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法意见范文

时间:2023-03-15 04:56: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继承法意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继承法意见

篇1

一、项目基本情况

新区土地一级开发项目位于市沙市区北部,规划占地面积约10000亩,开发范围为荆沙大道以北,翠环路铁路线)以南,高速以东以西的闭合区域。片区大部分隶属沙市区,部分隶属开发区。

二、工作目标

在5-8年时间内,完成新区内农户的集中安置和企事业单位的搬迁,完成片区土地收储及片区内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骨架网络的搭建,按规划有序进行土地运营,将新区建设成为具备完善的行政办公、金融商贸、医疗教育、文化娱乐、生活居住等综合功能的市级新行政文化中心,带动城市向北发展,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三、开发方式

为便于项目融资和市场化运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加快项目进度,市政府采取授权市城司作为市场开发主体,与辖区政府分工协作、各负其责、共同推进的方式进行开发。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市新区土地一级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名单附后)。辖区政府也要成立相应机构,确定工作专班,落实工作人员,明确工作职责,尽快开展工作。

(二)加紧开展项目前期工作。市城司要统筹项目运作策划,抓紧启动片区控规的编制、报批,抓紧进行还迁安置小区选址和安置小区规划编制,启动片区融资,抓紧引进项目合作者。

(三)及时启动拆迁调查及拆违、控违工作。辖区政府要迅速成立控制违章建设专班,实行不间断巡查,坚决控制违建,有效拆除违建。成立拆迁调查专班,全面开展入户调查、登记、造册工作。同时,严格控制项目立项、规划审批、户籍迁入等事项。

(四)建立项目开发建设激励机制。市城司与辖区政府共同商议,制定相关工作经费补贴及奖惩办法,实行行政与经济双重管理,保证有效控制违章和开发成本。各有关单位要密切配合,做好拆迁、拆违调查登记的复核锁定工作,加强巡查,及时通报相关信息,兑现经济奖罚办法。

篇2

【关键词】 城镇化 现状 思路

进入新世纪以来,河南省中原城市圈发展壮大,小城镇发展迅速,城镇化总体发展水平由2000年的23.2%提高到2011年的40.57%,平均每年增速1.58%,城镇化水平与全国的差距不断缩小,尤其是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区相继上升为国家战略,对河南省城镇化建设更加有利。但由于历史条件、制度政策、经济基础等多方面的原因,河南省的城镇化水平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2011年河南省城镇化水平40.57%,全国倒数第五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7个百分点,与东部省(市)相比差距更大。对于一个经济总量全国第五、但总体经济发展水平明显落后的农业大省,城镇化建设如何上新台阶,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河南省城镇化进程的现状

进入新世纪以来,河南省委省政府抓住我国城镇化和中原经济区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全省城镇化率得到明显提高,体系逐步完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尤其是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河南省城镇化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1、河南省城镇化发展取得的成效

(1)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河南省经济总量由2000年的5052.99亿元提高到2011年的26931.03亿元,连续10年居全国第五,经济实力增强。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化总体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2011年总人口达10489万,城镇化率达到了40.57%,比2000年的23.2%提高了17.4个百分点,河南省城镇化水平和全国城镇化水平的差距也在不断缩小,由2000年与全国相差13.02个百分点,缩小到2011年与全国相差10.7个百分点,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2)城市环境明显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得到改善。2011年河南城镇基础设施完成投资3080.58 亿元,比上年增长17.28%,城市道路、环境卫生等市政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明显提高,居民生活条件大大改善,城市整体功能不断提升。由于新农村建设和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的力度加大,城乡差异在不断缩小。

(3)城市环境质量提高。2011年河南省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比前几年明显下降,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年平均值为0.103 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浓度年平均值为0.051毫克/立方米,全部在基本目标控制之内,节能减排成效显著,生态环保工作稳步推进,2011年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4.4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逐年增加,2011年达8.9平方米。

(4)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至2011年底,全省有城镇1989个,其中省辖市17个,县级市21个,县城88个,乡镇1863个。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河南省城镇发展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增强,城镇之间的联系不断加强,目前已初步形成以中原城市群为主的发展格局。

(5)城镇化成果惠及广大农民。城镇化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2011年河南省第二、三产业就业人员达到2778.13万人,乡村从业人员4401.06万人,分别占全省就业总人口的53.08%和84.08%。

2、河南省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直以来,河南省城镇化发展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1年城镇化率全国倒数第五,中部六省倒数第一,形势非常严峻,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仍然很大,更是远低于东部地区发达城市,虽然河南省城镇化的建设取得了积极而显著的发展成绩,但是城镇化进程更多地表现在规模和数量的扩张上,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

(1)城镇化发展总体水平偏低。第一,从河南省的统计数据来看,城镇化建设起点低、水平低。河南省的城镇化率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978年河南省的城镇化率仅13.63%,低于全国4.29个百分点。2004年以前河南省城镇化率不断提高,与全国的差距进一步拉大。2005年后,河南省城镇化率明显提高,与全国的差距才开始逐年缩小,但仍有较大差距。第二,城镇化率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匹配,明显落后工业化发展,制约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推动城镇化进程,城镇化能提高国民经济的总体水平,二者相辅相成。河南省2011年经济总量26931.03亿元,全国排名第五,而同年河南省城镇化率仅为40.57%,全国排名第27位,仅高于贵州、云南、甘肃和,这与其GDP在全国的排名不相称。2011年河南省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13∶57.3∶29.7,城镇化率比工业化率低了16.73个百分点,很显然河南省城镇化水平滞后于工业化水平,全国城镇化率高于工业化率,与河南省形成反差,制约了河南省经济发展。

(2)城镇化发展不平衡,地区差异明显。河南省各地经济实力不同,城镇化水平有很大差异。郑州城镇化水平最高,达64.8%,南阳、商丘、信阳、周口、驻马店市人口基数大,人口城镇化水平较低,而城镇化水平最低是商丘、周口和驻马店,仅为31.5%,比全省平均水平低9.1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9.77个百分点。城镇化在空间上呈现出“东慢西快”严重失衡的格局,将会影响河南整体的经济发展,不利于“十二五”城镇化的整体推进。

(3)城镇化质量不高,制约河南省城镇化的进程。近十年来河南省城镇化推进很快,城镇数量多但质量并不高,大城市数量少,片面追求城市发展速度,注重城市华丽的外表和国际化风貌,但在市政基础设施和文化、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资源长期投入不足,城镇综合服务功能差,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造成交通拥挤、生活质量下降、社会保障供给不足、失业率提高等城市病困。大城市这样,小城镇城市公共设施落后更加明显。

(4)中心城市辐射能力不强。河南省绝大多数城市规模不大,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对周边地区的辐射能力不强。目前河南仅有郑州、洛阳等城市规模较大,它们辐射的范围毕竟有限,难以带动较远地区的经济发展。省会郑州发展较快,在27个省会和自治区首府城市中,规模实力偏弱,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不强。河南第二大城市洛阳也只是区域性中心城市,竞争实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5)产业结构不合理,制约河南省城镇化的发展。国内外实证经验表明,工业主导城镇化发展,第三产业影响城镇发展。河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经过多年建设,工业化水平显著上升,第三产业份额一直在增加,1992年河南省二、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开始超越第一产业,产业比例由2010年的14.1∶57.3∶28.6变化为2011年的13∶57.3∶29.7,第三产业增长20.94%,但仍然存在二、三产业不够发达,第一产业比重过大的问题。

