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预防措施范文

时间:2023-04-08 09:43: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雾霾预防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雾霾预防措施

篇1

1雾霾天气的气象学定义

在气象学上,雾和霾是2个气象概念,2种天气现象。

雾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1]。雾的气象学定义为:大量微小水滴浮游空中,常呈乳白色,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 km[2]。雾的存在使能见度恶化,降低空气透明度。如果是因为水汽使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或凝华),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 km以内的天气现象即为雾,形成雾时大气湿度应该是接近饱和或饱和的。雾与云就其物理本质而言,都是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所以云降低至地面时就称其为雾,雾升高离开地面就称为云。雾和云与晴空区之间有明显的边界,雾滴的尺度比较大,浓度分布不均匀,其大小为1~100 μm不等,平均直径在10~20 μm,空中飘浮的雾滴可由肉眼看到。雾看起来呈乳白色或青白色,是由于冰晶或液态水组成的雾散射的光与波长关系不大。

水平能见度小于10.0 km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称为霾或灰霾,其是由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的浮游在空中造成的。霾使黑暗物体微带蓝色,远处光亮物体微带红、黄色。空气中的有机碳氢化合物、灰尘等粒子也能使大气混浊,因能见度恶化导致视野模糊[3-4],这种非水性形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在水平能见度小于10.0 km时,该现象称为霾或灰霾。

雾霾天气是近年来出现的新的一种天气现象,是雾和霾的混合物,还没有被列入气象观测规范。雾与霾的区别在于霾发生时相对湿度不大,而雾发生时相对湿度接近饱和或饱和。霾导致能见度恶化,其发生是相对湿度小于60%,且能见度小于10.0 km时的大气浑浊导致视野模糊造成的。雾导致能见度恶化,其发生是相对湿度大于90%、能见度小于1.0 km时大气浑浊导致视野模糊造成的[5-6]。因此,霾和轻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大气浑浊、视野模糊、能见度恶化,大多是在相对湿度为60%~90%时的条件下发生的,但其主要成分是霾。霾与晴空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这点与雾、云存在差异,灰霾粒子的尺度比较小,且霾粒子的分布较为均匀,其粒子是肉眼看不到的空中飘浮颗粒物,粒子大小为0.001~10.000 μm,平均直径为1~2 μm。

2雾霾天气的成因

通常在低层大气中,气温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但某些情况下会出现逆温现象,气温会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1]。逆温层是指出现逆温现象的大气层。在逆温层中,较暖而轻的空气位于较冷而重的空气上面,形成一种极其稳定的空气层,笼罩在近地层的上空,严重地阻碍着空气的对流运动。对流运动受阻导致近地层空气中的各种有害气体、汽车尾气、烟尘以及水汽等,只能飘浮在逆温层下面的空气层中,无法向上向外扩散,有利于云雾的形成,导致能见度降低,甚至由于空气中的污染物不能及时向大气中扩散,造成大气污染加重,给人们生产生活及交通安全带来严重的危害。

3危害和预防措施

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雾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这些超细灰尘主要来自机动车尾气尘、燃油尘、硫酸盐、餐饮油烟尘、建筑水泥尘、煤烟尘和硝酸盐等,是雾霾有害颗粒的重要组成部分。雾霾天气时,大气中的气溶胶使空气浑浊受污染,进入人体后不易排出,停留在肺泡,会造成危害。长期吸入易致鼻炎、支气管炎等症。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病人在雾霾天长期停留,病情会加剧[7]。雾霾天气还会使人们的心情灰暗压抑,影响心理健康。气溶胶颗粒凝聚后悬浮在空中,还会造成视程障碍,甚至引发交通事故。专家提醒老人和儿童要注意雾霾天气的健康防护,建议老人和儿童出门佩戴口罩,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区域,并且做好个人卫生。雾霾天外出归来应立即清洗面部及的肌肤,尤其要清洗口鼻和双手。平时多饮水,饮食清淡,多吃鸡肉、鱼肉、豆腐、牛奶等优质蛋白食品,保证睡眠充足,必要时要补充维生素D。由于早晨雾霾较重,有晨练习惯的老人最好把锻炼时间改至下午或晚上。

4参考文献

[1] 成都气象学院.气象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0.

[2] 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

[3] 段再明.解析山西雾霾天气的成因[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11,42(5):539-541,548.

[4] 李东海,何彩霞.浅谈雾霾天气的识别及预警策略[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8):165-166.

[5] 吴庆梅,张胜军.一次雾霾天气过程的污染影响因子分析[J].气象与环境科学,2010,33(1):12-16.

篇2

[关键词] 医务人员;静脉血栓栓塞症;认知现状;预防措施;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04(c)-0188-05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tatus of knowledge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in medical staff. Methods A questionnaire had been surveyed the status of the knowledge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implementation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of 268 clinical medical staff in 14 clinical departments who have high incidence of VTE in third-class & first-grade polyclinics. Results The medical staff had got the average score (8.58±3.56) points in VTE knowledge. The highest score entry was the concept of VTE and the lowest one was that the PTE was the most serious complication of the DVT. The medical staff of different occupation, work experience,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title of the VTE knowledg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medical staff had got the average score (10.88±6.01) points in VTE prevention measures. The highest score entry was the health education of VTE prevention and the lowest one was oral medicine of rivaroxaban. The medical staff who had got the highest level in VTE knowledge were the highest score in VTE preventive measures, and the secondary level one were lower than the former and the lowest level one were the lowest score,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1). Conclusion The medical staff are in the middle level in VTE knowledge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and the medical staff were not learn the VTE knowledge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comprehensive, which need to be further improved.

[Key words] Medical staf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Cognitive status; Preventive measures;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主要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thrombosis,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即同一疾病在不同部位、不同发病阶段的不同表现,是仅次于肿瘤和心肌梗死的心脑血管疾病第三大死因,是癌症患者死亡的第二大病因[1-4]。VTE全球发病率为8‰~27‰,大部分VTE患者起病隐匿、临床症状不典型,易漏诊漏治且治疗花费高[5-6]。有研究表明,VTE在亚洲国家(包括中国)的发病率正逐年上升[1,4-5,7]。VTE在亚洲国家(包括中国)的相关情况已经受到国际上相关领域学者的关注[8]。有资料显示,早期识别VTE风险因素,采取合适的预防措施,DVT相对风险可降低50%~60%,PTE相对风险可降低近2/3[1]。故医务人员运用专业知识准确识别VTE风险因素,对VTE风险患者采取早期识别、科学评估、有效预防极其重要[9]。本研究开展义务人员VTE知识水平及预防措施的现状调查,为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VTE认知水平、改善预防措施实施现状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6年7月采取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某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VTE高发临床科室的医务人员。纳入标准:①调查期间在14个VTE高发临床科室(包括心血管内科、血管外科、肝胆外科、乳腺外科、胃肠外科、血液内科、骨科、呼吸内科、肾病内科、胸外科、肿瘤科、妇科、产科、ICU)的医务人员;②知情同意并愿意接受问卷调查;③未同时参与其他研究项目者;④既往和现在无精神疾病或意识障碍;⑤年龄>18岁。排除标准:①拒绝接受问卷调查;②调查期间在编不在岗的医务人员;③有精神病史及意识障碍者;④实习生或进修生。

