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瓦斯爆炸措施范文

时间:2023-04-08 20:59: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防止瓦斯爆炸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防止瓦斯爆炸措施

篇1

一、瓦斯爆炸界限及引火温度。在空气中瓦斯遇到火后能够引起爆炸的浓度,称为瓦斯爆炸界限。引起瓦斯爆炸的最低浓度称为爆炸下限。引起瓦斯爆炸的最高浓度称为爆炸上限。根据研究,瓦辐爆炸界限为5-16%,只有空气中的瓦斯浓度在这个爆炸界限以内,遇火才能爆炸。瓦斯浓度在5%以下时无爆炸性,只能在高温火源附近燃烧。瓦斯浓度为9.5%时,因为瓦斯和氧气全部参加了爆炸,其爆炸威力最大。瓦斯浓度在16%以上时,失去了爆炸性,但遇火在空气中仍会燃烧,如果再混入其他爆炸性其他或氧气,遇火还有可能引爆。

瓦斯的引火温度,即点燃瓦斯的最低温度,一般为650-750℃。所以,明火、抽烟、电气火花、煤炭自燃,甚至摩擦火花,都可引燃瓦斯。

瓦斯的引火温度受瓦斯浓度、火源的性质及混合气体压力等因素的影响而变化。瓦斯含量在7-8%时最易引燃;混合气体的压力增高时,引燃温度即降低;引燃火源温度相同时,火源面积大、点火时间越长、越易引燃瓦斯。

瓦斯和高温火源接触后,并不立刻引燃,二要延迟一个很短的时间,这种特性叫做瓦斯引燃延迟性。瓦斯引燃延迟时间的长短与瓦斯浓度和引火温度有关。瓦斯浓度越高,迟延时间越长。引火温度越高,迟延时间就越短。当引火温度为摄氏650°时,迟延10秒钟;当引火温度达摄氏1000°时,则迟延1秒钟就引燃。这种引燃迟延现象,对矿内安全爆破有着重要意义。

二、影响瓦斯爆炸界限的主要因素。瓦斯的爆炸界限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当瓦斯的混合气体的温度、压力发生变化,或混入煤尘及其他可燃性气体,都会影响瓦斯爆炸界限的变化。

含有瓦斯的混合气体的最初温度越高,爆炸界限越扩大。如最初温度为摄氏20°时,其爆炸界限为6.0-13.4%。

在含有瓦斯的混合气体中混入煤尘,则爆炸下限降低。如每立方米空气中含有10-12克的煤尘,瓦斯含量达4%时遇火就引爆。

其它可燃气体混入时,对爆炸界限也有影响。

三、瓦斯爆炸的危害作用。井下瓦斯爆炸时,产生高温(约摄氏1850-2650°)、高压(平均为9个大气压)的气流,形成爆炸波,以极快的速度自爆源地点沿巷道向外冲击,这种冲击称为直接冲击。它将有可能推倒支架,造成巷道或工作面的顶板坍塌;并由于高温,容易把木材支架和煤壁引燃,造成井下火灾。

瓦斯爆炸时生产高温的水蒸汽,在爆炸后的爆源地点温度迅速下降,其水蒸汽凝成水,使爆源地点空气稀薄,呈半真空状态的低压区;在的高压气流以反方向冲击过来,这种冲击称为反向冲击。反向冲击的力量比直接冲击的力量要小,但反向冲击通过已受直接冲击所破坏的巷道,因此,其破坏作用更为严重。

由于爆炸波的冲击作用,会使别处积存的瓦斯冲出并能扬起煤尘,构成瓦斯或煤尘的连续爆炸。瓦斯爆炸,是一种强烈的化学反应,它需要大量的氧气,同时伴生大量的有害气体(主要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因此已发生瓦斯爆炸的地区,充满了有害气体,其中几乎没有氧气,会使人员中毒和窒息。

四、矿井各处瓦斯含量的规定

由于瓦斯爆炸界限受到很多因素影响,同时考虑到矿井瓦斯涌出的不稳定和测定瓦斯含量时的误差等原因,所以《煤矿安全生产试行规程》对井下各处风流中的瓦斯含量作了如下规定:

矿井总回风或一翼回风中瓦斯浓度不得超过0.75%;采区回风道中瓦斯浓度不得超过1%;采掘工作面风流中瓦斯浓度达1%时,必须停止用电钻打眼;浓度达到1.5%时,必须停止工作,切断电源;采掘工作面局部瓦斯积聚达2%时,附近20米以内,停止机器运转,只有在浓度降低到1%以下,才许开动机器;放炮地点附近20米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时,禁止放炮。

造成矿井瓦斯爆炸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即瓦斯浓度为5-16%的混合气体和温度为摄氏650――750°的火源来引爆。这两个条件中缺少一个都不会发生瓦斯爆炸。因此,预防瓦斯爆炸的有效措施,就必须从防止瓦斯积聚和消除火源这两个方面着手。

一、防止瓦斯积聚的措施

1、加强通风。用足够的风量把瓦斯稀释到无害的程度,为此,必须采取下列措施:

(1)采用机械通风(在瓦斯矿井应采用抽出式通风)。

(2)正确、合理地计算与分配风量,使各采掘工作面、各巷道、各硐室都供给足够的风量,既不使瓦斯超限,又能创造良好的气候条件。

(3)加强局扇管理和风筒的维护,防止漏风,避免循环风流,保证掘进工作面有足够的新鲜风流,严禁扩散通风。

(4)正确的选择通风构筑物的位置,加强其维护与管理,防止矿内大量漏风。

(5)在瓦斯矿井中,回采工作面、回风巷道都要采用上行通风。

2、加强瓦斯检查。经常检查矿井通风及瓦斯涌出情况,准确地掌握矿井空气中的瓦斯含量,是防止瓦斯爆炸的重要措施之一。

(1)各矿井必须建立区域巡回瓦斯检查制度。瓦斯检查员必须选派政治思想好、责任心强的工人担任。

(2)在瓦斯矿井中所有巷道(包括可能涌出或可能积聚瓦斯的硐室)内瓦斯浓度的检查次数:一、二级瓦斯矿井,每班至少检查两次三级和超级瓦斯矿井,每班至少检查三次;有煤和瓦斯突出煤层中的采掘工作面,必须有专人经常检查。

(3)在瓦斯矿井中,对个别瓦斯涌出量较大、变化异常的采掘工作面以及三、超级瓦斯矿井中采用机械采煤或掘进的工作面,要有专人经常检查瓦斯。

3、及时处理局部瓦斯积聚。经检查发现有局部瓦斯积聚时,要及时处理。巷道空顶积聚瓦斯的处理方法,一般有如下几种:

隔离法:在棚梁的上边或下边钉木板,上填黄土或砂子,把顶空填塞,消除瓦斯积聚。

分支通风法:在风筒上接上分支大小风筒,把风送到顶处,吹散瓦斯。

引风法:钉上挡板,把风流引导顶空,吹散瓦斯。

压风法:在有压风管道的巷道,可以在压风管上接出支管,并在支管上开若干风嘴(不能用铁质风嘴),用压风吹散瓦斯。

二、防止瓦斯引燃的措施

1、严格井口检查制度,禁止在井口房周围20米范围以内或井下使用明火和吸烟。

2、井下不准出现明火和灼热的金属板或金属丝。如果必须在井下主要硐室、主要进风巷道和井口房内从事点焊、气焊和使用喷灯接焊等工作,必须制定安全措施。

3、严格执行放炮规章制度,瓦斯达到1%时,不准放炮,采用安全炸药和防爆型发爆器,

4、采用防爆型或防火花型的电气设备。防爆性能要经常检查,不符合要求及时更换和修理。井下禁止带电检修和迁移任何电气设备。

5、严格管理火区,要按规程规定检查密闭火墙,严防火墙漏风。并定期测定火区温度与瓦斯浓度,防止高温和瓦斯积聚。

6、井下电动机、局扇启动前,必须在其附近20米内检查瓦斯,如瓦斯浓度大于1%时则不能启动。

7、加强矿灯管理,发放的矿灯要合乎要求,严禁在井下拆开、敲打、撞击。

三、防止瓦斯爆炸灾害扩大的措施

在与瓦斯作斗争的过程中,还有考虑到一旦矿井发生爆炸,就要尽量防止爆炸灾害的扩大,为此应采取下列措施:

1、矿井要实行分区通风,通风系统应力求简单,总进风道和总回风道的布置不能太近。通风巷道维修良好,风流要求稳定可靠。无用巷道和采空区及时封闭。

2、扇风机必须安装反风装置,并定期试验,保证在处理事故需要紧急反风时能灵活使用。

3、编制周密的预防与处理事故计划,加强救护组织,设置井下避难硐室。

篇2

【关键词】爆炸特点;原因分析;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TD71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0-0216-01

瓦斯是矿井中主要由煤层气构成的以甲烷为主的有害气体,能够发生燃烧或爆炸,是矿井主要灾害之一,是煤矿的首要灾害,因此必须制定防治措施。

1 瓦斯爆炸的基本条件

瓦斯爆炸的发生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是瓦斯浓度在爆炸界限内(理论上是5%~16%);二是有足够能量的点火源;三是混合气体中的氧气浓度不低于12%。三个条件缺少其中任何一个均不能发生瓦斯爆炸。

