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意见范文

时间:2023-03-15 23:15: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指导意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指导意见

篇1

德格县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方案 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四川省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川办发[2014]25号)文件精神和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在结合我县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初拟德格县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方案如下:

一、 精准扶贫工作思路

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四川省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川办发[2014]25号)要求,全县统一安排部署,按照“乡为单位、分级负责、精准识别、精准扶持、动态管理”总体要求,通过开展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找准扶贫对象,了解贫困状况,分析致贫原因,摸清帮扶需求,明确帮扶主体,落实帮扶措施,开展考核问效,实施动态管理,构建全县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

二、 精准扶贫工作原则

(一)坚持乡镇为主体,分级负责的原则,有序开展精准扶贫各项工作。

(二)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公认的原则。加大宣传力度,发动群众参与,引导第三方监督,实行公示公告,确保政策公开、规则公平、结果公正,群众公认。

(三)坚持程序统一,精准识别的原则。严格按照《德格县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规定的工作流程,认

真开展扶贫对象识别认定,做到结果准确、群众满意。

(四)坚持尊重群众意愿,精准扶持的原则。摸清扶贫对象帮扶需求,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制定到村到户帮扶规划,明确帮扶责任人,落实帮扶措施。

(五)坚持普惠与特惠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涉农资金普惠到贫困村,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特惠到贫困户,做到“精准滴灌”。

(六)坚持进出有据,动态管理原则。建立扶贫对象动态调整机制,脱贫则出,返贫则进,实现有出有进、进出有据。及时更新扶贫对象信息,实行动态管理。

三、精准扶贫工作的目标

找准扶贫对象,分析致贫原因,摸清帮扶需求,明确帮扶责任,落实帮扶措施,做到精准化识别、针对性扶持、动态化管理,让扶贫对象“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建设好班子”,确保规定时间内达到稳定脱贫目标。

四、精准扶贫工作的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

(一)主要任务。

1.建立精准识别机制。组织协调各级各相关部门,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对象识别,引入第三方监督,坚持公示公告,提高执行力,确保识别结果真实、准确,做到户建卡、村造册、乡立薄、县归档。

2.建立精准扶持机制。将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扶贫措施与建档立卡结果相衔接,因地制宜、因村因户施策,集中力量予以扶持,建立驻村工作队制度,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工作队、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

3.建立动态管理机制。构建县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建立扶贫对象进出机制,使稳定脱贫的扶贫对象及时退出,低于农村扶贫标准的农户及时纳入。及时开展扶贫信息网络数据更新,对扶贫对象实施动态管理。

(二)重点工作

1. 制定实施细则。制定《德格县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实施细则》。

2.组建工作队伍。县人民政府组织相关部门、乡镇、行政村。大学生村官,结合六大活动和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等活动,组建驻村工作队,开展精准扶贫相关工作。

3. 组织宣传培训。按照分级负责原则,县扶贫移民局负责组织开展对乡(镇)、行政村、第三方等工作人员的宣传培训。

4.开展精准识别。以乡(镇)党委和政府为主体,按照农户申请、民主评议、逐级审核、公示公告等规定程序,精准识别农牧区扶贫对象,并建档立卡。

5. 实施精准扶贫。将各项扶贫措施与建档立卡结果相衔接,针对致贫原因,明确帮扶责任人,落实帮扶责任,逐

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向贫困村派驻工作队,发挥牵线搭桥、引资引智、参与管理等工作,确保扶贫政策和资源精准落到农牧区扶贫对象头上。

6.实行动态管理。根据农牧区扶贫对象家庭经济状况、劳动能力变化等情况,按期对脱贫扶贫对象和低于农村扶贫标准的农户进行核查,实现农牧区脱贫对象有进有出,进出有据。

五、精准扶贫工作需出台的配套政策

(一)德格县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

(二)德格县驻村工作队制度。

(三)德格县农牧区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办法

六、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范围

全县26个乡镇,171个行政村区域范围内所有农牧民。

七、推进方式步骤

(一)推进方式。全县统一安排部署,全面有序推进。

(二)工作步骤和时间进度。2014年12月底前,完成全县171个行政村扶贫对象识别、建档立卡、结对帮扶(包乡联系单位、县级联系人)、制定计划、数据录入等工作,2015年1月底前,完成数据更新工作。主要分为七个阶段。

1.前期准备工作阶段(2014年5月底前)。各相关部门(各包乡联系单位、定点援建单位、县级包乡联系人)、各乡镇制定实施细则、组建工作队伍、组织宣传培训等。

2.对象识别阶段(2014年6月底前)。完成初选对象、公示公告等工作。

3.结对帮扶阶段(2014年7月底前)。研究提出结对帮扶方案,明确结对帮扶关系和帮扶责任人。

4.制定计划阶段(2014年8月底前)。完成制定到村到户帮扶计划,已确定的贫困户、贫困村填写《扶贫手册》、《贫困村登记表》等工作。

5.数据录入阶段(2014年9月底前)。将《贫困手册》、《贫困村登记表》等录入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并进行数据审核。

6联网运行阶段(2014年10月底前)。县扶贫移民工作局牵头将录入数据在本级范围内联网并并试运行。

八、精准扶贫工作各级工作职责

(一)县级工作职责。制定实施细则;县委组织部组建驻村工作队;县扶贫移民局组织开展乡镇、村、调查员和第三方工作人员培训;县扶贫领导小组组织指导乡镇、村开展工作;督查考核;审定公告农牧区扶贫对象名单;建立农牧区扶贫对象电子档案。

篇2

第一条 为规范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商标资产评估业务行为,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资产评估各方当事人合法权益,根据《资产评估准则――无形资产》,制定本指导意见。

第二条 本指导意见所称商标资产,是指权利人所拥有或者控制的,能够持续发挥作用并且能带来经济利益的注册商标权益。

第三条 本指导意见所称商标资产评估,是指注册资产评估师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资产评估准则,对商标资产的价值进行分析、估算并发表专业意见的行为和过程。

第四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商标资产评估业务,应当遵守本指导意见。

第五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与商标资产价值估算相关的其他业务,可以参照本指导意见。

第二章 基本要求

第六条 从事商标资产评估业务的评估机构应当持有财政部门颁发的资产评估资格证书。

第七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商标资产评估业务,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资产评估准则。

第八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商标资产评估业务,应当经过专门教育或者培训,具备商标资产评估相关的专业知识和评估经验,具有专业胜任能力。

第九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商标资产评估业务,应当在合理考虑评估对象、评估目的、市场条件等因素的基础上,恰当选择价值类型。

第十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商标资产评估业务,应当合理确定评估假设和限定条件,分析、估算中应用的数据、信息应当与评估假设和限定条件保持相关性和一致性。

第十一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商标资产评估业务,应当勤勉尽责,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避免出现对评估结论具有重大影响的疏漏。

第三章 评估对象

第十二条 商标资产评估对象是指受法律保护的注册商标资产权益,包括商标专用权、商标许可权。

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商标资产评估业务,应当明确商标资产的权利属性。评估对象为商标专用权的,应当关注商标是否已许可他人使用及具体许可形式。评估对象为商标许可权时,应当明确该权利的具体许可形式和内容。

第十三条 注册商标包括商品商标、服务商标、集体商标、证明商标,商标资产评估涉及的商标通常为商品商标和服务商标。

第十四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商标资产评估业务,应当要求委托方明确商标的基本状况,通常包括:

(一)商标的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和颜色组合及其说明,商标注册号、注册期限及核准的注册类别;

(二)商标的取得,包括原始取得和继受取得,以及商标注册、转让和继承程序办理情况;

(三)指定使用注册商标的商品或者服务项目;

(四)在类似商品或者服务上注册的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情况。

第十五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商标资产评估业务,应当关注商标资产的法律状态。商标资产的法律状态通常包括商标注册人及变更情况,商标续展情况,商标专用权质押情况,商标专用权权属纠纷及涉及诉讼情况等。

第十六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商标资产评估业务,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将评估对象确定为单一商标或者商标组合。

对商标专用权评估时,应当将商标注册人在相同或者类似商品和服务上注册的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作为商标组合。

第十七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商标许可权资产评估业务,应当要求委托方提供商标登记机关的备案资料或者有关商标许可约定的书面文件,应当关注商标许可形式对商标资产价值的影响。

第十八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注册商标专用权质押资产评估业务,应当关注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历史质押记录,以及对相同或者类似商品或者服务上注册的相同或者类似商标一并办理质权登记的情况。

第四章 操作要求

第十九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商标资产评估业务,应当对商标资产相关情况进行调查,包括必要的现场调查、市场调查,并收集相关资料等。