本研究共调查268名医务工作者,其中女性178名(66.4%),男性90名(33.6%);医生142名(53%),护士126名(47%);年龄为18~52岁,平均(26.42±6.285)岁;工作年限为1~30年,平均(4.40±6.016)年;学历:中专15名(5.6%),大专70名(26.1%),本科144名(53.7%),硕士36名(13.4%),博士3名(1.1%);职称:初级职称223名(83.2%),中级职称36名(13.4%),高级职称9名(3.4%);工作科室:内科系统144名(53.7%),外科系统124名(46.3%)。

1.2 调查工具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调查结果进行研究分析。调查问卷经笔者以查阅大量国内外VTE相关文献[1-9]为基础自行编制,并经由4名专家(临床医疗专家2名,临床护理专家2名)反复修改而成。问卷内容分为3个部分:①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职业、学历、工作年限、职称、科室;②医务人员VTE知识:18个条目,单选题,包括VTE的概念、病因、诊断、治疗等,每选择正确一个选项得1分,答错或不知道得0分,最高分为18分,最低分为0分;③医务人员VTE预防措施:8个条目,单选题,包括住院患者VTE风险评估、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弹力袜、健康宣教等,评分从“持续(一周内有5~7 d实施此类措施)、经常(一周内有3~4 d实施此类措施)、有时(一周内有1~2 d实施此类措施)、偶尔或从未(一周内实施此类措施的日子不超过1 d)”分别记3分、2分、1分,0分,最高分为24分,最低分为0分。第②~③部分评分均根据条目均分划分等级,分为低、中、高水平,得分越高表明水平越高;第②部分:0~6.00分为低水平,6.01~12.00分为中等水平,12.01~18.00分为高水平;第③部分:0~8.00分为低水平,8.01~16.00分为中等水平,16.01~24.00分为高水平。

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选择与研究对象背景相同的30名临床医务工作(不包括研究对象)进行预实验,测得调查问卷中第②部分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64,第③部分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72,问卷总Cronbach′s α系数为0.878。邀请临床医疗专家2名和临床护理专家2名(入选条件:副高职称及以上;从事VTE相关临床或护理研究20年以上)评定问卷中每个条目的内容效度CVI系数为0.75~1.00,平均CVI系数为0.864。

1.3 调查方法

问卷采用统一指导语,遵循知情同意和保密的原则,由两名经过培训的调查人员统一对2016年7月某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开展问卷调查。本次调查采用现场发放、现场回收问卷的方式,要求研究对象在规定时间(10~15 min)内独立完成,共现场发放问卷280份,当场回收问卷278份,剔除无效问卷10份(对于整份问卷作答呈规律性或者超过2个未回答条目即视为无效问卷),有效问卷26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5.7%。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医务人员VTE知R现状

2.1.1医务人员VTE知识情况 结果显示,268名调查对象平均得分(8.58±3.56)分,其中53名(19.8%)调查对象VTE知识为低水平,189名(70.5%)调查对象VTE知识为中等水平,26名(9.7%)调查对象VTE知识为高水平。医务人员VTE知识部分得分最高的4个条目依次为:VTE的概念、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可预防VTE、VTE以药物治疗为主、间歇充气加压装置可预防VTE;得分最低的四个条目依次为:PTE是DVT最严重的并发症、静脉壁损伤是VTE的病因之一、D-二聚体可用于急性VTE筛查、口服利伐沙班可预防VTE且无需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见表1。

2.1.2 不同人口学资料的医务人员VTE知识情况的比较 结果显示,不同职业、工作年限、学历、职称的医务人员VTE知识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医生较高,护士得分较低;工作年限>15年的医务人员得分最高,工作年限1~5年者低分最低;硕士学历的医务人员得分最高,博士学历者其次,中专学历者最低;高级职称的医务人员得分最高,中级职称者次之,低级职称者最低。见表2。

2.2 医务人员VTE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

268名调查对象平均得分(10.88±6.01)分,105名(39.2%)调查对象VTE预防措施实施为低水平,117名(43.7%)调查对象VTE预防措施实施为中等水平,46名(17.1%)调查对象VTE预防措施实施为高水平。得分最高的3个条目依次为:开展VTE预防的健康宣教、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使用弹力袜;得分最低的3个条目依次为:口服利伐沙班、开展住院患者VTE风险评估、口服华法林。见表3。

2.3 不同VTE知识水平医务人员的VTE预防措施得分差异比较

将VTE知识现状调查中,被分为高水平、中等水平、低水平的医务人员3组之间的VTE预防措施得分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显示,VTE知识水平为高水平的医务人员预防措施得分最高,中等水平者次之,低水平者得分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见表4。

3 讨论

3.1 提高医务人员VTE知识水平

调查显示,268名调查对象平均得分(8.58±3.56)分,其中189名(70.5%)调查对象VTE知识为中等水平,说明参与本次调查的医务人员总体VTE知识现状处于中等水平,VTE总体知识水平不高,这与黄静等[9]研究一致。同时,VTE知识调查中,VTE概念条目得分最高,其余条目得分较低,其中得分最低的4个条目依次为:PTE是DVT最严重的并发症、静脉壁损伤是VTE的病因之一、D-二聚体可用于急性VTE筛查、口服利伐沙班可预防VTE且无需监测INR值;这说明医务人员VTE知识掌握不全面、当前存在VTE知识缺乏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不了解VTE的病因、诊断、预防、并发症等方面。研究显示,VTE知识的缺乏必将直接影响VTE的临床诊疗、护理,最终影响患者的预后,故提升医务人员VTE知识水平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10]。

同时,医生、工作年限>15年、硕士学历、高级职称的医务人员VTE知识得分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这表明医生的VTE知识水平普遍高于护士,工作年限长、学历高、职称高的医务人员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和高等教育的培养,在VTE知识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优势,这与孔德华等[11]研究一致。本次调查中,硕士学历医务人员VTE知识平均得分(10.78±3.23)分,博士学历者平均得分(10.67±2.88)分,这可能与参与本次调查的博士医务人员的数量较少,仅有3人,且工作年限均为1~5年有关。对VTE知识调查中为低水平的53名(19.8%)医务人员进行分析:其中,医生9名(17.0%),护士44名(83.0%),工作年限均为1~5年,均为初级职称,说明提升医务人员VTE知识水平必须首先注重提升护士、工作年限1~5年、初级职称者的知识水平。

