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得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6 10:13: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育教学得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教育教学得论文

篇1

论文摘要:随着远程教育工程的顺利实施,使广大农村的教育教学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在课堂教学中,应用远教资源已成为当今教学改革的趋势,它使地处偏远的农村孩子能够享受与发达地区的孩子相同的教育资源。在学校规模不大、设备有限的情况下,广大农村语文教师,要不断探索和实践,因陋就简,恰当、合理、巧妙地运用远教资源,使之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

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项目工程的实施,让我们看到了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的宏伟蓝图,看到了教育的又一个春天,使地处偏远农村的孩子能够享受与发达地区的孩子相同的教育资源——“同在一片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打破了广大农村教师“一张大嘴说古今,一支粉笔点春秋”的现状。当我们接触到远教优质教学光盘和卫星接收系统接收的优质教育资源时,都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与喜悦,然而,又一个“悬念”也留给了教师,广大农村在学校规模不大、设备有限的情况下,将如何让这些资源充分发挥作用,并真正地为教学服务呢?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笔者个人认为,应该因陋就简,充分发挥远教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用活用好,才颇具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妙用图片资源,锐化学生感官

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之中产生的,借助图像烘托手段促使学生进入文本所描写的特写情境中,使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地与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入境生情。学生对事物的感受和情感体验越深刻,对事物的感知理解便越深入,思考分析也越透彻。

在农远资源里有很多图片,我们可以根据需要,把资源中的图片直接加工展示给学生,来锐化学生的感官。

例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笔者借助图片资源制作成幻灯片,采取静动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观察体会并加深理解。比如:先打出小兴安岭的全貌幻灯片,采用反复移动片子的方法,让学生直观看到小兴安岭幅员辽阔、树茂林密、一片葱葱茏茏的景象。学生从中领会到文章中为什么要把小兴安岭比喻为绿色的海洋;在教学小兴安岭“春、夏、秋、冬”四季各不相同的景色时,则采用固定幻灯片的方式,让学生观察每个季节的静态画面,体会不同季节的具体特征。学生通过幻灯片,再结合课文具体描写的句子反复朗读,加深理解,使课堂较好地突出了教学重点。

再如,有一次词语教学,是让学生积累一些四字词语,如“层林尽染”、“叠翠流金”、“天高云淡”等。这些词语所描绘的景色很美,笔者努力地用语言进行描述,让学生想象那种景色,甚至还在黑板上画了景物,以求学生更形象地理解。可是,许多学生仍用似懂非懂的眼神望着笔者,期待着更进一层的讲解。此时笔者想:要是有现成的景物图片该多好啊!下课了,笔者马上从远教网中查出了许多相关的风景区图片,将图片拿到教室展示,让学生们看景学词,学生们一边看着一幅幅美丽的图片,一边听着笔者的讲解,表现出一脸的释然。

又如在教学《海上日出》中,笔者搜集海上日出景象图片做成幻灯片,一一展现给学生。直观的图片一下吸引了所有的学生,同学们兴趣高涨,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教学效果令人满意;在教学《春潮》这篇课文时 ,笔者出示打印好的开江的图片,当看到坚冰崩溃、春潮滚滚的开江场面,同学们不能自已,简单的资源利用,将单纯的文字变成鲜明生动的图画,将复杂的东西一下简单化了,这让学生学得愉快,教师教得轻松,进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妙用音频资源,强化听觉感受

如果说视觉是一种景象美,那么听觉便是一种语言美。朗朗上口的文字和幽雅动听的音乐会使学生陶醉于文本的意境中,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翱翔在听觉的海洋,因为音乐是开启人们情感闸门的钥匙。

在农远资源里有许多和学科相关的音频资源,我们可根据自己的教学安排,适时从中选择,应用与课文配套的配乐,朗读录音,来补充教学,加深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达到语言文字表达所不及的效果。尤其对普通话不理想的教师来说,无疑是一种帮助。

如在教学《雨》一文时,笔者先播放从资源库中录制的一段录音,那轰隆隆、哗啦拉、噼噼啪啪的雷雨声迅速把学生带进一个紧张而又惊异的氛围之中,学生的注意力一下都集中起来。紧接着出示一幅幅图片,学生随着教师的配乐朗读:“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树上的叶子一动也不动,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学生入情入境,很快知道了雨前、雨中、雨后的不同景象,刚才还是满天的乌云,树上的叶子不动,蝉不鸣;一会儿狂风大作,雷雨交加,窗外什么都看不清;一阵雷雨过后,太阳出来了,彩虹挂在天空,蝉叫了,池塘里水满了。这种融音乐、画面为一体的教学情境,不仅使学生很轻松地掌握了课文内容,而且受到大自然美的感染和熏陶,从而获得了最佳的教学效果。

再如《月光曲》一文,记叙的是100多年前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全过程。课文以两条线索贯穿全文,明线是事情的发展顺序,暗线是贝多芬的情感起伏的变化,而这一变化又是由盲姑娘情感变化交织而成的。要想讲清这两条线索,使学生体会课文内容的含义,重要的是讲好开头,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去学习、去理解、去体会。笔者的做法是这样的,学生齐读课文后,即播放从资源中录制的《月光曲》乐曲,让优美的曲调、清新的旋律立刻吸引学生,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三、妙用视频资源,激感升华