注册资产评估师在调查过程中收集的相关资料通常包括:

(一)商标注册人的基本情况;

(二)商标和有关权利事项登记情况;

(三)商标权利限制情况,包括在时间、地域方面的限制以及质押、法律诉讼等;

(四)公众对商标的知晓程度;

(五)商标使用的持续时间;

(六)商标宣传工作的持续时间、程度和地理范围;

(七)与使用该商标的商品或者服务相关的著作权、专利、专有技术等其他无形资产权利的情况;

(八)宏观经济发展和相关行业政策与商标商品或者服务市场发展状况;

(九)商标商品或者服务的使用范围、市场需求、经济寿命、同类商品或者服务的竞争状况;

(十)商标使用、收益的可能性和方式;

(十一)类似商标近期的市场交易情况;

(十二)商标以往的评估及交易情况;

(十三)商标权利维护方面的情况,包括权利维护方式、效果、成本费用等。

第二十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商标资产评估业务,应当尽可能获取与商标资产使用相关的财务数据或者经审计的财务报表,对商标资产的相关财务数据进行必要的分析。

第二十一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商标资产评估业务,应当了解商标资产与相关有形资产以及专利权、专有技术和著作权等无形资产共同发挥作用的情况,并考虑其对商标资产价值的影响。

第二十二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商标资产评估业务,应当分析商标商品或者服务的市场需求,关注商标的美誉度、认知度以及商标商品或者服务在相关行业的市场竞争力等因素对商标资产价值的影响。

第二十三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商标资产评估业务,应当根据评估对象、价值类型、资料收集情况等相 关条件,分析收益法、市场法和成本法三种资产评估基本方法的适用性,恰当选择一种或者多种评估方法。

第二十四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运用收益法进行商标资产评估时,应当合理确定预期收益。

商标资产的预期收益应当是因商标的使用而额外带来的收益,可以通过增量收益、节省许可费、收益分成或者超额收益等方式估算。确定预期收益时,应当区分并剔除与商标无关的业务产生的收益,并关注以下因素:

(一)商标商品或者服务所属行业的市场规模;

(二)商标商品或者服务的市场地位;

(三)相关企业的经营情况,经营的合规性、技术的可能性和经济的可行性。

第二十五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运用收益法评估商标资产时,可以按照销售收入、利润或者现金流等口径,合理估算商标资产预期产生的收益。

第二十六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运用收益法评估商标资产时,应当根据商标商品或者服务所属行业的发展趋势,合理确定收益期限。收益期限需要综合考虑法律保护期限、相关合同约定期限、商标商品的产品寿命、商标商品或者服务的市场份额及发展潜力、商标未来维护费用、所属行业及企业的发展状况、商标注册人的经营年限等因素确定,收益期限不得超出商品或者服务的合理经济寿命。

第二十七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运用收益法进行商标资产评估,应当综合考虑评估基准日的利率、资本成本,以及商标商品生产、销售实施过程中的技术、经营、市场等方面的风险因素,合理确定折现率。商标资产折现率应当有别于企业或者其他资产折现率。

商标资产折现率口径应当与预期收益的口径保持一致。

第二十八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运用市场法进行商标资产评估时,应当对收集的可比交易案例与评估对象进行比较,分析在交易时间、权利种类或形式、交易方的关系、获利能力、竞争能力、预计收益期限、商标维护费用、风险程度等方面的差异。

第二十九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运用成本法进行商标资产评估时,应当考虑商标资产价值与成本的相关程度,恰当考虑成本法的适用性。

商标重置成本包括合理的成本、利润和相关税费等。

第三十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运用成本法进行商标资产评估时,应当关注评估对象的贬值。

第三十一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对同一商标资产采用多种评估方法评估时,应当对各种方法形成的初步评估结论进行比较分析,形成合理的最终评估结论。

第五章 披露要求

第三十二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商标资产评估业务,应当在履行必要的评估程序后,根据《资产评估准则――评估报告》编制评估报告。

第三十三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商标资产评估业务,应当在评估报告中披露必要的信息,使评估报告使用者能够合理理解评估结论。

第三十四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在评估报告中反映商标资产的特点,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一)商标注册人的基本情况;

(二)商标的基本情况;

(三)商标商品或者服务的基本情况;

(四)商标商品或者服务的生产、销售中涉及的著作权、专利、专有技术等其他无形资产的情况;

(五) 商标资产产生收益的方式;

(六)商标剩余法定保护期限以及预计收益期限;

(七)对影响商标资产价值因素的分析过程;

(八)使用的评估假设以及限定条件;

(九)商标资产许可、转让、诉讼以及质押等情况;

(十)有关评估方法的主要内容,包括评估方法的选取及其理由,评估方法的运用和逻辑推理计算过程,各重要参数的来源、分析、比较与测算过程,对初步评估结论进行分析并形成最终评估结论的过程。

篇3

一、稳步推进和拓展消费信贷业务。从1999年起,允许所有中资商业银行开办消费信贷业务。各有关金融机构要抓住这次业务发展的战略性机遇,提高对消费信贷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消费信贷业务作为新的业务增长点。在认真总结近年开办消费信贷业务经验的基础上,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逐步建立和完善消费信贷业务的制度和办法,在做好传统的生产开发信贷业务的同时,把积极稳妥地开展消费信贷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

二、建立健全消费信贷职能机构。消费信贷的操作比较复杂,业务量较大,对信贷人员要求较高。为做好此项工作,各商业银行要视各银行具体情况建立和健全消费信贷机构,配备专门的营销人员和管理人员,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培养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消费信贷人员队伍,以适应业务不断发展的需要。

三、加大消费信贷投入。消费信贷工作是今年信贷业务发展的重点。各有关金融机构应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各自的发展目标;要在年度信贷计划中安排适当的增量,以后逐年递增。

1999年各商业银行对住房消费贷款和汽车消费贷款的投入要高于*年的投入比例。个人住房贷款可扩大到借款人自用和各类型住房贷款。在严格防范信贷风险的基础上,各行可根据情况掌握条件,对购买住房、汽车的贷款的比例可以按不高于全部价款的80%掌握,具体贷款比例由各银行风险管理原则自行掌握。

四、逐步扩大消费信贷的服务领域,开发新的消费信贷品种。发展消费信贷要立足于国产品牌,将支持消费与支持国产品牌的生产相结合。在继续做好个人住房、汽车消费贷款的同时,各银行可在具备条件的地区、试办一些新品种的消费贷款,如耐用消费品贷款、教育助学贷款、旅游贷款等等。同时,为生产厂家提供多种形式的金融服务,促进开展信用销售。鼓励将银行卡作为个人消费行为的支付工具,可开办个人支票账户存款业务。在严密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各行可在特定的有信用的客户中发行信用卡(贷记卡)。为适应这一发展需要,人民银行将抓紧修改和制定新的有关银行卡和个人支票账户的管理办法。

五、合理确定利率、期限和还款方式,促进消费信贷的发展。为适应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的需要,各行可根据消费信贷的业务特点,针对不同的消费信贷品种和贷款对象,在利率、期限、还款方式等方面,向消费者提供多种选择。利率方面,在人民银行有关利率政策规定的范围内,可按照贷款品种、方式、期限等不同,为客户提供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等多种选择方式。贷款期限方面,可以适当增加档次。还款方式方面,可以提供分期还款和到期一次还款等多种选择。

六、提供全方位优质金融服务。消费信贷在我国是一项新的信贷业务品种,各有关金融机构要加强宣传,向群众普及消费信贷知识。要根据各自业务特点,确定自己的营销策略和服务内容,积极开展消费信贷咨询业务,为客户作好参谋,提供适当的中介服务。同时要积极采取措施方便顾客申请贷款,缩短贷款评估和审批时间,提高办理效率。

七、逐步建立个人消费贷款信用登记制度。信用制度是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的重要条件。在当前我国个人信用制度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各有关金融机构要先从银行信用记录做起,对每一位消费贷款客户建立个人档案,登录有关情况作为历史资料留存,同时要做好信用记录信息共享,为有效地防范消费信贷中的金融风险创造一定的条件,为此各行要加强电子信息网络的建设,在业务发展之初,就要注重业务发展的高起点和现代化,将已开办的个人住房贷款、汽车贷款业务处理建立在标准主计算机软件基础上。

八、积极主动地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联系,争取有利的外部环境。消费信贷工作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各有关金融机构要围绕涉及消费信贷的各个环节,积极主动地与有关部门沟通,加强联系,在消费政策、中介服务、担保、抵押及抵押登记等诸多方面,争取得到相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

