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意见范文
时间:2023-03-30 10:21: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贯彻意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认真贯彻落实《条例》,积极推进依法管粮,切实落实粮食工作专员、州(市)长负责制和部门分工负责制。
二、鼓励各种所有制市场主体从事粮食经营活动,促进公平竞争。所有粮食经营者都必须依法从事粮食经营,承担《条例》规定的责任和义务,并享受相应的权利。
三、从事粮食收购的经营者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从事粮食收购的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具备注册资金50万元以上,并有与经营规模相匹配的资金筹措能力;
2、拥有或通过租借具有500吨以上完好的粮食仓储设施;
3、具备国家粮食收购质量标准规定项目的检验仪器和检验人员,具备县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鉴定合格的计量工作,具备安全保管能力和必要的保管人员。
(二)从事粮食收购的个体工商户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具备筹措经营资金5万元以上的能力;
2、拥有或通过租借具有50吨以上完好的粮食仓储设施;
3、具备质量检验的简单仪器和感官检验能力,具备县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鉴定合格的计量工具。
四、最高、最低库存量确定。从事粮食收购、加工、销售的经营者,必须按照《条例》的规定履行最高、最低库存量的义务。具体标准:歉年最高库存量不高于购进量的20%,丰年最低库存量不低于购进量的10%。
五、建立监测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
六、加强宏观调控。继续贯彻自治区“区内粮食自给平衡略有节余”的方针,确保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尤其是保证小麦面积和产量,粮食品种要适应市场需要。建立健全自治区级和地、州(市)级粮食储备制度。
七、加强粮食行政管理工作。根据工作需要,加强粮食行政机构建设,充实人员,使之与管理职责相适应。已列为事业单位的粮食局,行使粮食行政管理职能。凡粮食局已合并到其它部门的,均要内设相应工作机构,配备必需的工作人员,并明确一位领导专门分管粮食工作。
八、加强监督检查和社会粮食统计工作。所有从事粮食收购、销售、储存、加工的粮食经营者以及饲料、工业用粮企业,应当建立粮食经营台帐,并向所在地人民政府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定期报关粮食购进、销售、储存等基本数据和有关情况。粮食经营者保留粮食经营台帐的期限不得少于3年。
篇2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服务发展、加快发展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我镇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下大力气改善发展环境,以转变工作作风为主线,以提高行政效能为重点,以强化制度落实和监督检查为抓手,以企业和人民群众满意为标准,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为建设幸福美好新提供有力保证。
二、活动范围、目标及原则
(一)活动范围
在各村(社区),镇属站、所、室、相关部门全面开展“环境兴县”战略活动。
(二)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环境兴县”战略活动,集中解决影响我镇发展环境建设的突出问题,在改进干部作风,加强党委、政府自身建设上取得明显成效;在提高服务质量和行政效能,建立完善发展环境长效机制上取得明显成效;在提升群众满意度,维护企业和投资者合法权益上取得明显成效;努力打造廉洁高效的政务、市场、法治发展环境。
(三)活动原则
1.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将“环境兴县”战略活动与建设“经济强镇、生态名镇、商贸新镇、旅游大镇”紧密结合,以活动促进任务落实,以工作实效检验活动成果。
2.突出重点,解决问题。重点是解决干部“庸懒散奢”、服务意识淡薄、工作效率不高、执法执纪不严、政策不落实、“吃拿卡要”等影响发展环境的突出问题,进一步转变干部作风、机关作风和行业作风,增强为民服务意识。
3.强化措施,务求实效。针对存在的各种突出问题全面排查、跟踪整改,建章立制、堵塞漏洞。强化监督检查,严肃责任追究。
三、活动步骤
(一)活动步骤
第一阶段:筹备动员阶段(5月20日至5月31日)。成立组织领导机构,制定着力推进“环境兴县”战略的实施意见,召开活动动员部署大会,全面启动“环境兴县”战略活动。组织学习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抓发展环境建设就是抓经济发展,抓经济发展必须抓发展环境建设”理念,营造人人关心发展环境、处处维护发展环境的浓厚氛围。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6月1日至7月中旬)。各村(社区)、站、所、室,相关部门通过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民主生活会等形式,围绕干部作风中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服务投资者和发展环境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查找。认真归纳梳理,深刻剖析,明确重点,落实责任,立即整改。
第三阶段:总结提高阶段(7月中旬至8月底)。各站、所、室,相关部门对活动进行总结,查缺补漏,建章立制,建立完善发展环境建设长效机制。
四、活动要求
(一)健全机构,加强领导。成立镇“环境兴县”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镇纪委,负责工作的安排部署、协调推进、监督检查以及对影响发展环境有关问题的查处,听取有关情况汇报、研究解决重大问题。确保“环境兴县”战略活动顺利开展,取得实效。
(二)明确责任,齐抓共管。各单位、各部门要结合实际,明确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责任到人。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配合部门要完成好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任务,全力配合牵头部门开展工作,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篇3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委提出的“__*”跨越式发展思路,为__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结合检察工作职能,提出如下贯彻落实意见:
一、切实端正执法思想,增强缭绞椒⒄沟脑鹑胃泻徒羝雀小?/Agt;紧紧围绕“__*”发展思路,进一步增强大局观念,强化服务意识,不断探索优化县域经济环境、服务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为大竹跨越式发展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诚信的市场环境和健全的法制环境。
二、认真开展“守法”监督,努力营造社会稳定的治安环境。依法严厉打击各类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刑事犯罪和危害市场经济秩序的经济犯罪,坚持快捕快诉,绝不在检察环节贻误战机。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对各类企业周边环境的整治,认真落实检察环节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
三、全力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努力营造清正廉洁的政务环境。依法打击破坏发展、危害稳定、利用职务之便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的犯罪,依法保护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全身心投入工作的好干部,依法支持锐意创新、勇于开拓的改革者,努力营造鼓励人们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社会氛围。办案中,不随意传唤企业的法人代表,不随意查封、扣押、冻结企业的资金、财产和银行账户。对确需采取传唤、查封、扣压和冻结等强制措施的,要严格依法办理,加快办案进度,尽力减少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
篇4
第1条瓦斯治理专项资金投入的重点是矿井通风系统、瓦斯抽采系统、矿井防灭火系统、综合防尘系统、安全监控系统及相配套的供电系统等。瓦斯治理专项资金按吨煤15元提取,并严格考核,确保资金提取和合理使用。
第2条各矿井必须设置专职通防副总工程师,高突矿井逐步配备地测副总工程师,通风工区及安全生产部室应配齐通防专业技术人员,学历最低要达到中专水平,其专业必须对口。加强职工培训,努力提高“一通三防”人员素质,凡新增加的“一通三防”人员文化程度最低要达到技校或高中毕业水平,数量满足瓦斯治理需要。
第3条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高瓦斯矿井及有高瓦斯区域的低瓦斯矿井要采取积极的人才措施,确保通风专业人员稳定。“一通三防”专业人员调动时,组织部门应及时予以配齐。
第4条瓦检员、防突员、安监员享受采掘一线待遇,实行末位淘汰考核制度,并建立后备人才库(后备人数占在籍数的15%)。
第5条各矿应对生产及主要辅助单位现任班长、区(队)长进行“一通三防”专业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生产及主要辅助单位职工未经“一通三防”专业培训、考试不合格,不得担任班长、区(队)长;特殊工种须经“一通三防”专业培训合格,并持证上岗。小陈老师工作室原创