感情对人的认识和行为起着刺激性作用。学生只有融入情境,与文本中的形象息息相通,产生共鸣,才能真正使教学成为学生的内部需要,达到读懂课文、养成能力、升华情感的目的。

在我们接收到的资源里面有很多视频资源,如《课程资源》和《学习指导》栏目中有些视频素材可用来直接教学,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荷花》一课通过“我”在荷花池畔欣赏到的景色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幻觉,展示了自然美,表露了“我”热爱自然,热爱美好事物的心情。教学时,借助从《课程资源》中下载的视频素材,让学生欣赏多姿的荷花、茂密的荷叶、飘拂的柳枝、飞舞的蜻蜓和远处的山川以及近处清澈的池水。然后图文结合,让学生细细品味众多的白荷花从密密层层的荷叶中“冒出来”;荷叶“碧绿”,荷花“雪白”,莲蓬“嫩黄”,和谐美丽,多姿多彩。通过观察画面,品味文字,让学生变换角度去想象:“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是神化的境界,这个境界是由于作者受到美的诱发而产生的。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段文字,单凭讲解很难达到目的。教学时,笔者放了一段配有音乐的录像,学生们看着看着,便进入了梦幻的荷花世界。这时,笔者轻轻一问:“你们在想什么?”学生们纷纷答道:“刚才我仿佛变成了一朵荷花。”“我好象在做梦……”学生思维活跃起来,想象也更加丰富。这样,通过资源的恰当应用,不但加快了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还提高了语文阅读教学效率。 转贴于

四、妙用文字资源,拓展知识视野

小学语文中,学生对一些文本的内容不太熟悉,但是学完了以后往往还有浓厚的兴趣想了解相关的内容。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可以查到非常丰富的学科相关文字资料,它仿佛是一个神秘、奇妙的图书馆,可帮助教师极大地满足学生的求知心愿。

例如在学完《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后,学生还想知道更多的环保知识,于是笔者就在远程教育资源上查到《什么是大气污染》、《世界地球日(4月22日)》、《什么是太阳黑洞》、《拯救地球》等;又如上完《向往奥运》一文后,学生更是想了解奥运有关知识,通过远程教育资源笔者让他们看到了《奥林匹克》、《奥林匹克发展史》、《奥林匹克冠军录》、 《奥运在我身边》等文字资料,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强化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对我国申奥的意义及申奥成功后全国人民高兴的心情有了更深的感悟。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把远程教育资源拓展资料上和课文配套的习题精选、优秀作文等类的文章,经过自己的筛选打印,张贴于教室专栏,时时更新,让学生把它作为学习语文知识的窗口,以此来拓展学生知识,同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远程教育如一缕春风,吹醒了小学语文教师,大家开始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远程教育如一池活水,使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灵活而精彩;远程教育如催化剂,使小学生的素质快速提高。现代远程资源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运用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创新过程,只有我们不断探索和实践,因陋就简,恰当、合理、巧妙地运用远教资源,才能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彭立.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6.

[2]李芒.现代教育技术[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

篇2

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是指课堂上师生沟通顺畅,课堂气氛活跃,紧张适度,秩序井然。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有助于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陶冶情操,也有助于学生对学习活动本身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好学、乐学的人格特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敢于标新立异,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具体到语文教学中,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可以有效缩短学生与作者、学生与文本、学生与人物形象之间的距离,使学生的思想更丰富、更活跃,继而产生美好的心理体验,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比如在阅读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在愉悦自信、宽松自如的课堂氛围中对文本作个性化的阅读,并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心得体会,教师则作针对性的点评。对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积极向上的阅读感受和心理体验,教师应当给予肯定和表扬;对于那些消极、片面、错误甚至可笑的阅读感受和心理体验,教师不能视而不见,要热情地去引导和纠正,必要时还需提供适当的心理辅导。这样,学生的个性就能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总之,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对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语文课堂中,我们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使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心灵栖息的精神家园。

二、充分利用语文教材育人因素

培养良好品德选进语文教材的课文大多都是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它们不仅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而且还蕴含着一定的教育意义,是不可多得的德育教育材料。除了要求学生多读以外,还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乐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以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学习《送东阳马生序》,让学生谈如何学习?如何珍惜今天的学习条件?如何感谢家人和国家?学习《爱莲说?》,让学生谈如何做一个“洁身自好”之人?学习《我的叔叔于勒》,让学生谈如何处理和谐社会环境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何树立良好的亲情观……另外,我们还可以结合课文的主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当学生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时,可以结合李白《行路难》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对前途充满希望”的信念和《愚公移山》中“不畏困难、持之以恒、永不言败”的“愚公精神”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教学《鱼我所欲也》,可以在引导学生领悟孟子向我们阐明的“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的道理后,劝勉学生为人处世不能见利忘义;教学《岳阳楼记》,则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语句,进而体会范仲淹在抒发自己忧国忧民,关心国家大事情怀的同时,还希望以自己那“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影响世人的写作意图……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挖掘并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育人因素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在学好语文基础知识,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同时,思想受到教育,品德得到培养。

三、发挥作文教学德育功能,提高思想认识

(一)命题诱情,练文又炼人

语文教师在命制作文题目时,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诱发学生的情感,以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作为基本的出发点。只有精选学生既熟悉且又有意义的题材,并针对学生的思想情感考虑命题,才能诱发学生蓄积在心中的美好情感,从而在情感的审美体验中提高思想认识。例如,某学生患病在家休息,很多学生前去探望和帮助他,教师若以《他病了之后》为题让学生作文,就会诱使学生抒发对友爱互助精神的赞美之情,并从中受到教育,达到“练文又炼人”之目的。此外,教师还应针对学生的消极思想设计命题,及时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二)精心选材,端正学生思想

