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推荐意见范文

时间:2023-04-03 01:17: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院推荐意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学院推荐意见

篇1

甲方:

乙方:

为积极促进乙方就业,乙方自愿报名参加甲方组织的定向就业(实习)岗位培训班学习。 乙方在甲方处交纳全部培训费用并参加规定课时的学习,甲方在乙方达到本协议规定的条件下向乙方提供就业(实习)推荐服务,并承担本协议所规定的责任和义务,双方就与此相关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一、乙方推荐起始日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1 、年龄 18—30 周岁,大专及以上学历,或高校应届毕业生(含实习生)。同时乙方承诺对其真实性负责。

2 、按规定交清定向就业(实习)岗位培训班的全部费用。

3 、在甲方处参加定向就业(实习)岗位培训班全部课程的学习,出勤率不低于 90% 。

4 、在甲方处完成定向就业(实习)岗位培训班的全部学习内容并通过项目实训考核。 在课程结课后三个月内取得中国就业促进会AEP认证。

二、就业推荐时限和薪金的约定:

1、推荐的起始日为: 甲方组织的定向就业(实习)岗位培训班结束后的 第一个工作日。

2、推荐的时限为:乙方取得AEP认证证书后的六个月内。

3、学员收入与该定向就业(实习)岗位培训班开班岗位报酬信息相一致。

4、推荐地以深圳,上海,杭州、苏州为主。

三、就业规定及要求:

1、乙方必须参加甲方提供的完整就业培训,对提交的简历的真实性负责,服从甲方的就业(实习)推荐流程,甲方才能开始推荐工作。

2、学员简历提交的方式:

(1) 登陆泰州大学生就业促进工程网 ,注册成为本站个人会员;进委托招聘频道注册填写《委托求职推荐登记表》。

(2)现场报名 填写《委托求职推荐登记表》。

3、乙方必须准时、衣冠整齐的参加由甲方安排的面试。

4、若乙方出现以下情况,则视为乙方自动弃权,甲方将取消对乙方就业(实习)推荐承诺:

(1)被企业录用后,但拒绝入职的,视为自动放弃;

(2)在未通知中心就业部经理情况下,不参加事先确定的面试;

(3)面试迟到;

(4)无正当理由不服从甲方就业负责人的安排,经沟通协调后仍无改进者。

5、试用期内,乙方因个人能力问题被企业辞退,甲方承诺在后续的三个月内继续为乙方进行就业推荐;因其它方面原因被企业辞退,或乙方自愿离职,则甲方不再承担本协议规定的责任与义务。

推荐时限内,乙方应保持与甲方的及时联系。乙方应在甲方处留有准确的移动电话、固定电话和邮政通信地址,乙方承诺联系方式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若甲方连续三周无法联系到乙方,则视为自动放弃就业推荐。

四、甲方应承担的责任:

若乙方符合本协议第一、第三条款所规定内容,甲方承诺按第二条款约定负责乙方就业推荐,否则甲方应向乙方提供全部课程的免费重修机会,如乙方不愿重修,则甲方全额退还乙方所交纳的培训费,即人民币

元整(¥

)。

六、其它未尽事宜,双方协商解决。本协议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自双方盖章签字之日起生效。

甲方:

乙方签字:

代表人:

联系电话:

联系电话:

篇2

[摘 要]要巩固“20以内的退位减法”,只有通过练习才能实现,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不但能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还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20以内的退位减法 练习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2-078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练习。

【教学重点】进一步巩固20以内的退位减法计算,提高口算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深化练习,发现规律,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复习主题

师:你们喜欢喜羊羊吗?今天我们就和喜羊羊到数学王国去玩,但必须通过这道智慧门才能进入,你们能打开它吗? (口算)看谁算得又快又对!(用算式卡片开火车)11-9;16-8;12-5;11-6;18-9;14-6;13-9;12-8。

师:谁能说一说“11-9=2”是怎么想的。

生1:把11分成10和1,10-9=1,1+1=2,所以11-9=2。

师:你用的是破十法,说得真好!(板书:破十法)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2:我是用想加算减的方法,因为9+2=11,所以11-9=2。(板书:想加算减)

师:刚才算的都是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今天我们就在数学王国里进行“20以内的退位减法(单元练习)”。(板书课题)

二、练习巩固,发现规律

1.动脑筋、填一填(答对的摘取2颗智慧星)

师:同学们真厉害,很快就打开智慧门了,小精灵送你们一颗智慧星,接下来还会有很多的智慧星等着大家去摘取,看最后谁拿的智慧星最多!喜羊羊打开大门以后,看到两组有趣的算式,你能填一填吗?(1)4+8;12-4;12-8;(2)8+( )=17;( )-8=9;17-( )=8。

在学生做完第(1)组后,问是怎么想“12-4=8”的,巩固想加算减的方法。学生做完第(2)组后,问:你发现什么了吗?

出示“6+7=13”的算式卡片,让学生在练习纸上写出两道减法算式。

2.计算、找规律(说得好的可摘取3颗智慧星)

师:今天正好是喜羊羊的生日,数学王国特意为它准备了生日会。听,喜羊羊正在说:“小动物们,谢谢你们来参加我的生日会,不过如果你们能够排着整齐的队伍进来那就更好了。”你们会帮他们排队吗?先把小动物下面的算式计算出来,再给他们排排队!小兔子:12-7;小狗:11-7;小猫:13-7。

师(在学生解答后):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减数不变时(都是7),被减数增加1,差也要增加1。

师:你能不能用这个规律接着编题目?

3.计算,自己发现规律(可摘取4颗智慧星)

师:朋友们都来齐了,准备点蜡烛啦!大家来帮喜羊羊点生日蜡烛(算对了蜡烛才亮),注意观察算式的规律。13-9;13-8;13-7;13-6;13-5;13-4。

师(在学生回答“13-6”时,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观察前3个算式的规律,引出发现的规律:被减数不变,减数减少1,差反而增加1。

出示“13-5,13-4”,让学生快速说出答案并说理由。

三、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1.小灰兔吃了9个萝卜,篮子里还剩下5个萝卜,原来一共有多少个萝卜呢?

2.小灰兔想拿萝卜吃,原来有14个萝卜,吃了一些,还剩5个,那吃了多少个?(可摘取2颗智慧星)

师:要知道拿走了几个,得先知道什么?

生:要先知道总共的萝卜,还有剩下的那一部分。

师:总数知道了吗?是多少?(生:14个。课件演示线段图——14个)剩下的一部分是多少?(生:还剩6个。课件演示线段图的其中一部分——6个)要求拿走的这一部分一共有几个,有什么方法呢?请你在练习本上写下来。

3.喜羊羊过了一个快乐的生日,准备回家了。看,小兔子和小松鼠来送它了。课件出示6只兔子和7只松鼠的画面。(可摘取2颗智慧星)

问: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一些你能解决的数学问题吗?请你在小组中互相提问并列算式解答(请组长负责记录),我们比比看哪个小组提的问题最多。

4.17个小朋友排成一队,亮亮的前面有8个人,你知道亮亮的后面有多少个人吗?