第6条各矿井每年必须制定瓦斯综合治理工作方案,确保瓦斯治理的针对性,实现瓦斯治理“一矿一策”、“一面一策”。每季度最后一个月要结合下一季度生产安排情况对通防系统进行审查和分析,并将审查材料报集团公司备案。
第7条集团公司、矿总工程师每月组织召开一次“一通三防”技术分析会,要对重大问题提出解决意见,形成会议纪要。矿须将会议纪要以书面材料报集团公司备案。
第8条严格执行调度和监控中心值班制度,发现井下瓦斯超限必须在5分钟内向矿值班领导汇报,值班领导必须及时安排处理。
第9条树立瓦斯超限就是事故的理念,严格执行瓦斯超限谈话制和分级追查分析处理制。采掘工作面风流及回风流中瓦斯浓度≥1.0%或采煤工作面回风隅角瓦斯浓度≥0.8%且小于1.5%的由矿总工程师或安监处长负责追查处理,采掘工作面风流及回风流中瓦斯浓度≥1.5%的由矿长负责追查处理,并将追查处理结果于次日报集团公司备案。
第10条突出矿井的新水平、新采区、新煤层开采、采煤工作面设计中,对突出煤层必须编制防突专门设计;设计时必须考虑瓦斯与地质的关系,提前制定瓦斯综合治理方案,合理生产布局,避免孤岛煤柱开采和在应力集中区布置巷道;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高瓦斯矿井、低瓦斯矿井高瓦斯地区瓦斯治理工程应与新水平、新采区、新煤层采煤工作面同时设计、超前施工、先行投入使用。
第11条按《煤矿安全规程》第一百一十三条必须设置而未设置专用回风巷的老采区必须限期整改。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的采掘工作面,必须先完善其专用回风系统,确保其回风能够直接进入采区专用回风道,严禁其切断任一采掘工作面的唯一安全出口。
第12条严格控制高、突区域及与其系统相关联的区域内作业人员数量。各采区每班作业人员数量应符合集团公司有关规定,当生产布局发生变化时,矿必须对作业人员数量重新进行核定,并将核定结果报集团公司备案。
第13条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高瓦斯矿井、低瓦斯矿井的高瓦斯地区必须编制瓦斯地质图,全面反映采、掘工程范围内的煤层赋存、地质构造、瓦斯参数、巷道布置、防突措施、安全防护设施、发生煤与瓦斯动力现象地点及强度等有关内容,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填图。
第14条所有石门揭煤及采、掘工作面投产前,必须由生产矿长或安监处长组织有关单位现场验收,达不到规定要求的,严禁揭煤和投产。
第15条高突矿井遇地质构造、煤层赋存条件急剧变化、采掘应力迭加区域及瓦斯异常带前,必须制定“五位一体”现场管理措施并认真组织实施(即地质人员加强地质预测预报,及时提供预测资料;打钻人员在钻进过程中发现瓦斯异常涌出时立即停机,并及时汇报;掘进施工人员发现地质、矿压、瓦斯异常时,立即停止工作;监控人员保证瓦斯超限时,立即切断掘进巷道及其回风系统内电源;瓦检员发现瓦斯异常时,立即撤出人员)。小陈老师工作室原创
第16条在突出煤层顶、底板掘进的巷道,特别是距突出煤层法线距离小于20米的掘进巷道,要采取措施严格控制突出煤层层位和地质构造,巷道掘进每隔100米要施工地质探测钻孔控制层位(根据煤层和构造变化情况也可适当加密),防止瓦斯异常涌出或误穿突出煤层。
第17条提前预警非突出煤层转化为突出煤层。在非突出煤层揭煤和煤巷掘进期间,如出现吸钻、夹钻、喷孔、瓦斯涌出异常等情况时,该地区必须立即停止施工,并由现场负责人向矿调度室汇报,矿必须及时向集团公司汇报。
第18条掘进工作面采用先抽后掘、边抽边掘技术。有突出危险的掘进工作面和瓦斯绝对涌出量大于3m3/in、炮后瓦斯经常超限、有瓦斯异常涌出现象、或预测突出指标超限的掘进工作面以及石门揭穿突出煤层的工作面,要实施巷帮钻场深孔连续抽采措施,并确保掘进迎头钻孔每平方米不得少于2个。
第19条施工煤层瓦斯抽放钻孔,应选用钻进能力大、钻孔直径不小于89毫米的钻机。第20条加强瓦斯监测监控工作,在以下场所增设甲烷传感器:
1、突出煤层长距离煤巷(半煤巷)掘进工作面,每600米内增设一个甲烷传感器。
2、采动卸压带、地质构造带、采掘工作面过老巷、老空区、钻场等处增设甲烷传感器由矿总工程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第21条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高瓦斯矿井、低瓦斯矿井的高瓦斯区域由各矿分管机电负责人牵头,有计划地实现矿井供电设备无油化,并推行实时监测监控。
第22条使用局部通风机供风时,必须进行局部通风设计。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高瓦斯矿井及低瓦斯矿井的高瓦斯地区应根据瓦斯涌出情况采用大功率对旋局部通风机和与其相匹配的大直径双压边风筒。
篇5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委提出的“***”跨越式发展思路,为**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结合检察工作职能,提出如下贯彻落实意见:
一、切实端正执法思想,增强缭绞椒⒄沟脑鹑胃泻徒羝雀小?/agt;紧紧围绕“***”发展思路,进一步增强大局观念,强化服务意识,不断探索优化县域经济环境、服务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为大竹跨越式发展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诚信的市场环境和健全的法制环境。
二、认真开展“守法”监督,努力营造社会稳定的治安环境。依法严厉打击各类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刑事犯罪和危害市场经济秩序的经济犯罪,坚持快捕快诉,绝不在检察环节贻误战机。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对各类企业周边环境的整治,认真落实检察环节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
三、全力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努力营造清正廉洁的政务环境。依法打击破坏发展、危害稳定、利用职务之便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的犯罪,依法保护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全身心投入工作的好干部,依法支持锐意创新、勇于开拓的改革者,努力营造鼓励人们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社会氛围。办案中,不随意传唤企业的法人代表,不随意查封、扣押、冻结企业的资金、财产和银行账户。对确需采取传唤、查封、扣压和冻结等强制措施的,要严格依法办理,加快办案进度,尽力减少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
篇6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制。省人口委党组高度重视新闻宣传工作,围绕全面做好人口工作,要求各级要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把人口计生新闻工作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一项重要举措。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省人口计生新闻工作,健全完善人口计生新闻制度,“意见”立足人口计生系统实际,统一了各级人口计生新闻工作者的思想,层层分解任务增强了各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人口计生新闻工作制度化,标准化,推进了基层人口计生新闻工作的发展,为提高舆论引导的及时性、权威性和公信力、影响力,营造良好人口计生舆论环境提供有力保障。
今年,省人口委专门召开了人口计生宣传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各地健全了人口计生新闻发言人制度,建立了网络舆情监测机构,保证准确、及时传达各级党委、政府重大决策,着力宣传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特色实践和鲜活经验,宣传人口计生法律法规和奖励扶助、少生快富、特别扶助等相关利益导向政策措施,宣传人口计生发展成就、工作进展、惠民服务等工作。同时,加强了与各级新闻媒体的沟通联络,在报刊网站开设了人口计生专栏,加强人员培训,增强了人口计生宣传干部的业务能力、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结合实际,制定意见。要求各级要广泛运用各种传媒,增强舆论引导能力。省委办公厅转发省委宣传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闻工作的意见》以后,我们从人口计生系统的实际出发,广泛开展调研、讨论,顺应形势发展变化,顾及群众的情感因素,要以群众是否明白、是否接受、是否满意,作为评价人口计生宣传工作的主要标准。大力弘扬“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男女平等、敬老养老、生殖健康、家庭幸福”等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家庭人口文化,宣传人口计生法律法规和奖励扶助、少生快富、特别扶助等相关利益导向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省人口计生新闻工作,健全完善人口计生新闻制度,提高舆论引导的及时性、权威性和公信力、影响力,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口计生新闻工作的意见》,努力树立人口计生工作惠民生、促和谐的形象。
(三)严肃纪律,规范制度。随着移动互联网、手机微博等现代传播技术的发展应用,一些有关人口计生工作的热点敏感话题,容易被个别人所利用,通过网络进行传播,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省人口委把加强人口计生网络舆情监测与应对工作作为近年工作的一项重点内容来抓。在天水召开的人口计生重点工作现场推进会上,苏主任对各地宣传工作提出了要求,督促各地人口计生部门建立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信息互通、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成立专门机构、指定专人负责。同时,各级加强了人口计生新闻宣传的审核制度,要求各地人口计生部门要认真遵守中央和我省有关新闻宣传和新闻纪律,加强人口计生新闻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做到“稿件审核层层把关,新闻宣传责任到人”。
