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肺炎护理措施范文

时间:2023-04-12 13:04: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生儿肺炎护理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新生儿肺炎护理措施

篇1

关键词:新生儿肺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272-01

发热是机体对各种有害刺激的自然防御反应,是机体抵抗疾病的防御机能。在儿科门诊,发热是小儿最常见的一种临床表现,是各种疾病的重要病理过程。患儿发热或出现高热时,除做病因治疗和对症处理外,患儿的护理工作也不容忽视。

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疾病,其占新生儿疾病死亡病历的12.6%左右,由于新生儿期器官功能发育尚不完善,受宫内窘迫和特殊生理、解剖、免疫状态多种因素的影响易出现窒息、呼吸功能不全和循环衰竭,因此在新生儿学科中越来越重视。经综合治疗和护理,治疗效果满意观察及护理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

65例新生儿肺炎患儿,男35例,女30例;其中早产儿13例,足月儿52例;生后72h内发病者26例;吸入性肺炎37例(包括奶汁、羊水及胎粪吸入),感染性肺炎28例(包括产前、产时及产后感染);合并窒息8例,缺氧缺血性脑病5例,低体温13例,败血症3例。通过采用维持体温,合理喂养,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病情,防治并发症和预防交叉感染等综合护理措施,本组患者痊愈58例,好转5例,死亡2例,总有效率96 9%,效果满意。

2 护理措施

2.1 基础护理:保持病室空气新鲜,经常通风,避免对流风,温湿度适宜,保证充足的热量与水分,喂养宜少量多次,一次不要喂得太饱,以防引起呕吐,呛咳重或拒奶者可鼻饲,保持皮肤清洁,预防臀红及皮肤感染。

2.2 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肺部瘀血:因新生儿不会咯痰,应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予以吸痰。但要避免频繁而无目的的吸痰操作,以减少刺激,防止加重黏膜充血水肿。分泌物黏稠者可给蒸汽吸入或超声雾化吸入[2],稀释分泌物,以便于清除。

2.3 吸氧:合理吸氧,以提高血氧饱和度,纠正缺氧改善酸中毒,减轻缺氧引起的脑细胞水肿,促进脑细胞恢复,减少后遗症的发生。一般采用面罩给氧2~4L/min。吸氧期间应注意观察呼吸频率、节律、口周青紫及末梢循环情况。对早产儿吸氧应遵医嘱。避免长时间吸氧导致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生。

2.4 雾化吸入:肺炎患儿呼吸道分泌物增加,加上患儿幼小,无力将痰咳出,临床上常用生理盐水5ml给予氧气雾化吸入。本文每天对患儿进行雾化吸入1次/4h,每次15~20min,在雾化吸入中加入 -糜蛋白酶、地塞米松及相应的抗生素,使药物随吸气吸入到较深的终末支气管及肺泡,对消炎、止咳、化痰、湿润气道有较好的效果,并可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通气,有利于痰液吸出[2]。

2.5 预防和控制感染:由于患儿机体抵抗力低下,交叉感染也是造成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加强消毒隔离制度,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病房严格控制人员探视,加强室内空气及地面消毒,定时通风,保持病房环境清洁,每日坚持空气消毒1次,定期监测空气,以防发生并发症。做好患儿口腔、脐部、臀部及皮肤的护理,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2.6 合理喂养:新生儿能量储备低,在病理情况下,反射及反应低下,食欲及胃内纳功能差,进乳少,同时,病理情况下的机体热量消耗大,易造成患儿低血糖及低蛋白血症。为了供给足够营养和水分,增强机体力,应尽可能的给予母乳喂养,每2h1次,注意发生呛咳和溢奶,如病情严重,吞咽反射差,拒奶或进食时呛咳严重,应给予鼻饲,每次10~30ml,每2h1次到恢复期,每次喂奶可30~50ml,每3h1次,喂奶后轻轻叩背,使胃中空气排出,以免发生溢奶。

参考文献

[1] 范玲,林晓云.儿科护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

篇2

关键词:新生儿;感染性肺炎;观察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8-0364-01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一种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占首位,为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主要特点为一般情况差、精神萎靡、口吐白沫、呛奶、口周发青、呼吸短浅急促、体温异常(发热或体温不升)、全身皮肤网状花纹等症状[1]。由于新生儿气管及支气管腔相对狭小,黏膜柔嫩,黏膜及黏膜血管丰富,感染后分泌物不易排出,易发生气道狭窄甚至阻塞。肺部含血量多,易淤血发生感染,特别是早产儿咳嗽反射减弱,无法将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排出,直接威胁患儿的生命。因此,本研究通过观察我院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的104例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的病情状况以及通过维持体温,给氧,物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等治疗和护理措施后的病情改变情况。得知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均能收到满意的治疗护理效果[2]。

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的104例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4例,女性40例,年龄介于出生后1h-25d之间,足月72例,早产30例,过期产2例。出生体重小于2kg的4例,2-4kg的98例,大于4kg的2例。所有病例均排除吸入性肺炎,均无宫内窘迫史及产时、产后窒息史。

2 病情观察

2.1 一般病情:①体温:新生儿患肺炎后不但表现出发烧症状,还可表现为体温不升,但需与正常体温波动相鉴别。出生1周内体温波动较明显,部分新生儿可出现脱水热现象。②呼吸:新生患儿表现出呼吸增快、表浅、呼吸不规则或反复窒息,鼻孔稍扩大,鼻翼扇动等症状。新生儿出生后即开始有呼吸,有时也可以短暂窒息后才开始有呼吸、呼吸表浅,常不规则。出生后前两周呼吸约40次/min,也可波动范围较大。③意识及吸乳:新生患儿常出现反应差,哭声低或不哭,吸吮力差,拒食或呛奶等现象。正常新生儿生后数日常处于睡眠状态,吸吮与吞咽功能完善,也易发生溢乳、哭声响亮。④皮肤和粘膜:患儿常出现面色苍白,口周青紫,可伴有硬肿,四肢厥冷,黄疸,出血、全身皮肤网状花纹等症状。大部分新生儿出生后2-3日内会出现生理性黄疸,可自然消退。

2.2 肺脏、心脏病况及其他: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两肺可无湿鸣,可出现吸气三凹征,有时可闻及小水泡音或捻发音。有些患儿心率增加过快,易导致心力衰竭。正常新生儿以腹式呼吸为主,呼吸表浅,常不规则。另外,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有时还伴有口腔炎、脐炎、腹泻、腹胀,尿量异常等症状。

