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运输条例范文

时间:2023-04-08 23:19: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道路运输条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道路运输条例

篇1

道路运输业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道路运输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至2003年底,全国从事道路旅客运输经营的车辆约149.5万辆,旅客年周转量7695.6亿人公里;货车510.8万辆,货物年周转量7099.5亿吨公里;道路运输从业人员1535.4万人;与道路运输相关的客运站9630个、货运站1654个,汽车维修经营者33.75万户,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构3095个。

随着我国加入WTO,进入我国道路运输领域的外商已达1000多家,更多外商,包含国际上跨国公司也将进入我国道路运输市场,《条例》实施,一方面可以确保国内企业和国外企业的公平竞争,保护国内、国外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可以为外商在我国投资道路运输业提供法律保障,履行我国政府的对外承诺。我国已与10个国家签订了政府间双边汽车运输协定,与有关国家签署了3个政府间多边汽车运输协定。

道路运输安全

道路运输安全涉及人民群众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目前存在的道路运输安全隐患有下列几种:

1、客运车辆、货运车辆未按照国家规定标定车辆核定人数或载重量。常常出现人货混装(附照片)、超重、超宽、超高、超长的超载现象,造成了运输安全隐患,大多数交通事故由此造成。

2、使用报废、擅自改装和其他不符合国家规定的车辆从事道路运输经营。

3、假冒伪劣汽车配件进入维修市场,造成道路运输安全隐患。

4、危险品运输未按正常操作规程,运输人员违章作业。

5、从事道路运输的车辆应当检测合格,驾驶人员应当符合相关条件。

为实施道路运输条例,保障道路运输安全,建议如下:

1、严格执行道路运输条例,定时定点检查违规车辆及违规运输人员,除了罚款之外,重者甚至吊销驾驶执照,查扣违规车辆。

2、学习新加坡经验,汽车车牌号打上年份标志,明确规定轿车、客车和货车有效使用期限,超期服役车辆一经发现,查扣没收。

篇2

近日,《道路运输条例(送审稿)》中对每名旅客的赔偿限额作了规定,规定每名旅客的赔偿限额为40000元人民币。该《条例》对赔偿限额进行规定的目的和作用是:一是由于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率较高,经营风险较大,建立赔偿限额制度就有利于保护承运人的权益;二是为旅客索赔提供法律依据,便于事故处理,减少事故纠纷。然而,在目前的司法实践中,该《条例》的这项规定如果得以实施,是否能够达到立法者所预期的目的呢?

我国《消费者权益法》第35条第二款规定:“消费者在接受服务时,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可以向服务者要求赔偿。”第40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人身伤害的,应当支付医疗费、治疗期间的护理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等费用,造成残疾的,还应当支付残疾者生活自助具费、生活补助费、残疾赔偿金以及由其抚养的人所需的生活费等费用;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同时,该法第42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造成消费者或其他受害人死亡的,应当支付丧葬费、死亡赔偿金以及由死者生前抚养的人所必需的生活费等费用;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此外,对客运运输中旅客的伤亡,我国《合同法》第302条第一款规定:“承运人应当对运输过程中旅客的伤亡承担赔偿责任,但伤亡是旅客自身健康原因造成的或者承运人证明伤亡是旅客故意、重大过失造成的除外。”