二、原因分析

河南省城镇化发展滞后,大体有如下几个方面原因:一是相关的制度缺失。河南省2000年才开始允许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而且设置许多限制条件,转移到城市的农民在就业、养老、医疗和社会保障等方面享受不到市民待遇,对河南省城镇化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二是国家对河南的投资不足。国家对中部地区投资不足,河南省第二、三产业发展动力不足,很难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三是产业结构的制约。虽然河南省的产业结构不断得到调整,但是二、三产业不发达。工业的不发达制约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反过来影响一、二产业,从而制约城镇化的发展和产业聚集的发展。

三、促进河南省城镇化发展的主要思路和建议

城镇化发展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兼顾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协调发展,必须积极稳妥推进河南省城镇化发展,努力实现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

1、建设辐射作用强的中心城市和城市群

郑州是全国陆路交通运输的中心,已具备了发展商贸、服务更大区域的潜力,根据河南省城镇发展的区域分布,紧密围绕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区的建设,以郑州和洛阳为核心,重点打造“大郑州都市圈”,进一步加快郑州与周围省份省会城市的资源要素整合,增强中原城市群的辐射带动作用,助推周边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促进河南省城镇化协调发展。

2、建设完善的城镇体系

依据河南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小城镇发展的若干决定”,河南省的城镇化建设要以人为本,以中原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以大城市为中心,中小城市为重点,小城镇为基础,形成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地区中心城市、县域中心城市、中心镇、新型农村社区五级体系的发展格局,以大带小,提升河南省的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目前河南省很多县(包括县级市)具备了一定的发展规模,可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壮大县城和中心镇,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产业、增强县域竞争力,保障改善民生,完善城市功能,提升服务功能,使这些市率先发展成为中等城市。河南省很多城市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如郑州、洛阳、开封,在不断完善现代化城市设施的同时,更需要保留这一特色。同时要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小城镇的综合实力,发挥小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全省城镇化水平。

3、调整产业结构

根据国际经验,城镇化不管是规模扩大,还是质量提高,都必须把产业发展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河南省是传统农业大省,虽然近年来河南省产业结构实现“二一三”向“二三一”的转变,但第三产业的结构比例处于下降趋势。因此,首先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水平,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中小城市对农村人口的吸纳能力,促进城镇化快速发展。其次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现代会展、中介服务等服务业,促进城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达到城镇化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良性互动。

4、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在加快城镇化发展的同时,必须提高城镇化的质量,把城市绿色发展放在推行新型城镇化的突出位置。在城镇建设中努力抓好节能减排,鼓励发展低碳经济,加大环境整治力度,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5、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要建立与新型城镇化相适应的体制机制。一是城乡户籍体制创新。城镇化不是简单地变换市民身份,而是让具备在城市谋生能力的群体连带家属转变为城镇人口,现行的户籍制度严重影响了城镇化的发展,户籍制度必须取得重要突破。二是城镇化建设投融资体制创新。城镇化需要建设大量的资金来建设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政府财政远远不能满足,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小城镇建设和村庄整治,拓宽资金筹措渠道,探索有效的投融资体制。三是突破土地资源制约。

【参考文献】

[1] 杨刚强、江洪:中部地区城镇化发展现状与对策[J].宏观经济管理,2011(5).

[2] 谷彦芳:河北城镇化发展现状、成因及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4).

[3] 支树槐:河北城镇化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J].领导之友,2011(8).

[4] 阎东彬: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问题及原因剖析[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2(1).

[5] 郑加仁:浙江城镇化的现状、问题以及“十二五”推进城镇化的政策建议[J].东方企业文化,2011(10).

篇3

【关键词】放弃继承;权利性质;撤销权

一、放弃继承本身的权利性质

首先,要明确继承人放弃继承的时间,应当在继承开始后至遗产分割前。我国《继承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遗产处理前,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继承开始之前,不存在放弃继承的问题。因为,这时继承人只是具有一种期待权,即将来继承遗产的可能性。因此,假如某继承人在被继承人死亡之前曾向其他法定继承人作出过放弃继承的意思表示,但在被继承人死亡之后没有重申这种意思表示,应当视为接受继承。

其次,放弃继承指的就是放弃继承权,关于它的权利性质的认定必然涉及到继承权的权利性质。一种观点认为,在行使放弃继承的权利时,继承权同继承人的主观意志相联系,是具有现实性、财产权的继承权,符合财产权的一般理论;另一种观点认为,承认继承权是基于身份而产生的财产权,应着重强调它的专属性,放弃继承的行为虽然也是以财产为标的的,但毕竟与买卖、赠与等行为不同,具有一定的身份性质。因此,前者认为放弃继承可以成为债权人撤销权的标的,后者持相反观点。

然后,有的学者认为,从放弃继承制度设立的宗旨上看,我国《继承法》采取的是当然继承主义,遗产的继承是基于法律的直接规定,至于继承人的意思如何,则在所不问。而放弃继承制度的设立,正是为了使继承人可以依照自己的自由意思决定是否溯及地不取得被继承人的遗产。这是社会进步的法律表现,更是一种人格自由的体现。由此可知,放弃继承制度本身具有特定的目的和功能,即使其在行使之际,使继承人的债权人受有某些不利益,也不能因此而成为债权人撤销权的标的。,有的学者认为,放弃继承的自由必须得到限制,不能损害国家、社会和第三人的利益,否则容易造成权力滥用。

笔者认为:既然现代民法中的继承指的是财产继承,继承人取得被继承人的财产是继承权的核心内容,承认继承权是一项财产权,那么继承权就应该符合一般财产权的特征。在物权法已经实施的情况下,所谓放弃继承权,是否就是放弃本可继承的财产所有权?关于这个疑问,应当从两种情况考虑:

1、继承人不放弃继承时,则从继承开始时取得遗产的所有权(所有继承人共有),适用的法律依据是:(1)《物权法》第二十九条:因继承或者受遗赠取得物权的,自继承或者受遗赠开始时发生效力。(2)《继承法》第二条 :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

2、如果继承人放弃继承,放弃的就不仅仅是财产所有权,而是继承权,即既得的继承权,继承权不等于财产所有权。法律依据是:(1)《继承法》第二十五条: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遗产处理前,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2)《继承法意见》第49条规定:“继承人放弃继承的意思表示,应当在继承开始后、遗产分割前作出。遗产分割后表示放弃的不再是继承权,而是所有权”。(3)《继承法意见》第51条规定:“放弃继承的效力,追溯到继承开始的时间”。如果放弃了,那放弃的意思表示是可以回溯的,也就是在继承发生的时候就已经放弃了。