篇4

一、落实惠农政策,稳定秋播面积

今年秋播要认真落实粮食保护价政策、商品有机肥应用补贴、绿肥种植以奖代补、麦油政策性保险以及农机综合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各项扶持粮食生产的优惠政策,特别是要严格规范操作麦油良种和农资综合补贴等政策,要加强补贴工作的组织管理,认真做好面积登记核实、村级公示,及时做好补贴资金足额发放工作,以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要围绕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目标,按照“稳面积、攻单产、提效益”的总体要求,确保2012年夏粮稳定在117万亩(小麦114万亩、大元麦1.4万亩、二豆1.6万亩)、小麦亩产330kg水平以上、总产不少于37万吨;油菜生产要种足35万亩、亩产保持在145kg以上、总产不低于5万吨。要充分利用桑茶果园、预留水稻秧田、万顷良田建设中的冬闲田种植菜肥兼用型冬绿肥,力争种足8万亩,亩鲜草产量2000-3000kg。要加快冬季农业开发步伐,全面推广高效稻蔬种植模式。今年秋播各地要示范推广一批水稻-马铃薯、水稻-秧草、水稻-甘蓝、水稻-蚕豌豆、水稻-蔬菜、水稻-蘑菇等高效种植模式,提高冬闲田、秧田的综合效益。

二、合理品种布局,优化茬口安排

稻麦(油)轮作是我市主要的种植制度,随着种植方式的改变,水稻播栽期推迟以及生产上稻麦品种熟期偏迟,稻麦“腾茬晚接茬迟”的矛盾不断激化,已成为我市稻麦(油)高产的一个主要限制因素。针对我市水稻腾茬偏迟、亩均机械动力偏小和秸秆还草量大的现状,要选择熟期偏早、综合抗性好、能有效避开干热风的小麦品种,既有利于减少小麦高温逼熟的风险,也有利于早腾茬抢栽水稻。油菜品种要选择耐迟播、发苗早、有利于机播、机收的双低品种,确保油料生产平稳发展。

综合考虑我市温光资源、茬口安排、机械动力和秋播特点,小麦品种选用熟期偏早的扬麦16号当家,搭配种植扬麦14号,严格控制扬辐麦4号等生育期偏晚的小麦品种;油菜以秦优7号为主,搭配种植秦优10号和镇油5号。蚕豆品种以上海青皮、襄阳大脚板为主,紫云英品种以“弋江紫”为主。

三、集成配套技术,确保高产高效

要围绕高产高效,大力推广群体质量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晚茬麦高产高效栽培等配套技术,提高创新集成能力,为夏粮生产提供技术保障。

(一)大力推广群体质量栽培技术

针对今年水稻收获期偏迟、小麦大面积适期播种滞后的现状,麦油播栽要做到:(1)根据我市小麦播期偏晚、总叶减少、分蘖成穗低的特点,合理安排群体起点苗数。10月26日-11月5日期间播的小麦,播量10-12.5kg;11月6日-20日播的小麦,播量12.5-16kg;11月21日后播的小麦,播量增加到16kg以上。(2)精细整地,提高播种质量。改撒播为宽幅条播或机条播;改灭茬、播种一次作业为“一旋一平一播一盖”分次作业。(3)改播后内外沟一起开挖为播前清理外三沟、播后开挖田内沟。(4)油菜生产要立足于“抢”。要根据茬口、墒情、天气等情况,加快播栽进度,提高适期移栽比例,力保移栽油菜不迟于9月底前完成育苗,直播油菜不迟于10月中旬前完成播种;力保旱地油菜10月底前抢栽结束,稻田板茬油菜11月中旬抢栽结束,直播油菜在11月中旬前定苗结束。紫云英、蚕豆、黄花苜蓿等绿肥于10月20日前完成播种。

(二)全面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目前我市夏熟生产肥料使用中存在“有机肥投入量少、化肥施用量多;前后期施肥量少、中期施肥量多;氮钾肥施用量少、磷肥施用量多”等问题,测土配方施肥要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1)引导农民增施有机肥。推广多种形式的秸秆适量还田,亩秸秆还田量掌握在150kg左右。大力推广商品有机肥,亩用量150-200kg。(2)根据晚茬小麦生长特点调整施肥比例:基肥中氮肥占总氮量的50-60%,拨节孕穗肥比例提高到30-40%,磷钾肥一次性基施。(3)根据目标产量合理安排施氮量。小麦目标亩产达到400-450kg时,亩氮肥(N)总量16-18kg;小麦目标亩产350-400kg左右时亩氮肥(N)施用总量达到15-16kg。“双低”油菜目标亩产150-200kg的施氮量要达到17-18kg,目标亩产200kg以上要增加到18-20Kg。(4)合理施用微肥。对近两年来未基施过锌肥的小麦田,要基施硫酸锌肥1kg/亩。对近两年来未基施过硼肥的油菜田,要基施硼肥0.5kg/亩。(5)中后期结合病虫防治全面推广药肥混喷。

(三)积极推进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

近年来,我市夏熟生产突出表现为杂草发生趋重,尤其是恶性杂草增多,小麦纹枯病发生范围不断扩大,小麦腥黑穗病零星发生。要采取“农业防治与化学措施并重、耕作技术与栽培技术并举”的方针,开展综合防治。(1)协调运用有效的农业措施。一要因地制宜,合理轮作。大力推广稻菜、稻油轮作,有效减轻草害发生程度;二要做好种子筛选,汰除麦种中的杂草种子,不得使用含有小麦腥黑穗病、赤霉病粒的麦种;三要清除田头、沟边的杂草。(2)适时开展化学防除。一要进行药剂拌种。预防种传小麦黑穗病的发生,同时控制好苗期纹枯病和蚜虫的为害;二要抓好冬春草害防除。麦田在播后芽前墒情适宜时封杀杂草,越冬前对播种时未封闭化除或效果不理想的田块,选择药剂开展一次茎叶处理,压低杂草基数。在春后温度回升时,对于草量达标田块,依据草相选择合适药剂在小麦拔节前进行化除。油菜田越冬前要做好杂草化除工作,特别是免耕播栽油菜田,越冬前要针对草情草相,选准药剂化除一次;三要加强安全用药技术指导。麦田使用异丙隆,应选择高温晴好天气用药,避免在寒潮来临前用药。小麦田严禁使用绿、甲磺隆及其复配剂,油菜田严禁使用胺苯磺隆。

四、提高秋播质量,奠定高产基础

(一)提高小麦播种质量。主要做到:(1)抢抓播期。对迟熟中粳水稻茬口要在11月上旬前完成小麦播种,对早熟晚粳水稻茬口要在11月20日前完成小麦播种。(2)提高秸秆还田麦田的播种质量。旋耕还草深度不少于12cm,还草量以半量较好。无论何种还田方式,必须做好播后“镇压”,提倡随播随压。

(二)提高油菜播栽质量。主要做到:(1)在做好抢播的同时,精心培育壮苗。按“扩床、培肥、移播、适龄、壮苗”的要求,增加苗床面积,育足适龄壮苗。(2)合理密植。各地应积极尝试推广“一穴双本”移栽,将移栽密度提高到8000株/亩左右,以保证有足够的种植密度。移栽遇连阴雨天气时,应避免带烂移栽;遇天气干旱时,应浇足活棵水。直播油菜基本苗一般宜在3万株左右。

五、立足防灾应变,保障生产安全

立足防灾抗灾是夏粮高产稳产的重要条件,必须从秋播抓起,打好基础。

(一)配套三沟,提高抗旱防涝降渍能力。要高标准清理外三沟,深度不浅于0.8-1m。丘陵地区要开挖里坎沟,深度不浅于0.6-0.8m。要大力推广机械开沟,每3-4m开挖一条竖沟,沟宽20cm,沟深20-30cm;较长的田块每隔50m增开一条腰沟,沟宽20cm,沟深30-40cm;距田埂两端2-5m各挖一条横沟;田头出水沟要求宽25cm,深40-50cm,确保内外三沟相通。

(二)落实稻草还田配套措施,做好防冻保苗。还草量大的田块要减少竖沟畦宽,提高田内沟密度和深度,增加沟系取土量对畦面覆盖,防止露籽现象;加强小麦播后镇压,防冻保苗,尤其是秸秆全量还田的小麦田,提倡单独重压镇压。

(三)因时制宜,提高秋播作物抗冻能力。在冬季久旱或土壤墒情偏干时,要对油菜普浇一遍越冬水。有条件的地方,推广行间铺盖稻草,既具有保墒作用,又能提高抗冻能力;在连阴雨时要清沟排渍,防僵苗不发。

