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血护理措施范文
时间:2023-04-01 20:08: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呕血护理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1一般资料
对院2009年3月~2010年5月收治的68例上消化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患者有48例,女患者有20例;年龄25~70岁;病程1~5d;病例: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有30例,门静脉高压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5 例,胃癌出血 5例,出血性胃炎 10 例,重度糜烂性胃炎引起出血 5例,消化道恶性肿瘤 3 例。随机把收治的68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只单纯采用急救护理,治疗组在急救护理的基础上,配合心理、饮食、健康教育、护理等相关护理干预措施。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严重程度等一般资料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两组均采用急救护理措施: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准备好一切抢救物品,遵医嘱给予适当的止血药物,并建立静脉通道。患者在出血期间不能乱动,保持绝对的卧床休息。让患者取平卧位,把头偏向一侧,避免呕血造成窒息;在呕血后,及时做好口腔护理,避免口腔造成感染。同时清除口腔中的积血异物,让口腔保持清新,除去异味,避免异味导致再次恶心、呕吐。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措施。
1.2.1饮食干预
积极向患者及其家属宣传与该病相关的饮食知识,并尽可能地按照患者的喜好选择较为合适的食物,当大出血期间的患者,应当禁食、禁饮>24小时,情况好转后再给予其半流体或软体食物;尽可能地使患者朋友保持少吃多餐,同时多选食为柔软、含丰富维生素、低蛋白以及低糖、低脂、易消化食物,忌食生冷、油炸食物。叮嘱进食时细嚼慢咽,防止因为动作过大造成的再损伤;适当配合食用新鲜水果。
1.2.2药物应用干预
合理选择用药,在选择药物时应当结合患者的个体差异,给予其合适的药物。并根据所用药物的性质,准确把握药物的适用条件及给药方式、给药途径、给药时间,防止药物给患者的病情带来不良反应。因此,护理人员抓好药物管理工作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应当熟悉并掌握该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并应使科室内的医护人员熟知药物情况。
1.2.3心理干预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由于自己大量呕血、便血,而会感到害怕、恐惧、烦躁不安。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时应当积极向患者解释,给予其心理安慰,并讲解该病通过临床治疗是可以得到纠正的,由此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积极配合治疗,早日恢复健康。
1.2.4健康教育干预
定期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医护人员为患者讲解出血的病因,预防、治疗措施及疾病预后。让病人及其家属掌握出血症状判断方法及就医指征,可以把健康教育的资料整理成小册,分发给患者,让患者充分了解到消化道出血的可防性与可治性。
1.2.5出血干预
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呕血和黑便,因此在临床中,护理人员需要对出血的特征能熟练掌握,对出血量进行准确估计,通过呕血和黑便颜色、形状对出血速度做出准确判断,由此为患者生命的抢救提供有力保障。
1.3疗效标准
有效性:全部临床症状呕血与黑便均消失;显效性:呕血与黑便均有所好转;无效:全部症状与治疗前未发生任何改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篇2
1 临床资料
2002年1月至2008年6月笔者参与抢救护理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48例,其中男38例,女10例,年龄20~85岁。肝硬化35例,急性胃黏膜病变3例,消化性溃疡6例,消化道肿瘤2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呕血、便血和休克症状。经过治疗护理,治愈36例,好转9例,转外科手术2例,病情恶化及死亡1例。
2 临床观察
2.1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①对血压的观察:消化道大出血可导致休克,表现为血压下降和脉压差缩小;②对脉搏的观察:脉搏的改变是观察休克的主要标志,休克早期脉搏加速,休克晚期脉搏细而慢;③对体温的观察:失血者体温多低于正常或不升。一般休克纠正后可有低热或中度热,一般≤38.5℃,持续数日或数周,原因系出血后分解产物吸收,血容量减少,体温调节中枢失调而引起发热,若体温≥38.5℃,应考虑出血后诱发感染,如体温持续不退或退热后又不升则应考虑再出血。
2.2 观察呕血、便血性质和量 消化道出血>60 ml可出现黑便,呈柏油样,有腥臭;出血量多,血液在肠道停留时间短,可出现暗红色或鲜红色大便,出血部位在幽门以上可出现呕血,幽门以下则表现为黑便,反复呕血或黑便次数多而稀薄,提示有继续出血。
2.3 观察尿量 尿量可反映全身循环状况及肾血流情况,所以应正确观察24 h出入量。
2.4 观察神志、四肢情况 出血量在5%以下无明显症状,出血量在5%以上可出现眩晕、眼花、口渴,出血量在20%以上可出现烦躁不安、表情淡漠、四肢厥冷等休克症状。
2.5 观察有无再出血迹象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病情经常反复,出血控制后仍应观察有否再出血,如患者反复呕血、黑便,颜色由黯黑变为暗红,甚至呕吐物转为鲜红色,血压、脉搏不稳定皆提示再出血。
3 护理
3.1 及时补充血容量 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道,及时补充血容量,抢救治疗开始滴速要快,但也要避免因过多、过快输液、输血引起肺水肿或诱发再出血,从而加重病情。