围绕文章主题选择材料,是作文指导的一个重点,而选择什么材料,确立怎样的主题,都鲜明地表现着作者的思想倾向。青少年处在成长时期,教师要指导学生多写正面的、向上的文章,即便写批判不良现象的文章,也应该从积极的角度,站在正确的立场上来写。例如,有些学生抱怨我国落后,认为“外国的月亮更圆更亮”,不能辩证地看到我国的历史和现状。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写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和农村的巨大变化,命《市场见闻》《我家富了》之类的题目。学生的调查研究和作文过程,其实就是自我教育、端正思想的过程。通过这样的写作活动,学生就能很强烈地感受到我国正在飞速发展,“明天的中国并不比外国差”,从而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三)匡言纠行,改文又改人

学生年纪小,阅历浅,观察和认识事物的能力不强,难免会出现一些言行上的偏差与错误,并反映在作文中。因此,教师在作文的批改中,要做到“改文又改人”,改语言又改思想。例如,在一次以《记星期天的一件趣事》为题的作文中,有个学生写到:“街上车水马龙,络绎不绝,好不热闹。突然‘咣当’一声,两辆自行车撞在一起,人仰车翻,多么有趣啊!”诸如此类学生中流露出来的幸灾乐祸的思想,教师不能熟视无睹,而应在批改作文时予以指正。让学生懂得对于别人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或发生的意外,应采取什么态度,不应采取什么态度。这样,学生的错误言行,就会在作文训练中得到匡正,树立起健康的审美观。

(四)颂美扬善,陶冶学生情操

作文的讲评不仅是作文指导的继续,更是德育教育的继续。它在活跃学生思维思想、端正认识、培养良好文风、提高表达能力等方面具有深刻的教育指导作用。对学生在作文中表露出来的好思想、好行为,教师要适时并恰如其分地进行激励性讲评,使学生看到教师的赞许和期望。对文质兼美的作文,教师可让小作者自己朗读,全班同学品鉴,并让小作者讲述自己的写作经过和体会,还可在墙报上张贴或选编成册,以此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

四、寓德育教育于语文实践活动中

篇3

(1)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良的品德非一日形成的,因此教师在进行德育渗透时,要在日常的生活中去学习、积累。例如进行德育课、德育活动和德育练习时,这要靠教育工作者多渠道和多方位有机渗透的“隐形教育”对幼儿进行传输。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把德育自然灵活地渗透到一日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使道德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对幼儿进行真、善、美的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从而激发幼儿良好高尚的道德情感。

(2)日常的德育教育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关心爸妈,尊重长辈。幼儿道德教育的目标着重从情感下手,这是契合幼儿道德构成和开展的规则和幼儿的年纪特色。力争全面促进幼儿的德、智、美、体、劳全面发展。例如“三八”节时,笔者可以开展“我的好妈妈”的相关主题教育活动:

1)以语言活动——夸夸我的好妈妈,

2)音乐活动——不再麻烦好妈妈,

3)美术活动——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妈妈的形象等一系列活动,使幼儿对自己的妈妈有较为全面及完整地了解,认识到妈妈工作的辛苦等,老师在及时而恰如其分地进行鼓励,让学生自己完成自己的事情,学会关心和爱护自己的亲人。

二、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节约既是一种良好的习惯,也是一种美德,从小培养幼儿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是非常必要的。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组织幼儿简单的劳动,让他们体验劳动的辛苦。由于当前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和大部分家庭独生子女较多,孩子们铺张浪费的情况日益严重。因此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必定会让孩子终身受益。

(1)幼儿节约行为培养的方法。教育幼儿节约每一粒米。“鸟翼系上了黄金,这鸟永远不再在天上翱翔。”这说明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对于孩子的成长是十分有用的。例如在日常饮食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合理饮食,做到每顿不浪费,饭菜不随意倒掉,适时适量吃零食,尽量少吃零食,确保身体健康成长。再如“不要让我流眼泪”提醒孩子们要节约用水;“请爱护我”提醒孩子们要爱护玩具;“干干净净”提醒孩子节约粮食等。帮助学生树立勤俭节约的美德。

(2)孩子用挣钱来懂得勤俭节约。“没有规矩,难成方圆”,任何一个集体、一种行为都应有一定的规范。教师可以通过家长配合让孩子自己劳动挣钱,其中挣钱并不是目的而是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让孩子明白钱是怎么来的,并不是一张口就有的。比如让孩子做家务,通过自己的劳动才能赚零花钱。帮助他们理解生活的艰难,理解人在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而节俭则可以做到有备无患,帮助人渡过难关。

三、教师要有良好的道德情感

陶行知曾说:“德高为范,学高为师”。幼儿教师的道德素质关系到幼儿启蒙教育的质量,关系到幼儿未来更高级教育的基础。一名老师,首先讲的不该是智商有多高,排在首位的,应当是道德。因此幼儿教师只有自身具有良好的素质,才能创造良好的环境并对幼儿施加良好的教育影响。