因此,医院应加强对护士、低年资、低学历、初级职称者的VTE知识培训力度,了解医务人员VTE知识培训需求,优化培训模式,开展多种形式相结合的针对性培训工作[12],鼓励临床上高年资、高学历、高级职称的医务人员对低年资、低学历、初级职称的医务人员传授知识与经验,从而提升医务人员VTE知识水平。

3.2 提升VTE预防措施实施水平

住院患者存在各种VTE危险因素,如恶性肿瘤、骨折、高龄、手术史、肥胖、制动、妊娠、血管损伤等,医务人员开展VTE早期预防,能降低VTE死亡率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13-16]。VTE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基本预防、机械预防和药物预防3个方面[17]。调查显示,268名调查对象平均得分(10.88±6.01)分,105名(39.2%)调查对象VTE预防措施实施为低水平,117名(43.7%)调查对象VTE预防措施实施为中等水平,这表明医务人员VTE预防措施的实施情r总体处于中等水平,亟待提高。VTE预防措施调查的8个条目中,得分最高的3个条目依次为开展VTE预防的健康宣教、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使用弹力袜,得分最低的3个条目依次为:口服利伐沙班、开展住院患者VTE风险评估、口服华法林。这表明医务人员对VTE预防措施实施不全面,主要表现在较少使用药物预防和VTE风险评估等方面,提高医务工作者VTE预防措施水平,任重而道远。

将不同知识水平对VTE预防措施得分的差异进行比较发现:在VTE知识调查中为高水平的医务人员,其预防措施得分最高,中等水平者得分次之,低水平者得分最低。这表明,VTE知识水平较高的医务人员能够有效运用知识指导其开展VTE预防措施,医院在提高VTE预防措施的同时必须同时注重提高医务人员的VTE知识水平。

医院应对VTE防治工作实施风险管理,组建VTE多学科团队,建立VTE防治中心[18]。VTE防治中心工作人员定期开展VTE预防培训,指导临床科室医务人员依据指南对患者进行评估与分级,对不同风险等级的患者开展早期针对性预防,能有效降低VTE的发病率、降低平均住院日等[19]。在临床工作中,医院应开展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加强医护合作,将医生和护士的临床工作有机结合起来[20-21]。医护一体化工作小组在共同查房的过程中,护士能将病情观察的结果及时向医生汇报,医生能够及时指导责任护士实施临床护理,不但能及时发现患者VTE风险因素、采取早期预防,而且能有效提高医护双方的VTE专业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医疗质量,节约医疗成本,提高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刘凤林,张太平.中国普通外科围手术期血栓预防与管理指南[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6,36(5):469-474.

[2] 马军,吴一龙,秦叔逵,等.中国肿瘤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与治疗专家指南(2015版)[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5,35(11):907-920.

[3] Silverstein MD,Heit JA,Mohr DN,et al. Trends in the incidence of deep vein thrombisis and pulmonary embolism:a 25-year population-based study [J]. Arch Intern Med,1998,158(6):585-593.

[4] 钟南山.呼吸病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5] Puurunen MK,Gona PN,Larson MG,et al. Epidemiology of venous throm boembolism in the framingham heart study [J]. Thromb Res,2016,145:27-33.

[6] Cohen AT,Agnelli G,F.A.Anderson,et al. VTE Impact Asses?鄄sment Group in Europe(VITAE). 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in Europe. The number of VTE events and associated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J]. Thromb Haemost,2007, 98(4):756C764.

[7] Molina JA,Gabriel ZJ,Heng BH,et al. Venous thromboem?鄄bolism at the National Healthcare Group,Singapore [J]. Ann.Med.2009,38(38):470.

[8] 《内科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的中国专家建议》写作组,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等.内科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中国专家建议(2015)[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5,34(4):345-352.

[9] 黄静,康占菊.临床护理人员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关知识水平及培训需求的调查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4,13(2):148-150.

[10] 徐园,杨旭,王晓杰,等.国内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现状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10):1222-1225.

[11] 孔德华,李海燕,钱火红,等.上海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外科护士对深静脉血栓的认知现状调查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8):47-49.

[12] 张美燕.知信行模式培训预防术后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研究[J]. 全科护理,2016,14(36):3866-3868.

[13] 吴春丽,林梅,鲍鹰等.静脉血栓栓塞症个性化风险评估工具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6,30(2):513-515.

[14] 任海燕,蒋秋萍,张寅.烧伤患者深静脉血栓的防治与护理研究进展[J].上海护理,2016,16(2):57-60.

[15] 朱颖洁,萧蕊英,田杏音,等.品管圈活动提高神经外科患者DVT预防护理措施落实率[J].护理学杂志,2016, 31(18):17-19.

[16] 刘广秀.健康教育联合PDCA循环在预防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8):24-26.

[17] 倪惠,邵凤慧,卢根娣.智能手机移动医疗应用程序及其对深静脉血栓预防的启示[J].护理杂志,2016, 33(7):43-46.

[18] 褚婕,胡琼,戚媚,等.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抗凝风险管理[J].护理学杂志,2016,31(2):38-40.

[19] 张成欢,李莹,刘云,等.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现状的多中心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6, 16(2):180-185.

[20] 马培芳,李素云,余盈,等.t护一体化健康教育模式预防胃肠癌症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6,23(12):70-72.

篇3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一些无序的过度开发和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导致城市悬浮物和污染物排放大量增加,空气质量下降,能见度降低,影响了居民的日常生产生活。雾霾天气已经逐渐被列为灾害性天气,现将雾霾天气的成因、危害及预防措施总结如下。

    1雾霾天气的气象学定义

    在气象学上,雾和霾是2个气象概念,2种天气现象。雾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1]。雾的气象学定义为:大量微小水滴浮游空中,常呈乳白色,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2]。雾的存在使能见度恶化,降低空气透明度。如果是因为水汽使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或凝华),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km以内的天气现象即为雾,形成雾时大气湿度应该是接近饱和或饱和的。雾与云就其物理本质而言,都是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所以云降低至地面时就称其为雾,雾升高离开地面就称为云。雾和云与晴空区之间有明显的边界,雾滴的尺度比较大,浓度分布不均匀,其大小为1~100μm不等,平均直径在10~20μm,空中飘浮的雾滴可由肉眼看到。雾看起来呈乳白色或青白色,是由于冰晶或液态水组成的雾散射的光与波长关系不大。