3.2 加强基础护理 ①护理:出血期间绝对卧床休息,采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因呕血引起窒息; ②饮食护理:严重呕血或明显出血时,必须禁食,24 h后如不继续出血,可给少量温热流质易消化的饮食,病情稳定后,指导患者要定时定量,少食多餐,避免进食粗糙、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同时要禁烟、酒、浓茶和咖啡; ③口腔护理:每次呕血后,及时做好口腔护理,减少口腔中的血腥味,以免再次引起恶心、呕吐,同时能增加患者舒适感;④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及床铺清洁、干燥,呕血、便后及时清洁用物。
3.3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全过程中,由护士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积极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以达到其自身的最佳身心状态,其必要条件是护士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互相信任的治疗性人际关系,并对存在的心理问题有较深的了解和准确的评估。患者对疾病缺乏正确认识的前提下,易产生紧张、恐惧的情绪而加重出血,尤其反复出血者因反复住院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感到前途暗淡,消极悲观,对治疗失去信心。因此做好有效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医护人员从容的态度、亲切的语言、认真地答疑、果断的决策、沉着、冷静、熟练的操作,可给患者以安全感,解除患者精神紧张及恐惧心理,有益于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和进一步治疗的配合。
3.4 用药指导 严格遵医嘱用药,熟练掌握所用药物的药理作用、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如滴注垂体后叶素止血时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引起腹痛、心律失常和诱发心肌梗死等,遵医嘱补钾、输血及其他血液制品。
3.5 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的护理 插管前检查有无漏气,插管过程中必须经常观察患者面色、神志。插管后要保持胃气囊压力为50~70 mm Hg(1 mm Hg=0.133 KPa),食管气囊压力为35~45 mm Hg,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和量,置管24 h后宜放出气囊气体,以免压迫过久可能导致黏膜坏死,鉴于近年药物治疗和内镜治疗的进步,目前已不推荐气囊压迫作为首选止血措施。
篇3
【关键词】血吸虫;肝硬变;上消化道出血;护理
血吸虫肝硬变时,门静脉血流受阻使门静脉肝窦状间隙压力增高,门静脉系统毛细血管内静脉压力和过滤压力相对应增高。出现一系列门静脉增高的症状和体征,临床表现脾大、脾功能亢进,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呕血、黑便及腹水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上消化道出血死亡率最高的一种疾病。国内报道血吸虫肝硬变占59.3%[1],为提高治愈率,采取有效护理措施获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文收治血吸虫肝硬变上消道出血39例,男27例,占69.23%、女12例,占30.76%。最小年龄32岁、最大年龄70岁,平均年龄46.5岁。
1.2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呕血者21例,占53.84%,便血者6例,占15.38%,呕血和便血者12例,占30.76%。失血性休克者15例,占3846%。最小出血量<500ml者3例,占7.69%,最大出血量1500ml以上者2例,占5.12%,72h内出血量在800~1000ml者26例,占6667%,1000~1500ml者8例,占20.51%。首次出血者35例,占89.74%。再次出血者4例,占10.25%。所有患者均有血吸虫反复感染病史。胃镜、B超或CT检查为血吸虫肝硬变门静脉高压征。大部份患者经及时抢救和有效护理临床症状控制。
2结果
基本治愈38例,占97.43%、1例因周围循环功能衰竭抢救无效死亡。
3讨论
3.1出血时的护理:对正在出血的患者应立即进抢救,做好配血准备,为早期输血争取时间。建立静脉通道,准确及时进行输液和给予相应的制酸药、胃粘膜保护剂、血浆代用品等。根据病情变化调整输液速度,必要时可加压或测定中心静脉压调整速度,以免因输液过快或过多发生肺水肿。大出血时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下肢抬高,增加回心血容量。保持呼吸道通畅以防呕血时发生窒息。安慰体贴患者,做好解释工作。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面色和神志变化,视病情1次/30min~1h测T、P、R和BP,并做好祥细记录或进行心电监护。
3.2呕血和黑便的护理:仔细观察呕血和黑便的颜色、次数、质和性状是评估出血程度的重要指标。本文10例反复发生呕血、呕吐物由咖啡色转为鲜红色,黑便次数频繁粪便稀薄。P52次/min、BP80/50mmHg患者烦燥不安、面色苍白,四肢发冷。当班护士立即通知医生经及时有效处理后出血停止。可见认真仔细观察呕血和黑便对大出血患者的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三腔管填塞止血以48~72h为宜,如有继续出血,可适当延长填塞时间。再出血停止24h后,应在放气状态下再观察24h,如仍无出血方可拔管。
3.3饮食护理:复习文献[2]门静脉高压综合征上消化道出血与饮食的关系更为密切,饮食不当是诱发再次出血的重要原因。护理人员应开展健康教育,宣教饮食与上消化道出血的有关知识,嘱患者进食时要细嚼慢咽为宜。禁食用粗糙坚硬和刺激性食物,以免损害曲张静脉而再次出血。可见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饮食护理至关重要,合理的饮食有助于止血,促进康复,反之饮食不当,加重出血[3]。本文1例出血停止24h家属为给患者补充营养,食用核桃后而再次呕血,经及时抢救治愈,教训深刻。出血期间应禁食,出血停止24h后可进少量流质饮食,如米汤、牛奶等食品。
