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贷款清收措施范文

时间:2023-04-09 19:32: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不良贷款清收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不良贷款清收措施

篇1

由于不良贷款成因复杂、时间久远,清收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为更好地盘活资金、提高资金质量,永吉联社“四措并施”加大不良贷款清收力度,截止11月23日,不良贷款余额为57787万元,较年初下降了5721万元,不良率下降了5.23个百分点。主要采取:一是制定了不良贷款清收奖励政策。制定并经职代会通过《永吉联社2011年不良贷款清收管理办法》,管理办法涵盖了从已置换、呆账到2009年1月1日后发放形成的共10个档次提取奖励工资的标准。二是加大清收力度,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运用法律武器维护信用社的利益,加大依法清收力度,开展依法清收和保全清收,现已诉讼82笔金额227万元,执行46笔145万元,保全9笔17万元,发放支付令96笔315万元,结清56笔81万元,通过依法诉讼,促进了信用环境的好转,达到了“一户、震慑一方”的效果。三是合理运用“直补保”贷款,活化不良贷款。运用“直补保”贷款,活化不良贷款,现已活化不良贷款56笔,金额120万元。四是充分发挥清非大队的清收任务。对集中管理无法收回的不良贷款,由清非大队进行清收,本着先内后外、先易后难的原则,采取重新落实有效抵押、保证等措施进行清收保全,现清非大队已经清收不良贷款226万元。

柳河联社举办农贷会计培训班

郑成高

为进一步提高全辖农贷管理质量,提升信贷核算水平,统一报表和核算,针对目前新接手人员多、报表不规范的现象,柳河联社于10月30日举办全辖20多名农贷会计参加的培训班。首先,李强主任做了重申农贷会计工作职责和义务讲话,要求大家重视和珍惜这个岗位,并努力做好农贷岗位工作;二是三农业务部宣读了新制订的关于进一步提高农贷报表质量的通知,对全辖农贷业务报表进行了规范和统一,公布了农贷会计报表的奖罚标准和条件,确保全辖农贷报表保质保量完成;三是风险部门和业务部门分别就本部门所属报表的填制和复核方法进行了详细讲解,并对报表填制方法进行了统一,更加规范了各种报表格式;四是具体讲解了农贷档案的管理办法,为进一步规范农贷档案管理服务。

篇2

一、强化领导不松懈

专项央行票据成功兑付后,本联社进一步落实、强化了组织领导,理事长授权分管主任和风险管理部负责人组成央行票据置换不良贷款处置办公室,修订、完善《××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已置换不良贷款管理办法》和××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专项央行票据置换贷款处置清收计划,下达到社、到人,加大奖励促清收,并严格按照人民银行相关要求,及时对所置换的不良贷款进行了有效的处置、清收和管理。

二、责任到人不怠慢

截至20*年12月末,本联社尚有已置换不良贷款共计笔,金额万元。按照《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专项中央银行票据置换资产处置承诺书》的承诺,除了负责保存专项票据置换资产处置的所有相关原始档案5年以外,经研究,20*年共下达清收任务万元,与信用社主任效益工资及政绩挂钩考核。

三、措施到位见成效

(一)逐笔摸底,分类排队,任务到社。对置换的不良贷款逐笔梳理,分区域、分类别下达清收任务到各信用社,落实不良贷款的清收责任。同时加强员工的责任教育,把不良贷款的清收工作放到事关信用社生存发展的高度去认识。

(二)继续做好向地方党政汇报工作,取得支持。由本联社牵头,定期向××市委、市政府作专题汇报,依靠政府解决好不良资产清收盘活中的棘手问题。协商制订了清收盘活计划,对村集体长期拖欠的贷款或因集体企业改制等因素造成的信用社不良资产认真研究盘活的措施,积极主动地帮助信用社解决。

(三)创新理念,用改革、创新的观点去分析、解决不良贷款清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充分利用改革的政策,对清收不良贷款成绩突出的员工给予奖励,利用政策的杠杆作用调动职工清收不良贷款的积极性。

篇3

2018年“降不良、强营销、控风险”竞赛活动方案

 

为加快我行信贷风险化解,经总行研究决定,在全行开展“降不良、强营销、控风险”竞赛活动。为扎实有效抓好本次竞赛活动,特制定本方案:

一、活动目的

通过开展“降不良、强营销、控风险”竞赛活动,有效抑制我行不良贷款快速反弹势头,加大我行贷款营销力度,下沉服务重心,强化服务三农、服务实体经济、支持地方发展,有效化解我行信贷风险,有效提高我行经营效益和抗风险能力。

二、活动任务

1、表内不良贷款余额控制在9000万元以内,争取控制在7800万元以内;

2、完成表外不良贷款全年清收任务的60%;

3、营销贷款2.1亿元。

三、活动时间

2018年5月1日至9月30日。

四、活动对象

各支行(含营业部,下同)、收贷队员,总行总部全体在岗工作人员。

五、组织领导

为加强本次竞赛活动的组织领导,总行成立“降不良、强营销、控风险”竞赛活动领导小组。 任组长, 为成员,负责竞赛活动的组织实施。

“降不良、强营销、控风险”竞赛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兼任办公室主任, 为办公室成员,负责竞赛活动的日常事务工作。

六、工作重点

(一)抓不良贷款的函证工作。不良贷款的函证是我行信贷的基础工作,它不但可以提醒客户在我行有不良贷款,还能起到诉讼保全作用。因此,我行加大表内、表外不良贷款的函证工作,要求函证面达100%。要对所有表内、表外的不良贷款按照五个逐户逐笔(即逐户逐笔建立台账、逐户逐笔分析原因、逐户逐笔明确责任、逐户逐笔落实清收措施、逐户逐笔问责到位)的原则建立台账。要采取一切办法保全贷款的诉讼时效,保护我行信贷资产,提高我行抗风险能力。

(二)抓货币资金清收工作。在这次活动中,要突出抓货币资金清收,对能够通过货币资金收回的贷款本金和利息要做到应收尽收,坚持户户到,笔笔动,做实做细客户工作,最大限度提高货币资金清收比例。

(三)抓不良贷款盘活转化工作。对实施货币清收确有困难,但能通过风险改善进行盘活转化的不良贷款,要加强与客户沟通,因户制宜,分类施策,在有利于风险化解,不降低风险保障的总前提下,可采取收回再贷、借新还旧等多种方式进行盘活(盘活清收的,担保方式没降低、风险状况没提高,贷款第一责任人为盘活前的发放责任人),对有潜力、生产经营正常的可以增加用信,推动不良贷款转化为正常贷款。严禁放贷收息。

(四)抓关注类贷款的风险处置工作。针对我行关注类贷款持续增加的状况,在这次活动中,要在强化不良贷款清收的同时,还要对关注类贷款逐户逐笔清理摸排,摸清风险状况,进行风险预判,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化解风险,防止关注类贷款继续向下迁徙演变为不良贷款。

(五)抓表外不良贷款清收处置工作。要按照年初下达的目标任务和本次活动分配的任务,进一步加大清收工作力度,通过表外不良的清收,提高我行风险补偿能力和资本充足率。针对表外不良的特殊性,在坚持自主清收的同时,要进一步加行政清收、责任清收、依法清收、委托清收、处置抵贷资产、风险等方式的工作力度,提高表外不良贷款清收处置效果。

(六)抓到期贷款收回率工作。在加强不良贷款清收的同时,要切实加强正常贷款贷后管理,认真落实省联社、衡阳办事处关于到期贷款收回率达到98%以上的考核要求,加强到期贷款的清收,提高到期贷款收回率。

(七)抓贷款营销。一是要深入开展“访客户、问需求、优服务”和“两扫五进”活动,以支行为圆心,由近及远,逐户上门走访调查,要逐步建立辖内农户、个体工商户、其他自然人(含公职人员及参公管理人员)、专业合作社、中小微企业等不同类型客户的数据信息库。二是要主动对接政府部门、专业市场、各类商会;重点对接辖内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园区企业、基础设施和民生事业建设中有实力、有前景的项目和企业;择优选择经营生产优质稻、有机茶、中药材、小水果、湘黄鸡、油茶等地方特色农业产业客户进行评级授信;重点加大对辖内种养大户、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个体工商户、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人员、小微企业、制造业工业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优质客户的贷款营销。

七、活动奖罚

(一)奖励

1.表内不良贷款控制奖励

⑴6月末和9月末同时完成表内不良控制保证任务的支行人均奖励500元,争取任务的人均奖励1000元。⑵以上年不良贷款为基数,现金收回表内不良贷款本金按2‰、利息按8%计算清收手续费,依法合规重新落实旧贷的减半执行。⑶函证一笔不良按每笔20元给付油料补贴。

2.表外不良贷款清收奖励

完成表外不良贷款两项任务的60%以上的支行或清收队,在原有的奖励标准基础上再上浮20%的奖励,没完成按实际完成额计算费用和奖励(具体计算标准以表外不良资产管理办法为准)。

3、贷款营销奖励。

按贷款营销奖励办法执行。

(二)处罚

 1.未完成表内不良保证控制任务的单位按人均300元计罚。

 2.未完成表外不良清收竞赛任务30%的,按下差任务额的0.1%计罚。

3.未完成贷款营销30%的支行按下差额的0.1‰计罚。

4.表内不良贷款反弹超过1%且排名最后三位的支行行长、副行长,总行将对其进行诫勉谈话。

包点科室人员与所包支行同奖同罚。

八、活动措施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当前我行不良贷款不良率比重高,反弹形势相当严峻,贷款呈负增长态势,严重制约了我行安全稳健发展,全体员工要高度重视本次竞赛活动,提高认识,将思想与行动统一到总行的工作部署上来,动员一切力量,排除万难,严格落实活动目标。

