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意见范文

时间:2023-03-19 03:16: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实施意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实施意见

篇1

一、年江街道招工任务分配表

二、工作要求

以招工服务为切入点,切实提高安商服务水平。加快建立集招工、用工和劳动力资源信息台账为一体,覆盖区、镇(街道)、社区和企业的招工信息网络,充分发挥企业作为招工主体的作用,不断完善和创新招工举措,通过定点招工等方式大力为企业解决招工用工难题。建好招工平台,定期举办企业用工招聘会。

继续强化工作进度的调度、督查、通报、考评等制度,将招工工作纳入街道社区绩效考核范围,采取“一月一通报、一季一评比、半年一督查、全年一考核”的方式,重点调度招工项目落实的情况。对每季评比未达到进度或没有任何工作进展的后三名社区居委会主任(书记)由街道领导实行约谈制。坚决禁止社区居委会在招工过程中弄虚作假,一经发现在全区范围予以通报批评

三、考核奖励办法

1、对完成全年招工任务的社区居委会,分别评出前三名,分别奖励2千元、1.5千元、1千元,以上奖金由区财政支付,用于奖励工作推进中的有功社区居委会和个人。

2、设立招工职介补贴

对每推荐1名本市户口或外省(市)户口劳动者到指定企业(见附件2)务工的,经领导小组办公室认定,推荐本市户口劳动者的给予推荐者100元、推荐外省(市)户口劳动者的给予推荐者150元作为免费职介补贴。职介补贴在认定任务后先兑现50%,待招员工在企业务工满一年后再兑现50%。

3、设立先进个人奖

对在全年主动参与和积极支持招工服务工作且表现突出的社区居委会人员予以奖励,奖励标准每人1000元。

四、招工服务的认定及考核

(一)招工任务认定

1、认定基本规定

①招工认定时间界定为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以当年新招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时间或企业正式录用时间为准。

②年新招收进入企业员工,需在一个企业连续务工3个月以上,且与企业签订了一年以上劳动合同。同一劳动力如一年内在园区内多家企业工作,只计一次任务,以所在时间最长的企业为准。

③各社区居委会应根据规定企业(见附件2)和当年新开工扩产的重点工业企业用工需求进行招工安商服务,对重点企业外所招收的员工不计入招工任务。

2、认定组织机构

由区委办公室督查科、区政府督查室牵头,会同区就业局、区商务局、区财政局、区审计局、园区(基地)管委会组成督查组,对全年招工情况进行考评验审,督查考评结果报区开放型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审定。

3、认定基本程序

(1)招工安商服务队招收员工进入重点企业,填写《推荐就业企业录用人员花名册》(见附件3)和《招工安商服务情况月报表》(见附件4),由劳动保障事务所统一上交区就业局备存。

(2)区就业局审核资料是否齐全,招工是否符合认定条件。

(3)符合基本认定条件的,每半年由区督查考评小组组织进行核工,确定招收工人实际数量。

(二)绩效考核评分(总分50分)

1、在完成全年招工任务的基础上,每超额完成任务1个的,加2分(不封项),每少完成1个的,扣2分,扣完为止。

篇2

为切实强化全年工作目标管理,促进农村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进一步壮大村级经济积累,使村级组织经济正常有序运转,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现将2015年度农民负担实施意见及考核办法明确如下。

为完成当年经济上缴的百分考核制总分的4%。

①2015年落实农民负担,经市农工办核准的负担项目,即: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农业水费。

②农民负担项目及负担标准记入负担卡并不得增加项目和标准。

③收缴时间:从2015年7月2日起--2015年7月15日止。

l、统一使用农民负担专用票据一式叁份,交款人、村入帐,存根各一份。

2、各行政村结报员在7月15号前到经管站结报,结报须连同现金和收缴存根联一齐解交中心入帐。①不得以支出的发票,付款、还款据抵交。②不得缺少收缴存根联。两个不得必须同时具备,否则视为坐收坐支处理,不参与当年经济上交考核,考核数指纯现金解交。

3、凡各村村干部收缴的现金必须隔日交村结报会计,结报会计与当日解缴镇中心,如不遵照以上意见视为坐收坐支现象,由镇纪委严肃查处,对现金出现遗失、被盗时一律由当事人承担。

全体镇村干部要高度重视当年经济收缴工作,经济收缴是义不容辞的工作职责,必须层层落实包干责任,奖勤罚懒,严格考核标准。

1、考核基数为2015年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农业水费总额。

2、奖励标准:

完成当年经济上缴总额的80%以上按完成数的2%进行奖励;

完成当年经济上缴总额90%以上按完成数的2.5%进行奖励;

完成当年经济上缴总额100%按完成数的3%进行奖励;

完成当年经济上缴总额80%以下的不予奖励;

3、罚款标准:完成当年经济上交总额的70%以下的,除

不予奖励,扣发当年个人工资总额的5%;完成当年经济上交总额低于50%的,除不予奖励外,扣发当年个人工资总额的10%。

4、奖金兑现方法,在结算年终工资时予以兑现

经管站凭各村收缴的农民负担专用票据存根联计算总额,总额以现金解交的部分对照当年目标任务考核,核定奖惩数据,镇干部、部门分工干部,每人从考核工资中拿出800元用于专项考核,完成80%以上的按照完成比例进行发放,低于80%的扣除全部考核工资,由镇考核小组考核。

l、各村村组干部,凡收缴的现金任何人不得坐收坐支,或本人付款与还债。

篇3

一、指导思想

以积极贯彻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扎实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为指引,以“融入大上海、构筑大平台、营造大环境、培育大产业”为工作目标,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等法律、法规为武器,整合社会资源,努力提升我区的企业品牌保护工作的整体水平。