因此,作为承运人或者说提供服务一方的客运公司,对于在客运过程中造成旅客的伤亡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然而,客运公司需赔偿的金额将是多少呢?这在《消费者权益法》和《合同法》中都没有做明确的规定,而往往需根据旅客的伤害程度以及当时当地的《交通事故损害赔偿项目参照标准》来确定。如果旅客依据《消费者权益法》的有关规定诉至法院,则还需根据法院对其提出的诉讼请求(包括精神损害赔偿)怎么样认定和判决来确定。这样的话,对于客运公司来说,赔偿的金额是无法确定的,有的只有几百、几千元,有的却会是几万、十几万的巨额赔偿(现实已经发生过赔偿额度在十万以上的旅客损害赔偿)。现在,我们假设这样两个条件:一是在客运公司需赔偿的金额为十五万人民币(十五万人民币是旅客依据《消费者权益法》及相关规定计算出来,并是法院经过确认认定合法的部分)的法庭庭审中;二是《道路运输条例》已经实施,并且其就是规定了每名旅客的赔偿限额为40000元人民币。那么在诉讼过程中,客运公司根据《条例》提出的“每名旅客的赔偿限额为40000元人民币”的抗辩,能否对抗旅客依据《消费者权益法》及相关规定提出的诉讼请求-赔偿额为十五万人民币?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根据我国《宪法》和《立法法》的有关规定,上位法优于下位法,法律的效力明显优于条例的效力;当条例的有关规定与法律的规定相冲突时,就得以法律的规定为准。所以客运公司根据《条例》提出的“每名旅客的赔偿限额为40000元人民币”的抗辩是无法对抗旅客依据《消费者权益法》及相关规定提出的诉讼请求的,作为法院也当然会支持旅客的诉讼请求,判令客运公司承担十五万元的赔偿。

综上,我们可以得出,在目前的司法实践中,该《条例》对赔偿限额的规定是无法对抗法律的有关规定的。如果要使这一赔偿限额制度在实践得以有效地贯彻执行,现在只有两个解决途径:一是在出台《道路运输条例》的同时,由最高人民法院颁布司法解释,对道路运输中旅客损害赔偿的法律依据进行明确的规定;二是尽快出台《道路运输法》,以法律的形式规定这一赔偿限额制度。如不这样,敢问:承运人的权益何以得到保护?何以能达到立法者所预期的目的?这样的条例的规定制定出来又有何意义?

在我国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道路交通运输业也越发显出其重要性,虽然近几年来,我国道路交通运输行业法制建设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交通部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和规范性文件,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也已先后颁布实施了《道路运输管理条例》,但是这些规章、条例一遇到法律的冲突,就会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敢问:这样的规章、条例制定出来有何意义?希望有关部门尽快重视这一问题,让我们的社会主义法制能够更加和谐,而不是杂乱无章!

篇3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的调整范围包括道路旅客运输、道路货物运输和道路运输相关业务。《条例》主要对国家立法尚未规定的事项,针对吉林省道路运输的实际设定了一些补充性、操作性内容。第二条规定:“道路运输经营包括道路旅客运输经营(以下简称客运经营)和道路货物运输经营(以下简称货运经营);道路运输相关业务,包括站(场)经营、机动车维修经营、机动车驾驶员培训。”道路运输经营在整个道路运输活动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道路运输业的不断发展,道路运输经营活动中暴露出许多问题需要加以规范。道路运输相关业务是与道路运输密切联系的有关业务,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道路运输辅助,它们对道路运输安全至关重要。同时,考虑到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仅为办公服务,不以营利为目的的运输,以及厂(矿)自有车辆仅在本单位区域内非公共道路上的运输不属于道路运输经营,《条例》在附则中也作出了相应规定。

鼓励发展多轴大吨位和厢式运输车辆

多轴大吨位运输车辆、厢式运输车辆具有装运能力强、对道路损害小的优点,鼓励发展这类车辆,以有利于遏制车辆超载超限、确保道路运输安全和节约能源。因此,《条例》第二十二条对我省多轴大吨位运输车辆和厢式运输车辆在通行费、养路费征收的优惠政策方面也作了明确规定。

注重提高机动车驾驶员培训考试质量

为了提高驾驶人员技能,保证驾驶人员的培训质量,有效防止和减少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发生,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与驾驶员发证机关建立联动衔接机制,采取措施对机动车驾驶员培训考试进行严格管理。为此,在《条例》第三十三条中增加一款,即:“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与机动车驾驶员考试发证机关应当建立驾驶员培训管理与考试发证的衔接制度,并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保证驾驶员培训考试质量。”

