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址意见书范文

时间:2023-04-11 03:06: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选址意见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选址意见书

篇1

第二条在城市规划区内新建、扩建、改建工程项目,编制、审批项目建议书和设计任务书,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建设项目选址和布局的规划管理工作。

第四条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了解建设项目建议书阶段的选址工作。各级人民政府计划行政主管部门在审批项目建议书时,对拟安排在城市规划区内的建设项目,要征求同级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五条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参加建设项目设计任务书阶段的选址工作,对确定安排在城市规划区内的建设项目从城市规划方面提出选址意见书。设计任务书报请批准时,必须附有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选址意见书。

第六条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

主要是建设项目名称、性质,用地与建设规模,供水与能源的需求量,采取的运输方式与运输量,以及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方式和排放量。

(二)建设项目规划选址的主要依据

1.经批准的项目建议书;

2.建设项目与城市规划布局的协调;

3.建设项目与城市交通、通讯、能源、市政、防灾规划的衔接与协调;

4.建设项目配套的生活设施与城市生活居住及公共设施规划的衔接与协调;

5.建设项目对于城市环境可能造成的污染影响,以及与城市环境保护规划和风景名胜、文物古迹保护规划的协调;

(三)建设项目选址、用地范围和具体规划要求。

第七条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按建设项目计划审批权限实行分级规划管理。

县人民政府计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建设项目,由县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选址意见书;

地级、县级市人民政府计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建设项目,由该市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选址意见书;

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计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建设项目,由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选址意见书;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计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建设项目,由项目所在地县、市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审查意见,报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选址意见书;

中央各部门、公司审批的小型和限额以下的建设项目,由项目所在地县、市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选址意见书;

国家审批的大中型和限额以上的建设项目,由项目所在地县、市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审查意见,报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选址意见书,并报国务院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篇2

(一)选址意见书审批

选址意见书,是经依法审核,建设项目选址符合城乡规划要求的法律凭证,适用于按照规定需要有关部门批准或核准、且以划拨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是发改等项目主管部门批准(核准)建设项目的依据之一。由国家和省有关部门批准、核准的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由省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审批核发,其余建设项目由扩权镇审批核发。选址意见书证件的有效期为2年,逾期未取得项目批准的自行失效。

(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是经依法审核,建设用地符合城乡规划要求的法律凭证,适用于镇规划区内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是国土部门实施土地划拨、建设用地审批的依据之一。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有效期为2年,逾期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的自行失效。

(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是经依法审核,建设工程符合城乡规划要求的法律凭证,适用于镇规划区内的各项建设工程。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是建设主管部门实施施工许可的依据之一。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有效期为1年,逾期未取得建筑工程施工许可或者开工批文的自行失效。

(四)乡村建设规划许可

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是经依法审核,有关乡村建设工程符合城乡规划要求的法律凭证,适用于村庄规划区内的建设项目。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是乡、村庄规划区内建设项目用地审批的依据之一,《城乡规划法》规定,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在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后,方可办理用地审批手续。但需占用农用地的,应当依照有关规定办理农用地转用手续后,方可办理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有效期为2年,逾期未取得用地审批手续或开工手续的自行失效。

二、下放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办理规程

(一)选址意见书审批

1、许可依据:《城乡规划法》第三十六条。

2、许可对象: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社会组织。

3、许可条件:建设项目拟选地址符合城乡规划。

4、提交材料:①建设项目选址意向方案;②建设单位拟定的建设项目用地蓝线图(建设项目的选址位置、范围现状地形图,1:500或1:1000图式);③行业主管部门同意项目建设的相关文件;④法人代表身份证、组织机构代码证;⑤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5、办理流程:填表申请(提交材料)——初审受理——审查、审批——核发证件——资料归档。

6、办理时限:20个工作日。

(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

1、许可依据:《城乡规划法》第三十七条、第三十八条。

2、许可对象: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社会组织、个人。

3、许可条件:

使用划拨国有土地的建设项目:①项目已经批准(核准);②项目用地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

使用出让国有土地的建设项目:已经依法取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并已签定出让合同。

4、提交材料:

使用划拨国有土地的建设项目:①经规划主管部门核定的建设项目用地红线图和规划条件书;②项目批(核)准的文件;③法人代表身份证、组织机构代码证或个人身份证、户籍证明;④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使用出让国有土地的建设项目:①项目主管部门出具的项目备案文件;②土地出让合同及国土部门出具的《信息登记卡》;③法人代表身份证、组织机构代码证或个人身份证、户籍证明;④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5、办理流程:填表申请(提交材料)——初审受理——审查、审批——核发证件——资料归档。

6、办理时限:20个工作日。

(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

1、许可依据:《城乡规划法》第四十条。

2、许可对象: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社会组织、个人。

3、许可条件:①建设用地(包括集体建设用地)已经批准;②项目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经依法审查合格。

4、提交材料:①国土部门核发的《建设用地批准书》;②规划主管部门出具的建筑工程设计方案批准文件;③法人代表身份证、组织机构代码证或个人身份证、户籍证明;④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5、办理流程:填表申请(提交材料)——初审受理——审查、审批——核发证件——资料归档。

6、办理时限:20个工作日。

(四)乡村建设规划许可:

1、许可依据:《城乡规划法》第四十一条。

2、许可对象: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社会组织、个人。

3、许可条件:①建设项目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②建设项目选址、用地、工程符合村庄规划;③建设项目设计方案审查合格。

4、提交材料:

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的:①国土部门书面意见(占用农用地的提交国土部门办理的农用地转批手续);②房屋用地四至图及房屋设计方案或简要设计说明;③经村民会议讨论同意、村委会签署的意见;④个人身份证及户籍证明;⑤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乡镇企业、乡镇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的:①国土部门书面意见(占用农用地的提交国土部门办理的农用地转批手续);②建设项目用地范围地形图(1:500或1:1000),建设工程设计方案;③经村民会议讨论同意、村委会签署的意见;④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5、办理流程:填表申请(提交材料)——初审受理——审查、审批——核发证件——资料归档。

6、办理时限:20个工作日。

三、下放办理许可(审批)的注意事项

1、加强规划行政许可(审批)与管理措施的衔接。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核发后,建设单位和个人必须规范实施坐标放线,并报请规划主管部门核验,合格者方可开工,对放线进行核验时,镇人民政府应当参与。镇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建设项目的日常监管,及时发现、制止、纠正、处理规划违法违规行为。建设项目竣工,建设单位必须报请规划主管部门进行规划核实,合格者方可进行综合验收。

2、镇、镇、镇实施上述行政许可(审批)的起始时间为:2015年3月10日。

3、加强审批情况统计。各镇要分许可(审批)项目建立审批发证、领证登记簿,每月向规划主管部门报送统计资料。

4、规范管理审批档案。选址意见书、用地规划许可证的审批档案按审批进程逐步归入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审批档案之中,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核发后7个工作日内将档案移交规划主管部门。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审批档案由镇人民政府保存。

5、三个镇镇区内的规划执法工作仍按原规定执行。

篇3

一、本通告所称规划手续是指:建设工程选址意见书(含附件、附图)、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含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含临时)和其他规划批准文件。本通告所称用地手续是指:建设用地预办通知书、建设用地批准书、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合同、国有土地使用权划拨决定书和其他建设用地批准文件。

二、在北部城区内,建设项目的规划手续超过法定时限的,按以下规定办理,但不可抗力因素或政府及其部门的行为因素除外:

(一)建设单位或个人在取得建设工程选址意见书后6个月内未报送规划设计方案的,其建设工程选址意见书(含附件、附图)自行失效。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另行确定建设单位和个人。

(二)建设单位或个人在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3个月内(临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2个月内)未取得建设用地批准文件,其建设工程选址意见书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含附件、附图)自行失效。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另行确定建设单位和个人。

(三)建设单位或个人在取得建设工程方案设计或初步设计审查意见书后6个月内未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期满又未向原审批机关申请延期(延长期不得超过6个月)的,其审查意见书及其他批准文件自行失效。有关规划手续自行失效后,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有关规定,重新办理有关规划手续。

(四)建设单位或个人在领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1年内(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6个月内)未开工的,应办理延期手续,延长期不得超过6个月(临时的不得超过3个月)。逾期仍未开工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含临时)及其他规划批准文件自行失效。有关规划手续自行失效后,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有关规定,重新办理有关规划手续。