(1)注重为人师表。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在无形中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教师的道德水平决定着幼儿的道德水准。因此教师要有积极向上的心态,热爱学前教育事业、爱护儿童、尊重儿童、对待教师集体和家长要互相尊重和团结、不段更新知识、提高修养。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对待工作。

(2)教师始终把孩子的需求记在心中。孩子是祖国未来和希望,要想让孩子们热爱幼儿园喜欢上幼儿园,幼儿教师必须要有一颗纯真的爱心和崇高的情怀,始终把孩子放在第一位置,时刻关心孩子的健康成长,以身言教传达给孩子正确的德育观。"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的典范。

四、与家长进行积极合作,促进幼儿德育观念的形成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幼儿教育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品德都处处影响了自己的孩子。因此幼儿园应该主动与孩子家庭配合,帮助幼儿设置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并且定时地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

(1)幼儿品德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应该是教师和家长,两者各司其职,共同配合来对幼儿进行德育。例如家园配合共同完成这些任务。让孩子按时作息,遵守生活常规;玩具用后归还原处;遵守游戏规则;吃饭不用别人喂;自己穿脱衣服鞋袜;自己能做的事尽量自己做;爱惜粮食、衣物等,提高本园与家长同步教育的有效性,共同促进了幼儿和谐发展。

篇4

摘要:基于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技术和高等院校教育教学系统实现了有机整合,并且促进了教育教学与组织管理等多种活动的信息化发展,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以及效率,构建了全新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在此背景下,教育教学数字化发展速度也不断加快,信息量增长速度加快,对于信息提取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所以,在大量数据当中获取重要的信息也逐渐成为高等院校教育教学决策的重要依据。基于此,文章将高校教育教学作为研究重点,阐述了数据挖掘技术的具体应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教育教学;数据挖掘技术;运用

一、数据挖掘概述

所谓的数据挖掘,具体指的就是在海量且模糊随机数据当中提取出隐含其中,同时具有潜在价值的信息与知识过程。将数据挖掘技术应用在教育教学当中,可以对海量数据予以深入挖掘与分析,进而获得数据当中所隐含的潜在信息内容,更好地为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人员决策提供有力支持[1]。

二、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中的数据挖掘技术应用

2.1在教学质量提升方面的应用

高等院校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管理的质量,教务管理部门会在学期期末测评学员领导与任课教师的教学思想、态度以及教学方法等,并且根据最终的评分结果来明确教师的教学质量。然而,受评价人员对标准理解以及把握程度的影响,学生评价仍存在随意性特征。

在这种情况下,导致评分结果很难对教学效果进行真实地反映,因而也影响了教学质量的评估。

但是,将数据挖掘技术应用在教学质量评估方面,通过对关联规则算法的合理运用,可以将教学质量评价当中的不同指标权重系数进行设定,并通过Apriori的算法来扫描数据集,在数据挖掘的作用下,获取学历、年龄以及职称三者之间存在的联系,同样也可以获得教学质量和方法的关系[2]。

为此,高校教务管理部门就可以将获得的规律应用在教学管理实践当中,合理地设置督学小组并制定出听课制度,将教学课堂教学的质量真实且客观地反映出来,实现高校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

2.2课程体系结构的有效完善

高等院校教育体系当中的专业建设作用十分重要,所以,必须要具备高质量的课程体系结构设置。在对学生成绩数据库以及毕业生去向数据库等多种数据信息进行数据挖掘以后,可以通过对关联分析与序列模式的分析和探究,获得数据与数据间存在的相关性。

其中,课程间的关系和先后顺序亦或是课程和课程体系结构之间的关系等等。在此基础上,保证学习高级课程前事先学习先行课程。以计算机专业《数据结构》为例,在教学中将《C语言》作为重要的先行课程,以保证学生在学习《数据结构》内容的时候可以具备良好语言基础,更深入地理解并灵活地应用数据结构当中的算法。

而在完成《数据结构》学习以后,应根据学生就业走向和市场的实际需求来确定是否安排《JAVA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成绩实现了有效地提高,更利于学生未来就业。除此之外,对内容重复的课程进行有效地压缩,将落后的课程内容适当地删除,与专业特点相结合。

由此可见,将数据挖掘技术应用在高校教学中,对于专业建设以及课程改革决策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网络教学中的数据挖掘技术应用

在网络教学中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可以从Web文件以及Web活动当中选择出用户较为感兴趣的有价值模式以及信息,这就是所谓的Web挖掘[3]。因为接受教育对象在多个方面都存在差异,具体表现在个人学习目标、学习能力与知识基础的差异等。为此,网络教学也必须要能够适应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可以把不同用户学习状况与轨迹详细记录并存放至数据库当中,通过对WEB挖掘技术的合理运用,在序列模式挖掘的作用下合理地分类文档,以保证学生信息检索速度的提高。

另外,也可以根据学生访问浏览的数据挖掘并分析,针对访问的数据展开聚类分析,以保证更好地了解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并为其推送相关内容。与此同时,可以在相关联的页面当中合理地设置超链接,对网站结构予以有效地改善,确保页面间的链接与用户访问的习惯更吻合。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校教育教学中合理地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在大量数据信息当中处理并提取出更具价值的信息内容,促进高等院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特别是评估与决策方面,数据挖掘技术的作用更为明显。

除此之外,该技术也可以应用在网络教学当中,使得网络教学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效用。上文针对数据挖掘技术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展开了相关性地研究和分析,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帮助高校进行决策,为学生提供更为理想的学习环境,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增强高校教育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侯锟.数据挖掘技术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2,28(7):51-52.

