100多名干部职工坚持在第一线,深入田间地头查看苗情、墒情、病虫害情。根据调查的情况,要求各站(所)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区别不同苗情、不同墒情、不同时段,认真抓好田间管理促进抗旱保苗全面指导。建议群众扩大地膜覆盖种植面积,并配套节水保苗、使用良种、科学施肥、加强病虫害防治等措施。

三是组织农科人员,分赴生产第一线,指导群众打好抗旱救灾攻坚战。以召开现场培训会、黑板报和发放技术资料等形式对农户因时、因地、因苗开展了水浇小麦抗旱灌水技术,受旱作物的追肥、病虫害防控、化学除草,旱地麦田镇压保墒技术等一系列科技抗旱措施的培训和指导。根据当前农作物受害程度,我局农技人员及时提供技术资料《区农作物抗旱减灾技术措施》、《科技抗旱促春管十大关键技术措施》等,并把资料宣传到人、发放到每家每户,加大培训力度,截至目前,已开展科技抗旱指导达7.5万亩次、培训农民达9000多人次、发放宣传资料达0多份。

三、及时组织就位种子、农药、化肥、地膜等农用物资,保障大春生产顺利进行

截止目前已就位化肥1万吨(尿素0.5万吨、磷肥0.4万吨、钾肥及复合肥0.1万吨),农膜150吨,功夫、农地乐、粉锈宁、敌敌畏等农药30吨;推广水稻良种3万公斤,杂交玉米种供应11万公斤,重点推广保玉7号、海禾号、会单4号等优良品种,良种覆盖率达到98%,包衣种子占玉米良种的比例达99%,为粮食增产提供了基础保障。

四、用好抗旱资金,确保每一分资金都用到旱情最严重、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

我局向省、市、区各级各部门多方争取必要的抗旱补助,用于开展抗旱技术宣传、培训推广经费、病虫害防治、抽水机、柴油、化肥、地膜等应急物资调运使用。根据丽江市农业局《关于下达省级农业抗旱救灾资金和计划的通知》丽农(计)﹝﹞3号和丽江市财政局丽江市农业局《关于下达农业抗旱救灾及地膜玉米补贴资金和计划的通知》丽财﹝﹞21号的文件精神,区农业局就首批40万元救灾资金制定了详细的使用方案,1—4月份用25万元,5—6月用15万元。抗旱救灾资金具体用于种子储备(玉米、豆类、水稻、马铃薯种等),经济作物(种植、补种、地膜等费用),地膜、化肥、农药等农用物资补助,保苗、集中育秧、水改旱、购置输水工具、柴油和用电补助等。

五、加强信息报送及宣传报道,营造全民抗旱救灾氛围

一方面由业务股、田间“120”等股室做好灾时旱情信息收集和报送工作。另一方面,利用农信通、农业信息网络平台、报纸、电视等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形成全民抗旱救灾的良好氛围,进行了6次电视宣传报道。

六、积极组织抗旱救灾捐款献爱心活动

抗旱期间,区农业局积极响应区委区政府的号召,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全体职工踊跃捐款救助灾区,共筹款1.6万元,做到人人都为灾区献一份爱心。

七、加大推广科技措施力度和投入,促进春耕生产

按照省市春耕生产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当前旱情,区农业局确定了“小春损失大春补,粮食损失经济作物补”的目标,指导农户做好春耕备耕工作,翻犁绝收农田,适时播种玉米等大春作物。大春农作物播种面积预计12.08万亩。其中粮食作物10.1万亩,油料作 物0.58万亩,蔬菜0.6万亩,其他作物0.8万亩。到5月6日,春播农作物面积达到5.46万亩,其中,玉米4.08万亩,豆类0.04万亩,薯类0.95万亩,蔬菜0.37万亩,其他作物0.02万亩。在目前的春耕生产中将重点推广水改旱、地膜玉米栽培、高产创建、测土配方、中低产田改造、无公害蔬菜和水果产业、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抗旱措施,确保资金使用落到实处,以促进全年粮食不减产,农民保增收,农村保稳定。

八、存在问题和建议

由于农业收入增长的难度大,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农业基础设施装备差,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等农业生产的重点困难和问题,我们应该加大农业投入,加大科技推广应用力度。希望政府给予更多扶持。

篇10

自2008年10月下旬以来,“中国粮仓”河南遭遇建国以来同期罕见的旱情,严重影响了小麦的生长。

2009年2月7~8日,国务院总理亲临河南,走进田间地头指导抗旱浇麦工作,以确保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保持经济平稳发展。

抗旱进行时

根据统计,截至2009年2月6日,河南省小麦受旱面积达4350多万亩,其中严重受旱870多万亩,有65万亩出现麦苗枯死现象。

同时,河南省内主要河道2008年入冬后来水比常年偏少3~8成,河南山区和丘陵地区人、畜因旱出现临时性饮水困难。

在这样的时刻,河南省组织动员广大干部群众积极行动,及时浇水,科学灌溉,统筹兼顾,综合管理,抗旱浇麦夺丰收。

河南省委省政府连续8次召开会议,进行安排部署。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亲自主持召开会议,听取有关汇报,做出重要指示,并多次深入到田间地头检查指导抗旱浇麦工作。

2月2日,河南省抗旱浇麦夺丰收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要痛下决心、背水一战,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务求打赢抗旱浇麦夺丰收这场攻坚战。

2月5日,河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把抗旱Ⅱ级应急响应升为Ⅰ级。

河南省各有关单位和部门按照省抗旱应急响应要求,迅速行动起来,全力投入抗旱浇麦工作中。

省黄河水利委员会1月11日启动了黄河流域Ⅲ级应急响应和跨省干旱预警响应,2月3日把抗旱Ⅲ级应急响应升为Ⅱ级。小浪底水库下泄流量由290立方米每秒相继加大至900立方米每秒,支持河南省抗旱浇麦工作。