六、推进高产创建,强化示范效应

各地要继续深入开展粮油高产创建工作,狠抓关键措施的落实。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把高产增效创建作为促进粮食油料稳定发展、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抓手,要成立高产增效创建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各万亩示范片要建立领导挂帅、专家挂钩的联系制度,明确分工,责任到人,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科学制订方案。根据近两年高产创建的实践经验和教训,要认真制定并扎实落实好工作方案和技术方案,确保方案切实可行,要重点突破晚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三)做好专业化服务。要创造条件组建农机、植保、产销等专业合作社,技物结合,提供专业化服务,将主推技术落到实处。

篇5

为促进重点行业和领域切实做好安全生产隐患自查自改工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重点行业和领域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的通知》(明电〔*〕16号)要求,经商国务院有关部门,现就道路运输、水上运输、铁路、民航、机场、渔业、农机等企业和水库、学校、人员密集场所等单位安全生产隐患自查自改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委员会和有关中央企业可依据本指导意见,结合实际情况补充完善,于5月底前下达到每个相关企业和单位,并督促其贯彻落实,认真自查自改。要求各企业和单位在自查自改中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和全体员工的作用;对查出的问题和隐患要立即整改,一时难以整改的要制订方案,明确责任,落实资金,限期整改;7月底前将排查治理情况按照安全监管关系及时上报。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指导和监督检查。

一、各类企业和单位自查自改共同的重点内容

(一)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企业和单位法定代表人负责制及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各职能机构、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及落实情况。

(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立和落实情况。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情况;技术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建立、执行情况;隐患排查整改、重大危险源监控、作业现场安全监督检查情况;外来施工队伍(承包商)安全监管情况等。

(三)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情况。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风险抵押金缴纳、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等情况;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依法履行"三同时"制度情况。

(四)安全培训教育情况。企业和单位建立健全安全培训教育制度、保证经费情况;全员(包括农民工)培训教育及考核情况;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

(五)应急管理情况。建立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或与相关应急救援队伍签订协议情况;应急救援物资、设备配备及维护情况;应急救援预案制订及演练情况。

(六)事故处理和责任追究情况。事故报告制度建立情况;已发生的事故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要求,认真吸取事故教训,对有关责任人的责任追究和落实整改情况。

二、各类企业和单位根据本行业特点自查自改的重点内容

(一)道路运输企业

1.取得有关经营、运输合法证照、资质情况;车辆、驾驶员等取得合法证照、资质情况;建立完善安全管理基础台账情况。

2.清理个体挂靠车辆情况,加强对"挂靠"经营的个体运输户、私营运输企业的安全管理情况。

3.防止驾驶员超速、超载、疲劳驾驶、违章操作等违法行为采取的措施及落实情况;严格依据有关规章制度对驾驶员发生交通违法和交通事故进行教育处理,对交通违法行为记满12分的驾驶员督促其依法参加学习、考试的情况。

4.严格执行车辆安全检验制度,确保车辆性能符合安全技术标准、防止带病上路运行采取的措施及落实情况;对车辆投保法定保险的情况;对应当报废的车辆依法办理报废手续的情况。

5.严格落实"三关一监督"(运输经营者市场准入关、营运车辆技术状况关、营运车辆驾驶员从业资格关和客运站的安全监督)的有关要求及例行保养制度的情况。

6.加强对长途客运和危险品运输车辆和驾驶员的监管,按规定在沿途休息情况;安装GPS或汽车行驶记录仪,加强对行车过程动态监管情况。

(二)公路养护施工单位

1.从事公路养护维修作业的施工单位按照有关规定,取得施工许可的相关手续,以及制定相关施工保通方案的有关情况。

2.按照交通部《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JTGH30-2004)的规定,在养护维修作业控制区设置相应的交通安全标志和养护安全设施,以保护养护维修作业人员和设备安全,警告、提醒和引导车辆和行人通过养护维修作业控制区的情况。

3.在公路养护维修作业现场按规定安排专职人员,做好交通疏导和施工安全监管等情况。

(三)水上运输企业

1.经营资质及其主管人员、船员、港口仓储作业人员取得资质情况;旅客意外伤害责任保险的落实情况。

2.老旧客滚船的安全技术检验和运行状况,建立车辆绑扎、恶劣天气停航、防止超重车辆上船和防止船舶航行碰撞情况。

3.船舶通信、消防、救生等安全设备保养、配备情况;未执行船舶修理计划使船舶带病营运情况。

4.船舶管理公司对代管船舶实施安全管理情况,是否存在只收取管理费用未实施安全管理问题。

5.航运公司特别是中小航运公司对聘用船员的把关情况,对聘用船员的资格、适用能力的考核、上船前的培训情况;按最低配员要求足额配备船员情况。

6.从事港口危险货物装卸、仓储作业企业取得合法港口经营许可证、港口危险货物作业许可证情况;危险货物堆存地点、仓储设备符合安全标准情况。

7.港口作业部门为控制船舶超载装卸、客运站点超额售票行为采取的措施及落实情况。

(四)铁路运输企业

1.保障危险品、长大货物等特种货物运输安全的措施和落实情况。

2.机车、车辆、信号、轨道、道岔、接触网等行车关键设备质量及维护情况。

3.道口安全设备、设施、标志的设置、检查及维护情况,道口看守及监护人员标准化作业情况;铁路道口平改立推进情况。

4.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的设立以及安全保护区内危及铁路运输安全的建筑物、构筑物清理、拆除情况。

5.铁路桥梁跨越河道上下游非法采砂及铁路线路两侧采矿、采石及爆破作业的监管情况。

6.铁路线路保护区内的道路及路堑上的道路、跨越铁路的道路桥梁防护设施的设置、维修情况;下穿铁路桥梁、涵洞的道路限高标志及限高防护架的设置、维护情况;提速站区、线路封闭设施的设置、维护情况。

7.旅客列车"三品"(易燃、易爆、危险品)检查及站车防火防爆制度落实情况。

8.道路、铁路共用桥防止车辆货物超载措施落实情况。

(五)航空公司

1.运行控制能力情况。运行控制决策机制及完善运控流程情况;运行监控及通信保障能力情况;运行控制信息平台建设情况;飞行数据综合处理能力情况。

2.防飞行冲突情况。贯彻民航防相撞工作会议精神,落实《民航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防止航空器相撞工作的意见》的情况;防相撞工作教育培训情况;机组防相撞意识和技能情况;机载防相撞设备维护检查情况。

3.机组资源管理情况。飞行机组决断意识、机组配合、操作手册教育培训情况;结合典型案例开展机组理论知识培训、情景意识训练和机组资源管理措施落实情况。

4.机组飞行准备质量情况。飞行机组对雷雨判别能力、绕飞雷雨规定、处置程序以及对所飞航线和飞机性能的掌握情况;机组网上飞行准备质量情况;异地执勤机组飞行准备质量的保证情况;机组人员执勤时间、飞行时间和休息时间满足规章标准的情况。

5.飞机故障处理情况。对飞机发动机主要部件、操纵系统以及飞机性能检查监控情况;对飞机较大故障处理程序和预防措施落实情况。

(六)机场和油料企业

1.整顿机坪秩序情况。机坪秩序专项整治情况(重点为旅客年吞吐量500万人次以上机场);机坪管理责任的落实情况;2006年机场符合性专项整治中遗留问题的整改情况。

2.危险品运输管理情况。机场货运人员危险品识别培训情况;针对托运人、货运和货物安检三个环节落实安全责任、工作程序和货检制度情况。

3.应急措施落实情况。机场应急管理机构、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情况;应急救援队伍、技术装备、救援能力情况;应急工作预案、程序和应急演练情况。

4.空防安全情况。机场安检队伍建设和执行安检制度情况;计算机系统运行保障、安检设施、设备的维护及配置情况;机场围界的巡查和维护情况;飞机监护制度和交接程序执行情况。

5.确保航油质量情况。航空油料公司以及相关机场供油单位开展"航油质量"专项整治的情况;落实民航总局5月11日《关于开展机场航油供应安全专项整治的通知》要求,航油油源、管理制度、安全保障、运行操作情况。

(七)渔业企业

1.渔船安全隐患治理和经费投入情况,渔船财产险和船员人身险落实情况。

2.取得合法渔业船舶检验证书、渔船登记证书、渔业捕捞许可证(捕捞渔船)以及渔船航行签证簿等情况,证书内容与实际相符情况;渔业船员持证情况,职务船员按规定获得并持有相应资格证书情况,普通船员持有渔业船员专业训练合格证或"四小证"情况;对无证人员从事渔业生产行为采取的措施和落实情况。