(三)深化措施,优化环境。坚持“抓倡导、抓基层、抓典型、抓报道”,转变宣传理念,拓展宣传领域,创新宣传载体,丰富宣传形式,建立健全了入户宣传、标语宣传、媒体宣传和文艺宣传“四位一体”的宣传工作机制。全省各级坚持把人口计生宣传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之中,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人口文化,广泛深入开展生育文明、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关爱女孩行动等主题宣传活动,有力推进了人口文化建设;建成了一批人口文化大院、人口文化长廊(一条街)、人口文化书屋,强化了人口计生法律法规和政策进村、入户,群众政策知晓率不断提高,增强了对国策的理解和拥护,婚育观念进一步转变,为实现人口均衡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和良好文化条件。
(四)加强考核,提升水平。为了切实加强和改进人口计生新闻工作,营造良好的人口计生社会环境,省人口委将各级人口计生部门的相关工作纳入到了人口计生考核范围之内,对出现负面报道的地方采取“一票否决”,对各地人口计生部门新闻制度的建立完善,人口培训和资金保障工作进行考核。 二、意见和建议 一是继续完善建立新闻工作人员培训机制,抓好新闻发言人和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能力水平,强化队伍建设。
二是确实加强各单位与新闻媒体的联系,畅通沟通渠道,确保新闻工作取得实效。
附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口计生新闻工作
的意见》
***省人口委
2012年11月27日
甘人口委办知字〔2012〕89号
***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室
转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口计生
新闻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各市(州)人口委: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省人口计生新闻工作,健全完善人口计生新闻制度,特制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口计生新闻工作的意见》,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省人口委办公室
2012年11月20日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口计生新闻
工作的意见
根据省委办公厅《转发省委宣传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闻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省人口计生新闻工作,健全完善人口计生新闻制度,提高舆论引导的及时性、权威性和公信力、影响力,营造良好人口计生舆论环境,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意识
加强和改进人口计生新闻工作,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准确、及时传达各级党委、政府重大决策,宣传人口计生发展成就、工作进展、惠民服务等工作的迫切要求;是人口计生工作服从服务全省大局,适应各类社会矛盾相互交织、各种社会热点问题相互叠加新情况,有效引导社会舆论、促进社会和谐的迫切要求;是推进依法行政,体现执政为民宗旨的迫切要求;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加强社会公众对我省人口计生工作了解、理解和支持的迫切要求。各级人口计生部门一定要进一步提高对加强和改进人口计生新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推进人口计生新闻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努力为推动我省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民族共同繁荣发展营造良好的人口计生环境。
二、健全制度,加强人口计生新闻工作
(一)健全人口计生新闻发言人制度。各地人口计生部门要根据各自实际和工作需要,尽快建立健全人口计生新闻发言人制度,设立必要的人口计生新闻工作机构(可以由相关科(室)兼任),充实新闻团队,开展新闻工作。
每个人口计生新闻工作机构应设立新闻发言人1-2名,配备新闻助理或联络员若干名。各地人口计生部门要高度重视新闻发言人的选任,挑选和任用政治坚定、熟悉政策、了解业务、具备一定新闻工作经验和较强沟通表达能力的人员。主要承担舆情收集分析研判、舆论引导议程设置、议题内容策划、重要口径材料准备、安排接待媒体采访、实施新闻信息、媒体报道组织和效果评估等工作。
(二)健全人口计生新闻工作机制。当前要突出舆情信息收集研判、重大信息内部通报、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新闻媒体服务等人口计生新闻工作,建立健全相关机制,确保工作有序进行。
1、舆情信息收集研判机制。各级人口计生部门要确定专人负责收集社会舆情和网上信息,密切跟踪和分析研判各类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以及公众对本地本部门工作和热点问题的态度,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在实施后的公众反应、社会舆情、社会风险进行预测和评估,及时制定有关问题的应对口径。
2、重大信息内部通报机制。要确保人口计生新闻机构负责人或新闻发言人列席重要会议、阅读重要文件,及时了解掌握本地本部门本单位重要政策法规,重要决策部署和重大活动安排等情况,保证信息的权威性和准确性。要加强内部信息沟通,重要信息特别是突发公共事件相关信息要第一时间向人口计生新闻机构和新闻发言人如实准确通报,为新闻提供充分的信息来源。
3、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机制。涉及人口计生部门的突发事件发生后,在及时向党委、政府办公部门上报的同时,要通报上级人口计生部门。按照我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规定,较大以上突发事件的上报不得超过1小时,较大、一般突发事件不得超过2小时。紧急情况下可先电话口头报告,再书面报告。要坚持初报与续报相结合,先初报,随时续报,直到事件处置结束。要认真核实上报信息的真实性,确保准确上报。
4、新闻媒体服务机制。主要分为日常、会期间服务、突发事件服务三部分。日常主要指在无新闻任务期间服务媒体的项目,主要包括接受记者的书面或电话问询,安排记者集体采访或专访等。会期间的服务主要包括准备提供材料、及时准确通知会、提供安全有序的技术设备和发稿服务等。突发事件的服务,主要包括记者采访证件的办理、新闻会与通气会的通知、媒体采访活动的组织、采访线路的设计、采访对象的联系、采访线索的提供,以及公共信号、传输渠道、上网设备、发稿设备等采访报道条件的提供。
(三)实行分级分类管理。人口计生新闻工作按照条块和属地相结合原则,坚持同级党委宣传部指导的同时,各级人口计生部门要负责本地人口计生新闻相关制度建设和辖区内人口计生新闻工作。
突发公共事件的新闻,按照省委宣传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闻工作的意见》要求,实行分级分层:I级由省委宣传部、省委外宣办(省政府新闻办)配合国务院新闻办和省政府组织进行;Ⅱ、Ⅲ级由省委宣传部、省委外宣办(省政府新闻办)协调省政府主管部门组织进行;Ⅳ级由事发地党委宣传部、外宣办(政府新闻办)协调当地政府主管部门组织新闻,必要时省委外宣办(省政府新闻办)予以指导帮助。
三、明确内容,丰富形式
人口计生新闻工作要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客观、准确、及时地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重大决策部署,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为促进发展、维护稳定服务。主要内容包括:各级人口计生门重要政策和制定的重要法规规章以及执行进展等情况;各级人口计生部门工作中涉及全局的重大问题、重要活动相关信息;发生涉及本地本部门的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及处置情况;新闻媒体及公众普遍关注的涉及本地本部门的社会热点问题;需要向媒体及公众说明和澄清的有关情况;其它需要向公众披露、介绍的情况以及党委、政府授权的人口计生新闻。
各级人口计生部门要根据人口计生新闻的内容、目的和要求,从实际效果出发,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新闻活动,包括召开新闻会、新闻通报会、情况介绍会,组织集体采访,接受媒体专访,新闻稿,答复电话问询等,及时准确信息。
四、规范流程,做好人口计生新闻工作
除涉及重大、较大政治性、群体性以及民族宗教、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危害国家安全和我省稳定,损害国家和我省形象的事件外,要以法定公开为原则,组织开展好人口计生新闻工作,及时准确地信息,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
(一)积极做好日常人口计生新闻。要把人口计生新闻作为及时介绍权威信息和解疑释惑的重要平台,切实重视和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日常新闻工作。
(二)切实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人口计生新闻。把突发公共事件新闻纳入事件处置总体部署,坚持事件处置与新闻同步安排、同步推进。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要按照各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并及时上报有关情况。