因此,在不存在放弃继承的情况下,按照物权法第29条规定时点取得物权。否则,不能适用物权法的规定,因为《继承法》(包括《继承法意见》)应当优先适用。

二、债权人撤销权的标的是否包放弃继承

债权人撤销权起源于罗马法,因它是由罗马法务官保罗(Paulus)所创设的概念,故又称为保罗诉权i。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法学阶梯)》有明文规定(Inst.,4.6.6.) ii。它是指债权人在其债务人实施减少其财产的法律行为害及债权时,得请求法院予以撤销的权利。当债务人与第三人实施法律行为,使其作为债权担保的责任财产不当减少,债权人可以请求法院撤销债务人与第三人的法律行为,害及债权人利益时,恢复债务人的财产,保障债权的实现。

债权人撤销权的成立要件,包括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

1、客观要件分为四点:(1)债务人实施了处分财产的行为。(2)债权人对债务人须存在有效的债权。(3)债务人的行为须有害于债权人的债权。(4)债务人的行为必须以财产为标的。

2、主观要件: 现代民法在撤销权要件构成方面的理论是有偿行为以主观恶意为撤销权成立要件;无偿行为则仅须满足客观要件即可成立撤销权。

现在探讨下放弃继承时债权人的撤销权的行使是否符合构成要件。

第一,对于合同法第74条规定,放弃继承是不是无偿转让财产?肯定说认为因为继承一开始,就承受了被继承人财产上的一切权利义务,因此放弃继承的单独行为就是无偿处分行为,所以债权人可以行使撤销权。按照《继承法意见》第46条规定,法院判决确定的债务或者其他法定债务应该是债务人的法定义务(扩张解释)。“继承人因放弃继承权,致其不能履行法定义务的,放弃继承权的行为无效。”――《继承法意见》第46条。笔者认为,从诚信和习惯来讲这里的“法定义务”应给是包括“欠债还钱”,至少是通过法院判决确定的债务,所以作扩张解释。

第二,《继承法意见》第49条规定:“继承人放弃继承的意思表示,应当在继承开始后、遗产分割前作出。遗产分割后表示放弃的不再是继承权,而是所有权”和第51条规定:“放弃继承的效力,追溯到继承开始的时间”。这两个规定能不能说明在继承开始后遗产分割前,继承人只是享有继承权而不享有所有权呢?应该可以肯定继承人放弃的是继承权不是所有权。那么,继承权具有人身专属性,即使其具有财产属性,抛弃它对债权人产生一定的影响,债权人也不能撤销。

第三,如果第二点成立,《继承法意见》第46条和第49条也不会发生冲突。也就是说,放弃继承不等于合同法第74条意义上的无偿转让财产行为。从人权保护的角度,笔者赞成第二点,承认放弃继承不属于无偿转让财产行为。

第四,从撤销权行使的目的上来说,它的目的在于恢复债务人的责任财产,而不在于增加债务人的责任财产,故债务人拒绝受领某种利益(比如拒绝接受赠与、拒绝第三人承担债务等)时,债权人不得提出撤销,否则侵害了债务人行使权利的自由。

第五,虽然继承权是一项财产权,但是包含一定的人身属性。继承所取得的财产更具有人身性质,该财产权利的取得必须由具有人身属性的人员决定、行使,他人不能取代iii。而继承权的放弃是继承人的决定的一种,应当属于身份行为。

因此,放弃继承不是无偿转让财产的行为,应当属于身份行为,不符合债权人行使撤销权的构成要件,不问动机如何,放弃继承是个人行使权利的自由,第三人不得请求撤销。

结 论

综合两个问题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债务人放弃继承权,债权人可否行使撤销权”这个问题的实质是人格自由与交易安全的冲突。在两种权利发生冲突时,就应权衡两种制度的目的和功能,决定应优先保护哪一种权利。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交易安全显得尤为重要,《合同法》中的债的保全制度的相关规定正是其重要性的体现iv。在我国民法理论中,无论是接受还是放弃继承,都是一种人格自由的表现。

但是,在提倡“以人为本”的现代中国,从价值衡量上来看,人格自由应较债的保全处于优越地位,应优先尊重放弃继承中所体现的债务人的人身自由。

那种认为“债权人同债务人进行交易时,不仅会考虑债务人当时的信用状态,而且对于债务人将来可能因继承而获得的财产状况也会予以考虑的”的观点,简直就是“异想天开”!难道债权人在交易时需要把债务人的家庭情况都调查清楚?放弃继承与诚信原则或者说权利滥用没有必然联系,而是人格自由的体现!

注释:

i[英]巴里・尼古拉斯.罗马法概论[M].黄风译.法律出版社,2000.

ii[罗马]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法学阶梯[M].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1989:207.

篇4

关键词:路桥工程管理;发展趋势;建议

中图分类号:TU997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路桥施工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工程施工时间跨度大,施工过程与技术工艺复杂,管理难度也随之增加。对此,施工单位应当充分认识到施工管理的重要性。

一、建设工程中路桥项目管理的问题分析

(一)路桥项目管理的理念推广不足

路桥项目管理的理念推广不足是路桥项目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也是其它各种问题的潜在影响因素。由于目前各种工程在社会发展的带动下都迅速的开展起来,但是对于工程管理来讲,并没有完善的理论管理体系,缺乏具备管理能力及素质的专业人员,因此在理论传递的过程中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困难。导致路桥项目管理理念不能够有效的得到推广,施工过程从管理人员到施工人员都无视管理的存在,路桥项目管理的实质性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

(二)路桥项目管理中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较低

路桥项目管理实施过程中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较低是路桥项目管理存在的重要问题。首先,路桥项目管理过程相对复杂,需要的管理人员要熟悉工程实施流程,又要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与管理知识,还要对具备一定的技术能力。具备相应素质的人才比较缺乏;其次,现有的管理人员能力和素质达不到路桥项目管理所需的要求,导致在管理过程中管理效果不明显,甚至出现的现象,严重影响着路桥项目管理发挥作用

(三)路桥项目管理过程中采购管理水平不足

采购管理水平不足是路桥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又一重要问题。首先,在采购过程中,没有对采购人员做好管理,导致材料及设备采购存在价格欺瞒或行职权之便的现象,导致采购的材料及设备不符合要求或者价格太高,不利于工程建设中保护企业利益;其次,在材料或设备采购回来以后,采购管理人员没有对材料及设备进行严格的检查,质量控制不到位,影响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及工程的质量,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甚至会留下严重的安全隐患。

(四)路桥工程建设中施工现场管理混乱

路桥工程建设施工现场管理混乱也是路桥项目管理工程中存在的重要问题。一方面,路桥项目施工人员基本上都是临时性的施工团队,对于路桥项目管理来讲具有一定的困难;另一方面,路桥项目施工现场是各种资源的集聚地,由于各种资源及信息混杂,对于管理来讲也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施工现场往往管理混乱,进而导致工程的秩序及质量得不到很好的控制,严重影响着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

(五)工程建设中的资源及材料控制管理不足

路桥项目管理中还存在着工程建设资源及管理控制管理不足的问题。一方面,施工过程中的物力资源浪费严重。这主要是由于在施工中缺少成本控制概念,并没有做好材料成本控制,导致材料浪费及设备损坏等现象,影响项目成本控制;另一方面,人力成本浪费也较为严重,由于路桥项目管理不够完善,导致在施工过程中不能够有效的监督施工人员行为的现象,进而造成施工人员偷懒,工程施工进度得不到控制的现象,严重影响着工程建设中成本控制。