1.1 瓦斯的浓度

瓦斯浓度超限是形成瓦斯爆炸事故的根源。引起瓦斯爆炸的瓦斯浓度是有范围的,凡是浓度低于爆炸下限或高于爆炸上限的瓦斯混合物与点火源接触时都不会引起火焰自行传播。瓦斯浓度低于爆炸下限时,由于过量的空气作为惰性介质参与燃烧反应,消耗一部分反应热,起到了冷却作用,阻碍火焰自行传播而燃烧;相反瓦斯浓度高于爆炸上限时,由于可燃物过剩,即空气中氧气量不足,导致化学反应不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损耗的热量,因而阻碍了火焰的蔓延而燃烧。在煤矿开采中,对一些不可避免的瓦斯浓度要采取措施,使其成为不能满足瓦斯爆炸的条件。

1.2 氧气的浓度

氧气的浓度必须达到12%以上,否则井下瓦斯爆炸反应不能够持续进行。在井下的封闭区域、采空区内及其它裂隙处由于有氧气消耗或没有供氧,可能会出现氧浓度低于12%的可能性外,所有通风、行人的巷道和工作面等一般氧气浓度都会高于12%。12%以上是极易满足的条件,在煤矿开采中,对氧气的浓度不能采取有效措施,使其成为不能满足防范。

1.3 火源

火源是引起矿井瓦斯爆炸事故的必备条件之一。火源可以分为弱火源和强火源。一般情况下,弱火源不能形成冲击波,不能使沉积煤尘转变为浮游状态;相反,强火源会产生冲击波,并把沉积煤尘转变为浮游状态。要发生瓦斯爆炸其火源必须要达到足够的能量,即温度一般不低于650℃、能量一般大于0.28mJ和持续时间大于爆炸感应期。这个条件通常很容易满足的。在煤矿开采中,对一些不可避免的火源要采取措施,使其成为不能满足点燃瓦斯的点火源。

2 瓦斯爆炸原因分析

2.1 故原因分析

瓦斯爆炸是一种化学爆炸,是爆炸性气体混合物一瓦斯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受激发而发生的剧烈化学反应,反应时产生大量的热和气体。引起瓦斯爆炸的原因有:①存在CH4与氧浓度在爆炸浓度范围内的爆炸危险区;②在爆炸危险区内存在火源点。火区封闭后,封闭区氧浓度和温度有降低趋势,瓦斯浓度则逐渐上升。如果瓦斯浓度升至爆炸范围时,发火区温度仍很高(存在高温性火源),氧浓度尚未降到瓦斯爆炸极限浓度以下,就可能发生瓦斯爆炸。

2.1.1 自然条件不好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地质条件变得越来越复杂,煤层瓦斯含量和瓦斯涌出量都随之增大,煤与瓦斯突出越来越严重。同时由于开采深度的加大,使得现有的部分瓦斯治理理,不再能够适应新的生产条件。

2.1.2 通风不良

主要有通风系统不合理,存在风流短路、多次串联和循环风,造成供风地点风量不足,而引起瓦斯积聚;局部通风机安装位置不当、风筒未延伸到供风点或脱落引起供风点有效风量不足,而造成瓦斯积聚;掘进工作面擅自停电停风而引起瓦斯积聚;盲巷的瓦斯积聚。

2.1.3 引爆火源存在

井下引爆瓦斯的火源有:爆破火花、电气火花、摩擦撞击火花、静电火花、煤炭自燃、赤热的安全灯罩、吸烟等。但放炮和电器设备产生的火花是瓦斯爆炸事故的主要火源。

3 控制瓦斯爆炸事故的技术措施

3.1 控制井下瓦斯的浓度

3.1.1 建立合理的通风系统,稀释井下空间的瓦斯浓度

通风是排放瓦斯最主要的手段。做好通风安全技术管理是防治煤矿主要事故的先决条件和关键环节。因此,所有矿井都必须要建立安全可靠的、独立的矿井通风系统。建立合理的通风系统,能够保证井下所有工作地点有足够多的风量将井下涌出的瓦斯及时冲淡并排放出井外,避免瓦斯集聚,所以建立合理的通风系统是防止瓦斯爆炸最有效、最基本的措施。

3.1.2 搞好瓦斯抽放,降低煤层瓦斯涌出量

抽放瓦斯是防止瓦斯集聚的有效措施。随着煤矿开采深度不断加深,瓦斯涌出量变得越来越大,通风系统越来越复杂,通过通风的方法来使瓦斯的浓度降低到煤矿安全规程要求范围内,从技术和经济角度上看,都是不合理的。瓦斯抽放不仅能够有效利用瓦斯,还能够降低煤层的瓦斯涌出量。

3.1.3 加强瓦斯日常管理

加强瓦斯日常管理是煤矿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瓦斯日常管理就是建立巡回检查瓦斯制度,就是要瓦检员不间断地下井检查通风情况和瓦斯的浓度,当发现局部积聚瓦斯问题时,要即时处理。

此,瓦检员在井下工作时,要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严禁空班漏检情况发生。对于突出矿井,还应做好瓦斯突出预测工作。瓦斯日常管理是预防瓦斯爆炸事故的重要措施之一。

3.1.4 建立瓦斯监控系统,及时发现瓦斯超限

建立瓦斯监控系统,对控制瓦斯的浓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瓦斯监控系统能够实现连续监测瓦斯,及时掌握瓦斯浓度的变化,同时也可能为事故应急救援决策和事故调查提供参考依据。在井下安装瓦斯监控仪器,对井下主要巷道瓦斯的异常情况实行连续监控,能够达到预防和控制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

3.2 杜绝火源

火源是引起矿井瓦斯爆炸一个基本条件。要认真执行煤矿安全规程,在井下要杜绝一切非生产火源;严格管理和限制生产中可能发生的火源、热源。严禁井下使用架线电机车,在生产中采掘分开供电、三专两闭锁、双风机双电源等措施限制火源的发生。

3.3 演习瓦斯爆炸

演练对预防瓦斯爆炸事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煤矿企业应当在“防救结合,预防为主”方针指导下,认真制定瓦斯爆炸事故专项应急预案,并对其预案进行演习。制定瓦斯爆炸应急预案不仅有助于大平煤矿广大职工熟悉本企业的情况,而且能够指导瓦斯爆炸事故的预防工作和事故的应急救援。通过预案的演习不但能够使广大煤矿职工掌握各种应急技能,提高应急救援人员的应变能力,

4 结语

预防煤矿瓦斯爆炸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煤矿一切生产要把防止瓦斯爆炸事故放在重要位置,认真贯彻“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十二字方针,本文从瓦斯爆炸条件出发,分析和提出了防止瓦斯爆炸应从控制瓦斯浓度、杜绝火源和演习瓦斯爆炸预案出发,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才能使矿井的生产达到本质安全化。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瓦斯爆炸;原因分析;控制措施;发展趋势

在煤炭开采过程中,瓦斯爆炸、煤尘爆炸、煤与瓦斯突出、中毒、窒息矿井火灾、透水、顶板冒落等多种灾害事故时有发生。在这些事故中尤以瓦斯爆炸造成的损失最大,从每年的事故统计中来看,煤矿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中,绝大多数是由于瓦斯爆炸,约占特大事故总数的70%左右,为此,瓦斯称为煤矿灾害之王。因此,分析瓦斯爆炸原因,制订防治对策,显得特别重要。

1瓦斯爆炸原因分析

1.1瓦斯爆炸特点

根据多年对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统计分析,可以发现有如下一些特点:①瓦斯爆炸多为大事故;②事故地点多发生在采煤与掘进工作面;③瓦斯爆炸造成的破坏波及范围大;④多为火花引爆;⑤高瓦斯矿井、低瓦斯矿井均有发生;⑥瓦斯爆炸多发生在乡镇煤矿;⑦基建、技改矿井和转制矿井瓦斯爆炸事故多发。

1.2事故原因分析

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与许多因素有关,但总的来说,主要与自然因素、安全技术手段、安全装备水平、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等有关,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往往是以上因素相互作用所导致的。

1.2.1煤矿开采条件差

我国煤矿井下开采条件普遍较差,据统计,2000年全国国有重点煤矿共有580处矿井进行了瓦斯等级鉴定,其中高瓦斯矿井160处,低瓦斯矿井298处,煤与瓦斯突出矿井122处;有自然发火矿井372处,占64%,有煤尘爆炸危险矿井427处,占73.6%。

1.2.2瓦斯积聚的存在

煤矿井下造成瓦斯积聚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有通风系统不合理和局部通风管理不善是瓦斯积聚的主要原因。如2005年34起特大瓦斯爆炸事故中,有22起主要是因通风系统不合理,存在风流短路、多次串联和循环风,造成供风地点风量不足,而引起瓦斯积聚;有9起主要是因局部通风机安装位置不当、风筒未延伸到供风点或脱落引起供风点有效风量不足,而造成瓦斯积聚;有2起事故主要是因停电停风而引起瓦斯积聚;有1起是盲巷积聚的瓦斯被引爆。

1.2.3引爆火源的存在

煤矿井下引爆瓦斯的火源有:爆破火花、电气火花、摩擦撞击火花、静电火花、煤炭自燃等。但放炮和电器设备产生的火花是瓦斯爆炸事故的主要火源。如2005年34起特大瓦斯爆炸事故中,有16起是由放炮产生的火花引爆的;有15起事故是由电器设备及电源线电火花引爆的。