二、工作目标

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相应机关单位、知名企业、社会团体和专业律师等的积极参与下,定期对我区的品牌建设情况开展调研,及时密切掌握辖区企业的品牌创建、保护、侵害、维权等情况,积极、主动地为企业的品牌工作妥善采取防范、救济及打击等有效举措,努力实现我区企业外出打假无忧,确保外地企业来浔打假无虑。

三、工作职责

为使相关成员单位更好地履行职责到位,将有关工作职责细化。

(一)工商分局:

1.指导企业积极争创省、市著名及中国驰名商标;

2.指导企业建立健全品牌经营综合管理机制;

3.定期开展企业品牌建设情况的调研;

4.积极帮助企业外出打击假冒产品;

5.为外地企业来打假维权提供相应的咨询、服务及执法保障;

6.接受知识产权方面法律、法规咨询;

7.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相应工商法律法规培训;

8.应当事人的请求,依法对商标侵权案件的赔偿数额进行调解;

9.积极协助相关单位做好其他工作事项。

(二)质监分局:

1.指导企业积极争创中国、省、市名牌产品;

2.指导知名企业建立产品质量综合管理机制;

3.定期开展企业品牌建设情况的调研;

4.积极帮助企业外出打击假冒产品;

5.接受知识产权方面法律、法规咨询;

6.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相应质检法律法规培训;

7.为外地企业来维权提供相应的咨询、服务及执法保障;

8.积极协助相关单位做好其他工作事项。

(三)发改经贸局:

1.负责起草对获得各类品牌荣誉企业的奖励举措,并报区政府下文,组织实施;

2.负责起草对打假有功人员的奖励举措,并报区政府下文,组织实施;

3.主动参与企业品牌建设情况的调研;

4.积极协助相关单位做好其他工作事项。

(四)区公安分局:

1.接受知识产权方面法律、法规咨询;

2.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相应法律法规培训;

3.负责知识产权方面刑事案件的侦办;

4.为行政机关严格执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5.积极帮助企业外出打击假冒产品;

6.积极协助相关单位做好其他工作事项。

(五)区法院:

1.接受知识产权方面法律、法规咨询;

2.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相应法律法规培训;

3.指导企业做好侵权索赔、民事诉讼等法律事项;

4.积极协助相关单位做好其他工作事项。

(六)行业专业协会:

1.适时组织各自会员开展系列培训,不断提高企业的品牌经营管理水平;

2.积极支持会员采取举报投诉、侵权索赔、民事诉讼等法律行为;

3.及时向政府机关提出品牌建设方面的合理意见、建议;

4.积极协助相关单位做好其他工作事项。

四、工作要求

1.根据法律赋予的行政职能,工商、质监两部门在区品牌保护的日常工作中要积极起主导作用。

2.各成员单位要加强日常工作联系制度,及时掌握辖区内企业的品牌运转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及时采取应对举措,重大事项及时向区委、区政府汇报。

3.负有监管职能的执法机关,要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监管信息互通机制和协作执法机制,积极消除地区保护,依法规范监管行为,加大执法力度。

篇4

一、化肥淡储的管理及职责

县政府授权县发改委、财政局、物价局、供销社具体负责县级化肥淡季储备监督管理工作,日常办事机构设在县供销社。

县发改委会商财政局、物价局、供销社负责编制年度化肥淡储计划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后监督实施

县财政局负责化肥淡储财政贴息资金的管理、拨付,指导和监督承储企业财务。

县物价局负责核定淡储化肥的出库价格,并对价格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县供销社负责化肥储备的日常统计和储备监管工作,按月向县人民政府报告化肥储备情况。

二、化肥淡储的期限、数量及品种

(一)期限。化肥淡储期限为六个月,即当年十一月至次年四月。

(二)品种及数量。我县化肥淡季储备数量为8000吨,其中:碳铵5000吨,尿素1500吨,磷肥400吨,高效复合肥1100吨。

三、化肥淡储的储存、使用及责任

(一)储存。根据《达州市化肥淡季储备管理暂行办法》第七条之规定,县政府授权县供销社与符合条件的承储企业签订化肥淡储协议,约定淡储化肥品种、数量及双方权利义务。

(二)使用。在化肥淡储期内,承储企业不得随意动用。出现下列情形之一时,经县政府批准后可动用淡储化肥:

1、本地遇有重大灾情;

2、化肥价格出现异常波动,需要进行调控时;

3、需要动用储备化肥的其他情况。

(三)责任。1、化肥淡储和正常经营相结合,坚持总量控制、动态管理、有偿调用的原则。对淡储化肥实行“专人、专库、专帐”管理,确保淡储工作有序进行

2、淡储化肥存储过程中发生的损失和经营性亏损,由承储企业承担。化肥淡储到期后,承储企业应根据化肥的有效期和质量要求于每年5月底前及时将库存化肥自行销售完毕。淡储化肥因质量瑕疵、超过有效期或没有及时销售导致的损失由承储企业自行承担。

3、淡储化肥出库销售价格由县物价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核定,承储企业不得擅自提价。

四、建立化肥淡储月报制度

化肥淡储工作开始后,承储企业应在每月前5个工作日内向县供销社上报淡储期间化肥进销存月报表,县供销社对月报表核实后,于每月末10个工作日内报县政府,同时抄送县发改委、财政局、物价局备案。