五、课堂总结,畅谈收获

今天我们练习了什么?你一共摘取了几颗智慧星?你有什么收获呢?

六、思考题

篇3

一、活动主题:

兄弟院系大联盟,等你来挑战,娱乐无极限。

二、活动目的:

全运会及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都将陆续临近,学习部通过以“第二届兄弟院系联谊会”的举办,在加强设计学院与其他院系的沟通交流之外,还可以不断凸显全院学生关注全运,关注科技文化艺术节,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努力营造积极向上、清新高雅、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打造和谐校园,展现大学生的青春风采和精神风貌,激发广大同学热爱艺术、勤奋学习、努力成才的热情与动力,培养审美能力,发掘个性特长,推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三、活动流程:

此次活动共二十人组成分为四组,每组五人分别为红队、黄队、蓝队、绿队。每队是由设计学院和艺文学院各出十人平均分配。

该活动分为三个流程: 1、心有灵犀一点通

2、“指手画脚”现默契 策吧网

3、歌词记忆大比拼

第一环节:心有灵犀一点通

针对于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全运会两个主题挑选不同词语以供本次活动使用(事先准备六组题目如:运动项目柔道、游泳等,科技项目键盘、火箭发射等)。每队抽签决定题目。每队派两名选手,进行答题。每组有十道题目,限时为四分钟,每组答对一题为一分。得分最多的团对为本轮的获胜对。

第二环节:“指手画脚”现默契

每队五名选手,由工作人员出示需要演示的词语,第一名选手看题目的时候其余四名选手背对看题人,第一名选手看完题目后叫第二名选手,然后将题目的意思用肢体语言进行描述,第二名选手看完第一个选手的肢体表演后,将意思表达给第三名选手看,依此类推,最后由最后一名选手将自己所猜到的答案公布。答题过程中切忌偷看、说话、传递信息,如违反上述规则者判答题无效。由红、黄、蓝、绿队依次抽签答题。每对有两个词语,每答对一个词语加十分。接近答案也可以视情况加分。得分最多的团队为本轮的获胜队。

第三环节:歌词记忆大比拼

此环节由工作人员播放歌曲,歌曲播放过程中会有歌词提示,当工作人员停止播放歌曲时,比赛选手接唱,接唱过程中要求歌词、曲调都要准确无误。每对有十首歌曲,每队唱对一曲加五分,得分最高者为本环节获胜队。

四、评分标准:

三个环节分数相加,得分最高的团队为最佳团队。

五、评委代表:

次活动的评委由各学院学生会代表组成。策吧网

六、活动对象:

艺文学院和设计学院全体学生。

七、报名要求:

肢体表演要灵活,会唱歌,且拥有足够歌词的记忆量。

八、报名时间: 25日中午餐厅门口

九、活动时间: 六月初(待定)

十、活动地点: 设计楼2317教室

十一、奖项设置

此次活动会评选出一个最佳团队,最佳团队选手加学分,以及赠送礼品,另外凡是参与到比赛中的其余选手均会加相应的学分。

十二、活动宣传:

1、设计学院学习部会将海报分别张贴于设计学院宣传栏、餐厅门口以及艺文学院宣传栏。

2、设计学院学习部定于特定时间对报名人员进行选拔。

十三、活动组织者 :设计学院学生会学习部

艺术文化学院学生会学习部

十四、报名方式: 张晓敏 15154133363 (设计学院)策吧网

徐大为 15165063408 (设计学院)

傅美君 15154133354 (艺文学院)

(注:报名人员需注明学院、年级、手机号,以便及时取得联系进行海选)

篇4

【关键词】思辨文化;独立学院;行动研究

思辨源于古希腊的哲学思潮,在希腊文明中发展和传承了两千年。思辨从纯哲学的思考以衍生到社会生活中人们对同一问题正反两面的辩证分析,能极大地锻炼人们对问题分析、推理、判断、归纳、总结和反驳能力。孔子在《论语》中的“一日三省”即使强调反思,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评价。而墨子在《小取》中也强调“明是非之分,明同异之处”,在社会中辩证地看待事物。思辨能力能提高大学生课外的活动的层次,以辨促思提高学生课堂上的学习效果,并且在思辨中提高自己判断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思辨能力的培养和思辨文化在大学生能力中不可或缺。

我院2005年9月,学院成立了辩论协会并于同年10月举行了首届“新生杯辩论赛”开始,陆续取得了一些成绩:2006年12月荣获陕西省大学生辩论邀请赛冠军,得到了省内兄弟高校和媒体的普遍关注;2007年7月受邀赴台湾参加第三届亚太华语辩论公开赛,首战就遇到华语辩坛强队——澳门大学辩论队,经激烈角逐胜出,最终取得8强;近几年学院辩论队也曾参加两届世界华语大专辩论赛、两届IDEA-SUFE中国公开辩论赛、首届独立学院辩论公开赛等等。实践证明,独立学院辩论队和辩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与国内、国际高校进行同台竞争的潜力。然而,思辨文化却没有持续得到的发展和推广,各独立学院的思辨文化却不甚活跃。本文将对思辨文化的萧条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一、管理模式落后是校园思辨文化活动处在低位主要原因

笔者在带学生在省级和国家级的比赛中,对同级院校的辩论活动进行了了解和调查。独立学院的校园思辨文化活动不能得以发展和推广,主要存在如下原因:

第一,学生自身方面:独立学院的学生虽然个性突出,但自制不足。学生整体暴露出知识面狭窄的不足,不能够满足涉及面广的辩题的需求;对时政问题的分析和思考过于形式化、表面化,缺乏个人见解;部分学生个人主义和本位主义思想严重,带有功利思想,大局意识不强。由于独立学院的学生个人主义意识较强,也导致了团队打比赛中集体意识薄弱,不利于协调和统一。

第二,社团运作方面:专业的辩论队和大学生辩论社团没有区分,导致辩论的精英化专业训练被降格为大众化的娱乐活动。辩论队队员现大都是辩协成员,辩协过于繁重行政事务和组织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并拖累着辩手对辩论的热情追求、能力提升和精神投入,辩协与辩论队的“合二为一”发展模式成为大学校园辩论近年来一直处在低位发展的重要原因。另外,辩论队员人员不固定、更替过于频繁,辩论队管理较为松散,造成思辨文化和辩论技能传承的断层现象十分严重。社团管理的单一模式使团队不稳定,使思辨文化不能得到有效传承。

第三,学院指导方面:独立学院成立较晚,文化积累比较薄弱,依附于母校的管理模式使院校对思辨文化的关注薄弱,造成对辩论活动重视不够、理解不深、活动单一、脱离常规管理规范等问题。另外,团委人员队伍的不稳定,对辩论的理解和认识差异较大,造成对辩论的重视和组织常会出现忽冷忽热,制度执行断断续续,缺乏长效的运行机制。