(二)迅速部署,落实任务。各支行要求在5月中旬前迅速召开专项竞赛活动动员会,将总行会议精神传达到每个岗位、每个员工,要全员动员,全员参与。在动员会后,各支行要制定竞赛活动实施方案,认真研究制定“降不良、强营销、控风险”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建立配套的工作机制,根据不良贷款压降和贷款营销的实际情况和目标任务,将任务分解落实到位,认真将竞赛工作组织好、落实好。5月下旬前将本支行的竞赛任务落实情况报风险管理部。

(三)压实责任,传导压力。一是压实责任。班子成员要分片挂点,牵头100万元(含)以上不良贷款清收处置;机关部门总经理牵头20万元(含)-100万元不良贷款清收处置;机关部门工作人员牵头20万元以下不良贷款清收处置(包括贷款逾期,但未满90天的逾期贷款)(本项工作风险管理部、信贷管理部、不良资产管理部负责)。不良贷款的函证必须有两人签字,函证人承担函证不真实、丧失诉讼时效的责任。二是传导压力。各支行行长要迅速将此次竞赛任务分解到点到岗到人,确保人人有任务,人人有压力,形成全员清收不良的氛围。三是及时调度。风险管理部每月通过QQ业务群(547464313)和“降不良、强营销、控风险”微信群对清收处置进度进行通报,部门总经理、各支行行长、会计主管、信贷客户经理、清收队员都要求加入这两个业务群。四是严格保密制度,严禁外传相关数据。五是班子成员每月要主持全行调度,各部门每周召集包点支行调度,各支行要每天安排,每天碰头,及时掌握工作进度,认真研究和解决清收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四)严肃纪律,及时追责。一是强化责任意识、担当意识,抓实作风。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总行将对支行行长、部门总经理采取诫勉谈话、停岗、降职、免职处理:清收处置工作组织不力造成不良贷款不降反升的;竞赛活动期间违章违规、弄虚做假、玩数字游戏,虚假完成任务,清收处置不当导致辖内贷款风险继续恶化的。二是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全行员工实行“三集中”,即人员集中、时间集中、精力集中。人力资源部负责考勤。特殊情况需要请假的,支行行长请假需要同时报告包点部门总经理和行领导同意,支行其他员工请假,需要报支行行长和包点部门总经理同意。三是各部门要强化监督与检查。对违章违规操作、弄虚做假、消极应付的要及时向总行报告,监察室将对6月底、9月底未完成任务且工作开展不力、清收处置不到位的人员及时进行问责。

篇4

关键词:不良贷款;贷款风险;解决措施

随着我县农村信用社不断发展和进步,坚持服务“三农”宗旨不动摇,信贷规模不断做大,逾期贷款不能正常收回,逐渐形成不良贷款。目前,我县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占比大,严重阻碍了我县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和发展。现本文就当前我县信用社中不良贷款这种状况的成因进行分析,同时为以后解决不良贷款提供有效的解决措施,。

一、不良贷款现状

我县农村信用社贷款投放方向主要是服务“三农”,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为主,这是在国家的号召下服务三农的一项工作,为农民进行商业活动提供资金支持。但是在贷款中,有部分农民认识不够,信用观念差,行政干预手段多,再加上自然灾害等,以及信用社自身原因,经常有农民因自身原因无法还清贷款。且基于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的这种工作特点,导致信用社在出现不良贷款时,不能及时的对这一问题予以处理。

二、当前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

(一)当前的经济政策决定不良贷款的形成

我们国家现在执行的是稳定的经济政策,实际就是紧缩的经济政策,在经济快速增长时,信用社的贷款数量也大幅增加,而当经济增长转为缓和时,在严密的监管约束下,信贷人员就容易放宽贷款条件、降低贷款投放标准,信用社不良贷款“占比”的下降多数是通过增加贷款投放量来实现的,而当贷款投放受限后,其对不良贷款的“稀释”作用减弱,不良贷款“占比”重新回升,隐藏的一些不良贷款也将开始浮出水面[1]。

(二)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也会对市场风向造成影响

政府对信贷投放进行干预,这种干预是为了我县的整体发展。为了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经常会下令让信用社对一些企业进行资金支持,这种贷款有很多隐患。因为政府对企业的栽培和支持是为了促进整体经济的大发展,处于这种目的,政府并没有考虑到信用社的安全和利益,更没有对贷款做出明确的还款须知,国家的支持,导致企业不及时还款,最终成为了不良贷款,以致无法收回欠款。

(三)农村信用社贷款管理机制不健全

基层信用社在信贷投放时,存在重发放,轻管理,重数量规模,轻质量效益,责任不清,管理不到位的现象;贷款责任追究制度得不到落实。在信贷投放时,缺乏系统的信息咨询,对借款人及担保人的调查不清,甚至会出现在借款人贷款时就不具备返还贷款的能力的状况。贷前调查和贷款审查不严:贷前调查和贷款审查是贷款业务的首要环节。信用社个别经办人员由于风险管理意识淡泊和警惕性不高,在贷前调查和贷款审查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对借款人、担保人的相关信息了解不详细,对贷款相关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审查不严,对有瑕疵的材料没有进行深入的调查核实,等等。为今后形成不良贷款埋下了隐患。现有信用社的管理人员及信贷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市场意识、风险意识不强,放人情债、关系债时有发生。信贷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不按照我国的法律法规和操作章程,在办理贷款业务时,设置的贷款期限不合理,贷款调查流于形式,资产证明真实性不强,而正是这些操作上的不规范、不细致导致近年来不良贷款占贷款的比重不下降。 内控管理机制不完善。虽然稽核部门对信贷领域的违规行为进行查处,但由于存在处理处罚力度不够等问题,如发放关系贷款、异地贷款、多头贷款、大额信用贷款等,而这些贷款风险性较大,极易形成不良贷款,如果管理不到位,风险防范机制不力[2]。

(四)对信贷资产管理和风险防控不到位

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是粗放式经营,“重贷轻管”的现象比较普遍,贷款投放出去后,信用社应加强贷后管理,调查发现,有的贷款到期了,借款人还不知道。平时的贷后管理流于形式,没有管理到位,没有与贷户进行沟通和跟踪管理。贷后管理不仅能控制资产质量,更能进行价值创造。一方面,通过贷后管理有利于把风险主动控制在农村信用社可接受的范围内。有的信用社几乎每人手中都有数百上千笔贷款,工作过于繁重,以致贷后管理工作根本无法跟上,更谈不上及时了解贷款客户经济及家庭变化的情况。当风险来临时,信用社往往处于被动状态。从客户选择开始,在制订客户授信业务方案时,就要做出与客户风险相匹配的贷后管理安排;在授信审查决策时,要权衡贷后管理措施对客户风险的化解与风险的可承担性;在授信发放时,要关注贷后管理要求的具体落实;在授信业务发放后,要具体实施已确定的各项贷后管理措施。信贷人员应根据贷后检查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并以书面形式装入档案。

(五)借款人对贷款认识不够

在农村,有的借款人对贷款认识不充分,以为到信用社贷款是不要偿还的,以为是国家的扶贫款,只求借得到,不问何时归还。有的借款人向信用社提供虚假信息,主要用意在于提高其资信状况,期望获得信用社的充分信任而获得贷款。有的借款人把钱借出去后转移贷款用途,因这种造成的不良贷款风险极大,收回的可能性很小[3]。借款人遭受不可抗拒因素影响,致使贷款形成不良贷款。各种自然灾害,如地震的出现,山洪的暴发,飓风的骤起,久旱无雨、农作物遭病虫害侵袭等。由于我国农业的基础较薄弱,农业耕作的机械化程度相对较低,农民抗御自然灾害风险能力较低,大多数地方存在靠天吃饭这种情形,这增加了涉农贷款收回的不确定性和贷款的风险性。一旦遇到自然灾害,农作物减产,农业欠收,直接影响农民收入,影响贷款的归还。

(六)贷款缺乏科学的管理

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当前农村信用社信贷人员力量不足,素质不高,难以对贷款进行科学决策和有效管理。个别信贷人员执行制度的随意性较大,人情代替制度、违规放贷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加之,处罚与激励机制不健全,个别信贷员“在其位而不谋其职”,权利与义务、风险与收益不对称,工作主动性较差。

三、针对银行不良贷款问题提供的一些解决措施

对于我县信用社不良贷款的成因,其中起着严重影响作用的是借款人是否具有还款能力。针对不良贷款这种状况,应在控制新增不良贷款发生的同时,压缩已形成的不良贷款,形成“堵”、“压”并举,以“堵”为主的工作格局,真正实现不良贷款的持续下降。