篇5

一、评价体系适度——从积极道德评价体系向合理的消极评价体系转向从根本上来说,我国当前的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并不是缺少政策制度等规范性因素的支持。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而言,这些规范性制度是具有较强的现实合理意义的

问题的关键在于在能运动用这些本已优化的制度时,在社会大众化、世俗化的风气下,改变了制度的结构,甚至偏离了原来的轨道。

那么小学德育教育中的道德评价体系的失败就是整个小学德育教育出现问题的有力例证。

所谓积极的道德评价体系,主要在于通过对个体道德教育塑造成功的典范进行鼓励和奖励的激励机制,它通过对个体道德行为的过度社会认可激励整个社会成员的道德作为,从而达到固定道德教育成果,以点带面的效果的一种教育评价体系。我国目前的德育教育评价体系所普遍采用的也是这种积极的评价体系,特别是在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从幼儿园的乖孩子、乖娃娃、小红花、小红旗、好孩子称号到小学的各种纷繁复杂的荣誉称号使得接受教育的客体一直生活在一个充满荣誉和炫耀的世界中。

固然,这种积极的评价体系在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有其积极的现实意义。它主要在于:培养学生对社会道德的强烈认同,使自己在意识领域树立积极的榜样和楷模:达到以点带面,使受表扬和鼓励的教育客体产生积极的道德认同心态的效果。然而我们当然不能就简单的据此认为这种积极的道德评价体系从整体上和长远上而言所达到的效果也是积极的。

在理论研究领域容易看出,在总的以积极评价体系为小学德育教育框架中,教育者已经很难走出在德育教育中将道德和荣誉或者奖赏因果倒置的悖论,很难道德作为工具的现实使然。笔者认为,唯一的可能在于打破这种框架,使小学的道德教育整体评价体系转换为以消极评价体系为主,辅之以适度的积极评价。从理论根源上来说,这恰恰与积极的道德评价体系相反,预设人性是善的,道德的行为是人之为人的理所当然的基本行为。受教育者更易将道德观念内化成一种基本的人格。这较之以前是培养道德的楷模(甚至这些楷模都不是成功的楷模),后者则是遵循了自然规律培养着全民的道德素养,则更为成功和符合人性和社会发展的趋势。当然它也难免其在现实中的部分消极影响,如小学阶段的受教育对象在初始阶段难以激发作出道德行为的兴趣等。这必然要求教育者辅之以少量的积极暗示(积极暗示是个别行为,不连续的,不成系统的,并非积极评价体系。)把握好这一个制度层面上的适度是小学德育教育走向成功的关键所在。

二、意识形态教育适度——避免小学德育教育的过度意识形态化从本质上而言,小学德育教育应该定位在培养完全意义上的人,张扬人性的高度上

由于青少年的价值观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和可塑性,这必然要求教育主体保留其在政治领域的权利,留给接受教育的对象自己在政治选择上的权利。

教育主体面对在知识上和鉴别力上有着不足的受教育对象自然是强势群体,也正是因为教育主体处于这样一种强势地位才更容易使教育者无法正确的认识到在政治权利上对这些弱势群体粗暴的宰制,甚至是过早的剥夺了其在理性能力前提下自由选择政治生活的权利。他们可以过度的对意识形态进行宣传而不会遭到任何反抗,教育机构可以在受教育者根本就没有认的性质和宗旨时就通过铺天盖地的意识形态教育使其十分顺从的加入少先队。并且这种意识形态教育是这样的成功和根深蒂固,它使得没有加入或不愿加入的小学生在同龄群体中被自然的孤立甚至是感到不安和羞愧。

三、德育与智育的关系当前,要着重纠正一些学校存在的重智育轻德育、重学业轻品德、重分数轻能力的现象,克服部分学校领导和教师思想上存在的“教学是硬任务,德育是软任务;分数是硬指标,表现是软指标”、“德育要为智育服务”、“升学率上去了,一切工作都上去了”等不正确的认识,使“育人为本,德育为首,教学为主,全面发展”的思想真正在头脑里扎根

篇6

作者:冯羽 单位:上海科技馆

HPS教育理论

H(HistoryofScience)指科学史,P(PhilosophyofScience)指科学哲学,S(SociologyofScience)指科学社会学,HPS教育旨在扩展科学教育的视野和科学教育的内容,提倡从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科学史学等多个视角来筛选、编排科学教育内容,以期使科学教育能真正地、有效地、全面地提高国民的科学素养。HPS教育的三个维度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裴新宁认为:“缺少了史学和哲学,不会形成完整的科学概念,我们接触科学,一定要看到科学的真实”。科学最起码可以从三个纬度去解释,作为知识的科学,作为探究的科学和作为社会交往的科学。第一个维度,科学不仅仅是静态的知识,它还包括认知的过程。要想真正理解科学知识,必须知道它是什么,同时也知道它怎么来的,这就是哲学,科学哲学(P)就是认识论方面的问题。第二个维度,科学需要探究,需要花时间,甚至五年八年二三十年进行研究都是可能的,这样一个探究就是史(H)的维度。现在中小学强调科学探究,就是为了探究这个知识怎么来的,科学家当时怎么研究的,我们现在应该如何去再现这个过程。第三个维度,科学是社会对话的结果,是共同体,这就是科学社会学(S)的维度。一个成果为什么二十年后才能得到诺贝尔奖金?这是因为科学是与社会不断对话的结果。比如,虽然我们现在科学非常发达,iPhone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快,但是这个和大众的距离似乎并没有缩短,为什么?就是科学与社会的对话没有做好。我们不懂为什么要iPhone4S,不懂每个技术背后都有哪些创意的历史和文化,而事实上法国人、美国人在用iPhone的时候不只在用技术,而是让技术真正成为生活中潜在的一种工具和文化。