1.2.4装备不足、管理不落实

矿井安全装备配置不足,“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方针未得到完全落实。如2005年发生的41起特大瓦斯事故中,有的矿井没有安装瓦斯监控系统或运行不正常,有的矿井虽安装有监控系统,但因传感器数量不足、安装位置不对、线路存在故障、显示器不显示数据等问题,不能有效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此外乡镇煤矿发生的特大瓦斯事故都没有装备瓦斯抽放系统或抽放系统不能有效运行,监控系统也不能有效发挥作用。如内蒙古乌海市乌达区巴音赛煤焦有限责任公司某井虽安装了瓦斯监控系统,但在其实际开采区域却并没有瓦斯传感器,而造成特大瓦斯事故的发生,死亡16人。

1.2.5管理水平低

许多事故分析发现,违章操作或管理不当而造成了一些本可避免的事故,但未引起重视,最终酿成特大瓦斯爆炸事故。因此,管理水平和职工的安全意识对于煤矿的长期安全生产非常重要。

1.2.6企业技术管理薄弱

一些煤矿企业由于采煤方法落后,引起矿井采掘布置不合理,通风系统不完善,此外,作业规程编制不符合实际,针对性不强,给安全生产带来了严重隐患。

2控制瓦斯爆炸事故的技术措施

瓦斯爆炸事故的防治可分为预防爆炸和抑制爆炸。预防爆炸主要有:优化通风网络及通风系统,防治瓦斯积聚,进行瓦斯抽放,加强瓦斯浓度和火源监测,防止点火源的出现等;抑制爆炸主要采用隔爆抑爆装置将瓦斯爆炸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从而减少人员伤亡和灾害事故所造成的损失。

2.1瓦斯爆炸事故的预防措施

2.1.1煤矿瓦斯抽放技术

1)我国国有煤矿高瓦斯和瓦斯突出矿井占总矿井数的46%。瓦斯抽放是减少矿井瓦斯涌出量、防止瓦斯爆炸和突出的治本措施,同时也是开发利用瓦斯能源、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手段。如皖北煤电集团公司祁东煤矿利用抽放瓦斯进行发电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为提高瓦斯抽放率,目前主要需解决长钻孔定向钻进技术,包括测斜、纠偏技术;提高单一低透气性煤层的抽放率;研制钻进能力更强的钻机具;完善和提高扩孔技术、排渣技术、造穴技术和封孔技术;开发新的瓦斯抽放技术及设备。

3)瓦斯抽放方法有本煤层抽放、邻近层抽放和采空区抽放等;抽放工艺有顺层长钻孔、大直径钻孔、地面钻孔、顶板岩石和巷道钻孔等。并研制出与之相配套的强力钻机及配套机具,如MK型长钻孔钻机和ZSM顺层强力钻机等。此外已研制出多种抽放泵及配套的监控系统和仪表等,大大提高了瓦斯抽放量和抽放率,使安全环境得到进一步

改善。

4)利用多分支羽状适用技术,解决低渗煤层瓦斯治理问题,以提高抽采率。

5)煤矿瓦斯治理也应该与煤层气产业化紧密结合起来。

2.1.2矿井瓦斯浓度及火源监测技术

矿井瓦斯浓度及火源的实时自动监测对于防止瓦斯爆炸非常重要,当发现瓦斯异常或有火源产生,立即采取措施可防止爆炸事故的发生。我国目前开发了KJ90.KJ92.KJ94.KJ95.KJ73.KJ66等型号的矿井安全监控系统,以及各类检测传感器、报警仪和断电仪。已有多个矿井安装了矿井安全综合监控系统,并具有如下功能:①矿井环境和工况参数实时监控;②主要通风机在线监测;③巷道火灾实时监测;④矿井瓦斯抽放实时监测;⑤中击地压实时监测;⑥煤与瓦斯突出实时监测;⑦煤层自然发火实时监测;⑧瓦斯爆炸或燃烧实时监测;⑨矿井电网监测等多种功能。监控系统的安装极大地提高了煤矿的安全管理自动化水平,防止了许多事故的发生。

2.1.3井下火源防治

对煤矿井下的爆破火花、电气火花、摩擦撞击火花、静电火花、煤炭自燃等火源都有一些相应的防治措施,除炸药安全性检验、电器防爆检验、摩擦火花检验外、还需防止火源与瓦斯积聚在同时同地点出现,如放炮时检测瓦斯浓度,采用风电闭锁、瓦斯电闭锁等措施。另外加强明火的管理,严格动火制度,消除引爆瓦斯的火源。

2.1.4优化通风网络及通风系统

合理可靠的通风系统是防止瓦斯事故和控制灾害扩大的重要措施,为此,瓦斯防治工程与采掘工程,必须同时设计,超前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2.2隔爆措施

矿井隔爆抑爆装置是控制瓦斯爆炸的最后一道屏障,当瓦斯爆炸发生后,依靠预先设置的装置可以阻止爆炸的传播,限制火焰的传播范围,主要有被动式隔爆棚和自动抑爆装置。

1)被动式隔爆棚。隔爆岩粉棚、隔爆水槽棚和隔爆水袋棚因成本低、安装方便,因而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其中隔爆水袋棚的使用最为广泛。目前研制的XGS型和KYG型隔爆棚,具有适应性强,安装、拆卸和移动方便的特点。

2)自动式抑爆装置。使用压力或温度传感器,在爆炸发生时探测爆炸波,及时将预先放置的水、岩粉、N2.CO2等喷洒到巷道中,从而达到抑制爆炸火焰传播的目的。如ZGB-Y型自动隔爆装置采用高压氮气引射消焰剂,能将爆炸限制在距爆源40-60m之内;YBW-1型无电源触发式抑爆装置,适合安装在距爆源20-45m的巷道中;ZYB-S型自动产气式抑爆装置采用实时产气原理,当传感器接收到燃烧或爆炸火焰时,触发气体发生器快速产生的高压气体喷洒消焰剂,抑制火焰的传播。

篇4

【关键词】煤矿瓦斯 瓦斯爆炸 防治措施

1煤矿安全生产现状

我国煤炭行业大多是井工开采,开采过程中面临着瓦斯、水害、火灾等自然灾害的影响,而瓦斯是“五大灾害”之最。近一个时期,国家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煤炭行业安全生产状况总体上呈现出相对稳定、趋于好转的发展态势。但由于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基础比较薄弱,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煤矿安全生产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尤其是瓦斯事故。本文从瓦斯性质、危害、爆炸条件作手,归纳分析了煤矿瓦斯爆炸的预防措施。

2 瓦斯性质、危害及其爆炸条件

2.1瓦斯性质

矿井瓦斯是指矿井中主要由煤层气构成的以甲烷(CH4)为主的有害气体,有时单独指甲烷(沼气),煤矿井下的瓦斯来自煤层和煤系地层,它主要是腐植型有机物在成煤过程中生成的气体。

瓦斯是无色、无味、无臭、可以燃烧和爆炸的气体,难溶于水,易于扩散,渗透能力是空气的1.6倍,瓦斯较空气轻,通常是积聚在巷道的上部及高顶处,不助燃也不能维持呼吸,能使人因缺氧而窒息,并能发生燃烧或爆炸。是煤矿的主要灾害之一。

2.2瓦斯危害

矿井瓦斯的危害主要有:一是燃烧,引起矿井火灾;二是爆炸,产生高温冲击波和大量有毒有害气体,导致矿毁人亡;三是浓度过高会导致人员窒息,甚至死亡;四是煤(岩)与瓦斯突出会摧毁、堵塞巷道、甚至引起人员窒息死亡、瓦斯(煤尘)爆炸。

2.3瓦斯爆炸的条件

一是瓦斯空气混合气体中氧气体积分数达到12%以上;二是在正常条件下的弱火源点然时,瓦斯空气混合气体中瓦斯爆炸范围为5%至12%,最佳爆炸体积分数为9.5%左右,在强火源引爆时,瓦斯爆炸的范围显著扩大,最佳爆炸体积分数为8.5%~10%左右,当混合气体混入其他爆炸性气体时,瓦斯爆炸的下限会降低;三是遇到明火,点火温度达到650度以上。

3预防措施

3.1防止瓦斯集聚

局部地点的瓦斯浓度达到2%,体积达到0.5m3就是瓦斯集聚。而防止瓦斯集聚的根本措施就是加强通风。

(1)必须严格加强矿井的通风管理,定期测风、合理分风,确保井下各用风地点有合理的风量。严防瓦斯超限和瓦斯集聚。

(2)矿井必须采用机械通风,必须保证主要通风机连续运转,配备同等能力的备用风机,并能保证备用风机能在10min内启动,以免矿井因停风而造成瓦斯集聚。

(3)加强对局部通风机的管理,严禁任意开停,设备检修,停电、停风要有计划。避免掘进工作面因停电、停风而造成掘进工作面瓦斯集聚。

(4)采掘面要按需分风,通风巷道要及时维护,确保通风顺畅,严禁单台局扇多头供风,风筒出口距工作面符合规定等,以防止采掘面因风量小、风速低而导致瓦斯集聚。

(5)严格按工程质量要求构筑风门、风桥、调节风窗、档风强等通风设施,合理设置通风构筑物,严禁自然通风、括散通风、无回风道独眼井以及不符合规定的串联通风等不合理通风,避免瓦斯集聚。