总之,学生辩论队管理松散,思辨社团建设缺乏文化传承,学院的指导和关注较少,是导致校园思辨文化活动处于低位的综合原因。因此如何有效地打破恶性循环,积极建设思辨文化,并在校内外进行推广,需要在学生队伍管理,社团机制管理和学院导向管理上的整体配合。

二、“多点开花,分层促进,重点配置”的思辨文化发展思路

为了加强思辨文化的推广,激发学生的自主管理和批判性分析能力,提高思辨团队的竞争和协作精神,配合建设创新活力的校园文化,笔者基于思辨文化的特点,对兄弟院校的调查和建设学院辩论社团和取得佳绩的经验,提出如下“多点开花,分层促进,重点配置”的思辨文化发展思路。

(一)辩论队去行政化

近几年,辩协学生负责人和辩手多次反映学院思辨文化建设的相关问题,辩论队的指导老师也觉得有些被动运作。学生反映,学院辩论队有被“忽略或异化”的感觉,很多时间被一些与辩论无关的事情所干扰,队员激情减退。将辩手从繁杂的行政事务和组织工作解脱出来,使辩论队和辩协错位发展,这是非常重要的。真正将辩论队建成一个“博学、多闻、慎思、明辩”学术型、交流型和竞技型学生团队,让辩手在一种开放、自由、活泼和激情的氛围中,扩展知识层次,交流辩论技巧,提升思辨素养,坚决避免有辩论潜质和热情的辩手因不喜欢繁杂的行政事务和社团内部的“官僚”作风过早地离开辩论队,造成辩手结构和层次上的断层现象。辩论队应该形成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比如学生对学校的严格管理方式有抵触,我们提出“大学严格管理与宽松管理哪个更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这样的辩题,让学生在正反思辨后更客观地认识社会现象,而不只随波逐流简单抱怨。

(二)区分辩论队与思辨社团的职能

辩论队的主要职能:引领学院的思辨文化发展方向;普及辩协会员的思辨知识和技能;指导、担当学院 “新生杯”辩论赛和辩论群英会的技术指导和评审;代表学院与校外辩论团体进行学习与交流,参加各类辩论比赛;完成学院在思辨文化建设方面的其他事宜。思辨社团的主要职责:聚集有辩论爱好的学生;“新生杯”辩论赛和辩论群英会两大赛事组织工作;给学院辩论队培育和输送有辩论潜质的新鲜血液。辩论队和辩协的关系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合作与共赢的关系,互相制约、互为促进的关系。辩论队伍的成立需要提高层次,并加大本院与兄弟院校的参赛、交流和学习,以提高认知水平,拓展交流视野。

(三)积极构建“以赛促建”的长效机制

目前,在校外竞赛机会较少的情况下,尽最大可能开辟校内竞赛平台。基本模式:第一学期的新生杯辩论赛以发掘具有辩论潜质的新生力量;第二学期:的辩论群英会以锻炼新生代,充实辩论队,完善辩手结构。再从长远的角度分析,逐步成立系级学生辩论队,不定期组织系级辩论队学习与交流,拓宽我院学生在思辨文化的继承和延伸,营造良性竞争氛围,不断提升全院学生的口才技能和思辨素养,真正起到文化育人的功效。在院内选拔完毕后,推荐学生参加国家级的各类辩论赛,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

(四)开设《演讲与口才》公共实践类选修课

演讲与口才是一门艺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文明的发展,演讲与口才已经成为现代人适应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能力,其作用越来越大。演讲是传授知识的重要手段;是社会交际的重要技能;是求职成功的桥梁;是树立自我形象的渠道。该课程主要介绍演讲与口才的实用知识,各种演讲词的写作方法;介绍演讲、辩论、求职等通用口才的技巧和职业口才的技能。强调基本知识理论与实际训练相结合,突出人文性、交互性、参与性、操作性。利用公选课这一平台,普及广大学生的写作、思维、演讲、辩论等方面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思辨文化品牌建设的深度与广度,实现文化育人和实践育人的终极目标。

总之,“一言之辩,重于九鼑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思辩文化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对一所学校来讲,可以有效地将辩论与青年学生思想引领相结合,与青年学生的思政教育相结合,引导广大学生学生以博大的胸怀和兼容并包的态度,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学生的个体来讲,也是一个提升个人素质、锻炼个人能力的有效载体。学校层面可以适度加以组织与引导,让思辨文化在大学校园里起到活跃第二课堂,辅助第一课堂,强化批判性思维的作用。

【参考文献】

\[1\]Roy Wood.Strategic Debate\[M\].Illinois USA:National Textbook Company,1995.

\[2\]孔子.论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3\]郑晓燕.论校园辩论活动的优化\[J\].江西教育科研,2006.

\[4\]陆楚真.开展辩论活动,提高学生自我发展能力\[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4.

\[5\]钱激扬.不同辩论模式引发的文化思考\[J\].东南大学学报,2004.

\[6\]韩献芬.谈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J\].内江科技,2009.

篇5

【关键词】 大学生 习惯养成 实践论 实践教学

“原理”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而实践教学是“原理”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以构建大学生的学习参与机制,形成“实践体验”与“内化践行”的学以致用能力为目标的。实践教学的重要原则是理论联系实践,在实践中体会理论。目前,各高校对“原理”课实践教学做了一些有意义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许多宝贵经验,但还存在许多问题,“原理”课实践教学实效性有待改进。笔者根据几年的教学经验,以学生养成好习惯的实践教学形式推进“原理”课实践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原理”课加强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必要性

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基本素质教育。素质是以个人的获得性遗传为基础,以社会的文化传递为外部条件,以主体的个人意愿(主动)和个人经历(被动)为内部条件,经由一定的养成途径,逐步形成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个人素养和品质。因此,养成教育无疑是塑造大学生完美人格的重要手段。养成教育是指好习惯养成的教育。习惯一旦形成,就成为一个人内在的、本能的、稳定的需要,“习惯成自然”,将对个人产生重大影响。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了这样一句话:“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爱因斯坦有句名言:“个人取得的成绩往往取决于性格上的伟大。”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他还指出“从小学老师到大学教授,他们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帮助学生养成政治方面、文化科学方面的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核心,养成教育就其本质来说是塑造人格的教育。好习惯养成是当今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效切入点。在新形势下,我国高等教育进人到大众化阶段,就业形势复杂而严峻,当代大学生已经成为思想价值取向多元、素质层次交错的复杂社会群体,部分大学生呈现出自主学习能力较弱,学习目的不明确、对理论学习不感兴趣、知行难统一、执行能力差、缺乏自信心、易产生畏难情绪等不良习惯和现象。因此,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的核心课程的“原理”课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必须进行深刻的养成教育和学习生活习惯的引导,以此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

二、在实践教学中搭建理论和任务平台,促进好习惯养成

在“原理”课实践教学过程中,搭建理论平台和任务平台,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好习惯养成,并在实践中体悟实践论。理论平台就是教师结合“原理”课实践论的讲授和养成教育的介绍,为学生好习惯养成提供实践论动力和理论基础;任务平台就是教师布置作业,下达任务,要求学生结合实践理论亲历并养成好习惯。好习惯养成与实践论实践教学相得益彰共同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以下教学程序和步骤。