    水平能见度小于10.0km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称为霾或灰霾,其是由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的浮游在空中造成的。霾使黑暗物体微带蓝色,远处光亮物体微带红、黄色。空气中的有机碳氢化合物、灰尘等粒子也能使大气混浊,因能见度恶化导致视野模糊[3-4],这种非水性形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在水平能见度小于10.0km时,该现象称为霾或灰霾。雾霾天气是近年来出现的新的一种天气现象,是雾和霾的混合物,还没有被列入气象观测规范。雾与霾的区别在于霾发生时相对湿度不大,而雾发生时相对湿度接近饱和或饱和。霾导致能见度恶化,其发生是相对湿度小于60%,且能见度小于10.0km时的大气浑浊导致视野模糊造成的。雾导致能见度恶化,其发生是相对湿度大于90%、能见度小于1.0km时大气浑浊导致视野模糊造成的[5-6]。因此,霾和轻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大气浑浊、视野模糊、能见度恶化,大多是在相对湿度为60%~90%时的条件下发生的,但其主要成分是霾。霾与晴空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这点与雾、云存在差异,灰霾粒子的尺度比较小,且霾粒子的分布较为均匀,其粒子是肉眼看不到的空中飘浮颗粒物,粒子大小为0.001~10.000μm,平均直径为1~2μm。

    2雾霾天气的成因

    通常在低层大气中,气温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但某些情况下会出现逆温现象,气温会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1]。逆温层是指出现逆温现象的大气层。在逆温层中,较暖而轻的空气位于较冷而重的空气上面,形成一种极其稳定的空气层,笼罩在近地层的上空,严重地阻碍着空气的对流运动。对流运动受阻导致近地层空气中的各种有害气体、汽车尾气、烟尘以及水汽等,只能飘浮在逆温层下面的空气层中,无法向上向外扩散,有利于云雾的形成,导致能见度降低,甚至由于空气中的污染物不能及时向大气中扩散,造成大气污染加重,给人们生产生活及交通安全带来严重的危害。

篇4

[关键词]雾霾天气 成因 危害 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U9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7-0325-01

1.雾霾的成因

1.1.雾霾的概念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天气现象 weather phenomenon

天气现象就是发生在大气中、地面上的一些物理现象。它包括降水现象、地面凝结现象、视程障碍现象、雷电现象和其他现象等。 而雾霾天气在气象学上统称为视程障碍现象 visibility obstacle phenomenon,影响能见度且其强度与能见度直接相关的天气现象。

雾 fog

大量微小水滴浮游空中,常呈乳白色,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高纬度地区出现冰晶雾也记为雾,并加记冰针。

轻雾 mist

微小水滴或已湿的吸湿性质粒所构成的灰白色的稀薄雾幕,使水平能见度大于等于1.0km至小于10.0km。

霾 haze

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0Km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霾使远处光亮物体微带黄、红色,使黑暗物体微带蓝色[1]。

201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则给出了更为技术性的判识条件:当能见度小于10公里,排除了降水、沙尘暴、扬沙、浮尘等天气现象造成的视程障碍,且空气相对湿度小于80%时,即可判识为霾[2]。

雾与霾的主要区别除了影响视程的程度外,体现在水分含量的大小上,雾的水分含量是饱和或者接近饱和的,达到90%以上,而霾的水分含量低于80%,水分含量80%~90%之间的是雾和霾的混合物,但其主要成份是霾。

1.2 雾霾的分级

为了改善空气质量状况,防止生态破坏,保护人体健康,我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制定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这个标准规定了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标准分级、主要污染物项目和这些污染物各个级别下的浓度限值等,是评判空气优劣程度的科学依据。随后2012年我国在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现行)中了比API(已作废)的标准更严格,污染指数更多,频次更高,评价结果更客观的空气质量指数(Air Quality Index,简称AQI),计算AQI有五个主要污染标准:地面臭氧、颗粒物污染、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氮,它是一种评价大气质量状况简单而直观的指标,将大气质量状况在原来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上增加一级,即按AQI将空气质量状况分为六级 。雾霾的形成与恶劣的空气质量息息相关,而空气质量状况一般根据空气污染指数AQI进行直观判断。

雾霾天气的分级按照能见度范围划分,当相对湿度小于80%时,排除降水、扬沙、浮尘、烟雾、吹雪、雪暴、沙尘暴等天气现象造成视程障碍,按能见度大小划分为四级,依次表示为轻微霾、轻度霾、中度霾、重度霾。

根据能见度雾分为三个等级:

――雾,能见度0.5km~小于1.0km;

――浓雾,能见度0.05km~小于0.5km;

――强浓雾,能见度小于0.05km。

1.3 雾霾天气的形成

雾霾天气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3.1、大气空气气压低。由于空气的不流动,使空气中的微小颗粒聚集,漂浮在空气中。

1.3.2、地面灰尘大,空气湿度低,地面的人和车流使灰尘搅动起来。

1.3.3、汽车尾气是主要的污染物排放,近年来城市的汽车越来越多,排放的汽车尾气是雾霾的一个因素。

1.3.4、工厂制造出的二次污染。

1.3.5、冬季取暖排放的CO2等污染物。

2.雾霾天气的危害

雾霾天气对身体健康不利,这是一件众所周知的事情,雾霾天气中空气中含有大量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灰尘、尾气、废气,其中包含的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甚至空气中还可能含有病毒,从而引发人体的各种疾病及交通问题。

2.1、对呼吸系统的影响。霾的组成成分非常复杂,包括数百种大气化学颗粒物质。其中有害健康的主要是直径小于10微米的气溶胶粒子,如矿物颗粒物、海盐、硫酸盐、硝酸盐、有机气溶胶粒子、燃料和汽车废气等,它能直接进入并粘附在人体呼吸道和肺泡中。尤其是亚微米粒子会分别沉积于上、下呼吸道和肺泡中,引起急性鼻炎和急性支气管炎等病症。对于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雾霾天气可使病情急性发作或急性加重。如果长期处于这种环境还会诱发肺癌。

2.2、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雾霾天气空气中污染物多,气压低,容易诱发心血管疾病的急性发作。比如雾大的时候,水汽含量非常的高,如果人们在户外活动和运动的话,人体的汗就不容易排出,造成人们胸闷、血压升高。

2.3、雾霾天气还可导致近地层紫外线的减弱,使空气中的传染性病菌的活性增强,传染病增多。

2.4、由于雾天日照减少,儿童紫外线照射不足,体内维生素D生成不足,对钙的吸收大大减少,严重的会引起婴儿佝偻病、儿童生长减慢。

2.5、影响心理健康。阴沉的雾霾天气由于光线较弱及导致的低气压,容易让人产生精神懒散、情绪低落及悲观情绪。

2.6、影响交通安全。出现霾天气时,视野能见度低,空气质量差,容易引起交通阻塞,发生交通事故。

3.雾霾天气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3.1.关闭门窗;出现雾霾天气时,空气中的污染物难以消散,应紧闭门窗,避免诱发急性呼吸道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3.2.注意饮食;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尤其老年人要保持科学的生活规律,避免过度劳累,多饮水,饮食清淡。