3.4心理干预:祥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状况,针对不同的病情和心理状况制定相对的护理方案,使患者认识消极情绪会对疾病的康复产生负面影响。理解和体贴患者,使病人重塑自制能力,稳定情绪,进而接受治疗[4]。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紧张恐惧时人体内啡肽、儿茶酚胺及消化道分泌液增高,可致消化道功能紊乱。门静脉高压时食道下段、胃底静脉血管壁变薄、脆性增高,强烈的应激使消化道功能紊导致出血[5]。对精神过于紧张的患者给予镇静剂,如地西泮等。忌用吗啡和苯巴比妥等药物。应及时清除患者呕吐物、分泌物,减少恶性刺激诱发出血。提高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操作技术要熟练,语言要亲切,举止端庄稳重。及时与患者沟通,在精神上给予安慰和关心,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消除因病情重、预后差和给家庭经济上带来的影响所致的心理负担。
3.5保健指导:嘱患者保持乐观心态,进一步提高对疾病的认识,注重劳逸结合,参加适当体育锻练。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酒,少吃多餐,不摄入粗糙刺激性食物。观察药物不良反应,避免使用对胃粘膜有损伤的药物,如水杨酸类、保泰松、咖啡因等。 定期复查如有黑便随时就诊。
参考文献
[1]彭文伟.传染病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22
[2]林春华.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诱因分析及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8):22
[3]鲍鹤秋.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1999,5(14):73
篇4
[关键词]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7-0197-02
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主要由曲张的食管静脉和胃底静脉破裂出血所致,表现为呕血、黑便。若不及时发现和治疗,可引起休克,诱发肝性脑病,以至危及生命。如何早期防治并发症,除了积极治疗原发病外,护理人员的细心观察、精心护理,以及与医生的密切配合,对挽救患者的生命,提高生存质量,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现结合临床资料,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005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内科收治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32例,其中男21例,女11例,年龄25~32岁。乙型肝炎后肝硬化25例,丙型肝炎后肝硬化5例,酒精性肝硬化2例。少量出血9例(出血1000ml)。
1.2临床症状:32例患者中,仅表现为大便潜血试验阳性者5例;18例表现为柏油样便,无呕血,大便潜血试验阳性(++~++++);11例表现为呕血伴柏油样便。
1.3治疗及转归:对仅表现为大便潜血试验阳性的5例患者,因未出现明显症状,仅常规使用保护胃黏膜药物和抗酸性药物:如奥美拉唑胶囊20mg,每天1次,和(或)法莫替丁20mg,每天2次。其余27例在发现柏油样便或呕血的当天,给予止血、补液、输血等治疗,对呕血患者再给予冰盐水加去甲肾上腺素或凝血酶口服。经过上述处理后,多数病例出血很快得到控制。5例大便潜血试验阳性者全部转为阴性。18例柏油样便者均治愈,未发生继续出血。11例呕血者,治愈9例,死亡1例;转院1例,行内镜下结扎术后止血成功。
2病情观察及护理
2.1密切观察病情与正确估计出血量:注意出血先兆和伴随症状,患者如出现头昏、乏力、脉速、烦躁不安、上腹部不适、恶心等症状,提示有消化道出血的可能。嘱患者保持镇静情绪并卧床休息,密切监测血压、心率变化,详细记录病情。发生呕血和黑便,要仔细观察呕吐物和粪便的颜色、形状及量,正确估计出血量。一般出血5~10ml,大便潜血试验阳性;出血量在60ml以上可有柏油样便排出;胃内潴血在250~300ml可以引起呕血;出血量在500ml病人可有头晕;出血量达800ml时临床表现有口渴、心烦、少尿、血压下降;出血量在1000~1500ml时,可有周围循环衰竭表现,如面色苍白,出冷汗,脉细速,每分钟120次以上,收缩压下降至60~80mmHg以下,尿少、尿闭[1]。
2.2检测生命体征及其他项目:对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要观察神智、瞳孔、皮肤黏膜色泽及温度情况;准确记录尿量;及时监测生命体征,特别是血压、脉搏的变化。文献记载,当失血量>20%(约1000ml)时心率可达100次/min,收缩压可降至90mmHg;若失血>30%(约1500ml)则心率升至100~120次/min,收缩压可降至70~60mmHg;而失血量>40%(约2000ml)则心率>120次/min,收缩压60mmHg。血压和脉搏的这种变化是在失血早期发生的,先于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的变化,因为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因失血后血液稀释需要一定的时间,其变化往往滞后,故难以在短时间内用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正确判断实际失血量[2]。护理人员要随时了解血压和脉搏的情况,能够很好地把握出血程度,做到心中有数,及时采取急救措施。
2.3一般护理:病人绝对卧床休息,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畅通,及时施行扩容、止血、升压、吸氧、配血和输血等抢救措施。预防口腔和感染,清除呕血患者口腔内的积血,每日口腔护理2~3次,同时注意口腔黏膜的变化。做好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经常更换卧位,使骨骼突出部位轮流承受体重。协助家属翻身,一般2~3h翻身1次,最长不超过4h,对大小便失禁的患者尤应注意保持皮肤和床褥干燥,按期按摩骨突出部位,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预防褥疮的发生。