五、化肥淡储的资金和贴息

(一)淡储化肥所需资金由承储企业自筹,也可以按政府下达的储备规模遵循进贷销还、封闭运行、不得挤占的原则向银行申请贷款。

(二)县财政给予资金贴息,贴息数额由县财政局按确定的淡储数量、淡储期限参照国家规定的化肥出厂价或化肥到站价加合理的费用及银行同期涉农资金贷款利率逐年确定。

(三)化肥淡储到期后,承储企业根据化肥淡储情况编报化肥淡储情况报告,上报县财政局核拨利息补贴。

(四)承储企业未按照要求进行储备或擅自更改储备

品种、数量或未按要求上报化肥淡储销售情况,视其情况扣减贴息资金或取消淡储资格。

每年8月由承储企业提出当年11月至次年4月储备的化肥数量、品种,经县发改委、财政局、物价局、供销社审核,报县政府同意后实施。储备化肥到站价、转运、装卸、损耗等合理费用由县发改委、财政局、物价局、供销社监督审核确认。

六、化肥淡储商品管理

(一)承担化肥淡季储备的企业必须按照合同约定的数量、品种在规定期限内如数完成储备计划。

(二)化肥储备企业必须确保化肥质量,并减少进货环节,降低进货成本。

篇5

为了探索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的成功经验,县政府决定从今年开始在镇开展农村综合改革试点。根据省、市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现就试点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试点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进一步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目标任务:积极探索化解乡村不良债务的有效举措,探索实施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探索构建精干高效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政府保障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的有效形式和途径,为全县农村综合改革的深入开展提供有益指导。

二、试点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积极稳妥地推进乡镇机构改革

乡镇机构改革总的要求是:坚持权责一致、统筹兼顾、政事分开、因地制宜、平稳推进的原则,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精简机构人员,提高行政效率,积极构建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基层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加快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方向是: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维护农民主体地位和权益,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市场监管,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创造农村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加快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环境保护等社会事业发展,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加强农村社会事务管理,开展农村扶贫和社会救助,化解农村社会矛盾,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建立健全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推动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村民自治,提高农民民主法制意识和农村基层自治能力。

要合理设置乡镇政府机构,严格控制领导职数,扩大党政领导交叉任职。乡镇机关可设置党政办公室,保留人武部、财政所(乡村会计服务中心)、司法所,按岗位配备人员。对其它事业站(所)要进行整合,可以设置农业综合服务站、计划生育服务站、文化广播电视服务站、畜牧兽医站4个事业单位。要全面推行乡镇人员编制实名制管理,建立编制、组织、人事、财政等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确保五年内乡镇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数只减不增。要根据各个机构职能定编、定岗、定员,人员实行竞争上岗。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认真做好乡镇事业单位人员社会保障工作,妥善安置分流人员,全面清退临时人员。县级有关部门要大力支持试点乡镇机构改革,不得以机构“上下对口”为理由,或用项目安排、资金分配、年终考核等手段干预乡镇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为改革顺利推进创造良好环境。

(二)加快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重点是建立和完善政府投入办学、各级责任明确、财政分级负担、经费稳定增长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同时,积极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

要按照省政府《关于深化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陕政发[]5号)精神,切实管好农村义务教育专项经费,不折不扣地落实教育经费分担责任,建立校舍维修改造建设长效机制,保证财政性教育经费增长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不断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

要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依法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创新教师补充机制,建立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和教学质量监测考评制度,提高农村教师整体素质。加强农村中小学编制管理,坚决清退不合格和超编教职工。要合理配置城乡教育资源,建立健全鼓励城镇教师、大学毕业生到农村支教制度和特设教师岗位制度,建设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体系。按照方便学生上学、不增加学生经济负担、保证教育质量的原则,合理调整中小学布局,严禁超标准建设和搞各种不切实际的达标升级活动,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要进一步规范农村义务教育收费管理,严格执行“两免一补”制度,逐步建立稳定有效的助学机制。

(三)进一步完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

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是推行“乡财乡用县监管”制度。要认真贯彻落实县政府《关于推行乡财乡用县监管的实施意见》(陇政办发[]43号)精神,在坚持乡镇预算管理权、资金所有权、资金使用权、资金审批权、债权债务不变的基础上,实行“预算共编、账户统设、资金统调、集中支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由县级财政监督乡镇依法组织收入,严格控制支出,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改革后乡镇财政的职能要由过去以抓收入为重点,转向各种补贴资金发放和加强乡村财务管理工作上来。要适应“乡财乡用县监管”的需要,进一步规范“村财村用乡代管”制度,搞好乡村会计集中核算工作。要充分运用财政信息化网络建设平台,做好国家对农民的粮食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退耕还林补助以及农村优抚、低保、五保户供养、村组干部工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资金的管理、发放工作。

(四)做好乡村陈旧债务化解工作,坚决制止增加新债

要按照“摸清底数、明确责任、分类处理、逐年消化”的原则,认真做好乡村不良债务化解工作。积极清理债权债务,摸清形成原因,采取切实可行的化解措施。要加大清收力度,处理闲置资产,核销呆账坏账,努力减少债务总额。建立消化债务目标管理和考核机制,把制止新债、化解旧债作为考核乡村干部任期目标和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增强抓好债务化解工作的责任感。要严格执行“约法三章”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办法等制度,坚决制止发生新的债务。财政、农业部门要加强调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帮助、指导试点乡镇搞好化解旧债、制止新增债务工作。

三、进度安排及要求

第一阶段:各相关部门根据县政府《实施意见》,认真开展调查研究,精心制定配套方案,经县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研究审定后组织实施。

第二阶段:集中力量抓好农村综合改革试点的各项工作,全面完成既定目标任务。

第三阶段:到年底以前,做好总结、验收等工作,总结出一些比较成熟的有一定指导价值的典型经验,并在全县进行推广,带动全县农村综合改革深入开展。

四、切实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

县政府成立“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县长同志任组长,常务副县长、副县长、财政局局长同志任副组长,人事、编办、农业、教育、财政等部门及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财政局,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并在相关部门设立4个专项改革试点工作办公室。

