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范文

时间:2023-04-01 03:24: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

篇1

党的十以来,中央多次强调要“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实际上已经体现了多元共治的理念。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会公报多次提到了国家治理、政府治理、社会治理等概念。

二、“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

“摸着石头过河”,是在勇敢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的一种形象说法。自以来,中国形成独特的渐进式改革模式。目前改革进入新的深化阶段,需要全局角度的顶层设计。将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结合起来,才能更好适应改革的关联性、配套性和复杂性。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了“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这是此次公报中最值得关注的一个方面。

三、“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三大指出,私营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党的十五大确认“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次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列入同等地位。

四、“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党的十四大提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党的十五大提出“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六大提出“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党的十七大提出“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在此基础上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进一步拓展为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从“基础性”到“决定性”,更加凸显了市场的作用。

五、“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

把财税体制提到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的新高度。在党和国家的文件当中第一次提到。

六、“改革税制、稳定税负”

这在党和国家文件中首次提到。权威人士对该提法的解读是:营改增的全面推进已开启了中国新一轮财税改革,下一步税制改革还应包括优化政府收入结构与税制结构、完成增值税改革、改革个人所得税、改革和强化房地产税等多个方面。稳定税负指的是稳定宏观税负,由于经济总量的增加,要稳定宏观税负就需要继续进行结构性减税。两者是齐头并进的。

七、“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

党的十七大提出“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从“财力”到“支出责任”这一提法的改变,说明党对财政问题进一步强调了在事权落实过程中责任的重要性。

八、“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

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党的十再次提出,“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

九、“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从强调建立健全制度到突出制度的改革,提出“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任务,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一个新提法。权威人士指出,下一步制度建设工作重点将围绕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

十、“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党的十六大把社会保障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明确要求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党的十七大要求“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党的十提出,要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十一、“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

篇2

日前,“十八届三中全会与民营经济的机遇”论坛暨温州(中国)商人联谊会年会在北京昆仑饭店举行。令人感到耳目一新的是,年会上联谊会的工作报告言简意赅只用了20分钟,而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国资委高级职称专家评审委员会主任徐东华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原副院长、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曹凤岐以及温州市经济学会会长、温州大学教授马津龙所做专题报告以及与企业家互动环节,从上午九点多一直延续到晚上。无论是演讲者还是听课者,无论是作报告还是在互动环节的提问与解答,大家都非常投入,直到结束还意犹未尽。

温州是一方古老、美丽、神奇的热土,是中国民营经济的发祥地和改革试验区。改革开放以来,受温州“其货纤靡,其人善贾”的传统影响,温州商人发扬“走遍千山万水,历尽千辛万苦,说了千言万语,想出千方百计”的温州“四千精神”,白手起家、艰苦奋斗;不等不靠、依靠自己;闯荡天下、四海为家;敢于创新、善于创新,闯出了一片片天地,创造了一个个奇迹。温州人的创业精神、自主精神、开拓精神、创造精神长期以来为世人所称赞和颂扬。但近年来温州受金融危机和部分企业过度投资的影响,温州经济在较大程度上受到了制约,一些民营企业的发展受到了阻碍,需要理清思路,迈出新步。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召开的消息传出后,就引起了温州(中国)商人联谊会的充分关注。尔后公报提出的“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等内容更令他们感到欢欣鼓舞。因此,他们经过商量,将11月底要举行的联谊会年会内容做了精简,决定请几位著名的经济学家举行“十八届三中全会与民营经济的机遇”论坛。

上午论坛上,徐东华研究员就全球经济形势、国内宏观经济、产业政策、工业经济、企业治理结构等情况和政策性工作做了多方面的讲解,精到的分析、详实的数据和今后民营企业要把握的方向等内容,引起了与会者强烈的共鸣。下午,曹凤岐主任就中小微企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得地位、作用与困难,建立多层次金融机构体系及民间金融合法化、规范化等内容作了讲解。他的精彩演讲不时引来热烈的掌声。之后曹凤岐、徐东华和马津龙三位经济学家现场回答了与会企业家提出的有关温州历史上的金融改革、最近浙江省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温州民间融资管理条列》的意义、具体操作以及如何使以温州中小微企业为典型的中国民营经济如何走出困境等问题。现场企业家提问非常活跃,经济学家解答也很认真、到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温州现有780万人口中,有175万人在全国各地创业,有60万人在世界各地奋斗。2013年1月6日,一批温州商界精英和温州籍在京知名人士汇聚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了温州(中国)商人联谊会成立大会,北京世纪天鼎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市第三届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北京市政协委员林余存经推选和批准,担任首。林余存表示,温商(中国)联谊会成立后先后举办了几场论坛,尤其是这次论坛结合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就民营经济的机遇做了深入的分析和互动,意义尤为重大。通过学习,大家对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有利于更好地促进企业把握好方向,推动民营经济创新发展。他说,今后联谊会每年都将不定期地举行有关经济、科技、国学论坛和报告会,不断提升联谊会主席团成员的综合修养,把联谊会打造成一个学习型、创新型、紧密合作型的组织,为地方经济和我国的民营经济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篇3

农业投资有着投资大、风险高、回报期长的特点。作为该项目的负责人,近来张启民遭遇到了土地、资金、政策等各方面瓶颈与障碍。正在此时,安徽省11月12日了《关于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让他看到了一条被打开的政策通道。

1978年,之后,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开创了农村,拉开了中国改革的大幕。35年后,恰在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的当天《意见》,使得安徽再一次扮演起“”先行者的角色。

历史总有着惊人的相似。在中国新一轮改革大幕即将拉开之际,安徽能否像当年小岗村“大包干”那样,产生出震惊世人的创举?

涉农企业的困境

十八届三中全会因给今后10年中国改革提供方向的指引而受到全球瞩目。恰在全会闭幕的当天,安徽省对外了《关于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不禁让人猜测背后的深意。

根据《意见》,安徽省确定在凤阳、涡阳县、埇桥区、颍泉区等20个县(区),从农业经营主体、农村土地市场建设、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公共基础设施建管、信息和金融服务6个方面开展改革试点。

《意见》一经,多项改革内容立刻引发热议。有人赞誉其是自“大包干”后第二次;有人指其有打政策“球”之嫌;有人质疑其违反现行政策;甚至还有人预言,即使在安徽试点了也难以在全国推广。

不过,安徽帝元项目所在地——宿州市埇桥区被选为试点,却让张启民看到了投资农业的希望与前景。在《意见》中,安徽帝元这样的企业正是被培育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安徽帝元原是一家生产“化肥养分控失剂”的涉农企业。2011年9月,该公司流转了宿州市埇桥区朱庙、塔桥两个村5400亩耕地,进行规模化种植。像众多投资者一样,安徽帝元涉足农业生产是看中了土地中潜藏的价值。