2.4饮食营养护理:出现呕血或黑便时,应禁食24~72h,待病情稳定,出血停止,且无呕血症状时可给予温凉流质饮食,逐渐改为低盐优质蛋白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饮食易少量多餐,不易过饱。肝硬化患者以高热量、高蛋白质、维生素丰富且易于消化的食物为宜。病情严重或血尿素氮升高者,应根据情况限制或禁食蛋白质,病情好转后可及时逐渐增加蛋白质含量。有腹水时应少盐或无盐,并避免进食粗糙坚硬或刺激性食物。
2.5用药护理:对给予冰盐水加去甲肾上腺素或凝血酶口服止血的患者,嘱其口服药物后轻缓变化,如:左侧卧-平卧-右侧卧,使药物与胃内出血面充分接触而发挥止血效果。去甲肾上腺素的使用:一般少量出血使用2mg加生理盐水20ml每日3次口服:大量出血者,用4~8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分次口服或胃内注入。注入前先抽尽胃液,注后夹管30min,然后吸引出,每4~6h重复使用[3]。静脉输液给予善宁止血的患者,护士要严格掌握药物浓度、使用时间、调好滴数或流速,最好使用输液泵。
2.6心理护理:当遇患者大出血时,护士不要表现出惊慌,要沉着冷静,动作敏捷,熟练的给予抢救。护士本身的沉着冷静就是对患者最好的心理安慰。要注意观察患者作出的各种反应和态度,了解心理状态,帮助解决思想顾虑,使之提高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和勇气。
篇5
[关键词] 上消化道出血;病情观察;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4721(2010)11(a)-120-01
本文中笔者就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2年以来本科共收治了84例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男性79例,女性 5例;年龄34~72岁。
1.2 方法
1.2.1病情观察
1.2.1.1 严密观察生命特征 注意患者血压、体温、脉搏、呼吸的变化,消化道大出血可导致失血性休克,主要原因是血容量不足,临床表现为血压下降和脉压差缩小,使组织灌注减少,形成乳酸增高,发生代谢性酸中毒和多器官功能衰竭。而脉搏的改变是观察休克的主要标志,休克半期脉搏加速,休克晚期脉搏细而慢。对提前发现并防治休克起到重要的作用。失血性休克体温多低于正常或不升。一般休克纠正后,可有低热或中度热,一般人为38.5℃,持续数日或数周,原因系出血后分解产物吸收,血容量减少,体温调节中枢失调而引起发热。若体温≥38.5℃应考虑出血后诱发感染。如体温持续不退或热退后又不升则应考虑再出血。
1.2.1.2 观察出血情况 估计出血量,消化道出血>60 ml可出现黑便,呈柏油样,有腥臭。当患者有头昏、心悸、乏力、脉速提示出血量在400 ml以上[1],可出现暗红色或鲜红色便,呕血与黑便的颜色与出血量和速度有关。如呕血呈鲜红色或有血块,提示出血量大,速度快[2]137。
1.2.1.3 观察尿量大量出血后,全身循环血量及肾血流量减少,可引起尿量减少,故应严格记录尿量及输液量。
1.2.1.4 观察血容量大出血患者出血时往往皮肤湿冷,面色苍白,口唇发绀,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说明灌注不足。前额、四肢出汗合并苍白,提示有再次出血的可能,应立即报告,及时治疗。
1.2.2护理措施
1.2.2.1 及时补充血容量迅速建立2~3条以上静脉通路,遵医嘱给予输血,输液及支持疗法,以防止和纠正休克,应用相应止血药物,大量输全血时应输鲜血,因库血含氨量较多,易诱发肝性脑病,在输血、输液过程中可根据中心静脉压及时调整输液量及速度,避免因过多、过快输液、输血引起肺水肿,对老年人尤应注意[2]139。
1.2.2.2 呕血的护理 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口腔护理,及时漱口并清除周围血迹,避免血腥味刺激引起反射性呕吐。限制探视人员,避免患者情绪激动,尤其在发病之初的24~48 h内,患者情绪多不稳定,过多亲友探视易加重患者情绪变化,可能反射性地导致血管扩张而加重出血,对抢救治疗不利。
1.2.2.3 内镜下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对内科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可使用内窥镜下硬化剂止血法,对于止血部位的血管进行栓塞止血,如出血部位不易判定可在内镜下喷撒凝血酶止血。术前应迅速开放静脉通路,以维持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有休克征象者应立刻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对呕血患者应进行简捷而有效的措施,并对其进行讲解,排除患者恐惧心理,为治疗做好心理准备,术后做好对症护理及饮食护理,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1.2.2.4 心理护理 突然大量的呕血、便血会对患者造成不良刺激,导致生理及心理上的变化。反复出血、住院使患者情绪易激动,好发脾气、悲观、忧郁、紧张、恐惧、甚至绝望,以至不配合治疗护理,其不良心理状态又可以反射性地加重出血。护理人员应关心体贴、耐心、和蔼地对待患者,沉着冷静,熟练的操作给患者安全感,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1.2.2.5 对症护理 大出血患者早期给予持续吸氧,休克者注意保暖,精神紧张者给予地西泮。肝病患者禁用巴比妥类及吗啡[3]。1.2.2.6 健康指导 向患者及家属宣教本病的相关知识,教会患者及家属识别早期出血的前兆征象和应急措施,如出现呕血或黑便时应卧床休息,保持安静,减少身体的活动,使其掌握相关的预防应急知识,以减少再出血的危险。
2 结果
通过抢救,病情观察及积极地做好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不仅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同时也提高了护理质量。84例患者治愈78例,其中包括26例再次出血抢救成功病例。经抢救及精心护理,93%的患者痊愈出院,
3 小结
上消化道大出血发病急促,其抢救、治疗是一个及时、连贯、严谨的综合过程,在积极地配合抢救的同时,注意观察,做好心理护理、饮食指导及内镜下止血护理也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昌荣林,张照如,刘轶群.43例乙肝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预后分析[J].临床肝胆病杂志,2004,20(1):55.