(一)在县财政局设立综合协调办公室。由刘宏君同志任主任,具体负责全县农村综合改革试点的协调与督查工作,全面掌握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进展情况,负责研究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及县乡债务化解工作。

(二)在县人劳局设立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办公室。由同志兼任主任,具体负责乡镇政府职能调整、乡镇机关内设机构和事业单位精简人员、编制以及超编人员分流安置等工作。

(三)在县教育局设立农村教育改革试点办公室。由同志兼任主任,具体负责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运行、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精简和优化教师队伍等工作。

篇6

各县(市、区)教育局,市直各学校(单位):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精神,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基二〔2016〕4号)和《浙江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浙教基〔2017〕122号)的要求,现就进一步推进我市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基本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加强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切实改变单纯以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来录取学生的倾向,综合考察学生全面发展情况,既关注学业水平,又关注品德发展和身心健康;既关注共同基础,又关注个性特长。到2020年左右初步形成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和规范有序、监督有力的管理机制,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和高中学校特色化多样化发展。

二、主要任务

(一)完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主要衡量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全市初中毕业生均应参加学业水平考试。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毕业和升学的基本依据。

1.考试科目。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所设定的全部科目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确保初中教育的基本质量。语文、数学、外语、科学、社会(包括道德与法治、历史与社会,简称为“社会”)和体育与健康等六科作为统一考试科目;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根据《衢州市初中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另发,下同)由初中学校组织实施,成绩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2.考试分值。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统一考试科目总分为640分,各科分值分别为语文120分,数学120分,外语120分(其中笔试90分,听说能力测试30分),科学160分(其中实验测试10分,2022年开始实行),社会80分,体育与健康40分(其中体质健康4分、运动技能36分)。

外语学科自2019年起安排听说能力人机对话测试;社会学科自2020年起实行闭卷考试;科学学科自2022年起安排实验测试,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3.考试命题。

语文、数学、外语、科学、社会的学业水平考试以省教育厅编制的《浙江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说明》为依据。应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命题重点,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加强对在真实情景中问题解决能力考查,逐步增加真实情景中能力考查的试题比例;加强对学科思维能力考查,逐步改进开放性试题命题和评分方式;加强对实践能力考查。试卷难度系数控制在0.70至0.75之间。适当延伸一些与必学内容程度相当的地方课程内容等。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与高中招生工作由市招生委员会、市教育局统一领导。命题、组考、阅卷等考务工作由市教育考试院会同教研室组织实施。学业水平考试实行全市统一网上阅卷,阅卷教师由市教育考试院在全市范围内抽调。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不及格学生的补考,由各县(市、区)教育局组织人员单独命题,补考学生所在的初中学校组织考试和阅卷。

(二)完善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观察、记录和分析,是培育学生良好品行、发展个性特长的重要手段,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基本依据。

1.主要内容。

建立规范的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客观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突出表现,侧重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包括品德表现、运动健康、艺术素养、创新实践四个维度。

2.规范实施。

各县(市、区)根据《衢州市初中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负责制定评价实施细则,学校组织实施。要求成立“县、校、班”各级评价组织机构,坚持评价过程与结果相结合,严格程序,强化监督,确保民主、公开、透明,保证内容客观、真实、可用。

3.结果应用。

要将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作为促进学生多元发展与自我教育的重要手段,各地各校要积极探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在各类招生中的使用办法。到2022年,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成为学生毕业和各类招生的基本依据,注意发挥综合素质评价各个维度的独立意义。高中招生时可采取综合等第或折分方式计入总分,也可以采取品德表现加学生秀的其它1—2个维度综合等第或折分计入总分。

(三)推进高中招生制度改革

1.坚持高中招生原则。

改革高中招生制度是为了促进普通高中学校形成办学特色,促进义务教育特别是初中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各地各校要坚持统筹科学、规范有序、公开透明的原则,切实落实“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要求,切实落实“全市一盘棋”协同发展观,切实落实“阳光招生”有关政策。

2.合理编制招生计划。

各地各校要按照本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教育资源和普职协调发展的原则,编制和实施高中段学校招生计划。各县(市、区)高中段学校招生方案和招生计划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会同当地发改等部门联合编制报市教育局,经市教育局、发改委批准后方可组织实施。切实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工作,鼓励和引导动手能力强、职业倾向明显的学生接受职业教育,积极创造条件,使有意愿的初中毕业生都能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

3.推进优质均衡发展。

为促进初中学校优质均衡发展,实行普通高中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其中优质普通高中学校应安排不低于65%的指令性计划指标,由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初中学校毕业生人数和学校规范办学情况等因素分配,并继续坚持向农村初中倾斜的原则定向分解到各初中。

4.优化招生录取机制。

积极探索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与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相结合的统一招生办法,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积极探索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招生录取模式,进一步扩大普通高中学校招生自主权。普通高中学校依据办学定位和特色制定招生标准,建立名额分配招生、自主招生和统一招生为主的多元录取机制。中职学校要在市县同一招生平台有序招生。

(1)完善优质普通高中学校招生名额分配招生制度。名额分配招生应根据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及学生志愿择优录取。学校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应进一步完善名额分配生招生政策,原则上分配到农村初中学校的名额要足额落实。

(2)实施自主招生。自主招生是普通高中学校根据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自主确定招生标准的招生方式,主要包括招收在艺术、体育、科技方面具有特殊才能学生的特长招生和招收符合学校办学特色的特色招生。自主招生数量原则上不超过学校招生总数的20%,其长招生原则上不超过学校招生总数的5%。自主招生方案每年均由招生学校申请、衢州市教育局批准后实施。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同意,有条件的学校可跨设区市招收特长生。