目前,当地农户种植小麦、玉米,一亩地每年产值在1500元至1800元之间,各种成本总计为500元至700元不等。安徽帝元的计划是,通过种植反季蔬菜、养殖畜禽以及农产品深加工,每亩土地产值可提高到5000元,增长约3倍;通过大型机械的应用、农药化肥的统一采购,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管理反而可使成本更低。

流转5400亩耕地仅是安徽帝元投资的第一步。按照规划,企业将在2016年前建成占地2.3万亩的现代农业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园项目,涵盖蔬菜种植、畜禽养殖、农产品深加工、生物质能源等五大板块,总投资高达10.5亿元。

安徽帝元仅是当地政府急需培育的千万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的一员。根据《意见》规划,安徽农业种植骨干将由原来一家一户逐渐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主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过渡,2015年后者经营面积将占承包耕地50%以上。

安徽省农委合作经济指导处处长吕健魁表示,由于农业投资大、风险高、回报期长,目前像安徽帝元这样愿意涉足农业的主体仍是少数。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安徽省流转耕地占耕地总面积仅有27%。

就连闻名全国的小岗村也正遭遇找不到投资者的尴尬。2012年,小岗村村委一面将4300亩耕地流转集中,一面对外招商引资。最初,村党委书记郑树锐还担心万一投资者挣不到钱跑了咋办,可一年过去了,他坦言,根本就没有人肯接盘。可是,承诺给农户的每亩每年按700斤原粮算的折价款必须兑现,流转到手的土地不能撂荒,4300亩土地的经营负担和风险都压在了村委的肩上。

开辟政策通道

正如宿州埇桥区农委经管站站长葛思科所言,多年来投资主体稀缺,主要因为涉足农业表面风光,实则处处隐藏着不确定性——土地流转、融资贷款、水利配套、农户安置等点点滴滴都离不开政策的扶持、政府的帮助。可现实中,很少有地方能为企业提供顺畅的投资通道。

当一个个投资农业的典型性困境接踵而至时,张启民也感到,现行政策下投资农业远非看上去那么简单。

按照安徽帝元与农户签订的流转合同,每亩每年支付1000斤小麦的折价款(今年1180元)。如果流转2.23万亩土地,每年仅此一项就高达2600多万元。投资商买入城市土地后,可立刻抵押变现,农业土地流转的只是经营权,耗费巨资却无法从银行融资贷款。

每亩1180元的流转费要支付、总投资10.5亿元的示范园项目要上马,安徽帝元一度苦于资金的短缺。

仅流转农田还不行。企业为了提升土地产值会延伸产业链,建设晒场、仓储、加工厂等配套设施。现行土地政策规定,耕地不能改变用途,这就需要就近改造原有的农村建设用地。事实上,2012年安徽帝元种植玉米获得丰收,却因为没有晒场、仓储,导致大量玉米受潮霉变,亏损了数百万元。而规划中农产品和畜禽加工厂也须另行征地。

近来,张启民又遇到了新的难题。流转到手的土地上坟头众多,阻碍大型机械设施的使用,可平坟却遭到了千家万户的反对。

农业投资大、风险高、回报期长,最初三年安徽帝元无法实现盈利。而后续资金何时能到位、建设产业示范园能否流转到连片的土地、加工厂所需工业用地指标如何获得、农田水利设施能否配套到位……这些投资农业的共性难题,同样让张启民感到,企业上要面对政策诸多不确定性,中要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下要面对千万农户的不同诉求。

正当张启民困惑之时,安徽省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最后一天了《关于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中金融创新、集体建设用地、基础设施等内容正涉及企业眼下所亟待解决的资金、土地、水利设施等难题。

作为制定《意见》牵头方,安徽省财政厅农村综合改革处处长胡德林表示,这一改革政策正是针对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来设计的。经营主体、土地市场、“三资”管理、基础设施、金融服务和信息六大方面,彼此关联、互为支撑,试图为下一轮农村改革在政策层面开辟一条通道。

如“推进农村金融创新”涉及到投资者的融资难题;“允许集体建设用地用于工业、商业、旅游”为农产品深加工、提升农业产值提供了可能;“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规划”试图为投资者提供农田水利配套的保障;“建设统一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则为农业提供人才、技术方面的培训。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培育更多的农业新型经营主体。

事实上,安徽帝元正是通过金融创新、化解资金的瓶颈才成为了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其实,在《意见》正式之前,在此方面就做出过尝试。安徽帝元找到中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双方于今年10月10日拿到了中国土地流转第一单信托产品的“准生证”——“中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合信托计划1301期”。

所谓土地流转信托,是将农村土地使用权作为信托财产,委托信托公司经营管理,其目的是实现农村土地流转。

原本安徽帝元从农户手中流转土地,如今土地是先流转到中信信托,再转交由安徽帝元经营。安徽帝元的身份也从原来的承包商变为第三方服务提供商。根据双方的协议,安徽帝元保证每亩土地的收益,中信信托承诺为产业示范园项目融资。

框架内的探索

35年前,小岗村在试行“大包干”之初曾引来众多非议;35年后,安徽省《意见》中“建立宅基地退出补偿激励机制”,“允许集体建设用地用于工业、商业、旅游”,“建立统一的城乡土地交易市场”等诸多创新性内容同样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议、争论,甚至是质疑。

土地是社会稳定的基石,加之《意见》刚刚、无具体的实施细则,各种观点的争论与交锋让安徽省许多官员备感压力,连呼“敏感”而闭口缄言。

安徽省财政厅农村综合改革处处长胡德林对此澄清道,安徽改革起源于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的谋划、部署,完全是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框架内。

2006年,时任总理的把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作为农村综合改革的主要任务。经过了7年时间,三项任务基本完成,未来中国农村改革应向何处去,从去年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开始未雨绸缪。

2012年7月,国务院在全国选择了10个省承担综合性示范试点工作,其中浙江(东部)、安徽(中部)、宁夏(西部)三省又被定为改革试点的重点省份。改革的主要目标正是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

显然,这一轮农村综合改革与7年前相比,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人—地”是最为核心的社会关系,涉及亿万农民的生产、生活,涉及城镇化的战略布局,牵一发而动全身。30多年来形成的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农业模式一旦被革新,土地将释放出巨大的红利;可一旦改革方案有缺失,也会付出惨重的代价。

从去年7月起,安徽省由省财政厅牵头,省农委、省国土厅等部门共同参与,着手新一轮农村综合改革方案的起草。事实上,安徽省《意见》于2013年10月28日就已经出台,只等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对外。