(三)稳妥做好热点人口计生问题的新闻。对于涉及本地本部门一段时期社会议论较多,群众比较关注的问题,要围绕增强舆论引导的主动性和有效性,紧密结合群众的利益关切,采取适当方式,及时进行权威解释和客观理性引导,有效化解公众疑虑。在活动中,要客观介绍已采取的举措和取得的成效,实事求是地说明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注重用事实说话,注重与媒体公众交流互动,注重发挥专家学者权威性高、影响力广的作用。同时针对谣言和不实信息,要主动澄清事实,批驳谣言,引导公众舆论。
(四)及时回应舆论监督。各级人口计生部门要正确面对舆论监督,开辟与媒体通畅沟通渠道,采取适当方式,第一时间对舆论监督中反映的问题表明态度、积极回应,通报相关信息资料,并向媒体反馈或向社会公布处理结果。
(五)提高对网络舆情的快速反应能力。各级人口计生部门要切实提高对网络舆情的快速反应能力,认真、审慎处置网上重要舆情。对网民正当利益诉求,要及时回应,并关注舆情走向,及时处理的新情况,引导网上舆论。对不具备条件解决的问题,也要予以客观说明,防止把小问题拖成大问题,形成舆论热点。对网民提出的意见、批评,要本着欢迎监督、改进工作的态度,及时给予答复,加强相互沟通,在互动交流中增进共识。对因信息不畅造成的误解,要在第一时间权威信息,说明事实,消除误解。对借网络进行人身攻击、造谣、污蔑、恶搞等不良信息,在向网管部门报告予以清除的同时,要视其传播范围,采取适当方式予以澄清和说明。
五、加强组织领导,严格新闻纪律
篇7
一、起草背景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落实2021年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意见》(桂政发〔2021〕6号)精神,为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制定了《河池市贯彻落实2021年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并就贯彻落实提出要求。
二、方案内容
河池市贯彻落实2021年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方案,包括2021年主要预期目标和总体要求、大力推进产业振兴三年行动、大力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共20项2021年主要工作、“十四五”发展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具体内容为:
(一)2021年主要预期目标和总体要求。
(二)大力推进产业振兴三年行动。
(三)大力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四)千方百计抓好重大项目建设。
(五)千方百计提振城乡消费。
(六)千方百计促进外贸外资稳定增长。
(七)切实加快重大开放平台建设。
(八)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九)“十四五”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十)奋力打造面向东盟更好服务“一带一路”的开放合作高地。
(十一)奋力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枢纽。
(十二)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十三)加快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十四)加快建设现代化公共服务体系。
(十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十六)大力建设生态文明强区。
(十七)大力建设文化旅游强区。
(十八)着力推动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
(十九)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
(二十)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广西。
三、工作要求
方案明确了91个子任务的牵头单位、配合单位及完成时限,并就抓好贯彻落实提出要求:
(一)统一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
篇8
(一)对创业人员免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
参照《云南省财政厅、云南省发展改革委员会转发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对从事个体经营的有关人员实行收费优惠政策的通知》(云财综〔2008〕114号)的规定,免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包括:税务登记证工本费、行政执法卫生监测费、卫生质量检验费、预防性体检费、卫生许可证工本费、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费、职业资格证书工本费、城市道路占用费中的经营性占道及经营性临街雨棚收费,以及中央和省批准设立的涉及个体经营的其他登记类、证照类和管理类等行政事业性收费。
(二)大学毕业生、农民工在我省创业并从事个体经营的税收优惠。
从2009年1月起,大学毕业生、农民工在我省创业并从事个体经营,且月营业额在5000元(不含5000元)以内的,2年内免征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个人所得税。大学毕业生、农民工凭本人身份证、毕业证书或《云南省农民工服务手册》(以下简称《农民工服务手册》)及相关资料到地方税务机关申请办理。
(三)鼓励下岗失业人员创业的税收优惠。
对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按规定在限额内依次减免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审批期限延长至2009年底。
(四)办理小额担保贷款和财政贴息。
1.我省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含未就业的各类院校毕业生、失去土地的人员、残疾人)、军队退役人员、留学回国人员和返乡创业的农村人员等,申请办理个体经营、创办企业自筹资金不足的,可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具体操作按照《云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云南省财政厅、中国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关于进一步完善小额担保贷款办法推动创业促进就业的通知》(云劳社办〔2008〕322号)文件规定执行。
2.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部门同意,教育部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机构组织可以参照劳动保障部门经办小额担保贷款业务的办法,开展小额担保贷款的放贷考察、审核、建立个人信用档案、跟踪监管、追收到期贷款等经办业务,并按规定给予奖励性补助资金和经办服务补贴。
3.财政部门对符合规定条件的小额担保贷款借款人用于从事微利项目的小额担保贷款和对经办银行向符合条件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发放的小额担保贷款给予贴息资金补助。其中:属微利项目的,由中央财政据实全额贴息;属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的,由各级财政按照国家规定的贷款基准利率给予贴息,其中,中央财政贴息25%、省级财政贴息50%、州(市)财政贴息25%。小额担保贷款中,微利项目的范围放宽到除国家限制行业(指建筑业、娱乐业以及销售不动产、转让土地使用权、广告业、房屋中介、桑拿、按摩、网吧、氧吧等)以外的所有项目。上述所指的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工作,由各经办银行向同级财政部门办理申请,财政部门负责贴息资金的审核拨付。具体申办程序和要求,按照《云南省财政厅、财政部驻云南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中国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云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转发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的通知》(云财金〔2008〕117号)以及《云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云南省财政厅、中国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关于进一步完善小额担保贷款办法推动创业促进就业的通知》(云劳社办〔2008〕322号)相关规定执行。
(五)享受创业培训补贴。
我省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军队退役人员和进城求职的农村劳动者可申请参加创业培训。参加创业培训考试合格后,由培训机构凭培训补贴申请、培训人员名单(附身份证)、《就业失业登记证》(我省《就业失业登记证》使用前,《云南省失业人员失业证》、《再就业优惠证》继续使用,下同)、代为申请协议、工商营业执照和培训机构的银行基本账户证明等,向核准其承担创业培训工作的当地劳动就业服务机构按每人最高不超过1300元的标准申请创业培训补贴。
(六)给予首次创业人员一次性创业补贴。
1.在我省工商部门首次注册登记从事个体经营(除建筑业、娱乐业以及销售不动产、转让土地使用权、广告业、房屋中介、桑拿、按摩、网吧、氧吧外)的首次创业人员,正常经营12个月以上、招用具有我省户籍劳动者3-5人(含5人)就业、与招用人员签订劳动合同的,给予首次创业人员1000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对其中招用具有我省户籍劳动者6人以上的,给予首次创业人员2000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