3.渔业船舶通信设备、信号装置、救生设备配备情况,性能符合安全标准,运行情况;航行信号设备配备情况;渔业船舶灭火器、砂箱、太平斧等设备配备和完好情况。

4.渔船编队生产情况,控制超航区、超抗风等级航行作业和其他违规行为采取的措施和落实情况,蟹笼、渔运等高危作业渔船及老旧渔船安全生产状态情况。

5.渔船安全通信设备畅通情况,气象预报警报的接收处置情况;发生事故及时报告,以及迟报、漏报、瞒报等情况。

(八)农机行业

1.拖拉机登记证书、号牌、行驶证和联合收割机号牌、行驶证的发放情况,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证申领情况,进一步规范牌证核发行为的措施和落实情况。

2.防范驾驶员超速、超载、非法载客、无证驾驶、违章操作和无牌行驶等违法行为的措施和落实情况;防范人身机械伤害措施落实情况。

3.农机事故报告制度建立情况和农机事故统计、上报等工作情况;对已发生的农机事故按"四不放过"的原则调查处理情况;对有关负责人的责任追究和整改落实情况。

4.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参加年度检验情况,驾驶员参加审验和安全学习情况,提高牌证检验率、审验率的措施及落实情况。

(九)水库

1.水库特别是病险水库安全责任制和防洪措施的落实情况。

2.水库大坝廊道、护坡存在裂缝、渗水渗桨和老化现象情况。

3.闸门及启闭设备、防汛道路、抢险物料储备情况。

4.输水和泄洪建筑物存在裂缝、气蚀、破损和变形情况。

5.大坝安全监测、水雨情测报和通信预警设施的建设与完善情况。

6.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在建项目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和度汛方案的要求安排施工情况;投入蓄水运行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验收情况;尚未进行除险加固的病险水库,经有关部门批准的调度运行方案的落实以及对病险部位加强巡视检查情况。

7.小型水库管理机构或专门的看护人员落实情况;日常巡视检查和管理人员培训等措施落实情况。

8.通航建筑和设施的可靠性情况,制订船舶避洪方案情况。

(十)学校

1.消防设施、应急照明、指示标志、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落实情况。

2.租用拼装车、报废车和个人机动车接送学生情况;购买或租用专门用于接送学生的机动车辆经检验合格并定期维护和监测情况;接送学生的机动车驾驶员具备合法资质情况。

3.锅炉、燃气、电气、体育器材等重要设施设备的使用、维护情况;放射物质、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等危险物质存放情况;游泳池、实验室、礼堂、学生宿舍,特别是租用的学生宿舍和底层商用学生宿舍等重要场所存在安全隐患情况。

4.校园周边治安、道路交通和经营场所安全隐患情况。

5.D级危房使用情况;校舍存在安全隐患情况,对可能受到滑坡、塌方、泥石流危害的校舍采取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情况。

6.日常安全教育课时安排情况和开学初、放假前进行安全教育的情况,开展"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活动情况;中小学兼职法制副校长或法制辅导员的聘用情况;组织学生开展紧急疏散和自救逃生演练情况。

7.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以及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落实国家食品卫生管理规章制度情况。

(十一)商场、市场等人员密集场所

1.人员密集场所设置符合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要求情况。

2.疏散走道、楼梯和安全出口的设置、数量和形式以及保持畅通情况;公共区域及逃生通道的外窗金属护栏符合安全疏散和应急救援要求情况。

3.防火、防烟分区设置情况。

4.火灾自动报警、自动灭火系统、消防栓等设施的配备和完好情况。

5.集生产、加工、销售、储存、居住等为一体的"三合一"、"多合一"建筑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情况。

篇6

(一)加快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按照国家和省上统一部署,加快组织进行我市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编制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既要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确保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面积;又要切实注重空间合理布局和城乡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与城乡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相衔接。

(二)维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严肃性。规划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一般建设项目选址,必须选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外,不得设立各类开发区和城市新区。改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必须报经原批准机关批准。确需单独选址建设的项目,依法可以改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划修改方案可以在报批用地时一并报批;其他项目用地涉及修改规划的,按法定程序修改规划后,方可报批用地。

(三)严格执行建设用地计划管理制度。各县(区)应当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国家供地政策和土地利用实际情况,提出下年度须经国家和省市批准的能源、交通、水利、矿山、军事设施等项目建设用地与城镇村庄建设用地等农用地转用计划建议。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和建设占用耕地造成耕地减少的情况,确定下年度土地开发整理计划。各县(区)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建议,应于每年十月底前报市国土资源局,同时抄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四)年度农用地转用计划不得突破。各县(区)要按照“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把有限的土地利用指标用在重点急需项目上,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中关键领域和重点项目的需要。当年结余的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经市国土资源局核实批准,下一年度可以继续使用。

(五)切实做好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工作。项目建设单位向项目主管部门申报核准或审批建设项目时,必须附同级国土资源部门的预审意见,没有预审意见或预审未通过的,不得核准或批准建设项目。不符合国家供地政策、不符合建设项目用地标准、占用耕地但补充耕地方案不可行、需要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但修改方案不可行的,不得通过项目用地预审,尤其对高档宾馆、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项目,不得通过项目用地预审。建设项目选址,同时要符合城市和村镇建设规划。在《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4号)实施前批准立项的单独选址建设项目,报省国土资源厅进行用地预审。

二、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切实保护基本农田

(六)切实落实基本农田保护措施。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必须严格落实上级人民政府下达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各县(区)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切实把基本农田落实到地块和农户,一定要做到“七有”即有保护公告、有保护组织、有保护合同、有乡规民约、有图表档案、有保护图件、有保护标志。

(七)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五不准”的规定。基本农田一经划定,成为不可逾越的“红线”,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或者擅自改变用途。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五不准”即不准除法律规定的重点建设项目之外的非农建设占用基本农田;不准以退耕还林为名,将平原(平坝)地区耕作条件良好的基本农田纳入退耕范围,违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随意减少基本农田面积;不准占用基本农田进行植树造林、发展林果业;不准以农业结构调整为名,在基本农田内挖塘养鱼和进行畜牧养殖以及其它严重破坏耕作层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准占用基本农田进行绿色通道和绿化隔离带建设。对违犯基本农田保护“五不准”的行为,要坚决依法查处,严肃追究责任,对有关责任人员由上级主管部门或监察机关依法按权限给予行政处分,同时,上级政府要责令限期整改,整改期间暂停农用地转用和征地审批。经国务院依法批准占用基本农田的,征地补偿费按法定最高标准执行,耕地开垦费按我省最高标准执行,并补划相当数量和质量的基本农田,确保全市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不降低。

(八)严格执行耕地占用补偿制度。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力度,严格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和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金等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确保专项资金用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和基本农田建设。进一步加强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申报和监督管理,确保项目投资到位,实现全市耕地占补平衡。

三、严格建设用地审查报批

(九)明确建设用地报批权限。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规定权限、条件和程序审查报批土地。国务院、国家发改委等部门或省政府批准或者核准的能源、交通、水利、矿山、军事设施等确需单独选址建设的项目,涉及的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报国务院批准;除此之外单独选址建设的项目,涉及的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报省政府批准,其中征收土地面积超过省政府批准权限(征用一般耕地超过35公顷,其它土地超过70公顷)的,须报国务院批准;建设项目确需占用基本农田的,须报国务院批准;在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范围内,为实施村庄、集镇规划占用土地,涉及集体或国有农用地转用的由市人民政府审批:具体建设项目需要占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国有未利用地的,由市、县(区)人民政府审批,村民宅基地占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集体未利用地的,由县(区)人民政府审批。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者其他有关文件没有明确分期建设的,应当一次性报批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严禁将单个建设项目用地拆分审批。

(十)严格征地报批要求。征地报批时,必须附具被征地农民对补偿标准、安置途径的意见或者组织听证有关材料。耕地开垦费或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来按规定足额缴纳的、征地补偿费未全额支付到位的,不得批准。

(十一)全面推行农村宅基地“三榜公布”、“三到实地”制度。农村村民需要宅基地的,应向本集体经济组织提出申请,集体经济组织应将申请宅基地的农户张榜公布;公布期满无异议的,集体经济组织应将上报的农户再次张榜公布;经依法批准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将审批结果第三次张榜公布。在宅基地审批过程中,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受理宅基地申请后,要到实地审查申请人是否符合条件、拟用地是否符合规划等;宅基地经依法批准后,要实地丈量划定宅基地:村民住宅建成后,要到实地检查是否按照批准的面积和要求使用土地。