强化货运服务经营的管理

货运仓储、保管、配载、理货、货运、信息服务、搬运装卸等货运服务经营是货物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目前急需加强管理的环节。为了加强政府对这些经营行为的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将其作为货运场(站)经营的内容设定了行政许可和一些行为规范,据此,凡从事上述业务经营的,均应具备相应条件,获得相应的货运场(站)经营许可,遵守货运场(站)经营的有关规定。为了使上述规定更加明确,便于理解和操作,《条例》第三十八条规定:“货运站(场)经营包括运输货物的货运仓储、保管、配载、理货、货运、信息服务、搬运装卸等。货运站(场)经营者,应当依照国家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取得道路货物运输站(场)许可证后方可经营。”

严管超载运输问题

目前比较普遍存在的超载运输问题,严重影响了运输安全和秩序。为此,在第四章监督检查中增加一条第四十七条,即:“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在实施道路运输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车辆超载的,应当立即予以制止,并采取下列措施:(一)对于客运超载的,责令经营者安排旅客改乘;经营者没有条件安排改乘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可以安排旅客改乘,改乘的费用由超载运输旅客的经营者承担;(二)对于货运超载的,责令经营者自行卸载和保管超载货物,发生的费用由超载运输货物的经营者承担。”经营者违反了上述规定怎么办?《条例》设定了相应的罚则,即第五十一条:“客运经营者超过许可座位数运输旅客的,由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按每超一人处五十元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经营。”

篇4

地方性法规可以规定行政强制执行程序

有些学者认为:根据《行政强制法》第十二条规定,拍卖被扣押的财物属于行政强制执行方式的一种,而根据该法第十三条的规定,“行政强制执行由法律设定”,显然,这里的“法律”不包括地方性法规,由于《浙江省道路运输条例》是地方性法规,因此它规定行政强制执行的程序属于无效的规定。这些学者主张: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不可以凭借《浙江省道路运输条例》第六十三条第三款的规定,对扣押车辆进行拍卖,他们认为该条例的规定违反了《行政强制法》第十三的规定。那么,这种理解正确吗?笔者以为:这种理解是错误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有权根据该条款对扣押车辆直接组织拍卖,不需要通过法院再进行拍卖!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不妨进一步研究《行政强制法》的相关规定。

《行政强制法》第四十六条第三款规定,“没有行政强制执行权的行政机关应当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但是,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经催告仍不履行的,在实施行政管理过程中已经采取查封、扣押措施的行政机关,可以将查封、扣押的财物依法拍卖抵缴罚款。”

很显然,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就是属于本款规定中所指的本身没有行政强制执行权,但在在实施行政管理过程中已经采取扣押措施的行政机关。根据《行政强制法》第四十六条的授权,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也因此获得了对扣押车辆进行强制执行的权利(即拍卖权)。从这个意义上理解,《浙江省道路运输条例》第六十三条的规定,其实也是对《行政强制法》第四十六条如何在道路运输管理领域实施做出的具体规定。可见: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完全可以根据《浙江省道路运输条例》第六十三条的规定自行拍卖扣押车辆,而不需要申请人民法院来强制执行。

正确理解“依法处理”中的“依法”二字

有人认为,《浙江省道路运输条例》六十三条强调“依法”处理,所以必须再重新找到本条所依的“法”,如果没有“法”支撑就不可以直接根据该条进行拍卖!

笔者认为,这显然不符合本条的立法本意。如果这里的“依法”是必须另有“法”,那么,笔者认为,条例中根本不需要在前面规定那么多复杂的程序,因为“依法处理”那是放之四海皆真理的说法,根本不需要省人大那么费心费力的规定复杂的程序再来依法。既然省人大规定了复杂的程序条件:“对车辆依法解除扣押后,车辆扣押机关应当通知当事人限期领取车辆;当事人逾期不领取的,逾期之日起的车辆保管费用由当事人承担。经再次通知限期领取,当事人逾期超过六十日仍不领取的”,要求行政机关进行二次通知当事人领取,当事人仍不领取的,此时的“依法处理”中所指的“法”当然包括省人大制定的《浙江省道路运输条例》第六十三条,因此,从立法本意上理解,车辆扣押机关在二次通知后,当事人仍不领取的,本条事实上就是授权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可以根据《行政强制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履行“采取扣押措施的行政机关”的权利,可以将扣押的车辆依法拍卖抵缴罚款。