2.上述首次创业人员是具有国家教育部门认可学历、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的大学生的,再增加一次性创业补贴1000元。
3.创业人员申请创业补贴时需提交一次性创业补贴申请书、本人身份证、《就业失业登记证》、工商登记的营业执照、聘用人员的劳动合同,每季度终了后10个工作日内向工商登记所在地的州(市)、县(区)劳动保障部门申请。各项创业补贴申请材料由州(市)、县(区)劳动保障部门受理后进行初审,符合条件的予以公示,公示7日后,在3个工作日内报州市劳动保障和财政部门进行审核;州(市)劳动保障和财政部门自收件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提出意见并报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部门。经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核并提出资金用款计划、财政部门复核后,将资金拨付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及时将一次性创业补贴资金拨给申请者本人。一次性补贴资金从我省创业专项资金中列支。
4.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人民团体发挥优势,帮助创业人员提出创业补贴申请。
(七)首次创业从事个体经营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优惠。
1.在工商部门首次注册登记从事个体经营人员及其所招用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的均可享受社会保障优惠。
2.在3年内可按上年度统筹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作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的缴费基数,依照当地政府规定的费率缴纳单位和个人的医疗保险费。登记参保时,上年度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尚未公布的,可暂时使用上前年度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作为基数缴费,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公布后即行调整。招用人员的医疗保险费按照当地规定的比例,由经营业主和招用人员共同缴纳。
3.首次创业从事个体经营人员为雇工申请参加工伤保险,采取一类行业选择以工资总额、经营面积的一定比例或定额等方式参加工伤保险;也可按工程总造价或吨煤等定额的方式参保。参保人员实行实名制的动态管理办法。
4.申请人在进行工商登记后,应及时到登记所在地的劳动保障部门办理社会保险登记证,持社会保险登记证和社会保险优惠申请书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参保手续,缴费并领取社会保障卡后享受有关待遇。
(八)省级创业专项资金扶持创业。
省财政安排的创业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安排一次性创业补贴,小额担保贷款贴息,补充小额担保贷款担保基金,补充创业培训补贴资金,创业项目库建设及创业项目评估补贴等支出。为管好用好创业专项资金,确保资金安全完整,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省财政将创业专项资金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管理。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按规定提出创业专项资金用款计划报省财政部门,省财政部门审核后将资金划拨到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由其按规定用途支付。
二、关于鼓励企业稳定就业岗位
(一)允许困难企业在一定期限内缓缴社会保险费。
在2009年内,参保地在确保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支付、社会保险基金不出现缺口的前提下,可以对暂时无力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困难企业,允许在一定期限内缓缴社会保险费。缓缴期限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缓缴执行期截止时间为2009年12月31日。
1.符合条件的困难企业可以提出缓缴社会保险费的申请,经统筹地区劳动保障部门会同财政等有关部门报同级人民政府同意后,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
2.经批准缓缴社会保险费的困难企业,在批准后10个工作日内与征收社会保险费的地税机关签订缓缴及补缴社会保险费的协议。地税部门可以要求困难企业提供担保、抵押。
3.经批准缓缴期间,困难企业应继续按月申报应缴的社会保险费,缓缴期间缴费年限连续计算。缓缴的社会保险费不计收滞纳金。
4.经批准缓缴期间,困难企业职工达到退休年龄或发生死亡、转移养老保险关系等情况时,为了不影响办理正常退休手续、计发基本养老金和办理相关业务,企业应将涉及职工应缴纳的养老保险费一次性补清。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按规定记录个人账户后,应及时办理职工退休手续、计发养老保险待遇或办理转移手续。
5.经批准缓缴期间,困难企业职工发生退休、辞职、裁员,企业应及时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等接续转移或增减手续,涉及职工本人在缓缴期间应缴纳的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保险费应一次性补清。
6.经批准缓缴期间,困难企业职工的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待遇按规定享受或计发。
(二)阶段性降低四项社会保险费率。
统筹地区人民政府在确保参保人员社会保险待遇水平不降低、按时足额支付、基金不出现缺口的前提下,在2009年之内可适当降低参保单位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的费率,执行时间为200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各地不得降低养老保险费率。
1.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累计结存(扣除一次性趸缴部分)可支付时间超过12个月,并实行双基数缴费的(退休人员退休金计入用人单位缴费基数)的统筹地区,在2009年实行单基数缴费(退休人员退休金不计入用人单位缴费基数)一年。
2.失业保险基金至少确保2009年至2010年不出现缺口的统筹地区,失业保险缴费费率下调不超过1.5个百分点(单位不超过1个百分点,个人不超过0.5个百分点)。失业保险费率降低方案,由统筹地区劳动保障部门会同财政部门研究后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报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财政厅备案。
3.工伤保险基金累计结存可支付时间超过12个月的统筹地区,缴费费率可下调0.1―0.2个百分点,实施浮动费率的统筹地区一类行业下调基准费率,二、三类行业下调浮动费率。
4.生育保险基金累计结存可支付时间超过12个月的统筹地区,缴费费率可下调0.1―0.2个百分点。
5.社会保险基金存在缺口的统筹地区,不得降低缴费费率。
(三)使用失业保险基金帮助困难企业稳定就业岗位。
失业保险基金结余较多的统筹地区在确保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按时足额支付失业保险待遇的前提下,经州市劳动保障部门商财政、国资等部门同意,可对采取协商薪酬、缩短工时轮班工作、在岗(转岗)培训等办法稳定员工保岗位,减薪后工资低于当地上年社会平均工资60%的参保困难企业,按减薪人数、缩短工时人数、在岗培训人数给予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
1.实行岗位最低工资差额补贴。2009年对困难企业给予岗位补贴,稳定10万人就业(任务分解见附件)。
对参加失业保险已履行缴费义务的企业,符合法定裁员条件但按统筹地政府失业调控要求未裁员,企业在规定期间内不能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发放工资的,经失业保险机构确认,报州市政府批准,可按不足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差额从失业保险基金中给予补助,补助时间不超过6个月,但最高不超过当地失业保险金上限标准。
2.社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补贴比例不超过实际缴费额(不含个人缴费部分)的55%。
3.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的标准由统筹地区根据困难企业户数、人员、减薪幅度和失业保险基金承受能力具体制定。补贴月数与减薪、缩短工时、在岗培训的月数相同,期限最长不超过6个月。
同一企业只能享受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中的一项,已享受缓缴社会保险费的企业不能同时享受社会保险补贴。
4.岗位补贴或社保补贴由困难企业按月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部门提出申请,并附稳定员工队伍计划措施和相关凭证,由劳动保障部门会同财政、国资(经贸)部门审核批准。岗位补贴资金由劳动保障部门按月划入企业账户,社会保险补贴先缴后补划入企业基本账户。
5.统筹地区劳动保障部门要会同财政部门制定周密的失业保险基金用款计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上级劳动保障和财政部门备案。
(四)鼓励困难企业通过开展职工在岗、转岗培训等方式稳定职工队伍。
指导生产经营困难企业组织待岗职工开展技能提升或转业转岗培训,所需资金按规定从企业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不足部分可在严格标准和程序的前提下,由就业专项资金给予适当支持;参加失业保险的企业从失业保险基金中列支,补助标准按照《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若干问题的意见》(云政发〔2006〕97号)执行。