对于外界的热议和质疑,胡德林解释道,《意见》中所涉及的改革内容,有些是在安徽进行了尝试,有些则在外省已有成功的案例。安徽的创新只是集成式创新,系统性推进。

如“允许集体建设用地用于工业、商业、旅游”,小岗村已经利用农村建设用地建起了大包干纪念馆、沈浩纪念馆和商业街,涉足商业和旅游产业;同为全国十大明星村的华西村企业多达60多家,早已涉足钢铁、有色金属、纺织、化纤、服装、建筑、化工等诸多产业,2011年华西村GDP总量高达500多亿元。

在胡德林看来,遭到广泛质疑的“建立宅基地退出补偿激励机制”绝非外界所说的“买卖”“入市”,而是为那些在其他村镇生活、工作的村民就近调换宅基地提供方便,另外,也可以给自愿放弃宅基地的进城农民部分经济补偿。

“建立统一的城乡土地交易市场”更是与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中“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相一致。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但往往也是农民利益被侵害最多的地方。目前,中国集体性质的土地进入市场的唯一途径是由政府征用,补偿标准却只有“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30倍”。

按照一亩1000多元计算,总共只有3万多元。经过乡镇各级政府留存,通常农户每亩只能拿到1万多元。可政府转手招拍挂,一亩土地却常常拍出数百万、甚至上千万元的天价。安徽省希望通过改革试点,让农民更多的享有本应属于自己的、沉睡中的财富。

从1978年到2013年,从到十八届三中全会,安徽再次扮演起“”探路者的角色。

篇4

关键词:市场决定资源配置 政府更好发挥作用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很显然,要处理好这个关系首先要使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决定作用,同时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一、为什么在市场经济中市场对配置资源起决定作用?

在市场经济中,供给和需求通过价格涨落机制得到灵活调节和自动平衡。当供给不足时,商品价格上涨,高利润通过价格信号刺激投资者,促使其将资源、劳动力、技术转入短缺部门,于是供给增多,使需求得到满足。当供给超过需求时,商品价格下跌,低利润及低价格信号促使投资转移资源、劳动力和技术,减少生产,于是供求恢复平衡。同时,在供给趋向满足的进程中,市场竞争激烈化,进而自然淘汰低效益的投资者,自然调整经济结构,从而保持生产的高效率。在只看不见的市场之“手”的调整下,经济结构和制度自动得到调整和运转,资源得到最有效的配置,永远不会有生产过剩和供给不足的长期情况发生。价格围绕价值波动,驱动资源的分配和再分配不是政府能左右得了的,是市场的自发调解起决定作用,而不是政府起决定作用。迄今为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尚未发现任何力量比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更有效、更可持续。但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它也有其局限性。大家都知道市场经济好,但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却避免不了,就是其局限性的具体表现。这就需要政府发挥作用。政府的作用就是要尽量减缓经济危机或最大限度地降低经济危机带来的损失。

二、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政府要更好发挥作用,首先要尽职,然后才能更好发挥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在治理市场经济方面积累了包括成功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在内的丰富经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化,有效的政府治理不仅不能削弱,还要进一步加强。值得注意的是,在发挥市场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方面,目前还存在一些欠缺的地方,最主要的是政府拥有的资源过多,包括国有经济比重过大,用行政手段干预城市土地和大量的信贷资金分配等,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审批过多,有些靠市场机制能优化资源配置的,政府却采用计划经济办法配置资源,因而带来浪费和损失。像产能过剩、城市病严重、耕地占用过多、地方债风险、生态环境保护等,很大程度上都与政府没有弄清自己的职责有关。有的不该管的也去管,超越了本部门的职权范围,管了别的部门该管的事情,出现了越位现象;有的该管的不去管,没有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出现了缺位现象;还有的该管的不会管,乱搞一通,出现错位现象。

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在治理市场经济方面的成败得失,根据市场经济运行本身的需要,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地规定了政府的职责。《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政府的职责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 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 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概括起来就是5 项:宏观调控、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

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和体系: 主要任务可以概括为16个字:“总量平衡、结构优化、防范风险、稳定预期”。体系就是一个导向+两项政策,发展战略和规划是导向,财政和货币政策是两大政策工具。

公共服务体系包括教育体系、公共卫生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等。

市场监管包括严格市场主体准入和市场行为监管两个方面 。

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包括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维持社会和谐等方面 。 保护环境包括保护自然环境、地球生物、人类环境、生态环境。

这5 项职责是现代市场经济国家政府普遍履行的职责,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履行的职责。界定了政府职责就界定了政府不能再干不符合政府职责的事,同样现在没做到位的要赶快补位,没干好的要尽力干好。干得好不好,补得到位不到位,就要看达没达到三个作用,达到了就说明政府的作用发挥得好了。

1.引导性作用。市场配置资源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有时不能很好解决社会化大生产所要求的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平衡问题,容易出现经济周期性波动和区域性、系统性经济风险以及地区经济发展的过度不平衡。政府可以通过发挥引导性作用来间接影响资源配置,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均衡和健康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具体而言,政府的引导性作用主要是通过制定和实施中长期经济发展战略、产业规划、市场准入标准等,引导一定资源向某些产业、区域流动;以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主要手段,实现对经济活动的宏观调控,平抑经济波动,促进经济均衡、可持续发展。

篇5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依法行政和施政为民理念,按照“全面清权、依法确权、科学配权、压缩限权、公开示权、监督制权”的工作目标,依托全市和本局政务公开载体,深化行政权力公开规范运行,充分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打造廉洁、透明、高效的政府形象,为“建设珠三角链接大西南的枢纽门户城市”提供良好的政务环境。

二、工作目标

在全面清理本局行政职权和其他职权、编制行政权责清单的基础上,依托市人民政府网站、《市人民政府公报》、局网站、市行政服务中心和本局办事大厅(窗口)等政务公开载体,公开公示行政职权目录、行政职权运行流程图、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细化量化标准、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办事指南、廉政风险防控措施、服务承诺及监督投诉渠道、行政执法结果等。

三、公开内容

(一)制定行政职权目录,按程序审批后向社会公布。

(二)制定行政职权流程图(含廉政风险点、主要防控措施、服务承诺及监督投诉渠道),按程序审批后向社会公布。

(三)制定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细化量化标准,按程序审批后向社会公布。

(四)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办事指南。按照便民利民、指引清晰的原则,逐项编制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的办事指南,并向社会公布。

(五)行政执法结果。将行政审批结果和行政处罚结果,进行保密审查和公开属性界定后,依法向社会公布。

四、公开载体

(一)市政府门户网站。在市政府门户网站“市行政职权公开透明运行”专栏,公布本局行政职权权责清单、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细化量化标准的规范性文件等,并与局网站相应栏目内容相链接,形成系统、规范、便捷的公开平台。