1、加强大学生实践论学习,搭建理论平台

为养成好习惯,除了需要了解与习惯相关的知识外,实践观的学习也为学生提供了重要理论准备。实践性是哲学最本质、最重要的特征,是哲学对一切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超越和根本的区别。“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人的一切认识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而直接经验则是人们亲身实践的产物。从根本上说,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要想站起来,仅仅在思想中站起来,而现实的、感性的、用任何观点都不能解脱的那种枷锁依然套在现实、感性的头上,那是不行的”。“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如果离开了社会实践,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变成了动物与自然的关系,只有通过劳动实践才可能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它们的和谐统一。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实践论的学习为学生养成好习惯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和认识动力。

2、布置养成好习惯作业,搭建任务平台

在实践论和养成教育相关知识学习基础上,教师在课堂上布置作业,下达养成好习惯任务,给学生以强制性要求,形成学生实践的外在压力。根据研究统计,一个习惯的养成一般需要21天。因此,要求学生在一个月时间期限内养成至少一个好习惯。学生可以依据个人情况自由选择好习惯的养成,如早起早睡、上图书馆阅读、运动锻炼、乐于助人等,或者改掉坏习惯即是养成好习惯。一般而言,行为习惯的养成比思维意识习惯养成相对容易些。好习惯养成要把握低起点、严要求的原则。意识对实践具有能动性,因此学生实践之前可以上网了解更多习惯养成的相关知识。教师在学生习惯养成过程中要注意课堂内外的跟踪监督。养成好习惯后,要求每个学生上交一份完成情况的书面报告并在课堂上交流,将书面报告内容、课堂交流和平时交流情况作为学习成绩的主要考核依据。书面报告要求主要体现两大方面的内容:一是习惯养成的完成时间、进展、过程及结果;二是实践过程的心得体会,包括实践的作用、意识的能动性及应树立怎样的实践观等。

三、“原理”课实施好习惯养成实践教学的效果

养成好习惯的实践教学要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相结合的原则,将理论知识内化为学生的人生体验,进一步升华为内心信念并贯彻落实到行动中去,最终实现“知、信、行”的统一。

1、大学生养成好习惯的内容介绍

从养成习惯对象看,根据自身不同情况,学生们养成的好习惯各式各样,如早睡早起晨读,运动锻炼,不拖拉、不迟到、英语阅读理解训练、书籍阅读、定期与父母通电话等,包括改掉不良习惯如抽烟,玩游戏等。其中比较多的同学选择了早睡早起晨读、运动锻炼、不迟到、阅读等好习惯的养成。从习惯养成过程看,同学们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头1-7天左右,这个阶段的特征是“刻意,不自然”。第二个阶段是7-21天左右,这一阶段的特征是“刻意,自然”,但是一不留意,还会回复到从前,因此还需要刻意地提醒自己。第三阶段是21-90天左右,这个阶段的特征是“不经意,自然”,其实这就是习惯,这一阶段被称为“习惯性的稳定期”。一旦跨入这个阶段,就已经完成了自我改造,这个习惯已成为生命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从习惯养成与否的结果来看,绝大部分同学都能克服各种困难,想方设法坚持养成了预想的习惯。

2、体认到了实践的重要性,树立了科学的实践观

在养成好习惯过程中,学生们深刻领会到了马克思实践论的科学性和丰富内涵,树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学生们深刻体会、意识到如果只停留在思维层面而没有付诸于实践,不能使主客体发生变化。如没有实践,想养成早睡早起等好习惯是无法实现的,没有实践,想充实大学生活和学有所成也是空想。实践水平决定了学生们的学习、生活的内容和质量水平。我们实践的内容、程度、范围、方法、过程、结果决定了我们的生活内容及人生价值。实践是联系、和谐人与世界关系的基础。

3、体会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认为意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在好习惯养成之前,同学们除了要学习课堂相关理论外,还要上网查询了解习惯养成的相关知识。因此,该实践是有计划,有意识的,体现了意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和能动性作用。在养成好习惯过程中,他们有意识地借助各种工具和辅助手段,如使用闹钟定时,通过同学相互监督,给自己奖励或惩罚等,为顺利养成好习惯提供了重要条件。学生们亲身体会到了意识对实践的目的性、计划性、创造性、控制性和指导性作用,增强了理论学习效果。

4、体悟到了好习惯的重要性

在养成好习惯的实践过程中,学生们感受到了好习惯对于自身学习、生活以及人生的重要性。正如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养成好习惯后,他们学习效率得到了很大提高,精神状态极大改善,身心愉悦,学习生活信心十足。由于养成了好的习惯,他们很自然、很舒服地去做他们想做的事。在实践心得交流会上,同学们为彼此养成的好习惯而自豪、感动,得到师生的高度肯定和评价。同学们立志要继续保持并养成更多的好习惯。正如法国学者培根所说:“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该努力追求好习惯。”

【参考文献】

[1] 刘国炳、程素玉:高职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之探索[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2] 王兰兰、陈良勇:加强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必要性及对策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8).

[3] 刘正富:好的习惯 成就好的人生[EB/OL].db.jm.省略/e21

web/content_zp.php?id=5612.

[4] 扬:对大学生养成教育的探讨[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3).

[5]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 本书编写组:基本原理概论(2009年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7]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篇6

论文摘要: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也是各级各类学校现代化建设的核心。职业学校在信息化环境基本建成的前提下,应重视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利用。建设时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并要注意突出重点,投入资金,循序渐进,有效激励,从而促进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信息化建设亦成为各级各类学校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得到高度重视,并以此推动了办学理念的变革。

教育部在2006年发表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扩大受益面。这给职业学校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学校在完成信息环境的基本建设基础上,要高度重视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利用,解决“有路无车,有车无货”的问题。

教学资源是用于教育和教学过程的各种信息资源,它的开发、建设和利用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随着现代教育技术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学校教育教学之中,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应成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刻不容缓的目标,摆上议事日程。

1 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内容

专业教学资源库中的资源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

1.1 媒体素材: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和动画。

1.2 题库/试卷库

1.3 课件

1.4 精品课程:包含培养方案、参考文献、教案、学习指南、习题库、课件、实验、教学录像等。

1.5 常见问题解答:针对某一具体领域最常出现的问题给出的解答。

1.6 网络课程: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某专业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

等等。

个人以为以上这些内容都是可以而且必须建设的教学资源。有了资源库,教师备课时就有了丰富的参考资料和素材,同课程老师不需人人都去分别查找与教学有关的相同资料,可以节省大量宝贵的时间和精力;资深的、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的教案、备课笔记等优质资源共享出来,一方面可将这些老师的智慧结晶永久保留下来,成为学校不可多得的独有的宝贵资源,这些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另一方面也为新教师的学习成长提供最佳途径和平台,且不必受空间和时间的制约;丰富的资源,更可以为学生自主学习、复习、巩固所学专业知识提供良好平台。