(6)采空区和盲巷往往积存有大量高体积分数瓦斯,在气压变化或冒顶时使其涌出或突然压出而造成瓦斯事故,所以对采空区和盲巷要及时密闭。

(7)采煤工作面上隅角因风速低、风量不足,容易形成瓦斯集聚,可采取设置风障;引射器抽排;采用专门排放瓦斯巷道等措施,用上述方法不能解决时,必须采取瓦斯抽放。

(8)采煤机附近的瓦斯集聚,可采用水力引射器或环隙式向机组局部送风方式以防瓦斯集聚。

(9)当瓦斯涌出量过大,采用通风方法不合理时,必须因地制宜地采取瓦斯抽放,并设法提高瓦斯抽放率,符合《瓦斯抽采达标暂行规定》要求。

3.2防止瓦斯引燃火源措施

(1)严格入井检身,严禁携带烟草和点火物品入井;井口房、风机房和瓦斯抽放泵房20m范围内,不得有明火,井下严禁使用灯泡和火炉取暖;矿灯应保持完好,井下严禁拆开、敲打和撞击矿灯;井下和井口房内不得从事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等工作,如果必须在井下主要硐室、主要进风井巷和井口房内进行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等工作,必须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并符合《规程》规定;采空区和盲巷要及时密闭,密闭要符合工程质量要求,严格井下火区管理。

(2)井下爆破作业,必须使用煤矿许用炸药和煤矿许用电雷管并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打眼、装药、封泥和放炮必须严格按照爆破说明书进行,爆破说明书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要求;严禁采用糊炮或明火放炮,严禁用炮崩落卡在溜煤眼中的煤、矸。以免放炮产生火花而引燃瓦斯。

(3)防止撞击、摩擦火花的主要措施有:在摩擦发热的部件上安设过热保护装置和温度检测报警断电装置;使用难引火性合金工具;采煤机截齿避免截割坚硬夹石或硫化铁夹层;链板运输机的液压联轴节,必须按规定注油;易溶合金塞溶化后,必须立即排除故障,进行更换。

(4)防止电器火花的措施主要有:井下电器设备的选用,应符合《规程》要求,井下不得带电检修、搬迁电器设备;井下供电应做到:无鸡爪子、羊尾巴和明接头;有过电流和漏电保护,有螺丝和弹簧垫,有密封圈和挡板,接地装置符合要求;电缆悬挂整齐,设备硐室清洁整齐;防护装置全,绝缘用具全,图纸资料全,煤电钻要有综合保护,局部风机实行风电、瓦电闭锁。

4 结语

只要我们根据瓦斯的来源,严格按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要求进行分源治理,掌握瓦斯爆炸发生和发展规律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瓦斯爆炸事故是可控可防的。

参考文献:

[1]周传全.浅论煤矿安全管理与质量标准化的关系.内蒙古煤炭经济[J],2004(3):1-5.

篇5

关键词:处理火灾事故、通风控制技术的主要方法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防、灭火技术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进,处理矿井火灾事故目前主要采用通风控制技术、注浆、注砂、注粉煤灰、注凝胶、注惰气等灭火技术,这些先进的技术在防、灭火工作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对矿山救护队在处理火灾事故时,采用通风控制技术的主要方法加以说明:

一、在处理矿井火灾事故中常用的通风控制技术

㈠ 风量控制:通过控制火区供风量来抑制火势,冲淡火区内的瓦斯,防止灾情扩大,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正常通风:当火源发生在回风侧,或者通风网路比较复杂,改变通风方法可能造成风流紊乱时,一般采用正常通风;

2、增加风量:增加风量主要是冲淡和排除瓦斯及有毒有害气体,防止瓦斯积聚。例如:封闭火区前为防止瓦斯积聚,可增加风量,稀释瓦斯,在瓦斯浓度达到爆炸界限前进行隔绝封闭。

3、减少风量:减少风量主要是减少通过火区的风量,以减少火区供氧量,从而达到控制火势的发展,创造条件进行灭火的目的;

4、零点通风:通过停止风机运转或使局部风流短路或者封闭火区,从而达到消灭火区的目的;

㈡ 风路控制:主要为防止火灾烟雾及有毒有害气体,威胁井下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或防止高温火烟流经瓦斯积聚区,发生瓦斯爆炸,以及排放火区烟流时,采用的风流控制手段。

1、风流反向:风流反向是整个矿井或采区反风也可以是局部反风,它主要适用于矿井或采区进风巷以及采煤工作面进风巷发生火灾时,为了救人或灭火而常用的一种通风方法,其主要目的是撤出井下工作人员,确保救灾人员始终在火源的上风侧工作,免受烟雾和高温的侵害。

2、风流短路:风流短路分为新风短路和火烟短路两种方法;

注意事项:⑴ 采用风流短路时,必须注意,虽然进入灾区的烟雾减少了,但有毒气体的浓度并不会降低,而且有可能使灾区氧含量降低,造成缺氧窒息,导致事故扩大。⑵ 风流短路时,要注意瓦斯涌出量可能增大,导致瓦斯聚积,发生瓦斯爆炸,因此要随时观察有毒有害气体的变化情况,发现异常时,要采取果断措施进行处理。

3、改变风流流经路线:利用现有的通风系统,增加或减少通风设施,使烟流不经过有人作业区,而是通过无人区进入采区总排或矿井总排,使工作人员免受毒害。或者改变风流流经路线,减少火区供风,以达到控制火势的目的。

㈢ 风压控制:主要用于防止火灾矿井风流发生紊乱,为直接灭火人员创造条件,以及加快在火区封闭后或注入惰气后,控制火区漏风,而采取的措施。

1、风压控制有增大风压、降低风压和均压三种形式,在这三种形式中,灭火工作最常用的就是均压通风。

均压通风的实质就是利用调节风压分布,使采空区的风压趋近于零,减少采空区的漏风,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由于密闭墙(或风门)两侧的风压差h,同样符合通风阻力定律:

h = R墙(门)・Q・X mmH2O

当密闭墙(风门)的风阻R一定的情况下,采空区的漏风Q主要取决于h,而当采空区内的风流趋近于层流状态时,流态指数X=1.5~1.8。

2、均压通风的技术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⑴ 设置调节风门,改变压力分布状态;

⑵ 安设局部通风机,提高或降低采面的压力,防止采空区CO涌出,或向采空区大量漏风;

⑶ 在火区的回风侧,建立调压气室,利用局部通风机升压,以保持火区进、回风侧的压力基本平衡。

实例:鹤煤集团大陆矿-50水平北五层271场子自燃发火,因为直接灭火无效,决定采用隔绝封闭的方法进行灭火,由于当时瓦斯浓度已达到2%,并且有继续上升的趋势,为做到安全封闭及减少火区漏风,采取了以下措施:

1、对-50北五层大巷进行调风,在三石门以外挂风幛,增加271工作面的风量,争取快速稀释瓦斯,当瓦斯降到0.5%以下时,以最快的速度在溜子道、回风道同时施工板闭,并预留风量窗,然后统一封闭;

2、打开材料下山的两道风门,并在+15水平北五层三石门走向返上处,增设两道调节风门(此处风门要抹严、包严,不漏风),使火区处于新设风门的上风侧,则火区的压差趋近于0;

3、通过以上处理使火区达到稳定,观察24小时,在无爆炸危险时,进行永久封闭。

分析:通过采取以上技术手段,解决了瓦斯积聚问题、采空区漏风问题,保证了采区通风系统稳定,从而达到了消除火区的目的。

通过以上实例可以看出,实际处理矿井火灾事故时,并非采用单一的通风控制方法,而是先后或者同时采用多种通风控制方法,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相互结合,扬长避短,以达到既能控制火势,有利于灭火,又能确保灾区人员安全,利于抢救的目的。

二、采用通风控制技术处理矿井火灾事故时的安全措施:

1、控制因火灾产生的火烟沿井巷蔓延,而波及全矿井;

2、防止火灾扩大;

3、防止产生火风压,引起风流逆转,造成危害;

4、防止引起瓦斯、煤尘爆炸;

5、保证救灾人员的安全,并有利于抢救遇险人员;

6、创造有利的灭火条件。

三、采用通风控制技术处理矿井火灾事故时的注意事项:

1、首先了解事故矿井的基本情况(包括事故的类别、发生的时间、地点、波及范围,受灾人数、位置、人员撤离情况,事故矿井的通风方式、通风状况及主扇、局扇的运转情况、事故矿井的瓦斯涌出情况和事故区域的各种有害气体情况以及烟雾温度以及事故矿井通风设施的分布情况等);

2、画出事故矿井的通风系统图掌握矿井供电系统,并根据事故类别、瓦斯大小、决定是否断电,如外因火灾、电器火灾,瓦斯大时必须断电;

3、矿山救护队要携带装备齐全、出动迅速、入井及时、侦察救人,并将侦察结果立即汇报指挥部,根据指挥部的命令和火灾现场的实际条件,直接灭火。当直接灭火无效时,再考虑采用其它方法处理火区;

4、处理过程中要设专人检查瓦斯及其它有毒有害气体、观察顶板状态,当瓦斯涌出异常并有爆炸危险时,要首先撤出人员,然后制定防止瓦斯爆炸的措施,再进行工作;

5、当采取控制风速、调节风量、减少回风道风阻等技术手段处理火灾时,要采取洒水降尘措施,防止因风速过大造成煤尘飞扬,而引起煤尘爆炸;

6、一般要在正常通风情况下进行灭火,当火源上风侧有瓦斯涌出源时,避免瓦斯积聚引起瓦斯爆炸,应尽量保持正常通风状态;

7、当因火灾引起瓦斯燃烧时,需要增大工作面的风量时,要注意由于风量增大,负压降低而导致采空区瓦斯涌出;