(一)健全各项制度,强化贷款管理力度

建立一个健全的市场评估体系以及一个健全的定价制度,是银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只有建立出这些健全的体系以及制度,才可以对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进行评估。要使不良贷款降压,只有严堵新增不良贷款。建立风险管理制度体系,严格执行审贷分离。对申请借款人的经济状况、贷款用途、产品销售、信用程度等都要进行严格审查,扎扎实实做好评估论证,办好抵押质押手续;对一些高污染、高耗能、发展前景差的企业要严格控制放贷,并对贷款企业的资金使用过程进行全程监督跟踪检查;贷款到期要及时催收本息,需要展期的贷款要按有关规定办好展期手续,防止发生新的沉淀。建立贷款责任制,并与年度考核相挂钩。实行“谁放贷谁收回,谁放贷谁负责”的制度,对违规违纪、人为造成的新增不良贷款要严格追究责任人的责任;将其对贷款的调查程度、所放贷款的质量、不良贷款的占比等都纳入年度考核的范围内,对做的好的应进行重奖。

(二)定期对信用社的信贷人员进行培训

在不良贷款的成因中有一项就是信用社信贷人员的操作不当,对于这个问题就需要信用社的管理部门定期对信贷员进行培训,同时还要规定在信用社贷款工作办理时的操作流程,以免信贷员在工作时出现漏洞,最终形成了不良贷款。同时,在培训中还要对所有的信贷员予以考核,对考核中不合格的人员予以替换。对信用社信贷员的工作责任进行细化,在信用社的管理工作中应建立健全的责任制度,这样就可以在出现任何问题时,每个人承担自己的责任,同时在进行工作时,信贷员会更加的进行尽力完成自己的工作,同时在自己的责任范围内更好的服务三农[4]。

(三)运用法律手段,加强与法院、经侦联合清收

必须与法院、经侦加强合作,建立良好关系,以有利于加快贷款案件的审判,加大案件的执行力度,正确指导信用社社开展依法收贷工作,协助信用社解决收贷方面的疑难问题等。针对个别逃债、赖债不还的贷款户,应找准对象,本着切实可行的原则,果断将其诉讼到法院,并积极与办案人员沟通,督促法院快审、快判、快执行[5]。通过依法强制执行,收回不良贷款,起到清收一户、带动一片、震动一方的效果,有效的净化社会信用环境。大力开展依法清收,利用法律武器痛击“钉子户、难缠户”,做好执行案件专项清理活动,提高胜诉案件的执结率。

(四)加大追责力度,落实责任收回贷款

要实行清收不良贷款责任制。严格执行贷款责任追究制度,对确因责任心不强、贷款程序执行不严、违规操作、越权放款、发放人情关系款等形成的不良贷款,切实加大对相关责任人的追究力度。对现任信贷人员形成的不良贷款,逐笔抄录明细,采取与工资挂钩、经济处罚、组织处理等措施,加大考核。坚决打击怕惹麻烦、怕得罪人等好人主义思想,坚决落实责任追究相关规定。信合事业要发展,关键在人;化解不良贷款,第一位的因素也是人。信用社应采用一些制度性的运作,激励员工通过扎扎实实的工作攻克难关[6]。比如,有些地方的信用社实施“3+1”工程,即将每一笔不良贷款“确立一个项目,落实一位清收责任人,制定一套清收方案,再加一名分管领导”,限时完成并结合清收结果进行考核奖惩。这种工作模式将责任、权利和利益统一到清收责任人,极大地提高了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了“不良资产要我清收”到“我要清收不良资产”的转变。

(五)狠抓信用工程建设,创建良好的信用环境

要提高信用贷款的质量,就必须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农村信用社要把信用工程建设当作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常抓狠抓,抓出成效。要通过提高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等手段,树立信用社良好的信用形象,树信于民,取信于民。要开展丰富多彩的信用道德教育活动,如金融知识下乡、金融知识法规咨询、典型教育等,在大众中树立良好的守信理念[6]。要加大力度搞好农户授信、建立信用市场等工作,使区域内形成良好的信用氛围。农村信用社应积极转变金融理念,开发新金融产品,发展中间业务,为社会各界提供优质、高效、多种需求的金融服务,增加非利差收入,改善资产质量,提高抗风险的能力。要继续采取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同时开发扩大农户联保贷款,降低农户信用贷款的风险。

(六)多策并举,加大清收力度

对已有的不良贷款进行分片、分包、分清责任,采取依法清收、责任清收、招标清收、奖励清收等手段,狠抓不懈,旺季抓,淡季抓,常年抓,发扬不怕艰难、不怕吃苦、攻坚克难的精神,坚决要回沉积不良贷款,利用灵活多样的方式盘活不良,力争不良贷款的绝对数额持续下降。开展活动,逐步消化不良贷款。如:利用“七.一”党员清收不良贷款,对笔数和金额进行排名奖励。评比清收不良贷款先进个人;清收不良贷款十佳能手;利用村支两委人员清收,给予适当报酬;要积极依靠村社干部和信息联络员,充分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加大对农户不良贷款的催收盘活力度。有利于激发员工清收不良贷积极性,也超到逐步消化不良贷款的目的。只有真正的把信贷资产当作自己的钱袋子来管理,才能消除不良贷款这个毒瘤,为顺利的改革发展扫清障碍。

参考文献:

[1] 王欣. 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分析及处置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3.

[2] 匡爱梅. 我国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问题分析[J]. 新西部(理论版),2012,07:46+51.

[3] 谭聪杰. 我国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清收问题研究[J]. 金融经济,2012,20:78-80.

[4] 郝勇超,陶田. 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综合应对[J]. 时代金融,2009,08:58-59.

篇5

一、业务指标完成情况

1、各项存款。3月底,我县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达到了110124万元,较年初净增9464万元,完成上级下达一季度任务9000万元的105%,其中低成本存款余额为13721万元,较年初增长2001万元。

2、各项贷款。3月底,各项贷款余额为81352万元,较年初净投782万元,其中农户贷款余额为52253万元,较年初减少568万元,占各项贷款总额的64.23%;农业经济组织贷款余额为14803万元,较年初减少59万元,占各项贷款总额的18.19%;农村工商业贷款余额为14295万元,较年初增加1410万元,占各项贷款总额的17.57%。

3、不良贷款。3月底,按四级分类不良贷款余额6883万元,占比8.5%,较年初下降40万元,下降0.13个百分点;按五级分类不良贷款余额为31419万元,占比为38.6%,较年初下降649万元,下降1.18个百分点。

4、本期损益情况。一季度,全县农村信用社实现各项收入1788万元,其中利息收入1739万元,收息率为2.1%,各项支出1518万元,实现盈余270万元。

二、金融运行情况分析。

(一)存款业务分析

从一季度各项存款运行的趋势来看,有三个特点:一是总量增长迅速。三月底,各项存款较年初净增9464万元。二是定期储蓄比重大,低成本占比小,三月底,各项存款余额110124万元,其中储蓄存款占95.56%,定期储蓄占储蓄余额91.61%,同比定期储蓄占比增加了4个百分点。

一季度我县信用社各项存款完成较好,主要采取了四项措施:一是领导重视措施得力,一月中旬,及时召开了全县信用社双先表彰暨20*年工作会议,把存款任务分解到各信用社,做到了早计划、早安排,夺得了首季开门红。二是大力开展“三收”竞赛活动。为抓好旺季工作,根据市办事处安排部署,我们组织全县信用社全力开展了“三收”竞赛活动,在全辖掀起了一个“三收”竞赛活动的热潮。三是在全体职工中开展营销存款活动,班子成员每人200万元,中层80万元,一般职工40万元,三月底都完成和超额完成了个人营销任务。四是结合陵川实际,及时恢复了信用营销人员,针对陵川地域广阔,人口较少的实际,为方便农民存款,我们及时将原来撤并的信用站人员通过考核,重新聘任一部分高素质人员来帮助农村信用社开展存贷款营销和收贷收息,有效占领了农村阵地,增强了农村信用社的竞争力,方便了群众。

(二)清收不良贷款情况

三月底,按四级分类分析,不良贷款余额为6883万元,较年初下降40万元,不良贷款占比为8.46%,较年初下降了0.13个百分点。按五级分类分析不良贷款余额为31419万元,较年初下降649万元,占各项贷款比重为38.62%,占比下降1.18个百分点。

2、不良贷款行业分布及利息收回情况(按五级分类口径):

(1)、农、林、牧、渔业不良贷款余额11729万元,不良贷款率为80.45%。

(2)、采矿业不良贷款余额1541万元,不良贷款率53.12%。

(3)、建筑业不良贷款余额为52万元,不良贷款率10.13%。

(4)、个人贷款不良贷款余额12992万元,不良贷款率24.86%。

以上不良贷款,在一季度经过积极清收,共收回利息521万元。

辖内高污染、高耗能行业占用信贷资金及资产质量情况分析:

经对全县信用社的分析,辖内高污染、高耗能行业占用信贷资金及资产质量情况为:钢铁行业5000万元,全部是不良贷款,其大部分是以前的小铁厂、小高炉贷款,属于五小企业,已全部被政府取缔关闭,;电石行业1200万元,涉及世鑫电化有限公司,目前该厂因为电力紧张,压电导致生产不正常,结息困难;水泥行业500万元,全部是不良贷款,所涉企业主要是以前农村信用社支持的小水泥厂,全部关停倒闭。

3、不良贷款增、减原因:

从上述数据分析,和年初相比,我县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呈现下降趋势。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全县农村信用社在在一季度大力开展了三收竞赛,全县信合员工深入农户企业,开展收贷收息,同时加大考核力度,有效盘活了不良贷款。其次,在盘活存量的同时用好增量,全县农村信用社严格执行信贷政策,加强信贷管理,发放贷款时认真把关,严格执行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检查的三查信贷制度。各信用社认真进行贷后检查,如果贷户所涉项目属于国家严令取缔的小高炉、小砖窑等限制性项目,就对此给予密切关注,如果向下迁徒,就督促其及时清收。三是增设专门机构管理不良贷款。经社务会研究,成立了不良资产部,专门负责各信用社不良贷款的管理工作,制定了严格的不良贷款管理制度,各信用社按五级分类逐笔建立不良贷款管理台帐,并按旬、按月、按季向联社不良资产部报表。准备地掌握了全县信用社不良贷款的增、减情况。