2 教学资源库建设途径

2.1 购买优质资源库 采取购买部分适用于专业教学的优质资源供师生选用。

2.2 自建教学资源库

一是充分利用互联网筛选、收集相关专业学科的免费资源(形式多样);二是激励老师将长期积累的大量宝贵资源共享出来三是通过平台将购买的教学软件、DVD、随书光盘等进行转换和网络。

3 教学资源库建设需注意的的问题

3.1 突出重点,保质保量

对于学校而言,需建资源库内容很多,我们不能盲目求全求多,要因需制宜,立足教育教学实际,根据专业需求和学科发展优势,认真研究、论证,择重择要有序的开展教学资源建设,做实做好,做优做精,避免泛泛而建,建而无效。对于某一个类型资源库能收集到的信息素材更是海量,在对这些信息素材收集后,要进行甄别、筛选、整理、组合,精选符合学科教学实际需要的、内容科学与准确的信息,进行充分、有效、合理的整合,摒除“拿来主义”,避免只重量而忽视质,最终导致“资源库是个杂物筐,什么都往里装”的现象。

3.2 发挥优势,分工协作

资源库建设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按照学科教学过程和教学要求进行信息资源的收集和组织,这确定立了教研室、教师在资源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广大教师既是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者,又是教学资源库的利用者,要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建设的积极性,这是建设资源库的重要保证。信息技术中心应当做好资源库平台建设、资源库的管理和技术指导与服务工作。成立资源库建设专家组,负责资源库建设的项目论证、评价。成立课程资源库建设项目组,负责某课程资源库的建设。各环节参与成员职责明确,分工负责,互相协作,确保每个环节不掉链子,共同搞好资源库建设。

3.3 加大投入,推动建设

必要的投入是资源库建设的保证。资源库建设将更进一步促进信息化环境的完善。一要进一步完善网络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存储系统、数据库备份、容灾系统,搭建安全、快速的网络平台,建设先进的管理系统,确保资源库数据安全,支持资源库的大容量存储和大规模应用;二是建立课件制作环境,建设同时可供5人以上同时进行课件开发的开发中心,配置高性能的多媒体计算机,网络课件制作工具,摄、录设备,音、视频处理工具等,为资源库建设提供较好的环境和平台;三是建设网络多媒体教室,为教师利用互联网资源、教学资源库开展课堂辅助教学提供环境和保障。

3.4 统筹规划,循序渐进

教学资源库建设是一个周期长且规模庞大的工程,费时费力费神,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作为教学资源建设的主力军,一方面要承担学校大量的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精力有限,时间有限;另一方面获取、分析、加工信息的能力各有差异以及参与的热情高低不同。而作为资源库建设的重要技术保障力量的专业型信息技术人员缺乏。都将影响资源库建设质量和进程。因此有必要对资源库建设进行统筹规划,循序渐进地进行。依据学科教师教学的实际需要分时、分段进行,并逐渐完善。

3.5 有效激励,促进建设

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目的是要实现教师方便用、学生乐于学,优质资源共享,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教学资源库建设的进展和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真正调动广大老师参与建设积极性。学校应制定切实有效的、完善的激励机制,对积极参与学科资源库建设项目申报和建设实施的项目组,给予经费上的支持;对于建设成果经专家评审合格,应将成果纳入参与者业绩评估或工作考核中,并给予物质奖励;对积极参加知识共享的教师在精神和物质上给予足够的奖励(智慧结晶,具有知识产权)。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评价机制,促进学科教师参与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积极性和热情,促进学校教师的知识共享,提高教学资源建设的质量。

4 资源库建设的原则

教学资源库作为各种教学资源的汇集,绝不是教学素材、资料的简单堆积。它直接以服务教学为宗旨,以实现网上资源共享,教师方便用,学生易于自主学习为目的。因此资源库建设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4.1 科学化:内容的科学与准确是资源库的根本。要建立严格的资源审查评价机制,确保资源的高质量;

4.2 标准化:遵循标准是保障资源库广泛共享的基础。建设科学的资源规范体系,符合国家制定的标准和规范,确保数据库著录的标准化、检索的规范化、检索途径便捷化。

4.3 结构化:合理的结构可以确保资源库的合理性、易用性和可扩展性。

4.4 动态化:长期稳定的不断更新与维护是资源库具有生命力的保障。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和教育需求的不断增加,资源库的功能和内容应该不断的完善和更新,以适应发展的要求。

就学校当前条件而言,建设资源库尚存在某些瓶颈,但不能因此而迟疑。资源库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应切实将其列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领导小组、专家组、项目组,充分论证,认真规划,扎实实施,制度激励,切切实实将资源库建设好,以此推动办学理念的变革,促进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教科研创新、合作交流等的持续发展,为提高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创新能力、提高管理水平提供最好的信息环境,并最终建成数字化、现代化校园。

参考文献

篇7

只有弄清创建学习型医院与以人为本的关系,认清以人为本理念与推动医院协调发展的关系,才能更深入的认清创建学习型医院的意义,才能实现创建学习型医院的目标。

以人为本与创建学习型医院的关系。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对于军队医院,以人为本的"人",是指医院广大的基层医护人员,是为医院建设服务的各行各业工作人员。所谓"本",是指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以基层科室医护人员发展的利益为本。而创建学习型医院是医院科学发展的基础,不创建学习型医院,医院发展就没有真正出路。因此,以人为本是核心,创建学习型医院是基础,以人为本决定创建学习型医院的质量。

要在认识上树立"三种观念"。

(1)树立"姓军为兵、行医为民"的人本思想,才能在创建学习型医院实践活动中,体现我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服务宗旨。思想决定行动,信念引领方向。每个同志要始终做到权为兵所用,情为兵所系,利为兵所谋。尤其是机关领导干部要时刻牵挂基层科室医护人员学习面临的实际困难;解开思想上不好学、学不好的认识问题;解决业务上学的上,学不透的问题;解决工作实践上学的通、用不上的问题;解决学习成果上中看不中用的问题。要主动在送政策、送措施上下功夫,切实发挥好党委机关的服务指导作用。对基层科室反映学习中存在的说不好、不好说的共性问题,要主动深入科室了解详情,科学分析拿出对策,处处为基层科室解学习难题,时时为基层科室鼓学习干劲。

(2)树立"以兵为本、以民为根"的主体观念,才能在创建学习型医院实践活动中,激发全院官兵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内在动力。我们不少科室领导在开展群众性的学习实践活动中,存在学习管理上善于当学生,不会当校长;学习方法上愿意当家长,不愿当老师;学习目标上愿意学现用的,不愿意学后用的;要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实现发展目标与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一致性。要从科室建设的长远利益出发,从维护医护人员的切身利益,善于组织大家向书本要知识,在临床实践中强素质。要善于从群众性的学习实践中摸索群众性的学习方法,紧紧地同群众一起攻克医学难关,勇攀医学高峰。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尤其在非现役和应聘医护人员逐渐增多的情况下,科室领导更不能只重资历,不看潜力;只重学历,不看能力;只看弱点,不看优点,从而最大程度的发挥科室人员的学习主动性,形成"人人想学习、人人爱学习、人人会学习、人人真学习"的良好氛围,让学习竞赛的活力竞相迸发。要让学习型专家成为科室建设的骨干,让学习型科室成为医院发展的主力。要做到医院发展靠他们,发展成果惠及他们。要坚持用公平公正的原则,从收入分配、利益调整、权利保障、依法行医等方面营造公平合理、公平竞争的环境,尽快实现权力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从而进一步调动群众学习活动的热情。