3 护理措施

3.1 环境: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每日通风两次,避免对流风,温湿度适宜,保证充足的热量与水分。一般室温保持22~26℃,使患儿皮温达36~37℃,以减少氧的消耗,改善缺氧症状[3]。夏季包裹物勿过于严密,冬季注意保温预防并发硬肿症。另外,病室应严格控制洁净度,避免污染,并尽量与其他病种的新生儿隔离开。室内应保持阳光充足,空气新鲜,安静、清洁、舒适,并保持相对湿度在50%-60%,有利于患儿分泌物的排出。

3.2 :要注意经常变换,取头高侧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以利分泌物的排出。

3.3 喂养:宜少量多次,一次不要喂得太饱,以防引起呕吐,呛咳重或拒奶者可管饲,保持皮肤清洁,预防臀红及皮肤感染。如病情危重者,可暂停喂奶、喂药,以免呕吐引起窒息[4]。如喂奶时患儿口鼻周围出现青紫、呛咳,应立即停止,并予鼻前吹氧,必要时吸痰。病情稳定后,喂奶也应少量多次,注意有无腹胀现象。

3.4 物疗:①翻身:能预防肺内分泌物堆积和改善受压部位肺扩张。②拍背:五指并拢呈空杯状,由下而上,由外周向肺门拍击,使小气道分泌物松动易于进入较大气道。有利于吸痰和促进肺循环。③吸痰;奶前或必要时吸痰,及时有效的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促进分泌物排出。

3.5 保暖:新生儿主要靠棕色脂肪产热,速度快,耗氧多。肺炎时导致棕色脂肪产热受限,使产热小于散热,导致体温下降形成低温。一般情况下多采用暖箱、热毯等措施进行保温,以维持正常的体温。

3.6 给氧:为减少对患儿鼻黏膜的刺激,多采用头罩法给氧、箱内吸氧或小硅胶管鼻前庭吸氧。氧气应先予湿化,并加温至31-33℃为宜。

3.7 密切观察病情:保证抗生素及其他药物有效进入体内。尤其注意并发症先驱症状,注意药物毒副作用,发现异常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

4 结果

本研究的104例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均采用以上护理措施进行护理治疗,护理治疗时间均为为1-2周,其中痊愈的72例,痊愈率69.23%,好转的30例,好转率28.84%,家长放弃治疗的2例,总有效率为98.08%。

5 讨论

综上所述,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患病率高、死亡率也高,表现不典型,危害性极大。通过本次研究证实了,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能起到满意的治疗护理效果。因此,临床护理人员需要通过一定的护理措施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细心护理,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问题,尽心尽力为每个新生患儿服务,以保证新生儿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魏克伦.我国新生儿感染现状与展望[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1,26(1):1-2

[2] 王晓莉.新生儿细菌肺炎82例高危因素分析及防治[J].临床医学,2008,33(2):184-186

篇3

【摘要】:目的:通过对新生儿肺炎产生原因和多况的分析,总结出如何进行有效护理的方法和进行护理时应该注意的重点。方法:通过对所有68例新生儿肺炎病例进行详细的发病原因和症状观察与分析,并对其进行了合理的喂养和抗感染护理,同时还对其心跳频率和呼吸状况进行了严密的监视,总结和归纳出在进行护理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和如何选择正确的方法。结果:在针对症状合理选择护理方法和重点之后,明显缩短了患儿痊愈的时间和减轻了患病症状,有效的减轻了新生儿的痛苦和妈妈烦躁的心情,其中痊愈的患儿为46例,转好20例,放弃治疗的为2例,有效率为98%,同时也为如何改进和提升新生儿肺炎的护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结论:新生儿肺炎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且根据新生儿体制的不同临床表现也或轻或重,而且新生儿肺炎的死亡率也很高,所以在进行护理时一定要进行严密的观察和细心和呵护,减少和降低并发症产生的几率。

【关键词】:新生儿;肺炎;病理分析;护理体会

对于新生儿的定义从医学角度来讲是指从脐带结扎到生后的28天,由于在这个阶段婴幼儿的各个系统脏器还是免疫功能都处于尚未发育成熟和功能较差的阶段,所以在护理时一定要做到科学、合理和细心,这一阶段也是肺炎、黄疸病等的多发时期,而且由于新生儿本身的生理特点,这一时期患病的死亡率也较高,一定要注意观察和及早治疗,降低死亡以及并发症的产生几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是根据我院2011年10月~2011年12月期间住院中随机抽取的68名新生儿患者,所有的患儿中男性为44例,女性为24例,年龄分配为1天到27天不等;足月儿与早产儿的比例为17:2,所有新生儿中出生体重大于4kg的为1例,介于4kg~2.5kg的为59例,介于2.5kg~2kg的为6例,小于2kg的为2例。按发病原因可以分为吸入性肺炎也就是羊水或者奶汁吸入等为8例,感染性肺炎包括产前、产中和产后三种共为32例,窒息病例为6例,低温症患儿为3例,并发症引起的缺氧缺血性脑病以及败血症病例为11例,硬肿症患儿为7例,化脓性脑膜炎为1例。

1.2 诊断标准

对于新生儿肺炎的病情诊断可以参照《儿科手册》中对于该项的描述和判定。

1.3 治疗结果

在针对症状合理选择护理方法和重点之后,明显缩短了患儿痊愈的时间和减轻了患病症状,有效的减轻了新生儿的痛苦和妈妈烦躁的心情,其中痊愈的患儿为46例,转好20例,放弃治疗的为2例,有效率为98%。

2 症状观察和控制

在本次研究所涉及的68名病例中,分别对其发病时的体温、肤色、呼吸节奏以及肌肉张力和尿便颜色与次数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记录。测量的频率为每小时一次,对于重症需要使用监护仪的患儿更应该严密观测和记录其特征以及机器的运行情况,对于呼吸和心音的观测分别是15分钟和30分钟一次,此外如果新生儿出现心律超过180次/min或呼吸超过60次/min时应及时告知主治医师并采取紧急救护措施。

病房温度的控制应在24~28摄氏度之间,这样有利于降低患儿的需氧量有效避免呼吸困难情况的发生,对于患病期间体温不正常的患儿,可以采取放入暖箱的办法来进行体温的恢复。具体的操作如下,当患儿的体温偏低的患儿可以采取将其先放于高1~2℃的暖箱中并以每小时提高1℃的方式进行复温,体温恢复的时间应该控制在24小时以内,对于体温偏高的患儿可以将其放置在预热到30℃的暖箱中根据其体温恢复的情况在6~12小时内进行恢复。