篇6

[关键词]制度缺口;现实缺口;潜在缺口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4)03-0051-03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步伐明显加快。截至2011年底,全国65岁及以上人口约占总人口的9.1%,预计到2027年,这个比例将上升至14%,我国已陷入“未富先老”窘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毫无疑问,妥善解决养老金缺口问题是消除人口老龄化危机,建设可持续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一环。然而,遗憾的是,目前人们对是否存在养老金缺口以及养老金缺口究竟有多大等基本问题还存在争议,对不同性质的养老金缺口还存在认识误区。有鉴于此,本文拟对不同性质的养老金缺口进行辨析,旨在澄清人们认识误区,提出弥补养老金缺口及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社会保障制度的对策。

一、三种语境下的养老金缺口

养老金缺口在不同的语境下有着不同的含义。人们在养老金缺口问题上产生分歧,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们往往把不同的语境下养老金缺口混淆起来。事实上,依据过去、现在和未来三种不同的语境,可以把养老金缺口分为“制度缺口”、“现实缺口”和“潜在缺口”三种。

(一)养老金的“制度缺口”

这种缺口与养老金当期支付能力无关,是由养老保险制度转型造成的。理论界讨论的养老金缺口多是指这种制度性缺口。

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为了应对国企下岗失业职工建立了养老保险制度。当时的养老保险制度采取的是现收现付制,即用现在正在工作的一代人缴纳的养老保险费来支付已经退休一代人的养老金。但是,这种模式只是适合人口年龄结构年轻、保障范围较窄、支付标准较低的情况。当一个社会进入老龄化社会,缴纳养老保险费的人越来越少,领取养老金的人越来越多的时候,这种模式就不适用了。正是为了适应人口结构发生的急剧变化,我国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模式在1997年发生了转制,从现收现付制过渡到统账结合模式。统账结合模式是一种社会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模式。在统账结合模式中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20%缴纳保险费,记入社会统筹账户,个人按照职工本人上年工资总额的8%缴纳保险费,记入个人账户。

我国的养老金保险制度从原来的现收现付制过渡到统账结合模式时有两类人的养老金发放出现了问题,一类是转制前已退休的人,他们没有个人账户。另一类是转制前参加工作而转制后退休的人,他们的个人账户建账时间短,积累太少。但在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设立之后,这两类都需要从养老保险基金中领取养老金。如何解决呢?政府采取变通方法,就直接挪用在职职工的“个人账户”积累的资金用于发放给现在退休的人,这样就导致了养老金个人账户资金逐步减少,个人账户有名无实“空账运行”,从而出现养老金缺口。

这种采用统账结合制度模式后形成的养老金缺口,没有影响国家的养老金支付能力,由于其不易被发现,又称养老金的隐性缺口。这种制度性缺口越是在老工业基地等退休职工多的地区越大。从本质上看,养老金的制度缺口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转型发生的转制成本,是政府的历史欠账。据中国社科院专家预测,2011年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达到2.25万亿元,养老保险“空账”正在以每年25%左右的速度扩大(郑秉文,2012)。而养老保险的这种制度性缺口不断膨胀的直接后果就是使得养老保险制度名存实亡。

(二)养老金的“现实缺口”

基于养老金当期收支视角探讨的养老金缺口是养老金的“现实缺口”。这种缺口往往用养老金的当前收入和支出的差来体现。政府部门公布的养老金缺口(结余)数据通常指的就是这种现实缺口。

从全国的层面来看,目前我国养老金不存在现实缺口。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末,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2.39万亿元。当然,养老金收支总量无缺口并不意味着各省无缺口。实际上,从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上看,我国的养老保险并未实现全国统筹而是省市自管。因此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状况各个地区是有明显差别的。截至2011年,我国有14个省养老金收支有缺口,累计总额达到766亿元。在出现收不抵支的省份中,养老金缺口规模呈现不断扩大趋势,而且在向辽宁、黑龙江等老工业省份集中。如根据《2011年度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在不计算财政补贴的情况下,2011年辽宁省基本养老金缺口高达156亿元,位居全国前列。此前的2009年和2010年,辽宁省的养老金现实缺口也分别超过100亿元。

(三)养老金的“潜在缺口”

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报告数据称,如按照目前制度及模式,2001—2075年间,中国养老保险的收支缺口将高达9.15万亿元。但有一点得到了大家广泛认同,无论如何计算养老金的潜在缺口都是十分巨大的,我国应该对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

通过对不同语境下的养老金缺口进行分析发现,从发展历史看养老金有制度性缺口,从支付能力看养老金有现实缺口,从发展趋势看养老金有潜在缺口。不同语境下,养老金缺口虽然具有不同的内涵,但有一点确是毫无疑问的,我国的养老金缺口在不断扩大,养老金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正面临严峻挑战。

需要说明的是,养老金存在缺口并不意味着养老保险制度在未来可能破产。迄今为止,世界上只有破产的商业保险公司,还没有哪个国家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破产。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养老保险制度的国家,这项制度至今已经平稳运行120多年,目前德国的人均预期寿命已经到达80多岁,居然还降低了缴费率,提高了养老保险待遇。前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虽然发生剧变,改旗易帜,也未见这些国家的老人领不到养老金。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在建立德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时候说过一句名言:一个等待领取养老金的人是最不希望社会动乱的人,也是最好管理的人。也正是由于养老金制度在维护社会稳定中具有“减震器”、“安全阀”的作用才使得各国即使是发生政权更迭也要极力维护养老金保险制度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并不断完善养老金保险制度。

二、弥补养老金缺口的对策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有效弥补养老金缺口作出了明确的安排和部署。而在具体实践中,弥补不同语境下养老金缺口的政策措施又各有侧重。

(一)养老金“制度缺口”和“现实缺口”的弥补

目前,对于弥补我国养老金“制度缺口”和“现实缺口”的一个直接的措施是加大对基本养老保险的补贴力度。从世界的范围看,我国政府对养老金的补贴力度是比较低的。统计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养老金储备规模占GDP总量比例仅为2%。而养老金储备占GDP的比例最高的是挪威,为83%左右,日本是25%,美国则是15%。因此,我国政府对养老金的投入水平还应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社会保障财政投入制度”,“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2020年提到30%,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这是政府对加大养老金投入力度提出的具体、现实、操作性强的改革措施。政府加大对基本养老保险的投入力度对于做实养老金个人账户,弥补养老金现实缺口具有立竿见影的作用。况且,养老金的制度性缺口,在性质上属于政府历史欠账。政府的历史欠账理应由政府埋单。无论是从历史还是从现实来看,这种做法既是合理的,也是可行的。