(3)树立全面发展、科学发展的育人意识,才能在创建学习型医院实践活动中,推动医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树立全面发展、科学发展的育人思想,就是要在创建学习型医院活动中,紧密联系医院、人员、临床的实际,围绕培养复合型人才目标,在临床专业交换、科室岗位轮换、机关科室流动、急难任务锻炼中提高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围绕精神需求和价值取向,积极开展符合医护人员精神需求的高品位文化活动,大力开展以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为主题的爱院敬业系列教育活动,使全体医护人员始终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

要在实践中力求"四个目标"

着眼有效履行我军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以全面提升对事斗争卫勤保障能力为目标。"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历史使命,是胡主席运用科学发展观对国防和军队建设深入思考得出的科学结论。这一历史使命,进一步拓展了我军的职能任务,也为我们提升反军事斗争卫勤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这就需要我们着眼军队医院发展的战略全局,善于统筹医院、科室、人员之间的各种关系,使科室建设尽快步入医院总体建设的科学发展轨道。

着眼后勤部队医院人才培养周期长、保留使用难的现实,以实现学习型人才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为目标。要通过走出去学、请进来教,走下去探,摸索出适合医院人才发展的科学机制。通过学习,以宽阔的胸襟,能容下有个性的拔尖人才;以满腔的热情,能请进别人请不动的人才;以优厚的待遇,能留下别人拉不走的人才;以超人的胆识,敢用别人不敢用的人才。同时,要进一步发挥岗位轮换机制的作用,在培养"大内通"、"大外通"一专多能的人才上下功夫;要注重结合医院实际,调整人才培养方向,避免"喜鹊东南飞"的后果;要对非现役文职人员提高政治待遇、物质待遇上下功夫,防止无谓的人员跳槽现象。因此,医院党委要围绕人才建设抓学习,科室党支部要围绕保留人才抓学习,医护人员要围绕成为人才抓学习。从而,实现人才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良好局面。

篇8

关键词: 学风;学生党员;学风建设

学风是高校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风建设情况不仅是学生思想品质、学习态度和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在一定程度上它还反映了高等院校办学的理念与思想、教学质量与管理的整体水平。高校要建设好的学风,必须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群体中的优秀分子,其群体先进性效应对促进学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所以,研究如何培养学生党员的先进性效应,来推进学风建设,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高校学风存在的问题

从1996年开始高校大规模扩招,经过近二十年的扩招,在校大学生数量迅速增长。伴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日益灵活,学生的群体特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校的学风也随之出现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

1、缺乏理想和信念,思想道德素质不高

因缺乏崇高理想和长远奋斗目标,部分学生入学后丧失了人生追求,在思想上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产生了“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想法,认为进大学就是入了“保险箱”,于是及时行乐,迷失了方向。导致价值判断和行为取向出现偏差,贪图享乐,不愿意努力读书。理想和信念的缺失,对个人发展和学风建设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2、缺少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态度不端正。

很多学生从小就接受一种观念:大学生活最轻松。家长、老师、学长都会对苦学的孩子说考上大学就轻松了。不少孩子就凭着对高校这份“轻松”的向往,努力学习,考上大学。上了大学后,对自己的学习只求及格是很普遍的现象。而及格的成绩也大多是“抱佛脚”抱来的。这种学习惰性无论在学习好的学生,还是学习差的学生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

3、角色转变不成功,学习方法不适合

在目前应试教育体制下,中学教育普遍采取的是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学生大多是在学校、社会、家庭等的压力下被动地学习。而大学生的学习方式与中学生有很大的差别,大学学习具有更多的自主性、灵活性和探索性,这就要求学生转变学习的理念和方式。但部分学生学习自主性较差,惰性大,依赖性强,习惯在老师或家长的严格督促与要求,进大学后,一旦无人从严监管,就有些茫然无措、无所适从,在越来越高深的学业面前,出现学习困难就成必然。①

4、专业认同度低,专业思想不稳

很多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对所学专业并不了解。有的听从父母之命或亲友师长推荐,有的考虑专业在社会热门与否,有的凭自己的主观想象和对专业名称的顾名思义,有的是被调剂到现在的专业。当进入大学学习一段时间后,发现所学专业并非自己理想中所想、兴趣所在,或非自己所长,不能及时调整好心态,也不能理性对待所学专业。因此,对专业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对大学所有学习产生厌恶,导致学业成绩差,以致被留级、退学。

5、组织纪律涣散,自我管理能力不高

如今,学生上课迟到、早退、旷课现象屡见不鲜,少数学生在正常的学习时间里不按时完成学习任务,而是上网、聊天、逛街,沉迷网络游戏等。上课不认真听讲,睡觉、看课外书或发短信、听音乐;课下抄袭作业,不认真学习;考试时抱有侥幸心理,考试违纪现象时有发生。②

6、部分高校教师示范作用不高,学生上课积极性差

有些教师教学准备不充分,课堂讲授内容不准确,学术态度不严谨。这些老师虽然是少数,但是由于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缺乏热情和与学生的互动,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热情无法得到激发。有的教师极少与学生进行生活、学习等方面的交流,不能及时发现学生的实际问题,没有尽到积极引导学生努力进步的职责,导致上课内容与实际需求严重脱节,难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高校学生党员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学风的形成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原因,要进行学风建设需要学校、教师、学生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大学生党员作为高校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在学风建设中如果能发挥他们的先进性特点,必然会成为推动学风建设的重要力量。③

1、学生党员思想素质较高,对学风建设起到思想引领作用。

学生党员注重学习党的理论知识,思想素质和政治敏锐性较高,为人正派,品行端正,能够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④另一方面,学生党员道德修养普遍较高,具有服务广大同学的先进意识,具有较好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为学生指引正确方向,从思想上引领学风建设。

2、学生党员学习成绩优秀,对学风建设起到示范作用

大学生党员是学生中的优秀分子,是经过组织严格考察、培养起来的学生骨干和核心,他们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周围的同学。学生党员普遍具有优良的学习成绩和心理素质,能够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3、学生党员朋辈辅导,为学风建设营造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

服务同学是每一个学生党员的宗旨,学生党员和普通同学生活学习都在一起,能及时发现同学在学习中、生活上的问题,与他们及时沟通,必要时及时对辅导员老师反映情况,为最终妥善解决问题提供了最大的可能。同时,学生党员也是老师的助手,有效促进师生之间的和谐,为建设良好学风奠定了基础。