自主招生可以采取特长招生和特色招生两种方式。特长招生应根据学生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学校面试或专门测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或综合素质维度评价结果,按一定权重进行考核录取,其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所占权重不低于30%,综合素质评价或综合素质维度评价结果应量化计分,具体量化计分办法由招生学校根据《衢州市初中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制定。特色招生应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特色,选择一至两门学科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等作为录取的前置要求,再结合学业水平考试总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或综合素质维度评价结果择优录取,招生学校要根据《衢州市初中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积极探索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或综合素质维度评价结果量化计分办法。为稳妥推进特色招生改革,在部分符合相关条件的普通高中学校先行试点。申请参加试点的学校应制定自主招生章程,详细列明特长招生和特色招生的类别、数量、标准(包括综合素质评价量化计分办法)以及条件和程序等内容,经县(市、区)教育局审核,市教育局批准后方可实施,并提前向社会公布。

普通高中学校中外合作项目招生,以学生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学校组织的外语水平测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或综合素质维度评价结果,按一定权重进行考核录取,其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所占权重不低于30%。

(3)改革统一招生办法。改变以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简单相加作为录取依据的做法,积极探索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与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相结合的统一招生办法。进一步明确综合素质评价使用的基本要求,使综合素质评价在招生录取中真正发挥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求升入省一级普通高色示范学校(重点中学)的学生,其综合素质评价“品德表现”合格以上,其他三个维度1个“A”2个“B”等第及以上;要求升入其他普高的学生,其综合素质评价各维度原则上应合格。普通高中学校根据办学特色,制定和逐步完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具体的使用办法。学校统一招生的录取方法应提前向社会公布。

把各类中职学校统一纳入市县同一招生平台有序招生。招收“3+2”“五年一贯制”“中本一体化”等中高职一体化培养的学生,应加快建立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和职业院校考核评价相结合的招生机制,严把生源关。继续积极稳步推进中职跨区域招生改革,市教育局统筹安排中职学校跨县域招生计划。各类中职学校按照“应招尽招”的原则,积极面向初中毕业生、复转军人以及来衢务工人员子女等群体招生,尽力满足学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愿望。

(四)加强高中招生管理

1.将普通高中学校与中职学校列入同一批次志愿同步录取。

要严格按照核定的招生计划开展招生工作,公办普通高中学校应在本地范围内招生,未经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核准不得跨区域招生。普通高中学校要严格执行取消“三限生”“借读生”规定,严禁挂靠学籍,做到“人籍一致”。全市各中职学校要严格按照核定的招生计划和批准的招生范围进行招生,要严格按照考生志愿进行录取,不得单独提前或变相提前办理录取手续,不得录取未参加当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学生,不得招收已被其他学校正式录取并经市教育局学籍确认的学生。

2.严禁擅自提前招生。

招生录取工作一律在学业水平考试后进行,防止恶性竞争,维护正常招生秩序。特长招生的专门测试、中外合作项目招生的外语水平测试、中高职一体化培养的院校考核评价可在每年5月中旬之后进行。

3.民办普通高中学校继续实行跨区域统筹招生。

民办普通高中学校应根据核准登记的招生范围,每年向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报批生源计划。涉及市内跨县(市、区)招生的,由市教育局统筹管理;涉及跨设区市招生的,报省教育厅批准后实施。

4.加强对市外高中学校招生的管理。

严格审核在我市招生的高中学校资质,未经市教育局批准,市外高中学校不得在我市举办分校和教学点,不得在我市招生。高中学校跨县(市、区)和设区市招生应告知生源地教育局,招生应纳入同一招生平台并实现有序招生。

5.严格控制加分项目和加分分值。

落实“减项、降分”要求。取消体育、艺术、科技等奖励类学生加分项目,相关特长和表现等计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健全考生加分资格审核公示制度。

6.规范学籍管理。

市教育局按下达的每年高中招生计划设定各高中学校新学籍总数,各学校要严格按计划招生,不得突破招生计划。如有特殊情况需作调整的,须经市教育局批准。各地各校要按照《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全面实施中小学学生学籍电子化管理的意见》(浙教基〔2010〕163号)精神,及时录入新生学籍,严格对照考生报名信息对录取名单进行审核确认,严格按规定做好学籍管理工作。全市各高中段学校新生录取名单须报市教育局审核。

7.控制初中重复教育。

各地要根据实际制定控制重复教育的政策措施,体现义务教育的公平性。所有往届初中毕业生均以社会考生身份单独报名参加学业水平考试,高中学校优先录取应届初中毕业生。衢州一中、衢州二中、衢州高级中学、衢州三中、龙游中学、江山中学、常山一中、开化中学不得录取往届初中毕业生。

三、加强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县(市、区)教育局要切实加强对考试招生工作的领导、组织和监督,加强各类学校招生的统筹管理。市、县教研室要加强对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的研究和指导,其他有关方面要积极配合,努力为完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与改革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制度营造良好环境。

(二)深化教学改革

严格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各门课程,严禁压缩综合实践活动、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等课程的课时。加强初中学校校长和教师培训,转变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切实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师资配备、设施设备等方面的条件保障,满足正常教学需要。

(三)加强考试保障

加强考试机构、考务组织、招生录取等方面基本能力建设。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题库建设,开展试卷评估和分析,提升考试命题质量和水平。探索建立区域内统一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化管理平台,加快推进标准化考点建设。为适应开放题评分的要求,各地要确保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所需的设备和经费。切实做好考试各环节的安全保密工作。施考期间(含体育考试、外语听说能力人机对话考试、自主招生专门测试等),要加强监考工作,加强对考点的巡视与管理,防止发生各种泄密、舞弊、安全等事件。要加强对考生的安全教育,制订安全防范预案和应急预案,周密部署,严格管理,切实保障师生安全,杜绝考试过程中发生师生伤害事故。考试招生过程中出现重大问题的,要及时上报当地政府和市教育局,并迅速稳妥处理,坚决避免引发群体性事件。