3 护理重点及体会

3.1 新生儿肺炎护理的重点

保持呼吸的平稳畅通是新生儿肺炎护理的重中之重,要保持呼吸的顺畅首先应做到及时的清理和排出患儿呼吸道中的分泌物避免造成堵塞现象,当气管内出现粘痰需进行吸痰时,一定要遵循无菌的原则避免早晨二次感染或者不必要的伤害。在进行吸痰时还要注意时间的次数的把握,避免出现过多的无效吸痰而且时间应该控制在15秒钟左右。在吸痰前还可以通过向气管中加几滴化痰剂或超声雾化湿润的办法来使气道中的分泌物易于排出,吸痰时应该两个人共同合作进行翻身和排痰。对于呼吸严重困难的患儿还应该以每1~2小时进行一次更换的办法来减轻其缺氧的状况,同时还有利于缓解其肺部的炎症和淤血。

由于新生儿的肺部组织发育不成熟和自身生理特征的限制,患肺炎后的小儿通常以加快呼吸平率的方式来增加吸氧量,所以如果在护理时出现节律明显加快或者鼻翼煽动,口唇或四周发紫的现象时应及时给与吸氧护理。由于缺氧会导致新生儿的肺部血管阻力增加产生痉挛现象,这样会导致肺动脉的血压升高直接增加了心脏的负荷,严重时可能会造成心肌损害或者心动过速为日后的身体健康埋下隐患。在进行吸氧时对于缺氧症状较严重的患儿可以使用浓度为40~50%的氧气,如果发紫或者呼吸频率过快的现象仍无法改善可以短时间给纯氧。对于一些日龄较大的患儿鼻导管法是最舒适便捷的吸氧方法,但对于躁动不安的患儿不适用。

3.2 新生儿肺炎护理的心得

在长期的护理中积累了下面一些护理心得希望能够对日后的护理工作有所帮助,首先对于病情好转且相对稳定的患儿可以初步进行一些积极的发育护理措施,如对其的视觉或者听觉进行适当的刺激,在一定程度给与其抚摸或身体接触等刺激使其感受到被爱的需要,同时适当的进行一些被动的运动操也可以促进患儿的生长发育和恢复。其次一定要预防交叉感染的可能性,这就要求要加强病房的消毒和处理工作,在进行消毒时应该使用紫外线且进行隔离。所有的护理人员应该统一的穿着清洁工作服和工作鞋,对于监护治疗仪器也应进行消毒处理降低感染的风险。最后是同家长的沟通和指导,在住院期间应该最好母亲的心理调解工作,对于出院的患儿应该告知其坚持母乳喂养和合理增加辅食。

4 结论

通过上文的分析使我们了解到新生儿患肺炎的机率和原因较多也较为复杂,其的发病特点也较难察觉和发展迅速,此外新生儿的肺炎不仅容易造成肺部的伤害同时还易引起其他器官的损害,严重时还会造成死亡。所以对于这类患儿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在护理时不仅要做到尽职尽责还要做到对症治疗,而对于处于恢复阶段或者痊愈的患儿也应施以妥善的保护和处理。

参考文献

[1] 戴年春、罗旭文.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新生儿肺炎的影响[J].中国医疗前沿,2012,(1):69-69.

篇4

【关键词】新生儿肺炎;专项护理;人性化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505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709-01新生儿肺炎可发生在宫内和分娩过程中,这样情况被称为产前、产时感染性肺炎,或出生后发生称为产后感染肺炎。据统计,全世界约有200万新生儿,每年死于新生儿肺炎,这是新生儿围产期死亡的一个重要因素。产前、产时感染性肺炎胎儿是在子宫内,在此期间所感染的肺炎多数是通过血液感染的,与产科因素有很大的关系。产后感染性肺炎发病率是最高的,是通过呼吸途径或医源性所感染的。下面将新生儿肺炎的护理措施报道如下[1]。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6月一2012年9月在我院收治的80例新生儿肺炎,其中男婴儿47例,女婴儿33例。胎龄(39.1±1.7),出生体重(3160±340)G。在80例新生儿肺炎的患者中,感染性肺炎51例,其他29例是吸入性肺炎。

1.2方法对80例新生儿肺炎病情进行密切观察,包括体温、面色苍白、呼吸、心率和其他指标。与此同时,对儿童的家庭进行教育和宣传,使他们认识到新生儿肺炎发生、发展、保健、预防的相关知识,从而能够给予医疗工作积极的合作。除了一般的护理,还需要针对不同的孩子给予人性化的特殊照顾,包括:

1.2.1保温患儿体温不升、四肢冰冷,需要用装满水温50℃左右热水的热水袋放置在腋下,并且随时检查,防止烫伤,3-4小时更换水,同时保持在室温22℃-24℃,相对湿度为55%-60%的条件下[2]。

1.2.2吸氧儿童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难、偶尔暂停、面色青紫或苍白,应该立即吸氧,使用鼻导管吸入鼻前庭面法,病情如果严重的话,就采用罩吸氧法,前者一般氧流量为0-5毫升/分钟氧气湿化,温度达到31℃-34℃为宜,随时观察缺氧改善情况,如呼吸、肤色和嘴唇,如果缺氧问题已得到纠正,应改为间断吸氧,如果持续缺氧可导致肺组织充血、水肿、肺泡毛细血管增殖和肺不张,从而造成氧中毒的病理变化。

1.2.3保持呼吸道通畅首先,孩子取侧卧位,头偏向一侧,有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由于肺炎呼吸道黏膜充血、渗出,再加上新生儿气管狭窄,血管丰富分泌物可以很容易被阻塞,从而引起窒息,所以需要勤吸痰,吸痰时负压不要太大,一般为0.02-0.03MPa适宜,吸管应细、软,吸痰时间不宜过长,持续时间不超过15秒,动作应轻柔,以免损伤呼吸道黏膜,如果孩子吸痰不容易,需要轻轻地叩背,通过振动,促进痰液排出[3]。

1.2.4雾化吸入医院需要每天对肺炎的患儿进行雾化吸入Q4H,而且每次的时间不得超过15-20分钟,雾化溶液中加入α-胰凝乳蛋白酶、地塞米松及相应的抗生素,使药物吸到支气管和肺泡从而达到消炎、止咳、呼吸化痰、湿润气道的作用,并能解决支气管痉挛,对于改善呼吸,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还能够帮助新生儿吸痰。

1.2.5建立静脉通道按照新生儿肺炎的治疗方案,需要有顺序地依次进行液体输入,并且液体的总量必须是精确的。每小时每公斤体重3-5ML为合适,适当的将输液速度变慢,约5-8滴/分钟,否则容易造成儿童肺炎,导致心脏衰竭和肺水肿,使循环血量突然扩张。