3.3.减少外出;身体欠佳的群众尽量少出门,必要外出时尽量戴好口罩再出门。

3.4.出行要小心;在中等和雾霾天气下,能见度较低,视线差,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避免发生交通事故。

3.5. 调节情绪、饮食清淡。由于雾天日照少、光线弱、气压低,有些人在雾天会产生精神懒散、情绪低落的现象。建议大家保持科学的生活规律,避免过度劳累,多饮水,注意饮食清淡。

3.6 采取预防措施。为预防雾霾的危害,增加身体抵抗力。

综上所述,雾霾天气是自然和人为污染环境所形成得,面对这种恶劣天气,我们只有采取各种措施尽量避免给人们正常生活和健康带来危害。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雾霾;成因;防治

中图分类号:TU7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8-0375-01

如今,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我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

1、雾与霾的差别

1.1 定义不同

大雾是指大量微小水滴浮游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常呈乳白色;而霾是指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0Km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霾使远处光亮物体微带黄、红色,使黑暗物体微带蓝色。

1.2 性质不同

出现大雾时空气潮湿,出现霾时空气则相对干燥,空气相对湿度通常在60%以下;霾的日变化一般不明显,当气团没有大的变化,持续出现时间较长,有时可持续10天以上。

2、霾的形成原因

霾是空气中悬浮的大量微粒和气象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2.1 在水平方向静风现象增多

城市里大楼越建越高,阻挡和摩擦作用使风流经城区时明显减弱。静风现象增多,不利于大气中悬浮微粒的扩散稀释,容易在城区和近郊区周边积累;

2.2 垂直方向上出现逆温

逆温层好比一个锅盖覆盖在城市上空,这种高空的气温比低空气温更高的逆温现象,使得大气层低空的空气垂直运动受到限制,空气中悬浮微粒难以向高空飘散而被阻滞在低空和近地面。

2.3 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增加。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发展、机动车辆猛增,污染物排放和悬浮物大量增加,直接导致了能见度降低。

3、雾霾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雾霾对公路、铁路、航空、航\、供电系统、农作物生长等均会产生重要不良影响。雾、霾会造成空气质量下降,影响生态环境,给人体健康带来较大危害。雾霾天气时,空气中往往会带有细菌和病毒,易导致传染病扩散和多种疾病发生。使城市中空气污染物不易扩散,加重了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物质的毒性,危害人体健康。尤其冬季遇雾、霾天气时,若空气污染严重可能形成烟尘或黑色烟雾等毒雾,严重威胁人的生命和健康。

4、雾霾的危害预防:

4.1、少出门 减少出门是自我保护最有效的办法。

据有关专家所做的PM2.5相关的流行病学研究,在排除了年龄、性别、时间效应和气象因素等影响因素之后,当PM2.5浓度每增加103微克/立方米时,居民全部死因的超额死亡风险会增加2.29%,滞后时间在1-2天。心脑血管疾病增加的超额死亡风险更高,为3.08%,被称为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健康杀手”。专家指出,遇有大雾时气压低,空气中的含氧量有所下降,人们很容易感到胸闷,早晨潮湿寒冷的雾气还会造成冷刺激,很容易导致血管痉挛、血压波动、心脏负荷加重等。同时,雾中的一些病原体会导致头痛,甚至诱发高血压、脑溢血等疾病。因此,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尤其是年老体弱者,不宜在雾天出门,更不宜在雾天晨练,以免发生危险。

4.2 外出戴口罩

外出戴上口罩,可以有效防止粉尘颗粒进入体内。口罩以棉质口罩最好,因为一些人对无纺布过敏,而棉质口罩一般人都不过敏,而且易清洗。另外,要阻挡PM2.5最好选医用N95口罩,其对0.3微米的颗粒能抵挡95%,在PM2.5爆表的天气也能起到一定效果。另外,佩戴的时间不宜过长,老年人和心血管疾病的人要避免佩戴,以免呼吸困难导致头昏。

4.3 做好个人卫生,尽量少吸烟或不吸烟

出门后进入室内要及时洗脸、漱口、清理鼻腔,去掉身上所附带的污染残留物,以防止PM2.5对人体的危害。洗脸时最好用温水,利于洗掉脸上的颗粒。清理鼻腔时可以用干净棉签沾水反复清洗,或者反复用鼻子轻轻吸水并迅速擤鼻涕,同时要避免呛咳。除了面部清理外,身体的部分也要清洗。卷烟、雪茄和烟斗在不完全燃烧的情况下会产生很多属于PM2.5范畴的细颗粒物,烟草烟雾含有7000多种化合物,其中包括69种致癌物和172种有害物质,因此要尽量少吸烟或不吸烟。

4.4 雾霾天气少开窗

专家表示在灰霾天气,尽量不要开窗。确实需要开窗透气的话,应尽量避开早晚雾霾高峰时段,可以将窗户打开一条缝通风,时间每次以半小时至一小时为宜。同时,家中以空调取暖的居民,要注意开窗透气,确保室内氧气充足。可以在自家阳台、露台、室内多种植绿萝、虎皮兰等绿色冠叶类植物,因其叶片较大,吸附能力相对较强。还可以使用空气净化器,市面上80%的空气净化器都以净化空气中的细微颗粒物为主,对PM2.5有很好的吸附效果,但在使用时要注意勤换过滤芯。

篇6

大数据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智能电网调度运行面临关键技术

锅炉机电一体化节能控制系统探讨

探究如何强化油田安全环保管理的意识

配电网智能调度运行面临的关键技术研究

凯文·艾什顿来自物联网之父的五个想法

电气工程安装和施工管理方面的一些见解

雾霾愈烈——智慧城市的雾霾破解之道

分析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塑造城市特色

刍议房地产测量与工程测量区别探讨

理论、构筑与实践——中外专家论智城

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要点研究

论建立河道管理信息平台的重要性

高速公路路面病害的养护和维修解析

浅谈高速公路施工中外协队伍的管理

浅析城市智能交通系统产业化发展趋势

村镇规划在城乡规划管理中的政策探讨

建筑工程成本的影响因素及成本管控解析

马普托大桥地下连续墙漏水事故处理分析

浅谈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现状及完善措施

电子商务对国际经济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公路养护作业安全的影响因素与保障对策

工业用自动化检测电仪的安装与维护研究

电站锅炉余热深度利用及尾部受热面综合优化

探究建筑设计阶段控制工程造价的策略与方法

市政道路工程中施工现场管理举措的若干研究

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现存问题与处理建议研究

探究建筑工程预算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作用

浅谈“互联网+”时代的高职高专教学改革

数字化测绘技术及其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对广东居民未来选择家庭住宅的前瞻性探究