规定与设定是不同的法律概念

《行政强制法》第十三条规定,“行政强制执行由法律设定”。笔者以为:“设定”与“规定”是不同的法律概念。也就是说,行政强制法第十二条设定了6种行政强制执行方式,如果地方性法规想要另行设定第7种行政强制执行方式,那是断然不行的!但是,对于《行政强制法》第十二条已经设定的行政强制执行方式如何规范,《行政强制法》第十三条并没有对地方性法规做出限制,因此,作为地方性法规的《浙江省道路运输条例》完全可以对如何运用《行政强制法》设定的这6种行政强制执行方式进行相应的规定。而且,浙江省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对于扣押车辆的拍卖权,是由《行政强制法》第四十六条授权的,《浙江省道路运输条例》只是对该授权的具体执行程序进行了规范,这种规范是“规定”不是“设定”。

篇5

 

关键词:道路;运输安全;管理 

    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是不容忽视的行管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第一条规定:“为了维护道路运输市场秩序,保障道路运输安全,保护道路运输有关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道路运输业的健康发展,制定本条例。”《条例》明确了保障道路运输安全这一行管工作目标,并设定了一系列加强安全管理的重要制度,这为实施道路运输生产安全管理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保障,同时也赋予道路运输管理部门维护道路运输安全的使命。

    时逢“春运”,通过对客运站和车辆的安全检查,发现在安全管理和经营者安全意识方面不同程度的存在问题。面对当今的运输安全生产形势,如何做好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工作,实现道路运输安全生产,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必须清楚认识到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必须有长期打算。抓安全要从源头抓起。作为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必须选准“三关一监督”作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工作的“切人点”。

1严把“营运资格的市场准入关”

    实行严格的市场准人制度,凡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不准进人道路运输市场从事经营活动。新《道路运输条例》明确规定,申请从事客运、货运、危货运输经营的,都必须具备一个共同条件:有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这就要求必须把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作为道路运输市场准人的前提条件。在客运线路审批过程中,切实把好客运市场准人关,对安全生产制度不健全、达不到行车安全要求的、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一律不予审批新的客运线路。在货运审批过程中,也要严把货运市场准人关。对于违反国家标准私自拼装、改装的车辆,以及从外地购人车况达不到标准的破车严禁进人货运市场。鼓励发展安全性能好的新型车,鼓励发展厢式货车。对于申请危险品运输的,更要严把市场准人关,要进行车型和车辆技术等级控制,必须符合开业的“四个条件”。

2严把“营运车辆技术状况关”

    通过实行定期维护、车辆综合性能检测和车辆技术等级评定等制度,确保营运车辆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减少因机械故障而引发的事故。营运车辆是道路运输生产的基本要素,营运车辆的技术状况直接影响汽车的安全性、可靠性、动力性和经济性,是影响运输成本、交通安全、服务质量、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关键因素。所以说保障营运车辆技术状况良好是运输生产安全管理的核心。做好运输生产安全管理工作,必须把好营运车辆技术状况关。为做好此项工作可以从三方面人手:一是强化道路运输车辆定期维护制度,提高二级维护企业的服务质量,确保维护到位;二是坚持和完善营运车辆检测制度,规范车辆检测行为,确保检测质量;三是严格执行客运车辆进出站的检测制度,规范客运安检站的经营行为,确保安检质量。

3严把“营运驾驶员从业资格关”

    严格实行从业资格认证制度,确保道路运输关键岗位的从业人员适应安全管理的需要。道路运输从业人员是直接从事或服务于运输生产的群体,他们的职业素质、职业技能以及安全生产意识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运输生产安全状况的好坏。抓安全生产必须抓好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它是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对道路运输安全生产岗位的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职业培训要采取业余自学和专业培训、集中培训相结合的形式。主要做法:一是要加强安全意识教育;二是加强政策法规教育;三是加强汽车运用知识和设备操作技能的培训;四是强化持证上岗制度。同时,对营运车辆和运输服务行业进行年审时,要对从业人员执证上岗情况严格把关。

4强化“对汽车站场的安全监督”

篇6

你们好!