依托技工院校和企业职工培训中心开展在岗技能提升培训和转岗培训,努力推进校企合作、订单式培训等多种培训模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确保培训质量。培训结束组织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合格者核发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五)妥善解决困难企业支付经济补偿问题。
1.困难企业确需依法经济性裁员的,可以采取分期或延期支付经济补偿的方式。
2.采取分期或延期支付经济补偿的,应当事先向本企业工会和劳动者说明情况,制定经济补偿分期或延期支付方案,并征求本企业工会或全体被裁减劳动者的意见,方案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备案后,与劳动者协商一致签订书面经济补偿分期或延期支付协议。
3.分期支付的总期限及延期支付的期限不得超过1年。
(六)困难企业的认定条件。
已依法参加社会保险且2008年12月31日之前按规定履行缴费义务的;受当前金融危机影响面临暂时性生产经营困难且恢复有望的;企业支付在岗职工工资已连续6个月低于当地上年社会平均工资60%的;企业制定稳定就业岗位措施且采取协商减薪等措施保岗位,没有裁员或2009年内裁员比例低于在职职工总数5%的。
纳入关闭破产计划和节能减排计划的企业,国家和我省产业政策、环保政策限制的企业,2008年7月1日以前已停产半停产的企业,不列入享受本文件优惠政策的困难企业的范围。
困难企业的认定时间定为2009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困难企业的具体认定条件和范围由州市人民政府结合当地实际确定,具体工作由统筹地劳动保障部门会同财政、经贸、国资、税务等部门负责。
(七)规范企业裁员行为。
企业需要裁减人员20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20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10%以上,需提前30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意见后,向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报告裁减人员方案。企业裁减人员超过100人以上的,州市应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备案。
三、关于扩大就业
(一)从就业专项资金中安排资金购买公益性就业岗位。2009年用就业专项资金开发3万个公益性岗位,帮助3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1.公益性岗位是指主要由政府出资扶持或社会筹集资金开发的、符合公共利益的管理和服务类岗位。主要包括:在社区开发的保洁、保绿、保安及社会化服务等公益性岗位;街道、社区等提供的公用事业服务性岗位;城市管理、社会治安、交警等部门提供的协管岗位。筹集资金开发的、符合公共利益的管理和服务类岗位。主要包括:在社区开发的保洁、保绿、保安及社会化服务等公益性岗位;街道、社区等提供的公用事业服务性岗位;城市管理、社会治安、交警等部门提供的协管岗位。
2.我省就业困难人员中的城镇登记失业的零就业家庭人员、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员、连续失业一年以上人员、男年满50周岁和女年满40周岁人员、残疾人和完全失去土地未就业的生活困难人员被安置在公益性岗位就业的,给予公益性岗位补贴。
3.公益性岗位补贴标准为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50%―100%。具体补贴金额由各州市财政和劳动保障部门根据不同性质岗位的公益服务程度、服务时间确定。发给在公益性岗位(含社区服务岗位)工作人员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4.单位可凭符合享受公益性补贴条件的人员名单、身份证、《就业失业登记证》、就业录用登记表、上季度为这部分人员发放工资的明细账(单)、单位和企业的银行基本账户证明等,向当地劳动保障部门申请公益性岗位补贴。岗位补贴申请材料经劳动保障部门审核、财政部门复核后,由劳动保障部门按规定直接将补贴资金拨入单位或企业在银行开立的基本账户。
上述人员的公益性岗位补贴期限,除对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就业困难人员可延长至退休外,其余最长不超过3年。
(二)给予吸纳就业困难人员企业的社会保险补贴。
1.招用我省就业困难人员中的城镇登记失业的零就业家庭人员、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员、连续失业一年以上人员、男年满50周岁和女年满40周岁人员、残疾人和完全失去土地未就业的生活困难人员,并与之签订劳动合同和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各类企业(单位),可申请社会保险补贴。
2.社会保险补贴实行按季补贴,每季度终了后,企业(单位)凭符合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条件的人员名单、身份证、《就业失业登记证》、劳动合同(或就业录用登记表)等就业证明材料、社会保险征缴机构出具的上季度企业(单位)为这部分人员缴纳有关社会保险费的明细账(单)、企业(单位)的银行基本账户证明等,向当地劳动保障部门申请上季度已缴纳的社会保险补贴。
3.上述人员的社会保险补贴期限,除对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就业困难人员可延长至退休外,其余最长不超过3年。
4.补贴申请材料经当地劳动保障部门审核、财政部门复核后,由劳动保障部门直接将补贴资金拨入企业(单位)的银行基本账户。给予吸纳就业困难人员企业的社会保险补贴是对企业(单位)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实际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的单位缴费部分给予的补贴,不包括本人应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劳动保障部门应及时将补贴情况在有效证件的原件上记录,并将申请资料和批准手续留存备查。
(三)鼓励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
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在新增加的岗位中,当年新招用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规定在相应期限内定额依次减免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审批期限延长至2009年底。
(四)对2009年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政策期满、仍未能实现稳定就业的灵活就业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将其享受社会保险补贴的期限一次性延长,期限最长不超过1年。
(五)职业培训补贴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
1.积极开展特别职业培训计划。进一步强化政府购买培训成果的机制,通过落实职业培训补贴政策,做好技能提升培训、转业转岗培训、实用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再就业培训和农村应届初、高中毕业生的劳动预备制培训工作,组织引导退役士兵免费参加相关职业技能培训。
2.我省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军队退役人员和进城求职的农村劳动者可申请参加职业培训。参加职业培训并取得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在6个月内实现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按不超过800元、其他人员按不超过600元的标准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6个月内没有实现就业的,按不超过上述补贴标准的60%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凭本人身份证、《就业失业登记证》、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劳动合同、职业培训机构开具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或税务发票)等申请材料,向当地就业服务机构提出职业培训补贴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申请。对职业培训机构代为申请的,申请材料还应附培训人员名单、代为申请协议和培训机构或创业企业的银行基本账户证明等。
3.创业人员创办的企业等用人单位吸纳我省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就业并与其签订6个月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在劳动合同签订之日起6个月内,组织其务工人员进行培训的,给予用人单位每人不超过培训费用的50%、最高不超过400元的职业培训补贴。
职业培训补贴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的具体标准和操作办法,由各州市财政和劳动保障部门根据当地实际制定。
4.培训对象符合失业保险有关规定的,上述职业技能培训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创业培训补贴等项目支出,由失业保险基金承担。
5.开展创业培训的培训机构,须由省就业局认可。承担由政府提供培训补贴工作任务的培训机构,通过招投标方式等择优确定并报省就业局备案。
四、确保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大力推进创业促就业工作