[2]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护理学(中级)[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篇6
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收治的8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将上述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和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观察组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对照组好,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7.5百分,而对照组为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增强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 护理干预 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274-02
上消化道出血属于消化系统的危险疾病,通常发病原因复杂,多数伴有一定并发症,病情容易发生变化,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上消化道出血通常是由于全身疾病因素或者局部疾病导致的屈氏韧带上部的消化道出血,包括胆道、胰腺、胃肠道及食管等部位。对于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不仅要有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还要配合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从而有效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效果[1]。本研究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在收治的80名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上消化道出血病人,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每组40人,对照组患者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效果的比较和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80名患者,均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于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来我院就诊,其中男52例,女28例,年龄为26至74岁,平均年龄为45.3岁。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40名。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其中胆道出血者4例、食管出血者6例、十二指肠出血者17例、胃部出血者13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其中胆道出血者3例、食管出血者7例、十二指肠出血者14例、胃部出血者16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基本情况等因素差异显著,有可比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
1.2 临床护理措施。仅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主要护理措施如下:患者出血期间要进行卧床休息,注意将患者头偏向一侧,防止患者呕血产生窒息;患者严重呕血时期,应禁食。呕血结束以后,要及时进行口腔护理,及时将患者口腔中的积血清除,防止出现口腔感染,患者病人口腔不适感。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措施如下[2]。
1.2.1 饮食护理干预。根据病人的病情发展情况进行科学的饮食指导。对于伴有大出血、食管破裂出血以及呕吐现象的患者应当禁食,如果患者出血轻微且止血超过24小时,可以指导患者进食清淡、无刺激的流食,随后患者饮食能够慢慢过渡至易消化的半流食。在治疗过程中叮嘱患者严禁饮酒,而且要忌食生硬、油炸以及粗纤食物[3]。
1.2.2 健康教育干预。护理人员要注意对患者健康教育,要向病人讲解上消化道出血疾病的有关知识,使患者熟知上消化道出血疾病的常见临床表现以及并发症等,向患者讲解对待疾病的正确方法,帮助病人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帮助疾病的治疗。向患者讲解相关治疗护理的意义,提高患者依从性。
1.2.3 心理护理干预。在治疗期间确保患者心理状态良好,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患者的恢复。在护理时应该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及其病情,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患者在患病初期,医护人员应该给患者营造出安静的休息环境,及时地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缓解患者由于突然患病而产生的紧张心理。
1.3 疗效判断标准。显效:患者给药一昼夜内便血及呕血现象终止,患者脉搏、血压基本恢复稳定,大便隐血检查为阴性;有效,患者用药三天内便血及呕血现象终止,患者脉搏、血压基本恢复稳定,大便隐血检查为阴性;无效:用药三天后患者便血及呕血现象未见减轻,患者脉搏、血压为恢复稳定,肠鸣音明显,大便隐血检查为阳性。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1.4 数据分析。对所有数据进行处理,采用SPSS18.0进行分析,对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对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使用百分率(%)表示,P
2 结果
采取积极且适合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措施之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都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观察组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为2例,占5.00%,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头疼、发热;对照组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为5例,占12.50%,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头疼、恶心、乏力、皮疹。
3 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通常是由于全身疾病因素或者局部疾病导致的屈氏韧带上部的消化道出血,包括胆道、胰腺、胃肠道及食管等部位。上消化道出血属于消化系统的危险疾病,通常发病原因复杂,多数伴有一定并发症,病情容易发生变化,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该病在临床上十分常见,致死率高。对于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不仅要有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还要配合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从而有效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疾病治疗效果。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系统的饮食指导、心理护理以及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提高患者对临床治疗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而且能够减少消化道出血的复发率,值得在护理工作中开展。
综上所述,可见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晓玲.护理干预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0,8(032):308-309
篇7
[关键词] 消化道大出血; 急救护理; 观察; 体会
[中图分类号] R57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5-188-01
消化道大出血是指食管、胃、十二指肠或是胰胆等部位的出血,临床表现常常以呕血、黑便和(或)不同程度的周围循环衰竭为主要。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及习惯改变等因素影响,消化道大出血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升高的态势,由于该病具有发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等特点[1],因此除了积极有效的救治外,合理的急救护理措施对提高疗效及降低死亡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因此现观察与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于2010年2月-2011年1月在本院选取60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且所有患者均符合《内科学》[2]相关诊断标准,同时对存在以下情况者给予排除:①存在恶性病变者;②因认知功能障碍而影响交流无法沟通者;③口、鼻、咽喉部或呼吸道病变的出血者以及进食引起的黑便者;④未按照本次研究规定执行者。回顾性观察60例研究对象病历资料显示其中男43例、女17例,年龄14-85岁、平均(52.00±1.00)岁;呕血23例、黑便28例、呕血伴黑便21例,存在腹痛、腹胀、上腹不适等消化道症状者32例,无症状者以出血为首发症状19例。
1.2 研究方法 回顾性观察与分析60例研究对象病历资料,同时参考《内科护理学》[3]及目前临床试验设计标准,设计《60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急救护理观察表》,同时由专业护理人员在护理前后对表中内容进行观察与详细记录,然后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其中表中内容主要含有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消化道出血原因、部位、护理措施和效果及生命体征等相关内容。
1.3 急救护理措施 所有患者均在积极治疗基础上给予相关急救护理措施,主要包括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建立静脉输液通道及相关护理、护理、管道护理及用药护理、心理护理等。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全部数据均利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
2 结果 60例研究对象经过积极急救护理后总有效达100.00%且患者生命体征得以稳定见表1所示,p
表1 60例研究对象生命体征改善情况
3 体会 消化道大出血作为临床较为常见的急危重症,死亡率高达10%左右,而根据出血部位和出血量实施有效、合理的急救护理措施对降低死亡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至关重要。
鉴于此种情况,我们本次对消化道大出血者给予了相关急救护理措施,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此次护理措施有效及可行,因此我们现将此次急救护理措施分析如下:⑴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主要包括血压、呼吸、脉搏、心率、意识状态、记录24h出入量、观察有无尿量减少(
总而言之,消化道大出血原因不同其治疗措施就会不尽相同,因此急救护理措施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治疗措施而制定适合患者的急救护理方案,这样才能提高护理效果和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同时对促进患者康复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何以华.150例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学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7):63.