根据国家九部委的要求,为了规范货物运输市场,杜绝货车超限超载,治理车辆“大吨小标”和非法改装,减少因超限超载对公路的损害,防止因超限超载造成的安全隐患,县公路路政管理大队继续认真贯彻九部委治超文件精神,对超限超载从严从重治理。望货运业主及驾驶员做到以下事项:

一、装载货物的车辆必须规范货物装载,严禁洒、掉、抛、冒、漏、滴等行为。

二、严格按川交发[2005]63号超限卸载认定标准实施强制卸载:二轴车辆其车货总重不能超过24吨;三轴车辆其车货总重不能超过36吨;四轴车辆其车货总重不能超过48吨;五轴圾五轴以上车辆其车货总重不能超过55吨。

三、车货总重超限率在20%以上至50%以下的,每超1%处50元罚款;车货总重超限率在50%以上至100%以下的,每超1%处65元罚款;车货总重超限率在100%以上至150%以下的,每超1%处80元罚款;车货总重超限率在150%以上的或拒绝接受检测阻碍执法的,每超1%处100元罚款;超限运输造成公路路产严重损坏或严重影响公路交通安全畅通的处20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的罚款。

四、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第三十一条:客运经营者,货运经营者应当加强对车辆的维护和检测,确保车辆符合国家规定的技术标准;不得使用报废的,擅自改造装的和其他不符合国家规定的车辆从事道路运输经营。第七十一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客运经营者、货运经营者不按规定维护和检测运输车辆的,由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处1000元以上,处5000元以下的罚款。违反本条例的规定,客运经营者、货运经营者擅自改装已取得车辆营运证的车辆的,由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第六十六条:对1年内违法超限运输超过3次的货运车辆,由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吊销其车辆营运证;对1年内违法超限运输超过3次的货运车辆驾驶人,由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其停止从事营业性运输;道路运输企业1年内违法超限运输的货运车辆超过本单位货运车辆总数10%的,由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道路运输企业停业整顿;情节严重的,吊销其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并向社会公告。

五、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八条:机动车载物应当符合核定的载质量,严禁超载;载物的长、宽、高不得违反装载要求,不得遗洒、飘散载运物。

机动车运载超限不可解体的物品,影响交通安全的,应当按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指定的时间、路线、速度行驶,悬挂明显标志。在公路运载超限不可解体的物品,并应当步进的规定执行。

驾驶货车载物超过核定载质量未达30%的扣3分,处200-500元罚款,驾驶货车载物超过核定载质量超过30%以上的扣6分,处500-2000元罚款。

篇7

“两罚制”也称双罚制,这原本是一个刑法学上的概念,一般是指对单位犯罪,既要处罚单位,又要处罚单位中的直接责任人员,这是一种较为合理且有效的处罚单位犯罪的制度。后来这个法律精神被行政法所吸收,在对单位实施的行政违法行为依法进行行政处罚时,分别对单位和单位中的直接责任人员进行处罚。我国的一些行政法规中也部分的采取了“两罚制”的做法,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就体现了“两罚制”的原则;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五章“法律责任”中大多采用了这一原则。

二、道路运输行政处罚中的“两罚制”。

2001年10月,交通部2001年第7号令颁布了《营业性道路运输驾驶员职业培训管理规定》,在我国正式确定了营业性驾驶员从业资格证管理制度。这个交通部部门规章还第一次在道路运输管理行政处罚领域体现了“两罚制”观念。该规章第二十三条规定,“未取得营运驾驶员从业资格证书,驾驶机动车从事营业性道路运输活动的,处以200元以下的罚款。”第二十五条规定,“道路运输经营者使用未取得营运驾驶员从业资格证书的人驾驶机动车从事营业性道路运输活动的,处以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这实际上意味着,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查到未取得营运驾驶员从业资格证在从事营业性道路运输活动的,应该同时对驾驶员和聘用这名驾驶员的营运车车主同时进行相应形式和幅度的行政处罚,(驾驶员与车主为同一人的,应按第二十三条的规定处罚)这可以看成是一种新形式的“两罚制”。