二、工程管理发展趋势

(一)全球化发展的趋势

知识经济时代带来的一个重要表示就是随之而来的全球化的经济发展以及知识普及,因为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知识以及相关技术的支持在竞争的过程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就从根本上推动了全世界的项目管理工作的发展。其主要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各个国家之间所进行的跨国贸易活动日渐增加、世界范围内进行的有关于专业的交流活动数量也在逐年递增、项目管理这方面的信息资料基本上已经做到世界共享等。项目管理在世界范围之内取得的发展有助于我们对其进行学习,而除此之外也对于我国的项目管理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二)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因为目前人类活动的绝大多数行为都可以通过项目管理来进行约束, 所以眼下项目管理工作在全世界范围内设计的范围十分的广阔,各不相同的种类, 各种规模的项目管理工作纷纷涌现,而在跨越了如此之多的专业以及领域的同时, 也就显露出了一些趋势,即由于跨越了诸多专业,也就在同一时间出现了很多种项目管理的工作方式, 并且因此促进了项目管理专业日益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三)专业化发展的趋势

项目管理在诸多领域得以应用这一特点促进了项目管理工作逐渐向专业化发展,这一趋势在项目管理知识体系( PMBOK) 被不断地完善以及飞速发展、教育竞争问题的出现、各式各样针对项目管理工作的软件以及相关的研发机构的不断出现这些方面可见一斑,那么随之而来的项目管理工作逐步走向专业化这一趋势也就成为了项目管理工作发展过程之中的必然。可以这样说,项目管理工作在日益专业化的过程之中所取得的发展以及进步,也恰恰是项目管理着一个学科逐步迈向成熟的标志。眼下项目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大致分为两个方面,那就是怎样才能成功的将本专业的相关理论以及方式在项目管理过程之中运用,以及怎样成功的将项目管理专业治中所包含的知识以及方法运用到自身学科之中。

三、路桥工程管理中的强化管理建议

(一)加强成本控制。制定科学、合理的成本计划。对于路桥工程项目,在编制目标成本计划时,需趋向科学化、准确化。路桥施工前,由专业经济人员研究、核算工程成本费用,制定目标成本控制测量,明确成本责任,向全体施工人员灌输成本控制观念;路桥工程实施过程中,必须严格调查各项费用的出入情况,开始分项工程前,对于工艺与项目,必须给予经济性分析与比较,再优化成本计划,进而降低成本。针对采购计划编制,编制详细、具体的施工计划。如果采购计划与施工计划不相符合,会引起严重积压与浪费问题,极大增加现场管理费用,进而使得整个路桥工程的成本费用增加;加强成本分析与核算。通过制定成本核算机制,按照路桥工程的进度、目标、结算等成本情况,给予监控与严查,若发现错误,给予及时纠正,实时监测执行情况,动态掌握执行效果;认真分析路桥施工合同。对于整个路桥工程的变更与索赔,必须完善其数据收集与结算,在具体施工时,加强工程结算,准确分析变更与索赔资料,储存好原始资料,向业主、监理单位及时反映。编制费用出入报告,给予及时监督、批复,以便于加快资金的回收,防止发生成本流失问题,保证成本目标可顺利实施与完成。

(二)建立质量保障体系。提升施工人员的全体质量意识,对于路桥工程管理,需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构建最高管理制基层的管理体系,使全体施工人员均树立质量意识;建立质量责任机制,实现职责与分工明确,构建合理奖惩制度,以质量为基点,完善路桥工程施工管理;加强质量控制,由材料采购开始,一直到路桥成品,必须强化质量保护,加强工序验收,按照国家统一规程实施验收;建立合理的监督机制。同监理单位紧密配合,加强质量检测与验收。对于路桥工程质量检测,需参考准确、公正的数据,依靠第三方机构完善质量检测。

(三)解决安全问题。路桥管理是结合路桥企业内外条件,根据施工环节与企业运行状况,实行生产要素合理配置,动态化管理企业资源,确保路桥工程效益,建立科学合同目标。强化安全文明施工,针对路桥施工实践,时常发生各类恶性事件,技术水平落后,安全管理较为缺陷,严重阻碍了社会发展。路桥管理行业因安全管理状况较差,路桥工程成本逐渐上升,路桥建设周期明显延长,生产效率显著降低,无法保证路桥质量水平。所以,路桥施工企业需强化安全管理,事先预防可能出现的问题,保证路桥工程的文明施工、安全施工。

结语

综上所述,路桥工程项目管理工作需要在项目管理专业的相关专业知识理论之下进行,依据实际情况对于路桥项目进行具体的分析,在路桥工程的整个过程之中全面落实项目管理的工作,将工程质量放在工程的首位。

参考文献:

[1]何文田.当前路桥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传播,2014,09:57+55.

篇5

案例:刘大爷生前是一名“五保户”,他的生养死葬全由其所在的村民小组负责,但未形成任何书面协议。1998年刘大爷因病去世后留下3间房屋,也从未有人提出过要求继承,几年来该房屋在风雨中慢慢倒塌。2005年下半年,正当该村决定在包括刘大爷留下的一大片废地基上连片建设标准化农民住宅时,刘大爷的侄子刘某前来阻挠,他提出自己是刘大爷的唯一法定继承人,刘大爷的宅基地应归其所有。村民小组却认为,刘某未对刘大爷尽任何义务,刘大爷一直都由村民小组供养,死后也是由村民小组负责埋葬的。再说时间过了这么久也一直无人提出宅基地的事,刘大爷生前的宅基地应收回村民小组所有。刘某不服,遂不断地向相关部门反映。那么,“五保户”死后其原有宅基地能否被继承呢?

分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继承法意见”)对“五保户”的财产继承是这样规定的:集体组织对“五保户”实行“五保”时,双方有扶养协议的,按协议处理;没有扶养协议,死者有遗嘱继承人或法定继承人要求继承,按遗嘱继承或法定继承处理,但集体组织有权要求扣回“五保”费用。因此,在未签订扶养协议,以及“五保户”刘大爷未留有遗嘱的情况下,作为其唯一的法定继承人,刘某是有权继承刘大爷遗产的。

至于什么是遗产,我国继承法第3条作出了这样的规定:“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包括:(一)公民的收入;(二)公民的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三)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四)公民的文物、图书资料;(五)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六)公民的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七)公民的其他合法财产。”至于何为“公民的其他合法财产”,《继承法意见》则进一步作了更为明确的解释,它规定:“公民可继承的其他合法财产包括有价证券和履行标的为财物的债权等。”可见,遗产是被继承人死亡时留下的个人合法财产,若不是个人财产则不能称之为遗产。

从宅基地的性质来看,农村居民享有的只是宅基地的土地使用权,其土地所有权仍属集体所有,宅基地土地使用权与农村居民的人身密不可分,在农村居民本人及其同住亲属死亡或不再使用该宅基地,且宅基地上的房屋已不存在时,宅基地的土地使用权自然消灭。本案中刘大爷本人已死亡,生前也无同住亲属,其宅基地上的房屋也已全部倒塌,依照“地随房走”的原则,故该宅基地的使用权已归于消灭,也就是说刘大爷死后留下的宅基地不属于上述遗产范畴。此外,我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农村居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如果允许宅基地被继承,则显然违背了法律的这一强制性规定。因此,其侄子刘某作为法定继承人是无权要求继承该宅基地的。