(四)推进“阳光招生”

深入实施高中招生“阳光工程”,健全分级负责、规范有效的信息公开制度,实行严格的公示、监督、培训和监控评估等制度。进一步增加信息公开的内容,及时公开招生政策、招生资格、招生章程、招生计划、考生资格、录取程序、录取结果、咨询及申诉渠道、重大事件违规处理结果、录取新生复查结果等信息。进一步扩大信息公开的范围,接受考生、学校和社会的监督。各地要依据属地管理原则,按照有关规定严格审核辖区内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资质和招生专业,坚决取消不合格职业学校及办学(班)点,及时公布具有举办学历教育资质的学校名单。要严格执行招生工作的各项政策规定,严禁以不正当手段争抢生源,坚决杜绝非法招生、有偿招生、重复招生、重复录取、抢拉生源和不正当竞争等行为。坚决杜绝行业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全市各初、高中学校在招生过程中要做到服务至上,信息公开,充分尊重学生和家长的意愿,不得以任何理由或行为误导、干扰、强迫学生填报志愿。

篇7

一、指导思想

以强化信息技术在中小学的应用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面向全体学生,广泛开展电脑制作活动、机器人教育、信息学奥赛等方面的应用研究,逐步创建一批具有我市办学特色的信息技术应用研究名牌学校,丰富我市教育品牌战略工程内容,推动我市信息技术教育向更深层次发展。

二、任务目标

总体目标:从**年起,利用三年时间,完成“311”工程,即在全市中小学建成300所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特色学校、100所中小学机器人实验室教学示范校、10所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高中名牌校。

年度目标:**年至07年,每年分别完成“311”工程总目标的40%,08年完成20%。到08年底,完成“311”工程的任务目标。

原“**市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特色学校”的建设工作(潍科协字[2005]8号)一并纳入“311”工程范围管理,并按照“311”工程的各项建设标准来组织实施。

三、组织领导与措施

“311”工程的实施,是我市落实新课程标准、深化素质教育、创建教育品牌工程的又一重要举措,纳入了**年**市教育工作要点,列入全市政府督导“五统一”验收评估项目,对于促进我市基础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为加强对“311”工程的组织领导,市教育局成立了由分管局长任组长,基教科、电教馆负责同志任成员的**市“311”工程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电教馆,具体负责“311”工程建设标准、实施规划与措施、评估及验收办法的制定。各县市区要参照本意见成立相应组织,制定切实可行的办法和措施,确保我市“311”工程建设目标的按时完成。

篇8

一、进一步增强实施科技兴贸战略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一)我省自实施科技兴贸战略以来,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贸易呈现较快增长趋势。*年,全省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贸易额2.6亿美元,其中出口0.8亿美元,进口1.8亿美元。出口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4.28%。科技兴贸工作虽然有了好的开局,但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与全国其他省市相比差距较大。目前,我省出口仍以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为主,高新技术出口企业的数量规模还比较小,竞争力还比较弱,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一般贸易的比重仅为1.4%,大大低于全国23.53%的水平。一些企业仍在延续消耗高、浪费资源、环境污染等粗放经营方式,加剧了电力、煤炭、石油、水资源和运输能力的紧张状况。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必须重视通过深入实施科技兴贸战略,一方面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加快改造传统产业步伐,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降低能耗,改善环境,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另一方面增强自主科技创新能力和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能力,提高河北产品的质量和档次,有效突破国外贸易壁垒,减少和化解对外贸易摩擦,实现全省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的稳定发展。

二、实施科技兴贸战略的指导思想、任务和重点(二)实施科技兴贸战略的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六大关于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为指针,把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提高国际竞争力放在科技兴贸首位,加快出口促进体系建设,通过面向国际市场的具有战略纵深部署的技术开发、加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政策导向和为出口企业提供优质配套的社会化服务,提高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加快外贸出口结构和出口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速实现全省出口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三)实施科技兴贸战略的主要任务。提高出口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形成4-5个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其中上亿美元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达到2个;培育1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过亿美元的企业,10家出口上千万美元的企业;在现有省级以上技术中心培育5家高新技术出口产品技术中心;在生物制药、电子信息(含计算机软件)、新能源、新材料等行业中培育40家高新技术重点出口企业;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10个传统商品出口骨干企业的技术工艺;到2010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全省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20%左右。

(四)实施科技兴贸战略的工作重点。一是在充分发挥国家实施科技兴贸战略政策效应的同时,认真落实省内有关部门的支持政策,利用现有的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企业技改贴息资金及信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对符合条件的出口企业的新技术、新产品研发项目、产业化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的支持力度,增加出口型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提高高新技术出口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扩大出口规模,推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出口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进程。二是做到“三个结合”,即促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同提高传统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相结合、整体推进同重点扶持相结合、全过程支持同重点环节的支持相结合。三是研究建立创业投资机制,充分利用社会资金支持高新技术产品的生产和出口。

三、实施科技兴贸战略的政策措施

(五)加强对科技兴贸战略的资金支持。省财政在安排专项资金时,可将科技兴贸项目列入预算,支持科技兴贸战略实施。主要用于:支持高新技术出口产品的研究开发、技术改造、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知识产权保护及打造自有品牌、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开拓国际市场以及与国外技术交流等。

(六)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积极争取商务部、财政部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企业技改项目贷款贴息资金的政策支持。