8、采用短路风流或封闭火区等方法时,应尽量把瓦斯引向旁侧风路或隔绝在火区通道之外,如若不能,要制订防止因瓦斯积聚造成瓦斯爆炸的措施;

篇6

关键词:矿井;地质灾害;预防措施

引言

地质灾害是人类发展过程中不可抗拒的灾难性事故,是对自然进行过度索取的恶性后果。破坏性地震、滑坡、矿井瓦斯爆炸等对人的生命健康造成巨大的危害,给社会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是人类在谋求快速发展、追求利益过程中不容忽视的客观威胁。煤矿企业只有科学地认识各种地质灾害发生的规律,在开采过程中采取综合有效地预防措施,才能尽可能的减少不必要的人员和财产损失,提高我国煤炭资源的开采率,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1 矿井地质灾害概述

1.1矿井地质灾害的种类

矿井的地质构造是影响地质灾害的关键性因素,在矿井的开发和建设过程中会打破地下原有的封闭环境,改变地质构造,造成安全隐患。地质构造受外界环境改变的刺激所产生的变化种类复杂,后果也不尽相同。以往的研究和实践表明,地表移动、瓦斯泄漏和岩层渗水等是较为常见的矿井地质灾害。

1.1.1 地表移动及覆岩破坏

较为常见的地下水位下降、地表裂缝和开采沉降均归因于地下开采面积过大,在矿区范围内,尤其是煤层浅埋区,大面积的煤层开采形成采场空间,会引起围岩的原始应力变化,当围岩所承受的应力超过它的极限强度时,就会发生位移、开裂甚至断裂,造成覆岩破坏、产生地表裂缝等。虽然煤矿企业会对裂缝地区采取回填、土地复垦等措施,但很难恢复到地质构造变化前的效果,这不仅涉及到生态环境的破坏,更为地表水渗透提供了通道,埋下了安全隐患。

1.1.2 瓦斯与煤尘爆炸

矿井瓦斯是煤的生成和变质过程中伴随产生的气体,由以甲烷为主的各种有害气体构成。瓦斯爆炸是一定浓度的瓦斯在引火源的作用下与一定浓度的氧气发生的剧烈氧化反应。瓦斯浓度、氧气的浓度以及引火温度是瓦斯爆炸的三个条件,但三者的临界值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受压力及煤尘、混合气体浓度和惰性气体混入等影响,情况通常较为复杂。更为重要的是爆炸产生的高温高压,会促使附近的气体产生极大的冲击力,造成人员伤亡和巷道、器材破坏,其扬起的煤尘使之参与爆炸,形成连续爆炸,破坏力骤然提升。

煤尘爆炸是指煤矿生产中的各种矿物细微颗粒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燃烧或爆炸反应,在此过程中产生的CO等有毒气体能导致人员窒息身亡。2014年辽宁省阜新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恒大煤业公司“11?26”重大煤尘爆炸燃烧事故即为惨痛的典型案例。

1.1.3 矿井水害

透水事故在近期发生的矿井灾害中所占的比例有所提高,以矿井涌水和老空透水为主的水害事故不容忽视。大多数地方的煤矿均在煤层浅部开采,将井筒建在老空区或周围有老空区的现象普遍存在,古老煤矿形成的老空区积水量很难预测,开采范围也难以确定,极易引发透水事故。

1.2 矿井地质灾害的特点

充分地掌握矿井地质灾害的特点对有效预防事故发生、及时减小灾害损失起到关键性作用。综合来看,我国的矿井地质灾害主要有连发、区域性强、可预测性等特征。

(1)连发性。生态系统具有明显的联动性,牵一发而动全身,某一方面出现变动必然会引发其他自然因素的改变,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煤矿开采的过程中。当矿井的地下构造因开采而发生改变时,就会引发其他地质要素发生某种程度上的改变或破坏,这种连锁式的改变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引发地质灾害,且灾害的种类极可能具有非唯一性,产生复杂的、连发性的地质灾害。

(2)区域性。几乎每个不同的区域都具有独特的地质构造特征,其耐受性和受破坏程度通常具有较大的差别,因此,不同区域的矿井面临的地质灾害威胁不尽相同,由地区特性决定。

(3)可预测性。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我国科研能力的提高,相关部门关于地质灾害的认知程度不断加深,煤矿企业也从多种渠道获得了有关知识和实践经验,对地质灾害的预兆、形式等有了进一步的把握,不再单纯凭借以往的经验教训,先进的科学设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地质灾害的可预测性表现突出。然而,由于地质结构复杂多样,现阶段仍难以实现全面的地质灾害预防工作。

2 矿井地质灾害的预防措施

2.1 减轻地下开采对地面影响的措施

为了降低地下开采对地面造成的不良影响,应对开采可能影响到的地质结构及其应力能力进行透彻的分析,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预防。当地下开采面积达到一定规模时会对地面建筑及道路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坏,也可能造成地下水疏干和耕地、坡地裂缝。

对于薄煤层和中厚煤层而言,虽然随着上覆岩的成分、膨胀系数等变化其塌陷带波及上部岩层所造成的裂隙高度会不尽相同,但其裂隙高度仍然是有限的。对于厚煤层来讲,由于采取与薄煤层不同的开采方式,开采过程对岩层的破坏程度也明显加强,基本上为开采厚度的2-8倍。裂隙沉降带高度能达到不规则塌陷带的2倍多,若覆岩层的厚度超过了以上数据计算的破坏影响高度,则地面可以免受波及,几乎不会产生破坏迹象,否则,要充分考虑应对地面破坏的预防措施。然而,从煤矿企业的角度出发,即便是没有影响,也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控制性预防措施。

2.2 预防瓦斯与煤尘爆炸的措施

2.2.1 防止瓦斯爆炸的措施

预防瓦斯爆炸可以从控制爆炸条件入手,防止矿井瓦斯集聚、避免接触高温火源。

对于预防瓦斯气体聚积可以从三方面加以控制。首先,要加强矿井的通风管理,使瓦斯浓度保持在《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浓度以下,在各工作面设置独立的进回风系统,使瓦斯浓度在进风风流中不超过0.5%,回风风流中不超过1%,矿井总回风流中低于0.75%。其次,要建立健全瓦斯检查制度,保证检查的及时性和全面性,利用先进的甲烷检查仪器对各用风地点的瓦斯浓度进行精准测量,发现隐患并及时处理,严禁超限作业。最后,从降低煤层及采空区瓦斯产生量的角度减低瓦斯浓度,采取瓦斯抽放的方式对含量大的煤层进行事先处理。

2.2.2 防止煤尘爆炸的措施

根据煤尘爆炸发生的特征,要从防尘和隔绝火源两方面防止事故的发生。一是采用静压洒水的方式减少矿井中煤尘的悬浮量和产生量;二是采取全方位的火源隔绝措施,坚决禁止因摩擦等产生高温火源。

2.3 矿井水害的预防措施

矿井水害不仅关系到煤矿企业的利益和员工安全,更关系着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于预防矿井水害,企业管理人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要摒除工作人员的保守思想,充分调动其工作热情,灌输矿井水害的相关知识,让他们切身体会到矿井水害的危害,提高警惕。其次,要加强预先探测,明确分工和工作职责,对于相关岗位的工作人员要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保证探测工作及时进行,同时也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探测设备,确保获得全面、准确的高质量探测结果,争取将矿井水害扼杀在摇篮中。最后,要注意矿井选址和合理改造,在矿井选址的过程中要事先对水害的风险进行评估,结合工程的实际效果进行综合考量,充分降低水害发生的概率。

3 结束语

矿井地质灾害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综合性,危害等级高、防治较为困难,短时期内无法从根本上杜绝此类危害的发生。因此,煤矿企业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科技和设备做好全面的预防工作,为辛勤的员工负责,为企业的发展负责,为百姓健康和人民幸福负责。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矿井;爆破事故;原因分析;预防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2)03-0107-02

一、爆破事故的类型及危害

1.爆破引发冲击地压、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爆破落煤是诱发巷道围岩冲击地压的一个主要因素。据门头沟矿对114次冲击地压的统计分析,爆破触发的有89次,占78%,城子矿12次冲击地压10次是由爆破诱发的。在煤与瓦斯突出事故中,除决定突出的自然因素外,采掘爆破作业是突出的主要诱发因素。据统计,全煤8480个突出案例中,爆破落煤引发的突出5 481次,占64.6%。

2.炸药爆燃引起瓦斯爆炸事故。煤矿大多采用铵梯炸药,硝酸铵极易吸湿结块,当炸药水分含量过大时,不仅炸药性能下降,而且安全性也降低。当炸药水份增大到1%左右时,其瓦斯引火率可达30%~40%,安全性下降。如含有20%消焰剂的二级煤矿炸药,在雨季贮存时间长,产生吸湿结块硬化现象会导致爆燃事故。2008年河北某煤矿,无证非法开采,井下药库存放的劣质炸药爆燃,死亡37人,又瞒报事故,受到法律的严惩。除了炸药质量不合格使炸药发生爆燃之外,炮眼布置太近时,先爆炮孔的冲击压力使与其相邻的炮孔壁产生变形,炸药受挤压密度增大导致爆燃。1984年4月北票某矿掘进工作面,先爆炮孔使后爆炮孔中的炸药被压实,使其失去爆轰能力发生爆燃,爆破后10分钟内引燃瓦斯,发生瓦斯煤尘爆炸事故。