建筑智能化系统安全现状、问题及解决方案

苹果拟在爱尔兰建数据中心,当地居民抗议

铁路工程施工中施工安全防护的方法分析

城镇燃气工程的施工监理及管理要点之研究

常见工业电气自动化发展问题与管理策略初探

节能评估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查中的作用分析

探索国企从建设管理向经营管理转变发展之路

试述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损坏及预防性养护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机电安装工艺技术之研究论述

青海省2016年计划草案:加大光伏电站建设规模

暖通空调安装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分析

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中混凝土结构裂缝形成及预防措施

土木建筑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应用及技术要点分析

加强电梯物联网建设提高电梯安全运行管理水平分析

关于土木工程施工中钢结构技术应用及发展的若干研究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性及相关问题的解决措施

篇7

一、PM2.5概念解读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二、人体难以阻挡PM2.5

以往气象部门监测空气污染情况常以PM10为指标,而PM2.5可直接被人体吸入肺部,由于其穿透力强,因此危害较PM10更甚。PM2.5“超细灰尘”主要来自机动车尾气尘、燃油尘、硫酸盐、餐饮油烟尘、建筑水泥尘、煤烟尘和硝酸盐等,是雾霾有害细颗粒的重要组成部分。

气象专家和医学专家认为,由细颗粒物造成的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甚至要比沙尘暴更大。粒径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会被挡在人的鼻子外面;粒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也会被鼻腔内部的绒毛阻挡,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而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不易被阻挡,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

进入肺泡的微尘可迅速被吸收、不经过肝脏解毒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分布到全身,损害血红蛋白输送氧的能力。对贫血和血液循环障碍的病人来说,可能产生严重后果。例如可以加重呼吸系统疾病,甚至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心脏疾病。这些颗粒还可以通过支气管和肺泡进入血液,其中的有害气体、重金属等溶解在血液中,对人体健康的伤害更大。人体的生理结构决定了对PM2.5没有任何过滤、阻拦能力,而PM2.5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却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逐步暴露出其恐怖的一面。

在欧盟国家中,PM2.5导致人们的平均寿命减少8.6个月。而PM2.5还可成为病毒和细菌的载体,为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推波助澜。目前国际上主要发达国家以及亚洲的日本、泰国、印度等均将PM2.5列入空气质量标准。

三、雾霾“杀手”对健康的影响

大雾素来都有“杀手”之称,加上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空气中的灰尘、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等污染物,附着于这些水滴上。在日常生活和出行中,这些物质会对人体的呼吸道产生影响,很容易引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及肺炎、哮喘发作,诱发或加重慢性支气管炎等。专家分析,PM2.5吸附的大气里面的毒性物质,进入到呼吸道以后,被身体吸收,对体内的影响是全方位的。雾是由我们看不见的水滴构成的,但是霾是由肉眼看不见的颗粒及飞扬的尘埃物等等构成的,对身体健康的危害很大。

近30年来,我国公众吸烟率不断下降,但肺癌患病率却上升了4倍多。目前普遍认为这可能与雾霾天增加有一定的关系,很多人已经把雾霾天气比喻成为大自然的“吸烟室”。不但浓雾缠绕、能见度非常低的天气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时而有雾时而多云的天气也会有同样的问题。雾霾天对人体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也很严重,会阻碍正常的血液循环,导致心血管病、高血压、冠心病、脑溢血,可能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使慢性支气管炎出现肺源性心脏病等。

四、专家支招抵御雾霾天

人体每天需要呼吸大约10立方米的空气,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就相当于一个移动的“空气过滤器”。该如何躲开PM2.5的危害?专家们支了几招。

1.少开车,堵车就熄火,避免汽车空转。原美国夏威夷大学环境专家董良杰表示,汽车尾气不仅危害长时间在道路周边的人,也危害司机本身,特别是长时间堵车、汽油得不到完全燃烧时。所以最好少开车,长时间堵车时最好熄火,尽量少开窗。

2.严禁近郊私自焚烧垃圾和枯草败叶。私自焚烧是很多农户和企业处理垃圾最便捷的方式。但私自焚烧所产生的二恶英、烟尘颗粒等有毒物质,会使周边的城市在不知不觉中陷入“毒雾”。

3.减少外出。近期,淘宝网上出现了口罩一日销售3万个的“壮观”景象,那么口罩是否能抵御雾霾天对健康的侵袭呢?专家认为,对于雾霾天气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尽量减少外出。戴口罩可以防止一些灰尘进入鼻腔,能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但对于最近引发热议的PM2.5,专家认为口罩的抵御能力有限,因为即便是专业的医用口罩,主要针对PM3以上的可吸入颗粒物,对于PM2.5以下的可吸入颗粒物抵御能力不强。

4.室内预防方法多。不吸烟,远离二手烟;灰霾天气少开窗,可以养点花花草草;使用空气净化器,市面上80%的空气净化器都以净化空气中的细微颗粒物为主,对PM2.5有很好的吸附效果,但在使用时要注意勤换过滤芯。

5.雾天饮食尽量清淡。少吃刺激性食物,多喝水,可以多吃滋阴润肺的梨、百合、枇杷、莲子、萝卜等。有晨练习惯的人,在雾霾天气应停止户外活动。一般6点到11点是污染较为严重的时段,晚间的空气相对较为清洁,有晨练习惯的市民不妨把锻炼改在晚间。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副教授许扬表示,雾霾季节,如果觉得嗓子干燥、咳嗽,可以自制润喉茶。原料为:石斛、百合、麦冬各3克、大枣2枚,冰糖2粒。用法:加开水150毫升,泡服。一料可冲泡2~3次。此茶能在缓解咽喉的不适的同时,减少空气污染对肺部的危害。

此外,雾霾天日照少、光线弱、气压低,有些人会产生精神懒散、情绪低落的现象。建议大家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多饮水,饮食清淡,多吃些豆腐、牛奶等食品。扬尘天气不宜戴隐形眼镜,因为粉尘进入眼睛,很容易造成沙尘与隐形眼镜之间的摩擦,引发眼部疾病。在家中,要注意关门关窗,尽量减少外出,可以多饮水、漱口,避免口腔干燥,减少口咽部的积尘,地上还可以经常洒一些水,使漂浮的粉尘易于沉淀和吸附在地面。

五、监测PM2.5将被列入国家标准

据了解,我国现行的标准编制于1982年,后又分别在1996年和2000年进行修订。按照规定,PM10(可吸入颗粒物)是目前监测和的主要指标之一,但与PM2.5相比,其反映空气质量及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能力均较差。

2011年12月5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征求公众意见截止,新标准拟于2016年全面实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地区及九个城市群可能会被强制要求先行监测并公布PM2.5的数据。