篇6

关键词: Visual Basic 6.0 《算法与程序设计》 穷举法 优化

由于本地区教学环境的局限性,选修模块选择了《算法与程序设计》这本书。本书主要选用Visual Basic 6.0(以下简称VB6.0)作为程序设计语言。在本教材中,我们可以看到内容抽象、枯燥、逻辑性强等特点,特别发现存在着不合理的教学结构和教学内容,这样的教学结构和教学内容对于从事多年教学工作、经验丰富的教师来说,也是无从下手的。常常讲完一节课的内容,学生还是不知道在讲些什么,更不知道如何编写程序来完成任务。我一开始以为是在教学方法或上有问题,而后发现是教材有些问题。自从调整了以后,发现学生的思路很清晰,更容易概念的理解,也能更好地掌握教材的知识点,在实践上运用自如。为了使教学过程更加明朗,我谈谈优化教材的建议。

一、空缺内容,填补有序

在《算法与程序设计》教材中,第二章是程序设计ABC,首先在第一节里介绍了我们的“创作室”VB6.0的窗口界面。在介绍此内容的时候,我借用了“欢迎进入VB世界!”的例子来介绍窗口,主要是通过程序的实现过程来完成内容的讲解。我认为这部分内容充其量是在介绍这个程序实现的过程,和第一章第三节初试身手,体验编程的内容很相似,该详细介绍VB6.0窗口的组成部分及相关的功能,只有了解了窗口组成部分及相关的功能,学生才能更好地使用此软件去编写程序。建议在了解图2-1后再增加一些内容,这些内容是关于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工程管理器、窗体设计器、属性窗口、代码窗口、工具箱、窗体布局窗口的简单介绍。比如说:标题栏除了显示正在开发的工程名之外,还显示系统的工作状态。系统的工作状态有设计态(Design):编辑代码和设计界面时的状态;运行态(Run):运行应用程序时的状态;中止态(Break):程序暂停执行时的状态。类似于这样,可以把经常用到的一些功能结合例子介绍给学生,这样就不会让学生不知如何下手。

二、循序渐进,调整顺序

在《算法与程序设计》教材中,我发现第二章的内容主要介绍的是VB6.0的基础知识,但是在第二章缺少的一部分重要的内容却在第四章的第二节中做了介绍。我认为这部分内容很重要,是VB6.0的基础知识的核心,也是学生理解VB6.0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的关键。所谓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Object Oriented Programming,OOP) 是一种以对象为基础,以事件来驱动对象执行的程序设计,将解决问题的过程看作是一个对象分类演绎的过程。所以我认为缺少的内容包括对象、类、属性、方法、事件、事件驱动。我建议这部分内容可以提前到第二章里面去讲解,可以放在认识完“创作室”后面来讲。这些名词有些抽象,不好理解,这时可以借助一些生活的例子来讲解,但是要清晰地介绍这些名词的意思。虽然在第二章第一节中可视化编程的一般步骤里介绍一些这方面的内容,但是我认为应该把第四章的第二节内容拉过来,做独立内容。只有把这部分的内容介绍清楚了,学生才能真的明白VB6.0软件的两个特点:可视化和面向对象,也才能真正懂得编程,了解怎样去编程。

三、从简到难,层层递进

在本书的第三章里,介绍了用解析法、穷举法、递归法解决问题,在讲解这些方法的时候,本书用了一些例子向学生介绍这些方法,问题就出在这些例子上,方法很好理解。但是恰恰是这些例子把学生迷惑了,该类算法对于学生来讲是陌生的,学生还没理解,再去考虑复杂的实例,从学生认知规律上来看,相关知识点是不易掌握的。所以我建议在介绍这些方法的时候,可以考虑降低难度,从简单入手,逐渐增加难度。但是前提条件是,在学生掌握知识点,理解相关内容后,再提高难度,这样才能满足“贫富差距”的学生。比如说在介绍穷举法时,先介绍概念,所谓的穷举法也叫枚举法、列举法,将求解对象一一列举出来;然后逐一加以分析、处理,并验证结果是否满足给定的条件,穷举完所有对象,问题将最终得以解决,最后再举一简单的例子:水仙花数。水仙花数是指一个三位数,它的个位数的立方和正好等于该数本身。

四、友好语言,人文帮助

在计算机语言界,VB6.0可谓是友好的语言,它的友好表现在它的可视化特点。所谓的可视化程序设计是一种全新的程序设计方法,它主要是让程序设计人员利用软件本身所提供的各种控件,像搭积木式地构造应用程序的各种界面,再编写少量的代码就可以应用程序。既然如此友好,教材也不能少了友好的帮助。我建议在第二章第二节可视化编程的一般步骤后应该加一些帮助事项,给学生一些帮助和提醒,提醒学生在编写程序的时候不容易犯错。这方面的内容可以包括:代码输入规则、编程注意事项,等等。比如在代码输入规则中,代码按行输入,一行代码输入完毕,换行输入下一行代码;代码不区分字母大小写(双引号内的字符串除外);代码中除了中文字外,所有符号都必须在英文状态下输入;单引号后的内容为注释,不执行,只是对该行代码的文字说明,方便程序理解。我认为只有提供好的帮助,让学生一早注意到容易犯错的地方,才能让学生在编程过程少犯错,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一本好的教材也是可以很好地指引学生向着成功的方向迈进的。当然要编好一本教材,前前后后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本书也有作者要考虑的问题,我只是提出一些建议,最终的目标是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算法与程序设计》,更好地培养创新意识,更好地提高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周黎,钱瑛.程序设计基础――VB教程.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2]李艺,董玉琦.算法与程序设计.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篇7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充分体现了网络的高效性和便捷性,资讯要闻可以在短时间内传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程序员设计了各种各样的在线交流软件和在线购物软件,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最大程度上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可以说计算机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当中。但是计算机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计算机病毒与计算机黑客的兴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人们通过网络进行的所有活动都得不到安全保障,为了保证网络环境的健康,减少网络事故带来的经济财产损失,就应该重新审视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监督网络运行环境,对危害网络正常运行的行为进行严格的惩罚,研发新型的计算机病毒检测技术和对抗技术,维持计算机系统的正常工作,保证网络信息的安全。

2基于程序语义的计算机病毒检测方法分析

2.1Win-FIX病毒防范技术

传统的计算机防范技术主要是,将反病毒程序软件安装到计算机运行系统之中,这种计算机病毒防护系统无法准确的检测计算机病毒,在计算机遭受到病毒攻击时,只能起到拖延时间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反病毒软件的作用。Win-FIX病毒防范技术的主要原理是在计算机系统模块中添加反病毒指令,这种技术的主要特点是时刻检测计算机病毒。通过Win-FIX病毒防范技术的应用,计算机反病毒程序不只是外部的程序软件,而是与计算机操作系统合为一体的实时保护指令,使病毒检测防范工作由被动状态变为主动状态。计算机在遭受病毒攻击之前,Win-FIX病毒防范技术就能发现计算机系统中的病毒隐患,并启动相应的指令进行病毒清除操作,在清除病毒的过程中收集病毒程序的编码信息,然后下载相应的反病毒补丁,有效的防止了病毒的二次攻击。Win-FIX病毒防范技术能够在计算机用户意识不到的情况下进行病毒防护工作,提高了计算机系统的兼容性,但是这种技术还不够完美,主要原因是在进行计算机系统维护工作时,要从系统的源代码入手,众所周知大多数软件公司都不公开计算机源程序设计代码,这增加了计算机程序维护工作的难度,致使Win-FIX病毒防范技术的稳定性不能得到保障。