当然,我国养老金的“制度性缺口”和“现实缺口”正在呈现不断扩大趋势,即使政府通过加大投入力度弥补当下的养老金缺口,未来仍然会产生新的缺口。因此,仅仅依靠政府投入只能暂时性解决问题,治标不治本,不具备可持续性。而且,长期依靠政府财政补贴养老金将大大增加财政赤字压力。所以,积极探索实现养老金运营的长期平衡机制才是解决养老金“制度性缺口”和“现实缺口”的出路。

而这就需要做好养老保险制度的顶层设计,在宏观层面推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打破养老金使用的地域限制,实现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努力提高养老保险的财务支付能力。通过养老金在全国范围内统筹使用,如用广东、浙江等地的征缴结余,填补辽宁、黑龙江等地区的养老金缺口,实现养老金在全国范围内的均衡使用,以达到弥补养老金历史欠账和现实缺口的目标。实际上,这既是解决养老金制度缺口、现实缺口的根本出路,也是解决养老金潜在缺口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

(二)养老金“潜在缺口”的弥补

加大政府的养老金投入只是解决养老金历史欠账和现实缺口的权宜之计,应基于长远角度重点考虑弥补养老金潜在缺口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长期来看,这两项政策才是从根本上弥补乃至消除养老金缺口的根本性措施。

1.“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也即推动养老金双轨制改革,实现双轨并轨。在养老金双轨制体制下,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个人不需要缴纳养老保险费,却享受较高的养老金待遇水平。而企业职工需要按个人工资总额的8%缴纳养老保险费,获得的养老金水平却较低。养老金双轨制在本质上是一种歧视性社会政策,是极大的社会不公。进行养老金双轨制改革,将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纳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由机关事业单位职工自己缴纳一定数额的养老保险费,既可以消除养老保障领域的社会不公,也为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筹集注入了新的活力,增加了养老金供给,有利于弥补养老金的潜在缺口。

2.制定与推进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延长退休年龄意味着增加缴费年限,缩短领取养老金时间,对于增加养老金供给,减轻养老保险制度负担和政府财政赤字具有一定作用。从退休年龄来看,发达国家的退休年龄普遍超过60周岁。如美国65~67岁,德国、西班牙、丹麦、荷兰都是65岁。目前,英国和德国都酝酿将退休年龄推迟到67岁。其原因在于,欧洲国家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养老保险赤字持续增加,中央财政不堪重负。可以说,从世界范围来着,延长退休年龄已然是一个大趋势。我国在2000年步入老龄化社会,目前人口预期寿命已经达到73.5岁,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可以说,基于国际的趋势和国内的现实,延长退休年龄都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需要说明的是,延长退休年龄要结合国情,要综合考虑,人口预期寿命、人口结构、劳动力供求状况、代际公平等多方面因素。在目前双轨制问题没有解决,又提出延长退休年龄,这对于现在的企业在职职工非常不公,也将会引起工人群体的强烈不满。因此,本研究认为,目前解决养老金缺口问题的关键还是要通过改革养老金双轨制,让机关事业单位都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统筹,缴纳保险费,增强养老保险基金造血、供血,充实养老保险基金。在改革养老金双轨制的基础上,再通过延长退休年龄,实现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等途径增加养老金供给,逐步弥补养老金缺口,实现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而这在实践上对于解决养老金缺口问题也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刘祁,王宣植,刘源.解决养老金缺口的国际比较与经验启示[J].地方财政研究,2012,(1).

[2]王嘉.养老金巨额“空账”问题亟待解决[J].中国人大,2010,(7).

[3]王洪春.我国城镇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中个人账户的制度缺陷与补救[J].河北大学学报,2010,(6).

篇7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要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健全司法权力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机制;十八届四中全会又强调,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制度,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检委会讨论决定案件,集思广益,对于保障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的正确处理起到了重要作用。检委会议案实质行使着司法职能,应当尽可能符合司法工作规律的要求。为适应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检察改革的新形势、新任务,充分发挥检察委员会对重大案件和重大业务问题的决策、指导和监督作用,加强和改进检察委员会工作,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对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的要求,完善检察权力运行机制、保障检察权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具有重要意义。

 

一、修正完善检察业务决策模式

 

检察委员会是检察机关最高业务决策机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加强对检察工作的领导,尤其是对检察业务工作领导的重要体现。进一步加强检察委员会工作,事关检察机关在处理重大问题、重大案件如何更好地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也事关检察机关如何更好地依法独立公正行使检察权,发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当前,我国正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时期,检察机关要切实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从战略和全局高度深刻认识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检察委员会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自觉将检察委员会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推进检察委员会工作创新发展,提升检察委员会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更好地为检察工作科学发展和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服务。

 

在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改革语境中,检察机关的办案程序发生较大变化,检察官对承办案件有二种处理方式,一种是提出处理意见后,报请检察长(副检察长)审核决定;另一种是提交检察委员会审议决定。实际上,第一种方式中检察官仍然是独任制,只不过检察长通过审核发挥监督指挥权而也。如此,在“检察官、检察长、检察委员会”三元层级递进架构模式中,检察业务决策就转化为检察官独任决策和检察委员会民主集中决策,“问题就转化为个人决策与集体决策的合理分工了”。既然有分工,就必须确立分工的标准,有学者指出,“凡是疑难案件,即有不同认识或者有争议的案件,对证据采信、事实认定或者法律适用有不同意见、面临多种选择的案件或者案件处理环节,都应当提交检察委员会集体研究决定。其他的案件,不管涉案金额或涉案人员数量多大,只有没有认识分歧,没有多种选择,就不必提交检察委员会来决定”。

 

此种分类方法当然值得借鉴。然而就分类的标准或许还应当考虑另外二个层面的问题:一是证据审查、事实认定问题与法律适用的分离问题。实际上在以往的三级审批程序中,承办人对事实和证据负责,在司法实践办案已经形成良好的传统,秉承传统并没有多大的问题障碍;而检察官对证据和事实负责,则是贯彻司法亲历性原则的直接体现,更是落实问责和纠错机制的良性济药。如此,宜可对疑难案件的法律适用作为划分提请检察委员会审议案件的标准。二是转型改革时期检察委员会职能调整问题。当前,检察委员会审议案件的范围偏重于从诉讼程序决定案件范围,对重大案件的理解呈现出主观性、层级性、复杂性特点,司法认知不一。检察委员会审议案件从民主集中决策异化为集体审批和集体负责,偏离了检察委员会审议案件功能设置初衷,造成案件类型混乱、办案效率不高、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不好等问题,严重削弱了检察委员会审议案件的职能。从现行的法律和领导体制来看,检察委员会应当定位为检察业务决策机构,才符合其法律定位并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而且这一定位只能强化,不能动摇。克服上述问题当然不能淡化甚至否定检察委会的业务决策机构的性质,将其作为检察工作的管理机构甚至是咨询部门,应当充分发挥检察委员会对重大案件和重大业务问题的决策职能,积极贯彻检察工作的方针政策,不断总结检察工作经验,加强对类案的法律适用研究,研究典型案例,积极指导检察工作实践。