3.分次爆破、电火花引起瓦斯爆炸事故。有瓦斯爆炸危险的工作面必须采用瞬发爆破,工作面雷管的总延期时间不应超过130毫秒。严禁一次装药,分次起爆。在有瓦斯的工作面进行分次爆破,因先爆炮孔中的药包极易在未爆炮孔周围产生较大的爆破裂缝,二次爆破的爆炸火焰从裂缝中喷出,会引发瓦斯爆炸。尽管工作面加强通风排出工作面瓦斯,但局部仍然积存有一定量的瓦斯,裂缝中喷出的火焰会引起瓦斯爆炸。煤电钻橡套电缆一定要完好,并在爆破前断电,防止产生火花。1988年某矿采煤工作面爆破,母线与煤电钻电缆线接触,因电线漏电与母线接头处产生火花,发生瓦斯爆炸事故,死亡12人。

4.炮泥封堵长度不足引起瓦斯爆炸事故。安全规程规定,炮眼深度为0.6米~1米时,封泥长度不得小于炮孔长度的1/2,炮眼长度超过1米时,封泥长度不得小于0.5米。炮泥的堵塞质量和长度直接影响爆破效果和安全。炮泥能阻止爆炸气体自炮孔逸出,增加爆炸应力波的作用时间和冲量,从而影响岩石的破碎过程和炸药能量利用率。有瓦斯的工作面,炮泥除降低爆炸气体逸出自由面时的温度和压力外,还会起着阻止雷管壳碎片等灼热固体颗粒从炮孔内飞出。由于工作面遇断层瓦斯增大,风筒断路造成瓦斯积聚,而炮泥封堵长度不足,不按作业规程规定使用水炮泥,爆破时炸药打筒会产生火花,导致局部瓦斯爆炸。

5.巷道贯通爆破伤人事故。矿井掘进施工中经常遇到施工巷道与另一条巷道贯通的问题,如果测量失误或贯通爆破安全技术措施不完善,会发生爆破伤人、设备损坏,甚至引起瓦斯煤尘爆炸事故。1990年内蒙某地方矿巷道贯通爆破警戒漏点,一炮崩死3人。安全规程规定,贯通的两个工作面距15米时,地测部门必须下达通知书,从一个工作面向前爆破施工,另一个工作面停止施工并在爆破前检查瓦斯。只有在两个工作面的瓦斯浓度都在1%以下时,掘进施工的工作面方可爆破,同时两个工作面均需设专人警戒。

6.残药爆炸伤人事故。炮孔内拒爆的雷管在4焦耳的冲击功机械作用下就会引起爆炸。普通凿岩机冲击功均大于60焦耳,雷管中最敏感的部位电发火头起爆药和猛炸药可承受66焦耳的冲击功。铁法矿务局某矿在平巷掘进爆破中,有一个底眼未爆炸,下一循环打眼作业前,没检查残眼,钎头打到了残药中的雷管,引起残药爆炸,造成两名打眼工双目失明。1977年12月某矿在竖井掘进扩帮打眼作业时,打入残眼,引起残药爆炸,死亡2人。电雷管拒爆残药爆炸伤人原因是有淋水工作面使用非抗水普通纸壳雷管,造成雷管拒爆。炮孔过多、起爆连接不合理,导致雷管电流过小也可能产生拒爆。雷管质量差,起爆能力不够和贮存期过长受潮也可产生拒爆。

7.爆破安全距离不足伤人事故。爆破会在巷道内产生强烈的空气冲击波和爆破飞石造成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坏事故。人体承受最大危险冲击波波头压力不得超过0.09 MPa,根据药量可计算出人身安全的可靠冲击波距离。除了保证人员不受冲击波的危害之外,还要保证人员不遭受爆破飞石的伤害。为此放炮员必须在有掩护的安全地点放炮。掩护点到爆破地点的安全距离,全岩直巷爆破、半煤岩直巷爆破,安全距离不低于150米、120米。1980年澄合矿务局某矿工作面直线放炮距离为92米,放炮员没有在掩护地点放炮,被崩出的飞石炸死1人。

二、爆破事故原因分析

篇8

关键词:煤矿安全;瓦斯事故;瓦斯地质影响因素;事故防治

中图分类号:X752文献标识码: A

近年来,煤矿重大瓦斯爆炸事故呈现多发趋势。如2009年山西焦煤集团屯兰煤矿事故、黑龙江龙煤集团鹤岗分公司新兴煤矿事故、贵州黔西南州兴仁县振兴煤矿事故等均为瓦斯事故。煤矿瓦斯爆炸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空气中瓦斯含量达到爆炸范围内,即瓦斯的体积分数为5%~16%时;二是存在引爆的火源,瓦斯的引火温度一般认为是650~7500C;三是充足的氧气含量,氧气浓度12%以上。所以,在煤矿实际作业环境中,对瓦斯爆炸事故的防控重点应放在防止瓦斯积聚和限制火源上。本文从引起矿井瓦斯含量的地质因素出发,探讨了煤的自身性质、煤层赋存条件和地质构造对煤层瓦斯含量的影响,最后又从管理角度给出了瓦斯事故防治的措施。

1、矿井瓦斯地质影响因素

瓦斯主要是在煤的形成过程中产生的,按其成因可分为3种形成方式,即生物化学作用形成、煤变质形成和油气田的瓦斯侵入。瓦斯含量是指煤体或岩体在自然条件下所含的瓦斯量,包括游离态瓦斯和吸附瓦斯。影响矿井瓦斯含量的因素有很多,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来自于地质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煤体自身性质。煤体对瓦斯的吸附能力主要取决于煤体的孔隙率和煤质,煤的变质程度不同,孔隙大小不同,其所含瓦斯的量就不同。成煤初期,煤的结构疏松,孔隙率大,储存游离瓦斯的空间大,瓦斯的吸附能力也很强。但此时煤质以褐煤为主,在成煤物化作用下尚未生成大量瓦斯,因此煤体中所含瓦斯量较少。在煤化地质作用下,煤质逐渐致密,孔隙率减少,吸附瓦斯的能力大大降低。随着煤的继续变质,煤体内部产生许多细微孔隙,使得煤的表面积不断扩大,至无烟煤达到最大,所以无烟煤对瓦斯的吸附能力最强。但并不是煤体吸附瓦斯能力强就一定含瓦斯量大,最终瓦斯含量除了需要煤体有瓦斯的吸附外,还需要密闭的空间使其得以保存。

(2)煤层赋存条件。煤层中的瓦斯会受到来自地层的压力,从而使其在煤层中不断地运动,而运动的速度与煤层和围岩的渗透性有关。渗透性越大,瓦斯就越容易逸散,反之瓦斯则容易保存在煤层之中;如果煤层的围岩致密完整,煤层中的瓦斯就容易保存下来,反之,瓦斯容易逸散。瓦斯可溶解于水中,随着地下水的流动而随之流动逸散,所以地下水活动强烈的地区煤层含瓦斯量较少,而地下水活动不强烈的地区煤层瓦斯含量则相对较多。此外,水分子对瓦斯含量也有一定的影响,它可以占据煤体的裂隙和吸附表面,减弱煤对瓦斯的吸附能力。

(3)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是造成同一矿区内瓦斯含量存在差别的主要因素,在地质构造附近瓦斯涌出量往往增加或减少。一般说来,开放性断层有利于瓦斯排放,瓦斯含量减少;压性断层甚至可以封闭储存瓦斯,称之为封闭性断层,其瓦斯含量增大。地质构造是影响瓦斯存储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封闭型地质构造有利于封闭瓦斯,开放性地质构造有利于排放瓦斯。瓦斯喷出大多发生在地质构造破坏带、溶洞裂缝区、背斜和向斜轴部储瓦斯区以及其他储瓦斯构造与原始洞缝相通的区域,是发生瓦斯喷出的良好通道,对矿井的安全生产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2、矿井瓦斯事故防治措施

2.1建立瓦斯安全管理机制瓦斯是导致瓦斯爆炸事故发生的物质源,作为引发事故的主要物质因素而存在,为了预防和控制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实现安全系统工程中的本质安全,做好瓦斯安全管理工作是控制瓦斯爆炸事故的重要前提。首先,消除瓦斯爆炸的物质危险源。最大限度地抽放瓦斯,抽出开采煤层、邻近煤层和采空区等瓦斯源中的瓦斯,减少井下瓦斯涌出量,是提前预防和控制瓦斯事故的根本措施,可实现瓦斯环境中采煤本质上的安全。对于局部聚集的瓦斯,可采用隔离法、分支通风法、引风法等措施来隔离或者吹散巷道内聚集的瓦斯,保障生产安全。其次,建立健全可靠的通风系统。强化通风的安全管理,保证整个矿井和井下各个工作面上都有足够的风量,有效、稳定和连续不断,保持足够的风速,足以用来稀释工作面的瓦斯和驱散涌出的瓦斯,这是防止瓦斯聚积含量超限,避免瓦斯爆炸事故发生最根本和最有效的措施

2.2建立火源安全管理机制

引爆火源的特征源主要有电气火花、放炮火源、摩擦撞击、吸烟明火等,火源安全管理应包括明火、电火花、放炮火花等的管理。通过对引爆火源的安全管理,可从根本上阻断瓦斯爆炸所必需的温度条件,从而有利于控制瓦斯爆炸事故。