2.2启发式代码扫描技术

启发式代码扫描技术的主要特点是可以自发扫描计算机系统,分析计算机系统结构,然后通过数据的对比分析发现计算机的潜在病毒,并针对病毒所在位置进行清理和粉碎工作。启发式代码扫描技术有自动备份病毒数据信息的功能,能够在短时间内分析病毒的特征,并采取解决措施,所以与第一次病毒扫描工作相比,启发式扫描技术二次扫描工作的准确性更高,速度更快。与Win-FIX病毒防范技术相比,启发式代码扫描技术在实际执行时更复杂,软件程序指令敏感度更高,在进行病毒检测工作时,不仅仅扫描计算机操作系统,还能够自动扩展搜索范围,从更全面的角度维护计算机的系统安全。受启发代码扫描技术自身特性影响,启发代码扫描技术要以大容量的数据库为运行基础,启动静态扫描系统,病毒防护技术并不精确,启发代码扫描技术整体的稳定性不高。

2.3虚拟机病毒防护技术

顾名思义虚拟机就是在计算机系统内,模拟了另一个计算机指令防护系统,这个虚拟的指令防护系统实质上是检测病毒的容器,当系统中有异常的软件程序或有攻击性的软件指令时,系统就将该异常程序投放到虚拟机中进行测试,如果虚拟机检测出该段程序具有传播性,就遍历计算机系统找到程序位置,进行粉碎操作。虚拟机病毒防护技术是一项十分高端的病毒防护技术,为提高该技术的病毒检测速度和搜索精准度,至今仍旧有许多高端的计算机人才在研究和完善它。虚拟机病毒防护技术在检测计算机病毒时,会自动分析计算机病毒的攻击原理和程序组成结构,并在虚拟的环境中截取受到攻击的文件信息,摸索病毒遍历系统信息的规律。以大量的杀毒准备工作为基础,当虚拟机病毒检测技术搜素到病毒位置之后,会用最直接有效的方法粉碎计算机病毒,与此同时还能够检测出潜藏在计算机系统内的病毒种子,杀毒后自行修复系统受损程序,保证计算机系统的完整,有效的避免了计算机病毒的残留。但是虚拟机病毒防护技术在运行时会占用大量的计算机资源,病毒检测时间长,在计算机系统受损严重的情况下,运行虚拟机病毒防护技术会影响计算机其它程序的运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2.4计算机病毒免疫系统

计算机病毒免疫系统是模仿生物免疫系统设计的病毒防护技术,以免疫原理为基础,检测各种形式的计算机病毒,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粉碎计算机病毒,继而达到维护计算机正常运行的目标。与其它病毒防护技术相比,计算机病毒免疫系统具有及强的学习能力与记忆能力,计算机病毒免疫系统内部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自体区,另一部分是非自体区。当计算机病毒免疫系统遇见新种类的计算机病毒时,系统会自动对病毒程序所属区域进行判断,然后根据系统反馈信息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计算机病毒免疫系统在每一次杀毒工作结束后都会累计一定的杀毒经验,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计算机病毒免疫系统可能面对的病毒种类不断增加,系统杀毒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变,当系统遇见已经入侵过的病毒时,系统程序的基础记忆会苏醒,并结合以往的经验采取适当的杀毒措施。计算机病毒免疫系统适合长时间的使用,因为计算机病毒免疫系统在经过足够时间的学习之后,病毒免疫程序会覆盖在计算机系统的每一个指令中,全面优化计算机的病毒检测工作,提高计算机的病毒免疫力,切实保障计算机的运行安全,为计算机用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3结语

篇8

[关键词] 审计;维修工程;问题;建议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05. 013

[中图分类号] F239.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05- 0018- 01

1 医院维修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医院通过规模扩张来提升竞争力。医院维修工程是指按照国家招投标法规定,工程资金金额不在国家规定必须通过国家管理部门招投标所设最低限额以内的,可以由单位自行决定的维修工程。这种零零散散、零打碎敲的维修工程,各单位都有,只不过是多少不一,程度不同而已,较大单位一年的费用多则上千万元,少则也有几十万元,投资规模大,必须严格控制投资成本,对工程成本实施有效审计监督,才能保证工程质量和投入资金不出漏洞。维修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工程设计方案和施工图纸问题

工程设计方案和施工图纸随意性很大,由于设计不完整、功能不齐全、施工条件不允许或者前期论证不充分等多种原因, 致使项目招标后,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对项目的施工内容大范围进行调整,为增加工程造价,提供了巧立名目、弄虚作假的机会。这类问题的存在,一方面确实是单位管理人员技术力量不足所致;另一方面则是别有用心,施工方找各种理由和借口提出增项和改项要求,进行工程的变更签证,有的甚至完全了招标文件和合同的内容,导致项目的变更比例过大,违背了原来的审批招标原则,而工程管理方一般都会同意和满足对方需求,工程结束进行结算审计时给审计工作造成很大困难。

1.2 工程施工变更签证问题

工程施工变更签证不及时,工程立项管理不严格、论证不充分、手续不健全、程序不规范。像这类维修工程一般都不会聘请工程监理,都是由单位内部有关职能部门负责管理监督。施工方在施工过程中对项目的施工内容进行变更,了项目原来的招标内容。有些工程中的增项和改项往往是施工方口头提出,管理方也口头同意,便付诸实施,待工程结算时再补办手续和签证的现象屡见不鲜,这就为多报虚报、弄虚作假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方便。有了工程变更签证,施工单位在工程完工后报结算时,所报的结算工程量超过实际的工程量,导致审计结果与施工单位报的结算相差很大,施工单位不认可,互相扯皮,给审计工作带来很大难度。

1.3 应急维修项目存在不平等约定

有些应急项目,通过招标时间不允许,只能招一家应急维修队,对应急工程抢修后,采取临时签证审计结算的方式。在应急情况下,施工单位往往强迫医院签订不平等的合同、约定等,应急情况下约定的价格往往高出市场价很多,造成医院资金使用的浪费,形成管理漏洞,给审计工作增加难度,也影响管理者的声誉。

1.4 工程结算严重滞后,审计资料不完整

由于维修工程比较零散,维修内容比较多,且存在反复修整的情况,工程完工所报结算,在审计过程中资料不全的情况普遍存在,有的签证不全,有的没有工程验收单,有的将工程量漏报或者签证资料没有达到签证的目的,签证单中只有意见,没有签署人、日期等。结算报审不及时,审计人员在审计时勘察现场存在很大困难,有的项目由于时间久根本看不出是否维修,有的项目由于功能调整而反复维修,直接影响对实际工程量的审计核算。