4、清收不良贷款的经验和做法

今年来,全县上下采取多种措施清收不良贷款,取得明显成效,主要做法是:

(1)、自加压力定目标,落实责任抓清收。元月初就按全社不良贷款总额的分布实际,确定了全年清收计划为5000万元,并与各基层信用社及时签订责任状,落实了清收目标任。各信用社实行了主任负总责,信贷组长担负清收任务,清收人员各负其责的清收责任制,社与组、组与人签订了清收责任状,做到计划到组、任务到人,同时制定了不良贷款清收奖罚办法,严格实行考核奖罚,上下封顶,不下保底,有力地激发了清收人员的信心和决心,掀起了大力清收不良贷款的热潮。

(2)、讲究清收方法,活化沉淀贷款。全县信用社充分采取“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一人一个方法、一户一个措施”的办法,大力清收盘活不良贷款。如:附城信用社王文山89年欠信用社贷款750元,当时用于生活,目前本人经济条件不错,但不愿意归还信用社的贷款,清收人员经过认真分析,认为此人的个性倔强,讲义气,于是,信用社主任和不良资产部人员多次上他家做工作,讲道理,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次谈心,做通了该人的思想工作,乐意地还清了信用社贷款本息合计4075元。

(3)主攻钉子户,细致耐心做工作。全县信用社对所有贷款按金额大小、清收难易、时间长短等进行分类筛选,在清收上主攻大户、重点对欠息大户、钉子户,一户一笔抓落实,收到了良好效果。

(4)注重资产保全,确保诉讼时效。通过对各信用社不良贷款的检查核对,发现部分企业和个人贷款有超诉讼时效现象,因此联社积极组织相关信用社,采取对每个企业补订还款计划、签订协议,下发催收通知书,完善抵押担保,或收回利息倒约换据等补救保全措施.有效地确保了贷款诉讼时效.

5、对1000元以下、50万元以上的不良贷款清收情况

根据对全县信用社的摸底调查,单笔1000元以下的贷款有29.92万元,652笔.欠息29.69万元,其中:个人贷款有29.5万元,649笔.集体贷款有0.39万元,3笔。截止3月底收回1000元以下不良贷款5061元,笔数12笔,利息8659元。占总额的1.69%。与贷户见面并下发通知书的有230笔,金额12.2万元。制定还款计划的161笔,金额7.8万元。

单笔50万元以上的不良贷款有12711万元,494笔。其中:个人贷款有3968万元,109笔.集体贷款有8743万元,385笔。截止3月底附城信用社收回5笔本金260万元,利息11.5万元。城关信用社收回利息57.64万元。落实归还计划并下发催收通知书的有288笔,金额7110万元,占总额的55.94%。

(三)、惠农工程开展情况

一季度,我们在资金短缺、存贷比例严重超限的情况下,积极采取四项措施深入推进了惠农工程开展。一是领导重视,责任到人。我县联社及时成立了领导机构,确定分管领导和具体承办科室和责任人,至上而下形成了有人抓、有人管,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二是确定目标,调查摸底。为把我县的惠农工程做得扎实有效,信贷业务科、客户部深入基层,进行调查摸底,层层筛选,确定了惠农工程目标。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做好沟通协调。通过横幅、标语等广泛宣传惠农工程的真正涵义,有效地提升了农村信用社的形象和地位。四是健全制度,狠抓落实。我们坚持做到扶持资金落实,支持对象落实,支持项目落实。通过这些举措,大大促进了全县“三千三百惠农工程”的稳步推进。

惠农工程亮点和特点

一是重点支持了两区开发项目。截止目前,我县信用社累计为鸿生淀粉有限公司等13个两区开发项目企业发放贷款9768万元,帮助企业更新了设备,引进了先进技术,解决了生产中的流动资金困难。据有关报表统计,农村信用社支持的县域企业,去年底实现产值30093万元,向国家缴纳税金2953万元,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4820人,帮助农民增收328万元,企业实现利润1450万元,信用社实现利息收入800万元,收到了社企共赢的效益。今年一季度实现产值11000万元,实现利润450万元,信用社实现利息收入1739万元。如:我县农村信用社重点支持的晋城市鸿生淀粉实业有限公司(该企业是理事长所包),是国家扶贫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晋城市委政府确定重点扶持的2316调产企业。目前,该公司总资产6827万元,公司依托当地的玉米资源优势,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格局,大力发展玉米深加工生产,为县域经济的发展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县政府确定的两区开发项目重点企业陵川县鑫达冶铸有限责任公司(该企业是联社主任所包)效益更加明显,该公司目前拥有179立方米高炉一座,并配套喷煤车间,烧结厂、选矿厂、煤气发电厂、吹棉厂等,已安排农村劳动力业人员500余名。该公司现有资产总额6600万元,年生产生铁5万吨,上年度销售收入9200万元,交纳税收450万元,实现利润1041万元,今年一季度实现产值6000万元,实现利润500万元,该公司就地冶炼本地贫矿,带动了周边农民致富。

二是稳步推进了信用工程建设。截止目前,我县信用社累计为秦家庄乡庞家川村等17个信用村24760个信用户发放贷款万元,其中*年一季度新增贷款120万元,授信信用户26000户,发放贷款证26000户,贷款农户覆盖面达到57%,较好地解决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带动了农民增收。到目前,全县享受贷款服务的农户已达到4万户,占到农户总数的60%。户均提供贷款1万元,主要支持了农民发展畜禽养殖、中药材种植、小杂粮、干鲜果品开发等项目,惠农工程的开展,使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00元,较上年增收400元。

三是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截止目前,我县信用社为张氏峰业合作社等6个专业合作社,累计发放贷款360万元,其中*年一季度新增贷款10万元,全力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和壮大,以此带动全县种养殖业发展,推动陵川“农业、畜牧、药材、旅游”四大产业健康发展。

(四)、试点工作情况

根据市办事处安排,我县联社的试点任务是信贷管理建设。任务下达后联社班子召开专门会议进行了研究,拟定了实施方案,具体工作责成信贷业务科落实,目前进度是完善了各种信贷手续300笔,金额4250万元,完善了信贷管理制度3个,为信贷管理系统上线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与此同时,联社责成不良资产管理部,集中管理全县信用社不良贷款,建立了不良资产台帐,制定了清收不良贷款措施,各项工作均在有序进行。

(五)贷款业务分析。

1、贷款投向投量分析

今年一季度,全县农村信用社净投放贷款782万元,贷款投放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年初全县农村信用社存贷比例超过80%,资金严重短缺,面临支付风险,为压缩存贷比例,联社决定在一季度大力组织资金,减少贷款投放,保稳定,保支付,防风险。

针对贷款萎缩的现状,我们采取了二条措施进行解决,一是针对资金短缺问题,积极开展组织存款工作,重点狠抓了全员存款营销。一季度底,营销存款达到5250万元,3月底转存银行款余额达到7300万元,存贷比例为73.9%,解决了资金短缺问题。二是针对存贷比例超限的问题,全县实行盘活旧贷款,发放新贷款,不增加新余额的办法,对春耕生产所需资金及时支持,解决了支持春耕生产资金不足的问题。

篇6

第一条为加强农村信用社持续、审慎、有效监管,促进农村信用社完善内控制度,提高资产质量,防范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农村信用社监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及其各级派出机构对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的监测和考核。

第三条农村信用社和各级联社要按照本办法要求,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监测考核办法。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不良资产是指按照《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指引》、《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指引》等确定的标准和程序划分的不良信贷资产和非信贷资产。

第五条不良资产监测考核报告的数据和资料主要来源于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管信息系统、银监会要求的其他统计报表、农村信用社报送的不良资产分析报告及现场检查和日常监管所掌握的情况。

第二章不良资产监测和考核

第六条各级监管机构应按月对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进行监测,按季进行考核。

第七条各级监管机构应建立不良资产监测工作制度和操作规程,明确对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进行监测的工作部门和岗位人员,并报上级监管部门备案。

第八条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各级监管机构要实施直接重点监测:

(一)不良贷款比例和不良非信贷资产比例排前三名的地区或机构。

(二)连续三个月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非信贷资产余额不减反增,以及不良贷款比例和不良非信贷资产比例不降反升的地区或机构。

(三)当年新增不良贷款和新增不良非信贷资产居前三名的地区或机构。

第九条各级监管机构应采取以下有效措施对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及管理情况进行考核:

(一)建立不良资产考核的工作制度和考核评价体系,明确不良资产考核的工作部门和岗位人员。

(二)从纵比、横比两方面对被考核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及管理的进步度作出考核评价。

(三)建立不良资产考核指标体系,按风险分类对不良资产进行考核。

(四)将不良资产考核结果作为重要事项纳入法人机构综合考评体系,并作为对高级管理人员进行考核的重要依据。

(五)将不良资产考核结果及时向被考核单位通报,并提出相应的内控管理和风险化解的工作目标和措施要求。

第十条不良资产考核指标体系包括资产质量指标和贷款迁徙率指标(具体计算公式见附件)。资产质量指标主要包括不良贷款比例、不良贷款比例变化、不良贷款变化额、新发放贷款形成的不良贷款余额、新发放贷款不良率、不良贷款收现率、不良非信贷资产比例、不良非信贷资产比例变化、不良非信贷资产变化额。贷款迁徙率指标主要包括正常贷款迁徙率、次级类贷款迁徙率和可疑类贷款迁徙率。