1.2.6合理喂养新生儿热量储备非常低,在病理之中,反射和反应都会低下,从而导致了胃口和食欲出现障碍,进入的乳汁较少,而病理条件下的身体热量消耗快,容易引发新生儿出现低血糖和低蛋白血症。为了提供足够的养分和水分,增强机体抵抗力,应尽可能地进行母乳喂养,每2h一次,注意窒息和溢出,如病情严重,吞咽反射差、拒奶或严重窒息进食时,应给予喂食,每次10-30毫升,每2h一次,直到恢复正常位置,开始每次喂奶30-50毫升,每3H一次喂奶后,轻轻敲背,使得胃里的空气排出,避免发生溢奶的现象。

1.2.7对症护理需要做好所有的护理准备,如脐护臀护理、口腔护理、皮肤护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预防并发症的护理。新生儿肺炎反应低,应该经常给患儿更换,避免长期睡眠易致肺不张的副作用。常见的髋关节和受压部位需要经常使用温水进行清理,以保持皮肤清洁。每天洗澡后,用酒精棉球清洗脐部感染,从而预防感染,长时期的传输抗生素,患者容易发生鹅口疮,需要口服制霉菌素液,每日4-6次,直至痊愈。2结果

76例患者成功治疗,一例死亡,治愈率达95%以上,而由于种种原因,转院治疗3例。3讨论

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死亡原因的主要原因,除常规内科治疗以外,医护人员在孩子住院期间也应该更多地关心和照顾孩子。随着社会的进步,护理模式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人性化的护理模式、特殊护理模式和其他护理对于治疗新生儿肺炎有着重大的帮助,在近几年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对于50例感染肺炎的患儿进行检测身体温度、面色苍白、呼吸、心脏率和其他等指标,进行特殊、个性化的护理,通过对80例患儿的密切检测,也对他们的父母进行健康教育和护理指导,最终80例患者中有50例患儿童最终出院,治愈率高达95%。此外,如果孩子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脓液、气胸等并发症的时候,应直接使用镇静剂和氧气,以缓解症状。

总之,通过新生儿肺炎患儿的全面护理、特别护理、人文关怀可以有效地提高患儿肺炎的治愈率,以减少孩子的病痛,从而减轻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降低死亡率。参考文献

[1]王文丽.新生儿肺炎的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2012,10(19):224.

篇5

[关键词] 新生儿; 肺炎;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4-151-01

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疾病,占新生儿死亡率的10%―20%[1],与其他年龄的小儿肺炎相比有其特点,新生儿是刚离开母体的幼小生命,它的呼吸中枢及呼吸系统发育都不完善,咽淋巴组织发育不全,气管支气管狭窄,粘液分泌少,纤维运动差,肺部内液丰富,其次,新生儿机体的防御功能较差,新生儿肺炎可分为吸入性和感染性两类:①前者主要是由于宫内胎儿窘迫出现的呼吸运动所引起,其次是出生后发生的乳汁或分泌物吸入发生的吸入性肺炎,见于早产儿,先天性食管闭锁,咽部运动功能不协调。②后者是由于细菌、病毒或其他微生物感染所引起的感染性肺炎。新生儿肺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宫内染者生后不久出现呼吸缓慢,面色灰白,腹胀不安,体温不升等,出生后发生的肺炎表现为鼻塞、咳嗽、口吐泡沫、拒乳、以呛咳,体温正常或不升,肺部体征可以阴性或有湿罗音,死亡率高[2],所以,在合理的治疗基础上我们的护理工作直接影响新生儿肺炎的预后。

1 临床资料

2009年12月―2010年6月,76例新生儿肺炎病例中,足月60例,早产儿16例,平均年龄10天,死亡1例,临床治愈率98.7%。

2 护理措施

2.1 保暖

征对患儿体温不升,四肢厥冷者,用热水袋盛热水约50℃热水加盖放置患儿腋下及肢端,热水袋只能盛热水袋容积的2/3,排净空气,盖好活塞,并随时检察、防止烫伤,3―4h更换热水1次,同时保持室温22℃―24℃,相对湿度在55%―60%。

2.2 吸氧

患儿出现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难,颜面出现青紫或苍白,立即给氧吸入。一般采用鼻导管鼻前庭吸入法,病情严重时用面罩吸氧法,前者一般氧流量为0.5―1L/min,氧气浓度

2.3 保持呼吸道畅通

首先,使患儿采取侧卧位,头偏向一侧,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肺炎患儿呼吸道黏膜充血、渗出,加之新生儿气管狭窄,血管丰富,很容易被分泌物阻塞,引起窒息,所以要勤吸痰,吸痰时负压不能过大,一般为0.02―0.03mpa,吸管要细,柔软,吸痰时间不能过长,持续时间不能超过15s,动作要轻柔,以免损伤呼吸道黏膜,吸痰时如果患儿痰液粘稠不易吸出,可轻叩其背,促进痰液排出。

2.4 雾化吸入

每天对新生儿肺炎的患儿进行雾化吸入Q4h,每次15―20min,在雾化液中加入a―糜蛋白酶,地塞米松及相应的抗生素,使药随吸气吸到较深的终丰气管及肺泡,对消炎止咳化痰、湿润气管有较好的效果,并可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通气功能,起到较好的治疗作用,有利于痰液的排除[1]。

2.5 建立静脉通道

按医嘱有次序的输入液体,液体量要准确。输液速度要慢,每小时每公斤体重3―5ml为宜,约5―8滴/min,有条件者使用输液泵,使滴速更为准确,否则易造成肺炎患儿循环血量突然扩大,而导致心衰和肺水肿[2]。

2.6 合理喂养

新生儿热量储备低,在病理情况下,反射及反应低下,食欲及胃纳功能低下,进乳少,同时病理情况下的体热量很快消耗,易造成患儿低些糖及低蛋白血症,为了供给足量营养和水分,曾强机体抵抗力,应尽可能的给予母乳喂养,每2小时1次,注意发生呛咳和溢奶,如病情严重,吞咽反射差,拒乳或食时呛咳严重,应及时给予鼻饲,每次30―50ml,每3小时1次,喂奶后轻叩背,体胃中空气排出,以免发生溢奶。

2.7 对症护理

做好各项护理①如脐部保持干燥,每日洗澡后用酒精棉球擦洗脐部,预防感染,臀部防新生儿尿布疹,使用柔软的尿布,及时更换,避免潮湿。②皮肤的护理,注意预防并发症的护理。③肺炎患儿反应低下,应经常给患儿更换,以免长期睡一侧易致肺不张。④常用温水冲洗臀部及受压部位,保持皮肤清洁。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鸟巢式护理;临床;新生儿肺炎