[2]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84.
篇8
摘要: 上消化道大出血是消化内科常见的急重症疾病,尤其是上消化道大出血,主要表现为呕血、便血和不同程度的周围循环衰竭。护理不及时、不得当,往往会导致患者出现出血性休克,甚至死亡。做好此类患者的护理,是促进疾病好转、延长出血周期、减少出血次数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作者通过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实践,总结了对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护理体会,并探索出最佳的护理方式,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 上消化道出血;护理;方式探讨 本文通过临床护理实践,探讨上消化道出血的最佳护理方式,对本院3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密切观察护理。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患者中,有男20例,女10例,年龄在30~76岁之间。 1.2临床表现 呕血30例,黑便28例,暗红色便2例;上腹部隐痛25例,反酸17例,上腹部饱胀25例。既往有胃病史者23例,患病时间为3~15年不等;有肝硬化病史1例;合并腰痛、关节炎3例。查体有休克表现15例,上腹部有压痛28例,肠鸣音活跃11例。 2 护理措施 2.1 急救护理 患者入院后测BP、P、R、T并报告当班医生,予多功能心电监护,抽取血标本急查血常规、定血型及配血,同时开通2条以上静脉输液通道。休克患者给氧气吸入,绝对卧床休息、保暖,禁用热水袋及热水擦浴。严格者按重症护理,床上大小便。此类患者一般较紧张,休克前驱期,患者伴有烦躁情绪,应嘱患者家属陪伴。迅速补足有效血容量,维持有效周围循环。按医嘱正确、及时补充液体量及输血,纠正贫血对机体的影响,年老体弱及出血量多者尤应如此。 2.2 一般护理 ①口腔护理:出血期间禁食,需每日2次清洁口腔,呕血时应随时保持口腔清洁、无味;②便血护理:大便次数频繁,每次便后擦干净,保持臀部清洁、干净,以防湿疹和压疮;③使用特殊药物:掌握静脉输注速度,如有异常及时报告;④输血输液的护理:输血是最紧急的措施,由于患者血容量大量丢失,必然有外周血管的充盈不足,给注射带来一定的困难,同时往往多数患者有组织水肿,使注射更为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一针见血就是抢救成败的关键。 输血输液对这类患者来说有特殊的治疗意义,患者由于大出血的恐惧心理,常存在神志不安的征象,要定期及时巡视病房,发现漏液和调整滴速的患者,护理人员应保证其输液的途径通畅,这是必不可少的。 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①血压观察。消化道大出血可导致休克,失血性休克的主要原因是血容量不足,表现为血压下降和脉压差缩小。②?脉搏观察。 脉搏的改变是观察休克的主要标志,休克早期脉搏加速,休克晚期脉搏细而慢。③体温观察。失血者体温多低于正常或不升。一般休克纠正后可有低热或中度热,一般低于38.5℃,持续数日或更久,原因系出血后分解产物吸收,血容量减少,体温调节中枢失调而引起发热;若体温高于38.5℃,应考虑出血后诱发感染;如体温持续不退或退热后又不升,则应考虑再出血。 2.3 特殊护理 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第二个最紧急的治疗措施是三腔二囊管的压迫止血,着重是随时检查压迫效果,压迫的时间的限制等。有时患者有三腔二囊管压迫的不适应而烦躁不安,所以要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胸闷感,以免引起呕吐,导致窒息发生。鉴于近年药物治疗和内镜治疗的进步,目前已不推荐气囊压迫作为首选止血措施【2】。??由于大量液体输入,又由于卧位不习惯而致尿液潴留,及时发现和导出尿液就能减轻患者不必要的痛苦。再就是大量积血,会使大量的氨进入血液,从而引起肝昏迷,及时给予患者灌肠是十分重要的护理措施。 2.4 并发症期的护理 ①肝昏迷的护理:肝昏迷先兆:及时发现并报告病情;意识丧失:主要是注意患者烦躁不安,以免造成意外伤害。② 防止褥疮的护理? 长期卧床,必然会发生褥疮的可能,因此,除了强调更换以外,按摩和酒精擦浴是积极主动的措施。 2.5心理护理 多与患者交谈,观察患者言行举止及面部表情,琢磨其心理活动,关心体贴患者,取得其信任和配合,尤其在大呕血时,护士不能惊慌,要沉着冷静,动作敏捷地给予相应抢救。向患者解释病情,告之如何配合治疗疾病,并在日后的饮食、工作及休息等方面努力配合。 2.6饮食护理 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有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急性胃黏膜损害和胃癌。因此,对患者的饮食护理不容忽视,是减少再次出血的重要环节。尤其对有出血史的患者要反复强调,可以举些因饮食不当而出血的病例,使其充分认识到注意饮食的重要性,并向患者传授与疾病相关的饮食常识,指导患者选择营养丰富、易消化、无刺激性的食物。
[1] [2]
结论 通过以上护理措施,经保守治疗,出血停止的有例,死亡的有例。由此可见,通过以上几种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这些护理措施在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刘飞岚,聂红英,袁三云,胡理,刘海霞.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策略探讨[J]. 中国医药导报,,(). 薛留巧. 上消化道出血的病情观察及护理体会[J]. 基层医学论坛,,(). 尹桂玲. 例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体会[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杨琳. 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观察及护理[J]. 吉林医学,,(). 文章屋在线:wzk.co