 

二、加大检委会理论研究力度和机构建设

 

紧紧抓住检委会工作面临改革发展的新机遇,进一步加强检委会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研究力度,通过理论研究带动解决制约检委会工作科学发展的理论困惑和实践难题,并抓好理论成果的转化和应用。要重点针对检委会改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进行认真、系统地研究总结,为推进检委会改革提供理论和智力支持。

 

完善检委会委员结构。检委会委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决定着检委会作用的发挥,担任检委会委员应当比实行员额制的主任检察官要求更加严格。笔者认为,对检察委员会委员一是经历要求,一般应在检察机关(或者审判机关)从事业务工作10年以上;二是任职要求,具有本院部门正职两年以上的任职经历;三是专业造诣,具有相对于本单位其他人来说较高的法律水平和理论功底等,切实把好检委会专职委员的条件关,将具有良好政治素质、法律政策水平高、业务熟悉、经验丰富、议事能力强的资深检察干警和优秀检察干警任命为专职委员,促进检察工作开展。

 

当前,检委办机构归属管理部门不统一,除了少数院单设机构以及大部分归口研究室和办公室管理外,还有一部分归口案管等其他部门管理,造成上下级之间难以很好地协调沟通工作。省市院检委办要加强对机构建设的调研指导力度,推动检委办统一归口研究室或办公室管理,逐步建立起上下级检委办工作沟通与联系长效机制。

 

积极稳妥推进检委会改革。认真学习贯彻高检院《关于完善人民检察院司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中对检委会改革提出的要求,从检委会讨论案件范围、检委会组成、议题提请程序、议事决策程序以及检委会决策咨询机制等五个方面加强检委会改革的研究探索,在充分考虑检委会工作自身特点规律和严格遵循检察改革总体要求的基础上,各地要积极创新工作机制,探索改进和完善检委会工作的新思路新措施,依法有序地推进检委会改革。

 

三、提高检委办规范化应用水平

 

上级院对于发现下级院应用中出现问题的,要及时指出并要求限期纠正。上级院检委办也应加强对下级院使用统一业务应用系统情况的了解和监督,对未规范应用的,要及时提醒、警示,要求尽快使用。对于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协调相关部门予以解决,为下级院更好地使用统一业务应用系统提供良好的条件。加大指导和技术支持力度。对于使用中涉及操作技术方面问题的,要积极寻求本院或上级院技术部门实时指导、帮助。对于涉及检委会业务方面问题的,上级对口部门应积极提供业务支持和相关指导,帮助解决困难。特别对于操作不熟练或不会操作等问题,上级院要加大指导帮扶力度,切实提高检委办工作人员操作统一业务应用系统的能力和水平。

 

信息化建设对于促进检察委员会工作的信息共享和协作配合,规范执法行为,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强化对检察委员会工作的全面、实时、动态监督管理,推动检察委员会工作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级院要把深化统一业务应用系统运用作为检察委员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内容,针对该系统尚未在全省检察委员会工作中全覆盖和规范运用的现状,积极引导检察委员会办事机构工作人员认识到运用统一业务应用系统的作用与意义,从思想和行动上推动系统的全面、全程使用。对于尚未运用的,要尽快使用;没有规范使用的,要切实做到全面、全程应用。

篇8

【关键词】新疆;资源税改革;建议

0 引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和自治区八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都强调指出:“要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坚定不移走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道路。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加快自然资源及其产品价格改革,坚持使用资源付费和谁污染环境、谁破坏生态谁付费原则,逐步健全具有地方特色地方性环保法规政策体系。”

1 资源税改革的意义

资源税改革重点是将资源税由从量计征更改为从价计征,资源税改革目的是政府通过征收资源税,增加资源性生产企业成本,提高能源开采和利用效率,增加环境保护和能源补贴,推进节能减排。政府可以通过征收资源税,增加资源性生产企业的成本,提高开采利用效率,还可以将税收用于环境保护,以及进行必要的能源补贴。国家加快资源税改革实施,是降低能源需求增长对我国能源资源储备压力、增加财政收入和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对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确保国家能源安全最有重要战略意义。

2 资源税改革现状

早在2007年我国资源税改革就已经酝酿推行,但此后改革方案因国家担心在经济过热时期推出会加速物价上涨,会增加通胀压力,担心在国际金融危机致使国内经济迅速下滑,推出改革将会加重企业负担等多种原因被搁置。资源节约是一个大战略,我国经济发展很快,资源的浪费也比较严重,要持续发展就必须要注重资源的节约利用。在这种大的背景下,资源税改革在国内全面铺开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只要GDP增速达到一定速度(高于8%)资源税改革就可以进行。

2010年6月1日,新疆作为国家资源税改革试点在全国率先启动,因新疆有较丰富的油气资源,新疆试点资源税改革范围仅限于原油和天然气。改革提出“在新疆对原油、天然气资源税实行从价计征,税率调整为的5%”。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下发《新疆原油天然气资源税改革若干问题的规定》指出,纳税人开采的原油、天然气,自用于连续生产原油、天然气的,不缴纳资源税;自用于其他方面的,视同销售,依照规定计算缴纳资源税。即原油资源税30元/吨、天然气7―9元/千立方米,一律调整为按产品销售额的5%税率计征。同时,为鼓励企业开采稠油、高凝油、高含硫天然气等较难开采的资源品种,政策对上述资源品种资源税实行减征40%,三次采油资源税减征30%。2011年11月1日,资源税改革在新疆试点的同时,国家考虑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资源税改革的时机已经成熟,国务院修改资源暂行条例开始放行,资源税改革在全国范围内铺开,将石油、天然气税率调整为的5%,标志着我国资源税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时机成熟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因我国越来越重视节能环保、减少碳排放,而推进资源税改革符合这个方向;另一方面,现在价格水平比较适中,是推进资源税改革的好时机。