(七)支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研究开发项目。对出口潜力大、能形成较大出口规模,对实施科技兴贸战略、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有重大推动作用的,根据原外经贸部、财政部《出口产品研究开发资金管理办法》(外经贸计财发〔*〕527号)的有关规定,每年为其申报国家无偿资助资金,引导企业加大对技术创新和研究开发的投入,鼓励产、学、研、贸联合开发。

(八)引进一批外资研发机构。在税收、外汇、股权和配套费用等方面采取优惠政策,鼓励跨国公司特别是世界500强公司以合资、合作、独资等方式设立研发机构;重视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九)鼓励创立自有出口品牌。每年要积极争取一部分国家为实施出口品牌战略而设立的专项资金,扶持企业创立自主品牌、提高河北品牌效应。

(十)在机电产品研发资金、技改资金、开拓市场资金等方面,优先安排高新技术的机电产品出口,以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促进机电产品出口,带动一般商品出口。

(十一)充分利用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支持高新技术产品生产企业的各类国际国内认证、出国考察、开拓市场、信息化建设及对外宣传等。

(十二)对列入《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目录》(*年版)内的出口产品和企业,统一按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财税〔*〕222号文件规定的退税率执行。同时,加大对其在配额许可证、广交会摊位分配方面的扶持力度,促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

(十三)帮助和支持企业积极争取国家进出口银行支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优惠贷款和商业银行优惠出口信贷;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提供较为完善的出口信用保险服务。

(十四)认真落实国家对引进先进技术型外商投资企业在技术设备引进、所得税减免、购汇、利润再投资、技术转让等方面的系列优惠政策,吸引外商在我省设立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外商投资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比重。

(十五)加快推进以政府投资为引导、企业投资为主体、金融保险系统和社会风险投资共同支持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投资体系建设的进程,鼓励非银行金融机构、上市公司和其他公司及个人参与对创业投资企业所投资企业的购并活动,支持创业投资企业所投资企业进行股权回购;支持创业投资企业所投资企业在境内外上市。

(十六)海关要继续对年出口额大、资信好的高新技术产品生产企业提供便捷通关服务。选择一批高新技术产品年出口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资信好的生产企业,予以便捷通关服务。加大高新技术产品加工贸易监管模式改革力度,对符合海关监管条件的出口企业优先实行联网监管,取消手册管理。

(十七)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大、出口批次多、产品型号变动快、资信好的出口企业,经质检部门批准可享受免检或便捷检验以及绿色通道待遇。

(十八)继续简化重点出口企业因公出境销售、维修服务人员的出境审批手续。对出口企业从事国外市场开拓、反倾销应诉和售后服务的商务、技术人员因公出境,实行一次审批、全年有效的办法。

(十九)简化高新技术进出口登记注册、技术管制、技改贷款贴息、研发资金申报等项目的审批手续,公开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对符合要求、材料齐全的项目,要在3个工作日内办结审批或上报手续。

四、共同营造良好的出口环境

(二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联合工作机制。有关部门要加大协调力度,共同研究实施科技兴贸的扶持政策,制定发展规划,协调联动,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尽快形成以贸易为龙头、科技为动力、产业为主体,三者相互促进、相互支持的良好局面,为科技兴贸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各市人民政府要继续加强对科技兴贸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相关工作机制,为促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持续增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十一)加强对知识产权的管理和保护。坚决查处各种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及时处理知识产权纠纷;建立和发展各类知识产权中介机构,加强科技成果、专利等无形资产的评估,对取得的科研成果重视运用法律手段保护知识产权;鼓励和促进自主发明和有序的技术转让,努力创造优质名牌产品。

篇9

一、充分认识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重要意义

养老服务业是在政府主导和扶持下,由社区和社会服务机构为老年人提供住养服务、居家养老服务、疾病护理服务、精神文化服务等服务项目,满足老年人特殊生活需求的服务行业。目前,*省老年人口已达1317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4.06%。庞大的老年人口规模以及老年人口的高龄化,形成了巨大的服务需求。同时,独生子女家庭日益增多,“空巢”老人已占老年人总数的50%以上,家庭养老的实际能力明显下降,老年人的生活照料、疾病护理等事务逐步向社会转移,机构养老服务和居家养老服务等需求不断增多,对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提出了新的要求。

近年来,*省养老服务业有了一定发展,但仍然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市场化程度不高、政府投入不足、政策扶持力度不够、服务场所少、服务水平低等问题,远远不能满足广大老年人及其家庭的实际需要。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是关注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是拉动消费、增加就业、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有效措施。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抓出成效。

二、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基本任务

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要坚持政策引导、政府扶持、社会兴办、市场推动的原则,以需求为导向,推动建立和完善养老服务业体系。

(一)进一步完善老年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各级政府要加大投入,确保“*”、“*”、“*”老人的基本生活;对生活确有困难的老年人,要采取多种形式予以救助,积极提供无偿或者低偿养老服务;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多形式、多渠道参与老年社会福利事业;探索建立政府为贫困老年人购买养老服务的制度,有条件的地方可积极进行试点。

(二)积极推进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各级政府要积极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建多形式、多层次的养老服务机构;应采取多种筹资渠道,在县级以上城市和县城建设示范性老年综合服务中心等功能比较齐全的养老服务机构,面向广大老年人开展养老服务。省财政将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予以扶持。各市可根据实际,对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和发展加大扶持力度。

(三)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以社区服务机构和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以各类社会养老服务机构、家政服务机构为依托,逐步建立和完善城乡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疾病护理、情感慰藉、精神文化生活等服务。社区、村(居)自治组织要把开展居家养老服务作为重要任务,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组织、安排有关机构到社区、村(居)为老年人服务。各服务行业要积极为城市和农村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