(五)市政、管线工程开工期限及其规划手续失效后的处理,按本条第(四)项规定执行。特殊情况下的延期,必须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报请市人民政府批准。

三、在北部城区内,建设项目的用地手续超过法定时限的,按以下规定办理,但不可抗力因素或政府及其部门的行为因素除外:

(一)建设单位或个人在依法取得建设工程选址意见书后,应在10日内向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建设用地手续。超过30日未申请办理的,视为自动放弃,该宗土地由政府另行安排使用。

(二)土地使用者应当在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后60日内,支付全部土地使用权出让金。逾期未全部支付的,出让方有权解除合同,并可请求违约赔偿。

(三)建设单位或个人按合同约定缴纳部分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后,未按合同约定缴纳完其余部分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可向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延期一次,但最长不得超过90日。逾期仍未缴纳完其余部分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由政府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门退还扣除应缴定金后的剩余部分的土地使用权出让金。

(四)建设单位或个人取得土地使用权后,经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同意改变土地用途的,建设单位或个人应当自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同意之日起30日内,向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调整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签订土地用途变更合同。未按合同约定,擅自改变土地用途的,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责令交还土地,并处以罚款。

(五)经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扩大建筑面积的,土地使用者应自批准文件下达之日起60日内到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国有土地使用权划拨手续或国有土地有偿变更手续,依法缴纳有偿使用费。逾期不办理国有土地使用权划拨手续或国有土地有偿变更手续的,按非法占用土地处罚。

(六)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建设单位或个人,必须按照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的动工期限动工开发建设。超过出让合同约定的动工开发日期(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或者建设用地批准书未约定动工开发建设期限的,其动工开发建设期限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生效或者建设用地批准书颁发之日起计算)满1年未动工开发的,征收相当于土地使用权出让金20%的土地闲置费;满2年未动工开发的,由政府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

(七)建设单位或个人已动工建设,但动工建设的面积占建设总面积不足1/3,或已投资额占总投资额不足25%的,建设单位或个人应在本通告之日起15日内,向市北部城区开发建设办公室提交详细的建设计划和相应的资信证明。未按时提交相关材料且剩余的部分土地闲置满1年的,征收相当于土地使用权出让金20%的土地闲置费;剩余部分土地闲置满2年的,由政府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

(八)建设单位或个人取得土地使用权后已动工建设,但未经原批准单位同意擅自停工,停工时间累计超过1年的,征收相当于土地使用权出让金20%的土地闲置费;满2年的,由政府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

(九)依法通过转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其动工时间仍按转让方首次取得土地使用权时与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约定的动工时间计算。超过原约定的动工时间未动工建设的,参照本条第(六)、(七)、(八)项的有关规定处理。

(十)出让方应当按照合同规定,提供出让的土地使用权。未按合同规定的时间提供土地使用权的,土地使用者有权解除合同,并可请求违约赔偿。

篇4

内容提要:面对近1.8万枚悬泉置遗址出土的汉代简牍文书,如何才能更好地把握这些文书的性质,如何进行文书分类,如何进行综合研究,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笔者通过对目前存在的几种分类方法的分析,依据简牍文书学的分类方法,提出悬泉汉简的文书分类应该从悬泉置的功能性质入手,才能给每条文书进行恰如其分的定性。悬泉汉简可以主要分为三部分:一是悬泉汉简中的最主要部分,包括悬泉置日常运作的所有文书,二是保障悬泉置日常运作的相关文书,三是具有汉代普遍意义的文书,主要反映了汉代社会的法律制度与政治生活。

2003年4月开始的数据库建设,笔者负责悬泉汉简的第一部分,即按照释文数量分是现有简牍释文十九本的前五本,其中三级以上文物3954件。这一工作中是往电脑里输入每条简牍的数十项指标,最让人费心思的是给每条简牍起一个合适的名字。按照现有命名原则,对每条具有不同内容的汉简給一个恰如其分的名字,起先认为不会有什么大的问题。但是具体操作起来并不是那么回事。不但有些是确实无法命名,而且还有一些命名是可以模棱两可的,你可以这样称之,也可以那样叫它。产生这种矛盾的原因,笔者认为就是如何把握悬泉汉简文书功能性质的问题。如果能恰当地把握了文书的性质,命名问题也就好解决了。当然这就是要写本文的初衷。由之将联想到的几个方面写出来,是否妥当,请大家指教。

一、简牍文书的分类问题

从现有的简牍文书分类来看,在百年来的历程中,人们对简牍文书的分类有一个认识发展的过程。并且这个过程贯穿在整个简牍学形成与发展的历程中。

这个过程的起点是开始于斯坦因第二次中亚探险,肇始于1907年他在敦煌西北汉塞附近发现的709枚汉文文书。这批文书经国学大师罗振玉、王国维以《流沙坠简》一书,首先向国人讲述了它的价值,从而开启了一神秘的学术殿堂。囿于当时的条件,他们仍然采取了传统的治学方法,将这批文书以三大类进行分析与介绍。即《流沙坠简》一书中的“小学术数方技书”、“屯戍丛残”和“简牍遗文”。[1]

随后到来的简牍学发展的重要时期是旧居延汉简的出土与发表。万余枚居延汉简主要经劳榦一人之手,使国人对简牍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认识,它带给学术界,尤其是秦汉史的冲击可以说是“天翻地覆”、“强地震”。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简牍文书的重要性,并将之同秦汉史研究紧密结合起来,在为秦汉史开辟新天地之余,也为简牍学的奠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劳榦对简牍学的贡献可谓“至大”。用一位学者的话说为“劳榦是居延汉简研究的先驱”,他的学术成就“大家都熟知的事,无须多谈;前辈的成就,以后辈的浅陋去评论也属无益。”[2]随着时代的发展,在称赞劳榦对居延汉简研究贡献的同时,人们对他最初的居延汉简分类法也同样感到无法满足简牍学的发展需要了。这样也就有了简牍学分类法的演进,简牍学的发展。劳榦的分类法共有七大类六十六小类,分别是:甲类的简牍形制,乙类的公文形式与一般制度,丙类的有关史事文件举例,丁类的有关四郡问题,戊类的边塞制度,己类的边郡生活和庚类的书牍与文字。[3]这种方法是在简牍资料更加丰富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在王国维三大类方法基础上的发展,因为三大类已经不太可能概述居延汉简的内容了。但是这种方法在今天看来仍然是将简牍作为史学研究的资料处理了。

在旧居延汉简图版出版之后,简牍文书分类研究取得突出成就的可以说是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森鹿三为首的“居延汉简研究班”中的大庭脩、永田英正和鲁惟一。他们利用图版、释文,力图将简牍作为汉代的文书资料,探讨汉代文书的性质与形式。这就是后来的册书分类与册书复原。具体反映其成就的是大作:《秦汉法制史研究》[4]、《汉简研究》[5]、《汉代行政记录》[6]和《居延汉简的集成——破城子出土的定期文书》[7]。他们的辛勤劳作让后人对汉代文书形式和格式有了清晰的认识,为简牍文书的研究提供了典范,为简牍文书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破城子、金关汉简2万余枚简牍文书,为简牍学的发展、简牍文书学的形成注入了强劲的活力,使更多的人有比较直观的实物去考察汉代的文书形式和文书格式。所以在二十世纪的最后十年,在大陆出现了简牍文书学这一名称,并有两部大作问世,即李均明主编的简牍文书学丛书《汉代官文书制度》和《简牍文书学》[8]。

简牍文书学的形成可以说是人们对简牍文书进行分类研究的直接成果。同样也是对已有简牍文书分类方法不甚满足的情形下产生的。

二、十年来悬泉汉简研究现状的分析

悬泉汉简最先发掘是1990年的12月。1991年的兰州简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期间,与会的学者亲临发掘现场,并对当时15000枚数量的汉简惊叹不已。经过1991年下半年、1992年上、下半年前后四次集中发掘,悬泉汉简的田野考古工作结束,掘获汉简2万余枚。1993年到1995年初是悬泉汉简的建档和释文初稿的完成时期。之后,悬泉汉简的释文几校其稿,最后又经过两次红外线显示仪的校读,到2003年元月份最终完成释文的定稿。就整个释文而言,从开始到结束,整整耗光阴十年!