按现行税率,新疆地区从量计征的原油资源税为30元/吨。若国内原油价格以每吨4000元计算,按5%的税率征收,原油资源税每吨税额将达200元,提高近6倍。天然气方面,气价上调后新疆各油田所产天然气供应工业用燃气基准价为每千立方米1200元左右,供应化肥生产和非工业城市燃气基准价为每千立方米790元。税改后,新疆天然气资源税将提至每千立方米60元、39.5元,较目前每千立方米9元的税额亦提高近6倍。数据统计,2010年7至12月新疆资源税增加17亿元,比改革同期增长450.89%,占当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比重从上一年的2.94%上升到6.46%;2010年6月到2011年6月,新疆地方新增税收35.78亿元;2012年新疆实现资源税69亿元,比2010年增收一倍之多;2012年新疆资源税达到69亿元,比2010年增收一倍之多。数据表明,资源税改革由从量计征更改为从价计征,新疆财政收入明显增加,体现出明显的财税效益和民生效益,国家保障地方利益的机制正在逐步建立。资源税改革使新疆财税效益和民生效益获得双羸,且新疆地方财政收入增收部分全部用于全疆各地民生建设,国家保障地方利益的机制得到逐步建立和充分体现。

3 为什么要加大资源费改革力度

现阶段我国的城市化、工业化阶段的经济快速发展具有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基本增长特征。我国能源资源相对比较丰富,但是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却很低。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和能源消费大国,加快国内能源储备,确保国家能源安全是最现实问题,且长久可靠的能源安全必须立足于国内储备。同样,目前及未来很长一段时期,新疆仍将处于以资源密集开采和快速消耗为特征的城市化、工业化过程中,同时,新疆是国际能源资源大通道和我国能源资源战略基地,承担着保障全国能源资源需求的战略任务,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对能源资源的利用将会不断加大,能源开发利用在不同程度地损害环境的同时,也带来不可再生资源耗减和能源消费量的增大,环境空间与能源资源的有限性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将日趋尖锐,节能减排压力不断加大。因此,能源资源开发利用不仅应考虑它的经济价值,而且要充分考虑其对今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且必须要注重资源的节约利用。即资源税改革是对经济和环境弥补的最有效途径。

4 促进新疆资源税改革建议

“十二五”及“十三五“时期,随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加快推进,国家给予我区差别化产业政策不断实施,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明显加快,新疆作为国家4大能源生产和加工基地,在短期内对特色优势资源开发和能源需求不会减弱,并保持继续不断增长态势,对特色优势资源需求将会进一步增加。建议国家进一步加大对新疆税制改革的的支持力度,在充分考虑社会、经济承受能力,逐年调整原油和天然气税率的同时,不断扩大资源税征收范围,为我区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1)新疆应加快煤炭资源税税率的改革和调整(范围从从量计征焦煤资源税8元/吨,其他煤炭资源税2元-5元/吨调整为从价计征2%-5%之间)。

2)各相关部门应尽快研究确定其他黑色金属原矿、有色金属原矿、水资源等资源税改革(从价计征)。在分析资源税改革方向时。

3)应将水资源纳入资源税征税范围,但必须考虑,水资源在各地分布情况、加工情况,水资源利用类型(饮用水还是非饮用水,是农业用水还是工业用水)等情况,通过分析有区别地制订出征税范围和标准。

篇9

缘梦――生在怀庆府 怀揣“山药情”

“山药哥”叫赵作霖,今年26岁。2008年考入河南工程学院营销与策划专业,2011年,作为该专业的优秀学子,赵作霖没毕业就被国内一家大型餐饮公司相中,得到了月薪3000多元,交纳五险一金的优厚待遇。

工作6个月后,赵作霖又跳槽到郑州一家知名的传媒公司,仅仅毕业一年的他就凭借自己的实力拿到了5000元的月薪。在同学眼中,赵作霖是他们学习的榜样,而在父母的眼里,儿子安家在大城市也只是早晚的事。然而,就在此时,赵作霖却对父母提出了辞职网上开店卖山药的打算。

“因为从小生活在怀药之乡,祖祖辈辈都种山药,我对家乡最深刻的记忆,都和山药有关,从种、挖、采、收到清洗、去皮、制干、储存,这个过程好像已融入我的血液里,我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山药娃”。“山药哥”说,看到乡亲们只会种地不会卖东西,这么好的东西就是挣不了钱。他觉得自己应该做些什么。也正是因为这个情结,他决定为自己的梦想拼搏。

寻梦――网络营销 生意火爆

辞职开网店的打算一说出口就遭到了父母的强烈反对。这期间,赵作霖与相恋两年的女友喜结良缘,家里人也想用结婚的忙碌让他断掉辞职开店的想法。

2011年,赵作霖结婚后,他把自己的想法悄悄告诉了新媳妇儿冯芳,不曾想,冯芳听完丈夫的话觉得有道理,竟把自己收婆家的彩礼钱全部交给了丈夫,自己还做起了“山药妹”,帮助丈夫圆梦。妻子的支持、父母的反对、外界的各种压力,2012年12月,赵作霖的网店在纠结中开了起来。

经过前期准备与试运营,今年10月1日,赵作霖开始在网上正式(淘宝)预售山药,10月20日开始挖山药后,仅仅一个星期,他就卖出去了2000多千克山药。“这都得益于网络营销模式呀。”“山药哥”高兴地说。

“在我眼中,这些山药都是宝贝。但是要将山药变成‘金条’,如何销售非常关键。”为了找到更大的销售平台,“山药哥”还花费大量心血研究各种网络社交工具的特点。“微博的转发功能特别强大,可以用来推广产品;淘宝是个比较成熟的交易平台,可以在这里进行买卖;而微信的私密性比较强,可以通过微信为客户做后期服务。”

除了注重营销渠道,“山药哥”还坚信生态食品是一个发展趋势,所以,他遵守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在霜降后才挖山药(霜降后山药才真正成熟,口感最好,营养最丰富),并且提倡给山药上农家肥。“现在市场上零售的山药一般是每500克8元到10元,而我卖的价格是每了500克12.8元到16.8元,由于口感好,营养丰富,回头客非常多,山药供不应求。”

除了产品好、营销渠道广,“山药哥”还有一个做生意的绝招,那就是搞好服务。每逢给客户发货,“山药哥”和“山药妹”都要在每箱山药里放一双橡胶手套,一个削皮刀,一份山药食谱还有一张爱心卡片。爱心卡片都是“山药妹”冯芳亲手写的,卡片上写着如何食用山药的温馨提示。

“这些东西我在其他商店里都没见过,就在他家看到了。”来谈生意的侯先生说,他在网上看到大家对“山药哥”的评价不错,就过来看看情况,合适的话会展开合作。

追梦―― 期待致富乡邻“山药哥”仍然在路上

10月26日,27日,“山药哥”在张武村成功举办了“第一届网络山药文化节”,邀请32名微博“发烧友”到他家田里看山药、挖山药、吃山药,还现场开展了挖山药比赛。两天的时间,微博上几乎都是“山药哥”的山药节的信息,河南电视台、东方今报等当地媒体也纷纷报道了“山药哥”的事迹,更多的人通过这次活动对“山药哥”和山药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了解。