(十二)严格农村宅基地申请条件。不符合申请条件的不得批准宅基地。实行“一户一宅”政策,宅基地面积不得超过《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规定的标准。严禁城镇居民在农村购置宅基地。各县(区)要对农村宅基地进行清理,对一户多宅或面积超标准的和城镇居民拥有农村宅基地的要依法处理。

(十三)依法界定临时用地的范围。不得将建设用地按照临时用地审批,也不得将农用地按照临时用地审批。已按临时用地审批的建设用地,追究审批责任,符合报批条件的重新报批。禁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非法出让、出租集体土地用于非农业建设。

四、规范土地市场行为

(十四)严格控制划拨用地范围。经营性基础设施用地要逐步实行有偿使用,工业用地逐步实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有两个以上用地意向者的,必须实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以协议方式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价格不得低于协议出让最低价。对非法低价出让的,要依法追究责任。原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须经依法批准,并在土地有形市场公开交易,按照市场价格减去补偿费用的差额补交出让金;加强土地储备,土地储备工作由国土资源部门统一管理,市场交易价格明显低于协议出让最低价的,市、县(区)政府应当行使优先购买权;对临街具有商业价值的地块,应当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

(十五)土地出让金一律不得减、缓、免。土地出让金必须足额到位,实行财政专户管理,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严禁空收、空转、空支。

五、大力推进集约用地

(十六)严格执行工程项目建设用地定额指标。对不符合指标要求的,不予供地或者适当核减用地面积。

(十七)严格土地使用条件。认真执行工业项目用地的投资强度、容积率、建筑系数、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所占比重等控制性要求。对达不到土地使用条件的,不予供地;对擅自改变土地使用条件的,依照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收回土地使用权。

(十八)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增量。努力盘活土地存量,充分利用未利用地,严禁闲置浪费土地。土地征收经依法批准后,县(区)两年内未实施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的,批准文件自动失效;农用地转用依法批准后,县(区)两年内未提供给具体用地单位的,按未供应土地面积扣减该县(区)下一年度的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提供给用地单位后,用地单位一年以上未满两年未进行实质性开发的项目,依法征收土地闲置费,已满两年未进行开发建设的项目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

(十九)积极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工作。各县(区)要根据实际情况,通过修编和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引导农村住宅建设逐步向小城镇和中心村集中,引导新办乡村工业向建制镇和重点小城镇集中。

六、进一步完善改进征地工作

(二十)完善征用土地程序。全面执行“告知”、“确认”、“听证”的规定。征地方案必须征求被征地村村民代表的意见;对征地的补偿标准和安置途径举行听证;对征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必须妥善解决。否则不予受理用地报批申请。

(二十一)合理确定征用地地价标准。各县(区)要在综合统计的基础上,确定当地征地的统一年产值标准和土地征收区片综合地价标准。征用基本农田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之和不得低于年产值标准的30倍。征用其他土地的,要适当提高补偿标准.

(二十二)加强征地实施过程监督。健全征地款分配制度,切实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保证被征地农民的土地补偿费、安置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足额及时到位。各县(区)国土资源部门对农民的补偿方式上,可以采取直通车、一站式补偿方式,直接向农民发放,确保被征地农民的利益不受损害。

(二十三)妥善安置被征地农民。各县(区)要逐步建立多种措施安置被征地农民生产生活的制度,改变过去单一的货币补偿安置措施。可以采取给被征地农民购买社会保险,对失地农民进行劳动技能培训并介绍失地农民就业。对于有稳定收益的项目,农民可以经依法批准的建设用地土地使用权入股。

七、依法加强土地监督检查

(二十四)严厉打击各类土地违法行为。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加大对土地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行政处罚要到位,依法应当拆除、没收或追究刑事责任的,不得只罚款、补办用地手续,确需补办用地手续的,在补办用地手续时,须附具对违法行为的处理意见及落实情况,征地补偿费、耕地开垦费须按最高标准支付和交纳。

(二十五)落实土地督查制度。土地执法监察工作要贯彻“预防为主,预防和查处相结合”的方针,大力宣传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落实土地督查制度。市县(区)要进一步加强执法监察机构和队伍建设,改进执法形式和方式。建立健全土地执法监察网络,继续完善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动态巡查制度,强化对土地违法行为的监察。

八、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二十六)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对土地管理的责任。各级政府要把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作为关系全局的战略举措,摆上重要工作日程,周密组织,常抓不懈。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的责任,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政府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各县(区)政府要对本行政区域内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面积负责。市、县(区)、乡(镇)都要建立耕地保护责任考核体系与责任追究制度。各县(区)政府每年要向市政府报告耕地保护责任目标的履行情况;国土资源局要会同农牧局、监察局、审计局、统计局等部门定期检查和考核,并向政府报告。政府对认真履行责任目标、成效突出的,给予表彰;对没有达到责任目标的,要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补充耕地和补划基本农田。

篇7

一、充分认识占补平衡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确保实现占补平衡

实行耕地占补平衡是国家确立的一项占用耕地的基本制度。加强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是保障我市各类建设项目用地的前提和基础。当前,随着我市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土地后备资源逐渐减少,开发难度越来越大,生态、水土保持等与土地开发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耕地占补平衡的压力不断增大。“十二五”期间,正值我市实现经济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各项建设占用耕地的需求仍然比较旺盛,大批重点项目和民生工程亟需用地。因此,切实做好耕地占补平衡工作,既是落实耕地保护国策的必然要求,也是保证我市经济实现跨越发展的根本保证。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工作,确保耕地占补平衡工作目标的圆满完成。

二、合理分解任务指标,建立全市统筹管理机制

根据上年度市下达的补充耕地任务指标和我市的用地需求等情况,每年年初,由市国土资源部门综合测算、合理预判当年的耕地占补平衡指标数量,结合各镇(街道、园区)的后备资源现状,分别确定出各镇(街道、园区)的年度补充耕地任务,由市政府直接下达。

耕地占补平衡项目经市和省国土资源部门验收合格后,产生的新增耕地指标由市国土资源部门统一管理、统筹使用。按照“谁开发(复垦、整理),谁使用”的原则,主要用于所在镇(街道、园区)年度用地计划指标的耕地补充平衡。部分耕地后备资源少、无法实现耕地自我占补平衡的镇(街道、园区),缺口部分由市统筹调剂解决。

三、落实责任,全力推进占补平衡工作

耕地占补平衡工作实行“市政府协调推动、市相关部门业务指导、镇(街道、园区)具体组织实施”的工作机制。市政府委托有关镇(街道、园区)进行开垦造地,并签订《委托补充耕地协议》。各镇(街道、园区)是耕地占补平衡项目建设的责任主体,负责完成市下达的补充耕地计划任务;市国土资源部门负责补充耕地计划管理、全市耕地占补平衡指标的统一管理和调剂、制定项目施工及验收标准并组织竣工验收等工作;市财政部门负责耕地占补平衡项目立项及规划设计审查、资金的使用和管理、竣工验收等工作;市监察、审计部门负责项目实施全过程的监督工作;市农业部门负责补充耕地土壤检测、建设指导和质量评定等工作;其他相关部门搞好配合。

市国土、财政、审计、监察、农业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积极主动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实行全程跟踪管理。各镇(街道、园区)要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科学规划,狠抓落实,确保耕地占补平衡工作顺利开展。

四、严格操作程序,确保占补平衡项目规范有序实施

(一)实行项目库管理制度。在全面调查土地后备资源的基础上,建立全市耕地占补平衡项目库,项目由各镇(街道、园区)组织申报,经市国土资源部门与市财政部门审核合格后,纳入市级项目储备库管理,入库时间为每年的10月底前。未纳入市项目库备案的项目,不予立项。

(二)立项。根据市政府年初下达的补充耕地计划,市国土资源部门与财政部门对各镇(街道、园区)已上报入库的耕地占补平衡项目逐一进行筛选审核,对符合我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立项条件的报市政府予以立项审批。申请立项时,各镇(街道、园区)负责编制提报项目可研报告、初步规划设计、预算书等材料。

(三)实施。立项批复后,市政府与有关镇(街道、园区)签订《委托补充耕地协议》。镇(街道、园区)委托具有招投标资质的中介机构,对项目工程依法公开自主招标,在市国土、财政、审计、监察等监督部门的监督下,依法确定出施工单位。施工单位按照《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GT01-2009)、《委托补充耕地协议》及获批的《初步规划设计报告》等相关标准要求,认真组织工程施工,竣工时间为当年的5月底前。