2 改进建议

(1)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参照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结合单位实际建立健全单位内部相应管理制度,单位根据各自的不同情况明文规定多少额度的工程必须经过招标,加强项目的论证,做好项目的前期论证工作,项目主管部门要和使用部门反复商讨论证,确定功能齐全、完整的设计方案,提供准确的参数,满足招标文件内容、合同内容和项目施工内容,尽量减少在施工过程中的变更。根据需求如果确实需要变更的,必须依据招投标文件、合同约定,符合有关技术标准,提高工程质量,方便施工。施工单位对设计施工图纸、招标文件和施工图预算核验,认为确需发生工程变更签证时,报项目管理部门现场施工管理员或监理工程师,项目管理人员必须在工程签证单中填写发生的工程量、变更原因、变更时间、涉及的材料材质、规格型号,签署双方签证人的姓名、时间等具体内容。对维修工程变更量单项或单个子目变更增加金额0.5万元以上,工程施工变更总增加率在中标价或合同价的20%以上,需要重新进行审批。工程现场管理人员不得在变更单上仅签署姓名或使用禁语,如属实、以审计为准等不能明确表达签字人意见及推卸责任的语言。

篇9

关键词: 现状弊端建议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1.前言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自己的生活质量。特别是在大型商场和店铺方面,不仅仅是追求遮风挡雨,而是追求美观和视觉享受。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如今兴建的建筑将以大型建筑、高层建筑和智能建筑为主体,建筑设备工程和装饰工程在基本建设投资中的比重逐年增长,一般工程占工程总投资比例的20―30%,对于大型建筑、高层建筑、智能建筑其设备工程占工程总投资比例达到了40―50%。而建筑装饰行业是近几十年才兴起和发展的行业,在管理和技术方面人不够成熟和完善,在施工过程中存在很多弊端,这也将大大影响建筑成本。因此,加强对装饰工程的管理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2.国内的发展状况

我国现有的装饰工程刚刚起步,装饰企业发展时间不是很长,很多是由建筑企业的装饰部或家庭装饰企业发展而来的,在施工过程中各方面的管理存在很多问题。田玮对我国的装饰工程设计市场进行分析,提出了我国企业数量多、专业化水平低、管理状况差等问题,对此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1]。王群威通过分析建筑装饰工程中公共建筑精装修施工管理中存在的缺乏深度设计、质量问题大等问题,提出了整体提高施工质量的建议[2]。

3.建筑装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弊端

3.1 材料成本过大

一方面工程材料采购品种多,价格相差很大;另一方面,规格形式多样,不能形成规模生产,使得价格不宜控制,加大了材料成本。

3.2施工的手法过于落后 ,建筑工人素质低。

建筑装饰施工中,施工方法主要依靠传统的手工方法。传统的装饰施工手艺很多的缺陷,现场湿作业比较多,工序多,工艺复杂,需要很强的专业性等。一方面这些施工问题不仅与提高操作人员的操作熟练度有关,而且与个人的劳动能力和精神状况也有很大关系。只掌握施工做法不一定能做好,还需要一定的施工技巧和经验,并且一个工人在精神好和精神疲惫下工作的工作质量是不一样的,这也影响建筑装饰工程的质量。再一方面是说现在的工人都是半路出家素质低,之前没有什么基础,一般都是从零开始接触装修这个行业,虽然他们的技术基本上都是通过实践得到的,但对于很专业的书面知识以及现场出现的状况,他们不能很好地处理,所以随着建筑业的发展传统的手工技术越来越难满足技术和质量的要求。

3.3成本管理难度大

装饰工程成本管理一方面是对施工前材料采购成本管理,工程材料品种、规格多,材料质量、价格相差大,定量分析和预算、编标口径较难统一;另一方面是对施工过程成本管理,施工过程技术含量高,工艺复杂,因此,造成岗位目标成本制定不确切,导致节约成本积极性调动不充分。

3.4现场管理人员素质低

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人员转入建筑行业。很多工程的管理人员都是从工人过渡到管理者,他们虽然有一定的经验,他们对现场的技术方面的管理还可以,对于与工人和业主进行一些沟通和协商,还是很欠缺的。在建筑装饰工程中与土建施工一样,会存在索赔和变更以及其他需要维护自己权利的事情,或者是与工人之间的协调,这就需要管理人员有一定的判断能力和协调能力,能够考虑周全的维护公司利益。因此,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的高低将影响整个工程的施工好坏,是至关重要的。

3.5 装饰工程设计形式多样化,人的主观意见影响大,现场变更比较多。

装饰工程形式多样化,设计图纸的完成不仅满足施工技术和规范要求,还受领导者的主观意见的影响。由于公司领导阶层较多,主观喜好不同,导致现场的施工随时发生变更,不仅影响了施工进度,也造成了材料和人工的浪费,从而增加了成本。

3.6 材料不易获取,后期维修困难。

大型广场过多追求豪华高档,采用进口材料,导致后期维修比较困难,费用较大。

4.建筑装饰工程存在问题的解决建议

4.1规范材料的模数化,促进规模化生产。

尽量规范材料的规格,减少材料的种类,使材料可以大规模工厂生产,既简化了材料的采购,也降低了材料的成本,从而降低装饰工程的造价。在满足质量和环保要求前提下,尽量选择国内易得的材料。

4.2定期进行培训,提高工人的施工技术。

对于现在工人的施工手艺比较落后,可以采取定期对装饰工人进行培训,让他们也及时的了解到装修方面的最新技术和材料。

4.3 加强施工成本管理,进行宏观成本控制。

要做好施工前、施工过程的成本控制。施工前,派专门人员进行材料和设备的采购,在工程相似的情况下尽量选用国产或容易获得的材料。施工过程中,加强动态控制,严格按照相应规范和施工图纸进行施工,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减小施工误差和返修情况,降低不必要费用的浪费;施工过程做好成品保护,避免返工。

4.4 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大量引进高学历、高水平管理人员。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各建筑装饰公司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要想在竞争中处于优势,这就需要公司在质量和管理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而这些与管理人员的能力有很大关系。技术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大量引进高学历、高水平的管理人员,不仅可以促进各方面人员之间的沟通和协调,而且提高施工管理水平,降低工程成本,是企业处于领先地位。

5.参考文献

篇10

(台州科技职业学院,浙江 台州 318020)

【摘 要】《机械制造工艺》是机械类专业的核心课,该课专业知识晦涩抽象,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然无法满足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需要,对于该课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开发出了一整套“1+N”课程包,实践证明,该课程包实施效果良好,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教学的种种弊端,真正达到了有效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 机械制造工艺;1+N课程包;机械核心课程

基金项目:浙江省科技厅高技能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活动资助项目(2013R30052)。

作者简介:陈晓(1983—),男,汉族,浙江台州人,工学硕士,台州科技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机械CAD/CAM。

0 引言

《机械制造工艺》课程是面向机械类各专业中研究机械加工共性问题的主干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理论,具有制订中等复杂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初步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分析、解决工艺、工艺装备等制造技术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地加深学习打下基础。