(一)切实把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稳定企业就业岗位,努力保持就业局势稳定。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相结合,将帮扶困难企业与稳定就业岗位相结合,做好企业职工稳定就业、失业调控和失业预警工作,规范企业裁员。
(二)着重做好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农民工和复转军人等重点人群的就业工作。完善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强化公共就业服务,把大学生就业放在就业工作的首位,加大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力度,引导和帮助农民工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积极鼓励复转军人自主创业。
(三)继续完善目标责任制,把扩大就业和稳定就业作为重要目标,把新增就业人数和控制失业率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继续加大就业资金投入,努力提高就业资金使用绩效。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人民团体在服务创业带动就业的创业竞赛、创业辅导、创业宣传、创业培训、创新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等鼓励创业促进就业工作中的作用,努力营造支持创业、服务创业、人人争先创业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在申请中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劳动和社会保障)、财政、地方税务和工商等相关部门拒绝受理其申请。不得涂改、出租、转借、冒用、转让、买卖和伪造相关证件证书,一经发现,将依照有关规定处理并责令其退回非法所得,违法情节严重的,由相关部门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劳动和社会保障)、财政、地方税务和工商部门的工作人员执行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和限时办结制“三项制度”不力的,将按规定进行问责;存在、非法收费、、贪污受贿的,由所在机关给予行政处分;违法情节严重的,由相关部门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各地要根据本通知精神,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确定年度目标和任务计划,明确职责和服务内容,加强监督管理,精心组织实施,确保国家和省鼓励创业促进就业的政策落到实处。各地工作落实情况分别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省地方税务局和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篇9
《国务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1994〕43号)已于1994年10月13日翻印下发,现将我省贯彻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一并贯彻执行。执行中有何情况和问题,请向省房改办反映。
附:广东省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实施意见
自1988年9月省政府颁布《广东省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意见》以来,各地根据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积极推行了住房制度改革。目前,全省已有20个地级以上市,65个县(市)进行了住房制度改革,为下一步住房改革积累经验,奠定了基础。为了进一步深化我省住房制度改革,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1994〕43号)(以下简称《决定》),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全面实行住房公积金制度
(一)为了筹集资金,加快住房建设,提高职工购、建住房能力,所有行政、企事业单位及其职工和外商投资企业及其中方职工,均应按照“个人存储、单位资助、统一管理、专项使用”的原则缴交住房公积金,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已实行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市(县),要进一步完善交纳、管理、使用规范。尚未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市(县),要在今年内建立。
(二)住房公积金由在职职工个人及其所在单位,按职工个人工资和职工工资总额的5%逐月交纳,单位提供和职工交纳的住房公积金本息归个人所有,存入个人公积金帐户,用于购、建、大修住房,职工离退休时,本息余额一次结清,退还职工本人。
职工住房公积金本息免征个人所得税。
(三)单位交纳住房公积金的来源。企业从提取的住房折旧和其他划转资金中列支,不足部分经财政部门核定,可在成本、费用中列支;全额预算的行政事业单位首先要在原有住房资金中列支,不足部分由财政预算拨付;差额预算的事业单位按差额比例在财政预算和单位自有资金中列支;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比照企业开支渠道开支。
(四)按照责权利一致的原则,市(县)政府负责制定住房公积金的归集、使用、管理等有关规定,审批住房公积金的使用计划和财务收支预决算。市(县)政府设立专门的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负责住房公积金的归集、支付、核算和编制使用计划等日常管理工作。
(五)住房公积金的存贷款等金融业务由当地政府委托指定的专业银行办理。受委托的专业银行根据当地政府批准的住房公积金使用计划,审定、发放和回收贷款。住房公积金要做到专款专用。政府统筹使用时主要用于解困房的建设,严禁挪作他用。财政、审计、监察部门要加强监督、管理。
二、稳步出售公有住房
(一)城镇公有住房,除按照省委粤发〔1990〕22号、省政府粤府〔1988〕148号文件规定不宜出售的外,均可向有城镇户口的职工出售。职工购买公有住房应遵循购房自愿的原则,购房后维修自理。新建公有住房和腾空的旧房实行先售后租,并优先出售给住房困难户。按成本价出售的公有住房,每户职工家庭只能购买一次。购房面积必须严格按照省政府粤府〔1983〕68号文件规定的住房分配标准执行,超过标准面积部分一律实行市场价。
(二)出售公有住房按成本价出售。成本价应包括征地和拆迁补偿费、勘察设计和前期工程费、建安工程费、住宅小区基础设施建设费(小区级非营业性配套公建费是否列入成本由各市县自行确定)、管理费、贷款利息和税金等7项因素。
公有住房的出售,坚持先评估后出售的原则。住房的实际售价要根据住房所处地段、结构、朝向、层次、设施和装修等因素进行调整。
出售公有住房的成本价由市(县)人民政府逐年测定,报省房改领导小组批准后执行。售房价格年度为每年7月1日至次年6月30日。
(三)职工按成本价购买公有住房,享有以下折扣:
1.旧公有住房成新折扣。以成本价购买旧房,可按售房当年的成本价成新折扣计算。旧住房折旧年限一般为50年,每年成新折扣率2%。但使用年限超过30年的,以30年计算;经过大修或设备更新的旧房,按有关规定评估确定。
2.工龄折扣。对购房职工在购房前的工龄给予工龄折扣。每年工龄折扣的数额,按《决定》规定的办法计算。离退休职工购房计算工龄折扣的时间,按国家规定的离退休年龄计算。
3.现住房折扣。职工购买现已住用的公有住房,折扣率为5%。到2000年取消。
4.付款方式。职工购房可以一次付款,也可以分期付款。售房单位可对一次付清房款的职工给予一次性折扣,折扣率参考当地购房政策性贷款利率与银行储蓄存款利率的差额,以及分期付款的控制年限确定。最高不得超过20%。实行分期付款的,首期付款不得低于应付房价款的30%,每多付10%,可给予应付房价款2%的折扣。分期付款的期限一般不超过10年,分期付款部分计收利息,单位不得贴息,利率按政策性抵押贷款利率确定。经办政策性住房金融业务的银行,应充分利用政策性住房资金,向购房职工提供政策性抵押贷款。
(四)职工以成本价购买的住房,产权归个人所有,一般住用5年后可以依法进入市场交易,在补交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或所含土地收益,并按规定交纳有关税费后,收入归个人所有。
(五)各地要认真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加强对出售公有住房回收资金的管理,切实保证房改回收的资金用于住房建设和住房制度改革。
(六)《关于成本价出售公有住房的计算办法》由省房改领导小组办公室另行颁布。
三、积极推进租金改革
(一)加快租金改革步伐,改变低租金状况,使租售比价趋于合理。提租的幅度和次数,要与职工的收入增长幅度相适应,并根据物价指数控制目标统筹安排,但原则上不应低于工资平均增长幅度。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少提不补、多提少补、小步快走的办法。
(二)根据职工收入逐步提高住房租金,各地租金水平要按占上年双职工家庭平均工资总额的比例确定。原则上1995年为3%,以后每年递增2%,2000年原则上应达到15%。
市(县)要根据实际情况,结合省制定的提租规划,制定2000年以前的租金改革规划,有条件的市(县)和单位,可以加大提租幅度,加快向成本租金和市场租金过渡。
在制定具体的房租标准时,还应根据住房所处地段、结构、设施、装修等因素按质论租。
(三)为加快房改进程,促使新房率先进入住房新体制,在租金水平达到成本租金以前,新建的公有住房租金标准应高于同期现住房租金标准,具体标准由市(县)政府确定,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职工承租新房交纳租赁保证金。
(四)住房面积标准执行粤府〔1983〕68号文件的规定。对超过标准面积部分按成本租金或市场租金计租。
(五)时期的离休干部及民政部门确定的社会救济户,在规定的标准面积内,提租后每户每月净增租金全免;、时期离休干部,提租后每户每月净增租金分别免70%和50%。退休职工减免补具体办法由市(县)政府确定。因住房超过标准面积部分而增加的租金不予减免补。