HPS教育如何推进科技馆科学教育

我国的展览往往是单一强调Communication(互动性)、Scientific(科学性)或Philosophy(哲学性),很少有一个整合在一起的展览。那么我们究竟该怎么用HPS教育理念才能推进科技馆科学教育呢?第一,内容策划方面。科技馆里任一展示主题的说明和展教功能的实现,都需要人们了解过去、认识当代和思考未来,所以做一个展览内容策划,一定要有科技史的展教内容,只有做到以史为荣、以史为鉴、才能激发人们对未来科学发展的深入思考和智慧启迪。展览中孤立的知识点的解读和实物的展示还不如翻阅资料或网上查询更方便,因此,我们在做内容策划上要紧紧围绕科学史、科学社会学、科学哲学三个维度来阐述科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建立用三维的角度去看科学、看世界的方法。第二,教案编写方面。要打破科学教育长期以来只关注“科学知识的结构和逻辑”的这样一种封闭的学科本位思想,提倡从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科学史学等多个视角来筛选、编排科学教育内容,提倡在科学教案编写中适当加入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科学史学等科学元勘的内容,使学生能够学习到完整的科学,真正理解科学的本质,提高科学素养。在科学教案中融入HPS教育理念,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概念形成的过程、背景,学到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对概念有更深刻地理解;而且有了人、事、情感的参与,使科学教育沐浴在人文关怀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拉近了学生与科学以及科学家之间的距离,可以使学生对“科学的仰慕”变为对“科学的投入”。第三,科普老师培养方面。科技馆里的科普老师对科学的想象可以直接影响学生到科技馆参观学习时对科学的理解。高水平的科普老师队伍是普及科学教育、提高科学教育水平的前提,科普老师也是HPS教育引入科学教育的重要传播者。因此,我们科技馆管理者要把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与培训科普老师教育思维方式和观念等紧密相连起来。四、结语HPS教育基本思想就在于:坚信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对科学教育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只有这些学科的有机融合,才能使科学教育变得更有效。我们用HPS教育的方法来推动科技馆的科学教育建设,不是单纯欣赏或是崇敬科技工作者那些建树当代惠及后代的丰功伟绩,更重要的是在科技发展的足迹中去体悟他们艰苦卓绝的工作态度和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探索的智慧和方法。回望和审视现代意义上的科学发展源流,特别是在源头,科学、哲学和社会学是不可分的。

篇7

首先,从言语的形式、功能和范畴三个层次上整合发展言语能力。听、说、读、写是言语活动的四种基本形式,在听、说活动中和读、写活动中,参与言语活动的各个因素发挥着不同的功能。因此,在听、说、读、写层面上进行整合,可以取长补短,实现不同功能整合;其次,表达和理解是两种具有互逆性的语言活动,尽管其参与活动的各个因素发挥的功能有所不同,但是二者联系紧密,能够互相促进。在传统的语言教学中已有较多关注,特别是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是当代语言教学中的一种普遍的教学模式。

1.1创设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情境

建立“教师指导—学生独立有效学习”的模式,设计教学活动和教学组织形式,体现讲解的重点性,训练的全面性,方法的灵活性,以及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教学组织的重点是通过创设多向交流的课堂交际环境和气氛,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通过富有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习任务的合理安排,使课堂教学具有延伸性,产生课堂导学与课外自学紧密结合的教学效应,提高学生学习迁移的效率。

1.2借用多种教学资源,建立课内课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培养语言应用能力的先决条件是大量接触语言材料。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通过多种渠道,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信息输入量,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资源的作用,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感官的信息输入,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接受语言信息,自然习得语言。同时,增强讲授内容的生动性和直观性,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给课堂带来更多活力和创造力。通过语言实验室和网络课件教学,学生有机会进行人机对话操练,大大增加接触实际语言信息的机会。此外,教师还应该设法占领课外阵地,大量增加英语语言输入量。第一,为学生提供可以利用的资源,推荐可供选择的视听设施,开放英文资料室,鼓励学生买书报杂志等;第二,充分利用广播、电影、电视等手段,播放指定的听力教材,通过外语调频台播放外语节目等;第三,语言输出能力的训练应成为课外教学的重要内容。如设置英语角、英语沙龙等固定活动场所,不定期举办英语节、演讲、辩论等活动。通过以上手段,英语学习由课内延伸至课外,由单一转向立体,形成课内课外多维一体的英语教学模式,使学生掌握的知识向实用性转化,大大提高英语应用能力。

1.3因材施教,建立分级教学模式

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影响外语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现阶段的大学学生构成比较复杂,学习水平参差不齐,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已不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因此必须建立分级教学模式,使各层次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都能得到实质性的提高。首先,按照一定的分类依据,将学生分别编入初级班、中级班和高级班。其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讲授相应的教学内容并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再次,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此外,分级教学具有动态的特点,必须根据学生的成绩变化不断调整班级。