新发放贷款余额为2007年1月1日以后发放的贷款余额。

第三章不良资产分析

第十一条各级监管机构对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情况要持续关注,按月对不良贷款、按季对不良资产进行全面分析,及时对农村信用社的风险状况和变化趋势作出总体判断和评价,并形成分析报告,对风险状况严重和变化明显的要重点说明。不良资产分析包括不良贷款分析和非信贷资产风险分析及相应的工作措施和建议等。

第十二条不良贷款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基本情况。本期贷款余额、不良贷款余额及比例、与上期和年初比较的变化情况及原因。对重大变动和异常情况应进行重点分析。

(二)地区分布情况。不良贷款余额及比例的地区分布情况分析。

(三)行业分布情况。各行业贷款余额、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比例情况分析。对国家宏观调控产业进行适当关注。

(四)投向情况。主要是对企事业单位(包括企事业法人、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及集体合作组织)、自然人一般农户(包括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助学贷款)、银行卡、住房按揭、汽车、自然人其他户、贴现及承兑汇票垫款等贷款投向形成的不良贷款情况作出必要的分析。

(五)直接监测对象情况。确定为辖内重点直接监测对象情况分析。

(六)迁徙和清收转化情况。分析各类贷款形态之间的迁徙转化情况,重点分析向下迁徙的原因以及现金清收、贷款核销、以物抵债等清收处置情况。

对中央银行专项票据置换的不良贷款的清收情况作出专门说明,包括清收进度、清收费用、债务人资料、台账管理等。

(七)新增不良贷款情况。主要是2007年1月1日以后新发放贷款的质量情况和形成的不良贷款情况,重点对不良贷款形成的内外部原因进行分析,对当年新形成的不良贷款情况要作专门说明。

(八)对不良贷款变化趋势进行预测,提出加强不良贷款管理或监管的措施和意见。

第十三条非信贷资产风险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基本情况。本期非信贷资产余额,不良非信贷资产余额和比例、预计损失余额及比例,与上期及年初比较变化情况。特别是投资、待处理抵债资产、应收款等的变化情况。本期不良非信贷资产及预计损失变动较大的,应进行重点分析。

(二)结构分析。不良非信贷资产的地区分布、主要非信贷不良资产项目余额前10名地区情况。

(三)清收、处置不良非信贷资产分析。

(四)新发生不良非信贷资产原因分析,特别是内部风险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典型案例。

(五)不良非信贷资产及预计损失变化趋势的预测,继续抓好非信贷资产管理或监管工作的措施和意见。

第四章监管措施与责任

第十四条各级监管机构应根据农村信用社风险状况定期或不定期听取辖内不良资产变化情况的汇报,同时向被考核对象通报不良贷款考核结果,并进行风险提示。

第十五条各级监管机构要在监测、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现场检查或实地调查,对确定的辖内重点直接监测对象有关情况进行核实,对不良资产总体情况及变动趋势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加强监管的意见和措施。

第十六条监管机构要督促农村信用社及各级联社制定和完善不良资产管理制度办法,包括明确不良资产管理部门及工作制度、不良资产清收、盘活办法和不良资产管理责任制等,并报当地监管机构备案。

第十七条监管机构要督促农村信用社及各级联社制定明确的不良资产控制目标,包括年度、季度和当年新增控制目标以及分机构控制目标,并将控制目标报送当地监管机构,经监管机构认可后作为双方考核的依据。

第十八条监管机构要督促农村信用社及各级联社将辖内不良资产年度、季度及当年新增控制目标落实到部门和人员,并作为重要内容纳入综合考核体系。

第十九条监管机构要督促农村信用社及各级联社按期对不良资产进行监测、考核和分析,及时报送监测、考核和分析报告及有关数据,并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原因分析全面深入、趋势判断合理科学、措施切实有效。

第二十条各级监管机构要督促农村信用社及各级联社在不良资产情况出现重大变动时,及时报告当地监管部门。

第二十一条对辖内不良资产或不良贷款居高不下的机构和地区,各级监管机构要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

(一)凡辖内不良贷款比例在25%或不良资产20%以上(含)且余额上升、年内新增贷款(不含贴现)不良率超过2%以上(含)以及被监管机构列为重点直接监测的地区或机构,所在地监管机构负责人须定期约见该地区行业管理机构主要负责人或被监测机构主要负责人,进行监管质询谈话,要求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不良资产余额和比例,明确管理责任。

(二)凡辖内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比例在25%或不良资产20%以内,但不良贷款余额或不良资产余额上升,不良贷款的结构呈现向下迁徙的或年内新增贷款(不含贴现)不良率在1%-2%的,所在地监管机构必须定期听取地区行业管理机构主要负责人或被监测机构主要负责人关于不良资产状况及风险化解情况的汇报,落实降低不良资产余额和比例的措施和责任。必要时,由监管机构负责人约见其主要负责人进行监管质询谈话,要求其采取有效措施清收盘活不良资产,并明确管理责任。

(三)凡辖内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比例在25%或不良资产20%以内,不良贷款余额或不良资产余额下降,但不良贷款的结构呈现向下迁徙的,所在地监管部门必须定期听取地区行业管理机构或被监测机构分管负责人关于不良资产状况及风险化解情况的汇报,督促其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清收盘活不良资产。

第二十二条监管质询谈话要做好记录,整理成谈话纪要,印发被监测机构,并抄送其上级管理部门督促落实。

第二十三条对新增不良贷款,特别是当年形成的不良贷款,监管机构应直接或责成被监测机构逐笔查明原因,落实责任,被监测机构要予以整改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将结果报当地监管机构。

第二十四条各省会城市所在地银监局要认真审阅省级联社报送的不良资产分析报告,并结合日常掌握的情况,形成独立、审慎的辖内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监测分析报告,分别于季后20日内、年后30日内报送银监会。

第二十五条凡不按本办法要求及时监测、考核分析不良资产和上报不良资产分析和考核报告的监管部门,上级机构将对其通报批评;对重大问题隐瞒不报的,或由于监管不力造成辖内农村信用社资产质量恶化的,由上级监管机构负责人约见下级监管机构负责人谈话,落实监管问责。

第二十六条农村信用社和各级联社要根据监管部门关于不良资产监测、考核和分析的要求,健全和完善本机构或本地区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监测、考核和分析的工作制度,明确工作部门和岗位人员,报当地监管部门备案。按照监管部门的要求定期报送资料、报告和作专题汇报,接受监管咨询并落实各项监管要求和措施。

第二十七条凡不按监管部门要求对不良资产进行监测、考核,不及时准确报送有关数据及报告的农村信用社和各级管理部门,监管机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等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八条各银监局可根据本办法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

篇7

围绕2016年的改革发展工作,该联社明确首季必须要突出抓好组织资金、信贷有效投放、清收盘活不良贷款、发展银行卡业务、收回到期贷款和利息等项重点业务,确保抢占市场先机,推动全年业务经营工作,在首季能够取得突破性进展。

唱好组织资金重头戏。紧紧抓住春节前后组织资金的黄金时机,宣传发动、全员揽储、抢占份额,力求实现组织资金工作新突破。一是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营销活动、巩固和扩大农信社的客户群体。二是因地制宜、发挥人缘地缘优势,突出抓好外出务工人员、小微企业、工商户等客户的营销。三是加大公存营销力度,提高公存份额。组织开展上门公关活动、大员上阵,打通为公存资金差别化服务的绿色通道。四是完善服务功能,不断提升柜面服务。充分发挥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优势,畅通支付结算渠道,拓展揽储空间。

走活清收盘活不良贷款这步棋。完善不良贷款清收盘活办法,采取常规与攻坚方式并举、多管齐下的清收措施。一是继续开展“户户见面、笔笔清收”活动,落实每笔贷款的清收责任。二是强化资产管理部门的职能,逐月下达清收任务、实行绩效挂钩,发挥联社集中清收和依法清收的震慑作用。三是要敢于动真碰硬、一笔一策、一户一法,反复上门,禊而不舍,曝光“老赖”,攻心清收。

提高电子银行业务的覆盖率。一是积极向客户推介手机银行和网上银行业务,不断扩大使用和开户群体。二是大力宣传金燕卡“四免一参与”优惠政策,进一步提高金燕卡的知明度。三是增加存放存取款一体机、POS机和农民金融自助通等自助设备,提升自助服务能力,提高电子银行业务的市场覆盖率和收益辜。

篇8

一、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

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几十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形态深刻变迁直接或间接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的反映。对于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应基于对历史和现实的客观分析,站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高度,探索化解的思路和对策。对不良贷款形成的可能原因进行分析,有助于信贷管理人员预防贷款风险。

一般而言,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可以分为借款人的原因;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失误;其它原因等三大类。