在新生儿时期新生儿肺炎作为一种常见呼吸道疾病,主要以不典型临床表现和弥漫性肺部病变为特点,需要及早进行诊治,采取正确的方式予以处理[1,2]。因新生儿呼吸器官以及功能还未成熟,若不及时予以治疗,很容易引发败血症、呼吸衰竭或者心力衰竭,严重时还会造成死亡[3]。本文就新生儿肺炎应用鸟巢式护理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与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本次研究中,收集我院于2012年1月~2014年1月所收治的新生儿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从中抽取30例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20例患儿为男性,10例患儿为女性,全部患儿均为足月,其体重在2.5~4.1kg,其平均住院时间为13.5d。经患者一般资料的分析,采取随机的方式将30例新生儿肺炎患儿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病例分别为15例,两组患儿在病情、年龄、体重、平均住院时间以及性别构成等方面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故有很好的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即放置在暖箱内实施护理。研究组基于常规护理采取鸟巢式护理,即把"鸟巢"放置在暖箱内进行预热,结合患儿日龄以及体重对暖箱内的温度进行相应地调整,确保患儿皮肤温度始终保持在36.5℃左右,对护圈大小进行合理地调整,以新生儿头部和四肢可触作为原则。在用"鸟巢"时,按照重力作用原理,对进行合理地改变,以使患儿肺部分分泌物可从小支气管逐渐引流至大支气管,若分泌物比较多,则结合患儿自身病情,每2~4h进行一次翻身,以免肺萎缩或者肺不张,确保患儿支气管排痰的通畅性。

1.3疗效评判标准和观察指标

1.3.1疗效评判标准 本次研究疗效评判标准如下①显效:经治疗,患儿炎症基本吸收,且肺部阴影也基本消失;②有效:经治疗,患者炎症的吸收得到显著了改善,且肺部阴影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③无效:治疗前后,患者炎症与肺部阴影未发生显著的改变,或者加重[4]。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病例数×百分百。

1.3.2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分析两组患儿首次入箱烦躁时间、医疗纠纷发生率、新生儿擦伤和抓伤发生率以及家长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的实验数据中采用的是SPSS19.0软件来实施统计学分析,其中组间数据资料的对比采用的是t检验,而计数资料对比则采用的是?字2检验,以P

2结果

对照组与研究组治疗结果对比如表1所示,两组各观察指标对比情况如表1所示,通过表1和表2中数据的分析可知,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所存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即P

3讨论

新生儿肺炎在临床中主要分为两种,即感染性肺炎和吸入性肺炎,其中感染性肺炎又分为产前感染性肺炎、产时感染性肺炎和出生后感染,产前感染性肺炎表现为婴儿出生时多数伴有窒息,复苏以后反应差、呼吸快、体温不够稳定以及等;出生后感染一般表现为咳嗽、呼吸浅促、发绀、食欲差、呕吐、点头呼吸、拒奶、反应低下、精神萎靡或者烦躁不安等,严重时还会出现三凹征、呼吸衰竭或者心力衰竭等。吸入性肺炎患儿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绀、呼吸急促或者等。

鸟巢式护理的核心为患儿,所强调的是人性化护理,其鸟巢形式构造紧贴于婴儿四周,符合婴儿安全要求,能减少患儿日常常见的烦躁以及惊跳,便于婴儿更好地适应暖箱治疗[5-9]。鸟巢所创设的这种合理可促进新生儿身体屈曲以及伸展的平衡性,可触及到面部,便于手头互动,可提升吸吮力,增进奶量和增加喂奶次数,避免由于吞咽动作的不协调而造成吸入性肺炎或者窒息。同时还可减少身体一些无意义活动,减少新生儿机能能量的消耗,便于将新生儿温度保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中。新生儿睡于"鸟巢",能有效减少开启箱门时空气的对流,降低环境温度所带来的影响,为新生儿带来一个合理温度环境。

在本次研究中笔者就新生儿肺炎应用鸟巢式护理的临床疗效进行了研究与分析,从研究结果来看,由于新生儿缺乏一定的安全感易出现哭闹或者烦躁等,使治疗效果受到影响,针对这一情况,在肺炎的临床治疗中应用鸟巢式护理,可使患者舒适且安静地接受治疗,对于患儿身心健康发展以及病情恢复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强化服务理念,将患儿作为护理的核心,基于患儿实际情况予以针对性护理措施,可获得显著的疗效,提高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满足新生儿优质护理需求,在临床中值得应用以及推广。

参考文献:

[1]陶桂霞,李志燕,谭晓清,等.鸟巢式护理对新生儿血氧饱和度和疼痛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5):988-990.

[2]李桂花,余勇妙,梁建红,等.鸟巢式护理结合非营养性吸吮对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发育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0):1124-1126.

[3]兰蓝.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5):700-702.

[4]吕彬.新生儿应用鸟巢式护理的效果观察[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2):293-294.

[5]陶凤桂,骆金玲,丁艳华,等.自制鸟巢式振动水囊袋在治疗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呼吸暂停中的应用[J].中国优生优育,2013,19(2):133-134.

[6]郑璐,谢巧庆,严淑红,等.鸟巢式护理在早产儿中的效果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10,17(9):106-107.

[7]陈丽萍,李丽珍,蒋丰智,等.鸟巢式护理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1,18,08.

篇7

摘 要 目的:分析新生儿脐部感染的相关因素,探讨预防措施。方法:对本科住院新生儿脐部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医院内获得性脐部感染125例,感染率83.33%,分娩时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脐部感染率很高,主要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氏菌、大肠埃杀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阴沟肠杆菌等。结论:由于新生儿缺乏抗细菌定植能力,机体防御能力不全成为易感人群。故加强新生儿护理培训、宣教是预防新生儿脐部感染主要手段。

关键词 新生儿脐部感染 原因分析 预防

新生儿脐部感染是指脐残端被细菌入侵、繁殖所引起的急性炎症,是常见的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之一。为了探讨新生儿脐部感染的原因,本文对我院儿科2009-2012年住院新生儿脐部感染病例随机抽取150例进行分析。

资料与方法

对象:全部均为我科新生儿脐部感染住院病例。

方法:对150例进行分析归纳结果,见表1和表2。

结 果

脐部感染与出生天数的关系:本组150例患儿出生后3~7天发生感染125例(83.33%),7~28天发生感染25例(17.66%)。

脐部感染与分娩时存在的高危因素有密切关系。

病原学检测:肺炎克雷伯氏菌占比例最高,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阴沟肠杆菌次之。

讨 论

新生儿脐部感染的特点:新生儿娩出后,脐带残端是一暴露的伤面,成为细菌入侵的门户,为易感部位,在生后4~6天感染性细菌定植力最高[1]。本组调查显示新生儿脐部感染多发生在生后4~7天内。此段时间主要是在医院内,故感染多为医院内获得。