目前在报刊杂志中,我们可以看到的有关悬泉汉简的文章,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以悬泉置遗址发掘所做的报道与介绍文章,二是对简牍文书内容做的概述性文章,三是对简牍文书所及个别问题做的探讨与研究。

上述文章中,最先正规报道悬泉置发掘情况的是1992年1月5日的《中国文物报》,主要介绍悬泉置前期的发掘情况[9]。第三类文章中以台湾吴昌廉《汉“置”初探》为最先,主要依据悬泉汉简的出土结合传统文献的记载探讨汉代的“置”,可谓占先机一步。[10]此后,又有许多就个别问题进行研究的文章,这些研究的信息,使悬泉汉简的学术价值为更多的人所认识。如:西汉酒泉郡下辖的池头县,《汉书·地理志》作“池头”,《后汉书·郡国志》作“沙头县”。传统观点认为西汉称池头,东汉改“池头”为“沙头”。但是,悬泉汉简中不至一次提到“沙头县”,从而证明《汉书·地理志》“池头”乃“沙头”之误;《汉书·地理志》所载张掖郡的氐池县,虽然有人认为在今天的张掖市附近,但是在悬泉汉简出土以前,多数的人仍然认为是在民乐县的洪水城,悬泉汉简的驿置道里簿明确记录了氐池县到张掖郡的郡治之县觻得是五十四汉里,从而为西汉氐池县的位置定了大体座标[11];《汉书·西域传》中的屯田区有“北胥鞬”,为什么没有“南胥鞬”呢?悬泉汉简中有两次提到这一地名都是称“比胥鞬”,所以可以考虑“北胥鞬”应该是“比胥鞬”之误[12];众多有关西域交往的文书,为认识汉与西域的交往提供了史书言而未尽之处[13];所谓永昌县的罗马城——骊靬,纯属无稽之谈,因为早在有这批罗马俘虏之前,汉代的河西地区就已经有骊靬县了[14]。

第二类的文章较多,早的是在日本发表的《敦煌悬泉置和汉简文书的特征》,时间是1993年,收录在大庭脩主编《汉简研究的现状与展望》[15];随后有吴礽骧《敦煌悬泉遗址简牍整理简介》[16]、《敦煌悬泉汉简内容概述》[17]和《简论悬泉汉简的学术价值》[18]。

在涉及悬泉汉简文书分类的研究中,以《悬泉汉简内容概述》和《敦煌悬泉汉简释粹》[19]为代表。前者按照简牍文书的内容将悬泉汉简分为类:1是邮置、邮置道里、邮书,2是过所与乘传,3是诏书与各种官文书,4是律、令、品及司法文书,5是各种簿籍,6是信札,7是文化典籍,8是其他重要史料。后者是将所有见诸报端杂志的释文,按照一个册书一个序号的原则,把散见出版的悬泉汉简编为272个号,又将这272个号分成六大类:1是诏书、律令、司法文书与政治类,2是经济与地理类,3是悬泉置管理与事务类,4是使节往来与周边关系类,5是典籍文化类,6是西汉元始五年(公元5年)四时月令诏条。

这两种分类方法均有他们分类的依据与标准,自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仔细分析一下,他们分类方法的依据应该是这些简牍文书所反映的信息,将简牍文书所反映的信息作为资料去分析,并没有从汉代文书的形式和性质去探讨,都没有触及简牍文书的实质。这种分类方法的最终结果,也只能是沿用劳榦的分类方法,将更为丰富的资料再一步细分罢了。所以在进行数据库建设、对这些简牍文书进行信息化处理时,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悬泉置出土的简牍文书从其属性上去下一个结论,即它们究竟属于什么样的文书。

三、悬泉置的定性问题

因为悬泉置的功能性质决定了其日常运作状况,记录其日常行为方式、日常工作过程的文书,自然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即悬泉置的属性对于在这一地区出土的简牍文书的性质有很大的影响。用今天的眼光分析,悬泉置具有以 下几个特征:

首先,它是一个地理概念。 从地图上查找对应的地理座标是东经 95 °20′,北纬40°20′。从周围大的环境而言,它地处安西、敦煌之间,东去安西县城60公里,西去敦煌市区64公里。在安敦公路南侧,三危山余脉火焰山北侧的山前冲积扇上。面积大小,从现存坞墙与周围附属建筑而言,面积约150×150米,主体则是一个50米见方的坞院。其得名,均认为是源于东侧山谷中的吊吊水,因泉水从山崖中悬空而出故称悬泉。汉代无“悬”字,方名“县泉”。

其次,悬泉置是一个基准点。对于一般而言的丝绸之路和汉代的东西交通而言,它是一个很重要的点。它的确定,标定了汉代交通线在此的走向。因为它的存在与确定,表明了汉代东西交通线的位置。如果说汉代东西交通线是一条线组成的,那么悬泉置就是这条线上的一个点;如果说汉代的东西交通线是由数十条线段组成的,那么它就是一条线段的一个端点。又因为它管理的地域原因,它又代表了一条线段。这一点充分体现了悬泉置在汉与西域交通、东西方交往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

再次,悬泉置对于整个汉代邮驿系统而言,它是一个点。虽然是一个很小的点,却五脏俱全,有一个以之为中心而产生的面,犹豹之一斑。“置”作为汉代邮驿系统的重要机构,在汉代邮驿系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仅以出土文物而言,汉初的《行书律》具体地规定了置与置之间的距离和功能。[20]居延汉简与悬泉汉简相关的驿置道里簿,记录了汉代邮驿系统的具体分布情况。以地处交通要道酒泉郡而言,交通线路全长六百九十四汉里,类似悬泉置的“置”共有十一个。敦煌郡具体道里不明,但是“置”的数量是被清楚地记录了,总共有九个。通过这两个郡的置的数量与里程自然就可以想见整个邮驿系统在汉王朝的分布情况了。

第四是置的内部组织形式及其附属机构。悬泉置简牍文书的大量出土,为我们认识汉代置的具体运作情况提供了十分丰富的资料。悬泉置在地方行政管理上隶属效谷县。在效谷县境内,悬泉置的西侧还有一个规模与之相当的遮要置。置的建筑规模根据现有发掘情况,主体是一个50×50米见方的坞院,在西南角凸出一个30×30米见方的马厩区。繁荣鼎盛时期的悬泉置内部机构相当完备。最高行政长官是“丞”。置丞作为最高行政长官同一般而言的丞是副贰之职有一定的区别。丞之下分设几个不同的机构,具体负责仓、厨、厩、置,设吏员为啬夫与佐。置之管理范围之内,又有规模较小的骑置,效谷县有四个骑置,每个骑置有吏一人,日常用马三匹,一般工作人员三名。比骑置再小一些的是亭,悬泉汉简中所见亭名较多,是邮驿系统中最基本的单位。如临泉亭、山上亭等。亭有亭长、亭卒,主要负责文书传递与人员往来的护送、接待。根据悬泉汉简中有关骑置的资料与亭的资料比较分析,骑置的规模较亭规格要高一些。

综合上述特点和现有简牍文书,悬泉置是汉代邮驿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负责人员往来的接待和政令、文书的传递。它的主要日常活动就是围绕这两个工作重点进行的,所需的全部物品应有政府负担。明确了这一点就可以更好地把握悬泉置出土的简牍文书的性质了。 四、简牍文书性质分析

按照简牍文书产生与形成的背景,笔者主张把悬泉汉简的所有文书分为三大类:一类是悬泉置日常运作而形成的文书,一类是为保障日常运作而形成的管理文书,另一类是悬泉置作为汉代社会生活中的一个具有重要作用的机构,本身带有的社会烙印。前两类是基于悬泉置邮驿功能而产生的文书,更能反映汉代邮驿制度的方方面面,是我们认识汉代邮驿系统及其制度的重要文书。后一类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文书,更多的反映了汉代社会的宏观场景。

第一类:基本项,悬泉置日常运作而形成的文书。这类文书用一句话可以很好地概括,即“出入受付相拘校”。这句话的具体出处笔者一时忽略,但却道出了我国古代社会的管理制度,其中的出与入、受与付都是相对应的。作为古代管理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键就在出入帐目的核实,没有后来的“拘校”,则出入也就没有可靠的依据了。这一点同今天财务工作中出纳的现金帐是很接近的。有出有入,出入必相等,帐目方能平衡,方能正确。