相关链接1:大雾预警

黄色预警――程度较轻

定义:12小时内可能出现能见度小于500米的雾,或者已经出现能见度小于500米、大于等于200米的雾并将持续。

防范指南:1.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做好防雾准备工作;2.机场、高速公路、轮渡码头等单位加强交通管理,保障安全;3.驾驶人员注意雾的变化,小心驾驶;4.户外活动注意安全。

橙色预警――程度中等

定义:6小时内可能出现能见度小于200米的浓雾,或者已经出现能见度小于200米、大于等于50米的浓雾且可能持续。

防范指南:1.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做好防雾工作;2.机场、高速公路、轮渡码头等单位加强调度指挥;3.驾驶人员必须严格控制车、船的行进速度;4.减少户外活动。

红色预警――程度严重

定义:两小时内可能出现能见度小于50米的雾,或者已经出现能见度小于50米的雾并将持续。

防范指南:1.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做好防雾应急工作;2.有关单位按照行业规定适时采取交通安全管制措施,如机场暂停飞机起降,高速公路暂时封闭,轮渡暂时停航等;3.驾驶人员根据雾天行驶规定,采取雾天预防措施,根据环境条件采取合理行驶方式,并尽快寻找安全停放区域停靠;4.不要进行户外活动。

篇8

关键词:霾 人为灾害 自然灾害

“霾”一词,古语有之,《诗经・国风・邶风・终风》里最早出现“终风且霾”一句,《说文解字》中将“霾”解释为“雨土”,意为夹杂大量尘土的大风天气,类似如今的沙尘暴。古代的“霾”主要是由于开垦荒地、刀耕火种的农业文明或者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形成,在现代文明中,受到工业革命引发的大气环境污染的影响,“霾”的成分和成因发生质变,开始对人类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古代的“霾”是一种自然灾害,如今的“霾”是何种性质,对此,社会各界争议不断。

一、霾的性质争议

到目前为止,关于霾的性质问题,主要形成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以民政部、国家减灾办等部门为首,认为霾属于自然灾害。2014年初,民政部、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会同其他15部门对2013年全国自然灾害情况进行了会商分析,并对2013年全国自然灾害的特点进行归纳,其中‘中东部地区霾严重’被列为特点之一。以外,彭珂珊也持相同观点,彭认为废气污染包括霾属于环境污染灾害,而环境污染灾害属于自然灾害的一类。

第二种观点认为霾属于人为灾害,杨继东按照成因将环境灾害分为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认为“人为灾害是由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活动引起的环境污染灾害与生存破坏灾害,并将水气环境污染灾害包括霾归为人为灾害”,持类似观点的学者还有张茂树等,张将人为灾害系统划分为随机灾害子系统、次生灾害子系统、潜在灾害子系统,认为次生灾害是指人类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所造成“不易被人们所察觉、所重视、所接受的超越地区、超越洲际的”公害,其中次生灾害子系统下可列入霾等灾害。

第三种观点以梁恒田、尚志海等人为代表,将霾等环境污染与环境灾害区别研究,认为只有当霾等环境污染日积月累,质变后才形成环境灾害。梁强调人为因素对环境灾害的形成有推动作用,但否认环境污染与环境灾害的包含关系。尚则认为“环境污染和环境问题不同于环境灾害,环境污染是环境问题中的一种,但它们不是环境灾害的一种”。

本文认为,第一种和第三种观点值得商榷,第一种观点忽略了人为因素对霾形成的重要影响,而第三种观点未清楚说明环境灾害的具体类型以及环境污染转变为环境灾害的临界值,难以自圆其说。本文赞成第二种观点,认为霾属于人为灾害。

二、霾的性质厘定

“根据孕灾环境进行分类,环境灾害只包括自然灾害与人为灾害两种”。由于人为灾害是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区分自然灾害与人为灾害的关键点在于人为因素是否是主导因素,“自然灾害是由自然事件或力量为主因造成的生命伤亡和人类社会财产损失的事件”,相应的,人为灾害则是人为因素占主导地位造成的生命伤亡和人类社会财产损失的事件,按照人为因素可介入的阶段划分,具体包括灾害成因是人力主导,以及灾害发生前可预测、灾害发生时可防御、灾害发生后可治理四个特点。据此,霾具备上述四个特点。

(一)不当的人为活动是霾形成的主因

霾的形成主要有两方面因素,一是大气中细颗粒物的高密度出现,现代气象学界定霾(也称“灰霾”)是“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使远处光亮物体微带黄、红色,黑暗物体微带蓝色的空气普遍浑浊现象”,这种干尘粒也称细颗粒物,俗称PM2.5,其“主要来源于工业污染源、移动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各种施工工地、各种粉状物料贮存场等”,具体包括工业燃煤、冶炼石油、汽车尾气排放、燃烧秸秆、烹饪油烟等人为活动。

二是大气逆温层的出现,“在逆温层中,较暖而轻的空气位于较冷而重的空气上而形成一种极其稳定的空气层,严重地阻碍着空气的对流运动”,大气逆温层不利于细颗粒物的稀释、扩散。有多种因素都可能加速大气逆温层的形成,雾就是其中常见的一种,气象学界认为“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雾本身只是一种自然天气,但当大气中的微小水滴密度过高时,空气流通性减弱,净化细颗粒物等污染物变得困难。此外,微小水滴容易吸附大气中细颗粒物等污染物形成霾。可以说,雾促使霾的形成,是霾的间接成因之一。故一般社会公众所说的“雾霾”并非雾与霾的简单混合,而是灰霾或者雾强化作用下形成的具有一定湿度的霾。两者主要通过空气相对湿度区分,前者的空气相对湿度小于80%,后者的空气湿度处于80%―90%之间。

根据上述分析,自然条件下形成的逆温层属自然因素,细颗粒物污染则属人为因素。可以认为,没有人类活动造成细颗粒物的高密度分布,即便有逆温层的出现,也不会形成霾。所以,“特殊的气象条件只是外因,而其内因则是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我国城市秋冬季节的霾绝不是单纯的自然天气现象,而是严重的空气污染的集中爆发。

(二)霾可被预测

通过未来的气温、降水、寒暖潮等状况以及PM2.5浓度检测,可以预知霾的严重情况,今年两会期间,江苏环保厅长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今年年底前全省可实现像天气预报一样预报霾天气,其中南京有望在青奥会前做到”,这进一步表明依靠现有的科学技术水平,霾可以被预测。

(三)霾可被防御

根据霾的预测、检测结果,将霾分成数个等级,针对不同等级制定不同预警方案,以尽量减少霾对人体造成的伤害。“2014年3月11日,江苏省政府办公厅正式下发了《江苏省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新规定了“蓝、黄、橙、红”四级预警,13个省辖市的应急预案细则将在3月底前全部修订完毕并对外公布”,此前北京市已率先出台应急预案,各地应急预案的出台标志着霾防御工作将更加科学、合理、及时、有效。