农业部门密切关注苗情,加强麦田管理,科学指导灌溉;气象部门加强旱情监测工作,为抗旱及时提供气象信息服务;黄河河务部门强化实时调度,优化配置引水指标,满足抗旱浇麦用水需求;石油、电力、供销、农机等部门围绕抗旱浇麦保丰收工作,服务上门,实行价格优惠政策,为抗旱浇麦提供物资保障。

财政部门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分批下拨抗旱资金,支持抗旱工作。

水利厅组成45个工作组,深入到全省所有县市,分县包干,责任到人,指导各地科学灌溉。

省军区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积极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进行抗旱浇麦。

全省各地迅速掀起了抗旱浇麦,农业、水利、农机、电力等系统共派出2.6万多支技术小分队,1000多个抗旱服务队帮助群众抗旱浇麦。各地开办抗旱浇麦专栏4800多期,专家讲座6200多次,印发宣传材料3000多万份,科学指导群众抗旱浇麦。全省派出工作组、暗访组3800多个,对抗旱浇麦工作进行全面督促、检查、指导。

截至2月7日,全省共投入抗旱资金8.61亿元,日投入抗旱人数320万人,行动机电井91万眼,投入机动抗旱设备83万套,机动运水车辆4.2万辆次,日抗旱浇灌面积510万亩,已累计浇灌面积7420万亩次。

形势严峻

2009年2月18日,河南省普遍有降雨,加之持续不断的人工灌溉,受旱的作物面积、发生饮水困难的人口和牲畜数量,均有下降。但要保持粮食稳产,抗旱工作形势依然严峻。

河南省绝大多数灌溉工程建于六七十年代,老化失修严重,已不能很好发挥效益。大部分灌区渠系不配套,没有达到设计灌溉面积。全省有3300万亩耕地没有灌溉条件。

引黄灌区引水能力下降。为支持河南抗旱浇麦工作,省黄河水利委员会调度小浪底水库一再增大水库的下泄流量,但由于黄河河势变化及引水渠淤积,河南省各引黄口引水不足,难以满足抗旱需要。

灌溉手段落后。河南省节水灌溉面积只有2000万亩,占耕地面积的20%,大多数地方仍采取大水漫灌,水利用系数较低。

抗旱投入不足。河南省平均灌溉1亩的成本约15元左右,按照2009年的天气形势,小麦最少需要灌溉4次,每亩地需要60元左右。一些地下水位较低的井灌区和提灌区,灌溉成本每亩每次可达80元。抗旱成本高,造成收益降低,影响了群众抗旱浇麦的积极性。

根据当前持续降水少、温度高、空气干、气温变幅大,近期全省仍无有效降水的天气形势;河南省应切实把抗旱浇麦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急中之急,统一认识、同心协力,真抓实干,共同奏响抗旱浇麦合奏曲,打好抗旱浇麦攻坚战,以再夺丰产丰收。

洛阳市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水源,采取延伸渠道、架设临时管路、修复病坏水利设施等多种措施,努力扩大浇麦面积。

信阳大力开展小麦灌溉、病虫害防治、油菜浇水工作,小麦、油菜苗情出现好转。

平顶山农机技术人员,也深入到抗旱一线,对农民的抗旱抽水机械进行维护修理,保证抗旱工作顺利进行。

素有“粮仓中的粮仓”之称的安阳市滑县电业管理公司组织青年志愿者,分别深入到田间地头帮助当地群众安全用电浇地。

打好保卫战

根据河南省抗旱浇麦形势,结合土壤墒情,打好抗旱浇麦保卫战还有需要切实的工作要做。

对于旱情得到有效缓解的地区,要密切关注天气、土壤墒情变化,一旦旱情再次发生,立即采取措施,抗旱浇麦;要抓好镇压、中耕、科学施肥、病虫草害监测防治等春管措施的落实,促进苗情转化;及时对灌溉机具和水利设施进行维修保养,为下一步抗旱工作做好准备。

已灌溉一遍,旱情略有缓解的地区,要毫不放松地继续抓好抗旱浇麦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再浇一遍;结合抗旱浇麦抓好各项田间管理工作。

未灌溉的麦田和无灌溉设施旱情依然严重的地区,对有灌溉条件而没有灌溉的麦田要争分夺秒,采取一切措施,重点进行灌溉;对没有灌溉设施的地区,要因地制宜,采取一切措施开展抗旱浇麦工作;在进行灌溉的同时,要加强麦田管理。对没有灌溉条件的旱地麦田,要镇压提墒、保墒。对秸秆还田量大、基种肥用量不足,已经出现脱肥发黄、瘦、小、弱苗的麦田,要采取综合措施,促进弱苗转壮。

充分发挥各类灌区优势,努力提高灌溉效率。井灌区要对没有配套设施、不能发挥灌溉功能的机电井尽快进行配套建设,对淤积严重机电井及时开展淘井、洗井工作,机电井密度较小的地区要加长管道,延伸渠道,扩大灌溉面积。河库灌区要尽快修复损坏的干、支渠,恢复送水能力;整修配套末级渠系,通过延伸渠道,向受旱地区送水。引黄灌区要抓住小浪底水库下泄流量加大至900立方米每秒的绝佳时机,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加大引水流量,努力扩大灌溉和补源面积,全力做好引黄灌溉工作。

继续解决好临时性人畜饮水困难问题。对已发生临时性人畜饮水困难的,进一步完善供水方案,必要时协调部队、社会各界等力量送水,保证群众饮水安全。

千方百计扩大浇麦面积。根据旱情发展情况,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动用一切机械、车辆、工具和资源,全力以赴投入到抗旱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