新生儿脐部感染的诱因分析:①早产儿各个脏器发育不完善,免疫能力低下,脐部残端是个开放性创面,给细菌繁殖创造了条件,易被细菌入侵,导致感染;②羊水污染者可在宫内及出生过程中污染脐部,造成脐部感染;③有宫内窘迫及窒息者可导致各个脏器缺氧缺血,影响脏器功能,削弱机体免疫应答能力,导致脐带残端愈合时间延长,易被细菌入侵。

引起新生儿脐部感染的直接原因:本组资料显示,新生儿脐部感染主要发生在出生后3~7天内,主要为医院内获得,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脐带结扎时处理不当,主要包括医务人员的无菌操作、脐带结扎、脐带残端处理三方面;②脐带未脱落之前护理不到位;③母婴同室,新生儿日常护理主要是其家属,缺乏无菌观念,医务人员宣教不到位;④病房消毒不到位。

病原菌分析:肺炎克雷伯氏菌为肠杆菌科,在健康人的呼吸道和肠道正常菌群中、自然界水和谷物中均能分离到克雷伯氏菌。大肠埃希氏菌主要附生在人或动物的肠道里,为正常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空气、水、灰尘及人和动物的排泄物中都可找到。阴沟肠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在人和动物的粪便水、泥土、植物中均可检出。是肠道正常菌种之一。以上均为条件致病菌。由此说明一个问题,医院消毒隔离、手卫生不到位。是造成院内感染的直接原因。

预防措施:①医务人员在脐带处理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②做好脐部护理,直至脐带脱落,脐眼完全收口、干燥。③加强医护人员责任心,手卫生做到位,是预防和控制医院内感染的一项重要措施。有研究证明:医院内获得性脐炎大多与医务人员手带菌有关,用肥皂加流水洗手可使手上的一过菌减少99%,可使医院感染发生率下降50%[2]。④加强对陪护人员健康教育工作,对预防新生儿感染性疾病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新生儿;肺炎;呼吸机相关性;病原菌;护理

所谓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指的是原无肺部感染的患者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治疗48h或拔管48h以内发生的肺部感染,临床上属于难治性肺炎,严重威胁着新生儿的生命安全。本文通过回顾性研究,从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诊断标准、发病率、病原学、高危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预防的护理措施。

1新生儿VAP的诊断

VAP的诊断至今尚未有统一的诊断标准,主要依靠临床、实验室数据、影像学与病原学资料[1]。目前,医学界采用肺组织微生物学检查联合病理学诊断属最为合理的诊断方法[1]。病原学检查结合临床和X线表现可以提高VAP诊断的准确性。随着纤支镜取样技术的广泛应用和较深入的研究,VAP诊断的准确性得到了提高。

国内外文献报道VAP感染菌以G-杆菌为最多[2],且多为条件致病菌,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白杆菌、不动杆菌、大肠杆菌为主,也有部分患者为多种病原微生物复合感染。随着第三代头胞菌素的广泛使用,近年来产ESBLs菌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感染日益受到重视。

2新生儿VAP护理进展

2.1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感染控制教育

据某医院实验研究发现,通过对ICU医务人员进行有关VAP相关预防知识的教育后,VAP的发生率下降了五成多,可见强化医护人员VAP相关知识的培训在降低VAP发生率方面有着较大的空间。因此各级医疗机构必须高度对医务人员感染控制教育,强化意识,以主动降低VAP的发生率。

2.2严格消毒洗手

洗手的主要目的是降低过程感染率,因此强调护理操作前后,尤其是机械通气过程中,每次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必须严格消毒洗手。另外,进行呼吸道护理时可以佩戴一次性手套,但戴手套前后也必须认真洗手。

2.3加强环境管理

病房必须安装空气净化系统,对地面要用洁消净拖地。定期紫外线空气消毒。严格限制探视,医务人员和探视家属必须戴口罩、帽子,穿隔离衣,必要时对高危人群采取保护性隔离。

2.4加强呼吸机相关护理

2.4.1定时更换呼吸机管道

定期更换呼吸机管道以减少细菌对管道的污染机会,这是降低VAP的重要步骤[3]。然而频繁更换呼吸机管道又会增加细菌污染机会,因此最好以3-4d更换一次为宜。将集水瓶放在呼吸环路的最低位置,及时倒去集水瓶内冷凝水。雾化器、湿化瓶内应放无菌注射用水,并定期更换,湿化瓶每周消毒1次;吸痰器管路和广口瓶内液体每班更换,每天清洗、消毒。

2.4.2呼吸道护理

气管插管患者声门与气囊之间有一间隙,易滋生潴留口咽部分泌物,而该处含高浓度细菌的分泌物被误吸进入下呼吸道,这往往是VAP病原菌的重要来源[4]。因此,充分引流气管插管气囊上下的积聚物可预防VAP,而解决原发内源性菌群所致VAP可通过应用声门下吸引能,具体方法是先吸气管内的分泌物,再吸口鼻部分泌物,严格无菌操作,每次吸痰时间少于15s,吸痰前后给予短暂时间的纯氧吸入;此外人工物理疗法也能帮助患者提高清理呼吸道的能力,如翻身、拍击胸背等,一般要求1/2h次,动作同样要保持轻柔,不过早产儿不宜采用拍背等剧烈的手法。

2.5口腔护理

呼吸道致VAP的原理是口腔作为呼吸道的起始部分,在气管插管患儿后由于口咽部与下呼吸道的黏膜屏障作用受到损害,使口咽部致病菌下移进入下呼吸道而导致VAP的发生,对此加强口腔护理可有效降低新生儿VAP的发生率。不同口腔护理方法会有不同的效果,根据某医院实验分析[5],对照组口腔护理后病原菌总株数比口腔护理前下降了16.7%,而试验组则下降了47.5%。试验组患者VAP发生率为21.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0%,表明口腔擦拭法加冲洗法相结合的口腔护理比常规擦拭法更能降低VAP的发生率。

2.6无创通气代替有创通气

新生儿可采用无创通气如面罩CPAP、鼻塞CPAP、咽部SIMV等技术,这种技术避免了气道插管伴生的感染,既可以治疗原发疾病,又可以防止有创通气所带来的VAP。但对一些高危病情的病例,尤指那些大量呼吸道分泌物不能有效排出,不能有效保护呼吸道而存在高度窒息危险的病例等不提倡应用无创通气。

2.7增加机体免疫力

采用加强营养及支持疗法以保证体内足够的热量来达到增加机体免疫力的目的,这是预防VAP治本之策。对早产儿及重症感染者酌情使用丙种球蛋白、白蛋白及血浆来达到提高机体抵抗能力的目的。实验研究[3]发现对重症VAP加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感染率为42.1%;而为采用此类方法的部分患儿VAP感染率接近100%,说明丙种球蛋白对VAP具有预防和协同治疗作用,这也是护理的主要着力点。

3小结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感染情况,其需要临床加强护理人员的感染控制教育、加快呼吸机相关的管理、口腔护理、无创通气技术应用,同时从根本上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力增加。相信随着医疗技术的日渐发展,VAP感染的几率在技术的带动下会逐渐降低,护理水平也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段泓宇,王华.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分析[J].四川医学2009,(3):11-14.