(四)霾可被治理

根据前文已知,自然灾害是由于人类不可控的自然事件或力量导致的,如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现象,火山爆发是地壳下运动的岩浆从地壳薄弱地段喷发而出形成的现象等,人类只能尽量减轻这类自然灾害的危害。但是,霾的爆发主要由工、农业生产、家庭生活等人为活动导致,可以通过法律、政策等手段进行调控,减少细颗粒物污染以避免其发生。历史上著名的“雾都”伦敦,曾在19世纪中期遭遇严重的霾,尝到苦果的伦敦人出台《空气清洁法案》,并采取控制燃煤、汽车限排等强力措施,不断加强绿化、保护生态,“到了1975年,伦敦的雾日已由每年上百天减少到15天,1980年则进一步降到5天”。伦敦的治霾之路足以说明霾并非“铜墙铁壁”不可攻破。2014年4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修订草案通过,霾治理首次进入中央立法,标志着环境污染防治开启新的篇章。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关于霾的性质问题,笔者呼吁国家尽快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加以明确,有利于在今后的霾治理工作中对症下药,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国家减灾网.民政部国家减灾办2013年全国自然灾害基本情况.,发表日期2014-01-15/引用日期:2014-03-0116:08:02.

[2]彭珂珊.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及特点分析[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0(3).

[3]杨继东.环境灾害的特点、成因类型及减灾政策[J].山东环境,1995(3).

[4]张茂树.浅论人为灾害[J].灾害学,1995(1).

[5]梁恒田.环境灾害与可持续发展[J].江苏环境科技,2001(4).

[6]尚志海,刘希林.试论环境灾害的基本概念与主要类型[J].灾害学,2009(3).

[7]黄崇福.自然灾害基本定义的探讨[J].自然灾害学报,2009(5).

[8]张爱群,蔡青,张金月,郭月虹,刘林,郭秀莲,谢贵仲,张春波,阎显荣《北京地区雾霾趋势及趋势》[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候环境变化与人体健康分会场论文集,2010年.

[9]杨小阳,白志鹏.雾霆天气的成因及其法律层面应对状况与操作层面政策建议[J].中国能源,2013(4).

[10]王润清.雾霾天气气象学定义及预防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2(7).

[11]潘本锋,汪巍,李亮,李健军,王瑞斌.我国大中型城市秋冬季节雾霾天气污染特征与成因分析[J].环境与持续发展,2013(1).

[12]林海.伦敦,告别雾都之名[J].检察风云,2013(6).

篇9

1、寒流天气。寒流侵袭的时候,容易给大棚蔬菜造成严重冻害,可以采取如下应对措施:一是加盖二膜或在棚内套膜;二是提早在棚外挖防寒沟,并在寒流到来前及时喷洒防冻液;三是临时加温,施用炉火、电热线等快捷的加温方式及时补温;四是切记不要浇大水,以免造成蔬菜烂根、死棵或沤根以及各种病害流行蔓延。

2、阴冷天气。早春遇到持续低温阴冷天气,草帘、保温被、二膜等覆盖物要适当晚揭。揭帘后要注意观察畦温变化,如果畦温稍有下降,应随揭随盖;畦温少有回升,可以在下午3时以前把覆盖物重新盖好。

3、夜间降温天气。遇有夜间降温天气,把草帘等覆盖物盖严、压好。降温幅度过大时,要适当增加覆盖物,并增加临时加温措施。

4、大风天气。及时检查压膜线,并压实盖好通风口及两侧山墙边缘。

5、午间变化天气。中午前后,太阳光照较强,棚温变化快,如果空中出现云层,要随时注意观察畦温变化:一是云遮日,棚温降低,要关好通风口;二是云过日出,棚温又会很快升高,应及时打开通风口,防止烤伤植株,尤其在植株顶部触及塑料薄膜时,更应小心。

篇10

这使得农民们在组织年度生产前就能获得订单,既避免了浪费损失,又实现了价值链的全球联动,可谓一举多得。事实上,此类科技助力城镇化的例证在当代中国已较为普遍。科技既能帮助人们分享城市化进程带来的效益,同时也能解决可能遇到的困境。

众所周知,城市化一直是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课题之一。自1995至2005年,中国城市化比率从29%上升至43%。而在过去十多年中,中国的城市化人口也以每年1000万的速度递增。预计在未来10到15年内,城市化进程还将持续促进中国的经济发展。

眼下,中国已启动新一轮的城市化模式,即优先发展中小城镇和卫星城。该议程旨在缩小城乡差距,同时实现更多农村迁徙者的身份转变。毫无疑问,这项运动将会在当代中国释放巨大潜力,并带来超越以往的巨大变革。

从城市规划的角度看,城镇群落的集聚效应会因规模经济而提高效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也会相应得到提升。举例来说,当大量人口居住在城市时,落后的工业会因租金不断升高而被迫转移,或被污染较小的服务业取而代之;私人汽车也会因愈发拥挤的交通状况,而逐渐被更高效和环保的公共交通所取代。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稠密地区之一的纽约曼哈顿,正是此种集聚效应的典范—这里是全球法律、银行及咨询等高端服务行业的中心,与此同时,接近45%的人口依赖公共交通实现每日通勤。

这种集聚效应还会刺激消费、创造就业,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它能在城市生活的智能连接中培育创新。以胡志明市为例,该市人口超过700万,创造了越南28%的工业产出,同时这里的人均收入也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倍之多。

另一方面,城市居民也因集聚效应获得了更好的生活和更多样的选择,而科技已对此有所贡献。基于观众喜好的大数据,能够创造和诞生一部热门电视剧;DNA分析通过探测人类身体中的缺陷基因,能让人们在提前治疗和提高医疗保险之间进行个人选择;先进的数据分析甚至能够预防火灾及犯罪,城市管理者因此可以做到实时响应。显然,通过不同的手段和方法,科技正向城市居民展现出无限的可能性。

在中国,城市交通拥挤是大部分居民每天都要面对的难题。科技公司如今可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以及移动技术帮助城市规划者设计智能交通体系。这种系统的优势很多,比如通过预测性的数据分析调节交通信号灯的时长,或者征收交通拥堵费用,派遣城市出租车队,甚至可在道路事故发生时调度车流方向。

如何高效地使用资源也是中国当前面临的挑战之一。而在此领域,科技企业同样可以大有作为。智能电网通过优化电力运营商和消费者之间的生产及使用,能够减少浪费,避免停电;智能分析软件在测量环境数据后,可以提醒哮喘病患者在雾霾天气中采取预防措施。随着哮喘发病率的降低,紧缺的医疗资源也能更有效地分配给那些重急症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