11月7日,“山药哥”又牵头成立了“七倍怀药种植专业合作社”,已经有四家农户加入了合作社,山药种植规模达到了26666平方米。“听老人们说,我们这里的山药,药性是其他地方的七倍,我们便取名为‘七倍怀药’。”“山药哥”自豪地说。

成立合作社、扩大生产规模后,“山药哥”还准备对山药进行简单的加工。“比如可以将山药磨成粉或者加工成山药片,这样的话产品可以储存更长的时间”。同时,他还希望能够和一些大的商家进行合作,使山药的销售渠道更加稳定和多元化。

篇10

一、从城乡一体化看提升农民工幸福指数的意义

(一)从价值目标来看,提升农民工幸福指数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最高追求

在新一届常委见面会就职演讲中强调:“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包括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农民幸福指数的高低也是“三农问题”解决程度的试金石,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集中体现。城乡一体化作为十报告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解决城乡二元结构提升农民幸福指数的重要手段和举措,必然以提升农民幸福指数为最高目标。

(二)从发展路径来看,提升农民工幸福指数以推进城乡一体化为必然选择

造成农民幸福指数偏低的经济、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诸多压力的根源是城乡二元结构,因此,破除城乡二元结构这一阻碍农民走向幸福生活的体制,推进城乡一体化就成为提升中国农民幸福指数的必然选择。

(三)从人口构成来看,提升农民工幸福指数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前提条件

目前中国的城镇化率为50%多,如剔除其中2亿多农民工,中国的人口就有60%是农民。提升农民的幸福指数成为提升中国人民整体幸福指数的关键和前提。但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民享受幸福生活的体制。因此,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二、从推进城乡一体化看提升农民工幸福指数面临的挑战

农民幸福指数的提升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既有如经济发展、家庭收入、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社会保障等宏观方面,也有健康状况、思想文化素质、道德观念等微观方面,但是这些因素受到城乡机构变化的制约和影响。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一体化所遇到的现实问题,同时也是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提升农民幸福指数面临的挑战。

(一)农村社区基础设施落后

农村社区是农民生存空间的核心单元,农村社区的基础设施状况是农民享受完善服务、过上幸福生活的前提和基础。总的来说,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广大农村的基础设施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得到了快速的完善,但是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很多地方盲目追求城镇化率,“一刀切”的要求农民进城市、进社区,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导致社区住宅楼建成了,但是水电暖迟迟送不上,农民搬上楼了,没有工作,住不下来,幸福指数提升自然是空中楼阁。

(二)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缓慢

俗话说,家中有粮心不慌。人要幸福,经济来源是根本。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总量快速增长,财政收入大幅增加,但是居民收入却远远落后于经济的增长速度,出现了2010年经济总量世界第2而人均居民收入排名第85位的巨大反差,同时城乡二元结构的条件下,农民的收入总数和增长幅度更是远远落后于城市居民,面对同工不同酬、贫富差距悬殊等现实,严重影响并困扰着农民的生活,幸福指数更是缺乏坚实的基础。

(三)农民素质提升速度滞后

城乡一体化本质上是人的一体化,人的城市化就是人的素质的市民化。在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接受教育的程度得到很大的提高,但是相对于我国快速推进的城市化进程,提升速度还是明显滞后。一是追求物质享受、追逐利益价值的观念迅速蔓延,很多农民对教育不够重视,对子女教育的投入侧重于金钱,疏忽于感情;二是农民工生活条件相对较差,缺乏继续接受教育的能力;三是国家的招生就业政策区域差别太大,招生就业中户口歧视、地域歧视等不公平现象突出。这都导致农民素质不能满足需要,缺乏创造幸福生活的能力。

(四)农民群体社会保障乏力

在2012年的人口普查中,虽然显示我国城镇人口总数占比首次超过50%,但是这更印证了中国农民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尴尬局面。一方面在城市打工的2亿人被算作城市人口,可是他们既没有城市户口,也没有城市待遇,其就业、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等仍然在农村新农合体制内。另一方面大量的城中村“半截子”城镇化工程导致大量农民失去土地,可是新型社区却还没有建成,没法搬进去,户口由农业变为非农业户口了,但是非农业户口所具有的城市医保、子女就业机会却没有跟上来。这就导致农民群体的社会保障由原来的水平低下变为现在的功能性残缺,生活的不确定性增强必然导致幸福感的弱化。

三、从城乡一体化看提升农民工幸福指数的路径

(一)着力改善农民居住环境

环境是前提和基础。在城乡一体化过程中,提升农民的幸福指数需要注重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居住环境包括农村居住环境和农民工居住条件。在新型农村建设工作会议上明确要求:各地开展新农村建设,应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规划先行、完善机制,突出重点、统筹协调,通过长期艰苦努力,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对于农民工在农村的居住环境而言,一要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资金支持,对供水条件不是很成熟的,政府可给予政策优惠或补助,或者直接出面负责建设,让农民尽快喝上放心水;二要推进农村电力能源供给结构。推进电气化建设,扩大小水电代燃料建设规模。继续实施农村电网改造;三要增加新能源的发展和使用。加大农村沼气投入,积极发展户用沼气。支持有条件的农牧区发展太阳能、风能。对于农民工在城镇的居住条件来说,要改善基层治理模式,有序推进村镇治理,加强新型社区和小城镇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二)着力推进农村社区建设

农村社区建设是指由两委即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规划和组织实施,以一定的农村人口为单元,建立社区组织,提供社区公益事业服务,保持社区卫生,繁荣社区文化娱乐活动,改善社区环境,化解社区各类矛盾纠纷,弘扬一定的价值观念,构筑“互助、互爱”精神,把农村建设成为管理民主、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新农村。社区建设更多的层面体现在内涵,是农村软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们最重要的就是根据实际,坚持城镇化建设与城镇化管理相结合,加强精细化管理和服务的能力和力度,以核心价值观为纽带,营造完善舒适、健康完善的人文社区环境。

(三)着力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幸福感指数的提高,最核心的是要有创造幸福生活的能力,素质是能力的源泉。一是要高度重视农民素质提升的工作。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作为一件大事来抓。二是要搞好调查研究,制定教育规划。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的农业生产力水平、科技推广水平、产品营销水平、农民思想状况、农村精神文明程度、民主管理程度等进行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制定教育规划。三是要积极开展农民职业教育、开展各种文明创建活动、进行免费的实用技术培训、发挥能人的典型示范作用、繁荣农村文化等活动,拓展农民素质提升的渠道。在这过程中既要注意工作能力的提升,如技术、专业能力的提升,也要注重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如核心价值观的践行,社会主义道德新风尚的弘扬等。

(四)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