(一)、作为贷款人的农村信用社自身贷款管理方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贷款风险识别和筛选机制不健全。主要有:对新的、资本不充足的、而且尚未开发的业务融资、贷款不是基于借款人的财务状况或贷款抵押品,而是基于对借款人成功完成某项业务的预测。或者在借款人的资信程度及偿还能力产生质疑的情况下,发放贷款过分倚重第二还款来源(如抵押物);贷款用于投机性的证券或商品买卖;贷款的抵押折扣率过高,或抵押品的变现能力很低;异地贷款、多头贷款过多,缺乏有效的监控;贷款已存在潜在风险时,没能及时采取果断措施;贷款已明显出现问题,却疏于催收或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清收,把希望寄托于借款人“奇迹的发生”或不再过问,使贷款造成损失等。

二是贷款管理机制设置不合理。主要表现有:在贷前信用分析阶段,获得的贷款信息不完全,贷款项目评估质量不高。部分信贷人员缺乏必要的信用评估、财务分析知识和经验,发放贷款时又没有充分听取必要的劝告而发放调查不充分、信贷资料有缺陷、抵押物变现力差、不足值的贷款;在贷款的审批阶段,未严格把握贷款审批条件;贷款集中程度过高,过分集中于某一借款人,某一行业、某一种类贷款,致使贷款风险相对集中,贷款金额超过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而无力偿还。使借款人产生“债多不愁”,或者干脆对信用社声称“反正欠这么多贷款,不增加贷款则其他贷款更加无法归还”,以一种无所谓的无赖态度毒化借贷双方关系,使信用社处于被动尴尬局面;贷款发放后信贷管理人员对日常监督管理不力,存在“重放轻收轻管理”的现象;部分信用社由于人手较少,根本没有按照信贷操作规程执行等等。

三是信贷人员素质的制约。人是事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信贷人员除了必须具备一定的金融理论、企业财务管理、法律制度等业务知识外,还必须具有诚实的品格和强烈的责任心。信贷工作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贷款的质量,尤其是在管理体制不健全、贷款运作不规范、约束不力的情况下。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当前农村信用社信贷人员的数量有限,部分人员素质不高,难以进行贷款的科学决策和有效管理,违规放贷时有发生;在执行信贷政策方面,有的信贷人员随意性很大,存在“人情代替制度”现象。在风险的预测方面,有的信贷人员缺乏科学的理论知识,凭主观经验的成分较重,用经验代替制度。对于即将产生风险的贷款,不能拿出一套完整的防范措施和处置办法来,只是将希望寄托于借款人能扭转局面或轻信借款人的还款承诺,白白浪费和错过了清收不良贷款的有利时机。加之由于管理体制原因以及改革步伐相对滞后,部分信贷员“在其位而不谋其职”工作主动性差,缺乏开拓创新精神,不能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些自然加大贷款风险。

四是自身经济利益的驱动。利益与风险并存,一些农村信用社盲目地追求高效益,一味地支持风险企业和风险项目,这种贷款配置本身就孕育着高风险。

(二)、借款人方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借款人欺诈。借款人欺诈可分为普通欺诈和严重欺诈。所谓普通欺诈行为,指借款人主要通过向信用社提供部分虚假信息以改善本企业的资信状况,获得用于借款人生产经营活动的贷款。这种欺诈的特征有:(1)借款人向信用社提供的信息部分虚假;(2)提供虚假信息的主要用意在于提高其资信状况,期望获得信用社的充分信任;(3)获得的贷款主要用于真实的生产环节。如果经营按计划进行,借款人也不愿意拖欠贷款而在信用社留下不良记录,即使出现其他情况时,借款人虽然无力归还贷款,但通常愿意与信用社合作。严重欺诈是指借款人通过一切手段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并贷款主要用于借款人从事的主营业务以外的行业或挪用贷款而获取个人利益。这种欺诈的主要特征有:(1)为了获得贷款,借款人不惜一切手段(包括违法手段);(2)借款人对其从事的行业并不真正关心,甚至借款人根本没有正当主业,或者从事的行业的目的就是为了更方便地获取贷款;(3)借款人获取贷款并不用于主要业务,而是以转移、投资、奢侈消费等方式,鲸吞贷款。这类欺诈行为主要以骗取信用社贷款为最终目的,且通常利用、拉拢或腐蚀信贷人员,因这种恶意欺诈希望而造成的不良贷款风险极大,收回的可能性很小。

二是借款企业经营机制不健全,经营管理不善,缺乏市场观念、竞争意识、健全机制和发展能力,形成高负债、低效益、软约束、超分配的局面,致使企业经营困难,甚至倒闭。(这在以前的“五小”企业和部分民营企业中表现相当突出)。给信用社贷款造成损失,形成不良贷款。

三是借款人通过企业改制,将信用社的贷款“一改了之”。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企业间的兼并、收购以及企业改制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有的企业通过上述行为盘活了资产、扭亏为盈,重新获得生机。与此同时,部分经营正常的企业,也借兼并、破产、重组、改制之机“逃债”、“废债”、“悬空”信用社债权。大量的信贷资产在企业改制中打了水飘,成了企业改制的牺牲品。

四是借款人遭受不可抗拒因素影响,致使贷款形成不良贷款。各种自然灾害,如地震的出现,山洪的暴发,飓风的骤起,久旱无雨、农作物遭病虫害侵袭等。由于我国农业的基础较薄弱,农业耕作的机械化程度相对较低,农民抗御自然灾害风险能力较低,大多数地方存在靠天吃饭这种情形,这增加了涉农贷款收回的不确定性和贷款的风险性。一旦遇到自然灾害,农作物减产,农业欠收,直接影响农民收入,影响贷款的归还。

(三)、其它方面的原因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政策因素。由于宏观经济政策缺乏连续性,经济波动的频率高、幅度大,使信贷扩张和收缩的压力相当大,在宏观紧缩、经济

调整时期,往往形成大量贷款沉淀。

二是行政干预因素。主要表现为地方政府压,地方财政挤,迫使农村信用社发放大量指使性贷款、救济贷款,贷款行为行政化,信贷资金财政化,直接削弱了贷款产生经济效益的基础。特别是1999年关闭农村合作基金会,政府为保社会稳定,将农村合作基金会的借款划转给农村信用社,其中有90%以上的借款难以收回,形成不良贷款。据了解,各地政府及部门在农村信用社都不同程度存在借贷业务,部分政府借款虽已逾期多年,却不能保证按季付息和逐年归还本金。对于这类贷款,农村信用社感到左右为难。

三是国际因素。主要是在对外开发进一步扩大的形式下,国际贸易、信贷、利率、汇率、汇率风险,使一些经营外贸业务的乡镇企业经营受阻,效益滑坡,无法及时足额偿还贷款本息,使其沦为不良贷款。

二、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防范措施

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防范,必须从其产生的根源入手,以便对症下药,采取施治措施。在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中,借款人本身和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都有可能导致不良贷款,但是农村信用社遭受不良贷款困扰的主要原因却是对贷款缺乏有效管理和控制。完善的信贷管理不仅可以识别行业变化、借款人经营与管理等对农村信用社贷款安全构成的影响,而且可以通过有效的监督与相互制约机制减少欺诈行为的发生。

(一)、严把“五关”,提高新增贷款的质量。

1、实行四岗制,把好审、贷、查三权分离关。

粗放经营是导致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比例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要改粗放经营为集约经营,在操作规程上必须借鉴商业银行的先进经验,结合自身实际,应抓好两个方面:一是建立四岗制(即调查岗、审查岗、审批岗、检查岗)和审、贷、查三权分离制。明确规定,凡新发放的贷款,不论金额大小均不得单人操作。必须实行四岗制,通过审、贷、查环节方能发放,违者追究直接责任和领导责任。二是根据农村信用社的实际,合理设置四岗。一种情况是由分社发放贷款的,其岗位设置为:调查岗—外勤信贷员,审查岗(含鉴定)—分社会计,决策岗—分社负责人(按法人代表授权审批),检查岗—外勤信贷员、分社负责人、稽核员。另外一种情况是由主社发放贷款的,其四岗设置为:调查岗—信贷员,审查岗—外勤副主任、内勤副主任或会计员、稽核员(必须两人以上),决策岗—贷款审批小组,检查岗—主任、副主任、信贷员、稽核员。通过实行四岗制和三权分离,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有效机制,增加贷款透明度,防止,确保贷款质量。

2、实行贷款权限区域控制,把好贷款风险关

即改变以金额大小为依据,分级确定贷款审批权限的做法,而是根据各信用社信贷资产质量、信贷管理人员素质以及经营管理能力,区别对待,综合确定其不同阶段的款审批权限。贷款审批权限实行一季度或半年调整一次。

3、实行信贷员集中办公,把好资金跑、冒关

应以制度化的形式,明确规定,杜绝外勤人员单人操作发放贷款,所有贷款必须送分社或主社按四岗制,三权分离程序统一办理。改变信贷人员分散在家,单人调查,单人办理贷款,无人监督的落后工作状态。有条件的可成立贷款管理中心,分别设立个贷部、企贷部、按揭贷款部等部门,分门别类办理贷款业务。

4、实行抵押物现场鉴定,把好抵押物足额、变现关

应对贷款抵押物实行县联社鉴定制,其做法是:由县联社成立鉴定小组,负责对贷款的抵押物进行合法性、合规性,及市场实际价值现场鉴定。并根据抵押物所在地理位置、商业价值建筑物构造等不同情况,对抵押值与贷款额之间的比例实行区域差别,做出鉴定意见,确定贷款的最高限额。