项目实施过程中,各镇(街道、园区)要切实加强项目管理。建立项目责任制度,签订项目实施管理责任书;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公告制和合同制等制度,确保补充耕地的数量和质量。

(四)验收。项目竣工后,由镇(街道、园区)提出验收申请,市国土部门与财政部门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初验,各部门要加强占补平衡项目验收工作,严格按国家规程要求进行检查验收。初验时,要按项目逐个进行外业与内业验收,对资料不齐全,面积不准确,质量不达标的项目,不得通过初验。

项目的内业资料要满足报国土资源部备案并符合省国土资源厅鲁国土资字〔2011〕655号关于项目管理的要求。各镇(街道、园区)应按三阶段准备相关资料:一是计划和预算阶段,包括:立项请示、可研报告、论证意见、规划设计、预算书、批复、现状图、勘测定界图、平面布置图、规划图等;二是工程实施阶段,包括:项目实施方案、委托合同(协议)、招投标资料、施工合同、施工和监理材料、资金拨付及使用等;三是验收阶段,包括:验收申请、竣工图、审计报告、土地统计台账变更情况说明等。

对经初验合格的项目,市国土部门与财政部门向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部门、市财政部门申请终验。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部门、市财政部门将组织审计、监察、农业等部门,对申请终验的项目进行全面验收,验收比率为100%。终验工作在当年6月底前完成。

五、加强资金监管,确保占补平衡项目资金合理使用和安全运行

切实加强占补平衡项目资金管理,落实相关资金管理制度,充分发挥资金使用绩效,确保项目资金及时使用和专款专用。

(一)资金来源。从市财政收取的耕地开垦费中列支。

(二)资金拨付标准。按照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部门、市财政部门终验合格后的新增耕地面积,土地开发(复垦)项目6000元/亩,土地整理项目3000元/亩。

篇8

第二条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符合国务院规定的残疾人规范,并持有全国统一核发的残疾人证》残疾人均享受本暂行规定的优惠政策。

第三条残疾人必需遵守法律,遵守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履行公民义务,发扬乐观进取精神,自尊、自信、自强、自立,努力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第四条政府、社会、企事业单位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本着就近、就地、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多渠道、多层次、多种形式地安排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

第五条努力开发社区就业岗位,鼓励和支持残疾人采取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社区实现就业。

第六条各级残疾人机构要与当地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密切合作,为残疾人就业服务提供专门窗口,将外地所有有求职愿望的残疾人登记入册,免费料理求职登记,免费咨询,免费求职指导。尽可能收集适合残疾人就业的信息,优先推荐就业。对需要参与职业技能培训的各级就业培训机构,要提供方便,积极组织培训;

第七条鼓励残疾人从事个体经营。凡残疾人从事个体经营的工商部门应优先免费料理营业执照,并酌情减免个体工商管理费,税务部门应优先免费料理税务登记及按规定减免税收,其它行政部门及事业单位免收可免的各项收费(如卫生服务费等)

第八条鼓励残疾人在农村开展种养殖业。凡以种养殖业为主要生活来源,且种植规模在20亩以上(含20亩)或年养禽1万羽以上,或年养猪200头以上,或年养羊100头以上,或水产规模在30亩池塘以上的其用于种养殖业的商业贷款,贷款金额5万元以内,由市政府从残疾人就业保证金中给予贴息,贴息年限为二年。

第九条加大对残疾人守业资金扶持力度。残疾人自谋职业、自主守业的且自筹资金不足的只要有明确的经营项目,符合小额担保贷款条件,由劳动和社会保证部门所属的小额贷款担保中心予以受理。贷款额度不超过5万元,贷款期限不超过2年,期确需延长的可展期一次。

第十条企事业单位或其它组织在下岗分流中尽量防止安排残疾职工下岗。对只靠自己工资收入维持家庭生活的残疾职工,非因单位撤销、解散、停产、破产,一般不得安排下岗。

第十一条对城乡“三无”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抚养义务人或有抚养义务人而无抚养能力)残疾人,符合五保条件的一律实行五保,并优先安排进敬老院、福利院;对城市“三无”残疾人给予重点救助,并逐步过渡到由县区社会福利院集中供养。

第十二条凡吸纳原从事“残疾人专用车”客运的残疾人就业的企业,由市政府给予补贴:

㈠企业与其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依照实际招用人数,给予社会平安补贴,社会平安补贴规范按企业应为残疾人缴纳的养老、医疗和失业平安费计算,期限与劳动合同期限一致,最长不超过3年。

㈡企业与其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按实际招用人数给予岗位补贴,补贴规范为每人每月200元,期限与劳动合同一致,最长不超过3年。安排就业后,应按月支付工资,月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规范。

第十三条切实保证原从事“残疾人专用车”客运的残疾人家庭基本生活。凡家庭生活困难,且符合低保政策条件的全部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证救助。

篇9

一、指导思想

今年县城防汛总的指导思想是: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科学防控、人水和谐的治水理念,按照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和舆论到位的“五到位”原则,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扎实落实各项防汛措施,确保城区安全度汛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不受损失。

二、任务要求和防汛重点

总的要求是,坚持“安全第一、科学防控”的方针,围绕落实“防汛责任制”这一核心,突出排水除涝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建筑工地、城市危旧房“四个重点”,完善防汛预案,健全防汛队伍,落实防汛物资,全面开展防汛隐患整治,确保县城安全度汛。

(一)搞好汛前检查,排除洪涝隐患。各街道和各防汛责任单位要立即组织对本辖区进行全面检查,着重搞好河道险口、险段、闸门、人防工程、低洼易涝地段的排水设施、低洼易涝区域的住宅、商店、厂房、仓库等重点部位的防汛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和隐患要立即解决。各部门各单位要积极做好自查自纠工作,制订应急措施,对辖区易受灾情危害的房屋、放置贵重物品和危险物品的地方要密切关注,及时发现、随时处理一切可能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问题,确保汛期万无一失。

(二)搞好河道清理和排水设施的维修,保证顺利泄洪。对影响排水的垃圾废渣、违章建筑等行洪排水障碍,要坚持“谁设障、谁清理,谁批准、谁负责”的原则,限期无条件清理和拆除。城管部门要加强管理,严禁单位和居民向河道倾倒垃圾,水利部门和城关、东城街道要及时清理河道垃圾和障碍物,保证河道畅通和堤坝安全。各街道、各部门要加强对遗留问题较多、设施较差、没有明确具体管理单位的小区防汛工作的调度和协调,确保任何情况下防汛工作有人抓、有单位管。各街道、住建部门要对所管辖的排水设施(包括雨污水管道、沟渠以及各种雨污水井)进行全面检查、维修,将管沟和雨污水井内的淤泥杂物予以清除,打通堵塞部位,把排水管网全部疏通一遍,保证排水管网畅通。

(三)抓好旧城改造区、在建居民小区和建筑工地的排涝工作,防止内涝。本着“谁开发,谁负责”的原则,开发建设单位要认真做好开发区域和建筑工地四周的排涝工作,对开发区域和建筑工地四周因开发建设而堵塞、损坏的排水系统,由开发建设单位负责清理、维修,并在汛前恢复正常;排水系统确实无法恢复正常的,要备好临时排水设施。各开发建设单位要组织好防汛抢险队伍、车辆和物资器械,对开发区域及四周可能出现的内涝、滑坡、塌陷等问题,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应急方案和措施,确保开发区域及四周不发生内涝,不倒塌房屋,避免群众的生命财产遭受损失。

(四)做好房屋检查及各类危房的加固维修工作。各街道、各部门、各单位要在汛前对所管辖房屋进行全面检查,尤其对危房要及时采取措施加固维修。属单位自管房屋,由单位负责维修;对于个人私房,责任部门和单位、街道、村(居)要组织好检查,督促住户搞好自修。对中小学和医院病房,教育、卫生部门要高度重视,发现问题要立即解决。人防工程和建有地下室的楼房,产权单位要采取措施,储备封堵物资。对各类防汛物资,各街道、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县城防汛指挥部的部署,做好储备工作,确保抢险救灾的需要。同时,要迅速组建各路段防汛指挥机构和抢险救护人员,确保准时上岗。

三、部门分工和工作职责

县城防汛是综合性工程,需要动员社会各界的力量,共同参与,合力抗灾。各部门各单位要结合本行业的特点,按照“行业管,管行业”的要求,在总的县城防汛工作方案的基础上,抓紧制定好各自的防汛方案,密切配合,团结协作,共同做好县城防汛工作。

(一)住建部门要加大地下排水设施的管理力度,认真搞好地下排水管渠和雨水井、检查井的疏通和清挖工作,及时修复井座和补齐井盖、水箅子,避免伤人和其它事故的发生。要认真做好危旧房屋安全检查工作,督促责任单位和住户及时修复和加固,确保安全度汛。