悬泉置的功能性质决定了它首先是一个服务性的机构,传递文书,接待过往使者、官吏及其随行人员。从经济角度的盈亏来定,它不仅不属于盈利机构,而且是彻头彻尾的亏本单位,全部依靠财政支持。所以它需要的一切物品全部要有地方供给。这就是悬泉置日常生活的重要一面。物品的接收,即“入”类文书;而另一类相伴而产生的是“出”类文书,记录物品的使用情况。从其性质而言,悬泉置的“入”本身就是为了“出”。由“出、入”二字产生的文书,可以说涵盖了悬泉汉简的绝大部分。

基本项的功能性质文书又可以按照文书的内容、用途再进一步细分。这一过程就可以全面把握悬泉置遗址出土简牍文书的大部分内容。顺序又可以按照置的功能排列。如邮书类文书,因为它代表与反映了“置”作为邮驿机构的重要功能之一,文书的传递与信息的交流;接待过往人员衣食住行所需物品的文书,如传马文书、传车簿、粮食出入簿、钱物出入簿、廪食簿、茭出入簿、鸡出入簿、过长罗侯费用簿、传文书抄件等等。

传马文书又是一个包容许多文书名称的分类,所有与传马使用相关的文书(政令除外)均可以归入。又可分为传马名籍、传马出入簿、传马使用记录文书、传马疾病物故爰书、传马剥卖文书等等。以传马文书为例,为了满足传递文书、过往人员换乘之需,悬泉置有一定数额的传马,不同时期传马的数量还有不同的变化,至多时有40匹。马匹的补充是以“入”的文书形式,由郡调配;详细记录每匹马身高、颜色、牝牡、年龄的文书,即传马名籍,部分文书上还标注有马匹的等级。马匹必须精心喂养,出现疾病又有一定的应对措施,在医治不好的情况下,不仅要上报病情、病症,还有处理意见,马匹将死之前,要以文书的形式上报,以令剥卖,卖得的钱要单独存放备买马之用。马匹病死,要有死亡证明,注明其病前的使用情况、病症、治疗结果、尸体勘验状况,列述上述数项的文书被称为“传马病死爰书”。在完成一匹马的正常死亡报告之后,这匹马就可以产生一个“出”除的文书,注销其名籍。

器物簿,以传舍所用器物簿为例,传舍的内部设施首先是有一个可以遵循的标准,当时称为“式”。传舍配备器物有一定的数量标准,物品自然又有一定的供给措施,器物破损又分为正常情况与非正常情况。如果主管人员负有责任,应该按照当时的价格进行赔偿。物品的使用损毁,可修缮的修缮,不可修缮者,以制除名“出”之销毁。这种制度有一定的渊源可循,在云梦秦简、汉初张家山汉简中均有反映。如:

县、都官以七月粪公器不可缮者,有久识者靡 之。其金及铁器入以为铜。都官输大内,内受卖之,尽七月而毕。都官远大内者输县,县受卖之。……凡粪其不可卖而可以为薪及盖翳者,用之;毋用,乃燔之。 [21]

效公器赢、不备,以赍律论及赏,毋赍者乃直之。 [22]

出实多于律程,及不宜出而出,皆负之。[23]

悬泉汉简中与西域及东西交通相关的资料,绝大部分是以传文书抄件和悬泉置接待人员的记录文书反映出来的。从众多相关传文书的抄录副本可知,过往人员的“传”均要抄录副本留档以备事后案验。正是这种文书反映了汉中央政府同西域的人员往来。当然记录使者往来饮食情况的文书,也是很好的有关东西交往的资料。这其中最著名就是《元康五年正月县泉置过长罗侯费用簿》[24]。费用簿记录了悬泉置接待长罗侯各类物品的使用情况,即物品的出入状况,所以归为出入簿文书是不成问题的。这就是说,记录与西域交往的这类文书应该属于悬泉置出土简牍文书中的传文书抄件、出入簿文书。对这些文书的研究,从中可以发现许多与西域相关的资料。

第二类:辅助项。为保证悬泉置正常运行,郡县一级的官方机构会采取许多措施,确保其功能的正常发挥,这一类文书可以说是管理类文书。因为郡发出的文书,又要经过效谷县的转发,这类文书中体现出来的更多的是效谷县发给悬泉置的文书。这其中又可以分两大类:与置日常运作有密切关系的文书和置日常运作并无太大关系的文书。后者只是悬泉置作为郡县下属机构理应传达到的文书。为更好地说明这类文书不妨以《敦煌悬泉汉简释粹》(下文中简称《释粹》)所引的简文为例,按照分类方法再进行一次分类。

《释粹》第2页的第2号简:

诏书必明白大书,以两行著故恩泽诏书。无嘉德,书佐方宜以二尺两行与嘉德长短等者以便宜从事,毋令刺史到,不谨辦案,毋忽。

“诏书必明白大书”等,从简文中的“诏书”二字分析属于诏书类文书,但是后面的“毋令刺史到,不谨辦案,毋忽”一语,却标明是悬泉置的上一级官府发来的提醒文书。因为刺史要检查地方事务,特别提到了诏书的书写是否规范,要悬泉置提前做好检查的准备。这一文书也许不是单单发给悬泉置的,可能是由郡发出的文书,要逐级传达到相关机构。

《释粹》第55页的59号简:

领库以私印行事,仓啬夫广汉行丞事,告尉谓督送隧史禹、亭长宾等写移书到,各缮治道桥,谨过军书、邮书,吏常居亭署,毋令有谴,毋忽。如律令。 / 掾舜、令史奉亲。

原归为经济与地理类。诚如书中所说,应该是县一级官府发出的要求邮驿系统的相关部门,修治桥梁道路、认真做好传递文书的工作,官吏也要坚守岗位,常居亭署。所以这样看来它应该是县发出的有关“置”的管理文书。

《释粹》第164页的238号简:

效谷长禹、丞寿告遮要、县泉置,破羌将军将骑万人从东方来,会正月七日,今调米肉厨乘假自致受作,毋令客到不辦与,毋忽,如律令。

原书归为使节往来与周边关系类。从简文分析,应该是效谷县专门给其下属两置——遮要置、悬泉置的督办文书,专门为破羌将军准备了精良食物,要求两置善待客人。归入管理类文书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再一类文书出现与形成的原因,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句话可以做很好的概括。因为悬泉置作为汉的地方机构及组织形式,中央政府相关的政令必然会得到贯彻与传达。传达到悬泉置的中央文书保留并且在悬泉置出土的简牍文书中再现,是我们认识汉代政治、法律、诏令的最直观的资料。它主要由律令、诏书和其它中央机关发出的文书。律令比较好理解,这里毋需赘言。而诏书就有必要罗嗦一些,汉代的诏书从现有资料来看,一些诏书包括了诏书传达前运作情况,即诏书是出于何种目的起草的,又是由谁起草的,在诏书中都有反映;另外,又可以将诏书逐级下达过程中与诏书下行的转移公文用语视同诏书或诏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简牍文书中,所记比较完整的诏书是旧居延汉简中的“元康五年诏书册”。以之为例,“元康五年诏书册”包括了御史大夫下丞相,丞相下郡太守,张掖太守下肩水都尉,肩水都尉下肩水候官,肩水候官下候长等数道程序。这里面层层传达所附加的转移公文用语均可以看作是诏书的一部分内容。[25]如果说将后来下行时附加的转移公文用语作为诏书的一部分尚值得怀疑的话,那么悬泉置出土的元始五年《使者和中所督察诏书四时月令五十条》则可以补正上述推测。墙皮题记是以大黑框的形式,将所有转移公文用语一并归入了大黑框,并且在大黑框的左下角的外侧单独以小黑框双行字标注文书名为《使者和中所督察诏书四时月令五十条》[26]。基于上述考虑,《释粹》中的一些简文本应该归为诏书、律令、司法文书与政治类。如

《释粹》第64页的68号简:

五凤二年十一月己卯朔丁亥,侍谒者光持节使下敦煌太守承书从事,今敦煌太守书言,今年地动……如诏书。

原来归为经济与地理类文书,首先因为有“如诏书”三字,就可以直接归为诏书类文书。又因为三字的墨迹、字体与整简的不同,认为三字是后面加上去的,归为诏书似乎有那么一点勉强。但是至少把它应该归为由中央机关下达的文书,归为我们划分的第三类仍然是可以的。

《释粹》第115页的第151号简:

五月壬辰,敦煌太守彊、长史章、丞敞下使都护西域骑都尉、将田车师戊己校尉、部都尉、小府官县,承书从事下当用者。书到白大扁书乡亭市里高显处,令亡人命者尽知之,上赦者人数太守府别之,如诏书。

本简《释粹》作为书中的第四使者往来与周边关系类处理。但是按照文书性质分类,它应该是诏书转移公文用语,是敦煌太守彊等向其所管辖的不同部门传达的诏书用语,应该归为诏书类文书。至于敦煌太守向使都护西域骑都尉、将田车师戊己校尉传达诏书,根据文书传达成例,敦煌太守只能向其管辖的地域传达。即通过对本条简文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当时的西域使都护西域骑都尉、将田车师戊己校尉暂时由敦煌太守管理或节制。同样道理,《释粹》第126页的166号简也应归为诏书类。

《释粹》第118页的155号简,《释粹》定名为《康居王使者册》,以“使者往来与周边关系类”处理。因为文字较多这里从略。本册书由七枚简牍组成,从其记录的文字分析,属于中央机构以主客部大夫名义下达的文书,要求敦煌郡调查康居王使者杨伯刀等人为王奉献骆驼的具体情况。其中有杨伯刀等人的申请调查文书,即前四简;第五简,是主客大夫发给敦煌太守的文书抄件;第六简是敦煌太守收到来文后,以例传达的转移公文用语的抄件;第七简,则是以效谷县名义再往下传达,到悬泉置的公文。以简文中的“诏书报会月廿三日”,该文书可以归为诏书类文书,名字似乎定为“永光五年案验西域诸国使者奉献橐佗册”更为恰当。

上述对悬泉置简牍文书功能性质的分析,只是笔者的初步设想,许多问题并没有来得及深究。即使想法成熟之后,要具体运作起来,将近1.8万枚简牍文书全部以上述分类方法进行分类仍然需要一定的时日。但是,依照简牍文书功能性质的分类方法则可以较好地把握文书的性质与用途,却不失为一种值得探讨的方法。

[1] 罗振玉、王国维编著:《流沙坠简》,1993年中华书局,第二版。

[2] 邢义田:《行役尚未已 日暮居延城——劳榦先生的汉简因缘》,台北《古今论衡》第八辑,200年7月版p43。

[3] 劳榦: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之四十《居延汉简·考释之部》,1960年版。

[4] 大庭脩著、林剑鸣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5] 大庭脩著、徐世虹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6] 鲁惟一著,1967年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目前中文译本尚未出版。

[7] 永田英正著,《东方学报》1974年第47册,中文译本分见《简牍研究译丛》第一、第二辑,谢桂华译。

[8] 前者作者是汪桂海,后者是李均明、刘军,均由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出版。

[9] 题为《汉悬泉置遗址发掘获重大发现》。最先由媒体报道的是《汉代悬泉置遗址考古发掘收获惊人》,《甘肃日报》1991年12月13日。

[10] 原文载《简牍学报》第十五期,1993年版p1-22。

[11] 张俊民:《简牍文书与甘肃汉代史地》收入甘肃省历史学会编《史学论丛》第八集,1998年兰州大学出版社p64-78。

[12] 张俊民:《“北胥鞬”应是“比胥鞬”》,《西域研究》2001年第1期p89-90。

[13] 张德芳:《从悬泉汉简看两汉西域屯田及其意义》,《敦煌研究》2001年第3期p113—121。

[14] 张德芳:《汉简确证:汉代骊靬城与罗马俘虏无关》,《光明日报》2000年5月19日。

[15] 1993年关西大学出版部出版。

[16] 刊登在《敦煌研究》1999年第4期p98-106。

[17] 本文由何双全执笔完成,载《文物》2002年第5期p21-26。

[18] 作者张德芳,载《光明日报》2000年8月25日。

[19] 生、张徳芳:《敦煌悬泉汉简释粹》200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版。

[20] 张俊民:《张家山汉简浅析》,《陇右文博》2002年第2期p40-44。

[21] 、22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编:《睡虎地秦墓竹简》,1990年文物出版社p40、59。

[23] 张家山247号汉墓竹简整理小组:《张家山汉墓竹简》效律简352,2001年文物出版社版。

[24] 前揭《敦煌悬泉汉简释粹》,p148-149。

篇5

一、私建审批现状

调查发现,*年全县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2552件,其中私建2412件,占94.5%;全年办理《建设工程许可证》1997本,其中私建1807本,占90.5%;全年办理《建房用地证》2723本,其中《农村私人建房用地证》2558本,占93.9%。一个用户新建或扩建房屋法律规定需办理《村镇规划选址意见书》、《农村私人建房用地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俗称“一书二证”,承诺办理时间33个工作日,实际操作需要51个工作日,还要加上14天的公示期和有关审批人员出差等情况,用户实际拿到“一书二证”均将在6个月以上。

现行私建审批时限及流程:

(一)、规划部门办理《村镇规划选址意见书》或《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县政府的规定时间是10个工作日。实际上操作基层所9个工作日,局机关10个工作日,共19个工作日。

建房户向村委会申请规划所初审、并一次性告知所需材料规划经办人现场踏勘(2个工作日)规划经办人绘制总平面图、建筑方案图(3个工作日)村委会签意见(涉及到相邻权的需相邻户协议书)规划所受理在村和规划所公示(公示7天,不纳入审批时限)规划经办人办理手续(2个工作日)规划所长审核(2个工作日)报审批中心规划窗口规划用地科审核分管领导审核审批中心发证(10个工作日)到土地部门办理土地审批手续即《农村私人建房用地证明》。

(二)、国土资源部门办理《农村私人建房用地证明》,县政府的规定时间是15个工作日。实际上操作基层所7个工作日,局机关15个工作日,共22个工作日。

凭规划用地手续即《村镇规划选址意见书》或《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向当地国土所申请国土所审核、并一次性告知所需材料受理国土经办人到现场勘察(不符合条件,3个工作日告之建房户)在村和国土所公示(公示7天,不纳入审批时限)画图填表(2个工作日)国土资源所审核(2个工作日)乡镇政府审核(不计审批时间)报审批中心土地窗口建设用地科审核分管领导审核审批中心发证(7个工作日)到规划部门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村镇建设规划许可证》。

(三)、规划部门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村镇建设规划许可证》,县政府的规定时间是8个工作日。实际上操作基层所5个工作日,局机关5个工作日,共10个工作日。

凭土地批准手续即《农村私人建房用地证明》向当地规划所申请规划所审核规划经办人提供设计条件(方案)(1个工作日)委托设计单位设计施工图建房户送交图纸及所需材料规划所受理规划经办人员办理手续(2个工作日)规划所长审核(2个工作日)乡镇分管领导审核(不计审批时间)报审批中心规划窗口规划工程科审核分管领导审核审批中心发证(5个工作日)委托放线单位到现场放线(国有土地需缴设施配套费)规划所办事大厅发证。

二、存在问题

(一)、审批程序设置不科学,增加行政成本

在规划部门办理了《村镇规划选址意见书》或《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国土部门发现该地不符合农村私人建房用地的要求,该许可就被告知中止了;规划部门选址面积跟土地部门允许的房屋占地面积不相符,原规划方案要做重大调整,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我们知道任何一个行政许可的作出都注入了大量的行政成本,但往往被无形磨灭掉了。行政相对人无奈,从而衍生了请人打招呼、请客、送礼,延误办理时间不敢投诉等等不端行为。同时,基层规划所办理《村镇规划选址意见书》或《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在村和规划所公示(公示7天,不纳入审批时限);基层国土资源所办理《农村私人建房用地证明》,又在村和国土所公示(公示7天,不纳入审批时限),同一审批事件,共计公示14天,延长了审批期限。