2.对大学英语教师的建议

篇8

在现代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通识课程已经成为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认知、情感、能力等全面成长目标过程中的必要组成。如果说专业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在某一知识领域的专业技能和谋生手段,那么通识课程则要通过知识的基础性、整体性、综合性、广博性,使学生拓宽视野、避免偏狭,培养独立思考与判断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健全人格,也就是教化他们学会做人。尤其作为通识课程的大学语文课更是肩负着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重任。因为在诸多学科中,唯有语文是真正让学生感觉自己、感觉生命、感觉到人的喜怒哀乐、感觉人的灵动心性的学科;唯有语文是可以让学生尽兴参悟人性、人生、表达个体情意智慧的学科。因而,站在培养人的高度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担负起塑造学生心灵,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任务,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那么,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人文素质教育,我是从这几个方面入手的。

一、大学语文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大学语文教材中,处处皆是文质兼美、字字珠玑的佳作,这些都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充分地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渠道。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华,对美有着无限的向往和强烈的渴求。但到底什么是真正的美,很多人还难以鉴别或只能盲从,所以应该在老师的引导下汲取这些文学精品蕴涵的美,一可以满足自己对美的渴求,二还能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例如《看蒙娜丽莎看》一文,跟随作者独特的审美角度,借助作者的艺术见解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美,从而更好地去发现并欣赏艺术家的作品之美。并且利用课后练笔,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去寻找美、发现美,记录下来在课堂上共享,以激发学生追求美的欲望。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语文学习离不开诵读,诵读吟唱诗词歌赋一直是中国人的传统。借助语言文字的音乐美,在欣赏诗词作品时,可以通过反复的吟诵、回味和体验,来感受作品的抑扬、回环和抒情之美,从而领略其中的情致和韵味。比如《诗经蒹葭》的学习,可以通过反复的诵读,加之与改编的经典歌曲进行比较欣赏,引领学生感受中国古典诗词的情韵之美,进一步把握诗意、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就应该努力使学生拥有绘画的眼睛和音乐的耳朵,教会他们在文学艺术的海洋里去发现美、感受美。当然,审美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蔼可亲的仪表、准确形象的语言、细腻真挚的情感、简明得当的板书,都会为学生带来美的享受,陶冶学生的心灵。当学生拥有了美的心灵,岂能没有发现美的眼睛!

二、大学语文可以对学生进行人文思想的浸染,促成其思想境界的升华和健全人格的塑造。

大学语文应着重于作品的分析鉴赏,在解读作品人文内涵的同时,让学生辨别出文学的趣味,领悟到人文的意蕴,真正走入文学。我们可以在生动可感、情趣盎然的教育过程中无声无息地熏陶学生的心灵,这种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比任何空洞抽象的理论说教或者批评更具有无声的力量。在《怀大爱心,做小事情》的学习中,当看到特蕾莎修女不仅把一生完全献给了穷人、病人、孤儿、孤独者、无家可归者和垂死临终者,自己却坚执地做了一辈子一文不名的穷人,而她所创建的仁爱组织却有四亿多资产时,同学们试问一下,是什么支撑着她,让她如此义无反顾?而作者又说,看到特蕾莎的事迹,我们能不羞愧吗?这又是为什么?在静默的课堂上,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思考。再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火锅店泼汤事件、路上老人摔了是扶还是不扶的犹疑、因小挂擦而引发的大打出手、面对乞讨者我们的心境大家想想,今天的我们是怎么啦?《论语》有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墨子提倡兼爱,主张爱人若爱其身;孟子倡导仁政,认为仁者无敌这些中国传统人文精神中光彩熠熠的思想资源必定会对涉世不深的青年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

再如品陶淵明,可让学生体会其人淡如菊的伟大品格;看杜甫,以《秋兴八首》做示范,让学生领略诗人关心国家命运的深挚情感;读到屈原,学习诗人身上为善而固执的执着和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爱国情操;《都江堰》中只要都江堰不坍,李冰的精魂就不会消散,李冰的儿子会代代繁衍则让我们看到作者对国家、对未来的殷殷希望;《我与地坛》对自然、人生、母爱的体验和思索,让我们感受到作者不屈从于命运,挣扎、奋发的坚韧性格和意志;走进《沈园》,我们伤怀诗人与爱人被迫分离的深创世痛,同时也感慨诗人对爱人的一往情深、至死不渝;步入《江南的冬景》,其温润、晴暖、优美的画面渗透了作者对家乡的赞美、眷恋和自豪这些优秀作家作品蕴涵的丰富的人文精神,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所必需的精神养料。

三、大学语文可以秉承疑古传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允许怀疑,提倡创新。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作者未必然,读者何必不然,这些名言告诉我们:作家写作完成之日,并非文学产生之时,读者才是实现文章意义的最后一个环节。《诗经蒹葭》的主题之所以有爱情诗、讽喻诗、求贤诗等不同说法,就是缘于作品多义性的客观存在与鉴赏者的阅读创造。这种个性化的解读,能深化我们对作品的认识,从而更全面准确地理解作品。因此学生作为阅读者,与老师一样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教学中,要避免作品分析的标准化和平面化,应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继承宋以来的疑古传统,学会独立思考,各抒己见,在反复不断的品读中逐渐提高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篇9