(1)加强矿井用电安全管理。矿工长期在低电压供电线路中所养成的带电接线、搭火、换灯泡等习惯,如果在井下高压电力作业中仍然如此则后果不堪设想。因此,用于井下的电气设备必须进行防爆检测,合格后才能使用;井下电缆接头不准留有明接头,对电缆经常检查,防止漏电,设置漏电保护器;矿灯必须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如在井下发生损坏,严禁在井下打开电池盒或自行修理。

(2)加强矿井用火安全管理。严禁在井下吸烟和生火取暖。瓦斯泵房及附近20 m以内不许存在明火。

(3)加强井下放炮的安全管理。井下作业时要对火药和雷管进行严格管理,实行审批使用程序。严禁简化放炮程序、放明炮及明电放炮、多母线放炮、违规填充炮泥、反向爆破、一次装药多次爆破、使用岩石炸药爆破等。

(4)加强摩擦撞击的安全管理。采煤机械截割部件上需加洒水喷雾降温设备,严禁在井下通风不良区域使用可产生火花的金属工具和机械设备。如果发生瓦斯事故,抢险救灾时须使用专用工具。

2.3职工不安全行为控制

造成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有直接原因,也有间接原因。依据安全学原理,引发事故的原因不外乎人(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物的不安全状态)、环(不安全的环境)三大因素,而人为因素往往是引发事故最直接、最常见的原因。其次,安全技术知识的普及和安全技能的提高,能使广大矿工掌握事故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提高安全操作水平。矿工可通过安全教育掌握安全检测技术水平和提高安全控制技术,搞好事故预防,起到保护自身和他人安全的作用。安全教育可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

(1)安全知识教育。使矿工掌握有关事故预防的基本知识,提高矿工的安全素质,从而提高煤炭企业整体事故预防水平。教育内容包括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安全技术知识和安全管理知识。各种知识教育的深度可结合矿工所在岗位进行安排。

(2)安全技能教育。通过对教育者进行培训和反复的实际操作训练,使其逐渐掌握安全技能。在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中,使作业人员掌握完成本岗位安全作业技巧,具备相应的安全操作能力和紧急应变能力。安全操作技能教育应结合工种岗位,按照有关规程、标准有计划地进行。

(3)安全态度教育。通过安全态度教育使操作者尽可能自觉地掌握安全技能,克服不利于安全生产的思想和观念,树立科学的安全观念和法制观念,提高安全意识,端正安全态度,自觉遵章守纪,搞好安全生产。教育内容应该包括学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企业规章制度,安全形势教育和结合典型事故案例开展的安全教育等。

3结语

除了本文所述地质影响因素外,煤层的厚度变化、岩浆侵入煤岩层等也对煤层瓦斯含量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影响煤层瓦斯含量的地质因素是多方面交错的结果,在分析时需综合考虑。瓦斯事故的发生,对井下安全生产及人员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是矿井生产的重大灾害之一。本文结合瓦斯事故的地质影响因素探讨,从瓦斯安全管理机制、火源安全管理机制和矿工不安全行为控制给出了瓦斯事故的防治措施,对矿山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篇9

关键词:瓦斯隧道;施工;瓦斯爆炸;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F28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7)09-0294-02

1 对隧道穿越煤层瓦斯地段的总体开挖施工措施

在袍子岭隧道穿越煤层瓦斯地段的掘进爆破施工中,总的原则是“早封堵、短进尺、多循环、快封闭”,防止有害气体的溢出。

在隧道刚进入瓦斯地层时,采用的是全断面一次开挖法,以求达到迅速钻眼、爆破、喷射混凝土实现及时封闭的效果。实际上在进入煤层7m处,隧道掌子面正常爆破时,由于瓦斯、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大面积突溢,发生瓦斯气体燃烧,燃烧面积达5.8m3。随即启动应急预案,在10分钟内迅速完成人员和设备的撤离,并封闭洞口,防止了更大事故的发生。分析原因:隧道开挖掌子面前方为乐平煤系构造的破碎岩层,贯通节理、孔隙;一次开挖断面面积过大,煤层面积大,封闭时间长;采用压入式通风,容易在爆破掌子面形成回风流,造成突溢瓦斯局部浓度上升。

预防对策:通风,使用正洞压入式通风,平行导坑在横通道处采用局部抽出风式通风,形成进风巷与回风巷,避免回风流的产生,防止瓦斯的局部积蓄;掘进方法上,由原来的全断面一次开挖法改为侧壁导坑法开挖,即把60m2的开挖断面面积改为两个30m2的开挖断面面积错台5m开挖,以减少瓦斯溢出的直接接触面积;爆破通风后,出渣前,连开挖掌子面也及时地进行喷射混凝土封闭;开挖掌子面前方采用细水泥沙浆(必要时掺入一定量的水玻璃浆液)进行全断面(有80环形外飘角)帷幕注浆预固结乐平煤系构造的破碎岩层、贯通节理、孔隙,阻断瓦斯溢出孔道;加速二次混凝土衬砌与掌子面的跟进距离,跟进距离控制在20m以内,在隧道一、二次衬砌间加设全封闭隔气板;初期支护、二次衬砌采用密性混凝土(不透气性比普通混凝土高1000倍),以杜绝已衬砌隧道段的瓦斯泄漏。

在袍子岭隧道后来成功穿越DK213+948~ DK214+150瓦斯段的隧道施工与瓦斯浓度的测定数据证明:这是一套安全、迅速穿越煤层瓦斯富含地段的隧道掘进工法。

2 瓦斯浓度的测定、控制技术措施

根据袍子岭隧道煤壁瓦斯涌出规律,为了准确测定、控制瓦斯浓度,在隧道越煤层瓦斯地段的掘进爆破施工中,探讨制定了实施性的瓦斯浓度测定、控制预防对策。

对瓦斯浓度的测定,实际采用8台光干涉瓦斯检测仪(KG9701)和一台高精度光干涉瓦斯检测仪。测定瓦斯浓度点,设在隧道风流的上部进行,距离煤壁200mm处。即将光干涉瓦斯检测仪(KG9701)的二氧化碳吸收管进气口置于隧道风流的上部边缘进行采气,连续测定三次,取其最大值。爆破后定期测定各测点的风量和瓦斯浓度。2004年3月27日与4月2日,袍子岭隧道实际掘进与瓦斯浓度采集数据(见表1)。

从袍子岭隧道实际掘进与瓦斯浓度采集数据表中也可以证明:前面采用的侧壁导坑法及其采取相应预防瓦斯的对策是十分必要的。

袍子岭隧道实际掘进与瓦斯浓度采集数据检测结果采用测量结果的最大值(ρ)来绘制质量控制图。按每次测取连续三个掘进循环的18个数据计算,绘制袍子岭隧道实际瓦斯质控图(见图2)。

以ρ为启动瓦斯浓度通风线,其中ρ=0.5(瓦斯浓度体积百分比);以ρ±1m绘制瓦斯加强通风线,其中ρ=0.75(瓦斯浓度体积百分比);以ρ±2m绘制瓦斯报警线,其中ρ=1.0(瓦斯浓度体积百分比);以ρ±3m绘制瓦斯控制线,其中ρ=1.25(瓦斯浓度体积百分比);当ρ=1.5时(瓦斯浓度体积百分比),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切断电源,进行处理。

袍子岭隧道实际瓦斯质控图中:当质控图各组成参数规定后,按测算结果的顺序点插入图中相应位置。它反映了仪器测量结果与真值的符合程度,快捷可靠,明了直观,便于各层瓦斯浓度控制人员操作控制,据此指导调整通风系统,选定机械性能及确定施工技术组织措施。

3 瓦斯隧道爆破施工的技术对策

(1)炸药,雷管的控制。

炸药爆炸产生的空气冲击波、炽热的固体微粒和爆炸生成的高温气体可能引爆瓦斯,变质的炸药因爆炸不完全而产生游离氧、氧化氮、一氧化碳等不良气体可以缩短瓦斯氧化的感应期而起催化作用;普通岩石炸药爆炸后其所含的铝、镁等金属粉末的增温作用很大,超过瓦斯的最小点燃能量和长于感应期,能引发瓦斯爆炸。因此,在袍子岭隧道实际爆破中选用煤矿许用安全炸药,禁止使用普通岩石炸药,更不能使用变质炸药。

雷管的起爆能不足,将导致炸药爆炸不完全产生不良气体;如雷管的延期时间过长,超过130ms,更容易引起爆炸。在瓦斯环境中必须选择符合部颁标准的煤矿许用电雷管,即选用适应各级瓦斯浓度等级的毫秒延期电雷管第一系列的前五个段和第二系列的前九个段。而且一次爆破中,只能用同厂、同批生产的雷管,并逐个作全电阻检查,电阻差不应大于0.25Ω。禁止在瓦斯环境中使用火雷管和非电塑料导爆管。

(2)掘进爆破的钻眼、堵塞技术对策。

在中隔墙法施工瓦斯隧道中,钻眼采用湿钻,严禁采用冲击钻或干钻。炮孔的堵塞质量对提高爆破效率,减少有害气体和防止炸药爆炸时火花包泄起很大作用,因此,装药完毕必须充填符合安全要求长度的泡泥,并捣实。实际用13的泥沙混合泡泥,湿度为18~20%。这种泡泥既有良好的可塑性,又具有较大的摩擦系数,炮孔深度超过1m时,要求堵塞长度不小于0.3m。对起爆母线、支线、端线和脚线的使用按煤矿炮采时爆破的要求进行了控制。