(二)、审批时限分配不合理,造成体外循环

1、基层站所受理、审核,没有计入行政许可时限,直接导致了行政审批的体外循环。从现有的“一书二证”三个行政许可可以看出,职能部门基层站所作为派出机构,在私建审批过程中担当重要角色,受理申请、勘察、制图、审核等环节都在站所办理,可以说基层站所完成了70%-80%的工作量,由于没有法定的时限,导致一些审批件在基层站所停留时间短则十几天,长则几个月,尔后上报县局审批,县局基本上在办公室签字审核,却占用法定的审批时限,造成了行政许可没有违反时限承诺的假象。

2、乡镇领导二次签字,延误审批时间。在“一书二证”三个行政许可中看出,乡镇分管领导二次审核签字(工程许可除外),但并不计入办事时限,无形中给私建审批工作加高了门槛和延长了时间。如有些审批件送到乡镇分管领导,一是工作忙来不及审核签字,二是会议多出差多拖延了时间,三是人为因素导致审核延误,等等,使审批期限无法明确。

(三)、没有充分授权,导致审批环节繁琐

基层站所通过受理申请、勘察、制图、审核等环节后,工作人员把审批件送到县审批中心窗口,尔后又要求从窗口送到局有关科室人员再审查、审核,科室人员又要送到分管领导审批等等,审批环节多,职责不明,行政审批窗口仅起了中转站作用,效率低下,环节繁琐。

三、对策和建议

(一)、再造审批流程

各审批部门要高度重视和支持配合这项工作,对牵涉农村个人建房审批的事项,要进一步简化审批环节、方便群众办事,特别是对涉及审批部门内部审核的事项要统一进入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充分授权办理。按照《行政许可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再造私建审批流程,做到科学合理安排,简化程序,精简环节。

1、科学合理设置审批程序

由于《个人村镇规划选址意见书》和《农村个人建房用地证》审批的相互制约性和特殊性,为使其不出现扯皮现象,要明确一个牵头单位,并在规定时间内并联勘察,且在规定时间内向牵头单位提供审批信息,大大方便群众办事。

2、全程承诺时限制

审批部门应重新调整审批时限,包括行政许可的全程,既不能一味追求社会效应压缩时间,承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也不能偷换概念,将整体进行分割实施,造成人为的体外循环现象。而是要做到科学、合理的规划,既方便百姓,又实现效益最大化。严格各个环节时限,越期不办理视同同意,并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3、精简审批环节

(1)乡镇政府由二次审核减为一次审核,取消乡镇政府对《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审核。严格按照法律规定,保留《农村个人建房用地证》由乡镇政府审核。

(2)联合公示。变二次分别公示为一次联合公示,公示内容包括规划、用地等情况,公示期限为7日,切实提高审批运行速度。

(3)老屋拆建审批程序再简化。要按照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温州市市区农村村民危房改建村民住房困难户住房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温政发(2004)73号执行,老屋拆建审批将原来的审批程序变为由国土部门审查,切实减少审批环节,提高效能。

(二)、完善配套制度

1、收件回执制度

收件回执是指行政机关在收到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送达的需要答复或审批的有关行政许可和行政审批事项时,所出具的书面收件依据。它的使用范围为全县各类行政许可和行政审批事项(对已进县行政审批中心办理的事项,按县政府有关文件规定执行)。内容包括:(1)、服务对象姓名或单位名称、地址、联系电话;

(2)、收件日期、收件数量、受理事项;(3)、承办时限、取件日期、查询电话;(4)、受理人签名(章)、行政机关公章。

2、工作联系函制度

由于各职能部门业务不同、信息差异,易出现相互扯皮、拖延办理的现象。为加强部门联合办公,应建立工作联系函制度。对有异议的事情,相关部门在规定时限内共同勘查联合办公,提前介入,提高行政效能。

3、责任追究制

有关部门领导应高度重视,制定具体的监管措施,加强对审批事项和审批工作人员的监管,如有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由有关部门进行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由纪检、监察部门按规定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篇6

第一条为了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建立符合我市实际的城乡规划管理机制,协调全市城乡空间布局,促进经济社会与人居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市城市规划局负责规划区内建设项目的规划实施管理工作。具体内容包括: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管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管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管理、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管理、建设项目的监督、检查和验收管理等。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的城乡规划是指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和村庄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第二章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管理

第四条按照国家规定,需要有关部门审批或者核准的建设项目,以划拨方式提供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建设单位应向市城市规划局申请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后,再报送发改委审批或者核准。

前款规定以外的建设项目不需要申请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第五条对于需要规划选址的重大建设项目,市城市规划局可以依据项目的重要性要求建设单位提供建设项目规划选址论证报告,论证报告应当提供多方案比选论证。按规定必须申请选址的项目,建设单位持选址申请报告、项目建议书批复(仅限实行审批制的政府投资项目)、选址论证报告(仅限需论证的项目)等有关材料向市城市规划局提出规划选址申请。

第六条市城市规划局受理建设项目选址申请后,应当在十五个工作日内完成选址意见书审批。

第三章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管理

第七条在规划区内,以划拨方式提供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和在自有用地上扩建、改建、拆建项目,经发改委等有关部门审批、核准、备案后,建设单位直接向市城市规划局提出建设用地规划许可申请,由市城市规划局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核定建设用地位置、面积、允许建设的范围及规划条件等,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建设单位在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方可向市国土资源局申请办理相应的用地审批手续。

第八条在规划区内,以出让方式提供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市城市规划局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向市政府申请供地计划,经市政府审批同意后,市城市规划局提出建设用地的规划条件,市国土资源局再依据规划条件办理有关用地手续。

工业园区内的建设项目,由工业园区办公室根据园区规划向市城市规划局提出规划申请,经市城市规划局审查同意后,提出规划条件,市国土资源局方可办理有关用地手续。

镇规划区内的用地,由镇人民政府根据镇总体规划向市城市规划局提出规划申请,市城市规划局审查同意后,提出规划条件,市国土资源局方可办理有关用地手续。

第九条在规划区内,已取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需要转让土地进行建设的,土地使用权属人应将已经取得的规划条件作为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组成部分。确需变更规划条件和分割土地转让的,由土地使用权转让双方向市城市规划局提出变更申请,经批准同意后,将新取得的规划条件作为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组成部分。新的土地使用权属人取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后,再向市城市规划局申请换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在规划区内,已取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没有取得规划条件的用地,需转让、改变土地使用性质、进行招拍挂和改造建设的,由市国土资源局向市城市规划局征询规划条件后,方可办理用地手续。

第十条建设单位或个人在取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后,方可到发改委办理建设项目的审批、核准、备案手续,再到市城市规划局申请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规划条件必须作为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条件未纳入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该合同无效。

第十一条在规划区内的住宅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在取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由市房管局办理有关建房批复;对规划区内拆迁改造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在取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由市房管局颁发房屋拆迁许可证,建设单位方可按照拆迁计划和拆迁方案组织拆迁。

第十二条市城市规划局受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申请后,应当在十五个工作日内审批完毕。经审核同意的,发给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经审核不同意的,予以书面答复。

第四章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管理

第十三条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在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应当按照市城市规划局提出的《规划条件通知书》和用地红线图,委托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建设项目规划、建筑工程设计方案,并报请市城市规划局审定,对符合规划条件的方案市城市规划局应当按时限完成审定。不符合规划条件的方案,不得通过审定。

第十四条对审定通过的规划建筑方案,市城市规划局核发建设项目规划建筑方案审定通知书。

第十五条在规划区内进行建筑物、构筑物、桥隧道路、管线和其他工程建设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在取得土地使用权和规划、建筑方案审批后应当向市城市规划局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第十六条建设单位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应当提交建设项目的批准、核准、备案文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用地使用权属证明和经批准的规划、建筑方案等材料。市城市规划局在受理申请后,应当在十五个工作日内审核完毕。经审核同意的,发给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经审核不同意的,予以书面答复。

第十七条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一经发出,建设单位应当按照规划要求进行建设。建设过程中确需变更调整的,由建设单位向市城市规划局提出申请。要求变更内容不符合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或强制性规范要求的,市城市规划局不得批准;要求变更内容符合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不违反规划强制性标准要求的,市城市规划局可重新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并收回原核发证书。