篇9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脂肠和胰、肝、胆管病变引起的出血。上消化道大量出血一般指数小时内失血过量超过1 000 ml或循环血容量的20%,临床表现为呕血和(或)黑粪,常伴有血容量减少,引起急性周围循环衰竭,导致失血性休克而危及病人生命,是常见的临床急症。通过严密观察病情,迅速准确地配合抢救治疗,采取积极措施,细致做好临床护理,是挽救病人生命的关键。现就我科住院治疗的32例上消化道大出血病人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我科2005年2月~2006年1月共收治32例上消化道大出血病人。男28例,女4例。年龄16~82岁,平均53.4岁。其中胃溃疡出血15例,十二脂肠溃疡出血5例,肝硬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0例,胰腺癌并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例,应激性溃疡并出血1例。
1.2 方法:本文采用临床观察、护理的方法。
1.3 结果:24例治愈,7例好转,1例因年龄较大,病人家属自动放弃治疗。
2 护理
2.1 一般护理
2.1.1 将病人安置于环境安静、温暖的病室内,绝对卧床休息。病人大出血期间禁食,呕血时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进入呼吸道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注意保暖。
2.1.2 密切观察出血,估计出血量。消化道出血在500 ml以下,多数病人只有轻度头晕;出血量在500~1 000 ml时,可出现口渴,烦躁不安,心慌、头晕,收缩压下降到12 kPa,脉搏每分钟100次;出血量在1 000~1 500 ml以上时,可有周围循环衰竭表现,如面色苍白、出冷汗、脉细速,脉搏每分钟120次以上,收缩压下降至8~10.6 kPa以下,有尿少、尿闭等失血性休克表现。观察中出现下列迹象,提示有活动性出血或再次出血:反复呕血,甚至呕吐物由咖啡色转为鲜红色;黑便次数增多且粪质稀薄,色泽转为暗红色,伴肠鸣音亢进;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经补液、输血而未改善,或好转又恶化。此时,应积极备好急救用物,及时报告医生,作好抢救措施,并做好记录。在收治病例中,3例在护理观察的过程中,及时发现有活动性出血、反复呕血情况,及时报告医生,采取积极抢救治疗护理措施,将病人转危为安。
2.1.3 判断出血是否停止:一般而言,出血停止3天后,假如每日排便,大便颜色应转黄,一次出血后48小时以上未再出血,再出血的可能性较小。但临床上不能仅根据黑便排出情况来判断出血是否停止,而应综合多方面资料加以判断,如血压、脉搏、神志、肠鸣音以及输血、输液的反应和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等。准确判断出血是否停止,能够给治疗、护理提供采取相应有效的救治措施。
2.2 治疗护理:立即建立静脉通道。配合医生迅速、准确地实施输血、输液、各种止血治疗等抢救措施。(1)根据医嘱给予H2受体阻断药,如西米替丁或法莫替丁,此两种药物的不良反应为头痛、头晕、皮肤潮红等,一般不需要停药。西米替丁静脉滴注还可引起心动过速或其他心律失常,应注意观察。(2)去甲肾上腺素加入冰盐水中,按时分次口服,使食管和胃的血管收缩,产生局部止血作用。高血压、动脉硬化及器质性心脏病病人禁用。在上述治疗中,要密切观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治疗中避免因输液、输血过多、过快而引起循环负担过重。
2.3 饮食护理: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者急性大出血伴恶心呕吐期间应禁食,待出血停止后,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无刺激性的冷流质、半流质饮食。避免粗糙、坚硬、刺激食物,应少量多餐。有2例病人因在禁食期间进食而导致反复出血。因此,一定要告知病人及家属出血期间禁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4 心理护理:本病病人大多数病史长,且有反复出血情况,对疾病产生焦虑、恐惧心理,尤其是见到呕出或便出大量血液时更会惊恐万分。所以护士应尽快清除一切血迹和污物,守护在其身边,告诉病人及家属不良的心理反应可以促使病情加重,不利于止血。同时还应使病人及家属了解发病与心理因素的关系,指导病人避免精神紧张及情绪激动,避免诱因,防止再出血。使病人感受到医护人员对其关心和体贴,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 体会
上消化道大出血来势凶猛,通过迅速、准确的采取急救措施,并做好心理疏导、饮食护理等护理措施,对此病的救治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另外,在护理过程中,护士应保持冷静、稳重的心态,有敏锐的观察力、准确的判断力、丰富的专业知识与熟练护理技能及能正确应用护理程序对病人实施各项护理措施,这是挽救上消化道大出血病人生命的必备条件。
篇10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护理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因各种上消化道疾病引起的严重并发症,以食管、十二指肠、胰、胃、胆管等屈氏韧带以上脏器疾病引起的消化道出血症状为主。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主要表现为:呕血、便血及不同程度的周围循环衰竭等症状,如果处理措施不当,有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因此,对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取整体护理措施是十分重要的,对于患者的及早康复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总结了本院122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相关护理经验,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22例,男性68例,女性54例;年龄19-77岁,平均(52.8±1.4)岁。本组病例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乏力、发热、呕血、便血与休克等症状,伴有肝硬化46例,消化性溃疡35例,急性胃黏膜病变22例,消化系肿瘤15例。