事实上,对营运车车主进行处罚具备行政处罚成立的构成条件:

首先,营运车车主在主观上具有直接或间接的违法违章故意。营运车车主在聘用机动车驾驶员前,应依法对驾驶员的身份证、驾驶证、从业资格证等相关证件进行查验,证件齐全的才可以聘用,并在聘用时对驾驶员的有关情况进行登记。若车主明知驾驶员尚未取得营业性驾驶员从业资格仍有意聘用或未经查验驾驶员的相关证件而直接聘用,都构成了主观上的违法违章的故意。

其次,客观上其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道路运输经营直接关系着旅客的人身安全和货主的财产利益,而影响运输安全最重要的两个因素就是车辆的安全状况和驾驶人员的素质。如果营运车车主聘用了不具备相关条件的驾驶员从事营业性道路运输活动,必然使道路运输的安全系数大为降低,从而对旅客和货主的利益造成潜在或实际的侵害,影响正常的道路运输市场秩序。

三、取消“两罚制”的后果。

新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令人遗憾地摒弃了“交通部7号令”刚刚建立起来的“两罚制”,其带来的消极影响显而易见。

首先,营运车主的违法违章行为无法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

如上所述,营运车主聘用不具备规定条件的机动车驾驶员从事营业性道路运输经营活动,具有主观上的故意和客观上的违法性,事实上,如果没有车主的聘用行为,驾驶员是不可能为车主提供驾车劳务的,两者的违法行为相互联系,不能分割。一旦营运车驾驶员未取得从业资格而从事营业性运输的行为被发现,营运车车主就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的规定,以法律只规定对驾驶员进行处罚为由,将这二个违法行为带来的不利后果全部转嫁到驾驶员身上。而实际上,众所周知,车主与驾驶员二者之间的经济地位相差悬殊,一般普通驾驶员的工资收入最多也就几千元,让驾驶员去缴纳二百至二千的罚款,而经济实力更强的车主却可以不承担任何责任,于法于理都让人难以接受。其次,行政处罚决定将更难执行。

篇8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第六十四条:违反条例规定,未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擅自从事道路运输经营的,由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停止经营。

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处违法所得2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罚款。

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2万元的,处3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篇9

交通运输部:

国务院的《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第35条规定:车辆载运不可解体物品时,如果车货总体的外廓尺寸或总质量超过公路、公路桥梁、公路隧道的限载、限高、限宽、限长等标准,并且确需在公路、公路桥梁、公路隧道行驶,从事运输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向公路管理机构申请公路超限运输许可。此外,该条例第66条规定:对1年内违法超限运输超过3次的货运车辆,由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吊销其车辆营运证;对1年内违法超限运输超过3次的货运车辆驾驶人,由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其停止从事营业性运输;对1年内违法超限运输的货运车辆超过本单位货运车辆总数10%的道路运输企业,由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其停业整顿;对违法情节严重的道路运输企业,吊销其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并向社会公告。

根据原交通部的《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第3条的规定,车货总高度从地面算起以上(集装箱车货总高度从地面算起以上)以及车货总长以上均属于超限运输,应当申请办理《超限运输车辆通行证》(以下简称《通行证》),按公路管理机构核定的时间和路线通行。

按照现行国家标准,集装箱外部高度分为,和等规格,其中外部高度为的集装箱在业内被称为高箱。目前国产牵引车的鞍座高度为~,运输高箱时车货总高度大于,属于超限运输。此外,目前国产牵引车的长度为~,45英尺集装箱的外部长度为,组合后车货总长度为~,也属于超限运输。

随着国际贸易和集装箱运输的不断发展,高箱和45英尺以上集装箱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例如,2010年深圳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其中高箱占20%以上,平均每天达1.2万TEU。要求数量如此庞大的高箱办理《通行证》,在程序上难以操作。此外,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中明确要求,抓紧修订完善《道路大型物件运输管理办法》和《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规范道路交通管理和超限治理行为。为此,建议贵部尽快对《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的第3条进行修订,将集装箱车货总高度限制从放宽至,并调整集装箱牵引车的车货总长度标准,使其适应45英尺和53英尺集装箱的运输需求。