5、实行法律顾问制,把好贷款手续合法关

应在县联社一级设置专门的法律咨询机构,配备既懂法律,又懂金融业务的骨干为法律顾问。明确规定:县联社大额贷款必须经过法律顾问签字同意,方能正式发放贷款。

(二)、改进信贷管理方法,建立和完善信贷管理体制

目前,多数农村信用社传统的信贷管理方法是对信贷人员下达考核指标,过分注重结果。而对贷款的风险环节缺乏必要的分析、控制和防范。必须从传统的结果管理转到过程管理上来,通过对合理产品和服务的控制,从内部机制上建立先进的管理制度,防范信贷风险的发生。

一是按照“预防为主”的思想,构筑信贷风险防范多道“防火墙”。要建立全员参与,全体相关人员监督的内控机制,使信贷业务的上下部门或上下岗位的接口得到有效控制,确认并掌握业务部门或流程中的风险控制点,建立风险预警机制,以便能够迅速进行风险的识别、衡量、防范、处置。

二是实行信息化管理,建立完整、真实、灵敏的信息数据与统计分析系统,提高信贷决策的科学性。在受理每笔贷款前,先在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或本行业联网的计算机中进行查询,防止多头贷款和垒大户贷款,对有不良贷款记录的实行信贷制裁。

三是建立纠正和预防、控制程序,确保信贷管理的持续改进。建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经常性的稽核审查制度,采取具体的纠正、预防措施,以不断评价、发现、改进信贷流程,推进信贷管理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三)、进一步完善和创新信贷管理机制。

1、创新信贷管理制度。创新信贷管理制度,关键是要找出贷款流程的各个风险点,然后合理确定制约措施,最大限度地规范、控制、约束易产生风险的操作行为,明确各岗位的职责。一旦风险产生,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一目了然。

2、创新信贷员薪酬管理办法。首先,对信贷员要收取适当的贷款发放保证金。其次要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收入与业绩挂钩制度。信贷人员的主要收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基本生活保障工资。另一部分要与其经手的贷款质量和收贷收息情况挂钩。三是县联社、信用社班子成员实行年薪制。其收入总量与业务量挂钩,明确辖内经营目标,完成经营目标的可按辖内职工年平均收入的适当倍数,确定年薪。完不成经营目标任务的,按比例扣发,或者是只发员工平均工资,甚至取消其任职资

格。

(四)、以人为本,加强对信贷人员的管理,提高信贷队伍的整体素质。

人的素质是企业素质的集中体现,提高信贷人员整体素质是改善农村信用社信贷质量的关键。一是要合理核定信贷岗位,充实调整信贷人员,使信贷人员数量达到员工总人数的30%。要优先选拔年轻的、文化层次较高的,思想作风优良、与农民感情深厚的人员,把他们充实到信贷岗位锻炼。成绩突出的,要优先提拔,提高信贷人员的群体活力。二是强化员工培训,提高信贷队伍的整体素质。通过建立规范的培训管理程序,保持信贷人员教育、培训、技能、经验、职务锻炼、知识更新等工作的持续开展。重点对信贷人员进行敬业爱岗教育和责任心的培养,积极培育其市场意识、营销意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建立贷款责任追究制,切实加大对违规违纪放贷行为的查处力度。继续严格执行贷款发放的终身责任追究制。进一步完善贷款实行“四包”(即包放、包管、包收、包效益)的内容,并加强经常性的检查和考核。

(五)、加强对借款人的检查和监督。

借款人的生产经营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贷款能否按期归还,借款人生产经营恶化也可能将风险转嫁给信用社。因此,信贷人员发放贷款后,要经常关心借款人的生产经营状况,随时掌握其发展动态,以便一旦发现贷款风险苗头,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及早收回贷款本息。

三、不良贷款的清收措施

清收不良贷款是一场维护信用社合法利益的捍卫战,清非人员要有勇气有魄力,要雷厉风行,闻风而动,看准了就动手,攻不下不放手;有一种拿不下不收兵的劲头;清收不良贷款又是一场双方智慧的较量战,清收人员要有谋有略,要有“两千”精神,即想尽“千方百计”,不怕“千辛万苦”,根据不同的贷款对象,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责任清收、跟踪清收、行政清收、依法清收等针对性措施,创造性开展工作,提高清收不良贷款的成效。

1、实行贷款清收责任制,实行岗位清收。主要依靠自身的力量,把清收指标落实到人,并纳入主任、信贷人员的年度工作目标和业绩考核,与经济利益挂钩,按月考核。

2、委托清收。将适合于非金融系统外人员清收的贷款委托他们,并给予适当的报酬。

3、清收担!保、抵押贷款。对有担保的不良贷款,要做好担保单位的工作,由其予以偿还。对抵押贷款要通过法律程序予以执行。

4、专项清收。对那些问题严重,欠款时间较长,收回难度大的大额不良贷款,可组织专门人员进行专项清收。

5、通过“拍卖”方式,盘活清收。拍卖由市、县联社成立的不良贷款经营部负责。采取公平竞争,出榜公布,公开拍卖,就高不就低的原则。

6、行使抵销权。若农村信用社与借款人之间互负有到期债务,该债务的标的物种类、品质相同,农村信用社可根据《合同法》第99条的规定,将自己的债务与对方的债务抵销,但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按照合同性质不得抵销的除外。农村信用社在主张抵销时应当通知对方,通知自到达对方时生效,抵销不得附条件或附期限。

7、行使代为权清收。当借款人无力履行债务,同时借款人享有的债权却怠于行使,致使农村信用社的到期债权不能实现的,农村信用社可以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合同法〉司法解释》第一部分第11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为行使债务人的债权。

8、行使撤销权清收。如发生债务人放弃到期债权,无偿转让财产,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等情况,致使农村信用社的到期债权不能实现的,农村信用社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以上行为。撤销权自农村信用社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

9、发挥地方政府部门的行政作用,借助行政力量清收。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入要经常主动协调地方党政的关系,及时汇报在清收不良贷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取得党政部门的关心、理解和支持。

10、适量注入信贷资金,“放水养鱼”盘活清收。对一些暂无还款能力,但信誉较好的客户,在考虑其还款计划的基础上,适量投入一些贷款,帮助其培植还款源,经营重新走上正轨,尽早归还贷款本息。

篇9

会议指出,东辽联社改制农商行工作不仅是东辽联社自己的事情,而且是东辽全县人民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更是县委、县政府2012年度的一个中心工作。一是组建东辽农商行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完成改制工作能为县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二是组建东辽农商行是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需要,因为,县域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和农村信用社的生存也需要将东辽联社改制成农村商业银行。

会议强调,改制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必须找准角度,明确任务,协调配合,狠抓落实,确保改制工作目标的实现。

会议明确,在整个改制工作中,县政府是主导,东辽联社具体组织实施,各部门通力配合。今年县政府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东辽联社增资扩股2.8亿元;帮助清收、转化、保全不良贷款2.4亿元;协调企事业单位到政务大厅开立基本账户组织存款3-5亿元。

会议强调,改制的工作重点就是清收活化不良贷款,力争到9月末达到改制标准。一是要明确主体,落实责任。二是分工负责,强力推进。各部门要大力支持,积极配合,通力合作。特别是公安、法院、检察院、纪委、组织人事、银监局、人民银行等部门要履职尽责,全力支持,密切协作,确保清收工作取得实效。组织人事部门对涉及公职人员、村干部贷款不还的实行扣薪还贷;同时要将党员干部欠贷列入干部年末考核内容之一;对党员干部欠贷数额较大、情节严重、影响恶劣要采取组织措施,该罢免的罢免,该降级的降级,该调整的调整,构成犯罪的马上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各级公检法部门要对清收不良贷款案件实行快立快结,要加大强制执行力度,坚决打击贷户有钱不还行为。对构成诈骗的贷户予以严厉打击,该抓的抓,该判的判。对部分贷户贷款后下落不明的,公安机关要采取措施,帮助清收组织查找下落,并督促借款人偿还转化不良贷款。要通过清收不良贷款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增强股东及战略投资者对东辽联社组建农商行的信心。三是多策并举,化解不良。四是横向联动,密切配合。对清收中涉及到的税费问题能免则免,能减则减;对暂时不能减免的可以考虑暂欠。税务、土地、住建、房产部门、林业、农村经济资产管理中心等部门对清收中涉及的税费、登记、评估、过户等要给予政策倾斜,开辟改制绿色通道;实行专人专项专门办理制度,保证清收工作顺利开展。五是建立机制,突出重点。县政府成立改制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政府办,并实行旬调度通报制度,要定期向领导小组汇报清收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县联社也要成立组织,并指定专职人员与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接,要定期或随时向清收组织提交需要帮助清收的贷户情况资料,并严密流程,建立快速反馈机制。

会议要求,东辽联社的改制工作涉及面广,工作任务重,矛盾问题相对集中。县委、县政府要求领导小组成员、各单位、各部门必须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确保改制工作快速稳步推进,早日达到组建标准。首先是要尽快建立组织体系。改制工作设计的各部门要抽调人员组成清收工作组、增资扩股组、存款组织组、宣传动员及法律咨询组,并快速进入角色,迅速在全县打响清收不良贷款攻坚战,为改制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氛围。对恶意逃债的公职人员公开在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上曝光。同时要求各单位领导要切实加强涉及不良贷款工作人员的说服教育工作,既要体现原则性,又要体现灵活性;既要保证完成任务,又要讲究工作的方式方法;既要保证清收工作稳步推进,又要保证大局稳定。