1.2方法与结果本组患者均给予对症治疗与整体护理干预,经过精心的临床诊治与护理,本组122例患者,痊愈出院112例,病情好转7例,死亡3例。
2临床护理
2.1一般护理
2.1.1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病症变化情况。在本组患者的临床护理中,护理人员认真观察患者的神志改变,并且注意皮肤、肢体温度与甲床色泽的变化情况,并且根据护理要求随时记录相关测量结果。如果患者出现恶心、口渴、血压降低、心悸、脉搏过快、胃部灼热感等症状时,护理人员应警惕患者发生大出血,并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相关处理。
2.1.2在患者入院接受治疗期间,应迅速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以扩充血容量,达到迅速止血的效果。一般情况下,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迅速建立2条静脉通路,并给予血容量补充,同时注意维持患者的电解质平衡,尽快配血[2]。在患者的院内抢救过程中,应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防止因补液过多、过快而引发肺出血或上消化道再出血等症状。在患者的临床护理中,为了防止患者出现失血性休克的症状,应立即给予静脉推注立止血或者口服去甲肾上腺素与冰盐水的混合液,以起到局部止血的作用。
2.2心理护理由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临床中多表现出突然呕血、便血等症状,患者容易产生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状态或情绪,护理人员必须加强对于患者的心理护理,协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和不良情绪。同时,在患者的治疗前、治疗中与治疗后,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展开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加强对于患者的心理疏导,使患者对于治疗充满信心,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开展相关救护工作,从而使患者保持良好、乐观、向上的情绪,并且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3]。
2.3饮食护理在上消化道患者的临床护理中,饮食护理是不容忽视的项目之一,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合理选择食物种类。在患者上消化道出血期间,患者必须禁食、进水。待患者的出血症状得到控制后,且无呕血、便血等症状时,可以适当给予患者温凉流质饮食,逐步改为优质蛋白、低盐、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住院期间,应坚持少量多餐,不宜过饱,鼓励患者多饮温开水。
2.4用药指导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患者的用药情况,并及时给予胃黏膜保护、抑酸等类别的药物,按照医嘱给患者补钾、输血及其他血液制品。在患者的用药指导过程中,护理人员必须掌握各类药物的药理作用,严密观察患者有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与毒副作用。例如:应用垂体后叶素进行止血处理时,药物的滴速不宜过快,以免引发患者的腹泻、腹痛、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不良反应。本组病例中,应用常规剂量垂体后叶素进行治疗中,出现腹痛35例,心前区疼痛3例,给予适量硝酸甘油后,患者的相关症状明显缓解。
2.5健康指导在本组患者住院期间,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与该症有关的医学知识,在患者出现呕血、便血等症状时,嘱咐患者尽量多卧床休息,保持情绪的稳定,减少身体活动,并且告知患者此期间禁食的重要性。在患者临床诊治过程中,告知患者相关药物的治疗机理,以及临床检查中应注意的事项,例如:胃镜出血诊断后,患者至少24h禁食,不宜进食刺激性的食物,否则容易导致再次出血。在患者出院前的健康指导中,应告知患者应注意的事项,并且定期回医院进行复查,以确保临床治疗效果。
3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判断以呕血、便血为主,临床症状包括:发热、腹痛、乏力、休克等,严重的患者可能出现周围循环衰竭的症状。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诊治中,各种护理措施的科学、合理应用是至关重要的,护理人员应配合医生进行相关诊疗工作,并且引导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情绪,以减少患者的出血次数,促进相关临床症状的好转。另外,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中,护理人员应按照医嘱指导患者服药与卧床休息,随时记录患者的脉搏、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密切观察患者呕吐物与排泄物的性状等,以确保临床护理措施的全面性,切实保障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80-485.
[2]姚玉华.上消化道出血83例临床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6,15(11):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