篇10

第二条在本市行政辖区内从事货物运输、货物运输中介信息服务的经营者必须遵守本办法。

货物运输是指受他人委托,为他人代办运输,代提、、代运货物服务的业务。

货运中介信息服务是指提供车、货信息,代车方组货、代货方配车等服务的业务。

第三条**市道路运输管理局负责实施本办法。各区县(自治县、市)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负责本行政辖区内货运及货运中介信息服务业的日常管理。

第四条对货运、货运中介信息服务业实行统一管理、多家经营、协调发展、适度调控的管理原则。

第五条从事货运、货运中介信息服务的经营企业,应当进入建立的货物运输交易市场内经营。

第六条从事货运、货运中介信息服务,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经营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须掌握与道路运输业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基本业务知识;

(二)流动资金不少于5万元,事故赔偿保证金不少于5万元;

(三)固定的办公场所面积不少于20平方米,在货物运输交易市场内经营的应租有固定办公场所;

(四)制定有经营管理的规章制度;

(五)有明确的组货配载方向和一定的配载业务;有计算机信息管理人员及管理能力。

第七条办理开业手续程序:

(一)向所在地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申请,并提供开业条件的证明材料和有关手续;

(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按照行业发展规划和开业条件审查,对符合规划和条件的,在规定时间内颁发《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不符合规划或条件的,书面回复申请人;

(三)持《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

(四)领取经营必需的各种单证和票据。

办理前款规定的手续后方可经营。

开办中外合资、合作、外商独资经营的货运、货运中介信息服务的企业,按国家规定报批。

第八条本办法实施前已开展货运、货运中介信息服务经营活动的企业,由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按本办法规定条件对其进行审查,不符合开业条件的,限期整改,整改仍不合开业条件的,依法禁止其继续经营。

第九条货运、货运中介信息服务经营者及货物承运方应履行下列规定:

(一)按规定使用《**市公路运输货运统一发票》或《全国联运行业统一发票》等道路运输单证;

(二)提供的货运信息应真实可靠,因货运信息虚假车辆空驶、货物延滞造成的经济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三)不得欺行霸市、垄断货源、私下转让运输单证;

(四)不得将受理的货运业务交给无经营资格者承运,不得将受理的特种货物交给无特种货物运输资格者承运;

(五)为车辆配载货物,应当验明承运人、货运车辆的合法的运输资格、运输证件,承运车辆必须符合技术要求;

(六)将配载货物的种类、重量、运输要求、运输路线、运输时限等准确告诉承运人;

(七)按车辆标记吨位配载货物,并不得超高、超宽、超长,不得混装危险货物;

(八)签订跨省、市配载业务合同(协议)后,货物承运方应当由向驻货物运输交易市场的运政管理机构领取其签发的《**市道路货物运输统一行车路单》,并随车携带;

(九)发生货物运输质量责任事故,按交通部《汽车货物运输规则》的规定赔偿;

(十)优先发运政府指令性运输任务和抢险救灾物资。

第十条货运、货运中介信息服务经营者在媒体上货物运输宣传广告,应经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审核。虚假货物运输广告、或以其他形式扰乱货运市场的,依法查处。

第十一条货运、货运中介信息服务业户应按国家规定向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缴纳公路运输管理费,并按规定及时向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报送统计资料。

第十二条货运、货运中介信息服务经营者应按规定接受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年度审验。

其经营资质发生变化已不具备开业条件的,依法注销、违法违章经营屡犯不改的,依法责令整改。

第十三条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由道理运输管理机构按照《**市道路运输管理条例》和交通部的有关规定处罚。

第十四条货运、货运中介信息服务经营者被责令停业整改,应将其受理的货物运输业务交由其他经营者代为处理。

第十五条从事联运服务的经营者在受理道路货物运输业务时应遵守本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