(四)建立覆盖城乡老年居民的医疗保障服务体系。政府兴办的医学高校和综合性医院,应设立老年病科研项目或组织。有条件的大中城市应积极兴办老年病专科医院、老年护理院、临终关怀机构等。鼓励各级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门诊或老年护理专科。规模较大的养老机构,要设门诊部或卫生所,符合医疗保险定点资格条件的,纳入定点范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进住社区内老年公寓、托老所等住养机构的老年人,要积极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五)大力发展老年文化体育教育服务场所。各级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文体设施,通盘考虑,科学配置,保证老年人文体活动的需要。社会各类文化体育设施,应向老年人优惠开放。积极发展老年教育事业,加强老年大学建设,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开展老年教育,满足老年人再学习的需求。完善老年教育机制,采取福利制度和市场化相结合的运行模式,更好地发挥老年教育资源的作用,使更多的有学习需求的老年人入校学习。

(六)积极开发老年产品。围绕老年人的基本需求,引导企业开发、生产和经营老年产品。着重开发老年人及其家庭、养老服务机构迫切需要的老年护理用品、康复用品、自助用品。严格监督老年保健品的生产经营,打击欺诈行为,规范市场秩序。大力开发老年旅游市场,打造老年旅游品牌,满足迅速增多的老年旅游需求。

(七)加强养老服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利用高校、职业院校、技工院校等教育资源和取得培训资格的有关机构,加强对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经考试合格的,由教育或劳动保障部门发给学业或职业资格证书。对符合条件的养老服务人员参加职业培训的,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

三、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政策措施

(一)建立健全政府、集体、社会、个人相结合的投入机制。各级政府要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确保老年人福利性投入,支持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鼓励企事业单位、集体组织、民间组织、个人等社会力量以及外资,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承包、租赁、参股等多种形式,兴办养老院(老年公寓)、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大学(学校)等养老服务机构和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疾病护理等居家养老服务机构;鼓励创办家庭式养老院(老年公寓)、托老所、老年文化活动站;鼓励利用企事业单位以及农村集体组织闲置的房屋、场地、设施改建养老服务机构。

(二)凡创办养老服务企业的,注册资本均可按法定最低注册资本执行;养老服务企业在办理年度检验和工商登记事项时,依法从快从简办理。

(三)对新办的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用地,经依法批准,可采用划拨或协议出让的方式供地,土地出让金可按不低于国家规定的最低标准收取。乡(镇)村公益性的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用地,经依法批准可以使用集体所有的土地。对研发养老服务产品的生产性项目用地,实行与工业项目用地同等的供地方式。

(四)积极争取国家预算投资、国债投资、国债转贷、国贷贴息资金,支持发展养老服务项目。各金融机构应加大对养老服务机构贷款支持力度,优先安排贷款资金,并在开户、结算、信贷等方面给予优先优惠。

(五)养老院提供育养服务,免征营业税;老年服务机构自用房产、土地,免征房产税、土地使用税;个人通过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和政府部门向国家规定范围内的福利性、非营利性的养老服务机构的捐赠,在缴纳个人所得税前准予全额扣除。

(六)非营利性社会养老服务机构可享受下列规费优惠:根据规定免交征地管理费;交纳城建行政事业性收费,由地方政府根据实际情况按规定适当减免;为老年人服务的工作车辆,经省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核定,按规定减免有关交通规费;在以资抵贷、抵贷资产接受和变现办理资产过户、登记、抵押等事项过程中,所发生的机动车辆检测费和过户交易费,有关机构可按规定减收或免收;其他涉及养老服务机构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凡是收费标准有上、下幅度的,可按下限收取。

(七)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用电、用水、管道燃气、通信,按居民使用价格标准执行;其他有关行业,凡是有价格浮动和优惠的,可按规定执行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最低价格。(八)加快体制创新,深化福利性公办养老机构经营方式的改革,实行养老服务机构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适应市场经济的运营模式。

篇10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牢记宗旨,服务群众的原则,热忱接待来访群众;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归口接待;坚持协调配合、相互支持的原则,发挥接访整体合力;坚持实事求是,化解矛盾的原则,促进事由的解决;坚持教育与疏导相结合的原则,规范秩序。

二、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全乡开展大接访活动的领导,成立*定远乡大接访活动领导小组,负责全乡大接访工作,并进行督促检查。乡党委书记陈富任组长,乡长刘明任副组长,、郭秀珍、杨少将、杨小燕、陈文全、闫传福、章清阳、曾得彬、郑礼书、方永淑、唐东、吴军、贺俐、王卫东、雷铭新、李鸿雁、各村支部书记、主任等为成员,大接访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章清阳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设在乡办。

三、开展大接访时间及接访方式

1、接访时间。*年7月3日至12月31日,公休日要安排专人现场值班,并公开接待电话。

2、接访处理。对群众的政策咨询和合理合法诉求,能够现场解释和答复的要耐心做好解释和答复工作;对现场无法解决,需要进一步调查核实的,要按照《条例》的规定,认真调查核实,限期解决或答复群众;对要求过高、缠访、闹访的,要做好思想工作,防止矛盾激化,事后要落实专人追踪回访,做好稳控工作;对生活确有困难的,要主动采取政府救助、社会救济、民间互助等方式,使其得到基本生活保障。

四、开展大接访活动的要求

1、要按照以人为本,方便群众的原则,为大接访创造必要的条件。接访地点要便于接待人数较多的来访,便于紧急情况时疏散人员,便于参与接访的领导开展工作和管理。

2、每天至少要有一名领导参与接访,要抽调熟悉政策法规、有群众工作经验、责任心强的同志做专职接访工作,要做好每天的接访登记、办理、回复工作,每日向乡大接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