篇10

一、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推动信贷经营模式转变

在信贷管理工作中,我坚持以市场化观点确立信贷工作思路,按照市联社提出的“四个三五”的原则指导信贷工作实践,进一步加大贷款投入,提出了“四个一批”的工作思路,即:发展一批、培育一批、限制一批、淘汰一批。实现了信贷的快速、有效投放。截止到12月末,全辖各项贷款余额为——万元,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万元,累计投放各项贷款——万元,累计回收各项贷款——万元,贷款增长规模创历史以来最高,为全行经营效益的大幅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信贷投放结构,大力开展商业门市房抵押贷款业务。在我的组织下,推广第二营业部在商业门市房抵押贷款方面的成功经验,通过召开经验交流会、研讨会的方式,动员近郊区六家信用社、营业部围绕其周边地区市场,做强做大抵押信贷业务,加快了全行贷款结构的调整。为了有效控制门市房抵押贷款的操作风险,我带领信贷管理部制定下发了《区农业合作银行门市房抵押担保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区农业合作银行门市房抵押贷款业务操作程序》。采取了制度先行、规范手续、逐步推广的办法。实现了门市房抵押贷款业务的快速推进,截止到12月末我行门市房抵押贷款余额达到——万元,比年初净增加——万元。累计发放门市房抵押贷款——万元,累计回收——万元,降低了信贷风险,优化了客户结构,使信贷工作逐步朝着高质量、高效益方向发展,培育了新的利润增长点。

(二)以客户为中心加大信贷营销力度,做好信贷载体的培育和筛选工作。一是改革信贷管理方式。为强化信贷投放的主动营销,在具体工作中,我坚持了“三个一”原则,一是放开一个口子,对有偿还能力、资信状况好的中小企业和农户,放开口子,敞开供应,要求近郊信贷人员每年发展新客户5—10户,远郊信贷员每年发展新客户50至70户;二是提高一个额度。对信用基础好、产业特色突出的地区,适当提高信贷投放额度,加强对中小企业30万元至50万元、300万元至500万元的投放力度,截止到12月末,全行农村工商业贷款余额和其它贷款余额为——万元,比年初净增加——万元,重点支持了宗大机电、昊诚电器、宝仁食品等一批骨干企业。三是放宽一个期限。为适应企业生产特点,在贷款期限上,合理确定期限长短,拉长信贷资金占用,随借随还,周转使用。我行贷款平均占用余额为——万元,同比增加——万元,多收贷款利息——万元。二是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考核机制。针对有些信贷员怕担风险,惧贷、慎贷的现象,制订了信贷业务考核办法。按照各信用社的经济状况、区域特点核定了信贷员发放贷款和收回利息的计划指标,并为每名信贷人员核定了最低业务量和收息额,与个人利益直接挂钩,严格奖罚,极大调动了信贷员的积极性,信贷人员主动营销找市场的热情高涨,使信贷营销逐步向着以客户为中心的方向转变。

(三)加强信贷规范化管理,完善信贷操作管理的制度、规程。防控风险、有效增长是信贷市场化管理的基本目标,在信贷规模迅速膨胀的情况下,我提出进一步规范信贷管理,确保了增量贷款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一是规范贷款管理制度。目前全行分别形成了以小额农贷、个体工商户、内部职工、社员为主的个人零售业务;以商业门市房、工商业担保抵押为主的公司业务为主体的管理、操作、预警、授信、征信控制制度体系。全行共下发信贷类操作制度和办法15个。目前,我行对农户贷款严格按照贷款上柜流程发放,对企业新增贷款和存量贷款严格按照征信、授信、预警的操作程序进行,信贷管理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在贷款审批上,严格履行贷款审批委员会制度,通过集体审批避免决策失误,使贷款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二是开展了新发放贷款“回头看”检查活动,对全行3万元以上存量贷款实行了电子备案,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了补正,对问题严重的、造成信贷风险的给予了严肃处理。今年以来,特别是对以来新发放贷款进行了摸底调查、落实责任、定期考核和包片督导。到末,共收回以来新发放未收回贷款——户,金额——万元。三是规范信贷管理档案。推广五三、满常信用社档案管理经验,制定了《合作银行信贷档管规范化管理办法》,对原有档案进行了补充、修改和完善。四是大力推进贷款五级分类工作。在五级分类推广过程中,我通过召开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工作动员大会,开展五级分类操作规程培训、成立贷款五级分类巡查小组、集中进行信息采集录入。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全行共录入贷款21,378笔,其中:正常贷款17,611笔,金额234,577万元,占贷款总额86.91%,不良贷款3767笔,金额35,315万元,占贷款总额13.09%;其中,次级类贷款317笔,金额5,176万元;可疑类1,878笔,金额17,280万元;损失类1,572笔,金额12,859万元。经过省联社组织的互查和银监局的偏离度检查,基本上符合五级分类的要求。

二、加大清收力度,努力提高信贷资产质量

今年以来,我在不良贷款清收上,坚持以省联社提出开展的百亿不良贷款攻坚战和市联社“111”工程为平台,对不良贷款和抵债资产实行了打包处置一批、委托清收一批、以物抵债一批、依法诉讼一批、现金清收一批、重组转化一批,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截止12月末全行累计清收不良贷款——万元,现金收回——万元,占清收总额的——%。其中:清收隐性不良贷款——万元,清收表内不良贷款——万元,清收票据置换不良贷款——万元,处置抵债资产变现——万元。我行清收不良贷款百亿攻坚战的经验在省、市联社得到交流和推广。

(一)全员发动,科学摆布,领导带头,营造清收氛围。在不良贷款清收工作中,我本着实事求是和自我加压的工作态度,组织风险部门科学、积极地制订了不良贷款清收方案和措施。一是组织到位,强化督导。在全行形成区行领导亲自抓,信用社主任具体抓,信贷主任和信贷员分工负责的清收工作体系。在我的带领下,风险部对不良贷款开展了“地毯式”的普查,全行共普查户数——户,金额——万元。梳理了账内不良、重点监控、抵债资产的占用情况,下达了全行三年清收不良贷款计划4.2亿元,消除了基层信用社清收不良贷款的短期行为。二是亲自参与重点监控企业的清收工作,落实领导包案制度。全年与领导班子成员参与追索重点企业30户,金额1.6亿元,分别取得了收回五爱证券企业抵债资产1300万元,收回东发公司房地产380万元的理想效果。

(二)创新手段,改进方法,重点攻坚,找准清收突破口。我倡导在清收工作中出重拳、下猛药、用实招,以创新手段、改进方法寻找突破口,在清收工作上讲究方法,做到“一笔一策”、“一贷一法”,分类处置:对有主管部门的关停企业,采取债务转嫁的方式,以有效资产实行现金清收、抵债清收。例如:信用社实施专班清收与感情清收相结合的方式,一次性现金清收新立堡村级关停企业不良贷款1200万元。采取以物抵债方式,打包清收清收八家子社区村级企业贷款3500万元,其中:清收现金2500万元;对赖债不还的“钉子户”,实行依法、风险清收,在诉讼工作中实行了督办备案制度,防止基层信用社出现“一诉了之”的现象发生。全行共90户,金额2300万元,已执行收回1200万元。全行委托风险签约额8600万元,已收回现金80万元,抵债物资980万元;对有再生产能力、有资产且讲信用的欠贷户,实行重组转换清收,通过采取部分清收、债权落实、转换担保方式等办法,实施“放水养鱼、休养生息”,全行共重组贷款300户,金额600万元;对有增值潜力的抵债资产,实行整合运作、公开拍卖,提升价值。我行参与市联社拍卖会标的9900万元,处置变现1400万元。

(三)抓住关键,突出重点,明确目标,全力做好票据置换不良贷款清收工作。在我的主持下,我行制定了《关于深入开展清收不良贷款及做好专项票据全额兑付工作的意见》,明确了不良贷款下降、置换不良处置收现、重点监控类贷款清收的工作目标。通过实行会议部署、责任落实、现场办公等方式。截止到末,不良贷款降幅达到——%,置换不良贷款处置率达到——%,置换收现率达到——%,清收重点监控类贷款——万元。确保了票据兑付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创新资金经营模式,做好票据业务的整章建制工作

新业务拓展部是我行新成立的部门,对创新资金经营模式、强化本部经营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一年来,我领导新业务拓展部在整章建制、资金运用上做了大量的工作。虽然开展票据业务受到了政策的影响,但仍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是制定完善票据业务内控制度和办法。在我的主持下,我行出台了《合作银行商业汇票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管理办法》、《合作银行委托代签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管理办法》、《合作银行票据贴现业务操作细则》及相关合同法律文本,为明年开展票据业务做好了制度准备。

二是开展网络回购业务。规范了基层单位的约期存款管理,增强了合作银行对资金运用的控制能力。一年来,新业务拓展部在保证贷款资金的基础上,通过网络回购资金5笔,金额1.8亿元,直接参与市联社的资金拆借业务,实现净收益40余万元。

四、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和自学能力,自觉维护班子团结

一是坚持政治学习,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在党委、支部组织的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理论学习活动中,我坚持做到逢学必到,认真做好学习笔记,并写出心得体会。同时强化自己在信贷业务、风险业务专业知识的学习,坚持每天挤出时间学习,使自己业务知识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二是强化岗位责任感,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在工作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在“实”字上做文章、下功夫、求突破。

三是自觉加强自身的党性修养,牢固树立组织纪律观念,坚持民主集中制度原则,严格落实上级联社、党委的各项决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