1 《机械制造工艺》“1+N”课程包设计理念

原有的《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内容不能体现课程的实用性、实践性和创新性,而从中独立出的《机械制造工艺》课程则突破了传统的学科体系,摆脱了以知识点为主线构建教学内容的惯例,在做好充分的岗位调研工作的基础上,以真实企业典型零件作为教学载体,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重新整合了知识模块,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组织教学,构建“1+N”课程包,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全程参与,努力做到“教-学-做”的有机统一,为学生的学习和就业服务,校企融合,紧跟先进技术发展、提升就业能力。该“1+N”的课程包具体内涵体现如下:

“1+N”课程包的“1”即“一技之长”,一技之长是指一项核心的高端技能,以职业道德、职业精神为灵魂,对接职业标准,对接企业新技术和新工艺,对接国际化生产的工艺流程、产品标准和服务规范等;“N”即N种相关技能,N种相关技能是指围绕“一技之长”的N种辅助技能组合,以全面发展为主线,对接岗位(群)的风险控制能力,对接经营管理方法,对接人文素养等。由此:

1.1 “1”的内涵释义

“1”——学习该课程所能掌握的1项核心技能:该课程紧密对接“机械工艺员”领班岗位,目标培养学生在实际生产中具有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与实施工艺规程的能力。

1.2 “N”的内涵拓展

学习该课程应同时具备以下两方面技能:(1)掌握质量管理体系知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等;(2)熟悉现场“6S”管理:即整理、整顿、清洁、清扫、素养、安全。

2 《机械制造工艺》“1+N”课程包开发与实施

现以“减速器装配工艺的设计与实施”项目为教学案例,分析该项目“1+N”课程包的开发与实施过程:

2.1 布置学习任务

2.2 “减速器装配工艺的设计与实施”情境能力目标描述

1)1项核心技能:(1)熟练装配的概念、装配精度;(2)掌握各种装配方法及各自的适用范围及常见应用;(3)装配工艺规程的制定要求与依据;(4)制定装配工艺规程的步骤、方法与内容。

2)“N”项辅助技能:(1)熟悉装配工艺基础知识;(2)理解机器的装配精度、机器的组成和装配工艺系统图;(3)掌握保证装配精度的工艺方法;(4)理解结构的装配工艺性;(5)掌握装配尺寸链;(6)具备质量意识、并能兼顾成本核对,降低生产成本能力;(7)具备现场“6S”管理能力。

2.3 设计学习情境

该情境的学习与工作流程如下:(1)咨询;(2)决策计划;(3)实施;(4)检查评估;(5)课内实践;(6)学习检查。

本情境依据真实的工作任务,以小组的形式按“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方式来组织教学,分“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与评估”四个步骤来进行,工作结束后安排课内实践项目——“双联齿轮零件加工工艺分析”,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提高。本情境采用单班分组方式教学,每班分8组。该情境教学分如下5个步骤进行实施。

步骤一:资讯(4课时)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参观、讨论、教师指导

任务:学生从接到的工作任务中分析完成工作的必要信息,为下一步的决策、计划做好充分的准备,具体任务的设置如下:(1)掌握装配的概念、装配精度;(2)有哪些装配方法,各自的适用范围和常见应用;(3)分析减速器的结构特点;(4)分析减速器的可装配性及装配工艺性;(5)装配要求及验收要求。

学生自由组合分成8个小组(各组选出组长1名),各组根据任务工作单和资讯工作单完成必要的信息搜集,每组选4人准备发言。

步骤二:决策、计划

学时:6课时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提问引导法、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

任务:学生在资讯阶段,了解了装配的基本工艺信息,接下来在决策、计划阶段,需对具体确定减速器装配的生产组织形式,划分装配单元,并制定出该减速器的装配工艺方案,具体任务的设置如下:(1)原始资料的搜集研究;(2)确定装配生产的组织形式;(3)划分装配单元,确定装配顺序,划分装配工序;(4)编写装配工艺卡和工序卡;(5)制定装配检验与试验规范。

步骤三:实施(2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项目教学法、四步教学法

任务: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在实训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在机械加工实训中心,以各小组所制定的工艺方案为项目实施产品装配,同时对每一个完成的工作步骤进行记录和归档,并完成下面的工作:(1)填写装配工艺过程卡片;(2)零件常用的修复方法;(3)装配工作安全和事故防护规定;(4)交流沟通和工艺管理。

步骤四:检查、评估(2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学生评价、教师评价、教师监督

任务:通过实施阶段的工作对各小组的项目成果进行专业的分析和总结,完成如下三个方面的任务:(1)装配工艺规程的要求及依据;(2)制定装配工艺规程的步骤、方法、内容的比较评估;(3)产品的结构工艺性分析;(4)工时定额评估;(5)装配工艺方案的评价。

步骤五:课内实践(6课时)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提问引导法、项目教学法

任务: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学生赴校外实训基地——浙江丰立机电有限公司参与减速器的实际装配工作,具体任务的设置如下:(1)产品的结构工艺性分析;(2)产品常用装配方法;(3)减速器装配要求及验收要求;(4)减速器验收方法。

上述案例详细的分析了该课程包实施的步骤、采取的教学方法,阐明了该课程包的教学理念。为了更好地有效实施“1+N”课程包,对于《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进行了如下的改革:

(1)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学历证书与资格证书并轨

课程教学内容与相应工种的应知、应会相衔接,课程理论考试与职业技术等级考核相融通,实训技能考核与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相融通。实践教学考核以学生实际加工零件的质量为评判依据。

(2)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实行教、学、做一体化。

充分发挥与校企合作优势,对合作企业在线产品进行筛选,精心设计典型“核心实例”,将企业的实际产品作为承载知识、技能的任务,结合岗位工作流程,在教师引导资讯和操作演示后,学生尝试完成任务,在实际的生产环境中实行教、学、做一体化融合的教学模式,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互渗透、相互依存。

(3)教学方法的改革

企业的专业人士和校内专任教师,通过情境教学和独立操作法,结合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专题录像等),在工学一体化教室以及实训基地,由教师进行以实际零件加工为目标的生产性实训教学,实施工学结合的教学方法,使专业知识学习与职业技能训练一体化,学习空间与工作现场一体化。

(4)采取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角色转化

本课程的教学过程是在工学一体化教室以及实训基地,设置真实情境教学环境中完成,多媒体情境教学环境下进行引导资讯、计划和决策,操作实施在真实的岗位上,身临其境的角色,激发学生职业意识,从而初步完成学生-学徒-上岗的角色转化,为进一步实现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打下基础。

(5)教学评价方式更趋多元,综合考评学生的整体素质

多元化评价体系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理论考核(30%):(1)课程问答;(2)习题解答;(3)项目汇报;(4)过程作业、文件;2)技能考核(50%):(1)职业规范;(2)制定方案能力;(3)项目执行能力;(4)项目汇报、资料整理;3)职业素养(20%):(1)团队协作能力;(2)创新能力;(3)职业态度、工作作风。

3 总结评价

经过上述改革,学生的厌学情绪明显得到了一定的抑制,上课的积极性得到很大的提升。在课程包实施的一年多时间,大多数学生反映教学效果良好,对于该课的专业知识都能有了较为清晰的理解与掌握,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增长,该课程“项目驱动,任务导向”的教学理念不断的深入学生的心中,真正的达到了有效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江华,吴小邦,主编.机械制造工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2]马敏莉,主编.机械制造工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