(六)居住标准面积住房的职工家庭,如用规定的家庭合理负担的部分加上全部房租补贴,仍不足支付房租的,差额可由其所在单位适当给予补助。企业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补助金可在单位住房基金中列支;其他行政事业单位的补助金应先在单位住房基金中列支,不足部分经同级财政部门核定,在财政预算中列支。因住房超过标准面积部分而增加的租金不予补助。职工经单位同意租住非本单位住房,其租金标准高于本单位住房租金的可给予适当补贴,具体补贴额度,由单位自行确定。
(七)要加强对租金收入的管理。租金收入归产权单位所有,纳入单位住房基金,专项用于住房维修、管理、建设和住房制度改革。
四、加快经济适用住房的开发建设
(一)各级政府要十分重视经济适用住房的开发建设,把房改归集起来的住房资金充分有效地用于住房建设,加快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当前,重点是按照省政府颁发的《广东省城镇解困房建设管理规定》(粤府〔1994〕106号),认真抓好解困房的建设,切实解决好危房户、无房户、住房困难户的住房问题。
(二)解困房成片建设应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和国家、单位、个人合理负担的原则。解困房的建设用地应采取行政划拨方式供应。各有关部门要在计划、规划、拆迁、税费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金融部门要在信贷等方面给予支持。各级房改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本地解困房建设的计划和“九五”规划,并做好建设的组织协调、出售和管理工作。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组织好解困房建设的实施工作。
五、做好原有售房政策同本实施意见的衔接
(一)凡1993年12月31日前经批准购买的公有住房,维持原“出售的增值部分,二成归原产权单位,八成归个人所有”的规定,但经购房人同意也可按购房当年的成本价(成本价构成按本实施意见)补交房价款及利息后,享受按成本价购买的产权。对1994年1月1日至本实施意见之前出售的公有住房(包括预交购房款),一律按本实施意见规定的售房政策执行。
(二)按省政府粤府〔1988〕148号文件规定,确定的出售公有住房的标准价和最低限价一律停止执行。
(三)要认真做好原住房资金转入各级住房基金的核定、划转工作。划转的资金和原有的住房补贴,要逐步理入职工工资或用于列支住房公积金。
六、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全面推进我省城镇住房制度改革
(一)推进住房制度改革和加快住房建设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住房制度改革直接关系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各级人民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
(二)住房制度改革是一项长期性以及政策性较强的工作,各级人民政府要建立健全工作机构,并赋予相应的职权。做到有计划地进行干部培训,建立一支政治思想好、业务素质过硬、作风扎实的稳定的干部队伍,切实担负起住房制度改革的重任。
(三)各级政府要根据本实施意见,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制定和完善住房制度改革方案。各市的房改方案须报省房改领导小组批准后方可实施;县(市)的房改方案报省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后,由市政府批准后执行。
各级政府要加强对房改工作的检查督促,保证国家和省房改政策的贯彻落实。所有单位,不论隶属关系,都应执行所在市(县)政府对房改工作的统一部署和规定。
(四)加快企业住房制度改革步伐。企业房改是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重点,各级政府要为企业房改创造条件。有条件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应结合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和劳动工资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逐步把住房建设、分配、管理和维修服务等社会职能从企业中分离出去,加快实现住房的商品化、社会化。
(五)省房改领导小组要加强对全省住房制度改革工作的协调和分类指导,各级房改部门都应在同级政府房改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积极开展工作,各尽其职。各部门制定的有关住房制度改革的配套文件应与同级房改部门协商后联合下发。
(六)各地要认真做好住房制度改革的宣传工作,向群众讲明房改的目的、意义、政策和实施步骤,注意针对群众的反映做好解释宣传工作,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转变观念,提高住房商品化思想意识,积极参与城镇住房制度改革。
篇10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7〕26号),把社会保险事业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按照基本养老保险只能保障退休人员基本生活的原则,把改革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与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紧密结合起来,确保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到本世纪末,基本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养老保险体系。现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要规范和完善省级统筹,确保基金能够按时足额上解和划拨,加大基金调剂力度,增强抵御风险能力。从1998年7月1日起,一是将城镇各类企业职工(包括国有、集体、私营、联营、股份制经济组织的全部职工,外商投资企业中方职工以及个体经济组织的从业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全部纳入省级统筹范围。二是统一缴费基数和比例。企业缴费以职工工资总额为基数,并以地市为单位统一企业缴费比例。个别地、市负担过重,企业缴费比例确需超过工资总额20%的,要报省养老保险基金委员会批准。职工个人缴费以本人全部工资收入为基数,月缴费工资超过全省职工平均工资300%以上的部分不计入,低于60%的按60%计算。职工个人缴费比例,每两年提高一个百分点,最终达到8%。个体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缴费,以全省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300%为基数,按20%的比例缴费。三是提高管理层次,省对地、市实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差额调剂;地、市对县、区实行统收统支,县级社保机构留出两个月周转金后,其余可由地、市调剂使用;社保机构对企业实行全额征缴、全额拨付,并尽快实现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险金的社会化发放。四是全省社保机构实行系统管理,具体办法由省劳动厅会有关部门另行制定。
二、要规范和完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去年7月1日,全省已按本人缴费工资11%的数额统一为职工建立了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职工个人缴费全部记入个人帐户,其余部分从企业缴费中划入。随着个人缴费比例的提高,企业划入的部分相应降低,最终降至3%。个人帐户储存额记帐利率,每年由省养老保险基金委员会确定公布(参考银行同期城镇居民存款利率和全省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实行统一帐户前的帐户储存额予以保留,并与统一帐户后的帐户储存额合并计算。个人帐户储存额只能用于养老,不得提前支取。职工调动时,个人帐户全部随同转移。职工或退休人员死亡,个人帐户中的个人缴费余额可以继承,其余部分并入统筹基金。
三、要规范和完善职工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按照“新老办法平衡衔接、待遇水平基本平衡”的原则,从1998年7月1日起,统一企业职工养老金计发办法。
新计发办法实施后参加工作的职工,个人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退休后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帐户养老金组成);不满15年的,退休后不享受基础养老金,个人帐户储存额一次性支付本人。
新计发办法实施前已经退休、退职的人员,仍按国家和省原规定发给基本养老金,同时执行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办法。
新计发办法实施前参加工作、实施后退休且个人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职工,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个人帐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和调节金四部分组成:基础养老金,为职工退休时上年度全省职工月平均工资的20%;个人帐户养老金,为本人帐户储存额除以120;过渡性养老金,为职工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乘以本文实施前本人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再乘以1.4%;调节金,今年暂定每人每月80元,以后视情况调整。新老办法对比,新办法低的,差额部分可以补齐;新办法高的,增长部分暂不超过老办法的10%。按老办法计发养老金的档案工资,封定在1997年底。此前计发养老金的档案工资,仍按各地现行办法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