第五章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管理

第十八条在村庄规划区进行乡镇企业、乡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向镇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由镇政府报市城市规划局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第十九条在村庄规划区内使用原有宅基地进行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的,应由镇人民政府按照村庄规划的要求进行规划控制,在不影响他人合法权益和参考户籍人口数量的基础上由镇政府向市城市规划局申请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第二十条在村庄规划区内进行乡镇企业、乡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以及农村村民住宅建设不得占用农用地;确需占用农用地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后,由市城市规划局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在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后,方可办理用地审批手续。

第六章建设工程规划监督、检查与验收管理

第二十一条建设单位取得施工许可证后应当向市城市规划局申请建筑物定位放线,并在基槽开挖后向市城市规划局提交完整的建设工程验线申请表。市城市规划局组织验线合格后,方可继续施工。

第二十二条建设单位应当在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的显著位置悬挂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或复印件,公示规划许可证及其附件、附图的内容。

第二十三条在工程建设期间,市城市规划局工作人员有权对建设工程的总平面位置、层数和高度、配套设施、规定拆迁范围的拆迁情况等环境建设以及临时建设工程的建设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建设单位和施工管理人员必须积极配合规划监督检查工作,并如实提供情况和必要的材料。

第二十四条建设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向市城市规划局申请竣工规划验收。

居住区(含居住小区、居住组团)的配套设施和环境建设应当与住宅建设同步完成,未能同步完成的,对相应的住宅建筑不予进行规划验收。

第二十五条建设工程经规划验收合格的,市城市规划局应当核发建设项目竣工规划验收合格证,市建设局方可组织工程竣工验收。

第七章附则

篇7

在前阶段削减审批事项的基础上,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优化程序、减少环节、缩短时限”的要求,对原有的基本建设项目审批程序做了梳理,并按照土地使用权取得方式的不同,制定了本方案。包括房地产建设项目指以招标、拍卖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商业、旅游、娱乐、金融、服务业、商品房等项目,下同和非房地产建设项目指以行政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项目,下同的行政审批改革程序。其中,房地产建设项目审批时限从签订土地出让合同至建设工程开工缩短为个工作日;非房地产建设项目的审批时限从立项至开工缩短为个工作日,体现了环节减少、时间压缩、手续简化的目标要求。本方案主要内容如下一、明确职责,按各自职能履行项目协调和审核的牵头,

整个建设项目审批过程由职能部门按各自职能履行项目协调和审核的牵头。有关职能部门针对不同的审批阶段履行不同的牵头职能,在土地招标拍卖、设计方案、初步设计方案、施工图评审阶段,组织召集评审会议,征求各相关部门的意见并进行汇总协调,或者组织各相关部门会审,然后由该部门负责审批,并在可行性报告送审及相关手续办理阶段负责督促和协调。

二、房地产建设项目中改革土地供应方式,实行市场机制运作

改革后房地产建设项目土地使用权由以往行政划拨方式改为通过市场进行公开拍卖出让,使土地资源的配置更趋合理。原经土地批租的商品房等经营性建设项目审批程序中,开发单位受让土地使用权需经过的申请用地、申请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申请规划设计条件、委托环评、申请配套条件论证、申请立项项目建议书等环节改为政府部门之间的内部工作程序,在开发土地出让前各自做好准备,变为一个环节,开发单位在受让地块并与职能部门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后,不再办理这些手续。

三、合并审批核准环节

将选址意见书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合并,一次受理,同时核发;行政划拨用地的建设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合并一次审批、设计方案和初步设计方案合并办理特殊项目除外。

四、变串联审批为并联审批

简化审批程序,把串联审批改为并联审批。对项目立项会审、设计方案和初步设计方案评审等由牵头部门组织会审或以召开评审会的方式,形成会议纪要,开发单位据此办理手续,各职能部门不再分别审核盖章。

五、发挥社会中介机构作用

将部分事项,如建设项目工程的招投标工作、环境影响,评价、施工图审核、施工监理等事项,转至社会中介机构,把事务性工作与政务性工作相分离,发挥市场的机制作用,政府变事前审批为事后确认备案审查,通过事后备案的方式,加强监管。

篇8

在教科书设计没有典范性转移的情况下,并不会因为九年一贯课程的推动,而与过去有太大的差异,优良教科书应具备的条件仍然大体相似。因此,过去的研究成果与经验累积可以继续参考沿用,毋须恐慌新课程在教科书选用上会带来特殊的变动与压力。

随着九年一贯课程的推动,中小学教科书实施审定制度的范围更形扩展。观察十多年来,学校评选审定本教科书的情形,其间确有诸多仍待改善之处。

& 新课程对教科书评选的影响

九年一贯课程的推动,对于学校教科书评选的范围与程序,或多或少产生一些影响。在发展学校本位课程与课程统整的诉求下,学校对部分课程材料可能选择自行研发;而选择采用出版业者编写的教科书再进行调整的部分,必须注意教科书的教学目标与分科合科形式,能否适应学校所规划的课程架构与教学形式;必要时,则应集合相关学科或学习领域的教育人员,共同评选教科书。

至于选用条件方面,在教科书设计没有典范性转移的情况下,并不会因为九年一贯课程的推动,而与过去有太大的差异,优良教科书应具备的条件仍然大体相似。因此,过去的研究成果与经验累积可以继续参考沿用,毋须恐慌新课程在教科书选用上会带来特殊的变动与压力。

& 评选规准的建构原则

要改善教科书的评选,该努力的地方很多。其中,建构良好的教科书评选规准是重要关键。而评选规准的建构,有若干原则必须依循。

在建构过程方面,评选规准应该:

1. 结合专业与相关的人员共议制订;

2. 应该朝学生学习获益、而非教师教学便利来思考;

3. 各领域或各科评选规准应该分别建构,至少应该做领域或学科性的转化;

4. 应该立足于学校本位,针对各该学校的教科书评选情境来建构;

5. 应配合教科书评选目的,避免逾越属于其它类型教科书评鉴(特别是教科书审查)关切的事项;

6. 规准初稿应该进行试用修订。

在规准结构方面:

1. 评选规准的评量结构应该做量性设计,必要时辅以质性文字评述;

2. 各规准间重要程度不一,应该有加权配置;

3. 规准的呈现应该力求亲和易用。

在规准内容方面:

1. 评选规准应该周延涵盖教科书评选应注意的所有项目;

2. 选列的规准应该与教科书品质确有相关;

3. 应该仅针对教科书最后成品做检视,排除过程性项目(例如出版业者的组织系统、研发过程等);

4. 规准内涵应该详加阐明,以求客观具体;

5. 在本身没有具体使用经验前,避免选列有关使用成效方面的项目;

6.各规准之间应该避免重叠重复。

& 规准繁简两难的折冲策略

理论上,要评选出适切合理的教科书,并发挥引导教育人员提升课程教学知能的附加价值,寥寥几项评选规准实在难竟全功。但是,要繁忙的学校教育人员采用详尽繁琐的评选规准,短期间、实务上也不太可能。面对如此困境,只得部分牺牲教科书评选的附加价值,再透过善用审查机制的策略,来加以折冲。

所谓善用审查机制,是假设在较严谨的审查制度下,审查通过的教科书已能达到一定水准,或至少没有重大缺失,因此学校评选使用版本时,可以省略若干项目,例如内容正确性、目标或范围符应课程纲要、议题融入、科际统整、版面设计等。换言之,学校评选使用版本时,不要再关心教科书品质是否合格,焦点应放在教科书「适配不适配本校的需求与条件方面。

& 评选规准示例

基于前述的假设与折冲,那么学校选择单册教科书使用版本时,适用的评选规准可以精简如下。其中五项攸关设计取向及可用与否的规准,列为不符合即予淘汰的筛选性规准(惟淘汰必须基于具体明确且重大之理由);另外五项通常属于符应程度高低的规准,则列为必须进行评分评等的比较性规准。

一、筛选性的规准

1.组织形式:教科书的分合科设计,能符应本校对课程组织与教学形式之规划。(不能符应或难以调整者淘汰)

2.教学设计:教科书的设计能够符应本校的教育理念(对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相关主张),或者符应本校师生的教学与学习风格。(严重悖离或无法符应者淘汰)

3.多元文化:教科书内容没有不利本校学生的偏见存在。(有明显或严重之不利偏见者淘汰)