(二)城管部门要严厉查处向排水设施内排放、倾倒腐蚀性废水、废渣、易燃易爆物品、杂物、粪便和擅自穿越排水管道墙沟、检查井、雨水井的行为。

(三)公路部门要密切注意弥河大桥、城区外环路两侧的排水,备好抽水泵等排水机械,确保遇有降雨及时排水,避免造成因积水而破坏路堤影响正常交通的问题。

(四)水利部门要加强城区内河道的管理工作,及时清理河道内各类障碍物和排除堤坝安全隐患。

(五)供电公司要建立城市防汛指挥机构,做好防洪、排水设施供电线路和配电设备的检查维修工作,确保汛期供电安全。

(六)通讯公司要组织技术人员对县城防汛机构和有防汛任务的单位电话进行全面检修测试,及时排除故障,确保汛期通讯畅通。

(七)教育部门要认真做好校舍安全检查工作,及时修复和加固危房校舍,特别要对中小学、幼儿园的教室进行重点检查,派专人负责监督维修加固工作,确保师生人身安全。

(八)公安部门要制定出汛期治安保卫和应急情况处理方案,严厉打击借洪涝灾害之机危害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行为。

(九)人防部门要做好防空干道的普查工作,该加固的一定要加固,防止因干道进水,造成路面或建筑物坍塌。同时,做好警报的鸣放事项,做到有险及时鸣放,不误时、不误事。

(十)卫生部门要做好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工作。

(十一)气象部门要及时向县城防汛机构提供准确的天气预报和天气形势分析,为正确指挥抢险救灾工作提供可靠详细的气象资料。

(十二)交通运输部门要协调有关单位做好防汛抢险车辆的维修保养,制定抢险救灾车辆的调配方案,确保车辆状况良好和行车安全。

(十三)经信部门和保险公司要认真检查落实企业防汛抢险自救措施,督促企业搞好汛期安全生产工作。

(十四)各主管部门要组织力量对所属煤气、热力、供水等管道进行安全检查,防止泄漏,并落实好抢修队伍,以防万一。

(十五)新闻单位要及时报道县城防汛工作动态,大力宣传国家《防洪法》、《防汛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动员全社会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县城防汛工作,共同战胜洪涝灾害,确保县城安全度汛。

四、健全工作机制,抓好防汛措施落实

2012年,县城防汛形势十分严峻。一是灾害性天气可能随时发生,不能掉以轻心。二是局部突发性暴雨灾害的可能性始终存在,一旦成灾,时间短,防御难度大。三是近几年“年年防汛不见汛”,在各级干部群众中不同程度地滋长麻痹思想。所有这些,都加大了今年县城防汛工作的难度和压力。为此,各街道、各部门、各单位一定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涝,高度重视,周密部署,扎扎实实抓好各项任务的落实。

(一)备齐防汛物资,落实防汛抢险队伍。县城防汛重点地段主要负责单位要完善防汛预案,做到组织、指挥、队伍、物资、设备、通讯、交通、群众转移、救灾、医疗卫生等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层次分明、责任明确。要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制定可靠预警措施,将警示形式通知到户、落实到人。县城防汛指挥部要及早确定撤离路线、撤离方式和转移地点,并通过一定方式对外公布,做到家喻户晓。要加大防汛物资储备资金投入,对各类防汛物资要登记造册,确定收集人、责任人,落实好运输地点、数量和运输措施,保证抢险时运得出、送得到、用得上。要落实好防汛队伍,防汛队伍要实行专业队伍和群众队伍相结合,按照实际需要分别组织一定数量的常备队、抢险队和后备队。要加强防汛队伍的技能培训,配齐抢险车辆、器械等工具。抢险队伍要明确领导,明确人员,明确责任,明确任务,一旦出现险情,要按照预定的抢险方案,立即投入抢险救灾工作。尤其要注意对重点地区和重点单位要重点防守,确保万无一失。

(二)搞好自查,切实做好重点地区的防汛准备工作。各街道、各部门、各单位要抓紧对本辖区防汛情况进行自查,着重做好低洼易涝区的调查摸底,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确保低洼易涝地区居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交通、铁路、供电、通讯、供水、供气、人防等防洪重点部门要认真搞好自查,完善落实防汛措施,切实履行好部门的防汛职责。

(三)严格落实汛期值班制度,确保通讯联络畅通。6月1日至9月30日为我省汛期,县城防汛指挥部和各责任单位一律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上岗带班,遇有雨情和重要天气预报,要实地巡查,及时了解积水和灾害情况,随时掌握天气形势变化,研究部署防汛和抢险救灾工作。值班人员要按时到岗值班,认真全面地记录上级的指令和基层上报的险情、灾情,并及时上报,不得脱岗、漏岗。县城防汛指挥部要不定期进行抽查,如发现脱岗现象,除追究当事人责任外,还要追究带班负责同志的责任,并在全县通报批评。

五、加强组织领导,落实防汛责任制

各街道、各部门、各单位对防汛工作务必高度重视,从“讲政治、保稳定、促发展”和保障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进一步加强对县城汛期安全工作的领导,真正做到责任到人,措施到位,义不容辞地做好防汛工作。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防汛工作的领导,县里已成立由分管副县长任总指挥,各有关部门和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县城防汛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值班电话),全面负责县城防汛工作。各街道、各部门、各单位都要成立由主要负责同志为指挥的城区防汛指挥机构,配备专职人员,解决好防汛经费,配备交通和通讯工具,把防汛任务落到实处,真正做到组织、措施、资金、队伍、物资“五落实”。

篇10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动员和联合社区方面力量齐抓共管,构建烟草专卖管理网络化、市场化和社区管理体系,形成“社区引导、行业自律、诚信管理、文明兴商、综合监管”的运作模式,净化和规范社区烟草市场,促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最终达到社会、行业、经营者、消费者“四满意”。

二、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我县烟草专卖社区化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县里成立了以县人民政府县长助理贾秋林任组长的奉新县烟草专卖社区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烟草专卖局),具体负责日常工作。

三、工作重点和目标

(一)加强烟草专卖法律法规的宣传,向烟草零售户普及烟草专卖法律法规知识,为依法行政、诚信守法、文明经商营造良好的法制氛围。

(二)烟草、公安、工商等职能部门密切配合、联合执法、综合监管,规范卷烟市场经营秩序,实现无假冒卷烟、无走私卷烟、无非法渠道卷烟、无无证经营行为的“四无”烟草专卖社区化管理工作目标。烟草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强化执法为民、文明执法意识,切实为卷烟零售户提供优质服务,确保其合理利润。

(三)各乡镇场和县社区协调办组织牵头。对照各卷烟零售户与各“诚信自律小组”签订的自律协议,定期开展自查自纠。检查,落实明码标价、诚信经营、规范烟草专卖社区化管理,营造公平、公正、竞争有序的市场经营环境,烟草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和依靠社区力量优化零售户合理布局,方便群众消费,要动员群众积极举报烟草违法违规行为。

(四)成立工商、烟草、社区三级联动机制,组织群众广泛开展“千家万户共铸诚信”活动,公开评选出卷烟零售“诚信示范户”,并实行统一挂牌,动态管理。同时,发挥示范户带头作用,营造诚信、守法的社区卷烟专卖经营环境。

四、管理体系和工作职责

(一)管理体系

1、县烟草专卖社区化管理领导小组根据工作进展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对卷烟专卖社区化管理所涉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和协调,其下设办公室对相关具体工作进行组织、落实。

2、小组办公室要制定阶段性工作计划,组织联合执法、负责具体工作的实施。

3、县烟草专卖局巡查员与社区信息员负责社区卷烟市场的日常监管工作,建立零售户档案,做好工作记录和信息反馈记录,对社区卷烟零售户实行诚信等级管理,提供差异化服务。

(二)工作职责

1、县烟草专卖局

大力宣传烟草专卖法律法规,开展“双向诚信活动”,会同工商、公安等部门打击违法经营行为,整治和规范烟草市场。

2、乡镇场和县社区协调办

协同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做好烟草专卖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发动社区群众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协同工商、公安、烟草等部门开展工作。

3、县公安局

会同烟草、工商等部门开展打击制售假冒和非法经营卷烟的专项行动,制止社区内涉烟违法犯罪活动。

4、县工商局

整顿和规范烟草市场流通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对经营卷烟销售业务的商店、个体户进行经常性的检查,依法取缔无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擅自经营卷烟零售业务的商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