[2]宋小花,唐晓细,陈红涛.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及护理研究现状[J].齐鲁护理杂志,2009,(23):23-24.

[3]李异明,黄辉文,汪伟山,等.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菌及药敏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9,(17):17-19.

篇9

[关键词]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新生儿肺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中图分类号] R722.1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7)04(c)-0075-04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heated humidified high flow nasal cannula (HHFNC) on the treatment of neonatal pneumonia.Methods 60 children with neonatal pneumonia hospitalized in Paediatrics of the Fourth People′s Hospital of Nanhai District from December 2015 to November 2016 were selected,and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hich had 30 cases in each group.Both two groups were given routine nursing treatment,children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nCPAP) treatment,which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HHFNC therapy.and then,the results of arterial blood gas analysis,the changes of clinical symptoms and complications were observed in both two groups after 24 h treatment.Results After 24 h treatment,the differences of the results of PaO2,PaCO2 from blood gas analysis of the children in the both two groups betwee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the use of sedatives 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had a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Key words]Heated humidified high-flow nasal cannula;Neonatal pneumonia;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常见疾病,严重新生儿肺炎可出现呼吸衰竭,继而可发生心功能不全、新生儿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炎、休克或持续肺动脉高压等严重并发症。有效的氧疗措施是改善新生儿肺炎肺通气及换气功能的关键,佛山市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在应用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eated humidified high flow nasal cannula,HHFNC)治疗新生儿肺炎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Y料

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11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60例新生儿肺炎患儿,均符合以下条件:①32周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护理及补液支持治疗,合并细菌感染者予抗生素治疗,采用多参数心电监护仪持续监测患儿的心率、呼吸、血压、经皮血氧饱和度以及血气分析、胸片等检查。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基础治疗及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inuous positive air way pressure,nCPAP)治疗。采用斯蒂芬公司生产的小儿nCPAP,具有空气氧气混合,流量及氧浓度调节,恒温气体加温、加湿等功能。参数设置:Peep为4~8 cmH2O,吸入氧浓度(FiO2)为21%~60%,调节参数使血气维持PaCO2>60 mmHg、PaCO2在

1.2.2观察组 观察组患儿采用常规基础治疗及HHFNC治疗。仪器设备由空氧混合器及Fisher-Paykel MR850湿化器、RT329专用的呼吸通路及鼻导管组成。参数设置:FiO2 21%~60%,流量2~8 L/min,调节氧浓度及流量,调节参数使血气维持PaCO2>60 mmHg、PaCO2在

1.3观察指标

观察及记录所有患儿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变化,包括心率、呼吸、血压、经皮血氧饱和度。记录患儿入院时及治疗后第2、12、24小时的血气分析。记录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及镇静剂使用情况。住院期间其他检查项目:血常规、血CRP、血清降钙素原、电解质、心肝肾功能、血培养、痰培养、胸片等检查。

1.4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12 h内心率、呼吸、经皮血氧饱和度等临床症状改善,PaO2、PaCO2正常;有效:24 h内心率、呼吸、经皮血氧饱和度等临床症状改善,PaO2、PaCO2正常;无效:24 h心率、呼吸、经皮血氧饱和度等临床症状改善,PaO2、PaCO2无明显改善或改用机械辅助通气者。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新生儿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结果的比较

两组新生儿治疗前与治疗24 h后的PaO2、PaCO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

治疗后24 h,两组患儿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8,P>0.05)(表2)。

2.3两组并发症及镇静剂使用情况的比较

对照组发生腹胀4例,鼻损伤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0.0%;观察组腹胀1例,无鼻黏膜损伤病例,两组发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3,P

3讨论

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常见疾病,据统计围生期感染性肺炎的死亡率为5%~20%[1],全世界每年约有200万儿童死于新生儿肺炎[2],死亡最主要原因是肺通气及换气功能障碍出现呼吸衰竭,故氧疗纠正低氧血症及改善通气是治疗新生儿肺炎的重要的措施。

普通氧疗如鼻导管吸氧、面罩吸氧,使用的室温蒸馏水作湿化液,吸入低温气体需在鼻腔及支气管内加温及湿化,需从气道蒸发大量水分及吸收热量。若长时间普通氧疗会导致鼻腔和呼吸道黏膜干燥[3-4]、痰液黏稠,造成纤毛系统清除功能障碍及排痰困难,从而阻塞细支气管,形成肺泡或肺小叶不张,进一步加重呼吸困难。

有创呼吸机机械通气可有效解决肺通气及换气功能障碍,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然而机械通气在发挥其治疗作用的同时,正压通气可造成肺损伤,因存在人工气道而易发生呼吸机相关并发症,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肺不张、肺气漏、循环障碍、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视网膜病等[5],尤其是严重并发症的出现与否,常常严重影响新生儿的救治成功率及生存质量。有关专家在防治呼吸机相关并发症方面做了大量相关研究,研究其发生的高危因素[6-7],减少或避免并发症发生的方法[8-10],但仍无法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无创通气因对肺的损伤远远小于有创的通气,同时避免了大部分呼吸机相关并发症而日益得到重视,并大量用于临床。目前常用模式有nCPAP,应用于新生儿肺炎的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11-14],但仍存在气压伤、鼻塞难固定、鼻纵膈损伤、不便于护理等不足之处。

HHFNC是通过无需密封的鼻塞导管,经鼻输入高流量被加温湿化(温度37℃,湿度为100%)的气体,且气体氧浓度可控制在21%~100%。有研究表明,HHFNC输送湿化气体,可减少了气道热量及水分的丢失[15],保护黏液纤毛转运系统的功能,维持气道通畅,减少气道阻力等优点,有助于改善肺顺应性。HHFNC增加气流时可呈线性增加气道正压[16],提供类似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的效果[17],防止肺不张,促进肺复张。HHFNC 较nCPAP 使用时更加舒适[18],不会有鼻纵膈损伤,不引起气胸等优点,且使用时不影响袋鼠式护理及喂养,使 HHFNC的患儿亦较容易护理,更容易耐受治疗,并发症更少。

从本次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两组治疗24 h后的PaO2、PaCO2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HHFNC治疗新生儿肺炎能有效改善患儿的PaO2、PaCO2,HHFNC与nCPAP治疗新生儿肺炎的效果相当,但HHFNC治疗并发症更少,更舒适,是治疗新生儿肺炎有效的呼吸支持模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卫平,毛萌,李廷玉.儿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129-130.