教师对初中教学很多都是本着升学教育和素质教育,很多的教学观念发生了改变,也就导致在对思想品德道德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很多的观念都没有发展健全,对于老师教学也就没有更好地发挥实效。随着现代知识的快速发展,老师的思想也要不断转变,跟上时代的进步,不断增加新思想,对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由于思想品德学科自身的特点,学生很多时候会感觉学习的无聊,学习起来比较枯燥,也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再加上教学观念的改变,教师追求的就是升学率,大多数都是要求学生对思想品德课进行牢记,应付考试,没有充分考虑教学合理安排,不会特意地安排相应的教学实践活动。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贯彻道德教育的方法

1.提高教师整体的道德教育水平

对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我们要引进专业的道德教育教师,聘请道德教育的专员人员,通过道德专业教育人员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他的道德教育水平,未对学生进行专业的道德教育提供专业知识。同时还要求教学者不断地提高创新意识。传统的教学中很多时候都是单一的教学方法,都是单纯地传授知识,没有更深地进行教学,在学生学习的时候比较枯燥,对于思想品德教学在道德教学中要提高创新理念。一个人的思想观念是影响其行为举止的重要因素,而一个教师的思想观念对其教育方式、理念、策略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老师要改变学生传统的被动的服从,要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老师和学生之间应该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这样才能有效地对新知识与能力进行获取。

2.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

初中生道德观念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学生在形成道德意识的时候需要从抽象的法律现象逐步形成法律概念,通过长期的培养最终形成道德习惯。在对这些抽象的知识的学习中也就需要老师在课前充分做准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十分重要,由于思想品德课具有特殊性,没有语文课那么多优美的诗句,也没有历史课那么多典型的实例和传说,也更没有地理课那么丰富的图片和各地趣事。所以,要让学生对思想品德课提高兴趣也就需要老师能够精心地准备课堂,然而在对思想品德道德教育中,老师首先就要充分地理解道德教学的概念,要充分地把握时间和课堂有效性的相结合。

3.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是非观

篇10

    课堂导入是教学手段,是为开展课堂教学服务,是老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他主要是通过利用各种媒体,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使其主动学习新知的一种教学行为。可见一个优秀的品德课堂导入,不仅要能吸引学生的注51uc.com.cn意,还要考虑如何唤起学生的真实生活经验,从而引导他们更好的认识生活、学会生活。我们从发挥导入的激励功能和铺垫功能这两个角度出发,设计品德课堂导入,让课堂教学有效接轨生活。    一 、发挥导入的激励功能

    发挥导入的激励功能就是,要求我们在设计品德课堂导入时,要根据教材呈现的不同情景,结合学生的实际,设计灵活多样的导入方法,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学习的欲望,保持对学习主题的高度关注,积极主动学习。

    1、以“  趣 ”入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生对学习主题产生兴趣,就会产生探索知识的迫切愿望,并积极主动地,心情愉快地投入学习。品德课程中许多主题是指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基本的生活技能,这些内容,学生都有一定的亲身经历,非常感兴趣。这类课堂的导入,设计时采用精心的裁剪的生活情景,凸现潜在的教育导向意义,以“趣”入境,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让他们自然的对教育主题感兴趣。

    例如《走进市场》的安排目的是让学生尽早的学会一些选购商品的知识,培养他们独立选购简单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的能力。课始,老师问学生:“喜欢在超市购物吗?”(学生雀跃)

    再问:“为什么喜欢在超市购物?”(学生纷纷说了自己的感受)

    (随即播放超市里人们购物及一位顾客在仔细挑选商品的情景。)问老师:“这位顾客购买物品时在干什么?”

    “在挑选商品,看看是否是自己想要的。”

    “在看产品使用说明。”

    “在看是什么材料做成的。”

    ……

    学生回答踊跃。

    现在从城镇到农村,处处可见超市。在超市购物较为熟悉。用“超市购物”情景来导入,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导入的趣味性,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2、以“ 思 ”入境

    “学而不思则罔”,从反面说明了思在学习中的作用。在导入时,结合内容,创设情景,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使学生处于“心愤口悱”的积极思考的学习状态。这是一种非常理想的导入设计。提高认识,引导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现行品德课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类课堂导入时,应更多的考虑,在导入环节中以“思”入境引发学生对课堂教育主题的做一定的思考,便于把课堂主题教育进行的更为深刻。

    《诚实是金》让学生懂得说谎的危害,只有诚心才能赢得尊重和信任。要做到不说谎话,言行一致,诚实守信。课始老师讲述故事:

    在德国,一位中国留学生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到德国大公司寻找工作,可是一连20多家公司都没有接受他。他想自己才能出众,找家小公司应该没有问题吧。可是小公司也把他拒绝了。

    同学们,为什么德国的公司都拒绝他呢?猜猜,可能是什么原因?

    (悬念一摆,学生都积极猜想)

    想知道真实原因吗?那家公司的老板告诉他,不录用他的原因,竟然是因为他在德国期间乘公共汽车曾经逃过三次票。留学生很吃惊,难道我的博士文凭还抵不过三次逃票。德国老板说:“是的。我们不怀疑你的能力,但我们认为您惟独缺少了非常重要的两个字!”

    此时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是什么吗?”“你有什么感想?”

    感触学生心里,学生都发表了自己的感受,深切体会到说谎的危害。

    3、以“ 情 ”入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