(3)起爆电源和网络联接方式的技术对策。

起爆电源在含瓦斯的隧道环境中爆破,通电时间必须小于6ms,使用线路电源放炮,由于无法控制通电时间,电路被炸断时可能产生电火花,引爆瓦斯。因此只能采用MFBB型煤矿发爆器作为起爆电源。

发爆器的钥匙必须由爆破工随身携带,严禁插在发爆器上或转交他人;有煤尘与瓦斯爆炸危险的掌子面,严禁同时使用两台发爆器;串联电路受母线电阻的影响不大显著,需要的总电流小,符合发爆器起爆的特点,在含瓦斯的隧道环境中使用较安全,但是串联网络联接时的起爆雷管个数在100发以下,这也是前面开挖方法中采取小断面开挖的措施之一。因此袍子岭隧道爆破采用串联起爆网络,要求各接头密贴、结实,并用电工胶布将接头处包裹严实。网络联接方式见串联电爆网络(见图3)。

1-电源,2-导线,3-雷管

(4)起爆技术对策。

侧壁导坑法开挖中的左右侧导坑必须留5m的错台,而且必须防止左右侧导坑出现一次装药分次爆破的操作发生。因为先爆炮孔使末爆炮孔周围产生较大的裂隙,同时,瓦斯含量升高,局部通风死角的瓦斯浓度在短时间内不能降致安全范围,后爆孔的炸药爆炸产生的火焰从裂隙中喷出,可能引爆瓦斯,所以左右侧导坑的钻眼爆破工序应相互错开。单侧导坑的爆破,要严格执行一次装药一次起爆,并在爆破前检查距掌子面20m内的瓦斯浓度,对不符合袍子岭隧道实际瓦斯质控图二中瓦斯控制线的规定,即当ρ≥1.5时(瓦斯浓度体积百分比),不允许爆破。

(5)爆破中控制空气冲击波及其辅助技术对策。

由于爆破激起的空气冲击波的温度和压力都很高,但作用时间较短,不能将瓦斯加热到爆发温度,可是空气冲击波经过反复迭加,则有引起瓦斯爆炸的危险。因此,掘进掌子面不得有阻塞断面三分之一以上的物体,隧道中的凿岩台车、装载机、运输机等大型机械在爆破前应退离到距掌子面后20m以外。

在瓦斯隧道中要求供电系统、照明系统及设备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外,工作人员不允许穿化纤衣服进入隧道,化纤衣服与人体摩擦产生并积聚一定量的电荷,也可能引爆雷管和瓦斯。

参考文献

[1]吴再生.井巷工程[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89,(12).

[2]张铁岗.矿井瓦斯综合治理技术[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1,(3).

[3]张子敏,张玉贵.瓦斯地质规律与瓦斯预测[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5,(12).

[4]重庆市煤炭协会.重庆地区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技术[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5,(12).

[5]翁汉民.地下工程量测与试验[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89,(9).

篇10

关键词:瓦斯;事故;预防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7.079

1 瓦斯的概述

众所周知煤矿主要由矿井中的煤层和气体(主要由甲烷以及害气体)和地板等组成。而对于甲烷:广义定义:除了正常的空气气氛组成外还可以指代涌入矿井空间里的各种有毒有害气体。狭义:煤矿生产时矿井内从煤和岩石中产生且以CH4为主要成分的混合气体的。目前普遍认为其来源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主要来源是煤层和岩层内。其次是矿井中的气体在煤矿生产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如放炮产生的烟以及内燃机运行时排放的各种气体。还有就是地下空气和煤,岩石,矿物质等材料的化学反应或生成气体之间的生化反应等。从而产生了瓦斯气体。

2 煤矿瓦斯治理技术

(1)改善煤层透气性。为了提高煤层的透气性,通常采用碳氢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并进行水力压碎处理。 英国物理学有机化学研究所和煤化学科学研究所的发展涉及新的植酸和液压破碎。 这种新药可以通过扩散距离和物理性能,渗透和煤结构几十米的良好接缝方向。 这种新方法可以将提取率提高约百分之75左右。

(2)地面抽放。煤层气地面抽放,始于20世纪50年代。USA是开发出世界上第一个煤层气的国家。在USA煤层气开发的成功导致了勘探和其他国家的煤层气勘探开发的探索与丰富的煤炭资源。USA的煤层气开发活动主要集中在圣洛杉矶和瓦苏特煤田。1998年,USA的煤层气产量达到300亿m3,其中的120亿m3产自圣洛杉矶高产富集区的512口裸眼的洞穴井,每口井平均投资40万人民币,服务年限为12-15年。英国公司早在乌干达实施煤层气开发计划中,在乌干达地区实验未开采地区地面钻孔煤层气开发,但由于煤层渗透性差、水力压裂成本高、效率低,使开发在经济上不可行,因此澳大利亚主要在矿井下抽取煤层气。法国、荷兰、瑞士等过都在不断地探索符合本国特点的煤层气开发技术。

(3)瓦斯抽放设备。排气钻机可分为旋转和DTH两种。软煤层较多的发达国家适用机型为软煤层瓦斯抽放钻机。USA再设计钻机时,为了防止坍塌孔导致的加工接缝夹动作和钻井过程中空置的钻井,特别是生成区域防火区的钻井结果明显,他的缺点是难度大,孔径通常只有15? 25米。荷兰软煤层采用双钻头机打钻,钻头逆时针使用冲击旋转钻井模式。整个系统有两个泵,容量为120 kW。这种钻机虽然好用,但是结构复杂麻烦和昂贵。但是,为了提高排气量,基于所有国家的不断改进的综合采矿方法。我们开发出了一种强大的钻机,那便是以提高钻速和钻进深度。USA研究人员成功地在高度碳化的清洁屋顶大型水平钻井产生的瓦斯抽采技术及相关设备和波兰也研究出能够生产和应用排水能力为200转/分以上的干式排水泵,气体检测系统已经成功创建。这是一个很大的突破。

3 煤矿矿井瓦斯事故的预防

(1)煤矿瓦斯事故的种类。瓦斯爆炸事故分以下三类:局部瓦斯爆炸:(局部瓦斯爆炸指的是瓦斯爆炸发生在采掘工作面、采空区或巷道的瓦斯积聚点,波及范围小,对人T的伤害和矿井破坏不严重。)大型瓦斯爆炸:(大型瓦斯爆炸指的是参与爆炸的瓦斯量大,波及范围广,对人员的伤害和对矿井的破坏严重。)瓦斯连续爆炸:(瓦斯连续爆炸指的是,当发生瓦斯爆炸后,知觉发生第二次、第三次以至数十次爆炸,而间隔时间无规律可寻,对人员的伤害和对矿井破坏十分严重。)

(2)如何对事故进行预防。首先,我们需要创建完备的检查系统,各矿井必须配有安全督察人员。检查员进行轮流值班,地下所有工作场所都必须纳入监测摄像机和瓦斯检测系统的控制范围。每个开挖面的检查次数每天不低于3次,每个班至少有一个专业技术人员跟踪监督。地下采矿人员必须仔细观察瓦斯浓度监测表的变化和地下场所异常变化,如煤炭,柔软和煤开裂开的缝隙,气体的浓度,温度的变化等现象和突发状况,如果一旦有不良现象应立即撤离现场,直到找出原因才能再次动工。各矿井必须有一个完整的独立通风系统,从而实现全真空机械通风系统。主风机指定专人负责管理,确保正常运行,杜绝擅自离岗,加强地下禁火宣传,切勿在井下电炉取暖和吸烟。电气和电子部门要加强用电设备的管理,杜绝电气火灾,严格执行定期,检验,检测,维修各种机械设备和系统的维护。保证设备完好。严禁井下非专业人员擅自对井下一切设备拆卸和维修。禁止底下人员反向爆破和使用电源线或防雷灯等明火爆破。严禁任何人不经过调度室同意直接下井。如果发生临时停电时不要忘了马上发电向井中通风。同时在围栏旁设置报警装置。

4 改变观念,从新认识瓦斯

改变观念。在全球范围内,各国都在不断发展和利用煤矿瓦斯主要是用于民用如,发电和小范围的煤气供给等等。民用气项目中所包括了燃气锅炉,但是很多瓦斯利用项目的成效不是特别明显不。与使用废气从新发电的电流的技术相比,内燃机废气的重新利用和成效技术比目前的瓦斯利用技术更加可靠。这些不光体现了科技的进步,也改变了人类社会一直以来对瓦斯气体的传统认识。

5 结束语

任何国家不管有再好的技术,措施,设备,和管理以及管理技术。我们不能一味的只顾追求技术成效,同时也要防治煤气事故的发生。我们只有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加强煤气控制基础工作的技术创新,和不断探索对天然气控制技术的精益求精。才能有效促进企业和社会的和谐和绿色发展,为今后的瓦斯综合治理技术和发展提供安全可靠的强力保障。因此,我们应该不断积累学习经验,加强创新管理,着力于其核心管理与探究瓦斯奥妙的机会,将其应用于我们未来的生活中,让它能更好地为我们人类所用,将为们的矿山有害气体的控制和应用水平进一步提高,确保生产安全,安全第一的生产理念,促进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俊涛.综采面初采期间的瓦斯治理技术[J].煤,2004(05).

[2]廖文德,胡圣辉,黄文忠.坪湖矿回采工作面瓦斯抽放试验[J].煤炭科学技术,2004(09).

[4]付胜利,高德利.底部钻具组合两维分析的新算法[J].天然气工业,2004(08).

[5]赵习温.位村矿14121采面瓦斯综合抽放措施的应用[J].中州煤炭,20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