[2]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实用新生儿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401-408.

[3]Ward JJ.High-flow oxygen administration by nasal cannula forand perinatal patients[J].Respir Care,2013,58(1):98-122.

[4]Dani C,Pratesi S,Miiori C,et al.High flow nasal cannula therapy as respiratory support in the preterm infant[J].Pediatr Pulmono1,2009,44(7):629-634.

[5]周晓光,肖昕,农绍汉.新生儿机械通气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23-261.

[6]徐慧香.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高危因素及病原学分析[J].中国临床研究,2013,26(9):926-927.

[7]赵才祥.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3,30(8):653-654,657.

[8]储晓彬,康爱建,魏燕.密闭式吸痰预防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2(12):1764-1765.

[9]左玉芝,焦丽强,于明克.急诊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与护理[J].中国临床医生,2012,40(9):34-36.

[10]赵丹凤.有创机械通气主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7,13(34):3383-3384.

[11]郑凤龙,林丽音.气管内冲洗联合NCPAP治疗新生儿肺炎呼吸衰竭26例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31):157-158.

[12]王伏东,吴明赴.经鼻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治疗重症新生儿肺炎[J].中国临床研究,2011,24(12):1111-1112.

[13]徐学英.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29):145-146.

[14]刘启洁,钱涪屏,曾丽娜.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重症新生儿肺炎效果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6):981-983.

[15]Jaber S,Pigeot J,Fodil R,et al.Long-term effects of different humidification systems on endotracheal tube patency[J].Anesthesiology,2004,100(4):782-788.

[16]Chang GY,Cox CA,Shaffer TH.Nasalcannula,CPAP,and high-flow nasal cannula:effect of flow on temperature,humidity,pressure,and resistance[J].Biomed Instrum Technol,201l,45(1):69-74.

[17]Parke R,Mcguinness S,Eccleston M.Nasal high-flow therapy delivers low 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J].Br J Anaesth,2009,103(6):886-890.

篇10

【关键词】 院内感染;新生儿;高危因素;护理

DOI:10.14163/ki.11-5547/r.2016.28.169

新生儿各器官功能远未发育成熟, 对外界抵抗力较差, 在受到致病微生物刺激后较易发生感染, 而病房内存在多种致病菌, 故新生儿院内感染并不少见[1]。尽管目前对于新生儿的医疗技术获得较大进步, 使许多危重症新生儿获得有效治疗。但对于重症院内感染的新生儿, 其死亡率仍较高[2, 3]。掌握新生儿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有助于提供预见性护理干预, 进而降低院内感染发病率, 保障新生儿健康安全。本文即对本院部分院内感染新生儿进行分析总结。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1月本院56例院内感染的新生儿, 搜集其完整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1例, 女25例;足月儿38例, 早产儿18例;出生体质量1032~4250 g, 中位体质量2570 g。

1. 2 院内感染诊断标准 ①入院48 h后发生的感染;②在原感染基础上, 出现新的感染灶;③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对于无明显感染病灶, 但存在明显的感染表现, 如白细胞计数增高或降低、频繁呼吸暂停、黄疸、拒乳、安静或烦躁、体温不升或发热、降钙素原和(或)超敏C反应蛋白升高等表现的患儿, 一并列入新生儿感染。

1. 3 方法 搜集临床资料, 统计患儿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住院时间、住院期间有无侵入性操作以及有无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等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 并提出相关护理对策, 总结护理经验。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分析新生儿院内感染与各暴露因素的关系。P

2 结果

2. 1 感染类型 呼吸道、消化道以及败血症是最为常见的感染类型, 其中呼吸道感染19例(33.9%), 消化道感染16例(28.6%), 败血症8例(14.3%), 颅内感染6例(10.7%), 皮肤软组织感染6例(10.7%), 其他1例(1.8%)。

2. 2 致病微生物 56例院内感染新生儿中, 经病原学及药敏学检测, 气道分泌物培养阳性2例(3.6%), 血培养阳性者51例(91.1%), 余3例(5.4%)细菌培养阴性。在细菌培养阳性的53例患儿中, 致病菌为革兰染色阴性者41例(77.4%), 其中肺炎克雷伯菌17例(32.1%), 大肠埃希菌11例(20.8%), 铜绿假单胞菌7例(13.2%), 鲍曼不动杆菌3例(5.7%), 嗜麦芽窄食单孢菌3例(5.7%)。革兰阳性菌12例(22.6%), 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7例(13.2%), 肠球菌3例(5.7%), 表皮葡萄球菌2例(3.8%)。

2. 3 高危因素 将胎龄、性别、住院时间等暴露因素行多因素回归分析, 结果显示, 新生儿性别、有创操作以及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非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 而出生体质量

2. 4 预后 经积极治疗及护理干预, 55例(98.2%)患儿治愈出院, 死亡1例(1.8%), 死亡原因为败血症致多器官功能衰竭。

3 讨论

尽管采取多种预防措施, 但新生儿院内感染仍未彻底杜绝, 严重威胁新生儿健康安全。对于发生院内感染的新生儿, 其发病原因既与住院期间的医疗及护理有关, 也与患儿自身特点存在一定关系[4]。新生儿器官功能不完善, 抵抗力较差, 对于早产儿而言危险性更大。掌握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有助于给予预防性干预, 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 出生体质量

呼吸道和消化道是新生儿院内感染最多见的部位, 针对上述发病特点, 护理人员应加强对病房内环境的消毒管理, 每天一次采用紫外线或空气消毒机对新生儿病房彻底消毒。对病房地面、空气、墙壁、物品以及医疗设备定期采样检测, 保持环境清洁, 从源头消除危险因素。此外, 在进行护理操作前后清洁双手, 防止医源性感染。加强对产妇的健康教育, 嘱其严格消毒奶具, 喂奶前后清洗双手及, 勤换衣物, 防止致病菌经消化道途径感染新生儿。

综上所述, 住院时间、出生体质量以及胎龄是新生儿院内感染的风险因子, 其中以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最为多见。针对上述高危因素采取预见性的护理干预, 有助于从源头控制感染源, 降低新生儿院内感染发病率。

参考文献

[1] 黄娅铃, 曾子耘, 徐萱, 等. 中国大陆地区新生儿院内感染病原体分布的系统评价. 重庆医学, 2016, 45(3):380-382.

[2] 廖均梅, 周渊, 王艳. 惠州市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泰山医学院学报, 2016, 37(2):150-151.

[3] 张小玲, 张林, 许瑾, 等. 新生儿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及临床对策.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5, 31(4):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