4.场地设备:教科书教学设计所涉之场地与设备,为本校或社区所能具备或使用。(有过多无法具备、使用或代用者淘汰)

5.份量多寡:教科书的内容份量能够符应本校在本学习领域分配之教学时数。(份量过多而不易删减、或过少而不易补充者淘汰)

二、比较性的规准

1.范围涵盖:教科书的教学目标能够符应本校在本学习领域所规划欲达成的教学目标(或期望学生学得的基本能力)。

2.难易程度:教科书内容难易度能够符应本校本学习阶段一般学生的身心发展成熟度以及先备知能,不致过难或过易。

3.生活关联:教科书内容选材能够与本校本学习阶段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时空环境背景取得适当的关联。

4.教学资源:教科书提供的材料成份、活动设计、参考资料、教具媒体等,以及业者提供的教学服务,能够充分满足或辅助本校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所需。

5.图文可读性:教科书的文字编写、图表版式呈现等具备可读性,能为本校本学习阶段一般学生所理解,并能吸引或维持学习的兴趣。

各校在教科书评选之前,必须以适当文件清楚陈述本校对课程组织与教学形式的规划、对教学与学习行为的主张(教育理念)、本学科或学习领域的教学目标与时间分配、学生学习背景与生活背景、教师背景与师资组合、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需求,以及本校或社区的场地设备等。唯有做好背景描述与需求分析,方能有效使用这份评选规准。

& 规准项目之外

前述的评选规准仅呈现项目结构,尚不能构成完整的评选规准。在实际应用前,必须加上评量结构(「是「否检核栏、及从极优到极劣做43210的量尺设计)以及权重结构的设计;并且应针对各学习领域的特性,将文字与内涵做适当的转化。此外,因为力求精简,势必造成各项规准所含概念笼统多重,最好能够发展出评选手册,配合说明各项规准的定义、内涵、检视重点与评鉴方法等,以辅助评选工作,并降低主观性。

篇9

审批事项: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项目备案。

审批部门:工商局、质监局、国税局、地税局、发改局。

2、第二阶段:施工报建阶段(34个工作日)

审批事项:项目选址意见书、用地预审、环评报告、核发国有土地证(16个工作日)。

审批部门:国土局、住建局、环保局。

3、第三阶段:竣工验收阶段(9个工作日)

审批事项:工程防雷设施验收、工程消防验收、工程环保验收、工程竣工验收、工程规划验收、人防工程验收、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竣工验收。

篇10

第一条为加强村镇农民建房管理,保障农民建房质量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省建设厅《*省农民建房质量控制管理导则》(试行)及其他有关法规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城区行政管理范围内的农民建房。

第三条农民建房应坚持科学规划、节约用地的原则。

第四条农民建房应坚持安全第一、质量为本的原则。

第二章审批管理

第五条农民建房审批必须符合“一户一宅”和“户籍所在地”的要求。

第六条农民单户建住宅的用地面积,使用耕地的不得超过140平方米,使用非耕地的不得超过200平方米。

第七条农民建房不得影响电力、电讯、渠道、地下管线等公共设施,不得妨碍他人的正常生产生活,如通风、采光、通行等。

第八条在公路两侧建房必须符合道路红线控制要求。建筑物离道路两侧边沟外缘的距离为:国道不少于20米,省道不少于15米,县道不少于10米,乡道含村级公路不少于5米。

穿越建制镇、乡集镇规划区的过境公路,其两侧建筑物的控制距离以规划文本规定的为准。

第九条农民申请在建制镇规划区、乡集镇规划区、区内交通主干道两侧200米范围内建房的,按如下程序办理:

建房户申请——村委会签署意见——乡镇村镇建设管理部门审查报建资料——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区建设局现场踏勘——区规划委员会审批——区建设局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区国土局核发《土地使用证》——区建设局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区内交通主干道含106国道、*路。

第十条农民申请在村庄范围内建房,由乡镇人民政府审批,其办理程序为:

建房户申请——村委会签署意见——乡镇村镇建设管理部门现场踏勘——乡镇人民政府审查批准——区建设局核发《村镇规划选址意见书》——区国土局核发《土地使用证》——区建设局核发《村镇建设项目开工许可证》

第十一条各相关单位在办理农民建房审核、审批、发证等手续时,必须限时作出许可或不许可的答复。

农民申请在第九条规定的范围内建房的,村、乡(镇)的答复时限为,收到建房户建房申请及其相关资料的10个工作日内。区建设局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时限为10个工作日内。区国土资源局核发《土地使用证》的时限为15个工作日内。

农民申请在村庄内建房的,村、乡(镇)的答复时限为,收到建房户的建房申请及相关资料的5个工作日内。区建设局核发《村镇规划选址意见书》、《村镇建设项目开工许可证》的时,限为2个工作日内。需要办理《土地使用证》的,区国土资源局核发《土地使用证》的时限为15个工作日内。

第十二条各乡镇人民政府在审核或审批农民建房规划时,必须审查申请人的居住状况、户籍情况、选址与用地情况以及房屋设计图纸,建房户不符合规划审批条件的不得批准。房屋开工前,各乡镇村镇建设管理部门必须审查建房户的施工承包合同签订情况、安全质量承诺书的签订情况、意外伤害保险的办理情况。建房户不符合开工条件的不得准予开工。

第十三条农民在建制镇规划区、乡集镇规划区、区内交通主干道两侧200米范围内建房的,由区规划部门现场定位放线或委托乡镇村镇建设管理部门现场定位放线。农民在村庄范围内建房的,由乡镇村镇建设管理部门现场定位放线。

第三章质量安全管理

第十四条农民建房选址应做到有适宜的卫生条件、良好的地形地貌、良好的工程地质条件、良好的场地稳定性。尽可能避免污染,避开不稳定土层,避开可能发生地质灾害和自然灾害的区域。

第十五条农民建房应注意结构选型,既要与当地建筑风格相结合,美观适用,又要符合抗震设防、防灾减灾的要求。

第十六条农民建房选用的原材料、构配件,应为正规生产厂家生产,严禁采购和使用无生产厂家、无材质证明、无产品出厂合格证的“三无”建筑材料。

第十七条农民建房应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建筑队伍、建筑工匠施工。

第十八条农民建房在施工过程中要把好基础处理关、墙体砌筑关、钢筋绑扎关、模板支护关、现浇砼体关、预制构件关、屋面施工关、防水工程关、水电安装关、装饰工程关。

第十九条农民建房在脚手架搭设、临时用电、起重设备、安全帽、安全网、安全带的使用等方面必须符合规定。

第二十条农民建房应办理建设工程意外伤害保险。

第二十一条农民自建或联建三层及三层以上,或投资30万元以上,或建筑面积300平方米以上的房屋,应符合建设项目招投标管理、建设项目工程质量监督方面的规定。

第二十二条推行农民建房质量安全村委会负责制,村委会要负责村民住宅建设质量安全管理的监督工作,及时掌握情况,反馈信息。

第二十三条区、乡(镇)村镇建设管理部门、村委会对村镇农民建房中违反质量安全管理要求的行为,要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及时处理。

第二十四条区建设局要加强对农村建筑工匠的管理,开展建筑工匠的培训工作。

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五条取得建设用地批准文件,但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而占用土地建房的,建设用地批准文件无效,占用的土地由区政府责令收回。

擅自改变《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核定的用地范围,或者非法转让《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由规划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依法吊销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第二十六条村镇农民在第九条规定的范围内,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由区建设局责令停止建设;尚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影响的,限期改正,处建设工程造价5%以上10%以下的罚款;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限期拆除,不能拆除的,没收实物或者违法收入,可以并处建设工程造价10%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七条村镇农民在村庄内,未依法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由乡镇人民政府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拆除。

第二十八条建房户以及施工单位接到停止违法建设行为的通知后,继续强行施工的,规划监察部门可通知供电、供水等部门,停供违法建设施工用电、用水,有关部门应协同实施。

第二十九条无权审批、越权审批、违反规划审批以及其它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审批使用土地和住房建设的,其审批行为无效,依据该批准文件进行的建设,按违法建设处理,对违法审批的单位及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由区行政监察部门给予行政处分,违法审批的单位应依法承担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