三、党员先进性培养在推进学风建设中的实施路径

(一)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党员自身修养

学风是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反映,加强学风建设首先要从学生的思想工作上抓起。⑤要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党员思想认识,使其自觉主动投身于学风建设。

1.加强对学生党员的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

培养学生党员的爱国情怀,树立信仰,形成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可以利用重大节假日的特殊意义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清明节祭扫缅怀先烈、5・4青年志愿者活动等,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远大的理想,努力提高其理论水平和思想境界。

2.加强学生党员的专业思想教育和成才观教育。

定期邀请专业老师、企业人员及优秀毕业生代表座谈,讲解就业现状及专业发展前景,帮助学生党员及时了解社会、了解企业、了解专业前景,稳固专业思想,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调整心理预期;提高学生党员对学习的认识,帮助学生党员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学习信心。

3. 要加强对学生党员的诚信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

目前诚信问题是学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需要加大对学生党员的诚信教育,提高其诚信意识。针对目前学生中存在的考试作弊现象,可利用民主生活会等形式在考证、考级、考试前用典型案例告诫学生党员要诚信参考,诚信做人;针对上课迟到、旷课、责任意识淡化等现象,要通过思想教育及系列活动增强学生自律意识,规范其行为。

(二) 加强先进性引导,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作用

1、通过学习传帮带,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1) 针对同学中的不良学习习惯做好批评、鼓励和引导,敦促周围同学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2)针对部分同学专业思想不稳的问题,可查阅资料、咨询老师,了解本专业的学习和培养计划、就业前景、社会需求等,使同学们感受到美好的专业前景,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3)组织学生党员与部分学习困难的同学结对。开展“一帮一”助学活动为其答疑解惑、传授学习方法,促进良好学习氛围的逐步形成。

2、通过引领示范,发挥学生党员在班级中的带头作用

随着学分制和选课制的全面推行。原有的行政班模式已渐渐被课程班模式代替,班级集体教育的功能受到强大的冲击。如何加强班级建设,发挥好班集体作为高校学风建设阵地的应有作用,关键在于班级党员的主心骨作用。班级中的党员应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同学关心国家大事,自觉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带头支持各类主题班会,自觉模范地遵守校纪校规及班级规章;时刻注意了解同学的思想动态,及时掌握热点、难点问题,起好学校、教师、学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3、通过榜样示范,引导整个学校学风建设

学风建设过程中,要注重榜样的作用。要充分利用校园互联网、报刊、广播等媒体宣传学生党员中的先进典型。不仅要让广大学生看到学生党员的优良行为,更要让学生党员的形象更持久更深入地影响到广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将学生党员的行为保持并固化,从而带动整个学校的学风建设。

(三)健全制度建设,确保学风建设工作的持续性

进行学生党员先进性培养,推进高校学风建设,要想切实取得成效,必须建章立制,建立健全的选拔―培训――考核――激励机制,保证学风建设的持续性。

1、选拔

一方面,应严格按照党员标准发展学生党员;另一方面应结合高校的特殊情况和大学生的特点,从党员培养的几个关键环节入手严格学生党员培养制度。在推优、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党员和转正各个阶段都要把学习成绩是否优良作为必要条件。

2、培训

要在入党前后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培训,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素质、业务能力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团队合作素质、心理健康素质。一方面对积极分子和培养对象进行入党前教育,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党的历史教育和党风廉政教育为重点进行党的知识的系统教育。另一方面要利用讲座、论坛等形式对学生党员进行学习能力、学习习惯、行为能力、自觉意识等方面的培训与教育,提高学生党员的学习能力,在学生党员中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

3、考核

学生党员先进性作用发挥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只有通过具体的量化指标才能反映出作用发挥的好坏,因此要建立健全学生党员的管理考评体系,明确学生党员在思想作风、组织生活、理论与业务学习、班级管理、宿舍建设、各种活动参与、遵章守纪等方面的具体标准,利用党员评议、学生评议、党员自评与组织评定等多种形式对党员表现进行考评,把考评结果作为评选表彰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评定奖学金及推荐毕业就业的重要依据,以此来激励学生党员争先进、做表率。

4、激励

一是目标激励。在承诺要求中明确提出学生党员的基本目标,要求学生党员必须根据自身情况和承诺要求提出自己的奋斗目标。二是表彰激励。每学年评选一批优秀党员进行表彰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总之,学风建设是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要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在学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不仅营造党员队伍良好的学风,而且要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促进整个学生群体良好学风的形成,从而促进学生党建工作和整个高校学风建设。

[注释]

①唐星星.党员朋辈辅导在学业困难大学生帮扶中的应用研究.[J].企业导报.2014(08):156.

②杨绪军.浅议保持学生党员先进性对学风建设的推动作用.[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65.

③于志杰.当前大学生党员在学风建设中作用发挥的思考.[J].经济、党建研究.2014(6):105.

④陈红英、李晓.学生党员带动高校学风的实践与探索.党建思政教育.2014(12):143.

⑤田慧芬.发挥学生党员先进性,提高学风建设成效.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11):51.

[参考文献]

[1]唐星星.党员朋辈辅导在学业困难大学生帮扶中的应用研究.[J].企业导报.2014(08):156.

[2]杨绪军.浅议保持学生党员先进性对学风建设的推动作用.[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65.

[3]于志杰.当前大学生党员在学风建设中作用发挥的思考.[J].经济、党建研究.2014(6):105.

篇9

新课程的实施,是广大一线教师长期的追求。纵观我们语文改革的历程,钱梦龙、魏书生、于漪、张孝纯、蔡澄清等老先生们的教改实践,为中学语文新课程的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且他们的追求,他们所坚持的教学改革方向与现在倡导的新课程理念是一致的。就我们语文教师的语文教学而言,我们应该沿着他们的追求和他们倡导的教改方向,不断地走下去。

新课程不是对传统方法的批判和否定,或者说不是为了批判和否定传统,而是为了充分地运用优秀的传统教学方法和理念。不要以为新课程是脱离传统土壤的天外来客。新课程的新,是继承了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吸纳了现代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熔入了我国二十几年来的教改成果,反映了广大语文教师的呼声与要求、理想与愿望。它新就新在对已有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经验的整合、发展和创新。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我们不要用的观点来看待我们自己的过去,否定我们所取得的成果。不要妄自菲薄,我们的曾经,我们的拥有,也许正是现在人们的追求。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是对前人的教改成果的继承和运用,它用自己的教学过程,向人们展示和诠释了以下教学原则:

(一)面向“全体”。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既是“保底”教学,即保证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达到语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又是“提优”教学,即保证优生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给学生设定学习目标时,既要给优生“发展性匹配”,即结合教材内容渗透、穿插、拓展、增加新知识和新方法,让学生感知最新信息,激发其创新意识,培养其创新精神;又要给中差生“适应性匹配”,使中差生不断获得成功,逐步增强信心,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切实做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备课包括教材内容的加工,课外信息的利用,学生生活经验的挖掘,启发性问题和讲解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等,都要统筹考虑。备课给各层次学生确定的教学目标,上课时还要机动灵活地落实。每节课要通过对学生的质疑、答疑、讨论或练习等判断学情,了解每个学生新的“惑”和新的“需”,使教学有的放矢。依据层次目标,设计有梯度的问题或训练题,要遵循以下三个前提:1、掌握学生已有的经验或知识,使设计的问题和训练题与之“衔接”,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能达到各自的学习目标;2、能引起学习兴趣,激发各层学生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3使学生有认识上的困难,值得思考与研究,但“跳一跳”,要能摘到“桃子”。保证使每个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全面充分地发展,使全体学生真正做到“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学习语文的潜能,争取大面积地提高语文教育质量。

(二)着眼“全面”。一是提高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本教法十分重视学生读的训练。“引读感知”阶段学生需要朗读、默读、读熟;“启读生疑”阶段,教师范读,指导学生读出感情,读出体验和感受;“研读演练”阶段,学生要精读,在运用的过程中读,在读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心得体会,观点和看法等,并在“讨论”和“训练”时,说或写出来。组织合作学习小组,通过合作、讨论、互助,排除学生对课文理解、领悟的障碍。在讨论时让学生见仁见智,遇到有价值、有话可说的问题,可引导学生辩论,活跃学生思维,在真实的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辩论双方(或多方)必须要专注地听,听出对方的观点,听出对方的漏洞,还要在听的过程中观颜察色,辨析语气语调等;辩论时,学生必然要快速及时地组织语言表情达意,还要注意语言表达的艺术性等。“运用迁移”阶段的课外语文实践活动,包括校内阅读书报,讲故事,讲演,朗读诗文,与广播稿,学书法等。听故事、写参观访问记、山水游记、写调查报告,写所见所闻所感,与人交际谈话,为家长写一些应用文等,可综合训练读写听说能力。还可以把研究性学习的理念贯彻到具体的语文教学过程之中,把提高学生读写听说能力的要求,变成语文教学的具体环节和学生的具体实践。二是提高学生的质疑和思维能力。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学习是一个从未知到已知的过程,这个过程应该是充满好奇、疑问和探索的,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创造力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其实生疑、质疑、讨论、释疑等是思维过程的具体展示,也是提高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读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孔夫子说:“疑虑,思之始,学之始”。在“引读”、“启读”、“研读”阶段应该切实地把生疑、质疑、释疑的过程真实而有序地展开。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独立性和灵活性。使学生在具体的语文学习实践中,逐步提高观察、发现、判断、推理、概括、想象和创新能力。“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尤其要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三)突出“主体”。学习是学生通过自主活动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过程,是个体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这个建构过程是不可能由他人代替的。皮亚杰认为,对于学生个体学习而言,一切知识起源于认知主体的实践活动,学生的自主活动是他们认知形成和发展的源泉。实践性是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语文教学如果离开学生自已学习实践活动是不可想象的。我们所说的“异步推进”是在每个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和经验的基础上实现的,学生个体只有自主学习,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异步推进”。“动态分层”的依据是每个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所反映的学习效果和所达到的水平,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其表现出来的能力进行评估。教师必须为学生创设宽松的环境,设置适当的问题情境,制造学生在认知上的冲突,激发其读写听说的主动性和表现欲,让其充分地展示。在“异步推进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始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让学生自读感知,读而生疑,研读演练,运用迁移。让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创设合适学习的情境,科学地引导,灵活地组织,平等地参与和有效地规范学生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学会学习”,“不需要教”,为其终生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以适应学习化社会的需要。

(四)注重“过程”。长期以来,对教学的评价,往往只重视结果,不看过程,导致教的过程“走过场”;对学习的评价也只注重考试成绩,而忽视学生学习的过程,或只注重记住结果,而忽视亲历亲为的重要性,这是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病根所在。“因材施教”已讲了两千多年,“启发式”教学早已写进了语文教学大纲,至今我们也没有很好地落实。这与我们忽视对教学过程的研究、管理和调控不无关系。异步推进教学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立足于过程的“到位”与“优化”。一是引导教师研究自己的教学行为,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思路,对语文教学过程实施有效地调控。二是落实教学的具体环节,使过程“到位”,每个环节中还要选择适当的方式和方法,并做到各种方式、方法综合贯通,做到教学流程合理。三是分层启动,教师走进每个学生的生活世界、经验世界和学习过程,因材施教,尤其注意使学习的有困难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四是使教学内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建构的需要,循序展开。五是转变教学评价指向,即由侧重评价教师教的过程和艺术,转变为侧重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

(五)强调“合作”。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是显而易见的,但学生都在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从而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事物不同的方面。教学要使学生超越自己的认识,看到别人与自己不同的理解,看到事物不同的侧面,必须通过合作和讨论,融合彼此见解,达成共识,从而形成更加丰富、正确、全面和深刻的理解。因此合作学习在“异步推进教学”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让每个人的知识构架和经验得到充分展示,并在与其它同学的思想磨合的过程中,取长补短,逐步获得真知,发展能力。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个人难以完成的任务,有效地减轻学生“单打独斗”所造成的过重的课业负担,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六)鼓励“创新”。“引读感知”让学生自主地感触课文的“灵”与“肉”,形成自己的初步印象和感受;“启读生疑”排除阅读障碍,叩问文本,与文本进行深层次对话,产生疑问,培养创造性思维;“研读演练”充分地动手动口动脑,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有师生、生生互动,把疑难的问题提出来,把自己的见解说出来,让有争议的问题“争”起来;“运用迁移”让学生在运用中学习,在迁移中拓展,在拓展中创新。

篇10

为促进学校的共同发展,根据中央电化教育馆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安排,由《基础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策略研究》总课题组与常州市教育局共同主办,《信息技术教育》杂志与常州电教馆、常州教育技术装备站共同承办基于网络环境的区域教育资源建设与教学应用研讨会暨课题开题会。

一、会议主题

均衡共享和谐共进

二、会议专题内容

1.区域网络资源建设的机制与体制的探索与研究。

2.区域信息资源的应用和开发,资源开发与知识管理。

3.网络资源库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

4.跨区域间、校际资源合作建设的新举措、新方法。

5.以教师教学应用为目标的区域教育资源建设新探索。

6.重点课题开题报告。

三、会议时间及地点

1.会议时间:2007年3月下旬。(具体待定)

2.会议地点:江苏省常州市。(具体待定)

四、会议代表

1.中央电教馆有关领导。

2.课题专家组成员。

3.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教馆、教研室等分管教育技术研究的有关领导。

4.相关地区部分教育部门领导。

5.相关学校主管领导及科研人员。

6.企业界代表。

五、其他

1.会务费:380元/人(含餐费、资料费、会务费)。

2.会议代表的住宿由会务组统一安排,费用自理。会议代表的往返交通费用自理。

3.欲参加会议者请于2007年3月15日前,将填写好的“参会回执表”通过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发至组委会。

六、联系人

王晓军(北京)010-87663458-8083,13311596091

E-mail:cxxx@vip.省略